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指导评价说明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指导评价说明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指导评价说明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指导》课程教学设计评价的补充说明

教学评价:百分制

一、考勤:10分

二、平时表现:20分(超过20仍算20分)

三、每班每个小组进行小组冠名及LOGO并撰写意蕴8分,优秀组全体加2分

四、每人评价他人作品1次0.5分。

五、上课发言1次2分,什么都答不出不记分。

六、教学成绩:小组课堂汇报,或教学内容或校本课程设计方案或总结评价汇报10-20分。(优秀组全体加2分最高10分)

七、作业成绩:(最高50分)

单个人:1次学习日志5-10分,1次模块自主学习札记5-10分。

小组:1份校本课程设计20-30分

优秀个人或小组加5分。

最后每个人总分数由小组长、助教和老师共同给出。

注:第三、第四模块按网络合作活动学习法来教学,请同学们配合。

补充说明:

一、小组课堂汇报,2-4次其内容可以是在校学生关于后2模块的教学内容,也可以是所有组校本课程设计方案ppt的说明讲解,或是总结评价及学习收获汇报。

二、学习日志1次(可任选1次写,如果写2次另加2分,满分10分)

第1次学期初的引导型日志问题

1、您开学前对《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理论有多少了解?

2、您认为开设《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指导》课程对小学教师从教有意义吗?表现在哪些方面?

3、通过前2个模块学习,你对《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理论有了哪些新认识?

4、您期望我们课程的教学方式能对您的学习和研究带来哪些帮助?为什么?

5、您希望并建议我们的课程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为什么?

第2次学期末的总结日志问题

1、您对自己在《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和指导》的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满意吗?您自己已经具备了哪些小学课程开发素养?

2、如果学校让你组织开发一门校本课程,你将从哪些方面开展工作?

3、您现在在《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指导》的知识、理论与经验方面,非常疑惑的难题还有哪些?

4、通过学习,你认为自己在教师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思想、专业信念等方面有没有提高?表现在哪方面?

5、请您用一两句话评价我们这门课的学习、你的改变及收获建议。

三、1次模块自主学习札记5-10分。

小组可以把成员可以分散到每个模块,1个人可任选一个模块的1个章节写,如果写2次另加2分,满分10分。无论小组多少人,2-5人都至少要保证1人1篇。成绩记入期末成绩。

四、附件1格式:**模块自主学习札记

嘉应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级小学教育*** 学号******

一、阅读和学习的文献

二、摘录所学材料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主题

三、自己的特殊收获与推荐

四、存在和出现的疑难与问题

五、改进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建议。

学习范例:

小学课程论概述——郑梦曦第一模块自主学习札(一)

本次自主学习了三篇与小学课程论概述相关的文献,对小学课程论的概念,研究目的,范畴价值,以及其历史的来龙去脉有了较全面的认识,此外还学会了积极思考,撰写文献的方法等等,获益匪浅。

一、阅读和学习的文献

[1]黄甫全.第一章“小学课程论导论”的第一节“小学课程论概述”.

[2]黄甫全.简析课程论的主要任务、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J].课程·教材·教法, 1997(12): 1-5.

[3]张廷凯.我国课程论研究的历史回顾: 1922—1997 ( 上)[J].课程·教材·教法,1988(1):7-12

二、摘录所学材料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主题

(一)第一章“小学课程论导论”的第一节“小学课程论概述”

1.一个基本概念和三大指称:小学课程论从两方面解释含义,从概念上,是专门发现、研究和解决小学课程问题的一门分支学科。从指称上,主要有三大指称“一个分支学科”“一层基本原理”和“一门教学课目”。

⑴“一个分支学科”是指小学课程论是教育学学科群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因为课程与教学论是专门研究“教学什么”与“怎样教学”两大问题的!正是这两大独特问题,决定着教育学的独立学科特性;也正是这两大问题的独特性,奠定了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学科群中的核心地位。

⑵“一层基本原理”是指小学课程论是学科群中的一层基本原理。因为经过长期发展与积累,小学课程论已经形成了众多下位学科,建成了庞大的子学科群。

⑶“一门教学课目”是指小学课程论是教师教育中的一门具体课程或教学科目。在2011年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提出了“小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列出了“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和“小学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其中“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就属于“小学课程论”。

2.三种范畴:这里从主要领域、焦点论题和新兴方向等方面加以简介。

3.三种价值:“认识”“知识”和“革新”三大价值

⑴认识价值主要表现为认识小学课程现象,揭示小学课程规律和指导小学课程实践。

⑵知识价值体现在教育学知识的元分析、校本教师研究和教师教学过程中的知识增长。

⑶革新价值主要表现为促进小学课程创新、教育制度与政策创新以及教师教育创新等三方面。

4.研究主体:教师与学生以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5.研究对象:课程与教学问题。日本有学者在反思教育学的理论问题时,深入地把“教育学称作是以‘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我国学者孙喜亭教授也指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可以说是研究以教育事实为基础的教育问题”。这就指出了,课程与教学问题是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了。

(二)《简析课程论的主要任务、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

1.课程论的两个指称:一是作为高校里开设的一门科目的课程论, 二是作为教育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领域的课程论, 它们既有区别又相互统一。

2.课程论的目的和任务:

⑴实质上是我们研究活动的两个组成部分, 是我们研究活动的意识性和主观性表征。

⑵课程论作为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它的目的和主要任务可以表述为: 认识课程现象、揭示课程规律和引领课程实践。

3.课程论的首要任务:认识纷繁复杂的课程,驱动了课程论作为独立科学的诞生。

在现代学校教育中, 课程现象表现为三个方面或层面。一是物质性的, 如计划、标准、教材、教学指南、补充资料、课程包等等; 二是活动性的, 如课程规划、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课程研制活动; 三是关系性的, 如内容选择与教育目的的关系、内容组织与文化结构以及学生发展的关系、课程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关系等等。

