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念珠菌
白色念珠菌菌液制备

白色念珠菌菌液制备: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10ml改良马丁培养基中,23~28℃培养24~28小时;取此培养液1ml加0.9%无菌氯化钠溶液9ml,采用10倍递增稀释法稀释至10-6~10-7,制成每1ml含菌数50~100cfu 的孢子悬浮液。
黑曲菌菌液制备:接种黑曲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琼脂斜面培养基中,23~28℃培养5~7天,加入3~5ml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吸至无菌试管中,取1ml加无菌氯化钠溶液9ml,采用10倍递增稀释法,稀释至10-4~10-6,制成每1ml含菌数50~100cfu的孢子悬液。
供试液的制备无抑菌活性的供试品供试液的制备稀释剂: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液体供试品:供试品10ml置锥形瓶中,加90ml稀释剂,混匀,作为供试液(1:10)固体、半固体、粘稠性供试品:称取供试品10g置锥形瓶中,加稀释剂至100ml,混匀后,作为供试液(1:10)。
具有抑菌活性的供试品试液的制备当供试品具有抑菌活性时,须先消除抑菌活性,其方法如下:培养基稀释法:取供试液2ml,每0.2ml的供试液注一皿或每0.1ml的供试液注一皿;或取供试液1ml每0.5ml的供试液注一皿,倾注15ml的培养基,测定细菌、霉菌及酵母菌的菌数,混匀,凝固,培养。
每试液所注的平皿生长的菌1ml供数之和即为1ml的菌落数。
计算每1ml供试液的平均菌落数,按平皿法技术规则报告菌数。
控制菌检查时可加大增菌液的用量。
离心沉淀集菌法:取一定量的供试液,3000转/分离心20分钟(供试液如有沉淀,先以转/分离心5分钟,取全部上清液再离心),弃去上清液,留底部集菌约500液2ml,加稀释液补至原量。
薄膜过滤法:取规定量试验可能用的最低稀释剂供试液,过滤,冲洗薄膜过滤法测定其菌落数。
按,吗中和法:选取适宜的中和剂消除供试品的抑菌活性后测定。
菌液组:测定所加的试验菌数。
.采用平皿法,取试验用的1ml菌液(约50~100cfu)分别注入平皿中,立即倾入培养基,每株试验菌平行制备个平皿,按平皿法测定其菌落数。
白色念珠菌原生质体制备

白色念珠菌原生质体制备
白色念珠菌是一种常见的真菌,可以在人体、动物和植物体内产生感染。
为了深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和病原机制,研究人员需要大量高质量的白色念珠菌原生质体。
制备白色念珠菌原生质体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机械破碎法和酵素消化法。
机械破碎法是将白色念珠菌细胞用高压破碎机或超声波处理器等工具进行细胞破碎,然后通过差速离心等技术将原生质体分离出来。
酵素消化法则是将白色念珠菌细胞暴露在含有特定酶的缓冲液中,使细胞壁和膜受到酵素的消化,最终得到原生质体。
在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选择合适的菌株和培养条件,以及保持操作的无菌性和温度控制等方面。
制备出的原生质体可以用于基因转化、蛋白表达和酶学分析等方面的研究。
- 1 -。
白假丝酵母菌

白假丝酵母菌
白色念珠菌又称白色假丝酵母菌,是临床中常见的致病性真菌。
假丝酵母菌种类很多比如,常见的具有致病性的有:白色假丝酵母菌(俗称:白色念珠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等。
白色念珠菌可引起浅部和全身性感染。
一般浅部真菌可以通过直接镜检就可以在镜下看到孢子或菌丝。
常见的可用于镜检的标本有血、尿、脑脊液,活检组织等。
对于浅部感染假丝酵母菌的或者来说,可外用药物和口服药物联合治疗,如口服唑类抗真菌药物等。
对于深部感染者,可选用口服或注射抗真菌药物治疗,如酮康唑、氟康唑及伊曲康唑等。
由于大部分患者都患有免疫缺陷,因此同时考虑如何纠正免疫缺陷。
因此如果检查得到白色念珠菌感染,应该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切勿自行用药。
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形成及相关机制研究

