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药物血药浓度监测审批稿

合集下载

治疗药物血药浓度监测与临床应用(20131225)

治疗药物血药浓度监测与临床应用(20131225)
31
丙戊酸药物浓度检测的必要性
丙戊酸的血药浓度与剂量高度相关,但不稳 定;同时血药浓度与疗效之间的个体差异也 较大,因此,为癫痫患者设计给药剂量时, 应进行丙戊酸的血药浓度监测,做到个体化 给药,最大限度发挥疗效,尽可能避免不良 反应的发生
为理想地控制癫痫发作,同时最大限度地避 免或减少不良反应,丙戊酸的治疗一般从小 剂量(如10-15mg/(kg.d))开始,在血药浓度 监测下逐渐加量,保证以最小的有效剂量达 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卡马西平与丙戌酸联用: 卡马西平的酶诱导作用可干扰丙戍酸的代谢,使其血
药浓度降低。丙戍酸可增加卡马西平代谢物CBZ-E的血 浓度,但并不增加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因此这两种 药物经常合用
丙戊酸简介 丙戊酸是一线广谱抗癫痫药物 其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个体差异较大,血药浓
度高低与疗效和不良反应密切相关,血药浓度 与剂量相关但不稳定
治疗药物血药浓度监测 与临床应用
临床药学室 刘颖
主要内容
TDM简介
TDM目的和意义
TDM实施
TDM项目
TDM简介
• 治疗药物监测 (TDM ) 是近20年在治疗医学领域 内崛起的一门新的学科, 其目的是通过测定血液 (体液)中药物的浓度, 利用药代动力学的原理 和计算机手段, 使临床给药方案个体化, 以提高 疗效, 避免或减少毒副反应, 同时为药物过量中 毒的诊断和处理提供有价值的实验室依据。
➢ 开始疗效尚可,治疗中突然无原因发作频繁时 ➢ 联合应用抗癫痫药物,需了解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时 ➢ 伴发其他疾病(如肝、肾、胃、肠道疾病和低蛋白血症)时 ➢ 癫痫持续状态已用过一些药物,发作仍不能控制,再次用药需
了解血中药物浓度,以决定再次给药剂量和速度时 ➢ 加服其他药物,有可能影响抗癫痫药物代谢时 ➢ 出现特殊的神经精神症状和不自主运动,怀疑是药物中毒时

治疗药物监测

治疗药物监测

治疗药物监测第1章绪论治疗药物监测(TDM)【定义】是通过测定体液或组织中的药物浓度,运用药动学的理论和方法,拟定个体最佳给药方案,以期提高疗效和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即是保证血药浓度维持在有效范围之内的重要手段,也是临床药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目的】保证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上治疗窗窄且个体差异大的药物往往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的监测。

【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1给药剂量(重要因素)2个体差异3药物剂型、给药途径和生物利用度4疾病状态5药物相互作用6食物与药物相互作用7 病人的依从性血药浓度与药物效应相关性1血浆药物浓度:(1)药物经吸收进入血液--血液循环分布--相应效应靶器官(2)靶组织中--药物与相应受体结合—产生生物学效应(治疗效应、毒性作用)(3)药物—肝代谢—肾排泄(4)体内消除临床实施TDM时,综合分析病人实际情况、药物使用情况、所测定的血药浓度,最终拟定给药方案。

