推动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措施

推动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措施
推动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措施

推动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措施

经济学本科专业设置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熟练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能够从事经济管理与经济理论研究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然而,国内现期经济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普遍离预期目标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于理论知识培养“浅尝辄止”、学生“雾里看花终隔一层”;另一方面实际工作技能培养“聊胜于无”、学生常常“拔剑四顾心茫然”。由此导致学生“左右不是上下不是”,就业困难重重,用人单位也反映招聘的员工“高低不成”。由此可见,努力提高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由于人才培养以专业课程的教授与学习为途径、载体,专业课程设置的内容、方向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方向,因此,现在首要的问题是应科学、合理地设置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推动课程体系的优化,以此满足专业培养目标适应市场的需要。

一、现有的经济学专业课程相关研究成果概述

目前,国内对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问题的研究,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1.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国外经验借鉴

西方国家的经济学学科研究处于领先地位,由此带动其专业教育具有先进的理念、做法。目前我国既有的研究主要在以下两个层面上:一方面通过考察国外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刘辉煌、李峰峰,2005;桑乃泉、王健,2005)另一方面通过国内外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比较,从中得出对我国的有益启示。(王晓青,2008)

2.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

学者们普遍认为,经济学课程体系的设置应与时倶进,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经济学人才需求的变动来进行。于春荣(2006)提出:应根据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创新能力、与时倶进能力、适应和超越时代发展要求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来设置课程体系。熊红星(2001)提出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五条原则:明确专业方向、专业课程模块化、强化技能训练、切实贯彻专业选修制度、完善课程体系等。李舟(2006)认为,经济学专业课程设置不应单纯地以“学科型”为主,应兼顾学科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即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以市场的认可为依据来设置课程。李桃(2009)认

为,创业教育的开展是破解经济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难题、调整教育目标的必然选择。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与构建,应树立战略性创业教育理念,将经济学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有机结合起来。

3.经济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特色研究

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应有利于人才特色的培养。例如,李伯兴(2008)认为,课程体系设置应考虑人才基本素质和知识体系结构,在设置课程体系过程中体现“交叉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体现经济学人才培养的特色。

总体而言,目前有关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研究均认为应改变目前片面重视、强调理论学习的做法,根据市场的需要以加强实际技能的培养为中心。由此容易导致一个误区的出现:一方面课程体系设置中理论学习部分被不断弱化,另一方面对于实际技能的理解与相关专业如会计、金融、贸易等技能等同,从而在课程设置、技能培养上与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存在趋同性。实际上,经济学专业特性决定其任何时候的理论学习都应予以重视,理论功底越深厚越好,同时,专业实际操作技能主要应理解为建立在理论功底基础之上,从事经济管理

(宏观与微观)、经济分析与研究工作方面的技能,理论学习与实际技能培养紧密相关、相辅相成,不可分离。这要求专业人才培养应实现二者的并重。

二、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设置的总体要求和思路

如上所述,经济学专业培养的最终目标,应是实现学生理论素养培养与实际操作技能培养的兼容、兼得,以此解决人才与市场需求脱节的不良现状。这是优化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出发点和目的所在。

1.总体要求

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设置的总体要求是按照“理论精、深,操作专、熟,应用突出”的原则,合理设置课程种类、合理确定课程结构,实现课程体系的结构优化、内容先进与应用性突出。结构优化、内容先进、应用性突出构成课程体系优化的基本要求。

(1)结构优化。这是课程体系优化设置的首要要求,以此实现“理论精深”与“操作专、熟”兼得。首先,这要求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总体结构的优化。目前,国内高校对于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关注力度不一,随着定位的不同,从研究型高校、教学研究型高校至教学型高校,实践教学的学时、学分分配呈现一个递增趋势。如表1所示,研究型大学(如北京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如上海财经大学)往往注重于对经济学本科专业学生的经济理论素养的培养,而教学型大学则更加关注实践教学。因此,各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定位,合理分配经济学本科专业的理论、实践教学学分与学时,使其能很好地合乎学校的要求、学生的要求以及社会的要求。其次,这要求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使理论课程、实践课程设置均高低分明、层次有序,以此实现理论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内部结构的优化。(2)内容先进。优化的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也要求课程内容应足够先进,实现学生的“理论精深”与“操作专、熟”。应尽量追赶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尽量吸收、应用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此提高课程设置的与时倶进性,为学生提供适应社会最新需要的经济学理论、实际工作技能。

(3)实用性突出。结构优化、内容先进的课程体系,同时应具有较高的实用性。课程的设置应该实用,不应超出经济学本科教育层次,课程所最终培养的知识、技能也应是学生日常工作所急需的,是实用且先

进的知识、技能。这样可以避免资源浪费,同时减轻学生负担。

2.优化思路

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设置设想的总体思路是:遵从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以学生理论素养培养与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兼容、兼得为目的,按照“总体结构优化设置一实践课程设置一理论课程设置”的次序,优化设置课程体系。

这里值得关注的是课程体系优化设置的次序。第一步,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设置需要确定理论、实践课程的合理结构,这是课程体系优化的首要要求,是实现学生“理论素养培养与实际操作技能培养二者的兼容、兼得”的最基本保障;第二步,按照专业具体的实际操作技能培养种类,有的放矢、无缝对接,有针对性地设置实践教学课程,培养出相应的各项操作技能;第三步,基于实践课程的设置种类,实现无缝对接,有针对性地设置理论教学课程,为技能培养提供理论基础铺垫。同时,在实践、理论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均应随时注意努力去满足“结构优化、内容先进与应用性突出”的要求。

