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上册汽化液化教案

七年级科学上册汽化液化教案
七年级科学上册汽化液化教案

最新2020-2021学年秋季七年级科学上册

汽化和液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教师演示的“酒精蒸发”和“纸锅烧水”实验,知道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

2.通过讨论“晒衣服”这一生活问题,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联系生活实际知道生活中的蒸发现象,在手背上擦酒精体验蒸发过程要吸热。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及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物理兴趣,善于在生活中发现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观察蒸发现象,知道影响蒸发的快慢因素。

2.设计实验,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难点:1.蒸发吸热,降低温度。

2.归纳总结沸腾的特点。

教学准备:酒精一瓶、棉球、温度计、烧杯、水、铁架台、石棉网、火柴、酒精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提问:教师用手蘸些酒精在黑板上写“物理”二字,过段时间字

不见了,说说你的看法?

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现象?

二、新授:

归纳:像这种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汽化。

汽化有两个方式:蒸发和沸腾。

(1)蒸发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蒸发。

引导学生回答并归纳蒸发的特点并理解蒸发的概念。

物理学上,把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请同学们思考:在晒衣服时,要使衣服干的快些,怎么办?

提问:为什么在阳光下、通风处摊开晒,衣服干得快些?

归纳总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

3.蒸发吸热。

小实验:在学生手背上涂酒精,有何感觉?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演示:用蘸些酒精的棉花包温度计的玻璃泡,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归纳:蒸发吸热,温度降低。

(2)观察水的沸腾:

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汽化中的沸腾现象。

提问:水的沸腾是我们常见的现象,谁能描述一下水沸腾有什么现象?

提问:你还想知道有关沸腾的哪些问题?

讲述: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水在沸腾过程中有什么现象,继续加热水温如何变化?

教师做演示实验:并介绍实验仪器;多媒体展示学生需要观察的内容。提问:水沸腾的过程中,我们是否对水加热?停止加热,水还沸腾吗?说明了什么问题?

讲解:可见液体沸腾是需要条件的,水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沸腾,且要继续对它进行加热,我们把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称作沸点。

提问:请同学们阅读几种液体的沸点表,你们发现了什么?

归纳:不同的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一般不同,且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4.液化。

(1)教师做液化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归纳出液化的特点。

(2)介绍气体液化的方法。

三、巩固小结:

让学生说出本节授课内容,概括出知识点。

四、布置作业。

八年级物理上册《汽化和液化》练习题

汽化和液化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物质从_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_态,叫汽化.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汽化的两种方式;物质从__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__态,叫液化.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液化的两种方法. 2.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_________现象.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_________散发到空气中.在沸腾过程中,虽然继续对水加热,但只能使水不断地变成_________,它的温度_________. 3.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_________,不同液体的_________不同.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_________ ℃. 4.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_________现象.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_________.液体在蒸发过程中__________热,致使液体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_________. 5.所有气体在温度__________都可以液化;所有气体在一定的温度下_________可以液化.气体液化时__________热. 6.用酒精棉球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擦一擦,可看到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_,这是因为酒精蒸发时有_________作用. 7.夏天,当我们从游泳池上来后,风一吹感到很凉爽,这是因为空气的流动加快了身上的水的_________,而水_________时要从人体吸收_________,使人体的皮肤温度_________,所以感到凉爽. 8.酒精的沸点是78.5℃,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测量沸水的温度时_________使用酒精温度计. 9.用水壶烧水,当水烧开时,在壶嘴附近会出现上升的“白气”,这些“白气”是_________形成的;当“白气”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就不见了,这是由于_________. 10.我们家庭使用的液化气是在常温下利用__________的方法使其液化储存的. 11.物质从_______态变为_________态叫液化;液化有两种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液化的相反过程是____________. 12.北方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地呼出“白气”,这是呼出的_________遇到_________液化成的___________.13.被100℃的水蒸气烫伤往往比100℃的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___________的缘故. 14.把烧红的铁棒放入冷水中,可以看到水面上出现“白气”,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先是__________,后是___________. 15.气体打火机里面的丁烷气体,是利用__________的办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打火机里的. 16.运载火箭中的氧和氢都是以________状态装在火箭里的,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使它的________,便于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7.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________的方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钢罐里的. 18.火箭刚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到发射台的地面,很多物体遇到这样高温火焰将会_________.为了保护发射台底,就建了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中,利用水的________来吸收巨大的热量,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火箭升空瞬间,伴有迅速扩展的庞大的白色气团是____________形成的. 19.由于水能够溶解多种物质,因此天然水总是溶有杂质,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除去水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水.如图是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炎热的夏天,打开电风扇,就会感到凉爽一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设计: 3.3 汽化和液化学案设计(含解析)

