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学复习资料考试资料重点

犯罪学复习资料考试资料重点
犯罪学复习资料考试资料重点

犯罪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犯罪预防

2、犯罪条件

3、犯罪原因

4、被害人的刺激性

5、犯罪率1、犯罪预防是指是指综合多种社会力量,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通过消除或减少诱发犯罪的因素和原因的途径,有效地防止、遏制和减少犯罪的行为体系。

2、犯罪条件是指在犯罪情境中那些有利于犯罪产生和发展的各种因素。主要包括犯罪工具和侵害对象(人、财、物)等诸要素。

3、被害人的刺激性是指被害人本身存在并显露出引起加害人注意,诱发其犯罪行为的特点。

4、犯罪原因是指能够引起犯罪发生的各种因素及其过程、结构和作用机制。

5、犯罪率是指一定时空内犯罪案件或经刑事诉讼程序的犯罪人数与人口总数之比。

二、简答题

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原则有哪些?

答:(一)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三)属地管理原则

2、简述犯罪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答:(一)在犯罪过程中,犯罪被害人与犯罪人是相互对立的

1.相互对立的角色扮演。

2.在犯罪过程扣双方互相排斥。

3.在犯罪后果上,以侵害与被侵害对方的权利而形成了权利与责任对立的关系。

(二)在犯罪过程中,犯罪被害人与犯罪是相互依存的

1.相互对应的角色扮演。

2.在犯罪过程中,犯罪人与被害人双方彼此互动。

3.犯罪人与被害人在犯罪与被害过程中互补。

(三)犯罪被害人与犯罪人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角色转换

1.“被害前”的被害转化。

2.“被害中”的被害转化。

3.“被害后”的被害转化。

3、研究犯罪原因具有哪些意义。

答:(一)有利于从深层次上认识和把握犯罪现象,探寻其发展变化规律

(二)研究犯罪原因是搞好犯罪预防的基础

(三)研究犯罪原因可以为犯罪人的改造与矫治提供充分的依据

(四)全面、准确地研究犯罪原因,是促进犯罪学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

4、简答犯罪人的认识结构的概念和特征。

答:犯罪人发认识结构是指犯罪人知识水平,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的总称,其特征1,文化水平普遍低下,对事物发展的认识理解和预见通常很差,有严重的片面性和表白性,2,只对能满足其他人欲望的事物表现积极的认识活动,3,以自己为中心判析评价事物。

三、论述题

1、请分析文化因素对犯罪的影响.

答:(一)文化冲突与犯罪

文化冲突,是指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规范不同的异质文化接触、碰撞而产生的对抗现象。

1.文化冲突主要表现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主文化和亚文化、宗教$中的正教与邪教等的冲突。

2.文化冲突严重地障碍着人的正常社会化过程。

3.社会化过程中的缺陷,将导致一些社会成员出现越轨行为,甚至实施犯罪行为。(二)亚文化与犯罪

1、亚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中与主文化相对应的组成部分,是局部文化

2、青少年亚文化形成的起因与过程

3、个人与犯罪亚文化群接触,就可能由此习染、同化而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三)文化垃圾对犯罪的诱发作用

1、不健康的书刊报纸、影视对于个体,尤其是青少年的灵魂具有极大的腐蚀作用,使一些人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2、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腐蚀也会使一些个体蜕化为犯罪者

2、试述犯罪预测的的重要性。

答:一、犯罪预防的重要性

(一)预防是社会公正、安全、文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对犯罪的控制是整个社会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1.犯罪控制是社会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控制是人类社会生存的需要。 2.犯罪控制是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三)犯罪预防是治理犯罪的最根本途径

3、简述现阶段中国犯罪增长的原因

答:一、犯罪诱发因素的强化

(一)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负效应,导致了个体犯罪欲念的扩张

(二)文化的冲突、亚文化和反文化的冲击,弱化了个体的内控机制

(三)社会转轨过程中利益冲突和利益纷争机会的增多,意味着犯罪诱因的增多

(四)腐败现象对犯罪具有刺激、暗示、纵容作用

二、社会控制功能的削弱

(一)静态犯罪的控制机制难以适应对动态犯罪控制的需要,新的控制机制尚在探索之中

(二)城乡利益主体的分化和多元化,使有组织的社会控制效能被严重削弱(三)城乡人口的流动、城市居住环境的变化,使无组织的自然监督效能弱化

(四)社会主义文化对个体的内在控制机制在新形势下被严重削弱

三、犯罪机会和条件的增多

(一)犯罪分子可借以攫取利益的犯罪对象增多

(二)社会生活中,特别是社会经济生活中制度上和管理上的漏洞给犯罪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

3.试论被害人的概念和特征。

答:被害人是指其人身财产权益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自然人和法人。被害人的特征就是被害人所独有的能够反映其特定身份和被害状态的基本属性。被害人具

有三个特征1,被害性是被害人首要的基本特征是指由被害人的生理、心理以及精神诸要素所构成的足以使其被害认得内在倾向性2,互动性是指在犯罪发生之前和犯罪过程中,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被害不过是这种相互作用的产生或最终结局3,可责性,是被害人因自身的过错如:跳楼,引诱攻击等导致了犯罪的发生因而对被害负责有一定的道德伦理甚至法律上的责任。

4.试论犯罪学和刑法学的关系

答:在社会科学中,犯罪学与刑法学有着最紧密的关系,刑法学是以刑事法律以及犯罪和刑罚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是以刑法为根据的,刑法是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科处什么刑罚的法律。刑法学为正确地认定犯罪和准确的适用刑罚惩治犯罪提供理论根据,犯罪学所研究的对象是危害社会的行为,虽同刑法上研究的犯罪相一致,却又不受刑法学犯罪概念的限制,犯罪学是以全面研究社会防卫为目的的,刑事惩罚只是对付社会危害社会行为的方法之一,刑法学的基本呢内容之一是研究犯罪在法律上的构成特征:犯罪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是研究犯罪产生的原因,两门学科虽然联系紧密但是二者的内容侧重明显不同,刑法学属法律学范畴,犯罪学则归流于社会学,它是一门新的学科,由其研究的对象来看它也可以说是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

