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明史
初中历史教案:世界文明史概述

初中历史教案:世界文明史概述世界文明史概述一、引言历史是人类发展的镜子,也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窗口。
世界文明史是一幅宏大而精彩的画卷,记录着人类的智慧、成就和命运。
通过对世界文明史的概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成为有远见的历史学习者。
二、人类文明的起源人类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几十万年前的青铜时代。
在非洲、亚洲、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区,人类群体逐渐形成并逐步进入定居状态。
他们开始种植农作物、养殖动物,制作石器和陶器,建立起了最早的城镇和社会组织。
三、古代文明的辉煌1. 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它以尼罗河流域为中心,发展出了先进的农业、建筑和宗教体系。
独特的象形文字——埃及象形文字,以及著名的金字塔和众多的壁画,都是古埃及文明的重要标志。
2. 古希腊文明古希腊文明对后世影响深远。
希腊人在政治、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并有众多杰出的思想家、艺术家和科学家出现。
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理念对西方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
3. 古罗马文明古罗马文明是古代欧洲最伟大的文明之一,延续了近千年。
罗马人在法律、工程、建筑等领域有卓越的贡献,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罗马法和教皇制度的产生对欧洲后来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中世纪的变革与进步1.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15世纪至16世纪欧洲发生的一场文化运动。
它强调人本主义思想,提倡对古代希腊和罗马文化的研究和继承。
文艺复兴不仅推动了人文学科的繁荣,还改变了人们的艺术审美观念,成为欧洲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2. 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17世纪至18世纪欧洲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它主张用理性和科学的方法来认识世界和改进社会。
启蒙运动对欧洲的政治、社会和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思想自由和人权的发展。
五、现代化与全球化1.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18世纪至19世纪英国发生的一场以机械工业为主导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变革。
它以蒸汽机为代表的机械化生产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世界文明史

世界文明史两河流域文明苏美尔文明:1、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2、《乌尔纳木法典》是迄今所知人类历史上出现的第一部成文法典。
古巴比伦文明:第一部完整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两河流域文明成就1、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2、宗教:两河流域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宗教思想的确立和宗教在人类社会上作用和地位的奠定。
人们对自然、社会及其自身的理解不仅以宗教为出发点,而且往往以宗教为归属。
其宗教基本观为:神是万能的;神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
两河流域的宗教具有以下三个重要特征:1、多神论2、拟人性3、泛神论3、法律:法律的出现和社会对其权威性的认可是文明社会的一项重要标志和确保社会稳定的一大要素。
两河流域法典特点:结构完整;以具体案例位出发点;力求经济方面的公正;保留了神裁法的内容。
埃及文明:文字:埃及文字是由图画发展起来的象形文字宗教:埃及的宗教观:1. 相信世界是由神创造的;2. 相信代表神的意志的“玛阿特”的存在和法老就是玛阿特的化身;3. 相信神对社会的保护作用;4. 信仰来世;5. 相信死者要经过冥世之主奥西里斯的法庭审判。
科学:埃及人根据尼罗河定期泛滥和天狼星的运行周期制定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太阳历。
西方文明希伯来文明:宗教:希伯来文明的核心是被称为“犹太教”的部分,其基本思想主要包括一神论、契约观、末世论等。
“一神论”思想是犹太民族的独特创造,也是犹太教的本质。
犹太人的一神论是彻底的,它通过承认上帝的上述本质和特征否定所有其他神碦的神圣性,从而达到上帝的唯一性、绝对性和终极性。
契约观是犹太教中又一个极为重要的神学观念,“契约观”认为:犹太人和上帝之间的关系是通过犹太民族选择了上帝,上帝选择了犹太民族这样一种“双向选择”而确定下来的关系。
契约观成为现代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一个主要思想基础。
犹太教的律法数量众多其核心是“摩西十诫”。
希伯来文明特征(浓缩现代意识的人文主义文明):希伯来文明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一系列思想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和前卫性,这是使得犹太民族的思想和观念为世界文明所接纳和吸收的重要前提,也是犹太文明得以流传的重要原因。
世界文明史第一讲-文档资料

第一讲 绪论
一、“世界文明史”解题 1、什么是“历史”?
*“历史”不等于“历史学” *历史的两个层次:客观过程——不可变
主观认识——可变
2、什么是“文明”?
