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与资产减值会计相关的会计原则

试述与资产减值会计相关的会计原则
试述与资产减值会计相关的会计原则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810712651.html,

试述与资产减值会计相关的会计原则

作者:魏紫娟

来源:《商场现代化》2011年第11期

[摘要]在未来经济利益观下,历史成本只是在发生的那个时点人们对未来经济利益的“最佳估计。当依据历史成本对未来经济利益的估计高于根据现时情况(包括现时市场状况、现时资产状态、管理当局的意图和对风险的态度等)所作出的最佳估计时,其差额所能获取的未来经济利益就会为零或负值,这时就应该对资产减值损失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以符合未来经济利益观对资产要素的要求,这就是资产减值会计的经济实质,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着企业在一定范围内操纵利润,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被滥用等弊端。为此,本文采用规范性研究方法,结合我国新资产减值会计准则,较为系统地探讨了资产减值会计的经济实质和理论前提。

[关键词]资产减值会计前提新企业准则

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未来经济利益也就具有了不确定性。当资产被定义为未来经济利益时,资产的价值就存在了变化的前提,减值的发生也就变得理所当然。

一、资产减值会计是会计目标的要求

关于会计目标是什么的问题,理论界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即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受托责任观认为,财务会计的目标就是向资源使用者(股东)如实反映资源的受托者(企业管理当局)对受托资源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它强调信息的可靠性,对资产的计量倾向于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决策有用观认为,财务会计的目标就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他们进行决策有用的信息,而对决策有用的信息主要是关于企业现金流动的信息和关于经营业绩及资源变动的信息,这种信息更强调信息的相关性。这种观点在计量上要求使用有别于历史成本的多重计量属性。

二、资产减值会计与相关会计原则的关系

对新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思考

对新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思考 发表时间:2009-12-08T13:35:34.500Z 来源:《中外企业家》2009年第7期下供稿作者:华嵘 [导读] 新会计准则的规定在理论上提高了计量的可靠性,但在实务中,可操作性却很差。 华嵘(浙江东方集团国际货运有限公司,杭州 310009) 摘要:主要阐述在新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企业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完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建议和对策进行探讨。关键词:新企业会计制度;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09)14-0087-01 2006年颁布的新准则体系中,《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和《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两个准则更明确了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更便于实际操作。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量按照新准则的规定,企业应当于资产负债表日对所有固定资产进行测试,当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固定资产存在减值迹象时,应当估计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然后将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与其账面价值进行比较,以确定资产是否发生减值,以及减值金额的大小。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将有效遏制利用减值准备调节利润的手段,暂停上市公司回复上市的难度将加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对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有重大影响。 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减值判断的工作量较大。企业拥有的固定资产范围广,类型和数量多,要逐项判断是否发生减值,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工作量相当大。这使在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减值判断的工作量较大,实际操作中难度较大。 2.确认和计量的难度较大。固定资产由于技术更新、市价下跌等原因,会发生价值贬值,对其确认和计量远远超出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需多个部门协同认定,甚至需要企业外部的专业评估机构才能认定。不仅计量难度大,而且时间往往滞后于会计信息披露时间。 3.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算复杂,可操作性差。新准则多使用“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要求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时,以企业管理层经批准的最新财务预算或者预测数据,以及该预算或者预测其以后年份稳定的或者递减的增长率为基础,对预算期以后的现金流量趋势进行了保守的限定。新会计准则的规定在理论上提高了计量的可靠性,但在实务中,可操作性却很差。 4.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有限。要想合理的判断固定资产减值,需要会计人员掌握工程、建筑等方面的知识,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缺少必要的职业判断能力,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转回、核销等会计处理上容易发生主观上或客观上的错误,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三、完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建议和对策 1.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为了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企业应制定固定资产的核算程序和标准,规范固定资产减值的核算,确保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首先要建立固定资产的状态管理,并要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性能及时分析,掌握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固定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要及时进行减值测试,正确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2.提高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确定方式的操作性。我们应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操作性较强的具体标准,以指导企业的会计实践。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确定由企业根据自身所处的经济环境而定。如企业处于市场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可鼓励企业建立财务预算或预测制度,根据财务预算或预测数据的反馈情况,看企业是否具备采用在用价值这一计量属性来确立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3.提高从业会计的职业判断能力。必须加强企业会计人员在职培训,学习先进科学的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并强化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企业自身要注意到积极开发应用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促进企业财务部门管理职能的强化,及时准确地提供固定资产价值变动信息,从而适当地记录固定资产的价值变动。 4.完善会计监督体系。不仅要加强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更要加强以独立审计为核心的外部监督,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监督作用。这样才能确保固定资产减值会计的合理运用,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作者简介:华嵘(1970-),女,浙江杭州人,大学本科,会计师,主要从事企业财务会计、税收筹划工作研究。