复杂的课程论让人们众说纷纭,于是杜威在1902 年出版了《儿童与课程》的专论; 随后, 博比特于1918 年写出了集人们对课程现象的专门认识之大成的《课程》一书。这两本书, 是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

4.课程论的根本任务:是揭示课程规律和引领课程实践。课程规律是课程及其组成成分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它是内在的东西, 是人的感官不能把握, 而只有思维才能把握的。

5.课程论的研究对象:课程问题。课程问题, 是指反映到研究者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课程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日本学者在反思教育学的理论问题时, 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的科学”产生了质疑, 深入独到地把“教育学称作是以‘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我国学者也指出: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可以说是研究以教育事实为基础的教育问题。”

6.课程论的基本内容:黄甫全教授将它们归纳、分类和整理为五个系列: ①课程论基本原理系列,包括现代课程论原理、课程社会学、课程价值论、课程认识论、课程研究方法论等; ②课程本体生成和实现过程系列, 包括课程结构论、课程研制论、课程规划论、课程实施论、课程评价论等; ③不同类型课程系列, 包括文科课程论、理科课程论、活动课程论、隐蔽课程论、整( 综合) 课程论等;④课程历史发展系列,中国课程史论、外国课程史论、比较课程论、未来课程论等; ⑤不同层次和特殊类型系列, 包括幼儿园课程论、大学课程论、特殊教育课程论、道德课程论等。

7.要梳理出清晰而比较合理的课程论的内容范围, 需要树立和坚持以下几点:第一,明确“三满足”的宗旨;第二,明确“三基”的选材原则;第三,明确以“课程问题”为逻辑线索;第四,明确“开放性”的内容框架。

(三)《我国课程论研究的历史回顾: 1922—1997 ( 上)》

1.选择理由:通过历史的回顾和透视, 我们可以更具批判性地评价各种课程理论和思潮, 并在一定程度上预示这些理论的未来发展及其命运。

2.摘要:这篇文章重点考察课程论作为一个正式的研究领域在我国近现代教育研究中的地位及其走过的道路, 同时探讨80 年代以来我国课程研究所关注的主要问题。

3.我国课程论研究历史的简要回顾:

⑴课程论学科在我国的建立: 1922-1949。这一时期对课程论的研究与美国等西方国家是同步进行的,

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但是, 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小学课程教材和课程沿革史方面, 在课程理论方面主要是介绍和移植美国的课程论, 课程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有

所欠缺。

⑵课程论作为教学论的一个组成部分研究的时期: 1949—1988。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学习原苏联的教育科学,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没有把课程论作为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来研究,。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特别是1985 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后, 课程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得到越来越深入的研究, 并导致课程论终于从教学论中分离出来, 成为教育学的分支学科。1986 年国家教委成立了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和审定委员会, 并于1988 年颁发了《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编写规划方案》, 明确提出把竞争机制引入教材建设, 逐步实现教材的多样化, 以适应各类地区、各类学校的需要。全国各地编出了多套义务教育教材, 同时呈现了研究、编制和试验的局面。课程教材研究和编制的需要, 客观上大大促进了课程论的研究。

⑶课程论作为教育学分支学科的重建时期: 1989 年以后。李秉德主编《教学论》设课程论专章, 对课程的意义、地位和历史发展, 课程编制的理论和方法, 我国中小学课程和教材进行了篇幅较大的论述; 吴文侃主

编《比较教学论》, 对课程、课程设计、课程编制理论、学校课程的实施与改革等问题也作了比较深入的阐述,但随着两本比较有影响的课程论专著的出版, 我国课程论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的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 形成了独立的研究领域。1997 年11 月, 由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和课程教材研究所等单位主办的首届全国课程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大批课程论专著的问世和全国性课程研究学术团体的成立表明, 课程论作为教育学的一个正式分支学科的重建已基本完成。

三、自己的特殊收获与推荐

个人收获:首先我必须承认,这次作业是对我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这几篇文献理论性太强了,才疏学浅的我几乎每篇都要看三遍以上才能理解,不过,最终我还是理清了行文思路,理解了各种专业术语,对小学课程论的概念,研究目的,意义,以及其历史的来龙去脉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可谓获益匪浅呀。下面我想从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收获:

1.逻辑思考,透彻分析:阅读完这么多大师级人物的文献后,我发现一篇好的论文,行文一定要有逻辑,脉络清晰,善于提出问题,更善于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而且提供了大量文献和证据,使人信服。所以,我决定要向他们学习并且要广泛阅读,深深体会到:如果腹中没有点墨水,怎么能写得出好文章呢?

2.大胆质疑,实践求证:阅读完《我国课程论研究的历史回顾: 1922—1997 ( 上)》这篇论文后,我感觉到每一项新事物的发展都是需要有人大胆地对旧知识和旧制度质疑,比如我国课程论,就是通过教育界许许多多前辈的争取革新,努力完善我国的教育制度,并且经受长时间的实践,才逐渐成为教育科学的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 形成了独立的研究领域。

其实我们教书育人也应该秉承这个“大胆质疑,实践求证”的道理,目前我国的教育制度仍然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弊端,首当其冲的应试教育是硬伤,其次高等教育水平落后,城村教育是两个极端......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时刻肩负着参与教改的责任,无论是执行者还是践行者,都应该大胆地向前迈进,学海无涯,教无止尽。

个人推荐:通过考察那些在课程论领域的萌芽、确立和发展过程中做出贡献的人对课程问题的认识, 我们也许能够更清楚地明白课程是什么、课程论要解决哪些问题。所以,我推荐大家不妨多了解一下我们小学课程论的发展历史。

四、存在和出现的疑难与问题

1.我们知道,课程论革新的价值主要表现为促进小学课程创新、教育制度与政策创新以及教师教育创新等三方面。那么新课标改革是不是由课程论革新所推动促进的呢?

2.在理论上,课程论的研究不断完善发展,并且获得国内外教育界的认可,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却步步艰辛,我们应该怎样摆脱这种窘境呢?