*“文明”与“文化”的区别和联系
3、什么是“世界”?
*《辞源》:佛家语(1)“世”指时间,“界”指空 间,“世界”即为整个宇宙;(2)世间人间,今泛指 世界上所有的地方为世界。
有可能认识历史的全貌。”
*伏尔泰:《论各民族的风俗与精神》
“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 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 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的交换以及因此自 发的发展起来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越来 越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 世界的历史。”
——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
二、文明的产生 1、新石器时代的“农织
300万 年-1 万5千 年前
1万年 前
旧石器时代 采集、狩猎 原始人群 血缘家族公社
新石器时代
农业 畜牧业 起源
母系氏族公社 父系氏族公社
2、关于文明起源的理论 (1)唯物史观 (2)传播论 (3)绿洲文明论 (4)大河文明论 (5)逆境论(汤因比) (6)环境变迁论
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 果。
——马克思
*希罗多德:《历史》
*司马迁:《史记》
*波利比阿:《历史》
“在今天这个时代,历史可以说已经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意
大利和利比亚所发生的一切与亚洲和希腊发生的一切密切相关,
所有各种事件,最终只归于一个结局……只有将各事件与总体之
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一起揭示出来,指出其相似点和不同点,才
东师-《世界文明史》2023年秋学期在线作业2-答案1

世界文明史2023年秋学期作业2-0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第一题,建立电磁理论体系的是()。
【A.项】贝尔
【B.项】赫兹
【C.项】法拉第
【D.项】麦克斯韦
【正确-答案】:D
第二题,人类祖先在距今()万年前,完成了自己整个的进化过程。
【A.项】5万年
【B.项】第三题,5万年
【C.项】第三题,2万年
【D.项】3万年
【正确-答案】:B
第三题,()事件揭开了北美人民反英的序幕。
【A.项】《五项不可容忍法令》
【B.项】《独立宣言》
【C.项】波士顿倾茶事件
【D.项】莱克星顿枪声
【正确-答案】:D
第四题,人类最早的文明出现在()
【A.项】古埃及
【B.项】两河流域的苏美尔
【C.项】印度河流域
【D.项】爱琴海地区
【正确-答案】:B
第五题,罗马共和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A.项】奴隶制经济发展,小农经济解体
【B.项】平民与贵族的阶级矛盾尖锐
【C.项】对外战争消耗国力
【D.项】外族入侵
【正确-答案】:A。
世界文明史的交汇与交流

世界文明史的交汇与交流文明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标志,用来评判一个社会的发展水平和文化底蕴。
自人类诞生以来,各种不同的文明在不同的地域、时间发展出来,但是,这些文明之间也经常发生着交汇与交流的现象。
在相互交流、相互切磋中,世界各国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古丝绸之路——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古代的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稳定地连接起中亚、南亚、中东等地的贸易路线,带来了丰富的贸易、科技和文化。
在这条长达数千公里的商路上,东方的丝绸、茶叶,西方的马匹、武器、草药等物品不断的流通,成为世界文明的交汇之地。
随着货物不断的往来,不同文明间逐渐开始切磋并学习对方的文化。
东方的佛教文化不断向西方传播,形成了独特的中亚佛教文化;西方的伊斯兰文化也不断东渐,融入西亚地区的非常规传统文化中。
