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农2016食品毒理学期末考点总结

华农2016食品毒理学期末考点总结
华农2016食品毒理学期末考点总结

食品毒理学考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食品毒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是借助基础毒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研究食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性质,来源,以及对人体的损害作用与机制,从而评价其安全性并确定这些物质的安全限量,以及提出预防管理措施的一门学科。

第二章:食品毒理学基础

一、什么是毒物、毒性、毒作用?各自如何分类?

毒物: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指以较低剂量进入机体后能引起疾病或危及生命的物质)。

分类(按来源):人为添加或有意添加、食品生产原料自身产生或有害物产生、无意加入、食品加工过程产生、内源性化学物

毒性:外源化学物在一定条件下造成机体损害的能力。毒性的相对性

分类: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

毒作用(毒效应):是化学物质对机体所致的不良或有害的生物学改变。

分类:速发或迟发性作用、局部(接触部位)与全身作用(吸收分布)、可逆与不可逆作用、过敏性反应(变态反应)、特异体质反应(遗传性)

二、判断急性毒性的指标有哪些?

1. 绝对致死剂量LD100

2. 半数致死剂量LD50

3. 最小致死剂量LD0

4. 最大非致死剂量LD0 5, 急性阈剂量Lim ac 6.急性毒作用带Zac

三、靶器官:外源化学物可以直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就称为该物质的靶器官。

五、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有哪些?

致死剂量或浓度、作用水平、阈值、最大无作用剂量

六、阐述安全限值得类型及其意义。

第三章:

一、什么是生物转运?生物转运方式有哪些?

生物转运: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的过程。

二、什么是生物转化?生物转化有何意义?

生物转化:外源化学物经酶催化后化学结构发生改变的代谢过程

意义: a将亲脂的外源性化学物转变为极性较强的亲水性物质,以降低其透过细胞膜的能力,从而加速其排出。 b是改变其毒效学性质:代谢活化或生物活化及灭活,改变了分子的结构。

三、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吸收和排泄途径?受哪些因素影响?

外源化学物从接触部位通过生物膜屏障进入机体及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

吸收途径有:

1.经消化道吸收

2.经呼吸道吸收(肺泡)气体:水溶性、血-气分配系数、溶解度、肺通气量、血流量;

气溶胶:颗粒物大小

3.经皮肤吸收外源化学物经皮肤的吸收量与其脂溶性成正比,与分子量成反比。

4.其他途径:注射速度:4〉2〉1〉3

排泄是外源化学物及其代谢产物由机体向外转运的过程,是机体物质代谢的最后一个环节。排泄的途径有:1.肾脏排泄:经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肾小管分泌。分子量大小

2.肝胆排泄

3.呼吸道排泄:未分解的气态毒物及挥发性的液态外源性化学物均可经呼吸道排出,方式为被动扩散。

四、机体内主要的贮存库有哪些?

血浆蛋白质作为贮存库:白蛋白,血浆蛋白是暂时贮存库

肝脏和肾脏作为贮存库

脂肪组织作为贮存库

骨骼组织作为贮存库

五、Ⅱ相反应的定义,类型、酶

定义:指具有一定极性的外源化学物与内源性辅因子进行化学结合的反应。

1.Ⅱ相反应的类型及其参与的酶

(1)葡糖醛酸结合反应(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2)硫酸结合反应(磺基转移酶):在硫酸转移酶的作用下生成硫酸酯

(3)乙酰化反应(乙酰基转移酶,乙酰辅酶A)

(4)谷胱甘肽(GSH)结合反应(谷胱甘肽S-转移酶)

GST与亲电子性C的反应有3种:①取代反应,从饱和碳原子或杂原子取代裂解的基团,如卤素、硫酸酯、磺酸酯、磷酸酪和硝基;②开环反应,如环氧化物和4元内酯;③加合至活化的双键。

(5)氨基酸结合(酰基转移酶)

(6)甲基化反应(甲基转移酶)

2.Ⅰ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

第五章:一般毒性作用

一、什么是急性毒性?急性毒性的试验目的是什么?

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

指机体(人或试验动物)一次接触或24小时内多次接触化学物后在短期(最长到14天)内所发生的毒性效应,包括一般行为、外观改变、大体形态变化以及死亡效应。

目的:

①测试和求出化学毒物对一种或几种试验动物的致死量(以LD50表示)以及其它的急性毒性

参数,了解急性毒作用强度.

②并通过观察动物中毒表现和死亡的情况,初步评价急性毒作用性质、可能的靶器官和致死原因,探求化学毒物急性毒性的剂量-反应(效应)关系, 初步评价对人体产生损害的危险性.

③为亚慢性、慢性毒性作用试验的染毒剂量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并为选择观察指标提出建议.

⑤为毒理学机制研究提供线索.

二、何为亚慢性毒性作用?亚慢性毒性的实验目的是什么?

亚慢性毒性作用:是指试验动物连续多日接触较大剂量的外来化学物所出现的中毒效应。亚慢性毒性(subchronic toxicity)是指人或实验动物连续较长期接触时外源化合物所引起的中毒效应。( 1- 6个月)

试验目的:

1.确定受试物亚慢性和慢性毒性的效应谱,为在急性及亚急性毒性试验中发现的毒作用提供新的信息,并发现在急性及亚急性毒性试验中未发现的毒作用;

2.研究受试物亚慢性和慢性毒作用的靶器官;

3.研究受试物亚慢性和慢性毒性剂量—反应(效应)关系,确定其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LOAEL)和未观察到有害作用的剂量(NOAEL),提出此受试物的安全限量参考值。

4.研究受试物亚慢性和慢性毒性损害的可逆性;

5.亚慢性毒性试验为慢性毒性试验的剂量设计及观察指标选择提供依据;

6.为毒作用机制研究、为将毒性研究结果外推到人提供依据。

三、何为慢性毒性作用?其试验目的是什么?

慢性毒性作用:是指以低剂量外来化学物长期给予试验动物接触,其对试验动物产生的慢性毒性效应

慢性毒性(chronic toxicity)是指人或实验动物长期(甚至终生)反复接触外源化学物所产生的毒性效应。( 2年)

试验目的:

1.确定受试物亚慢性和慢性毒性的效应谱,为在急性及亚急性毒性试验中发现的毒作用提供新的信息,并发现在急性及亚急性毒性试验中未发现的毒作用;

2.研究受试物亚慢性和慢性毒作用的靶器官;

3.研究受试物亚慢性和慢性毒性剂量—反应(效应)关系,确定其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LOAEL)和未观察到有害作用的剂量(NOAEL),提出此受试物的安全限量参考值。

4.研究受试物亚慢性和慢性毒性损害的可逆性;

5.亚慢性毒性试验为慢性毒性试验的剂量设计及观察指标选择提供依据;

6.为毒作用机制研究、为将毒性研究结果外推到人提供依据。

五、亚慢性和慢性毒性作用评价?