第3节汽化和液化 学习目标 1.能记住液化和汽化的概念. 2.记住并理解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和液体汽化的两种方法. 3.能说出蒸发和沸腾的特点及其区别. 4.能应用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知道蒸发吸热致冷. 自主探究 导学一:汽化和液化的定义 在手背上涂些酒精,过一会儿酒精消失了,酒精由态变成态,这种状态变化叫汽化;给锅中的水加热,会看到锅盖上有小水珠形成,此时的水由态变成态叫液化. 向手背吹气时,手背会感到(填“冷”或“热”),这时发生了现象.向手背哈气时,手背会感到(填“冷”或“热”),这时发生了现象. 讨论分析:1.夏天,小草上的露水是怎样出现的?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矿泉水瓶很快就“出汗”,矿泉水瓶“出汗”的原因是什么? 2.汽化、液化的定义分别是什么?放热和吸热情况如何?并举例说明? 导学二:蒸发和沸腾 观察两幅图,思考过一段时间会发生的现象. 归纳小结:这两幅图中都发生了汽化现象,但方式不一样.甲图中汽化现象为,乙图中汽化现象为. 1.蒸发 活动1:什么情况下裤子干得快? 活动2:通过观察涂有酒精的温度计的示数, 讨论总结:(1)蒸发的特点: . (2)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②;③. 2.沸腾 教师演示水的沸腾实验,学生观察水的温度、水发出的声音、水中的气泡,记录数据填入课本的表格中. 现象:①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沸腾?答: . ②在烧水的整个过程中,观察水沸腾前声音,沸腾时声音.水沸腾前气

泡由变,水沸腾时气泡由变. ③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停止对水加热,水沸腾.说明沸腾需要. 根据以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思考:蒸发和沸腾的区别和联系,填写下面的表格. (2)什么是沸点?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水银的沸点、酒精的沸点分别是多少? (3)在做本实验时,要使水沸腾的时间缩短 ,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方法? (4)液体沸腾时的条件是什么? 导学三:液化的两种方法 (1)降低温度能使气体液化. (2)用注射器吸进一些液态的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再向内推压活塞时(压缩体积),注射器内壁又出现了什么现象? (3)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一些液化现象,并说明是通过哪种方法形成的? 小结: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和. 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讨论以下问题: 问题1:为什么生活中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往往比用100 ℃的水烫伤更厉害? 问题2:生活中“白雾”、“露”、“雾”的形成? 【反馈练习】 1.室内温度为20 ℃,此时用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涂抹一下温度计的玻璃泡,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列各图能比较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是( ) 2.青藏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2 m的铁棒,如图所示,我们叫它热棒.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5 m深,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封装有适量液氨.热棒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受热发生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传导给空气,气态氨由此冷却变成了液态氨,又沉入了棒底.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这是我国科技工作者为解决“千年冻土”的许多创新和发明之一.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3 汽化和液化 练习(有答案)

5.3 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期间,戴眼镜的同学佩戴口罩,眼镜片有时会出现起“雾”现象,干扰视线造成了不便,所以同学们一定要保护好视力。关于镜片上的“雾”,下列正确的是() A.“雾”是气体 B.“雾”是汽化形成的 C.“雾”的产生过程放出热量 D.一段时间后,“雾”消失不见了,是升华现象 2.如图所示,向装有少量水的烧瓶缓慢打气,突然塞子跳起来,同时瓶内出现了“白雾”,关于该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白雾是水蒸气 B.瓶内气体膨胀对外做功 C.瓶内气体内能增加 D.瓶内气体温度升高 3.如图各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冒 B.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部分枝叶 C.地膜种植 D.湿衣服展开晾在向阳、通风处 4.为了研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图甲、乙和丙所示的三组实验,在每组实验中,分别在两块玻璃板上滴有初温和质量都相等的酒精,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组实验可以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体积是否有关 B.乙组实验可以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是否有关

