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学与测量学基础期末复习提纲

地图学与测量学基础期末复习提纲
地图学与测量学基础期末复习提纲

《地图学与测量学基础》复习提纲

基本概念与基本方法

导论

1.地图的特征和定义

地图的基本特征归纳为四个方面:地理信息的载体、数学法则的结构、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和符号系统的运用。

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也包括其他星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况,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类型的划分

(一)按尺度划分:大比例尺、中比例尺和小比例尺地图

(二)按区域范围划分:星球图、地球图;世界图、半球图、大洲图、大洋图;国家图、下属行政图;局部区域,如海湾图、流域图

(三)按地图的图型划分:普通地图、专题地图

(四)按地图的维数划分:平面地图(2维)和立体地图(3维)

3.地图的历史发展过程及东西方的差异

地图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古代地图制作的成就、中世纪西方的黑暗时代和我国的地图传统、地理大发现带来的测绘进步、信息时代的地图发展。

差异看书p9-21

4.东西方有代表性的地图学家及其理论

1、托勒密:在前人的基础上完成了世界最早的地图集《地理学指南》,确立

地球经度为360度的概念;设计了两种地球投影,一是简单的圆锥投影,一是球面投影。

2、裴秀:总结了地图史上闻名的“制图六制”

3、墨卡托:设计的等角圆柱投影对航海最为适用,知道现在海图沿用了墨卡

托投影。

5.地图的成图方法

实测成图法(又分为野外地测图、摄影测量图)、编绘成图(又分常规编图、遥感制图、数字制图)

★地球体与地图投影

6.地球体的形状与大小的测量与描述

P33—地球体的量度

通过现代天文大地测量、地球重力测量、卫星地球测量等精密测度,都提供这样的事实:地球是一个极半径略短、赤道半径略长,北极略突出、南极略扁平,近似梨型的椭球体。

7.地球的物理表面的概念

由于地球的自然表面凹凸不平,形态复杂,它不能作为测量与制图的基准面,通过地球重力场和大地测量学计算出的大地水准面来代替。

8.地球的数学表面的概念

将大地体绕短轴(地轴)飞速旋转,就能形成一个表面光滑的球体,即旋转椭球体,或称地球椭球体,而这个椭球体表面是个可以用数字模型定义和表述的曲面。

9.三种地理坐标的定义与特征

(一)天文经纬度:以铅锤线为依据建立起来的地理坐标。天文纬度ρ即赤纬,为观测点的铅垂线方向与赤道平面间的夹角;天文经度λ,是过观测点子午面与本初子午面间的两面角

(二)大地经纬度:是大地经度与大地纬度的合称。大地经度λ,指参考椭球面上观测点的大地子午面与本初子午面间的两面角;大地纬度ρ,指参考椭球面上观测点的法线(与子午面切线成90°)和赤道面的夹角。

(三)地心经纬度:随地球一起转动的非惯性坐标系统,根据其原点位置不同,分地心坐标系统和参心坐标系统。前者的原点与地球的中心重合,后者的原点与参考椭球中心重合。地心经度等同大地经度,地心纬度是指参考椭球面上观测点和椭球质心或中心连线与赤道面之间的夹角。

10.我国的大地控制系统、大地控制网是如何设立的

大地控制系统: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受当时条件限制,一直沿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的参考椭球数据。经过20多年的实践证明,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不能满足我国需要。为适应我国大地测量工作深入开展的需要,我国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统选用了1975国际大地测量协会推荐的参考椭球体,使几何大地测量与物理大地测量所使用的椭球体一致起来。

大地控制网:简称大地网,由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组成。其中平面控制网一般由三角测量或导线测量完成;说明地面点的高程,一种称绝对高程,即地面点对似大地水准面的高度H,由于似大地水准面即平均海平面,因此通常也将称绝对高程为海拔,另一种称相对高程,即地面点对任一水准面的高度.

11.投影的概念

地图投影的讨论对象,就是研究将地球表面(曲面)展开成平面的理论和方法,是实现由球面对平面的转换。

12.投影的三种变形性质

长度(距离)、角度(形状)、面积

13.几何投影与非几何投影的不同类型

几何投影: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圆锥投影。根据球面与投影面的几何位置不同,分为正轴投影、横轴投影和斜轴投影。

非几何投影:(一)按经纬线形状分为伪方位投影、伪圆柱投影、伪圆锥投影和多圆锥投影。

(二)按投影变形性质的分为等角投影、等积投影和任意投影(等

距投影)

14.等角、等积与任意投影的概念

等角投影:投影面上两条方向线所夹角度与球面上对应的两条方向线所夹角度相等。

等积投影:球面上的面状地物轮廓经投影之后,仍保持面积不变。

任意投影:这是根据一般参考图或中小学教学用图要求而设计的一种投影,它既不等角,长度、面积、角度三种变形同时存在。

15.常用投影方式的特征与适用范围

(一)等角割圆锥投影

1、圆锥投影:在正轴圆锥投影中,纬度为同心圆圆弧,经度为他的半

径,且经线之间的夹角与经差成正比例。

2、等角圆锥投影:在等角投影中,地球椭球面上微分圆投影后仍为圆

形,或者说保持角度不变形。

3、等角割圆锥投影:亦称兰伯特等角圆锥投影,投影中与圆锥面相割

的两条纬线长度保持不变,即长度比为1.。

(二)等角圆柱投影

1、圆柱投影:在正轴圆柱投影中,纬度是一组彼此平行的直线,经度

是一组垂直于纬度的直线,且经线间隔相等。

2、墨卡托投影:在等角圆柱投影中,球面上微分圆投影后的图形保持

圆形,即一点上的长度比向任何方向均相等。

3、高斯—克吕格投影:假想有一个椭圆柱与地球椭球体上某一经线相

切,其椭圆柱的中心轴与赤道平面重合,将地球椭球面有条件地投影到椭圆柱面上,如中央经线和赤道投影为互相垂直的直线,且为投影的对称轴;具有等角投影的性质;中央经线投影后保持长度不变。

4、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亦称UTM投影,投影条件:中央经线和赤道

投影为互相垂直的直线,且为投影的对称轴;具有等角投影的性质;中央经线投影后的长度比为0.9996.

16.不同类型的地图投影选择的依据

(一)制图区域的地理位置、形状和范围

(二)比例尺

(三)地图内容

(四)出版方式

17.地图比例尺的表示方法

数字比例尺、文字比例尺、图解比例尺(又分直线比例尺、斜分比例尺和复式比例尺)

★地图数据源与测量学基础

18.地面高程的概念与确定

地面高程:地面某点的高程即称作地面高程。地面测量工作,不是安置一次仪器,测定一些地点的位置即可完成,而是要在测区的控制点上测定许多碎部点——地形点和地物点的相对位置,按图例绘制成图。

19.地面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统中如何表示

地面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统中分为: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和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大地水准面虽是曲面,但当测量区域(如半径不大于10KM的范围)较小时,可以用测区中心点的切平面来代替曲面,地面点在投影面上的位置就可以用平面直角坐标来确定。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当测区范围较大,就不能吧水准面当作水平面把地球椭球面上的图形展绘到平面上来,必然产生变形,为使其变性小于测量误差,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测量工作中通常采用高斯投影方法。

20.何种情况下可以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

对距离的影响;对高程的影响;对水平角的影响。

21.测量的原则与顺序

顺序:在测图时,主要就是测定其中的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测定碎部点的位置,其程序通常分为两步:

第一步为控制测量,先在侧区内选择若干具有控制意义的点1、2…作为

控制点,以较精准的仪器和方法测定各控制点之间距离、夹角、方位角,从而确定其平面位置。

第二步为碎部测量,即根据控制点测定碎部点的位置。

原则:“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前一步测量工作未作检核不进行下一步测量工作”

