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与律师制度资料》 (25)

《公证与律师制度资料》 (25)
《公证与律师制度资料》 (25)

第二十五章行政诉讼中的律师代理

★行政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行政争议的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下,按照司法程序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和裁判的制度。

★行政争议的特征

1、行政争议的一方当事人必然是行政机关,这是行政争议在形式上的特征。当然,如果法律、法规授权某个非行政机关的组织行使某项行政权

力,则该组织可能成为行政争议的一方当事人。

2、行政争议是由于行政机关或特定组织行使行政管理职权或其他职权而引起的。行政管理职权包括核发行政许可,实施行政处罚,采取强制措

施。

3、行政争议双方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地位不对等。在行政机关与相对人之间,行政机关始终处于主动和优越的地位,享有行政管理的种种权限

,可以国家强制力使相对人服从管理。

4、行政争议双方当事人争执的焦点是某一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适当。这一特征决定了在行政诉讼中以实施某一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作

为被告。

★★律师代理行政诉讼,是指律师接受行政诉讼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委托,以委托人的名义,在受委托的权限范围内参加行政诉讼,维护其

合法权益的活动。

★律师代理行政诉讼的特点

(一)被代理主体的差异性。

(二)代理人权限的差异性。

(三)代理行政诉讼涉及法律法规的广泛性。

律师代理行政诉讼的地位

1、律师在行政诉讼中属于被代理人。

2、律师在行政诉讼中地位相对独立。

★律师在行政诉讼代理中的权利

在行政诉讼中,双方当事人在程序上的权利义务是不一样的,如律师代理的是原告方,律师的地位与民事诉讼中的诉讼代理人没有什么不同;但

如代理的是被告方,则不能在诉讼中自行收集证据、不能反诉等。另外,由于行政诉讼一般不适用调解,所以双方当事人的代理律师都不能要求调解

★律师代理行政诉讼的范围是指律师可以代理哪些行政案件,可以受哪些人的委托成为其诉讼代理人,以及可以在哪些程序中代理行政诉讼。

★律师代理行政诉讼的案件种类

1、行政处罚案件。

2、行政强制措施案件。

3、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定的经营自主权和合法的承包经营权的案件。

4、认为行政机关对要求颁发许可证和执照的申请予以拒绝或者不予答复的案件。

5、认为行政机关不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法定职责的案件。

6、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的案件。

7、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案件。

8、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案件。

9、其他法律法规规定可以起诉的行政案件。

★律师代理行政诉讼的程序范围

《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四种程序,律师均可作为代理人参与,即可担任一审、二审、再审、强制执行程序中的诉讼代理人。另外,与此有一定关

联的是不仅在行政诉讼程序中,律师可作为代理人发挥作用,而且在行政程序中,律师也可以发挥作用。随着行政法制建设的发展,律师走进行政程

序的规定会越来越多。这一变化的意义在于,律师参与行政程序,不仅对行政机关作出决定产生积极影响,也将对后面的行政诉讼程序产生积极影响

★律师代理对象的范围

下列当事人可以委托律师代为行政诉讼

1、原告。

2、被告。

3、共同诉讼人。

4、第三人。

★六、行政诉讼案件被告的确定

1、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2、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为被告;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间内不作复议决定,当事人对原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诉讼的,以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被告,对复议机关不作为不服提起诉讼的,以复议机关为被告;

3、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作出同一具体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同一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共同被告;

4、由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委托的行政机关为被告;行政机关在没有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的情况下,授权其内设机构、派出机构或者其他组织行使行政职权的,应当视为委托,以该行政机关为被告。

5、行政机关被撤销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为被告。

6、不服经上级行政机关批准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应当以在对外发生法律效力的文书上署名的机关为被告。

7、行政机关组建并赋予行政管理职能但不具有独立承担法律责任能力的机构,以自己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以组建该机构的行政机关为被告。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或者派出机构在没有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授权的情况下,以自己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以该行政机关为被告。