(实际工作中,测定的是血浆总药物浓度,而非游离的药物浓度。

只有游离型药物才有药理效应。

多数药物在体内分布不均匀,作用靶点药物浓度与血浆不完全相同。

所以,一些药物的效应或毒性与血药浓度间无明显的相关性。

)2药物靶效应【定义】临床治疗目标或终点。

【举例】病情改善治愈、与临床疗效存在关联,能够定量或半定量的间接指标。

3靶浓度【定义】有时无其他合适靶效应,可考虑利用血浆中药物浓度作为治疗的终点。

4有效血药浓度与治疗窗【定义】最低有效浓度:能够产生临床治疗效果的最低血药浓度。

最小中毒浓度:能够引起中毒的最低血药浓度。

治疗窗:最低有效浓度与最小中毒浓度间的范围。

【意义】临床上,将治疗窗定义为个体化给药的目标值,以此作为调整给药剂量、设计给药方案的基本依据。

TDM的临床指征!!!!!!!!!!!!!!!!!1治疗窗窄的药物2存在影响药物体内过程的病理情况3难以获得稳定、可控的血药浓度的药物4不同治疗目的需不同的血药浓度5长期用药后不明原因引起药物的疗效降低或毒性增加6药物毒性症状与疾病症状不容易区分7药物代谢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8具有非线性药动学特征的药物适合TDM的药物类型1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利多卡因、荃尼丁2抗生素:庆大霉素、链霉素3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苯巴比妥4支气管扩张药:茶碱5免疫抑制药:环孢素6抗癌药物:甲氨蝶呤、环磷酰胺7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8蛋白酶抑制药:茚地那韦进行TDM的原则1病人是否使用了符合其适应证的最佳药物?2药物的临床疗效指标是否不容易判断?3血药浓度与药物疗效的关系是否适合病情4药动学参数是病人内在的变异或其他因素干扰5病程长短是否使病人在治疗期间受益于TDM6血药浓度测定结果是否会显著改变临床决策并提供更多信息什么情况下进行TDM?1治疗指数低、安全范围窄、毒副作用强的药物2患者有肾、肝、心、胃肠道疾病时3一些需要长期使用的药物4合并用药时开展治疗药物监测流程TDM请求—血样采集—实验室检测—结果报告—药物相关参数、病人相关参数—决策—改变药物、剂量调整、继续治疗TDM的局限性!!1血药浓度与效应关系不明确2血药浓度与效应无实际关系3一些药物监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不够(TDM应用受阻)4TDM的治疗窗只适合大多数人的参考值第2章治疗药物监测的体内药物浓度测定方法及应用样本选择1血液通过测定血药浓度进行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取药时需在血中药物浓度达到稳态后才有意义。

血药浓度监测

血药浓度监测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TDM:是近 20年来在临床药理学和治疗学领域内兴起的一门新的边缘学 科。它是以药代动力学原理为指导,通过测定血液或其它体 液中的药物浓度,从而用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达到提高疗 效,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同时,它也为药物过量中 毒的诊断以及病人依从性提供重要依据。
5
我院开展的治疗药物浓度检测项目(一)
监测项目 丙戊酸
卡马西平 苯妥英 苯巴比妥
采血时间 参考范围
建议测谷值, 正常范围50-100ug/mL 服药到达稳 中毒浓度100-150ug/mL 态后,在下 一次服药前 抽血测定。
同丙戊酸
正常范围4-12ug/mL 中毒浓度>12ug/mL (峰浓度)
同丙戊酸
Hale Waihona Puke Emit2000试剂 可测范围2.5-40ug/mL 灵敏水平0.75ug/mL
可测范围0.2-5.0ng/mL 灵敏水平0.2ng/mL
可测范围2.0-50ug/mL 灵敏水平2.0ug/mL
7
我院开展的治疗药物浓度检测项目(三)
监测项目 采血时间
参考范围
甲氨蝶呤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急性淋巴白细胞白血病:
服药稳态后,再 次服药前,测谷 浓度C0; 服药稳态后,再 次服药前,测定 谷浓度C0
参考范围 C0: 100-350ng/mL;中毒 浓度:急性肾中毒:> 400ng/mL 急性感染:>600ng/mL
C0: 术后1-3个月 515ng/mL术后4-6个月 510ng/mL术后6个月 310ng/mL中毒浓度:> 20ng/mL
C0: 1-3.5 mg/L AUC:30-60mg*h/L

治疗药物监测的工作流程(精)

治疗药物监测的工作流程(精)

2. 药动学资料的掌握
分类
健康人的参 数 各项药动学参数
内容
病态时的参 数 生理变化时 的参数
特殊环境下 的参数
各脏器疾患时、烧伤或休克时、肥胖或浮肿时、 发热时、血透时的参数 年龄、性别、遗传、妊娠、特殊饮食下的参数
固 相 萃 取 柱 示 意 图
固相萃取一般流程
四、数据处理
1. 数据处理的重要性
单纯的血药浓度值所提供的信息有限,故需对所测定的血药浓 度数值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处理
2. 数据处理的办法

