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解决失业的具体措施

我国解决失业的具体措施
我国解决失业的具体措施

我国解决失业的具体措施

1.树立“就业优先”的经济发展战略

经济发展战略有两种不同的思路:一是经济增长优先论,经济增长是最重要的目标,也是首要目标。二是就业优先论,即扩大就业岗位、降低失业率是最重要的目标,也是首要的目标。几乎所有的计划经济国家都选择第一种模式,以追求经济增长为第一目标;几乎所有的市场经济发达国家都选择第二种模式,将追求就业的增长作为第一目标。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一直属于第一种模式,但是随着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经济结构的变革以及失业问题的日益严重,必然会向第二种模式转变。主要的原因在于,经济增长并不必然自动地促进就业增长。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投资增长和就业增长之间的联系被大大削弱了。所以,追求降低失业率的增长模式是值得借鉴的。

2.调整产业政策促进就业扩大

这一政策以凯恩斯失业理论为基础,成为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同时这也是我国首次在宏观经济领域开展失业治理的政策实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施有利于促进就业的产业政策和结构调整政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企业,大力发展中小企业、非公经济、第三产业和社区服务业,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等;二是实施积极的就业促进政策。通过制定、实施税收优惠政策、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岗位补贴政策等鼓励用人单位扩大就业规模。

3.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强化职业技能培训

这一政策是缓解我国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的治本之策。在劳动力市场体系的完善上主要强调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确立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劳动力市场的主体地位,打破劳动力流动在地区、部门、城乡之间的各种制度性的障碍,消除劳动力市场的各种行政性分割,形成完善的市场就业机制,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尤其是对于农民的跨地区流动就业,要消除歧视性的政策,实现平等竞争;二是加强劳动力市场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尽快建立起社会化、高效率的就业信息网络,促进就业岗位信息的充分传达,减少因摩擦产生的岗位流失和职工失业。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的培训有一举三得作用。一是可以降低劳动参与率,减少劳动供给;二是可以缓解结构性失业的矛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三是可以促进失业者就业,减少在职者的失业。针对我国长期形成的职业教育落后,职业培训不发达的局面,应该将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放在就业促进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加大投入,强化舆论引导,在全社会形成重视职业教育和培训,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而且加大职业教育的改革力度,形成以市场为导向,服务就业、促进就业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

2010年大学生就业难及解决措施

人保部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2009年的611

万多19万人,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中国人保部门定下了“力争使2010届高校毕业生年底总体就业率达到80%以上”的目标,即使目标实现,也意味着有100多万名高校毕业生不能就业。

近年来,由于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曾几何时,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找工作时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可如今这种优越感几尽消失,面对就业却眉头紧皱。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

首先,中国处于人口高峰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中国现有人口近13亿,人口基数大,新生劳动力增长过快,远远超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的速度,全国劳动力资源由20世纪90年代前五年的平均新增1 250万人预计到1996—2010年平均新增1 450万人,未来劳动力资源的自然增长每年可以建立两个海南省,这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一定影响。出现了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困难局面。

其次,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短短几年内,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但一些问题也由此而带来,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

第三,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成为人才输入省。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在西部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

2.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就业难。

首先是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作为公认的精英阶层,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制起来的“精英情结”深深的束缚了他们的观念。其次,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另外,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择业缺乏目的性也导致成功率不高。

3.用人单位盲目设置的各种条件带来的就业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验障碍,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另外,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追求高学历。相当多的用人单位存在着重学历而轻视实践的倾向。

4.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利于大学生就业。一些学校的办学方法和观念落后,没有市场意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大学生所学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出现了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此外,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就业工作还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工作往往毕业前才进行,就业指导仅仅是一种职业介绍,而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脱离实际的泛泛而谈。“调查显示,非常需要职业指导的大学毕业生对本校就业指导机构的了解程度多寡不一,其中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只有1/3的人,有10%的人根本不知道学校有这样的机构。这说明大学职业指导工作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5.社会壁垒,就业市场分割的现实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近年来,毕业生自主择业已成主流,然而户籍、档案等一些因素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的绊脚石。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的都有“非本市户口免谈”的痛苦经历,由于没有用人单位所在地户口,使大学生与许多好的工作机

会失之交臂。

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是有多种因素造成的,要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必须调动多种力量,做出多方努力。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1.大学生自身作出调整和努力。其一,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大学生还应树立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挖掘潜能,还可以将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区锻炼成才;逐步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其二,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规律,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其三,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2.高校的改革。其一,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调整专业结构,使之与招生,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相结合,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并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学校和专业,减少招生数量,直至停止招生。其二,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不仅仅局限于临近毕业的同学。其三,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推动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关键作用。同时,积极吸收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信息学等专长的老师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中来。其四,以就业为导向,加快高校的教育与教学改革。学校内部调整自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模式,开设具有专业特点,实践性强的课程,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关注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政府部门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职责。首先,制定政策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各级政府要从规范就业市场着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逐步把毕业生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还应继续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消除就业歧视,深化人事、户籍等相关就业制度的配套改革,打破由于户籍制度造成的市场分割问题,规范就业市场。其次,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国家应采取必要的宏观调供措施,加以必要的行政、经济手段来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鼓励大学生投身西部,在西部地区安家落户。另外,政府还应建立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障和培训机制。毕业生是中国宝贵的人力资源,毕业生失业是一种巨大的人才浪费。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应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将未就业的大学生和失业的大学生纳入到社会失业人员的范畴,并给予相应的救济。这样既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又体现了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同时,针对毕业生未能及时就业的实际,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种培训班,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失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信通过大学生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定能够妥善解决,高校毕业生一定实现充分就业。高校毕业生作为中国巨大人口和庞大劳动力队伍中一支活跃的生产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一定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于中国失业率的分析