亚慢性毒性进行评价时,应包括三个步骤:

①明确化学物质的毒效应。通过全面观察、准确检测和综合分析,对接触化学毒物的个体和群体出现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的有害效应以及剂量-反应(效应)关系作出判断,确定机体出现的各种有害效应;

②根据在试验早期和最低剂量组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变化,确定毒效应的敏感指标,并依据指标出现变化的情况来确定阈剂量和或最大无作用剂量。

③根据阈剂量和/或最大无作用剂量,对化学毒物的亚慢性毒性作出评价。

亚慢性试验评判:

?NOAEL < 100×Intakehuman——放弃

100×Intakehuman < NOAEL < 300×Intakehuman——继续慢性试验

NOAEL > 人的可能摄入量的300倍——不必慢性试验,直接进行毒性评价

慢性试验评判:

?NOAEL < 50×Intakehuman——放弃

50×Intakehuman < NOAEL < 100×Intakehuman——相关专家共同评议是否用于食品NOAEL > 人的可能摄入量的100倍——允许用于食品,并制定卫生标准

亚慢性和慢性毒性实验可能得到的结果举例

?慢性毒性评价

确定慢性阈剂量和/或最大无作用剂量以及慢性毒作用带,依据下表进行评价。

化学物危险性分级标准

第六章:致突变

一、化学致突变作用的类型有哪些?(不考问答)

1、基因突变

根据对遗传信息的改变分类:

(1)同义突变:不改变基因产物氨基酸序列的改变

(2)错义突变:致死性突变、渗漏突变、中性突变

(3)无义突变:链终止突变、延长突变

根据基因结构的改变分类:

(1).碱基置换(base—pair substitution)——指某一碱基配对性能改变或脱落所致的突变。?转换(transition)?颠换(transvertion)

(2).移码突变(frameshift mutation)——指发生一对或几对(三对除外)的碱基减少或增加,以致从受损点开始碱基序列完全改变,形成错误的密码,并转译成为不正常的氨基酸。(3)三核苷酸重复

(4)大段损伤(如DNA重排,片段突变,小缺少)

2、染色体畸变(chromosome aberration)

1,染色体的结构改变:

–染色单体型畸变(chromatid-type aberration)–染色体型畸变(chromosome aberration) 3、染色体数目改变

(1).非整倍体

非整倍体(aneuploid)指细胞丢失或增加一条或几条染色体。缺失一条染色体时称为单体(monosome),增加一条染色体时称为三体(trisome)。染色体数目的改变会导致基因平衡的失调,可能影响细胞的生存或造成形态及功能上的异常。

(2).整倍体

整倍体(euploid)指染色体数目的异常是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增减,如形成三倍体

( triploid)、四倍体(tetroploid)等。在人体,3n为69条染色体,4n为92条染色体。

二、简述致突变作用的后果有哪些?

1、体细胞突变的不良后果

(1)体细胞突变与癌变

癌基因的活化和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并存在有缺失、易位、倒位等染色体畸变。

(2.)体细胞突变与致畸

诱变剂可通过胎盘,引起胚胎体细胞的突变,干扰胚胎的正常发育过程,使胎儿出现形态结构的异常。

(3)体细胞突变的其他不良后果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生物体的衰老

2、生殖细胞突变的不良后果

(1.)致死性突变诱变物引起生殖细胞的突变可以是致死性的,造成配子死亡、死胎、自发流产等.

(2.)可遗传的改变生殖细胞发生非致死性突变会影响后代,表现为先天畸型等遗传性疾病,或导致遗传易感性改变等等.

三、为什么遗传毒理学评价程序通常为一组体内、外遗传毒理学试验?

①化学毒物的种类和结构多种多样,其致突变的机制不尽相同,作用的靶细胞也不一样,有的是体细胞,或生殖细胞,或两者兼而有之,故在成套观察项目中既要用体细胞检测又要用生殖细胞;除了从分子水平还要从细胞水平来检测化学毒物的遗传毒性。

②致突变物中仅少数具有直接致突变作用,大多数为间接致突变作用,即需要在体内代谢活化后,才具有致突变作用。体内试验具有完整的活化系统,而体外试验则通过加入模拟代谢系统,如S9来弥补缺乏活化系统的不足。这是体内与体外试验的主要差别。

③化学毒物的致突变性有强,也有弱;有的在某一检测系统中是强致突变物,而在另一系统中可能是弱的致突变物。对于弱致突变物在某些系统中比较容易漏检,即出现假阴性。

四、简述致癌试验和致突变试验的关系(不考问答)

1.致突变实验仅可以检出遗传毒性致癌物和非遗传毒性非致癌物

2.致突变实验是短期致癌物检测试验中的一大类

第七章:致畸

一、化学致癌过程的3个阶段及其特征是什么?

①启动阶段/引发阶段

致癌物直接作用于DNA的初级序列,引起基因突变,使单个细胞或少量细胞发生永久性的、不可逆的遗传性改变,此种细胞称为“启动细胞”(initiated cell),诱发细胞突变的因素称为启动剂。

②促进阶段/促长阶段

细胞在致癌作用的第一阶段变成启动细胞后,在某些因素作用下,以相对于周围正常细胞的选择优势进行克隆扩增,形成镜下才能观察到的或有时肉眼可见的细胞群,即良性肿瘤,这就是致癌作用的第二阶段,称为促进阶段,起促进作用的因素称作促进剂或促癌剂。

③演变阶段/进展阶段

–启动和促进两个阶段所引起的良性损伤并不是致死性的

–演变过程使原本彼此都一样的肿瘤细胞变成在遗传表型上是异质的恶性肿瘤细胞

–有些化学致癌物同时具有启动、促进和演变的作用,称为完全致癌物

二、什么是化学致癌物?如何分类?(不考问答)

化学致癌物——指能引起动物和人类肿瘤、增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化合物。

组1:对人类是致癌物;组2:很可能或可能;组3:现有证据不能对人类致癌性进行分类;组4:可能是非致癌物

按照传统的分类,致癌物可分为:引发物或启动物、促癌物、催展物。

根据致癌机制分类:直接致癌物、间接致癌物、无机致癌物

促长剂、激素调控剂、细胞毒剂、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免疫抑制剂、固态物质

未分类:二恶烷美舍吡伦

三、如何对化学致癌作用进行评价?(不考问答)

1、用于致癌物筛选的短期试验

(一)致突变试验:

(二)细胞转化试验

(三)哺乳动物短期致癌试验:

2、哺乳动物长期致癌试验

何时应考虑进行致癌性评价:

–人体可能长期暴露于该化学物;

–该化学物或其代谢物的化学结构与已知致癌物相似;

–反复染毒毒性试验提示该化学物可能产生癌前病变。

–如在3种遗传毒理学短期试验均得到阳性结果,可预测为遗传毒性致癌物;如在3种遗传毒理学短期试验均得到阴性结果,可预测为非遗传毒性非致癌物;如经5种遗传毒理学短期试验仍不能预测其致癌性的化学品,应优先进行哺乳动物致癌试验。

(一)试验动物

(二)剂量选择和动物数量

(三)染毒途径

(四)试验期限

(五)观察和结果分析

第八章:

一、生殖毒性、试验类型(试验类型自己找)?(选择、填空)

指外来物质对雌性和雄性生殖系统,包括排卵、生精,从生殖细胞分化到整个细胞发育,也包括对胚胎细胞发育所致的损害,引起生化功能和结构的变化,影响繁殖能力,甚至累及后代。

雄性生殖毒性试验

1.精子分析

2.精子穿透实验

3.大鼠睾丸支持细胞与间质细胞分离培养

4.睾丸中标志酶的活性检测

5.雄性激素检测

6.雄性生殖器毒性病理检测

7.雄性生殖细胞遗传毒性检测

雌性生殖毒性试验

1.发情周期的观察

2.排卵的观察

3.雌性激素检测

4.病理组织学检查

繁殖毒性试验

1.一代生殖毒性试验

2.两代(多代)生殖毒性试验

3.结果评定

二、发育毒性作用表现主要有哪几种?

第十章:毒作用的影响因素

一、年龄对外源化学物的毒性作用有什么影响(必考)?