建立个体化给药方案
浓度是否达到治疗范围、中毒水 平,病人的依从性
测定结果和参考范围 根据血浓度,应用药动力学原理和 群体药动学参数,估算个体药动力 学参数,再结合病人的生理、病情 特点,对给药方案进行评价或合理 设计
取样注意事项
⑴准确记录病人服药时间及采血时间。 ⑵血样应立即送检测部门处理,以免放置 过久出现分解。 ⑶采血试管不可随意代用。
测定
测定对象: 1.原形药物浓度,多为血清或血浆,少数需测全血( 环孢素) 2.游离药物浓度:平衡透析法、超速离心法、凝胶过 滤法、超滤离心法。 灵敏度较低 3.活性代谢物:扑米酮(苯巴比妥)、普鲁卡因胺( NAPA)、奎尼丁(3-羟基奎尼丁)。 标准品较少 4.对映体的监测: 5.作用部位药物浓度的测定:硝苯地平、维拉帕米
固相萃取 --- 原理:被萃取药物和生物样品基质在萃取柱填料 (固相)和洗脱溶剂(液相)之间分配系数差异 --- 固相萃取柱及固相萃取装置 --- 流程:Waters HLB 柱的基本操作步骤:中性药 物:柱活化平衡上样冲洗杂质洗脱;碱 性药物:柱活化平衡上样冲洗杂质碱冲 洗酸洗脱;酸性药物:柱活化平衡上样 冲洗杂质酸冲洗碱洗脱。 ---特点:萃取率高、本底干净、重复性好。

治疗药物血药浓度监测与临床应用

治疗药物血药浓度监测与临床应用

TDM简介
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平均剂量给药,其结果是仅 一些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另一些则未能达到预期 的疗效,而有一些则出现毒性反应。显然,不同 的患者对剂量的需求是不同的。
TDM简介
这一不同源于下列多种因素: ①个体差异(年龄、性别、遗传学、身体状况
及疾病状况等)。 ②药物剂型、给药途径及生物利用度。 ③合并用药引起的药物相互作用等。
⑥ 怀疑患者药物中毒,尤其有的药物的中毒症 状与剂量不足的症状类似,而临床又不能辨 别的。
TDM目的和意义
⑦ 合并用药产生相互作用而影响疗效的。 ⑧ 药代动力学的个体差异很大。 ⑨ 常规剂量下出现毒性反应,诊断和处理过量
中毒,以及医疗事故提供法律依据。
TDM目的和意义
决定是否进行TDM的原则
病人是否使用了适用其病症的最佳药物? 药效是否不易判断? 血药浓度与药效间的关系是否适用于病情? 药物对于此类病症的有效范围是否很窄? 药动学参数是否因病人内在的变异或其它干扰因素而不可预测? 疗程长短是否能使病人在治疗期间受益于TDM? 血药浓度测定的结果是否会显著改变临床决策并提供更多的信 息?
放置过程出现分解。 ③ 采血试管不可随意代用。
TDM的实施
Viva E系统外观
16
TDM的实施
Viva E系统的组成
反应杯转盘 试剂针
样本针
试剂转盘
17
PC 桌 移液器 样本转盘
TDM的实施
Viva E系统的纯水容器和废水处理
18
TDM项目
抗癫痫药物的检测: 卡马西平 丙戊酸钠 苯妥英钠 苯巴比妥
治疗药物血药浓度监测与临 床应用
主要内容
TDM简介
TDM目的和意义
TDM实施

(完整版)血药浓度监测工作规范(试行)

(完整版)血药浓度监测工作规范(试行)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课程资料:治疗药物血药浓度监测与临床应用(20131225

