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物区系特点
植物区系

圣诞岛(古老珊瑚环礁)
费南都迪诺鲁尼亚岛 (古老火山岛群) 可可斯岛 (年轻珊瑚环礁)
240(距爪哇)
370(距巴西) 1 160 (距爪哇)
154
78 23
44
21 17
9
1 0
43
少数 1
51
56 5 7
岛屿生物地理学平衡理论
岛屿上的物种数不随时 间而变化。 灭亡种不断地被新迁入 的种所代替。 大岛比小岛能“供养” 更多的种。 随岛距大陆的距离由近 到远,平衡点的种数逐 渐降低。
蝶形花科
禾本科
482/12 000
620/10 000
123/1 080
217/1 160
9.0
11.6
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和变型 (引自吴征镒,1993)(1)
分布区类型及其变型 一.1.世界分布 二.泛热带分布及其变型 2.泛热带 2-1.热带亚洲、大洋洲和南美洲(墨西哥)间断 2-2.热带亚洲、非洲和南美洲间断 三.3.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 四.旧世界热带分布及其变型 4.旧世界热带 4-1.热带亚洲、非洲和大洋洲间断 五.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及其变型 5.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 5-1.中国(西南)亚热带和新西兰间断 六.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及其变型 6.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 6-1.华南、西南到印度和热带非洲间断 6-2.热带亚洲和东非间断 七.热带亚洲分布及其变型 7.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 7-1.爪哇、喜马拉雅和华南 7-2.热带印度至华南 7-3.缅甸、泰国至华西南、西南星散 属数 104 316 17 29 62 147 30 147 1 149 6 9 442 30 43 29
第三章 植物区系地理
地区性特色植物

6、天津市植物材料归类汇总 落叶大乔木 金丝垂柳:性状同垂柳,叶边色浅。 红花洋槐: 性状同洋槐,花红色。 黄花洋槐:同上,花黄色。 朝鲜槐:冠圆锥形,枝叶茂密,形似馒头状,生长快,重要的观赏树形的树种。生长适应性强,但苗圃 数量相对较少。 香椿:较耐水湿,生长速度中等,是良好的庭荫树及行道树。 皂角:喜光而稍耐荫,对土壤要求不严,生长慢,树冠广阔,叶密荫浓。 黄金树:强阳性,株形优美,作庭荫树及行道树,在天津生长不好。 银杏:阳性树,喜适当湿润而又排水良好的深厚砂质壤土,不耐积水之地,较为耐旱,叶色三季变化, 是北方很重要的观叶树种。 白玉兰::花后叶,花白色,喜光,喜肥沃适当湿润而排水良好的弱酸性土壤,根肉质,怕水湿。 紫玉兰:先花后叶,花紫色,喜光,喜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土壤,怕水湿,在天津生长不是很好。 马褂木:叶马褂形,喜光,喜深厚肥沃、适湿而排水良好的酸性或微酸性土壤,不耐移植,最宜植于安 静休闲区的草坪上。 火炬树:耐旱,耐盐缄,生长快,秋季叶色红艳,著名的秋色叶树种。 五角枫:生长速度中等,怕积水,树形优美,秋叶变红,很好的观叶树种。 蝴蝶槐:习性同国槐,叶形奇特,宛若千万支绿蝶栖止于树上,宜独植不宜多植。 桑树:耐水湿,枝叶茂盛,秋季叶色变黄,颇为美观,古人有房前屋后桑树和梓树的传统。 核桃:喜深厚、肥沃、湿润而排水良好的微酸性至微碱性土壤,怕水湿。树冠庞大雄伟,枝叶茂密,是 良好的庭荫树。
6、天津市植物材料归类汇总 落叶大乔木 (一)基础配置树种:该类树种适应性强,成活率非常高,生长良好,生长快速,可以短期内达到设计 效果,是设计中可以大量配置的树种。 法桐:大乔木,生长迅速,生长好,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种。 泡桐:强阳性,怕积水而较耐旱,生长迅速,花期4—5月,花大而美,宜做行道树、庭荫树。 毛白杨:大乔木,生长迅速,近两年在天津多处有行道树栽植 垂柳:小枝细长下垂,特耐水湿,植于河岸及湖池边最为理想,柔条依依拂水,别有风致。 馒头柳:分枝密,半圆状树冠,状如馒头,观赏效果较好,喜水湿,耐干旱,生长快。 白蜡:性强健,天津市树,但观赏性较差。 