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管理十大利器学习体会

现场管理十大利器学习体会
现场管理十大利器学习体会

现场管理十大利器学习体会

在过去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学习了现场管理十大利器的课程,从中悟到了很多知识。企业即使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工作场地一片混乱,工件乱堆乱放,员工生产无任何秩序而言,其结果只能是生产效率低下,员工越干越没劲,成本上升,企业效益也就可想而知。

动作要素减一减——减去多余的动作要素,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消除多余动作、无效动作或缓慢动作,有时只是缩减几个小动作,就有可能会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看似简单的知识,应用到车间现场,就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路线缩一缩——缩短工程项目的关键路线,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按照原有的思路一直做下去,却忽视了寻找最佳途径的方法,人类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没有一成不变的思维,我们只有不断的思考、创新、实践,再思考、再创新、再实践,才能逐步优化整个生产过程,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

现场环境变一变——变革工作和现场的环境,干净整洁的工作现场,能够使员工心情舒畅,工作起来自然也就得心应手。改善生产现场主要从现状着眼,利用现有的人员和条件,通过对细小不合理地方的不断改善,逐步消除“脏、乱、差”的状况;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安全生产,提高员工素质和工作热情,对提高经济效益以及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场管理十大利器运用的几乎都是我们早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比如画图、做表、找最佳路线等,对于多数人来说简单、易懂、容易接受,实施起来也相对容易操作。通过学习,作为后勤管理部门的我也受益匪浅,对于生产现场管理方面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做好生产的后勤保障工作,也不断武装自己的头脑,将学到的技能应用到现有的工作中来。以上是我在学习中的一点体会,在此和大家分享,同时也希望大家给予指导和帮助!谢谢!

张佩

2011年8月9日

现场管理的内容是什么

现场管理的内容是什么? 现场管理的内容如下: 1. 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 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为现场的作业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作业环境是每一个现场管理者重要的工作,也是作业所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 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就是将生产的三大要素------人员、物资和设备协调到最佳的状态。 (1)人员要素。对于承担作业任务的员工来说,在工作时他的身心健康和安稳的工作状态是很重要的。即便是出现了牙痛这样很小的情况也会影响工作,如果在上班前夫妻间发生了矛盾或同上司产生了不愉快就更加糟糕了,这些看似很小的问题都会对工作带来不好的影响。 作业环境的好坏会引起员工在作业时的情绪变化。现场的温度、湿度、照明以及其他的一些环境因素都要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对现场的布局、规划等其他一些企业内部的问题还要下一番工夫,在现有的基础上怎样才能创建成最佳的作业环境是体现管理水平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与同行业相似的作业现场比至少不要受到别人“这里的环境很恶劣”的指责。 (2)物资要素。作为生产所必需的零部件、材料等物资,必须

随时满足作业需要。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会发生停工待料的现象,所以在作业的现场要有适当的物资储备。 要避免将库存物资放在不容易看见的地方,因为这至少要增加寻找的时间,也是一种浪费。另外,将库存设置在一个适当的比例是非常必要的,要随时准确地掌握储备的数量。此外,在进货时还要考虑到一些意外的、不可抗拒的因素,诸如自然灾害、运输损失、事故,等等。 (3)设备要素。设备对企业来说是巨额的投资,所以充分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对设备经常进行保养和维护,使得设备能正常的运转,如果有异常就要立即排除,设备使用部门和设备维护管理部门要协调一致,确保设备的完好性。 2. 消除不利因素 现场管理是基本的活动是为了完成所辖现场的生产目标,设置各个时间段应完成的节点并推进作业的开展。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消除各种各样不利因素的过程。抓住妨碍正常生产活动进程的异常原因并采取对策,是现场管理人员重要的任务之一。 现场的活动如果按既定的计划顺利进行,产品的质量、成本和供货期等方面都能按计划完成,这对于现场管理人员来说当然是值得高兴的事,但现实中这样顺心的好事是不存在的。因为现场是一个有生命的机体,经常会发生和种变化,现场管理人员及其下属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是在应付现场所发生的异常情况。比如:员工旷工、设备突然发生故障,出现不良品等等。

现场管理学习心得体会范文4篇

现场管理学习心得体会范文4篇 现场管理学习心得体会范文1 最近两周通过听胡百师老师的讲课和公司同事关于项目管理经验的交流会议,在项目管理上学到不少东西,感受最深的是项目管理就是要合理的利用资源,而人无疑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一环。 我们做任何工作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工作不论繁复,都可以看作是一个项目。而要完成一个项目就需要各式各样的人员整合到一起,扮演不同的角色。如何发挥这些人的特色,分配适合的角色,从而更快更好的完成各自的分工,就是项目最需要考虑到问题了。但要真正发挥每个人都特色却不是这么容易就能做到的。因此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培养自己的思考力。思考力提高了观察敏锐了,才能发掘出他人的特色,并善加利用。 发掘出每个人都特色并分配好各人在项目中所处的职位后,就需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来监督把控每个环节,以确保项目能够按照计划执行。以往我们在工作中都接触过各式各样的表格,说起来各个环节似乎都有表格可以监控。可是由于这些表格都是分散开来,针对单独某一个环节的,结果就使得整体管理上缺乏统一性,实施起来难免会出现混乱的感觉。经常出现一个人只着眼自己负责的某一环节,却忽视了整个项目的情况。一旦某一环节上出现了调整,其他人员却无法第一时间得到消息,无法及时作出调整。结果就使得整个项目的工作节奏都被打乱了。

因此就像项目管理经验交流时有人说到的:“表格需要做减法”,我们首先应该以项目为单位,将涉及到的所有环节和资源都整合到一起,这样大家就可以知道自己在这整个项目中所处的位置,了解在项目中于自己相关的前后环节的进展情况,这样执行起计划来就更有依据了。 通过这两次项目管理的经验交流,大家准备已一本书作为一个项目,进行项目管理,设计出适合我们用的项目管理表格。这是与各个部门都相关的工作。一旦做好了,将会大大减少进度管理上的时间成本。使得管理更简单化也更人性化。 希望这项工作能够尽快的展开,尽早制作出适用于我们公司的项目管理表来,相信所有人都会尽力配合的。 现场管理学习心得体会范文2 不知不觉来到华北来到神华已经半年多的日子了,从学生到社会人,我学到了很多,也领悟了很多。 还记得参加工作的第一课——军训。它让我们从散漫的大学生活状态中迅速的跳脱了出来。我们不再能够睡到日上三竿,不再能够无所事事,不再能够任性妄为,它让我们学到了努力,坚强,坚持与合作。我们所要做得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我非常荣幸能够分来神华项目,我的工作生涯从这里开始。这几个月来,看了不少,学了不少,现在对这几个月做下总结: 一、看图纸是一切的开始。 只有看懂了图纸,才能对现场的施工有大致的了解。但如果只是

