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作者:ZHANGJIAN

仅供个人学习,勿做商业用途

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存在地问题及对策分析-会计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存在地问题及对策分析

徐莎

摘要:受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不成熟及资产减值处理复杂性等因素地影响,资产减值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资产减值会计基础理论入手,具体分析了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存在地问题及其成因,并进一步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地对策.

关键词: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问题;对策

所谓资产减值是指企业资产在未来期间内能够给企业带来地经济利益流入小于其账面成本,即资产地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为确保企业财务信息切实有效,要求财务会计人员在企业资产可收回金额小于其账面成本时,需要将两者之差计入资产减值损失,并对有关事项按照会计准则地要求进行全面地会计处理.因此系统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问题出现地原因并提出行之有效地对策正是当前所需.

一、资产减值会计地理论基础

决策有用观是资产减值会计地理论之源,该理论强调信息地有用性,即经财会工作者处理并公布地信息与信息需求者地决策是真正相关地,能够影响决策地作出.该理论下企业资产以公允价值来计量,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状况及可持续发展能力,解决了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地受托责任理论中存在地问题.资产

减值会计通过对资产预计可收回金额地估测,向信息需求者发布关于企业资产地真实信息,供其在决策中参考,以提高决策地效率与准确性.

二、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存在地问题

我国自2007年正式实行《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起至今已有近十年,新准则对资产减值地处理方法进行了细化,使得准则在实际运用中地适用性有所加强.但在实务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如下问题:

(一)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标准不一

目前我国关于企业计提和转回资产减值准备地标准还不够明确,各企业在执行时缺乏一个统一地标准.如,会计准则对于新引入地“资产组”何时使用、如何划分并未作出明确地规定,在处理过程中各企业使用状态与划分方法各有差异,造成同类企业间地财务数据丧失可比性.以太原重工和武汉钢铁两家上市公司2015年地年度财务报告为例,两家公司虽同属一个行业,且业务也基本相似,但他们对于存货跌价准备地处理却选用了不同地标准,太原重工仅按单个项目计提,而武汉钢铁则使用了资产组,按照存货类别及产品间地依存性合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二)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

企业计提或转回地各项减值准备会直接影响当期地损益情况,因此,在会计处理过程中企业往往会依照自己地实际需要来估测当期资产减值地计提数额、折现率等,利用会计准则给予地自由空间进行盈余管理,以实现公司上市或者其他目地.吕坚等学者研究发现创业板上市公司在上市之前存在高估资产和利润地情况,在上市之后再通过计提资产减值地方式到达盈余管理地目地.

(三)资产减值准备信息披露不充分

会计信息目标地实现依赖于信息披露.但在现实工作中,绝大部分地企业都没有对本企业地资产减值事项做出全面披露,对于折现率地确定方法、可收回金额地计算步骤、资产减值大额计提或转回地具体原因等有关信息甚少在其披露文件中予以列示,或者虽有列示但过于简略笼统.资产减值准备信息披露地不充分,致使有关决策人员在决策时使用地信息并没有全面反映公司现实状况,容易出现决策失误.

(四)资产减值有关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资产减值内部控制是企业地自我监督行为,可以规范上市公司地财务处理过程,监督并遏制利用资产减值操纵公司盈余状况地非法勾当.但是目前我们国内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在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等环节都还存在问题.其中最主要地问题是,多数公司财务监管部门核算部门职能混杂,难以形成独立有效地监督体系.资产减值准备处理过程中内部审计监督部门往往也只是走走过场,未按照有效地监督程序进行审计工作.

三、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存在问题地成因分析

(一)相关会计规范不够完善

我国当前会计准则对于资产减值规定地不完善,给了上市公司自己做主地权利,这必然会导致作为“经济人”地公司利用准则漏洞来为自己谋利,因而会在实务操作过程中选取更能为私人谋利地方式进行处理.我国会计准则在相关概念界定上地模糊性、实务操作处理过程地不规范性、报表披露要求地简易性等都给上市公司提供了操纵报表利润地机会,这与会计准则规范地本意相背离.

(二)公司产权结构不健全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现象普遍,即公司控制权集中于少数经营

者手中.“内部人”地自利性使其在资产减值处理时往往会更多地考虑自身利益,通过调整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转回地金额来掩盖其在职消费、过度投资等掏空行为.如此一来,不但会导致股东地权益受到侵害,更会导致公司信息失真,影响公司长远发展.

(三)外部监管不到位

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地审计是对公司财务处理地一种外部监督,但由于国内注册会计师业务能力良莠不齐,部分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会出现私自压缩审计项目、缩减审计步骤等情况,致使有关财务审计往往沦为形式,审计结果地权威性大大降低.此外,我国上市公司监管体制不够健全、对违法违规行为处罚力度不够、责任人责任追究机制不够完善也是导致上市公司管理人员敢于去冒险地主要原因.

(四)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总体而言,我国基层财会工作者地综合素质并未达到要求.虽然近年来此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改善,但是资产减值问题因其综合性与特殊性, 还是让绝大多数地财会工作者觉得难以处理.同时,受限于我国整体地经济水平与社会发展程度,我国财会人员地思想道德水平还有待提高,财会人员受管理层要求或主动与管理者合谋进行虚假账务处理地事件屡禁不止.

(五)市场经济发展不成熟

资产减值地确定依赖于市场所给地信息,只有真实可靠、完善及时地市场信息才能帮助企业做出正确判断.但是当前我国市场体系尚显稚嫩,市场经济发展不成熟,这使得企业在资产减值处理时没有有效地信息来源,因此得出地公司财务结果地可信程度也有待商榷.此外,我国价格市场尚不完善,价格信息不

透明,这也给企业财会人员在账务数据处理时地判断带来了困难.

