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农业生态系统通论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通论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通论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通论

1.课程性质与任务

《草地农业生态学与系统工程》是草业科学专业(本科)的主要专业课。论述了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非生物亚系统、生物亚系统,草地农业力能学,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效益评价及其分析与设计的原则与实例,此外还对世界主要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作了扼要论述,创造性地提出了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前初级生产层、初级生产层、次级生产层及后次级生产居四个生产层次,并以此为主干,论述了草地生态系统的农业化过程及其规律。提出了倒金字塔的经济效益。同时讲述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在草业生产中的应用。要求学生通过对上述理论的学习,掌握草地农业生态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为将来从事草地农业生产建设和草业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2.教学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非生物亚系统、生物亚系统,草地农业力能学,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效益评价及其分析与设计的原则与实例,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前初级生产层、初级生产层、次级生产层及后次级生产居四个生产层次,草地生态系统的农业化过程及其规律。掌握常见系统工程方法在草业生产中的应用。使学生掌握畜牧业或草业生产中草地生产工作中的基础知识和技术,为将来从事相关的业务打下基础。

第一章绪论(5学时)

基本知识点:草地农业生态学的涵义、草地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内容、草地农业生态学产生的时代背景与发展过程,研究草地农业生态学的意义。

重点:草地农业生态学的涵义、草地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内容。难点:草地农业生态学的涵义。

第一节草地农业生态学的涵义;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agro-grassland ecosystem)是农业生态系统(agricultural ecoststem)的一个分支,是自然生态系统经过人类劳动,加以农业化(agriculturalized)的过程和结果。第二节草地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内容;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有三个基本界面,即草丛-地境,草地-动物以及草畜生产-经营管理界面,研究发生于各个界面的一系列生态学过程,揭示系统行为特征。草地农业生态系统有四个生产层,即前植物,植物,动物和外生物生产层。草地农业生态学主要研究系统耦合与系统相悖以及与生产层之间

互作用,不同生产层之间的系统耦合,可产生系统进化,多方面释放系统潜势,生态系统健康水平是其结构和功能的反映,健康评价是对其有序度和服务价值的度量。

第三节草地农业生态学产生的时代背景与发展过程;

一切农业系统都是自然生态系统人为农业化的结果,这一基础决定了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双重性:既要遵循片段生态系

统的基本规律,又要满足农业生产的要求,更确切地说,就是要在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基础上,从系统输出农业产品。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由初会因素、生物因素和其他非生物因素构成。

第四节研究草地农业生态学的意义。

天然草地生态系统经过人为农业化而形成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一切农业生态系统,包括后来的农耕系统,都源于此。它具有生态系统的一切特征。任何农业系统如违反生态系统的基本法则,或迟早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难以持续发展。中国是历史悠久农业大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原始的采集农业发展到以伏羲氏为代表的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系统,又进一步发展到以神农氏为代表的栽培农业系统,在自然和人文的双重影响下,长期稳定于西北半壁的畜牧业与东南半壁的农耕业互相割裂,走上各自封闭发展的道路。自秦汉以来形成的农业宗法社会构架,形成了以谷物生产为主的华夏文明,其农业内涵就是“殖谷曰农”的单一人物生产的农业系统,经过历代的不断基因和发展,后来终于达到“以粮为纲”的极致形态,单一人物生产的农业系统对国土资源造成严重损害,也使得中国农民、农村和农业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伤害。从20世纪中叶以来,生态、人口、能源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关注,而其中的核心问题是具有大尺度时空影响的农业问题。80年代开始,联合国首先提出“确保全球的

持续发展”的概念,随后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世界环境发展大会,提出全球“制定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的号召。我国于1993年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草案》,社会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被提上日程。这就是我国农业在走出原始的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以后,经过几千年的艰苦历程,又重新走向草地农业系统的时代背景,这是必然的历史回归。草地农业生态系统是世界农业螺旋式上升的新阶段。这个新阶段的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由社会因素、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三类男子群构成。其中生物因素居于核心地位,社会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是生态系统存在的人文和自然的立地条件。而对生态系统农业化过程的营力来自社会因素。

因为社会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因此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发生与发展也必然具有阶段性。

因为自然因素是有地带性的,因此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也必然具有地带性特征。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地带性除了传统认知的空间性牲以外,还有不容忽视的时间地带性特征。时间地带性和空间地带性的结合,为草地农业生态系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二章草地农业生态系统概述(6学时)

基本知识点: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基本功能、基本结构,系统的管理和外延。

重点: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基本功能、基本结构。

难点:系统的管理和外延。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生态系统:由生物和非生物两大部分构成,是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生命的、有序存在的系统。生态系统可能由若干子系统组成。系统中各个有机体以一定的关系互相联系,形成有机整体。生态系统内部生物各组分存在能量、元素和信息交换。同时,也通过对外界的能量、元素和信息交流。实现其开放特性。

1.可分为相互联属、大小不等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有其稳定的结构、明确的界面和开放的、可使能量与元素输入输出的功能。

2.生态系统由生存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四个组成部分构成。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食牧链从一个环到另一个环的关系称为营养级。各营养级间成1/10斜率缩小的趋势,被形象地称为“营养级金字塔”。

3.生态系统处于不断演替之中,并逐渐趋于成熟。

4.种群是草地生态系统基本的功能单位。观测种群的变化,是观测生态系统动态的重要方法。具有相似生态位的两个种不能稳定的共存。“竞争排除法则”

不论植物还是动物,它们的个体间都存在对同种或异种个体的感应范围,这就是生态场(Wu Sing-I, 1985)

5.生态系统对能的固定是有限的,但潜力是巨大的。

6.生态系统有其发生与发展的阶段性。

第二节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是地球生物圈内主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它是草地与农业相结合的生态系统。草地农业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非生物环境中形成的、有一定结构的,以草本植物为主或有一定树木和灌丛存在,有家畜或野生动物生存,含有前植物生产、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后生物生产四个生产层的农业系统。它以收获饲料用植物和动物及动物产品为主要生产方式,但同时兼有景观效益和产品加工流通等社会功能,它具有多种基本特征。

1.有一定的环境;可分为两类,包括大气和土地等构成的非

生物环境,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等社会环境。

2.有一定的界面;草地农业生态系统有一相对稳定的界面系

统,并以此界面系统易将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全体即各个子系统包围,相当于它所包围的内涵物。是草地农业生态系统本身结构的组成部分及系统本体活动的边界。是生态系统功能的密集区和压力的敏感区。生态系统由若干子系统构成,每一个系统都有自己的界面,因而界面也组成了从低级到高级的界面系统。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界面系统由三个基本界面构成:草丛--地境界面,形成草地子系统;草地――动物界面,形成了草畜子系统;草畜――社

会界面,最终形成草地农业系统。这三个界面将草地农业4个生产层联缀形成完整的草地农业系统。界面具有分隔与连通的双重性。界面是生态系统间,以及生态系统与非生态系统间的分界,也是生态系统与外界连通的中介。界面的开放功能使系统内与系统间实现草地农业系统耦合,形成新的高一级生态系统。界面的共同特性具有开放性、不均质性,但各层次的界面亦存在独特性。

3.有一定的空间;既要包含自然地理空间,也要包括社会文

化空间,只有这二维空间的含义得到满足,才能形成。4.有一定的时间阶段;分大尺度阶段和小尺度阶段两种特

征。就农业发展的系统来看,大体经历了原始综合农业阶段、自发农业初始阶段、自发农业后期阶段、现代农业阶段。伏羲氏时期、神农氏时期以及以后的各个社会发展阶段,都不可能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单独存在。中国农业归结为三个主要阶段:手工农业阶段、机械农业阶段和知识经济农业阶段。小尺度阶段性有两重含义:其一是系统复合体组建过程的阶段性。其二是系统本身的阶段性。