超实用的会计分录-330个会计分录大全

超实用的会计分录(330个会计分录大全) 导学部分 一、背熟科目表的科目名称和属于什么类别的 二、背熟该表 类别借方贷方余额 资产类+ - 借方(准备、折旧、累计摊销售相反) 成本类+ - 借方 费用类+ - 无 收入类- + 无 负债类- + 贷方 权益类- + 贷方 三、做会计分录的步骤 1、分析涉及什么科目 2、该科目属于什么类别 3、该科目的金额是增加还是减少 4、根据上表判断是借方还是贷方 各类科目期末余额的计算方法 总体公式: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资产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成本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费用类:期末余额(等于零)=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借贷金额一致)收入类:期末余额(等于零)=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借贷金额一致)

负债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权益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业务实例 1、库存现金的核算 (1)现金收入的核算 借:库存现金 贷:银行存款(提取现金) 其他应收款(对个人罚款) 其他应付款(收取押金) 其他业务收入(销售废旧材料) (2)现金支出的核算 借:管理费用(办公费用) 应付职工薪酬(支付工资) 其他应收款(预借差旅费) 贷:库存现金 2、银行存款的核算 (1)银行存款收入 借:银行存款 贷:库存现金(存入现金) 应收账款(收回应收账款)

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银行存款支出 借:库存现金(提现) 管理费用(办公费用) 原材料等(购买材料等) 贷:银行存款 3、交易性金融资产 (1)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按照市价入账)投资收益(发生的交易费用) 贷:银行存款 (2)持有时,公允价值变动 公允价值上升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公允价值下降(做相反的账务处理) (3)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到的款项)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资产组减值的处理

资产组减值的处理 四、总部资产减值测试(主要是看能否合理一致的进行分摊) 1.总部资产的显著特征:难以脱离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来产生独立的现金流入,而且其账面价值难以完全归属于某一资产组。 (如:集团或事业部的办公楼、电子数据处理设备、研发中心等) 2.总部资产通常难以单独进行减值测试,需要结合其他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 其中: 资产组组合:是指由若干个资产组组成的最小资产组组合,包括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以及按合理方法分摊的总部资产部分。 3.企业对某一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应当先认定所有与该资产组相关的总部资产,再根据相关总部资产能否按照合理和一致的基础分摊至该资产组,分别下列情况进行处理:(1)对于相关总部资产能够按照合理和一致的基础分摊至该资产组的部分,应当将该部分总部资产的账面价值分摊至该资产组,再据以比较该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包括已分摊的总部资产的账面价值部分)和可收回金额,相关减值损失的处理顺序和方法与资产组减值损失的处理顺序相同。 (2)对于相关总部资产中有部分资产难以按照合理和一致的基础分摊至该资产组的,应当按照下列步骤处理: 首先,在不考虑相关总部资产的情况下,估计和比较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和可收回金额,并按照前述有关资产组减值测试的顺序和方法处理。 其次,认定由若干个资产组组成的最小的资产组组合,该资产组组合应当包括所测试的资产组与可以按照合理和一致的基础将该部分总部资产的账面价值分摊其上的部分。 最后,比较所认定的资产组组合的账面价值(包括已分摊的总部资产的账面价值部分)和可收回金额,相关减值损失的处理顺序和方法与资产组减值损失的处理顺序相同。 ##knowlegePointIds:(总部资产减值测试)## ##end## ##start00:08:20## 【例8—10】(总部资产减值) 丁公司属于高科技企业,拥有A、B和C三条生产线,分别认定为三个资产组。在20×9年末,A、B、C三个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分别为4 000 000元、6 000 000元和8 000 000元;预计剩余使用寿命分别为10年、20年和20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不存在商誉。由于丁公司的竞争对手通过技术创新开发出了技术含量更高的新产品,且广受市场欢迎,从而对丁公司生产的产品产生了重大不利影响,用于生产该产品的A、B、C生产线可能发生减值,为此,丁公司于20×9年末对A、B、C生产线进行减值测试。 首先,丁公司在对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时,应当认定与其相关的总部资产,丁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由公司总部负责,总部资产包括一栋办公大楼和一个研发中心,研发中心的账面价值为 6 000 000元,办公大楼的账面价值为2 000 000元。研发中心的账面价值可在合理和一致的基础上分摊至各资产组,但是办公大楼的账面价值难以在合理和一致的基础上分摊至各相关资产组。 其次,丁公司根据各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和剩余使用寿命加权平均计算的账面价值分摊比例,分摊研发中心的账面价值,具体见表8—5: 表8—5 单位:元

