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课古诗三首1.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课古诗三首1.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课古诗三首1.古诗三首(教案)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

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课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明确任务

1、导语导入:我们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美称的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的杜甫。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板书课题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绝句》这首古诗。

3.补充绝句知识。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设计意图:导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绝句是诗歌体裁。】

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1.出示初读要求:(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2.逐句朗读检查。课件出示“迟日”“泥融”“鸳鸯”等词语,并正音。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4.齐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了解诗意,想象春景

1.杜甫的诗中有画,结合课本插图自读古诗,看看诗中画了什么?并展开想象。

诗中有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2.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诗中的画。师相机总结古诗的意思。

2.诗中不仅有美好的春色,还有气味呢?

诗中写到: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3.美丽的春色吸引了许多小动物们。自学三、四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

鸳鸯

4 .诗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为什么飞来飞去?诗句中一对鸳鸯在做什么?

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读诗想象、看课本插图并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中所写的春天的美景。从而产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四、当堂小结,鼓励背诵

引导学生根据诗意背诵并能当堂默写

第二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l.惠崇是北宋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

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学自读,熟读诗句。

出示自学要求: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了解诗意

1.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提醒学生注意停顿。(板书古诗并画出停顿)2. 春江晚景这幅画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你能从这首诗中找到春天的足迹吗?(桃花,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来。)

3.这幅画一定很美,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

(1)你们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吗?师解释。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学生描述诗中的画面内容。

师提问:诗中哪几句是描写画中的内容(前三句),那最后一句是什么呢?(诗人的想象)。

(3)师生共同总结古诗意思,当堂背诵。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四、当堂小结,生谈感受

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根据诗人抓住春天的景物,让学生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三课时

一、导语引入,揭示课题

1.继续学习宋朝诗人曾几写的一首古诗,一起感受曾几笔下的春天。

2.强调曾是多音字

3.板书课题。解释课题(三衢山的道上)

二、初读古诗,补充学法

1.师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

2.学生根据古诗学习的方法自学古诗。

3.齐读1、2句。经过自学,你学懂了哪个词或哪句诗?强调“泛”“尽”的意思?

【设计意图:回忆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很必要,“善教者授其法也”,鼓励学生提出新的学习古文的方法。】

4. “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很好,游兴愈浓。指导学生读出1、2句的,体会诗人的心情。

5. 诗人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有些失望的时候,却听到树上的黄鹂,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齐读3、4句。

6.此时诗人的心情一定是—惊喜的,指导学生读出诗人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诗人那种由失望到惊喜的心情变化。】

7.齐读整首诗,读出诗人心情的变化。(配乐朗读)

8.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全诗的意思。

三、总结全诗,拓展延伸

1.欣赏美丽的春色。(播放视频)

2.用学过诗文描绘春色。

板书设计:

绝句

唐杜甫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衢道中

宋曾几

心情变化

2020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参考2)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 《望天门山》全诗从“望”字着眼,前两句描写山川气势。第一句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隔断,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这两句所望到的景物是静止的,诗人却用“中断”“开”这些词从动态方面把它写活了;第三、四句是写行船的感受,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的青山相对而来。非身临其境者,不能有这样的体会,也不可能写得如此传神。形象地用“孤帆一片”来代表一只船,这“一片孤帆”把天门山点缀得活泼起来,展现了生动优美的意境,使读者仿佛也望到了天门山的壮丽风光。 平日教学中,我最怕的就是古诗的教学,不知道老师们有没有像我这样的感觉,因为学生对古诗不是很感兴趣,每当上古诗时,不是一问一答,就是老师一言堂。但是当《望天门山》这首诗讲完后,却没有这种感觉,心里反而倍感轻松。因为这节课我不光是在规定课时内讲完,而且在课堂上没有我反复冗长的讲解,多数是我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认真回顾一下整个教学过程,让我感觉这首诗教下来很顺利。 学习这首诗,先让孩子们反复朗读《望天门山》这首诗,读后,说说感受,再说说自己学会了哪句诗?怎样学会的?在学生理解诗句大意后,我对难点再适当点拨,进行品字品词, 强化抓重点字的理解,从字、词的学习中感悟古诗的意境,感觉学生学习效果不错。但在作者观看的位置这个问题,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不过在我的画图的帮助下,学生能明白这个问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本来诗歌教学我一向遵循以读代讲,读中促思,读中悟情的教学方法,本堂课也不例外。本课结束后我通过询问学生,自我反思,检查学生的作业情况有几点思考: 1.在学生谈到西施的美美在何处时,学生无法感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魅力,对西施浓淡相宜的美无法领悟时,我的教学环节就显得过于守旧,不知道恰当的引导,导致学生一知半解。其实可以引导学生,西施和西湖有什么相似之处,诗人为什么要这样说,由此可见一个良好的教育契机被错过了。 2.平时学生习惯了那种一本书一支笔的课堂学习模式,师生间的交流和默契显得较为生疏,