第25课 现代社会生活

第课现代社会生活 (对应学生用书第53页) 一、大众传媒 *1.地位:现代生活中大众传媒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逐渐成为民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及国际事务产生日益重要的作用。 2.分类:报刊、杂志、书籍等纸质印刷媒介老树新花,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电子媒介异军突起,各显威力。 二、休闲与旅游 1.背景:社会生产效率提高后,人们的闲暇时间明显增加,休闲日益成为民众生活的组成部分。 2.旅游特点:旅游集休息、消遣、自我完善(增长知识)等内容于一体,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 三、时装与模特 1.时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纺织和化工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机器在裁剪、缝纫和熨烫等方面的运用,成衣业获得快速发展,时装的流行速度明显加快。 2.模特:模特原先附属于时装业,从20世纪60年代起,成了时装业的形象大使,个别名模甚至成了社会明星。 四、城市化与城市群 1.背景:20世纪,人类的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成为全球性的普遍发展趋势和社会文化现象。 2.表现:发达国家的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继续剧增,同时广大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也在加速发展,有些国家在城市增长的数量和速度上超过了发达国家。 3.影响:伴随城市化的推进,汽车工业迅速发展;交通工具的发展,推动城市向新的方向演变,出现了“大都会化”和城市群的现象。 (对应学生用书第54~55页) 探究一大众传媒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电脑互联网的巨大的媒体功能和潜力,是传统的……以牺牲森林破坏环境为代价却又……低效的纸质媒体所无法比拟的。 *【问题导学】 1.你所知道的大众传媒方式有哪些?当今社会大众传媒有怎样的重要地位? 答案:略。 2.城市化有哪些表现?为什么会出现“大都会化”和城市群的现象? 答案:略。 【小贴士】时装业与模特的关系:模特原先附属于时装业,1928年,英国出现了一家模特公司,模特的地位开始上升。二战以后,模特业进一步发展,逐渐成为引领时装潮流的重要载体和理想的职业。 【记忆技巧】现代生活多变更,科技发展来推动。大众传媒特重要,纸质、电子各显能。社会生产效益高,旅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八单元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以张謇兴办实业为例,初步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知识与能力 了解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等人创办企业的经历,认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过程,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风俗习惯方面的变化,通过比较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与现代社会生活,使学生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和历史纵向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依据历史资料及视频、图片等材料,利用小组演讲、短剧等多种方式,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近代实业家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态度。 重点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难点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展示: 教师: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品出口大大增加,如华为、中兴、海尔集团等都走向世界市场。但在旧中国,很多日常生活用品前都加了一个“洋”字。你能说出哪些?为什么要加“洋”字?这表明了什么?民族工业的过去和现在形成强烈反差,这其中的历史很值得我们去探究、回味!现在,就让我们翻开历史,重新回到半个世纪之前的中国,去了解这段不平凡的往事,探索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代表人物 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毛泽东 教师:近代民族工业是指产生于半封建半殖民地中,由民族资产阶级兴办、使用机器和机械动力生产的制造工业,产生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展示: 展示: 张季直(张謇,字季直)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 ——胡适 教师:张謇创办实业,不惧世俗的勇气、百折不挠的精神令人敬佩。大生纱厂的结局也说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榨下,民族工业的最终归宿注定是悲惨的。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哪些艰难历程? 2.发展历程 (1)千呼万唤始出来——近代民族工业的萌芽 教师: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开端是什么?为什么? 学生: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因为,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特别是洋务运动自强、求富,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展示 材料一在中日甲午战争前,商办企业始终没有获得正式的承认,处于听任地方官吏随意摆布的地位。如1881年南海知县徐赓陛以继昌隆缫丝厂“专利病民”“夺人生业”“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为借口,下令予以封闭。清政府还对近代企业横征暴敛,敲诈勒索,大大加重了这些企业的负担。 材料二英国驻华公使欧格纳曾直言不讳地说:“机器进口,恐非西国之福也。”一位英国人也曾说过,中国多织一匹布,英国就会少销一匹,因而“机器不宜进中国”。 教师:从上述材料看,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后为什么发展缓慢? 学生:受到封建主义的压迫和西方列强的阻挠、竞争。 教师:后来什么历史事件使这一情况有了较大改观? 学生:辛亥革命。 (2)小荷才露尖尖角——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一辛亥革命的成功……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他们认为:“所谓产业革