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形成及相关机制研究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是一种常见的真菌,存在于人类的口腔、肠道和阴道等部位。
它可以引起许多疾病,例如口腔炎、阴道炎、败血症等。
与其他微生物一样,白色念珠菌可以形成生物膜,这种膜可以保护微生物免受外部环境的伤害。
因此,探索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形成的机制和防治方法至关重要。
生物膜是由微生物胞外基质和细胞表面蛋白质、多糖等分泌物组成的一种三维网络结构。
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形成的过程通常包括四个步骤:附着、增殖、胞外基质生成和成熟。
其中,附着是生物膜形成的第一步。
白色念珠菌通过表面蛋白质等结构与生物体表面相互作用,使细胞黏附在表面上。
接下来,白色念珠菌开始生长并形成细胞聚集体(例如菌丝),并分泌大量的胞外基质成分。
这些成分包括多糖、黏附分子、酶类等,它们可以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并构成一个复杂的三维结构。
生物膜的形成还涉及许多细胞信号通路和基因表达调节因子的参与。
例如,白色念珠菌通过调节启动子、RNA剪切和信号通路等途径,控制生物膜的生成过程。
许多机制被认为是导致白色念珠菌形成生物膜的原因。
例如,生物膜方程式是:fimbriae+细胞聚集体+多糖+胞外基质类脂质+酶类+磷酸肌酸酸酰化。
其中,fimbriae是一种附着芽胞,可以让细菌更容易黏附在生物体表面。
细胞聚集体是指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形态转变,可以增加其抗药性和生物膜形成的能力。
多糖和胞外基质类脂质可以促进细胞黏附并维持生物膜的稳定性。
酶类和磷酸肌酸酸酰化则参与了细胞基质的分解和密切相关的氧化还原反应。
在白色念珠菌形成生物膜的过程中,这些机制之间相互交织、互相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
了解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成和影响因素,对设计预防和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许多方法已经被探索来干扰生物膜的形成和破坏成熟的生物膜。
例如,通过干扰细胞信号通路和基因表达调节的方法来抑制生物膜的形成。
另外,一些化合物(例如二十六酸、百里香油腺酮、14-酮武尊花酮)和光治疗技术已经被证明可以有效破坏白色念珠菌的生物膜。
白色念珠菌快速鉴定培养药敏分析

I - 1 ] 何丽红 , 麦智广 , 卢泳雪 , 等. J J , J L 表 皮 葡 萄 球 菌 败 血 症 特
点和治疗的探讨E J ] . 中 华 医 院感 染 学 杂 志 , 2 0 0 1 , 1 1 ( 5 ) :
35 7 - 35 8.
[ 2 ] 王 向党 , 金 海英 , 陈红英 , 等. 凝 固 酶 阴 性 葡 萄 球 菌 感 染 现
0 0 O 加 O
O O O O O O O O 0
以利 于人 类 的长 期 生 存 。
参 考 文献
敏感( )
耐药 ( )
中介 ( ) 耐 药 率 ( %)
9 8 . 2 7 5 . 0 76 . 8 1 0 0 . 0
7 7 . 4 7 1 . 4
不多 , 这与其他学者 的研究结果基 本一致_ 4 ] 。 这 应 引 起 高 度
重视 , 在 使 用 抗 生 素 的过 程 中 , 应 该 首 先 以药 敏 结 果 为 指 导 , 不
0 0
要 滥 用 。尽 量 不 用 广 谱 抗 生 素 。 医 务 工 作 者 要 严 格 执 行 抗 生 素使用管理的法律法规 , 并 做 好 患 者 及 患 者 家 属 的宣 教 工 作 , 电视 等 公 共 媒 体 也 要 做 好 老 百 姓 的 家 庭 指 导 用 药 的 科 普 宣 传
用, 导致该菌感染的概率也不 断增多 , 多 重 交 叉 耐 药 性 也 不 断
酶、 氨苄西林/ 舒巴坦、 苯唑 西林 、 触酶、 复 方 磺 胺 甲唔 唑 、 红 霉
出现 。现 在 葡 萄 球 菌 是 最 常 见 的 化 脓 性 球 菌 , 是 医 院交 叉 感 染
素、 利福平 、 利奈唑烷 、 莫西沙星 、 青霉 素 G、 庆大 霉 素 、 四环 素 、 万古霉素 、 左旋氧氟沙星 、 呋喃妥因等药敏纸片; 琼 脂 培 养 皿 等
检查阴道滴虫和白色念珠菌