三、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设置一以xx学院为例

xx学院是2005年成立的地方性财经类本科院校,目前定位为教学型大学。该校经济学专业于同期建立,学生培养目标为高级应用型复合人才。下面以该校经济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为例,应用上述优化思路,来探讨如何实施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设置。

1.课程总体结构优化设置

每个学校都应根据自己的定位、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来合理确定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结构。表1中的xx学院,就是根据自身的教学型大学、应用性大学的定位,根据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的目标,加大对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力度,使实践教学学时超过其他学校,较好地体现了“实现理论素养培养与实际操作技能培养二者兼容、兼得的培养目的”的要求。事实证明,该校所培养出来的经济学专业学生一直得到了社会的较高评价。

2.实践课程优化设置

经济学本科专业学生所需具备的实际操作技能,主要指从事经济管理实际工作、理论研究方面的技能。概括而言,结合专业培养目标,经济学本科专业学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好的数学基础知识并熟悉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能从事基本的经济管理理论研究;具备良好的经济学思维,能对现实经济问题进行有理、有力的分析并提出一定的政策、措施建议;具备较高的经济应用写作能力;娴熟运用计算机工具、外语工具,为经济管理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服务。

加强实践教学是培养具备上述基本技能的经济学本科专业学生经济管理理论研究、实际工作技能的主要途径。应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与条件的限制,围绕提高学生上述专业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目的,着眼于理论的实践印证、着眼于拓展应用领域、着眼于实际工作之需,调整与改进实践课程的设置,推动实践课程体系的完善。这要求在优化设置实践课程体系时坚持以下几条原则。

(1)先进实用原则。实践教学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培养学生的经济管

理研究、工作技能,因而,实践课程的设立应以为学生提供先进、实用的技能培养为第一要务。一方面,要坚持所设置课程与社会最新技能需要的培养相适应;另一方面,要坚持所设置课程是真正为学生工作技能培养所急需。

(2)系统性原则。即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应以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操作技能培养为目的,围绕着学生所需各项技能进行设置。

(3)与教学资源、力量匹配的原则。实践课程的教学,需要具备相当资格的教学人员、足够数量的教学资源,课程的设置不能脱离开这些基础条件进行,否则不仅会导致有限资源的低效使用,也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

笔者考察了xx高校2009级经济学本科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设置。如表2所示,实践、实验课程的设置呈现出如下特点:第一,实用性突出。课程都是针对经济管理研究、工作实践所必需熟练掌握的理论课程而设立,所培养的技能都是实际工作所必需掌握的基本技能,能真正为学生掌握劳动技能提供很好的锻练机会。第二,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例如,经济仿真实验课程的设置,是努力追赶实验经济学、经济

学研究方法发展新潮流的尝试。第三,系统性明显。涵盖宏观经济、中观产业、微观企业各领域经济管理实践所涉及到的各项技能的培养,如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验针对宏观经济管理技能,农业、工业经济分析综合实验针对产业经济管理技能,会计模拟实习、ERP沙盘对抗实习、证券投资模拟实验针对企业管理技能。此外,针对从事经济管理实践工作所需的其他各项技能,如计量分析技能、社会调查技能、写作技能,也分别设置计量经济学综合实验、学年论文、社会调查等实验课程予以培养。第四,实现与教学资源、力量的协调。例如,将经济应用写作技能、经济写作技能的培养融合到学年论文实验课程之中,将统计分析技能与计量分析技能的培养融合到计量经济学综合实验课程之中,一些理论课程如经济法因与经济管理实践相关度不高而没有设立相应的实验课程。如此,可以节约、整合资源,实现教学资源、力量的有效使用。上述特点,表明xx高校的实践课程体系设置较好地满足了“结构优化、内容先进、应用性突出”的优化要求。

3.理论课程优化设置

对于理论课程体系设置,主要应根据现有经济学学科发展的特点、趋势,遵循“提升理论深度”和“服务实践课程”的原则,优化组合、合理安排,对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选修课程进行调整与改

进,以此优化课程体系。基于“提升理论深度”和“服务实践课程”的原则,调整与改进课程体系设置的要点,一是强调与实践课程体系的对接,二是突出理论课程开设的层次性,适当增加较高层次理论课程的开设,三是突出方法论课程的开设,促进对于研究方法、工具的掌握。表2列出xx学院经济学专业理论课程的设置。考察上述课程设置,表明其较好地体现了上述要求。第一,理论课程的开设,基本目的是为实践课程提供理论基础。每一类理论课程,都具有对应的实践、实验课。例如,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能够为宏观经济分析实验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论基础。第二,理论课程体系的层次性比较明显。例如,从会计学到中级财务会计、从经济应用写作到经济写作、从统计学到计量经济学,均体现了理论层次的递升。第三,吸取以往专业学生培养方面的不足,强调对于有关方法论课程的设置,设置了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经济学分析方法导论等课程。上述分析表明,xx学院经济学专业理论课程体系的设置在努力体现“结构优化、内容先进、应用性突出”的优化目标要求。