关于中国失业率的分析 一、中国失业率的衡量 失业率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失业状况的主要指标。目前,中国官方惟一定期发布的失业率为“城镇登记失业率”。它是指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与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扣除使用的农村劳动力、聘用的离退休人员、港澳台及外方人员)、城镇单位中的不在岗职工、城镇私营业主、个体户主、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之和的比。此定义下的失业人员指拥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16周岁至退休年龄)、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换句话说,凡是没有非农业户口,或者有非农业户口,但是没有进行求职登记的都不算失业者。 城镇登记失业人口忽略了隐性失业人口,排除了大学毕业生和农民工,而这两者的失业率是比较高的,因而结果偏低,因此这种统计方法是不合理的。近年我国正在试点采取更加科学的调查失业率,以使失业率更加更反映中国人的失业状况。 二、中国失业率及其与经济周期波动的关系

近年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总体上处于小幅攀升态势。1999年到2000年,失业率保持在3.1%左右,2001年升至3.6%,2002年底为4%,2003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将达9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左右。之后的几年里,失业率处于小幅下降状态,2007年金融风暴后,失业率又开始上升。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90年代以来。但同时随着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城市经济优化升级,必然导致工人结构性失业,加上我国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体制发展的不完善,自然失业率本身就比较高;进入21世纪之后,社会住处转型时期,科技和人的矛盾日益加深,企业在产业结构升级的时候导致一些人的失业,其中很多失业人口素质低下,无法实现失业人口充分再就业;最低工资的提高,使得劳动力市场需求增加供给减少,非自愿失业更加严重;但由于我国近10年左右的经济一直保持较为平稳高速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加上政府宏观政策的调控,使得失业率虽然总体上升但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总结来说,失业率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下降,随着经济的衰退而上升,这种现象叫做奥肯定律。经济增长时,企业对未来预期高因此对人员的需求也大,中小企业发展起来后也会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经济形势好,人们乐于消费使得内需扩大,经济发展更好就业形势也随之变好,形成良性循环。经济衰退时,反之企业裁员,内需小,大家对未来经济的预期不高,失业率就会下降。同时,失业率不仅受经济波动的影响,还有劳动力市场的完善程度和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有极大的关系。因而现阶段我国要降低失业率,应该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政府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扩大消费和内需,增加投资,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总之,降低失业率,还是要立足经济周期,根据经济周期的规律采取不同的经济措施,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

工作方式的十大改变

工作方式的十大改变,十年内你将被淘汰吗? 上网日期: 2010年08月10日 关键字:改变工作方式工作方式 如今,工作和非工作之间的界限已经变得非常模糊,与二十年 前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预测,从2010年到 2020年这十年间,工作的本质将经历十个主要的变化。 针对不受其直接控制且日渐无序的环境,企业将需要制定计划,并且要适应这一情形必须要到针对这十大趋势进行一些调整。 上班干活将变得不那么按步就班,其特点表现为不确定性增强、超高连接(hyperconnectedness)、蜂群式作业(swarming,一群 人就某个任务聚在一起干活,任务完成之后解散)等。到2015 年,企业将有40%或更多的工作将不用朝九晚五的去坐班完成 (在2010年时这一比例为25%)。 一群人一起完成任务的情况将会增多而单独干活的情况将会减 少。人们将和一群与他们交集很少的人一起工作,而工作团队 中将包括有不受该企业控制的人。此外,仿真、可视化和一体 化技术、工作涉及每秒数据达几尧字节(YB,Yotta Byte,2的 80次方个字节),将需要对新的感知技能加以重视。 工作的性质将发生十个变化,企业将需要确定其中那一个变化 将给他们带来影响,并考虑是否需要完全不同的技术管理模式。

1. 工作不再按步就班 人们所增加的核心价值不存在于可以被自动化的过程,而是存在于使发现、创新、团队合作、领导、销售和学习得以完成的非常规的过程、独特的能力、分析或互动贡献。非常规的技能(Non-routine skill)是那些我们不能实现其自动化的工作。例如,我们不能将向一个持怀疑态度的买家销售人寿保险政策的过程自动化,但是我们可以使用自动化工具来加强销售过程。 2. 工作蜂群 蜂群式工作(Swarming)是一种工作风格,其特点是由任何人快速组队的集体行动,每个人愿意并且能够增加价值。Gartner 发现这一集体行动有两个现象;团队协作(而不是个人的表现)将被更加重视和肯定,并且更频繁地发生,有一种新形式的团队协作正在显露出来,Gartner将其称之为“swarming(蜂群式协作)”,以将其与之前的团队模式加以区别。团队(Team)在从前被认为是由一群曾经在一起工作并且彼此适度了解的人组成,他们通常是在同一个企业工作,归同一个经理领导。而蜂群(Swarm)则快速组成,主攻一个问题或机会,然后迅速解散。蜂群是针对对等行动(ad hoc action)要求明显增多一种敏捷反应。随着对等行动将继续取代结构化、权力集中的情况。 3. 薄弱环节

#1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目录 一、我国城镇失业现状 (一)失业的概念及其划分 (二)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 二、我国城市社区部分居民的失业问题形成的原因 (一)我国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 (二)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的原因 1.历史因素的影响 2.现实的教育理念的制约 3.农民观念落后的影响 4.基层政府对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5.农村劳动力培训资源不足,体系不健全 (三)经济结构调整对就业的影响 (四)就业观念的影响 三、我国城镇失业问题产生的影响 (一)将会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形象将被扭曲 四、治理城镇失业问题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宣传教育,转变择业观念,是治理失业问题的思想基础 (二)加强岗位开发工作,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扩大就业门路 (三)建立统一高效的劳动力市场,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 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内容摘要】根据近几年的资料显示,我国现今的失业现状已经超越了我们所能承载的社会形态,不管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还是在社会主义社会都不同程度的会出现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和再就业困难等诸多问题。我们所说的失业即达到就业年龄具备工作能力谋求工作但未得到就业机会的状态。失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失业指的是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分离的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劳动者的生产潜能和主观能动性无法