全国2014年4月自考犯罪学(一)真题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狭义犯罪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 A.识别犯罪人 B.惩罚犯罪人 C.揭示犯罪发生的原因 D.抓捕犯罪人 2.认识到犯罪原因不是单一的,并提出三原因说的犯罪学学者是 A.龙勃罗梭 B.菲利 C.贝卡利亚 D.边沁 3.从研究方法上来看,犯罪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或者说主要方法是 A.人类学研究方法 B.生物学研究方法 C.社会学研究方法 D.心理学研究方法 4.贝卡利亚的犯罪学思想和刑罚理论不包括 A.“自由意志”说 B.行为中心论 C.罪刑法定 D.罪刑相适应 5.“炎热的月份或炎热的国家以暴力犯罪居多;寒冷的月份或寒冷的国家以财产犯罪居多”。下列选项中谁提出的理论最能支持以上论述 A.边沁 B.达尔文 C.李斯特 D.龙勃罗梭 6.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统治者及其思想家们多认为犯罪产生的根源是A.社会性的因素 B.家庭因素 C.人性中的“贪”和“利” D.自然地理因素 7.文献研究、实地调查、案例分析、分类法、事实归纳法属于典型的 A.定量研究方法 B.定性研究方法 C.描述性研究方法 D.探索性研究方法 8.纵向研究法的一种主要研究形式是 A.同期群研究法 B.调查研究法 C.实验研究法 D.逻辑推理法 9.犯罪学研究中最主要的方法是 A.定量研究法 B.定性研究法 C.同期群研究法 D.二次分析法

2018年10月自考00235犯罪学一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犯罪学(一) 试卷 (课程代码00235) 本试卷共5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狭义犯罪学又被称为 A.犯罪现象学 B.犯罪原因学 C.犯罪预防学 D.犯罪对策学 2.从知识结构上看,犯罪学是一门 A.综合性学科 B.边缘性学科 C.单一性学科 D.独立性学科 3.刑事古典学派中,提出功利主义理论的学者是 A.边沁 B.费尔巴哈 C.贝卡利亚 D.迪尔凯姆 4.犯罪学的鼻祖是 A.达尔文 B.龙勃罗梭 C.加罗法洛 D.李斯特 5.下列选项中属于菲利犯罪预防思想的是 A.社会防卫措施 B.刑罚制裁 C.报应刑论 D.制定国际法典 6.当代犯罪学研究中,犯罪对策的核心内容是 A.心理预防 B.治安预防 C.社会预防 D.刑罚预防 7.先秦时期提出“禁奸止过,莫若重刑”观点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墨子 C.韩非 D.商鞅 8.新中国犯罪学研究起步于 A.建国初期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9.与其他方法论的研究者相比,思辨方法论的研究者更经常采用 A.调查研究 B.实验研究 C.定量的文献研究 D.定性的文献研究

《建筑构造》试题及答案-精华

《建筑构造一》试题及答案精华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级。 2、砖混结构是承重墙为(),楼板和屋顶为()的建筑。 3、建筑按使用功能分为()、()、()三大类。 4、模数分为()和(),基本模数的数值为(),1M=()。 5、一般民用建筑由()、()、( )、( )、( )、()和门窗组成。 6、耐火等级标准主要根据房屋主要构件的( )和它的( )来确定。 7、新的建筑方针:()、()、()、()(简称八字方针)。 8、地震的强弱程度用()和()。国家规定()地区必须抗震设防。 9、横向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称为(),一般是按()的模数数列选定的;纵向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称为(),一般是按()的模数数列选定的。 10、()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的前提。 11、楼房的层高是指该层楼面上表面至()的垂直距离。

12、7~9层为()建筑。 二、判断题 1、内骨架结构、外墙为承重墙,不需设构造和圈梁。() 2、建筑物的二级耐久年限为100年以上。() 3、标志尺寸应符合模数、数列的规定,用以标注建筑物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 4、地面竖向定位轴线应与楼地面面层上表面重合。() 5、建筑物的模数系列中“3M”数列常用于确定民用建筑中开间、进深、门窗洞口的尺寸() 6、标志尺寸等于构造尺寸加减允许偏差。() 7、构造尺寸是指建筑构配件的设计尺寸,它符合模数。() 8、震级越大,烈度越大;距震中越远,烈度越小。() 三、选择题 1、建筑物最下面的部分是() A首层地面B首层墙或柱C基础D地基 2、符合模数数列规定的尺寸为() A构造尺寸B标志尺寸C实际尺寸D允许偏差值 3、按建筑物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二级建筑物为() A25~50年B40~80年C50~100年D100年以上 4、多层住宅一般选用的结构形式为() A砖木结构B钢筋混凝土结构C砖混结构D钢结构 5、下列()组数字符合建筑模数统一制的要求。 Ⅰ3000mm Ⅱ3330mm Ⅲ50mm Ⅳ1560mm

2014年电大建筑构造2345期末试题及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3-2014学年度建筑构造期末考试(开卷)2345 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高大空间有声、光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的工程等级是( A )。 A.特级 B.-级 C.二级 D.三级 2.建筑平面图中符号CM -般代表( A )。 A.窗连门 B.防火门 C.密闭门 D.普通门 3.下列关于桩基础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B )。 A.桩基础的类型很多,按照桩的受力方式可分为端承桩和摩擦桩 B.端承桩的桩顶荷载主要由由桩侧摩擦力和桩端阻力共同承担或主要由桩侧摩擦力承担 C.按照桩的施工特点分为打人桩、振人桩、压入桩和钻孔灌注桩等 D.按照所使用的材料可分为钢筋混凝土桩和钢管桩 4.KP1型多孔砖的尺寸为( A )。 A. 240mm×115 mm×90mm B.120mm×115 mm×90mm C. 180mm×115 mm×90mm D.240mm×115mm×60mm 5.将楼板现浇成一块平板,并直接支承在墙上,这种楼板称为( A )。 A.板式楼板 B.压型钢板组合楼板 C.井式楼板 D.无梁楼板 6.天然石板墙面采用栓挂法施工时,最后一步应( B )。 A.栓挂钢丝网 B.基层剁毛 C.灌注砂浆 D.水泥浆勾缝,清洗表面 7.以电梯为主要垂直交通工具的高层公共建筑,每栋楼设置电梯台数不应少于(B A.1台 B.2台 C.3台 D.4台 8.屋顶设计时最基本的功能要求是( A )。 A.防水要求 B.保温隔热要求 C.结构要求 D.建筑艺术要求 9.推拉门按轨道设置位置不同分为( A )。 A.上挂式和下滑式 B.上翻式和卷帘式 C.升降式和折叠式 D.下翻式和弹簧式 10.当厂房宽度较大,为解决横向变形,应( A )。 A.沿厂房宽度方向设置纵向伸缩缝 B.沿厂房长度方向设置纵向伸缩缝 C.沿厂房宽度方向设置横向伸缩缝 D.沿厂房长度方向设置横向伸缩缝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正确画√,错误画×) 11.耐火极限指从受到火的作用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发生穿透性裂缝,或背火一面温 度升高到220℃时所延续的时间。(√ ) 12.层高是指楼地面到楼板或板下凸出物的底面的垂直距离。( × ) 13.片筏基础的整体性好,可以跨越基础下的局部软弱土。( √ ) 14.当l2/tl,不大于2时,楼板在两个方向都挠曲,即荷载沿两个方向传递,称为单向板。 ( × ) 15.碎拼石材饰面是利用石材的边角废料,不成规则的板材,颜色有多种,厚薄也不一致。 (√ ) 16.台阶顶部平台的宽度不应大于所连通的门洞口宽度。(× )