课程资料:治疗药物血药浓度监测与临床应用(20131225
① 药物本身安全范围大,不易产生严重不良反应。 ② 有效血药浓度还不明确的药物。 ③ 药理作用持续时间远比药物在血中停留时间长的药物。 ④ 与作用部位的结合不可逆、血药浓度不能反映治疗效果
的药物。 ⑤ 血药浓度不能预测药理作用强度或血药浓度与治疗作用
无关的药物等。
TDM目的和意义
➢ 在下列情况下,通常需要进行TDM: ① 药物的有效血浓度范围狭窄。 ② 同一剂量可能出现较大的血药浓度范围差异
➢ 地高辛 ➢ 茶碱 ➢ 万古霉素
TDM项目
常用的抗癫痫药物
癫痫的发病率一般以每年每10万人口中有 多少新发现的癫痫病人分率来计算。国外 报道数字每年为40~70/10万人口。我国报 道每年为35/10万左右,由此可以推断我国 每年新发病癫痫患者约为40余万例。
目前,常用且需监测的抗癫痫药物主要有:
的药物,如三环类抗抑郁药。 ③ 具有非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的药物,如苯妥
英钠、茶碱、水杨酸等。
TDM目的和意义
④ 肝肾功能不全或衰竭的患者使用主要经肝代 谢消除(茶碱等)或肾排泄(氨基甙类抗生 素等)的药物 胃肠道功能不良的患者口服某些药物 。
TDM目的和意义
⑤ 长期用药的患者,依从性差,不按医嘱用药; 或者某些药物长期使用后产生耐药性;或诱 导(或抑制)肝药酶的活性而引起的药效降 低(或升高),以及原因不明的药效变化。
⑥ 怀疑患者药物中毒,尤其有的药物的中毒症 状与剂量不足的症状类似,而临床又不能辨 别的。
TDM目的和意义
⑦ 合并用药产生相互作用而影响疗效的。 ⑧ 药代动力学的个体差异很大。 ⑨ 常规剂量下出现毒性反应,诊断和处理过量
中毒,以及医疗事故提供法律依据。
TDM目的和意义
决定是否进行TDM的原则

某院替加环素的药物利用评价及治疗药物监测

某院替加环素的药物利用评价及治疗药物监测

某院替加环素的药物利用评价及治疗药物监测
背景
替加环素是一种被广泛用于肾移植、心脏移植、肝移植等器官移植后的免疫抑制剂。

在某医院有较多的患者使用替加环素,因此了解替加环素的药物利用评价以及治疗药物监测显得十分必要。

药物利用评价
药物利用评价包括药动学和药效学两个部分。

药动学
替加环素的半衰期为10-14小时,经肝脏代谢,其中90%的药物通过肾脏排泄,10%通过胆汁和粪便排除。

替加环素的血药浓度与免疫抑制效果呈正相关。

药效学
替加环素的药效主要是通过抑制T细胞增殖来完成的,因此其治疗作用是比较明显的。

替加环素的维持剂量一般为0.1-0.3mg/kg/d,口服给药,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

治疗药物监测
替加环素的治疗药物监测包括:
血药浓度监测
替加环素的治疗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确保其血药浓度在有效范围内。

在治疗初期,建议每周监测一次血药浓度,治疗稳定后可逐渐减少监测频率。

不良反应监测
替加环素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消化道不适、感染等,需要及时监测和处理。

相互作用监测
替加环素与其他药物有相互作用的可能,特别是与酶诱导剂和酶抑制剂一起使用时可能出现药物代谢酶的改变,因此需要注意相互作用的监测和处理。

结论
替加环素是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其药动学和药效学都需要进行评价。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加强治疗药物监测,确保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药物血药浓度监测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治疗药物血药浓度监测 一、需要进行监测的药效学和药动学原因 1.安全范围窄,治疗指数低 一些药物治疗浓度和最小中毒浓度接近甚至重叠,极易中毒,只有通过TDM调整剂量,才能既保证疗效又不致产生毒性; 2.以控制疾病发作或复发为目的的用药 此类用药多需数月或数年的长期用药,如果不进行TDM,临床只能根据病症是否出现或复发、毒性反应是否发生为调整剂量的依据。而一旦发生上述情况再调整剂量,将导致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或延误病情,甚至不可逆的后果; 3.不同治疗目的需不同的血药浓度; 4.药物过量中毒; 5.药物治疗无效原因查找; 6.已知治疗浓度范围内存在消除动力学方式转换的药物; 7.首过消除强及生物利用度差异大的药物; 8.存在影响药物体内过程的病理情况; 9.长期用药及可能产生药动学相互作用的联合用药。 二、需要进行TDM的药物特点 1.治疗指数低、安全范围窄,毒性反应强的药物; 2.药代动力学的个体差异大的药物; 3.具有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的药物; 4.患心、肝、肾和胃肠道等脏器疾病时使用的药物; 5.为预防慢性病发作需长期使用的药物; 6.治疗浓度与中毒浓度很接近的药物; 7.产生不良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疗效的合并用药; 8.常规剂量下出现毒性反应的药物。 具有以下特点的药物不需要进行检测 1.有客观而简便的观察其作用指标的药物; 2.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大、毒性小的药物; 3.短期服用、局部使用或不易吸收进入体内的药物。 三、TDM的临床应用和意义 1.监督临床用药,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确定最佳治疗剂量,保证个体化给药,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2.研究与确定常用剂量情况下,不产生疗效或出现意外毒性反应的原因。 3.确定患者是否按照医嘱服药。 表1 临床常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药物 分 类 临床使用的代表药物 强心甙 地高辛、洋地黄毒甙、毒毛花苷K、西地兰 抗心律失常药 奎尼丁、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胺碘酮 抗癫痫药 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扑米酮、丙戊酸钠、乙琥胺、加巴喷丁、拉莫三嗪、非氨酯、托吡酯、氨己烯酸、唑泥沙胺、奥卡西平、泰加平、左乙拉西等