2019部编版语文三上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4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径、斜、赠”等10个生字。会写“寒、霜、盖”等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挑”。 2.过程与方法: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山行》。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加学生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积累,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增加学生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积累,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山行》 一、古诗激趣。 1.学生交流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1)理解诗题,认识作者。 (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二、揭题。学习《山行》 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学生用课外知识交流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3)交流: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生处…… (学生发现交流,再结合学生质疑,解读古诗句。) 3.句子的理解。 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课时练习

17 古诗三首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我能写出下面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1.两岸青山 ...。 ....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湖光 ...。 ..无风镜未磨 ..秋月两.相和.,潭面 二、我会填。 1.《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代诗人。这首诗主要描绘的是西湖和时的湖光山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之情。 2.《望天门山》的作者,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之美誉,与杜甫并称“”。 3.《望洞庭》是唐代著名诗人所著的一首山水小诗,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荡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重点诗句品析 1.根据诗意写诗句 (1)《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描写西湖在阳光照耀下,波光闪闪,十分美丽的诗句是:“。”(2)《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中描写雨中的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的诗句是:“。” 2.根据意思写诗句。 (1)在月光的照耀下洞庭湖和江山显得苍翠欲滴,从远处望去,就好像是在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小青螺。

(2)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 思维创新大拓展 四、把《望洞庭》改写成一篇简短的小故事。 参考答案 一、1.(1)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出:突出,出现。 (2)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2.(1)湖面的光芒。 (2)指湖光和秋月。 (3)和谐,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4)指湖面。 (5)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二、1.宋苏轼雨天喜爱和赞美 1.李白“诗仙” 2.所著的一首山水小诗,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荡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三、1.(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1)遥看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四、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1-精选

4 古诗三首 第1课时:学习《山行》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山行》。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 4.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表现秋天的美好境界,注意“径、斜”读音。 教学准备: 1.课文挂图、字理演变图、生字卡片或课件。 2.朗诵的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挂图(或课件出示),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深秋,天气已经很冷,远处山林中传来阵阵清脆悦耳的马铃声,诗人杜牧坐在马车上正慢慢走来,今天我们一起学一首杜牧写的古诗《山行》。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注意“径、斜”的读音,理解“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生处”等字词的含义。 小结:这首诗只用了二十几个字,就为我们描画了一幅这么美丽的秋景。真了不起呀!其实,这每一个字都是经过诗人精心雕琢的,你能不能沉下心来,再来细细地品味它,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三、再读感悟,背诵古诗 1.边放课件,边放古典音乐,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人意境。(走在带有深秋寒意的山

路上,看到小路盘旋曲折,斜斜地向远处的山顶延伸。诗人一边走一边向远处望去,只见那白云缭绕的地方住着几户人家。诗人走着走着,忽然停下了车,为什么呢?因为美丽的枫林晚景把他给吸引住了。诗人不禁赞叹:“霜叶红于二月花。”) 2.刚才我们跟随诗人一起观赏了秋天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你能把这感受读出来吗?(齐读)诗人写得美,你们读得也美,想不想把它背下来。(自由背) 四、指导写字 1.“雨”作偏旁时,左边竖变点,横折钩变成横钩。 2.“车”字的下横要写得伸展。 五、拓展活动 1.填字,涂色,说说你眼中的秋天。旨在要求学生巩固生字,并能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结合生活经验给秋天涂色,找到身边的秋天并说一说身边的秋天。教师应引导学生尽可能遵循客观实际, 2.背诵、默写《山行》。 板书设计: 山行 远景:寒山石径斜人家 深秋美景 近景:枫林霜叶 第2课时:学习《赠刘景文》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的秋天景色吗? 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 优质教案