1月全国自考犯罪学(一)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选项是有关犯罪学学科性质的几种学术观点,其中多数人所赞同的并为教材所认可的观点是( ) A.法学观点 B.生物学观点 C.社会学观点 D.多学科交叉的(独立的)综合性观点 2.古典犯罪学派最负盛名的代表人物是( ) A.康德 B.黑格尔 C.贝卡利亚 D.边沁 3.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同一行为是否为犯罪行为可以有不同的认定,表明犯罪具有( ) A.社会性的属性 B.阶级性的属性 C.相对性的属性 D.随意性的属性 4.改革开放后,我国犯罪地域分布出现了向( ) A.西南倾斜现象 B.东北倾斜现象 C.西北倾斜现象 D.东南倾斜现象 5.心理分析法主要用于( ) A.研究犯罪动态 B.研究犯罪工具 C.研究犯罪构成 D.解释犯罪原因 6.经济转型过程中犯罪的增长,意味着经济对犯罪的作用一般是( ) A.直接的 B.事先的 C.被动的 D.间接的 7.市场经济的负效应,导致了个体犯罪欲念的( ) A.缓解 B.分化 C.扩张 D.收缩 8.下列诸项中,属于犯罪相关因素的是( ) A.气压 B.空间 C.工具 D.引起犯罪的现象 1

9.被害的受容性是指( ) A.被害人在遭受侵害时的一种顺应状态 B.被害人在犯罪侵害前容易接受加害者的诱导或容易成为加害者选择为侵害对象的特征 C.被害人由于自身刺激的行为而招致犯罪人对其实施犯罪行为的驱动性 D.被害人在遭受侵害时的一种反抗状态 10.短期犯罪预测的预测时段一般是指( ) A.1—2年 B.3—4年 C.4—5年 D.5年以上 11.教育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中的( ) A.临时性措施 B.战术性措施 C.战略性措施 D.被动性措施 12.人民调解委员会任期为( ) A.二年 B.三年 C.四年 D.五年 13.保罗·费尔巴哈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犯罪预防理论是( ) A.社区参与论 B.环境预防论 C.心理强制论 D.被害预防论 14.在下列方法中属于收集犯罪资料常用方法的是( ) A.问卷法 B.比较法 C.统计法 D.分析法 15.当代犯罪学研究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理论是( ) A.犯罪经济学理论 B.犯罪心理学理论 C.犯罪生物学理论 D.犯罪社会学理论 16.在我国犯罪数量统计一般( ) A.以实际发生案件数为主 B.以警方统计为主 C.以检察院统计为主 D.以法院最终判决数为主 17.已经发生并被发现由于种种原因而未举报或举报了未予统计的犯罪数是( ) A.犯罪率 B.相对暗数 C.绝对暗数 D.明数 18.新中国社会治安最好的时期是( ) A.1950—1955年 B.1956—1965年 C.1966—1976年 D.改革开放之后 2

建筑构造考试试题(含答案)

《建筑构造》考试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大于()为高层建筑(不包括单层主体建筑),建筑总高度大于(D)时为超高层建筑。 A. 16m,20层 B. 16m,40层 C. 24m,100 层 D. 24m,100m 2.结构的承重部分为梁柱体系,墙体只起围护和分隔作用,此种建筑结构称为(B)。 A.砌体结构 B.框架结构 C.板墙结构 D.空间结构 3.一般建筑跨度30m以上的大跨度建筑采用(D)结构。 A.砌体 B.框架 C.板墙 D.空间 4.建筑物的耐久等级为二级时其耐久年限为(A)年,适用于一般性建筑。 A. 50~l00 B. 80~150 C. 25~50 D. 15~25 5.建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适用(C)。 A.临时性结构 B.易于替换的结构构件 C.普通房屋和构筑物 D.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结构 6.耐火等级为二级的多层建筑,其房间隔墙需采用耐火极限(C)以上的()。 A. 0. 5小时,难燃烧体 B. 1小时,难燃烧体 C. 0. 5小时,非燃烧体 D. 1小时,非燃烧体 7.大型门诊楼属于(B)工程等级。 A.特级 B.一级 C.二级 D.三级 8.模数60m的数值是(C),经常用于()。 A. 60mm,构件截面或缝隙 B. 600mm,门窗洞口 C. 6000mm,柱距或开间 D. 60000mm,建筑总尺寸 9.如果需要了解建筑内部的房间分布情况及估算建筑面积,可以查看(A)。 A.建筑平面图 B.建筑立面图 C.建筑剖面图 D.建筑详图 10.建筑平面图的外部尺寸俗称外三道,其中最里面一道尺寸标注的是(D)。 A.房屋的开间、进深 B.房屋内墙的厚度和内部门窗洞口尺寸 C.房屋水平方向的总长、总宽 D.房屋外墙的墙段及门窗洞口尺寸 11.下列选项中,不是建筑剖面图所表达的内容的是(C)。 A.各层梁板、楼梯、屋面的结构形式、位置 B.楼面、阳台、楼梯平台的标高 C.外墙表面装修的做法 D.门窗洞口、窗间墙等的高度尺寸 12.基础埋深不得过小,一般不小于( C )。 A. 300mm B. 200mm C. 500mm D. 400mm

