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病理学笔记】损伤的修复
病理学(多图预警):2. 损伤的修复

3天左右:肉芽组织从伤口底部及边缘长出 毛细血管以0.1-0.6mm/天的速度延长
5-6天:成纤维细胞产生大量胶原纤维 7-12天:胶原纤维合成达高峰 30天左右:瘢痕形成。
表皮及其它 组织增生
凝块下伤口边缘基底细胞增生
向中心移动
单层上皮形成 覆盖肉芽表面
分化为鳞状上皮
创伤愈合的类型
一期愈合
二期愈合
2.细胞外基质积聚
TGF-β、PDGF、EGF、IL-1、TNF-α均可促进胶原合成。
三 组织重构
金属蛋白酶 非金属蛋白酶
间质胶原酶 明胶酶 间质溶素 膜型金属蛋白酶
弹性蛋白酶 组织蛋白酶G 激肽 纤溶酶
降解
细 胞
合成
外
基
质
生长因子 细胞因子
创伤愈合
创伤愈合— 是指机体局部遭受外力作用,皮肤等组织出 现离断或缺损后的预后过程。
血 肿 形 成
纤维骨 痂形成
骨折愈合的基本过程
骨组织和骨髓血管破裂出血
血肿形成并凝固
骨髓组织坏死 骨皮质坏死
血肿机化(骨折后2-3天) 纤维化(肉眼或X线见骨折局部呈梭形肿胀) 纤维性骨痂 透明软骨 软骨化骨
骨性骨 痂形成
骨母细胞 形成类骨组织
钙盐沉积
编织骨
骨痂改建、再塑
破骨细胞吸收骨质,
骨母细胞产生新骨质 板层骨
三 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形成过程和机制
(一)血管生成的过程
1.内皮细胞前期细胞、血管母细胞形成血管—— 血管形成 2.内皮细胞增殖和游走形成血管——血管生成 3.与血管生成有关的因子和受体: VEGF与VEGF-R2结合,介导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 VEGF与VEGF-R1结合,引起毛细血管管腔形成。 Ang1与Tie2结合,促进血管成熟。 4.细胞外基质 整合素、基质细胞蛋白、蛋白水解酶影响内皮细胞的运动和
病理学损伤的修复(浙大城院)

男性,72岁,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20余年。尸检见:左、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且以左支为重,左心室壁厚2.0cm,有苍白色病灶。镜下大片心肌细胞核溶解消失,胞浆均质红染,病灶周围部分心肌细胞体积增大,染色变深,部分心肌细胞体积缩小,核周有褐色颗粒样物。心肌间质中脂肪组织丰富,由心外膜伸入至心肌细胞间。脾小体中央动脉和肾入球小动脉管壁增厚、均匀粉染,管腔狭窄。
1)上皮组织再生
01
二、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支气管粘膜 肾小管上皮 腺泡上皮 肝小叶 上皮组织完全性再生
原始间叶细胞转化为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纤维再转化为纤维细胞模式图
骨组织再生能力强。 骨母细胞增生 骨母细胞 产生基质 → 类骨组织 骨母细胞 + 基质钙化 → 骨组织
4)骨组织再生
软骨组织再生能力较差。
周围神经
6)神经组织再生
神经纤维再生
创伤性神经瘤
如过多的轴索增生和Schwamn细胞退化、两断端距离又太远或两断端之间有瘢痕,或其它组织阻隔,或者因截肢失去远端使之轴索与增生结缔组织混合在一起为创伤神经瘤。
概念:由于组织、细胞损伤过重或有感染等,不能用完全再生方式加以修复;而以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组成的肉芽组织,进而变成纤维组织进行修复的过程称为瘢痕性修复。
伤口的早期变化:坏死、出血、炎症反应,局部红肿,血液渗出形成凝固块、表面成痂皮;
伤口收缩:收缩使创面缩小,是由肌成纤维细胞收缩引起的;
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使伤口填平与皮肤表面平行;
表皮及其他组织再生,覆盖创面,达到完全再生。
(一)愈合的基本过程
一、皮肤愈合
二期愈合:组织损伤较大、创缘不整齐,哆开、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的创口。往往需要清创后才能愈合。
【病理学教案】第3章 损伤的修复

第3次(2学时)
一、题目
第三章损伤的修复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再生的概念
2.熟悉: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3.熟悉:细胞再生与分化的分子机制;细胞外基质在细胞再生过程中的作用 4.掌握:肉芽组织的成分、形态、作用及结局
