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沿海地区产业结构现状调查与发展趋势—以大丰为例
妥善应对高铁开通对中小城市的“虹吸效应”——以盐城市大丰区为例

8月 1日正式开通 ,作为京津城际唯一客运停靠 的天津 市 虹 吸 效 应 ” 。
武 清 区 ,20175旅游 接待 1880万 人次 ,旅游 收入 90亿
(三 )城 市 综 合 竞 争 力
元 ,同时吸引大批企业落户 ,带动武清经济发展和产业
城市 的综合竞争力 ,包括产业配套 、市场潜力 、政
平 ,短期 内将 令本 地消 费者 难 以承受 ;高 铁将 沿线 城 小城 市必 须面对 的难题 。类似 名古屋错位发展 的产业 战
市 的空 间距 离 大幅缩 短 ,沿线 城 市之 间 的竞争将 更 加 略是后来很 多高铁沿线 中小城 市的选择 。中小城市无法
转 型 。 (二 )负面影 响及案例
的 登 中 的 扩 济 经府结,服效应务 、劳间距动影 上力继 际价京 为格理等,中 网因 素 。的苏南。现和要浙被北 大 多数城市在 高铁开通 前就 已经是产业发展 高地 、经济发达地区 ,因
必须 指出的是,高铁也会使沿线的资金 、人才 、劳 而能够迅速形成长三角城市群 。在高铁时代 ,沿线 中小
妥 善 应 对 高 铁 开 通 对 中 小 城 市 的 “虹 吸 效 应 ”
—
—
以盐 城 市大 丰 区为例
杨 炜 峰
摘 要 :高铁等交通基础 设施改善可 以促进 区域各生产要素双 向流通 ,即高铁 既会 为中小城市带来 大城 市的人 才、资金 等生产要 素 ,产生 “扩散效应 ” ,同样也 会使这 些生产要素从 中小城市 流 出,集聚到发
动 力、信 息等生产要素从 中小城市流 出,集聚 到发展环 城市 的优势和劣 势都将 随着 空间距离 的缩小而放大 ,城
境 优越的大城市 ,即为 “虹吸效应 ”。除此之 外,高铁 市综合竞争力 的作用将更加 凸显 。
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适应性分析——以沿海开发战略中的江苏盐城为例

【 收稿 日期 】 0 10—0 2 1-6 1 【 基金项 目】 江苏省 教育厅 2 1 年度 高校哲 学社会科学 研究基金项 目“ 等职业教 育与地方经 济社会 发展适应性 研究—— 以盐城市 为例” 00 高
( O O J 8O 4 2 lSB 8 O2)
【 作者简介 】许士群( 92 )男 , 苏盐城 人 , 16一 , 江 盐城 纺织职业技术 学院副教授 , 究方 向: 研 高职教 育管理 ; 曹林 峰(97 )男 , 17一 , 安徽 安庆 人 , 盐
人 力资本 与产 业结构 适应性分 析
以沿 海 开 发 战 略 中的 江 苏盐城 为例
许 士群 , 曹林峰
( 盐城纺织职业技术 学院, 江苏 盐城 24 0 ) 2 00
【 摘 要 】 江苏沿海大开发推动 了盐城 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 业结构 的优化调整 ,而人 力资本是产 业结构优化 的主要动力 。在 大力 实施人才强国的背景下 , 盐城 市的人力 资本 与经济结构 间的适 应性状况 如何值得 探究。 【 键 词 】 人力 资本 ; 业结构 ; 应性 ; 关 产 适 密集度
度, 取决 于人力 资源与经济的结 合方式。 故此 , 本文 以盐城市为 产业 结构转换 可能会 引起原有 产业 间的经 济技术联 系 的 例, 主要研究 人力资源与经济 发展 、 产业结 构的适应性程度 , 为 实质性改变 , 引起 市场 环境 的剧 烈变 动。在这一过程中 , 产业 能 盐城市经济发展 中的人才结构构建做 出有意义 的探索 。 不能经受住这种震荡 与压力 , 经受得起产业结构转换 初期市场 环境混沌无序 的考 验 , 关键 在于其是否具有足够 承受能力 。这 人 力资本 对产 业结构 优化 的作 用 分析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素质和人力资本存量大小 。只有 高素 产业结构 的调 整过程就是资源配 置趋 于优化 、 生产效率得 以提高 、 产品供求接近均衡 的过程 。这一调整过 程就是通过资 质 的管 理人员 和高创新 能力 的技术人员 才能 迅速找 到解决 问 源转移 、 技术进 步和 市场导 向实现 的 , 中人才 资源 因素 对产 题的办法 和途径 ,使产 业与部 门从容应 对产业 关联 断裂 的考 其 验, 并尽快形成新 的产业关联 , 开辟新 的市场 。 业结构的调整起着非常重要 的作用 。 ( ) 四 人力资本 的专业化合理分布 决定着产业结构合 理化 、 ( ) 一 人力资源 的结构决定着产业资源转移弹性 高度化 产业结构转换 的变化 , 首先表现在物质 资本 即生产设备和
应用文-江苏沿海城镇发展及空间构想