建筑构造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C、圈梁可以兼做过梁、当遇有门窗洞口时,需增设附加圈梁 建筑构造考试试卷14 、 F列关于构造柱,说法错误的是( A、构造柱的作用是增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 B 、构造柱可以不与圈梁连接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根据《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的规定,我国基本模数的数值规定为( C 、100mm )° 15 、 16 、 17 、 C、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尺寸是240mn X80mm 伸缩缝是为了预防( A、温度变化 )对建筑物的不利影响而设置 的。 B 、地基不均匀沉降 沉降缝的构造做法中要求基础( A、不断开B 、可断开,也可不断开 、构造柱处的墙体宜砌成马牙搓 地震D、荷载过大 、刚性连接、断开 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在承重墙上的搁置长度应不小于 A 1000mm B 2、刚性基础的受力特点是( A抗拉强度大、抗压强度小C抗剪 切强度大D 3、基础埋深不能过浅,至少不能浅于( A、1000mm B 、800mm 、10mm D 、300mm A、60mm B 、80mm C 、100mm 、120mm 、抗拉、抗压强度均大 、抗压强度大、抗拉强度小 )mm 、500mm D 、300mm C 4、地下室防潮的外墙外侧应回填不易透水的土壤,这部分回填土的宽度应不少于( C 、1000mm D )等几种方式。 纵墙承重,内墙承重,外墙承重 ,横墙承重,纵横墙承重 外墙承重,纵横墙承重 ,内墙承重, A、500mm B 5、墙承重结构布置方案可分为( A、横墙承重, B、纵横墙承重 C、内墙承重, D、半框架承重 18 、 19 、 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在梁上的搁置长度应不小于 A、60mm B 、80mm 、100mm 、120mm )mm 、800mm 外墙承重 、1000mm 、1500mm 20 、 6、普通粘土砖的规格为( A 240mm< 120mm< 60mm C 240mm< 115mm< 53mm 7、外墙与室外地坪接触的部分叫 A、勒脚 B 、散水 、240mn K 110mn K 55mm 、240mn K 115mn K 55mm )° 、明沟 D 、暗沟 般建筑雨棚跳出的长度为()° A、 1500mm B 、1200mm C 、2100mm D 、1800mm 阳台按结构形式不同可分为() A、凹阳台,凸阳台 B、封闭阳台, 、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人工地基的加工方法有三大类,即压实 法、 开敞阳台C、板式阳台,梁板式阳台 2、基础底面下可设置垫层,垫层多用低强度等级的或三合土,厚度 侧加宽mm 3、墙身防潮层根据设置的位置不同分为防潮层和 D、生活阳台,服务阳 mm 防潮 层。 4、圈梁补救方法是在该洞口上方或下方增设一道附加圈梁与被中断的主圈梁搭接,两端搭的长度L时两8、当室内地面和垫层为不透水材料时, 其水墙身水平防潮层的位置应设在(的高度h而定,即,且 A垫层高度范围内 B.室内地面以下60mm处5、房屋建筑中的变形缝分为三 种。C垫层标高以下、平齐或高于室内地面面层6、填充墙应与两侧的框架柱有可靠的连接,拉结筋为,长度为带弯钩 9、砖砌窗台的出挑尺寸一般为 A 60mm B 、90mm C 、120mm D 、180mm 10、外窗台面应低于内窗台面,且应做成外倾坡以利于排水,该坡度应不小于()的坡 面。 筋制成,间距视填充墙砌块厚度和皮数而定, 地埋在砌块的灰缝 中。 7、楼板层主要有三部分组成: 也就是要求在左右范围内使拉结筋均能恰 11 、 12 、 13 、 A 1% B 、2% C 、3% D 、5% 钢筋混凝土门窗过梁应伸进墙内的支承长度不小于( A 60mm B 、120mm C 、250mm 基础圈梁可设在任何位置,但最咼不得超过室内地坪下( A 60mm B 、120mm C 、250mm 、370mm )处° 、370mm &楼板层的最底部构造是顶棚,顶棚分为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 分) 1、建筑物的等级按照耐久年限划分为三 级。 2、地基分为人工地基和天然地基两大 类。 两 种。 F列关于圈梁,说法错误的是( 般情况下,圈梁必须封闭 B. 过梁可以兼做圈梁 3、位于建筑物下部支承建筑物重量的土壤层叫基 础。 4、按构造要求,过梁必须是连续闭合 的。 5、根据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施工方法不同可分为现浇 式、 装配式、装配整体 式。

全国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试题

全国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研究犯罪现象的产生及发展变化规律,探求犯罪原因及防控对策的科学称为( ) A.刑事侦查学 B.刑法学 C.犯罪学 D.罪犯矫正学 2.研究犯罪人的犯罪生涯或预测犯罪人未来行为方向或研究、预测特定罪犯矫正效果的方法是( ) 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个案调查 3.依龙勃罗梭的观点,社会防卫的前提是( ) A.消除犯罪条件 B.鉴别犯罪人 C.消除贫困 D.严密立法 4.在当代犯罪学的研究中居主导地位的理论是( ) A.犯罪环境学 B.犯罪经济学 C.犯罪心理学 D.犯罪社会学 5.菲利认为,犯罪饱和法则的主要表现之一是( ) A.犯罪数量的周期性变动 B.犯罪危害的周期性变动 C.犯罪结构的周期性变动 D.犯罪性质的周期性变动 6.把犯罪分为“自然犯罪”和“法定犯罪”的实证学派学者是( ) A.龙勃罗梭 B.菲利 C.加罗法洛 D.胡顿 7.根据事先设计好的问题而非依据主题灵活设问的访谈被称为( ) A.直接访谈 B.间接访谈 C.结构式访谈 D.非结构性访谈 8.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犯罪产生的根源是( ) A.财产矛盾

C.社会分工 D.私有制 9.下列诸项中,属于犯罪统计规律的是( ) A.恒比定律 B.差别规律 C.漏斗效应 D.反射效应 10.反映犯罪现象的影响和传播规律的是( ) A.起伏律 B.消长律 C.辐射律 D.因果律 11.我国青少年犯罪占全部犯罪的70%-80%的时期是( ) A.50年代初期 B.60年代中后期 C.80年代初期 D.2000年以后 12.暴力犯罪的情感特征一般是( ) A.冲动性 B.冷静性 C.有同情心 D.好奇性 13.影响犯罪行为方式是隐蔽还是公开的是( ) A.犯罪行为的动力机制 B.犯罪行为的运作机制 C.犯罪行为的抑制机制 D.犯罪行为的评估机制 14.社会学家和犯罪学家多用亚文化理论解释( ) A.男性犯罪的成因 B.女性犯罪的成因 C.青少年犯罪的成因 D.老年人犯罪的成因 15.犯罪动机是( ) A.犯罪的直接原因 B.犯罪的条件 C.犯罪的相关因素 D.犯罪的根源 16.下列诸项中,属于犯罪直接原因的是( ) A.犯罪意识 B.犯罪工具 C.犯罪时间 D.犯罪对象 17.下列诸项中,不属于犯罪社会原因的是( )

重庆大学建筑构造(上)(第四版)期末试题(有详细答案)