现场管理常用的3大工具

现场管理常用的3大工具 现场管理就是指用科学的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检测,使其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生产的目的。下面我们将对现场管理的常用3大工具进行介绍。 现场管理3大工具: 工具1:作业标准化 所谓标准化,就是将企业里有各种各样的规范,如:规程、规定、规则、标准、要领等等,这些规范形成文字化的东西统称为标准(或称标准书)。制定标准,而后依标准付诸行动则称之为标准化。那些认为编制或改定了标准即认为已完成标准化的观点是错误的,只有经过指导、训练才能算是实施了标准化。标准化目的: 在工厂里,所谓制造就是以规定的成本、规定的工时,生产出品质均匀,符合规格的产品。要达到上述目的,如果制造现场之作业如工序的前后次序随意变更,或作业方法或作业条件随人而异有所改变的话,一定无法生产出符合上述目的的产品。因此必须对作业流程、作业方法、作业条件加以规定并贯彻执行,使之标准化。标准化有以下四大目的:·技术储备

·提高效率 ·防止再发 ·教育训练 工具2:目视管理 目视管理就是通过视觉导致人的意识变化的一种管理方法。据统计,人的行动的60%是从“视觉”的感知开始的。因此,在企业管理中,强调各种管理状态、管理方法清楚明了,达到「一目了然」,从而容易明白、易于遵守,让员工自主性地完全理解、接受、执行各项工作,这将会给管理带来极大的好处。 几个简单的事例: ·交通用的红绿灯----红灯停、绿灯行 ·包装箱的箭头管理---有零件的箱表面箭头朝上(↑),无零件的箱倒置箭头朝下(↓),不易丢弃尚未使用之零件·排气扇上绑一根小布条,看见布条飘起即可知到运行状况目视管理的分类 目视管理通常分类五大类: 1.目视管理的物品管理 日常工作中,需要对工夹具、计量仪器、设备的备用零件、消耗品、材料、在制 品、完成品等各种各样的物品进行管理。 2.目视管理的作业管理

管理十大利器

现场管理千头万绪,基本要素却只有三个:人、物、场所;现场情况千变万化,归结起来只有“两流”:物流和信息流;作为现场管理者-生产管理部门主管、车间主任、班组长,必须对这三要素和两流作细致分析和研究,从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答案来。 如何向现场管理要效益?简单讲来就是:工艺流程查一查;平面图上调一调;生产线上算一算;动作要素减一减;搬运时空压一压;人机效率提一提;关键路线缩一缩;现场环境变一变;目视管理看一看;问题根源找一找。 1、工艺流程查一查 描述一个过程的步骤和传递路线的图示叫流程图。它包括工作流程和工艺流程两大类,用它可以将复杂的过程用形象的图示来表示。工艺流程或工作流程是一个单位工艺或工作的总路线,它形象反映了工艺或工作的程序、部门和工序的连接、判定或检查后的处理程序,到一个企业或一个部门查找问题,应该从流程开始,“顺藤摸瓜”分析现有生产、工作的全过程,哪些工艺流程不合理,哪些地方出现了倒流,哪些地方出现了停顿,哪些工艺路线和环节可以取消、合并、简化?分析判断流程图每个环节是否处于受控状态?检验是否能起到把关作用?各工序、班组横向联系是否通畅?是否需要增加新的通路? 有道是“框框、菱形加线条组成,但是运用起来是个宝,任你工序多复杂,透视清楚别想跑!加一加,严格把关更牢靠;通一通,部门职能不落空。减一减,换来效率大提高,定一定,有规有矩不争吵!” 2、平面图上调一调 很多时候,由于在建厂初期没有对工地和设备布臵进行过专业设计,或是由于生产不断发展,设备不断添臵,打乱了布局,或是由于产品结构变化,造成了厂房或设备布臵不合理,从而使产品和工件在生产时运输路线过长,这是每时每刻都在制造浪费的隐患,必须下决心改变。通过分析作业方式和设备、设施的配臵,按生产流程的流动方向,找出不合理的部分,如有无重复路线和倒流情况,合理调整一种新布局,来缩短工艺路线和操作者的行走距离,减少资源浪费。有时,一台设备的移动会带来几十米甚至上百米距离的节省和更多的空间。 3、流水线上算一算