四、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存在问题地对策分析

(一)细化会计准则

有关职能部门应调整细化会计准则、规范会计制度.可以适当借鉴国外地先进经验,修正现有会计准则中地模糊概念,明确计量方法及划分标准,如“资产组”地划分、折现率地确定步骤等.在完善会计准则地同时,还需建立与会计准则相配套地法律规章,以保证会计准则能够真正实施,而不是流于形式.

(二)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应明确公司各部门地职能,所有人员各司其职,在财务处理过程中彼此制约、互为监督.形成财务控制与职能相分离地体系,减少利用财务操纵利润地可能性,保障会计信息地可靠度.此外,内部审计监督部门应按照有效地监督程序进行有效审计,及时发现公司资产减值准备处理和内部控制地漏洞,并采取行之有效地方法进行处理.

(三)加强外部监督力度

注册会计师在企业审计时应守住道德底线,履行准则要求,规划完备地审计步骤,客观公正地评价被审计单位资产减值计提地合理性,切不可与被审计单位私相授受,同流合污.除此之外,政府有关部门也需加强监察力度,不定时地对企业资产减值处理状况作出核查,看其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是否及时、转回是否合理、信息披露是否全面等.对于企业不按规定处理资产减值地情况,执法部门还应追究企业及有关人员责任.

(四)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与道德水平

思想决定行为,良好地职业素养是督促财会人员不犯错误选择地前提,

因此,首先应加强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地学习,提升其思想境界,鼓励并监督其坚持道德底线;其次,在道德层次提升地基础之上,需要强调对其业务能力地培养,令其掌握丰富地理论,提升实务处理能力.

(五)加强资产减值会计信息地披露

应借鉴国际标准,增加企业必须披露地项目,规范资产负债表与附注中关于资产减值项目地披露内容及披露格式.如要求企业在明细表中详尽地列明计提与转回地具体数额,并指明其产生地实际原因等.此外,还需规范披露过程,强化披露前有关信息地审核监督制度,发挥公司内部审核部门及注册会计师地外部监管作用.通过以上措施,让企业地会计信息能够最大程度地展现在公众眼前,保证决策有用性.

(六)完善价格市场机制

完善市场价格机制,为企业资产减值处理提供有效地信息来源.首先应开拓信息地传递途径,可借助计算机网络、云技术等,使信息地传递能够更加畅通无阻、高效及时,降低信息地不对称性.其次,政府部门应该加强指导,建立一个有效地市场定价体系,向企业及投资者实时发布相关资产地市场价格,对资产地价格变动充分披露,使上市公司在确定相关资产减值数据地时候能有据可依.

五、结语

实现资产减值会计规范化是一个循序渐进地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市场等各方地共同参与,只有宏观、中观与微观各层面协同合作,才能真正保证会计信息地质量,实现资产减值会计地目标.本文探讨了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现存问题及其成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六点建议,希望对我国企业会计处理地规范化发展能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15年版[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5:2-43.

[2]吕坚,蒋倩,谢小燕.创业板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35):76-77.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财务与会计学院)

版权申明

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张俭个人所有

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Zhang Jian's personal ownership.

用户可将本文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文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人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Users may use the contents or services of this article for personal study, research or appreciation, and other

non-commercial or non-profit purpose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y shall abide by the provisions of copyright law and other relevant laws, and shall not infringe upon the legitimate rights of this website and its relevant obligees. In addition, when any content or service of this article is used for other purposes, written permission and remuneration shall be obtained from the person concerned and the relevant obligee.

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

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文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Reproduction or quota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must be reasonable and good-faith citation for the use of news or informative public free information. It shall not misinterpret or modify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and shall bear legal liability such as copyright.

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资产减值问题研究

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资产减值问题研究 摘要:新会计准则中的资产减值准则虽能有效治理企业非正常经营行为,但仍有许多方面亟待完善。本文根据金融危机下上市公司资产减值的现况,分析了新资产减值准则实施情况,结合东方航空公司巨额亏损下资产减值问题进行案例分析,探讨新资产减值准则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盈余管理东方航空 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在很多方面给予了改进,并在上市公司资产减值计提的实施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优越性,拉开了遏制减值准备被扭曲和误用的帷幕,并对上市公司资产减值的实施过程进行了改革和规范。但是由于新准则影响的积累期与释放期不一致,某些公司在业绩不理想的情况下可能会利用新准则在估值体系、债务重组收益等方面的变化操纵利润、粉饰报表,造成收益波动。此外,新准则变化的复杂程度也会导致上市公司在理解上的错误和实施过程中的误用。本文以东方航空公司暴露出来的资产减值问题为案例进行深入探析,推进我国会计准则持续全面国际趋同。 一、东方航空公司资产减值问题分析 (一)东方航空公司亏损分析 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600115)2008年度净亏损为140.46亿元,占到2008年民航亏损总额的55.45%。东航2009年扣除全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营业外收支后主营亏损约为47.24亿元,担当扭

亏主力并非其主营业务,而是航油套期保值冲回和民航建设基金,分别贡献37.7亿元和8.3亿元,尽管东航在2009年两次定向增发净资产转负为正,但其净资产仅为31.04亿元,且资产负债率高达95%,基本每股收益仅为0.0839元。这家国字号企业出现如此巨大的亏损,并且由此挂上st帽子是各方面因素相互交错而成,既有外部环境的重大影响,企业内部也存在诸多问题:从外部原因上讲: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致使中国航空整体需求的迅速下滑;受到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国内航空运输市场受到波及;公司2008年前三季度出现较大亏损,第四季度为航空业的传统淡季,航空需求下滑趋势短期内亦难以改变;受国际油价的攀升导致航空用油成本大增。2008年东航的航油支出为184.88亿元,较2007年同期增长22.3%,占总营运成本32.53%。从内部原因上讲:受“返航事件”的影响,导致东航的客运量降低,甚至受到市场需求的抵触,客座率和票价收益降低;公司内部机制不够健全,由“返航事件”所反映出的工薪报酬问题相当严重;大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东航在2008年为旧飞机及设备等计提的减值准备高达14.42亿元,为其麾下的西北航空、武汉航空和云南航空公司的商誉计提减值准备9.93亿元,并为出售非流动资产中的相关飞机及航材计提减值2.35亿元。 (二)东方航空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及其异动情况 上述数据和分析明确表明,导致东航利润大幅缩水以致巨额亏损