抗抑郁药 丙米嗪、地昔帕明、阿米替林、多虑平等 抗精神病药 氯氮平 抗躁狂症药 碳酸锂 免疫抑制药 环孢素A、他克莫司、霉酚酸、西罗莫司、咪唑立宾

平喘药 氨茶碱 β受体阻断剂 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等 抗生素 氨基甙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链霉素、阿米卡星)、万古霉素、氯霉素、两性霉素B等

抗恶性肿瘤药 甲氨蝶呤、环磷酰胺、阿霉素、顺铂等 抗结核药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 抗病毒药 沙奎那韦、英地那韦、奈非那韦 抗真菌药 伊曲康唑、酮康唑 四、常用的检测样本 1.全血 2.血浆 3.血清 4.唾液 以唾液做为检测样本适用于唾液与血浆药物浓度比值较恒定的、在唾液与血浆间较快达到分布平衡的、本身或同时使用的药物无抑制唾液分泌的M胆碱受体阻断作用的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水杨酸类、苯妥英、苯巴比妥、氨茶碱、锂盐等。 5.脑脊液 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时,常常要作腰椎穿刺吸取脑脊液检测。 五、取样时间 1.在患者用药5 - 7个半衰期后(血药浓度达稳态)根据临床的初步判断及测定目的进行标本采集。 2.对怀疑用量不足、疗效不好或观察疗效者一般应测定谷浓度,采血时间为早上用药前。 3.对超量使用或怀疑出现毒副反应者一般应测定峰浓度,采血时间根据测定的药物的达峰时间进行采集(有不明者及时向实验室咨询)。 4.患者处于无发作也无中毒表现的稳定状态时,采血时间可为随机的,但间隔一定时间复查时应与前一次测定时采血时间相一致。 5.监测服缓(控)释剂型者的血药浓度可在达稳态后任何时间测定,但最好测定服药前的空腹血药浓度。 六、测定对象 1.原形药物浓度:多为血清或血浆,少数需测全血(环孢素)。 2.游离药物浓度:可采用平衡透析法、超速离心法、凝胶过滤法、超滤离心法。 3.活性代谢物:标准品较少,难以获得。适用的药物如:扑米酮(苯巴比妥)、普鲁卡因胺(NAPA)、奎尼丁(3-羟基奎尼丁)。 4.对映体的检测:普萘洛尔的S型对映体比R型对映体的β受体阻断作用强100倍,且具有更长的半衰期。 5.作用部位药物浓度的测定:由于体内的生理屏障的存在,如血-脑脊液屏障,故对于该部位的治疗时应以脑脊液中的药物浓度为准。 七、样品处理 1.沉淀离心法:操作简单,方便,但对样本的处理不够干净,易对结果产生干扰,并造成仪器的污染。 2.超滤法 3.超速离心法 4.萃取法:包括液-液提取和固相萃取,可有效去除样本中杂质的干扰,并可浓缩样品。 5.化学衍生化法:可改变待测药物的色谱行为、增强药物的稳定性、改善(手性拆分)分离能力、提高检测灵敏度等,但会增加操作步骤,费时费力,且衍生化试剂种类有限。 6.缀合物水解法 八、检测方法 1.光谱法 包括比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分析法。 光谱法虽然仪器简单、测定快速,但选择性和灵敏度都较低,本法不具备分离功能,受结构相近的其他药物、代谢产物和内源性杂质的干扰,因此用光谱法分析体液样品时,除少数样品外,一般都需经过组分分离、纯化等预处理过程。光谱法的灵敏度低,不适用于测定药物浓度低的生物样品。 2.色谱法 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及其与质谱(Ms)联用(HPLC-MS , GC-MS )的方法。 色谱法的主要特点是各组分经分离后测定,应用范围广,几乎所有的药物都可以应用该方法;专一性好,能排除与药物结构相近的代谢产物和某些内源性杂质的干扰,分辨率、准确性、灵敏度高、可同时测定多种药物,且重复性好,若用内标法定量,可消除样品处理中的误差,方法精密度的变异系数一般小于5%。尤其是在与质谱联用后,将色谱的高分离能力和质谱的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结合在一起,极大的提高了色谱法的检测能力和可靠性。 但是色谱法的技术要求高,样品预处理繁琐,样本通量低,而且在某些情况下色谱法应用也受到一定限制,如HPLC大多数仪器配备的是紫外和荧光检测器,只限于 测定具紫外吸收或产生荧光的组分,虽然对某些组分可通过衍生化方法使之具备紫外吸收或荧光性质,但这同时增加测定时的操作步骤。又如用GC 法测定生物样品时,还受被测组分的挥发性和热稳定性的限制。此外,对于测定浓度很低的样品时,色谱法的灵敏度难以达到要求。 HPLC法为TDM的推荐方法,且常作为评价其他方法的参考方法。 3.免疫法 包括放射免疫分析法(RIA )、酶免疫分析法(EIA )和荧光免疫分析法(EIA )。 免疫分析是利用半抗原药物与标记药物竞争抗体结合原理的一种分析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和灵敏度高的特点,尤其适用于分析低药物浓度的体液样品及大量又需长期分析的样品。该法一般不需要预处理,可直接测定体液样品,并且所需样品量少,在TDM中广泛应用。 免疫分析法目前通常采用试剂盒,但试剂盒昂贵,不能同时检测多种药物,且免疫化学的专一性不太高,常出现假性偏高。 4.微生物法 利用抗生素在琼脂培养基内的扩散作用,比较样品与药物标准品两者对接种的试验菌产生的抑菌圈的大小,借以测定样品内抗生素的浓度,适用于抗生素的效价测定。 5.毛细管电泳技术 毛细管电泳(CE)是一类以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以高压直流电场为驱动力的新型液相分离技术。它具有极多的塔板数目,能够快速的分离样品,不同的模式提供了广泛的应用范围,所需要的样品量少,一般为nL 级,而且几乎不消耗溶剂,同时容 易实现自动化操作。但是由于毛细管直径小,使光路太短,用一些检测方法(如紫外吸收光谱法)时,灵敏度较低,电渗会因样品组成而变化,进而影响分离重现性。 表2 各种仪器检测方法的优缺点一览表 方法 优点 缺点 光谱法 仪器简单、测定快速 选择性和灵敏度都较低