5.有一定的组分与组合单元:通常含有植物、动物、微生物

等生物学成分,这是系统的核心部分;也包括大气、土地等非生物学成分:还包括对上述各成分有影响的社会因素。这些成分以一定的结构存在于生态系统内,可以称为组分。

6.有一定的能量、元素和信息流程

7.有外延趋势: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农学性主要体现在它的

开放性,这一我使其能量和元素与外界沟通。表现为外延趋势。

8.特定的生产格局。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外延通路、组合

单元和能量、元素、信息流程组成了它的生产格局。生产格局既取决于系统本身的特性和优化目标,也依赖于和其他系统的相对关系。

9.有一定的生产潜势力;四个方面:(1)来自农业资源本身

的时代价值的提高。(2)来自系统内所含组分的生产潜力。

(3)来自系统的优势潜力。(4)来自系统间系统耦合的潜力。

第二节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1.开放的功能;生态系统的开放功能是生态系统具有生命

的特征,是生态系统最基本的功能,是系统发生与发展

的基础,也是系统进化的基本的依据。生态系统氢系统

以外的日光能、水分、矿物元素及支持性能量输入系统

之中以维持并充实系统的生存与运动;同时又可以把植

物或动物有机物输出系统之外。这是自然生态系统必然

具备的功能,但在人为的农业化措施之下,利用其输入

功能,得以使农业措施及其他科学技术如施肥、灌溉等

对系统施加影响,以提高其生产水平。利用其输出功能,

得以从生态系统的能量与元素的流程中收获动、植物产品,以取得农业生产收益;还可以加速生态系统的能量和元素周转速度,使其生机生产水平得以提高。

2.反馈的功能;反馈(feedback)是指系统的输出作为信

息返回系统本身,以决定系统下一次输入行为。这就是生态系统适应性的依据。反馈是有生命系统的必备品质。生太系统作为控制论系统(cybernetic system),其反馈功能须具备本体(位置点)、输出、输入、反馈通路这四项要素。分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和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两类。正反馈使偏离加大,例如生长过程中生物得到的反馈,可以使生物不断增长。而负反馈则使偏离缩小。生命过程中,偏离的稳态的趋势是常在的,因而反馈是经常需要的。良好的反馈功能取决于:(1)信息项目选择正确。(2)信息的传递要及时、准确,尽可能减少中转环节,并应有校正系统,以保正其准确无误。(3)对所得信息应做出正确解译,以足够的专业知识判断某一信息或某些信息群的正确含义。切忌主观臆断,随意取舍,妄加解译。(4)通过解译信息,对系统的组分及其流程求解,以取得满意答案,并付诸实施。反四功能说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农业生产特性,也说明了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受到外部各种压力时,在一定的限度内表现出弹性。当压力消除时,可以自行

恢复其生态平衡,即表现出系统的生态稳定。但当压力超过一定的限度时,系统弹性消失,失去自我恢复能力而解体。

3.适应的功能;生态系统通过反馈,调整自身功能,使之

向稳态发展。这种调节功能可以有多种方式。系统内各组分之间及各个亚系统之间,可以在系统运动之中自我调节以相互适应,从而形成全系统对其生存环境的适应能力。这种适应性可能来自生物体本身的可逆性,即根据立地条件的约束,在一定的限度内改变其自身,以适应环境。更多的方面是通过生物种群的调节来实现对环境的适应。在自然状态下,生态系统的知识性主要依靠生物因子来实现;而在农业经营条件下,也可通过改变非生物条件来调节生态系统的知识性。

4.排序的功能:系统内各亚系统及各组分之间,保持一定

的层次及结构模式。它们之间具有不可逆转的流程网络关系,从而使草地农业生态系统表现出严整的有序性,因而使草地农业生态系统成为可知的客观实体,也是草原现象及其农业化过程的客观规律,以及由此所具有的预见性和可重复性的依据。生态系统的各个组分和亚系统都是由食物链与食物网组成的。这些食物链与食物网就是能的通路。能流驱动生态系统,也是生态系统自组织过程。能流组织有一定的层级系统。最基本的层级系

统就是营养级。从细胞开始,系统逐步扩大,经历了器

官(组织)、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生

物圈构成层级。

第四节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

a.前植物生产层,也可称为景观层(landscape level)。

它不以植物产品和动物产品为主要生产目标,而是

以自然景观作为社会产品提供社会效益,即以景观

整体为产品向社会输出。包括风景、水源涵养区、

自然保护区、旅游地等。概括地说,就是以生态效

益为目的。为草地农业生态系统所特有。

b.植物生产层,也称初级生产(primary production)。

指植物利用日光能将无机盐类和水通过光合作用组

成有机物质。总体看来,植物生产有两个系统,即

籽实生产系统与营养生产系统。

c.动物生产层,草食动物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

生产者,它的生物量又被下一级肉食动物消耗。输

出1kg畜产品,从运输量来看相当于输送5-10kg

的饲料。

d.后生物生产层,也称次级生产层,是指对草畜产品

的加工、流通和分配的全过程。生物学效率表现为

金字塔形,经济效益则倒金字塔。自然生态系统没

有前植物生产和后动物生产,也没有社会投入和社

会效益,只有自我维持的植物生产和动物生产。管

理对草地农业的切入点:一是管理结构的切入,二

是生产层次的切入,三是生产过程的切入。生产过

程包含生产技术(technology)和生产方法

(methology)。过去我们偏重技术而方法。方法即过

程,它是从科学到技术的方法论。

小结: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归结为九项,即

环境、界面、空间、时间、单元、流程、外延、格局

和潜势。排序功能决定生态系统格局和本质,生态系

统健康与否取决于该系统的“有序度”,一旦有序度超

近于零,系统即将崩溃。

第五节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管理和外延。

管理对现代产业化草地农业的切入点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管理结构的切入。二是生产层次的切入,三是生产过程的切入。完善的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管理,应该在充分发挥各个生产层效益的基础上,实施系统耦合。系统耦合可以从多方面解放系统的生产潜力,实行代农业分级管理,发挥系统的外延优势,大幅度提高生态系统整体的生产水平。系统耦合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出现系统相悖,系统相悖是系统耦合过程中出的系统间的不协调因子群。克服这些系统相悖的因子,才能充分发挥系统耦合的潜力势。系统相悖蕴藏着巨大的生产潜势和丰富的科学内涵,有待探索。

第三章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非生物亚系统(5学时)

基本知识点:水在草地农业系统中的流动和利用,元素在草地农业系统中的循环和利用,能在草地农业系统中的流程和利用,水流和能流交叉(水热交叉)的综合作用。

重点:元素在草地农业系统中的循环和利用,能在草地农业系统中的流程和利用,水流和能流交叉(水热交叉)的综合作用。

难点:水流和能流交叉(水热交叉)的综合作用。

第一节水流次亚系统;

海洋、大气和陆地的水,在自身位能、太阳能、气象因子、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的综合作用下,进行着连续的大规模的交换,使自然界中的水形成了一个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复杂的动态系统。水使地球上的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并成为它们之间能量的贮存者、变换者和运输者,水循环是地球上各种特制循环的中心循环。

1.水在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水是动植物营养物质

的载体;水是植物逃命作用的基本材料,在光合作用中,水释放出氧,提供氢,成为有机界与无机界之间联系的

纽带。水是生物有机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植物体含水量

通常达60%-90%,哺乳动物为55%-60%,昆虫为

46%-92%。

2.水在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流程:循环有下列途径:截

留、渗透、蒸发、蒸腾、渗入地层深处、地表径流和排水。海洋、大气和陆地的水,在自身位能、太阳能、气象因子、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的综合作用下,进行着连续的大规模的交换,使自然界中的水形成了一个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复杂的动态系统。