22.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

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读取竖立于两个点上的水准尺上的读数,来测定两点之间的高度,再根据已知高程计算待定点的高程。

23.自动安平水准仪的构造与使用

构造:望远镜、水准器、补偿器、基座

使用:安置水准仪、整平、瞄准水准尺、读数、扶尺、搬站

24.进行地面水准测量的实施过程(双面尺法或者仪高法)

测量学p25

25.水准测量的数据记录与误差计算

测量学p29

26.水准测量的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测量学p29

27.角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常用仪器

角度测量分为水平角测量与竖直角测量。水平角测量用于计算点的平面位置,竖直角测量用于测定高差或将倾斜距离改化成水平距离。

常用仪器是经纬仪。

28.距离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常用仪器

距离是指两点间的水平长度。

常用仪器是钢尺、皮尺、光电测距仪测距、光学视距法测距、GPS测距29.国内外定位系统的发展

1964年底美国海军的NNSS用于军方,1967年NNSS解密部分用于民用。

70年代中期,我国引入普勒接收机。

1973年,美国海军研制GPS。

30.全球定位系统的组成

空间部分,即空间星座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即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即GPS信号接收机。

31.全球定位系统定位的基本原理

GPS的定位原理就是利用空间分布的卫星以及卫星与地面点的距离交会得出地面点位置。

32.数据预处理时使用的几种量表方法和处理过程

(一)数据分布的量表:又分为定名、顺序、间距和比率四种定量

1、定名量表:采用众数是最佳的数字统计量,它是一个群体中出现频率最高

的类别。

2、顺序量表:选择中位数,并以四分位法研究数据的排序位置或编号的离差。

3、间距量表:采用间距量表可以区分空间数据的差别常用的统计量是算术平

均值,而描述数据的平均值离散度是标准差。

4、比率量表:比率量表和间距量表一样,按数据的间隔排序,单呈比率变化,

从绝对零度开始并能执行各种算术运算。

(二)两种现象的相关分析:同一区域内相互关联现象的分布特征可以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残差分析进行比较,它是地图数据处理的常用方法,单分析是要求有比较精确的定量数据。

(三)回归残差制图

地图概括

33.地图概括的性质与影响因素

性质:在制图过程中对地图数据和图解形式经过科学化处理,使其能表现出制图区域的基本特征和制图现象的基本的、典型的面貌和主要特点。

影响因素:1、地图的用途与主题对地图概括的影响。

2、地图比例尺对地图概括的影响。

3、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对地图概括的影响。

4、制图数据质量对地图概括的影响。

5、制图图解限制对地图概括的影响。

34.地图概括中有哪些手工选取方法

选取、夸张、简化、符号化

选取又分为资格法、定额法、区域指标法、数量分析法。

夸张又分为不依比例尺放大、移位。

简化又分为质量特征的简化、数量特征的简化、图形特征的简化、地物内部结构的简化。

35.如何用图解计算法选取指标

P130

36.如何用开方根规律法选取指标

P131

37.如何用等比数列法选取指标

p133

38.如何理解地图概括中的简化

简化就是显示空间数据的重要性,删除不重要的细部。事实表明,地图不可能把地面景物或现象全部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来。简化处理,最终只能显示其重要的本质特征,删除次要的非本质特征。

39.如何理解地图概括中的夸张

在地图制图实践中,由于地图用途、区域特征、地物特点等原因,在符号化过程中往往要突破比例尺限制,采取不依比例尺的表示方法,突出需要的信息,减少冗余的信息。

地图符号化

40.如何理解不同维度的符号

空间维度是根据地理对象的实际分布特征以及地图表达的需要来确定的,它包括5中类型:0维、1维、2维、2.5维和3维。

0维(点状分布)不具有空间尺寸的,如测量控制点、商业网点

1维(线状分布)只有长度没有宽度,如境界线、海岸线

2维(面状分布)既有长度,也有宽度,如森林分布、水域分布

3维(体状分布)

41.什么是符号的视觉变量

视觉变量是构成图形符号的基本要素,也称图形要素,在地图符号设计中正是通过这些量的变化来表达地理现象间的差异的。

42.如何理解色彩的三种属性

在视觉上,色彩是无法用一般的量值来衡量的,只能用三个特殊的物理量即色相、亮度和彩度(或饱和度、纯度)来衡量。

43.计算机系统中几种常用的色彩模型

RGB模型、HSB模型、CMYK模型

44.注记的类型与设计

地图注记分为地名注记、说明注记和图幅注记。

设计P184

★地图表示法

45.如何用定位符号表示定性数据

在编制地图时,可被视为0维点状的制图对象,其属性符合定名量表的部分,表达了事物质量特征或性质上的差异。在定位符号法中,反映在图形特征上通常是以形状变量、颜色变量及其组合作为主要的表示方法,而结构(网纹)和方向变量作为次一级的辅助手段。

46.如何用定位符号表示定量数据

呈点状分布地理数据中,符合顺序量表或间隔/比率量表的信息数据,表达了事物强度对比或数量特征上的差异。用定位符号法表示定量数据时,通常是以视觉变量中尺寸、颜色变量及其组合反映点状符号的图形。

47.绝对比率符号和条件比率符号有何差异,如何计算

P191

48.比率符号的连继比率和分级比率方式有和区别

P193

49.用定位符号表示地理数据的结构和变化有哪些常用的方式

(一)点状符号扩展

分割圆、坐标统计图(又分为金字塔图表、三角形图表、玫瑰图)、立体符号(球状符号、柱状符号、轴测符号)

(二)点状符号的定位处理

50.如何进行线状符号的定性表示

空间形态或移动状态被概况为1维线状的制图现象,通常以定名量表形态、颜色变量及其组合作为主要的表示方法。

线状符号表现形式包括单线、平行双行线、实线、虚线、渐变线、指向线、对称和非对称线划。其中虚线表示非实物、不稳固、未完成、暂时性的事物,如行政边界线;指向线、非对称性符号往往对线状地物的状态具有特定的含义,如指明河流的流向。

颜色变量主要以色相分量变化体现在线状符号的定性显示中。色相分量与形状变量同样具有区别质量特征的显著差异效果。

线状符号的尺寸即宽度变化也可体现制图数据的质量差异。同时,往往以两者的结合,形成区别多种质量特征的组合。

51.如何进行线状符号的定量表示

以线状表示的制图对象,其属性特征中符合顺序量表、间隔/比率量表的数据,通常以线状符号的尺寸变量(宽度)和颜色变量中的亮度与彩度分量表示。

符合顺序量表的数据,反映了线状现象的等级次序和强度差异。其中等级次序往往以线状符号的宽度产生视觉差异。在宽度差异设计上,只需考虑具体图幅的比例尺及图上其他相关符号的尺寸,不建立数值比率关系。

线状现象属性特征中符合间隔/比率量表的数据,可精确描述事物的数量差异,在地图上,同样也是通过线状符号的宽度和彩度形成视觉差异。但是符号的宽度与其代表的数值符合一定的比率关系。

52.运动状态如何进行线状符号的设计

动态且呈现为线状延伸的事物存在两种不同的状况,一种是事物本身就表现为1维线状或带状,如公路、铁路;另一种事物本身可能不是线状、但是其运动的轨迹、趋势或相互间的联系可概括为线状,如航空运输。针对不同的制图对象特点,在动线符号法的应用过程中,设计关系到多方面;

