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药浓度监测方法研究

合集下载

环孢素A血药浓度监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环孢素A血药浓度监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法。
关键词 : 环孢 素 A; 药浓度 ; 血 监测 方法研 究 环孢素 A( ylsoi s 自 2 ccopr eA C A) 0世纪 7 n 0年代用 于临
C N基柱 的分析柱温在 5 6 ℃ , 0~ 0 即可 获得满意 的分 析效果 , 其柱 温低是其主要优点 。
1 14 苯基 柱 _ 经 常使用 的规格 有 ( m,5 c .. 6 5 1 m×3 9 . m , m) 可以用来测定 CA, s 分析效果满意 。 12 柱温 的选择 . 采用 C 柱分 析柱 温一般要 求在 6 ℃ 以 5 上 , 时甚至高达 7 ℃ , 这种 条件下 , 有 l 在 容易缩 短柱 的使用寿 命 。选用 C N柱 , 柱温大约控制在 4  ̄ 0C即可 , 但存在 C A与 内 s
分离效果 , 但不 能分析 C A的代谢物 。 s 11 2 C8 . . l 柱 经 常使用 的规 格有 ( m,5e ×4 6 5 1 m . m 5I 2 m× . m; I 4c m; x 5e 4 6m 3 x m×3 2m , m: 本文通过对 近年来 国内外报 道 的 C A的测定方 法进 行 s 归纳 、 分析 、 总结 , 介绍 全血 中环 孢素 A( s 的血 药浓 度 监 C A) 测方 法。为临床开展 C A 的血药 浓度 监测 和科 研 工作 提 供 s 参考 。 目前全血中环孢 素 A浓度 的监 测方 法 主要 包括 高效 液相 色谱 法( P C 、 光偏振 免疫 法 ( PA) H L )荧 F I 及放 射免 疫法 等 , 中以 HP C和 F I 其 L PA法应用 最为广泛 。各种监测 反方法 各有 优缺点 , 监测值 对指导 临床鉴 别器官移植 手术 后排异 与
测定 C A, 。的微 晶柱 ( . ×10 m 可 以用来 分 析 C A s C 1I t m 5 m) s 代谢 物 。研究显示 , 柱温是 导致色谱 峰扩 展的 主要原 因。分 析时使用 7 0~8  ̄ 0C的柱温 , 可以获得 满意 的峰形 。但柱 温过 高, 将缩短色谱柱 的使用 寿命。

血清药物浓度化学发光法

血清药物浓度化学发光法

血清药物浓度化学发光法血清药物浓度化学发光法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血清药物浓度化学发光法(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 CLIA)作为一种先进的检测手段,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本文将对血清药物浓度化学发光法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其在医学领域的深度和广度应用。

1.背景介绍血清药物浓度化学发光法是一种基于化学发光原理的免疫测定方法,通过荧光标记的抗体与待测物结合后的免疫复合物,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光信号,并通过光信号的强弱来测定待测物的浓度。

相比传统的酶联免疫测定法,血清药物浓度化学发光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更宽的线性范围和更短的检测时间,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

2.原理和方法血清药物浓度化学发光法主要分为两个步骤:免疫反应和化学发光。

在免疫反应中,通过将荧光标记的抗体与待测物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化学发光则是通过添加特定的化学物质来诱发化学反应,产生强烈的光信号。

该光信号的强弱与待测物的浓度成正比,通过测量光信号的强度可以推算出待测物的浓度。

3.应用领域血清药物浓度化学发光法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它在药物监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监测患者体内药物的浓度,可以调整药物剂量,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血清药物浓度化学发光法在肿瘤标志物检测和激素测定方面也表现出了优势。

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的浓度和激素水平,可以及早发现和诊断肿瘤疾病,并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4.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种先进的检测方法,血清药物浓度化学发光法在临床应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还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手段。

然而,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血清药物浓度化学发光法并非万能的,仍然有其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在应用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其原理和方法,合理设置实验参数,才能获得准确和可靠的检测结果。