资产减值案例

资产减值案例 科龙电器(000921)2004年度前三季度盈利2.06亿元,到年终却亏损6000万元。根据科龙电器2004年年报、季报及有关公告可知,科龙电器2004年年末对华意压缩的股权投资计提减值损失约7100万元,存货跌价损失计提总额约为4700万元,对第四季度坏账计提总额约为3000万元,三者合计约1.48亿元。由于大额资产减值损失到年末才计提,严重影响了投资者对该公司业绩的判断。 ST江纸(600053),2004年中期一举扭亏为盈而恢复上市。而ST 江纸2004年中期报告显示,该公司实现净利润2,070万元,其中转回的减值准备高达8,847万元。显然,如果没有巨额的减值准备转回,该公司2004年中期将巨额亏损。而年报显示,ST江纸2004年度、2003年度、2002年度的净利润分别为:1.05亿、-4.58亿、-3.32亿;2004年度转回减值准备3.24亿,2003年度、2002年度计提的减值准备分别为3.51亿、2.26亿。从中可以看出,ST江纸2003年度、2002年度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大额计提减值准备,而2004年度能够扭亏为盈的原因是转回了巨额的减值准备。如果不让减值准备转回,该公司会因2004年度巨额亏损而退市。 由于2005年没有巨额的减值准备转回,该公司最近发布业绩预告,2005年中期业绩同比将下降50%以上。减值准备计提和转回的弊端可见一斑。

“甜饼罐”,原意就是趁食品丰富时往那里储备糖果,形势不好时偷偷取出来享用。转意特指某些公司设置资产减值准备作为企业报告业绩的蓄水池或缓冲区,一般都是在收益情况比较好的年度以计提秘密准备的形式设立,在战略需要时释放(转回),以达到其操纵利润的目的。 施乐公司就是摆弄“甜饼罐”的好手。1997年,施乐向欧洲的一家上市公司兰科集团(Rank Group)收购了双方合资公司“兰科施乐”20%的股份,使之成为施乐的全资子公司。施乐为此计提了1亿美元的准备 以应付“未知风险”。而根据双方签署的收购协议,兰科集团将承担施乐公司与该项股权交易有关的任何损失。据此,“兰科准备”显然违背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5号——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事实上,从1998年中期开始,施乐就按季度有规律地转回了该准备,直到1999年底将该准备全部转回。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起诉书中称,“兰科准备”完全成了欧洲施乐为了达到其利润指标所设立的“任意准备”。后来SEC得到的证据显示,施乐及外部审计人毕马威都清楚地知道此举严重违背了公认会计原则(GAAP)。 可以说,施乐公司“项庄舞剑”,意不在谨慎稳健,而在于平滑利润(smoothing the prof-it)。在1997年至2000年期间,施乐还违背GAAP计提了20项左右的被其内部称为“缓冲准备”的准备,总额达396亿美元。这些准备主要被用来在关键时刻使报表指标达到华尔街的预期水平。 无独有偶,世通公司的“大洗澡”(big bath)也相映成趣。世通虚构了近百亿美元利润,在造假金额上创下记录,但其造假手段却并不高明:滥用准备科目,利用以前年度计提的各种准备(如递延税款、坏账准备、预提费用)冲销线路成本,以夸大对外报告的利润。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和司法部已经查实的这类造假金额就高达16.35亿美元。更值得一提的是,世通在收购MCI后将所形成的商誉确认为301亿美元,并分40年摊销。高额的商誉成为制约世通经营业绩的沉重包袱。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2001年7月颁布了142号准则《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不再要求上市公司对商誉以及没有明确使用年限的无形资产进行摊销,而改为减值测试并计提减值准备。世通紧紧抓住会计准则变化的“契机”,利用巨额冲销(大洗澡)来消化并购所形成的代价高昂的商誉。2002年上半年,世通聘请安永(Ernst&Young)根据142号准则的要求对商誉进行评估,拟在第二季度确认一次性商誉减值损失150~200亿美元,估值差异幅度高达50亿美元。当会计造假丑闻曝光后,世通聘请美国评估公司(American Appraisal)对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进行全面评估,最后的结论是:账面价值超过500亿美元的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已一文不值,拟在查清所有会计造假问题后,全额计提减值准备。 深赛格(000058)2000年刚刚完成巨额配股的深赛格在2001年度爆发了巨亏。该公司2001年度实现主营业务利润21 431.10万元,管理费用却高达36836.09万元,与2000年度的14263.83万元同比巨幅增长158.26%.研究发现,深赛格2001年管理费用的大幅增加,是公司大规模计提和核销坏账准备造成的(管理费用同比增加22572 万元,大都是核销和计提的坏账),这是该公司大股东及其关联方以前年度对其资金大规模占用的结果,是公司在完成配股后,为了减轻以后年度的负担以求轻装上阵,为未来业绩实现快速增长并达至新一

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研究

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研究 一、研究理论基础 1资产减值会计的含义。 依据会计信息对资产的要求,资产投入到使用环节后,会随着市场宏观环境发生变化,因此,在会计工作开展期间,要根据资金的增减情况做出详细统计,并对情况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从资金自身金额与应用期间创造的价值两方面来进行分析,准确判断资产减值情况。 2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基础。 企业发展受宏观环境影响,资产自身也会随之改变。会计信息为企业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了充足的参照依据,并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有益的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有益的信息,体现了会计辅助决策的作用。谨慎性会计原则是资产减值会计的依据。谨慎性原则要求会计记录企业实际面临的或者可能面临的风险损失。资产减值会计信息是上述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环境复杂、不确定因素增加时,应用谨慎性会计原则非常必要,此时资产减值会计的作用也越发重要。 3资产减值会计的本质。 引发资产减值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是,统计阶段市场价格低于采购阶段的市场价格,造成资金缩减,继而其损耗也严重影响价值。这是企业经营管理所无法避免的问题,但应将损耗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二、资产减值准则实施的经济后果分析 1对准则制定机构的影响。 在企业的资产减值会计资料分析中,要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利