国槐:乡土树种,喜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不耐水湿,生长速度中等。 洋槐:乡土树种,高大乔木,生长迅速,抗风能力差,常做行道树。 合欢:天津乡土树种,性强健,生长迅速,树姿优美,叶形雅致,宜做庭荫树、行道树。 栾树:乡土树种,生长速度中等,枝叶茂密而秀丽,夏季开花,满树金黄,十分美丽。宜做庭荫树、行 道树。 千头椿:树体高大,观赏树形。,非常好的行道树。 臭椿:适应性强,不耐积水,树干通直而高大,叶大荫浓,叶及开时有微臭但不严重,是很好的庭荫树。 车梁木:喜光、耐旱、怕积水,枝叶茂密,白花可赏。 楝树:适应性较强,树形优美,叶形秀丽,春夏之交开淡紫色花朵,宜做庭荫树和行道树。 构树:华北地区的乡土树种,适应性强,树叶宽大,观赏性强。 柿子树:性强健,树形优美,果实渐变橙黄或橙红色,累累佳果悬于绿荫丛中,极为美观。 (二)搭配树种:该类树种适应性一般,成活率不高,生长一般,短期内对设计效果影响较大,该类树 种主要起到搭配颜色、丰富树种、丰富形态变化的作用,而且有些树种在苗圃数量较少,施工中不 宜寻找。在设计中需要控制数量,不能进行大量的配置。 梓树:树冠宽大,可做行道树、庭荫树,古人在房前屋后种植桑树、梓树。 杜仲:喜光,喜湿润、深厚而排水良好的土壤,在过湿、过干的土上生长不良,杜仲树干端直,枝叶茂 盛,树形整齐优美。 青桐:喜光,不耐积水,树干端直,树皮光滑绿色,叶大而形美,生长较慢。
【课外阅读】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Mittermeier(1988) 提出,地球上少数国家拥有世界物种的巨大百分数,他们被称为“巨大多样性国家”( megadiversity countries),并因受到特别的国际注意。
McNeely(1990) 根据一个国家的脊椎动物,昆虫中的凤蝶科(Papillionidae)和高等植物数目评定出12个这样的“巨大多样性国家”,它们是墨西哥、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巴西、扎伊尔、马达加斯加、中国、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
这些国家合在一起占有上述类群中世界世界物种多样性的70%。
这就是按生物多样性中国被排在第8位的由来,但这样的排列是否合理,尚有待于进一步从其他方面加以论证。
不管怎样,中国是北半球国家中无疑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概括起来有下列特点:(1) 物种高度丰富中国有高等植物30000余种,仅次于世界高等植物最丰富的巴西和哥伦比亚,占世界第三位。
苔藓植物2200种,占世界总种数的9.7%,隶属106科,占世界科数的70%;蕨类植物52科,约2200~2600种,分别占世界科数的80%和种数的22%:裸子植物全世界共15科,79属,约850种,中国就有10科,34属,约250种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被子植物约有328科,3123属,30000多种,分别占世界科,属,种数的75% ,30%和10%。
中国的动物也很丰富,脊椎动物共有6347种,占世界总种数(45417)的13.97%。
中国是世界上鸟类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共有鸟类1244种,占世界总种数的13.1%;中国有鱼类3862种,占世界总种数(19056种)的20.3%。
包括昆虫在内的无脊椎动物,低等植物和真菌,细菌,放线菌,其种类更为繁多。
目前尚难做出确切地估计,因大部分种类迄今尚未被认识。
(2)特有属,种繁多辽阔的国土,古老的地质历史,多样的地貌,气候和土壤条件,形成夫在多样的生境,加之第四纪冰川的影响不大,这些都为特有属,种的发展和保存创造了条件,致使目前在中国境内存在大量的古老孑遗的(古特有属种)和新产生的(新特有种)特有种类。
中国植物区系

中国植物区系咱们聊聊中国植物区系吧,这可是个绿意盎然、五彩斑斓的大话题。
你想啊,咱们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花花草草、树木丛林,多得数不清,它们就像是大地母亲的衣裳,一年四季换着穿,美得让人心醉。
咱们先说说那北方的植物吧,那叫一个坚韧不拔。
你瞅瞅那松树,冬天里大雪封山,别的树都光秃秃的了,它呢,还是绿油油的,像个不屈不挠的战士,守护着北方的山川。
还有那梅花,更是“凌寒独自开”,寒冬腊月里,它傲然绽放,香气四溢,让人不禁想起那句“梅花香自苦寒来”,真是应景得很。
再转到南方,嘿,那简直就是植物的天堂了。