重庆大学试题单2009-2010年第一学期 课程:建筑构造(一)专业:班级:姓名;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判断建筑构件是否达到耐火极限的具体条件有(A)。 ①构件是否失去支持能力②构件是否被破坏③构件是否失去完整性④构件是否失去隔火作用⑤构件是否燃烧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2、住宅中卧室、厨房、阳台的门宽一般取为( C )。 A、1000、900、800 B、900、800、700 C、900、800、800 D、900、900、900 3、墙承重结构布置方案可分为(C)等几种方式。 A、横墙承重, 纵墙承重, 内墙承重,外墙承重 B、半框架承重, 内墙承重, 外墙承重 C、纵横墙承重, 横墙承重, 纵墙承重,半框架承重 D、内墙承重, 外墙承重, 纵横墙承重 4、下面的那种楼梯不能作为疏散楼梯(D )。 A、直跑楼梯 B、剪刀楼梯 C、折形多跑楼梯 D、螺旋楼梯 5、根据《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的规定,基本模数的数值规定为(B)。 A、1000mm B、100mm C、10mm D、300mm 6、刚性基础的受力特点是(D) A、抗拉强度大、抗压强度小 B、抗拉、抗压强度均大 C、抗剪切强度大 D、抗压强度大、抗拉强度小 7、抹灰按质量要求和主要工序划分为(D )等几种标准。 A、底灰、中灰、面灰 B、普通抹灰、中级抹灰、高级抹灰 C、刮糙、中灰、面灰 D、一般抹灰、装饰抹灰 8、当楼梯平台下需要通行时,一般其净空高度不小于( C )。 A、2100mm B、1900mm C、2000mm D、2400mm 9、常用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根据其截面形式可分为(B )。 A.平板、组合式楼板、空心板 B.槽形板、平板、空心板 C.空心板、组合式楼板、平板 D.组合式楼板、肋梁楼板、空心板 10、屋顶具有的功能有( D )。 ①遮风②蔽雨③保温④隔热 A、①②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11、普通粘土砖的规格和重量分别为(C)。 A、240mm×120mm×60mm,1Kg B、240mm×110mm×55mm,2Kg C、240mm×115mm×53mm,2.5Kg D、240mm×115mm×55mm,3Kg 12、下面属整体地面的是( D )。 A.釉面地砖地面;抛光砖地面 B.抛光砖地面;水磨石地面 C.水泥砂浆地面;抛光砖地面 D.水泥砂浆地面;水磨石地面。 13、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有(C)。 A、外界环境、建筑技术条件、建筑材料 B、外界环境、建筑施工条件、建筑材料 C、外界环境、建筑技术条件、建筑标准 D、外界环境、建筑施工条件、建筑标准 14、房屋一般由( A )等几部分组成。 A、基础、楼地面、楼梯、墙(柱)、屋顶、门窗 B、地基、楼板、地面、楼梯、墙(柱)、屋顶、门窗 C、基础、楼地面、楼梯、墙、柱、门窗 D、基础、地基、楼地面、楼梯、墙、柱、门窗 15、墙体按受力情况分为( D )。 ①山墙②承重墙③非承重墙④内墙⑤空体墙 A、①④⑤ B、②⑤ C、③④ D、②③ 16、墙脚采用(D )等材料,可不设防潮层。 ①粘土砖②砌块③条石④混凝土 A、①③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

2018年10月自考《犯罪学(一)》真题【自考真题】

2018年10月自考《犯罪学(一)》真题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狭义犯罪学又被称为 A.犯罪现象学 B.犯罪原因学 C.犯罪预防学 D.犯罪对策学 2、从知识结构上看,犯罪学是一门 A.综合性学科 B.边缘性学科 C.单一性学科 D.独立性学科 3、刑事古典学派中,提出功利主义理论的学者是 A.边沁 B.费尔巴哈 C.贝卡利亚 D.迪尔凯姆 4、犯罪学的鼻祖是 A.达尔文 B.龙勃罗梭 C.加罗法洛 D.李斯特 5、下列选项中属于菲利犯罪预防思想的是 A.社会防卫措施 B.刑罚制裁 C.报应刑论 D.制定国际法典 6、当代犯罪学研究中,犯罪对策的核心内容是 A.心理预防 B.治安预防 C.社会预防 D.刑罚预防 7、先秦时期提出“禁奸止过,莫若重刑”观点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墨子 C.韩非 D.商鞅 8、新中国犯罪学研究起步于 A.建国初期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9、与其他方法论的研究者相比,思辨方法论的研究者更经常采用 A.调查研究 B.实验研究 C.定量的文献研究 D.定性的文献研究 10、由美国司法部出版的犯罪统计资料是 A.《统一犯罪报告》 B.《全国犯罪被害调查》 C.《犯罪白皮书》 D.《杀人犯罪补充报告》 11、下列选项中属于犯罪人的社会学特征是 A.犯罪人的人生观 B.犯罪人的认知能力 C.犯罪人的社会地位 D.犯罪人的需要 12、下列选项中关于犯罪人分类表述错误的是

A.以精神状态是否正常为标准,分为常态犯罪人和病态犯罪人 B.以情绪状态为标准,分为预谋犯罪人和激情犯罪人 C.以反社会程度为标准,分为初犯、偶犯、累犯、惯犯、职业犯 D.以组织形式为标准,分为犯罪团伙、犯罪集团、黑社会组织 13、犯罪现象流量、流向的一般运动过程体现的是 A.犯罪规律 B.犯罪状况 C.犯罪特点 D.犯罪属性 14、我国犯罪结构存在着区域差异,经济发达地区犯罪类型结构中,比较突出的犯罪类型是 A.侵财型 B.侵犯人身权利 C.暴力型 D.聚众型 15、以下选项中,一个国家内决定犯罪区域分布状态的是 A.个体因素作用的结果 B.自然因素作用的结果 C.社会因素作用的结果 D.社会与自然因素作用的结果 16、一定地域的年度内刑事发案数与年均总人口数之比,称为 A.犯罪数 B.发案率 C.犯罪明数 D.犯罪暗数 17、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次犯罪高峰出现在 A.三年自然灾害时期 B. “十年动乱”时期 C.改革开放初期 D.改革开放攻坚期 18、由犯罪统计“漏斗效应”所致,统计数据与实际数量最接近的部门是 A.警方 B.公诉机关 C.审判机关 D.监狱 19、对犯罪学中的被害人概念阐述错误的是 A.本概念中的犯罪是指刑事犯罪 B.被害人合法权益的损失表现为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 C.被害人既可能是已遭受犯罪行为侵害者,也可能是尚未遭受犯罪行为的侵害,但具备被害性者 D.被害人是指合法权益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承受者 20、当代古典犯罪学派的犯罪原因观是 A.性恶论 B.自然犯罪论 C.相对自由意志论 D.理性选择理论 21、犯罪生物学理论中,体质生物学的代表性研究是 A.犯罪家族研究 B.染色体异常研究 C.孪生子犯罪行为研究 D.体型与犯罪研究 22、挫折-攻击理论认为,人在受到挫折后容易引起攻击行为的反应类型是 A.内罚性反应 B.外罚性反应 C.无罚反应 D.过罚反应 23、对西方犯罪学影响巨大,被视为现代犯罪学理论基础的是迪尔凯姆的 A.犯罪生态学理论 B.紧张理论 C.控制理论 D.失范理论 24、社会控制理论的假定是 A.社会中存在自己所鼓励的文化目标并提供实现这种文化目标的合法手段