幼年和老年动物对毒物的毒性有较高的易感性。一般来讲,化学物的毒性经代谢转化后降低或消失时,对幼年与老年动物的毒性就比成年动物敏感,反之化学物的毒性经代谢转化后毒性增强时,对成年动物毒性大,而对幼年与老年动物毒性则低,这与动物的酶系统发育或衰退有关。

二、试述联合作用的概念、类型。

联合作用:两种以上化学物同时或先后作用于机体时产生的交互毒性作用。

类型:相加作用、独立作用、协同作用、加强作用、拮抗作用

1.相加作用:指多种化学物同时存在时的毒效应为各化学物分别作用时毒效应的总和。[例] 甲拌磷与乙酰甲胺磷;谷硫磷与苯硫磷;谷硫磷与敌百虫

2.独立作用:由于不同性质的毒物有不同的作用部位、不同的靶子,而这些部位与靶子之间在功能关系上不密切,因而出现各自不同的毒效应。

3.协同作用:多种化学物同时存在时的毒效应超过各单个化学物分别作用时毒物效应的总和。 [例]马拉硫磷+ 苯硫磷

4.加强作用:指一种化学物对某器官或系统并无毒性,但与另一种化学物同时或先后暴露时

使其毒性效应增强,称为加强作用。

5.拮抗作用:多种化学物同时存在时的毒效应低于各化合物分别作用时毒效应的总和。

三、计算题“联合作用系数法”(必考10分)

第十一章: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一、实质等同性原则的内容,转基因分为哪3类,有什么评价?

实质等同性原则:指通过对转基因作物的农艺性状和食品中各种主要营养成分、抗营养因子、毒性物质以及过敏性物质等成分的种类和数量进行分析,并与相应的传统食品相比较,若二者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则认为该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在食用安全性方面具有实质等同性,不存在安全性问题。

分类及评价:

(1)实质性等同--------转基因食品成分、营养价值、体内代谢途径及杂质水平与传统食品相同,或变异在已知的范围内,这类食品无需做进一步的分析评价;

(2)除引入的新性状外,具有实质性等同--------与传统食品极其相似,但产生或缺少某个新成分或特性,对不同成分或特性应作进一步的分析评价;

(3)不具实质等同性--------与传统食品既不相同也不相似,需要做广泛的营养学和毒理学评价。

二、转基因食品潜在致敏性评价程序(5个步骤)、动物模型(4个特点)?

三、管理模式以产品为基础:美国;以技术为基础:欧盟。

第十二章:风险性分析

一、风险分析框架、关系。

二、风险评估

由于人类暴露于食源性危害而产生的已知的或潜在的有害作用的科学性评价。体现了风险分析的科学性。包括有意加入的化学物,食品中无意进入的污染物以及天然存在的化学物。

风险评估: 4个要素

三、暴露评估的3个模型。

暴露评估:对通过食物或者其他途径而可能摄入人体内的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

食品分析期末试题

食品分析期末试题06一.名词解释 1.食品分析 2.感官评价 3.光学活性物质 4.水分活度 5.灰分 二.填空 1.以波美度表示液体浓度单位如何表示:__________专用于测定糖液浓度以符号,_________表示,高于20℃时,糖液相对密度减小,即锤度_____________。 2.在样品制备过程中,如何使防止脂肪氧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样品制备过程中,如何防止微生物的生长和污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很多,按照其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大类,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糖精钠时,样品处理液酸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因为糖精易溶于乙醚,而糖精钠难溶于乙醚。 4.凯氏定氮法共分四个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消化时还可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助氧化剂。消化加热应注意,含糖或脂肪多的

样品应加入_________________作消泡剂。消化完毕时,溶液应呈 _________________颜色。 5.原子吸收光谱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不同处在于_______,前者是_______,后者是_______。 6.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的性质和结构的差异,使分离机理不同而构成各种色谱类型,主要有、、、和等。 三问答 1.试简述巴布科克法测定乳中脂肪含量的原理。 2.试比较索氏提取法、酸水解法、巴布科克氏法、罗紫—哥特里法、氯仿—甲醇法测定脂肪的原理、适用范围。 四计算 1.现要测定某种奶粉的灰分含量,称取样品,置于干燥恒重为 的瓷坩埚中,小心炭化完毕,再于600℃的高温炉中灰化5 小时后,置于干燥器内冷却称重为;重新置于600℃高温炉中 灰化1小时,完毕后取出置于干燥器冷却后称重为;再置于 600℃高温炉中灰化1小时,完毕后取出置于干燥器冷却后 称重为。问被测定的奶粉灰分含量为多少? 2.在原子吸收光谱仪上,用标准加入法测定试样溶液中Cd含 量。取两份试液各,于2只50ml容量瓶中,其中一只加入 2ml镉标准溶液(1ml含Cd10ug)另一容量瓶中不加,稀释 至刻度后测其吸光度值。加入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为,不加的 为,求试样溶液中Cd的浓度(mg/L)?

食品检验工作总结范文

食品检验工作总结范文 食品检验工作总结范文1流程方面 原料采购质量情况; 花生米的进货检验;上半年共采购花生米227.5吨,共检验样品39个,检验平均杂质为1.67%,最高杂质6.7%,最低杂质0.27%,检验合格率为30.77%其中杂质超标的扣重后,全部让步接收。 花生饼的进货检验;上半年共采购花生米227.5吨,共检验样品39个,检验平均杂质为1.67%,最高杂质6.7%,最低杂质0.27%,检验合格率为30.77%其中杂质超标的扣重后,全部让步接收。 油脂进货检验;上半年共采购大豆油60.5吨,共检验样品8个,检验平均av:0.153mgkoh/g,最高0.190mgkoh/g最低0.097mgkoh/g平均pv为0.67mmol/kg,最高1.02mmol/kg最低0.27mmol/kg,接收合格率为100% 共原煤进货检验19车,平均水分9.14%已超出内控标准8.0%,最高水分15.62%,最底水分4.25%合格率为31.58%,其中水分超标,全部降级使用。 小包装包装物的检验(同上将各指标的平均值,最高,最底进行分析,同时也可采用表格的形式) 生产过程控制质量 共检验车间生产花生饼4679吨(同上将各指标的平均值,最高,最底进行分析,同时也可采用表格的形式) 共检验花生粕4364吨(同上将各指标的平均值,最高,最

底进行分析,同时也可采用表格的形式) 清油车间二级油(同上将各指标的平均值,最高,最底进行分析,同时也可采用表格的形式) 灌装车间质量控制共检验油品280吨(同上将各指标的平均值,最高,最底进行分析,同时也可采用表格的形式)库存质量情况 出厂检验情况 共检验出厂油脚57吨,生产处理完皂脚后通知化验室取样化验皂脚无明油后出厂。 学习与能力方面 组织运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与运行 在法规宣贯与实施方面,积极配合销售公司的计划,送检“***”浓香花生油、调和油,取得合格检验报告避免了市场风险。 培训与提升方面 组织三名检验员参加市质检局的检验员培训,并分别取得了市质检局搬发的检验员资格证书。 组织参加电子监管质量培训,并取得了电子监管资格已取得电子监管密钥。 以上是上半年品管部工作总结的内容,下面我个人通过这一个多月的工作、学习和了解发现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完整2016年度学校体育工作总结推荐文档

2016 年度学校体育工作总结 篇一:樟井小学2016 年学校体育工作自查报告 樟井小学2016 年学校体育工作自查报告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发的,及地区教委的关于开展学校体育工作与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精神,全面推进学校的体育工作,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现将我校自检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全面加强学校体育建设。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全面树立健康第一思想,提出了“健康第一”、“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等口号,全校教师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新理念。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我校虽没有专职体育老师,可我们从领导开始,动员全体老师,在制定学期计划时,都把体育工作列为重中之重,并有明确的内容和要求,还在教师会议上学习,提高全体教师对体育工作改革的认识。我校还成立体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教导具体负责工作,做到专项管理,专人负责,规范体育工作。2、齐抓共管,健 章立制。 为了使体育教育开展的扎实有效,我们一来这几年校内施工阶段二来本来就是山沟里的一所乡村小学, 条件不是很好, 即没有体育器材室更没有体操房, 但是学校还制定了相应的常规体育管理制度,还制定出有利于学校

