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语文高一必修二的教材中和其他知识点相比文言文的知识点是相对重要。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一)

词类活用

(1) 名词用作状语。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

(2) 名词用作动词。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 下江陵(攻占)/ 顺流而东(向东进军)

(3)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以……为友)

(4) 动词的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

(5)形容词用作动词。

正襟危坐(整理)/ 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 / 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

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二)

【特殊称谓】主要有以下四种:

(1)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2)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师说》中的“师襄”和《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提到的“师旷”,“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柳敬亭传》中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优”,亦称优伶、伶人,古代用以称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4)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三)

一词多义

1.乃

①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②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

③ 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

④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

2.道

①有碑仆道(路,道路)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

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

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3.盖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

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

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

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

4.文

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

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

④文过饰非(掩饰)

5.然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

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

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然而,但是)

6.舍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②而操舍鞍马,仗舟楫(动词,舍弃)

③舍相如广成传舍(动词,安排住宿)

④客舍青青柳色新(名词,宿舍、旅店)

7.以

①由山上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介词,在、从)

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词,表并列,并且)

③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表顺承,就,便,或不译)

④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与“故”组成固定结构,表因果,因此)

⑤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与“所”组成固定结构,表原因,……的原因)

8.其

⑴始舍于其址。(代词,它的,代华山)

⑵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那,指代慧褒埋葬的时间)

⑶距其院东五里。(代词,那,代慧空禅院)

⑷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代词,它,代华山洞)

⑸其文漫灭。(代词,它的,代仆碑)

⑹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代词,它上面)

⑺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代词,它的,代华山)

⑻问其深。(代词,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译作“那个洞”)

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020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二)部分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2020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二)部分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六篇文言思想内容整理 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一)中心思想 本文记述了孔子和他的四位弟子的一次闲谈,四个弟子各自阐述自己的志向,孔子加以点评,具体生动的表现了他们的思想、志向和不同性格,突出地显示了儒家以礼治国的共同理想。 (二)这是一篇语录体散文 通过对话,表现孔子的思想理念,展现五个人的性格。 孔子治国主张:以礼治国 五人性格和孔子的态度及评价,请看课文PPT(我的课件很完整了。。。。) 二、齐桓晋文之事 (一)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保民而王仁政主张,并提出具体的措施。 (二)掌握要点 1.本文结构严谨、中心突出、论点明确、说理充分、感情激越、气势磅礴这些基本特色。 2.结构思路梳理: 本文是对话体议论文,孟子要在与齐宣王的对话中,使他接受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就必须揣摸对方的心理,诱使对方顺着自己的思路来谈话。因此本文在写作上比较曲折委婉,层层深入,而且说理时,既逻辑严密,又形象生动。 首先,提出并明确话题,提出“保民而王”的中心论点。孟子根据齐宣王“以羊易牛”表现出的“不忍”之心,证明其具备施行王道的基础。 其次,孟子以一组巧妙的比喻,剖析齐宣王的仁心未及于民,未成王道,不是“不能”,而是“不为”。

再次,提出“推恩足以保四海”的主张,说明依靠武力实现不了称王天下的目的,而是要靠“发政施仁”,要“保民”。 然后,从反面论述“霸道”的危害,敦促齐宣王彻底改弦易辙,放弃霸道,实行王道。 最后,孟子阐述施行王道的具体措施,说明如何才能“保民”,提出要制民之产,使百姓富足;兴办教育,用礼义教化百姓向善,最终实现“保民而王”。 3.孟子说服齐宣王的方法: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4.语言特点:大量运用整句,整散结合。 三、庖丁解牛 (一)、中心思想 庄子借解牛来比喻“保养生命之道”,这篇寓言故事实际上阐明了庄子的思想。庄子认为人类社会充满错综复杂的矛盾,人们只有像庖丁解牛那样避开矛盾,“以无厚入有间”,才能保身、全生、养亲、尽年,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但作为独立的寓言故事,启示却是普遍的,放之四海而皆准: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秉持谨慎小心的态度,收敛锋芒,就能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二)、本文论述思路梳理 《庖丁解牛》论理深刻透彻,层层相扣,逻辑严密。先说“所好者道也”,提纲挈领;然后具体分述解牛经过的三个阶段:起初的迷惘,继而的执着,最终的顿悟;最后,以“怵然为戒”说明要想获得自然之道以达到养生的目的,还必须注意就算技艺再高超在关键地方也要小心谨慎,专心致志。 (三)、解牛的三种境界: 始臣之解牛,无非牛者(不懂规律)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懂得规律) 方今之时,以神遇不以目视(运用规律) ——人生之路:起初的迷惘,继而的执着和最终的顿悟。 (四)、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全总结