C.丙组实验可以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质量是否有关 D.甲组实验可以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是否有关 5.如图所示,大容器A和小容器B内均装有水,在容器A底部加热使容器A内的水沸腾,继续加热,容器B内的水() A.不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B.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C.不能达到沸点,但能沸腾 D.能达到沸点,也能沸腾 6.用相同加热器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题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 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60℃ C.甲、乙两物质从0~6min内吸收热量相等 D.乙物质在6~10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八年级物理上册 汽化和液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并能判断。 2、了解汽化的其中之一形式——蒸发的概念 3、了解影响蒸发的三个因素和液体蒸发时要吸热。 技能目标:4、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严谨和科学态度及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二、重点和难点:影响蒸发的三个因素 对比实验的设计(如何控制实验条件) 三、讲授过程: 一)引入 1、教师用酒精在黑板上写下“GOOD MORNING” 2、小实验:酒精的的汽化和液化 (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里面的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然后放往入热水中)让学生观察现象并解释。 引入课题:汽化和液化 二)、新课讲授 1、汽化和液化 板书汽化的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液化的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强调:汽化和液化是发生在液态和气态两种状态之间的物态变化。 出示:冰水倒入烧杯,烧杯外壁出现小水珠,判断是什么现象?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烧杯壁液化而成。) [教师找黑板上的字,怎么不见了?]由学生解释,由此引出蒸发的概念。 2、蒸发 定义: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 强调:任何温度下。 由学生例举日常生活中蒸发的实例。 设疑:你认为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蒸发的快慢? 3、课内探究实验: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②学生猜测:温度、液体的表面积、空气的流通程度、液体的性质、湿度等 ③小组分工合作设计实验方案:(附小组实验设计工作单) 汇报实验思路。设计对比实验就注意什么? (实验组和对照组除可控条件不同外,其他的条件必须要相同) ④实验验证猜测的正确性。 ⑤汇报结果,并结合课件展示。 结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液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⑥用结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饭店里的干手器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加快水分蒸发的? 现代节水农业常用喷灌、滴灌技术取代以前的漫灌,节水50%左右,这是为什么? 设疑:相同质量的不同的液体(如酒精和水)蒸发的快慢一样不一样? (不一样)

人教版初二物理: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解析版)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1.液化和气化、升华和凝华的性质、现象及特点 2.蒸发和沸腾的性质及特点 3.水的沸腾现象实验 一、汽化 汽化是指物质的状态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 (1)汽化有两种方式:一是蒸发;二是沸腾 (2)从现象来看,液态是看得见的,而气态是看不见的 (3)汽化进行过程伴随吸热,总体上任何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生汽化现象 (一)蒸发 1、蒸发的特点 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现象有三个方面显著的特点:(1)从发生的条件看,蒸发不受温度限制,所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液体只要是敞开的,便会蒸发,蒸发无条件可言。 (2)从发生的部位看,蒸发是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一种平缓的汽化现象。 (3)从液体自身的温度情况看,液体蒸发过程中要吸热,所以温度降低。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是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3、液体蒸发致冷 液体蒸发要吸收热量,所以液体蒸发具有致冷作用。这是因为:液体蒸发从液体中吸热,造成液体温度下降,与周围物体有温度差,液体就从周围物体吸热,所以周围物体放热温度下降,这就是液体蒸发产生致冷作用。 (二)沸腾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沸腾的特点: (1)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2)同种液体在不同的气压下,沸点不同。如水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为 100℃;低于标准大气压,沸点低于100℃;在高于标准大气压下,沸点高于100℃。课本中沸点表是几种常见液体的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 2、沸腾的条件: (1)液体温度达到当时大气压下的沸点; (2)液体要继续吸热(被不断加热)。

浙教版科学七上《汽化与液化》word教案

浙教版科学七上《汽化与液化》word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明白什么是汽化、液化。明白得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明白什么是沸点。 (3)明白蒸发能够致冷。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看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 (1)蒸发、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分析一些常见的汽化、液化引起的现象。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观看分析 教学器材:烧杯、水、温度计、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投影仪、硬纸片、毛玻璃、棉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形,导入新课。 (实验演示)教师将少量酒精抹在玻璃台上,提示同学们观看,过一会儿会发觉酒精专门快挥发了。

提问:生活中有类似的现象吗? 学生A:夏天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就变干了; 学生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会变干; (…………) 同学们,这些事例中的水哪儿去了呢? 二、新课教学。 像如此的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就叫做汽化,而生活中我们还看到:家里玻璃镜上经常显现的一片模糊则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而凝聚的水珠,这种现象则叫做液化。 (板书)汽化和液化液态?气态(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汽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沸腾,另一种叫蒸发,下面我们来探究沸腾现象。 进行实验:“观看水的沸腾” 引导学生提问: ①什么缘故要用热水?什么缘故要用硬纸板盖住? ②如何正确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外焰700--800℃,内焰200--400℃),总结: ①水烧开了需要哪些条件? ②水沸腾时有什么特点(发生于液体表面和内部的剧烈汽化现象,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③水沸腾后连续加热,水的温度有没有连续上升? ④水沸腾的条件:(a、温度达到沸点,b、连续吸热) 说明:同一种液体的沸点与液面上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就越高,在标准

八年级物理上-汽化和液化习题(附答案)[1]

