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绪论课

高一物理绪论课
高一物理绪论课

绪论课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教师:庄子有一句话“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我们今天不去讨论它的哲学意义,我们来分析它物理内含。这句话中有两个动词,是哪两个呢?

学生:判和析。

教师:对,判天地之美,用什么去判?怎么判?

学生: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手触摸,用鼻子闻等等。

教师:判就是要我们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去感受自然之美。也就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自然现象。

教师:析万物之理,怎么析呢?

学生:析就是分析思考的意思,就是说要动脑分析思考现象中蕴含的道理。

教师:说得非常好,析就是要我们分析思考千变万化的现象中蕴含的普遍道理,就是逻辑推理。

教师:我们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要从平凡之处发现不凡之事,从不凡之处发现平凡之理。从平凡的常见的现象之中发现不平凡的不一样的现象,这是观察;从不平凡的现象中推导出普遍适用的道理,这是推理。

进行新课:

环节1:判天地之美

演示实验:在杯子中倒满水,盖上塑料片后倒立,再将杯子中的水倒掉一部分后盖上塑料片倒立,学生观察现象,尝试解释原因。

学生实验:给学生准备三组实验的实验器材,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展示给其他同学看。

一组:铁架台1个、白纸1张、烧杯1个、食盐1袋、漏斗1个。

二组:铁丝1根、小钢球1个、烧杯1个、水1杯、蜡烛1只、打火机1 个。

三组:条形磁铁1根、铝环(一个闭合一个不闭合)、支架1个。

环节2:物理学研究什么

教师:物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呢?同学们根据初中所学的物理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投影:物理学研究物质世界最基的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和相互转化的规律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的自然科学。

教师: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时代,人们就开始思考物体的运动规律,各种电现象和磁现象了。但那时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也没有科学的研究方法,人们对自然现象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观察和思辨的基础上,物理学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直到16世纪也就是400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才找到正确的研究方法,牛顿又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了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物理学大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物理学在几百年的时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带动了其它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因此,人们认为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始于伽利略牛顿时代。

环节3:物理学对其它科学技术的影响

教师:物理学是一切现代科学的基础,下面我们仅仅举几个例子。

1.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规律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应用,电视显像管、电子显微镜、磁控管、粒子加速器等都与它密切相关。

2.原子核物理学的研究,使人类可以直接利用射线与核能。

3.各种程序控制的电器中都有芯片,量子力学是半导体芯片技术的基础,没有量子力学就没有现代科技。

4.激光物理的发展使激光在医疗技术、国防工业广泛应用。目前我国激光武器的研究处在世界前列,激光武器的应用将使未来战争发生巨大变化。

环节4:物理学推动社会进步

教师:力学和热学的发展使蒸汽机得以广泛应用,触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的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教师:电磁学的发展使电力得以广泛应用,触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教师:微观物理方面的重大突破开创了微电子工业,触发了第三次产业革命。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环节5:物理学改变人们的思维观念

教师:古时候人们由于认识的局限,凭自己的想象构造了天圆地方的模型,后来人们认识到地球是一个球体,并认为地球处在宇宙的中心,也就是“地心说”,再后来人们发现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在绕太阳转,即“日心说”,最终人们又认识到宇宙根本没有中心,宇宙不是静态不变的,而是在在加速膨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的进步,也不断的改变着人们的思维观念,日心说终结了地心说也就终结了神的存在,主宰人类命运的不再是神而是科技。

环节6:学物理有什么用

1. 为将来学习所有的技术工作奠定基础。大学里几乎所有的理工科都需要物理为基础。

2. 有利于生活中更合理的使用生活用品。学好了物理,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生活中很多物品的拆装、维修都不是难事,当然没有物理知识可以生活,但是有了物理知识我们可以更好的生活。

3. 形成处理事物时的理性思维习惯。物理学最讲究实证,以观测和实验为基础,但又不单纯满足于观测和实验所获得的表象,更要深入寻求隐藏在现象背后规律。从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会增加我们看待和处理事物时的理性成分。比如人们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学物理的人在处理事物时会提醒自己眼见不一定为实,他会寻求更多的证据来综合分析。即使他以后不从事物理工作,这种习惯至少对他判断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合理的,什么是不合理的;什么是可信的,什么是不可信的;都会大有好处。

环节7:怎样学习高中物理

教师:学物理有用,但学好物理物理也易事。那么,要怎样才能学好物理呢?