同时,丝绸之路上的交流也促进了港口城市和传统城市的繁荣,拉动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进程。
印欧文明的对话——西方与东方的联接点印欧文明是世界文明发展的主要流派之一,诞生于公元前3千年左右。
它主要分为东欧文明和西欧文明两大支脉。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印欧文明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对世界各国文化都有很大的影响力。
同时,印欧文明由于覆盖了欧亚大陆的大部分地区,成为了东西方文明的交界点。
东方的伊朗文化、印度文化,西方的希腊文化、罗马文化,都对印欧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比如,希腊文明为欧洲坛提供了基础和标杆,对文艺、科学、哲学等领域有很大的贡献;而波斯文明则为中东地区的政治、宗教和文学方面提供了重要支撑。
印欧文明的交流和对话,成为了整个人类文明的交融和创新平台。
非洲文明的传承与创新——全球文明大熔炉非洲大陆是人类最早发源的地方之一,文明的历史和文化在这里有着难以想象的底蕴和深度。
古埃及文明是非洲文明中的代表,在历史的长河中拥有着辉煌的地位。
它的经济、文化和政治系统,对后来的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非洲的各个部落、民族当中,也存在着自己的文化和传统。
历史课世界文明史概述

历史课世界文明史概述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涵盖了无数的事件和变革,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文明史。
通过对不同文明的演进和相互影响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共通之处。
本文将概述世界文明史的演进,并重点介绍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三个经典文明。
一、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起源于尼罗河流域,历时约3000多年。
古埃及人以强大的国家机器和先进的农业技术而著称。
他们建立了庞大的中央集权政府,并发展出独特的宗教体系,崇拜多神并以法老为神王。
古埃及还以其宏伟的金字塔、埃及神庙和壁画而闻名于世。
尽管古埃及文明的灭亡始于外来入侵和政治衰退,但其丰富的文化遗产仍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古希腊文明古希腊文明诞生于公元前8世纪,具有深厚的哲学、政治、文学和艺术传统。
古希腊是第一个实行民主制度的社会,雅典则成为了其政治和文化的中心。
希腊哲学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创立了许多重要的学派和理论,并对西方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希腊的文学作品,如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以及戏剧家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的戏剧作品,仍然被认为是世界文学的巅峰之作。
三、古罗马文明古罗马文明兴起于公元前8世纪的意大利半岛,并发展成为一个统一的帝国。
罗马政府在公元前27年建立了罗马帝国,并成为世界上最庞大、最强大的帝国之一。
罗马工程建设的成就,如大型浴场、水道和公路,以及罗马法的发展,为后世的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罗马帝国的衰落始于内部的政治腐败和外来民族的入侵,最终导致了罗马帝国的分裂和灭亡。
然而,罗马的法律、艺术、文学和建筑传统仍然对欧洲和世界文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世界文明史上,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都是具有重要地位的文明。