1、反映移动的起止点

2、表示行进路线好方向

3、流量

4、流速

5、性状指标,反映运动对象的质量特征

6、相互关系,两点之间的相互关系。

53.面状地理数据的定域表示有哪些方法

(一)面状现象的空间分布形态

1、全域连续分布面状现象的表示方法:质底法、等值线法、定位图表法、分

区统计图法和等值区域图法

2、局域成片分布面状现象的表示法:范围法

3、离散分布现象的表示法:点值法、范围法

(二)精确定域和概略定域

54.面状地理数据的定性表示有哪些方法

1、类型图:无空白区域,图斑互不重叠且类型具排他性。如果出现复域,则

应归为新的类型。

2、区划图:其特征也是图斑互不重叠且无空白区域。它的图斑反映了专题的

综合性质。

3、范围图:采用的分布界线常有精确定于和概略定域之分。符合精确定域方

式的称为精确范围法;相反,则为概略范围法。

55.面状地理数据的定量表示有哪些方法

(一)以点状符号构成的定量表示

1、点值法:用形状相同、大小与其代表的数值成固定比率的原点符号表达离

散现象分布特征的方法

2、分区统计图法:是对2维空间(统计分区)制图数据绝对数量的一种点状

概括,以点状符号的大小差异概略表示其空间分布。与点值法相比,它是对定量特征更高程度的概括。

3、定位图法:从表面上看,是定位符号法的一种特殊形式,即以定位的点状

符号的2维坐标扩展形式,表示该点上事物的数量特征和在一定周期内的变化。

(二)以线状符号构成的定量表示

1、等值线法

(三)以面状及立体符号构成的定量表示

等值区域法(或分级统计图法):用以表达统计分区整体的均质特征或相对数量指标如密度、人均量值等,一般以顺序量表或间距/比率量表表示数据,并采用颜色或网纹变量产生分区间的数量差异感受。

56.如何用等值线图表示三维空间信息

在地理环境中,如降水、温度等这些随2维坐标(x,y)变化的属性数据构成第三维Z值,借此形成了一个虚构的3维统计面。当我们将其属性数据或派生值用等值线表现时,就形成了一个空间连续的曲面,具有直观的视觉形象,从而实现对定量数据的抽象概括与模拟。

57.动态地图的表示方法

动画模拟方式、实时响应方式、虚拟现实方式

★地图编辑

58.普通地图的类型

地理图、地形图

59.普通地图中包含哪些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人文要素

自然地理要素:水系、地势、土质、植被

社会人文要素:居名点、交通网、境界线

60.国家基本地形图的概念

国家基本地形图的特点:一是具有统一的大地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我国国家基本地形图统一采用1980年“中国国家大地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二是具有完整的比例尺系列和分幅编号系统。国家基本地形图按统一规定的经差和纬差进行分幅,每幅图的内图廓皆由经线和纬线构成,在国际百万分以地图分幅编号基础上,建立了各级比例尺地形图的图幅编号系统。

三是国家基本地形图是依据国家测绘管理部门统一制订的测量与编绘规范和《地形图图式》完成的,以便能保证由各地方测绘部门分工完成的地形图,在质量、规格上的完全统一。

61.国家基本地形图的投影方式

高斯克吕格投影、分带投影

62.国家基本地形图的分幅编号原则

1990年前采用行列-自然序列的编号方法

1991年后采用行列式的编号方法

63.地形图的辅助要素的阅读

说明性内容:包括图名、图号注记、图廓上配置的说明注记以及图幅相关内容的文字说明。

工具性内容:包括地形图图列、坡度尺、三北方向偏角图和接图表。

64.地形图地物和地貌的表示方法

地形是地物和地貌的总称。地物是地面上天然或人工形成的物体,如湖泊、河流、房屋、道路等。地貌是指地表面的高低起伏状态,它包括山地、丘陵和平原等。在图上表示地貌的方法很多,而测量工作中通常用等高线表示,因为用等高线表示地貌,不仅能表示地面的起伏形态,并且还能表示出地面的坡度和地面点的高程。地面上的地物和地貌,应按国家测绘总局颁发的《地

形图图式》中规定的符号表示于图上。

计算与应用

投影类型的特征与辨析

水准测量的实施过程与内业处理

用等比数列法进行地图概括

不同类型专题地图的制作

地形图的阅读

地图学试题汇总

《地图学》试卷A 一、判断题(20’每题2’) 1、图号为K53E023006的地图是1﹕5万比例尺地形图。( )2、沈括最早提出了制图六体。() 3、海水深度是从平均海水面向下计算的。() 4、圆锥投影的等变形线是放射状的。() 5、我国1:2千的普通地图是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 6、用比率符号表示数量时是根据符号的面积比计算的。() 7、地图图面上图形所处的位置不会影响其视觉重量。()8、色光的混合是加色法混合。() 9、实地上河流的密度愈大,其选取标准定的愈低。() 10、陆地上的等高线是封闭的连续曲线。() 二、名词解释(30’每题5’) 1、数字地图 2、变形椭圆 3、普通地图 4、范围法 5、量表系统 6、地图适宜载负量 三、问答题(40’) 1、简述地图的三个基本特性? 2、按照变形性质,地图投影如何分类? 3、等高线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4、质底法和范围法的区别是什么? 5、图形视觉感受的认识过程? 6、计算机地图制图的成图过程是什么? 7、当境界线以河流分界时其图形如何描绘? 8、制图数据的来源有哪些? 四、综述(10’) 制图综合的基本方法。

地图学 A 卷标准答案 二、名词解释(30分,每题5分) 数字地图:是在一定坐标系统内具有确定坐标和属性标志的制图要素和离散数据在计算机可识别的存储介质上概括而有序的集合。具有计算机可识别性、可量算性、可分析性、可传输性及数字与模拟地图的互转性,是生产电子地图和纸基地图的基础。 变形椭圆:取地面上一个微分圆(小到可忽略地球曲面的影响,把它当作平面看待),它投影到平面上通常会变为椭圆,通过对这个椭圆的研究,分析地图投影的变形状况。这种图解方法就叫变形椭圆。 普通地图:普通地图是以相对平衡的程度表示地表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图。它们以水系、居民地、交通网、地貌、土质植被、境界和各种独立目标为制图对象,随着地图比例尺的变化,其内容的详细程度有很大的差别。 范围法:范围法表示呈间断成片分布的面状现象,如森林、沼泽、湿地、某种农作物的分布和动物分布等。范围法是用真实的或隐含的轮廓线(例如由颜色或网纹、符号排列构成的边线)表示现象的分布范围,在范围内再用颜色、网纹、符号乃至注记等手段区分其质量特征。根据所表示的专题现象的特征,范围法可以分为精确的和概略的两类。精确范围法表示有明确界线的现象,其轮廓用实在的线状符号表示。概略范围法表示没有固定界线或分布界线模糊、不易确定的现象,如动物分布。 量表系统:按数据的不同精确程度将它们分成有序排列的四种量表,称为量表系统。可以分为定名量表、顺序量表、间隔量表和比率量表。 地图适宜载负量:我们不能使所有的地图图面上都达到极限载负量,那样也就没有地区对比可言了,因此就失去了地区特征。我们必须根据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景观条件确定该图适当的载负量。 三、问答题(40分,每题5分) 1、简述地图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由特殊的数学法则产生的可量测性 ②由使用地图语言表示事物所产生的直观性 ③由实施制图综合产生的一览性 2、按照变形性质,地图投影如何分类? ①等角投影:投影后角度保持不变 ②等面积投影:投影后面积保持不变 ③任意投影:角度和面积都有变形,其中一种特殊投影是等距离投影。