现场管理十大利器

现场管理十大利器 主管怎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怎样改变现场管理落后局面?怎样才能使管理规范化?怎样才能有序工作?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头脑开窍?怎样来根治这些疾病?怎样来对症下药?所有这些,显然是主管迫切希望学习和解决的课题。 现场管理千头万绪,基本要素却只有三个:人、物、场所;现场情况千变万化,归结起来只有“两流”:物流和信息流;作为现场管理者-生产主管、车间主任、班组长,必须对这三要素和两流作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从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来。 人都有两个脑子,左半脑和右半脑,左半脑长于系统分析,右半脑善于发明创造,如果我们能够交替使用两个脑子,既有系统的思维,又有创造的激情,我们就可以创出更骄人的业绩。 二、如何向现场管理要效益? 简单讲来就是:工艺流程查一查;平面图上调一调;生产线上算一算;动作分要素减一减;搬运时空压一压;人机效率提一提;关键路线缩一缩;现场环境变一变;目视管理看一看;问题根源找一找。本文旨在为现场管理者提供一个对现场管理分析和创造的思路和工具,掌握了它,也许不花一分钱,就可以从科学管理中要效率和效益。 1、工艺流程查一查 描述一个过程的步骤和传递路线的图示叫流程图。它包括工作流程和工艺流程两大类,但实质是一样的,用它可以将复杂的过程用形象的图示来表示。工艺流程或工作流程是一个单位工艺或工作的总路线,它形象反映了工艺或工作的程序、部门和工序的连接、判定或检查后的处理程序,到一个企业或一个部门查找问题,应该从流程开始,“顺藤摸瓜”分析现有生产、工作的全过程,哪些工艺流程不合理,哪些地方出现了倒流,哪些地方出现了停顿,哪些工艺路线和环节可以取消、合并、简化?分析判断流程图每个环节是否处于受控状态?检验是否能起到把关作用?各部门横向联系是否到位?是否通畅?是否需要构建或增加新的通路?由流程图的各个环节及传递路线,分析现有各部门的工作职能是否到位,是否要对现有机构进行调整或重组? 有道是“框框、菱形加线条组成,但是运用起来是个宝,任你工序多复杂,透视清楚别想跑!加一加,严格把关更牢靠;通一通,部门职能不落空。减一减,换来效率大提高,定一定,有规有矩不争吵!” 2、平面图上调一调 有些在建厂初期就没有对工地布置和设备布置进行过精心设计,或是由于生产的不断发展,设备的不断添置,打乱了布局,或是由于产品结构的变化,造成了厂房或设备布置不合理,从而使产品和工件在生产时运输路线过长,这是每时每刻都在制造浪费的隐患,必须下决心改变。在工艺流程图上是看不到平面路线的,流程图上一个箭头实际可能走几十米,所以还

现场质量管理心得体会

现场质量管理心得体会 现场质量管理心得体会三篇 第一篇:浅谈现场品质管理心得体会 品质两字是由三个口和三个斤组成,也就是说要想做好品质,除了要严格遵守作业标准外,还需品质管理人员婆婆妈妈,斤斤计较去指导您负责范围的作业及品质检验人员,让之理解并执行,同时需确认实施效果。 一个优秀的管理人员,绝不是在其下属工作人员犯错之后通过罚款去追究下属失职的责任,例如某些企业,下属员工不按标准作业及管理不良事件一犯再犯,而管理人员每次均采取罚款,而且还骂员工很笨,教多次都教不会,使员工抵触情绪及怨言很大,但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其实不是员工笨教不会,而是我们给了员工太多犯错的机会,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兵,只有不会带兵的将,要想解决此问题,只有在下属执行某件任务之前通过教育或在模治具上做一些防呆措施去防范其犯错,同时还需制定一套健全的管理机制,约束工作人员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行为规范,以顺利达到预期的执行效果。 一个优秀的品管人员,他的主要职责是配合生产组长(或供应商)在生产之前教育每一个作业员工正确的操作方法及检验标准,并通过每一环节的严格检验,层层把关,使成品品质达到预定品质水平的目的。 生产如同一列高速前进的火车,客户是终点站,品管人员是列车

长,基层生产管理人员则是火车头,列车长需要做的,就是引导火车头的方向,使其朝着终点站前进,无论火车速度多快,列车长必须保持清晰的头脑,为其指明一条正确的道路,以预防其偏离轨道,并朝着终点站顺利前进。而每一个工序如同每一节车厢,必须一环衔接一环,不可脱节。检验标准如同火车轨道,每一节车厢必须在固定的轨道上前行,只要有一节车厢越轨,必将导致整列火车的翻车。 每一位管理人员的工作就是排除所有会造成列车翻车的影响因素,从而预防列车翻车,而不是在翻车以后去抢救,“亡羊补牢”虽然犹未为晚,但我们更应该做的工作是在狼来以前就将羊圈修牢固一些;强调事前预防重要性,重视事后纠正及改善效果的确认。 品质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品管人员的工作重点是“管”,检验只是手段.我还记得在有一次在参加培训质量管理的时候,有一位老师带我们去一家企业参观,走进企业大门看见这家企业的品管人员轻闲的在车间里飘来飘来去,无所事事的样子,觉得很奇怪,我就随便问一个品管员为什么不去检验产品质量,而站在流水线中间,那个品管员对我说,我用眼睛在检验每位作业员是否做到自检、互检、是否按作业指导书操作,员工素质和精神状态。主要检验工作是在上班时检验各工作场所是否存放有与产品无关的材料和杂物、卫生环境、作业标准的悬挂、作业条件是否与标准相符、半成品的摆放方式、成品的包装是否与包规相符等;当这些事项均符合要求后,具体检验只要做好首件、巡检及末件工作,品质便可得到很好的保障;同时她还对我说:假如在正常生产过程中,依赖品管人员对每件产品

生产现场管理内容

5S现场管理培训 5S现场管理意义 现场管理是一个企业的企业形象、管理水平、产品质量控制和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是衡量企业综合素质及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搞好生产现场管理,有利于企业增强竞争力, 消除“跑、冒、漏、滴”和“脏、乱、差”状况,提高产品质量和员工素质,保证安全生产,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现场管理的标准和要求 1、什么是现场管理: 现场管理就是指用科学的管理制度、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包括人(工人和管理人员)、机(设备、工具、工位器具)、料(原材料)、法(加工、检测方法)、环(环境)、信(信息)等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检测,使其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生产的目的。 2、生产现场管理的标准 1)定员合理,技能匹配;2)材料工具,放置有序;3)场地规划,标注清析;4)工作流程,有条不紊;5)规章制度,落实严格;6)现场环境,卫生清洁;7)设备完好,运转正常;8)安全有序,物流顺畅;9)定量保质,调控均衡;10)登记统计,应记无漏。 3、现场管理六要素(5M1E分析法) :人、机、料、法、环、测。 1) 人(Man):操作者对质量的认识、技术、身体状况等; 2) 机器(Machine):设备、测量仪器的精度和维护保养状况等; 3) 材料(Material):材料能否达到要求的性能等; 4) 方法(Method):生产工艺、设备选择、操作规程等;