《汽化和液化》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下面关于蒸发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A. 蒸发时必须从外界吸收热量 B. 蒸发现象在-20℃时也能发生 C. 蒸发是在液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D. 蒸发时向外界放热 2、在下列现象中属于蒸发现象的是() A.樟脑球放久了会变小 B.水结冰 C.冬天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 D.夏天,晾在绳上的湿衣服,过一段时间会干 3、冰变成水是物态变化中的_________现象, 在这个过程中要_________热量. A. 液化 B. 熔化 C. 汽化 D. 吸收 4、关于晶体的熔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要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B.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C.要不断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D.要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5、下列各例中属于物质液化现象的是() A.卫生球日久天长逐渐变小或消失 B.在草、荷叶上出现露水 C.糖放入水中变成糖水 D.海波加热到48℃变成液态的海波 6、在室内, 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 它的示数将() A. 一直升高 B. 一直降低 C. 先升高后降低 D. 先降低后升高 7、给盛在开口容器中的温度是15℃的水加热到30℃, 则容器中水的质量将______, 这是由于______的缘故. A. 减小 B. 水蒸发 C. 不变 D. 增多 8、关于液体蒸发快慢的因果关系,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A.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B.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C.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D.以上论述都不太正确 9、下列事例中属于防止蒸发吸热产生危害的是() A.没有汗腺的狗,酷暑时伸长舌头来散热 B.夏天下暴雨,衣服淋湿后要换干衣服 C.病人发烧时常用冷湿毛巾敷头部 D.夏天,在教室地上洒些水 10、夏天,自来水管的外壁上常有水珠,这是因为() A.夏天气温较高,蒸发较快,在管壁形成水珠 B.夏天空气中水蒸气较多,遇到较冷的自来水管就凝结成水珠

专题18温度与物态变化(解析版)

专题18 温度与物态变化 考点一温度和温度计 1.(2020·安徽淮北市·八年级期末)下表是1个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A.水温度计B.汞温度计 C.酒精温度计D.乙醚温度计 【答案】C 【解析】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到现在为止,我国出现的最高气温为49.6℃,最低气温是零下52.3℃,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要求所用液体的沸点高于最高气温,熔点低于最低气温,符合这一要求液体的是酒精。 故选C。 2.(2021·安徽淮北市·八年级期末)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A.初中生大拇指的宽度一般为10cm B.中学生一百米跑步达标成绩约为13min C.炎热的夏天,摸太阳下的石头烫手,则石头的温度一定高于37℃ D.一只鸡蛋的质量约为0.5kg 【答案】C 【解析】 A.初中生大拇指的宽度一般为1cm,故A不符合题意; B.中学生一百米跑步达标成绩约为13s,故B不符合题意; C.人的正常体温在37℃,摸起来烫手的石头,温度远高于体温,所以一定高于37℃,故C符合题意;D.一只鸡蛋的质量约为 50g=0.05kg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021·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九年级期末)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将装有少量碎冰的试管放入装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观察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 (2)某同学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冰熔化过程为______(填“吸热”或“放热”)过程; -℃升高到0℃吸收的热量______水从0℃升高到2℃吸收(3)若不考虑热量损失,由图像丙推知,冰块从4 的热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2 吸热等于 【解析】 (1)[1]由图乙可知,温度计中液柱在零刻度以下,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2℃。 (2)[2]由图像可知,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需要持续加热,所以冰熔化过程为吸热过程。 -℃升高到0℃加热时间为2min,水从0℃升高到2℃,加热时间为2min,所(3)[3]由图像丙可知,冰块从4 -℃升高到0℃吸收的热量等于水从0℃升高到2℃吸收的热量。 以冰块从4 4.(2021·安徽合肥市·九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是温度计的一部分,它指示的温度是______℃。 【答案】-13 【解析】 如图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数值越往下越大,应读零下,读作-13℃。 5.(2021·安徽淮北市·八年级期末)物理学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掌握的实验技

初二物理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重点难点

初二物理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一)汽化 1、蒸发的特点 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现象有三个方面显著的特点: (1)从发生的条件看,蒸发不受温度限制,所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液体只要是敞开的,便会蒸发,蒸发无条件可言。 (2)从发生的部位看,蒸发是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一种平缓的汽化现象。 (3)从液体自身的温度情况看,液体蒸发过程中要吸热,所以温度降低。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是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例2、晾晒衣服时要将衣服摊开,放在阳光下或通风处,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晾晒衣服是为了除掉衣物上的水分,将衣服摊开可增大表面积,阳光下温度高,通风处衣服上的水分可迅速蒸发,从而能使衣服很快变干。 例3、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在干旱地区尤其珍贵,我国北方一些缺水的平原地区采用喷灌、滴灌技术,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可以减少输水过程中的蒸发,大大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为什么? 从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来考虑,要减缓蒸发,就应降低液体的温度,减小液体的表面积,减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把沟渠输水变成管道输水,可以减小水暴露于空气中的表面积,水表面的空气流动也大大减少;把输水管道埋在地下,可以降低水的温度,这样就比普通的沟渠灌溉减少了因水的蒸发而浪费的水。4、沸腾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它具有以下特点: (1)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同种液体在不同的气压下,沸点不同。如水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为100℃;低于标准大气压,沸点低于100℃;在高于标准大气压下,沸点高于100℃。课本中沸点表是几种常见液体的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 (2)沸腾的条件: ①液体温度达到当时大气压下的沸点; ②液体要继续吸热(被不断加热)。 5、蒸发与沸腾的异同