五、改进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建议

1.由于这次是每两个小组负责一个模块进行学习,所以大家学到的知识和效果也许会有很多不同,这样大家吸收的东西也就不同,这样貌似会产生某些不平等的因素哦,我认为尽量做到大家学习的知识和知识面是一样的会比较好。

2.因为课程论的知识比较理论化,相近的概念也很多,希望老师可以运用一种适当的教学方法把看似冰冷的理论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便于我们更好地接受和学习。

附件2:学习日志参考文献

1、冯皓妍的第一份学习日志

20110505030

2现在,您对自己的小学课程论素养感觉如何?您自己已经具备了哪些小学课程论素养?

我觉得小学课程论应该是研究“教学什么”和“怎样教学”两个问题的。在“教学什么”和“怎样教学”这两个问题上,我感觉有点模糊。心理学,教材分析的课都已经上过了,但是对于如何运用这些理论去解决这两大问题还是有点距离。

自己已经具备的小学课程论素养就是看过了小学六本的教材,对于教材的螺旋式上升的编排结构有了初步

的认识,也学过了教育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所以知道了教学的时候要注意教材前后知识的联系以及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去制定要“教学什么”(重点放在哪里)和“怎样教学”。

2现在,您对自己的小学课程论的意识、知识和能力感觉如何?

我现在的感觉较为模糊,但是知道了小学课程的编排螺旋式上升去设置的原因,可能之前也有学到了小学课程论方面的知识,但是不知道是这个领域的,没有意识去归纳总结,想想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这方面的意识,知识与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2您希望并建议我们的课程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为什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互动式的教学,由于课堂的时间较少,所以如果能再作业中更多的反馈,这样能更好了解自身的不足,去改正。

2如果让您现在来推动一所小学的课程改革,您认为你能做什么?您能够发挥自己的哪些知识和能力?您还需要学习什么?

通过阅读书籍与文献,了解一些优秀的一线教师的一些教学。因为有很多优秀的一线教师已经改变了过去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我认为目前而言我能去收集和整合这些信息,并且部分能够挖掘当中蕴含的教育原理。

在当中发挥了自己在大学中学习到的收集信息的能力以及结合之前所学的知识对优秀课堂进行初步的分析。

我觉得我还需要学习如何汲取这些优秀课堂中内在的东西,如何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去设置课堂,并且如何能更好的上好一节课。

2您对在现在的小学里开展真正的课程改革有没有自信?有多大的信心?为什么?

我觉得在小学里开展真正的课程改革是有自信,不过应该不是现在。由于高考的制度没有改变,从以前家长追求更好的高中,转向了更好的初中,更好的小学,甚至更好的幼儿园。由于考试考的会是获得的知识与技能,从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转化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是有一点难度的。但随着一代又一代教师的奋斗,这个目标应该能实现的。现在的课堂也在逐步的让学生独立思考并且也更注重学生的体验。所以对这个的信心大概有50%吧。

2您期望我们课程的教学方式能对您的学习和研究带来哪些帮助?为什么?

期望能带来课程与教学的理论、阅读哪些类型的文献、如何理解一篇文献的方法以及本学科最前沿的一些研究成果。也能让我们学会以后学习这门课程的方法,对以后的学习和研究带来了巨大的帮助。

2您还有哪些技能,或者您拟提高哪些技能,可以帮助现在的小学在课程改革中取得成功?

上课如何带动学生积极独立进行思考,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如何设置活动让学生去体验的技能,更为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为小学课程的改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您现在在《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的知识、理论与经验方面,令自己满意的地方有哪些?

令自己满意的地方有:第一个,知道了小学数学课程设置的课程标准与部分的原因。第二个,经验上,知道了评价的重要性以及要避免如何去评价的知识。

2您现在在《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的知识、理论与经验方面,非常疑惑的难题有哪些?

怎样全面而具体的评价小学课程,如何设置小学课程,在设置小学课程的中间要注意些什么。小学课程的设计要经过哪几个步骤。经验上,希望能有老师介绍一下在设计与评价小学课程的时候具体应该要怎样做。2您对我们师生教好和学好《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有哪些建议?

师生间做好交流,并且上课时老师觉得比较重要的地方多停留一会儿,让做笔记的同学能有更多的时间去记录。希望老师能书本哪里的知识比较重要,而学生要认真听讲。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2、贺莉第二份学习日志

2现在,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您对自己的小学课程论素养感觉如何?您自己已经具备了哪些小学课程论素养?

1.经过半个学期的努力,我的小学课程论素养提高了不少。高强度的课程任务和作业在我的脑海里留

下了深深地印记。

2.就目前的学习情况而言,已初步掌握了课程与教学概述、课程与教学系统、课程与教学过程的概念,并主动培养学习该课程思维方式的习惯和激发学习兴趣。

2现在,您对自己的小学课程论的意识、知识和能力感觉如何?

感觉没有那么神秘和不可企及了,虽然习得的知识和能力尚浅,不过有战胜书本,挑战自我的决心和勇气。

2您认为我们的课程所采取的网络化合作活动学习的教学方式有什么优点和不足?您有何建议?

网络化合作活动逐渐流于形式,尽管这确实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良好平台,不过除了上网交作业,没有空余的时间仔细阅读其他小组的作业。有两条建议,一是提高作业质量,我们自然主动在平台上汲取他人经验;二是,鼓励大家多上网相互学习。

2如果让您现在来推动一所小学的课程改革,您认为你能做什么?您能够发挥自己的哪些知识和能力?您还需要学习什么?

理论知识远远不够,实践经验也不足,我只能在充实自己的同时,多向专家老师请教,结合学情和教育方针、教育目标和培养目标,制定适合该校学生的改革。我能提供的知识有课程与教学,教育心理学、小学教育学、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理论知识,我还需要学习其他学习优秀的经验,以及优秀老师的教学经验。

2您对在现在的小学里开展真正的课程改革有没有自信?有多大的信心?为什么?

有信心,不过不算太大,在体制、高考机制和即将面临的生活压力面前,我感到困难重重。但是我依旧相信,越来越多的人会意识到教育改革的重要性,我也相信越来越多的人会和我一样致力于努力学习,努力做教育。

2您期望我们课程的教学方式能对您的学习和研究带来哪些帮助?为什么?