它们在政治、社会、宗教和艺术方面的成就和创新为后世的文明提供了珍贵的遗产。
同时,这些文明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例如,罗马帝国的统治使得古希腊文化在罗马世界中得到广泛传播,形成了独特的“古罗马-希腊文化”。
世界文明史读后感3篇

世界文明史读后感3篇篇一:世界文明史读后感《世界文明史》是一门讲述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历程的课程 . 内容包括古代文明的起源 , 世界文明的发端 , 包括古埃及文明 , 古巴比伦文明 , 古代印度文明 , 古希腊文明 , 古罗马文明 , 欧洲中世纪启蒙运动与近代文明 , 产业革命和现代化 , 全球一体化与世界文明的展望等 . 同时还将讲述各种相关的文明理论。
按照时期划分世界文明史可以分为上古前期上古中期上古后期古典时期中古时期近代前期近代后期当代前后。
古典时期随着中东列国争霸而逐步走向衰落而波斯人也在远征希腊中遭到毁灭性打击世界文明的中心由中东逐步转移到地中海沿岸。
进入中古时期一方面是*人爆炸般的崛起席卷了整个*半岛。
*对外扩张战争是公元 7 — 8 世纪,*统一国家——*帝国形成后,为了扩大其统治范围,以“传播*教”和“展开反对异*的圣战”为借口,强行吞并西亚、北非和西南欧大片领土的行动。
在这其中我们要注意到这样一场影响着人类文明战役——西亚弯刀。
在这场战役中*远征军征服北非迦太基和摩洛哥。
越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欧洲,灭亡了西哥特王国占领西班牙。
*阿拔斯王朝的统治者的计划初战告捷,他们欣喜若狂。
于是他们的目标已经不仅仅只是原来的君士坦丁堡。
而是整个欧洲的*教世界。
*统治者的意图非常明显。
就是要将欧洲*教世界的“异*”彻底纳入自己的宗教势力范围。
整个西方文明再次面临来自东方亚洲文明的威胁。
这是欧洲自公元 452 年匈奴人入侵后再次遭到的最严重的威胁!整个西方世界再次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在*阿拔斯王朝的统治者看来,这是轻而易决。
他们甚至已经准备好进入“异*”的心脏罗马城去参观。
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入侵迎头碰上了一个在欧洲地区新兴的强有力的对手。
这个对手是*人以往所从来没有遇到过的。
这个强大对手就是当时西欧高卢地区正在崛起的由日尔曼族法兰克人建立的——法兰克王国。
法兰克是欧洲日耳曼族的一支兰克历史上一代英雄克洛的带领下与与*展开了斗争。
世界文明史古典阿拉伯伊斯兰文明

目前五页\总数五十六页\编于十六点
第一节 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起源
一、古代中东的地理环境与历史传统
二、查希里叶时代的阿拉伯社会 三、穆罕默德在麦加 四、穆罕默德在麦地那
目前六页\总数五十六页\编于十六点
一、古代中东的地理环境与历史传统 1、地理环境 ◎“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核心是中东地区 ◎亚非欧大陆的中央地带
目前十八页\总数五十六页\编于十六点
◎政治生活——原始民主制的倾向 原始民主制与权力的非强制性是原始社会
的重要标志 舍赫的权力:仲裁纠纷、寻找牧场和保护水
源
“逊奈”及其外在形式“麦吉里斯” 逊奈:祖先遗留的传统习俗
麦吉里斯:氏族部落的长老会议
目前十九页\总数五十六页\编于十六点
3、 查希里叶时代阿拉伯半岛的社会矛盾 (动态) ◎地理环境与历史背景 ◎社会现象:
农业活动,定居的生活方式 游牧活动,居无定所,占据主导地位
目前十四页\总数五十六页\编于十六点
2、查希里叶时代阿拉伯人的社会发展阶段
(静态)
◎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起点:原始社会
◎“查希里叶”
◎查希里叶时代: 伊斯兰教产生前的百余年间 公元6世纪到7世纪初的阿拉伯半岛 阿拉伯人处于原始社会的发展阶段
◎阿拔斯派运动
阿拔斯派运动的兴起
教派运动的形式
“归权先知家族”的纲领与回归传统的色彩 暴力的手段与广泛的群众基础
目前四十六页\总数五十六页\编于十六点
4、阿拔斯时代(749-1258) ◎政治中心的东移
◎阿拔斯王朝的统治特征:
信仰的差异取代民族的对立 ◎阿拔斯王朝前期的集权政治
宗教政治为基础 哈里发的威严