热带雨林里,树木参天,藤蔓缠绕,仿佛进入了一个绿色的迷宫。
走在里面,你得时刻提防着那些“调皮”的藤蔓,它们可能会突然冒出来,给你来个“亲密接触”。
还有那五彩斑斓的花朵,红的、黄的、蓝的、紫的,争奇斗艳,让人眼花缭乱。
南方的植物,就像是性格活泼的小姑娘,穿着色彩斑斓的裙子,在阳光下翩翩起舞。
说到中国的植物区系,可不能忘了那些珍稀的“国宝”。
比如大熊猫爱吃的竹子,那可是咱们国家的特色植物之一。
你可别小看这些竹子,它们不仅是大熊猫的美食,还是很多地区的重要经济作物呢。
还有那银杏树,活化石般的存在,每到秋天,金黄色的叶子铺满一地,美得就像一幅画。
这些珍稀植物,就像是咱们国家的瑰宝,需要我们好好保护。
当然了,中国的植物区系还远不止这些。
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植物景观。
比如东北的针叶林、西北的荒漠植被、西南的高山草甸……它们各自展现着不同的风姿和魅力。
这些植物不仅美化了我们的环境,还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生态服务。
所以说啊,咱们得好好珍惜和保护这些植物资源。
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它们。
只有这样,咱们才能继续享受这片绿意盎然、五彩斑斓的美丽家园。
树木分布区与中国树种分布概况

第二章树木分布区与中国树种分布概况第一节树种分布区的基本概念一. 树种分布区:(1)分布区: 指某一树种或分类群, 在地球表面上所占有一定范围的分布区域. 也就是说,由于每一个树种生态习性不同,与所处环境长期适应而形成具有一定范围的分布区域.(2)影响分布区形成的因素:气候,土壤,地形,生物,地史变迁,人为活动等多方面(3)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水平分布区:由于各地经纬度不同而影响气候条件的变化,致使树木在地平面向四方扩展形成的一定范围的分布区。
(4)自然分布区和人为分布区根据树种来源分类自然分布区(天然分布区):在树种的祖先定居的地域,经历地史的变迁和在生态因子的作用下,经过长期适应,繁衍和迁移的结果,人为分布区(栽培分布区):由于人类经济活动,生活需要,从原产地引进新种,在新地区栽种成功而形成的分布区。
(5)分布区的划定:二. 树种迁移的障碍:(一)气候条件: 如温度, 降水(二)地理条件: 海洋, 河流, 山脉. 如: 秦岭(加图)(三)土壤和土质的障碍:三. 连续分布和间断分布:连续分布: 一种在起分布区中是相当连续的. 也就是说大量个体广泛普遍地分布在产区内. 如马尾松(加图)间断分布: 种在区内不连续, 各部分彼此分离. 如台湾杉(加图)四. 特有分布中心和特有现象.分布中心: 树种分布起源的原始地区, 多为1个, 也可有几个(为多起源). 如杜鹃花科植物, 世界800多种, 我国600多种.(加图).树种的特有现象: 仅分布于单个有限地理区域的分类群. 如水杉.五. 树种分布区的区式:点图法; 轮廓法; 点轮廓合用法第二节中国树种的区系成分和特有树种中国树木种类繁多, 区系成分复杂, 参照吴征镒《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1991), 将中国木本植物属的区系成分进行了统计. 根据恩格勒系统统计, 中国木本植物包括引栽种共计207科,木本蕨1科2属, 裸子植物11科41属, 被子木本植物195科1221属, 属的区系成分以热带亚洲成分所占比例最大, 为26.54%.一.中国特有树种中国特有树种主要是指仅在我国境内分布的树种, 但也包括少数以我国境内分布为主少量分布到国外邻近地区的树种. 据统计中国特有树种的科有5科, 86属(种很多未作详细统计). 其中裸子植物特有科为银杏科, 含1属1种. 松科的特有属为金钱松属Pseudolarix和银杉属Cathaya各只有1种. 杉科有水杉属Metasequoia, 水松属Glyptostrobus, 台湾杉属Taiwania,各属只有1种, 杉木属有3种, 其中除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少量分布到越南北部外其余均产我国. 紫杉科白豆杉属只1种白豆杉Pseudotaxus chienii为我国珍稀特有树种. 裸子植物中中国特有种在有些属中所占比例很大, 如冷杉属Abies全世界有50多种,中国特有种占15种,油杉属Keteleeria全世界有11种,中国特有种占9种. 被子植物中国树种特有科有4科, 即杜仲科EUCOMMIACEAE, 珙桐科DA VIDIACEAE, 伯乐树科BRETSCHNEIDERACEAE, 大血藤科SARGENTODOXACEAE; 大血藤科有2种, 1种为三出复叶, 另一种为单叶, 均可分布到秦岭以南. 