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设计_1

课堂教学设计_1
课堂教学设计_1

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对弱小、被损害者的同情和关心。

2.读准“翎”、“拧”、“擒”、“衔”、“楞”、“赦免”等词的音。

3.学习本文细致入微的观察、合情合理的想象,恰当地描写心理活动的写作方法。

二、难点、重点分析

1.小麻雀代表了哪类人?作者为什么要塑造小麻雀形象呢?

分析:小麻雀代表了旧社会被损害、被侮辱的弱小者。小麻雀的内心活动,与剥削制度下受压迫、受损害的人们在无法抗拒的灾难中的心理状态极为相似。在旧中国,不是有许许多多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小者”吗?他们遭人欺凌,无力反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希望别人照顾,又不能获得实益。作者看到了小麻雀的遭际后,“浮想联翩”由“物”及“人”,见物生情,因而写物写人。

这篇文章写于30年代。作者自己曾这样说过:“因为自幼受过苦,受过压迫,愿意借题发挥,把心中怨气发泄出来。……我只写出我对他们(指受压迫者)的同情,不敢也不能给他们指出出路。”《小麻雀》所要表达的就是作者同情弱小,关心被损害者的思想感情。

2.怎样给全文划分段落?

分析:(1)第l自然段:写一只带伤的小麻雀不幸被猫擒住的

凄惨情景。

(2)第2自然段:写“我”追猫救雀。

(3)第3、4自然段:写小麻雀意外脱险后的凄惨情景。

(4)第5自然段:写小麻雀似乎有点醒悟。

3.怎样归纳课文的中心思想?

分析:文章写了一只带伤的小麻雀又被猫咬伤的经过,抒发了作者同情弱小,关心爱护道受灾难的小生命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愿弱小者尽快觉醒,勇敢地站立起来,做自己命运主人的热切期望。

4.这篇课文为什么如此感人?在写作方法上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分析:(1)细密入微的客观描写。

作者仔细观察了受伤后的小麻雀,准确地把握了它的特征,并通过一系列的形态描写将它可怜的形象描绘出来,引发了读者的同情心理。(2)将主观情感渗透到客观形象的描写之中。

在整个描述的过程中,作者流露着怜悯、同情心理,这种主观情感的抒发,渗透在对小麻雀形象的描绘之中,作品写的虽是小麻雀,却细致入微地表现了作者的内心情感。

5.说说《小麻雀》的结尾有什么深刻的意义?

分析:作者生活在黑暗的30年代的旧中国,广大劳动人民像小麻雀一样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挣扎在死亡线上,他们的的在悲哀中死去,有的在饥寒交迫中挣扎。有的在挣扎中不明不白地死去,有的则在挣扎中清楚地悟出了道理:只有反抗、斗争才能求得生存。作品虽不能清楚地反映作者的这种认识,但是,他却

让我们在小麻雀究竟是死还是活的悬念中去想象、去找答案,从而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6.怎样理解本文文意的含蓄性?

分析:这篇课文中颇有一些含蓄的笔墨。譬如说,课文最后一段写“我”双手捧起小麻雀后却“不知怎样才好”。“我”是放了小麻雀呢,还是养着它?小麻雀经过一番折磨,结局是死了,还是活着?这些都没有明确答案。课文结尾一句写道,小麻雀“身子长出来一些,头挂得更低,似乎明白了一点什么了”。小麻雀到底明白了什么?作者也没有写出来,显然,作者是希望读者自己思考、自己给出答案的。

本文中的小猫是什么类型的形象,这同样也是写得比较含蓄的。小猫扑上去擒住小麻雀衔在嘴里“一下跑进厨房,一下跑到西屋”,很有些欺凌弱小的样子。小麻雀躲进拆下来的烟囱里,“小猫用脚往里探”,还要抓住小麻雀,更显得可恶。然而文中又说猫儿,“只是把小鸟衔来玩玩罢了”。而且,被猫儿“玩玩”过的小麻雀,“确是没有受了多大的伤,虽然胸口上落了点毛”。那么,小猫似乎还算不止是穷凶极恶的压迫者了。作者这样写小猫,又是什么意思呢?

对上面提到的问题,看来很难作出明确的回答。但是,读了课文,我们对以下一点却会觉得十分明确:小麻雀是挣扎着活下来的值得同情的弱者;渗透在全文中的同情、帮助弱者的思想感情是美好的。我们应该像作者那样,有一颗正直、善良的心!

根据上面所说的这篇文章的基调,我们似乎可以这样理解课文最后的话,即小麻雀到底“明白了一点什么”:小麻雀明白了,

“我”是可亲近的、可完全信任的人;世界上有扯坏麻雀翎羽的人,有衔着麻雀玩玩的动物,但世界上也有像“我”这样善良的人,真心诚意地帮助弱小者的人。弱小者并不是孤立的!

上述的理解当然只是几种看法中的一种。课本的“预习提示”指出,本文含蓄地表达了对弱者以抗争求生存的期望。那是另一种理解,有意写得含蓄,让读者思考,让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理解,这正是作者所希望的。

7.本文语言的准确性表现在哪里?

分析:课文描写麻雀、白猫,或者写“我”的心理、动作,都十分准确。之所以能准确,一是如第一节所说的,作者观察细致,能很好地体验事物;另一个原因,就是作者用词造句十分讲究,把写作对象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了。试看下面一些例子中的加点的词。

(1)这只小鸟儿离了人恐怕不会活。

“恐怕”是个副词,表示估计并且担心。文中用这个词既写出了推测的意思,又写出了小麻雀受伤而弱小,“我”为它担心的情绪。

(2)追上也没用了,我想,小鸟至少已经半死了。

“至少”是个副词,表示最低限度。用在句中,表达出‘‘我”对小麻雀的危险处境十分担心。想一想:“至少”半死,那么再进一步呢?

