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旅夜书怀》

合集下载

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全诗翻译赏析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全诗翻译赏析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文解释】微风吹拂着岸边的细草,高耸着桅杆的小舟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明亮的星星低垂着,原野辽阔,水中的月亮随着波浪涌动,大江奔流不息。

名声哪里是因为文章写得好才有的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有病而罢休。

漂流不定像什么呢?就像广阔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

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名句赏析:“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这两句写景的诗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无垠的星空,平旷的原野,浩渺的月光,奔流的江水,看上去是那样的雄浑阔大,让人心旷神怡,难怪有人认为这两句诗是“开襟阔远”(浦起龙《读杜心解》),甚至有人认为是写出了作者“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

其实只要联系本诗写作背景和全诗的意境不难看出,这两句诗是在以乐景写哀情,作者正是以自然的辽阔无边反衬一叶可怜小舟的孤单与渺小,面对茫茫的宇宙,想想坎坷的过去,望望无光的未来,何处才是自己的归程,怎不悲从中来?【赏析】公元七六五年正月,杜甫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在这无所依靠的处境之下,杜甫决意携带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

这首诗大概是他经过渝州、忠州一带时写的。

诗人在夜边望着江水与夜色,想起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得不到实现,在政治上受到排挤,不得不辞官,心中深感不平。

全诗借景抒情,立意深刻含蓄,曲折感人。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

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榆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

此诗约为途中所作。

诗人用阔大无垠的夜景衬托深沉滞重的孤独感,使人感受到诗人生命的激情正如他笔下奔涌的江流一样澎湃难平。

《登岳阳楼》理解性默写

《登岳阳楼》理解性默写


”两句写自己早就
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13.《登岳阳楼》中,杜甫以大胸襟、大手笔,写出了洞庭湖的大气
象、大气魄的诗句是:


9.杜甫《登岳阳楼》中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 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基础的诗句是:昔闻洞庭水,今上岳 阳楼。 10.《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句,写洞庭湖浩 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11.《登岳阳楼》中作者不仅哀叹自己的身世孤苦晚境凄凉,更为国 家动荡不安战乱不休而悲伤的诗句是: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2.《登岳阳楼》中,“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两句写自己早就 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
1.杜甫《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出了洞庭湖烟波 浩渺的雄浑景象。 2.《登岳阳楼》“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和《旅夜书怀》中的“名 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都形象地反映了他生前生活的窘迫和仕途 的坎坷。 3.《登岳阳楼》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戎 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4.《登岳阳楼》其一中表现诗人愤懑之情的语句是: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5.杜甫《登岳阳楼》中虚实结合,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
生动的句子是:


6.杜甫《登岳阳楼》中逼真描画出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景
象,可以和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相媲美的的诗
句是:


7.《登岳阳楼》中“

”两句,写诗人年
老多病,远离亲友,以舟为家,流落在外,表现了诗人的凄凉之境、
9.杜甫《登岳阳楼》中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
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基础的诗句是:

杜甫《旅夜书怀》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全诗翻译赏析杜甫《旅夜书怀》全诗翻译赏析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独夜⾈。

星垂平野阔,⽉涌⼤江流。

名岂⽂章着,官应⽼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沙。

诗⽂解释: 微风吹拂着岸边的细草,⾼耸着杆的⼩⾈在夜⾥孤独地停泊着。

明亮的星星低垂着,原野辽阔,⽔中的⽉亮随着波浪涌动,⼤江奔流不息。

名声哪⾥是因为⽂章写得好才有的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有病⽽罢休。

漂流不定像什么呢?就像⼴阔天地间的⼀只沙罢了。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着⾼⾼杆的⼩船在夜⾥孤零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光随波涌动,⼤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章⽽著名吗?年⽼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只孤零零的沙。