1.逐步培养自己的兴趣。兴趣能高度集中注意力,兴趣在哪里,你的精力就会投向哪里。来了兴趣,苦就会变为乐。(让自己喜欢物理老师;开个好头,成就感是培养兴趣最好的基础;学以致用,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认真阅读物理课本。课本是最重要的工具,很多人从来不看课本,他只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后做教辅资料,这是不对的,课本要在上课之前认真阅读,阅读教材不能像看小说一样一口气看到底,阅读教材讲究一个慢字,看一段,把头抬起来想一想,想通了再往下看。物理物理就是要“悟出其中的道理”。有些人看完一节,只知道这一节讲了个什么公式或定理,至于这个公式或定理是怎么来的,什么条件下可用他全然不知。

3.掌握物理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中学物理的规律并不多,但物理现象和过程却是千变万化。只掌握了基本概念和规律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比如假设法、理想模型法、等效替代法、整体法与隔离法等等。题目是无限的,但知识和方法是有限的。

4.阅读适量课外书籍和教辅资料。阅读课外书籍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视野。不同的书籍作者会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问题,可以从各方面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可以学到很多巧妙和简捷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而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课堂上老师讲解的方法是重要的普遍的但不是全面的。

高中物理绪论 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绪论》教学设计 风陵渡中学杨华峰 一、设计思想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本课件采用了PowerPoint制作平台,在设计制作时所追求的是知识性和思想性,而不追求多媒体技术的技巧性,追求的是多媒体技术为我服务而不是我为多媒体技术服务,课件在设计制作时力求通过恰到好处的动画效果,通过多媒体技术的特殊渲染作用,通过视觉和听觉上的强大震撼效果,使学生一进入高中就立刻感受到全新的物理学气息,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二、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的分析 《高中物理绪论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有三个: 第一个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使学生树立起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树立起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的崇高理想; 第二个目的:使学生对物理学的概况、物理学的发展历史、物理学的研究特点等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使学生对物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起学生学好物理学的强大动力; 第三个目的:对学生开始进行物理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的培养,对学生开始进行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的培养,逐步使学生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逐步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养,激发起学生创新的欲望,使学生更加热爱科学、热爱科学家,树立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二)学生学情分析 我校虽然是一所省级重点中学,但毕竟是一个农村中学,这里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可以这样说我校招收的学生大部分是中考失败的学生,甚至可以这样说他们是初中学习困难学生。经过大量资料调查和实地调查, 我们发现了学习困难学生有一个共同过程和主要原因:这就是不管这些孩子一开始变差的原因是多么的不相同, 但有一个过程却是一样的, 这就是他们经历一个学习反复失败的过程, 也就是说, 学习反复失败是学习困难学生学习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差的主要原因。学习反复失败必然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正是在反复失败的过程中, 学生形成了消极的自我概念和失败者心态, 从而丧失了学习的原动力, 反复失败的恶性循环

高一化学绪言教案

绪言 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化学在人类进步中的作用。 2.使学生明确在高中阶段为什么要继续学习化学。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4.通过了解我国在化学方面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引言: 在高中,化学仍是一门必修课。“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这句话引自美国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博格教授在1979年美国化学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纵观化学发展的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化学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产生了多么巨人的作用。西博格(Glenn Theodore Seabory,1912-1999)是美国核化学家。1940年他与麦克米伦(E。M·Mcmillan)等人共同发观了94号元素钚。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领导的芝加哥大学冶金实验室,创立了生产原子弹材料钚的化学流程,这是核武器研制成功的一个关键步骤。1944年,他提出了锕系元素概念与它们的电子结构,这不仅使元素周期表趋于完整,而且为后来合成超铀元素指明了方向。他和麦克米伦共同获得1951年诺贝尔化学奖。 投影:运用纳米技术拍出的“中国”照片 1.由原子组成的最小汉字“中国”的说明: 中国科学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于1993年底至1994年初,以超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为手段,在Si表面上开展了原子操纵的研究,取得了世界水平的成果。他们在室温下,用STM的针尖,并通过针尖与样品之间的相互作用,把硅晶体表面的原子拨出,从而在表面上形成一定规则的图形,如“中国”等字样,这些沟槽的线宽平均为2 nm(1 nm =1×10-9 m)是目前在室温时,人们在Si表面“写”出的最小汉字。凹陷的地方是原子被拨出后显下的深黑色沟槽,凸起的亮点是散落的原子形成的,显白色。 2.扫描隧道显微镜: 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简称STM)是1982年德国科学家宾尼(Gerd Binnig,1947-)与其同事共同研制成功的世界第一台新型的表面分析仪器。STM的研制成功为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奥秘又提供了一个十分有用的工具,使人们第一次能够直接观察到原子在物质表面的排列状态和与表面电子行为有关的物理化学性质,对表面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和微电子技术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他们与电子显微镜的发明家鲁斯卡(Emst Ruska)一起荣获1986年诺贝尔物理奖。 STM具有原子级分辨率,可分辨出单个原子;还具有直接观测的性能,STM的基本原理是基于量子的隧道效应。将原子线度的极细针尖和被研究物质的表面作为两个电极,当针尖与样品的距离非常接近时(通常小于1 nm),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电子会穿过两个电极之间的绝缘层流向另一电极,这种现象叫做隧道效应,产生的电流就称为隧道电流。隧道电流的强度对针尖与样品表面之间的距离非常敏感。通过计算机系统控制针尖在样品表面扫描。把针尖在样品表面扫描时运动的轨迹直接在荧光屏或记录纸上显示出来,也就是说,STM是通过在针尖扫描时,控制针尖与样品间的距离恒定不变,从而使针尖随样品表面的起伏而起伏。