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 译文:永和九年,是癸丑之年,阴历三月初,(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是为了从事修禊祭礼。众多贤才都汇聚在这里,年长的年少的都聚集在一起。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高大茂密的竹林。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清流激湍)来作为流觞的曲水,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以令人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意。这一天,晴明爽朗,春风和暖畅快。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尽情的享受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呀! 人们彼此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时把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时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任何拘束,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取舍爱好各不相同,安静与躁动不同,(可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自足,不觉得老年即将到来;等到(对于)那些所得到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感慨随着而产生。过去感到高兴的事,转眼之间成为旧迹,仍然不能不因它引起心中的感触,何况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终归结于消亡!古人说:“死生也是一件大事。”怎么能不悲痛呢? 一、字音 癸.(guǐ)丑会.(kuài)稽修楔.(xì) 激湍.(tuān) 流觞.(shāng) 管弦.(xián)游目骋.(chěng)怀彭殇.(shāng) 二、通假字 1、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 2、虽趣舍万殊趣通“取”取得 三、古今异义词 1、列坐其次 ..古义:这个地方今义:居于次一等 2、俯察品类 ..之盛古义:物品、物类今义:物品的种类 3、夫人之相与,俯仰 ..一世古义:形容时间短暂今义:低头、抬头 4、或取诸怀抱 ..襟怀抱负古义:襟怀抱负今义:怀里抱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 《诗经》两首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共收诗305篇。内容分为“风”“雅”“颂”,主要手法是“赋”“比”“兴”。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体制;后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2.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离骚》 1.《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楚辞体”是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以《离骚》为典型代表,故又称“骚体”。《离骚》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2.《诗经》和《楚辞》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诗经》与《楚辞》分别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的两大源头。

