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药浓度监测怎么做

合集下载

血药浓度监测工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血药浓度监测工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血药浓度监测工作流程及注意事项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本文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e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s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血药浓度监测工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治疗性药物血药浓度监测介绍

治疗性药物血药浓度监测介绍
Cyclosporine Tacrolimus ISAtx 247
Antibody
FTY 720
MPA
Sirolimus Everolimus
10
免疫抑制药物(ISD)检测介绍
环孢霉素 (CsA) 的检测
环孢霉素
最先在1976年从孢子木霉菌中分离得到的不溶 于水的环状十一肽 器官移植的革命和里程碑 商品名: 新山地明®(诺华), 金格福 ® (雅培) 主要由肝内 Cyt P-450进行代谢 25种以上已知的代谢产物 代谢产物无活性 必须要监测血药浓度 器官移植 自身免疫性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难治性自身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难治性狼疮肾炎、内源 性葡萄膜炎、肾病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银屑 病等
12
环孢霉素 (CsA)的药代动力学
● 吸收:主要在空肠吸收,影响因素较多。长期服药、进食、
胃排空加快可促进吸收;胃排空减慢、胆汁缺乏、胰腺分泌 减少、腹泻、肠炎及胃肠蠕动加快均减少吸收。峰浓度在肾 、心、骨髓移植中不用生物样品亦有很大差异。很多病人在 达到第一个吸收峰后5-6小时还会出现第二个吸收峰,其峰浓 度有时会超过第一个,这与进入肝肠循环的环孢素代谢物重 新转变为环孢素有关,或与胆汁释放而造成环孢素的重吸收 有关。 影响因素:给药方案、移植器官种类、术后时间、胃肠功能、 肝胆功能、食物
7、将上清液转移到样本杯中,待分析
7、离心(g离心力*分钟≥25,000g/min)
8、将上清液转移到样本杯中,待分析
18
● 参考范围:C0: 100-350ng/mL ● 中毒浓度:急性肾中毒:>400ng/mL
急性感染:>600ng/mL Emit2000试剂可测范围40-500ng/mL
19

血药浓度监测可行性分析

血药浓度监测可行性分析

血药浓度监测可行性分析血药浓度监测是指通过测量人体内的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水平来评估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药动学过程。

它可以用于确定给药方案的优化、个体化用药的调整以及监测药物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等方面。

下面将对血药浓度监测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首先,血药浓度监测的可行性可以从技术层面进行评估。

目前,血药浓度监测主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质谱法等分析技术。

这些技术在药物浓度的测定方面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灵敏度,可以满足血药浓度监测的需要。

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荧光标记、纳米颗粒等新技术也有望提高血药浓度监测的准确性和简便性。

其次,血药浓度监测的可行性还需要从经济成本和医疗资源的角度来评估。

药物浓度监测需要购买仪器设备、购进分析试剂和耗材等,这些都需要一定的经济投入。

同时,血药浓度监测也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和解读结果。

因此,医疗机构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需要有足够的经济和人力资源支持。

另外,血药浓度监测的可行性还需要考虑到临床应用的实际情况。

一些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与其血药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如一些抗生素、抗癌药物等。

对这些药物的浓度进行监测可以帮助医生调整给药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而对于其他一些药物,其疗效和安全性可能与血药浓度无明显关联,此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可能对临床意义有限。

因此,在具体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药物的特性和治疗需求来评估血药浓度监测的可行性和价值。

此外,血药浓度监测也需要考虑到患者的接受程度和遵从性。

血药浓度监测需要进行多次采样,可能需要患者前往医院或实验室进行抽血等操作。

这对于一些患者来说可能会增加额外的时间和心理负担。

因此,在应用血药浓度监测时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接受程度和遵从性,避免不必要的困扰和伤害。

综上所述,血药浓度监测在技术层面上具备可行性,并且在一些药物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是,其可行性仍需要从经济、人力资源、临床应用和患者接受程度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血药浓度监测指导原则_概述及解释说明

血药浓度监测指导原则_概述及解释说明

血药浓度监测指导原则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血药浓度监测指导原则是一项重要的临床实践,它可以通过定期检测和分析患者体内药物的血药浓度来评估药物疗效和安全性,并为个体化用药调整和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血药浓度监测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广泛关注,并成为现代医学中重要的辅助手段之一。

1.2 文章结构本篇长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阐述:首先,我们将对血药浓度监测指导原则进行定义与重要性的介绍;其次,我们将详细探讨监测方法及技术,以及相关因素对血药浓度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将揭示血药浓度监测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包括药物疗效与安全性评估、个体化用药调整和优化治疗方案、以及药物相互作用与代谢酶相关性分析;然后,我们将深入讨论血药浓度监测的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包括样本收集与处理技巧、分析方法与设备选择准则,以及数据解读与临床决策支持;最后,我们将总结血药浓度监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强调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的价值,同时对未来发展和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系统介绍血药浓度监测指导原则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为医学从业者提供清晰全面的指导依据。