被子植物中树种特有属有78属, 包含在37科中. 木兰科有华盖木属Manglietiastrum等3属, 金缕梅科有牛鼻栓属Fortunearia等5属,山茶科有圆籽荷属Apterosperma等5属, 无患子科有茶条木属Delavaya等4属, 竹亚科有筇竹属Qiongzhuea等16属. 被子植物中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的特有树种有杜仲Eucommia ulmoides, 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蚬木Excentrodendron hsienmu, 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a, 猥实Kolkwitziz zmabilis等等. 分布到北方的特有树种还有蜡梅属Chimonanthus, 虎榛属Ostriopsis, 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金钱槭Dipteronia sinensis, 蚂蚱腿子Myripnoica dioica等等. 被子植物中国特有种在各个较大的科, 属中均占有很大数量, 最突出的如樟科, 中国有420多种, 其中特有种就有192种.第三节中国树种分布区概况中国树种分布区主要受水, 热条件限制, 反过来说中国树种的分布区可以反映各区的水, 热等自然环境. 参照吴征镒主编的<<中国植被>>(1980)分区, 将中国树种分布区区分为7个区. 树种分布区与行政区不一致.一.东北区本区范围: 北自黑龙江漠河, 南至辽宁沈阳至丹东一线, 西至东北平原, 东至国境线, 约由北纬40.30℃-53.30℃, 分为4 个小区.(一)大兴安岭区大兴安岭位于黑龙江西北部, 海拔700-1100m, 最高海拔1529m. 年均温-2℃--5.6℃, 极端低温-52℃, 年降水量360-500mm, 无霜期90-100天, 气候寒冷干燥.主要树种是落叶松; 组成大面积落叶松林. 其次是樟子松, 山顶有偃松匐伏生长; 阔叶树种有白桦, 黑桦, 山杨和蒙古栎. 灌木有越橘, 笃斯越橘, 毛蒿豆等. 越橘称为北国红豆, 已作为饮料资源开发. 在大兴安岭北部漠河生长着少量西伯利亚红松.(二)小兴安岭, 长白山区包括小兴安岭, 完达山脉, 张广才岭和长白山. 小兴安岭海拔500-700m. 张广才岭达1760m. 长白山达2691m . 水热条件比大兴安岭好, 年降水量500-800mm , 气候寒冷湿润. 植物生长期100-150天.据《黑龙江树木志》记载, 黑龙江省有木本植物41科, 94属332种. 主要以红松为代表树种, 与其混生的针叶树种有沙冷杉, 臭冷杉, 红皮云杉, 鱼鳞云杉, 落叶松和紫杉, 朝鲜崖柏, 阔叶树有蒙古栎, 白桦, 黑桦, 硕桦, 紫椴, 黄檗, 水曲柳, 胡桃楸, 五角枫, 大青杨, 香杨等. 灌木种类较多, 有刺参等, 在吉林珲春有野生玫瑰, 刺五加等.本区最高的山是长白山, 树种垂直分布明显, 分为5带.海拔250-550m, 一般都在城市边缘和居民点附近. 原生的红松阔叶混交林植被完全破坏, 现以落叶阔叶树为主, 以蒙古栎为代表树种, 其他有白桦, 黑桦, 黄檗, 水曲柳, 糠椴, 怀槐, 槭树, 柳树, 钻天杨等, 长白松(美人松)分布在二道白河是本区特有树种.海拔550-1150m在植被上属于红松阔叶混交林带. 以红松和蒙古栎为主, 树种较复杂, 针叶树还有沙冷杉, 臭冷杉, 紫杉, 阔叶树有水曲柳, 黄檗, 紫椴, 槭属等9种, 柳属种类很多.海拔1150-1700m 为云,冷杉林带, 云杉属有鱼鳞云杉, 红皮云杉, 冷杉属主要是臭松. 在火烧迹地和皆伐迹地上有次生白桦林.海拔1700-2200m 为亚高山岳桦林带, 属于长白山的森林上限. 岳桦因长期适应高山风大的影响, 呈多主干的矮曲林. 还有偃松, 蓝靛果忍冬等.海拔2000-2691m 属高山冻原带, 由于山高风大, 气候寒冷, 乔木不能生长, 只有低矮小灌木, 主要种类不越橘, 圆叶柳, 牛皮杜鹃, 苞叶杜鹃等.二.华北区本区范围北自沈阳, 东一线, 南至甘肃天水, 武都, 沿秦岭山分水岭, 伏牛山, 淮河主流, 安徽凤台, 蚌埠, 江苏江坝, 盐城至海滨. 西界由辽宁彰武, 阜新, 河北围场, 沿坝上南缘, 山西恒山北坡, 兴县, 过黄河进入陕西志丹, 吴堡, 安塞沿子午岭至天水, 约北纬32.30℃-42.30℃, 东经103.5-124.5℃.本区从地形上明显分为丘陵, 平原和山地3部分。
第二章植物区系地理

意义;孑遗种不仅有分类上的含义,而且还有地理上的含义。