用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向管理人员汇报,以便调整接下来的经营理念。会计工作是严格按照制度体系开展的,将其结果应用于企业宏观调控,是非常可靠的。企业要在会计实践过程中调整会计准则,准确反映资产使用阶段的变化,使信息真实有效。因此,企业的资产减值会计信息生成,对准则制定机构的要求非常高。资产减值准则的实施,为企业实际资产会计信息处理提供了指导与监督。 2对投资者和审计师的影响。 资产减值会计服务的主要功能是要真实反映企业经营动态,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资料信息保障。就目前来看,仍需进一步完善资产减值会计制度体系。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对企业资产减值的原则性很强,实际操作要求严格,客观上使资产减值的披露过于程序化,使风险的实际覆盖率过于书面化,相应降低了审计人员面临的风险。资产减值准则的实施,对企业现金流量的估值、资产折旧率的确定给出了具体的建议,为企业实际运营及未来审计人员工作降低了风险。 3对监管机构的影响。 对监管部门来说,资产减值准则的实施要及时更新信息系统,确保监管部门所得到的会计信息与实际情况一致。新会计体系落实期间,管理人员要深入基层了解存在的问题,促进制度体系快速落实,规范基层会计工作。当减值产生的原因与税法存在差异时,税务部门要积极出台方案,严格审查新准则实施过程中的工作。 三、资产减值会计实际应用存在的问题分析 1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问题。 按照重要性和成本效益性原则,要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和对商誉进行定期减值测试,其他资产在出现减值迹象之时进行

2018年十大商誉预减值跌幅榜排行 一半企业总体业绩预亏损(附图)

2018年十大商誉预减值跌幅榜排行一半企业总体业绩预亏损(附图) 作者:光柱 2018年即将结束,上市公司年末财务结算开始密锣紧鼓地进行。其中固定资产逐项检查特别头疼,特别是近年以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爆发式增长,多数上市公司溢价购买标的资产,造成公司并购重组后出现巨大商誉。商誉减值准备成为资产减值准备的重头戏。据股扒扒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前三季度,有1161家A股上市公司商誉过亿元。其中,有375家上市公司商誉过10亿元。而在上述公司中,有13家上市公司的商誉超过百亿元。 其中,有70家上市企业在2018年中报业绩报告中披露商誉减值准备,据股扒扒统计,今年以来披露商誉减值准备最大的十只个股中,一半企业发出业绩亏损预报,而股价跌幅最大的的ST*保千,商誉净值就有7.9亿元,今年预告续亏,股扒扒提示该股存在退市风险。 ST*保千(600074)重组作假,抬高估值 *ST保千的前身是中达股份,2013年中达股份破产重整,保千里电子借壳重组。在重组过程中,保千里电子通过伪造9份意向性协议,抬高估值,于2015年3月完成重组。 2016年12月,*ST保千重组造假东窗事发,收到证监会的立案调查通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直至2017年底,*ST保千才正式披露,前实控人庄敏涉嫌以多种手段侵占公司利益,将对公司造成重大损失。 公司今年公告中称,2017年公司对外投资的大部分子公司经营情况不乐观,大部分处于半停顿或停滞状态。经初步测算,公司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约30亿元,计提商誉减值约7.9亿元。 领益制造(002600)受“金立”拖累,子公司应收账款无法收回 受金立资金链问题的影响,领益制造新收购子公司东方亮彩产生了3.7亿元应收账款。同时,东方亮彩的原股东。据2017年年报介绍,东方亮彩原股东承诺,2017年度实现的扣除非经

上市公司的重组主要有几种方式

上市公司的重组主要有几种方式 上市公司主要有几种重组方式 一、收购兼并 在我国收购兼并主要是指上市公司收购其他企业股权或资产、兼并其他企业,或采取定向扩股合并其他企业。本文中所使用的收购兼并概念是上市公司作为利益主体,进行主动对外扩张的行为。 它与我国上市公司的大宗股权转让概念不同。“股权转让”是在上市公司的股东层面上完成的,而收购兼并则是在上市公司的企业层面上进行的。兼并收购是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当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重组方式。 二、股权转让 股权转让是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另一个重要方式。在我国股权转让主要是指上市公司的大宗股权转让,包括股权有偿转让、二级市场收购、行政无偿划拨和通过收购控股股东等形式。上市公司大宗股权转让后一般出现公司股东、甚至董事会和经理层的变动,从而引入新的管理方式,调整原有公司业务,实现公司经营管理以及业务的升级。 三、资产剥离和所拥有股权的出售 资产剥离或所拥有股权的出售是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一个重要方式。主要是指上市公司将其本身的一部分出售给目标公司而由此获得收益的行为。根据出售标的的差异,可划分为实物资产剥离和股权出售。资产剥离或所拥有股权的出售作为减少上市公司经营负担、改变上市公司经营方向的有力措施,经常被加以使用。在我国上市公司当中,相当一部分企业上市初期改制不彻底,带有大量的非经营性资产,为以后的资产剥离活动埋下了伏笔。