5) 环境(Environment):工作现场的技术要求和清洁条件等; 6) 测量(Measurement):测量时采取的方法是否标准、正确; 由于这六个因素的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是M和E,简称为5M1E。 二、现场管理的基本方法 (一)、5S现场管理 1、什么是5S现场管理: “5S”活动起源于日本, 主要内容为: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和素养(Shitsuke)这5个词的缩写。因为这5个词日语中罗马拼音的第一个字母都是“S”,所以简称为“5S” 。 2、“5S”的基本内容: 1)整理:区分要用和不要用的东西,不要用的东西清理掉; 2)整顿:要用的东西依规定定位,定量地摆放整齐,明确地标示; 3)清扫:清除场内的脏污,并防止污染的发生; 4)清洁:将前3S实施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贯彻执行并维持成果; 5)素养:人人依规定行事,养成好习惯。 3、5S管理的方法要求: (1)、整理:所在的工作场所(范围)全面检查;制定“需要”和“不需要”的判别基准;清除不需要物品;调查需要物品的使用频度,决定日常用量;制定废弃物处理方法;每日自我检查。 (2)整顿:要落实前一步骤整理工作;布置流程,确定置放场所;规定放置方法;划线定位;标识场所物品(目视管理的重点)。

(现场管理)现场管理的三大工具

现场管理的三大工具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之一--标准化 有一次在某企业进行内训时,该企业生产部部长提问道:我们部门有一位设备维修工,经常违反纪律,但有些设备只有他会修理。请问我们是否该处分他?其实国内不少企业都会出现类似这样让管理者头疼的问题。在一个企业里,如果出现像这样不可缺少的人,那对企业来说是十分危险的。避免或减少这种危险的法宝就是标准化。 所谓标准化,就是将企业里有各种各样的规范,如:规程、规定、规则、标准、要领等等,这些规范形成文字化的东西统称为标准(或称标准书)。制定标准,而后依标准付诸行动则称之为标准化。那些认为编制或改定了标准即认为已完成标准化的观点是错误的,只有经过指导、训练才能算是实施了标准化。 创新改善与标准化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2大轮子。改善创新是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驱动力,而标准化则是防止企业管理水平下滑的制动力。没有标准化,企业不可能维持在较高的管理水平。 一、标准化的四大目的 在工厂里,所谓“制造”就是以规定的成本、规定的工时、生产出品质均匀、符合规格的产品。要达到上述目的,如果制造现场之作业如工序的前后次序随意变更,或作业方法或作业条件随人而异有所改变的话,一定无法生产出符合上述目的的产品。因此,必须对作业流程、作业方法、作业条件加以规定并贯彻执行,使之标准化。 标准化有以下四大目的:技术储备、提高效率、防止再发、教育训练 标准化的作用主要是把企业内的成员所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文件的方式来加以保存,而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整个技术、经验跟着流失。达到个人知道多少,组织就知道多少,也就是将个人的经验(财富)转化为企业的财富;更因为有了标准化,每一项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不会因为不同的人,在效率与品质上出现太大的差异。 如果没有标准化,老员工离职时,他将所有曾经发生过问题的对应方法、作业技巧等宝贵经验装在脑子里带走后,新员工可能重复发生以前的问题,即便在交接时有了传授,但凭记忆很难完全记住。没有标准化,不同的师傅将带出不同的徒弟,其工作结果的一致性可想而知。 二、良好标准的制定要求 国内许多企业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标准,但仔细分析你会发现许多标准存在操作性差、不明确等问题,例如,“要求冷却水流量适中”。什么是流量适中?不可操作。“要求小心地插入”,什么是“小心”?不可理解。其实,一个好的标准的制定是有要求的,要满足以下六点:1、目标指向:标准必须是面对目标的:即遵循标准总是能保持生产出相同品质的产品。因此,与目标无关的词语、内容请勿出现。 2、显示原因和结果:比如“安全地上紧螺丝”。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如何上紧螺丝。又比如“焊接厚度应是3微米”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为:“焊接工用施3.0A电流20分钟来获得3.0微米的厚度”。 3、准确:要避免抽象:"上紧螺丝时要小心"。什么是要小心?这样模糊的词语是不宜出现的。 4、数量化-具体:每个读标准的人必须能以相同的方式解释标准。为了达到这一点,标准中应该多使用图和数字。例如,使用一个更量化的表达方式,“使用离心机A以100+/-50rpm 转动5~6分钟的脱水材料”来代替“脱水材料”的表达。

现场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现场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一:车间现场管理培训心得 车间现场管理培训心得 公司组织培训的课程《车间现场管理》从现场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培训我们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现场管理者。经过培训后,体会很深。一就是车间管理者自己的定位。做工作,一定要抓着自己的定位。像培训里说的,车间主管对上要代表员工,对下要代表公司,要灵活的处理这两方面的关系。只有抓好自己的定位,才能在管理中得心应手,调和好员工和公司的矛盾。不抓好自己的定位,就会激化矛盾,不仅令自己的工作难以开展,也会令企业失去下属员工的向心力,长久以往,就会降低员工工作的积极性,降低企业的利润。 二就是车间标准化管理的推进。每个人不是万能的,新员工刚来到企业,很多不懂不会的东西,标准化就是不管是谁,来到这个岗位,就知道怎么办。通过标准化流程、标准化的作业标准、标准化的设备点检等,努力推动车间的标准化工作。车间现场管理者是企业标准化的推动者,必须准确理解标准化的作用、重要性,在企业标准化工作的推动下,做好本车间的标准化工作。 三是现场管理如何良好的团队关系。郭辉老师通过霍桑实验阐释了影响生产力的诸多因素,说明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和团队氛围对工作的重要性。的确,一个现场管理者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现场没有良好的团队氛围,是很难开展好工作的。通过郭辉老师培训的方法,我们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在生产中,发挥出团队的作用,进而推进自己的工作。 四是努力培养几名优秀的下属。现场管理者也是一名教练,他教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团队的实力。车间现场管理很有多事情,但是作为一名现场管理,你不可能每一件都去自己做,所以培养几名合格的下属就尤为重要了。而培养优秀的下属,也间接的帮你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更进一步促进现场管理。 五就是问题的协调和解决。哪里都有问题,但哪里都有解决的办法。解决问题是一种技巧,但是对于现场管理者来说,解决问题更是一种责任。及时把现场的问题解决,才能不影响生产,不影响现场运行。放着问题不解决,本身就是一种安全隐患。现场时问题的聚集地,也是创意的发源地。努力的解决问题是每一个现场管理者的必修课。 郭辉老师的这次课程,从现场管理者的角度出发,阐述了目前现场管理中存在的几个突出性问题,并给出了解决的办法,我们要认真的体会这次培训,从其中汲取出创新点,并举一反三,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真正的应用在自己的工作中。