江苏沿海城镇发展及空间构想'江苏沿海城镇有着重大的空间缺陷。
针对这些缺陷,以点轴空间理论和中心地理论为依据,结合江苏沿海的自然、、状况,提出江苏沿海城镇的空间发展构想。
在空间结构方面,以沿海高速——204国道、沿海岸线为双轴,构建沿海区域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在空间过程方面,分别以交通最优、行政最优、市场最优三种方式,实行“组团式”发展。
江苏沿海开发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沿海城镇的发展。
江苏沿海城镇布局的调整,关系到江苏沿海经济带是否能够崛起,从而带动整个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并直接影响到江苏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实施。
1、布局分散化,通达性水平低。
江苏沿海城镇布局分散化特征明显,表现在地域结构上,城镇陆地通达性低,高速公路、铁路在沿海的覆盖密度,远远低于内陆。
沿海各城镇的交通方式,以二级公路为主要方式,其次是水运。
交通方式的落后影响了城镇的通达性。
以沿海13个县(市)县城为对象,列出江苏沿海城镇“陆地通达性矩阵”,然后计算沿海地区县城平均陆地通达性指数,通过计算,各县城的陆地通达性指数为:赣榆19、灌云19、灌南29、响水19、滨海19、射阳30、大丰21、东台16、海安16、如东28、通州20、海门20、启东20、对于江苏沿海13个县(市)来说,江苏沿海各县城间的平均通达性指数为21.2,远高于13,整体通达性率(反映了区域整体通达性,以低于1.5为良好)高达1.63,这样的通达性水平是较差的。
2、等级规模体系不合理。
按区域经济学原理,城镇等级规模体系与经济发展的阶段是对应的。
在第一产业占绝对优势的阶段,城镇空间分布呈现较为均衡的格局,道路网特征不明显,不能形成发展轴,城镇等级规模体系不明显,等级规模曲线呈最低平缓倾斜特点。
在经济向工业化过渡的阶段,城镇空间分布开始出现不均衡的特征,点轴形态出现,相邻城镇间的规模差距明显拉大,等级规模曲线逐渐变陡。
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城镇空间分布不均衡的程度越来越大,点轴结构形成,城镇等级差异明显,等级规模曲线与横轴的夹角达到最大。
大丰全域旅游发展现状及前景思考

大丰全域旅游发展现状及前景思考全域旅游对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大丰立足自身特色,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奋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初步形成了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的全域旅游“大丰模式”。
本文就大丰全域旅游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前景作一探析。
标签:全域旅游;现状;问题分析;前景思考一、大丰全域旅游发展现状大丰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全域旅游理念指引下,我区因地制宜,统筹资源,持续打造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特色景区。
目前,全区有国家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6个、A级景区13个、江苏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1个、四星级乡村旅游区5个、工业旅游区2个、省市级旅游度假区各1个。
(一)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有力措施1.注重高位推动,强化顶层设计。
2016年,大丰被确定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第一时间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统揽创建工作,并以区委、区政府文件印发创建实施方案,明确创建目标、时间、内容和措施,把全域旅游创建指标纳入综合考评体系。
2.推进多规合一,深化衔接融合。
一方面,按照目标战略、资源特点和发展趋势,制定《大丰“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大丰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大丰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等一系列高水平规划,形成了“生态旅游、蓝色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四大旅游产品体系的空间布局。
另一方面,全区重点规划都与旅游规划相融合。
全区十三五总体规划、田园乡村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统筹规划、生态保护规划、交通水利规划等都把旅游發展作为重点,深度融合、有机对接,形成了一张看得见、摸得着、可操作的全域旅游发展蓝图。
3.重视群策群力,凝聚工作合力。
相关镇、区园等经济主体专设旅游办,专门负责旅游项目建设、旅游配套完善、旅游环境保障等工作,旅游发展工作触角延伸到最基层。
公安、交通、国土、住建、水利、市场监管、通信等部门都把旅游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并明确分管负责人专职服务旅游,设立职能科室一线跟踪服务,全力推动大丰旅游发展。
江苏大丰区海上风电发展现状与建议