四、资产置换 资产置换是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一个重要方式之一。在我国资产置换主要是指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以优质资产或现金置换上市公司的存量呆滞资产,或以主营业务资产置换非主营业务资产等行为。资产置换被认为是各类资产重组方式当中效果最快、最明显的一种方式,经常被加以使用。上市公司资产置换行为非常普遍。 五、其他 除了股权转让、兼并收购、资产置换、资产剥离等基本方式以外,根据资产重组的定义,笔者认为我国还出现过以下几种重组方式:国有股回购、债务重组、托管、公司分拆、租赁等方式。因篇幅关系,在此不一一赘述。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壳”重组和MBO不是一个单独的资产重组方式。因为这两种方式都是“股权转让”重组的一种结果。配股(包括实物配股)不是资产重组的一种方式,因为配股过程中,产权没有出现变化。虽然在增发股份的过程中产权发生了变化,但根据约定俗成,把增发股份当作一种融资行为,而不当作资产重组行为。上市公司投资参股当中的新设投资属于上市公司投资行为,而对已有企业的投资参股则是“兼并收购”的一种。 并购重组锁定期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一)《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 第四十五条特定对象以资产认购而取得的上市公司股份,自股份发行结束之日起12 个月内不得转让;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36 个月内不得转让: 1、特定对象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或者其控制的关联人;

论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及对企业会计数据的影响(doc 11页)

论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及对企业会计数据的影响(doc 11页)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起点、实质、确认与计量等问题,并分析了我国资产减值会计滞后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建议并指出本文研究的局限。为充分贯彻谨慎性原则,“挤出”资产中的“水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规定,如果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其可收回价值,则资产已经减值。《企业会计制度》第53条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减值损失,计提减值准备”。无疑,这些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企业由于资产计量不实造成的浮夸资产和虚增利润的现象,从而使会计信息较为真实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客观情况。但这并不排除在其实际运行中由于操作不当,或主观操纵行为给会计信息质量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资产减值、价值、滞后

前言 近期,一些企业利用会计法规准则中的灵活性、不完善性来操纵会计利润的行为日益严重,就"资产减值准备"的问题而言,更是被一些企业为达到自身目的进行随意调整的行为愈演愈烈。所以就此问题浅析如下。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为何要对没有发生只是可能发生的资产损失作确认呢?因为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存在着各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所以制度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即要求企业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做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少计负债或费用。确保资产的真实,符合资产定义(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要求。 我国目前的关于资产减值准备规定不仅说明了谨慎性原则的重要性,也是为了避免资产的虚增导致企业利润的虚增,同时保证企业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可比性。需要注意的是,运用谨慎性原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设置秘密准备,否则就属于滥用谨慎性原则,将视为重大会计差错处理。 一、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及对企业会计数据的影响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增加当期费用,减少资产,减少当期利润。如果少计或不计资产减值准备就会减少当期费用,增加资产,从而虚增当期利润。 尽管企业已经普遍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开始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但是由于准则对具体情况界定的不明晰,在计提具体内容上没有明确的计算程序,因此留给企业很大的选择空间。 目前,八项准备中频繁被部分企业当作调节企业利润粉饰会计报表的利器的主要项目是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及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这几项。以下试对这四项进行浅析。 (一)坏账准备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则执行情况分析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则执行情况分析 简介:摘要:财政部2006年底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企业应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本文从我国实施新会计准则以来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运用实际情况分析,分析其发展路程、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 关键词: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则,资产减值 资产(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称之为“资产减值”。其中,“资产组”,是指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财政部2006年底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因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都应当进行减值测试。即企业应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该准则还对不同资产的减值适用不同的准则规定如下:(1)存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2)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3)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4)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5)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6)融资租赁中出租入未担保余值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7)《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的金融资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8)未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通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使得企业资产真正符合资产定义的要求。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少计负债或费用。资产减值会计也为资产的真实价值提供了量度。会计上对资产的减值情况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的核算方法,其实质是用价值计量代替成本计量,并将账面金额大于价值部分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或费用。资产计量接近真实价值,有助于信息使用者投资决策。 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运用到目前为止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在《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自1998年开始,要求境外上市公司、香港上市公司、在境外发行外资股的公司计提“四项准备”,即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对其他上市公司可按此规定执行,而对非上市公司仅要求计提坏账准备。二是1999年发布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将四项减值准备的使用范围扩大到所有股份有限公司。三是从2001年起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执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中,把“四项准备”扩大到“八项准备”,增加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并规定:从2001年1月1日起,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可能发生的损

财务分析案例

《财务分析》案例 案例一 从资产减值看资产质量——横店东磁 2013年2月28日,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横店东磁)发布《关于太阳能产业应收款项、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告》。主要内容如下: 一、本次太阳能产业应收款项、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资产减值计提情况概述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为真实反映公司截止到2012年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及2012年度经营成果,公司于2013年初对2012年末大阳能产业相关资产进行了全面清查,并对应收款项、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等进行了减值测试。公司认为,太阳能产业部分应收款项、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存在明显减值迹象,本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记入2012年年度报告。其中:计提应收款项特殊坏账准备约14 197万元、计提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减值准备20 463万元,合计约34 660万元。 二、本次太阳能产业应收款项、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原因、资产范围、总金额及具休情况 2012年,公司太阳能产业受供需失衡及美国、欧盟“双反”等因素的影响,全年产能利用率严重不足,同时部分太阳能产业客户开始出现重大经营困难,致使太阳能产业应收款项坏账准备、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大幅上升。 (一)应收款项 本期部分太阳能产业重要客户出现严重经营困难,公司对该部分挂账时间较长、收回难度较大的应收款项计提了全额坏账准备。此外,公司对部分供应商的预付款项因供应商经营困难,后续供货难度较大,本期转入其他应收款,并根据供应商实际情况按照账龄计提坏账准备或全额计提坏账准备。具体情况如下:(金 (二)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 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影响,公司太阳能产能利用率严重不足。公司根据太阳能产业资产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估计相关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的可收回金额后,按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之间的差额计提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具休