总结回顾通过对血清药物浓度化学发光法的全面评估,我们可以看到它在医学领域的深度和广度应用。

血浆中药物的浓度检测方法

血浆中药物的浓度检测方法

血浆中药物的浓度检测方法一、引言血浆中药物的浓度检测是临床药学和药物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测定血浆中药物的浓度,可以评估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情况,从而指导药物的使用和剂量调整。

本文将介绍血浆中药物浓度检测的方法及其应用。

二、常用的血浆中药物浓度检测方法2.1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HPLC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血浆中药物浓度检测方法之一。

它基于样品中药物与色谱柱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控制流动相的性质和流速,使药物在柱上以不同速度传输,从而实现药物的分离和定量测定。

2.2 气相色谱法(GC)GC是一种基于样品中药物在气相中的分配行为进行分离和测定的方法。

它适用于易于挥发的药物的检测,具有高分辨率和灵敏度高的优点。

然而,GC需要样品预处理的步骤较多,对仪器的要求也较高。

2.3 质谱法(MS)质谱法结合了质谱仪和色谱仪的优势,可以实现对样品中药物的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检测。

质谱法广泛应用于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和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中。

2.4 免疫测定法免疫测定法是利用抗体与药物结合的特异性来测定样品中药物浓度的方法。

常用的免疫测定法包括放射免疫测定法、酶联免疫测定法和荧光免疫测定法等。

免疫测定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的特点,但对抗体的选择和制备要求较高。

三、血浆中药物浓度检测方法的应用3.1 临床药学血浆中药物浓度检测在临床药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监测患者血浆中药物的浓度,可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指导药物的使用和剂量调整。

例如,对于某些具有副作用的药物,如抗癫痫药物,通过监测血浆中药物浓度,可以避免药物过量引起的不良反应。

3.2 药物研究血浆中药物浓度检测在药物研究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可以通过检测血浆中药物浓度来研究。

这对于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血浆中药物浓度的检测也可以用于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评估不同药物在体内的相互影响。

血药浓度监测可行性分析

血药浓度监测可行性分析

血药浓度监测可行性分析血药浓度监测是指通过测量人体内的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水平来评估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药动学过程。

它可以用于确定给药方案的优化、个体化用药的调整以及监测药物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等方面。

下面将对血药浓度监测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首先,血药浓度监测的可行性可以从技术层面进行评估。

目前,血药浓度监测主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质谱法等分析技术。

这些技术在药物浓度的测定方面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灵敏度,可以满足血药浓度监测的需要。

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荧光标记、纳米颗粒等新技术也有望提高血药浓度监测的准确性和简便性。

其次,血药浓度监测的可行性还需要从经济成本和医疗资源的角度来评估。

药物浓度监测需要购买仪器设备、购进分析试剂和耗材等,这些都需要一定的经济投入。

同时,血药浓度监测也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和解读结果。

因此,医疗机构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需要有足够的经济和人力资源支持。

另外,血药浓度监测的可行性还需要考虑到临床应用的实际情况。

一些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与其血药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如一些抗生素、抗癌药物等。

对这些药物的浓度进行监测可以帮助医生调整给药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而对于其他一些药物,其疗效和安全性可能与血药浓度无明显关联,此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可能对临床意义有限。

因此,在具体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药物的特性和治疗需求来评估血药浓度监测的可行性和价值。

此外,血药浓度监测也需要考虑到患者的接受程度和遵从性。

血药浓度监测需要进行多次采样,可能需要患者前往医院或实验室进行抽血等操作。

这对于一些患者来说可能会增加额外的时间和心理负担。

因此,在应用血药浓度监测时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接受程度和遵从性,避免不必要的困扰和伤害。