2020年锦州市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模试题含答案

2020年锦州市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 的发展一模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58.民国时期,西装在沪上极为流行,银行职员,大的百货公司店员,再穷也要“淘”一件二手西装。而头戴礼帽,手拿手杖,眼戴金丝眼镜,西装革履……已成为“摩登先生”的标准装束,这说明了() A.社会性质的改变 B.习俗风尚的变革 C.辛亥革命的成功 D.人们生活的富裕 2.下表中学校和学生数据变化的总体趋势表明 1912- 1923年全国各级学校及学生数量简表 A.科举制度发扬光大B.资本主义不断发展 C.近代教育不断发展D.全国人口不断增长 3.以下为1913-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情况表。,出现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外商企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B.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 C.西方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实力雄厚 4.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A.1908年某天某宴请,面对左一个“大人”右一个“老爷”,迎客师张某把头都叩晕了B.1910年,李某赴京参加了科举考试 C.1911年,王某通过《申报》获得了武昌起义的消息 D.1915年.赵某穿着中山装参加了一个重要宴会 5.抗日战争中,全国各阶层民众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以极大的爱国热情,投身于民族解放战争的洪流。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聂耳创作的《黄河大合唱》对抗日战争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B.著名画家徐悲鸿创作了许多反映民族精神的画作 C.科学家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为抗战时期的民族工业做出了贡献 D.广大海外华侨,踊跃捐献财物,支援祖国的抗日战争 6.近代报纸引领着中国思想和政治的潮流,爱国、救国、治国是它们的主要内容和思想主旋律。下列近代报纸中存在时间最长的报纸是 A.《时务报》B.《大公报》C.《民报》D.《申报》 7.张謇说:“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讲格致,通化学,用机器,精制造,化粗为精,化少为多,化贱为贵,而后商贾有懋迁(即买卖货物)之资,有倍蓰(即数倍)之利。”这反映出他主张( ) A.民主共和B.师夷长技C.维新变法D.实业救国 8.如图展示了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图中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的原因不包括 A.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B.外国人在华创办工厂,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C.辛亥革命的冲击 D.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侵略 9.1922年以后,日、美、英等国加紧向中国倾销商品和输入资本,利用我国丰富的资源和廉价劳动力开办工厂,占领市场,使大生纱厂等企业受到严重打击。材料反映出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是 A.官僚资本的摧残B.列强的经济侵略 C.封建主义的阻挠D.落后的生产技术 10.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登载了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一现象说明了 A.自然经济的迅速瓦解B.社会阶级分化的加剧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D.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11.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1958年4月井冈山会师 B.20世纪30年代在抗日救亡的高潮中。聂耳谱写了《义勇军进行曲》 C.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根源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高中数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给定圆的方程,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2.通过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学习,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思想. 3.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体会到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优越性,逐步养成自觉应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根据给定圆的方程,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用坐标法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 ㈠复习导入、展示目标 问题:如何利用代数与几何方法判别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前面我们运用直线与圆的方程,研究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节课我们用圆的方程,讨论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㈡检查预习、交流展示 1.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呢? 2.如何判断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呢? ㈢合作探究、精讲精练 探究一:用圆的方程怎样判断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 例1.已知圆 C 1:01322 2 =++++y x y x ,圆C 2 : 02342 2 =++++y x y x ,是 判断圆C 1 与圆C 2 的位置关系. 解析:方法一,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就是看由它们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有无实数解;方法二,可以依据连心线的长与两半径长的和或两半径长的差的绝对值的大小关系,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解:(法一) 圆C 1 的方程配方,得4 923)1(2 2 = +?? ? ??++y x . 圆心的坐标是??? ??- -23,1,半径长2 3 1 =r . 圆C 2 的方程配方,得4 1723)2(2 2 = +? ? ? ??++y x .

圆心的坐标是?? ? ??--23,2,半径长 2 172= r . 连心线的距离为1, 217321+= +r r ,2 3 1721-=-r r . 因为 2 17 312317+<<-, 所以两圆相交. (法二) 方程 01322 2 =++++y x y x 与02342 2 =++++ y x y x 相减,得 2 1 = x 把2 1= x 代入01322 2=++++y x y x ,得 011242 =++y y 因为根的判别式016144>-=?,所以方程011242 =++y y 有两个实数根,因此两 圆相交. 点评:巩固用方程判断圆与圆位置关系的两种方法. 变式2 2 2 2 (1)(2)(2)1(2)(5)16x y x y ++-=-+-=与的位置关系 解:根据题意得,两圆的半径分别为1214r r ==和,两圆的圆心距 5.d == 因为 12d r r =+,所以两圆外切. ㈣反馈测试 导学案当堂检测 ㈤总结反思、共同提高 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 (1)由两圆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有几组实数解确定; (2)依据连心线的长与两半径长的和12r r +或两半径的差的绝对值的大小关系. 【板书设计】 一.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1)相离,无交点 (2)外切,一个交点 (3)相交,两个交点;