《孔雀东南飞》 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它北朝的《木兰诗》(别称《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乐府三绝:《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 2.结发:古代成婚之夕,男作女右共髻束发。后称原配为结发夫妻。 3.秦罗敷:“秦”是古诗中美女常用的姓,“罗敷”古代美女的通称。 4.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5.床:古代的坐具。 6.新妇:古代年轻妇女对夫家的长辈或平辈的自称。 7.初阳岁:冬至以后,立春以前。 8.下九:古代农历每月十九为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9.六合:古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指甲、乙、丙、丁……;支,地支,指子、丑、寅、卯……;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相适合,叫六合。又指东、西、南、北、天、地。 10.青庐:用青布搭成的篷帐,是举行婚礼的地方。盛行于东汉到唐。 11.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23弦或25弦,分卧式、竖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知识复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知识复习 篇目:《诗经》两首(《氓》、《采薇》)、《离骚》、《孔雀东南飞》、《短歌行》、《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 《氓》——诗经 1、通假字: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摆脱,脱身)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岸边)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息无,通勿,不要) 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将子无怒(无通毋,不要) 2、古今异义: 泣涕涟涟(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三岁食贫(三岁,古义多年,今义三岁的年龄) 送子涉淇(子:古:你今:孩子) 将子无怒(将:古:请,希望今:将要;将军) 总角之宴(宴:古:欢聚,快乐今:宴会) 至于顿丘(至于:古:到达今:连词,说完一事,要说另一事时用至于) 3、词类活用: 夙兴夜寐(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晚) 4、特殊句式: 秋以为期(宾语前置) 5、一词多义 夙夙兴夜寐(早) 夙夜忧叹(日) 夙志已酬(素有的,旧有的) 《采薇》 ——诗经 1、通假字: 岁亦莫止(莫通暮) 彼路斯何(路通辂,大车) 孔棘(棘通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草字头尔,花盛开的样子) 维常之华(华通花)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常通棠,棠棣) 2、古今异义 薇亦作止(止:古:句尾语气词今:停止) 不遑启居(启:古:臂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今:启发) (居:古:臂部贴在小腿上叫居今:居住) 岁亦阳止(阳:古:指农历十月今:阳光、太阳等) 今我来思(思:古:语气词,无实意今:思考,想) 3、词类活用 岂不日戒(日: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天) 雨雪霏霏(雨:名词作动词,降下) 《离骚》 ——屈原 1、通假字: 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施行) 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 芳菲其能弥章(章通彰,明显)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知识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知识整理 一、《诗经》 (一)通假字 1.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2.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3.岁亦莫止。(莫,通“暮”。) (二)古今异义 1.至于顿丘(①古义:到达。②今义:表示另提一事。)1.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 (三)、重点实词、虚词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氓:民,男子。蚩蚩:忠厚老实的样子,一说戏笑的样子。布:货币。一说布匹。贸,换,买。 2.来即我谋。即:就。谋:商量 3.送子涉淇涉,渡诃。 4.匪我愆期愆(音qiān):拖延。 5.将子无怒将qiāng :愿,请。 6.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乘,登上。垝垣(音guǐyuán):破颓的墙。 7.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载……载……:一边……一边…… 8.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体:卜筮的卦象。咎:灾祸 9.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贿:财物,这里指嫁妆 10.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陨:坠落。 11.渐(jiān)车帷裳渐:浸湿 12.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差错。贰:有二心 13.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罔,无。极,准则。德,心意。 14.三岁为妇,靡室劳矣靡:没有。室劳,劳苦的家务活 15.夙(sù)兴夜寐,靡有朝矣夙兴:早起 16.信誓旦旦,不思其反信,真实;旦旦,诚恳;反,违反。 17.雨雪霏霏雨yù,下,作动词;霏霏,纷纷 二.《离骚》 一、重点词语 1.虽:虽九死而未悔(纵然,即使) 2.度:竞周容以为度(法度,准则) 3.溘:宁溘(kâ)死以流亡兮(突然,忽然) 4.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 二、通假字 1.错:偭(miǎn)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 2.离: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遭受) 3.反:延伫乎吾将反(通“返”,返回) 三、一词多义 1.善:①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②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擅长) 2.以为:①制芰(jì)荷以为衣兮(把……作为)②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 3.修: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美好)②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③余独好修姱以为常(美,美好) 四、词类活用 1.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 2.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使……加高) 3.长:长余佩之陆离(使动,使……加长) 五、古今异义的词 1.浩荡:怨灵修之浩荡(①古义:荒唐。②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 2.改错:偭(mi ǎn)规矩而改错(①古义:改变措施。②今义:改正错误) 3.穷困:吾独穷困乎此时也(①古义:处境困窘。②今义:经济困难) 六、特殊句式 1.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 2.唯昭质其犹未兮(固定句式)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重点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重点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一直是我们语文的重点知识。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重点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重点知识点(一) 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固一世之雄也 /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此非曹孟德之诗乎(用“非”表否定判断)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非”表否定判断) (二)倒装句 1.状语后置句 游于赤壁之下 / 渔樵于江渚之上 / 寄蜉蝣于天地 / 托遗响于悲风 / 月出于东山之上 2.宾语前置句 何为其然也?/ 而今安在哉?/ 而又何羡乎! 3.定语后置句 凌万顷之茫然 / 客有吹洞箫者 (三)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于”表被动) (四)疑问句 (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 (2)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 (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 (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乎”表反问语气)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重点知识点(二) 一词多义 1 之 ⑴所之既卷(动词,意为“往,到达”) ⑵ 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⑶夫人之相与(取消句子独立性) ⑷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 ⑸向之所欣(音节助词,不译) 2 修 ⑴茂林修竹(意为“高”) ⑵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 ⑶ 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 ⑷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 3 虽 ⑴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 ⑵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 4 于 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介词”) ⑵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 ⑶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 5 以 ⑴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 ⑵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 ⑶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 6一 ⑴ 若合一契(一起) ⑵ 其致一也(一样) ⑶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看作一样) ⑷ 一觞一咏(有的,表示分指,一边……一边……) ⑸ 悟言一室之内(数词,一)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重点知识点(三) 文言实词 1.通假字 ⑴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⑵山川相缪(通“缭”,环绕)

【精品】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 无能为也已:已,同“矣”,了。 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秦伯说:说,通“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二、实词活用: 1、名词活用: 名词活用作状语: 夜缒而出:夜,在夜里。 既东封郑:东,在东边。 名词活用作动词: 晋军函陵:军,驻扎。