体育教育改革创新的管理制度,如,。将体育、卫生教师、班主任统一纳入体育专项考评管理中,统一评比成绩,统一实施评定考核。 二、深化改革,阳光体育,营造快乐的体育氛围。 体育改革创新的唯一宗旨,就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就是要营造寓教于乐,趣味健身,陶冶情操的教学氛围。 1、体育器械让学生快乐起来。 我们把现有的固定体育器械进行定期改造和维修,充分利用上这些体育器材所能发挥的作用。强调每个学生人手一件随身携带的小体育活动器材,有橡皮筋、跳绳、毽子、乒乓球、沙包等,使学生随时随处都可以健身,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学校还不断添置一些体育器材,每学期都有所投资,还落实体育器材管理员一名并做好记录。 2、课堂教学让学生身心愉悦。 学校严格执行地区教委印发的,在课表上落实“三课两操两活动”,并严格要求专课专用,不许占课,教导处随机抽查。 每星期三节体育课是快乐体育的主渠道。以转变观念,实施“快乐教育”为突破口,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实效性。体育专任老师深入钻研教材、精心备课、以加强教材建设为着眼点,使学生全面掌握新课程所规定的各项健康常识及体育技能,以改革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为基本途径,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两活动是这学期体育改革的大举措,我校在班级数不多,体育老师师资不足的前提下,安排了一节由体育老师集体安排,班主任老师负责管理的全校性大活动课,内容主要有学新的锅庄舞形式

食品分析重点总结word版本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只供学习与交流 食品分析章复习资料 第一章 1、食品品质分析或感官检验; 2.食品中营养组分的检测(常见的六大营养要素以及食品营养标签所要求的所有项目)-经常性项目和主要内容。 3.食品安全性检测(包括食品添加剂、食品中限量或有害元素、各种农药、畜药残留,环境污染物, 微生物污染,食品中形成的有害物质) 4、食品分析的方法:感官检验法、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微生物分析法、酶分析法 品分析的发展方向是朝着微量、快速、自动化方向发展。 第二章 1、系统误差:由固定原因造成,测定过程中按一定的规律重复出现,一般有一定的方向性,即测定值总是偏高或总是偏低。 误差大小可测,来源于分析方法误差,仪器误差、试剂误差和主观误差(操作误差) 系统误差的校正:方法系统误差——方法校正主观系统误差——对照实验仪器系统误差一一对照实验试剂系统误差一一空白实验 2、偶然误差:由于一些偶然的外因所引起的误差,产生的原因往往是不固定的,未知的,且大小不一,或正或负,其大小是不可测的。

1. 采样必须注意生产日期、批号、代表性和均匀性(掺伪食品和中毒样品除外)。采集的数量应能反映该食品的卫生质量和满足检验项目对样品的要求,一式三份,供检验、复验、备查或仲裁,一般散装样品每份不少于0.5Kg。 2. 采样容器根据检验项目,选用硬质玻璃瓶或聚乙烯制品。 3. 外埠食品应结合索取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及检验合格证或化验单,了解发货日期、来源地点、数量、品质及包装情况。如在食品厂、仓库或商店米样时,应了解商品的生产批号、生产日期、厂方检验记录及现场卫生情况,同时注意食品的运、保存条件、外观、包装容器等情况。 4?液体、半流体食品如植物油、鲜乳、酒或其它饮料,如用大桶或大罐盛装者,应先充分混匀后再采样。样品分别盛放在3个干净的容器中。 5. 粮食及固体食品应自每批食品上、中、下的不同部位分别采取部分样品,混合后按四分法得到有代表性的样品。 6. 肉类、水产等食品应按分析项目要求分别采取不同部位的样品或混合后采样。 7. 罐头、瓶装食品或其它小包装食品,应根据批号随机取样,同一批号取样件数,250g以上的不得少6个,250g以下的包装不得少于10个。 8. 掺伪食品和食品中毒的样品,要具有典型性。 9. 检验后样品的保存,一般样品在检验结束后,应保留一个月以备需要时复检。易变质食品不予保留。检验取样一般皆指取可食部分,以所检验的样品计算。 10. 感官不合格出产品不必进行理化检验,直接判为不合格产品。 2、样品预处理原则、处理方法及应用 原则:①消除干扰因素②完整保留被测组分③使被测组分浓缩 处理方法:①粉碎法②灭菌法③有机物破坏法④蒸馏法⑤溶剂抽提法⑥色层分离法⑦化学分离法⑧浓缩法 四分法采样及操作:将原始样品充分混合均匀后,堆积在一张干净平整的纸上,用洁净的玻棒充分搅拌均匀后堆成一圆锥形,将锥顶压平成一圆台,使圆台厚度约为3cm;划“+ ”字等分为四份,取对角2份其余弃去,将剩下2份按上法再行混合,四分取其二,重复操作至剩余量为所需样品量为止。 样品的预处理 目的:① 消除干扰因素;② 完整保留被测组分;③ 使被测组分浓缩。以便获得可靠的分析结果。 一、有机物破坏法(可分为干法和湿法两大类) 二、蒸馏法(常压蒸馏、减压蒸馏、水蒸气蒸馏等蒸馏方式。) 三、溶剂提取法四、色层分离法五、化学分离法六、浓缩法磺化和皂化:除去油脂的一种方法,常用于农药分析中样品的净化。 1 .硫酸磺化法 原理:浓硫酸能使脂肪磺化,并与脂肪和色素中的不饱和键起加成作用,形成可溶于硫酸和水的强极性化合物,不再被弱极性的有机溶剂所溶解,从而达到分离净化的目的。 特点:简单、快速、净化效果好。 适用范围:农药分析时,仅限于在强酸介质中稳定的农药(如有机氯农药中六六六、DDT )提取

食品肉类销售工作总结

食品肉类销售工作总结 我从xx-xx年年初加入公司食品销售部的团队,已快二年了。光阴似箭啊,转眼间,xx-xx年也快过去了。此刻的我回忆起这些令人即兴奋又紧张的日子,思绪万千。对于即将过去的xx-xx年的回忆,感到,忙碌了一年,虽耗费了许多的精力和时间,但却未近人意;也有对新一年的希望,希望能有机会重新开始。回首走过的路,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将成为我工作的基石。只有总结经验,分析过失,才能坚定信心,努力细致的工作,直到成功! 回顾这一年的工作历程,我深深的感到公司的蓬勃发展和全体同事团结、热气、拼搏、向上的精神。我作为食品销售部门的一名普通员工,在公司领导和同事的鼓励和帮助下走过了这一年。 结合xx-xx年的工作,归结起来主要包含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xx-xx年渠道工作内容回顾及概述: 从xx-xx年11月底接手两个镇的BC类商场,至xx-xx 年六月底。基本上07年的岁末,仅仅在熟悉市场情况、建立初步客情和掌握BC商场的操作方式。真正的做市场,还是从08年开始。刚刚接手市场时,恰逢公司凉茶商超价格体系的调整,从家庭装28元调整到元供货。由于经销商和