(3)猫又进了厨房,我愣了一会儿,又赶紧地追了上去。

“赶紧”是个副词,意思是尽量抓紧。句中用“赶紧”来写“我”急切的心情和迅速的动作,反映了“我”同情、帮助小麻

雀的内心。

(4)我捧着它,好像世界上一切的生命都在我掌中似的。

“好像”可用作动词,但要本句中是副词、有似乎、仿佛的意思。文中用“好像”来表现“我”心里的感觉。因为“我”十分同情、爱怜小麻雀——尤其在目睹了猫儿戏弄得它有气无力的时候——所以觉得它的生命十分宝贵,似乎就是世界上一切的生命一般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老舍是大家所熟悉的现代作家,我们在小学时就学过他的文章。

30年代他曾写了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前些年已将这部小说改编成电影。样子那苦苦求生而不得生的凄惨经历,那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的不平遭遇,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舍一生爱憎分明,用严肃的态度勤勉创作,深刻地反映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在30年代写的一篇倾注着强烈的爱憎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感染力的散文《小麻雀》。

板书课题、作者。

这篇文章历经岁月的磨洗,曾打动了几代人的心,它表现了怎样的主题,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作者又是怎样把小麻雀写得那么可爱,那么叫人同情,它的艺术魅力在哪里?让我们一起透过饱含挚情的字里行间,寻求其中的奥秘。

(二)指导预习。

1.(出示小黑板)读准下列字音并组词。

翎(lng)翎毛擒(qn)擒拿愣(lng)发楞

拧(nng)拧螺丝衔(xin)衔接赦(sh)赦免

2.速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描绘小麻雀的眼睛的语句,并说明其作用。

提示:“小黑豆似的眼睛带着点要亲近我又不敢完全信任我的神气。”“那双小黑豆似的预知生命危险的眼睛。”“头低着,小嘴碰着地,两颗黑眼珠比以前更黑更大了,像是并不看什么,只那么顶黑顶大地愣着。”

作用:以目传神,从对小麻雀眼睛的描绘中反映它的内心世界。

3.思考:

(1)小麻雀最后是死了还是活着?文章的结尾为什么不写明呢?

提示:小麻雀可能是死了,因为那个社会太冷酷,太黑暗,始终找不到出路;也可能活下来了,因为它几经艰辛,悟出了救自己要靠自己的道理。文章结尾不明写,目的在于让读者在咀嚼中去琢磨,去想象,去领会,去寻找答案。

(2)作者说小麻雀“似乎明白了一点什么”,你认为它明白了什么?

提示:也许小麻雀从自身不幸的遭遇中该明白,要想生存下去靠别人不行,应该靠自己奋力抗争,做命运的主人。

(3)从作者的心理活动和动作想想作者对小麻雀有怎样的感情?

提示:怜悯之情。

(三)研习课文。

1.总析课文。

要求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后讨论:

这篇文章记叙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作者对小麻雀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描写的重点是什么?

提示:这篇课文记叙了一只带伤的小麻雀又被猫咬伤的经过。作者把小麻雀写得那么生动逼真,是因为作者对小麻雀进行外形、神态、动作等多方面的描写。在这些方面的描写中,尤以神态方面对小麻雀眼神的描写更为精彩,更为传神。大家知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个窗口,我们可以观察到小麻雀时时变化着的内心世界。

2.学生默读课文,考虑分段。

提示: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一只带伤的小麻雀不幸又被猫擒住的凄惨情景。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我”追猫救雀的情景。

第三部分(3~4自然段):写小麻雀猫口“余生”,“大难”之后,只剩下那么一点活气。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写痛定之后的小麻雀“似乎”有点醒悟。

3.重点难点讨论:

(1)学生读课文“雨后……它跳一跳,停一停,看着我,又不敢过来”。回答:小麻雀有着怎样的一双眼睛?这段文字有哪些描写小麻雀眼神的句子?它为什么会流露出这样的眼神?从它的眼神

中,我们可以看到它怎样的内心世界?我对小麻雀有着什么样的感情?

提示:课文一开始,映入我们眼帘的小麻雀的眼睛是一双“小黑豆似的眼睛”。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麻雀眼睛的特征:小、黑、圆、亮。可见这眼睛多么逗人喜爱。

受了伤的小麻雀在我面前跳一跳,又停住,看着我,眼睛里流露出“亲近我又不敢完全信任我”的神情。想亲近我,是因为它“爱人”,有人曾经养了它;“又不完全信任人”,因为有人伤了它的左翅,使它失去了飞翔的自由。一只鸟儿失去了翅膀是多么可怜的事情!然而更可怜的是“它被人毁坏了,可是还想依靠人”。作者准确地刻画出小麻雀的眼神“进退为难”,反映出它的内心世界:苦苦求生。

小麻雀的生命是弱小的,它需要保全,但被人们所害,而保全自己还想依靠人,这是小麻雀的悲剧所在。对此,我产生了怜悯之情。

(2)教师范读第2节后提问:

猫把小麻雀衔走了,“我”迫猫救雀。作者是怎样描写此时小麻雀的眼神的?

提示:此时,那双“小黑豆似”的眼睛流露出了“预知生命危险”的眼神,并且“一径在我心里睁着”。作者虚写小麻雀的眼睛,表现出“我”对这一伤再伤,不幸之后又遭不幸的小麻雀命运的关注。

(3)学生散读第3~4节后讨论:

小麻雀在猫的面前有什么样的神情、举动?

它在猫的面前一动不动,怎么能称得上有勇气?

当“我”用双手把它棒起来时,小麻雀“看了我一眼”,这一“看”包含着怎样的内容?

提示:

猫口余生的小麻雀黑眼珠“更黑更大”,“求生与求死的心情都流露在这两只眼里”,“等着活或等着死”。从它楞着的眼神中不难看出,它已被吓得麻木了,呆滞了。它受尽欺凌屡遭不幸,已是精疲力尽,无力反抗。

虽然这时小麻雀已没有力量反抗,也不预备反抗,然而,它敢在猫面前“一动也不动”,课文写道这是小麻雀的“勇气”。在猫的面前,没有奋力抗争,只是一动不动,但毕竟没有去乞求饶恕,这就是极为悲壮的举动,须有勇气才行。

当“我”用双手把它捧起来,它“看”了我一眼,经历了又一场灾难,小麻雀已经没有任何力量了,把它从猫口中救出来的人将会怎样处置它?小麻雀这一“看”,充满着疑虑、不解、无奈何,只有听任摆布了。

(四)研习课文第5节,解决难点。

1.指名朗读。

2.讨论:试概括从“我”迫猫救雀到小麻雀猫口余生这一段中小麻雀的眼神。小麻雀最后的眼神说明了什么?

提示:预知生命危险的眼神——等着活或等着死的眼神——对“我”并不完全信任的眼神——包含感激、期待的眼神。

小麻雀似乎也在沉思,“头控得更低”、“痛定思痛”,“似乎明白了一点什么”。

3.解决重点:小麻雀明白了什么?