工程测量学考试参考复习资料

问答题: 1.已知一右转铁路曲线,设其转向角为,曲线半径为R,缓和曲线长为l0,试绘出其曲线平面图,并在图上标出: ①交点JD,转向角,曲线各主点; ②缓和曲线常数β0、m、x0、y0 ③缓和曲线长l0,主切线T,外矢距E0,曲线全长L。 2.为什么要进行隧道施工控制测量?它包括哪些内容,哪些方面? 答:为了时隧道在相向施工时正确贯通,并使建筑物按设计位置修建,而不侵入建筑界限。它包括洞外和洞内的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 3.定测中桩高程测量的目的是什么?测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测定中线上各控制桩、百米桩、加桩处的地面高程。为绘制线路总断面图提供资料,中桩高程应起闭于线路水准点上,并把直线上转点,曲线上起终点及曲线长度大于500米的曲中点作为转点,其余的点可作为中视点。 4.简述工程控制网的建网步骤。 5.试比较拨角法放线和支距法放线的优缺点。 答:拨角放线法的优点是:方法简便,放线速度较快,缺点是:误差累积,需要每隔一定距离与初测导线进行联测,并对放线误差做处理。 支距法放线的优点是每一直线段均独立放出,误差不会积累,缺点是程序较繁多,速度较慢。 6. 在初测导线成果计算时,什么情况下要进行两化改正?什么是两化改正? 答:当初测导线与国家(大地)控制点联测时,需要进行两化改正。首先是将坐标增量改化到大地水准面上,再改化到高斯平面上 7.为提高隧道的横向贯通精度,在洞外平面控制采用导线或三角网布网时,都必须注意哪两条基本要求?为什么? 答:为减弱测角误差对横向贯通精度的影响,应尽量减少导线边数或三角形个数;为减弱测边误差对横向贯通精度的影响,应使导线环或三角网的延伸方向尽量与贯通方向垂直。 8.基本的测设工作有哪些?总的来说,精密的测设方与一般测设方法间的区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基本的测设工作有已知水平距离的测设、已知水平角的测设、已知高程的测设、已知平面位置(坐标)的测设。 精密的测设方法是在一般测设方法的基础上,再重新精确测定该放样点点的位置,根据精确测定的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差值来计算该点位的偏移量,最后将该点位改正到正确位置上。

桂林理工大学工程测量学常考试题

第一章 1.工程测量学定义: 定义1. 研究各种工程在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阶段进行测量工作的学科.( 大众化易于理解) 定义2.研究工程、工业和城市建设以及资源开发各个阶段所进行的地形和有关信息的采和处理、施工放样、设备安装、变形监测分析和预测等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以及对测量和有关的信息进行管理和使用的学科。(更具体、准确、范围更大) 定义3.工程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空间(地面、地下、水下、空中)中具体几何实体的测量描绘抽象几何实体的测设实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更加概括、抽象、严密和科学) (1)工程测量学主要包括以工程建筑为对象的工程测量和以机器设备为对象的工业测量两大部分。 (2)工程测量学按工程建设阶段划分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工程测量按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三个阶段分为“工程勘测”、“施工测量”和“安全监测”,这三个阶段对测绘工作有不同的要求。 2.简述工程测量学的主要内容 1)地形图测绘(测图) 2)工程控制网布设(布网) 3)施工放样技术和方法(放样) 4)工程的变形监测分析和预报(监测) 5)工程测量的仪器(仪器) 6)工程测量学中的误差及测量平差理论(数据处理) 7)大型精密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测量,工业生产过程的质量检测和控制 8)工程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3. 工程测量的通用仪器:水准仪、经纬仪、陀螺经纬仪、全站仪和GPS接收机 用途:测方向、角度、距离、高差、坐标差等几何量。 4.专用仪器:机械式、光电式及光机电(子)多传感器集成式仪器或测量系统。 主要特点是:高精度、自动化、遥测和持续观测 基准线测量或准直测量仪器:有正锤、倒锤及垂线观测仪、引张线仪、各种激光准直仪、铅直仪(向下、向上)、自准直仪以及尼龙丝或金属丝准直测量系统等。 5工程建设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工作有哪些? 主要是提供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另外还要为工程,水文地质勘探以及水文测验等进行测量。对于重要的工程区的稳定性监测。 6工程建设施工建设阶段的测量工作有哪些? 建立施工控制网,工程建筑物定线放样,施工质量控制,工程竣工测量、变形观测以及设备的安装测量等。 7工程建设运营管理阶段的测量工作有哪些? 工程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建立工程进管理、维护信息系统。 第二章

测绘学基础知识要点与习题答案

《测绘学基础》知识要点与习题答案 Crriculum architecture & answers to exercise of Fundamentals of Geomatics 总学时数:测绘64;地信、规划48实验学时:12,计4次学分:6/4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高等数学,专业概论,概率统计学 教学语言:双语教学考核方式:考试实习:3周计3学分 平时成绩: 20%(实验报告、提问、测验、课堂讨论及作业) 1.课程内容 测绘学基础是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平台基础课。该分支学科领域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小区域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与基本测绘环节的工程与技术,即:应用各类测绘仪器进行各种空间地理数据的采集包括点位坐标与直线方位测定与测设、地形图数字化测绘等外业工作和运用测量误差与平差理论进行数据处理计算、计算机地图成图等内业工作。授课内容主要包括地球椭球与坐标系、地图分幅、空间点位平面坐标与高程及直线方位测定与测设、误差理论与直接平差、大比例尺地形图数字成图等基本理论与方法。 2.课程特色 测绘学基础为测绘学科主干课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以“3S”为代表的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等专业理论与技术奠定基础。同时,该课程本身也是测绘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地形测量学(Topographical Surveying)。该门课程具有理论、工程和技术并重、实践性强等特点,其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是衡量测绘学科教育水准的关键要素,实施多样化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以达到国家级精品课的要求为建设目标。 3.课程体系 第一章绪论Chapter 1 Introductory 内容:⑴了解测绘学科的起源、发展沿革与分支学科的研究领域;⑵测绘学的任务与作用。 重点:大地测量学与地形测量学的研究领域和工作内容。 难点:无。 §1-1测绘学的定义DEFINITION OF GEOMATICS 研究测定和推算地面点的几何位置、地球形状及地球重力场,据此测量地球表面自然形态和人工设施的几何分布,并结合某些社会信息和自然信息的地球分布,编制全球和局部地区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专题地图

地图学期末试卷

1、一条公路长5.9公里,表示在地图上为5.9厘米,则该图属于:()(2’*10) A.地理图 B.小比例尺地图 C.中比例尺地图 D.大比例尺地图 2、下列有关变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长度变形制约面积变形和角度变形 B.面积不变形,则长度也不变形 C.角度不变形,则长度也不变形 D.只有等距投影,长度才不变形 3、我国1:50万地形图采用的投影是:() A.方位投影 B.圆锥投影 C.高斯--克吕格投影 D.墨卡托投影 4、地形图采用分带投影的主要目的是:() A.使变形不超过一定的限度 B.便于分割图纸 C.分幅编号的需要 D.便于地图使用 5、复式比例尺主要用于:() A.小比例尺地图 B.大比例尺地图 C.平面图 D.地球仪 6、在1:2.5万地形图上,某点的横坐标注记为21731公里,则该点到中央经线的距离为:() A.21731公里 B.731公里 C.231公里 D.31公里 7、正轴圆锥投影适合的制图区域是:() A.低纬度地区 B.高纬度地区 C.中纬度地区 D.赤道附近 8、若主方向最大长度比为a,最小长度比为b,则等积投影的条件是:() A. a=b B. a>b C. ab C. a