江苏大丰区海上风电发展现状与建议◎ 吕林1,2 崔丹丹1,2 张锋1,2 陈艳艳1,2 罗一单31.江苏省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2.自然资源部滨海盐沼湿地重点实验室;3.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通讯作者:罗一单摘 要:海上风电是一种清洁能源,其发展顺应了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潮流。
大力发展海上风电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有力抓手。
作为江苏发展海上风电规模最大,配套产业最完善的区域之一,大丰区近些年来的发展令人瞩目。
自2017年以来第一座大型海上风电场在大丰区近海实现并网,截至2021年底,大丰区已建设海上风电规模超过400万千瓦(含“十三五”规划转结项目)。
本文对江苏省大丰区海上风电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从资源利用、配套产业、投资成本等方面提供了建议,希望对大丰区海上风电的发展有所参考。
关键词:海上风电;双碳目标;现状;建议1.引言在“碳达峰、碳中和”发展背景下,我国能源结构正发生巨大转变,新能源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的关键时期,近年来,新能源在能源结构所占比重正逐年增大,尤其是海上风电,已经成为我国清洁能源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海岸线长,可利用海域广阔,海上风能资源丰富,过去十几年间,中国海上风电事业得到飞速发展,我国海上风电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
在国内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向低碳转型的大趋势下,江苏省大丰区积极响应行业发展低碳新能源的政策,在海上风电领域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2.区域概况大丰区隶属江苏省盐城市,地处江苏省沿海中部,位于北纬 32°56′~33°36′,东经120°13′~120°56′,东临黄海,西连兴化市,南部与东台市接壤,北部与盐城市亭湖区毗邻,总面积3059km2。
大丰区地理位置见图1。
盐城市海岸线长582k m,占江苏省的61%[1],其中大丰区海岸线长112k m,海岸线狭长。
大丰区海域面积约5000k m2,由于东部有辐射沙洲的存在,滩涂面积广阔。
江苏沿海三市发展情况比较分析

XX沿海三市经济发展比较分析2009年6月,XX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面临千载难逢的重大发展机遇。
四年来,三市全力抢抓沿海开发和长三角一体化双重机遇,迅速兴起新一轮沿海开发热潮。
XX充分发挥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的叠加优势,坚持江海联动,加快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苏通大桥和崇启大桥的通车,标志着XX全面迈入了桥港新时代。
XX充分发挥深水大港的港口优势,坚持港产城联动,加快建设东中西合作示X区,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运量大幅提升,跻身全国十大港口行列。
XX 充分利用最大的空间优势,努力把沿海资源、空间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沿海成为XX经济最强增长极。
本文利用近四年数据对三市经济社会发展作了简要比较分析,探讨各地比较优势及其不足,努力寻求沿海地区科学发展之路。
一、XX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一)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2012年,XX沿海三市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82亿元,与2008相比,总量增长九成,四年年均增长17.5%,占全省比重由16%上升为17.2%。
其中XX、XX和XX分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59亿元、1603亿元和3120亿元,与2008相比,分别增长82%、114%和95%,年均增长16.1%、20.9%和18.1%。
2012年,XX沿海三市共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41亿元,与2008相比,总量增长2倍,四年年均增长31.4%,占全省比重由11.6%上升为16.1%。
其中XX、XX和XX分别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20亿元、209亿元和313亿元,与2008相比,分别增长1.6倍、2.2倍和2.5倍,年均分别增长27.3%、33.3%和36.4%。
(二)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2012年,XX沿海三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0.9:49.8:39.3,二三产业比重比2008年提升1.4个百分点。
其中XX由2008年的7.9:57:35.1调整为2012年的7:53:40,XX由16.4:47.3:36.3调整为14.5:45.9:39.6,XX由17.2:48.5:34.3调整为14.6:47.2:38.2。
大丰商业地产市场调查..