3.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中水资源的利用;潜在蒸发量

(potential Evapotransporation)是指充分供水下垫面(即充分湿润表面或开阔水体)蒸发/蒸腾到空所中的水量,又称可能蒸发量或蒸发能力。草原群落蒸发蒸腾是一个由各种因素综合影响的复杂问题。影响群落蒸发蒸腾的首要因素是大气蒸发力与植物根际土壤含水量。

牧草的产量与温度、光照、水分、肥料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牧草的需水量与肥力相耦合呈现出规律性变化关系。在一定的阈值范围内,牧草的产量与肥料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而水分利用率却表现出负相关关系。通过调节土壤肥力可以获得较满意的水分利用效率。多数研究表明,若CO2含量升高,则叶片的净光合速率随之加快,且气孔阻力增大,蒸腾速率变慢,从而增加了水分利用效率。干旱地区在有充分饮水保证的情况下,放牧家畜的生产力可提高25%-40%,绵羊的剪毛量可提高10%-12%。

第二节能流次亚系统;

1.能在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

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也是草地农业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维持所有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太阳能(两种形式,热能和光能)。热能推动力水分循环,形成水的环流,光能通过初级生产者光合作用,被固化为生物化学能。

2.能在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流程;能量的机理和特征: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终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生物做功有下列用途:(1)维持生命,即维持呼吸及其他代谢活动,这种消耗同时具有动力和形态维持的性质,在此过程中生命过程得以不断更新。(2)空间位移,即生物的行动,这是生活的消耗。

(3)全成新的原生质,以保证生长。(4)形成贮存物,植物做功形成种子和贮存的碳水化合物,动物做功形成胚胎和贮存的脂肪。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非生物能的转换,总是由集中的形式逐渐变成分散的形式,最终热能分散为均态,直到两者温度相等为止。

3.能量流动力的渠道: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是

能量流动的渠道。以食物营养为联系,如同形成一环扣一环的链条,这称为食物链。实质上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的能量运输序列。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可分为两在类,一类是以活的生物为食的食物链,(生食食物链

〈grazing food chain〉;另一类是以死的生物为食的食物链,(腐食食物链saprophagic food chain)。由于能量利用的关系,各个长短不等的食物链又相互交织在一起而形成复杂的食物网(food web, food complex)。根据生态系统的能量保存规律,消费者只能将食物源的5%-20%转变成为自身的原生质,因而食物链的环节最多只有4-6个。

4.能量流动的主要过程:三个过程,一是生产过程;以植

物生长量为100%,直到可用畜产品,能的转化率有0%-16.3%。二是还原过程;少量的分解者通过一系列的反应,可把比其自身大得多的死的有机物转换为热能与牧草可再次利用的无机物质。这个过程实质上是增加土壤肥力的重要过程。三是贮存过程;据Hirata 等在Paspalum notatum 草地上的测定,牧草的贮藏能(包括人工收贮的牧草和牧草地下部分的贮藏能)总计为

8.1MJ/(m2·a),占净初级生产力能量的4.05%。

5.能量流动的生态学效率;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能量转化

的渠道,链上各环节的能量之比用百分率表示,称为生态学效率。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学效率重要的几种:(1)牧草的同化效率=牧草固定的能量/太阳辐射量,Er=P/R;此即光能转化率。太阳辐射量可以是总辐射量,也可以是光合有效辐射量。

2;;A E a G H

E h

F G

E g G ===农畜吸收的牧草能量()农畜的同化效率=

,。家畜采食的牧草能量刈收的牧草能量

(3)牧草的刈收效率=,此式也可以是多次刈收草地生产的牧草能量的牧草总能量与草地同期多次生产的牧草总能量。

家畜采食的牧草能量

(4)家畜的放牧效率=,此式也可以是多次放牧

草地生产的牧草能量采食的总能量与草地同期多次生产的牧草总能量之比。

(5)家畜的转化效率=家畜产品的能量/家畜采食的牧草能量,Ep=S/G.

(6)家畜生产的牧草利用效率=家畜产品的能量/草地同期生产的牧草能量,Er =S/F ;此式也用E f =Eg ×E p 表示。

6.能流语言;Odum(1967)提出了一套符号语言(Sysbolic language ),并用它们编成能量电路图,用以表达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这种能量电路图也称为能流语言(Energy-flow language).其建立在能源学基础上,依赖于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及生态学竞争分离原理和Lotka 的最大能量选择原理,它更多地基于牧理学和生态学原则,而较少依赖于经验。Odum 能流语言符号的意义:(1)能源。指各种能源:(2)能量贮存器。指能量的状态;(3)潜能作工。指能量在贮存状态下的损失;(4)净能接受器。指自养生物对太阳能的固定;

(5)生产者。指在高质的能源控制下,收集和转换低质能源的多数绿色植物。(6)热散失。指能量在做功时产生的热损耗;(7)工作门。也称工作阀,指几个能量汇集的地方,

起着对能量开关的作用;(8)消费者。指具有自我组织功能的动物个体或群体,也称自我维持元件;(9)经济处理。指物质在出售或提供服务时和货币的交换关系,也称交换器;(10)定常放大器。表示输入和输出有一定比例关系,但是这种变化在能源S有效的情况下是一个常量;(11)能量流。指能量流动的方向;(12)信息流。指信息传递。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中能资源的利用:

直接投入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除了太阳能,还可以有不同类型的自然补助能(大气环流流、降水、水流、生物固氮等)和人工补助能。根据这种能量的供给,将草地农来生态系统分三类:纯太阳能供给草地农业生态系统;有自然补助能的太阳能供能草地农业系统;有人类补助能的太阳供能草地农业生态系统。

第三节元素次亚系统

1.元素在草地农业生态系统性中的作用;生命活动所必需

的元素有30-40种,它们对生命体所发生的一系列生

物化学反应都是不可缺少的,在生物体中构成蛋白质的

4种元素C、H、O、N是基本元素,在生命中起关键

作用,称为关键元素,点生物体组分的95%-97%。P、K、Ca、Mg、S、Na、Cl、Fe等需要量相对较多,称

大量元素,它们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功能有重要作用。

Cu、Zn、B、Mn、Mo、Co、Se、I、Ni、Cr、F、Sn、

Si、V等虽然生物需要量很少,但又不可缺少,缺少那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都会发生异常,这些元素称为微量元素。此外还有一些元素如Ag、Ba、Rb、U、Ra等需要量仅为10-13-10-6,因此称为超微量元素。生命所必需的元素或生物体中存在的元素称为生态系统的营养元素。元素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中具有生物化学的活化作用。放牧家畜对草地农业系统的牧草营养和元素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方面:排泄物分布的影响,草地家畜的排泄物多集中在很小的面积上,造成草地某种营养元素的不足和过多,影响元素正常循环。

(2)粪和尿中的元素含量差异的影响。(3)粪和尿中的元素可利用性的影响。尿中元素易被吸收,粪中化合物分解较慢。(4)粪尿对牧草的窒息和污染的影响。2.元素在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循环

碳循环:草地中贮存的碳总量约为266.3Pg(1Pg=1015g),占陆地生态系统的12.7%,其中90%存在于土壤,生物量中仅为10%。在草地生态系统中,植物、凋落物、土壤腐殖质构成了系统的三大碳库。A、草地植物碳库;草地初级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草地群落类型光合固碳能力。B、草地凋落物碳库;草地群落地上净生产力问总量中,至少应有20%-50%的产量能够以凋落物和家畜粪便的形式进入土壤库。据估计,凋落物库中碳的贮量在