展开想象,(出示小黑板)内容如下:

小麻雀从自身的不幸遭遇中该明白要想生存下去:

(1)靠它原来的主人行不行?为什么?

(2)靠猫的赦免行不行?为什么?

(3)靠我的救助行不行?为什么?

提示:

(1)小麻雀那么弱小,它的左翅被人毁坏,受到这样的摧残,可见小麻雀依靠原来的主人或别的什么人来保全自己是不行的,这一点应该明白。

(2)小麻雀也该明白,猫是它的死敌,在弱肉强食的世界里,指望猫的饶恕,去赏赐一条出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3)小麻雀还应该明白,靠“我”也不行。因为“我”虽然救了它,却没有主意,“我”连小麻雀的出路在哪里都不知道,又怎么能去保全小麻雀呢?小麻雀在其应该明白的全部内容中最重要的是该明白,要求得自身的生存应该靠自己,靠自己奋力抗争,做命运的主人。

讨论:小麻雀到底会不会明白?

归纳:不会。文章说:“似乎明白”,“似乎”表示推测,作者希望小麻雀能明白,更重要的是希望读者能从小麻雀的悲惨遭遇中明白一点什么。

讨论:作者为什么只能以小麻雀“似乎明白”作为文章结尾而不直接道出明白了什么呢?

归纳:作者在解放后的一篇文章中曾写过这样一段话:“我有

小资产阶级正义感,可是不敢革命,于是我笔下受压迫的人也不敢革命,我只写出我对他们的同情,不敢也不能给他们指出出路”。如开课前提及的“骆驼祥子”就是这样一个人物。那小麻雀是怎样的结局呢?类似小麻雀这样的弱小者、被侮者、被损害者又是怎样的命运呢?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可以为他们寻找答案,寻找出路了。

(五)总结课文。

点拨: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对小麻雀的形态作了细致的描绘,其目的在于托物传情,同时饱含着改变现状的强烈希望。而这一切都从小麻雀的眼神里获得了真切的理解,我们学习这篇课文除了理解课文主题、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要去学习课文表情达意的方法,写作如同画人一样,要善于去画人的眼睛,以目传神。

1.主题思想(指名归纳后小结):

文章通过对一只受伤的小麻雀的遭遇的描述,寄寓了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弱小者命运的同情,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弱小者以抗争求生存的期望。

2.写作特点:

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1)把小麻雀的外形、动作、神情和心理活动写得栩栩如生、真切可信、令人同情,作者的同情和关切贯注于字里行间。

(2)语言朴实自然,用词准确。

(六)比较阅读。

将《小麻雀》与《麻雀》两文对比阅读。

要求:

1.两文对麻雀的外形、动作、叫声的描写有什么异同?

2.两文作者的心情有什么不同?

(七)读写训练。

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

1.小麻雀死了,还是活着?请认为小麻雀活着的同学,展开想象,以《小麻雀活了》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2.请认为小麻雀死了的同学,也展开想象,以《小麻雀之死》为题写一篇短文。

3.体裁:记叙文。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在记叙过程中要注意描绘小麻雀的眼神。

提示:小麻雀可能死了,那个社会太冷酷,太黑暗,终于吞噬了它弱小的生命,但它以自己的死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争取生存,该怎样去同黑暗的势力抗争。

小麻雀可能活了。因为它历经艰辛,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要保全自己,全靠自己,要勇敢地抬起头,做命运的主人。

学生习作完成以后,指名读,两种结局各一篇。

(八)布置作业。

1.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小麻雀眼神的句子,领会其含义。

2.完成课后练习“揣摩·运用”项内的作业题。

3.背诵指定章节。

一、重点内容图示。

小麻雀

眼神内心世界“我”的感情

小爱又不完全信任

黑苦苦求生怜悯

豆被毁坏还想依靠

似预知生命危险

的更黑更大,等死或等活听天由命哀痛

眼看

睛瞟

以目传神(做自己命运的主人)同情弱小

二、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20年代至抗战前,历任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员、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教授,并从事创作。抗战期间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为团结组织广大文艺‘作者参加抗日宣传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抗战胜利后,在美国讲学并进行创作。解放后回国,曾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首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著作丰富,主要有小说《骆驼样子》、《无名高地有了名》;话剧《龙须沟》、《春华秋实》、《茶馆》,歌颂新社会,语言生动、幽默,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三、有争议的问题。

1.关于本文的中心。

关于本文的中心,还有另两种说法,一种是:《小麻雀》表达了作者同情弱小,厌恶强权,揭露丑恶。的思想感情;另一种认为表达了作者在30年代对处于沉重剥削、压迫下的中国人民的怜

悯,以及告诉大家要奋起反抗才能自救的思想。

2.小麻雀是否死了?

另一种意见认为小麻雀没有死。理由是它“确是没有受了多大的伤,虽然胸口落了点毛”,况且还有作者的悉心照顾。

3.文章最后小麻雀明白了什么?

对这个问题也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小麻雀并没有明白什么,只是作者希望它能明白些什么。理由一是文中的“似乎”,一是根据作者在30年代的思想状况。当时,老舍先生还是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虽不满于现实,但并未看到革命带来的希望,正处于迷茫时期。如他自己后来所说:“我有小资产阶级的正义感,正因为那是小资产阶级的正义感,我可是不敢革命,我只写出我对他们的同情,而不敢也不能给他们指出出路”(老舍:《毛主席给了我新的文艺生命》,1952年5月21日《人民日报》)。另一种则认为小麻雀终于明白了,这个世界是黑暗的,要想活下去,只有斗争。

《高效课堂教学设计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材料

五里小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科研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 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二、课题背景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在我县的全面铺开,我校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教改,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我们根据市、县教育 局的有关文件精神,曾经承担了县总课题中的子课题《有效教学各 学科教学设计》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模式研究 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许多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没有章法,随意 性太强;很多教师仍旧喧宾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致 使课堂效率低下,三维目标难以落实;教师在教学中,为提高教学“质量”,拼体力,拼时间,形成了高消耗、重负担、低效率的局面。一句话,落实目标“少、慢、差”;少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和学生有效沟通,从而使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变成了学困生,给教育教学带来极大的影响;在新课程实施中,由于种种原因,也出现了新的倾向,如噱头多,课件多,语文味淡。自主、合作、 探究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内化”的效果,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00后的孩子,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渴望展示自己,而我们的课堂没能够给孩子提供足够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 在问题面前,我们认识到,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的 教育对象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处在教育改革风口浪尖中的我们,只有与时俱进,大胆进行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研究与改革,才能真 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改变“鸠占鹊巢”现象,把课堂真正 还给学生,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