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夜缒而出:缒,用绳子栓着往下送。 与郑人盟:盟,订立盟约。 2、形容词活用: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肆其西封:肆,扩张。 3、使动用法: 烛之武退秦师:退,动词使动用法,使……撤退。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 阙秦以利晋: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减少。削减。 利,名词使动用法,使…得到好处。 因人之力而敝之:敝,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破损。损害。

4、意动用法: 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用法,以…作为边境,把…当作边境。既东封郑:封,名词意动用法,以…作为边境,把…当作边境。

三、古今异义: 今:现在。 以为:以(之)为,把……当作。 行李:出使的人。 夫人:那人。 去:离开,距离。 四、固定句式: 言于……曰:对……说。 “所字结构”:所+动词=名词性短语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是寡人之过也。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2、省略句: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烛之武)辞曰

敢以(之)烦执事 3、变式句(倒装句): 状语后置: 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 且贰于楚也:且于楚贰也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有益 宾语前置: 何厌之有:何有厌? 六、重点虚词: 之 1、代词。公从之 2、助词:(1)“的”。是寡人之过也 (2)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邻之厚,君之薄也 (3)提前宾语。 (4)补足音节,无实义。 3、动词,到,去,往。

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语文高一必修二的教材中和其他知识点相比文言文的知识点是相对重要。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一) 词类活用 (1) 名词用作状语。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 (2) 名词用作动词。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 下江陵(攻占)/ 顺流而东(向东进军) (3)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以……为友) (4) 动词的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 (5)形容词用作动词。 正襟危坐(整理)/ 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 / 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 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二) 【特殊称谓】主要有以下四种: (1)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2)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师说》中的“师襄”和《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提到的“师旷”,“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柳敬亭传》中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优”,亦称优伶、伶人,古代用以称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4)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三) 一词多义 1.乃 ①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②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 ③ 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总复习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总复习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 班级姓名座号 《兰亭集序》 一、一词多义 (一)之 (1)动词,例:所之既倦。(2)代词,例:以之兴怀。(3)结助,例:夫人之相与。 (4)结助,极视听之娱。(5)音节助词,例:暮春之初。 (一)一 (1)例:若合一契(2)例:其致一也(3)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4)例:一觞一咏 三、词类活用 (1)少长咸集:(2)映带左右:(3)齐彭殇为妄作:(4)犹不能不以之兴怀:(5)固知一生死为虚诞:(6)足以极视听之娱:四、通假 (1)虽趣舍万殊(2)亦由今之视昔(3)或悟言一室之内五、古今异义 【其次】 古义:如:列坐其次今义: 【斯文】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义:这篇文章。如:亦有感于斯文。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六、特殊句式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2)引以为流觞曲水(3)映带左右 (4)悟言一室之内(5)不能喻之于怀(6)亦将有感于斯文(7)当其欣于所遇(8)虽无管弦之盛 【本课成语】 群贤毕至. 崇山峻岭. 放浪形骸. 情随事迁. 感慨系之. 游目骋怀 《赤壁赋》 一、文学常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当时,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十分苦闷。同年,他先后两次游览黄州的赤鼻矶,“借地抒情”,相继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文。本文是《前赤壁赋》,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二、重点字、词、句 (一)通假字 1、举酒属客举匏尊以相属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3、山川相缪 4、杯盘狼籍 5、举匏尊以相属 (二)词类活用 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正襟危坐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8、侣鱼虾而友麋鹿 (三)古今异义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2、凌万顷之茫然 (四)一词多义 1、望:(1)七月之望(2)望美人兮天一方 2、歌:(1)扣舷而歌(2)歌曰(3)倚歌而和之 3、如:(1)纵一苇之所如(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3)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4、然:(1)其声呜呜然(2)何为其然也 5、长:(1)抱明月而长终(2)而卒莫消长也 6、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2)月出于东山之上(3)徘徊于斗牛之间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5)托遗响于悲风 7、而:(1)羽化而登仙(2)扣舷而歌(3)倚歌而和之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4)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4) 《兰亭集序》知识点整理 一、【重点词语】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皆,都 2、此地有崇山峻岭高 3、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流势很急的水;映衬,围绕; 4、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和风 5、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万物;繁多 6、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彼此交往 7、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有的人;兼词,之于;相对面谈 8、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随着,顺着 9、曾不知老之将至乃,竟(读音:zēng) 10、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先前,从前 11、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因;引起,发生 1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至,及;消亡 13、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原因,缘由;像,好像 14、未尝不临文嗟悼慨叹、忧叹,悲伤 15、不能喻之于怀明白,说出 1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本来;虚妄荒诞的话;妄造,胡说 17、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抄录;所作的诗 18、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引起心中感触;情趣 19、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这 二、【通假字】 1、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会面 2、趣舍万殊“趣”通“取” 三、【古今异义】 1、列坐其次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②次要的地位。 2、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这些诗文今:常用义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 3、或取诸怀抱 古:胸怀抱负。今:①抱在怀里; ②胸前; ③心里存着; ④打算。 4、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5、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兴怀 古义:①表凭借,用来。②……的原因。 今义: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6、俯仰一世 古义:形容时间短暂。今义:低头抬头 7、俯察品类之盛 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今义:物品的种类 四、【词类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贤德之人少,年轻的人,长,年长的人。 2 死生亦大矣大事 况修短随化(形容词作名词,寿命长;寿命短) 2、形容词作动词齐彭殇为妄作把……看作相等 3、名词作动词①映带左右环绕②一觞一咏喝酒 4、数词作动词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等同,把……看作一样。 5、动词的使动用法所以游目骋怀使……纵展使……开畅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使(怀)兴,即:使感叹产生, 6、动词活用为名词足以极视听之娱耳目 五、【一词多义】 (一)临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文言文向来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难点,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有哪些呢?下边是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诗经》两首 一、词语 氓( ) 蚩蚩愆期将子无怒垝垣( ) 尔卜尔筮咎言( ) 动辄得咎 ( ) 载笑载言 ( ) 下载( ) 一年半载 () 刊载( ) 于嗟鸠兮桑葚犹可说也其黄而陨自我徂尔淇水汤汤渐车帷裳罔极靡有朝矣咥笑夙兴夜寐隰则有泮玁狁不遑靡盬孔疚骙骙小人所腓象弭鱼服雨雪霏霏山盟海誓 二、成语 1.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奋。 2.山盟海誓:誓词恳切可信。 三、文学知识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采集了从西周早期到春秋 中叶约 500 年间的诗歌 305 篇。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2.《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指十五国风,绝大多数是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诗宫廷乐歌 ;“颂”有“周