上述从课程体系总体结构到实践课程体系再到理论课程体系,均表明xx学院在努力实现“理论精、深,操作专、熟,应用突出”的经济学课程体系优化设置目标。而且需要指出的是,随着学校的发展、专业培养目标的改变,未来xx学院还在不断改变上述课程体系的设置,如

计划设置“中级宏观与微观经济学中级计量经济学”等课程,以此进一步优化该专业课程体系。

四、总结

笔者针对经济学课程体系的优化设置问题进行了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这是解决目前经济学专业理论培养深度不够、经济管理与理论研究实际技能培养不足、人才质量与市场需求不相协调的需要;另一方面,这也具有推广意义,能为其他类似理论学习要求较高、实践应用指向不突出的专业的课程设置优化提供启示与借鉴。

作者:龚三乐

0201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简介

0201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简介 一级学科(中文)名称:理论经济学 (英文)名称:Theoretical Economics 一、学科概况 理论经济学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研究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规律,论述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探索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及其相应的经济思想的发展历史,通过对经验现实的抽象分析和整体综合实现对经济规律及其基本性质的探索,以对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进行具体的、实际的分析和解释提供理论基础和理论体系。该学科包括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及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研究方向。 经济一词源于家庭资源的管理如何满足其需求,含有经济资源配置和“节用”等意义。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1615年出现的“政治经济学”一词,研究范围扩展到国家和社会的经济管理,向政府提供管理经济活动以增加国民财富的方法和政策。重农主义以及后续的古典经济学,凸现抽象研究和综合阐述的特点,探索经济过程的“自然秩序”、“自然规律”性质,形成了较有系统的经济学范畴和体系,具有显著的社会科学的特征。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理论经济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第一次使这一学科的研究对象不只限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使之扩展到人类社会发展的所有的经济关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演化而不断发展、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确立和完善而不断发展。 随着经济的社会形态的不断发展,经济学的分支学科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扩展、不断丰富。20世纪80年代以前,马克思

主义经济学,特别以其中的资本主义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经济学为理论经济学的主体。现在,理论经济学包含了更为广泛的内容,除了构成理论经济学核心和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中国理论经济学的范围有了重要扩展,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和世界经济等传统的研究方向有了新的发展,取得了理论体系和方法创新上的一系列新成就;在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方向创立并日臻完善,成为理论经济学的新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等西方各种流派经济学理论的引入,对中国原有的理论经济学格局有了显著调整,形成西方经济学,成为理论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理论经济学的发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在中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不断借鉴成熟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和现代的经济学的有益成就,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经济学,使得理论经济学与当代中国和世界经济关系发展的实际更为密切地结合起来,更为有效地发挥理论经济学在整个经济学科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作用。 理论经济学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创新和发展,成为中国理论经济学学科研究和发展的重要特征;(2)理论经济学内各研究方向之间的相互借鉴、渗透、交叉的趋势,以及理论经济学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跨学科研究、交叉学科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加强;(3)理论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宽,新的研究方向和分支学科,如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有新的发展;(4)随着理论经济学学科规范程度的提高,计量方法、数理方法、计算机模拟等方法,作为理论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工具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二、学科内涵 理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规律,论述经济学

3.1.1-1 机械制造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和教学内容整合方案

机制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和教 学内容整合方案 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倡导的“能力本位”模式,以培养学生技术和职业岗位应用能力为主,具体体现为培养“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的专门人才。要达到此目的,高职高专院校就要建立技术型教学体系,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途径,促进课程结构体系整体优化,更新教学内容,以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 一、课程体系优化的目标 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观,在采用“能力本位”课程观的基础上,朝“多元整合型”方向发展,形成一种“多元整合”的课程观。具体改革的目标是: 1.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以职业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 2.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知识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3.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综合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上岗和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实现“双证书”制度。 4.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形成模块化、弹性化的课程体系,适应行业和社会对应用人才规格多变的需求。 5.研究课程设置的方法,由企业、院校联合调整、选定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走“订单式”培养之路。 二、课程体系优化的要点 课程结构分三个层次,一是体现在课程计划方案中的专业定向结构,它反映在一定的学制年限内,学生所面对的专业变化和专业方向的选择;二是指课程中不同性质和不同教学内容要素的各科目在纵向的排列组合结构;三是一门或多门相关课程中具体的教学内容,根据某种方式和准则的编排结构。高职高专院校专业的课程结构要努力实现模块化,把教学改革与教学方式改革结合起来,转变传

经济学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经济学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创新实验班) 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 Economics (Undergraduate Experimental Program for Advanced Economics Education) 一、培养目标 Ⅰ.Educational Objectives 经济学创新实验班以培养未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学家为目标,专业课程采用国际一流大学英文原版教材,实行全英语或双语教学,加大数学课程的份量,与数学专业同等要求。培养有扎实的现代经济学理论基础,掌握高深的数学分析方法,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能运用计算机进行经济模型分析,实践与创新能力强,能从事经济、金融和贸易的理论研究、教学和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This program (Experimental class of school of Economics) provides Experimental class of school of Economics with a sound foundation in the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and an in-depth analytical skill of mathematics, referenced the training program of international top universities. Graduates will become specialists to research and do practical work in the area of economy and finance. 二、基本规格要求 Ⅱ.Skills Profile 实验班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经济学修完国际一流大学经济学基本课程;掌握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理论; 2. 学习较多的数学课程,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和较强的数学分析能力; 3. 熟练掌握英语,能熟练阅读英文教材及具有较强的口语交流能力; 4. 能运用计算机进行经济模型分析; 5 掌握中外文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经济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Experimental class of school of Economics As a student of this program, he/she shall gain the following: 1. The basic courses of international top universities in economics;