论资产减值准备对会计报表的影响

论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会计报表的影响 摘要:报表使用者利用统计的资产减值准备观察企业的资产质量、风险防范能力,以便于做出正确的投资、筹资以及经营决策。因此,合理的认识资产减值准备对于企业报表的影响,正确的计提减值准备对于现在企业来说十分重要。本文首先对资产减值准备的研究背景和相关文献做了简要的概述,然后简单的介绍了资产减值准备及会计报表,其次分析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会计报表的影响,最后提出应该要采取的政策,通过TCL的案例,进一步论证了正确的计提减值准备对于企业的良好影响,倡导企业要正确计提减值准备。 关键词:资产减值准备会计数据会计报表

目录 1前言 (1) 1.1研究背景 (1) 1.2文献综述 (1) 1.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2资产减值准备和会计报表简介 (3) 2.1资产减值准备的的含义 (3) 2.2资产减值准备的的计提范围 (3) 2.3会计报表的简介 (3) 3计提减值准备对会计报表中数据的影响和对策 (4) 3.1计提坏账准备对会计数据的影响 (4) 3.2计提短期投资减值准备对会计数据的影响 (5) 3.3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对企业会计数据影响 (5) 3.4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对会计数据的影响 (6) 3.5对策 (7) 3.5.1完善内部会计制度 (7) 3.5.2发展资产信息市场和价格市场 (7) 3.5.3加强以独立审计为主的外部监督 (8) 3.5.4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判断能力 (8) 3.6案例分析 (8) 3.6.1企业介绍 (8) 3.6.2减值问题 (9) 3.6.3应采取的措施 (9) 3.6.4案例总结 (9) 4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资产减值准则的实施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资产减值准则的实施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 摘要 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该体系由一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组成。新准则体系中单列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以下简称《资产减值》准则)以更好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规X 企业会计行为,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本文先从资产减值的会计基本理论入手,对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披露进行了阐述,并结合相关上市公司数据的对比,分析了该准则的执行情况及影响。通过在数据的分析中发现:个别上市公司在使用旧准则时,利用资产减值为其虚增利润,粉饰报表;而新《资产减值》准则虽减少了上市公司进行盈余操纵的空间,但并没有完全封住上市公司操纵盈余的闸门。文章最后,根据上述发现,按现时情况提出了如何更好的防止上市公司在资产减值方面操纵利润的若干浅见。 关键词:资产减值,上市公司,案例分析,利润操纵,不足和建议