我希望可以在接下来七八周内,多学习一些理论知识,因为理论才是未来发展的基础,量变才能引起质变。

2您还有哪些技能,或者您拟提高哪些技能,可以帮助现在的小学在课程改革中取得成功?

目前,我对国外的教育方式掌握的还很少。我想开阔视野,多汲取国外的教育经验,有效的做到中西融合。

2您现在在《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的知识、理论与经验方面,令自己满意的地方有哪些?

掌握了更多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也看了许多的文献资料,拓宽了视野

2您现在在《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的知识、理论与经验方面,非常疑惑的难题有哪些?

如何将厚重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请您将我们的课程采取的网络化合作活动学习的教学方式,与其他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相比,谈谈它们之间的异同与长短?

网络化合作学习是一个更大的相互学习的平台,不仅课堂上可以学习,它还将课堂延伸至课下。不过,这种开放程度更大的模式,越发依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若是应用的好,可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会流于形式,形同虚设了。

2您对我们师生教好和学好《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有哪些建议?

无,老师都很尽职尽责,我们非常感激,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

这里附录了华师2011级

郑梦曦、冯皓妍、贺莉同学的优秀作业,在此致谢!

希望同学好好向华师同学学习,热爱学习,不怕辛苦,勤于思考,乐于动手,学会合作,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取得学习最大收获!

李悦辉2014/3/3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暨 武汉市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重点课题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课题结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出“学校课程”的概念,在2001年6月7日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校本课程从此走入我们的视野,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推进校本课程建设成为学校管理者的责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是一项课程革新任务,是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具有以下五点意义: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创国家级山水园林城市”是武汉市政府向全体市民提出的一项重要工作目标。我校与东湖风景区近邻。东湖风景区以其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楚文化的特色和现代科技文明风韵,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为中小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研究天地。因此以东湖风景区为依托研究开发与实施我校特色校本课程,对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武汉市政府工作目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实施素质教育,规范教学内容,严格课程管理,将德、智、体、美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是《义务教育法》对中小学办学行为和育人方向总的规范要求。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校本课程以学校教师资源为中心,以学生需求为重点的兴趣校本课程初具雏形。整合学校与地域教育资源,规范开发与实施行为,形成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摆在了我们面前。因此这一课题的研究,对规范办学行为,创建以东湖文化为载体的教育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培养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是新时期的教育目标,本课题的开发与实施,基于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需求,对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教育实践意义。

实验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两篇

实验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两篇 篇一:实验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由学生自主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它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的灵活程度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对发现和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5、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二、教学原则 校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都是由学生全员参加的学校教育活动,在遵循一般教学原则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上还应注意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张扬个性,展露才华,达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2、自愿性原则: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编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即时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 4、实践性原则:实践是提高英语和特长发展的主要活动。要勇于实践、积极思考,要做到手脑口并用,边思边练,增强学习效果,鼓励教师与学生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高。 5、个性化原则:要适应不同层次教师、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对教师的培训要因人而异;对学生要因材施教,借助其在兴

2020小学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2020小学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2020小学校本课程工作总结为,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开发的课程,它是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兴趣,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自主开发的课程,它的开发主体是教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0小学校本课程工作总结,希望你喜欢。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我校全面开始了学校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收益颇丰。所开课程多次得到了中国教育学会、省市各级主管部门及专家的好评。我校编撰的《胶南三名》在中国教育学会举行的地方校本课程评选中荣获二等奖。现将我校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经验总结如下: 一、因地制宜,开发校本课程 (一)课程开发的理性思考 学校要发展就应当重视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更应当重视学校精神的滋润和文化底蕴的积蓄与传承,经过对学校现状的全面分析,结合自身特点和周围可利用的教育资源,确定了以“体验社会,亲近自然,了解胶南”为主题的研究资料。确定以“胶南三名”即“胶南名人知多少”“胶南名胜知多少”和“胶南名产知多少”的开发利用作为切入点,依托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培植学校特色,提升办学品质,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本事。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开发的原则 我校开发校本课程主要遵循了两个原则: 1、立足本地,因地制宜 胶南是我们的家乡,这是一方古老而又美丽的土地,它不仅仅有灵秀的山水,丰饶的物产,还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沧海桑田、历史变迁,许多名胜古迹令人瞩目、许多名产令人神往、许多风流人物流传史册。所以,我们立足本地,让孩子们从关注身边的名胜、名人、名产开始,经过系列调查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名胜、名人和名产,珍爱名人、关注名胜、保护和发展名产;关注家庭、社区、民族和人类的关系,以此激励学生热爱家乡,从小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以动促学,发展学生 经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让学生学会能搜集相关资料,学会交流与分享、学会分工与合作,并在自我所调查研究的领域主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实践中学会观察、提问、调查、采访、记录、整理有关信息,在分析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过程中,提高思维本事,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实践本事。 (三)课程开发过程 1、组织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指导评价说明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指导》课程教学设计评价的补充说明教学评价: 百分制 一、考勤: 10分 二、平时表现: 20分( 超过20仍算20分) 三、每班每个小组进行小组冠名及LOGO并撰写意蕴8分, 优秀组全体加2分 四、每人评价她人作品1次0.5分。 五、上课发言1次2分, 什么都答不出不记分。 六、教学成绩: 小组课堂汇报, 或教学内容或校本课程设计方案或总结评价汇报10-20分。( 优秀组全体加2分最高10分) 七、作业成绩:( 最高50分) 单个人: 1次学习日志5-10分, 1次模块自主学习札记5-10分。 小组: 1份校本课程设计 20-30分 优秀个人或小组加5分。 最后每个人总分数由小组长、助教和老师共同给出。 注: 第三、第四模块按网络合作活动学习法来教学, 请同学们配合。 补充说明: 一、小组课堂汇报, 2-4次其内容能够是在校学生关于后2