发挥,不仅浪费社会资源,还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狭义的失业指的是有劳动能力的处于法定劳动年龄阶段的并有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失去或者没有得到有报酬的工作岗位的社会现象。这是经营理念和现代化经济建设各方面矛盾多年积累的结果所造成的现象,导致了当前的就业困难和下岗职工增多。下岗失业者自身的素质偏低、观念陈旧,更加增大了再就业的难度。 【关键词】 改革与失业;就业结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调整;劳动力观念;教育理念;城镇社区;问题研究; 一、我国城镇失业现状 (一)失业的概念及其划分 失业即达到就业年龄具备工作能力谋求工作但未得到就业机会的状态。在经济学范畴中,一个人愿意并有能力为获得报酬而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情况,即认为是失业。失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失业指的是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分离的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劳动者的生产潜能和主观能动性无法发挥,不仅浪费社会资源,还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狭义的失业指的是有劳动能力的处于法定劳动年龄阶段的并有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失去或者没有得到有报酬的工作岗位的社会现象。判断是否为失业人员的主要标志有五点:一是在法定劳动年龄范畴之内;二是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即在智力和身体上可以从事社会劳动;三是调查时期,国际上通行的调查时期一般为一周,如果调查对象在调查周内没有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或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时间不到一小时,即可以确定为失业。 (二)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城镇社区的失业问题不断扩大,逐步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失业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人数,由1991年的352.2万,增长到2004年底的827万。2005年2月,国家发改委联合其他部门共

失业的原因

失业的原因 1、工作搜寻与摩擦性失业 失业的一个原因是,使工人与工作岗位相匹配需要花时间。实际上,工人有不同的偏好与能力,工作有不同的属性。而且,关于找工作者和空缺职位的信息流动是不完全的,工人在不同地区间的流动也不是即刻的。由于所有这些原因,找一份合适的工作需要时间和努力,这往往会降低入职率。由于不同工作需要不同的技能和支付不同的工资,所以,失业工人可能不接受他们收到的第一个工作机会。由于工人找工作需要花时间而引起的失业称为摩擦性失业。进一步分析,摩擦性失业产生的原因又有两个,一个是部门转移,一个是公共政策。经济学家把需求在不同行业和地区之间的构成变动称为部门转移。由于部门转移总在发生,且工人改变部门需要时间,所以摩擦性总是存在的。公共政策如失业保障也会导致摩擦性失业。通过减轻失业的经济困难,失业保障增加了摩擦性失业的数量,提高了自然失业率。那些得到失业保障津贴的失业者寻找新工作的压力小了,更有可能放弃没有吸引力的工作机会。这两种行为变化都降低了入职率。 2、实际工资刚性与结构性失业 失业的第二个原因是工资刚性——工资未能调整到劳动供给等于劳动需求的水平。工资刚性与工作配给引起的失业称为结构性失业。工人失业并不是因为他们积极寻找最合适他

们个人技能的工作,而是因为愿意工作的人数与可以得到的工作数之间存在根本性的不匹配。在现行工资下,劳动供给量超过劳动需求量,所以许多工人只是在等待招工。结构性失业产生的原因有三个:最低工资法、工会的垄断力量以及效率工资。这三个原因使工人的实际工资高于均衡水平和工人的供给超过需求。结构性失业产生的原因是尽管存在劳动的超额供给,企业也未能降低工资。

浅谈我国失业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浅谈我国失业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摘要:现阶段,我国呈现出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大,失业问题严重的状况,这已经影响了我国经济良好发展。因此要想发展好社会主义经济,为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必须找出导致我国失业问题日益严重的原因,并采取正确的方案来解决失业问题,缓解就业压力,促进我国就业形势良性发展。 关键词:失业就业形势失业问题的原因解决失业问题的措施一我国严重的失业问题 目前,我国失业问题严重,近几年来,我国的失业人数不断增多,失业率逐年攀升,尤其是大学生,已经成了失业人群的主体,这为我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不利于我国的经济有好有坏发展,不利于国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因此解决我国的失业问题迫在眉睫。 二我国失业问题的原因 (一)劳动力素质低,劳动力素质与社会需求不匹配。当前我国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导致很多地区教育水平极其低下,城乡教育水平差距大,以及目前我国教育体制存在着种种弊端,例如应试教育不利于学生的独立判断和创新思维的发展,这些都不利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不利于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于是大量的劳动力被挡在需求高素质人才的岗位的门

槛外,这导致了失业率的急速增加,同时也无法满足高速发展的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更无法刺激教育体制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恶性循环的局面。 (二)劳动力市场不完善。我国劳动力市场还呈现着劳动交易成本过高,劳动交易不方便,这里的成本包括信息成本,职位空缺成本招聘职位胜任机会成本。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不及时不充分不对称,并且劳资双方地位不均等,这些都是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的表现。另外,我国劳动力市场管理机制不健全,宏观管理和监督力不够,中介服务机构发展不完善,劳动力市场还不够规范,还没有进入法制化和规范化,不能按照国际通行的市场规则运行,劳动力交易不规范甚至违法的现象时有发生。劳动力市场场所规模很小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总之,劳动力市场发育滞后其整体规划,交易手段,设施建设等方面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三)我国就业机制不健全是我国当今失业问题如此严重的又一重要原因。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就业体制的改革也进入了一个深入发展的新阶段,但是由于我国历史上长期实行计划经济,所以,就业机制还没有完全的完善,没有完全适应当今的社会经济发展,具体来说,我国的宏观调节手段单一,做法简单,思路不开阔,并且,政府在劳动保障体制完善方面做的不够到位。在配置劳动力资源的时候,一些政府出现了滥用职权的行为,没有真正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没有为市场调节留出充分的空间。另外,我国在对劳动者权