工厂现场管理的十大项目

工厂管理与改善 目录 一、 1.构筑一流现场管理体系的基础与十大项目 2.基础1:正确的现场管理意识 ◇现场管理的基本理念 ◇造就一个优秀的团队 3.基础2:6SK 管理 6SK管理的要求、要点及目的 (一)整理 (二)整顿 (三)清扫 (四)清洁 (五)素养 6SK管理的具体要求 (一)行为规范 (二)工作要求 (三)安全、卫生 5S检查表 案例1:整理和整顿活动检查表(见表4) 案例2:清扫、清洁活动检查表

案例3:保养活动检查表 案例4:整理和整顿效果检查表 案例5:清扫、清洁效果检查表 案例6:素养效果检查表 特别提示:搞6SK必须:坚持、坚持、再坚持 1.建立健全的制度 分粥制度的启示: 运送犯人的启示: 2.管理项目 3.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 4.目标 5.报告与例会 附:工厂中常用的管理项目 部门日常管理项目 帕金森法则 启示 1.ISO9000系列能造就一流品质吗? 2.现代品质管理体系(MQM) ◇全体系统 ◇工序保证系统 ◇检查系统

3.何为「有效」的对策 4.「无意识差错」的产生及防止 5.品质保证的3个阶段 6.如何进行过程控制确保优良品质 7.统计的品质管理 8.杜绝差错的产生:配料生产方式 1.个别效率与整体效率 2.追求卓越的综合效率 3.如何提高瓶颈工序的生产率 1.工具1:作业标准化 现场标准化的概念 1-1 标准化的意义 1-2 标准化的分类 1-3 标准化的目的及功用 1-4 制定标准的步骤 1-5 第一线主管(班组长)对作业标准化的责任 标准的制作 2-1制定标准的步骤 2-2标准化之技巧 2-3标准的各种格式 2-4标准的制作 2-5标准制作时应注意事项

(现场管理)现场管理三大工具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之一--标准化 有一次在某企业进行内训时,该企业生产部部长提问道:我们部门有一位设备维修工,经常违反纪律,但有些设备只有他会修理。请问我们是否该处分他?其实国内不少企业都会出现类似这样让管理者头疼的问题。在一个企业里,如果出现象这样不可缺少的人,那对企业来说是十分危险的。避免或减少这种危险的法宝就是标准化。 所谓标准化,就是将企业里有各种各样的规范,如:规程、规定、规则、标准、要领等等,这些规范形成文字化的东西统称为标准(或称标准书)。制定标准,而后依标准付诸行动则称之为标准化。那些认为编制或改定了标准即认为已完成标准化的观点是错误的,只有经过指导、训练才能算是实施了标准化。 创新改善与标准化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2大轮子。改善创新是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驱动力,而标准化则是防止企业管理水平下滑的制动力。没有标准化,企业不可能维持在较高的管理水平。 一、标准化的四大目的 在工厂里,所谓“制造”就是以规定的成本、规定的工时、生产出品质均匀、符合规格的产品。要达到上述目的,如果制造现场之作业如工序的前后次序随意变更,或作业方法或作业条件随人而异有所改变的话,一定无法生产出符合上述目的的产品。因此,必须对作业流程、作业方法、作业条件加以规定并贯彻执行,使之标准化。 标准化有以下四大目的:技术储备、提高效率、防止再发、教育训练 标准化的作用主要是把企业内的成员所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文件的方式来加以保存,而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整个技术、经验跟着流失。达到个人知道多少,组织就

知道多少,也就是将个人的经验(财富)转化为企业的财富;更因为有了标准化,每一项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不会因为不同的人,在效率与品质上出现太大的差异。 如果没有标准化,老员工离职时,他将所有曾经发生过问题的对应方法、作业技巧等宝贵经验装在脑子里带走后,新员工可能重复发生以前的问题,即便在交接时有了传授,但凭记忆很难完全记住。没有标准化,不同的师傅将带出不同的徒弟,其工作结果的一致性可想而知。 二、良好标准的制定要求 国内许多企业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标准,但仔细分析你会发现许多标准存在操作性差、不明确等问题,例如,“要求冷却水流量适中”。什么是流量适中?不可操作。“要求小心地插入”,什么是“小心”?不可理解。其实,一个好的标准的制定是有要求的,要满足以下六点: 1、目标指向:标准必须是面对目标的:即遵循标准总是能保持生产出相同品质的产品。因此,与目标无关的词语、内容请勿出现。 2、显示原因和结果:比如“安全地上紧螺丝”。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如何上紧螺丝。又比如“焊接厚度应是3微米”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为:“焊接工用施3.0A 电流20分钟来获得3.0微米的厚度”。 3、准确:要避免抽象:"上紧螺丝时要小心"。什么是要小心?这样模糊的词语是不宜出现的。 4、数量化-具体:每个读标准的人必须能以相同的方式解释标准。为了达到这一点,标准中应该多使用图和数字。例如,使用一个更量化的表达方式,“使用离心机A以100+/-50rpm转动5~6分钟的脱水材料”来代替“脱水材料”的表达。 5、现实:标准必须是现实的,即可操作的。标准的可操作性非常重要。可操作性差是国内许多企业的通病。我们可以在许多企业车间的墙上看到操作规程、设备保养等标

工作心得体会现场管理心得报告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f716800752.html,)/心得体会范文/工作心得体会 现场管理心得报告 现场管理应该如何正确运作?凡是企业用来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都称之为现场。如厂区、车间、仓库、运输线路、办公室以及营销场所等。接下来就跟着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关于现场管理心得报告吧。 现场管理心得报告篇1 经过两天紧张而又充实的培训后,我对班组长现场管理有了一个新的、更高层次的认识,明白了现场管理不仅仅只是维持正常的生产,简单机械的做5S工作。比如我们检验车间的工作,除了严格按照工艺指导书操作机器,严格按照检验标准进行硅片复合外,还要与上下道工序做好沟通配合。授课老师生动形象的讲解,使得原本枯燥的知识经验通俗易懂,且充满新奇,充满挑战,给予了我许多启迪,深思不少,并不断归纳前人经验教训,丰富人生观,大大提升了我的自信与专业技巧。 可是作为班级的组长,我时刻感受到肩负的责任与义务,我将全新充电自己,不断依照班级实际情况结合理论指导,来指导我们本班级的管理与操作,使其成为一个完美优秀的团队。