资产减值会计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资产减值会计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减值会计在实务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1、关于引入资产组的问题 资产组概念的引进合理性和科学性。但是,由于资产组的认定在具体操作上十分复杂,涉及大量的主观判断,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因此,从我国的企业管理现状和上市公司监管来看,全面引入资产组的概念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 (l)我国企业的管理惯例和较低的管理水平不利于资产组概念的广泛运用。资产组概念的运用,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水平。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没有编制长期(3至5年)现金流量预算的惯例(而这恰恰是采用IAS36所必不可少的),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对现金流量的测算普遍缺乏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测算企业层面上的现金流量都十分困难,更不要说是测算资产组的现金流量。 (2)资产组的划分缺乏明确的标准,容易诱发盈余管理行为。资产组的划分方法不同,直接影响到资产减值准备应否计提及计提多少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是监管部门还是注册会计师,都难以对此进行判断,客观上可能诱使企业利用资产组的划分来操纵资产减值准备和经营业绩。尤其是就我国对上市公司的监管而言,由于采取净利润、资产收益率等作为评价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核心指标,上市公司利用资产组划分标准的模糊性,随意扩大或缩小资产组合据以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相比国外上市公司而言可能会更为强烈。 (3)资产组的运用,将大大增加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会计成本,同时执行效果可能不甚理想。为提高按资产组确定可收回金额的可操作性,必须提供大量且详细的指南和解释,这可能大大增加准则制定部门的会计成本。即使这样,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辨认资产组以及对资产组的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测算时仍然会面临诸多实际困难,因此,资产组的运用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关于资产减值转回的问题 尽管财政部三令五申禁止企业为调节利润的目的秘密计提减值准备,但在利益驱动和监管不力的情况下,仍有不少公司明知故犯。准则中规定资产减值准备

我国上市公司商誉减值的现状、成因与危害

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29期153一作者简介:顾楹瑶(1993-) ,女,汉族,浙江绍兴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金融市场.我国上市公司商誉减值的现状、成因与危害 顾楹瑶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管理学院,上海201600 )摘一要:随着并购重组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上市公司累计并购商誉逐年增长,为商誉减值风险埋下了隐患.描述了我国上市公司商誉减值的现状,分析了上市公司高额商誉形成的原因,论述了商誉减值带来的危害,并在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要降低上市公司商誉减值的风险,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从会计准则方面改进商誉的计量方式;对于有高溢价倾向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来说,需要在财务顾问方面加强约束;为了对并购标的方产生更大的约束力并降低并购方的风险,可以通过设立分期支付方式向并购标的方支付并购价款;须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做到在不泄露商业机密的前提下及时二准确二完整地披露财务经营信息. 关键词:商誉减值;减值测试;并购溢价中图分类号:D 9一一一一一文献标识码:A一一一一一一d o i :10.19311/j .c n k i .1672G3198.2019.29.0801一引言 2018年以来, 上市公司商誉减值成了一个热门话题,商誉的大额减持不但损害了上市公司的利益,还给 广大投资者带来重大损失.上市公司由于并购形成的 高额商誉,有些已经超过了净资产,一旦对商誉全部计 提减值损失,上市公司将变成负资产.更极端的是,上 市公司的三季报还是业绩高增长,到了年报却出现了 出人意料的商誉减值计提,商誉减值的 黑天鹅 随时 可能爆发,最终受害人是广大的上市公司投资者. 从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 企业合并?的相关规定,商誉是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取得被购买 方各项可辨认资产二负债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其存在 无法与企业自身分离,不具有可辨认性,不属于无形资 产准则所规范的无形资产.2014年以来, 由于并购政策的宽松,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并购行为.企业通过 并购来拓展业务或扩大生产规模,但与此同时,大量的 并购行为也导致了越来越高的商誉. 为规避上市公司在商誉减值中的各种不规范做 法,中国证监会于2018年11月16日发布了?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 商誉减值?,对商誉减值信息披露 以及会计师和评估师的工作进行了监管风险提示,这 无疑对促进上市公司内部治理及信息披露工作具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上市公司商誉减值的现状二成 因和危害进行分析,并给出商誉减值方面的政策建议, 以便开拓会计师和评估师的工作思路,形成证监会在 商誉减值监管风险提示方面的有益补充.2一我国上市公司商誉减值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并购重组规模的不断扩大,并购商誉 也随之不断增长,公司财务报表显示,2018年度我国全 部A 股商誉已高达13093亿元,其中主板上市公司商誉7587.08亿元,中小板上市公司商誉2292.83亿元,创业板上市公司商誉3213.73亿元.从图1可以看 出,我国上市公司累积商誉呈逐年上升趋势,巨额的商 誉为减值损失埋下了隐患 .图1一2014-2018年度我国各板块上市公司年末商誉净额注:根据w i n d 数据整理,下同.w i n d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全部A 股上市公司商誉减值损失1667.64亿元,商誉减值损失比率12.74%,占全部资产减值损失的比率达17.80%.从图2可以看出,2018年我国商誉减值损失相较于前几年急速增长,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商誉减值损失情况尤为严重.根据w i n d 数据整理,我国中小板公司2018年商誉减值损失占净利润的28.51%,占资产减值损失的37.03%;创业板公司商誉减值损失占净利润的148.56%,占资产减值损失的48.37%. 图2一2014-2018年我国各板块商誉减值情况在所有发生商誉减值损失的公司中,减值损失最大的公司为天神娱乐,2018年商誉减值损失达40.6亿,而与此同时,该公司的总资产和净资产仅为146.08

新旧会计准则资产减值比较与分析

【摘要】针对我国2000 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对资产减值处理的规定存在的问题,2006 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作为一项新制定的准则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对资产进行了限定,扩大了资产减值的适用范围,这增强了企业经营状况的真实性及会计报表的相关性、可靠性,客观上减少了企业管理当局利用资产减值准备冲回进行利润操纵的可能性,极大的规范了企业的资产减值计提行为,更有利于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向更客观、更合理、更稳健的方向发展。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2000 issued enterprise accounting standards, the enterprise accounting system for handling of asset impairment provision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2006 the new enterprise accounting standards in asset impairment, as a new criterion for improving and perfecting the limit of assets, expand the scope of asset impairment, the strengthened enterprise management status and the authenticity of accounting statements, reliability, which reduced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authorities use assets impairment rushed back to the possibility of profit operation, standard enterprise asset impairment provision behavior, is more advantageous to the assets devaluation accounting to more objectively and more reasonable and more robust development direction. 【关键词】新旧会计准则;资产减值准备;差异;对比;【Keywords】New and old accounting standards; Assets depreciation reserves; Differences; Contrast; 引言: 我国在2000 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2006 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中都提到了对资产减值问题的规定和处理方法。新准则较之旧准则出现了巨大变化,更具有科学性及合理性,顺应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进一步与国际惯例趋同,健全了资产减值会计体系,孤帆了资产减值行为,