性、独立性、创造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真正实现 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在此背景下,有县教体局教研室领导的大力支持,有“有效教 学各学科教学设计”课题研究成果作为基础,我学区全体语文教师 愿意进一步探索“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的成功 模式,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 三、课题界定与理论支撑 1、课题概念的界定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 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 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 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具体表现在:让学生在 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 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会探 索新知,愿意与他人合作并分享学习成果,教学目标达成且正确率 在90%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因此,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 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而课堂能否高效的关键在于教师, 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师 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于教师对教学的科学规划,在于教师对教学 材料的精心取舍与提炼,在于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

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提供遗传学几个著名实验,通过对实验过程和现象的分析,了解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获得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结论。 能力目标: 1.在了解教师所提供的实验的基础上,说出每个实验证明的问题,提高对实验过程和现象的分析能力。 2.在对教师提供的材料分析后,设计能够证明什么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的实 验,学习设计实验的技能。 情感目标:在了解科学家对遗传物质的研究过程中,学习科学家实事求是,不断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学生情况分析: 1.遗传变异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在初中生物学教材中已经涉及,高二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知识。此外,由于遗传学的发展特点和应用价值,各种媒体大量宣传,学生从媒体学习了不少知识。 2.遗传变异内容安排在学生学习细胞结构和成分、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等内容之后,学生已经了解有关细胞核、细胞器、核酸、蛋白质、染色体、DNA、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 以及生物生殖发育的知识,了解了染色体的成分以及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中的数量变化,这些知识是本课题学习的基础知识。 3.学生在化学课的学习中学习了同位素的知识,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可以利用相关知识分析 有关实验现象。 4.尽管遗传变异是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日常生活中,遗传变异的现象也是学生可以观察到的,但是如何解释这些现象,学生还缺少知识。学生希望能够自己去分析所见到的遗 传变异现象。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学生共同探索遗传变异中的为什么。 教学内容分析: 本小节教材试图通过介绍和分析遗传学上两个著名的实验让学生认识什么是遗传物质,通 过了解科学家研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接受科学史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是本小节教学的重点,分析这两个实 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说DNA是遗传物质。 本小节教学难点有两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的转化原理是难点之一,学生对于杀死的细菌能够引起细菌的转化感到迷惑。《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如何观察噬菌体在细菌中的活动,是教学的另一个难点。 本小节课题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但仅仅通过以上两个实验获得本节课题的结论 不够充分,所以若有时间,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有关烟草花叶病毒的实验。 根据本课题的教学内容,教学中可以采取不断设疑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思 维活动,在老师所提供的情境中参与分析讨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的想象和创造,鼓励学生自 己设计实验对所提供的问题进行研究。 教学媒体:

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轴对称》 科目:数学教学对象:七年级课时: 1课时 提供者:杨革俊单位:春元中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内容是七年级下第九章《轴对称》中的重点部分,是等腰三角形的第一节课,由于小学已经有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故此节课应该是在加深对等腰三角形从轴对称角度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着重探究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定理及其应用,如何从对称角度理解等腰三角形是新教材和旧教材完全不同的出发点,应该重新认识,把好入门的第一课。 2、等腰三角形是在第八章《多边形》中的三角形知识基础上的继续深入,如何利用学习三角形的过程中已经形成的思路和观点,也是对理解“等腰”这个条件造成的特殊结果的重要之处。 3、等腰三角形是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在今后的几何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构成复杂图形的基本单位,等腰三角形的定理为今后有关几何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4、对称是几何图形观察和思维的重要思想,也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常用出发点之一,学好本节知识对加深对称思想的理解有重要意义。 5、例题中的几何运算,是数形结合的思想的初步体验,如何在几何中结合代数的等量思想是教学中应重点研究的问题。 6、新教材的合情推理是一个创新,如何把握合情推理的书写及重点问题,本课中的例题也进一步做了示范,可以认真研究。 7、本课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对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 8、本课内容安排上难度和强度不高,适合学生讨论,可以充分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竞争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两个定理的理解及应用。 技能目标:理解对称思想的使用,学会运用对称思想观察思考,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思想整体观察对象,总结一些有益的结论。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的对称美,体验团队精神,培养合作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授课班级学生基础较差,教学中应给予充分思考的时间,谨防填塞式教学。 2、该班级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气氛,可以充分发挥合作的优势,兼顾

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1)

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科目初中化学教学对象初三学生课时 提供者何匡义单位长子县第七中学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对具体化学反应的分析,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两个原则。2、掌握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化学方程式表达化学变化的学习方法,并初步运 用观察获取信息,并运用讨论、分析、比较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活动与探究,激发学生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主要介绍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书写步骤,其重点和难点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本节课完成了化学用 语的教学,使学生学会利用化学式来表示物质之间的化学变化,并为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打下了基础。而且化学方程式 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的教材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过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式等化学用语,初步掌握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和化学 式的书写及含义。上述知识就是奥苏贝尔在有意义学习理论中提到的学生已经具备的“先备知识”,后继的学习要以 此为基础,注意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运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可以进行预测。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根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启发”的原则,以反馈启发教学为主,兼顾问题讨论法和创设情 景法。本节课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为了使学生在练习中感悟新知识,本课创设了“剑桥之旅”、“幸运步步高”等多 种情景,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让他们自己去观察、讨论、分析,培养其自主能力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为 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本节课以组内合作、分组竞赛的方式展开教学,这样做 的目的是创设学生参与机会,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成功 的喜悦,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配平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通过多媒体展示动画“剑桥之旅” 〔提问〕:他是如何开车顺利到达目的地—观看屏幕 〔回答〕:路标、站牌等。故得出路标、站牌这些都是国际通用的交通语言。