33 汽化和液化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汽化和液化教案 设计思想 一、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 “汽化”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与汽化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科学探究,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本节课通过“探究水的沸腾”、“探究蒸发与什么因素有关”两个探究过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问、质疑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制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建立基础。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三、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兴趣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只有当学生对物理有了兴趣,才能有学习的乐趣,进而发展到有研究物理的志向。对于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二学生,教学的重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实验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在本节课共有实验八个,大多是学生亲自动手的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通过实验研究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发展学生终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知道汽化现象及汽化的两种方式;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认识蒸发现象,理解蒸发快慢的条件; 4.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5.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6.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性,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物理现象的物理道理。 教学准备 页 1 第 一、电教器材:计算机、实物投影仪、教学课件; 二、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火柴、自制三芯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棉线、热水、手表、小塑料、酒精、纸盒、玻璃板、酒精棉球。 教学过程 实验引入课题 实验:在黑板用酒精棉球写下“液体”两个大字,过一会儿“液体”不见了。 教师:“液体”到哪里去了? 学生:液体变成气体到空气中去了。 实验:在白色透明塑料袋,滴入几滴酒精,排尽空气后封口,并将其放入热水中,观察塑料袋的变化。 教师:酒精到哪里去了? 学生:液态酒精变成气态酒精。 实验:塑料袋从热水中取出,观察塑料袋的变化。

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24 物态变化问题(解析版)

专题24 物态变化问题 1.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1)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1)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2)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凝固的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3.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1)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2)影响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3)作用是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4)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5)沸腾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6)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4.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好处是体积缩小便于运输。作用是液化放热 5.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6.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例题1】如图所示的热现象中,通过液化形成的是()

A.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 B.冬天清晨树叶上的“霜” C.冬天河水结“冰”D.厨房蒸笼旁的“白汽” 【答案】D 【解析】“烛泪”是由固态的蜡烛熔化而来的,故A错误;“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故B正确;冬天河水结“冰”,是水遇冷凝固成冰,是凝固现象,故C错误;白气是由蒸笼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故D正确。 【例题2】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让我们领略了许多美妙景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轻柔的雪是升华现象

3.3《汽化和液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解析版)

3.3《汽化和液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如图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 A. 固态酒精是非晶体 B. 在0℃时,酒精处于液态 C. 酒精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 D. 酒精在沸腾过程中不吸热,温度也不变 2.如图所示,乙容器内盛有水,甲容器盛有左表所列的一种液体.在一个标准的大气压下,对甲容 器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乙容器内的水沸腾了.则甲容器内盛的液体是() A. 液态氨 B. 酒精 C. 水 D. 煤油 3.关于物质状态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一定温度下压缩气体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 B. 沸腾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C. 物体汽化时温度一定降低 D. 只要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就一定沸腾 4.如图所示,生活中的热现象随处可见,下列关于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 蒸笼上冒出的“白气”是液化吸热形成的 B. 湿衣服在阳光照射下可以加快衣服上的水分蒸发 C. 蜡烛燃烧会产生“烛泪”,“烛泪”的形成是晶体的熔化 D. 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逐渐散去,这种物态变化要放热 5.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 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A. 先汽化,后液化 B. 先液化,后汽化 C. 只有液化 D. 只有汽化 6.治疗新冠肺炎时,医护人员必须佩戴口罩和护目镜,护目镜常常会蒙上一层“雾气”,关于“雾 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雾气”是水蒸气 B. “雾气”是汽化现象 C. “雾气”的形成需要放热 D. “雾气”出现在护目镜的外侧 7.常用的冰箱利用了一种叫做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下图 表示了电冰箱的构造和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5讲 汽化和液化(提高)习题答案