词语解释: 独夜:孤独之夜。

着:见着。

何所以:所像的是什么。

岸:指江岸边。

(2)危(qiáng):⾼竖的杆。

危,⾼。

,船上挂风帆的杆。

(3)独夜⾈:是说⾃⼰孤零零的⼀个⼈夜泊江边。

(4)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阔。

(5)⽉涌:⽉亮倒映,随⽔流涌。

⼤江:指长江。

(6)名岂:这句连下句,是⽤“反⾔以见意”的⼿法写的。

杜甫确实是以⽂章⽽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豪语。

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且病,所以这句是⾃解语了。

(7)官应⽼病休:官倒是因为年⽼多病⽽被罢退。

应,认为是、是。

(8)飘飘:飞翔的样⼦,这⾥含⽉“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是借沙以写⼈的飘泊。

名句赏:“星垂平野阔,⽉涌⼤江流。

” 这两句写景的诗句,历来为⼈们所称道。

⽆的星空,平旷的原野,浩渺的⽉光,奔流的江⽔,看上去是那样的雄浑阔⼤,让⼈⼼旷神怡,难怪有⼈认为这两句诗是“开襟阔远”(浦起龙《读杜⼼解》),甚⾄有⼈认为是写出了作者“喜”的感情(见《唐诗论⽂集"杜甫五律例解》)。

其实只要联系本诗写作背景和全诗的意境不难看出,这两句诗是在以乐景写哀情,作者正是以⾃然的辽阔⽆边反衬⼀叶可怜⼩⾈的孤单与渺⼩,⾯对茫茫的宇宙,想想坎坷的过去,望望⽆光的未来,何处才是⾃⼰的归程,怎不悲从中来? 赏: 公元七六五年正⽉,杜甫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在成都赖以存⾝的好友严武死去,在这⽆所依靠的处境之下,杜甫决意携带家⼈离开成都草堂,乘⾈东下。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任务群教学初探——以杜甫诗《旅夜书怀》《阁夜》和《登岳阳楼》为例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任务群教学初探——以杜甫诗《旅夜书怀》《阁夜》和《登岳阳楼》为例

探索篇•核心素养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从学科育人价值的角度,提出了很多新鲜的概念和理念,如“核心素养”“学业质量”“任务群”“优秀传统文化”等,如何让这些新课标理念在日常教学中落地生根?我们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一、不畏浮云遮望眼———明确核心概念,厘清两者关系,从语文核心素养和任务群说起1.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语文教育所获得的最具终身发展价值的人格修养与关键能力。

新课标则把语文素养凝炼成“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大核心素养。

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是课程目标不断细化、补充、完善和具体化的过程。

核心素养的提出使教学的发展有了更明确的指向,那就是既培育学生能力,又培育学生品格,让广大教师从教书本走向育人,更好地落实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2.学习任务群的概念新版课标修订组组长王宁教授解释为“在真实情境下,确定与语文核心素养生成、发展、提升相关的人文主题,组织学习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自主活动,自己去体验环境,完成任务,发展个性,增长思维能力,形成理解应用系统。

”本次课程标准修订,设置了“整本书阅读”“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品阅读与研讨”等18个学习任务群,根据学生的成长需要,渗透到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中,在此不一一赘述。

3.核心素养和任务群的关系新课标倡导“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学习任务群,并以此展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设计了18个学习任务群,将它们作为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载体。

任务群的设置摆脱了“一课一篇”的模式,最主要的特点是不局限于某一篇或某几篇课文,而是根据教学有侧重点地落实语言、思维、审美等素养的目标设置任务群,选择和设计相关的专题让学生展开研讨。

杜甫最著名的十首诗五言绝句

杜甫最著名的十首诗五言绝句

杜甫最著名的十首诗五言绝句10首杜甫的五言绝句如下:1.《春望》2.《春夜喜雨》3.《望岳》4.《月夜忆舍弟》5.《登岳阳楼》6.《绝句二首》7.《八阵图》8.《旅夜书怀》9.《房兵曹胡马诗》10.《春日忆李白》【拓展资料】:一、原文:1.《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5.《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6.《绝句二首》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7.《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8.《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9.《房兵曹胡马诗》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10.《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杜甫诗四首

杜甫诗四首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尾联说,飘然一身象个什么呢?不过象广阔 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 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 这一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 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情景虽有在心在 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 情景互藏其宅,即寓情于景和寓景于情。前者写 宜于表达诗人所要抒发的情的景物,使情藏于景 中;后者不是抽象地写情,而是在写情中藏有景 物。杜甫的这首《旅夜书怀》诗,就是古典诗歌 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个范例。
杜甫
杜甫草堂全景
杜甫草堂博物馆
蜀相
•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诗的主旨