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

专题讲座 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 俞京宁(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一个现象:当解决数学某一问题遇到困难时,如果追根求源,就会发现,往往是由于他们在某一个或某一些概念处产生问题,而导致思维受阻。许多事实例证了正确地理解数学概念是牢固掌握数学知识,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基于此,我们就要对数学概念的本质进行分析,并且希望找到合理的概念教学的模式,以使教师的教课与学生的数学学习轻松而有成效。 一、什么是数学概念?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就是事物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本质属性,是人们通过实践,从数学所研究的对象的许多属性中,抽出其本质属性概括而形成的。它是进行数学推理、判断的依据,是建立数学定理、法则、公式的基础,也是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出发点。 可见,数学概念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是数学基本技能的形成与提高的必要条件,也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为什么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总是停留在表层,往往知其然,并不知其所以然?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地概念教学,以使学生真正的理解概念?这是每名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二、目前概念教学的现状 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发展性、生成性等特点,它的特点以及初中学生认知的思维水平的限制性,决定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对一些抽象的、不常接触的概念不容易理解,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概念的发生与形成过程中,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弄清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头脑中形成相关概念的网络,以达到掌握并灵活运用的程度。对于概念教学这个问题,在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师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加强了对概念教学的重视程度。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事实上,大部分教师只是停留在思想的层面上,而行动上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 案例 1 :前不久听一位教师关于“平方根”的概念教学课,上课开始,教师呈现一组面积不同的正方形,要求学生求边长x 。

课堂教学设计完整.docx

课堂教学设计表章节名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64— 65 页《认识分数》 学科数学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时数1 设计者彭锦荣所属学校晓阳中心小学 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 学生已学过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认识了它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 几。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学习把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认识它的 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本节课认识这样的几分之一。教材首先创设小猴分桃的 现实情境,根据 4 只小猴平均分 4 个桃,提出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 几的问题,学生通过具体的感知及已有的经验,理解把 4 个桃看作一个整体, 这样的一份表示这盘桃的 4 分之 1。教材又安排了“想一想”把 4 个桃平均分成 2 份,提出每份是这些桃的几分之几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解决。“想想做做”着重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刚学习的几分之一的认识,进一步体会、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依据标准 课程标准: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能读、写小数和分数。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教育技术标准:学生教育技术标准(SETC·S)3~6 年级 B 级 本节(课)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充分感知整体“1”的意义;明确用分数表示一个物体的几分之

几与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的内在联系;经历、感受把一些东西平均分,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表示其中的一份的分数思想方法;能根据具体的问题情景,用几分之一表示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认识分数。 过程和方法: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亲历构建分数“几 分之一”实际概念的探索过程,亲尝收获快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感受“认识分数”的生活价值和数学价值。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般特征: 1.认识了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分,用分数表示其中一份 或几份的数。 2.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 3.对具体、形象事物兴趣浓厚,对生活充满亲切感,但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控能力较弱。 初始能力:1. 能用简单的分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通过操作表示相应的分数。 2.能比较熟练地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3.具有初步小组讨论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信息素养: 1. 懂得简单的信息知识。 2.具有初步的对具体的信息获取、处理、加工、表达、评价等的能力。 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

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高效课堂教案-2(基础教育)

单元分析: 第二单元以“奉献与关爱”为主题,其中蕴含的人文教育主题是:要学会真诚地关心人,帮助人。这是一组爱心串起来的故事。平凡而伟大的雷锋,一路奉献甘甜和快乐的泉水,为蔷薇花挡雨的萨沙,喜爱小猫的卡罗尔,都有一颗清纯而美丽的爱心。语文园地中“读读背背”所选的四个句子,都是爱的谚语。口语交际的话题设计又指引着爱的行动。可以说,“爱”是一根无形的线,贯穿在字里行间。《泉水》是一篇美文,文字美,内容美,插图也美,就像潺潺的清泉,汩汩地流淌。因此,强调“自读自悟”,让学生在优美的意境中感受泉水的热情是教学的重点。《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一首儿童诗。诗歌讲究“熟读成诵”,要在一遍又一遍的诵读中去触摸雷锋昨天的足迹,去寻找今天的活雷锋,去沿着雷锋的足迹,时时处处关心别人。《我不是最弱小的》重在体会课文自然而平实的对话,用心体会并读好带问号和叹号的句子,明白“应该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这一道理。《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属于“略读课文”,篇幅较长,教学时要注意“长文短教”,注意指导学生学习默读,在真正自读的过程中,感受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 总目标: 1、认识“哦”、“股”等58个生字,会写、会用“瓦”、“原”等生字33个。 2、复习用音序和部首两种查字法查字典,进一步培养查字典的习惯和能力。 3、理解本单元的新词,鼓励学生不断积累词语,丰富语言积累。 4、进一步认识谚语,有搜集和积累谚语的兴趣。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注意读好有问号或叹号的句子。 6、会背诵第6课和第5课中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及《语文园地二》中要求读、背的谚语。 7、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奉献爱心、乐于助人,培养保护弱小 的意识和善良的品行。 单元重、难点: 重点: 识字、写字,理解和积累新词。增加语言积累。 难点: 第7和第8两篇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课文所蕴含的情感和事理的领悟与体验。

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阅读教学效率不高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这样说,主要指语文课所花的时间,师生所投入的精力与期望学生具备的能力还不成正比,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状况。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外部的原因,有语文课程复杂的原因等等。在这里我们找找自身的原因。就阅读教学来说,一个是内容太多、太杂,老师驾驭不了。加上怕漏教了偏偏又考到了,于是无论是“西瓜”还是“芝麻”统统都要捡,“眉毛胡子一把抓”来个一网打尽。“课文是例子”,但不完全等同于教学内容,面面俱到,只会蜻蜓点水,劳而少功。一个是教学过程太繁、太复杂,又太雷同。内容多、重点多、环节多,又往往千课一面,千篇一律。老师累,学生烦,效率低。另一个是方法、策略不合适,表现为“两化”和“三多三少”,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师生对话多,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少;分析内容、开掘人文多,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少。把课文都讲“肿”了。我们的阅读教学还不能激起每个学生的兴趣;还不能给每个学生比较充分的时间,势必削弱了语言文学的感染力,削弱了语文的魅力,导致语文应用能力不强,同时人文的熏陶也大打 折扣。(二)追求课堂教学的形式,忽视教学的实效性 我们发现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有的课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 端”,一味追求“创新”,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甚至连基本的识字

任务都完不成,连短短的一篇课文都读不熟;有的课,生字还没有掌 握,课文还没有读熟,就让学生漫无边际地想象,还有的课不以教材 为依据,不以学生的知识能力为基础,任学生高谈阔论,不着边际, 凡些种种,看似创新,其实不然,这种没有语文基础的创新,正如无 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不会长久的,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语文素质的 培养,又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课程改革强调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活动化,提倡一些生动活泼的教 学形式引入课堂,使学生在活动中、游戏中学,倡导自主、合作、探 究的学习方式,但是实际教学中,由于课改精神的理解不够到位,对 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够了解和盲目模仿等原因,教学中盲目活动的现象 有所增加,甚至有些教师认为没有活动就不是一堂成功的课,活动越 多越好。如:有的教师一节课内让学生唱唱跳跳四五次,且都与教学 内容关系不大,有的课,一节课安排八九次讨论,而内容都是极其简 单的问题,学生本来不感兴趣,也无法展开讨论,造成时间浪费。应 该说任何形式都是为教学服务的,再好的形式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脱钩,都是得不偿失的。的确,在轰轰烈烈的新课改中,确实存在着 一些貌合神离的现象,貌似实施了新课标,其实没有实效。下面结合 小学语文学习“景”字的教学来谈谈这一问题。 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执教老师是这样处理的:老师出示生字“景”,学生讨论后交流识字方法。 生1:日加上点横头加上口再加上一个小字。 师:很好!