八下第25课现代社会生活教案

第25课现代社会生活 内容标准 1、了解大众传媒、休闲与旅游、时装与模特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2、知道城市化发展与人口爆炸的趋势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1)了解大众传媒、休闲与旅游、时装与模特在现代社会生活的内容 (2)知道城市化发展与人口爆炸的趋势 2、能力培养 (1)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和分析身边日常生活的能力。 (2)讨论人口、资源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1)通过对大众传媒、休闲与旅游、时装与模特等现代生活内容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时尚活动内容已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主流部分 (2)通过了解城市化发展与人口爆炸的趋势,是学生进一步关心人类发展的趋势。 二、教学要点 1、重点 现代社会生活中大众传媒、休闲与旅游、时装与模特等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组成部分,而城市化发展与人口爆炸的趋势也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大话题,作为现代社会的人们应该知晓这些内容,本课的重点也在于此。 2、难点 城市化发展与人口爆炸的趣事,对于从小到大仅仅生活在一个地区的中学生来说,可能体会不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结合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人口迅速增长,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发展趋势和弄催人口大量外迁来理解。 三、教学设计 鉴于本节课的内容,采用畅谈、讨论教学法。大众传媒、休闲与旅游、时装与模特等现代生活同我们息息相关,学生对这方面的内容接触较多,但不一定全面了解,组织学生通过交流形式开展教学,以增强效果。城市化发展与人口爆炸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发展趋势,也是21世纪面临的重大问题,引导学生对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增强学生对人类发展趋势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请学生看一组图片,说说图上的内容,由此导入。大众传媒、休闲与旅游、时装与模特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已越来越凸现,它已逐步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主流,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就以畅谈的方式,来谈谈你对这些内容的了解,以及你对这些生活内容的看法。 2、出示学习目标 讲授新课 1、新颖的现代社会生活 提问:如果让大家用一个词来形容现代生活,你会用哪些词来形容呢?在同学回答的基础上,引出内容一:新颖的现代社会生活(板书)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程标准】 (1)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 (2)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3)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4)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张謇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发展特征;能分析出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一的原因。 2.知道轮船、火车、电车等新式交通工具;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张謇办实业的了解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原因的探究,使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近代交通在中国的出现;社会习俗的变化。【教学难点】 正确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近代交通在中国的出现及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图片展示:火柴、铁钉等基本生活生产用品。 经济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民族工业的过去值得我们去探究、回味!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元实业家张謇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2.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3.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 4.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处于夹缝中的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顽强地挣扎着,出现了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 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它们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而且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2017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张謇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发展特征;能分析出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一的原因。 2.知道轮船、火车、电车等新式交通工具;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张謇办实业的了解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原因的探究,使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近代交通在中国的出现;社会习俗的变化。 【教学难点】 正确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近代交通在中国的出现及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图片展示:火柴、铁钉等基本生活生产用品。 经济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民族工业的过去值得我们去探究、回味!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元实业家张謇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2.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3.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 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 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 4.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 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处于夹缝中的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顽强地挣扎着,出现了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 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它们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而且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 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伴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也开始发生深刻变化。辛亥革命后, 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废除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 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3.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旗袍、中山装 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也受人青睐。 4.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的主要原因。 结论:(1)辛亥革命的推动(或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的政策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2)“一战”的 影响(或帝国主义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3)“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探究二】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及特点。 结论:原因:(1)西方的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传统文化形成冲击;(2)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3)资产阶级政治、文化运动推动;(4)清政府和民国政府推动。 特点:(1)殖民化色彩:随列强侵略传入,由沿海到内陆;(2)近代化色彩:随中国近现代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现代化的不断演进而变迁;由闭关自守转到面向世界,由封建传统到近代文明;(3) 地域发展不平衡: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的人们社会生活近代化进程明显,农村和内地变化不大;(4)新旧并存,中西合璧,始终保持着民族特色。 总结归纳提升能力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同时期的发展 近代民族工业特征 社会生活的变化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第25课现代社会生活华师大版复习巩固四十.doc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第25课现代社会生活华师大版 复习巩固四十 第1题【单选题】 这里“拥有一流的电影制作技术和拍摄场地,汇集了,梦工厂'等著名电影公司,以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闻名世界根据上述内容推断,这一地点是() A、柏林 B、好莱坞 C、戛纳 D、威尼斯 【答案】: B 【解析】: [分忻]本题考察学生对现代科学技术和革命中电影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好莱坞是世界电影之都,汇集了著名的电影制片公司、名导演和名演员,拥有世界一流的电影制作技术和拍摄场地,摄制出许多风格各异、类型多样、闻名世界的影片。好莱坞引领世界电影的潮流。“一只眼睛盯若观众,一只眼睛盯若金钱"是好莱坞经营的最高哲学,同时好莱坞还以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闻名世界,本题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好莱坞电影是考试命题的一个重点,好莱坞电影业常常会以选择题出现,希望同学们引起重视,近年来好莱坞的全球化策略对各国的民族电影市场构成强大威胁。中国电影应如何应对,应当引起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关注。探寻好莱坞称霸影坛的原因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借甑 第2题【单选题】 20世纪以来,通俗音乐逐渐流行。它起源于()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意大利 【答案】: B 【解析】: [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流行音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从音乐体系看,流行音乐是在叮砰巷音乐、布鲁斯、爵士乐、捶滚乐、索尔音乐等美国大众音乐架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音乐。故选B项。 【点评】本题难度钮氐,考直学生的识记能力.通俗音乐由于是“大众的音乐〃,故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尤以爰情散曲居多,也有描写理想、伦理、思乡、友谊、感喟等人之常情的种种内容。它富于娱乐性,手法和风格均较目由. 第3题【单选题】 影响了苏联一代革命青年的成长的作品是()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5课 现代社会生活 精品练习