工程测量复习提纲

工程测量复习提纲 选择题 1.我国水准原点,按“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其推算高程为多少米? (72.260 ) 2.用J6经纬仪观测水平角,欲使测角精度m=±2″,须观测几个测回?(9)3.安置时与其它仪器不同的是(罗盘仪、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 4.普通水准测量中采用改变仪器高法检验较核,规定前、后两次高差之差不得超过多少毫米?(6mm) 5.已知1:2000比例尺求积仪分划值为40平方米,可推算出1:1000比例尺求积仪分划值为多少平方米?(10) 6.光学经纬仪产生视准轴差的原因是什么?(十字丝交点位置不在正确位置)7.在计算闭合导线坐标增量时,当MN 边坐标方位角为257?时,则坐标增量的 符号变化?(?X、?Y均为负) 8.某直线真象限角为NW60β,磁偏角为东偏2β30χ,则该直线的磁方位角为多少?( 297β 30χ) 9.了解工程沿线的地面起伏状况而测绘的表示某一方向起伏形状的图,称为(平面图、地形图、地图、断面图) 11.测量过程中当扶尺不直,无论向前向后总使尺上的读数(减小;增大;不 变;向前减小、向后增大) 12.经纬仪进行竖直角观测时,盘左、盘右完成一个测回取竖直角的平均值,主要 消除什么误差?(竖盘指标差) 13.丈量距离时尺子打节, 结果产生的测量误差属于哪种性质误差?(系统误差) 14.测水平角过程中,什么的影响与边长有关,边长愈大,影响愈小?(对中误 差) 判断题 1.测图比例尺愈小,其所采用的等高距一般较大。( ) 2.水准器分划值愈大,整平的精度较高。比如经纬仪上管水准器较圆水准器整平精度高。() 3.在相同条件下,两组对同一观测量各进行4次观测,其真误差分甲组:+5"、+2"、-3"、-2";乙组:-4"、-5" 、 +1" 、0" ,那么,甲组比乙组观测结果精度高。() 4.钢尺丈量距离时,定线不准是系统误差。() 5.地形测图,采用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地形越详细,工作量也越大。()6.仪器整平过程中,水准器气泡的移动方向与左手大拇指运动的方向一致。 ()7.根据等高线性质知道峭壁处的等高线重叠,那么此处等高距为零米( ) 8.地面点到假定水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绝对高程或海拔。()9.水平角观测时各测回间要求变换度盘位置的目的是减小度盘偏心差()10.水准仪安置在A、B两尺之间等距,测量高差为0.951m;当仪器靠近A尺时,再次读数为1.442m, B尺为2.380m,那么仪器视线为上倾。()

工程测量学试题库160题(附答案)

工程测量学试题库(附答案) 1. ( D )处处与铅垂线垂直。 A.水平面 B.参考椭球面 C.铅垂面 D.大地水准面 2. 地球的长半径约为( A )千米。 A.6371 B.6400 C.6378 D.6356 3. 在测量直角坐标系中,纵轴为( C )。 A.x轴,向东为正 B.y轴,向东为正 C.x轴,向北为正 D.y轴,向北为正 4. 对高程测量,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是( D )。 A. 在以10km为半径的范围内可以代替 B. 在以20km为半径的范围内可以代替 C. 不论多大距离都可代替 D. 不能代替 5. 在以( B )km为半径的范围内,可以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进行距离测量。 A.5 B.10 C.15 D.20 6. 在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轴表示什么方向?(C)。 A.东西 B.左右 C.南北 D.前后 7. 测定点的坐标的主要工作是( C )。 A.测量水平距离B.测量水平角 C.测量水平距离和水平角D.测量竖直角 8. 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就是确定该点的平面坐标和( A )。 A.高程B.方位角 C.已知坐标D.未知点坐标 9. 高斯投影属于( C )。 A.等面积投影B.等距离投影 C.等角投影D.等长度投影 10. 在测量直角坐标系中,横轴为( C )。 A. x轴,向东为正 B. x轴,向北为正 C. y轴,向东为正 D. y轴,向北为正 11. 在测量坐标系中,Y轴向(D)为正。 A、北 B、南 C、西 D、东 12. 假设的平均的静止海平面称为(D)。 A、基准面 B、水准面 C、水平面 D、大地水准面

13. ( B )的基准面是大地水准面。 A. 竖直角 B. 高程 C. 水平距离 D. 水平角 14.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是(B)。 A.测图 B.测设 C.用图 D.识图 15. 大地水准面处处与铅垂线(A)交。 A、正 B、平行 C、重合 D、斜 16. A、B两点,HA为115.032m,HB为114.729m,则hAB为(A)。 A、-0.303 B、0.303 C、29.761 D、-29.761 17. 建筑施工图中标注的某部位标高,一般都是指(B)。 A、绝对高程 B、相对高程 C、高差 18. 水在静止时的表面叫( B )。 A. 静水面 B. 水准面 C. 大地水准面 D. 水平面 19. ( B )的投影是大地水准面。 A. 竖直角 B. 高斯平面坐标 C. 水平距离 D. 水平角 20. 我国目前采用的高程基准是(D)。 A.高斯平面直角坐标 B.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 C.黄海高程系统 D.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21. 地面上有一点A,任意取一个水准面,则点A到该水准面的铅垂距离为(D)。 A.绝对高程 B.海拔 C.高差 D.相对高程 22. 地面某点的经度为85°32′,该点应在三度带的第几带?( B ) 。 A.28 B.29 C.27 D.30 23. 在水准测量中,若后视点A读数小,前视点B读数大,则( D )。 A.A点比B点低 B.A、B可能同高 C.A、B的高程取决于仪器高度 D.A点比B点高 24. 水准测量中,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A尺读数为2.713m,B尺读数为1.401,已知A点高程为15.000m,则视线高程为( D )m。 A.13.688 B.16.312 C.16.401 D.17.713 25. 在水准测量中,若后视点A的读数大,前视点B的读数小,则有( A )。 A.A点比B点低 B.A点比B点高 C.A点与B点可能同高 D.A、B点的高低取决于仪器高度 26. 水准仪的分划值越大,说明( B )。 A. 圆弧半径大 B. 其灵敏度低 C. 气泡整平困难 D. 整平精度高 27. DS1水准仪的观测精度( A )DS3水准仪。

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测量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15道题】 ? 1.某工程施工放样误差限差为±20mm,则该工程放样中误差为(?)mm。 A.±5 B.±10 C.±15 D.±20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2.地下通道的施工测量中,地下导线为(?)。 A.闭合导线 B.附和导线 C.支导线 D.任意导线都可 用户答案:[D] ??得分:0.00 3.下列测量方法中,最适合测绘建筑物立面图的是(?)。 A.三角高程测量 B.地面激光扫描 C.精密水准测量 D.GPS—RTK测量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4.水准测量时,应使前后视距尽可能相等,其目的是减弱(? )的误差影响。 A.圆水准器轴不平行于仪器数轴 B.十字丝横丝不垂直于仪器竖轴 C.标尺分划误差 D.仪器视准轴不平行于水准管轴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5.GPS的大地高H、正常高h和高程异常ζ三者之间正确的关系是(? ?)。 A.ζ=H-h B.ζ C.ζ=h-H D.ζ 用户答案:[A] ??得分:2.00 6.同精度水准测量观测,各路线观测高差的权与测站数成(?)。 A.正比 B.无关系 C.不确定