综上所述,血药浓度监测在技术层面上具备可行性,并且在一些药物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是,其可行性仍需要从经济、人力资源、临床应用和患者接受程度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强的松血药浓度和临床应用研究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强的松血药浓度和临床应用研究
结果血液标本中的强的松和内标乙酰苯胺达到基线分离,强的
松线性范围为10一1000灿g/1,最低检测限为5岭/1,批内CV为2.25%,
批间CV为3.76%,平均回收率为98.7%,干扰实验显示:安定、维 生素C等药物对血液强的松测定无影响。
口服强的松后测定血液中强的松浓度,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平均强 的松浓度有显著性差异(P<O.05),NS患者组平均强的松浓度高于对照 组,男、女性别之间平均强的松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o.05);NS患 者组随着血液中强的松浓度的升高,血清Cr浓度下降;2h后强的松 浓度开始下降,而cr浓度上升,提示血清cr浓度的变化随着强的松 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ofNS and TDM research
硕士学位论文
英文摘要
KEY WORDS:HPLC,NS,blood drug level,curative
ef琵ct
!Il
缩略词
NS
TDM
HPLC PN ACE CV
MS
Cr GFR GCs
nephritic syndrome therape/xtic drug monitor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CVl was 2.25%and 3.76%respectively,the
average recovery was 98.7%.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prednisone in 1 0 NS patients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s and there Was distinc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There was not distinct difference between male

血药浓度监测技术概述

血药浓度监测技术概述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 TDM)意义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TDM)是通过测定血液中药物的浓度并利用药代动力学的原理和公式使给药方案个体化,以提高疗效,避免或减少毒性反应,同时也可为药物过量中毒的诊断和处理提供有价值的实验室依据。

通俗地讲,血药浓度是指药物在人体血液中的稳态浓度。

所谓稳态血浓度是指规则服药后当机体的吸收量和排泄量达到平衡状态时的血药浓度。

TDM的使用使临床医生第一次在给予患者药物治疗的时候能通过监测血药浓度知道为什么患者在特定药物剂量治疗下反应不佳或者即便给予标准药物治疗剂量仍然出现药物副作用。

举例来说,过去往往需要2至3种药物治疗才能控制癫痫病人的发病,TDM应用之后,超过80%的病人只需服用1种药物即可有效控制病情,条件是每天监测该药物的血浆浓度。

临床意义:31. 使给药方案个体化2. 诊断和处理药物过量中毒3. 进行临床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研究,探讨新药的给药方案4. 节省患者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成功率5. 降低治疗费用6. 避免法律纠纷需要血药浓度监测的情况一般来说,在出现以下情况时必须进行血药浓度检测:1. 目前认为只有那些血药浓度与药效关系密切,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窄的药物才有必要进行监测。

如卡马西平、苯妥英钠、苯巴比妥。

特别是苯妥英钠,其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接近,药量低不能控制发作,药量高易发生中毒,所以在最初服药时和每次调整剂量前应测定其血浓度。

丙戊酸钠血浓度波动大,且其血浓度和疗效无很好的相关性故测定意义不大。

2. 由于个体差异,即使同一种药物对不同患者的疗效也会有所不同。

当药物剂量已达到常规剂量仍不能控制发作时,首先应测定血药浓度明确是否达到有效血药浓度。

3. 初次服用某种剂量或增加剂量后发作无明显变化,在调整剂量前必须了解其血药浓度。

时间上需在初次服药或增加剂量后达5个半衰期以后测定。

地高辛的血药浓度监测及分析

地高辛的血药浓度监测及分析

地高辛的血药浓度监测及分析地高辛是一种常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药物。

由于它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以及窄治疗指数,监测地高辛的血药浓度在临床上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地高辛的血药浓度监测及其分析进行讨论。

一、地高辛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地高辛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对于血药浓度监测至关重要。

地高辛在体内经过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根据文献报道,地高辛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 吸收:地高辛通过口服给药可迅速吸收,峰值浓度出现在2-4小时。

- 分布:地高辛以及其代谢产物主要在肝脏和肌肉中分布。

- 代谢:地高辛在肝脏中通过羟化和葡萄糖醛酸化等代谢方式进行代谢。

- 排泄:地高辛及其代谢产物由肾脏排泄,肾功能受损会使地高辛的排泄减慢,需要调整给药剂量。

二、地高辛血药浓度的监测方法为了准确地评估地高辛的治疗效果和避免潜在的药物中毒,血药浓度的监测是必不可少的。

常用的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方法包括:1.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这是一种常见的定量检测方法,可以获得地高辛在血浆中的浓度。