通过深入探讨血药浓度监测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加深人们对该领域的认识,促进其在临床实践中更广泛地应用。

此外,通过对未来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的展望,希望能够引起更多科研人员的关注,并为该领域的不断进步贡献力量。

以上就是“1. 引言”部分内容,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会逐一展开阐述。

2. 血药浓度监测指导原则2.1 定义与重要性血药浓度监测是指通过检测患者体内的药物血药浓度,来评估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情况。

血药浓度监测可以提供关于个体对药物的反应程度和安全性的信息。

血药浓度监测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是否达到治疗效果所需的理想药物浓度范围。

其次,监测血药浓度可用于优化个体化治疗方案,因为个体差异可能导致对同一剂量的药物有不同的反应。

血药浓度监测技术概述

血药浓度监测技术概述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 TDM)意义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TDM)是通过测定血液中药物的浓度并利用药代动力学的原理和公式使给药方案个体化,以提高疗效,避免或减少毒性反应,同时也可为药物过量中毒的诊断和处理提供有价值的实验室依据。

通俗地讲,血药浓度是指药物在人体血液中的稳态浓度。

所谓稳态血浓度是指规则服药后当机体的吸收量和排泄量达到平衡状态时的血药浓度。

TDM的使用使临床医生第一次在给予患者药物治疗的时候能通过监测血药浓度知道为什么患者在特定药物剂量治疗下反应不佳或者即便给予标准药物治疗剂量仍然出现药物副作用。

举例来说,过去往往需要2至3种药物治疗才能控制癫痫病人的发病,TDM应用之后,超过80%的病人只需服用1种药物即可有效控制病情,条件是每天监测该药物的血浆浓度。

临床意义:31. 使给药方案个体化2. 诊断和处理药物过量中毒3. 进行临床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研究,探讨新药的给药方案4. 节省患者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成功率5. 降低治疗费用6. 避免法律纠纷需要血药浓度监测的情况一般来说,在出现以下情况时必须进行血药浓度检测:1. 目前认为只有那些血药浓度与药效关系密切,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窄的药物才有必要进行监测。

如卡马西平、苯妥英钠、苯巴比妥。

特别是苯妥英钠,其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接近,药量低不能控制发作,药量高易发生中毒,所以在最初服药时和每次调整剂量前应测定其血浓度。

丙戊酸钠血浓度波动大,且其血浓度和疗效无很好的相关性故测定意义不大。

2. 由于个体差异,即使同一种药物对不同患者的疗效也会有所不同。

当药物剂量已达到常规剂量仍不能控制发作时,首先应测定血药浓度明确是否达到有效血药浓度。

3. 初次服用某种剂量或增加剂量后发作无明显变化,在调整剂量前必须了解其血药浓度。

时间上需在初次服药或增加剂量后达5个半衰期以后测定。

临床实验药物浓度确定方法

临床实验药物浓度确定方法

临床实验药物浓度确定方法如下:
1.药物给药:根据研究目的和药物特性,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和
剂量方案。

2.样本采集:在给药后的一定时间间隔内,采集受试者的血液、
尿液、粪便等样本,以获得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变化情况。

3.样本处理:采集的样本需要经过处理才能获得药物的浓度信息。

例如,血液样本可以进行离心分离血浆或血清,尿液样本可以
进行稀释或提取等处理步骤。

4.药物浓度测定:经过样本处理后,使用适当的分析技术,如高
效液相色谱法(HPLC)或质谱法(Mass Spectrometry),测定样
本中药物的浓度。

5.数据分析:根据测定的药物浓度数据,进行药代动力学参数的
计算和分析。

医院药物浓度测定方法、步骤及流程图

医院药物浓度测定方法、步骤及流程图

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分析方法及操作步骤A B临床血样离心5min(3000r/min) 取空白血清200μL取血清200μL,加甲醇20μL 加卡马西平液(70.0μg/mL)20μL加内标安定液(89.6μg/mL)10μL混匀,加乙醚5mL旋涡震荡2min,离心3min(3000r/mL)取乙醚液4.6mL到另一10mL玻璃管中55℃水浴中挥干加甲醇:水(70∶30)200uL溶解4000r/min离心5min ,转移上清液至进样瓶色谱条件:zorbax Xdb-C18柱流动相:甲醇/水=60:40(v/v)柱温:25℃;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25nm结果:卡马西平t=4.01,u=600;安定t=9.78,u=660总结:检测波长225nm较254nm峰面积响应值高出两倍。