共享百校千师教育资源助推教育信息化潮流 第25课现代社会生活 ◆随堂检测 一、填空题 1.爵士乐是现代音乐演变的一个代表,它起源于音乐,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____发展起来。 2.是美国电影的代名词。 二、选择题 1.下面关于爵士乐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爵士乐是现代音乐的一个代表 B.爵士乐起源于黑人音乐 C.即兴演奏使爵士乐形成了多种风格 D.爵士乐首先流行于欧洲,而后传到美国 2.被称为世界电影之都的是()()A.巴黎 B.维也纳 C.西安 D.好莱坞 3.奥斯卡金像奖是世界电影界最高奖项,她的正式名称叫() A.电影艺术奖B.电影成就奖 C.电影科学奖D.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奖 4.右下图所示是世界著名的娱乐业中心,它位于美国洛杉矶北郊,总是以独特的方式反映社会与时代的变迁。它被称为() A.电影“梦工厂” B.音乐之都 C.美术天堂 D.体育王国 ◆课下作业 ●拓展应用 三、列举题 列举好来坞电影的类别。 四、简答题 想一想,现代生活中电视业得到了巨大发展,但电视的发展使电影受到很大的冲击,那么,电影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是不是越来越小了呢?对此你有什么样的看法? 五、材料解析题

共享百校千师教育资源助推教育信息化潮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18世纪,西方殖民主义者将大批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这些黑人奴隶从故乡带走了历史和文化,同时也带上了音乐。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黑人奴隶思念遥远的故乡和亲人,沮丧、无奈与绝望的情感始终伴随着他们。在田间劳动之余,黑奴们怀念故乡和亲人,常常唱一种哀歌,以表达他们孤寂、哀怨的心声。 材料二:最初的爵士乐师都不识谱,完全凭着他们良好的音乐天赋围绕一个主题即兴演奏。即使后来的爵士乐发展必须按乐谱演奏时,也仍然保留了演奏者即兴发挥的特点。爵士乐的即兴演奏,使它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风格和特色。 (1)材料一说明爵士乐起源于什么? (2)材料二中说明了爵士乐的哪些特点? (3)即兴风格是爵士乐的灵魂,结合材料一、二回答这种风格表达了黑人奴隶的什么心愿? 由此可以看出音乐有什么作用? 六、活动探究题 1.想一想:19世纪末以来的一百多年时间里,电影已经发展成为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综合性艺术。你知道电影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吗?为推进电影艺术的发展,世界上很多国家设立了电影节,展播各国电影,对有成就者进行奖励。你知道有哪些电影节吗?中国电影有哪些获得过国际大奖? 2.收集有关资料,写一篇关于爵士乐发展和电影发展的小文章。(参考书目《爵士乐发展简史》《电影发展简史》) ●体验中考 1.(2009?北京朝阳)了解世界现代电影业的发展史必须看美国,了解美国电影业发展史必须认识() A. JAZZ B.MICROSOFT C.APOLL011 D.HOLLYWOOD 2.(2009?湖北宜昌)要调查了解美国电影发展历史,应该踏访的地点是() A.华盛顿 B.旧金山 C.好莱坞 D.纽约 3.(2009?福建泉州永春县)电影《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四大奖项,领奖应该到()A.法国 B.美国 C.德国 D.日本 4.(2009?湖北荆州)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是文化发展的规律,20世纪风靡美国的爵士乐起源于()