模块的教学内容, 也能够是所有组校本课程设计方案ppt的说明 讲解, 或是总结评价及学习收获汇报。 二、学习日志1次( 可任选1次写, 如果写2次另加2分, 满 分10分) 第1次学期初的引导型日志问题 1、您开学前对《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理论有多少了解? 2、您认为开设《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指导》课程对小学教师从教 有意义吗? 表现在哪些方面? 3、经过前2个模块学习, 你对《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理论有了哪 些新认识? 4、您期望我们课程的教学方式能对您的学习和研究带来哪些帮助? 为什么? 5、您希望并建议我们的课程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 为什么? 第2次学期末的总结日志问题 1、您对自己在《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和指导》的教学过程中的表现 满意吗? 您自己已经具备了哪些小学课程开发素养? 2、如果学校让你组织开发一门校本课程, 你将从哪些方面开展工作? 3、您现在在《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指导》的知识、理论与经验 方面, 非常疑惑的难题还有哪些? 4、经过学习, 你认为自己在教师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思

古筝校本课程评价方案新

古筝校本课程评价方案满洲里市第五小学

古筝校本课程评价方案 满洲里市第五小学教师:刘春艳 古筝校本课程的评价更多地进行自觉自律的自我评价,不断反思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改进,保证古筝校本课程开发的顺利进行。建立较为规范的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是成功进行古筝校本课程开发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一、评价原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建立促进教师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它明确了学生、教师和课程自身是课程评价的价值主体。正如有的学者所说“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有三: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形成。” 二、课程评价标准。学习过程评价:在课程开设过程中,以鼓励性评价、学习习惯形成性评价等定性评价为主,评价标准注重反映学生的个体差异。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意识。 三、课程评价的内容。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采用形成性激励评价方式,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尊重和体现学生个体发展。以促进实现自身评价为最终目标。在实践中,我们主要采用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及活动进程中的表现给予相应的等级。分别是A、B、C。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古筝校本课程评价表 班级:一、二、三年级任课教师:刘春艳时间: 姓名乐理知识视唱谱例指法练习小乐曲总评

1、评价内容 1)乐理知识:能够认真学习并掌握所学每课出现的乐理知识及节奏。2)视唱谱例:在老师教弹奏之前,自己应试着会唱谱例。 3)指法练习:能当堂课上掌握好每单元所学的指法。 4)小乐曲:能看着乐谱完整流畅准确的演奏所学每一首小乐曲。2、评价方式 1)即时评价:教学活动中,每完成一条练习曲就给予即时评价及奖励。 2)阶段评价:每单元学习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及奖励。3)综合评价:学期结束,对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及奖励。 3、评价标准 1)优:带有感情色彩,能看着乐谱完整的演奏所学每一单元每一条练习曲,包括附加的乐曲。 2)良:能看着乐谱完整的演奏每一单元一条到两条练习曲。

小学教师校本课程总结

小学教师校本课程总结 总结主要写一下重点的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得出结论,以此改正缺点及吸取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下面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小学教师校本课程总结,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教师校本课程总结1 学习是教师的终身必修课,在信息化时代,只有坚持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不致于落伍。通过一年来的学习,我进一步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新课标解读,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下面是我通过校本培训获得的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主人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每一个学生都发言就是参与吗?专家的观点是:“应该说,站起来发言是参与”。但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行为的参与,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

之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交往的状态,思维的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 简单的问答式,一问一答,学生好像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一些课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学生能准确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很少有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式“灌”,直到让学生认同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答案。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地互动起来,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 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专家认为,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评价

小学校本课程计划1

校本课程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开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方法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教育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坚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结合我校整体建设与发展的目标,探索网络环境下校本课程开发的新途径,反思自身实践,外部经验,坚持在改革中不断探索新的思路,追求新的发展,以校本课程开发为突破口,逐步把育龙小学建成办学上的高标准、教学上的高效益、管理上的高效率、特长上的高质量、社会上的高信誉为标志的特色学校,使教师参加课程的开发,赢得继续教育的良机,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更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需要,尽可能地培养出有个性、有特色、学业有所长的未来人才。 二、实施目标: 1、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会交往,在合作中学习;培养自信心、建立“自我概念”、养成自我认同感和坚毅的品质。 2、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开发、设计、实施校本课程的能力,特别是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争取发表高质量的论文,撰写有特色的案例。

3、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过分看重学科成绩的倾向,以学生全面及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来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一种更适合学生需要的育人环境。 三、校本课程内容: 本学期,我们将继续从学校实际出发,结合整体建设发展的目标和宝山区教育局开发的写字课程资源,设立了以下各学段课程内容安排: 一至三年级是折纸、写字; 四至六年级是唐宋诗词鉴赏、写字。 四、具体措施: 1、加强对校本课程的管理力度,在建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相关项目开发小组,设立组长,在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积极组织运作,撰写方案,组织人员,落实编写任务,反馈信息,充分发挥作用。 2、积极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和校本培训,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旧课程理念,认识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和目的,明确如何开发校本课程,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3、加大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经费投入,设立专项拨款,立项拨款;鼓励教师结合家乡特点、学校特色自立、自报项目,并给予经费支持,对表现突出,有创新的教师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 4、严格校本教材课程设置。把校本课程纳入正式课表,保证有课时,有教师,有课本,有计划;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可有计划地

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何为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一个外来语,最先出现于英、美等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校本(school-based)”的含义是什么?从英文字面来理解,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在《走向校本》中这样解释: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是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在学校中,是指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要经过学校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 校本课程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在我国,校本课程是在学校本土生成的,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 按照现代课程分类理论来考察,校本课程并不是一种课程类型,而是属于课程管理方面的一个范畴,是正在形成之中的同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一个组成部分,即中小学新课程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长期以来,中国一直采用国家统一的课程设置,全国中小学基本上沿用一个教学计划、一套教学大纲和一套教材,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中国课程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1996年原国家教委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规定,学校应该“合理设置本学校的任选课和活动课”。近年来,课程多样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快,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家根据教育目标规划课程计划,按照这一计划制定必修课的课程标准,把选修课的决策权交给地方和学校,并颁发了与之相配套的《地方和学校课程开发指南》,旨在建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管理政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按照新课程计划,学校和地方课程占总课时数的10%至12%。这就意味着学校课程将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部分组成。这一决策的实施,改变了“校校同课程、师师同教案、生生同书本”的局面。