首先,现场管理人员具有维持与改善两项主要功能。维持是保持现有成果水平,确保员工遵守标准,不会失控。没有做好维持,现场的每一件事情就会退化,改善更是现场管理之灵魂,任何事物没有一成不变,只有不断总结,承前避后才是硬道理。以前总误认为管理现场工作便是告诉现场人员做什么事,其实不然,做好及时沟通,上通下达,才是管理得以源源不断进行的重点。班组长是基层管理者,很多事情需要果断有力的判断,给予员工最充分的肯定,及时沟通,了解员工情绪,帮助排忧解难,创造和谐自然地工作氛围,保证工作优质高效得以进展和完成,并以身作则,承担工作中的错误,并强调加以改正,逐步改善员工工作态度与积极性。 其次,工作现场5S管理,是细小的工作,也是易忽视的工作,做好5S工作,使得工作环境卫生清洁,5S是一切改善活动的基础,整理是基础中的基础,5S做不好的企业不可能成为优秀的企业,坚持5S管理是作为重要的经营原则,不是或表面工作,而应该认真仔细的加强与改善5S环境,是整顿现场工作最为直观的领导方案。 现场目视管理,即看得见的管理,并灵动发挥自身指挥操控能力,做到及时检查发现问题,而不是发现问题怪天尤人,对员工进行指责,把安全隐患彻底杜绝。及时观察工作现场,合理协调,整个车间贯彻一体,而不是孤立的机台组,或孤立的个人,

施工现场管理的心得体会

施工现场管理的心得体会 工程施工是建筑安装企业归集核算工程成本的会计核算专用科目,是根据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的要求,对建设工程进行新建、扩建、改建的活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施工现场管理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考! 施工现场管理的心得体会1 建设施工现场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对某项具体施工项目施工全过程的管理,其目的是有效地完成施工项目的合同承包目标,使企业取得相应的经济效益。 施工项目现场管理的重点主要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四个方面。 热点之一: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的目标是保证项目施工过程中没有危险、不出事故、不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管理必须遵循的原则,安全为质量服务,而质量必须以安全作保证。 安全管理必须贯穿于施工管理的全过程,首先应建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保证体系,加强职工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教育,并针对分部分项工程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和专项安全生产施工方案,做好班前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并突出抓好阶段性的安全工作重点,针对不同阶段的工程特点作重点防范,基础

施工阶段重点抓好支护及围挡;主体施工阶段重点抓好洞口防护、脚手架的稳定、防高空坠落、高塔电梯防倾倒、防避雷等;装修阶段突出抓好防火工作,而施工全过程必须抓好安全用电管理。 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应认真贯彻执行《建筑工程文明施工标准》,实行总平面管理和文明施工责任制,创建“两型五化”施工现场,全面提高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程度,改善建筑工人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热点之二: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施工项目现场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施工质量是施工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立足市场的基石,靠质量出信誉,靠信誉争市场,靠市场增效益。 在质量管理方面,首先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和领导体系,强化质量意识,落实质量责任,并强化质量技术管理工作,及时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强化工人的质量责任心,同时层层签订质量责任保证书,明确质量责任,使质量目标的实现落实到每一个人,并按规定建立奖罚制度,与各级工作人员的经济利益挂钩。 其次应严格执行质量验收制度,对工程质量进行巡回检查,走动管理,对发现的问题必须查明原因,追查责任,并跟踪检查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

现场经管三大工具 现场经管三大工具之一--规范化 有一次在某企业进行内训时,该企业生产部部长提问道:我们部门有一位设备维修工,经常违反纪律,但有些设备只有他会修理。请问我们是否该处分他?其实国内不少企业都会出现类似这样让经管者头疼的问题。在一个企业里,如果出现象这样不可缺少的人,那对企业来说是十分危险的。避免或减少这种危险的法宝就是规范化。 所谓规范化,就是将企业里有各种各样的规范,如:规程、规定、规则、规范、要领等等,这些规范形成文字化的东西统称为规范(或称规范书)。制定规范,而后依规范付诸行动则称之为规范化。那些认为编制或改定了规范即认为已完成规范化的观点是错误的,只有经过指导、训练才能算是实施了规范化。 创新改善与规范化是企业提升经管水平的2大轮子。改善创新是使企业经管水平不断提升的驱动力,而规范化则是防止企业经管水平下滑的制动力。没有规范化,企业不可能维持在较高的经管水平。 一、规范化的四大目的 在工厂里,所谓“制造”就是以规定的成本、规定的工时、生产出品质均匀、符合规格的产品。要达到上述目的,如果制造现场之作业如工序的前后次序随意变更,或作业方法或作业条件随人而异有所改变的话,一定无法生产出符合上述目的的产品。因此,必须对作业流程、作业方法、作业条件加以规定并贯彻执行,使之规范化。 规范化有以下四大目的:技术储备、提高效率、防止再发、教育训练 规范化的作用主要是把企业内的成员所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文件的方式来加以保存,而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整个技术、经验跟着流失。达到个人知道多少,组织就