邮差商的鼎力支持和配合,加上之前同事市场上的努力。所以价格很快就调整了过来。我在熟悉客户整体情况和了解我司产品的家庭消费潜力特性后,便根据市场情况将所负责的35家客户做分级规划。一级为重要客户,有12家。二级为高潜力客户,有14家。三级为潜力培养客户,有9家。经过与客户的多次深入沟通,加上公司的支持和客户的多多配合,在这上半年,一级客户的实际销货量同比平均增长了125%,的客户从原月销70件到销190件,增长到原销量的倍。二级和三级客户分别增长了95%和65%.。润喉糖的铺货率也达到了100%。可惜的是,由于我个人能力所限,很多客户还没能发挥出的销售潜力。 从08年7月,公司将我调入KA负责8个镇的30家KA 卖场,其中12家超市,14家百货,和4家跨区KA常刚接手时,正是我司产品的销售旺季,公司支持的相关费用提报时间是签约时间的一个半月前,由于个人能力和专业知识薄弱,市场洞察力差,和对市场的把握度不准确,使一些费用的利用不太合理,没有运用到刀刃上,使客户的培养方面没有做好,致使销量没有出现明显的增长,使我深深地感到有愧于公司和上司对我的信任和栽培。 二、学到的经验: 通过从事这一年的商场销售工作,我从中学到了相当多的专业知识,让我深深的感到做销售工作容易,想做好就是

2016年学校工作总结

2016年学校工作总结 篇一: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学校工作总结合集二:2015-2016学年度学校工作总结合集三:2015-2016年学校工作总结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校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以迎接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为契机,围绕抓好安全、提高质量、美化校园的工作目标,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经过教师的努力下,全面完成了各项任务。 一、主要工作成绩: 1、落实安全防范措施,杜绝安全隐患,本学期我校没有出现安全事故。 2、坚持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尽力把好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努力教育教学质量. 3、办学条件得到大幅改善,校园环境进一步美化。 二、主要工作: (一)德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健全机制。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首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本年度,我们将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文件精神,坚持教书育人,德育为先,确立“德育就是质量”的思想观念,培育学校“先成人再成才”德育特色,切实推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全面营造学生

健康成长环境,促进学校德育教育健康、协调、均衡和可持续发展。 1、加强学生德育队伍建设。健全学生德育领导与管理体制,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精湛、讲求实效的德育队伍,为提高学生德育工作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通过班主任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主题班队会互观互检等途径有计划、有重点地对班主任进行培训,提高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其次,重视每年度班主任选拔聘用工作,将年轻有为、热心班主任工作的教师选聘到班主任工作岗位上来,补充队伍新鲜血液。第三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制定师德建设方案,将育人工作作为考核教师的一个重要指标,要求教师热爱学生、严谨治学、敬业爱岗、乐于奉献、廉洁从教,工作中一言一行堪为师表,严格落实教师道德行为“十不准”。在学科教学中注重德育渗透,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良好德育氛围,引导学生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继续抓好德育常规工作,强化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从常规抓,从小抓、抓小事,通过教育和 训练,促进学生自觉性、独立性、自制力等良好个性品质形成。我校将突出《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

食品分析期末复习题目

第四章 1 、减压干燥装置中,真空泵和真空烘箱之间连接装有硅胶、苛性钠干燥其目的是( ① )。 ① 用苛性钠吸收酸性气体,用硅胶吸收水分 ② 用硅胶吸收酸性气体,苛性钠吸收水分 ③ 可确定干燥情况 ④ 可使干燥箱快速冷却 注:干燥瓶(内装硅胶起吸收水分的作用,内装苛性钠起吸收酸气的作用); 2 、在实验中观察干燥器中硅胶的颜色;若硅胶变红,说明什么应如何处理 答:干燥器内一般用硅胶作干燥剂,硅胶吸湿后效能会 减低,故当硅较蓝色减褪或变红时,需及时换出,置135℃左右烘2-3小时使其再生后再用。 第五章 1 、称取一含有%水分的粮食 ,样品放入坩埚中,灰化后称重为,计算样品中灰分的百分含量:(a)以样品标准重计, (b)以干基计。 (a) 灰分= ×100 % = ( —)÷ ×100 % = % (b) 灰分= ×100 % =( -)÷ [ ×(1-%)]×100 % = % 2 、蔬菜中含有酸不溶性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的百分含量是多少 酸不溶性灰分的百分含量= ÷ ×100 % = % 3 、假如想得到100mg 以上的谷物灰分,而谷物的平均灰分含量为%,那么应该称取多少克谷物样品进行灰化 谷物样品 = 100mg ÷ 1000 g/mg ÷ % = 4 g 4 、以下是对汉堡包灰分含量测定的数据:样品重;干燥后重;乙醚抽提后重;灰化后重 。求灰分的含量:(a)以湿重计,(b)以除脂后干重计。 (a)灰分的含量= ÷ ×100 % = % (b) 灰分的含量= ÷ ×100 % = % 第七章 1 、用索氏抽提法测定半干食品中的脂肪含量:首先用真空烘箱干燥食品,样品的水分含量是25%。再用索氏抽提法测定干燥后样品的脂肪含量,干燥食品的脂肪含量是%,计算原半干食品的脂肪含量。 原半干食品的脂肪含量= ÷[100 ÷ (1 ﹣25% )] ×100 % = % 2 、牛奶脂肪和牛奶的密度分别是和,牛奶中脂肪的体积百分含量是%,计算牛奶中脂肪的重量百分含量。 牛奶中脂肪的重量百分含量=×%÷×1×100 % =% 第八章 1 、称取某食物样品,经过处理后用水定容至60ml 。用浓度为ml 的葡萄糖标准溶液滴定10ml 费林试剂,消耗10ml 。 用经处理后的样液滴定10ml 费林试剂时,消耗样液6ml 。 计算样品中还原糖含量(以葡萄糖计)。 葡萄糖标准溶液中的葡萄糖= ml × 10ml = 2mg = 10ml 费林试剂所反应的葡萄糖 ∴6ml 样液中含有2mg 葡萄糖。 ∴60ml 样液中含有20mg 葡萄糖。 ∴计算样品中还原糖含量(以葡萄糖计)= 20mg ÷1000 g/mg ÷ ×100 % = 1% 采用凯氏定氮法测一样品的粗蛋白含量,根据下列记录的数据计算: 水分含量=%,1 号样品重量=,2号样品重量=,用于滴定的标准HCl 浓度=L ,1号样品所用的HCl 溶液的毫升数=,2号样品的HCl 溶液的毫升数=,空白的HCl 溶液的毫升数=,分别以样品的干基和湿基计算粗蛋白质含量,假定该蛋白质含有%的氮。 31 21 m m m m --31 21 m m m m --

食品分析期末试题

精品文档 一、名词解释 1.酸价 .水蒸汽蒸馏法2 .淀粉糊化3由整批货料中采得的少量样品称为检样。4.检样: °5.T .淀粉乳6 .膳食纤维7.固形物8 )9.无氮抽出物(%从待测样品中抽取其中一 部分来代表被测整体的方法称为采样。: 10.采样.粗脂肪11 .低聚糖12 13.皂化反应14.牛乳°T.粗灰分15 16.单糖将锥17.四分法:将原始样品置于大而干净的平面上, 用洁净器具充分混匀并堆成圆锥形,顶压平后用划十字的方法将其等分为四份,弃其对角两份, 将剩余的两份再次按照上述次,原始样品量减少一半,直至剩余量满足实验所需为方法进行混匀、 缩分,每缩分1 止。利用固体固定相表面对样品中各组分吸附能力强弱的差异而进行分离分析 的18.吸附色谱:色谱法称为吸附色谱。,溶液中的逸度与纯水逸度之比,用.水分活度: 在同一条件下(温度、湿度和压力等)19 食品水分的蒸汽压与纯水蒸汽压之比近似表示。可用20.总酸度:指食品中所有酸性成分的总量,包括未离解酸的浓度和已离解酸的浓度。碱标准 溶液进行滴定,故又称为可滴定酸。.油脂酸价:是指中和1克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 钾的质量(mg)。21形状所产生阻滞作用的不同而进行分离的色谱分.凝胶色谱:利用某些凝胶 对分子大小、22 析法称为凝胶色谱。表示。pH23.有效酸度:指食品溶液中氢离子的活度,常 用所需氢氧化(甘油酯)是指中和1克油脂中所含全部游离脂肪酸和结合脂肪酸24.皂化价: mg)。 钾的质量(各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25.精密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平 行测定,程度。 二、判断改错题 1.)乳糖可以用还原糖法测定。( 2.酸的浓度的当量浓度表示时称为有效酸度。()试样消化时 常加入K) SO3.作催化剂。(42重量法测定果胶物质常用 碳酸钠作沉淀剂。()4.)5. 有机物破坏法是分离组分的方法。( 6.试样干燥后其重量差≤2mg即为恒重。 () )((1007.无氮抽出物%=-水分+粗蛋白+粗脂肪+ 灰分%。())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真空干燥法是测定香料水分的最好方法。()8. 支链淀粉与碘能形成稳定的络合物。()9. 凯氏定氮法常加入K2SO4作催化剂。(10. ) 旋光法测定淀粉,其旋光角度数即淀粉百分含量。()11. 折光法是测定油料种子脂肪的物理测定方法。()12. 用75~80%乙醇作糖分的提取剂,可防止蛋白质及多糖溶解。() 13.有效酸度是 指溶液中氢离子的活度。()14. 试样灰化前后其重量差≤0.2mg即为恒重。() 15.氯仿-甲醇 法采用干法提取脂肪,采用容量法定量。() 16.有效酸度是指溶液中酸 性成分的总量。()17. 冷冻干燥是指样品真正冻结成固体的温度。()18. 三、填空题1. 。,和食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主 要来源于 2. 。有机物破坏可用或 3.pH 。值的方法有测定和 4. 总称为脂类。和类脂脂肪 5.