集团公司员工培训体系建设规划设计

公司培训体系建设方案 一、公司培训工作现状 1、培训管理缺乏系统规划,培训管理平台建设滞后,培训没有真正达到支持和服务公司业务的目的,难以形成培训管理理念及培训成果的整合和沉淀。 2、粗略的分层分类,缺乏对各层各类培训的系统规划和管理,培训课程缺乏系统设计。考虑了解决部分共性问题,但同一层级的不同类别的差异性,以及不同类别的系统性和共性考虑不足,难以解决各个层次纵向培养和提升的问题。 3、从培训需求分析、计划制定、培训实施到培训评估仍处于初级阶段,缺乏统一规范的工具。培训需求分析不够深入和准确,计划制定与培训目标结合度不高,培训评估和效果转化缺乏标准和有效的工具。 4、结合公司培训管理工作实际阶段的管理制度没有落地,缺乏相应的培训辅助制度建设。部门级培训的执行,没有规范和制度化的约束,渠道、流程、监督缺失。 5、培训的软件资源建设,如内外师资、课程库、档案处于初级阶段,缺乏系统管理和统一规范的工具,不利于培训成果的沉淀和资源的整合。 二、公司培训体系建设定位 建立基于公司战略导向和高素质团队塑造的培训分级管理体系。(高层的重视+中层的认识+员工的配合=全员的、积极开放的学习型组织) 三、建设思路

1、建立分层分类的培训管理系统,梳理出培训重点关注对象,关注人才培养和能力提升。 2、梳理培训运作流程,总结成功经验,逐步形成公司特色的培训运作机制和管理模式。 3、建立健全培训相关管理制度,使培训管理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 4、强化培训管理职能建设,优化培训管理平台,发挥指导和服务的功能。 5、有效整理、整合、评估各类培训资源,使其发挥应有的效力。 四、建设策略、工作要点及具体做法 第一阶段:体系搭建阶段(近一年内) 1、启动培训战略管理,建立、完善分层分类的培训发展体系与培训课程体系。 针对培训战略管理,将公司职位体系进行层、类的划分和细分。按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一般管理人员、一线生产和技术人员进行分层;按不同的职位序列和不同类别的培训项目进行分类,对各层各类的培训进行系统规划和分析,梳理出各层各类重点培训关注点。 (1)高层管理序列培训重点规划:管理战略和方向。目标是分析市场环境,确立竞争地位,确立方向、目标和战略,统一思想,激励组织。建议:每名高管根据实际需要每年必须学一门课程,培训规划到个人。 (2)职能管理序列培训重点规划:中层培训重点为流程管理

经济学类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1)(1)

职业生涯规 划书 日期:2014年10月

目录 一.职业生涯条件分析 1.家庭条件分析 2.学校环境分析 3.社会条件分析 4.职业分析 二.职业目标与执行计划 1.职业目标的重点性 2.职业目标:◆创业 创业

(1)学好英语。 (2)学好专业知识。 (3)拓延专业知识。 (4)学习一些经管法方面的知识 (5)在自我生活习惯与性格等方面提升自我 三.总全评析及我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看法 一.职业生涯条件分析 1.家庭条件分析 家庭在农村,父母都务农。家里的亲友绝大部分都是从事农业等方面的工作。由于从事的方向有比较大的不同,所以在职业方面难以获得帮助。 2.学校环境分析 不可否认的是,毕业背景对一个人的就业或多或少的产生的影响。学校的培养方式与方法的不同对学生会产不同的影响,同时不同的学习环境会对学生的学习心态与力度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就读的是一所普通的一本院校,排名当然不是是乐观,但也不是很差,因为她到少是一所一本,本校学生也很努力与有活力。学校对学生的学习与实践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相信,靠自己的努力能使自己成为很优秀的人才的。但一定得付出更多,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3.社会条件分析

2010年总共有630万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今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明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那么,明年的毕业生人数63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 但是,经历了金融风暴后,中国经济开始企稳回升,大学生薪酬预期也开始增加。调查显示,2010年用人单位给大学生起薪预计为2694元,而大学生期望起薪点则为2849元,基本恢复到2008年水平。 我生在一个很有挑战性的二十一世纪,一个中国正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一个竟争力日趋强烈的社会。新的就业形势是比较紧张的,就业难度是比较大,但绝不很难。所以,这更需要我们优化自我,提高自我,强化自我。 4.职业分析 对于我所就读的专业,就业不会有难度的,市场上对经济专业的人才有比较大的需求量,市场人才也没有达到饱和。经济专业毕业生就业分布统计: 就业行业或部门百分率 a国有企业 12.62% b录取研究生 25.80%