17.《古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①认识5个字。会写13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会写5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介绍一下他?李白(701—762)唐代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他的诗歌色彩瑰丽,大胆想象,被称为“诗仙”。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②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①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 ②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留给你的初步印象。(感觉到这首诗描写了雄伟的长江,有一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给人历历如眼前的感觉) ③了解背景:唐玄宗开元13年,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此时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 ④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碧绿的江水奔腾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①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②生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③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④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四、自由练背。同桌互相背。 五、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①练习生字“断、楚、至、孤、帆”。 ②默写《望天门山》。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4 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4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径、斜”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斜”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课文并能默写《山行》。 3.能借助图片和关键词体会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能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背诵并能默写古诗。 难点 能借助图片和关键词体会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教学 本课要求识记的生字,可以在初读古诗时引导学生集中自主识记,对多音字“挑”的读音可以放到语境中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要求会写的字和易错字老师要做重点指导。 本课的生字,除了在古诗中认读和理解,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对这个生字的认知组词。如:“径”除了组词“石径”,还能组什么词语呢?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自然会引出很多含“径”的词,如“小径、山径”等;“斜”字除了组词理解,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动作来理解这个字;“赠”可以提出问题:你收到过别人赠送的礼物吗?你赠送过别人礼物吗?通过日常情境来理解这个字。 本课要写的字,包含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3种结构,可以归类指导,提高效率。易错字如“寒”,重点强调最后两笔是两点,不要写成两横。左右结构中左窄右宽的写法,可以归类指导。 2.古诗朗读 古诗朗读要抑扬顿挫,才能体会古诗的真正意境。可以先听教师范读,然后学生轻声跟读,了解停顿、诗中感情等,掌握好朗读停顿的要领,这样既可以有思考回味的时间,又便于理解和接受,还可以增强朗读的节奏感和声音美,准确表达古诗的思想感情。 这三首古诗都是描写秋天的,在诵读中想象画面,理解古诗的意思。 3.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

部编三上古诗三首教案部编五上《古诗三首》教案完整两课时

部编三上古诗三首教案部编五上《古诗三首》 教案完整两课时 《古诗三首》名师教案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会写“万马齐喑、不拘一格”等词语。 2.能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能讲解诗句的意思,能借助诗歌的 题目理解每首诗的内容。 3.能结合注释和相关材料,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情景没体会诗人的情怀。 教学重点: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会写“万马齐喑、不拘一格”等词语。 2.能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能讲解诗句的意思,能借助诗歌的 题目理解每首诗的内容。 教学难点: 能结合注释和相关材料,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情景没体会诗人的情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展示导入: 展示:诵读一首你最喜欢的诗,谈一谈你为什么喜欢;今天一起来学三首诗。 预设:《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 2.走近诗人: 出示图片:陆游林升龚自珍对这几位诗人你还有哪些了解,对他们的作品有哪些了解,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诵读吧! 3.我们一起走进这部世界名篇《古诗三首》。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乃熏亥恃擞 2.我有识字绝招!你说一个,我说一个。比一比谁得绝招多。 图片识字:祭祀精神抖擞形近字识字:恃 3.领读生词,注音读准字音,班级开火车读词语,比一比谁读得准确。 4.用喜欢的词语说句子。 5.学习词语:不拘一格。 三、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认真读古诗,解决生字问题,初步感知古诗的内容,认真体会作者的感情。 2.自由朗读三首古诗。

出示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3)理解诗里的意思,体味表达的情感。 3.读通古诗《示儿》。 4.小组讨论: 讨论主题: (1)怎样可以读通古诗。 (2)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尽快读懂古诗。 (3)怎样可以把后面的两首也读通顺啊?预设:划分诗歌的节奏。 四、感知诗歌,初步体会 1.反复读,将诗读通顺、读流利,读出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诵读古诗想一想这三首诗,分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要求: (1)读好诗歌的节奏。 (2)读准每一个字音。 2.诵读三首古诗,进行整体感知,这三首诗的共同主题是什么?预设:爱国 3.你从哪里读出来的?预设: (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部编版语文三上《古诗三首》教案1