目前十五页\总数五十六页\编于十六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文明史》课程论文
题 目: 宋代品饮艺术——斗茶
学生姓名: 张 迪
学 号: 201019010230
专业名称: 文化产业管理(茶文化)
班 级: 茶文化102班
任课教师: 任光凌
2012年05 月 28日
宋代品饮艺术——斗茶
茶文化学院 茶文化102班张迪
摘要: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曾画过一幅《斗茶图》, 这幅画不仅是中国绘画史上的杰作, 也
是中国饮茶史上的珍贵史料, 对说明古代斗茶风俗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宋代;斗茶;茶经;茶盏 ;现代斗茶
一、《斗茶图》介绍
《斗茶图》共绘四位人物,皆男性,每人身边都放置着几副茶担子,盛有茶具、茶炉。其
中一位脚穿草鞋,坦胸露臂,手捧茶碗,正在夸耀自己茶品的优异,左侧一位男子,卷着衣袖,
正提壶持碗,往茶碗中注入茶汤,对面两个人正聚精会神,听其讲述,自己也耀耀欲试,似乎在
发表自己的斗茶意愿。唐代陆羽《茶经》讲究茶汤香和味, 鉴别方法不是“ 干看” , 而是
“ 湿看” , 即通过泡茶加以识别, “ 嚼味嗅香, 非别也。”特别是从宋代开始, 兴起一
种“ 斗茶” 风俗。
二、诗人眼中的斗茶
宋代诗人范仲淹的《斗茶歌》: “ 年年春自东南来, 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
下, 武夷仙人从古栽, 新雷昨夜发何处,家家嬉笑穿云去, 露芽错落一番荣, 缀玉含珠散嘉
树, 终朝采掇未盈檐, 惟求精粹不敢贪, 研膏焙乳有雅制, 方中圭今圆中蟾。北苑将期献天
子, 林下雄豪先斗美, 鼎磨云外首山铜, 瓶携江上中瀑水, 黄金碾畔绿尘飞, 紫玉贩心雪
涛起,斗茶味兮轻醒酬, 斗茶香合薄兰芷, 其间品第胡能欺, 十目视而十手指, 胜若登仙不
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吁磋天产石上英, 论功不愧阶前莫, 众人之浊我可清, 千人之醉我
可醒, 屈原试与招魂魄, 刘伶却得闻雷霆, 卢全敢不歌, 陆羽须作经,森然万象中, 马知无
茶经, 商山丈人休茹芝, 首阳先生休采薇, 长安酒价减千万, 成都药市无光辉, 不如仙山
一吸好,冷然便欲乘风飞, 君莫羡, 花间女郎只斗草, 赢得珠巩满斗归。” 就是当时的真实
写照。
斗茶, 又名“ 茗茶” , 是评比茶质优劣的技艺和风俗。古代的饮茶方式有一个变化过
程, 唐代饮茶多为“ 煮茶” , 即把茶叶放入茶镬里烹煮, 到了宋代兴起了“ 点茶” 方法,
点茶相当细腻, 事先把茶饼碾成细末, 用细箩绢筛过, 茶碗要烤热, 然后放入茶末,接着注
入一点沸水, 把茶末调匀,然后才能徐徐用沸水冲泡, 并以茶匙搅和, 变成茶汤。
斗茶有一定要求。宋人蔡襄著有《茶录》一书, 全书不足8 0 字, 但论述甚详, 上篇论
茶, 分色、香、味, 藏茶、炙茶、碾茶、罗茶、候茶、价盏、点茶十条, 下篇论器, 分茶焙、
茶笼、砧榷、茶铃、茶碾、茶罗、茶盏、茶匙、汤瓶九条。基本是叙述烹试方法和使用的器
具。其中还具体说明了斗茶内容。
三、斗茶内容广泛
斗茶内容主要有产地、品种、加工、茶器、烹煮、典故、见解等。由于当时讲究茶汤尚
白, 多选用福建建安特产的白茶, 要求茶汤清香, 乳白。泡茶时, 除选用好水外, 注意茶与
水的比例, 《茶录》: “ 茶少汤多则云脚散, 汤少茶多则粥面聚。” 水茶适中为宜。《茶
录》还要求点茶时,碗上不能留水痕, “ 视其面色鲜白, 著盏无水痕, 者为绝佳。建安斗试,
以水痕先者为负, 耐久者为胜。”由此可知斗茶是很讲究的, 也是相当严格的。
四、斗茶的历史原因
斗茶之风所以盛行, 是有一定历史原因的。我国虽然是茶叶发源地, 但是最初的茶是以
药用出现的, 西汉后才开始作为饮料, 直到宋代则普及开来。各地名茶众多, 必然有一个优
劣之分, 所以斗茶评比自然会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以许多史料看出, 斗茶来自民间,
最初的斗茶也比较简单, 而且多活跃于名茶产地。如宋代建安(今福建建贩县)盛产名茶多作
贡品入京师, 如“ 白茶” 、“ 万寿龙芽” 、“ 大龙” 、“ 长寿玉圭”等均是进贡佳
品。因此, 当地区斗茶也极盛, 后来传入宫中。宋微宗赵佶嗜茶成癖, 经常召集群臣入宫斗