2. 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LC-MS是一种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分析方法,可用于地高辛的定量分析。

3. 放射免疫法(RIA):RIA是一种采用放射性示踪物的检测方法,可以测定地高辛的浓度。

这些方法都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并且经过验证可靠、准确。

三、地高辛血药浓度的临床意义与分析地高辛的血药浓度监测对于调整用药剂量、评估治疗效果以及防止地高辛中毒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临床应用及分析方法:1. 用药调整:当地高辛的血药浓度低于治疗范围时,可能表明患者需要调整剂量,以达到治疗效果;当地高辛的血药浓度超过治疗范围时,可能会导致中毒反应,需要减少剂量或暂停用药。

2. 妊娠期监测:地高辛在妊娠期的药代动力学会有所改变,需要定期监测血药浓度,确保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3. 肾功能损害患者:肾功能损害会影响地高辛的排泄,需要根据血药浓度调整用药剂量,避免药物积累。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与临床疗效分析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与临床疗效分析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与临床疗效分析万古霉素是一种大分子抗生素,主要通过静脉给药。

由于其药代动力学特点,药物的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药物血药浓度过低,可能导致感染菌株对药物产生耐药性,从而减弱药效;而血药浓度过高,则可能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

因此,准确监测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对于保持药物在有效范围内,同时又避免药物毒性的发生至关重要。

血药浓度监测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峰值浓度监测和谷值浓度监测。

峰值浓度是指药物在给药后达到的最高浓度,而谷值浓度是指药物在给药后的分布相平衡状态下的最低浓度。

根据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以及不同的感染类型,医师可以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

对于严重感染的患者,在每次给药后1小时内监测峰值浓度,可以保证药物在治疗感染时的最高浓度达到有效水平。

而在维护治疗期间,可以通过监测谷值浓度来确保药物的血药浓度在合适的治疗范围内。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感染的严重程度,每个患者的治疗目标血药浓度可能略有差别。

因此,监测结果需要和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感染类型进行综合分析。

临床研究表明,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与疗效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对于血液感染的患者,药物峰值浓度在15-25mg/L之间,谷值浓度在10-15 mg/L之间,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另外,一项观察性研究发现,对于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患者,药物峰值浓度在10-20 mg/L之间,谷值浓度在5-10 mg/L之间,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高血药浓度可能与肾脏损伤相关,因此,对于肾功能有损的患者,应该调整剂量以避免药物过量引起不良反应。

总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对于提高临床疗效是必要的。

通过监测药物的峰值浓度和谷值浓度,可以确保药物在治疗范围内,同时又避免药物毒性的发生。

在实际临床中,医师应该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感染类型,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并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以指导剂量调整,提高治疗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药浓度监测方法研究何莎学号:201202191501摘要:当前临床用药中,需要进行临床血药浓度监测的药物有几十种,有时用药目的也决定了药物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血药浓度监测的必要性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强调。

针对血药浓度监测不同方法的研究,本文分别从高效液相、液质联用、免疫分析等方面进行概述,探讨不同监测方法的异同和优劣,为临床血药浓度监测提供参考。

关键词:血药浓度监测;方法;临床The research on method of Monitoring of Blood concentration Abstract:In the current clinical use, the drugs whitch need for monitoring of blood concentration have a few kinds, sometimes the purpose also determines the drugs for blood concentration monitoring, the necessity of blood drug concentration monitoring has bee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nd emphasi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methods of research on blood concentration monitoring , this paper respectively focus on from th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liquid mass combined, immune analysis, whitch were summarized and discusse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different monitoring methods,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for clinical blood concentration monitoring to provide reference.Keywords: blood concentration monitoring; Methods; clinical前言众所周知,当药物经各种途径进入体内后,血液成为体内转运的中枢,绝大多数药物经血液循环到达作用部位或受体部位,并以一定浓度产生药效(也包括副作用,甚至毒性作用)。