青蛙写诗-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青蛙写诗》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金璐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教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认识和了解三种标点符号。 4、感悟课文内容,拓展语言,培养想象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谜语导入:一位游泳家,说话呱呱呱, 小时有尾没有脚, 大时有脚没尾巴。谜底是:青蛙。来,我们和小青蛙打个招呼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青蛙写诗》这篇课文。 师生同写课题,齐读课题两遍。出示“诗”字,组词。古诗、诗人、写诗…… 一、教师范读课文 同学注意听老师每个字的发音和语句的停顿。 二、检查前置作业 1. 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认读,读对跟读。 2. 齐读生字。 3. 出示字卡,运用识字方法加深记忆。 (1)运用加一加方法:写、诗、要、过、给、们 (2)运用组词方法:以、成 (3)字理:点、串

(4)其他方法:当 4. 出示课后词语,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三、再读课文,感悟课文。 1、思考:在青蛙写诗的过程中,都有谁帮了它的忙?把它们圈出来。 学生板书:画——蝌蚪水泡泡水珠 思考:它们是怎样帮助青蛙的呢?用横线画出来。 (1)蝌蚪要当小逗号。学生板书:画逗号 学生自由朗读第二小节。 小蝌蚪游过来说:“我能给你当个小逗号!” 思考:小蝌蚪为什么能当逗号呢? 蝌蚪的外型大脑袋,甩着长长的尾巴,很像逗号。 小逗号有什么用处呢?示儿歌,师读,生听。 (2)水泡泡要当小句号。 思考:水泡泡为什么能当小句号? 因为水泡泡是圆的。板书:。 句号有什么用处呢?示儿歌,师读,生听。 (3)在青蛙写诗的时候还有一串水珠来帮忙,它们做了什么? 水珠当省略号。认识“省略”。板书:省略号 你认识省略号吗?快在这篇诗歌里找找用笔画下来,查查它是由几个小点组成的?板书:…… 省略号有什么用处呢?示儿歌,师读,生听。

课堂教学设计单

主题阅读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一、激趣导入 (一)“激趣导入”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二)“激趣导入”环节对应的教学过程 过渡:美好的课堂,从认真倾听开始。现在我们来听一听三所学校的上课铃声,并说说三种铃声的特别之处。 1.播放三所学校的上课铃声; 2.指名说说三种铃声的特别之处; 3.揭示:“当,当当!”的铃声是“大青树下的小学”的上课铃声。(板书课题) 二、“一主”教材学习 (一)“‘一主’教材学习”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二)“‘一主’教材学习”环节对应的教学过程 过渡:“大青树下的小学”除了上课铃声很特别,还有很多特别之处,让我一起到书中去感受这所小学的特别之处吧! 1.出示自学提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用“”画出描写这所学校特别之处的句子,用“”标出有新鲜感的词语,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书上。(提笔即是练字时,强调学生书写工整) 2.学生分享自学情况: (1)复习词语: 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敬礼蝴蝶好奇孔雀舞 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绚丽多彩

(2)说说你标出的有新鲜感的词语以及对词语的理解; (3)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在哪?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3.聚焦重点段,感悟学校的特别之处: 过渡: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特别之处真是数不胜数,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品味! (1)师生承接读:(教师读黑色字体,学生读红色字体)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2)男女承接读: 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所学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总结过渡:大青树下的小学,有来自各个民族的小学生。 5.资料袋: (1)出示少数民族图片; (2)指名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小结:我们的祖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我国还是一个民族团结的国家。 三、你读我诵声声传颂 (一)“你读我诵声声传颂”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二)“你读我诵声声传颂”环节对应的教学过程 1.出示《你读我诵》中的《民族团结之歌》,自由朗读。 2.你问我答读: 读:多少朵鲜花共栽一个盆? 诵:五十六朵鲜花共栽一个盆。 读:多少棵翠竹共连一条根?

《比一比》教案 高效课堂 获奖教学设计

第4课时比一比

教师个人研修总结 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所以在学习上级的精神下,本期个人的研修经历如下: 1.自主学习:我积极参加网课和网上直播课程.认真完成网课要求的各项工作.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要向教师推荐学习书目或文章,组织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交流研讨,分享提高。 2.观摩研讨: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围绕一定的主题,定期组织教学观摩,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说、做、评”系列校本研修活动。 3.师徒结对:充分挖掘本校优秀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发挥学校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加快新教师、年轻教师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转化的步伐。

4.实践反思:倡导反思性教学和教育叙事研究,引导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并通过组织论坛、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分享教育智慧,提升教育境界。 5.课题研究: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学校和骨干教师积极申报和参与各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认真落实研究过程,定期总结和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师自身的成长。 6.专题讲座: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针对学校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方向性问题,进行专题理论讲座。 7.校干引领:从学校领导开始,带头出示公开课、研讨课,参与本校的教学观摩活动,进行教学指导和引领。 8.网络研修: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独特优势,借助教师教育博客等平台,促进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活动的深入、广泛开展。 我们认识到:一个学校的发展,将取决于教师观念的更新,人才的发挥和校本培训功能的提升。多年来,我们学校始终坚持以全体师生的共同发展为本,走“科研兴校”的道路,坚持把校本培训作为推动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进而使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全面、持续、健康发展。反思本学期的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很多工作在程序上、形式上都做到了,但是如何把工作做细、做好,使之的目的性更加明确,是继续努力的方向。另外,我校的研修工作压力较大,各学科缺少领头羊、研修氛围有待加强、师资缺乏等各类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缺乏专业人员的引领,各方面的工作开展得还不够规范。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在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的领导和专家的亲临指导下,我校校本研修工作一定能得以规范而全面地展开。“校本研修”这种可持续的、开放式的继续教育模式,一定能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又上一个台阶。