D.反比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7.布测C、D、E级GPS网时,可视测区范围的大小实行分区观测,分区观测时,相邻分区的公共点至少应有(? )个。 A.2 B.3 C.4 D.5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8.在进行高差闭合差调整时,某一测段按测站数计算每站高差改正数的公式为(? )。 A.Vi=fh/N(N为测站数) B.Vi=fh/S(S为测段距离) C.Vi=-fh/N(N为测站数) D.Vi=fh/S(S为测段距离)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9.我国城市坐标系是采用(?)。 A.高斯正形投影平面直角坐标系 B.大地坐标系

2011年地图学_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选折(每题2分,共20分) 1、一条公路长5.9公里,表示在地图上为5.9厘米,则该图属于:( C ) A.地理图 B.小比例尺地图 C.中比例尺地图 D.大比例尺地图 2、下列有关变形的叙述正确的是:(A ) A.长度变形制约面积变形和角度变形 B.面积不变形,则长度也不变形 C.角度不变形,则长度也不变形 D.只有等距投影,长度才不变形 3、我国1:50万地形图采用的投影是:( C ) A.方位投影 B.圆锥投影 C.高斯--克吕格投影 D.墨卡托 投影 4、地形图采用分带投影的主要目的是:(A ) A.使变形不超过一定的限度 B.便于分割图纸 C.分幅编号的需要 D.便于地图使用 5、复式比例尺主要用于:( A ) A.小比例尺地图 B.大比例尺地图 C.平面图 D.地球仪 6、在1:2.5万地形图上,某点的横坐标注记为21731公里,则该点到中央经线的距离为:(A ) A.21731公里 B.731公里 C.231公里 D.31公里 7、正轴圆锥投影适合的制图区域是:(C )

A.低纬度地区 B.高纬度地区 C.中纬度地区 D.赤 道附近 8、若主方向最大长度比为a,最小长度比为b,则等积投影的条件是:(D ) A. a=b B. a>b C. a

《测量学》考试大纲

《测量学》考试大纲 学院(盖章):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负责人(签字):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矿山空间信息学与沉陷控制工程、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土地资源管理 考试科目代码:考试科目名称:测量学 (一)考试内容 试题以崔希民主编的《测量学教程》(第一版)(煤炭工业出版社,年月,北京)为蓝本,内容涵盖该教材的第一至八章,以普通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知识为主,兼顾测量学的应用。试题重点考查的内容: 一、测量的基本知识 .地球的形状大小 .地面点位置的表示方法 .高程 二、角度测量 .角度测量原理 .光学经纬仪及其操作 .角度测量方法 、角度测量误差 三、高程测量 .水准测量原理 .水准测量方法及其成果处理 .水准测量误差分析 .三角高程测量 四、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钢尺量距 .视距测量

.电磁波测距 .直线定向 五、测量误差分析与精度评定 .误差来源 .误差的分类与性质 .衡量观测值精度的指标 .误差传播定律 .算数平均值中误差与白塞尔公式 六、小地区控制测量 .经纬仪导线测量 .交会定点 .高程控制测量 .技术在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七、地形图及其成图方法 .地形图基本知识 .等高线特性及其描绘方法 .空间信息采集与成图方法 八、地理空间信息分析与应用 .目视分析 .量算分析 (二)考试的基本要求是: .基本概念要清晰。如直线定线与直线定向的区别,测定与测设的区别,坐标正算与坐标反算的区别,看似简单,却是历届考试同学们混淆答错最多的地方,说明同学们对一些概念的理解还不透彻或不全面。 .对知识要会综合运用。复习时要注意教材各章节之间的有机联系,切忌死记硬背。建议同学们紧紧抓住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应用这一测量学基础的主线来理解教材各部分的内容,遵循测量的程序与原则,掌握观测、计算与绘图等三种基本技能,将教材多看几遍,融会贯通。教材中各知识点的有机联系会在试题上有所反映,例如:经纬仪导线计算中,给定的起算数据可能两点坐标,需要进行坐标反算求出坐标方位角。经验表明,只有对教材的全面理解,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仅靠记忆是不够的。

工程测量学习题

《工程测量学》习题 习题表示供学生复习是需要完成的练习题。习题分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和少量计算题。学完每章后,可以对照习题在书上和指导书上完成。 名词解释所列的名词属于应该掌握的基本概念或基本知识,一般都可以直接在书本上查到,看书时可在书上标出来。 填空题属于应该掌握的基本概念,一般都也可以在书本上找到,可以直接回答在该指导书上,我们编排时尽量考虑空出的大小。 选择题在于考察读者的对知识掌握的程度,需要真正的理解,一般来说,难度要大一些。选择题也可以直接回答在指导书上。 计算题不多,但很重要,根据教学实践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待提高,所列计算题是应该在课外独立做的练习。 2.1 第1章 2.1.1名词解释 FIG;Engineering Surveying;Engineering Geodesy;纵向结构体系;横向结构体系;相邻课程;专用仪器 2.1.2填空题 1. 工程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空间(包括地面、地下、水下、空中)中______ 几何实体的______ ___和抽象几何实体的______ __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2. 工程测量学主要包括以______ __为对象的工程测量和以______ _ 为对象的______ __两大部。 3. 工程测量按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三个阶段分为______ __、______ __和______ __。 4. 工程测量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模拟或数字的______ __的获取与表达;______ __ __ 及数据处理;建筑物的______ __;大型精密设备的______ ____ 测量;工业生产过程的质量检测和控制;工程变形及与工程有关的各种灾害的______ ____________;工程测量专用仪器的研制与应用;______ __系统的建立与应用等。 5. ____ _ 在《史记》中对夏禹治水有这样的描述:“陆行乘车,______ __,泥行乘撬,山行乘撵(jú),左准绳,____ _ 、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最新工程测量学基础知识总结

1 (1)工程建设的三个阶段1规划设计阶段2建筑施工阶段3运营管理阶2 段 3 (2)工程测量学就是研究各项工程在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阶4 段虽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的学科。主要任务就是解决工程建设中规划设计所需5 各种比例尺地形图这个问题。 6 (3)数字地面模型(DTM)是表示地面起伏形态和地表景观的一系列离散7 点或规则点的坐标值集合的总称。 8 (4)在测绘领域,用一系列地面点的x,y坐标及其相联系的高程表示区9 域地面形状的模型,称为数字高程模型(DEM)。 10 (5)铁路、公路、输电线路以及输油(汽)管道等均属于线性工程,它11 们的中线通称线路。 12 (6)铁路勘测设计的过程:1方案研究2初测3初步设计4定测5施工13 设计 14 (7)初测是初步设计阶段的勘测工作,其主要任务是提供沿线大比例尺15 带状地形图以及地质和水文方面的资料(纸上定线)。 16 (8)定测的主要任务是把初步设计中选定的线路中线测设到实地上。17 (9)勘测设计阶段的测量工作有草测、初测和定测工作。 18 (10)公路的结构组成:路基,路面,桥涵,隧道,路线交叉和沿线设施19 等。 20 (11)根据线路工程的作业内容,线路测量具有全线性,阶段性和渐近性21 的特点。