5.熟悉:瘢痕组织的形态及作用;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形态过程及机制 6.熟悉:皮肤创伤愈合、骨折愈合的基本过程、类型;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三、教学内容
(一)再生
1.细胞周期和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再生的概念
2.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二)细胞的生长和调控
1.细胞再生与分化的分子机制
细胞外基质在细胞再生过程中的作用
(三)纤维性修复
1.肉芽组织的形态及作用
2.瘢痕组织的形态及作用
3.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形态过程及机制
(四)创伤愈合
1.皮肤创伤愈合: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类型 2.骨折愈合:骨折愈合的基本过程
3.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萎缩、化生概念及类型
2.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
3.再生、机化、肉芽组织功能
4.创伤愈合类型
5.骨折愈合过程。
病理学:损伤的修复

第二节
纤维性修复
通过肉芽组织增生,溶解、吸收损 伤处坏死组织及其它异物,并填补组织 缺损,而后转化成瘢痕组织。
2、纤维组织再生
纤维细胞、间叶细胞→受损处的成纤维细胞分裂增生→ 合成分泌前胶原蛋白、胶原纤维→ 纤维细胞。 3、 软骨组织和骨组织的再生 软骨组织: 软骨再生能力弱,起始于软骨膜的增生,增 生的幼稚细胞→软骨母细胞→ 软骨基质→ 软骨组织。 骨组织:骨组织再生能力强,骨折后可完全修复。
4、血管的再生 毛细血管的再生(angiogenesis) 内皮 细胞分裂增生→ 幼芽、细胞索→ 出现 管腔→ 新生的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网。 大血管的修复 两侧内皮细胞分裂增生, 恢复原来内膜结构,离断的肌层由结缔 组织增生连接,形成瘢痕修复。
一、肉芽组织的形态及作用 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肉眼 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 似鲜嫩的肉芽。
(一)肉芽组织的成分及形态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
成纤维细胞增生
肉芽组织
炎性细胞浸润 促 进
嗜 中 性 粒 细 胞 淋 巴 细 胞 巨 噬 细 胞 分泌
PDGF,FGF,TGF- IL-1,TNF
三、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1、上皮组织的再生 被覆上皮再生 鳞状上皮缺损→由创缘或底部
的基底层细胞分裂增生→ 向缺损中心迁移→ 单 层上皮→ 增生分化→ 复层上皮。
腺上皮再生 腺上皮缺损、基底膜未破坏→
残存细胞分裂→完全恢复原来腺体结构。 腺体完全破坏→难以再生。 肝细胞再生:① 肝部分切除后→ 肝细胞分裂增 生→ 完全恢复。② 肝细胞坏死、肝小叶网状支 架完整→ 恢复正常结构。③ 肝细胞广泛坏死、 肝小叶网状支架塌陷→ 结节状再生。
病理学之损伤的修复

B.骨骼肌
脑膜、胸膜、肺膜等 细胞以及原始间叶细胞 C.心肌细胞
为什么人老了就容易忘事儿? 为什么心梗那么可怕? 为什么伤了肌肉就很难长全? 为什么皮肤破了口,很快会愈合? 为什么一辈子几乎每年都会咳嗽,也不会对呼吸道造成太大伤害? 生殖器管腔?还用说吗? 淋巴造血细胞?还用说吗? 间皮细胞?呼吸、心跳永不停止,你说心包表面和胸膜表面的间皮细胞能
肉芽组织 2.作用 (1)抗感染及保护创面。 (2)填补伤口及其他组织缺损。肉芽组织最后变为瘢痕
组织。 (3)机化血凝块和坏死组织。
肉芽组织 3.结局 肉芽组织→纤维结缔组织→瘢痕组织 瘢痕组织是指肉芽组织经改建成熟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 此时组织由大量平行或交错分布的胶原纤维束组成。 瘢痕组织弊处:瘢痕收缩、瘢痕性粘连、瘢痕组织增生过
是稳定的吗? 没说的都是稳定细胞
细胞再生的影响因素 1.细胞外基质:胶原蛋白、弹力蛋白、粘附性糖蛋白和整合
素、基质细胞蛋白、蛋白多糖和透明质酸素 2.生长因子 3.抑素与接触抑制
肉芽组织 1.结构:由成纤维细胞和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组成,并伴
炎症细胞浸润。 【记忆】肉芽组织=毛细血管+ 成纤维细胞+炎细胞。 【类比】盖房子的过程。水管、房梁、保安 【对比】肉芽肿=?