食品分析复习重点(个人整理版)

天籁影音制作 第二章食品分析的基本知识 1 基本概念:样品、误差、精密度、准确度等。 样品(sample)是能够代表商品品质的少量实物。 误差(error):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差。 准确度(accuracy):指测定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 精密度(precision):多次平行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 2 有哪些样品预处理的方法?原理是什么? 一、有机物破坏法 (一)干法灰化 原理: 将一定量的样品置于坩埚中加热,使其中的有机物脱水、炭化、分解、氧化,再置高温电炉中(一般为500-550℃)灼烧灰化,直至残灰为白色或浅灰色为止,所得的残渣即为无机成分,可供测定用。 (二)湿法消化(消化法) 原理: 向样品中加入强氧化剂,并加热消煮,使样品中的有机物质完全分解、氧化,呈气态逸出,待测成分转化为无机物状态存在于消化液中,供测试用。 常用的强氧化剂有浓硝酸、浓硫酸、高氯酸、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 二、溶剂提取法 利用样品各组分在某一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将各组分完全或部分分离的方法,称为溶剂提取法。(一)索氏提取法 将一定量样品放入索氏提取器中,加入溶剂加热回流一定时间,将被测成分提取出来。 溶剂用量少,提取完全,回收率高,操作麻烦需专用的索氏提取器。 (二)溶剂萃取法 利用某组分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系数的不同,使其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而与其它组分分离的方法,叫溶剂萃取法。 三、蒸馏法 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不同所进行分离的方法。 (一)常压蒸馏 当被蒸馏的物质受热后不发生分解或沸点不太高时,可在常压下进行蒸馏。 加热方式:水浴、油浴或直接加热。 (二) 减压蒸馏 当常压蒸馏容易使蒸馏物质分解,或其沸点太高时,可以采用减压蒸馏。 (三)水蒸汽蒸馏 某些物质沸点较高,直接加热蒸馏时,因受热不均易引起局部炭化;还有些被测成分,当加热到沸点时可能发生分解。 四、色层分离法 又称色谱分离法,是一种在载体上进行物质分离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分离效果好。 五、化学分离法 (一)磺化和皂化 ◇硫酸磺化 原理:浓硫酸能使脂肪磺化,并与脂肪和色素中的不饱和键起加成作用,形成可溶于硫酸和水的强极性化合物,不再被弱极性的有机溶剂所溶解,从而达到分离净化的目的。 ◇皂化法 原理:利用KOH-乙醇溶液将脂肪等杂质皂化除去,以达到净化目的。 适用:对碱稳定的农药提取液的净化。 六、浓缩

2016年春季学校工作总结

2016年春季学校工作总结 2016年春季学校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活动育人、发展个性"的办学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狠抓常规,规范发展,提高质量,认真贯彻落实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的教育工作主要任务,增强学校的凝聚力、战斗力,培育优秀教师群体,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抓好队伍建设,争创业绩。 1、抓好领导班子思想建设。学校的领导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做到三要三不:即工作中要统一思想、顾全大局、不各行其是;处理问题要讲原则、不徇私情;工作要以对学校负责、对学生负责,不以权谋私。以新的精神状态,新的工作作风,新的办学目标全面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使学校工作创一流。 2、学校领导能集中主要精力,深入教学第一线,深入课堂与教研组,了解并分析全校的教学情况。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及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在参与中实现教育思想的引导,在参与中求得更多的沟通和理解,在参与中汲取工作的智慧、力量和信心。努力为每一位教师搭建可持续发展的平台,努力创造条件帮助教师不断超越自我、展示自我、提升自我,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体验成功。 3、加强师德建设,树立师表形象。开展师德教育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讲座、经验交流及宣传师德典型系列教育活动,在全体教师中树立"五种精神":终身从教的敬业精神,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努力成为社会文明的典范,学生效仿的榜样,家长依赖的朋友和参谋。 二、狠抓教育教学管理,在实践中主动发展 1、加强了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活动和随堂听课活动,有力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开学初,学校认真研究制定了教研活动计划,落实教研活动的时间、地点、责任人,保障了教研活动的正常开展。4月2日,镇学科带头人及教学能手在我校上示范课,让教科研活动在阳光下发展,定期开展教研活动。进一步加强了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增强了教师的团队意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 2、全面提升教师素质确保教育质量。努力强化校本培训,每天下午一小时的业务自学、每周三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努力搭建交流平台,提升教师业务水平。织教师到官渡小学听专家讲座;请教研室颜昌华主任到我校开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到专题讲座,使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我校王静老师的论文获"重庆市教育教学论文"三等奖;刘和云老师的文章《新花小学天天唱红歌》被《巫山日报》、《三峡传媒网》等多家媒体采用;我校写的《教育简报》多次在教育网上交流。 教室里安装多功能讲桌,部分教室安装电脑。使教师充分应用多媒体上课提升了教学品味。教学观念得到转变,教学水平有了提升,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确保教育教学质

食品分析期末总结

第一章 绪论 食品分析:就是专门研究各种食品组成成分的检测方法及有关理论,进而评价食品品质的一门技术性学科,它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食品分析内容:作业 (1)食品安全检测:如食品添加剂、有毒有害物 (2)食品中营养成分的检测:六大营养素 (3)食品品质分析或感官检验 第二章 采样:分析检验的第一步就是样品的采集,从大量的分析对象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作为分析材料,这项工作称为样品的采集,简称采样。P6 采样原则(主要两个)第一、采集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 第二、采样方法必须与分析目的保持一致 第三、采样及样品制备过程中设法保持原有的理化指标 样品的分类:检样、原始样品、平均样品 采样的一般方法:随机抽样、代表性取样 1、均匀固体物料(完整包装): 按√(n/2)确定采样件数 → 确定具体采样袋 → 每一包装由上、中、下三层取样 → 混合成为原始样品 →用“四分法”做成平均样品(混合、缩分) 2、散堆装: 划分若干等体积层 → 每层的四角和中心点各取少量样品 → 混合成为原始样品 → 用“四分法”做成平均样品(混合、缩分) 什么是四分法?作业 样品预处理的原则是 (1)消除干扰因素 (2)完整保留被测组分 (3)使被测组分浓缩P9 样品预处理的方法: 1、粉碎法 2、灭酶法 3、有机物破坏法 4、蒸馏法 5、溶剂抽提法 6、色层分离法 7、化学分离法 8、浓缩法 有机破坏法,分为干法灰化法和湿法消化法两大类P10 第四章 食品的物理检测法 相对密度(d ): 某一温度下物质的质量与同体积某一温度下水的质量之比。 ρt---密度 20204200.99823d d =?1122 4t t t t d d ρ=?