The Impact of New Assets Impairment Accounting Standard’s Execution on Listed panies’ Earnings Abstract At the beginning of2006,China’s Department of Finance announced the new“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Business Enterprises”, which includes a single standard for the accounting of impairment of assests. CAS 8 stipulates that,when the impairment of assets is recognized,it cannot be flushed.This aims to prevent those enterprises using the impairment allowance to adjust their profit.To reflect the financial position and the result of operation of the panies fairly,theprinciple of allowance for impairment assets obeys the fundamentals of wariness,but itis different in reality.Because of some inherent premise and restriction of the securitymarket,panies which using the policy adjust to profits make the problem ofaccounting information even wors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cognition, measurement and disclosure of accounting for asset impairment in view of basic accounting theory.Then we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ratio of every impairment allowance item decreased as thedecreasing of asset's liquidity by the analysis of the execution of asset impairment accounting policy in the listed panies. By analyzing those problemswhich we found when studying those listed panies, we draw some suggestions toimprove China’s assets impairment accounting standard and its applications. Key Words:Accounting for the impairment of assets,Listed pany ,Case analysis,Earnings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gulations,Insufficiency and Suggestion

会计分录大全

会计分录大全 一、现金核算 (一)现金收入 1、提现 借:库存现金 贷:银行存款 2、销售产品,收到现金 借:库存现金 贷:主营业务收入(材料销售为: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退回暂借多余现金 借:库存现金、管理费用 贷:其他应收款 4、盘盈现金 批准前借:库存现金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批准后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营业外收入(无主款项) 其他应付款(有主款项) (二)现金支出 1、现金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 贷:库存现金 2、出差等暂借 借:其他应收款 贷:库存现金 3、发工资等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贷:库存现金 4、购买或支付零星物资办公费等 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制造费用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取得专票) 贷:库存现金 5、现金盘亏 批准前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库存现金 批准后借:其他应收款(责任赔偿部分) 管理费用(企业承担部分)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二、银行存款核算

(一)收入 1、现金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 贷:库存现金 2、销售产品收到货款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材料销售为:其他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向银行借款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 贷:短期借款/长期借款 (二)支出 1、提现 借:库存现金 贷:银行存款 2、用存款购买原材料 借:原材料/在途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3、用存款购买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4、用存款支付相关费用 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制造费用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取得专票) 贷:银行存款 5、归还银行借款 借:短期借款/长期借款 贷:银行存款 三、其他货币资金核算 1、存入 借:其他货币资金——XX 贷:银行存款 2、使用 借:原材料/在途物资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取得专票) 贷:其他货币资金 3、剩余转回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货币资金 四、应收账款(应收票据)核算 1、销售货物货款未收 借:应收账款/应收票据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收回欠款存入银行

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

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 概述 (2) 目的 (2) 范围 (2) 定义 (3) 披露 (20) 过渡性规定 (22) 生效日期 (22)

概述 ? 本条目为官方文献,除调整排版外请不要随意更改内容! [编辑] 目的 本准则的目的是,规定企业用以确保其资产以不超过可收回价值(recoverable amount)的金额进行计量的程序。如果资产的帐面价值超过通过使用或销售而收回的价值,该资产就是按超过其可收回价值计量的,如果是这样,该资产应视为已经减值,本准则要求企业确认资产减值损失。本准则也规定了企业何时应冲回资产减值损失,以及减值资产的有关披露内容。 [编辑] 范围 1.本准则适用于除下述资产以外的所有资产减值的会计核算: (1)存货(参见《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存货》); (2)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参见《国际会计准则第11号建造合同》); (3)递延所得税资产(参见《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所得税》); (4)雇员福利形成的资产(参见《国际会计准则第19号雇员福利》); (5)包括在《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披蹲和列报》范围内的金融资产。