细胞周期 1.间期 (1)G1期(DNA合成前期) (2)S期(DNA合成期) (3)G2期(分裂前期) 2.分裂期(M期)
不稳定细胞 又称持续分裂细胞 再能生力强
稳定细胞 静止细胞 弱
永久性细胞 非分裂细胞 很弱
表皮,呼吸、消化及生 各种腺器官的实质细胞, A.神经细胞
殖道的黏膜上皮,淋巴、如肝、胰、内分泌腺、汗 例如造血细胞,间皮细胞: 腺、皮脂腺、肾小管上皮
病理学整理2.损伤的修复

损伤的修复修复:机体对损伤所造成的块损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称为修复。
再生:由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来修复;如果完全恢复了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称完全再生纤维性修复:由纤维结缔组织来修复;也称瘢痕修复。
第一节再生分类:生理性再生:表皮、子宫内膜、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血细胞;病理性再生: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细胞坏死后发生的肝细胞结节状再生。
一、细胞周期和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细胞周期:Gl期、S期、G2期、M期按细胞再生能力强弱分为以下3类:1 •不稳定细胞钟点:细胞不断地增殖,以代替衰亡或破坏的细胞。
生理性再生。
代表:表皮细胞、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被覆细胞、生殖器官官腔被覆细胞、淋巴及造血细胞2 .稳定细胞带点:生理性再生不明显,处于GO期。
受刺激进入Gl期,体现病理性再生。
代表:各种腺体和腺样器官的实质细胞3 .永久性细胞钟点:无再生能力代表: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
二、干细胞及其在再生中的作用概念:是个体发育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无限或较长时间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一类细胞。
钟点:(1)无限增殖分裂;(2)具有处于静止状态的能力;(3)缺少细胞系标记物;(4)可通过非对称分裂,使一个子细胞不可逆的走向分化末端成为功能专一的分化细胞,另一个子细胞则保持亲代的特征,继续作为干细胞保留下来。
()胚胎干细胞概念:是在人胚胎发育早期的囊胚(受精后5-7天)中未分化的细胞。
囊胚外表为一层扁平细胞,称为滋养层,为胚胎发育提供支持,中心的腔称为囊胚腔,腔内一侧的细胞群称为内细胞群,这些未分化的细胞即胚胎干细胞。
意义:(1)全能分化性;(2)人胚胎干细胞的分离及体外培养;(3)移植和修复(二)成体干细胞概念:存在于特定的微环境,机体内多种分化成熟的组织中存在成体干细胞,如造血干细胞、表皮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肌肉干细胞、肝脏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等。
转分化:成体干细胞向其他组织类型分化。
意义:(1)取代胚胎干细胞;(2)克服免疫排斥。
03-第三章损伤的修复

一、细胞周期和各类型 细胞的再生潜能
细胞周期由间期(包括G1期、S期和 G2期)和分裂期构成。不同种类的细胞, 其细胞周期的时程长短不同,在单位 时间里可进入细胞周期进行增殖的细 胞数也不相同,因此具有不同的再生 能力。
一般说来, 低等动物比高等动物再 生能力强,幼稚细胞比分化高的组织 再生能力强, 平时易受伤害的组织 和在生理情况下经常更新的组织有 较强再生能力。按再生能力强弱将 细胞分为以下三类:
二、瘢痕组织
(一)概念 瘢痕(scar)组织是肉芽 组织成熟转变为老化阶段的 纤维结缔组织。
(二)瘢痕组织的形态特点 镜下:瘢痕组织由大量平行或交错分
布的胶原纤维束组成,纤维束往往 呈均质性红染即玻璃样变,纤维细 胞很稀少,核细长而深染,小血管 稀少。 肉眼:局部呈收缩状态,颜色苍白或 灰白色半透明、质硬韧,缺乏弹性
正常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断离,远端及 近端的一部分髓鞘及轴 突崩解