《看一看(一)》教案 高效课堂 获奖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第1课时看一看(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1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的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观 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3、积极参与观察活动,在观察活动中体会观察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是小红生日,妈妈带她到公园照相,她可高兴了,可是她看到照片后却不高兴了。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照片。(课件出示小红的照片) 这些照片为什么没有照到小红的脸呢? 你能帮她解答吗? 说得真不错!因为人或物体都有各个不同的面,要拍到或者观察某一面,就要找好位置才行。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怎样观察物体。(出示课题) 二、观察事物,探究新知 1.本位观察。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请来了一位客人(出示存钱罐),请大家按自己现在的位置来观察,说说你在什么位置看,看到了哪一面,是什么样子,请和你的前后左右同学说一说。 谁来说一说:你看到了存钱罐的哪一面?这是它的什么面?你在它的什么位置观察? 谁跟他一样的?请站起来。为什么观察到的面是一样的呢? 同一方向观察。 2.换位观察。

下面,请同桌之间各选择自己喜欢的位置观察存钱罐,看看你们看到的与刚才看到的一样吗?同桌间说一说。 学生汇报。 对!我们要仔细观察事物,因为观察的方向不同,所以看到物体的面也不一样。 下面我们试一试,四个人一组来观察桌子上的小玩具。 请你们四个人先从同一个方向观察,然后再换不同方向观察,最后再找一名代表来说一说你们的观察结果。 三、深入了解,加深印象 刚才我们观察了玩具,下面看看书本中的淘气和笑笑在观察什么? 出示“练一练”第1题图。下面哪幅图是淘气看到的?为什么? 小组内说一说,然后集体订正。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9页“练一练”第2题。 小猴子、小猫看大象。要求学生说说哪一幅图是小猴子看到的,哪一幅图是小猫看到的? 学生根据实际观察回答。 2.完成教材第19页3题。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独立完成计算。集体交流,订正。 【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从不同的方向看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也学会了根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教师个人研修总结 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所以在学习上级的精神下,本期个人的研修经历如下: 1.自主学习:我积极参加网课和网上直播课程.认真完成网课要求的各项工作.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要向教师推荐学习书目或文章,组织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交流研讨,分享提高。

现在进行时课堂教学设计

现在进行时课堂教学设计 进贤县罗溪中学杨洪国 一.教学内容分析Teaching contents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目标七年级Go for it Unit 5 I’m watching TV的section A部分,本节课主要感知和学习时态The present progressive Tense和一些重点的短语。 课堂教学内容主要围绕What are you doing?I’m watching TV. What is he/she doing?She’s/He’s running.的话题展开引出现在进行时,并围绕本时态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最后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现在进行时的构成及现在分词的构成。 二.教学目标Teaching aims 1.语言目标: ⑴短语:eating dinner, reading, talking on the phone, doing homework, watching TV, cleaning. ⑵句型:What are you doing?I’m watching TV. What is she doing?She is cleaning. What are they doing?They are writing. ⑶语法:现在进行时的构成及现在分词的构成。 2.能力目标:学会谈论人们正在做什么及掌握现在进行时的问答。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总结能力,发现问题和总结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Important points 重点掌握现在进行时的用法和重点词汇、词组搭配。 四.教学难点Difficult points 现在进行时的句型结构以及现在分词的构成方法。 五.教学设备Teaching aids tape recorder, photos, pictures 六. 教学过程设计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Warm up 1.Show students some photos, ask and answer: (学生通过句型复习五个已学

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高效课堂教学设计10月10日下午两点半,还是在师大附中的多媒体大教室,胡明道老师开始了我们期待的专题讲座,专题是《高效课堂的教学行为设计》。 因为胡老师还要晚上到徐州坐火车赶回武汉,所以事先争求大家的意见:中间不休息了,争取五点多一点结束讲座,大家看可行?一位年事已高的老人愿意争分夺秒,希望多给我们学员一些指导,这份真情多么可贵!我们感动中自然要接受,于是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胡老师高兴地结合她的教学研究,开始了事例详实、深入浅出且极具感染力的讲座。 她先明确了几个概念:高效、教学行为和设计。所谓“高效”指效果、效益上的高;教学行为指在教学中受思想意识支配的行为;设计指在语文课堂上为获得高效而进行的教学行为方面的设计。 然后,胡老师通过一个个的情景再现般的课堂教学案例,让我们明了课堂教学设计的种种缺憾。如《金色花》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产生对文中的“我”是好孩子还是坏孩子的辩论,并把这种生成的辩论再以法庭辩论的方式呈现一遍,耗时23分钟。这就是教学行为设计的空泛偏移。如,阅读课上只讲知识,而抛弃文本的情感价值,这导致阅读教学的情智分裂。再如,在课堂上无探究价值的教师提问,是一种变式灌输。还有固守僵化的教

学行为设计、违背规律的教学行为设计等。 接下来,胡老师还是以一个个情景再现的生动教学案例,引发我们的反思,来归因探源,明白它们的根源。如有的老师在教学设计上只偏重学生“认识”层面的设计,这是教师的教学价值观尚未根本转化。它导致教学目标窄化,导致“文本”与“学生”主客体的异化,导致教学价值局限于当前考试和未来中高考的功利化等。如有的老师学生的现代学习方式不够明了,导致现代的学习方式不能在课堂上准确倡导。胡老师说,现代学习方式的特点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问题性呈现,学生的学习要有过程性,要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或合作性,还要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再如,有些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显示出教师的角色尚未彻底更新,老师在课堂上应是指导者和促进者身份。 再接下来,胡老师通过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的教学设计所呈现的不同教学现场,让我们领悟明白几种教学现场模式,进而获得启示,理解什么是真正的高效课堂。胡老师以图表的方式直观地解说了灌输式教学现场、串问式教学现场、诱答式教学现场和互动式教学现场的不同表现和效果。她说互动式教学现场是能产生高效的课堂。所谓“高效课堂”指单位时间内产生高效益的课堂,即指教学双重主体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相互交往、积极对答、共同探究,不断生成有效资源的教学过程;也是一种能更大程度地促进全员学生构建新知、习得能力、提升情感,从而获得生命整体发展的教学活动。 胡老师反思式、层进式地一步步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高效课堂,然后胡老师给了我们一些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