宏观经济学教学体系

宏观经济学教学体系 一、教学案例坚持实用性原则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政府行为如何对经济产生影响的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主要通过两方面工作体现应用性原则:一是数据,二是案例。数据方面,在介绍国民收入核算时,加入2012年中国GDP数据,并和同时期外国GDP数据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中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PPT中加入国内各地区的GDP数据,了解浙江省在全国的经济地位;PPT罗列中国经济增长四架马车(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的数据,让学生认识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政府投资和出口的现状,掌握用支出法核算我国GDP的方法;在PPT中罗列中国近20年的CPI数据、中国失业率、中国大学生就业率、科艺学院就业率和就业单位等数据,更加深刻掌握中国物价波动的原因、就业市场现状等相关内容;通过人民币汇率波动等数据,让学生更好学习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等。西方经济学理论性强的学科特性决定了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应用性强的学科特性决定了案例教学的可能性,而案例教学的特点又为其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教学中以苏州工业区中合资企业芭比娃娃和罗技鼠标(罗技鼠标美国售价40美元,中国只能赚3美元)、肯德基汉堡和翠苑电影票的利润分成为例,让学生了解GDP/GNP的区别,延伸到中国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上的地位以及微笑曲线相关理论,引导学生更加深刻认识所处的世界;在劳动力工资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结合数学公式讲述中国出口企业为什么会面临汇率风险、订单减少,

深刻体会中国经济增长模式面临的瓶颈和弊端;通过2012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资本外逃和热钱流入对国际收支平衡的影响、索罗斯的卖空操作赚取12亿美元、美元国际霸权、以汽车产业为例反思中国利用外资的利弊等案例学习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 二、强调课堂练习的重要性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特别强调案例和习题的作用,多进行课堂练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在介绍完“NI-AE模型”后,布置课堂练习,然学生通过“I=S”方法,计算均衡国民收入;然后再增加投资的金额,再计算均衡国民收入后会发现投资增加,国民收入成倍增加。通过该计算过程,可以切身体会乘数理论。 三、鼓励学生参与,加强师生互动 围绕中国案例展开讨论,让学生做等PPT(内容包括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经济增长的源泉等)在课堂上讲授。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融合到课堂与实践教学环节中。 五、通过试题库抽题进行考试考试试卷由教师自主命题而不是试题库抽题。自主命题时,试卷的标准化程度、难易程度、题量大小等各方面难以控制。利用计算机进行试卷的自动生成,通过试题库抽题能够真正实现考、教分离,规范同门课程所有教师的教学活动,克服个人命题中容易出现的片面性、随意性。而且保证了命题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对试题和试卷的保密管理将变得高效而便捷。 作者:赵治辉单位: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

本科课程体系优化框架及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本科课程体系优化框架及 2010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提交格式(样本) 一、文字部分: 需要写明: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主干学科、学制、授予学位、学分要求等。其中在学分要求中写明通识教育课程、基础教育课程及专业教育课程分别占总学分的比例。 二、框架部分: 共分为三个部分:通识教育课程、基础教育课程(含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每一部分归纳在一页A4纸内。 (一)通识教育课程: 按“关于公布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框架图(初稿)和高等数学类课程方案(初稿)的通知”中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框架,各专业进行完善。具体做法:按照本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确定其知识结构,再按照这些知识结构的要求,选择所需修读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类别及学分,标注在相应的框内。具体课程全校统一安排。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中的核心课程,是学生的限定性选修课程。若因专业特点(即在基础或专业教育课程中已有在知识结构和难度上覆盖该类课程的课程时)不需要修读某类课程的,请随本方案专门说明并报教务处批准。其时,该类课程的学分应由指定修读的其他课程来替代。其他注意事项请见“关于公布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框架图(初稿)和高等数学类课程方案(初稿)的通知”附件之说明。 具体框架如下: 暨南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框架图(内招生)(初稿)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 凤呜大王* 暨南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框架图(试点学院外招生用)(初稿)

注:1.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中的核心课程是学校有明确选课规定的选修课程,是学生的限定性选修课程。 2.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中的核心课程,若因专业特点(即在基础或专业教育课程中已有在知识结 构和难度上覆盖该类课程的课程时)不需要修读某类课程的,由各专业提出替代修读课程方案。请留意:仅限于该专业的课程能够覆盖拟替代修读的核心课程的知识点和难度时。 3.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中非核心课程的选修学分数,由各专业确定,并标注在所属类别所在的框 内。 4.“文科生”代表文、外语、新闻、华文、经济、管理、应急、法、知识产权、深圳旅游、艺 术学院、国际关系学系、体育教育专业以及珠海学院部分专业的学生。“理科生”代表理工、生命、信息、医、药学院和珠海学院部分专业的学生。 5.国际学院参照相关学院的培养方案执行。 6.本方案是在社科部、体育部、大学英语部、语文中心和计算中心的共同制订出来的初步方案。(二)基础教育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整体框架如下:

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Economics,0201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了解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中外经济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能够熟练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能力,专业基础厚,分析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性高素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等方面的实际工作。 二、基本规格要求 (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二)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相邻专业的基本知识,具有比较扎实的经济、管理、财经法学、汉语写作、数学、计算机和外语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具备一定的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三)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四)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高雅的审美品位和良好的美学素养,具有一定的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学制与基本修业年限 经济学专业本科教育实行3—6年的弹性学制,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 四、毕业与授予学位要求 学生在规定修业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或教育环节),获得相应学分,并符合各项要求,准予毕业并发给毕业证书。获得相应的学分,是指获得至少180学分,其中:必修课程(或教育环节)不少于154学分;选修课程(或教育环节)中的专业选修课程不少于8学分,公共选修课程不少于10学分,科研训练与素质拓展教育环节不少于8学分。 学生在规定修业年限内取得本科毕业所要求的学分,并符合我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查通过,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发给学位证书。