微信搜索关注:【兰州新东方初中学习】公众号获取更多学习资料 汽化和液化(提高) 【习题答案】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 1.【答案】D 2.【答案】C 【解析】从数据中可知,液态氮的沸点最低,则最容易沸腾;而二氧化碳的沸点最高,很难沸腾,相反最容易液化。所以如果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从空气中提取这些气体,那么温度下降时首先液化被分离出来的是二氧化碳。 3.【答案】C 【解析】温度计在酒精中的示数是 17℃,从酒精中拿出来后,温度计的液泡上有酒精,酒精很容易蒸发,蒸发吸热,温度计的示数先下降,当酒精蒸发完之后,温度计的示数再上升,达到室温。 4.【答案】A 【解析】常温下汽油容易由液态汽化(蒸发)为气态,弥漫在空气中。故选 A。 5.【答案】D 【解析】甲杯中放的是冰水,杯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杯的外表面;乙杯中装的是热水,杯内 温度高,杯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杯的内表面。 6.【答案】A 【解析】A、开始加热时,水中气泡较少,并且上升过程中逐渐减小.选项 A 错误;BD、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选项 BD 正确;C、水沸腾时,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此选项正确,故选 A。 二、填空 7.【答案】60;不会;60 8.【答案】液化;放 9.【答案】增多;不变;停止;吸 10.【答案】液化;放出 【解析】蒸馒头时,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液化,放出热量,上层蒸格中的温度较高,所以上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 11.【答案】液态;液化 【解析】医用氧气瓶中的氧是以液态存在的,它是通过对氧气在常温下压缩体积增大压强的方法使之液化后储存在瓶中的;故答案为:液态;液化。 12.【答案】试管壁有小水珠(液化);放出 【解析】烧瓶中水沸腾时产生的大量水蒸气进入容器 A 中,容器 A 放在装有冷水的容器 B 中,容器 A 的温度也比较低,通入容器 A 中的水蒸气受冷就会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试管壁上;温度计的示数升高证明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 三、综合应用与实验探究 13.【答案】(1)96℃;(2)98;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3)吸热但温度不变;(4)水的初温低 【解析】(1)由图甲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其示数为96℃;(2)由图乙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为98℃;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时,沸点低于100℃;(3)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4)在实验过程中,如果加热时间过长的原因可能是水的质量偏多,或者水的初温度太低。 14.【答案】水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对食物可起到保鲜的作用;加快沙中水的蒸发

八年级物理《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保定市蠡县大百尺中学孔慧敏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入汽化 与液化概念,通过实验探究汽化与液化的特点,总结规律,及时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汽化与液化的应用。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液体沸腾时的特点,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图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用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激发学生对科学的 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设计思想 (一)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 “汽化和液化”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与汽化和液化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科学探究,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本节课通过“探究水的沸腾”、“探究蒸发与什么因素有关”两个探究过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问、质疑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制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建立基础。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三)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兴趣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只有当学生对物理有了兴趣,才能有学习的乐趣,进而发展到有研究物理的志向。对于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二学生,教学的重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

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_知识点总结

汽化和液化 一、本节学习指导 本节中我们将了解汽化和液化这样一个互逆的过程,要正确区分汽化是吸热过程,而液化是放热过程,我们都有生活经验,被刚烧开的水蒸气烫伤比开水烫伤严重,就是因为水蒸气要变成水,这是一个液化过程,要放出额外的热量,所以才会比开水烫伤严重。本节有配套免费学习视频 二、知识要点 1、汽化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过程需要吸热。 注:理解汽化吸热其实很简单,我们把锅里的水不断加热,先是沸腾,然后蒸发,过一会就会“烧干”。这个过程就是汽化的过程,所以汽化是一个吸热的过程。 (2)汽化现象分为:沸腾、蒸发,两种形式都要吸热。 沸腾: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时液体的温度保持不变。 蒸发: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平和的汽化现象,蒸发时液体温度下降。 注意:沸腾时,液体的温度是恒定的,理论上,水沸腾时温度恒定在100摄氏度,但实际生活中由于海拔原因,大多地方达不到100摄氏度。蒸发只在叶天的表面发生,并且这个过程是柔和的,并不那么惊天地泣鬼神。 2、沸腾【重点】 (1)沸腾现象:例-如水沸腾,有大量的气泡上升、气泡变大,到水面破裂,释放出水蒸气。(2)沸腾规律:液体在沸腾时,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3)液体沸腾必要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不断吸热。 (4)有关沸点知识: ①液态氧的沸点是-1830C,固态氧的熔点是-2180C。-1820C时,氧为气态。-1840C 时,氧为液态。-2190C时,氧为固态。-1830C氧是液态、气态或气液共存都可以。