校本课程《变废为宝》工作总结

校本课程《变废为宝》工作总结 阳原县实验小学胡宝丽为了顺应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了满 足全体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我承担着学校开发 的《变废为宝》校本课程。我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以"师德"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当一名好老师”作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为了总结经验,汲取教训,现将本学期本课程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结合开发背景和课程目标,精心编制教材内容,提高教学水平。 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使得浪费十分 严重,到处可见的废电池、各种纸盒、废弃的纸杯、纸盘,各种废弃的塑料制品。这些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环境问题关系着人类健康、生存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在社会经济 高速发展中陷入资源危机、环境危机、生存危机。深刻反省自身发展中的模式。重视环境保护,实现循环经济,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们每一个地球人都必须做到的,而做好这些工作,不仅需要从小学生抓起,还要从我们自身做起。 开展《变废为宝》的校本课程,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的环保理念,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学生动脑、动手等诸多能力的发展,当学生看到自己用废弃物品制作的精美作品时,能感受到了废弃物品

所能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同时既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又培养了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在情感上,学生们也感受到了变废为宝的妙处,利用这些作品来美化家园的这一理念也深深地渗入了学生的心田。 开展“废物利用”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环保理念,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学生动脑、动手等诸多能力的发展。 为了有效促进校本课程有序运行,健康发展,在学期初依据新课程有关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理论,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一步完 善了校本课程实验教材的内容。 学习训练内容: 1、了解环保知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了解家用废弃物的分类:认清可回收资源和不可回收资源。 3、通过作品展示,了解《废物利用》校本课程的意义。 4、学习构思、设计、创作等方法。 5、结合收集到的废弃物进行设计与制作。 成果形式: 1、近期:用学生作品装饰美化校园环境,并进行家庭废弃物分类处理的宣传活动。

小学地方与校本课程教学工作计划--最新版

小学地方与校本课程教学 工 作 计 划 备注: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本学期校本课程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一)确立一个中心:人文素养的培养 通过对校本课程的需要评估,我们决定以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要求为前提,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定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 (二)建立一个基础:生活 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方式,扩展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从思想到行动,都能贴近生活,适应生活。从而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并创造生活,享受生活。因此,我们的校本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重视师生的自我发展、自我体验,正视学生的个人知识。重视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选择,张扬学生知识中的个性化,使之共同成为时代精神的建构者。 (三)明确一个原则:开放(包括内容和形式上的开放) 开放可以给师生更广阔的天地,校本课程内容上的开放可以使教师更好的把握教改的实质,形式上的开放可以促进内容更趋科学、完整。 三、校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1、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教师、学生共同成长。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我校校本课程的目标,针对学生实际,我们把它分为:尊重他人、认识自我、勤于反思、善于合作。

浅谈校本课程的评价

浅谈校本课程的评价 对校本课程的有效性评价,应以学校课程资源为基点,以开发与实施过程为主线,以学生发展为目的,既要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和内容,又要评价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行为和体验。对学生素质的评价应具有以下特点: 一、评价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尊重和体现学生个性发展,以促进实现其自身价值。我们把对学生的评价原则定为:鼓励、鼓励、再鼓励! 注重“三维”评价(即关注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和形成性、发展性评价,除关注成果外,更要重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关注学生面对挫折和与人交往方面的表现以及习惯养成等。 二、评价过程动态化,给予多次评价机会。评价主体互动化,家长、同伴、社会、教师共同参与。评价上注重多元化,即教师评、同学互评、自评、家长评、社区人员评等。在实践中主要采用学生自我报告(问卷调查、考核、同学评鉴)、行动观察(记录、角色扮演、档案袋或成长日记)等定性评价方法。 具体做法: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记录打分,记录力求及时公正;根据评价指标的内容,设计针对性强的调查问卷进行评价;运用传统的答卷形式分级考核学生知识与技能;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等等。 三、评价方式多样化。诸如形象类:如红花、大拇指、笑脸……评语类:通过作业本、试卷、家长联系卡等形式,用生动形象、适合于学生接受的语言评价学生;园地类:以班级为单位设计各种鼓励性、展示个性的“园地”,如:苹果乐园、智慧园……资料搜集类:如利用成长记录袋、评价表等形式进行评价,把学生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集中起来,展示自己的成绩、教训、失败等。

中小学2020年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中小学2020年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重要补充,是学校课程开发与建设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凸现办学特色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对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选择与发展需求具有重要价值,体现着对人的高规格培养。下面是小编带来关于中小学20xx 年校本课程规划方案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中小学20xx年校本课程规划方案(一)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实施校本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现和培养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为更好地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特制定此方案。 一、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5、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二、基本理念 1、学生是校本课程的主体。一方面学生是课程开发的依据;另一方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程实施中创造课程。 2、“生活世界”是校本课程内容的范围。 3、课程是学生通过反思性、创生性实践而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反思和创造的环境、对象。 4、校本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本,旨在改变学生的单一学习方式。 5、教师和学生不是校本课程的简单执行者,而是校本课程的创生者。 三、教学原则 校本课程与其他必修课程一样,都是由学生全员参加的学校教育活动,在遵循一般教学原则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原则:

小学校本教学工作总结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小学校本教学工作总结 篇一:校本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五年级校本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王晓玲 本学期,根据期初校本课程教学计划,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经过一学期的校本课程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校本课程的开发顺应了当今时代民主决策的潮流。校本课程开发的场所是学校,关注学校的课程自主,体现出民主参与课程决策的精神。首先利用教研时间,以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和培训,切实改变教师课程理念,重新塑造自己并界定角色职能,由课程规范的复制者变为新课程的创造者。使我对校本课程有了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树立教学民主的思想,调动了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关注学生的发展。 通过学习新的课程理念,我更加明确了教育者的责任,