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3.《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4.《诗经》创始了中国诗歌的优异传统,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 光芒起点。现实主义的《诗经》与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 离骚 1.文学知识 屈原 (约公元前 340; 约前 278) ,战国期间楚国人,伟大的爱国诗人、家,“楚辞” 的创办者和代表作者。《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370 多句,2400 多字,为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怀诗。《离骚》又常被举作屈原所有作品的总称。在文学史上,还常以“风” “骚”并称,用“风”来归纳《诗经》,用“骚”来归纳《楚辞》,分别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泉。 2.字音字形 修姱妒忌()謇忳郁悒侘傺溘死与世长辞鸷鸟方圜攘 诟谣诼延伫芰荷 ( ) 偭兰皋椒丘岌岌杂糅 (不要写成“杂揉” ) 昭质可惩( )处罚( ) 孔雀东南飞 1.文学知识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优异的民间叙事诗。它被称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高一语文 必修二 文言文知识梳理

必修二《兰亭集序》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 1、趣舍万殊“趣”通“取” 2、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 二、古今异义 1、放浪形骸之外放浪:古,放纵、无拘束。今:放荡 2、列坐其次古:旁边、水边今:常用义为质量差 3、亦将有感于斯文古:这些文章今:常用义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 4、或取诸怀抱怀抱古义:胸怀抱负。今义:①抱在怀里;②胸前; 5、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6、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①表凭借,用来。今: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7、俯仰一世俯仰古义:形容时间短暂。今义:低头抬头 8、俯察品类之盛品类古: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今义:物品的种类 三、词类活用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少,年龄轻的人,长,年龄大的人。均是形容词作名词。贤,贤德之人,形容词作名词。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名词作动词,等同,把……看作一样。 3、齐彭殇为妄作。“齐”字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 4、死生亦大矣,大事形容词作名词 5、名词作动词①映带左右环绕②一觞一咏喝酒 6、动词的使动用法,所以游目骋怀,使……纵展使……奔驰,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使(怀)兴,即:使感叹产生, 四、一词多义 (一)临 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 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面对。 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二)一 (1)一起。例:若合一契 (2)一样。例:其致一也 (3)看作一样。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一边……一边……。例:一觞一咏 (三)次 1、列坐其次旁边水边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 3、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次一等 4、余船以次俱进次序 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6、陈胜、吴广次当行:次序、按次序引申为“轮到” (四)致 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致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