注意:(1) 分类学孑遗种又称为活化石 (2) 地理孑遗种与分类学关系不大
鹅掌楸
(Liriodendron chinense (Hemsl.) Sarg)
鹅 掌 楸
鹅掌楸
本种和北美洲的北美鹅掌楸是著名的姊妹孑遗植物。早在地 质年代的白垩纪,在欧洲、格陵兰和日本都有鹅掌楸属植物 的化石发现,新生代冰河时代之前本属植物曾广布北半球, 经过冰河的侵入之后绝大多数灭绝,当今只留下这两个间断 分布的种类。因而鹅掌楸对古植物学、植物系统学和植物地 理学研究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本种被定为国家二级保护植 物。
代表种:银杏、水杉、水松;金凤藤
类型:根据起源、分布历史和环境条件 , 特有种可分为 : ⑴ 古特有种 ⑵ 新特有种 (3) 生态特有种
意义:确定任何特有种或特有现象都是很有意义的 , 因为它 们是植物区系的历史或演化的重要指标。
水杉
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
高山唐松草:间断分布在北极和亚洲和欧洲、北美洲的高山。 我国分布在新疆、西藏的高山。
毛茛(Ranunculus japonicus Thunb.)
毛茛的北极-高山式间断分布区
猪笼草属分布于马 来群岛、马达加斯 加和中国的西南部 地区
猪笼草
猪笼草是最典型的 食虫植物,它形态构 造奇特,捕虫能力很 强,是消灭各种蚊蝇、 蚁类等家庭卫生的绿 色屯士,以是观赏价 值多年生的半木质长 绿藤木植物,分布十 分稀少
全株有毒危害畜牧业等解放草破坏草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原产中美洲现广泛分布于我国香港澳门和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严重危害68米以下的天然次生林人工速生林经济林和风薇甘菊豚草ambrosiaartemisiifolia为一种恶性杂草原产北美洲1935年发现于杭州在我国见于东北华北华东和湖北豚草水花生喜旱莲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原产南美洲现几乎遍及我国黄河流域以南地区loliumtemulentum原产欧美洲中海地区现广布世界各地是我国限制检疫对象我国除西藏和台湾外各省区都曾有过报道spartinaalterniflora原产美国东南部海岸1979年引入我国分布于我国上海浙江福建广东香港香泽兰eupatoriumodoratum原产中美洲1934年在云南发现现分布于我国台湾广东香港澳门等地危害多种植物和牧场
中国鸭绿江口滨海湿地植物区系组成、性质和特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Ha a o g K yL brt yf i i l r adCne ao , iir o E uao Bin o s n e i ) 108 , nH i n ( e aoa r r l c t e n osr t n M ns f d ctn( e i Fr t U vr t , 003 r o o Sv u u vi t y i j g e r i sy y P .C i ) Z agM iLadn n e i )/ora o ot at o s n e i. 2 1,82 . 2 ~ 93 .R h a ; hn e( i ogU vr t / Junl f r es Fr t U vrt 一 003 () ~ 7 2 ,7 n o i sy N h e r i sy y
种子植物区系

种子植物区系
中国种子植物区系是自然前沿领域的主要植物大类,主要包括具有重要学术意义的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被子植物和灌木类植物等四大类。
中国种子植物区系包括2611种,位居世界第三。
根据不同的归类来源与特征,中国种子植物包含自然家族(例如毛茛科、紫草科、杜松科等)和发现家族(例如矢车菊科、百合科、绣球科等),共计135个家族、637个属、3802个种,可分为本地种和疏放种,本地种类中以叶单子叶植物最常见,较普遍的有山青树科、木犀科、松果科、毛茛科等,而疏放种中以被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为主,较常见的是马齿苋科、百合科、芹科等。
中国种子植物区系的多样性、地理分布及数量都居世界前列。
其中,中国退化森林是最丰富的域,广泛分布于南北断陷地区、中国内陆中部洼地,也包括大部分丘壑自然保护区和青藏高原等,拥有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和较高的物种优势度。