22 (12)导线点的布设要求:1导线点宜选在地势较高的地方,且前后相互23 通视。2导线点应选在开阔的地方,以便作为图根控制,进行地形测量。3导线24 点间的距离要适中。4导线点应尽可能接近将来的线路的位置,以便为定测时所25 利用。5桥梁及隧道两端附近,严重地质不良地段以及越岭垭口处应设置导线点。 26 (13)基平测量是沿线路布设水准点。2中平测量是测定导线点及中桩高27 程。 28 (14)将纸上线路测设到实地上的工作称为中线测量。 29 (15)线路纵断面的测绘: 30 (16)水下地形测绘技术说明书的内容为:1任务的来源、性质、技术要31 求,测区的自然地理特点,技术设计的依据及原有测量成果的采用情况。2各施32 测控制点的等级,标石及造埋数量,水深测量图幅,测深面积及障碍物的大致33 分布情况。3作业所需的各种主要仪器、器材、船只类型和数量。4根据测区地34 理气象及技术装备条件,确立的不同测区的作业率,计算的各种测量作业的工35 作量和工作天数及时间安排。5根据测区特点和作业技术水平,重点提出的适当36 的作业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一些具体技术指示。 37 (17)检查线的方向应尽量与主测线垂直,分布均匀,并要求布设在较平38 坦处,能普遍检查主测深线。检查线一般应占主测线总长的5%~10%。 39 (18)编绘竣工图的目的:1在施工过程中可能由于设计时没有考虑到的40 问题而使设计有所变更,这种临时变更设计的情况必须通过测量反映到竣工图41 上,以竣工图作为检验设计的正确性,阐明工程竣工最终成果的技术资料。2为42 改建扩建提供原有各项建筑物,构筑物,地上和地下各种管线及交通线路的坐43 标,高程等资料,作为改建扩建设计的依据。3便于工程交付使用后进行生产管44 理和各种设施的维护检修工作,特别是地下管线等隐蔽工程的检查和维修工作。

《地图学》精彩试题集-附问题详解

《地图学》试题集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 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 2. 地图容纳和储存了数量巨大的信息,而作为信息的载体,只能是传统概念上的纸质地图。 3. 地图的数学要素主要包括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控制点、图例等。 4. 实测成图法一直是测制大比例尺地图最基本的方法。 5. 磁坐偏角指磁子午线与坐标纵线之间的夹角。以坐标纵线为准,磁子午线东偏为负,西偏为正。) 6. 一般情况下真方位角(A)、磁偏角(δ)、磁方位角(Am)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Am+δ。 7.大规模的三角测量和地形图测绘,其成为近代地图学的主流。 8. 城市规划、居民地布局、地籍管理等需要以小比例尺的平面地图作为基础图件。 9.实地图即为“心象地图”,虚地图即为“数字地图”。 10.方位角是由标准方向线北端或者南端开始顺时针方向到某一直线的夹角。 11.地球体的数学表面,也是对地球形体的二级逼近,用于测量计算的基准面。 12.在地图学中,以经纬度定义地理坐标。 13.在地理学研究及地图学的小比例尺制图中,通常将椭球体当成正球体看,采用地心经纬度。 14.1987年国家测绘局公布:启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取代《黄海平均海水面》,其比《黄海平均海水面》下降29毫米。 15. 球面是个不可展的曲面,要把球面直接展成平面,必然要发生断裂或褶皱。 16.长度比是一个常量,它既不随着点的位置不同而变化,也不随着方向的变化而变化。 17.长度变形没有正负之分,长度变形恒为正。 18. 面积变形有正有负,面积变形为零,表示投影后面积无变形,面积变形为正,表示投影后面积增加;面积变形为负,表示投影后面积缩小。 19. 制1:100万地图,首先将地球缩小100万倍,而后将其投影到平面上,那么1:100万就是地图的主比例尺。 20.在等积圆锥投影上中央经线上纬线间隔自投影中心向外逐渐增大。 21. 无论是正轴方位投影还是横轴方位投影或是斜轴方位投影,他们的误差分布规律是一致的。 22. 等角正轴切圆柱投影是荷兰地图学家墨卡托于1569年所创,所以又称墨卡托投影。 23. 等积投影的面积变形接近零。 24. 等角投影能保持制图区域较大面积的形状与实地相似。 25. 按基本等高距的二分之一高程绘出的等高线称为助曲线。 26. 经线在任何球心投影中的表象都是直线。 27. 一般情况下,等角航线是与所有经线相交成相同方位角的大圆弧线,它在圆柱投影上的表象是直线。 28. 不同地点的磁偏角是不相同的,同一地点的磁偏角是相同的。 29. 水准面有无数个,而水准面只有一个。 30. 地球面上点的位置是用地理坐标和高程来确定的。 31. 等角航线是地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航线。 32. 紫金山最高点对云台山最高点的高差为正。 33.正轴圆锥投影的各种变形都是经度的函数,与纬度无关。 34.目前我国各地高程控制点的绝对高程起算面是1956黄海平均海水面。 35. 磁偏角只随地点的不同而不同。 36. 地图比例尺是决定地图概括数量特征的主要因素。 37. 地图的容受符号的形状、尺寸、颜色和结构的直接影响,并制约着概括程度和方法。 38. 面状符号表达空间上具连续两维分布的现象的符号。具定位特征,为依比例符号。 39. 众数是最佳的数字统计量,以一个群体中出现频率最大的类别定名。 40. 面状符号的结构中,颜色变量起很大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颜色变量是形状变量的组合。 41. 光的三原色又称加色原色:黄、品红、青 42. 暖色来自于蓝、青和绿等色。感觉显得稳定和清爽。它们看起来还有远离观众的效果。 43. 色彩与人的情感或情绪有着广泛的联系,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又赋予色彩以各自含义和象征。

工程测量学》课程复习提纲①

A 》课程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测量学? 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地表(包括地面上各种物体)的几何形状及其空间位置的科学。 2、名称解释 水准面:处处与重力方向垂直的连续曲面大地水准面:设想处于完全静止的平均海水面向陆地和岛屿延伸所形成的闭合曲面绝对高程:地面上一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H)相对高程:地面上一点到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H')高差:地面上两点间的高程之差。(h) 水准面的特点? ①重力等位面,其表面处处与重力方向垂直。 ②有无穷多个,但各水准面之间是不平行的。 ③是不规则的闭合曲面。 我国目前采用高程基准:1985 年国家高程基准测量外业与外业工作的基准面和基准线?测量工作的基准线—铅垂线 测量工作的基准面—大地水准面测量内业计算的基准线—法线测量内业计算的基准面—参考椭球面 3、测量常用坐标系有哪些?大地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等。高斯投影特 点? ①中央子午线投影后为直线,且长度不变。 ②除中央子午线外,其余子午线的投影均为凹向中央子午线的曲线,并以中央子午线为对称 轴。投影后有长度变形。 ③赤道线投影后为直线,但有长度变形。 高斯坐标系如何建立? 根据高斯投影的特点,以赤道和中央子午线的交点为坐标原点,中央子午线方向为x 轴,北方向为正。赤道投影线为y 轴,东方向为正。 横坐标通用值的组成? 由于我国位于北半球,东西横跨12个6°带,各带又独自构成直角坐标系。故:X 值均为正,而Y值则有正有负。为了避免坐标出现负值,将每个投影带的坐标原点向西移500km贝U 投影带中任一点的横坐标值也恒为正值。为了能确定某点在哪一个6°带内,在横坐标值前冠以带的编号。这种由带号、500km和自然值组成的横坐标丫称为横坐标通用值。 例1:某点的国家统一坐标丫=19123456.789m,贝U该点位于第19带内,其相对于中央子午线的实际横坐标值为:Y=-376543.211m 。 例2:有一国家控制点的坐标: x=3102467.280m ,y=19367622.380m (1)该点位于6°带的第几带? 第19带 (2)该带中央子午线经度是多少? L 。=6°X 19-3 °=111° (3)该点在中央子午线的哪一侧? 先去掉带号,原来横坐标y = 367622.380—500000= -132377.620m,在西侧(4)该点距中央子午线和赤道的距离为多少?