这是一首咏史。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丞相辅佐两朝, 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 感慨。 诗的前半首写祠堂的景色。首联自问自答,写祠堂的所 在。颔联“草自春色”、“鸟空好音”,写祠堂的荒凉,字里 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后半首写丞相的为人。颈联写他雄 才大略(“天下计”)忠心报国(“老臣心”)。末联叹惜他 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
• •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颈联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 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 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 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 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 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 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 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 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 寂的根本原因。

旅夜书怀赏析

旅夜书怀赏析

【篇一】旅夜书怀赏析杜甫《旅夜书怀》赏析2所谓“旅夜书怀”,就是在行旅的夜里抒写自己的胸怀或怀抱。

这首诗一向被认为是杜甫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五月离开成都草堂以后,沿长江乘舟东下,秋天抵达忠州(今四川忠县)一带时所作。

但是,首先,诗中“星垂平野阔”句所描画的图景,与忠州一带的峡谷地貌不合。

其次,“细草”本是象征春天的景物,也与秋天不符,所以秋天写于忠州的结论是有疑问的。

那么此诗究竟写于何时呢?关于这首诗的写作,应该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在春天,二是在广阔的平野之中,三是在漂泊于大江上的船里。

同时满足这三条的,有如下两个时间:①大历三年(768)春天,杜甫离开夔州,穿过三峡后,向江陵(今属湖北)航行时。

②大历四年或五年春天,漂泊在湘江上时。

长江贯流的湖北江汉平原,和湘江沿岸的湖南平野,都能与“星垂平野阔”所描绘的空间相应。

但杜诗提及“大江”的二十多例子里,一个指湘江的也找不到。

所以,将这个事实和“细草”的春意,“星垂平野阔”的平野综合考虑的话,《旅夜书怀》诗的写作时期应该确定为大历三年春。

此前杜甫已经滞留夔州近两年,除因受到夔州都督柏茂琳的优待以外,大约也是为了等候朝廷任命新职。

因为作为夔州都督的柏茂琳,可能向朝廷推荐过杜甫。

但是,唐代宗没有起用他。

这时,他感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希望完全破灭了。

于是在这年的正月,五十七岁的杜甫下定决心离开夔州。

舟出三峡,顺着大江,进入江汉平原的江陵一带,他回想一生的坎坷遭遇和朝廷的黑暗腐败,抒发了“官应老病休”的愤激之情。

句解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微风习习,江岸细草如丝,一只竖有高桅的小船,孤伶伶地行驶在江上。

首联点明地点、时间和环境,烘托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这也是作者孤独感伤之情的外化。

“危”,高的意思。

“樯”,桅杆。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星星垂挂在远天,显出平野的辽阔;月光涌动在水面,大江在汹涌奔流。

与上一联的近景相比,这一联是远景,上句写岸上,下句写江中,构成阔大雄伟的境界,有一种宇宙苍茫无穷之感。

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全诗翻译赏析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文解释】微风吹拂着岸边的细草,高耸着桅杆的小舟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明亮的星星低垂着,原野辽阔,水中的月亮随着波浪涌动,大江奔流不息。

名声哪里是因为文章写得好才有的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有病而罢休。

漂流不定像什么呢?就像广阔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

二: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词语解释】独夜:孤独之夜。

着:见着。

何所以:所像的是什么。

岸:指江岸边。

(2)危樯(qiáng):高竖的桅杆。

危,高。

樯,船上挂风帆的桅杆。

(3)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4)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5)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

大江:指长江。

(6)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

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

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7)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

应,认为是、是。

(8)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月“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名句赏析:“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这两句写景的诗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无垠的星空,平旷的原野,浩渺的月光,奔流的江水,看上去是那样的雄浑阔大,让人心旷神怡,难怪有人认为这两句诗是“开襟阔远”(浦起龙《读杜心解》),甚至有人认为是写出了作者“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