由于药物进入体内到产生药理作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故各种因素都可影响药理作用的强弱,而探讨各种因素对药理作用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1]。

血药浓度监测是应用先进的微量分析技术测定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并在药物动力学基础理论的指导下,求解药物动力学的各种参数,为临床医师调整药物剂量、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提供一定的依据,同时也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某种药物在常用量时不能产生疗效或发生意外中毒,从而把经验式临床用药提高到科学性较高的水平,以取得最佳疗效而尽量减少不良反应[2]。

在已有的血药浓度监测方法中,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免疫分析法等分析技术都有较为成熟的应用,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分别概述在血药浓度监测中的应用,以了解血药浓度监测方法技术的优势和特点,并为以后从事临床药学工作提供参考。

1 高效液相色谱法由于被测机体受体部位的药物浓度不可能直接测定,但许多药物的药理作用常与血药浓度密切相关,血药浓度的变化可以反映受体部位的浓度变化,且不同种属的动物,如血药浓度相同,则药理效应也极为相似。

故药物的疗效或毒性与血药浓度的关系非常密切[3-4]。

因此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经济的血药浓度检测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血药浓度监测与高效液相色谱相结合的应用已在多种药物的监测中体现。

如测定卡马西平血药浓度鉴定动物实验与人体实验的不同,在减少样本量的前提下, 通过普通高效液相色谱实现了对氯法拉滨血浆药物含量的精确测定,且此方法简便易行,既可用于动物实验,也可用于临床药物评价等相关研究[5-8]。

又如10- 羟基喜树碱(10-hy-droxycamptothecin ,HCPT)是我国临床应用的喜树碱类抗肿瘤药物,具有显著的广谱抗肿瘤活性,目前已经有文献[3~8]报道检测血浆中HCPT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梯度洗脱和荧光检测器,能将HCPT和内标与杂质实现良好分离,并可去除色谱柱中残留的脂溶性杂质,是一个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的监测方法[9-10]。

2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由于血液中的药物不止一种成分,往往包含药物本身、药物代谢物、以及血液中的其他复杂成分,因此会对待测药物的浓度监测产生影响,且有些药物成分可能在检测温度、检测时间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否则会因为血液的缘故影响检测效果,因此对血药浓度监测方法提出了更多要求[11]。

液质联用技术将液相色谱高效的在线分离能力与质谱的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检测能力相结合,可以同时得到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分子量及特征结构碎片等丰富的信息,是组分复杂样品和微重样品分离分析最有力的研究手段[12-13]。

HPLC-MS-MS法具有快速、准确、抽血量小、可批量检测、样品清理简单, 灵敏度高,专属性强, 不易产生交叉反应等优势[14]。

如用液质联用法测定人血浆中的普伐他汀,采用正离子模式进行检测, 血浆用量为1mL,最小检出浓度为0.957ng.mL-1, 血浆用量为500 L,在节省血浆用量的同时,又保证了血药浓度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是一种经济、简单、高效和灵敏的方法[15]。

但是该类仪器价格昂贵, 且维护费用极高, 因此其临床应用严重受限。

3 免疫分析法以地高辛的血药浓度监测为例。

地高辛是从毛花洋地黄叶中提取的一种二级苷,称为异羟基洋地黄毒苷, 是临床上治疗心脏疾病的强心苷类药物之一, 广泛用于急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的治疗。

因其作用机制复杂, 治疗指数低,有效治疗范围窄, 药动学和药效学个体差异大,有时常规剂量也能引起中毒, 且中毒和剂量不足的临床表现类似, 不同药厂生产的地高辛生物利用度也存在差异[16], 故监测其血药浓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此从灵敏度、线性范围、交叉反应、精密度等方面综述地高辛血药浓度常用免疫检测方法的各自特点, 包括放射免疫、酶免疫、化学发光免疫、荧光免疫法分析法。