高一物理教师教学工作反思

高一物理教师教学工作反思 高中的物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同时高校要求选考物理学科的专业占的比例相对较 多固然是个有力条件,但是“物理难学”的印象可能会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下面是由小编 整理的高一物理教师教学工作反思,希望对您有用。 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但高一物理难学,这是人们的共识,高一物理难,难在梯度大,难在学生能力与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差距大。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梯度,把握住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才能教好高 一物理,使学生较顺利的完成高一物理学习任务。 初中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教材内容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对物理 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过程、静态的简单问题,易于学生接受;教材编写形式主要是观察与思考、实验与思考、读读想想、想想议议,小实验、小制作、阅读材料与知识小结,学生容易阅读。 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 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 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的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捷,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学生阅读难度较大,不宜读懂。 初中物理教学以直观教学为主,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而高中,物理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之上,高中物理教学要求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在初中,物理规律大部分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的,在高中,有些规律要经过推理得出,处理问题要较多地应用推理和判断,因此,对学生推理和判断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高一学生难以适应。 另外,在初中阶段只能通过直观教学介绍物理现象和规律,不能触及物理现象的本质,这种直观教学使学生比较习惯于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对一些事物和现象形成一定的看法和观点,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这种由生活常识和不全面的物理知识所形成的思维定势,会干扰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对物理本质的认识,造成学习上的思维障碍。

物理化学教案(绪论)

物理化学教案 绪论(1学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化学学科的形成、发展、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以及物理化学学科在化学领域所处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0-1物理化学的内容和任务 (首先从化学与物理的联系入手逐步引出物理化学学科产生的必然性以及其研究内容和任务) 一、物理化学 中学化学曾学过:物质的变化不外乎是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二者有密切的联系,从宏观角度看,化学变化总是包含或者伴随能量形式的物理现象。例如:发生一化学反应时,总是伴随能量效应,不是放热,就是吸热。放热反应我们比较熟悉,如中和反应。也有一些化学反应需要吸热,如Ca(NO3)2.4H2O+Na2SO4.10H2O=CaSO4+2NaNO3+14H2O 可以利用此反应原理制成化学冰袋 电池中正负极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产生电流 如干电池Zn-+2NH4Cl+2MnO2=Zn(NO3)2+2MnOOH 铅酸电池Pb+2H2SO4+PbO2=2PbSO4+2H2O 氢镍电池NiOOH+M(H)=Ni(OH)2+M 照相底片AgBr被感光后引起化学反应,而使图像显示出来 植物中的叶绿素受光照后,可以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 爆炸反应可以起巨大的压力,体积变化等。 从微观角度看,化学反应仍然与物理过程密不可分。分子中电子的运动,原子的转动,振动,原子相互间的作用力等微观物理运动形态,直接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及化学反应能力。例如:二原子分子中两个原子之间的振动程度增加将减弱原子间的键力,当振动强度超过一定界限时,此分子就分解,发生化学反应,两种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一定要经过这两种物质的分子之间的撞碰方能发生。可见不管从宏观,还是从微观角度看,化学变化与物理现象总是密不可分的,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注意到这种相互联系,并且加以总结逐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分支叫物理化学。所以说物理化学是从物质的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的联系入手来探求化学变化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在实验方法上,主要是采用物理学中的测试方法。最早使用“物理化学”术语的是十八世纪中叶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到1887年德国科学家奥斯特瓦尔德w.ostwald和荷兰科学家范特霍夫(J.H.Van’tHoH)合办《物理化学杂志》创刊,此后物理化学这个名称就逐渐采用起来。 二、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 物理化学作为化学学科的一个分支,它所担负的主要任务是探讨和解决下面几个问题。 1.化学变化的方向和限度 在指定条件下,一个化学反应能否朝着预定的方向进行,如果该反应能够进行,则它将达到什么限度?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力,浓度等对反应的方向和平衡位置有什么影响,如何控制外界条件使我们所设