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毕业论文

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毕业论文 目录一、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一)、总体表现(二)、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较高的水平(三)、大学生成为新的失业群体二、中国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一)、结构升级和资本构成提高(二)、人口总量过大(三)、教育与培训尚待进一步发展(四)、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三、失业对社会的影响一、失业直接影响经济(二)、加剧贫困(三)、导致分配不公(四)、影响社会的稳定四、解决失业问题的对策(一)实行工资补贴政策,以增加就业岗位、(二)、建立失业预警系统,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三)、实施积极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合理调整经济结构,积极创造就业机会(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五)、实施积极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六) 2 中国失业问题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一、中国失业问题现状(一)总体表现我国自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以来,失业问题开始逐步显现:进入新世纪后,失业形式依然严峻。2008 年 3 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指

出:这五年我国新增劳动力城乡加起来每年超过2000 万人。新增劳动力的数量庞大,历史遗留问题积压,失业问题愈发显得形势严峻。(二)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较高的水平从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呈上升趋势,虽然个别年份城镇登记失业率略有下降,但失业总量规模依然很大。2001 年之前,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在 4.0一下,其中上个世纪 90 年代中期仅在 3左右,从 2002 年到2007 年的六年间,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保持在 4以上的水平,2008 年失业率在 4.5左右。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有限的耕地必然导致农业排挤出更多的农业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必然的趋势。据数据统计,中国农村人口达 8.6 亿人,为全国总人口的 70.9,农村从业人员为 4.9 亿,为全国从业人员总数的 72.2,除去失业人员外,农村中尚有近 4 亿人口无所事事,除去老人,丧失劳动力及未达到劳动年龄的儿童外,农村中富余人员的基数还是很大的,据专家估计,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在 1.9 亿。当前我国的产业结构正由劳动密集型为主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而下岗人员普遍年龄偏大,女性偏多,文化素质较低,技能单一,就业竞争能力差,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的需要。长期的“大锅饭”体制养成了过分依赖企业或政府安置的思想,对企业的心理承受能力差,怕吃苦不愿自己找出路。有些人缺乏自我提高认识,不愿接受培

改变工作态度、改进工作方法分析

企业员工应端正工作态度、改进工作方法 一个企业,就是社会里的一个单位,就是一个团体,就是一个组织。一个企业要实现自己的目标,体现自己的价值,就必须要将组织和员工个人融为一体。组织是一个平台,而个人在这个平台上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体现其自身价值。 因此,企业的管理者是企业的关键因素,是企业内生力量的源泉。管理者不是监工,他是通过自己的工作,使其他人、其他职务、其他部门,乃至整个企业产生积极的成果。 管理者的工作,本质上是“思考”或脑力劳动,是无形的活动。企业的管理者要用有效的工作方法把员工个人的成果结合起来才能为企业产生效益。判断管理者工作绩效的好坏是看他的成果对企业的影响。这就强调了管理工作的必须具有有效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观念和行为方式,而管理者通常会遇到一些无法控制的情况向他施加压力,将工作推向无效,使机构运作不灵:1、管理者的时间往往只属于别人而不属于自己;2、管理者往往被迫按照老一套方法开展工作;3、只有当别人使用管理者的贡献时,管理者的工作才具有有效性;4、管理者身处组织之内,但他如果要有效工作,还必须努力认识组织以外的情况。为应对这些情况,管理者必须养成如下习惯:1、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时间;2、注意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产生必要的成果,而不是工作本身(即完成工作任务); 3、把工作建立在自己优势上,善于利用自己的长处,上级、同事和下级的长处; 4、精力集中于少数主要领域; 5、善于作出有效的决策。

不然,就是“无事忙”或“给他人制造麻烦”。作为一个管理者,每天有多忙并不重要,而忙的什么却很重要。一个管理者的时间是有限的,必须“抓大放小”,分清“轻重缓急”,选择关键的事情去做;尤其要抓住关键,做成一件事,进入良性循环,一顺百顺。管理者的基本工作就是“决策”,就是确定一个目标。一个成功的管理者不常改变自己的目标而是常改变自己的方法,一个失败的管理者却常改变自己的目标而不常改变自己的方法。管理工作不是就事论事地解决“例常”问题,而是基于思想观念或高层次认识,对整个组织的存在价值、人才队伍开发和短期绩效或成果,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企业要发展,要实现自己的目标,体现自己的价值,管理者必须避免出现传统管理的特征:1、时间属于别人,常陷于处理发生的事务上;2、身在什么岗位,就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来看待问题,不知道整个系统所需要的条件是什么,导致部门之间不合作;3、只专注于事务,忽略了人才的培养。现代管理者的工作主要是帮助同事(包括上司和下属)发挥他们的长处并避免用到他们的短处。他们的管理就是对企业的承诺:1、承诺目标。明确做什么以及做到什么程度;2、承诺措施。明确如何做;3、承诺合作。明确与谁做,解决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合作分工问题。现代管理者都善于作出对整个组织绩效和成果具有特殊影响的决策。他们的决策,是一套系统化的程序,有明确的要素和一定的步骤,他们重视的,是分辨什么问题为例行性的,什么问题为策略性的,而不重视“解决问题”。他们需要的是决策的结果,而不是技巧。例如:国远公司目前所做的决策:1、确立