辽宁省北票市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文言知识点归纳新人教版必修2

《孔雀东南飞》 一、通假字 1.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2.箱帘六七十() 3.蒲苇纫如丝() 4。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 5。府吏见丁宁( ) 6。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附: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 7。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8。奄奄黄昏后() 二、古今异义 1.可怜体无比( ) 2。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3。涕落百余行() 4。感君区区怀( ) 5。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 6.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 ) 7。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8。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三、一词多义

1.适 ①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②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 ③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④少无适俗韵/削足适履 ⑤从上观之,适与地平 ⑥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2.谢 ①谢家来贵门/上堂谢阿母/谢家事夫婿 ②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 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3.令 ①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②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 ③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4.举 ①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 ②举手长劳劳/举手拍马鞍 ③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5.为 ①为诗云尔 ②非为织作迟 ③始尔未为久 ④阿母为汝求 ⑤时时为安慰 ⑥自名为鸳鸯 6.相 ①相见常日稀 六合正相应 黄泉下相见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仰头相向鸣 ②儿已薄禄相 ③及时相谴归 ④会不相从许 ⑤还必相迎取 ⑥久久莫相忘 ⑦好自相扶将

⑧嬉戏莫相忘 ⑨誓不相搁卿 ⑩誓天不相负 ⑾登即相许和 ⒀蹑履相逢迎 ⒁怅然遥相望 7.自 ①自可断来信 ②自名秦罗敷/自命为鸳鸯 ③我自不驱卿 ④葳蕤自生光 ⑤物物各自异 ⑥本自无教训 ⑦好自相扶将 ⑧不图子自归 ⑨自君别我后 8.见 ①相见常日稀/黄泉下相见 ②君既若见录/府吏见丁宁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整理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整理 作为高中语文必修二的一部分,文言文一直以来都是学生的重点和难点。学生们往往因为对于文言文的语言形式不熟悉而感到头疼,这也是让许多学生感到困惑的一大问题。因此,通过整理文言文,透彻学习文言文的解决方法和技巧是非常必要的。 整理文言文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古文时态 古文时态有“史上称谓时态”、“虚拟语气”、“真实语气”等。历史上,诸侯王子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为了礼节,要用不同的称谓,称呼不同的身份。这种时态被称为“史上称谓时态”, 通常用于描述史事和人物轶事,常见于《史记》、《资治通鉴》等历史著作中。 虚拟语气用来表示没有发生的可能或虚构的情况,它要求将“以”,“曰”等古文语气助词放在前面构成。比如:“曰:‘天 下者,纲纪在君。’”这句话显示的是作者的想象,而不是事 实。 真实语气用来表示已经发生过的实际情况,可以用古文的完成式和过去式等形式来表达。例如:“韩信,据涿郡北阪,