浅谈怎样上好高中物理绪论课_

2012-01新视角 绪论课可以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地位和基本方法,以及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知道进行高中物理学习的意义和目标。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物理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对其他科学科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典范作用,也是整个科学研究领域的奠基石。 一、高中物理绪论课的作用 高中物理绪论课是刚升入高中的学生进行物理学习的“引航课”。它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迪学生的学习智慧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材分别从物理学研究什么,物理学有什么用,以及物理学的未来做了介绍,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教学素材。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教材再结合一些有趣的实验、有趣的思想等,将学生引入到一个奇异的世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能自发地想学物理,学好物理。 二、高中物理绪论课的教学目标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但注重对物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指导,还注重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新教材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 人教版教材虽然未直接指明绪论课,但其刚开始的《走进物理课堂之前》《物理学与人类文明》这两节课相当于是绪论课。让 学生做好学好高中物理的思想准备和方法准备,使学生产生学习高中物理的浓厚兴趣和积极愿望,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使学生懂得学好高中物理的基本方法,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求。绪论课要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的指导,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但是,怎样学好物理的问题,绪论课只是开了个头,随着学习的深入,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问题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关于高中物理绪论课的一些心得 如果第一节课就空洞说教,讲些陈词滥调,势必将学生刚要燃起的一点激情之火扑灭,使学生对物理的兴趣索然,直接影响到以后的物理教学。绪论课的教学内容不必拘泥于课本的具体叙述,可以根据教师自己的经验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地组织教学。在教学准备中可以上网下载有关如何学习物理的典型材料、学习经验谈等,并整理出来向学生介绍,也可以让学生通过上网了解有关如何学好物理的一些文章,从而让学生有一个充分的思想准备。当然我们不可能指望一节绪论课就能包医百病,什么问题都可以在这里解决,这个问题一定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加以反复启发引导,直至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和技巧。 (作者单位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蒙古族学校) 浅谈怎样上好高中物理绪论课 文/王雪 现在,国家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进行减负。对于教师而言,既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好教学任务,又不能留太多作业或不留作业,也就是提高课堂有效性成为教学的最高境界。那么,如何才能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实现增效减压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在教学八年级历史上册《内战烽火》一课中的一些实践体会来谈一下。 一、明确教学目标 首先向学生展示本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也便于自我检测,克服了课堂学习的盲目性,避免了学生精力的分散和浪费。 二、创新教学情境 在历史教学中,创新历史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去感受历史,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起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在《内战烽火》这一课的开始,我通过课件展示日本政府投降仪式和人民欢呼抗战胜利的图片,再加上简短的语言渲染,很快就将学生带到了那个抗战刚结束,人民渴望和平的情境中。 三、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在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的前提下,我尝试让学生先自学,在自学的过程中我出示一些相对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解决,这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为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提供了机会。在学生初步解决问题之后, 我又出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此时我采取学生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在每个小组讨论后我用简练的语言将“蒋介石为什么要阴谋发动内战”“蒋介石邀毛泽东重庆谈判的真实意图是什么”和“内战的前二年,战争进行的地区和战略态势有何变化”等知识点串起,使各个问题形成主线,引导各小组在每一个关键问题点展示其答案,对于小组回答不完善的,可在全班范围内讨论解决,最后我再进行总结。 四、当堂测验巩固 在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后,我将本课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和重点、 难点进行提炼,编成测试题对学生进行小测验,一方面检查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特别是重点、难点的掌握情况,一方面巩固所掌握的知识,同时还在课上解决了本课的作业,课下不再留家庭作业,从而减少了学生的作业负担。 总之,在《内战烽火》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注重锻炼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又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真正达到了增效减压的效果。 (作者单位河北省鹿泉市上寨乡中学) 浅谈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增效减压 文/牛美茹 /////////////////////////////////////////////////// 123--