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课例研究—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教学设计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和程序的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具体包括:分析学习需求、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方法、反馈调整方案四个具体过程。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七个基本要素优化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以及系统论和程序论的思想。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1、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和交往素质。 2、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发展个性:通过有效的教学,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同时,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发展; 3、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上要着力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思维活跃、平等和谐、积极参与和探索的教学氛围以及教学情景; 4、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主要是要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为终身教育打好基础;学会生活:主要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交往能力和健康生活的能力,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学生做人:重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爱国情操,做一个遵纪守法、文明有礼的现代公民;学会生存:重点培养学生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 1.目标导向原理 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起着导向的作用。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主要有三种: ①目标的指向作用:使师生把注意力集中到与目标有关的问题上; ②目标的激励作用:能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与意向; ③目标的标准作用:一是目标成为检查教学效果的尺度;一是反过来教学效果成为评价教学目标的合理性、适切性的依据,以便调整目标。 2.教学结构的整体优化原理 教学过程中各要素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此,必须从动态的、综合的角度加以考察。

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5、蚕的生命周期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目标 1、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蚕卵、幼虫、蚕蛹、蚕蛾四个阶段。 2、认识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就是蚕的生命周期。 3、整理资料,认识资料积累和整理的重要意义,归纳概括蚕的一生。 4、培养学生对生命的珍爱之情。 教学重点 整理观察记录,认识蚕的一生所经历的卵、幼虫、蛹、成虫几个阶段。 教学难点 认识到蚕的一生分为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有关蚕一生的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定标 1、同学们,在本单元第1课到第4课里,我们已经学习了蚕在每个阶段的变化过程。那么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回顾我们学习养蚕的过程,并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2、教师板书课题:5、蚕的生命周期 3、多媒体课件出示教学目标,学生朗读。 二、自学互动 1、学生明确目标后,教师紧接提出问题。 蚕的一生经历了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形态和行为有什么不同?影响蚕的生命和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2、学生带着问题,自由阅读课本p31—p32。 3、多媒体出示图片,学生独立完成课本p31的“蚕的一生”表格。 4、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填表情况,了解学生的自学能力。 5、自检自查,交流讨论。 三、适时点拨 1、小结: 蚕的一生,主要围绕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蚕在蚕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是幼虫,蚕蛾是成虫。蚕的一生应为卵、幼虫、蛹、成虫,然后从卵开始又产生一个新的循环。在这生命周期中,大约为56天。 那为什么有的同学蚕养得特别好,而有的同学蚕养得不好,甚至把蚕养死了呢?这就要同学们了解:“蚕健康生长需要什么条件?自己是怎么满足它的?”寻求养蚕的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并进行验证,从而让同学们认识到生命和环境因素息息相关。 2、引导学生朗读(p32):“我们认为:食物、气温、有害气体、疾病等,都会影响蚕的生存。”

最新整理高效课堂教学设计几点要素有哪些

高效课堂教学设计几点要素有哪些 教学设计是对课程的二次开发,是一个指导性的动态方案。评价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是否取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和发展。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几点要素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高效课堂教学设计几点要素视角一:从课程性质看,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什么。 教学设计必须要突出课程的性质,如语文,英语要强化语言和思维训练,开发相关的课程资源,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学会正确地理解和得体地表达,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1.强调语言感悟。英语教学的核心是语言教育,根本任务是组织、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英语语言文字的能力。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就是要设法引导学生以教材(教学内容)为依托,去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让学生在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逐步养成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能够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和习惯。

2.重视思维训练。语言是表达思想和进行交际的工具,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想和思维的物化,是信息的载体。一切语言训练莫不是在思维指导下进行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是英语课程诸因素中的核心因素。 3.开发学习资源。灵活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学习资源(包括媒体资源)是高效教学的基本要求。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先要把教材信息、资源信息、课标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信息,明确教材编写意图;其次要回顾此内 容先前的实践经验和反思,进行选择性的借鉴;再次要 根据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学习任务;最后要吃透文本中 的着眼点,即内容的重难点、知识的生成点、培养的技能点、情趣的激发点、思维的发散点、合作的讨论点、渗透的育人点、知识的引申点等。 视角二:从学生学习看,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怎样学。 1.激发主体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认为: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应当通过设计合理的启发、评价、矫正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学

课堂教学设计中必须基于新课程理念

《教学设计》专题拓展资源 1.李光树主编《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年版。 课堂教学设计中必须基于新课程理念,体现新课程基本理念,以“让学生切实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为价值取向,综合考虑学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型特点、教师等因素。遵循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本部分的内容的学习关键要落实在教育实践中,体现教师的行动上。 《教学设计》专题校本研修建议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如何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备内容》专题导语 课程内容既是学生获取的内容,也是学生增强能力的载体。本专题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即《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和《读懂教材的是什么和为什么》。《课程标准》界定了课程内容达到基本要求和获得课程内容的过程,所以,备课时,要基于《课程标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教学要求。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第二、在课程标准教学理念下设计教学;第三,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第一个方面是基础,第二个方面是重点,第三个方面是学习的难点。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编写并提供给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主要载体,读懂教材,有助于教师把握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读教材时,不仅要读懂课程内容的要求,也要读懂课程的育人价值。不仅要读懂呈现方式,也要读懂编写者对探究教学的设计。学习本专题时,老师们要反思的教学

行为和教学理念以及教材分析的思路,在反思中学习和理解。 《备内容》专题拓展资源 1.李光树主编《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2.小学各年级教学参考书 《备内容》专题小结 《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和《读懂教材的是什么和为什么》是教师备课的基本素养。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老师们要掌握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要求,读懂教材的编写意图和课程内容的育人价值。在数学教学设计中,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要读懂教材的是什么和为什么,力图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不断创新教学。学习完本专题后,老师们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高度重视课程标准的重要性和教材的价值,把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育人价值落实在课堂教学行为中。 《备内容》专题校本研修建议 1.组织一次教材编写意图分析的竞赛活动? 《创设情境》专题导语 本专题主要包含有数学学习情境的创设、情绪调控以及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建设等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基于一定的学习情境来展开。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没有发展起来,难以理解抽象化的数学知识,所以基于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创设就非常必要了。其次,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情绪决定和影响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状态。教师积极向上的良好情绪会感染学生的情绪,基于这种感染和影响,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兴趣和乐趣并能够及时有效的排解学习中的焦虑情绪。最后,课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