气相色谱法 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分离能力强 仅适用低沸点、易气化、热稳定性好的化合物

高效液相色谱法 应用范围广、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分离能力强、可同时测定多种药物

样品预处理繁琐、样本通量

低、部分不能产生紫外吸收或者荧光的物质不能检测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应用范围更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精密度/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分离能力强、可同时测定多种药物 仪器昂贵、对试剂的纯度要求较高

免疫分析法 操作快速简便、灵敏度高、所需样品量少、样本通量高、自动化程度高、适合临床TDM的测定 试剂盒昂贵、专一性不高、结果偏差大、不能同时检测多种药物

微生物法 可直接测定抗生素的效价 费时、不适合快速分析 毛细管电泳技术 分辨率高、检测速度快、应用范围广、样品用量少、自动化程度高 重现性差 九、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的方法学建立问题 由于体内样品取样量少、药物浓度低、内源性物质的干扰(如无机盐、脂质、蛋白质、代谢物)及个体差异等多种因素影响体内样品测定,为了保证方法的可靠性,必须在建立体内样品分析方法的同时对方法进行验证。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1.特异性和灵敏度 2.标准曲线和线性范围 3.定量下限 4.精密度和准确度 5.标准品和检测样品的稳定性 6.提取回收率 7.基质效应 8.标准质控样品的测定 应建立本实验室的治疗药物血药浓度测定的相关SOP,包括样本采集、储存、检测方法的建立、样品的检测及数据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