那就是尽最大可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条件。而学生的发展也应是多方面的。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关注个体差异,提供发展的可能。 三、实施内容及要求: (1)确定校本课程结构。我们根据以下几方面来确立学校校本课程。 ①学生发展的需求,尊重学生意愿,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 ②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规律。 ③学校的实际情况,包括学校办学特色目标,师资和设施条件等。 具体作法 1、严格按新课程计划开课设节,不占用及挪用校本课程的时间,保证开足课时。 2、校本课程科任教师应加强学习、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尽心尽力搞好校本课程的教育工作。 3、校本课程教研组按时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探索开发校本课程规律,努力提高校本课程科任教师的理论与教学水平,在搞好教研活动的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学习、外出参观考察等活动,下大力气创建一支素素质高、信心足、热心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队伍。 4、搞好校本课程的评估工作,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讲求实

校本课程评价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评价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评价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的评价更多地依靠学校进行自觉自律的自我评价,不断反思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改进,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运行。建立较为规范的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是一所学校成功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一、校本课程的评价原则 1、主体的多元性 校本课程的评价主体至少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人员:学校管理者、任课教师及班主任、学生自身、同学。 2、评价主体互动性 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描述性、激励性评价,学校不以评比为目的,而以研究或促进为目的的评价等等。 3、评价内容的多元性 学习成绩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身体、心理素质、学习潜能、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

4、评价过程的动态性 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使学生逐渐感悟自身的发展,增强进一步提高和发展的愿望。 二、校本课程的评价内容 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两个方面: 1、对课程开发实施者的评价。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评价: 一、是学生选择的人数, 二、是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 三、是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 四、是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五、是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应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研究各应占多大的权重,最后把几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形成对课程开发者的最终评价。 2、对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学分制。学分的给定应考虑三方面的因素。 一、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不同的学时给不同的分数; 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

初中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工作总结修订版

初中校本课程建设与实 施工作总结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工作总结 邵原二中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完善深入,课程模式也日逐多样化、自主化,特色化课程结构,日趋合理,为学校实施办学自主权创设了广泛的空间,也为教师教育教学更加自由的开放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提供了一个展台,激发了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的极大热情。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校通过校本教研工作和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评价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将我校建设与实施校本课程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创新性工作,必须充分考虑到我校教育资源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必须充分考虑到适应基础教育越来越强调学生主动发展、个性充分发挥的需要;课程设置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钻研精神;有利于逐步形成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进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学校课程建设目标 (一)、学校课程类型多元化,课程结构多层化。从培养师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师生全面素质发展的需要出发,重点建设和完善学校创造教育课程、艺体健康教育特色课程(合唱队、舞

蹈队、篮球队)、主题节日课程(教师节、国庆节、清明节、端节节)和学校三大教育(感恩教育、目标教育、养成教育)等。最大限度地提供学生“品行、人格、习惯形成和发展的经历,提升师生道德水平、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逐步构建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课程和实践体验型课程体系。 (二)、通过课程设置,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生活、追求卓越”的优秀二中人。 (三)、通过课程的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师德修养良好、业务能力精湛、具有“奉献、智慧、求实、创新”精神,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师队伍。 三、我校校本课程制定原则 (一)、以人为本的原则。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开发的课程,它是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兴趣本着自主开发的课程。我校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在前期的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他们渴望获得更多的信息,兴趣爱好非常广泛,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我们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先让教师在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提出课程开设申请,再由学生自愿报名选择。这样一来,课程开设与学生选课成了供求关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被调动起来。 (二)、多样性的原则。校本课程应该是多样性的,适合本校本地区的,有利于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校本课程应是动态发展的过程,是在实践中不断生成变化的过程。不一定向标准教材看齐,

中小学开发校本课程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中小学开发校本课程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的逐步推进,我国的课程管理不能再是“大一统”的体制,这种集权式的课程管理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单一的课程体系不能充分涵盖地区的差异,不能真正做到困材施教,因此课程开发应该体现层次性,这是大势所趋。我国部分学者把课程划分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即校本课程)三个层次。目前,基础教育阶段的《国家课程标准》及统一的教材已经开始启动,但由于课程统一,各地差异很大,仍然出现许多的不适应,第一,出现国家课程与办学条件的不适应,第二,出现国家课程与师资条件的不适应。第三,出现国家课程与学科发展之间的脱节。第四,出现国家课程与地方发展之间的不适应,因此;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必须同步跟上来,各地也正在积极地尝试与实验,特别是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课程开发的难点,一般来说,校本课程是由学校全体教师、部分教师或个别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1]它使课程编制、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呈现“三位一体”的态势,具有了强大的优势。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种趋向,它能拓宽课程范围,适应个别差异,呈现最新动态,发挥创新意识。但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要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注意背景分析 校本课程的开发既要严密科学,又要符合实际,要对学校内部和外部的环境进行详尽的分析。就学校内部来说,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分析:①教师的素质和态度。〃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科学的过程,

其开发的主体是教师,因此教师的素质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首要因素。在开发过程中,不仅要分析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专业技能,而且要分析教师在专业领域之外的才干、兴趣、爱好等,以便各尽其才,目前,大部分教师认为课程开发是国家的事情,是学校领导的事情,他们对自身的定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不是课程的开发者。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导致角色的转换,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跨学科研究等,从而使某些教师感到没有把握,因此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②学校领导的态度与组织管理。校本课程的开发,首先学校领导的认识要到位,态度要积极,可以说这是校本开发的前提,只有学校领导重视了,才能想方设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另外,校本开发是一个科学的过程,学校领导要加强组织管理,包括宣传、确定目标、组织实施、校本课程的评价等等。③学生的实际。任何课程的宗旨,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也一样。校本课程是针对特定的学生群体的,具体他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年级之间、学生群体的状况是有差异的,要从学生的知识、能力、习惯、兴趣、爱好和已有经验出发,从学生的个体发展、智力发展、身体发展及存在问题出发,来确定目标、并组织实施。④学校经费等资源状况。校本课程的开发,还要注意学校的资源状况,资源状况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经资源和信息资源等。尤其要涉及到学校经费的预算,以及如教学设施、图书资源和网络等信息资源的分析。 第二,要把握好校本课程开发的三个基点