大丰市商业地产市场调查一、大丰概况:1、综合概况现辖14个镇、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1个省级海洋经济综合开发区。
大丰市地处江苏东部,黄海之滨,总人口74万,面积2367平方公里,海岸线112公里,耕地124万亩,滩涂116万亩,距海岸40公里处,尚有辐射沙洲104万亩,辖14个镇、两个省级开发区,境内有省属农场和沪属农场各3个.大丰市先后荣获“江苏省文明城市”、“江苏省卫生城市"、“江苏省社会治安安全市”和“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等30多个国家级和省级先进县(市)称号。
大丰是麋鹿之乡。
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最大的麋鹿放养区,也是全国精选的15个生态旅游景点之一,现有麋鹿1000多头,占世界总数的30%。
大丰是全国第一批生态建设示范城市。
1983年大丰出台了全国第一部生态县规划,由此被誉为“中国最早、早成功的生态建设区域”。
全国生态专家称“中国生态建设这篇大文章,是从大丰落笔的"。
大丰将生态理念全面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形成绿色教育、绿色城建、绿色工业、绿色农业,进行综合生态建设。
这一局面在中国独此一家。
目前大丰已建成了生态家园、生态村落、生态社区……人类文明与自然造化的完美结合是人类能够创造的最伟大的作品,环境优美、文明进步的大丰市正率先开始对这样的作品做浓墨重彩的绘制。
大丰是滩涂湿地宝库。
大丰海岸线112公里,沿海滩涂面积10万公顷,是亚洲最大的一片滩涂湿地,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
原始滩涂湿地上栖息着400多个野生动物家族,生长着近500种海边植物,是各类野生动植物栖息繁衍的天堂。
大丰是新兴港口城市。
国家重点工程大丰港位于江苏沿海海岸线中部,是填补江苏沿海港口空白带的中心战略大港。
2005年10月18日,大丰港一期工程两个万吨级泊位已建成试航,2006年开放一类口岸,并同时开工建设6个5万吨级泊位.到2010年,大丰港将形成1500万吨年吞吐能力,成为江苏沿海对外开放的综合型中型商港。
基于SWOT分析的江苏沿海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江苏沿海产业发展研究作者:蔡亚轩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年第08期[摘要]江苏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要依赖于沿海地区的产业发展。
文章通过运用SWOT分析方法来对当前江苏沿海经济和产业的诸多方面进行解剖,使人们能够充分认识到江苏沿海地区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能扬长避短,有效地整合和优化各种资源优势,实现江苏沿海产业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江苏沿海;产业发展;SWOT分析[基金项目]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课题项目yfy1010“江苏沿海产业结构优化对地区性高校专业结构的影响”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蔡亚轩,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管理系专职教师,江苏盐城,224005[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0)08-0082-0004区域经济发展的结果体现在区域产业的发展上,产业的发展状况是区域经济未来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
江苏沿海经济带在过去的发展中由于种种因素而处于“洼地”状态,其沿海经济带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远低于山东、广东、福建以及浙江等省份。
为使江苏沿海经济带发展成为江苏的经济增长极,从而实现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崛起,如何发展江苏沿海地区产业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通过运用SWOT分析方法来对当前江苏沿海的经济和产业的诸多方面进行解剖,使人们能够充分认识到江苏沿海地区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能扬长避短,有效地整合和优化各种资源优势,实现江苏沿海产业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一、江苏沿海经济带产业发展现状江苏沿海经济带分布有连云港、盐城和南通3个地级市及赣榆、东海、灌云、灌南、响水、滨海、射阳、大丰、东台、海安、如东、通州、海门、启东等 14个县(市)。
其产业的发展呈现如下特点:(一)产业结构层次不高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工业化进程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产业结构得到不断调整与优化。
第一、二和三次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经历了由改革开放初期的“一、二、三”型逐步发展到目前的“二、三、一”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