结构性失业类型

结构性失业类型 来源:作者:日期:2011-05-27 首先,从导致劳动力供求结构不一致的原因的角度出发,可以把结构性失业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结构调整型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导致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结构包括工种、技能、技术、知识、经验等发生了变化,而劳动力的供给结构不能相应发生变动而引起的失业。如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促使第一产业、传统产业对劳动者的需求减少,第三产业、新兴产业对劳动者的需求增多。但不同产业对劳动者在工种、技能、知识、经验上的要求显然是不同的。如果原来从事第一产业、传统产业的人员无法对自身各方面素质及时作出调整就不能顺利转入第三产业、新兴产业从而导致失业。此外,产业结构的升级也会促使用人单位提高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不适应要求的低素质劳动者原来即使有岗位也会陷入失业状态。与此同时,许多企业却欠缺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工: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则欠缺相关的人才,从而导致空位的存在。 2.体制转轨型失业。指由于经济体制转变导致劳动力供求结构不一致而产生的失业。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要以实现充分就业为目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对生产要素投入组合的选择以成本最小、利润最大化来确定。在严格的成本约束下,国有企业中那些边际生产力低于社会平均边际生产用的职工(无效劳动力)就会下岗失业,而与此同时,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崛起,对劳动力的需求量非常大。但由于种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国有企业中下岗的员工并不能很好地转入非公有制企业。因而下岗失业也是由于供求结构不一致造成的结构性失业。根据《中国统计摘要》(2002)最新统计,2001年全国国有单位在岗职工数比1995年减少了3621万人,下降了32.2% ,城镇集体单位减少了1856万人,下降了59.O% ;两者合计减少5477万人,下降了38%。若扣除正常的退休职工人数(1995-2000年期间,累计782万人,其中企业为612万人),下岗职工实际累计4500万人左右。 3.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型失业。指由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引起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素质尤其是技能要求的提高而现实中劳动者的技能满足不了要求而产生的失业。如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一方面,大量员工失业;另一方面,许多城市包括北京、上海、青岛、福州、深圳等都出现技术工人短缺状况。其中,北京某公司实行工资改革,为高级钳工开出的月薪超过五千元。上海发出了“技术人员紧缺,青年技工、技师亟待补充,高级技工缺额较大”的呼吁。另外,据报道,深圳每年急需中、高级技能人才3万余人,而每年的培训能力尚不足l万,缺口很大。与此同时,近几年来该市每年都有1万名失业员工需要再就业。这些失业员工,80%以上没有参加过职业训练,无一技之长,实现再就业较为困难。这些都可认为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引起的结构性失业。 4.技术进步型失业。是指由于技术进步使劳动者的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在工种、技术、知识上不相吻合而造成的失业现象。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在不断地进步。人类社会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科技革命,每一次科技革命都给人类带来崭新的变化。目前,我们正处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中,这给我们的就业结构带来重大变化。正如英国《焦点》月刊提出的那样:“在今后的15—20年中,将出现一股巨大的科技浪潮,它将像工业革命给我们的祖先造成的影响那样对我

未来国家如何解决失业问题

经济学不是单一的宏观经济学问题,它与发展经济学与产业经济学紧密相关,可持续发展是产业的可持续性,那么只有产业发展合理,才能使经济具有可持续性,产业经济搭起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世界的桥梁,通过对产业经济的研究才能更深入地、现实地理解宏观经济,也可对说成经济发展是产业不断地更新进步的结果,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不仅要有政策,还需国辅以管理制度,市场是没有理性的,根据市场运行机制,其方向不容易发生改变,等发现的时候,市场已经出现问题,这样成了亡羊补牢,已经晚了,如果在市场运行的基础上,辅以国民经济管理,这样就不会出现上述问题了,对于国民经济管理我们也可以所它认识为国家干预经济的各种手段。(下面内容很重要),关于失业之所以不好干预,是由于经济发展中留存一定比例的失业人员,以形成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劳动力寻找工作和从事工作以后可以保持劳动力市场竞争,但是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劳动力竞争上岗,占到国民经济的1.5—2%足可以让劳动力就业市场化有保障。那么1.5—2%以外的其他待业者,我们可以在各级政府成立的以保障性国资机构和临时性企业,这些劳动者通过完成各级公共服务或其他由政府安排的各种劳动,实现以自己的劳动挣到自己通过劳动所得到的工资。简单地说:就政府设立再就业国有公司吸纳失业人员就业,并为其安排劳动,让他们获得收入,其体做法就是政府吸纳旧有失业人员,为企业吸收市场化劳动力按失业时间留存1.5—2%的人员,并开发出各种项目,让政府吸收的人员可以通过劳动挣得工资。恳请您的专业人员予以鉴定。(注:我就是那个受到中国国家安全部门脑控的那个太原张建宏)尊敬的苏贞昌主席先生,有一个经济增长中我自己新见解,恳求您手下的专家团队鉴定,我的新见解内容如下:在经济中除了我已经向您汇报过的见解外,还有以下见解,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达到相对平衡水平,如果不注重投资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那么就会出现投资短缺或投资过度,(下面的观点为我认为重要的见解),企业或个人投资所购买或新建的固定资产的财富(货币)将分配给与该企业或个人有经济关系的劳动者或者劳动力群体,税金及保险金,从而增加了劳动者平均收入水平。而该企业的员工工资和产品价值,就会增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我们同时也发现一些产业投资所得利润低,而对于公民来说,消费廉价、高质量的物品,使得