2.本准则不适用于存货、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雇员福利形成的资产,因 为适用于这些资产的现行国际会计准则已经包含了有关其确认和计量的特定要求。 3.包括在《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披落和列报》范围内的金融资产,其减值损失 的会计核算取决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有关金融工具项目的结果。以下投资属于金融资产,但《国 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没有包括,因而本准则也适用于这些金融资产: (1)《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对子公司投资的会计》中定义的子公司; (2)《国际会计准则第28号对联营企业投资的会计》中定义的联营企业; (3)《国际会计准则第31号合营中权益的财务报告》中定义的合营企业。 4.根据其他国际会计准则,以重估价值(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如按《国际会计准则第31 号固定资产》以重估价值作为允许选用的方法计量的资产,本准则也适用。但是,认定某项重估 资产是否已经减值,取决于用以确定其公允价值的基础: (1)如果资产的公允价值是其市场价值,则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销售净价之间的唯一差额是 处置该资产的直接增量费用: ①如果处置费用很低,则重估资产的可收回价值必然接近于、或大于其重估价值(公允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已经执行了重估价规定,则重估资产不可能减值,没有必要估计其可收回价值。 ②如果有一定的处置费用,则重估资产的销售净价仍然小于其公允价值。因此,如果重估资产 的使用价值小于其重估价值(公允价值),则重估资产将会减值。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已经执行了 重估价规定,则企业应运用本准则以确定资产是否已经减值。 (2)如果资产的公允价值是以市场价值以外的基础确定的,则重估价值(公允价值)可能大于、或小于其可收回价值。因此,在执行了重估价规定以后,企业还应运用本准则以确定资产是否 已经减值。 [编辑] 定义 5.本准则所使用的术语,定义如下: 可收回价值,指资产的销售净价与其使用价值二者之中的较高者。 使用价值(value in use),指预期从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期限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估计未 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2017注会《会计》每日一大题: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处理

2017注会《会计》每日一大题: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处理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处理 【例题综合题】甲公司拥有A、B、C三家工厂,分别位于国内、美国和英国,假定各工厂除生产设备外无其他固定资产,2017年受国内外经济发展趋缓的影响,甲公司产品销量下降30%,各工厂的生产设备可能发生减值,该公司2017年12月31日对其进行减值测试,有关资料如下: (1)A工厂负责加工半成品,年生产能力为100万件,完工后按照内部转移价格全部发往B、C工厂进行组装,但B、C工厂每年各自最多只能将其中的60万件半成品组装成最终产品,并各自负责其组装完工的产品于当地销售。甲公司根据市场需求的地区分布和B、C工厂的装配能力,将A工厂的半成品在B、C工厂之间进行分配。 (2)12月31日,A、B、C工厂生产设备的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均为8年,账面价值分别为人民币6000万元、4800万元和5200万元,以前年度均未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由于半成品不存在活跃市场,A工厂的生产设备无法产生独立的现金流量。12月31日,估计该工厂生产设备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人民币5 000万元。 (4)12月31日,甲公司无法估计B、C工厂生产设备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以及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也无法合理估计A、B、C三家工厂生产设备在总体上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但根据未来8年最终产品的销量及恰当的折现率得到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人民币13000万元。

要求: (1)为减值测试目的,甲公司应当如何确认资产组?请说明理由。 (2)分析计算甲公司2017年12月31日A、B、C三家工厂生产设备各应计提的减值准备以及计提减值准备后的账面价值,请将相关计算过程的结果填列在表格中。(不需列出计算过程) (3)编制甲公司2017年12月31日对A、B、C三家工厂生产设备计提减值准备的会 【答案】 (1)应该将A、B、C三家工厂作为一个资产组核算,因为A、B、C组成一个独立的产销单元,A工厂将半成品发往B、C并根据市场需求及B、C的装配能力进行分配,A工厂并不能单独产生现金流量,且B、C工厂生产设备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以及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无法估计,也无法合理估计A、B、C三家工厂生产设备在总体上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但可以预计A、B、C三家工厂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即只有A、B、C组合在一起能单独产生现金流量,应认定A、B、C三家工厂为一个资产组。 (2)