建筑构造参考试卷

判断题: 1.供人们生活起居用的建筑称为公共建筑错 2.内墙顶层与墙身的中心线一般与平面定位轴线相重合对 3.尺度正确,比例协调,是使立面完整统一的重要方面对 4.因基础埋于地下,房屋建成后检查与维修困难,所以在选择基础材料与结构形式时,应考虑其耐久性对 5.墙下条形基础多用于超高层建筑错 6.墙体设计时,在热工方面没有具体要求错 7.基础沉降缝的宽度与上部结构相同,基础由于埋在地下,缝内一般不填塞对 8.外窗台有悬挑窗台和不悬挑窗台两种对 9.沉降缝又叫温度缝错 10.砖拱楼板可以节约钢材、水泥,但自身较轻抗震性能好,目前广泛使用错 11.建筑物内的厕所、盥洗室、淋浴间等房间由于使用功能的要求,往往容易积水处理不当容易发生渗水漏水现象对 12.为保证抹灰牢固、凭证、颜色均匀和面层不开裂脱掉,施工时必须分层操作,且每层抹的越厚越好错 13.直接式顶棚的中间层、面层的做法和构造与墙面装饰做法完全不同错 14.两平行梯段之间的空隙称为楼梯井,公共建筑楼梯井净宽度大于 200mm,住宅楼梯井净宽大于100mm时,必须采取安全措施对 15.踏步面层的要求是耐磨、防滑、便于清洗和美观对

16.坡屋顶上面可以作为固定的活动场所,比如露台、屋顶花园、屋顶养鱼池等错 17.刚性层面对温度变化和结构变形较为敏感,施工技术要求较高,较易产生裂缝而渗漏水对 18.我国大部分地区标准窗的尺寸均采用9M的扩大模数错 19.门框与墙间的缝隙常用木条盖缝,称门头线对 20.在设计原则、建筑用料和建筑技术等方面,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也有许多相同之处对 21.吊车由运行部分和起升部分组成对 22.虽然单层工业厂房的大型墙板在墙面上的位置不同,但板的形状、构造、预埋件的位置均相同错 23.当地面直接安装中小设备、有较大的荷载且不允许面层变形或裂缝,或有侵蚀性介质及大量水的作用时,采用柔性垫层错 24.钢架不可采用变截面,截面与弯矩成反比错 25.为使屋架上弦杆不产生弯矩,檩条宜位于屋架下弦节点处错 选择题: 1.仅仅为满足生产、生活的某一方面需要,建造的某些工程设施则称为构筑物 2.影响建筑寿命长短的主要因素是结构构件的选材和结构体系 3.建筑最下部的承重构件指的是基础 4.平面设计中的交通联系枢纽部分主要是指门厅、过厅 5. 6.楼地面到楼板或板下凸出物的底面的垂直距离净高

全国2019年04月自考(000235)犯罪学(一)学试题及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 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广义犯罪学较之狭义犯罪学,研究范围增加了 A.犯罪现象 B.犯罪原因 C.犯罪预防 D.犯罪规律 2.对犯罪学属于“正题法则”学科的定位,说明犯罪学研究的是 A.自然科学 B.事物规律 C.行为规范 D.人文科学 3.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学研究的犯罪概念 A.前者范围更大 B.范围一致 C.后者范围更大 D.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4.定量研究方法的优点是 A.推进理论的抽象化和概括性,促进对现象之间关系的精确分析 B.能够比较深入、比较全面地认识研究对象,有助于探讨事物的本质特征 C.可以用来研究十分复杂的犯罪现象和犯罪问题 D.能够用来研究内在的心理问题和其他社会互动过程 5.下列属于加罗法洛的“法定犯罪”行为的是

A.杀人 B.强奸 C.盗窃 D.堕胎 6.意大利犯罪学派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是 A.运用实证的方法研究犯罪 B.运用思辨的方法研究犯罪 C.运用普查的方法研究犯罪 D.运用演绎的方法研究犯罪 7.犯罪学在新中国的发展起步于 A.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D.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 8.将犯罪原因归结为人的与生俱来的、源自于人类祖先的、被称为原罪的恶的意志,其突出表现在 A.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犯罪研究 B.中世纪时期的犯罪研究 C.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犯罪研究 D.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启蒙思想家的犯罪研究 9.对犯罪统计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A.官方犯罪统计具有权威性 B.官方犯罪统计避免不了犯罪暗数的存在 C.被害者调查没有瑕疵 D.自我报告的调查对象更适用于青少年犯罪 10.在犯罪学研究的资料收集阶段,关注所选择对象典型性的实地研究方法是 A.个案研究 B.局外观察法 C.参与观察法 D.非结构访谈 11.对犯罪行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社会学之犯罪行为概念内容最为广泛 B.犯罪学之犯罪概念内容范围大于刑法学之犯罪概念内容范围 C.刑法学之犯罪概念内容以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为本质属性 D.除罪化行为仍需要犯罪学予以关注 12.与安乐死、高利贷、赌博等属于同一类型的犯罪是 A.卖淫 B.强迫卖淫 C.贩毒 D.制造毒品 13.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彻底禁绝了 A.流氓团伙 B.娼妓制度 C.反革命破坏 D.拐卖人口 14.我国改革开放后犯罪现象呈现出最为显著的规律是

2020年10月全国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犯罪学(一)

全国2018年10月自考试题犯罪学(一) 课程代码:002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以下犯罪防控系统的措施中,属于微观性预防的是() A. 倡导主文化 B. 克服社会弊端 C. 提高家庭结构的合理性 D.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2.在下列犯罪防控系统的措施中,不属于限制犯罪机会和条件的是() A. 搭建自行车棚 B. 开展就业指导 C. 加强旅馆业的管理 D. 被害预防 3.在下列措施中,属于美国三级犯罪预防理论第一层次的有() A. 转处 B. 通过旅游、运动等方式改造青少年 C. 刑罚预防 D. 邻里照看 4.根据一定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全面分析社会治安状况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的社会治安应达到的要求,是社会治安治理的() A. 最终目标 B. 战略目标 C. 阶段性目标 D. 长期目标 5.对犯罪人的教育改造措施属于() A. 罪前预防 B. 罪中预防 C. 罪后预防 D. 重点预防 6.治理犯罪的根本途径是() A. 犯罪预防 B. 犯罪控制 1