30-400g/m2之间,平均水平稍高于地上部生物量中的碳量水平。C、草地土壤碳库;在草地生态系统中,草地土壤的碳贮量约占草地总碳贮量的89.4%。土壤有机碳的来源主要是植物残根,凋落物层的分解等,以有机质的形式存在,主要集中在地表0-20cm。地下生物量一温度存有明显的负相关。草地开垦为农田会使土壤碳素总量损失30%-50%。过牧与开垦一样。在平衡状态下,土壤异养呼吸量等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草地土壤与大所CO2交换总特征以排放为主,CH4表现出吸收特点。

氮循环:从环境进入草地的氮有四个来源,A、电化学固氮,大所中氮通过电离现所固定,成硝酸盐及氮的氧化物被降水带入系统。量很少,为1-10kg/(hm2·a)。B、非共生微生物固氮。C、共生微生物固氮(根瘤菌)。D、工业固氮。草地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氮主要从封有机质、共生固氮作用或肥料中得到。

磷循环:土壤中的磷以植物不能吸收的化合物的形态存在,稳定性强,流动性差。一年的各个时期尽管循环的磷库的量可能逐年有变化,但磷库的总量都超于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量。磷循环中可给态磷的最大来源是土壤有机质以及动植物物遗体分解、硫化所提供的磷,其次是施肥和给家畜补饲所提供的磷。草地中总磷的循环取决于家畜对牧草的利用率。磷的损失主要为淋溶、径流、和畜产品。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00020585(2001)0520564212 收稿日期:2001206201;修订日期:2001208230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主干科学计划(CXIO G -E01-02-04) 作者简介:陶波(1972-),男,黑龙江省哈尔滨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全球变化与环境演变。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 陶 波,葛全胜,李克让,邵雪梅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表层系统开放实验室,北京 100101) 摘要:近年来,碳循环问题日益成为全球变化与地球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与热点问题,其中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又是全球碳循环中最复杂、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部分。本文结合IG BP 和IPCC 中有关碳循环的最新报告,介绍了全球碳循环中大气、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等几个主 要碳库的大小及特点,并重点介绍了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基本过程。总结了当前陆地生 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的四种主要方法:清单方法、反演模拟、涡度相关技术和陆地碳循环模式, 介绍了它们的各自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陆地碳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进行了详细分析。此 外,还简要叙述了当前碳循环研究中待解决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 键 词:碳循环;碳汇;碳库;陆地生态系统;模式 中图分类号:P467;P593 文献标识码:A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强度在全球尺度上对地球系统产生着巨大影响[1]。大气中CO 2浓度已从1850年的285±5ppmv 上升到1998年的约366ppmv ,即近150年内增长了大约28%[2]。从20世纪初至今,全球地面气温已经上升了013~016℃,最近10年已成为自1860年以来最暖的时期[3]。进入90年代,随着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等各种气候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国际气候谈判中对碳源、碳汇评价的客观需要,碳循环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大量研究表明,全球碳循环的动态变化与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尤其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有着密切关系[2,4]。作为大气中CO 2的源和汇,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是全球碳循环中的重要环节,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5]。更好地了解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动态机制是全面理解全球碳循环、正确预测未来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前提。 1 全球碳库与碳过程 碳是生命物质中的主要元素之一,是有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概括起来,地球上主要有四大碳库,即大气碳库、海洋碳库、陆地生态系统碳库和岩石圈碳库。碳元素在大气、陆地和海洋等各大碳库之间不断地循环变化。大气中的碳主要以CO 2和CH 4等气体形式存在,在水中主要为碳酸根离子,在岩石圈中是碳酸盐岩石和沉积物的主要成分,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则以各种有机物或无机物的形式存在于植被和土壤中。 第20卷 第5期 2001年11月地 理 研 究GEO GRAPHICAL RESEARCH Vol 120,No 15Nov 1,2001

2017-2018年宁夏大学考博试题草地农业生态学

宁夏大学 2017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卷考试科目:草地农业生态学适用专业:草学(不用抄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明题号,答案写在试题上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8分) 1、草地农业生态系统 2、生态位 3、斯太普(Steppe) 4、生态系统服务 5、能值 6、草地基况 二、问答题(共52分) 1、草地农业系统的生物因素包括了哪些因子?每个因子在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有哪 些?(6分) 2、叙述草地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过程。(6分) 3、生产中一些养殖户会购买年龄在1.5岁以内的羊只进行短期育肥出售,请用次 级生产积累规律解释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年龄段的羊只?(6分) 4、提高净初级生产力的途径有哪些?(6分) 5、草地净初级生产力和草地生产力是一回事吗?有何区别?(7分) 6、叙述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重要意义以及今后评估应关注的重点问题。 (7分) 7、建设和发展草地农业应遵循哪些原则?(7分) 8、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潜力蕴藏在哪些方面?(7分)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放牧草地由于放牧家畜的介入,使之与未放牧草地在元素循环方面产生了较大 差异。请论述家畜放牧及其排泄物对草地元素循环产生了哪些影响? 2、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草牧业,2016年和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均 提出推进粮改饲、发展现代饲草生产体系。请基于植物生产系统和动物生产系统相悖及耦合理论,结合我国草畜产业发展现状,论述国家提出草牧业和粮改饲的背景、并论述系统耦合理论对发展草牧业和推进粮改饲有何指导意义? 第1页,共1页

宁夏大学 2018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卷 考试科目:草地农业生态学适用专业:草学 (不用抄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明题号,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区别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特点是什么?阐述草地农业生态系 统的结构(四个生产层)及其特征。 2.简述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中碳素循环过程。 3.水热综合因子如何影响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类型的基本特征、空间分布及类型 间的发生学关系? 4.降低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各因素对草地生态系统服务 功能的影响如何? 5.从草地农业力能学的观点着眼,对初级生产力的调控,可以从哪几个力能学 效应考虑? 6.简述斯太普、普列里及萨王纳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分布及其特征。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论述系统耦合和系统相悖理论在草地生态系统管理中的应用。 2.基于大草食动物在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地位,阐述实施围封禁牧政策的利弊及其可持续性。 第1页,共1页

农业生态学试卷A及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考试题签 农业生态学(A)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生物群落: 2、农业生态系统: 3、食物网: 4、现存量: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自然界中食物链的长度一般有多少级( ) A、4-5级 B、6-7级 C、7-8级 D、9级 2、以下哪些就是初级生产的生产者( ) A、猪 B、牛 C、羊 D、水稻 3、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就是( ) A、南方多于北方 B、内陆多于沿海 C、平原多于山地 D、都就是 4、属于可更新资源的就是( ) A、磷矿资源 B、钾 C、钙 D、水资源 5、物质循环中,属于沉积型循环的就是( ) A、氮 B、氢 C、水 D、钾 6、草食动物牛、羊属于( ) A、初级消费者 B、次级消费者C,生产者D、分解者

7、生物防治利用某一生物种群压制另一类生物种群,使其不能为害农作物,就是利用生物种间的(A) A、负相互作用B、正相互作用C、中性作用D、偏利作用 8、消费者处于食物链的种间环节,属于异养生物,如下面的(D) A、草 B、小麦 C、水稻 D、牛 9、森林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导致(B) A、厄尔尼塔现象 B、温室效应 C、拉尼拉现象 D、赤潮 10、利用天敌来消灭害虫就是生物种间的(C) A、原始合作 B、互利共生 C、捕食 D、共栖 11、生物学放大作用就是指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上的(A) A、浓缩 B、降低 C、平衡 D、毒害 12、农业生态系统具有生命特征就是因为其中包括(A) A、生物组分 B、环境组分 C、太阳辐射 D、水 13我国现有耕地约为(A) A、15亿亩 B、30亿亩 C、144亿亩 D、5亿亩 14目前农业上最突出的生态危机就是(A) A、污染危机 B、粮食 C、石油 D、化肥 15、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水平较高就是因为增加了(B) A、腐食食物链 B、捕食食物链 C、寄生食物链 D、其她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