同时,中国也是亚洲最大的植物灌木类区系国家,灌木类植物具有精细的形态、复杂的花序及多种的生态功能,其生长环境可涵盖海拔不同的多个生境,可见其分布十分广泛。
中国种子植物区系的多样性及数量对研究其发育和生态的进化及该领域的学术研究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中国种子植物区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国植物区系特点 我国现代植物区系的形成和特点是在特定自然地理条件,特别是自然历史条件综合作用下,和植物界本身发展演化的结果。其特征主要可归纳以下五方面。 1、植物种类丰富 中国维管束植物共约353科,3184属,2.715万多种,分别占世界科、属、种数的 56.9%、24.5%和11.4%。就种数而言,仅次于世界上植物区系丰富的马来西亚植物区(约4.5万种)和巴西(约4万种),居世界第3位。 从植物科属的大小,即其含有种数的多少来看,现知世界种子植物中含有万种以上的4个特大科,在中国也都含有千种以上。 另有50科在中国含有100~1000种,如蔷薇科、唇形科、杜鹃花科等,共有1.97万余种,约占全国种子植物80%以上,构成中国植物区系的基本骨干。 2.起源古老 根据古地理研究,我国白垩纪至第三纪时期,大部地区气候暖热。第四纪冰期,也仅受到寒冷气候影响或一些地方受到山地冰川影响。由于我国地处中低纬度,加之地形复杂,便成为许多古老植物的避难所或新生孤立类群的发源地。因此,我国具有许多古老的孑遗植物及系统演化上原始或孤立的科属。 我国现有种子植物2980属中,单型属(只含1种)422属、少型属(含2—6种)713属,合计占全国属数的38%。我国特有的190多属中,单型属和少数型属的比例更高达97%。只含1属1种的科也有16个之多。这些种类多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或更古老的成分。如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银杏(Ginkgo biloba)、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等号称活化石。此外还有银杉(Cathaya argyrophylia)、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白豆杉(Pseudotaxuschienii)、柳杉(Cryptomeria,2种)、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台湾杉(Taiwania,2种)等古老的裸子植物,以及被子植物中钟萼树(Brctuhneidera,1-2种)、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金钱槭(Dipteronia2种)、杜仲(Eucommia ulmoides)、马尾树(Rhoiptelea chiliantha)、水青树(Tetracentron siense),等等。它们主要产于我国亚热带、热带森林中。 我国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也残存着一些古老成分,如木兰(Magnolia)、五味子(Schisandra)、猕猴桃(Actinidia)、南蛇藤(Celastrus)、鹅耳枥(Carpinus)、梣(Fraxinus)、胡桃(Juglans)、黄檗(Phellodendron)、以及葡萄等属的个别种。西北荒漠植被中,也保存许多古地中海或古南大陆的古老或孑遗成分,如蒺藜科的白刺(Nitraia)、骆驼蓬(Peganum)、油柴(Tetraena)、木霸王(Zygo-phyllum)、豆科的沙冬青(Ammopiptanthus)、蔷薇科的绵剌(Potaninia)等等。由此可见,我国各地区的植物区系大多是起源古老的,而与之相应的就是这些地区的优势植被类型有些也是古老的。 3.地理成分复杂 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是根据植物种或科属的现代地理分布而确定的。植物种、属或科分布的区域(即它们分布于一定空间的总和),称为植物分市区。植物分布区是由于植物种(或属科)的发生历史对环境的长期适应,以及许多自然因素对其影响的结果。在植物界中,不同的植物种(属或科)的分布区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表现出各种的分布区类型。