基于业务战略的培训体系

基于业务战略的培训体系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手段,这已是企业界的一致共识。培训如何才能达到企业所希望的效果,真正为企业发展服务,从而避免出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局面,却是大多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长期思考的问题。战略引领企业发展,业务战略决定了企业在某业务领域的市场定位和竞争策略,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的所有资源,包括人力资源,都必须围绕业务战略进行有效的开发、整合和运用,以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以开发人力资源为己任的企业培训,也必须与业务战略紧密结合,建立基于业务战略的培训体系。 业务战略实际上就是企业在某一业务领域的竞争战略。根据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企业在某业务领域可以选择的基本竞争战略有三种,即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战略。不同的战略,对人力资源有不同的需求。企业培训体系涉及培训计划制定、培训计划实施、培训效果评价等方面。通过基于业务战略的培训体系,开发符合不同战略需要的人力资源,为业务战略的实施提供智力支持。 根据业务战略的需求制订培训计划 培训需求分析是制订培训计划的必经程序。只有培训需求分析到位,才能制订并实施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来满足培训需求。不同的业务战略,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而对企业的培训提出了不同的需求。成本领先战略,强调以产品总成本最低赢得竞争优势,要求人力资源具有很强的成本控制意识和能力,努力使生产经营管理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实现效率最高、成本最低;差异化战略,强调以产品的差异化赢得竞争优势,要求人力资源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独特的研发、设计、制造、营销能力,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集中战略强调在特定的细分市场,以低成本或差异化赢得竞争优势,要求人力资源具有比竞争对手更强的成本控制能力或差异化能力,满足细分市场目标顾客的需求。 根据业务战略的需求制订培训计划,才能使培训工作朝着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正确方向前进,培训也才能达到企业所期望的效果。反之,培训计划如果脱离企业业务战略的需求,培训实施的再好,也不可能达到企业所期望的效果,事倍功半甚至是浪费资源、做无用功。 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师资、培训地点、培训时间等。对于实行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来说,培训内容应侧重于员工的成本控制和遵章意识、工艺加工和优化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培训方式以现场和岗位培训为主,培训师资以企业内具有丰富生产经验的优秀员工培养起来的内训师为主兼顾具有先进理论和管理经验的外训师,培训地点主要是在企业内部和工作岗位上,培训时间贯穿于生产全过程。对于实行差异化战略的企业来说,培训内容应侧重于生产营销能力、产品加工能力、对创造性的鉴别能力、基础研究能力,培训方式以送出去为主,培训师资以外训师为主,培训地点主要在企业外部(如高校、科研机构、顾客方),培训时间贯穿生产全过程并与差异化产品的推进相结合。对于实行集中战略的企业来说,在培训内容、方式、师资、地点、时间的选择上,可以根据特定细分市场上的具体战略(成本领先战略或差异化战略)按照实行成本领先战略或差异化战略企业的做法,或综合两者的做法。

快速了解经济学类主要专业特点

快速了解经济学类主要专业特点 1.经济学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信用城市经济电算会计国际金融国际投资航空经济经济计量金融与会计能源经济管理企业财务会计金融服务与理财;全国报考硕士较集中的专业:工商管理产业经济学金融应用经济学;女生占比60%左右,选历史和物理均可,个别学校限报物理;已毕业人员从业方向:公务员、银行柜员、事业单位人员、公司产品经理、会计人员;本专业推荐人数较多的高校:辽宁大学、安徽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厦门大学、山东理工大学、集美大学、聊城大学、广东金融学院、中山大学等。 2.经济统计学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金融统计投资决策企业管理统计;全国报考硕士较集中的专业:应用统计统计学金融;女生占比70%左右,选历史和物理均可,个别学校限报物理;已毕业人员从业方向:银行柜员、会计人员、小学教师、出纳员、财务助理、银行客户服务、销售代表、审计人员;本专业推荐人数较多的高校:山东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西安财经大学、山西财经大学、长安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等。 3.财政学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绩效评价涉税会计资产评估与资产管理;全国报考硕士较集中的专业:财政学工商管理税务公共管理;女生占比70%左右,不限报,已毕业人员从业方向:审计专员/助理、公司业务、事业单位人员、公务员、会计/会计师、个人业务、财务助理、银行会计/柜员;本专业推荐人数较多的高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山东财经大、江西财经大学、浙江财经大学、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广东金融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等。 4.税收学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税务师国际税收注册税务师;全国报考硕士较集中的专业:税务公共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女生占比70%左右,不限报本专业推荐人数较多的高校:吉林财经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安财经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吉林工商学院等。