草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研究进展

草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研究进展 摘要:温室气体大部分是由于大量使用化石燃料致使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多而产生的。经研究表面,陆上生态系统中的绿色植物利用自身的光合作用可以把二氧化碳你转化成碳水化合物,然后采用有机碳的形式是其固存在植物或土壤中,这就是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现阶段人类为了解决气候的变化问题,对生态系统的研究越来越重要。在各种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研究中,人们发现利用陆地生态系统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固存能力是各种生态系统中较为安全和有效的方法。所以,人们对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研究是研究的主要方面。草地作为世界上植被类型分布最广的陆地生态系统,不仅保障着生态安全,还具有丰富的固碳能力。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只看到了草地的畜牧能力,对其的固碳能力研究不够。 关键词:草地生态系统退化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grassland ecosystem carbon sequestration capacity Author: Tutor:Abstract: most of the greenhouse gases is due to the extensive use of fossil fuels causes an increase in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 in the air. Studies the surface, the land ecological system of green plants use their photosynthesis to convert carbon dioxide you to carbohydrates, and then the form of organic carbon is its solid existing plants or soil, that is the ecosystem carbon sequestration ability. Human at present stage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limate change, the study of ecosystem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he study of various carbon sequestration capacity of ecosystem, it was found that use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 to absorb carbon dioxide and sequestration ability is relatively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 in various ecosystems. People, therefore, the research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 carbon sequestration ability is the main research aspects. Grassland as the distribution of vegetation types in the world's most widely terrestrial ecosystem, not only guarantee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but also has rich carbon sequestration ability. But for a long time people can only see the grassland animal husbandry ability, the ability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enough. Keywords:The grass The ecological system The degradation of

高一地理农业地域类型资料讲解

即墨四中高一地理导学案——农业地域类型 出题人:高一地理组时间:2015.5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重点: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学习难点:对比分析各农业地域类型和区位条件方面的相同点及不同点。 考查点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常用的几种农业类型(补充介绍) (1)亚洲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 分布: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 区位因素:自然条件 1、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 区,全年高温或夏季高温多雨热量充足气候区。大部 分集中在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的地区,降水充沛, 雨热同期,水源充足。 2、地形:主要集中在平原,盆地丘陵地区,地形平 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3、土壤:人工改良的水稻土,土壤肥沃 4、水源: 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原因 1、劳动力:水稻种植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力强度大, 而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2、人均耕地:由于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小,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 3、生产习惯:由于历史的悠久种植水稻的传统经验丰富。 4、食物偏好 (2)商品谷物农业 种植作物:小麦、玉米 分布: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 亚、俄罗斯、乌克兰,我国的东北、西 北国营农场 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美国中部平原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 优势 自然因素: a)地形:地势平坦开阔(中央大平原) b)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世界三 大黑土区之一) c)水源:水源充足(五大湖及密西西比 河提供灌溉水源) d)气候: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夏季潮湿(温带大陆性气候) 社会经济因素: a)人口: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竞争优势大 b)工业:工业发达,为农业生产提供现代化农业机械及电力、化肥、农药 c)科技:农业科技水平高,科技成果推广快 d) 交通:五大湖密西西比河航运与发达的公路、铁路相衔接,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3)大牧场放牧业 分布及放牧牲畜品种美国、阿根廷牧牛 (干旱、半干旱地区)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牧羊 潘帕斯草原发展气温温和,草类茂盛,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草场之一 大牧场放牧业的地广人稀,土地租金很低,为牧场的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性区位优势距海港近,促进了牧场的商品经营,海上冷冻船的发明促进了牛肉的销售 阿根廷为改善交通运输条件,使肉牛方便地通过布宜诺斯艾利斯等港外运发展牧牛业采取的措施大打机井,开辟水源 种植饲料 培育良种牛,加强对牛群病害的研究

农业生态学名词解释

系统 (System)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生态系统 (Ecosystem)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称为生态系统。简言之,在一定空间内的全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统一体称为生态系统。 生产者 (Producer) 能利用简单的无机物制造食物的自养生物。主要是各种绿色植物。 消费者(Consumer)是指除了微生物以外的异养生物,主要指依赖初级生产者或其他生物其他生物为生的各种动物。 分解者 (Decomposer) 主要是指以动物残体为生的一样微生物,包括真菌、细菌、放线菌,也包括一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如甲虫、蠕虫、白蚂蚁和某些软体动物。 生物圈 (Biosphere)地球上存在生物有机体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整个水圈和土壤圈全部。 农业生态系统(Agroecosystem)是指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种群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的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的理想要求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 组分结构 (Components Structure)即生态系统中生物组分由哪些生物种群所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量比关系。 垂直结构 (Vertical structure)指农业生物类群在同一土地单元内,垂直空间上的组合与分布。农业生物也因适应环境的垂直变化而形成各类层带立体结构。 水平结构(Horizontal Structure) 指一定区域内,各种农业生物类群在水平空间上的组合与分布,亦即由农田、人工草地、人工林、池塘等类型的景观单元所组成的农业景观结构。时间结构(Temporal Structure)指农业生物类群在时间上的分布与发展演替。 营养结构(Trophic Structure) 指生态系统中生物间构成的食物链与食物网结构。 能量流动 (Energy Flow)能量是生命活动的动力。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能量沿着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单向流动,是驱动一切生命活动的齿轮。 物质循环 (Nutrient Cycle)物质是生命活动的基础。生态系统中的物质,主要是指生物为维持生命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它们沿着食物链在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传递,最终归还环境,并可被多次重复吸收利用,构成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Information Transfer)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产生的物理信息(声、光、色、电等)、化学信息(酶、维生素、生长素、抗生素等)、营养信息(食物和养分)和行为信息(生物的行为、动作)在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传递,把生态系统的各组分联系成为一个整体,具有调节系统稳定性的功能。 信息流 (Information Flow)农业生态系统不但保留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自然信息网,而且还利用了人类社会的信息网,利用电话、电视、广播、报刊、杂志、教育、推广、邮电、计算机网络等方式高效地传送信息。 价值流(Value Flow)价值可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转换成不同的形式,并且可以在不同的组分间转移。以实物形态存在的农业生产资料的价值,在人类劳动的参与下,转变成生产形态的价值,最后以增值了的产品价值形态出现。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以价格计算的资金流是价值流的外在表现。 种群 (Population)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特定空间与时间的同一物种(或有机体)的集合体。 出生率 (Natality) 是指种群在以生产、孵化、分裂或出芽等方式下,产生新个体的能