高一物理课堂教学反思范文

高一物理课堂教学反思范文 高中的物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同时高校要求选考物理学科的专业占的比例相对较多固然是个有力条件,但是“物理难学”的印象可能会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一物理课堂教学反思范文,仅供参考。 高一物理课堂教学反思范文篇一 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但高一物理难学,这是人们的共识,高一物理难,难在梯度大,难在学生能力与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差距大。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梯度,把握住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才能教好高一物理,使学生较顺利的完成高一物理学习任务。 一、高中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梯度 1.初、高中物理教材的梯度 初中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教材内容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过程、静态的简单问题,易于学生接受;教材编写形式主要是观察与思考、实验与思考、读读想想、想想议议,小实验、小制作、阅读材料与知识小结,学生容易阅读。 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的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捷,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学生阅读难度较大,不宜读懂。 2.初、高中物理思维能力的梯度 初中物理教学以直观教学为主,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而高中,物理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之上,高中物理教学要求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在初中,物理规律大部分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的,在高中,

高一物理绪论课

绪论课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教师:庄子有一句话“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我们今天不去讨论它的哲学意义,我们来分析它物理内含。这句话中有两个动词,是哪两个呢? 学生:判和析。 教师:对,判天地之美,用什么去判?怎么判? 学生: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手触摸,用鼻子闻等等。 教师:判就是要我们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去感受自然之美。也就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自然现象。 教师:析万物之理,怎么析呢? 学生:析就是分析思考的意思,就是说要动脑分析思考现象中蕴含的道理。 教师:说得非常好,析就是要我们分析思考千变万化的现象中蕴含的普遍道理,就是逻辑推理。 教师:我们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要从平凡之处发现不凡之事,从不凡之处发现平凡之理。从平凡的常见的现象之中发现不平凡的不一样的现象,这是观察;从不平凡的现象中推导出普遍适用的道理,这是推理。 进行新课: 环节1:判天地之美 演示实验:在杯子中倒满水,盖上塑料片后倒立,再将杯子中的水倒掉一部分后盖上塑料片倒立,学生观察现象,尝试解释原因。 学生实验:给学生准备三组实验的实验器材,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展示给其他同学看。 一组:铁架台1个、白纸1张、烧杯1个、食盐1袋、漏斗1个。 二组:铁丝1根、小钢球1个、烧杯1个、水1杯、蜡烛1只、打火机1 个。 三组:条形磁铁1根、铝环(一个闭合一个不闭合)、支架1个。 环节2:物理学研究什么 教师:物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呢?同学们根据初中所学的物理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投影:物理学研究物质世界最基的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和相互转化的规律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的自然科学。 教师: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时代,人们就开始思考物体的运动规律,各种电现象和磁现象了。但那时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也没有科学的研究方法,人们对自然现象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观察和思辨的基础上,物理学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直到16世纪也就是400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才找到正确的研究方法,牛顿又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了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物理学大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物理学在几百年的时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带动了其它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因此,人们认为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始于伽利略牛顿时代。 环节3:物理学对其它科学技术的影响 教师:物理学是一切现代科学的基础,下面我们仅仅举几个例子。 1.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规律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应用,电视显像管、电子显微镜、磁控管、粒子加速器等都与它密切相关。 2.原子核物理学的研究,使人类可以直接利用射线与核能。 3.各种程序控制的电器中都有芯片,量子力学是半导体芯片技术的基础,没有量子力学就没有现代科技。

高一物理绪论教案

首先祝贺同学们升入高中阶段学习。你们的人生又展开了一个新的篇章。接下来,介绍一下我自己,我叫张丽丽,你们的物理老师。 一、什么是物理 所谓三句不离本行,既然教物理的,我当然要和你们谈谈物理,同学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两年的物理,那么,你能告诉我什么是物理?或者你对物理的理解有哪些?(提问学生)师:通俗一点说,物理就是客观事物的道理。比如说“孤掌难鸣”,我们知道道理在于。。。。。。(学生答)再比如高压锅煮东西熟得快道理在于。。。。。。(学生答)为什么地球绕着太阳转,月球绕着地球转,扔出去的东西最终会落回地面?道理是。。。。。。(学生答)这些都叫物理二、为什么要学习物理 首先对于“为什么要学习”,很多同学的认识是模糊的。我在刚教书的时候也有过这样的疑惑,但随着年纪的增长,阅历的增长,我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我引用了一些名人的说法, 高考不是非得考上重点不可,但通过高考,会决定你四年以及多年后你朋友圈里都有哪些人,你想读本地大学你就会遇见一群和你一样想法的人,你努力考上重点,你就会遇见一群和你一样努力的人,大学只是一个地点,同学才是影响你未来的环境高考不是为家长或者老师而是为遇见和自己一样的人——光线传媒刘同 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一段话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 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 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 而不是被迫谋生。 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 你就有成就感。 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 不剥夺你的生活, 你就有尊严。 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这些属于心灵鸡汤 再来看看通俗的流行网络语 “生时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 “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 “考过高富帅战胜官二代”