关于本科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若干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413632090.html, 关于本科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若干思考 作者:张雪绸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42期 摘要:为适应社会发展对经济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化,要不断改革与优化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改革是经济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培养经济学专业特色人才的关键。本文分析了本科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意义,探讨了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科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2.0?摇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2-0037-03 为适应社会发展对经济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化,要不断改革与优化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遵照教学系统运行规律,促进教学系统整体优化的过程[1]。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对培养高层次的经济应用型 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本科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意义 经济学专业被视为经济学科的基础专业,其内容丰富、门类繁多。原有的本科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某些方面已不适应培养面向市场的高层次经济学人才的需要,因此,对本科经济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1.有利于教学观念的创新。为了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的经济学专业应用与创新型 人才,就必须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树立新的人才质量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新的教学观。积极运用主体教学原则,通过设疑、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维、开展灵活多样的启发式教学;注重发散性思维训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同一个经济问题。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和质疑,可以逐渐地检视、修正自己陈旧的教学观,主动、自觉探索新的教学观,从而有利于教学观念的创新[2]。 2.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观念的不断创新,教师善于使用友善的微笑和热情的鼓励来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促使学生的心理经常处于一种追求创新的状态。同时,积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声音、图像等多种表现形式,使学生对经济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激发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兴趣。通过加强经济学专业教学的实践环节,可以培养学生分析经济问题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精简)

产业经济学 马歇尔冲突:大规模生产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但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垄断的发展,而垄断将破坏价格机制,扼杀竞争,使市场经济丧失活力,损害资源配置的效率。 产业经济学:是以“产业”为对象,研究产业之间关系结构、产业内部组织结构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应用经济学科。产业:具有某种共同特性的、彼此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的集合。 产业结构:产业间的相互联系和联系方式。 产业关联: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结构关系。 产业组织:同一产业内各企业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构。 产业布局:指生产力诸要素在区域空间上的组合而形成的各产业在区域范围内的分布。 主导产业:指对一个产业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引导作用的产业。 支柱产业:指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在一定时期内能支持社会发展的产业。 幼稚产业:指工业后发国家的产业体系中,相对于工业先行国家成熟产业而言,处于幼小阶段的产业。 衰退产业:指某一产业由于技术进步或需求变化等因素致使市场需求减少,生产能力过剩且无增长潜力的产业。 产业结构优化: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结构相适应的过程。 产业结构合理化:指产业之间协调能力和关联水平的提高。 产业结构高级化:指产业不断从低级向高级转变的过程。 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关联的企业集中成片,形成结构完整的有机体系。 前向关联:一产业通过提供供给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后向关联:一产业通过需求吸收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投入产出法:通过建立投入产出模型,研究经济系统各个部分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

经济学类专业介绍

经济学类专业介绍(南京财经大学) 经济学基地班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江苏省品牌专业,江苏省特色专业,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掌握现代经济学的知识体系,学会按经济学家的方式思考问题,成为理论功底扎实、知识结构合理、技能方法规范、视野宽广、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强,具有较强深造潜力,能够在政府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大中型公司从事经济理论研究、现实经济分析及经济管理事务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基础课程:数学类课程、外语类课程、计算机应用课程、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宏观经济学(初级、中级)、微观经济学(初级、中级)、计量经济学(初级、中级)、财政学、金融学、国际经济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管理学原理等。 就业去向:本专业学生通过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学习、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毕业后可到国内外知名大学继续学习深造,也可到各级政府机关、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大中型公司等单位工作。 本专业除江苏、安徽两省文理兼收外,其它省(市、区)按理科类招生。毕业生符合条件者授予经济学或管理学学士学位。经济学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江苏省品牌专业,江苏省特色专业,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和现代经济实务背景,掌握现代经济分析工具,具备较强的经济管理和公共决策能力,能从事经济学研究和教学,能胜任各级政府综合经济管理和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经济思想史和商务应用软件等。 就业去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除继续攻读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研究生外,可在金融、保险、证券、工商、外贸、旅游、房地产等行业从事经营管理工作,还可在各级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以及各类新闻传媒机构从事策划、分析与新闻写作等工作。 本专业除江苏、安徽两省文理兼收外,其它省(市、区)按文科类招生。毕业生符合条件者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江苏省特色专业,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了解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现状、趋势和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熟悉国际贸易规则、惯例和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掌握现代商务信息技术,能够在跨国公司、对外经贸企业、银行、海关及政府机构等从事实际业务、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政学、管理学原理、货币银行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合作、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与跨国经营、世界经济概论、中国对外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结算、国际商务谈判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适合在外贸公司、跨国公司、金融机构及政府机关从事外贸、外资、外经等工作。 本专业除江苏、安徽两省文理兼收外,其它省(市、区)按文科类招生,要求具有较好的英语基础,毕业生符合条件者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财政学专业(江苏省特色专业,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具备财政、税务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在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财政、涉税、财务及其他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财政学、税收学、中国税制、政府预算、公共支出管理、国有资产管理、非税收入管理、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地方财政学、公债经济学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除继续攻读研究生外,可在各级财政、税务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其他行政事业单位或企业从事相应的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 本专业除江苏、安徽两省文理兼收外,其他省(市、区)按文科类招生。毕业生符合条件者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金融学专业(江苏省特色专业,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具备金融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实际业务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财政学、金融学、国际金融(双语)、保险学、证券投资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财务会计、国际投资(双语)、金融风险管理、投资银行(双语)、金融衍生工具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银行、证券、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从事实际业务和管理工作,也可在其它经济管理部门或企业单位从事相应的经济管理工作。 本专业除江苏、安徽两省文理兼收外,其它省(市、区)按理科类招生。毕业生符合条件者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金融工程专业(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金融理论知识,熟练掌握金融工程的技术和方法,熟悉金融法规和国家有关金融的方针、政策,能在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或其它企事业单位从事资产定价、金融风险管理、金融产