知道多少,也就是将个人的经验(财富)转化为企业的财富;更因为有了规范化,每一项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不会因为不同的人,在效率与品质上出现太大的差异。 如果没有规范化,老员工离职时,他将所有曾经发生过问题的对应方法、作业技巧等宝贵经验装在脑子里带走后,新员工可能重复发生以前的问题,即便在交接时有了传授,但凭记忆很难完全记住。没有规范化,不同的师傅将带出不同的徒弟,其工作结果的一致性可想而知。 二、良好规范的制定要求 国内许多企业都有这样或那样的规范,但仔细分析你会发现许多规范存在操作性差、不明确等问题,例如,“要求冷却水流量适中”。什么是流量适中?不可操作。“要求小心地插入”,什么是“小心”?不可理解。其实,一个好的规范的制定是有要求的,要满足以下六点: 1、目标指向:规范必须是面对目标的:即遵循规范总是能保持生产出相同品质的产品。因此,与目标无关的词语、内容请勿出现。 2、显示原因和结果:比如“安全地上紧螺丝”。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如何上紧螺丝。又比如“焊接厚度应是3微M”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为:“焊接工用施3.0A电流20分钟来获得3.0微M的厚度”。 3、准确:要避免抽象:"上紧螺丝时要小心"。什么是要小心?这样模糊的词语是不宜出现的。 4、数量化-具体:每个读规范的人必须能以相同的方式解释规范。为了达到这一点,规范中应该多使用图和数字。例如,使用一个更量化的表达方式,“使用离心机A以 100+/-50rpm转动5~6分钟的脱水材料”来代替“脱水材料”的表达。 5、现实:规范必须是现实的,即可操作的。规范的可操作性非常重要。可操作性差是国内许多企业的通病。我们可以在许多企业车间的墙上看到操作规程、设备保养等规范,

精益生产十大工具

精益生产的十大工具------施增虎 一、精益生产的起源 精益生产:不多不少,不迟不早,刚刚好,以最少的投入来满足顾客的需求,企业获得最大的回报,投入里面包括人力、物力、设备、时间、场地,通过你的加工、生产、制造变成了成品,成品质量要好,数量要准确,供货要及时,价格要具有竞争力。 生产资源投入5M:人员manpower,机器machine,材料materials,方法methods,测量measuremant. 成品输出SQDCM:安全safety,质量quality,成本cost,交期delivery,士气morale. 精益5大原则:寻找价值;认识价值流;让作业流动起来;按客户的需求拉动生产;持续生产,尽善尽美。 -丰田生产方式与精益生产 -丰田生产方式产生背景及发展 -精益生产的新发展 二、精益生产两大支柱 -核心理论:消除八大浪费,降低成本 -两大支柱:准时化和自动化 三、精益生产要领的应用 精益案例:一、通用加工工厂从濒临破产到精益生产美国第一工厂。 二、从求医进程看医院办理 四、杜绝浪费消除成本(一) 精益生产的思想基础:消除浪费 浪费:一切不为顾客创造价值但却消耗资源活动或行为。 区分增值活动与非增值活动 增值活动:将原料或信息转换,改变形状,第一次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浪费:目前是不能取消的动作叫浪费 增值的三个条件:改变形状或形态,第一次做对不返工,客户付钱。 五、杜绝浪费消除成本(二) 七种浪费:过量生产浪费,纠正缺陷浪费,多余工序浪费,过渡库存浪费,物料运输浪费,

多余动作浪费,等候时间浪费 去除过量生产浪费技巧:小批量生产(或单件流),拉动式生产,均衡计划。 去除纠正缺陷浪费技巧:供应商质量保证,防错,减少变差,在线检验 去除多余工序浪费技巧:对比现有工艺和顾客需求,产品设计改进, 六、杜绝浪费消除成本(三) 去除过渡库存浪费技巧:小批量生产,均衡计划,拉动系统,提升设备可利用率和一次合格率,及时处理过期物料,小批量采购,及时生产,缩小仓库面积。 去除物料运输浪费技巧:预设搬运路线/频繁送料,小转运箱/配套,拉动系统,改进工厂布局,单件流。 去除多余动作浪费技巧:工位设计,压缩设备布局和零件呈送(减小转运箱尺寸),设立/标识生产线旁的储存区域。 七、杜绝浪费消除成本(四) 去除等候时间浪费技巧:改进工作分配,操作者多技能培训,拉动系统,频繁送料,缩短换型时间, 员工创造力浪费 八、精益生产十大工具(一) 精益生产十大工具:5S----工作场地有序安排,目视化管理,问题解决,全员生产维护(TPM),标准化作业,现场改善,防错,看板,快速换模,价值流图析 5S----工作场地有序安排: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 九、精益生产十大工具(二) 目视化管理 问题解决-----现场、现物、现实 十、精益生产十大工具(三) 全员生产维护(TPM) 十一、精益生产十大工具(四) 标准化作业要素:节拍时间,作业顺序,标准在制品存量 现场改善关注要素:安全、质量、成本、交期、士气 防错 看板 快速换模 价值流图析 十二、精益生产推行战略 -树立精益的需求:由需求带动精益的实施 -从5S和VSM入手,二者同时进行:(从现场和流程开始) -看板、拉动、快速换模进行柔性生产和及时生产 -通过可视化、TPM、防错等进行持续改善(十大工具交叉、融合进行) 精益生产改进路线:建立改善团队→精益原理培训→价值流图析→列举问题,明确机会→制定目标,解决问题→标准化体系与连续流→建立节拍/提高效率/缩短制造周期→PDCA 及持续改进。

心得体会 现场管理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现场管理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十月初以来,公司进行了关于6s管理模式的活动,公司的各个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自己也参加了关于6s管理活动的培训,从中学到了很多关于6s管理的知识,自己也深刻理解到做好6s对于一个公司的发展和壮大是很重要的。从中我学到了:6s的定义,精髓,意义和如何开展6s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值得借鉴和思考的。 6s的内容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正像培训中老师所讲的做好6s首先要理解他的精髓和意义。以前对6s只是字面上的理解,但通过培训让我理解了它的真正含义和精髓。它的具体含义如下:整理:区分要与不要,现场只适量留要的,不要的清理掉,节约空间;整顿:对要的东西进行依规定定位,尽量摆放整齐,并准确标识,节约时间;清扫:对工作场所脏污清除,并防止脏污的发生,保持工作场所干净,对设备点检,保养保证品质、效率的技术;清洁:将3s的工作标准化、制度化,并保持成果,持之以恒;素养:人人养成依规定行事的好习惯,追求的最高境界。安全:严禁违章,尊重生命。这是我们第一个课所学到的6s的内容,从中我们理解到6s的目的不是打扫卫生和大扫除,如果要是那样的话,我想很多公司也不会再去学习6s了,它的每个内容都有自己的含义。另外,这六个方面都是密切相连的,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前3个s是具体内容,清洁是制度化,规范化,素养是养成习惯,安全是基矗