高一物理全册教案上

绪论·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演示与讲解,让学生了解高中物理的主要内容与学习方法,理解为什么要学习高中物理以及怎样才能学好高中物理,为今后深入学习作好思想准备与方法准备。 二、教具 离心轨道、薄塑料袋、酒精棉球、支架、火柴、干电池组(6V)、直流电压表(10V)、小灯泡(6V)四个、导线数根、光导纤维演示器等。 三、教学过程 自我介绍。祝贺同学们升入高中阶段学习。我很高兴能教你们的物理课,我愿意和大家一起努力,为实现你们的理想目标而同甘共苦。第一节物理课是绪论课,主要讲三个问题。 1.高中物理的主要内容 高中物理的主要内容可分为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五个部分。 力学主要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重点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和机械能。演示:离心轨道上小球的运动。问:小球从多高处滚下恰能通过圆环最高点?这就是一个力和运动关系的问题。游乐场中的“翻滚过山车”的原理以此为基础。再问:要用多大速度把一个物体抛出地球去,能成为一颗人造卫星?卫星要达到这么大的速度,需要用运载火箭发射。我国已发射37颗人造卫星,其中有5颗是同步卫星。同步卫星实现了全球异地通讯,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世界能看到中国的发展、听到北京的声音;同样我们也能看到与听到世界的动态与信息。 热学主要研究分子动理论和气体的热学性质。演示:简易热气球的起飞。用铁架台搭起一个发射支架,反扣一薄塑料袋,袋口向下,在下面适当位置点燃用酒精棉球做的火源,来加热袋内的空气。一会儿,塑料袋就腾飞起来。问:塑料袋为什么会腾飞起来?我校每年要举行一次学生制作热气球的比赛,希望你们在课外制作活动中能大显身手,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电学主要研究电场、电路、磁场和电磁感应。重点学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和电磁感应定律。演示:电源外电压的变化。把直流电压表并接在干电池组的两极上,电源的外电路由四个并联的小灯泡组成。问:当小灯泡逐个点亮时,电压表的示数如何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电源的外电压随外电阻的变化而变化。初中电学假定电源两极电压是不变的;高中电学认为电源电极电压是变化的。这说

高一物理备课组计划

高一物理备课组计划 高一物理备课组计划 高一物理备课组计划 一、指导思想 新的学年我们要积极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认识物理课程的性质,领会物理课程基本理念,了解物理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通过学习物理课程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使我们的物理教学工作更科学化、规范化、具体化。认真学习新的物理教学大纲,明确必修物理课和选修物理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结合现行使用的教材做好调整。学习有关教育改革和教学改革理论和经验,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基本点出发,根据各校、各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恰当的教育教学计划与目标要求,使每一个学生在高中阶段都能得到发展和进步。 二、教学目标 通过新课教学,使学生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对于物理概念,应使学生理解它的含义,了解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于物理规律,在讲解时要注意通过实例、实验和分析推理过程引出,应使学生掌握物理定律的表达形式和适用范围。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为达到高考要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具体做法

1、以本为本,以纲为纲 本指课本,纲指《考试说明》。在物理基础教学中必须分清主次,紧跟高考动向、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2、因材施教,生动活泼 在教学中,为使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应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导以耐心的辅导,作业进行面批,使他们都能学有所得。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鼓励和帮助他们学习更多的知识,使他们达到更高的水平。总之,要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提高各种能力,做到每个知识点都掌握的扎扎实实。 3、集思广益,精益求精 发挥备课组的作用,强化了对象的针对性,眼睛要盯住全班学生,具体做法是:(1)坚持集体备课,集思广益。(2)每章要有单元测验,阅卷完后,根据学生答题情况,逐题分析,特别究错题。(3)对学生要把每次讲评完后的答卷收上来重作分析,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4、重视复习,温故知新 学习是一个循序而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温故而知新的过程,每章后的物理复习更是如此。复习过的内容要多次见面,学生才记忆得牢固、理解得准确、运用得自如。 5、加强训练,提高能力 要求学生答题必须严谨、规范和完善,为此,我们在平时讲解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