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汉翻译理论研究—人民网日语版标题翻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汉翻译理论研究—人民网日语版标题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可谓是起起伏伏,尤其是钓鱼岛事件以后,中日关系更是陷入了谷底。而且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在日本国内,有关“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一系列针对中国的不实报道更是充斥着各大媒体的版面。因此,为了让日本人能够更好地了解当代中国,就必须着手向外传播中国的软实力,让中国文化“走出去”。而在这一过程中,高水平地实现中日两国语言的翻译与转换,精准地向对方传达我们想传达的内容,将是让中国文化“走出去”这一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观看外国的新闻时事,人民网作为国内最大的新闻报道网站,具有英、日、法、德等十七种外语的版本。人民网日语版更是以“用地道的日语讲述中国故事”为己任,致力于向日本网民传播发生在中国的“中国故事”。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国内,相比于英语、德语等欧美语种的翻译研究,从功能主义翻译学理论的角度对汉译日的研究并不是很多。

人民网日语版中一共分为“经济”、“社会”、“政治”、“科学”、“文化娱乐”、“中日关系”、“特集”、“评论”等版块。同时,最有特点的是,其中还单独设立了“美丽的中国大地”的版块,专门用日语介绍中国的各个旅游胜地与节日风俗。而所有版块的界面都是由各类新闻的标题组成,因此标题本身的内容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读者的阅读倾向。一般来说,“经济”、“政治”、“科学”类板块类的标题相对中规中矩,专用用词较多,在翻译中尽可能地会与中文原标题的含义、结构保持一致;而“社会”、“文化娱乐”类板块的标题则显得更加多元化,在将中文标题翻译成日语标题的时候灵活性更强,在结构、用词上变换余地较大,较之于“政治”、“科学”类新闻标题,主观能动性较强。

提到翻译理论,就不得不提美国“翻译理论之父”奈达所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的并不是要求原文与译文之间的绝对性等同,即不需要逐字对应,而是将重点放在能够让译文读者在其文化背景下从译文中获取与原文读者相同的信息上面。即在翻译中注重的是意义而不是形式。此外,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学者所主张的“目的论”认为,整个翻译的行为过程是由其目的决定的,即“目的决定手段”。该理论指出,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不应当仅拘泥于原文,而应该结合读者的社会文化背景,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与翻译技巧,从而达到使译文更好地将其背后的含义传达给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同时还强调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前面有指出,有关政治、经济、科技类新闻

标题的翻译在字面还原程度上最高,比较容易达到形式上的对等,但若其中的语言结构、表达方式不符合日语读者的语言思维方式的话,则也有可能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而在“社会类”与“文化娱乐”类的新闻标题的翻译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余地较大,一是要注意不能完全脱离于原文的含义,二是要通过地道的日语最大程度地实现意义上的对等。在将汉语的新闻标题翻译为日语时,根据不同题材的新闻,可采用相应的翻译方法。如政治经济类的新闻标题,为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尽可能要最大地保持原有的文字内容与结构;而社会类或是文化经济类的新闻标题,则可以采取主观能动性相对较高的翻译技巧,并根据日语新闻标题的表达习惯进行适当的删减或者补充,但这一方法有时也可能无法完全达到意义上的对等,所以必须要有所取舍,选择能够最大程度上还原原文本义的翻译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