检查阴道滴虫和白色念珠菌阴道里是不是有滴虫,白色念珠菌呢?我们要怎么才能检查出来呢?大家可能不是很了解,下面就让我们帮助大家来了解一下。
1、滴虫(1)、悬滴法:取阴道分泌物涂于玻片上,滴两滴生理盐水,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波状或螺旋状运动的虫体将周围白细胞或上皮细胞推动,在高倍镜下可见虫体为8—451xm,呈顶宽尾尖倒置梨形,大小约为白细胞的2-3倍,中心体顶端有前鞭毛4根,后端有后鞭毛1根,此时阴道分泌物的清洁度多为Ⅲ—Ⅳ 度。
阴道毛滴虫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为25“42~C。
在检查时应注意保温,以便观察到滴虫的活动。
(2)、染色法:用1%甲酚基盐生理盐水溶液染色,上皮呈红色,滴虫不着色,当临床高度怀疑滴虫感染而上述两种方法都找不到滴虫时,可采用培养法。
2、白色念珠菌(1)、直接镜检法:取阴道深部分泌物涂于玻片上,滴上数滴10%的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显微镜下检查可见菌球及芽孢,此种方法的检出率可达60%。
(2)、涂片染色法:同法取分泌物做涂片,固定后用革兰氏染色,油镜下可观察到成群的革兰氏性饱子,微菌丝及菌丝,此法阳性率80%。
(3)、培养法:当患者有真菌感染症状,上述两种方法检查阴性时可取培养法,将标本接种在培养基上,3-4天后出现菌落,镜检可见芽孢群和菌丝,此法阳性率最高。
上面这些方法就可以帮助大家知道自己是不是有滴虫和白色念珠菌。
下面我们再给大家介绍下细菌性阴道病。
细菌性阴道病(1)、分泌物性状多可少;(2)、 pH>4.5;阴道分泌物匀质、稀薄(3)、胺试验:分泌物与10%氢氧化钾溶液混合后出现胺味或鱼腥味,即胺试验阳性;(4)、分泌物涂片,革兰氏染色见线索细胞,线索细胞为阴道上皮细胞,因细菌繁殖覆盖细胞而使其边缘模糊刁;齐,同时可见背景细菌数量超过乳酸杆菌。
卜述4项中有3项阳性可以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病。
上述就是我们给大家介绍的关于阴道里面的滴虫,和白色念珠菌等的检查。
希望我们的介绍能帮助您远离这些疾病的缠绕。
白色念珠菌污染

我在用小鼠的胎鼠颅骨做成骨细胞原代培养是出现了污染,污染物经Gimsa和革兰氏染色确定为真菌污染,是念珠菌!经过仔细的分析,最后确定污染可能来自小鼠子宫自身的污染而不是操作过程中的污染。
真菌的污染一个特点是前期生长缓慢,在第一、二天往往看不到培养基变浑浊,但是到了第三天就会很快的变成浑浊样,显微镜下观察会发现培养基中有大量的小圆形细胞存在,而培养的细胞则找不到踪影了!
发一张照片给大家看,这是培养基还没有变浑浊前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情况:成串或成堆存在的是污染的念珠菌!
面是经过染色的照片, 是浑浊的培养基直接涂片后进行革兰氏染色,可以发现污染物呈革兰氏染色阳性。
中间长梭型的是正在分裂的念珠菌!。
白色念珠菌原生质体制备