有关资产减值会计理论

的个人津贴、奖金、补助等福利性开支。同时,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 ,防止发生坐支现象。再次是把好综合“处理关”。实施会计监督前移,有原来的事后监督变成了事前、 事中监督。(二)要逐步建立健全会计信用评价系统,通过制定会计信用评价规则,协调税务、审计等部门搜集整理会计信用信息,建立会计信用档案,加强信用轨迹跟踪,并开设会计信用网站,促进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建设。对于注册会计师,有必要在中国和各地方注册会计师协会设立职业道德监管机构,以保证监管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同时完善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制度,杜绝继续教育走形式的现象;采用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平追踪制度,建立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信用档案,以保持注册会计师提高职业道德水平的外在驱动力。 (三)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是使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明确经济工作中每个环节、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职责权限、制约措施和手段,并做到参与经济业务事项所有过程的工作人员要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关的会计人员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和权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对会计资料进行定期审查;按章办事,减少人为因素影响,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明确财产清查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程序。这样就使个人与个人,部门与部门之间工作相互联系,进行连续不断的检查和监督,从源头上杜绝造假事件的发生,阻断会计造假的环节和载体,使内部监督真正落到实处。同时,公开办事制度、程序,坚持做到手续齐全,层层把 关,通过制度依法管理,防患于未然。其次,要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强化内部审计职能。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对经济活动的全面、经常、及时的监督促使企业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还可以达到内部控制规范化和自我约束的要求。最后,明确会计责任主体。在工作中。一些单位的负责人自认为是 “一把手”,会计上的事情“一言堂”,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按自己的意愿办事,出了问题则以不懂会计为由全盘推卸责任,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会计监督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明确会计责任主体,谁领导谁负责。 (四)联合执法,提高政府会计监督的效率。现阶段,对会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的政府有关部门之间的联系比较松散,信息共享效率低。在对会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过程中,各部门应按照《会计法》的立法精神,通过工作协调,紧密联合起来实行联合执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真实、完整的基础信息。政府各有关部门可以在每年度的定期经济检查中设立联合办公室,利用计算机技术设立信息共享平台,不仅可以降低监督检查的工作成本,而且利用共有的信息平台统一了数据核算的依据,既避免了重复执法,又防止了执法不严的漏洞,有利于从源头上遏制会计造假现象,提高政府会计监督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刘莉萍.浅议企业会计监督职能的加强。现代商业2010 (15)一、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历程 (一)资产减值会计理论在国外的发展历程。 资产减值会计的理念和思想诞生于欧洲文艺复兴阶段的意大利,在当时意大利商业会计实务当中,人们往往先通过比较市价与成本,再对存货进行计价。19世纪中叶,德国首先在其制定的公司法当中明确了对成本与市价进行比较的原则。1975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会计准则规定:允许企业根据市价和成本孰低法进行记账处理,其出现标志着认可短期投资减值的永久性标准问世。1998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公布和实施最新会计准则IAS36,其对于健全当前的国际会计准则,进一步规范资产减值实务,增加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强化减值测试的实践操作性,具有非 常重要的意义。 (二)资产减值会计在国内的发展历程。 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第一次制定资产减值会计的相关规范,紧接着财政部又颁布和实施了专门针对股份有限公司的会计制度,要求所有的上市公司以及非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必须依据相关会计制度的具体规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到2001年初,财政部制定和实施了 《企业会计制度》,其基于谨慎性本质原则,要求企业计提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2006年初国财政部在综合考虑了国际会计最新标准和国内资产减值会计实际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了资产减值准则,逐渐与国际会计的现行准则趋同。 !!!!!!!!!!!!!!!!!!!!!!!!!!!!!!!!!!!!!!!!!!!!! 作者简介:李璐,(1979-),女,吉林通化人,会计师,研究方向:企业财务管理。 有关资产减值会计理论的探讨 李璐 (通化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处吉林通化134003) 摘 要:企业对于资产减值会计的处理,既能够影响到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国家的利益关系,还直接涉及到企业管理层与 股东的利益纷争,而且这些利益矛盾关系的纠葛能够直接影响企业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具体实施的效果。资产作为非常关键和重要的经济学和会计概念,资产减值会计的合理处理能够更加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资产的实际价值。 关键词:资产减值会计,企业,实施 李璐:有关资产减值会计理论的探讨 74··