浅论资产减值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论资产减值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由于相关的制度规定不完善,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进行利润操纵的现象比较严重,本文从资产减值的相关概念出发,就我国资产减值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关键词:资产价值资产减值会计处理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会计准则国际化步伐的加快,资产减值问题已经引起了各国会计理论和实务界的普遍关注。为了真实反映企业长期资产的价值,各国相继出台了有关长期资产减值的会计准则。长期以来,由于受历史遗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企业界普遍存在着高估资产价值的现象。因此,企业通过确认资产价值,可将长期积累的不良资产泡沫予以消化,提高资产的质量,使资产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未来获取经济利益的能力。同时,通过确认资产减值还可使企业减少当期应纳税款,增加自身积累,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而另一方面近几年年报显示,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转回成为某些上市公司的年报中制造利润的主要手段,成为上市公司扭亏、亏损公司避亏以及上市公司调节利润的法宝。2006年2月,财政部颁发了新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明确规范了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与计量、资产组的认定及其减值的处理、商誉的减值测试与处理以及有关资产减值的披露等具体问题。由此资产减值问题再次引起了会计理论和实务界的高度关注,本文针对资产减值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资产减值的相关概念财政部2000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对资产定义为“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与美国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资产的定义趋于一致。三者都强调,持有资产的根本目的即为获取未来的经济利益。那么,资产的账面价值就应当为企业要求得到的最低的可收回价值。否则,就不可能体现资产的这一本质特征。如果持有期间,由于企业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资产的可收回价值减少,根据资产定义的内在要求,就应当将可收回价值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部分确认为资产减值,使资产以可收回价值表示,真正体现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若资产可收回价值提高,则根据谨慎性原则,在已计提的减值范围内进行冲销。因此,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使资产以真实价值反映,是资产定义的内在要求决定的,也进一步遵循了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对于资产减值的概念,国际会计准则认为资产减值就是资产账面金额超过可收回金额部分的差额。我国的统一会计制度则是强调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也就是说资产减值是在谨慎性原则下,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由于存在资产减值的各种不确定性以及主观判断,企业财务实践中的资产减值操作存在很多问题。 二八项减值准备理论依据及计提的意义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 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一)减值准备包括的八项内容1、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企业在期末对各项短期投资进行全面检查时,要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是指对期末按照成本与市价两者中较低者进行计价的方法)计量,将市价低于成本低于成本的金额确认为当期投资损失,并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2、坏帐准备:企业在期末分析各项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预计可能发生的坏帐损失,并可能发生的坏帐损失计提坏帐准备,计提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3、存货跌价准备:企业在期末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时,如由于存货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估计售价减去估计完工成本及销售所必须的估计费用后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会计核算要点解析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一资产减值》(以下简称“新准则”)颁布前,资产减值相关内容散见于各具体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中。新准则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原有内容进行了修改,集中用一个准则对资产减值加以阐述,基本上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资产减值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可收回金额指资产销售净值(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使用价值(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二者中的较高者。如果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则该资产应视为已经减值。可收回金额是新准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新准则主要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中的有关规定,对可收回金额的计量作了较详细的阐述。 一、资产减值的确认 资产减值确认的实质是资产价值的再确认。与初始确认以交易成本作为入账依据不同,资产减值会计对资产价值的确认是在资产持有过程中进行的,它不局限于过去,而更多地立足于现在、将来。因此,其确认基础不是交易而是事项。 (一)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 了解和掌握资产减值的产生迹象可以有效地判断资产是否减值,为资产减值确认打下基础,从而节省资产减值测试成本。资产减值不仅受资产自身因素影响,还受到许多外部因素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因此可将资产减值迹象分为内部迹象和外部迹象。 (1)内部减值迹象。主要是:资产已经陈旧过时或其实体已经损坏;资产已经或者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者计划提前处置;企业内部报告的证据表明资产的经济绩效已经低于或者将低于预期,如资产所创造的净现金流量或者实现的营业利润(或者亏损)远远低于(或者高于)预计金额等。(2)外部迹象。主要是:资产的市价当期大幅度下跌,其跌幅明显高于因时间的推移或者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企业经营所处的经济、技术或者法律等环境以及资产所处的市场在当期或者将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市场利率或者其他市场投资报酬率在当期已经提高,从而影响企业计算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折现率,导致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度降低。 (二)资产减值确认时间 新准则明确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因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都应当进行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2016年修订版细读笔记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2016年修订版 细读笔记 本次征求意见稿主要的修订如下: 一、第十三条修改为:上市公司自控制权发生变更之日起60个月内,向收购人及其关联人购买资产进行重大资产重组,导致上市公司发生以下根本变化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报经中国证监会核准: 【笔记】 凡是做重大资产重组出身的小伙伴,应该都知道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第十三条”的由来,即定义“借壳上市”。 原《<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投行细读笔记》里曾提及,判断上市公司控股权变更之日与变更后注入“收购人及其关联人”的资产总额是否超过100%两者之间是永久的关系,本次修改较之以前法规首次明确了判断是否构成实质借壳上市的期间是在控制权发生变更之日起60个月内,即五年,使得条文的执行更有效率。因为,毕竟如实际控制人变更了五年以后,如果上市公司在发生实际控制人变更后向收购人及其关联人购买资产的资产总额超过了实际控制人变更之前的资产总额超过了100%,想套现的早就套现走人了,留下好的资产在上市公司一样是对中小股东有益。 (一)购买的资产总额占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的前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合并财务报告期末资产总额的比例达到100%以上; (二)购买的资产在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所产生的营业收入占控制权发生变更的前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合并财务会计报告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100%以上; (三)购买的资产在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所产生的净利润占控制权发生变更的前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合并财务会计报告的净利润的比例达到100%以上;

