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散文分类

苏轼散文分类

【篇一:苏轼散文分类】

议论文——随机生发,翻新出奇。《日喻(节选)》《韩文公庙碑(节选)》

叙事文——叙事、抒情、议论水乳交融。《石钟山记(节选)》

小品文——辞达而已,当行则行,当止则止。《记承天寺夜游》

辞赋文——疏宕萧散。《前赤壁赋(节选)》

四六文——浑厚雄大,真切感人《谢量移汝州表(节选)》提问者评价o(∩_∩)o谢谢

【篇二:苏轼散文分类】

唐宋八大家,宋占了六家,继欧阳修之后,领导宋代古文运动取得

完全胜利的是苏轼,他的创作实践,体现了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

其各体散文现存四千余篇,不仅门类齐全,而且在题材内容和写作

技巧方面,都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开拓。

苏轼散文以雄健恣肆见长。他在《自评文》中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这段话概括简短,但已相当准确地说

明了他散文艺术风格的主要特点。

他的议论文、记叙文、小品文均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他的政论史论文,立论范围广泛而主旨分明,往往纵横捭阖,挥洒

自如,气势恢弘。

由于他积极从政,洞悉历史,为人正直,品德优良,对当时社会的

各种重大问题,都敢于直陈自己的意见,故其政论和史论大都雄辩

滔滔,气势纵横,结构多变,语言明快畅达而尤长于形象说理。如《策略》、《策别》、《策断》等篇章里,作者满怀儒家的政治理想,凭借大量的历史事实加以周密论证,字里行间颇有贾谊、陆贽

的气势神韵。文脉晓畅,文采飞扬,所受《战国策》影响,明显可见。他的历史论文,如《平王论》、《留侯论》等,是其政治论文

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作者借描画、评述历史人物、事件、典故,阐

释政治见解,写法上善于随机生发,有不少可借鉴之处。

他的记叙性散文,也是叙议相长,铺张扬厉,汪洋恣肆。

记叙文包括碑传文、记体文及文赋等,而以山水游记和亭台楼阁记

为代表。凭借议论为文章辟出新的境界,善于表现对自然景物的赏

会与人生哲理领悟之间的融合。山水游记,如前、后《赤壁赋》,

表现出借景立论的特点。亭台记,如《喜雨亭记》先叙为亭作序之由,次则记雨,再渲染人之喜乐,文章如水波层层荡开去,文理自然。记叙文多是文学性散文,将叙述、描写、抒情错杂并用,随意挥洒。

他的小品文,多写于贬谪黄州、惠州、儋州时期,共有一千五百余篇,以篇幅短小、写作随意的书札、题跋、杂记和随笔为主要文体样式,记述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见闻和感受,如《记承天寺夜游》,最能反映作者的真性情、真思想。这类小品文,不拘格套,独抒性灵,信手拈来,漫笔写成。或谈艺论道,或抒写襟怀,或描景状物,或记人叙事,莫不如行云流水,波澜迭出,变幻莫测,体现了作者旷放豁达的人生态度和极富情趣的心灵,是其性格的升华和思想的结晶,为不可多得的佳作。如他所言:“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而沈德潜说他的风格是“天马脱羁,飞仙游戏,穷极变幻,而适如意中所欲出”,言其纵横跌宕、富于变幻。

苏轼散文吸取了前代传统的重要优点,体现了唐宋古文运动的积极成果,把散文的文学性、实用性、通俗性都推进一大步,不能不说是对我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巨大贡献。宋代的古文运动,至苏轼而告胜利完成。与欧阳修一样,苏轼也较注意奖掖后进。被称为苏门四学士的黄庭坚、秦观、张耒、晁无咎与陈师道、李廌等,都是北宋后期文坛名士。他们的成就虽不全在散文,然而他们的理论都毫无例外地深受苏轼影响,他们的散文创作,也都是沿着欧、苏的道路前进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