经济学学科概念汇总

经济学学科概念汇总 经济学economic science 经济学是现代的一个独立学科,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经济学主要进行三点考虑:1、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分析的前提;2、选择行为是经济学分析的对象;3、资源的有效配置是经济学分析的中心目标。其首要任务是利用有限的地球资源尽可能持续地开发成人类所需求的商品及其合理分配,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国际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均衡等。另有同名图书《国际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领域的重要分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新兴应用经济理论体系。产业经济学从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产业”出发,探讨在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经济发展中产业间的关系结构、产业内企业组织结构变化的规律以及研究这些规律的方法。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 国民经济学 国民经济学应“从属于应用(宏观)经济学,实证(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一般原理与行政管理学及社会统计数据相结合的应用宏观实证经济学。”(顾海兵.关于国民经济学科建设的思考[J].经济学动态,2005.4)

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以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阐明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各个阶级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经济学,是与一般经济学相对而言的特殊经济学。作为“阶级的真理”的政治经济学,从总体上不能把握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只有对称经济学才以一般经济规律为对象,只有对称经济学才是一般的理论经济学。对称经济学结束了人类经济学的史前史。 国际贸易学 国际贸易学是研究国际间商品与劳务交换过程中的生产关系及有关上层建筑发展规律的科学。作为一门学科;国际贸易学是一种部门经济学,是经济学科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对象既包括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也包括国际贸易政策以及国际贸易发展的具体历史过程和现实情况。 国际贸易实务是涉外经济与贸易各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专门研究国际间商品交换具体过程的学科,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的运用。 国际金融学 国际金融学是从货币金融角度研究开放经济(open-economy)下内外均衡同时实现问题的一门独立学科。即国际金融学本质上是开放经济的货币宏观经济学,主要关心在一个资金广泛流动和灵活多变的汇率制度环境下,同时实现内外均衡的条件和方法。国际金融学研究的对象是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包括国际货币流通与国际资金融通两个方面,其目标是阐述国际金融关系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揭示国际货币流通与国际资金融通的基本规律。

经济学专业最好的大学排名

经济学专业最好的大学排名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经济学专业是(包括经济学方向和投资经济方向)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而设立的一个理论兼应用型本科专业。那么哪些大学的经济学专业教育最好呢?跟qc99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该专业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经济学理论,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根据发布的经济学专业大学排名,全国共有323所高校开设经济学专业,以下是排名前20的大学,仅供大家参考! 1、中国人民大学

2、北京大学 3、南开大学 4、复旦大学 5、中央财经大学 6、武汉大学 7、上海财经大学 8、厦门大学 9、西南财经大学 10、东北财经大学 11、西北大学 12、吉林大学 13、南京大学 14、辽宁大学 15、清华大学 16、山东大学 17、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18、四川大学 19、暨南大学 20、华中科技大学 考生在准备高考复习的同时,面对高考志愿专业选择,家长和考生也开始做准备了。小编为大家总结了经济学各

专业的就业方向、主要课程、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目标、培养要求、毕业生获得的知识和能力等相关信息,供家长、考生做为参考。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商业(包括粮食、供销)、外贸系统、国民经济综合部门、大型工贸公司(企业)、涉外企业、合资企业等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市场调查与预测、经济活动分析、理论政策研究等工作,也可以从事有关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贸易经济专业课程 主要课程 经济数学、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贸易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物流学、国际金融实务、国际贸易实务、购销实务、管理学、国民经济管理、市场调查、市场营销策划、现代商场策划、证券与期货、公共关系、商务谈判、消费心理、西方商业、电子商务、经济法、

经济学专业的分类

经济学专业细分 经济学基地班专业 主要基础课程:数学类课程、外语类课程、计算机应用课程、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宏观经济学(初级、中级)、微观经济学(初级、中级)、计量经济学(初级、中级)、财政学、金融学、国际经济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管理学原理等。 经济学专业 主要专业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经济思想史和商务应用软件等。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主要专业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政学、管理学原理、货币银行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合作、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与跨国经营、世界经济概论、中国对外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结算、国际商务谈判等。 财政学专业 主要专业课程: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财政学、税收学、中国税制、政府预算、公共支出管理、国有资产管理、非税收入管理、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地方财政学、公债经济学等。 金融学专业 主要专业课程: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财政学、金融学、国际金融(双语)、保险学、证券投资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财务会计、国际投资(双语)、金融风险管理、投资银行(双语)、金融衍生工具等。 金融工程专业

主要专业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管理学原理、金融学、保险学、金融工程学、证券投资学、金融风险管理、财务会计、固定收益证券、国际金融、公司金融、金融计量学、投资银行学、数理金融、金融实验分析等。 贸易经济专业 主要专业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市场营销学、网络支付与结算、互联网数据库、电子商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产业经济学、流通经济学、批发管理学、零售管理学、商业规划学、区域市场与区域贸易、贸易史等。 统计学专业 主要专业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管理学原理、抽样调查、时间序列分析、多元统计分析、统计预测与决策、国民经济统计、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以及现代金融统计、现代商务统计(含市场调查)、现代工业统计(含统计质量控制和六西格玛管理)。 保险专业 主要专业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管理学原理、金融学、保险学、证券投资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利息理论、寿险精算、财产与责任保险、人身保险、社会保险等。 税务专业 主要专业课程: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财政学、税收学、中国税制、税务管理、税务检查、国际税收、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税务代理、税务筹划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