校本课程开发实例及分析(完整资料).doc

第一部分校本课程开发实例 xx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绿色教育课程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开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方法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教育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坚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结合我校整体建设与发展的目标,探索网络环境下校本课程开发的新途径,反思自身实践,外部经验,坚持在改革中不断探索新的思路,追求新的发展,以校本课程《绿色教育》的开发为突破口,逐步把本校建成办学上的高标准、教学上的高效益、管理上的高效率、特长上的高质量、社会上的高信誉为标志的特色学校,使教师参加课程的开发,赢得继续教育的良机,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更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需要,尽可能地培养出有个性、有特色、学业有所长的未来人才。 二、课程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群体。 2、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创造性地发展,提高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 三、课程要求 1、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需要,分别开发三个层次的课程内容。即: 一、二年级为低年级层次; 三、四年级为中年级层次; 五、六年级为高年级层次。 2、课程的组织形式以活动形态为主,课堂交流为辅。 3、同年级学生可打破班级界限,按照自愿组合原则选题学习、开展活动。 4、实施课程的教师由教导处统一安排。 四、课程内容 《绿色教育课程》共分三大块: 第一块为〈绿色人文篇〉(适用于低年级组);具体内容包括:绿色常识、绿色人物、绿色事件、绿色机构和绿色行动等。 第二块为〈绿色自然篇〉(适用于中年级组);具体内容包括:绿色动物、绿色植物、绿色环境和绿色行动等。 第三块为〈绿色综合篇〉(适用于高年级组)。具体内容包括:人类衣食住行、工业、农业、交通和绿色行动等。 五、实施原则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注重知识性学习,更注重实践活动与操作技能的训练。 2、分层递进原则: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实施不同层次的课程内容,并按教育逻辑进行序列化。 3、自主性原则:同一层次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不同的课题或活动方案进行学习。 4、充分利用资源原则:尽可能地利用学校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并充分开发为本课程服务,做到人尽其能,物尽其用。 5、创新性原则:勇于实践、大胆探索、敢于创新,不断提高教师课程技术和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向化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快乐小篮球郁胜岳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为指导,从我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出发,积极实施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一校一品”特色活动项目,扩大篮球活动规模,提高活动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通过对学生篮球校本课程的实施,促进学校篮球活动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努力创建和谐校园、平安校园、文明校园。 二、篮球校本课程开发理念 (一)我校把体育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特色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抓好这难得的机会,开发好篮球校本这门课程。以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积极构建和谐的体育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因此,为了保证和促进学生的健康,必须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和有关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篮球课程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在体育教学中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开展具有学校办学特色的篮球校本课程。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掌握篮球的基本技术和战术,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质,为篮球实战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爱好,激发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篮球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坚持锻炼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而兴趣与习惯的养成又是在篮球运动参与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只有通过丰富多彩的篮球活动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才能激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并使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各感官机能,激发学习情趣,从而发挥学生主体功能,增强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运动参与能力,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感受篮球带来的欢乐。 (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学习中受益,不但是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而且是学生的权利,也是贯穿篮球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但是,人的体能和运动技能状况并不仅仅与其后天练习和发展有关,而且与其先天遗传有极大的关系。从运动的角度看,每个人的运动需求和运动表现都不尽相同。因此篮球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并根据这种差异确定了学习目标和有弹性的学习内容,提出了有益于学生发展的评价原则;在组织教学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其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以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 三、篮球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小学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小学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小学校本课程工作总结一 这学期我们把《三字经》、《弟子规》作为校本课程,培养学生深厚的民族底蕴,强烈的爱国热情和优良的民族传统。以《三字经》《弟子规》为主经典在我校传唱,在学生中耳熟能详,对学生“三观”的形成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了潜移漠化的作用。在家长中也产生了较好反响。下面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寻找机会,加强教育 我们近年来父母出打工逐年增多,往往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尤其是在孩子的习惯养成、道德素质、民族精神等方面更是显得缺失,学生的德育难抓,纪律难管,一直是困扰学校的一个难题。从背诵《三字经》开始,学校大队部跟踪指导,并安排专任教师负责经典解析,探索德育教育的良好途径。争取对学生起到了较好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二、安照计划有序进行 为了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夯实教育基础,我们重点从三个方面教育。 一是诵读三字经。我校把三字经纳入教学计划中,列入课表,每周保证一节专授课。每天早自习重学背,课上重讲解。充分利用课间操,升旗时间诵读。并开展了诵读

比赛。 二是潜移默化品经句。我校通过网络搜索三字经作为学习资料。学生在诵读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书法的神韵带来的美的享受;经典名曲飘入耳鼓,楼内荡漾着千年古韵之美。三是讲述三字经故事。我校开展了《三字经》故事比赛。我们的成绩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我们的资料分别挂到了欢喜中心校、和丰润教育信息网站上。 三、三字经教育与养成教育相结合 归根结底是为了让学生把古代圣贤的经典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为此,我们重点是把国学教育寓于养成教育之中,致力于使国学的精华成为支配学生行动的一种文化内涵。一是生动直观,见贤思齐抓养成。我们集中培训教师,把一些经典国学内容以故事的形式加以叙述,把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渗透于各科的教学中,如孟母三迁,孔融让梨等经典故事都深深的吸引了孩子们。班会课上学生们动情地说:“听到这些故事,我想到了我自己。我们要保持良好的习惯,改掉坏毛病,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成长,做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一定要在家孝敬父母,友爱姐妹。在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 二是互学互动,你追我赶抓养成。自国学推广以来,我们一直注重依靠学生们的互相影响,互相帮助产生良性互动机制来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感悟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