神经膜细胞 增生,轴突
神经轴突达பைடு நூலகம்梢, 多余部分消失
第二节 瘢痕性修复
概念:由于组织、细胞损伤过重或有感 染等,不能用完全再生方式加以修复;
而以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和毛细血管组 成的肉芽组织,进而变成纤维组织进 行修复的过程称为瘢痕性修复。
王××,男,12岁,因“车祸 左小腿疼痛活动受限2小时“入院。患 者2小时前被车撞倒在地,当时左小腿 弯曲、疼痛,不能活动。入院检查:体 温37º脉搏100次/分,血压90/60mmHg, 左小腿肿胀,短缩,局部有压痛,可触 及骨擦感,左小腿不能活动。
肉芽组织(低倍镜) 肉芽组织(高倍镜)
↑毛细血管 ▲纤维母细胞 ^炎性细胞
(三)肉芽组织的作用 1. 抗感染保护创面; 2. 3. 机化或包裹坏死、血栓、炎性
人卫出版社《病理学》:损伤的修复ppt课件

1
2
3
4
人卫出版社《病理学》:损伤的修复
四、细胞再生的影响因素
(一)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 matrix,ECM)
人卫出版社《病理学》:损伤的修复
Cells Extra Cellular Matrix
人卫出版社《病理学》:损伤的修复
胚胎发育 修复→纤维化 肿瘤侵袭
连接细胞,支撑和维持组织的生理结构和功能; 影响细胞的形态、分化、迁移、增殖和生物学功能
(四)血管的再生
1. 毛细血管的再生:以生芽方式完成。可 改建为小动脉、小静脉。
2. 大血管的修复:手术吻合(显微外科)
人卫出版社《病理学》:损伤的修复Leabharlann 基底膜溶解基底膜形成
高通透性 细胞管腔形成
血管生成因子
细胞增生
细胞移动和趋化
人卫出版社《病理学》:损伤的修复
(五)肌组织的再生 1.平滑肌:有一定再生能力。 2.横纹肌
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
人卫出版社《病理学》(第八版)
主讲:XXX
人卫出版社《病理学》:损伤的修复
教学目标
• 掌握:再生的概念、各种组织的再生潜能 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特点及其作用 瘢痕组织的概念 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 熟悉: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 了解:细胞再生的调控机制
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人卫出版社《病理学》:损伤的修复
• 干细胞的类型
•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起源于胚胎内 细胞群的全能干细胞,具有向三个胚层分化的能力, 可分化为成体所有类型的成熟细胞。
人卫出版社《病理学》:损伤的修复
• 成体干细胞 (Adult stem cell):存在于 一种已经分化组织中的未分化细胞,能 自我更新并且能特化形成组成该类型组 织的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损伤的修复
包括两种不同的过程和结局—再生和纤维性修复
一、再生(regeneration)
组织损伤后,由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来修复称为再生。
(一)再生的类型
1、完全再生:
指再生细胞完全恢复原有组织、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不完全再生:
经纤维组织发生的再生,又称瘢痕修复。
(二)组织的再生能力
1、不稳定细胞(labile cells):
如表皮细胞、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上皮细胞、男性及女性生殖器官管腔的被覆细胞、淋巴及造血细胞、间皮细胞等。
大多数这些组织中,再生是由可向多个方向分化的干细胞来完成的。
2、稳定细胞(stable cells):
包括各种腺体或腺样器官的实质细胞。
受到刺激时,细胞进入G2期。
如肝(肝切除、病毒性肝炎后肝组织的再生)、胰、涎腺、内分泌腺等。
还包括原始的间叶细胞及其分化出来的各种细胞。
3、永久性细胞(permanent cells):