关于6s的精髓,培训教材所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全员参与:总经理一线员工,所有部门(2)全过程:全产品研发废止的生命周期人人保持改善保持管理活动(3)全效率:综合效率,挑战工作极限。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理解三全,可以发现:要做好6s就是要动员公司所有的力量,围绕着这个核心不动摇,一步一个脚印,踏实的去改善每一个环节。就像培训课程所讲的那样,我们不要单单是为了学习那个6s的形,更重要的还是要学习它的神,不要老是说:我们的6s已经搞过了,或者说我们今天下午搞搞6s,这些明显的都是应付!说到这些我要说说平时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既然是全员参与,就不单单指的是我们xx科了,它包括所有部门,就拿我们xx那一块来说,工作中有很多其他部门的同事去分析和借用东西,但每次结束之后,桌面一团糟,即使自己做的已经很好了,但其部门还是原来的样子,致使整个公司还只是原来的样子。据我从住在同宿舍员工了解,他们根本就不知道现在公司在搞什么6s,那又怎么去深入人心和全员参与呢?当然,我只要把我自己的本质工作做好,然后再配合其他人的工作,我想我会在这样的活动中受益匪浅,我们xx科一定会做的最好。最终,能够实现各个部门一样好!因为: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才是真正使公司不战而屈人之兵得到体现! 通过培训我还学习关于6s的其他方面知识,像如何开展6s,开展6s 管理的对象,6s活动常犯的误区等等。总之:6s本身就是一个大课

现场管理十大利器

现场管理十大利器-徐明达内容简介: 专家简介: 徐明达中国知名生产管理专家,高级工程师,享受政府津贴的优秀专家,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北京大学、人民大学、浙江大学等著名院校MBA总裁班特聘教授。 徐明达先生拥有36年的管理实践经验,曾在大型国有企业、大中型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生产、技术、品管、研发等部门和常务副总的位置从事管理工作。在现场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徐先生先后设计研制过六十余项专用设备,并获得多项国家专利。 课程精要: 1. 工艺流程查一查-查到合理的工艺路线; 2. 平面布置调一调-调出最短路线的平面布置; 3. 流水线上算一算-算出最佳的平衡率; 4. 动作要素减一减-减去多余的动作要素; 5. 搬运时空压一压-压缩搬运距离、时间和空间; 6. 人机效率提一提-提高人与机器的合作效率; 7. 关键路线缩一缩-缩短工程项目的关键路线; 8. 现场环境变一变-变革工作和现场的环境; 9. 目视管理看一看-看清指示、信息和问题; 10.问题根源找一找-找出问题的根源并加以解决。 如果你很好地利用了这十大利器,就会发现,这些利器神力非凡、所向披靡。你会惊喜地看到:工艺路线顺畅了,平面布置合理了,流水线上窝工消失了,工人操作效率提高了,搬运便捷了,生产均衡了,人机结合密切了,管理变得简单了,职工彬彬有礼、士气高昂,一个更快、更好、更短、更顺、更爽的精益生产局面已悄然降临!…… 5S管理实战-现场管理与改善的杀手锏-黄杰内容简介: “为什么要用圆珠笔,带支铅笔不就行了?”

您是用铅笔还是圆珠笔来管理企业?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听个故事: 当年美国发射航天飞机后,发现带到天上去的圆珠笔在失重状态下根本无法写字。于是,美国科学家花了好几年时间、数千万美元,终于研制出了能在太空中写出字来的圆珠笔。后来苏联也发射了航天飞机,美国人到苏联访问时就问他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苏联人反问美国人:“为什么要用圆珠笔,带支铅笔不就行了?” 是啊,带支铅笔不就全解决了,干嘛白白浪费那么多时间和金钱呢?可是,当我们在嘲笑美国人的时候,我们身边又有多少企业正在做着与美国人一样的事情:热火朝天地大搞质量认证体系,上BPR,推行精益生产、六西格玛等等,忙得不亦乐乎,谁又会静下心来想想:“我是否像苏联人那样找到了正确的方法?”“我是用铅笔还是圆珠笔来管理企业?” “并不是说上面这些管理项目不好,而是在搞这些活动之前,要先考虑自己企业的基础管理做得如何,是否推行了5S。如果5S都做不好,企业基础管理不规范,那么精益生产、ERP、BPR、六西格玛更是做不好。”国内著名运营系统改善专家、有着十几年5S管理经验的黄杰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所在。 “5S谁不会?不就是打扫卫生,大扫除嘛。” 这是黄杰老师在辅导推广5S管理实践中最常听到的一句话。这让他哭笑不得,5S管理法传入中国已经十几年了,其理论本身易学易懂,市面上有关书籍和培训班也不少,但是很多企业推行了一次又一次,就是做不好,甚至到头来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连一些日资企业到了中国之后,也对开展5S管理一筹莫展。这究竟为什么? 误区1:5S活动看不到经济效益 很多公司老总会问,做5S到底能够给我带来什么效益?一些管理者也急功近利,5S没有做多久就期待得到经济效益,销售额、利润飞速增长等等。因此一些人就找借口:既然5S并不能带来什么经济效益,不参与也罢。 事实上,5S活动初期的效果更多地体现在现场管理水平的提升、员工意识的改进和企业形象的改善上。5S活动对效益的贡献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误区2:我们公司已经做过5S了 这是比较常见的一个认识误区。所谓做过了,大概有这样两种可能性:一种就是,说这话的人本身并不了解5S,认为5S只是阶段性的项目,做一次就可以一劳永逸了。另一种就是,曾经做过但是现在没有坚持,或者说没有做出效果,失败了。 很明显,前者的认识是十分可悲的,因为他并不会再次尝试5S了,通过持续推进5S活动得到的好处都将与其无缘。后者则可以肯定,5S活动都坚持不了,要尝试更高水平的改善活动,更是不可能成功的。 误区3:我们的企业这么小,搞5S没什么用 就像盖房子需要坚实的地基一样,企业从小做好5S同样重要,因为5S活动是现场管理最基础的项目,既然是基础就不能可有可无。在一个企业还小的时候,让每一个人养成良好的5S习惯,比等到企业大了、员工多了之后做这件事情容易得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