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

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研究 【摘要】:失业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面临的难题。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经常爆发严重的失业问题,迟至1980年代初和1990年代初,主要发达国家仍都出现了较高的失业率。而我国近年的失业问题也日益严重,虽然每年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城镇下岗职工、登记失业人口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规模却不能有效地减少。探讨失业产生的原因并寻求解决的对策不仅仅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经济理论工作,更是一项迫切而棘手的现实任务。本文对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对社会的影响及对策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探讨。 【关键词】:失业问题,现状,原因,对策 一、关于失业 所谓失业(Unemployment)是指在劳动范围内,有就业能力并且有就业要求的人口而没有就业机会的经济现象。根据失业产生的原因,可以把失业区分为: 1、自愿性失业; 2、非自愿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3、隐蔽性失业。 (一)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失业有很多种类,根据主观愿意就业与否,即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所谓自愿失业是指劳动者所要求的实际工资超过其边际生产率,或者说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作条件和收入水平而未被雇用而造成的失业。由于这种失业是由于劳动人口主观不愿意就业而造成的,所以被称为自愿失业,无法通过经济手段和政策来消除,因此不是经济学所研究的范围。 另一种是非自愿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现象。这种失业是由于客观原因所造成的,因而可以通过经济政策以及宏观经济管理来控制。经济学中的所研究的失业是指非自愿失业。 (二)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非自愿失业又可以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1、摩擦性失业是指生产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由于转换职业等原因而造成的短期、局部失业。这种失业的性质是过渡性的或短期性的。它通常源于劳动的供给一方,因此被看作是一种求职性失业,即劳动力需求方存在职位空缺,而劳动力供给方又存在着与此数量对应的寻找工作的失业者,这是因为劳动力市场信息的不完备,厂商找到所需雇员和失业者找到合适工作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摩擦性失业在任何时期都存在,并将随着经济结构变化而有增大的趋势,但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失业存在是正常的。 2、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也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结构性失业在性质上是长期的,而且通常源于劳动力的需求方。结构性失业是由经济产业结构变化或者产业迁移导致的,这些经济变化引起特定市场和区域中的特定类型劳动力的需求相对低于其供给。造成特定市场中劳动力的需求相对低可能由以下原因导致:(1)技术变化。原有劳动者不能适应新技术的要求,或者是技术进步使得机器替代人工,从而劳动力需求下降,此类型失业也称为技术性失业; (2)消费者偏好的变化。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偏好改变,使得某些行业扩大而另一些

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我国劳动力供给偏差分析 摘要: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结构性失业问题日益凸显,主要原因在于劳动力的流动障碍。由于技能、地理位置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因素造成的劳动力供给偏差是阻碍劳动力流动的现实原因,劳动力在行业间或区域间的“有效供给”是缓解当前结构性失业的关键,该结论的政策含义是:政府应该大力加强教育和培训措施,提供良好的外在环境,促进劳动力的“有效供给”。 关键词:结构性失业;劳动力供给;偏差分析随着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的变动,我国出现了结构性失业。当前我国结构性失业问题日趋严重,甚至超过了总量性失业,成为我国失业问题之首。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完善就业结构,把就业问题提高到了一个战略高度,促进医学论文发表https://www.360docs.net/doc/f71714612.html,/yxlwfabiao/就业成为了我国当前和以后相当长时间内重大而艰巨的任务。针对结构性失业,笔者尝试从劳动力供给角度进行研究,并借此寻求改善劳动力供给结构的理论依据,为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提供可行性建议。 一、结构性失业的成因结构性失业产生的理论原因,在于劳动者在不同的劳动力市场间的流动障碍。首先假定存在一个由A、B两市场组成的经济体系,两个市场的劳动力供给恒定,且初始状态都是充分就业,均衡工资是W 0,也就是说,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A、B两市场劳动力供求处于一个稳定的均衡状态,用图1表示如下(其中,S I指I市场的劳动力供给曲线,D I指I市场的劳动力需求曲线,I=A、B)。 经济的发展带动经济结构发生变动,导致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从而不同市场的劳动力供求稳定状态受到了外界各种因素的冲击,A、B两市场的劳动力需求势必也会发生改变。改变分为三种情况:一是需求共同增加,二是需求共同收缩,三是两个市场劳动力需求异动。在劳动力供给恒定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的共同增加或共同减少导致的都是极端结果,或者是整体工资水平的上升,或者是永久性失业的存在(也许会在政府强制力作用下导致整体工资水平下降),因此,这两种情况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是很少见的。在一个经济体系中,尤其是在转型期,经常是劳动力需求的扩张和收缩在不同情况下共存。因此,根据我国国情,重点分析第三种情况。 假定A市场劳动力需求扩张,D A曲线移至D A’,工资由W 0上升到W A,A 市场的就业量保持不变;B市场劳动力需求收缩,D B曲线移至D B’,理论上工资下降至W B,但是由于工资率是缺乏弹性的,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上升而不能下降,因此工资继续保持W 0水平,这种情况下将会产生(S 0-S 1)人失业。 如果两个市场的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则B市场中将会有一部分富余人员流向A市场,使得A市场的劳动力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向右移动至S A’。不考虑劳动力的流动成本,这种流动将会缓解B市场的劳动力供给过剩和A市场工资上涨的压力,最终使得两市场劳动力供求重新达到一个新的均衡,均衡工资水平为W 1。如果两个市场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则结果是:(1)A市场将会因劳动力短缺而使工资率远高于均衡水平;(2)B市场由于劳动力需求降低和工资刚性的作用导致劳动者失业。事先假定劳动力供给是恒定的,因此这种失业是由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结构不合理造成的,是典型的结构性失业。将上述A、B两市场扩展到多个市场,分析过程类似。 从上面的分析中得出结论:劳动力在不同市场间的流动障碍是结构性失业产生的主要原因,外在表现为不同劳动力市场工资水平的差异,结构性失业越严重,工资水平差异越大。 二、劳动力供给结构偏差分析在图1的模型中,A、B两市场也可看成是一个经济运行体

论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

论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 论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 摘要: 失业问题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发达国家的失业人数持续增加,发展中国家的失业状况也不容乐观。本文尝试从失业的界定入手,引出我国日益严峻的失业问题及其所带来的影响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最后结合我国国情,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失业问题现状原因对策 一、失业的含义及其界定 (一)失业的含义 失业是指劳动年龄以上、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时期内没有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或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时间达不到规定标准)、正在寻找工作、如有工作可在两周内应聘就业的人员。判断是否为失业人员的主要标志有五个:一个是劳动年龄内;二是有劳动能力,即在身体和智力上可以从事社会劳动;三是调查时期,国际上通行的调查时期一般为一周,如果调查对象在调查周内没有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或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时间不到一小时,即确定为失业,而我国劳动部门则规定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劳动者在一个月内从事有报酬的劳动不足15日者就也失业者;四是正在寻找工作;五是如有工作可以在两星期内应聘就业。 失业类型可以因研究问题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划分方法,根据我国的失业现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划分。 1、根据失业的表现形式来进行分类