4古诗三首 第1课时:学习《山行》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山行》。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 4.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表现秋天的美好境界,注意“径、斜”读音。 教学准备: 1.课文挂图、字理演变图、生字卡片或课件。 2.朗诵的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挂图(或课件出示),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深秋,天气已经很冷,远处山林中传来阵阵清脆悦耳的马铃声,诗人杜牧坐在马车上正慢慢走来,今天我们一起学一首杜牧写的古诗《山行》。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注意“径、斜”的读音,理解“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生处”等字词的含义。 小结:这首诗只用了二十几个字,就为我们描画了一幅这么美丽的秋景。真了不起呀!其实,这每一个字都是经过诗人精心雕琢的,你能不能沉下心来,再来细细地品味它,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三、再读感悟,背诵古诗 1.边放课件,边放古典音乐,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人意境。(走在带有深秋寒意的山路上,看到小路盘旋曲折,斜斜地向远处的山顶延伸。诗人一边走一边向远处望去,只见那白云缭绕的地方住着几户人家。诗人走着走着,忽然停下了车,为什么呢?因为美丽的枫林晚景把他给吸引住了。诗人不禁赞叹:“霜叶红于二月花。”) 2.刚才我们跟随诗人一起观赏了秋天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你能把这感受读出来吗?(齐读)诗人写得美,你们读得也美,想不想把它背下来。(自由背) 四、指导写字 1.“雨”作偏旁时,左边竖变点,横折钩变成横钩。 2.“车”字的下横要写得伸展。 五、拓展活动 1.填字,涂色,说说你眼中的秋天。旨在要求学生巩固生字,并能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结合生活经验给秋天涂色,找到身边的秋天并说一说身边的秋天。教师应引导学生尽可能遵循客观实际, 2.背诵、默写《山行》。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练习题(通用)

第六单元 17 古诗三首 基础再现 1.看拼音,写词语。 chǔ jiāng gū fān jìng zi duàn kāi yín pán 2.查字典填空。 “欲”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再查画。“欲”在字典中的解释主要有:○1欲望;○2想要,希望;○3副词,将要。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1)山雨欲.来风满楼。() (2)欲.把西湖比西子。() (3)小红上进心强,有强烈的求知欲.。() 3.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天门中断 ..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1诗句“中断”的意思是,突出长江水 的;“回”的意思是,突出表现了山 势的。 ○2对这两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句的意思是: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被长江册拦腰劈开的,碧水向东流到 此,回旋澎湃 B.诗中“断”“开”“流”“回”以及后两句的“出”“来”等动词,生动形 象地描绘出了山水景物的动态美,表达了诗人对天门山风景的喜爱之情 C.这两句诗只赞美了长江水的巨大生命力

(2)水光潋滟 ..雨亦奇。 ..晴方好,山色空蒙 ○1有些词语可以想象出优美的画面,看到“潋滟”能想到(),看到“空蒙” 能想到(),通过这两个词语可以欣赏到西湖的美。 ○2对这两句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两句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 B.这两句诗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 C.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晴天景色的喜爱和对雨天景色的讨厌之情 4.活学活用 (1)在一篇描写杭州西湖美景的习作中,文文想引用一首古诗,下面最合适的是()。 A.《望天门山》 B.《饮湖上初晴后雨》 C.《夜书所见》 D.《望洞庭》 (2)我们一家去游览西湖,妈妈告诉我西湖又叫“西子湖”。西子是古代的大美女,不论是浓施粉黛还是淡描蛾眉,都是那么美,就像这时晴时雨的西湖一样。知道了这些,我不由自主地吟诵起代诗人的古诗:,。,。 阅读提高 5.把古诗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白银盘里一青螺。 (1)诗的前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突出了洞庭湖湖面的。我能写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名师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名师教案 《古诗三首》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山行》。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挑”的读音和用法。 3.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能根据图片和关键词的意思理解古诗的大意。能联系诗句,说说诗中的秋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4.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能根据图片和关键词的意思理解古诗的大意。能联系诗句,说说诗中的秋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一年有四季,四季各不同,你喜欢哪个季节?说一说理由。 四季风景如画,四季都是诗情画意的。在这美好的秋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三首关于秋天的诗歌。 板书,齐读课题。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诗歌《山行》。 二、整体感知 1.认识作者。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著有《樊川文集》。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大李杜”指李白和杜甫。 你还知道杜牧的其他诗歌吗? 预设:《清明》、《秋夕》等。 2.听《山行》的朗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3.自由朗读《山行》: (1)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3)图文对照,作者在山里行走时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4.出示诗歌,指导学生读好节奏。 预设: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努力把文章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径、斜。 领读生字,注音拼读。 结合图片,理解生字的意思。 径:小路。 斜:不正。 石径斜:石板小路弯弯曲曲。 2.你认为哪些词语的意思比较难懂,小组内相互质疑解答。 预设: 生:产生,生出。 坐:因为。 晚:晚秋。 于:比的意思。 四、研读古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