近代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二、巩固训练 1.张謇放弃高官厚实录,回家创办实业,但他的工厂最终倒闭,下列对此事评价正确的是(C) A.他舍本逐末,失败毫不足惜 B. 他一介书生,不懂市场、失败是必然的 C.在多重压榨下,中国民族工业创业艰难 D.实践证明,“实业救国”的口号是错误的 2.假如你生活在1905年的中国,你不能(A) A.通过电影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最新情况 B.看到电影中人物在阅读《申报》 C通过《申报》。了解中国电影的诞生 D.看到电影中的学生,使用商务印书馆的书 3.下列事件未受到辛亥革命影响的是(D A.中国的民族工业迎来了“黄金时代” B.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 C.剪发辫、改称呼 D. 科举制度被废除 4.晚清大臣李鸿章为办理外交事务曾多次出国访问,下列交通工具中他无缘选择乘坐的是(B) A.汽车 B.飞机 C.轮船 D.火车 5.清末,一位政府官员在1900年整理出他曾参与过活动的四张请柬,其中错误的一项是(D) A.轮船招商局成立 B. 京师大学堂成立 C.大生纱厂成立 D.京张铁路通车 6.下列各项是小明自编的历史小说中描写的一位近代富商在1894年的生活场景,你认为不可能出现的是(C) A.乘火车出行 B. 用电报联系生意 C.无聊时看电影解闷 D.看〈〈申报〉〉了解四甲午海战 7.有一位同学编辑了一部历史记录片,〈上海的一天〉〉,再现了20世纪20年代上海的历史场景,你认为下列哪种情况在当时是不可能出现的(D) A.早上人们乘火车出行 B .上班时,有人用电话联系业务 C.大街上,不少人在购买〈〈申报〉〉 D.晚上,一位外国人用欧元买晚餐 8.张之洞对中国的近代化做出的主要贡献有①开办汉阳铁厂②创办京师大学堂③开办湖北织布局④奏请废除科举,兴学堂(C)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19-2020年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20世纪的科学、文化与社会生活第25课 现代社会生活华师大版巩固辅

2019-2020年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0世纪的科学、文化与社会生活第25课现代社会生活华师大版巩固辅导五十三 第1题【单选题】 文学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下列作品与其反映的现实不一致的一项是( ) A、《美国的悲剧》与美国的生活方式 B、《战争与和平》和世界多极化 C、《格尔尼卡》和法西斯暴行 D、《天方夜谭》与古代阿拉伯杜会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反映恢复高考制度的史诗电影《高考1977年》公映后,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我国恢复高考制度( ) A、标志着十年动乱的结束 B、宣告了改革开放的开始 C、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D、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被称为“戏剧史上真正的革新,也是第一部演出成功的荒诞派戏剧”的作品是( )

A、《复活》 B、《等待戈多》 C、《美国的悲剧》 D、《约翰·克利斯朵夫》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如图是被称为“梦幻工厂”的影城,它是( ) A、好莱坞 B、宝莱坞 C、纽约 D、洛杉矶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近代西欧的绘画作品摆脱了神学的禁锢,对人和人性作了生动而细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追求和新的审美情趣。如图作品,将形式美和意境美的自然结合推到了难以企及的高度,其作者是( )

A、达·芬奇 B、列夫·托尔斯泰 C、凡·高 D、贝多芬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2009—2010年,我国上映了《2012》《阿凡达》等一系列美国高科技科幻电影。这些经典影片诞生于美国电影业中心( ) A、纽约 B、好莱坞 C、费城 D、华盛顿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精心整理第三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第一部分知识梳理 一.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如图,设⊙O的半径为r,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得出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1)直线l和⊙O相离?d r > 此时: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 (2)直线l和⊙O相切?d r = . (1)如果一条直线与圆只有一个公共点,那么这条直线是圆的切线. (2)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3)经过半径的外端且垂直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证明直线是圆的切线的两种情况: (1)当不能说明直线与圆是否有公共点时,应当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

长”来判定直线与圆相切. (2)当已知直线与圆有公共点时,应当用判定定理,即“经过半径外端且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简单地说,就是“联半径,证垂直”. 二.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1.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 在同一个平面内,两个不等的圆的位置关系共有五种:外离、外切、相交、内切、 ( ( ( ( ( 2. 注:当两圆相切时分为两种情况:外切和内切. 3.相交两圆的性质 相交两圆的性质: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注:当两圆相交时分为两种情况:圆心在公共弦的同侧和圆心在公共弦的两侧. 第二部分例题精讲