食品分析习题整理

1、食品样品分析的程序。 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样品的预处理→成分分析→数据记录,整理→分析报告的撰写。 2、采样、检样、原始样品、平均样品。 采样:在大量产品(分析对象中)抽取有一定代表性样品,供分析化验用,这项工作叫采样。 检样:由整批食物的各个部分采取的少量样品,称为检样。检样的量按产品标准的规定。 原始样品:把许多份检样综合在一起称为原始样品。 平均样品:原始样品经过处理再抽取其中一部分作检验用者称为平均样品。 3、随机抽样的方法有哪些? 简单随机抽样、系统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分段随机抽样。 4、四分法? 将样品按照测定要求磨细,然后混合,平铺成圆形,分成四等分,取相对的两份混合,然后再平分,直到达到要求。 5、样品如何保存? 放在密闭、洁净容器内,臵于阴暗处保存。易腐败变质的放在0—5℃冰箱内,保存时间也不能太长。易分解的要避光保存。特殊情况下,可加入不影响分析结果的防腐剂或冷冻干燥保存。 6、说明预处理的目的和常用方法。 目的:(1)测定前排除干扰组分;(2)对样品进行浓缩。 常用方法:(1)有机物破坏法;(2)蒸馏法;(3)溶剂提取法;(4)色层分离法;(5)化学分离法;(6)浓缩。 7、指出干法灰化和湿法灰化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应用范围:用于测定食品中无机成分的含量,且需要在测定前破坏有机结合体,如蛋白质等。 特点:干法灰化法——优点:(1)此法基本不加或加入很少的试剂,故空白值低。(2)因灰分体积很小,因而可处理较多的样品,可富集被测组分。(3)有机物分解彻底,操作简单。缺点:(1)所需时间长。(2)因温度高易造成易挥发元素的损失。(3)坩埚对被测组分有吸留作用,使测定结果和回收率降低。 湿法灰化法——优点:(1)有机物分解速度快,所需时间短。(2)由于加热温度低,可减少金属挥发逸散的损失。缺点:(1)产生有害气体。(2)初期易产生大量泡沫外溢。(3)试剂用量大,空白值偏高。 : 1、测定食品中水分的目的和意义? (1)水分是影响食品质量的因素,控制水分是保障食品不变质的手段;(2)保证食品具有一定的保存期;(3)维持食品中其他组分的平衡关系;(4)保持食品良好的感官性状。 2、食品中水分的存在形式? 按是否束缚划分:结合水(束缚水)、自由水 按存在形式划分:物理结合水、溶液状态水、化学结合水 3、如何选择测定水分的方法?

食品分析知识点整理

第一部分绪论 一、食品分析概念、性质:专门研究各类食品组成成分的检测方法及有关理论,进而评价食品品质及安全性的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学科。 食品分析的任务: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及各种科学技术,对食品工业中的物料(原料、辅助材料、半成品、成品、副产品等)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与有关工艺参数进行检测。 食品分析的作用: ●帮助人们认识食品的物质组成,结合营养学、毒理学与生物化学的知识食品营养及安全 成分。 ●控制与管理生产,保证与监督食品的质量。 ●为科研与开发提供可靠依据。 营养成分:水分、灰分、矿物元素、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与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 二、食品分析方法:感官检验法、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微生物分析法、酶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以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可分为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两类。灵敏度低,误差小,常量组分的分析。 定量分析:解决这种组分含有多少的问题,就是食品分析的基础。包括重量法与容量法。 重量法:测水分、灰分、脂肪、果胶、纤维等。 容量法: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络合滴定法与沉淀滴定法。 仪器分析法: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通过光电仪器来测定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包括物理分析法与物理化学分析法。灵敏度高,误差大,微量或痕量组分分析。 物理分析法:通过对某些物理性质如密度、粘度、折光率、旋光度、沸点、透明度、比重等的测定,求出食品中被测组分的含量。 物理化学分析法:常用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 生化分析法:以生化反应为定量基础。酶法、免疫分析、受体分析法。 超微量分析——样品中组分 PPM ——parts per million (10-6)( mg / kg )或( mg / L ) PPB —— parts per billion (10-9) PPT —— parts per trillion (10-12) 第二部分食品分析基础知识 一、采样原则:代表性、典型性、适时性。典型性适用于:污染或怀疑污染的食品;掺伪或怀疑掺伪的食品;中毒或怀疑中毒的食品。正确采样:1、要均匀,有代表性;2、要保持原有的理化指标。 采样:在大量产品抽取有一定代表性样品,供分析化验用,这项工作叫采样。 检样:有分析对象大批物料的各个部分采取的少量物料称为检样。 原始样品:把许多检样综合在一起。 平均样品:原始样品经处理再抽取其中一部分作分析检验用的称平均样品 试样:从平均样品中分取供全部项目检验用的样品。 复检样品:留作对检验结果有争议或分歧时复检用的样品。 保留样品:由平均样品分出的需封存保留一段时间,以备再次验证的样品。 缩分:指按一定的方法,不改样品的代表性而缩小样品量的操作。 一般程序:需检食品原始样品平均样品(试验样品、复检样品、保留样品每份样品数量>=0、5kg) 采样方法:颗粒状样品(粮食、粉状食品):应从某个角落,上中下各取一类,然后混合,用四分

食品分析总结复习整理及习题检测包括答案.doc

食品分析复习整理及习题检测答案 食品分析复习题 一、填空题 (一)基础知识、程序 1、系统误差通常可分为方法误差、试剂误差及仪器误差,在食品分析中消除该误差的 常用手段有:回收率实验、做空白试验和仪器校正。 2、样品采样数量为:样品一式三份,分别供检验、复检、保留备查。 3、精密度通常用偏差来表示,而准确度通常用误差来表示。 4、样品保存的原则是干燥、低温、避光、密封。 5、食品分析技术常采用的分析方法有: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感官分析法。 6、样品采样数量为:样品一式三份,分别供 7、根据误差的来源不同,可以将误差分为 检验、复检、保留备查。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 9、食品分析的一般程序包括采样、制备、预处理、成分分析和数据记录与处理 10、食品分析与检验可以分为物理检验、 检验。样品的制备的目的是保证样品均匀一致被测物料的成分。 11、国家标准规定的对各类食品的检测项目都是从人的化学检验、仪器检验、感官,使样品其中任何部分都能代表 感官、理化、卫生指标三 个方面进行。 12、化学试剂的等级AR、CP、LR 分别代表分析纯、化学纯、实验室 级。 13、移液管的使用步骤可以归纳为一吸二擦三定四转移。 14、称取 20.00g 系指称量的精密度为0.1。 15、根据四舍六入五成双的原则,64.705 、37.735 保留四位有效数字应为64.70、 37.74。 16、按有效数字计算规则, 3.40+5.728+1.00421,0.03260×0.00814,0.0326× 0.00814 计算结果分别应保留3、4和3位有效数字。 17、液体及半固体样品如植物油、酒类,取样量为500ML。 (二)水分 1、测定面包中水分含量时,要求准备的仪器设备有:分析天平、温常压干燥箱、干燥器。因为面包中水分含量>14%, 进行测定,恒重要求两次测量结果之差小于 2mg。 玻璃称量瓶、常故通常采用两步干燥法 3、测定样品中水分含量:对于样品是易分解的食品,通常用对于样品中含有较多易挥发的成分,通常选用水蒸气蒸馏法 减压干燥方法;;对于样品中水分含量为痕 量,通常选用卡尔费休法。 4、共沸蒸馏法测定样品中的水分时,常用的有机溶剂有苯、甲苯、二甲苯。 5、测定蔬菜中水分含量时,要求准备的仪器设备有:分析天平、常温常压干燥箱、干燥