3.1 放射免疫分析法( radio immunoassay, RIA)RIA起步最早, 是将高灵敏度的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与高特异的免疫化学技术相结合的一种超微量免疫测定方法,即用放射性核素标记抗原后, 使之与受检标本中的抗原共同竞争抗体, 检测标记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放射性强度, 据此确定地高辛浓度[17]。

RIA法有价格便宜、方法简单、结果可靠、灵敏度较高等优点,但也存在着一些缺点, 如放射性污染、标记物半衰期短、批间RSD偏大、检测时间过长, 使地高辛血药浓度测定结果在动态观察下可比性下降, 也很难适应临床的即时之需。

虽既如此, RIA法仍以其经济实用的绝对优势在治疗药物监测中占有一席之地[18-19]。

3.2 酶免疫分析法( enzyme immunoassay, EIA)EIA是在放射免疫分析理论的基础上, 用酶标记抗原或抗体作为示踪物的非放射性免疫分析技术,其灵敏度与RIA法接近,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捷、酶标记物稳定、有效期长等优点, 克服了RIA放射性危害和标记物半衰期短的缺点[20]。

3.3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CLIA是化学发光法和免疫分析法结合的产物, 同时具有化学发光法的高灵敏度和免疫分析法的高选择性。

它是基于化学发光强度和被测物含量之间的关系建立的分析方法,具有灵敏度高, 特异性强,自动化程度高,使用简便, 无放射污染等优势,成为标记免疫分析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是取代RIA的首选方法之一[21-22]。

CLIA主要包括两种方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和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 chemiluminescence enzyme im munoassay, CLEIA),CLIA是用化学发光反应试剂标记抗原或抗体, 标记后的抗原和抗体与待测物经过一系列的免疫反应后, 测定产物的发光强度来确定待测物的含量[23]。

从标记免疫分析角度, CLEIA应属于EIA分析, 只是酶反应的底物是发光剂, 操作步骤与EIA分析完全相同, 即以酶标记生物活性物质进行免疫反应, 反应复合物上的标记酶再作用于发光底物,测定发光底物的信号据此来确定地高辛浓度[24]。

3.4 荧光免疫分析法( fluorescence immunoassay, FIA)自上世纪40年代, Coons等采用荧光素标记抗体检测可溶性肺炎球菌多糖抗原,首次创造了荧光抗体检测技术[25]。

至今, 免疫荧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微量、超微量物质分析测定。

用于地高辛检测的方法主要包括两种: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 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immuno assay, FPIA),FPIA是荧光偏振法和免疫竞争法的结合, 利用被测物质中被测对象所具有的偏振光特性进行测量[26-27]。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 time resolvedfluoimmunoas say, TRFIA)TRFIA是继放免、酶标、发光分析之后, 超微量标记免疫分析法发展的一个新里程碑。

它利用稀土元素鳌合物的双功能基团与抗体形成共轭体,制成标记抗体。

标记抗体和待测抗原结合形成的复合物荧光信号极为微弱,加入特殊的增强液, 被解离出来的稀土离子和增强液中的某些成分生成一种新的螯合物, 通过检测螯合物的增强荧光信号测得地高辛浓度[28-29]。

4 讨论以上介绍的各种血药浓度检测方法均以各自独特的优势被广泛应用,其中RIA以其价格低廉, FPIA以其灵敏度高、方法简便等优点在国内外应用最多,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优势互补、有机结合、综合利用, 将是今后主要的发展趋势。