显性失业,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表现出明显的分离。显性失业主要表现为我国城镇的公开的登记失业,即失业的劳动者到政府劳动部门进行登记以取得失业补助和就业帮助。 隐性失业,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分离处于隐蔽性存在状态。主要包括两大部分:(1)农村潜在失业。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均耕地的减少和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生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因种种原因没有转移到第二、三产业,而滞留在农业生产领域,形成潜在的失业。(2)城镇国有企业中的隐性失业。在传统体制下,国有企业由于吸纳了大量的无效劳动力,导致国有企业人浮于事,劳动效率低下;“三个人的活五个人干”,因而形成劳动者在劳动岗位上的“在职失业”。 2、根据劳动力供求现状进行分类 总量性失业,指由于劳动力供给在总量上大于需求而形成的失业;结构性失业,指劳动力供给的素质结构或区域结构与社会的需求结构不相适应而导致的失业。 3、根据失业形成的原因进行分类 自愿性失业,指一些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因学习、家务、个人能力及家庭收入等原因而自愿处于不工作状态; 磨擦性失业,指劳动者在寻找就业岗位的过程中,因信息和成本等原因而暂时处于失业状态; 季节性失业,指劳动者所从事的职业带有季节性,如农业种植、锅炉工等,造成劳动者在一定的季节中有工作,而在其他的季节中处于失业状态。 (二)失业界定 1、失业界定的国际标准 国际劳工组织于1982年的国际劳工统计大会上对于失业的定义为“失业指在调查期内达到一定年龄并满足以下条件者:(1)没有工作,即未被雇佣同时也未自谋职业者;(2)目前可以工作(有工作能力),即可被雇佣或自谋职业者;(3)正在寻找工作,即在最近特定时期已经采取明确步骤寻找工作或自谋职业者”。 因考虑了各成员国自身的社会制度、宗教文化背景以及就业政策和就业观念等诸

中国的结构性失业问题隆重登场

【中国的结构性失业问题隆重登场】 失业问题在中国受到官方在政策上的重视,但过去很少变成一个真正困扰中国发展的重大问题。原因在于,中国多年来一直保持着高速经济增长,同时中国有很大的农村社会,不计入失业统计的几亿农民工,在没有工作可做时就悄悄回到农村,不变成政府失业统计上的负担。 不过,从今年开始,情况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失业将作为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隆重登上中国舞台,呈现在决策层的面前,等待中国政府和社会去解决,甚至会影响中国社会的稳定。这种变化来自今年格外复杂的经济问题和就业压力。 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的产业结构调整、去过剩产能、清理“僵尸企业”,同时也在制造规模惊人的失业大军。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日前承认,在削减过剩产能的过程中,有130万煤炭工人和50万钢铁工人可能失去工作,其中大多数可能是国有企业职工。尹蔚民表示,政府将“多措并举”降低劳动力市场的扰乱。这些措施包括拿出1000亿元人民币帮助安置下岗职工;实行企业内部更为灵活的退休程序;再培训工人;以及鼓励企业在内部安置职工。 上述180万人远不是中国需要解决就业问题的全部,中国每年加入劳动力大军的有大约1500万人,包括每年新毕业的大学生和来自私营部门的失业人群。人社部津津乐道的一个重要政绩是,2015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了1312万人。如果今年有1680万人的就业压力需要解决,人社部恐怕就没有这么轻松了。 与过去不同的是,今年新增的失业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产业结构调整和去产能导致的失业人群。安邦咨询(ANBOUND)研究团队此前分析过,这样的失业人群是结构性的,如失业的煤矿工人、钢铁工人,由于他们的年龄、知识结构、技能特点等原因,他们在需要转型才能实现就业的竞争中,会变得非常不适应。我们曾经分析,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的难度常常也是结构性的,对中国政府和社会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 拿钱安置当然是一种解决办法,但这种办法只能解决短期问题。比如国务院已经决定拿出1000亿元来兜底。如果这些钱全部用于180万失业工人的基本保障,相当于每人能发5.6万元钱,按

论失业及其解决方法

论失业及其解决方法 摘要:失业问题在社会现象中是普遍存在的,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失业率居高不下,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失业是市场经济运行中各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尽管失业总是存在,但是如何降低失业率,让更多的人找到合乎自己意愿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整个社会的稳定。本通过对失业问题原因分析探讨解决失业的方法以求更好的发展社会经济。 关键词:失业原因解决方法 失业问题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面临的难题。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经常爆发严重的失业问题,迟至1980年代初和1990年代初,主要发达国家仍都出现了较高的失业率。而我国近年的失业问题也日益严重,虽然每年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城镇下岗职工、登记失业人口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规模却不能有效地减少。探讨失业产生的原因并寻求解决的对策不仅仅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经济理论工作,更是一项迫切而棘手的现实任务。 一、失业的衡量 (一)失业的含义 美国劳工统计局把16岁或16岁以上的人看为成年人。如果一个人前一周的大部分时间用于有酬工作,这个人就被当作就业者。如果一个人暂时被解雇,正在寻找工作或等待新工作开始的日子,这个人就是失业者。如果一个人不属于前两类中的任何一类,这个人就是非劳动力人口,例如全日制学生、家务劳动者或退休者。劳工统计局把劳动力定义为就业者与失业者之和,失业率定义为失业者在劳动力中的百分比。 (二)中国失业率统计现状 目前,中国官方惟一定期发布的失业率为“城镇登记失业率”。它是指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与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扣除使用的农村劳动力、聘用的离退休人员、港澳台及外方人员)、城镇单位中的不在岗职工、城镇私营业主、个体户主、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之和的比。近年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处于小幅攀升态势。1999年到2000年,失业率保持在3.1%左右,2001年升至3.6%,2002年底为4%,今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将达9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将控制在4.6%以内。 许多学者认为城镇登记失业率很大程度上不能反映失业率这一宏观经济中的重要指标,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研究结果,有人称真实的失业率应为8%,有人提出20%,还有人提出30%的惊人数字。因此,有关各方都呼吁中国政府应该