农业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2013

农业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 摘要:在人们对温室效应理解不断加深的同时,全球碳循环的研究也随着技术的进步不断深入。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最密切的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而农业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经过国内外研究者的努力,已对农业生态系统碳源/汇效益、碳循环影响因素、模拟模型、碳通量及农业生态系统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等诸多研究内容取得极为重要的成果。但在一些问题上尚存在不小争议,对一些过程尚不能清楚认识,对一些因素尚不能准确联系。 关键词:农业生态系统;碳循环;低碳农业; 近百年来,全球变暖已成为不争事实,温度的上升对整个地球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和不可逆转的后果:草原和荒漠面积增加,森林面积减少;热带扩展,副热带、暖热带和寒带缩小,寒温带略有增加;农业的种植决策、品种布局和品种改良、土地利用、农业投入和技术改进等受到影响;加剧了目前日趋紧张的水资源问题;改变了区域降水、蒸发分布状况;引发环境问题,增加了对人类及其生存环境的压力[1]。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全球气候变暖形成原因的理解也产生了一些分歧:一部分人认为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另一部分人认为全球气候变暖是气候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太阳活动和火山活动是变化的主要原因,而人类活动不是决定性原因。但不论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人类活动对整个地球系统产生的巨大影响不容忽视,人类活动排放出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引起了全球碳循环的变化,而这一变化又进一步影响到全球气候的变化,产生不利于人类生存及发展的变化。碳循环研究在此种局势下显示出极为重要的意义。 根据Falkowski研究结果表明,陆地生态系统蓄积了总量大约为2 000 Gt(1Gt=1×1015g)的碳[2]。尽管相较于岩石圈>60 000 000Gt和海洋38 400Gt的碳量,陆地生态系统蓄积的碳量十分微弱,但是人类主要的生产生活空间位于陆地上,人类的行为最直接的影响陆地生态系统,且产生的影响最大,使得这部分碳储量的变化体现出非同一般的可变性和极为显著的重要性。土壤碳库是温室气体重要的释放源,也是重要的吸收汇[3]。正因为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可以说全球碳循环中最大不确定性主要来自陆地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可以解释为: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CO2吸收存于植物体内,形成有机化合物并固定起来,而后一部分有机物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土壤及枯枝落叶层中有机质腐烂过程中返回大气。这样的一个循环过程就形成了大气-陆地植被-土壤-大气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4]。 在人类活动中,农业生产对陆地生态系统起了巨大的影响,农业生产不仅改变了原有的土地利用方式,改变了原有植被种类,甚至改变了土壤类型,并因这些改变对原有碳循环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1850-1990年期间,土地利用变化造成的CO2排放量约为124Gt,而其中贡献最大的是农业的扩张。在农业活动中,耕地所造成的总净通量约占68%,牧草占13%,迁移农业占4%。人类活动已经强烈改变了原有的全球碳循环模式[5]。 1. 农业生态系统碳源?碳汇? 农业生态系统是碳汇还是碳源,这是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 农业生态既可以是碳汇,也可以是碳源。农业碳排放主要源于农业废弃物、肠道发酵、粪便管理、农业能源利用、稻田以及生物燃烧。而农业生态系统的碳主要固定在作物和土壤中。农田生态系统中,农田管理措施、土壤性质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固定、转化及释放的主要因素,同时还受土地利用方式、植物品种、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3]。不同的农业生态系统因自身特点呈现出不同的碳通量,同一农业系统因管理方式或利用方式不同,甚至可以

北京林业大学801草地生态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北京林业大学2020年考研801草地生态学考试大纲 一、大纲综述 《草地生态学》考试是草学学科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是由教育部授权的各草学硕士生招生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试的相关知识基础、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草地生态学》考试的目的是测试考生对草地种群生态学、草地群落生态学、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草地的生产性能、放牧生态学、草地火管理、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等相关基础知识和实践分析及运用能力。 二、考试内容 《草地生态学》考试测试以下内容: 1. 草地生态学的概念与背景知识; 2.草地种群生态学; 3.草地群落生态学; 4.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5.草地的第一性和第二性生产; 6.放牧生态学; 7.草地火生态学; 8.中国主要的草地生态系统。 三、考试要求 1、透彻理解草地生态学中的基本概念及其含义; 2、理解并注重草地的种群生态、草地群落的演替、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草地的第一性和第二性生产、放牧和火管理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中国主要的草地生态系统类型及其特点等内容。

四、试题结构 1、名词解释(约占30分) 2、填空题(约占30分) 2、简答题(约占50分) 3、论述题(约占40分) 五、考试方式及时间 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为150分。 六、主要参考书 1.《草地生态学》,周寿荣主编, 农业出版社, 1996 2. 《生态学》,李博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3.《草地农业生态学》,任继周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5

农业生态学试题库

农业生态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 ·生态学 2. 环境 3. 环境因子 4. 生态因子 5. 生存条件(生活条件) 6. 种群 7. 种群生态学 8. 密度 9. 生态密度 10. 出生率 11 .死亡率 12 .最大出生率 13 .最低死亡率 14 .实际死亡率 15.实际出生率 16. 捕食 17. 草食 18. 寄生 19. 宿生

20. 寄主 21. 偏利共生 22. 互利共生 23. 群落 24. 群落生态学 25. 优势种 26. 伴生种 27. 生物多样性 28. 群落演替 29. 原生演替 30. 次生演替 31. 生态系统 32. 系统 32. 绿带(光合层) 33. 营养结构 34. 食物链 35. 食物网 36. 营养级 37. 草木食物链 38. 腐生食物链 39. 生态金字塔 40. 生产量

41. 总生产量 42. 初级生产力 43. 次级生产力 44. 生物放大作用 45. 农业生态系统 46. 生态型 47. 人工辅助能 48. 群落的抗变能力 二、选择题 1.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 A、虎 B、真菌 C、细菌 D、森林 2.物质循环中的还原者是()。 A、作物 B、家畜 C、细菌 D、昆虫 3.能量传递的1/10定律是由()提出的。 A、奥得姆 B、林德曼 C、达尔文 D、海克尔 4.在表达不同营养级上生物最合理的科学方法为()。 A、生物量金字塔 B、生物数量金字塔 C、能量金字塔 D、经济产量金字塔 5.种群的正相互作用为()。 A、偏利作用 B、寄生 C、竞争 D、捕食 6.陆生植物一般可分为湿生植物、中生植物和()。

世界农业地域类型详解

世界农业地域类型习题 一.读下图回答: 1.在中国局部地区示意图中,A地区是我国重要产粮区之一,主要粮食作物是,其发展农业生产自然区位条件是。(至少写两点) 2.依据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分类,B地属于农业。A、B两地发展农业共同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3.澳大利亚示意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西南角的D处属于农业地域类型,其农业生产特点是。 二.读世界部分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名称: ①②③④ 2. ①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是,其在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中,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有。 3. ④农业地域类型在我国最主要的分布地区是。 三.读世界部分地区与我国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示意图回答:

1.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地区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是农业。 2.图中B农业生产地域类型为农业,B与C这两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分界线在 附近。 3.C农业生产地域类型适宜生产的粮食作物是;该地域发展农业生产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4.我国商品化程度高的热带种植园农业,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南部、省、广东省的雷州半岛与云南省的南部。 5.我国内蒙古地区与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途径的相似之处是() A.草原辽阔,靠改良和合理利用草地发展畜牧业 B.种植业发达,用剩余粮食发展畜牧业 C.种植业服务于畜牧业 D.靠进口饲料发展畜牧业 6.越南、泰国和我国的湖南、湖北农业生产地域类型都属于。越南和泰国的气候类型为气候,我国的湖南、湖北气候类型为气候。 四.读“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回答: 1.A地区按农业地域类型属于,这种农业地域类型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广东省的雷州半岛和。 2.B地区按农业地域类型属于,该地区气候类型特征是,生产的主要粮食作物有。 3.水稻集中分布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主要分布在亚洲部,这些地区的气候类型有、和热带雨林雨林气候。 4.我国的水稻集中分布于东部季风区的以南地区,简要分析我国水田农业的生产特点:。 五.地中海沿岸适合水果、蔬菜、花卉的生产。随着欧洲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居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对葡萄酒、新鲜水果、蔬菜和花卉的需求猛增,该地区形成水果、蔬菜、花卉等“时鲜业”的专业化生产,产品大量销往欧洲各地,读图并回答:

草地生态学复习资料

天然草地:以多年生禾草占优势的植物群落,灌丛极少甚至没有,或完全没有乔木(moore ,1964),一般被称为永久性草地,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群落及陆地生态系统 人工草地:通过人们精心播种与培育的农业栽培草本植被,但经过长时间的演替,也会有外来种侵入,物别是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种,使人工草地打上天然草地的烙印 草地:具有更广泛的农学涵义,而不等同于植被类型概念,应与“草原”一词作划分,也就是说草地是指可作为家畜放牧或打草利用的比生态学上草原植被类型更为广泛的范围,其中包括草原,也包括草原以外天然的或人工的供畜牧业利用的草地。 草地生态学(Grassland Ecology):是研究草地生物群落与其周围环境系统关系的科学。它是草地学与生态学相互渗透的科学,是农业生物学与生态学交叉的边缘科学,因而又是应用植物生态学。 生态系统(Ecosystem)是A·G·Tansley 1935年提出的 草原:主要是在温带半干旱气候下发育形成的一种植被类型,以夏绿的多年生旱生草本植物为主要成分,缺乏乔木,有时夹以小灌木,小半灌木。它主要是由所在地区的气候因素和历史条件决定的。即温带半干旱气候下发育形成的旱生或半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的植物群落即称为草原。 典型草原:大针茅草原、羊草草原、克氏针茅草原 荒漠草原:小针茅草原、短花针茅草原、沙生针茅草原 草甸草原:贝加尔针茅草原 紫花高寒草原:紫花针茅草原 草甸:是由多年生中旱生草本植物为主体的群落类型,是在适中的水分条件下(包括大气降水,地面径流,地下水和冰雪融化等各种来源的水分)形成和发育起来的,这里所说的中生植物包括旱中生植物和湿中生植物,也包括那些适盐耐盐的所谓盐中生草本植物。草甸一般不呈地带性分布。 草场:通过放牧,割草或其它方式为家畜等食草动物提供食料的自然,地段(李特),一般是指在其上进行着草群培育过程的生产地段,在每一段时间内,草场都处在一定的生产状况之下,产生若干一定品质的草群。 草地(Grassland):一般译为草地,狭义指禾草草地,包括Prairie(高禾草草地)和Steppe (矮禾草草地)。广义的草地应与草场相同。草本植物群落的泛称,即能放牧或割草,提供牲畜饲料的自然地段。 草地资源: 一般是指提供家畜所需要的放牧场与打草场的自然资源。 在论述草地资源前,我们有必要分清几个概念,即草原,草甸,草地,草场。一般情况下草地和草场是农学的概念,草原和草甸是植物群落的概念。

第23课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第23课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普查讲23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1.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 a.根据分布判断 (1)(2016.4浙江选考,1分)读欧洲西部部分区域略图,完成下题。 图中②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乳畜业(1分)。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根据图中海陆轮廓及城市分布可知,②地位于英国南部,其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加上英国经济发展水平高,对乳制品需求量大,故其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乳畜业。 b.根据农业生产结构、产品商品率判断 (2)(2015福建文综,4分)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读图,完成下题。 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D) A.季风水田农业 B.乳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混合农业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既有水稻种植,又有牛羊牧场,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有机结合,是典型的混合农业,故D项正确。季风水田农业主要以水稻种植为主,且水稻以自给为主,商品率低,故A项错误。乳畜业的生产对象主要是奶牛,产品主要是牛奶及其制品,其他产品少,故B项错误。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面积较大的草原地区,以肉牛和羊为主要生产对象,产品主要是牛羊肉等肉制品及羊毛,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故C项错误。 c.根据气候类型判断 (3)(经典题,4分)下图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下题。

下列农业生产类型中,最适宜在图示岛屿发展的是(D) A.水田农业 B.迁移农业 C.种植园农业 D.畜牧业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据图可知,该岛屿位于44°S附近,常年受西风带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利于多汁牧草生长;根据图中等高线可知,该岛屿山地面积广大。因此该地区不适宜发展种植业,而适合发展畜牧业,故D项正确。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区,故A项错误。迁移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故B项错误。种植园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故C项错误。 2.季风水田农业 a.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 (4)(经典题,7分)下图是我国30°N附近地形剖面及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1分),发展该农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有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1分)粮食需求量大,市场广阔;(1分)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1分)。(4分)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及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适宜发展季风水田农业。其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可从人口、粮食需求、种植历史等角度回答。长江中下游地区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该地区人口稠密,粮食需求量大,市场广阔;该地区水稻种植历史悠久,人们的种植经验丰富。 2)你认为拉萨河谷地种植水稻是否可行?不可行(1分),理由是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1分)水热条件不能满足水稻生长需要(1分)(如答可行,需提出解决水热条件不足的可行方法)。(3分)

农业生态学题库

农业生态学题库 一、填空题 1、农业的效益可分为农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农业生物常以种群或群落的状态存在。 3、农业生物即是指农业生产过程必不可少的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总称。 4、种群年龄结构是指不同年龄组的个体在种群内的比例和配置情况,根据年龄锥体,可将 种群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5、依据取得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目和各年龄组的死亡个体数方法的不同,生命表可以分 为动态生命表和静态生命表。 6、种群的发布有3种基本类型:、、。 7、生物种间的正相互作用包括:偏利作用、原始合作和互利共生。 8、生物种间的负相互作用包括竞争、捕食、寄生和偏害作用四种。 9、就农业生产能量转化效率而言,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是由生物及其环境两方面 因素决定的。 10、农业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力,直接受次级生产者的生物种性、生产方式、养殖技术、养 殖环境所制约。 11、碳主要储藏在大气、生物体、土壤、水圈和岩石圈几个库中。 12、温室气体主要包括:CO2、CH4、N2O、臭氧、氟里昂以及水汽等。 13、全球氮素储量最多的是岩石、大气,其次是煤等化石燃料。 14、循环通常包括:氮的固定、生物体内有机氮的合成、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 等几个重要过程。 15、固氮的途径通常有生物固氮、高能固氮和工业固氮三种。 16、自然界中磷循环属于典型的沉积型循环。 17、钾循环是以地质大循环为主,生物小循环为辅的物质循环管。 18、酸雨是指pH低于的雨水。 19、根据杜能的农业圈层结构理论,他推断出围绕中心城市的6个同心圈层,每个圈层分别 有不同的最适农业生产结构,第一圈层为自由农作圈、第二圈层为林业圈、第三圈层为轮作农业圈、第四圈层为谷物农作圈、第五圈层为三圃农作圈、第六圈层为畜牧圈,第六圈层以外则是以休闲、狩猎为主的灌木林带。 20、根据农业圈层结构,杜能得到两个结论,分别为:生产集约度理论和生产结构理论。 21、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植株蒸腾、株间蒸发和深层渗漏(或田间渗漏)。 22、农艺节水主要包括地面覆盖、耕作改良、水肥耦合、抗旱品种选育等。 二、选择题 1、美国科学家小米勒总结出的生态学三定律包括:多效应原理、相互联系原理、勿干扰原 理。 2、A型:凸型的存活线,表示种群在接近生理寿命前,死亡率一直很低,直到生命末期死亡率才升高。人类属于或接近这种类型。 B型:对角型的存活曲线。即种群下降的速率从开始到生命后期都是相等的,表明在各个时期的死亡率都是相等的。 C型:凹型的存活曲线。表示幼体的死亡率很高,以后的死亡率低而稳定。属于这类型的有

【VIP专享】18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2014年毕业生质量报告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2014届毕业生 就业质量报告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目录 引言 一、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一)规模 (二)就业率 二、毕业生就业数据分析 (一)毕业流向 (二)工作与专业相关度 (三)能力对工作满足度 (四)毕业半年内离职率 (五)就业现状满意度 (六)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学院满意度 三、毕业生就业工作举措 (一)整合社会资源,拓宽毕业生的实习和就业渠道 (二)立足素质提升,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贴近学生需要,提升就业服务的精致化水平 (四)关注就业困难学生,有针对性开展就业帮扶 (五)重视学生对外交流,出国深造人数持续增加 (六)“离校不离心”,逐步完善就业反馈机制四、结语