例1如图,已知Rt ABC ?中,∠C=90°,AC=3,BC=4 (1)圆心为点C、半径长R为2的圆与直线A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2)圆心为点C、半径长R为4的圆与直线A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3)如果以点C为圆心的圆与直线AB有公共点,求⊙C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 . 已知Rt ABC ?中,∠ABC=90°,AB=3,BC=4,以B为圆心作⊙B. (1)若⊙B与斜边AC只有唯一一个公共点,求⊙B的半径长R的取值范围. (2)若⊙B与斜边AC没有公共点,求⊙B的半径长R的取值范围. 例2已知:直线AB经过⊙O上的点C,并且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堂教学实录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堂教学实录 【课标要求】 以张謇兴办实业为例,初步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教学目标】 1.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掌握近代中国尤其是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2.通过分析民族工业发展的困难及原因,培养史料分析的能力;通过总结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中呈现的特征,培养用发展和联系的眼光观察历史现象、总结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前后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归纳、概括能力。 3.通过总结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中呈现的特征,认识到近代中国的落后是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所导致的,并深刻体会到没有独立的国家主权,没有和平稳定的环境,经济就不会发展。 通过分析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使学生认识到西方科技的传入,改变了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发展,并与辛亥革命一同影响着社会习俗的变化,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了解民国以来剪辫易服、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难点 正确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短暂的春天”和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及西方文明带来的影响。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

教师: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品出口大大增加,像华为、中兴、海尔集团等都走向世界市场。但在旧中国,很多日常生活用品前都加了一个“洋”字。你能说出哪些?为什么要加“洋”字?这表明了什么?民族工业的过去和现在形成强烈反差,这其中的历史很值得我们去探究、回味!现在,就让我们翻开历史,重新回到半个世纪之前的中国,去了解这段不平凡的往事,探索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新课探究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代表人物 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毛泽东 教师:近代民族工业是指产生于半封建半殖民地中,由民族资产阶级兴办、使用机器和机械动力生产的制造工业,产生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展示: 展示: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强化练习:专题五 中国近代经济与社会生活的转型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9·滨州一模)统计表明,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一以贯之的产业结构是商业资本大大强于工业资本。这主要缘于() A.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B.近代工业发展不平衡 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 D.商业的利润高于工业 解析:选C。由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民族资本主义资本不足,故选C项;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跟资本构成比例无关,排除A项;近代工业发展不平衡是指产业结构和地理分布的不合理,排除B项;“商业的利润高于工业”的说法是错误的,排除D项。 2.(2019·济宁一模)据统计,1846年,从广州出口的丝茶共450万磅,纳税13万两;1847年,出口增至460万磅,纳税为9.5万两。19世纪50年代初,外商向广州出口的货物常常只交纳法定关税的1/2或2/3。这种现象说明() A.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根深蒂固 B.西方对华商品输出呈激增趋势 C.广州海关未能有效地行使职权 D.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扩大侵略 解析:选C。通过题干可知,广州海关的出口商品逐年增加,而其纳税收入却逐年减少,说明广州海关没有很好地行使职权,故选C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海关的税收与自然经济根深蒂固没有关系,排除A项;题干体现的是中国对西方国家的商品输出,而不是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排除B项;题干体现的是中国对西方国家的商品输出,不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排除D项。

3.(2019·日照一模)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创办军械所。为表示这个兵工厂是湘军内部的一个兵工厂,湘军并没有全国视野,只是一支地方武装,曾国藩绞尽脑汁地在名称中加了个“内”字,取名为安庆内军械所。“内”字的添加反映出() A.洋务派缺乏走向世界的意识 B.洋务企业生产与市场相分离 C.清政府对汉族官僚心存猜忌 D.曾国藩对西学认识上的局限 解析:选C。根据材料“为表示这个兵工厂是湘军内部的一个兵工厂,湘军并没有全国视野,只是一支地方武装,曾国藩绞尽脑汁地在名称中加了个‘内’字,取名为安庆内军械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曾国藩的湘军是由地方乡勇组建而成的,不直接隶属于清廷,加一个“内”字是表明湘军只是一支地方武装,并没有图谋不轨和“放眼天下”的野心,这反映出清政府对汉族官僚心存猜忌,故选C项;洋务派学习西方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具有走向世界的意识,排除A项;根据材料“为表示这个兵工厂是湘军内部的一个兵工厂,湘军并没有全国视野,只是一支地方武装”可知,材料主旨强调中央与地方关系,未涉及生产与市场关系、中学与西学关系,排除B、D两项。 4.(2019·高考北京卷)为下表选取表名,最恰当的是() A. B.北京近代民族企业简表 C.洋务运动时期北方企业简表 D.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简表 解析:选A。由材料“1878年建”“1880年建”“1902年建”“1908年建”可知为晚清时期,由材料“唐山”“北方”“天津”“北京”可知为京津冀地区,故表格信息反映了京津冀地区晚清民族企业的发展,故选A项。 5.19世纪9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分布表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8单元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课标要求】 以张謇兴办实业为例,初步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教学目标】 1.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掌握近代中国尤其是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2.通过分析民族工业发展的困难及原因,培养史料分析的能力;通过总结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中呈现的特征,培养用发展和联系的眼光观察历史现象、总结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前后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归纳、概括能力。 3.通过总结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中呈现的特征,认识到近代中国的落后是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所导致的,并深刻体会到没有独立的国家主权,没有和平稳定的环境,经济就不会发展。 通过分析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使学生认识到西方科技的传入,改变了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发展,并与辛亥革命一同影响着社会习俗的变化,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难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和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 教师: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品出口大大增加,像华为、中兴、海尔集团等都走向世界市场。但在旧中国,很多日常生活用品前都加了一个“洋”字。你能说出哪些?为什么要加“洋”字?这表明了什么?民族工业的过去和现在形成强烈反差,这其中的历史很值得我们去探究、回味!现在,就让我们翻开历史,重新回到半个世纪之前的中国,