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引言 当今失业现象已出现了超越社会形态的特点,无论社会主义、资本主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失业问题。所谓失业是在一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愿意工作却没有工作,虽有劳动报酬但不能维持其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的一种社会现象。经济建设和经营机制深层次矛盾多年积累的结果,导致了当前的企业困难和下岗职工增多。下岗失业者自身的素质偏低、观念陈旧,使再就业难度加大 一、我国城镇失业现状 (一)失业的含义及其界定 失业是指劳动年龄以上、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时期内没有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或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时间达不到规定标准)、正在寻找工作、如有工作可在两周内应聘就业的人员。判断是否为失业人员的主要标志有五个:一个是劳动年龄内;二是有劳动能力,即在身体和智力上可以从事社会劳动;三是调查时期,国际上通行的调查时期一般为一周,如果调查对象在调查周内没有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或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时间不到一小时,即确定为失业 (二)我国城镇失业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城镇的失业问题也日益凸现。失业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人数,由1991年的352.2万,增长到2004年底的827万。2005年2月,国家发改委联合其他部门共同发布的《2006年就业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显示,2006年,失业人员将达到840万人。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副研究员曾燕波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另外目前的失业率统计中也没有包括500万下岗职工,因为下岗职工尽管没有工作、没有收入,但他还是企业的人,没有和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如果以后“下岗”和“失业”完全实现并轨,两部分人就将合并计算,那么我们的失业率的数字就将更高。”目前,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二、我国城镇失业问题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 (1)总量性原因 我国劳动力总量长期供大于求,是我国失业存在的基本原因。由于过去我国人口政策的失误,使我国新增人口总量日益膨胀,随之劳动人口比重也在不断提高。上世纪70年代后期加大了计划生育力度后,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逐步下降,但由于人口惯性作用,庞大的人口基数使我国的人口净增量和劳动力供给增量绝对数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而且,人口总量性原因导致我国的失业问题短期内不会有较大改观。 (2)劳动力素质原因 我国劳动力数量众多,但整体素质不高,劳动者技能与工作岗位所需技能不

谈失业问题解决方案

谈失业问题解决方案 失业是宏观经济中的主要问题,也是影响当代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失业的种类主要包括两种,自愿性失业和非自愿性失业。又细分作永久性失业、暂时性失业、制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掠夺性失业、成本性失业、对抗性和过盛性失业。本篇文章想就非自愿性失业浅谈一下其成因和解决办法。 在非自愿性失业中,最值得关注的一个群体就是高校毕业生。其中,这一部分的失业人群还可以分成两个群体,一个是诸如国家211、985等高等院校毕业的所谓“高材生”,另外一类就是一些普通大学、专科、职业技术类院校毕业的,或者是接受低端教育的农村学生。这两类高校毕业生的失业原因是不尽相同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观念的偏差。在当今社会,很多家长都怀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认为自己的儿女既然是大学生,就理所应当有一份好工作,并且从小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成为“人上人”,灌输“一切向钱看”的错误思想,于是这部分学生从小的观念就是错误的,自然而然的当他们走向社会,一些基层工作他们就不愿意做,从而很难适应社会。这种现象在高校毕业生群体中尤为突出。 (2)高校毕业生素质下降。首先是国家高等教育的院校扩张使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入学门槛降低,学生综合素质下降。另外,学校的教育体制使知识与工作实践相脱节,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差。再次,大学生眼高手低,不安于枯燥的工作,频繁跳槽是直接原因。 (3)产业水平的低端化。说到产业,不难看出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处于“苦力紧缺,人才拥挤”的矛盾境地,需要高学历人才的创新、设计部门要远少于基层部门,从而一些高新技术人才就无用武之地,于是造成失业。 (4)大学生自主创业环境不佳。在个人创业方面。国家的税制方面以及行政、政策方面都不利于大学生自主创业,或者说,中国的环境根本没有激励大部分青年人自主创业的热情。 (5)就业歧视。就业歧视是在我国很严重的社会问题,似乎毕业就等于失业,或专业不对口,或遭受性别歧视,学非所用,造成人才浪费,以及“读书无用论”泛滥。比如资格性失业、地域歧视、性别歧视、背景歧视都属于这一范畴。 基于以上的原因]我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特别注意以下这些方面:

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1)

相沟通学生毕业论文专业名称: 准考证号码: 指导老师:学生姓名: 论文题目: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评语: 评分指导老师签名 论文答辩评价: 答辩组评定成绩及答辩委员签名: 学生联系电话: 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在当今全球经济化的时代了,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失业率也大大更加。当前我国我失业率居高不下,呈现严重性、普遍性和增剧性的特征。所以为了解决我国的失业问题,要从根本出发,先了解我国的失业现状,寻求根本导致失业的原因,从而解决问题。

关键字:失业问题;对策;我国失业的现状;原因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前言 (3) 一我国目前的失业现状 (4) (一)失业的含义 (4) (二)我国人民失业的现状 (5) (三)失业问题对国家的消极影响 (6) 二我国失业问题形成的原因 (6) (一)人民的劳动力素质 (6) (二)劳动力过剩,就业竞争增大 (7) (三)政府的政策辅助不够完善 (7) (四)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大 (8) (五)技术的发展与引进,淘汰大量劳动力 (8) (六)下岗人民工作生活双重困难 (9) 三解决我国失业问题的对策 (9) (一)加大教育投资的力度 (9) (二)完善各种失业保障与培训制度 (9) (三)加强政府对市场的调控并完善各种失业政策 (10) (四)调整产业结构,减少结构性矛盾 (10) (五)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 (11) (六)促进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11) (七)政府积极鼓励非正规就业 (11) 四结论 (12) 五参考文献 (12) 六致谢 (12) 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前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