闭关十年,养长驱之计式成。”这个句子看似虚构,但是在历 史上确实存在。 二、古文成句 古文成句是汉语言中较为常见的表达方式之一。成句通常由五个字、七个字、十个字甚至更多的字构成,有时还伴随着带有平仄的韵律。它与现代汉语的独立成句出奇制胜一样重要,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所在。 古文成句常用于描述和表达某种感情,比如“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这个成语描绘的是人在夜深的时候,难以入睡, 反反复复地翻来覆去。 除了感情的表达以外,古文成句也常用于强调某种观念或信仰,比如:“皇矣!日月之光,将不可灭。” 这个句子表达 的是对皇帝权威的意识和认同。 三、古文修辞手法 古文修辞手法是古代文学中广泛运用的方式。它主要针对的是篇章的语言艺术和表现形式。古文修辞手法的种类十分广泛,例如:“比喻、夸张、反复等。” 其中最常见的是比喻。比喻是一种通过化用的方式,给读者带来更深刻的体验。它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类比,突出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从而使读者对被比喻的事物产生新的感悟。比如:“宜乎万物之情,皆为阳物之象也。” 它把阳物的形象 引申到“万物”的层面上,强调了“阳物”的复遍性。 四、古文文体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训练及参答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训练及参答 第四课《诗经》两首 一、基础知识:《氓》1、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释义:①士之耽兮,犹可说也()②淇则有岸,隰则有泮。()③于嗟鸠兮,无食桑葚!()④匪来贸丝。()⑤将子无怒。() 2、古今异义:①泣涕涟涟(涕:古义,今义鼻涕);②三岁食贫(三岁,古义,今义三岁的年龄);③送子涉淇(子:古:今:孩子)④将子无怒(将:古:,希望今:将要;将军);⑤总角之宴(宴:古: 今:宴会)⑥至于顿丘(至于:古:今:连词,说完一事,要说另一事时用“至于”) 3、词类活用:夙兴夜寐(夙,夜:,在早晨;在夜晚) 4、特殊句式:秋以为期(句式) 5、一词多义夙①夙兴夜寐()②夙夜忧叹()③夙志已酬() 《采薇》1、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释义:①岁亦莫止();②彼路斯何();③孔棘();④彼尔维何,维常之华();⑤维常之华();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2、古今异义:①薇亦作止(止:古:今:停止);②不遑启居(启:古:今:启发。);(居:古:臂部贴在小腿上叫居今:居住);③岁亦阳止(阳:古:今:阳光、太阳等);④今我来思(思:古:今:思考,想) 3、词类活用:岂不日戒(日:,每日、每天);雨雪霏霏(雨:词作词,降下) 二、实战训练:1、下列加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匪我愆(qiān)期白头偕(jiē)老 尔卜尔筮(shì)淇水汤汤(shāng)B、体无咎(jiù)言夙(sù)兴夜寐渐(jiàn)车帷裳雨雪霏(fēi)霏 C、将(qiāng)子无怒象弭(mǐ)鱼服小人所腓(fãi)四牡(mmǔ)业业 D、不遑(huáng)启处忧心孔疚(jiù)自我徂(cú)尔于(yú)嗟鸠兮 2、下列各句中无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夙兴夜寐,靡有朝矣。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C、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D、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3、下列各句加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宴:形容词,快乐。B、我戍未定,靡使归聘。聘:动词,探问。C、忧心烈烈,载饥载渴载:动词,承载。D、君子所依,小人所腓。腓:动词,遮蔽 4、对下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以见复关以尔车来,以我贿迁(2)二三其德吾其还也A、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B、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C、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D、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其”字也不同。 5、比较下边句子加线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组是()①言既遂矣,至于暴矣②静言思之,躬自悼矣③信誓旦旦,不思其反④反是不思,亦已焉哉A.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相同B.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不相同C.①与②意思不相同,③与④意思相同D.①与 ②意思不相同,③与④意思不相同 6、下列句中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①于嗟鸠兮,无食桑葚②士之耽兮,犹可说也③女也不爽,士贰其行④淇则有岸,隰则有泮⑤岂曰无衣?与子同泽⑥信誓旦旦,不思其反A①②④⑤B①③④⑤C②③⑤⑥D②③④⑥ 7、《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有诗歌305篇。编排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通常

人教版高考语文文言知识整合必修二兰亭集序(含答案解析)

一、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内(“”通“”, ) 二、古今异义 1.列坐其次 .. 古义: 今义:次第较后、第二(用于列举事项);次要的地位 2.俯察品类 ..之盛 古义: 今义:种类 3.或取诸怀抱 .. 古义: 今义:抱在怀里;胸前 4.夫人之相与,俯仰 ..一世 古义: 今义:低头和抬头,泛指一举一动 5.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 古义: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三、一词多义 1.临未尝不临文嗟悼()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

2.致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孔雀东南飞并序》)()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听妇前致词(《石壕吏》)() 专心致志()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张衡传》)() 3.修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项脊轩志》)()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 修守战之具(《过秦论》)() 4.期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陈情表》)() 不期而遇()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名词作动词 (1)映带.左右( ) (2)一觞.一咏( )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足以极视听 ..之娱( ) 2.动词的使动用法 (1)所以游.目骋.怀( ) (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1)群贤.毕至( ) (2)少长 ..咸集( ) (3)死生亦大.矣( )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齐.彭殇为妄作( ) (四)数词的意动用法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五、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1.死生亦大矣。( ) 翻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梳理2