工程测量学试题及答案

1、提高点位平面放样精度的措施有很多,请列举三种措施盘左盘右分中法、归化法放样,采用高精度的全站仪; 2、线路断链分为长链和短链两种类型,产生线路断链的基本原因主要有外业断链和内业 断链; 3、隧道贯通误差分为横向贯通误差,纵向贯通误差,高程贯通误差; 4、隧道洞内控制测量一般采用单导线、导线环、交叉导线(4、主副导线)等导线形式。1.导线控制点补测和位移方法可采用(交合法,导线测量法),位移和补测的导线点的高程 可用(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进行测定 2。当路基填挖到一定的高度和深度后,会出现导线点之间或导线点与线路中线之间不通视的情况,可以选择通视条件好的地势(自由设站)测站,测站坐标可以按(交合法)或 (导线测量法)确定。 3。隧道洞内施工时以(隧道中心)为依据进行的,因此需要根据(隧道中线)控制隧道掘进方向。 4。路基横断面的超高方式:(线路中线,分隔带边缘线,线路内测)等。 5。曲线隧道洞内施工时需要注意(线路中线)与隧道结构中心线的不同,因此需要根据(隧道结构中心 线)控制隧道掘进方向。 6。要建立路基三维模型,需要从(线路平面中心线,线路纵断面,线路横断面)等三个角度去建立。根据设计资料提供的(路基横断面、设计纵断面)等资料,并采用(线性插值)的方法可以绘制任意路基横断面设计线,再利用全站仪(对边测量)测量方法可以得到该路基横断面。 7。导线控制点的补测和位移方法可采用(交会法、导线法),移位和补测的导线点的高程 可用(水准测 量和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进行测定。 8。当路基填挖到一定高度和深度后,会出现导线点之间或导线点与线路中线点之间不通视情况,可以选 择通视条件良好的地势(自由设站)测站,测站坐标可以按(交会法或导线法)方法确定。9。列出两种提高桥涵结构物平面点位放样精度的方法有(角度分中法放样、归化法放样)10。路基施工施工时,列出三种电位高程放样的方法(水准放样法、GPS 高程放样法、三 角高程放样法) 简答题 1。简述全站仪进行横断面地面线复测的方法: 自由设站,采集横断面地面线特征点三维坐标,路基横断面自动带帽。 2。简述线路断链产生的原因与处理方法: 路段分区段设计,线路改线。 3。简述计算机软件在路桥施工测量技术中作用和地位: 内业计算简单化,规范化,高效率,减少错误发生,内业计算的发展方向。 4。简述全站仪确定线路横断面方向的方法: (1)计算给定桩号的中桩坐标及距离为2 米的边桩坐标(2)将全站仪架设在横断面附近的某一控制点上(3)坐标放样法放样出中边桩,根据放样的中边桩可以确定横断面的方向

工程测量学基础知识总结讲课稿

工程测量学基础知识 总结

(1)工程建设的三个阶段1规划设计阶段2建筑施工阶段3运营管理阶段(2)工程测量学就是研究各项工程在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阶段虽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的学科。主要任务就是解决工程建设中规划设计所需各种比例尺地形图这个问题。 (3)数字地面模型(DTM)是表示地面起伏形态和地表景观的一系列离散点或规则点的坐标值集合的总称。 (4)在测绘领域,用一系列地面点的x,y坐标及其相联系的高程表示区域地面形状的模型,称为数字高程模型(DEM)。 (5)铁路、公路、输电线路以及输油(汽)管道等均属于线性工程,它们的中线通称线路。 (6)铁路勘测设计的过程:1方案研究2初测3初步设计4定测5施工设计(7)初测是初步设计阶段的勘测工作,其主要任务是提供沿线大比例尺带状地形图以及地质和水文方面的资料(纸上定线)。 (8)定测的主要任务是把初步设计中选定的线路中线测设到实地上。 (9)勘测设计阶段的测量工作有草测、初测和定测工作。 (10)公路的结构组成:路基,路面,桥涵,隧道,路线交叉和沿线设施等。 (11)根据线路工程的作业内容,线路测量具有全线性,阶段性和渐近性的特点。 (12)导线点的布设要求:1导线点宜选在地势较高的地方,且前后相互通视。2导线点应选在开阔的地方,以便作为图根控制,进行地形测量。3导线点间的距离要适中。4导线点应尽可能接近将来的线路的位置,以便为定测

时所利用。5桥梁及隧道两端附近,严重地质不良地段以及越岭垭口处应设置导线点。 (13)基平测量是沿线路布设水准点。2中平测量是测定导线点及中桩高程。 (14)将纸上线路测设到实地上的工作称为中线测量。 (15)线路纵断面的测绘: (16)水下地形测绘技术说明书的内容为:1任务的来源、性质、技术要求,测区的自然地理特点,技术设计的依据及原有测量成果的采用情况。2各施测控制点的等级,标石及造埋数量,水深测量图幅,测深面积及障碍物的大致分布情况。3作业所需的各种主要仪器、器材、船只类型和数量。4根据测区地理气象及技术装备条件,确立的不同测区的作业率,计算的各种测量作业的工作量和工作天数及时间安排。5根据测区特点和作业技术水平,重点提出的适当的作业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一些具体技术指示。 (17)检查线的方向应尽量与主测线垂直,分布均匀,并要求布设在较平坦处,能普遍检查主测深线。检查线一般应占主测线总长的5%~10%。(18)编绘竣工图的目的:1在施工过程中可能由于设计时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而使设计有所变更,这种临时变更设计的情况必须通过测量反映到竣工图上,以竣工图作为检验设计的正确性,阐明工程竣工最终成果的技术资料。2为改建扩建提供原有各项建筑物,构筑物,地上和地下各种管线及交通线路的坐标,高程等资料,作为改建扩建设计的依据。3便于工程交付使用后进行生产管理和各种设施的维护检修工作,特别是地下管线等隐蔽工程的检查和维修工作。

工程测量学课程复习提纲完整版

工程测量学课程复习提 纲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测量学A》课程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测量学? 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地表(包括地面上各种物体)的几何形状及其空间位置的科学。 2、名称解释 水准面:处处与重力方向垂直的连续曲面 大地水准面:设想处于完全静止的平均海水面向陆地和岛屿延伸所形成的闭合曲面 绝对高程:地面上一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H) 相对高程:地面上一点到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H’) 高差:地面上两点间的高程之差。(h) 水准面的特点? ①重力等位面,其表面处处与重力方向垂直。 ②有无穷多个,但各水准面之间是不平行的。 ③是不规则的闭合曲面。 我国目前采用高程基准: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测量外业与外业工作的基准面和基准线? 测量工作的基准线—铅垂线 测量工作的基准面—大地水准面 测量内业计算的基准线—法线 测量内业计算的基准面—参考椭球面 3、测量常用坐标系有哪些? 大地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等。 高斯投影特点? ①中央子午线投影后为直线,且长度不变。 ②除中央子午线外,其余子午线的投影均为凹向中央子午线的曲线,并以中央子 午线为对称轴。投影后有长度变形。 ③赤道线投影后为直线,但有长度变形。 高斯坐标系如何建立? 根据高斯投影的特点,以赤道和中央子午线的交点为坐标原点,中央子午线方向为x轴,北方向为正。赤道投影线为y轴,东方向为正。 横坐标通用值的组成? 由于我国位于北半球,东西横跨12个6°带,各带又独自构成直角坐标系。 故:X值均为正,而Y值则有正有负。为了避免坐标出现负值,将每个投影带的坐标原点向西移500km,则投影带中任一点的横坐标值也恒为正值。为了能确定某点在哪一个6°带内,在横坐标值前冠以带的编号。这种由带号、500km和自然值组成的横坐标Y称为横坐标通用值。 例1 例2:有一国家控制点的坐标:.380m (1)该点位于6°带的第几带? 第19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