去了解这段不平凡的往事,探索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教师讲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是指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民办资本主义机器工业。 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阶段。 学生回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主要的发展阶段有:甲午战争后、辛亥革命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国民党时期。 3.教师出示:《张謇》《大生纱厂》 提问:张謇原来的人生目标是金榜题名,后来为什么又转向办实业,创办大生纱厂? 学生回答: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在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实业家张謇积极发展本国工商业,以抵制列强对中国的剥削,以挽回中国的利益。 4.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回答: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主义,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障碍;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③各种实业团体和个人、海外华侨纷纷投资创业; ④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5.教师提问: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战后继续发展,但到了20世纪30、40年代却为什么陷入了萧条?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受到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受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 6.教师展示材料:《民国初年江浙地区民族工业分布图》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背景、影响和结局。 2.感受张謇等兴办实业、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 3.知道轮船、火车、电车、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4.了解民国以来剪发、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的变化。 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近代交通通信在中国的出现。 难点:正确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和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及西方文明带来的影响。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中国的传统观念是“学而优则仕”,而中国清末状元张謇却放弃仕途,毅然回乡创办实业,这是为什么?他所创办的实业的命运又如何呢? 二、教材引导自主学习 见学生用书课前预习部分。 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出示图片: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和荣氏兄弟创办的福新面粉公司等。 多媒体呈现: 1894年,张謇考中状元。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深深刺激了他。他认为“国非富不强,富非实业不张。”“工苟不兴,国无不贫之期,民无不困之望,可以断言矣。”他放弃了官职,遂致力于实业和教育。(1)究其原因,你认为主要有哪些? 小组合作:洋务运动的诱导作用;外商企业刺激了民办工业;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大生纱厂筹办时,遇到资金困难。张謇向官府求助,清政府却将闲置堆放了3年,且已经生了锈的4万多纱锭折价作为“官股”,以示对张謇办厂的求助。几经周折,大生纱厂才建成投产。当张謇在面对资金问题时再次向官府求助,官府却不予理睬。 (2)想一想:大生纱厂起步时面临什么困难?说明了什么? 分组回答:资金困难,处境十分艰难。 中国近代民办企业创办情况表 时间企业数资金额(万元) 1863—1894年119680 1895—1899年741432

第18课 近代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22课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怎样的趋势? (A.经济上:自然经济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在曲折中发展,出现工业化趋势;B.政治上:封建帝制解体,出现民主化趋势;C.思想文化上:出现了提倡民主科学的趋势。)

教师设问导入:我们今天看看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布置学生阅读104——109页全课内容,对外国传入的重要交通通讯工具、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事实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119世纪初,火车、轮船的传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A. 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交通便捷]; B. 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C. 也便利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掠夺。) 2你知道中国第一条铁路和第一艘轮船的名称吗?(淞沪铁路、“黄鹄”号轮船) 教师小结、过渡: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科技发明对中国的影响,使得当时中国的社会经济和物质生产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与世界“接轨”。19世纪70年代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发明陆续传入中国,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的物质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并在这个基础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使得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也发生了剧烈的变迁。 文化生活的变迁 19世纪70年代以后,传入的通讯工具是什么?(有线电报)对社会生活哪些方面产生影响?(商业、新闻、家庭联系等) 2 当时还从西方传入哪两样发明,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照相和电影) 3中国电影历史上的三个“第一部”分别是什么?(组织学生“对号入座”: A. 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 B.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