《兰亭集序》 ——王羲之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内(通“晤”:面对面) 虽趣舍万殊(趋:趋向,取向) 2、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一觞一咏(觞意为“喝酒”) (2)形容词作名词 群贤毕至:(贤:贤才) 不知老之将至:(老:老年) 少长咸集(少长意为“少者、老者”) 况修短随化(修、短:寿命长;寿命短) 死生亦大矣(大:大事) (3)形容词作动词 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 (4)数词意动用法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 3、一词多义 修 修禊事也(动词,做,从事) 茂林修竹(形容词,高) 况修短随化(形容词,长)之 仰观宇宙之大(助词,的) 不知老之将至(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及其所之即倦(V.向往,追求) 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一 一觞一咏(一边) 若合一契(数词,一个)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成一样,视为同等)其致一也(一样) 夫夫人之相与(句首发语词) 悲夫(语气助词)二、虚词 1.以 (1) 介词,把。引以为流觞曲水

(2) 介词,因为。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3) 连词,用来。亦足以畅叙幽情 2.于 (1) 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2) 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当其欣于所遇 (3) 介词,对或在。暂得于己 (4) 介词,到。终期于尽 3.为 (1) 动词,作为,当作。引以为流觞曲水 (2) 动词,成为。已为陈迹 4.之 (1) 结构助词,的。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2)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仰观宇宙之大 (3)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夫人之相与/不知老之将至 (4) 动词,到,往。及其所之既倦 (5) 代词,它。感慨系之矣/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5.所 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或因寄所托/当其欣于所遇/及其所之既倦 三、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死生亦大矣(直接表示判断)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为”,表示判断) (3)齐彭殇为妄作(动词“为”,表示判断) 2.省略句 (1)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省略宾语“之”和介词宾语“之”) (2)列坐(于)其次(省略介词“于”) (3)悟言(于)一室之内(省略介词“于”) 3.倒装句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介宾短语后置) (2)仰观宇宙之大(仰观大宇宙,定语后置) (3)俯察品类之盛(俯察盛品类,定语后置) (4)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喻之,介宾短语后置) 四、重要词释义 引以为流觞曲水(引:疏导、引来) 悟言一室之内(悟言:晤言,) 虽趣舍万殊(趣:趋向,取向)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课文实词总结

文言文课文实词、句式归纳表(必修二) 14、《阿房宫赋》 一、重点词语(解释下列字词) (1)爱 晋陶渊明独爱菊(动词,喜欢。)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动词,喜爱。)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动词,爱护。)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动词,吝惜。) (2)使 使负栋之柱(动词,让。) 使六国各爱其人(连词,假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动词,派遣。)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名词,使者。) (3)一 六王毕,四海一 (名词作动词,统一)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数词,一把) 黄鹤一去不复返 (副词,一旦。)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副词,全,都。)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形容词,专一。) (4)族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动词,使……灭族。)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名词,类。)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名词,家族。) 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 (动词,聚集。) (5)取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动词,夺取,取得。) 留取丹心照汗青 (助词,着。)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动词,提取。)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 (动词,拿。) 2.一词多义 (1)一六王毕,四海一. (动词,统一)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形容词,全部,所有)(2)缦廊腰缦. 回(名词,无花纹的帛,这里名词作状语)缦.立远视(形容词,通“曼”,久长)(3)尽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副词,达到顶点)奈何取之尽.锱铢(动词,取尽)(4)使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动词,让)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连词,假使)(5)爱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动词,喜爱)j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动词,爱护)⑹为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动词,成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 君(动词,做,当) 二、文言虚词1.焉 (1)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盘盘焉.,囷囷焉. (2)句末语气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2.而 (1)连词,表承接。骊山北构而.西折/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 为君/秦人不暇自哀,而. 后人哀之 (2)连词,表转折。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 敢怒/后人哀之而. 不鉴之3.其 (1)代词。杳不知其.所之也(指宫车)/几世几年,摞掠其.人,倚叠如山(代六国)/一旦不能有,输来其. 间(代秦国)(2)代词,自己的,作定语。使六国各爱其.人4.于 (1)介词,到。辞楼下殿,辇来于. 秦(2)介词,表比较。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5.之 (1)动词,往,去。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2)助词,的。一人之.心,千万人之. 心也(3)代词。奈何取之.尽锱铢(代财物)/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代秦人) 二、词类活用 (1)意动用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