其实只要联系本诗写作背景和全诗的意境不难看出,这两句诗是在以乐景写哀情,作者正是以自然的辽阔无边反衬一叶可怜小舟的孤单与渺小,面对茫茫的宇宙,想想坎坷的过去,望望无光的未来,何处才是自己的归程,怎不悲从中来?【赏析】公元七六五年正月,杜甫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在这无所依靠的处境之下,杜甫决意携带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诗歌鉴赏中的“虚实结合”: 在诗歌鉴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具体来说,诗歌中的“虚”包 括以下几类: 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 实。如《梦游天姥吟留别》。 ②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 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在却不在眼前。如《越中览古》。 ③设想的未来之境。如柳永《雨霖铃》。
诗歌文意理解:
独悬天空的一轮圆月,正对屋舍,月光照射在秋夜滚滚的江面之 上,又反射到屋门之上闪动。绵延曲折起伏的水波在不停地跳动 着金光,华丽的绮席被月光照射显得更加柔美。圆月照耀着幽静 的山林,夜空中月光皎洁,群星稀少。想到遥远的家乡的松树当 茂,桂花正香,在这明净的夜晚,联想到万里之外的故乡、亲人 能与我共沐月光。
步骤三: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 样的情感或主旨,或有什么艺术效果。
③这两个字烘托出雄浑壮阔的意境,反衬了诗人孤独 的形象和凄苦的心境。 有手法答手法
语言的锤炼
考查方式
1、赏析生动传神的词语 2、鉴赏“诗眼” 3、分析作品中的关键词语 4、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优劣
(1)关注定语、状语、谓语和补语。 (2)关注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和名词。 (3)关注词类活用和修辞手法。
步骤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①答:是“空”和“同”。“空”是空荡荡、荡然无存的意思。 “同”是相同,没有变化的意思。 (1分)
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句中描述景象。
②“空”所在诗句写了六朝繁华当然无存,只有草连成一片。 “同”所在诗句写了天和云从古到今都相同,都还是那样的淡 蓝、悠闲。(2分)
步骤三: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 样的情感或主旨,或有什么艺术效果。
提问:这首诗的颔联是历来传诵的名联,其中有两个关键字, 请找出来加以分析。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步骤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答:①这两个关键字分别是“垂”和“涌”。 “垂” 是“低垂”的意思, “涌”是“奔流”的意思。
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句中描述景象。
②“垂”所在诗句描绘了放眼望去,星星在天边遥挂低 垂的画面 。 “涌”所在诗句描绘了月亮好像在奔腾的 江水中出没的画面。
月 圆① 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 天杜甫所作。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 的)光彩更加柔美。③未缺:指月圆。③ 列宿度 进行赏析。(6分)
注:縠[hú]皱,绉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提问】 “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千古名句, 有人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请说说你 的理解。
步骤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闹,本指热闹,此处指春意盎然。
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句中描述景象,结 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 作者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花满枝头 充满生机的景象,以动写静,把无声的姿 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在视觉里获得听觉 的感受。(传达出春日万物争喧的情景) 步骤三: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主旨。
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三、规律指引、直击高考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问:首联中哪两个字最有表现力?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分析。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 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 宿鸟声中自掩门。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 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6分)
《登岳阳楼》 《旅夜抒怀》
杜甫
旅 夜 书 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参考答案: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 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 情绪。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 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借 [注]①李弥逊(1085-1153), 凄冷的景色抒发了作者政治上失 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 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 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 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 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 归鸟的呜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 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 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 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 暖的感叹。 地方。
③ “空”和“同”表达了作者对物是人非的感伤。 (2分)
月 圆① 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 天杜甫所作。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 的)光彩更加柔美。③未缺:指月圆。③ 列宿:众星。
1.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 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 的语言进行概括。(6分) 参考答案:孤月高悬,楼上洒 参考答案:孤月当空,清辉满 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江 满月光,寒冷的江面浮动,光 水绵延,浮光跃金;月照绮席, 影反照到屋门上不停闪动;绵 光彩柔美;月挂空山,万籁俱 延的江面波光粼粼,浮动着金 静;月明中天,星辰寥落。 色的微波,月光照耀着席子, 席上的光彩更加柔美;圆月高 悬山谷之上,空山寂静无声, 空中星辰稀少。
(一)关于炼字
A 、某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 提 问 请简要分析? 方 式 B、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
在哪里?
C、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这类题目要求品味字 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 起来谈,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 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ú]皱波纹迎客棹 [zhào]。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