引言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前身为1981年任继周院士创办的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2001年5月加挂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生态研究所牌子,2002年4月整体并入兰州大学成立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生态研究所的名称继续使用。在全国36所设有草业科学专业的高校中,该院是唯一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的学院。 学院以草业科学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主,同时强化科研成果的转化,主要设以下研究方向:一、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学,主要研究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演化与调控,管理专家系统等。二、草地资源管理与遥感监测,主要研究草原演替与分类,天然草地的放牧管理、培育改良,退化草地恢复,草地资源调查与监测,牧区自然灾害预测预报等。三、栽培草地管理,主要研究草地混播组合,牧草优质高产栽培,草田轮作等。四、草类植物保护学,主要包括草地毒害草、鼠、虫、病害等的生态防治,微生物—牧草—家畜互作等。五、草类植物逆境生理与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草类植物适应我国西部高海拔、低温、干旱、盐渍化等环境的生理与分子机制,筛选、转化功能基因。六、草类植物育种与种子学,主要面向我国寒、旱、高海拔、盐渍化区域,培育高抗优质高产牧草和乡土草新品种,研究草类植物种子的特征、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动规律,种子加工、贮藏、质量检验

农业生态学的试题

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农业生态学;农业生态学是应用生态学原理,系统分析的方法,把农业生产作为一个整体,即农业生态系统,研究其结构、机能、生产力及其调控和管理的学科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长发育起影响作用的环境因子。 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是在人类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和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的系统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照人类理想要求进行物质生产的有机综合体。 食物连;在生态系统中,源于绿色植物的食物能,通过一系列取食与被取食的转化关系,使各个生物有机体紧密联系起来的营养序列称为食物链。 农业生态工程;农业生态工程就是有效地运用生态系统中生物物种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的生物种群共生原理,多种成份相互协调和促进的功能原理,以及物质的能量多层次、多途径利用和转化的原理,而建立的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稳定和持续高效功能的农业生态系统。

逆行演替;逆行演替就是指原来的群落在外界因素,如采伐、火烧、开垦、放牧、病虫害及其它自然灾害等的作用下,群落由比较复杂、相对稳定的阶段向着简单和稳定性差的阶段退化。逆行演替是群落次生演替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发展的程度取决于外界作用力的强弱及持续时间,当作用力强或持续时间长时,原有群落可能一直要退化到次生裸地。 生活型;生活型是指不同种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自然和人工选择而形成具有类似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农业资源; 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结构,指农业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栽培的植物、饲养的动物、微生物等)以及这些要素在时间上、空间上配置和能量、物质在各要素间的转移、循环途径。 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简答题(每小题5,共50分) 1 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 答:1. 农业生态系统除了主要依靠太阳辐射能以外,还需要人类提供辅助能源(如机械、化肥、农药、排灌、收获、运输、贮藏、加工等)。 2. 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更多的农产品以满足人类的需要。

我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3206;修订日期:2003207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大项目(KZCX 12S W 201204)、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知 识创新项目(CX I O G 2E 01203201与CX I O G 2A 00206)、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2002CB 4125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971005) 作者简介:齐玉春(19722),女,山东茌平县人,助理研究员,在职博士。主要从事全球变化与温室 气体排放以及碳、氮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方面的研究,已发表论文近20篇。E 2m ail : qiyc @igsnrr 1ac 1cn 文章编号:100726301(2003)0420342211 我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 齐玉春1,董云社1,耿元波1,杨小红1,耿会立2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摘 要:文中首先分析了草地生态系统在碳循环研究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进而对我国草地 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现状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包括植物、凋落物、土壤三大碳库以及 主要含碳温室气体通量等,对其主要研究结论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同时提出了今后我国草 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点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 关 键 词:草地;碳循环;碳库;温室气体 中图分类号:P 467;X 144 1 引言 自18世纪50年代Jo sep h B lack 发现空气中存在CO 2开始[1],人类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对碳元素的探索和研究,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大气中含碳温室气体CO 2、CH 4等浓度始终以前所未有的速率增长,温室气体浓度的升高强烈地影响着气候系统,并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2,3]。因此,近年来以CO 2、CH 4等为核心的碳元素循环过程研究更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目前,碳循环的研究已成为四大国际全球变化研究组织(IGB P ,W CR P 、I HD P 、 D I V ER S ITA S )共同关注的三大科学研究目标之一[4]。 陆地生态系统作为人类的居住环境和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其碳贮存量约为大气碳库的2倍[5],在大气、海洋、陆地和岩石圈等地球四大碳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下垫面的复杂性以及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它同时也是目前研究中存在最不确定性的生态系统之一[6],对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规律和机制的研究将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关键环节。在各种陆地生态系统中,又以草地生态系统的研究尤为重要。据统计,我国现有不同类型草地面积约4亿hm 2,约占我国土地总面积的40%以上,是我国陆地最大的生态系统,其面积约为我国耕地面积的4倍,森林面积的316倍[7~10]。草地第22卷第4期 2003年7月地 理 科 学 进 展PRO GR ESS I N GEO GRA PH Y V o l 122,N o 14July,2003

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草业科学基地班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草业科学,专业代码:090701 一、专业简介 草业科学基地班属草业科学学科,于2007年获准建立甘肃省草业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后成立,是兰州大学“211”和“985”工程重点建设专业,毕业后授予兰州大学农学学士学位。 培养体系:依据草业系统的4个生产层和3个界面的理论,构建有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草业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并设有草学博士后流动站。 师资阵容: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7人,部、省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萃英特聘教授1人、萃英特聘讲席教授3人,教授17人、副教授16人。教师队伍中博士学位获得者达89.6%,出国工作、学习一年以上的占71.4 %。 实践平台:建有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牧草与草坪草种子质量监督检测测试中心、草业农业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西部草业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甘肃省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庆阳黄土高原试验站和临泽草地生态试验站等12个野外观测站和示范基地。 科研与实力: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重大重点项目24项,包括我国首个牧草学领域“973”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甘肃省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9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出版著作7部,发表论文554篇,其中SCI期刊论文105篇。

国际交流:与澳大利亚、美国、新西兰等10多个国家的科研机构、高校和公司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广泛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有国家“草地农业创新引智基地”。新西兰梅西大学出资设立了任继周教授奖学金,用于鼓励两国学生、学者的交流。2名特聘外国专家获中国政府“友谊奖”。 教学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有草业科学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完成教育部质量工程项目2项。 特色与优势: 培养模式科学化:建立了教室-教学实验室-野外实验站-实习基地相结合,以专业知识与技能为主体,英语与人文社科知识为两翼,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教育教学导师化:依托强大的师资阵容,对基地学生实行导师制。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为基地学生配备具副高职称以上或承担有科研项目的教师作为导师,指导学生的方向选择、课程选修、科研训练、就业以及进一步深造等。 培养方式国际化:发挥国际交流活跃的优势,通过选拔优秀学生出国深造交流、聘请外籍教师授课、邀请国外知名学者做学术报告等多种形式,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学院每年选拨约3-4名学生在第4学年赴美国德克萨斯理工大学进行学习交流,基地学生具有优先权。 科研训练实战化:借助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优越的实践平台,基地学生自第3学年起即可参与科研项目,深入学科最前沿,接受系统的科研训练,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设有“基地学生科研训练基金”资助学生的兴趣科研活动。 资助保研优先化:在遵循学校基地班相关倾斜政策的基础上,优先基地学生的奖助和免试推荐研究生。目前,学院设有“钱学森草产业奖学金”和“爱心互助基金”等奖助项目。 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 定位:培养掌握草业科学专业基础理论,具有草业科学研究、管理、开发的能力,具备一定的草业科技创新能力、适应草业科学学科发展的学术型人才。 目标:通过本科阶段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具有草业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术型专门人才,为继续攻读研究生奠定基础,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