白色念珠菌原生质体制备
白色念珠菌是一种常见的真菌,对人类健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为了研究白色念珠菌的基因组,需要制备白色念珠菌的原生质体。
本文介绍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制备白色念珠菌原生质体的方法。
首先,采集白色念珠菌的新鲜菌丝,放入含有0.7 mol/L山梨酸钾(pH 5.5)的离心管中。
将离心管放入液氮中冷冻10 min,然后在37℃水浴中加热2 min。
重复以上步骤3次,然后将离心管转移到冰上。
接下来,用20%聚乙二醇4000(pH 8.0)缓慢滴加到离心管中,轻轻摇动2 min,然后离心10 min(12000 rpm)。
将上清转移到一个新的离心管中,加入等体积的丙酮,混合均匀后离心10 min(12000 rpm)。
将上清丢弃,沉淀用干燥的滤纸吸干,即为制备好的白色念珠菌原生质体。
通过上述方法制备的白色念珠菌原生质体可以用于进一步的基
因克隆、基因转染等实验。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适用于实验室中大规模制备原生质体。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如平板上生长的菌落与上述菌落形态特征 相符或疑似,应挑选2~3个菌落分别接种至念 珠菌显色培养基平板上,培养24~48小时(必 要时延长至72小时)。若平板上无绿色或翠绿 色的菌落生长,判供试品未检出白色念珠菌。
• 3、若平板上生长的菌落为绿色或翠绿色,挑 取相符或疑似的菌落接种于1%吐温80玉米琼脂 培养基上,培养24~48小时。取培养物进行染 色,镜检及芽管试验。
• 4、芽管试验 挑取1%吐温80玉米琼脂培养基 上的培养物,接种于加有一滴血清的载玻片上 ,盖上盖玻片,置湿润的平皿内,置35~37℃ 、1~3h,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到由孢子长 出短小芽管。
• 5、若上述疑似菌为非革兰阳性菌,显微镜未 见厚膜孢子、假菌丝、芽管,判供试品未检出 白色念珠菌。
• 3、常见念珠菌在显色培养基上的菌落颜色不 同 • 白色念球菌显绿色,翠绿色(直径约2mn)、 热带念球 • 菌显蓝色,铁蓝色(直径约1.5mn)、克柔念 球菌显粉 • 红色(直径约4.5mn)、光滑念珠菌显紫色( 直径约 • 2mn)、其它念珠菌显白色(直径不定)。 • 参见下表
感染及致病机理
• 白色念珠菌可侵犯人体许多部位,可引起: 1.皮肤念珠菌病,好发于皮肤皱褶处(腑窝、 腹股沟,乳房下,肛门周围及甲沟,指间), 皮肤潮红、潮湿、发亮,有时盖上一层白色或 呈破裂状物,病变周围有小水泡。
• 2.粘膜念珠菌病,以鹅口疮、口角炎、阴道炎 最多见,在粘膜表面盖有凝乳大小不等的白色 薄膜,剥除后,留下潮红基底,并产生裂隙及 浅表溃疡。
白色念珠菌在电子显微镜下的形态
白色念珠菌的典型特征
1.白色念珠菌菌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 为3~6um, 革蓝染色为阳性,但菌体着色不均匀,以出 芽方式繁殖, 在适宜的培养基上芽生孢子及假菌丝生长, 在假菌丝 间其末端形成厚膜孢子。 2.白色念珠菌具有β -硝基半乳糖苷酶, 可 分解NGL, 使对-硝基苯酚游离,在碱性条件下显色。
来自于2010版药典 二部附录113页
• 2、分离培养 取上述培养物划线接种于沙 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培养24~48小时 (必要时延长至72小时)。
• 白色念珠菌在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的 菌落呈乳白色偶见淡黄色,表面光滑有浓酵母 气味,培养时间稍久则菌落增大,颜色变深、 质地变硬或有皱摺。若平板上无菌落生长或生 长的菌落与上述菌落形态特征不符,判供试品 未检出白色念珠菌。
• 3.内脏及中枢神经念珠菌病,可由粘膜皮肤等 处病菌播散引起,有肺炎、肠胃炎、心内膜炎 、脑膜炎、脑炎等,偶尔也可发生败血症。
生长环境:
• 念珠菌对热的抵抗力不强,加热至 60℃1小时后即可死亡。但对干燥 、日光、紫外线及化学制剂等抵抗 力较强。
白色念珠菌检查方法
• 1、增菌培养 取供试液10ml(相当于供试品 • 1g、ml、10cm2)直接或处理后接种至适量( 不少于100ml)的沙氏葡萄糖肉汤培养基中, 培养48~72小时。
白色念珠菌
洪文超
目录
• • • • 分类 介绍 生长环境
不全菌纲 隐球菌科
• •
白色念珠菌
• 白色念珠菌(Monilia albican 或 canidia Albicans),是一种真菌,通常存在于正常人口 腔,上呼吸道,肠道及阴道,一般在正常机体中 数量少,不引起疾病,当机体免疫功能或一般防 御力下降或正常菌群相互制约作用失调,则本菌 大量繁殖并改变生长形式(芽生菌丝相)侵入细 胞引起疾病。
白色念珠菌菌落形态
• 培养基菌落形态 • 沙氏琼脂培养基: 乳白色偶见淡黄色,表 面光滑有浓酵母气味,培养时间稍久则菌落增 大,颜色变深、质地变硬或有皱摺。 • 吐温—80玉米粉琼脂培养基: 灰色或奶油 色,表面光滑有浓酵母气味,培养时间稍久则 菌落增大,颜色变深、质地变硬或有皱摺。 • 血平板:灰色或奶油色,表面光滑有浓酵母气 味,培养时间稍久则菌落增大,颜色变深、质 地变硬或有皱摺。 • TTC平板:乳白色或淡红色,表面光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