C. 打击犯罪 D. 改造罪犯 7.在犯罪研究中,凡是两个相关因素之间的相关变动方向同增同减的,叫做() A. 先行关系 B. 后行关系 C. 逆相关关系 D. 顺相关关系 8.犯罪意向调查推测的对象是() A. 被害人的亲属 B. 犯罪人的邻居 C. 公安人员 D. 具有犯罪倾向者 9.根据损失与犯罪行为的关联程度,被害人的物质损失可以分为() A. 货币损失和实物损失 B. 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C. 有形损失和无形损失 D. 身体创伤和精神创伤 10.没有固定职业或稳定生活来源和居无定所的被害人是() A. 孤独型被害人 B. 挫折型被害人 C. 职业型被害人 D. 流动型被害人 11.在特定时空范围内犯罪率最高、犯罪行为最集中的年龄阶段被称为() A. 初犯年龄 B. 累犯年龄 C. 差别年龄 D. 高峰年龄 12.犯罪人犯罪意识的外化表现是() A. 犯罪心理 B. 犯罪现象 C. 犯罪行为 D. 犯罪动机 13.支配犯罪行为发生的是() A. 生理病变 B. 生理异常 C. 犯罪动机 D. 潜意识 14.体格性格分型说是西方犯罪学者提出来的() A. 犯罪遗传生物学观点 B. 犯罪体质生物学观点 C. 犯罪心理学观点 D. 犯罪精神病学观点 15.改革开放后第一次“严打”是在() 2

建筑构造基础知识考试

建筑构造基础知识考试 作者:

--------------- 日期:

() 2.下列有关屋面防水构造的条文中,那一条是不确切的?

A .隔汽层的目的是防止室内水蒸气渗入防水层影响防水效果 B ?隔汽层应采用气密性良好的单层卷材 C.找平层宜设置分隔缝,纵横缝间距不宜大于6m D ?柔性防水层的防水卷材上应设置保护层 () 3?坡道既要便于车辆使用,又要便于行人,下述有关坡道坡度的叙述何者有误? A ?室内坡道不宜大于1 : 8 B ?室外坡道不宜大于1 : 10 C ?供残疾人轮椅使用的坡道不应大于 1 : 12 D ?坡道的坡度范围应在 1 : 5 1 10之间 () 4?为了防止细石混凝土刚性防水屋面出现裂缝,下列措施哪一项是错误的? A ?控制细石混凝土防水层的最小厚度 B ?正确确定防水层分隔缝的位置 C ?加强防水层与基层的结合,在基层上刷一道素水泥浆,内掺建筑 胶 D ?提高细石混凝土强度 () 5?下列抹灰砂浆中,哪一种适合用于潮湿房间的内墙面? A ?混合砂浆 B ?石灰砂浆 C ?水泥砂浆 D ?纸筋灰、麻刀灰( ) 6?砖混结构建筑中,下述何者不属于不论抗震等级都必须设置构造柱的部位? A ?较大洞口两侧 B ?外墙四角 C ?楼梯间四角 D .内墙与山墙的交接处 ()

7.下列何种说法不属于构件达到耐火极限的要求?

四.改错题(每题4分,共8分)。 13.请修改住宅楼梯间出入口在净空高度设计上出现的错误。(不可改变标高) 14.请对以下混凝土基础的错误进行修改。 五.作图题(12分)。 某高层写字楼,其裙房为两层的商场,裙房屋面为写字楼的休息平台。下图所示为高层与裙房联系部分的节点。写字楼防水等级为n级,防水做法自定,面层为防滑地砖,可不考虑保温隔热。内外墙及顶棚为普通粉刷。

《房屋建筑构造》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房屋建筑构造》期末考试试卷B (100分钟,闭卷) 一、是非题,对的划“√”,错的划“×”(每题3分,共3 10=30分) ( √) 对于一些大型公共建筑如影剧院的观众厅等,由于人流集中,门的设置也应集中。…(× 门 ) 50mm 时,应采取增加局部现浇板的……………………………………………………(× 不需作现浇板,可通过调整板缝来解 ) (× 还有隔热、隔声等作用。) 600毫米。……………………………………………(× 横向定痊轴线不动,与山墙内缘重合,端柱中心线从轴线内移600毫米。) 二、填空题 (每题3分,共3×10=30分) 标志尺寸 、 构造尺寸 、 实际尺寸 。 建筑物的耐久等级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和规模划分为 四 级。耐久等级为二级的建筑物其耐久年限不少于 50 年。 刚性基础 和 非刚性基础 。

4、变形逢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 5、楼梯一般由楼梯梯段,楼梯平台,栏杆扶手三部分组成。 6、现浇式钢筋砼楼梯可分为现浇梁式和现浇板式两种结构形式。 7、屋顶的排水方式分为有组织排水和无组织排水。 8、建筑工程设计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等三方面。 9、从室外设计地面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称为基础埋深。 10、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总高度超过__24 _m者为高层(不包括单层主体建筑);高度超过__100___m时,为超高层建筑。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3分,共3×5=15分) 1、下面三种平面图不属于建筑施工图的是………………………( B ) A. 总平面图 B. 基础平面 图 C. 首层平面图 D. 楼梯大样图 2、墙体勒脚部位的水平防潮层一般设于…………………………( B ) A. 基础顶面 B. 底层地坪混凝土结构层之间的砖缝中 C. 底层地坪混凝土结构层之下60mm处 D. 室外地坪之上60mm处 3、关于变形缝的构造做法,下列哪个是不正确的………………( B ) A. 当建筑物的长度或宽度超过一定限度时,要设伸缩缝 B. 在沉降缝处应将基础以上的墙体、楼板全部分开,基础可不分开 C. 当建筑物竖向高度相差悬殊时,应设伸缩缝