包括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和心肌细胞。
(三)各种组织的再生
1、上皮组织的再生:
(1)被覆上皮再生:鳞状上皮缺损时,由创缘或底部的基底层细胞分裂增生,向缺损中心迁移,先形成单层上皮,后增生分化为鳞状上皮。
(2)腺上皮再生:其再生情况以损伤状态而异。
腺上皮缺损腺体基底膜未破坏,可由残存细胞分裂补充,可完全恢复原来腺体结构;腺体构造(包括基底膜)完全破坏时则难以再生。
2、纤维组织的再生:
受损处的成纤维细胞在刺激作用下分裂、增生。
3、软骨组织和骨组织的再生:
软骨起始于软骨膜增生,骨组织再生能力强,可完全修复。
4、血管的再生:
(1)毛细血管的再生:生芽方式。
(2)大血管修复:大血管离断需手术吻合,吻合处两侧内皮细胞分裂增生,互相连接,恢复
原来内膜结构。
离断的肌层不易完全再生。
5、肌肉组织的再生:
肌组织再生能力很弱。
横纹肌肌膜存在、肌纤维未完全断裂时,可恢复其结构;平滑肌有一定的分裂再生能力,主要是通过纤维瘢痕连接;心肌再生能力极弱,一般是瘢痕修复。
6、神经组织的再生:
脑及脊髓内的神经细胞破坏后不能再生。
外周神经受损时,若与其相连的神经细胞仍然存活,可完全再生;若断离两端相隔太远、两端之间有瘢痕等阻隔等原因时,形成创伤性神经瘤。
(四)再生的调控:
机体内存在着刺激与抑制再生的两种机制,二者处于动态平衡。
1、与再生有关的几种生长因子
PDGF、FGF、EGF、TGF、VEGF、CK等。
2、抑素(chalon)与接触抑制(contactinhibition)
抑素具有组织特异性。
皮肤创伤,缺损部周围上皮细胞分裂增生迁移,将创面覆盖而相互接触时,细胞停止生长不致堆积的现象称为接触抑制。
3、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
在细胞再生过程中的作用。
组成ECM的主要成分有胶原蛋白(collagen)、蛋白多糖(proteoglycans)、粘连蛋白(adhesive glycoproteins)。
二、纤维性修复
(一)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
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
1、结构:新生毛细血管、纤维母细胞、炎细胞
2、作用:
(1)抗感染保护创面
(2)填补创口及其它组织缺损
(3)机化或包裹坏死、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它异物。
(二)瘢痕组织
是由肉芽组织经改建成熟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对机体有利也有弊。
三、创伤愈合
(一)皮肤创伤愈合基本过程
1、伤口早期的变化
伤口局部坏死、出血及炎症反应。
早期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3天后转为巨噬细胞为主。
2、伤口收缩
2-3日后伤口周围出现新生的肌成纤维细胞
3、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
创伤后大约第3天开始;肉芽组织中的毛细血管垂直于创面生长,瘢痕中的胶原纤维(5-7天起由成纤维细胞产生,在局部张力的作用下)最终于皮肤表面平行。
瘢痕大约在一个月左右完全形成。
4、表皮和其他组织再生
创伤24小时内,已经开始修复
(二)创伤愈合的类型
根据损伤程度以及有无感染,可分为一期愈合和二期愈合
一期愈合特点是:缺损小、无感染,炎症轻、少量肉眼组织、伤口收缩不明显,愈合时间短,形成的瘢痕小
二期愈合特点是:缺损大、常伴感染、炎症重、大量肉芽组织、伤口收缩明显(肌成纤维细胞起重要作用,与胶原无关)、愈合时间长、形成的瘢痕大。
(三)骨折愈合
1、血肿形成
2、纤维性骨痂形成
骨折后2-3天,血肿开始由肉芽组织取代而机化,继而发生纤维化。
肉眼及X线检查见骨折局部成梭形肿胀。
约1周左右,形成透明软骨(多见于骨膜的骨痂区)
3、骨性骨痂的形成
纤维性骨痂分化出骨母细胞,并形成类骨组织,以后出现钙化,形成编织骨。
纤维性骨痂中的软骨组织也转变为骨组织。
4、骨痂改建或再塑
在破骨细胞的骨质吸收以及骨母细胞的新骨质形成的协调作用下完成的。
(四)影响愈合的因素
全身因素:青少年、机体含充足维生素C、含硫氨基酸时,愈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