安定血药浓度分析方法及操作步骤A B临床血样离心5min(3000r/min) 取空白血清200μL取血清200μL,加甲醇20μL 加安定标准溶液(89.6μg/mL)20μL加内标卡马西平液(70.0μg/mL)10μL混匀,加乙醚5mL旋涡震荡2min,离心5min(3000r/mL)取乙醚液4.6mL到另一10mL玻璃管中45℃水浴中氮气吹干加甲醇水(60∶40)200uL溶解离心2min,取20uL进样色谱条件:zorbax Xdb-C18柱流动相:甲醇/水=60:40(v/v)柱温:25℃;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25nm结果:卡马西平t=4.01,u= ;安定t=9.78,u=总结:检测波长225nm较254nm峰面积响应值高出两倍。

A B临床血样离心5min(3000r/min) 取空白血清200μL取血清200μL,加甲醇20μL 加苯巴比妥液(236μg/mL)20μL加内标卡马西平液(53.6μg/mL)15μL混匀,加乙醚5mL旋涡震荡2min,离心3min(3000r/min)取乙醚液4.6ml到另一10mL玻璃管中55℃水浴中挥干加200uL甲醇水(70:30)溶解4000r/min离心5min,转移上清液至进样瓶色谱条件:zorbax XDB-C18柱流动相:甲醇∶水=45∶55(v/v)柱温:30℃;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20nm结果:苯巴比妥t=4.856,u=710;卡马西平t=12.353,u=620总结:检测波长220nm较240nm峰面积响应值高出两倍。

血药浓度监测资料

血药浓度监测资料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TDM)是通过测定血液中药物的浓度,并利用药代动力学的原理和公式使给药方案个体化,以提高疗效,避免或减少毒性反应,同时也可为药物过量中毒的诊断和处理提供有价值的实验室依据。

TDM的使用,使临床医生第一次在给予患者药物治疗的时候,能通过监测血药浓度知道为什么患者在特定药物剂量治疗下反应不佳或者即便给予标准药物治疗剂量仍然出现药物副作用。

举例来说,过去往往需要2至3种药物治疗才能控制癫痫病人的发病,TDM应用之后,超过80%的病人只需服用1种药物即可有效控制病情,条件是每天监测该药物的血浆浓度。

分析技术60年代末,气相色谱(GLC)开始用于血药浓度检测,可以把标本中的多种理化性质相近的药物分离开来,同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这一发展不仅促进了临床药理学的发展,并且把血药浓度测定从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实验室逐渐过渡到临床化学实验室。

几乎和色谱法同时发展起来的免疫分析法很适合于血药浓度的测定。

最早用于TDM分析的是放射免疫法,至今仍用于地高辛等少数药物的分析。

70年代中期,酶标放大免疫技术(EMIT),使TDM实现了自动化分析,加快了TDM为临床服务的速度,由于测定试剂稳定,标本需量少,仪器要求简单,容易实现自动化,目前应用非常广泛。

晚近发展起来的荧光偏振免疫分析(FPIA)特别适合于测定半抗原,试剂更加稳定,但仪器和试剂的价格比较昂贵。

由于免疫分析法受到药物抗体种类数量的限制,有些需要进行TDM的药物没有相应抗体供应,70年代以来,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HPLC)不受到抗体的限制,可同时进行几种药物的定量、定性和动力学研究,发展迅速,应用日益广泛,但是其缺点是检测慢,不适应临床大量本监测。

故血药浓度监测需要有不同的分析技术来相互补充以满足临床监测需要。

一般来说,在出现以下情况时必须进行血药浓度检测:1)目前认为只有那些血药浓度与药效关系密切,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窄的药物才有必要进行监测,如卡马西平、苯妥英钠、苯巴比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药浓度监测怎么做
在医学中有很多检测药物作用的检测方法,血药浓度
监测就是其中这一,这种监测方式是以药代动力学原理作为指导,来分析患者食用的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一次来判定药物的疗效以及制定后续的药物疗法。

这样可以使医生在给患者开药的时候更加具有针对性,从而提高了药物的疗效,可以更好的治愈疾病。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血药浓度监测的方法有哪些?
一、需要进行TDM的药物
尽管分析技术发展很快,但并不是所有的药物都需要监测血药浓度。

如血药浓度和疗效相关性不好的药物、安全范围宽的药物、以及疗效显而易见的药物。

只有符合下列条件的药物才需要进行TDM。

1.血药浓度与药效关系密切的药物。

2.治疗指数低、毒性反应强的药物(地高辛、茶碱、抗心律失常药、氨基甙类抗生素、抗癫痫药、甲氨蝶呤、锂盐等)。

3.有效治疗浓度范围已经确定的药物。

二、血药浓度的一般监测方法
1.高效液相色谱法;
2.气相色谱法;
3.微生物法(用于抗生素)。

三、一般三甲医院可以做这样的监测。

以上的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清醒地认识血药浓度检测有更多的帮助。

这种监测方式是一种比较科学的,能够最大限度发挥药物疗效的方法,建议大家在有条件的时候可以采用此法来进行疾病的治疗,想要了解这种方法的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网站的其他相关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