② 可用纸锅将水烧至沸腾(水沸腾时,保持在1000C 不变,低于纸的着火点)。 ③ 装有酒精的塑料袋挤瘪(排尽空气)后,放入800C 以上的水中,塑料袋变鼓了(酒精汽化成了蒸气。酒精沸点为780C ,高于780C 时为气态)。 3、蒸发【重点】 (1)蒸发现象 ①湿衣服放在户外,很快就会干; ②教室洒过水后,水很快就干了; (2)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①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风加快了身上水的蒸发,蒸发吸热)。 ②一杯400C 的酒精,敞口不断蒸发,留在杯中的酒精温度低于400C (蒸发要向周围环境和液体自身吸热)。 ③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示数会先下降再升高(酒精蒸发吸热,使温度计中液体温度下降,蒸发结束后温度回升到室温)。 (3)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①液体自身的温度高低; ②液体蒸发的表面积大小;③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 4、蒸发与沸腾。 汽化的两种方式一是蒸发,二是沸腾。它们虽同属汽化,需要吸热,但其特点是不同的。见表中所列: 说明:

2019-2020年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三 汽化和液化北师大版习题精选第五十三篇

2019-2020年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三汽化和液化北师大版习题精选第五十三篇 第1题【单选题】 下列现象中由凝固形成的是( ) A、冬天早晨草木上的霜 B、春天早晨常见的雾 C、钢水浇铸成火车轮 D、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了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梅雨季节,我市大部分地区空气异常潮湿,家中墙壁“出汗”、地板湿漉漉的,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水这种物质发生了( ) A、熔化 B、液化 C、汽化 D、凝固 【答案】: 【解析】: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是由于锯条从木板吸收了热量 B、将零下15℃的冰块放在冰箱的0℃保鲜室中,一段时间后,冰块的内能不增加 C、炎热的夏天,雪糕周围出现的“白气”是雪糕冒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出现冰花,属于凝华现象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现象中,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风吹过,人便感到凉爽,主要是因为流动的空气加快了人身上汗液的蒸发 B、吃冰棒感觉凉爽,是因为升华要吸热 C、物体的温度高,是因为它具有较多的热量 D、运载火箭的燃料采用液氢,是因为液氢的比热容大 【答案】: 【解析】:

炎热的夏天,戴眼镜的同学从空调房走到室外时,镜片上出现一层薄雾,过了一会儿,镜片又变得清晰起来.镜片上这两种现象对应的状态变化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液化,后汽化 C、先凝固,后蒸发 D、先凝固,后升华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做法中为了加快液体蒸发的是( ) A、酒精灯不用时要盖上灯帽 B、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 C、蔬菜用保鲜膜包好后放入冰箱冷藏室 D、洗头后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汽化和液化 练习教案(教师版)(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汽化和液化 【知识要点】 1、汽化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过程需要吸热。 注:理解汽化吸热其实很简单,我们把锅里的水不断加热,先是沸腾,然后蒸发,过一会就会“烧干”。这个过程就是汽化的过程,所以汽化是一个吸热的过程。 (2)汽化现象分为:沸腾、蒸发,两种形式都要吸热。 2、沸腾【重点】 沸腾: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时液体的温度保持不变。 (1)沸腾现象:例-如水沸腾,有大量的气泡上升、气泡变大,到水面破裂,释放出水蒸气。 (2)沸腾规律:液体在沸腾时,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3)液体沸腾必要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不断吸热。 (4)沸点:液体开始沸腾的温度叫该液体的沸点. ①液态氧的沸点是-1830C,固态氧的熔点是-2180C。-1820C时,氧为气态。-1840C时,氧为液态。-2190C时,氧为固态。-1830C氧是液态、气态或气液共存都可以。 ②可用纸锅将水烧至沸腾(水沸腾时,保持在1000C不变,低于纸的着火点)。 ③装有酒精的塑料袋挤瘪(排尽空气)后,放入800C以上的水中,塑料袋变鼓了(酒精汽化成了蒸气。酒精沸点为780C,高于780C时为气态)。 说明(1)不同液体沸点不同; (2)液体的沸点随液面气压增大升高,沸点还与液体纯度有关; (3)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升高;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不变.水沸腾需要吸热. 3、蒸发(重点) 蒸发: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平和的汽化现象,蒸发时液体温度下降。 (1)蒸发现象 ①湿衣服放在户外,很快就会干; ②教室洒过水后,水很快就干了; (2)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①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风加快了身上水的蒸发,蒸发吸热)。 ②一杯400C的酒精,敞口不断蒸发,留在杯中的酒精温度低于400C(蒸发要向周围环境和液体自身吸热)。 ③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示数会先下降再升高(酒精蒸发吸热,使温度计中液体温度下降,蒸发结束后温度回升到室温)。 (3)蒸发的特点 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4)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①液体自身的温度高低; ②液体蒸发的表面积大小; ③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 4、蒸发与沸腾。 说明: 气压高,沸点高;气压低,沸点低。 5、液化 (1)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过程需要放热。 (2)液化现象 ①水开后,壶嘴看见“白气”(壶中汽化出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成雾状小水珠); ②夏天自来水管和水缸上会“出汗”。(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珠)。 注:壶嘴看见“白气”犹如“雾”一样,是小水珠;而烟,这是不透明的小尘埃颗粒。要注意区分“雾”和“烟”的判断。 6、液化的方法分为:降低温度、压缩体积两种方法 (1)、降低温度(遇冷、放热)液化: ①雾与露的形成(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附在尘埃浮在空中,形成“雾”;附在草木,聚成“露”); ②冬天,嘴里呼出“白气”。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 ③冬天,窗户内侧常看见模糊的“水气”(屋内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成小水珠); ④牙医在为病人检查牙齿时,将检查用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稍微烤一下,然后放入口腔中(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镜面上)。 (2)、压缩体积液化: ①在常温下,将石油气压缩放入钢瓶中,以液态石油气的形式保存。 ②“长征”火箭的燃料和助燃剂分别是:压缩成的“液态氢”和“液态氧”。 ③打火机中,常用压缩后的液态“丁烷”作为燃料。 (3)液化放热 ①北方的冬天,在室内暖气管道中通以灼热的水蒸气来取暖,最后在管道另一头回收到的是水(水蒸气液化成水放出大量热)。 ②1000C的水蒸气比1000C的水更容易烫伤人体(1000C的水蒸气液化成1000C的水要放热)。 【随堂检测】 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2、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A.用电吹风吹头发B.给墨水瓶加盖