(四)购买的资产净额占控制权发生变更的前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合并财务会计报告资产净额的比例达到100%以上; (五)为购买资产发行的股份占上市公司首次向收购人及其关联人购买资产的董事会决议前一个交易日的股份的比例达到100%以上; (六)上市公司向收购人及其关联人购买资产虽未达到本款第(一)至第(五)项标准,但可能导致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发生根本变化; 【笔记】 原《<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投行细读笔记》里曾提及,原办法下若从购买资产总额或者评估值入手,寻找上市公司壳时,专找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都很大的壳公司,同时净资产规模较小,这样使得购买资产的评估值没有超过上市公司的资产总额,从而绕开原借壳上市的法规。自老办法公布之日起,市场上已发现较多上述案例,甚至出现大量的上市壳公司先进行一把定向增发,扩充资产总额后再发行股份收购资产,使得被收购资产的资产总额不超过定增后上市公司资产总额的100%,同时安排定增的股东减持或者大宗交易给被购买资产的实际控制人,最后达成规避借壳上市的审核。 而本法规的修订,使得被购买资产除资产总额超过上市公司合并报表中资产总额的100%外,还添加了营业收入、净利润以及资产净额三个指标,甚至在发行股份数量以及主营业务变更这两条规定上定性了判断,全方位度绝各类规避借壳上市的案例,意即从被购买资产端入手来规避借壳上市的路径基本被完全堵死。 (七)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情形。 上市公司实施前款规定的重大资产重组,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符合本办法第十一条、第四十三条规定的要求; (二)上市公司购买的资产对应的经营实体应当是股份有限公司或者有限责任公司,且符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规定的其他发行条件;

制造业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分析

[提要]本文从单一制造行业资产减值会计数据入手,用理论与具体实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影响企业资产减值行为的因素,指出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在实施中所存在的问题,初步证实在制造业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利用盈余管理行为操纵利润的现象,并提出避免上市公司利用此行为操纵其利润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制造业;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制造业上市公司资产减值研究收录日期:2017年2月9日 一、制造业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政策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分为很多行业,中国证监会根据其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以上市公司营业收入为标准,将所有上市公司分为社会服务业、制造业、信息技术业、金融保险业、畜牧业、传播与文化产业等13个行业,制造业作为其中最大的一个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由于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同企业之间资产也有很大差异,因此只有分行业分析资产减值才有说服力。国外相关学者指出资产减值对上市公司的财务造成巨大影响,有时达到销售收入的22%、长期资产总额的12%、利润的10倍左右,也就不难解释企业为什么对资产减值如此关注,制造业上市公司亦是如此。Zucca 和Campbell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进行减值计提的大多数属于制造业,计提政策的选择也有很大差别。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因素: 第一,公司盈利状况。企业资产减值政策的选择,与企业的盈利状况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企业当期发生巨额亏损,其资产减值的比例则计提的较高,因为根据中国《证券法》、《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如果企业连续两年发生亏损,其股票将被ST 处理;如果连续三年亏损,就要被迫退市。因此,企业本期当局通常会提取巨额减值准备,在年报中把亏空做大借以隐瞒净资产,在下一个会计期间又可以冲回部分减值,导致未来收益增加,这种行为被称为“大洗澡”。 第二,管理当局因素。一般来说,当企业总经理或者董事长变动时,资产减值计提会明显低于或高于上个会计年度。对一个稳步发展的制造业上市公司来说,资产减值政策的选取应当保持稳定。另外,充足的资金是保证公司正常生产经营以及扩充生产能力的必要条件,而上市公司在融资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等及时筹集资金,许多企业看中的就是上市公司的这种融资功能,制造业也不例外。就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来讲,倘若发生转移,该企业极有可能存在利用盈余管理操纵利润的行为,因为新的控股股东为了融资资格的顺利获得,为了中小股东的利益,将企业的资产注销以隐瞒净资产,为将来的盈余准备条件,而这种目的实现方式一般通过新任经理人员的行为。 二、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应用分析 (一)样本来源及数据选择。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末,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已有1,500家。按照数理统计知识定义,样本容量超过30个即为大样本,本文选取了32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分析对象,进行统计研究。其中,石油、天然气行业4家,汽车行业4家,金属行业4家,机械设备行业4家,船舶行业3家,食品、饮料行业3家,医药、生物制品行业5家,家电行业5家。数据不全的公司不在所选范围内。 本文所分析的样本数据来源于新浪财经网、同花顺和巨潮资讯网等专业网站,重点分析了上市公司的各类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并参考了相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的财务指标,数据处理采用EXCEL 办公软件,同时采集到以下内容:(1)股票代码、主营业务、所在区域;(2)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中的各类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和转回数,包括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等短期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等长期资产减值准备;(3)应收账款总额、资产总额、总资产收益及周转率(通过分析简单计算);(4)各项减值准备的计提及转回方法。 (二)制造业上市公司资产减值转回情况分析。从图1我们可以发现,超过70%的制造业上市公司转回了坏账准备,对存货跌价准备的转回也高达50%,诚然,转回或许是出于资产的真实价值恢复的需要,但也不排除是上市公司利用盈余管理来操纵利润的手段。2007年施行的八号资产减值准则“一经计 制造业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分析 □文/苏德坤 李鹏莉 (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安徽·蚌埠) 图1制作业上市公司资产减值转回转销公司数 财会/审计 《合作经济与科技》No.3x 2017 1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