餐饮经济学重点总结

第一章 一、餐饮经济学是什么? 餐饮经济学是研究餐饮企业为实现其产品(服务)在从生产向消费的转移过程中表现出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科学。 餐饮经济活动的市场运行机制,是通过餐饮需求与餐饮供给之间的商品交换的经济联系实现的。 餐饮经济学以研究餐饮企业在从事产品及服务的生产、交换、消费的过程中形成的交往关系、交易关系及运动规律为研究对象。 在餐饮经济活动中,有两类规律在发挥着作用。一是体现市场经济基本特征的一般经济规律,如市场竞争规律、供求规律、价值规律、等价交换规律、商品自愿让渡规律、贱买贵卖规律等,这些规律只是在餐饮经济活动表现的形式不同而已,餐饮经济学对这些规律的研究,着眼于这种特殊的表现形式;二是体现餐饮经济活动的特殊规律。 餐饮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是交往与交易关系。 服务劳动者和服务对象之间以交往关系为纽带。 交易关系的本质是利益关系。 餐饮企业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因而服务不能储存。服务是开放系统。 二、餐饮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A 餐饮经济学及应用经济学,不是理论经济学。 B 应用经济学是要解决问题,理论经济学则是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原则和系统。 C 餐饮经济学是一门产业经济学。 D主要研究内容: 1 餐饮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 2 餐饮业的性质 3 餐饮业与国民经济相关产业的互动及结构 4 餐饮市场机制及供需关系 5 餐饮市场的竞争 6 餐饮业的业态 7 餐饮产品与服务 8 餐饮业的行业管理9 中外餐饮业的比较10餐饮业的发展与评价 三、餐饮经济学的框架体系主要由四部分构成: A 餐饮业的微观经济分析 B 餐饮业制度经济分析 C 餐饮业与国民经济分析 D 政府规划与餐饮业发展 第二章 餐饮业的发达程度是经济发展阶段的反应 1餐饮业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生活水平下对餐饮服务的要求不同 2 综合实力的提升为餐饮业走向现代化提供支持 第二节餐饮业的性质及特征 餐饮业的基本性质 1 加工业性质 A 产品规格多、批量生产少B餐饮产品生产时间短C 餐饮产品的生产量难以控制 D 餐饮产品及其原材料保存成本较高 2 服务业性质 餐饮业的基本特征 1 经济特征 2 服务特征:A 无形性B 不可储存性 C 生产与销售的同步性 D 差异性 3 文化特征 A 增强就餐环境的文化内涵,环境设计要与人文需求相协调,与传统民俗文化相结合,体

食品公司大生产工作总结

食品公司大生产工作总结 篇一:食品公司生产部年工作总结 时光飞逝,随着新年脚步的临近,年度工作即将告一段落,这一年经历了很多转变,也学到很多东西。自年初胜任夜班主管以来,虽没有轰轰烈烈的战果,也遇到过很多挫折坎坷,但也算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考验,班组也一直在一个比较好的状态下运转,本以为自己对基层管理已经有所认识,但结合自己的年初计划,回头看看自己这一年的工作成绩,方知自己作为一名基层的生产管理者,在很多方面还有诸多的不足。 首先是自身管理方面,作为一名优秀的生产管理者,公司要求的规章制度自己必须带头做好,我充分认识到自己既是一个管理者,更是一个执行者。要想带好一个班组团队,除了熟悉流程外,还需要了解操作相关的工作及事务,要以身作则,充分发挥自己的工作积极性,这样才能保证在人员偏紧的情况下,大家都能够主动承担工作,共同努力。由于自己管理松懈,没有按计划组织培训、学习,发现问题没有及时开会强调,妥善处理,导致员工不自觉的养成了坏习惯,虽每天班前班后,包括班中巡查期间,对员工都是耳提面命,可效果依旧收之甚微。对此,以后自己会在这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在作风上,能团结同事、乐观上进,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在生活中发扬勤俭耐

劳、乐于助人的优良传统,在工作上,围绕公司的中心工作,对照相关标准,严以律己,较好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其次是员工管理方面,作为一个管理者,自己必须要了解自己的下属,包括他(她)的人品、性格、爱好、处事作风、工作能力等诸多方面,针对不同性格、不同年龄段、不同能力的人应该分别予以不同的管理方式、说话语气和工作任务,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同时要懂得关心自己的员工,真诚的关心。当他们犯错的时候,除了批评还要多加鼓励、信任,让他体会到领导层的关心与器重,让他知道我们不但是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我们还是互相支持、关心的朋友关系 。当然,作为管理者,同样要在员工面前树立自己的威信。这种威信不是靠恶语批评,更不是靠一味的做老好人树立起来的。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是要让自己员工中的大部分人说你好,小部分说你坏,才能称之为优秀的管理者。因为管理者不是普通员工,只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就行了,你需要的是一个团队的力量,你需要说你好的人的支持,你同样需要说你坏的人的执行。因为朋友和同事概念上的执行力度的效果迥然不同,好坏恰恰能做到互补。如煮制组的老员工的难以管理,因经验丰富,阅历老练,对管理的不屑与逃避重任,以及年轻员工的夜班随意离岗怠工和经验欠缺,委实给了我巨大的压力,深感管理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是一种艺术。如

食品分析复习重点王永华版

精心整理琼州学院2013年《食品分析》考试复习攻略 一、分析基础 1、食品分析的一般步骤:样品的采集;制备、保存;样品预处理;成分分析;数据记录、整理;分析报告撰写 2、按照样品的采集过程样品分为:检样、原始样品、平均样品 3、采集方法:随机取样、代表性取样(粮食、油料类常用四分法) ) 数校正为标准温度下的读数。对于20℃/4℃乳稠计,在10~25℃范围内,温度每升高1℃,乳稠计读数平均下降0.2°即相当于相对密度值平均减少0.0002,所以当乳温高于标准温度20℃时,则每高1℃需加上0.2° 3)酒精密度计:表示溶液中含酒精的体积百分含量,刻度是用已知酒精浓度(体积分数)的纯酒精溶液来标定的,以20℃时在蒸馏水中为0,在1%的酒精溶液中为1,即100ml酒精溶液中含乙醇1ml,故从酒精计上可直接读取酒精溶液的体积分数。(注意:T≠20℃时要校正,且刻度标识是从上到下,为由大到小)

4)波美密度计:刻度表示的是液体的浓度或者质量分数。 8、密度瓶上小帽的作用 该小帽使得带温度计的精密密度瓶处于封闭状态,以免样液温度发生改变;当温度升高时,液体体积膨胀,可排出少量液体维持测液体的体积恒定;一定程度上防止液体挥发。 9、阿贝折射仪:(原理)n样液=n棱镜.sina临 10、旋光法:对于变旋光物质为什么配成溶液后的样品要过夜再测定? (s)或 3、蒸馏法:香料、谷类、干果、油类 防止水分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生成乳浊液,可以添加少量戊醇、异丁醇 4、卡尔-费休法:脂肪油品中痕量水分的测定,以及仲裁 卡尔-费休试剂:SO2、I2、吡啶、甲醇 14、在水分测定过程中,干燥器有什么作用?怎样正确地使用和维护干燥器? 作用:干燥和冷却 维护:(1)干燥剂不可放得太多,以免污染坩埚底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