虽然植物任何分类单位都有其分布区类型,但从植物地理学观点出发,植物属比科能够更具体地反映植物的系统发育、进化分异情况及地理特征。因为在分类学上同一个属所包含的种常具有同一起源和相似的进化趋势,属的分类学特征也相对稳定,占有比较稳定的分布区,同时在其进化过程中,随着地理环境的变化发生分异,而有比较明显的地区性差异。根据对我国种子植物2980个属的比较分析,可划分为15个分布区类型:1)世界分布108属,占属总数的3.6%2)泛热带分布372属;占属总数的13%3)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89属;占属总数的3.1%4)旧世界热带分布163属;占属总数的5.7%5)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150属;占属总数的5.2%6)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151属;占属总数的5.2%7)热带亚洲分布542属;占属总数的18.8%8)北温带分布296属;占属总数的10.3%9)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117属;占属总数的4.1%10)旧世界温带分布175属;占属总数的5.5%11)温带亚洲分布63属;占属总数的2.2%12)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166属;占属总数的5.8%13)中亚分布112属;占属总数的3.9%14)东亚分布298属;占属总数的10.4%15)中国特有分布196属;占属总数的6.8% 4、特有成分繁多 中国特有植物计有200属左右,归72科,其中含10属或10属以上的为菊科、苦苣苔科、伞形科、兰科和唇形科5科,但多数为热带—亚热带(29)和温带(22)分布科。银杏科、钟萼树科、珙桐科及杜仲科为4个特有科。 这些属中除铁线山柳和川木香、毛舌菊等5~6属为多种属外,其余95%以上都是单种或少种属,并且绝大多数是古老或原始的类型,如前所述的白豆杉等,还有如五加科的通脱木、马兜铃科的马蹄香、蜡梅科的蜡梅、榛科的虎榛子、石竹科的金铁锁、金缕梅科的牛鼻栓、半枫荷、毛茛科的独叶草及菊科中少有的木本属蚂蚱腿子和栌菊木等。4个特有科也都是单种的古老科。 它们主要分布在秦岭—山东以南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特别集中于西南至华中—华东。 二、温带夏绿阔叶林植被的类型和特点 温带夏绿阔叶林又称落叶阔叶林。分布于北纬30°~50°的温带地区。主要分布于西欧,并向东延伸至苏联欧洲部分的东部;在东亚,见于中国东北和华北,日本北部、朝鲜,苏联的滨海州;北美洲东部和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亚地区亦有分布。由于冬季落叶,夏季绿叶,所以又称“夏绿林”。落叶阔叶林分布区的气候特点是:一年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落叶阔叶林的乔木树种都具有较宽的叶片,叶上通常无或少茸毛,厚薄适中。芽有包得很紧的鳞片,树干和枝桠也有很厚的树皮,这些都是适应冬季寒冷环境的结构。由夏季长叶、冬季落叶的乔木树种组成的森林植被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或温带季风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地带性植被。这些地区四季分明,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夏绿阔叶林有明显的季相变化,夏季叶鲜绿,质地较薄,无革质硬叶现象,通常无茸毛,林冠郁闭;冬季完全无叶,春季复出新叶。树干和树枝有厚的皮层保护,具坚实的芽鳞。森林层次结构较简单清晰,通常乔木只有一或二层,林冠高度基本相同。乔木层下有一灌木层和1~3个草本层。草本层亦有季相变化。林中藤本植物不发达,附生植物以苔藓和地衣为主。 水青冈林和栎林是落叶阔叶林中最主要的类型,分布于整个北半球的温带和暖温带森林区域。但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建群种。在欧洲,水青冈林的主要建群种是欧洲水青冈 (Fagus sylvatica)和塔乌里水青冈(F.taurica)等。栎林的主要建群树种是无梗栎(Quercus petraea)和柔毛栎 (Q.pubecens),每一个种都可以组成纯林。但现在有些栎林已被山毛榉林所代替。在北美洲,美国东部和加拿大东部的主要建群种是美洲水青冈(Fagus americana)和糖槭(Acer saccharum)。