随着血药浓度检测方法的不断发展, 检测结果越来越准确可靠,但血药浓度检测结果不是用药的唯一指南,使用药物治疗时应结合临床症状及其他检测报告等结果综合考虑,选择最佳方案实施个体给药, 以期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1] 常毅,沈林,郝万鹏.血药浓度测定及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08,11,6 (2):102-105.[2] 叶敏,朱珠.治疗药物监测研究进展[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12):1320-1323.[3] Pu X,Sun J,Wang Y,et al .Development of a chemically stable10-hydroxycamptothecin nanosuspensions[J]. Int J Pharm,2009,379(1):167.[4] Zhao YX ,Hua HY,Chang M ,et al . Preparation and cytotoxic activity ofhydroxycamptothecin nanosuspensions[J]. Int J Pharm ,2010,392(1~2):64.[5] 王岩,高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卡马西平血药浓度[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5,8(3):16-17.[6] 徐国京,祝莉霞,刘有伟.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新药-氯法拉滨[J] .药学与临床研究,2009,17(2) :131- 134.[7] Lech Maranda E, Korycka A, Robak T. Clofara bine as a novel nucleoside analogue approved to treat patients with ha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mechanismof action and clinical activity[ J] . Mini Rev MedChem, 2009, 9( 7) :805- 812[8] 张春燕,朱宝英, 赵立波等.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血浆中氯法拉滨的浓度[ J].中国药学杂志, 2010,45(19) :1496- 1499.[9] 吴胜林,王翠兰,熊英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羟基喜树碱的浓度[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24):2 149.[10]黄莉莉,陈军,方芸等.HPLC 法测定兔血浆中羟基喜树碱的浓度[J].中国药事,2005,19(13):178.[11]李卫中,马燕.液质联用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发展与应用[J]现代食品与药品杂质,2007,17(6):66-70.[12] 金英.液质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J]河北化工,2009,32(8):67-68.[13] Kite G C, Howes M J, Simmonds M S. Metabolomic analysis of saponins incrude extracts of Quillaja saponaria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for product authentication [J]Rapidcammun Mass Sp,2004,18 (23): 2859-2 870.[14]YaoM, ZhangHH, Chongsacho, et al.Arapid sensitive LC-MS-MS assay for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digoxin in ratplasma[ J]. JPharm BiomedAna,l 2003, 32: 1189.[15]张敏, 谭志荣, 陈豪, 陈英, 郭栋, 周宏灏.LC-MS/MS方法检测人血浆中普伐他汀的浓度[J]药物分析杂志,2009,29(1):58-61.[16]李优鑫, 毛静远, 李惠芬.地高辛血药浓度检测方法的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4):285-326.[17]伊莉. 215例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分析[ J].华夏医学,2001, 14( 1): 86.[18]肖正儒, 李爱光. 229例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J].广东药学,2003,13(6): 25.[19]张恒, 李红. 146例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分析[ 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2,22(1): 21[20]刘连生.酶免疫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J].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0,13(1):53.[21]刘宝洪, 王启哲.化学发光免疫法和放免分析法测定血清地高辛浓度的比[ 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2003, 12( 3): 152.[22] DavidA, Biddle, PradipDatta, eta.l Faselyelevated serumdigitoxin concentrationsdue to cross reactivityofwater exteractable digitoxin like immunoreactivity ofChinesemedicine Chan SU:elimination of interference by use of achemiluminescent assy[ J]. ClinChimActa, 2000, 300(1 2): 151.[23]DasguptaA, Actor JK, OlsenM, et a.l Invivo digoxin like im munoreactivityinmiceand interferenceofChinesemedicineDan shen in serum digoxinmeasurement: elimination of interference by using achemiluminescent assay[ J]. Clin ChimActa, 2002,317(1 2): 231.[24]李呈瑞, 王天成, 寇丽筠, 等. 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测定地高辛[ J].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1996, 19(1): 25.[25]黄永英. 荧光偏振免疫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液中地高辛浓度的比较[ 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1996, 16( 1): 5.[26]DavidA, Biddle, PradipDatta, eta.l Faselyelevated serum digitoxin concentrationsdue to cross reactivityofwater exteractable digitoxin like immunoreactivity of Chinesemedicine Chan SU:elimination of interference by use of achemiluminescent assy[ J]. ClinChimActa, 2000, 300(1 2): 151.[27]王若伦, 叶晓光, 3026例次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1: 29.[28]关小平, 林山鹰, 陈惠清, 等. 肝肾功能不全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及个体化给药[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 14(13): 1705 [29]郭周义, 田振, 贾雅丽.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方法的光谱研究[ 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4, 24( 5): 5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