茶, 他还著有《大观茶论》指出: “ 本朝之兴, 岁修建溪之贡, 龙团、凤饼名冠天下。” 不
少官吏也上行下效, 投皇帝所好, 进行斗茶, 以求悻进。
苏东坡《荔支叹》: “ 武夷溪边粟粒芽, 前丁后蔡相龙加, 争新实宠各出意, 今年斗
品充官茶。”丁谓、蔡襄就是以斗茶、贡茶有功, 而飞黄腾达的。东坡与司马光的“ 墨茶
之辨”也是斗茶的佳话。大意是说有一天, 司马光对苏东坡说: “ 茶与墨相反, 茶欲白, 墨
欲黑, 茶欲重, 墨欲轻, 茶欲新, 墨欲陈, 君何以同爱此二物? ”苏东坡不加思索地回答:
“ 奇茶妙墨俱香, 公以为然否? ” 妙人出妙语, 这都是士大夫阶层斗茶成风的反映。历代
统治阶级的思想, 必然对被统治阶级的思想给予强大影响。宫廷的斗茶之风, 也为民间所效
仿, 一传十, 十传百, 逐渐形成民间斗茶风俗,到了元代, 斗茶已从室内转向野外, 普遍流
行斗茶活动, 并且经常举行“ 斗茶” 盛会, 一时蔚然成风, 赵孟頫的《斗茶图》就是在
上述厉史条件下出现的。
与其他历史文化现象一样, 斗茶也有其两重性, 如果剔除剥削阶级的享乐意识, 我们
可以看到, 斗茶对我国茶叶的种植, 茶文化的发展, 曾一度起过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实并
不限于此,斗茶对茶具制造也有重要影响。众所周知, 斗茶讲究茶色, 这就要求有配合恰当
的瓷碗茶具。蔡襄《茶录》: “ 茶色白, 宜黑盏, 建安所造者缉黑, 纹兔毫, 其杯微厚,
螃之久热耐冷, 最为要用。出他处者, 或薄或色紫, 皆不及也。” 既然当时茶色以白为佳,
斗茶必用墨盏, 所以, 当时以建窑的“ 兔毫盏” 为名器, 吉州窑的“ 鹅鸽斑” 也相当名
贵。这些驰名中外的茶具, 在中国古代陶瓷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五、斗茶方式
结合宋代有关斗茶的方式,其方法大致如下:
(1)炙茶:陈饼茶用“沸汤渍之”,去除膏油,再用微火炙干。新茶,则免去炙茶。
(2)碾茶:用纸包住茶饼,槌成小块,再用茶碾碾成细末。
(3)罗筛:即过筛,粗粒重新碾过后再筛,直至茶全部过筛。
(4)候汤:要掌握烧水程度,汤嫩则“沫浮”,汤老则“茶沉”。
(5)烘盏:加热茶盏,以发挥“点茶”的最佳效果。
(6)点差:先投茶,后注汤,再调膏。
(7)品比:按宋代对茶品的要求,斗茶胜负的标准决定于两条:一是比茶汤的色泽,
以白为上;二是比汤花紧贴盏壁“咬盏”的时间长短。
斗茶不同于唐代以陆羽为代表,以精神享受为目的的品茶。在宋代斗茶都是饮茶大盛的
集中表现,上达皇室,下至百姓,都乐于此道。
宋人江休复《嘉佑杂志》记有蔡襄与苏舜之斗茶的一段故事:蔡襄斗试的茶精,选用的
是天下第二泉——惠山泉;苏舜之所取茶劣于蔡襄,却是选用了天台山竹沥水煎茶,结果苏
舜之胜了蔡襄。
六、现代斗茶
斗茶作为一项民俗活动,具有继承性和变异性两大特点。近年来,全国各产茶区
召开的名茶评比会,其实就是斗茶的继续和发展。现代斗茶的情景,从铁观音的故乡
——福建安溪县西坪镇评比“茶王”茶的活动可见一斑。每年收获季节,茶农们拿出
自家上品铁观音,先在组里评选出优胜者,参加村里评比。随后,26个行政村选出百
来种上品铁观音,集中到镇上参加复赛,从中选出最好的7份,进入西坪镇每年春秋
两季的“茶王”决赛。在“茶王”决斗场上,一字排开7只白瓷盖怀,“决斗”开始
后,先是“白鹤沐浴”,用开水汤洗盖杯;接着“乌龙入宫”,将称好的6克铁观音
倒入杯内;继而“悬壶高冲”,滚水顺杯沿慢慢冲入杯内;然后用杯盖轻轻刮去浮沫,
叫“春风拂面”;加盖一分半钟后,打开杯盖细闻香味,叫“梦里寻芳”;随后将茶
依次斟入茶杯,叫“关公巡城”、“韩信点兵”。7只茶杯编号,没有姓名,以示公
正。专家评委经过三泡茶品尝后,决出了名次。 “茶王”穿礼服,戴礼帽,手持彩
色绢花,坐上八人大轿,随着浩浩荡荡的茶王“踩街”的游行队伍绕镇一周。这是一
场由成千上万茶农参与的现代斗茶活动的缩影,是一幅活生生的现代风俗画。
参考文献
【1】 姚国坤,朱红缨,姚作为。《饮茶习俗》中国农业出版社
【2】 (日)冈仓天心 著,谷意 译 / 2010-6-1 / 《茶之书》山东画报出版社
【3】 俞鸣 / 2008-10-1 / .《茶史漫话》上海古籍出版社
【4】 (唐)陆羽 著,于良子 注译 / 2011-1-1 / 《茶经》浙江古籍出版社
【5】 杨耀文 / 2011-7-1 / 中央编译出版社《文化名家吃茶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