林内较明,可见到许多草本植物和少数藤本植物。在大陆性气候影响较大的地区主要是栎林,从大西洋沿岸到内地各州都有分布。其组成除栎树属树种外,还有大量其他阔叶树种,如槭树属、核桃属、山核桃属、悬铃木属、朴树属、铁木属等,藤本植物也有出现。 在亚洲东部,落叶阔叶林的种类成分比欧洲和北美洲丰富得多。北部虽较贫乏, 但仍有蒙古栎 (Quercus mongolica )、水曲柳 (Fraxinus madshurica)、糠椴(Tilia mandschurica)、千金榆 (Carpinus cordata)、核桃楸、黄柏(Phellodendron amurense)等树种。日本由于海洋性气候影响显著,通常称这种森林为凉温带落叶阔叶林。最典型的是混生有大叶栎(Quercus crispula)的水青冈林。有圆齿水青冈(Fagus crenata)和日本水青冈(F.japonica)等种类。林下有高而密的赤竹属。这些森林的组成在太平洋一侧和本州日本海一侧有所差别。 中国的落叶阔叶林属暖温带东部湿润地区的地带性植被。在亚热带和热带山区主要分布在常绿阔叶林的上部,成为垂直带上的森林。林木的种类组成,由北向南逐渐增多。根据建群种的生活习性和所要求的生境条件,可分3类:①典型落叶阔叶林。是最主要的类型。栎林分布最广,其中蒙古栎林主要分布于东北与华北北部地区,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 )林分布于东北南部、华北北部和西部,麻栎 (Q.acutissima)林则多见于华北南部及其以南各地;此外还有栓皮栎(Q.variabilis)林、檞树林等。另一类典型落叶阔叶林是槭树属、榆树属、椴树属等为主的各种混交林,其优势种不明显。②山地杨桦林。是由杨属、桦树属和赤杨属等所组成的森林,分布最普遍的是山杨林和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③河岸落叶阔叶林。是沿着河流两岸形成的走廊式森林。主要分布于气候变化显著的温带地区沿河两岸,如新疆广泛分布的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林和东北的钻天柳(Choseniamacrolepis)林等。 由夏季长叶、冬季落叶的乔木树种组成的森林植被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或温带季风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地带性植被。主要分布于西欧,并向东延伸至苏联欧洲部分的东部;在东亚,见于中国东北和华北,日本北部、朝鲜,苏联的滨海州;北美洲东部和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亚地区亦有分布。这些地区四季分明,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夏绿阔叶林有明显的季相变化,夏季叶鲜绿,质地较薄,无革质硬叶现象,通常无茸毛,林冠郁闭;冬季完全无叶,春季复出新叶。树干和树枝有厚的皮层保护,具坚实的芽鳞。森林层次结构较简单清晰,通常乔木只有一或二层,林冠高度基本相同。乔木层下有一灌木层和1~3个草本层。草本层亦有季相变化。林中藤本植物不发达,附生植物以苔藓和地衣为主。 常绿阔叶林与热带雨林都是由常绿阔叶树组成的茂密森林,但常绿阔叶林与热带雨林具有很大的区别,有些特征反而与夏绿阔叶林更相似。典型的常绿阔叶林结构远比热带雨林简单,群落高度比较矮,树冠比较整齐,乔木通常只有两层,藤本植物、绞杀植物、附生植物等层间植物数量稀少,老茎生花和板状根等热带雨林的典型现象也很少出现。常绿阔叶林虽然也是终年常绿,但与热带雨林不同,常绿阔叶林内有一定的季节变化,与夏绿阔叶林类似。常绿阔叶林花期多集中在春末夏初,结果多在秋季。常绿阔叶林中的有些动物有冬眠的现象,特别是两栖类和爬行类等变温动物。常绿阔叶林中树木的种类比热带雨林要少,但优势种类则要明显得多,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和金缕梅科等是常绿阔叶林中的主要树种。典型的常绿阔叶林中的树木通常具有樟科植物的特征,叶片革质全缘、表面光亮,叶面常迎向阳光照射的方向,因此,常绿阔叶林又有照叶林之称。 落叶阔叶林的结构简单,可明显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乔木层主要由栎属、水青冈属、桦木属、鹅耳枥属、桤木属、杨属等种类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