八年级物理上 汽化和液化习题(附答案)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 际 米◇. 国◇. 尔◇. 一、单选题: 1、下面关于蒸发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A. 蒸发时必须从外界吸收热量 B. 蒸发现象在-20℃时也能发生 C. 蒸发是在液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D. 蒸发时向外界放热 2、在下列现象中属于蒸发现象的是() A.樟脑球放久了会变小 B.水结冰 C.冬天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 D.夏天,晾在绳上的湿衣服,过一段时间会干 3、冰变成水是物态变化中的_________现象, 在这个过程中要_________热量. A. 液化 B. 熔化 C. 汽化 D. 吸收 4、关于晶体的熔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要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B.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C.要不断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D.要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5、下列各例中属于物质液化现象的是() A.卫生球日久天长逐渐变小或消失 B.在草、荷叶上出现露水 C.糖放入水中变成糖水 D.海波加热到48℃变成液态的海波 6、在室内, 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 它的示数将() A. 一直升高 B. 一直降低 C. 先升高后降低 D. 先降低后升高 7、给盛在开口容器中的温度是15℃的水加热到30℃, 则容器中水的质量将______, 这是由于______的缘故. A. 减小 B. 水蒸发 C. 不变 D. 增多 8、关于液体蒸发快慢的因果关系,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A.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B.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C.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D.以上论述都不太正确 9、下列事例中属于防止蒸发吸热产生危害的是() A.没有汗腺的狗,酷暑时伸长舌头来散热 B.夏天下暴雨,衣服淋湿后要换干衣服 C.病人发烧时常用冷湿毛巾敷头部

2020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精讲精练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精讲精练含解析: 专题3.3汽化和液化 知识点扫描 知识点一: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是气化的逆过程。 2.汽化是吸热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 知识点二:沸腾 1.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沸腾的过程中液体继续吸热,但吸收的热量用来不断地变成蒸汽,温度保持不变。 3.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大气压越高,沸点也高,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高压锅。 知识点三:蒸发 1.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温度、表面积、空气流速和液体的种类。液体种类相同时,温度越高、空气流速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注意控制变量法的运用)2.蒸发致冷。蒸发过程中吸热。致使液体和它所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 知识点四:液化的方式 1.所有气体温度度降到一定程度都可以液化,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气体液化后体积变小,便于储存和运输。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都可以使气体液化。 2.“白气”不是气体而是液体小水珠,是水蒸汽遇冷液化产生的。 重点难点解读 1.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是本节重点 (1)水在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汽散发到空气中。(2)温度与时间图像特点:有一段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表示水沸腾的状态。可以从图像看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以及沸腾持续时间。

(3)能探究水的沸点,进而推断当地环境大气压大小。 (4)还能探究出其他问题。 比如:在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从下向上固定实验器材的位置;烧杯冒出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要会进行温度计的读数,在读数时,首先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根据图象,通过水质量的大小及初温的高低判断加热时间较长的原因。 2.知道蒸发与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是难点 对点例题解析 知识点一:汽化和液化 【例题1】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答案】B 【解析】判断出属于液化的物态变化,要弄清液化的特点,液化是由物体气态变为液态的变化过程,可根据四个选项中所给物理现象的特点来进行判断。 A.冰雪遇暖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