自考犯罪学

犯罪的起伏律:是指无论犯罪发展的总趋势如何,其在特定社会发展阶段上会出现时起时伏、波浪式的发展变化。 犯罪的消长律:是指犯罪的升降主要取决于社会各种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彼此消长。 犯罪的辐射律:是指犯罪的诱因、手段、方式通过各种信息载体的传播而被扩散。 狭义的犯罪学:探索犯罪发生的原因及其规 律的科学。 广义的犯罪学:研究犯罪对象、犯罪原因及 犯罪预防和控制的学科。 狭义犯罪与广义犯罪学之间比较:关系:二者是包含关系。狭义犯罪学是指探索犯罪发生的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其主要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揭示犯罪发生的原因,它的知识体系包括犯罪学的基本问题和理论,犯罪原因研究和理论;广义犯罪学是研究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预防和犯罪控制的学科,不仅涵盖了狭义犯罪学,而且还包括控制和预防犯罪对策的研究。 犯罪研究对象: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 对策 犯罪现象:犯罪事件的发展、变化中外部形 态和联系。两个视角:犯罪事件和全部或部 分犯罪事件的集合体。 犯罪原因:增加犯罪发生概率的各种实物或 现象。 犯罪对策:包括打击犯罪、控制犯罪和预防 犯罪。是运用多种手段,消除和减少犯罪原因,有效防止、遏制、减少犯罪的方针、原则、措施及其体系。 犯罪控制:国家专门机构在犯罪行为发生后 或过程中采取的把犯罪数量和犯罪质量限制 在社会所容忍的正常范围内的强制性手段。 犯罪预防:为消除犯罪原因和条件,防止和 减少犯罪发生而事前采取的社会性和专门性 的综合性措施。 犯罪学研究意义:认识犯罪;指导刑事政策;促进刑事司法体系的变革与发展;推动犯罪 预防与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犯罪学的科学性质与地位:犯罪学属于“正 题法则”的学科:三个特征:探求规律使 用实证的科学研究方法一次只研究很少变 量的倾向。犯罪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犯 罪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关系:区别:一是研究目 的不同,刑法的目的是预防犯罪保护法益, 从而正确制定和适用刑法;犯罪学目的是有 预防犯罪,是从法律之外的更宏观的是社会 角度去研究犯罪的学科,更重视社会实际问 题的接解决。二是研究对象不同,刑法学研 究的是刑法及其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而犯罪学主要研究犯罪现象、犯罪规律、犯罪原因以及其犯罪对策。三是研究方法不同,刑法学主要采取的是规范分析的方法, 而犯罪学主要采取的是事实分析法。联系: 犯罪学研究为刑事科学研究提供素材与经验 性证据,犯罪学推动刑法学的变革与完善; 刑法学研究为犯罪学研究明确重点。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学的关系:二者研究对象 ---犯罪的概念是一致的;犯罪学对犯罪的 认识是形势政策学研究的基础;从预防犯罪 的角度来看,犯罪学研究内容较刑事政策学 广泛。 犯罪学与社会学的关系:联系:首先,二者 起源是分不开的;研究内容是相同的,犯罪 是一种反社会的行为,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现 象,是犯罪学和社会学共同内容和主题;研 究方法一致,社会学研究方法是犯罪学研究 的重要方法。区别: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研 究内容的广度远远大于犯罪学;犯罪学对犯 罪现象的研究深度大于社会学对犯罪问题的 研究。 刑事古典学派:时代背景,18前世纪欧洲的 “黑暗时代”,宗教神学主义色彩浓厚,18 世纪后,启蒙思想和学说兴起,,社会契约 论和理性思想逐渐受重视;思想基础,理性 主义思潮下,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民主、自 由思想深入人心,个人、自由主义广泛流行, 人们对残存的酷刑进行了猛烈批判。影响: 刑事古典学派的理论观点和体系作为启蒙运 动的产物,其所主张的树立合理主义,功利 主义的刑罚观,主张消除不合理的、非人道 的犯罪人处遇制度等思想,对西方国家的刑 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贝卡利亚:贝卡利亚是18世纪意大利著名 的法学家,刑事古典学派的创始人和最重要 的代表人物,他通过其著名的代表著作《论 犯罪与刑罚》,对后世的犯罪和刑罚理论与 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犯罪研究史上占 有重要的地位。 边沁:英国著名的功利主义哲学家、法学家、 古典犯罪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在西方 法律思想史和伦理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其学说对19世纪以后的刑事立法、刑事司 法及犯罪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意志自由论:主张犯罪是人基于自由意志而 理性选择的结果 行为中心论:由于人们都有同等的意志自由, 人们主客观条件是完全平等的,因而判处刑 罚必须以客观表现出来的犯罪行为作为标准。 报应刑论:罪从刑生,无罪无刑,罪是因, 刑是果。 犯罪预防论:通过实施刑罚对犯罪人进行报 应的同时,也达到一般预防的目的,起到了 预防犯罪的效果。 龙勃罗梭:意大利著名精神病学家、法医学 者和犯罪学家,长期以犯人为对象进行解剖 学和人类学研究,于1876年发表了《犯罪 人论》。他是犯罪人类学派的创始人,被视 为犯罪学的鼻祖。他提出了天生犯罪人论及 刑罚目的在于防卫的预防观。 天生犯罪人论:认为犯罪人是出生在文明时 代的野蛮人,其生物特征决定了他们从出生 时起就具有原始野蛮人的心里以及行为特征。 加洛法洛:意大利法学家、犯罪学家龙勃罗 梭的学生,实证派犯罪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1885年发表代表作《犯罪学》,提出自然犯 罪的概念及与之相适应的犯罪预防观。 李斯特:李斯特是德国著名的刑法学家、犯 罪学家,他对影响犯罪的社会因素的研究成 果丰富,对其后的犯罪学理论有着重要的影 响。 简述刑事古典学派和犯罪实证学派的主要犯 罪学理论观点评析:刑事古典学派:a 意志 自由论,其关于犯罪原因的分析都建立在 “意志自由论”的基础上 b 行为中心论 c 报应刑论 d犯罪预防论评析:刑事古典学派 的理论观点和体系作为启蒙运动的产物,其 所主张的树立合理主义,功利主义的刑罚观, 主张消除不合理的、非人道的犯罪人处遇制 度等思想,对西方国家的刑事立法和刑事司 法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实证犯罪学派 a 用实证的方法研究犯罪 b 批判刑事古典学派的“自由意志论” c主张 刑罚制度改革 d主张刑罚外探索犯罪预防、 矫正罪犯的措施 简述20世纪后的当代犯罪呈现的特点评析: 1、犯罪学研究呈现出学派众多、理论多元 的景象 2、犯罪社会理论成为犯罪学研究的 主流(a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成为犯罪学研究 的主要方法 b 社会原因被视为犯罪的主要 原因 c 犯罪的社会预防成为犯罪对策的核 心内容) 3、犯罪预防理论得到更多的研 究 4、青少年犯罪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 问题 5、犯罪被害人的研究拓展了犯罪学 研究深度和广度 6、犯罪学研究的国际交流 与合作日益密切 简述新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的犯罪形 式与犯罪学研究的主要特点:1、马克思主 义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和基本方法论研究犯罪 问题 2、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发展和丰富 社会主义犯罪学理论3、将社会治安综合治 理、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作为犯罪学研究的根 本任务4 、广泛开展了犯罪学理论的国际交 流和合作5、及时将理论研究成果运用于实 践,为预防和治理犯罪服务6、犯罪学研究 方法的运用得以进一步改进 中国成立后犯罪状况:1、1949-1954。第一 次犯罪高峰的特点:1、犯罪类型主要是政 治性犯罪 2、犯罪主体是旧社会的反动遗留 势力 3、年龄偏大,中老年为主。 犯罪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思辨研究和实证研 究、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探 索性研究具体步骤和方法:选题、研究设 计、资料收集、资料处理和分析、撰写研究 报告。 社会学中犯罪行为:违反社会规范并损害社 会秩序,应当受到规范处罚的行为。 刑罚学中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违反刑法并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学中犯罪行为:那些具有一定社会危害 性的、需要采取强制或者其他有效措施进行 惩治、控制、矫正及防范的反社会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