新准则下资产减值的比较分析

新准则下资产减值的比较分析 [摘要]我国财政部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就准则相比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实现了趋同,但在资产减值损失是否可以转回上却存在着实质性差异。本文将对新准则资产减值准则与就准则及国际会计准则进行纵向及横向比较分析。 [关键词]新准则资产减值准备国际准则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的经营活动处处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资产减值和企业破产倒闭随时可能发生。自2006年2月 15日财政部公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资产减值准备变革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 一、新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的相关变化 新准则较之财政部2000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旧准则)关于资产减值的准则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产减值范围不同 在新准则中规定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初步建立了资产减值的理念及其确认和计量原则,对资产减值作了较详细的规定,适用的资产范围主要是上市公司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子公司、联营公司和合营的长期股权投资等,其他资产的减值规定由相应的企业具体会计准则规定。 2.可能发生减值资产的认定不同 新准则规定在资产负债表日是否必须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应当首

先取决于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且资产只有在存在减值迹象的情况下,才要求估计其可收回金额。新准则在减值测试的时点上明确了资产负债表日,规定上市公司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因上市公司合并所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都应当进行减值测试。 3.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不同 在旧准则规定可收回金额是指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新准则规定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细化了确定公允价值和计算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指南,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处置费用包括与资产处置有关的法律费用、相关税费、搬运费以及为使资产达到可销售状态所发生的直接费用等。 4.资产减值损失不得转回 在旧准则规定企业计算的当期应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金额如果高于已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账面余额,应按其差额补提减值准备;如果低于已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账面余额,应按其差额冲回多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但冲减的资产减值准备,仅限于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的账面余额。新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样利用减值准备调节利润的上市公司失去了操纵手段。可以有效规避某些可能发生的通过资产减值计提和转回来恶意操纵利润的现象。

资产减值新旧准则差异比较【2017至2018最新会计实务】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可以打赏购买全文!本WORD版下载后可直接修改资产减值新旧准则差异比较【2017至2018最新会计实务】 资产减值是新准则,原有的资产减值规定散落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等各个具体准则中,新准则除基他具体准则作出规范以外,对普遍的资产减值确认、计量和披露作出规定。与原各项具体准则规定的差异表现在: (一)对资产减值的认定更加明确 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等准则对资产减值的认定,仅仅对 单项资产从其实体的使用价值方面,认定为发生了减值;而新准则更多从可变现价值的角度确认为发生了减值。如利率的变化、外部环境的变化、内部经济绩效报告等表明发生了减值。 (二)增加了可收回金额计量的操作性 新准则规定了资产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期间不得转回,并且对可收回金额的计量(如公允价值、处置费用和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的计算)做了更加详细的指导。公允价值很大程度是靠人为判断,目前还无法广泛使用公允价值,允许已计提的减值准备转回使得人为调整利润的行为屡屡发生。 (三)引入资产组、资产组组合、总部资产等概念 我国现行资产减值准备都要求以单项资产为基础计提,但是在实务中,许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难以单独产生现金流量,因此,新准则引入了资产组和总部资产的概念,对于不能独立产生现金流量的资产,应当按其所归属的资产组或资产组合为基础进行减值测试,计算确认减值损失。 后语点评:会计学作为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每一笔会计业务处理和会计方法的选择都离不开基本理论的指导。为此,要求我们首先要熟悉基本会计准则,正确理解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并在每一会计业务处理时遵循一般原则的要求。会计学的学习,必须力求总结和应用相关技巧,使之更加便于理解和掌握。学习时应充分利用知识的关联性,通过分析实质,找出核心要点。要深入钻研,过细咀嚼,独立思考,切忌囫囵吞枣,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粗枝大叶,浅尝

无形资产会计分录大全

五、无形资产业务 (一)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1.外购无形资产 借:无形资产 贷:银行存款等 2.分期付款购买,实质具有融资性质 同固定资产。 3.接受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 借:无形资产 贷:实收资本(股本) 资本公积一资本溢价(股本溢价) [说明]投资者投入无形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是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如果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则按照公允价值进行确定。 4.通过政府补助取得的无形资产 借:无形资产[按公允价值,不能取得按名义金额1元] 贷:递延收益 5.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的处理 (1)一般企业 借:无形资产[购入后自用] 无形资产[房屋,土地使用权和建筑物的价款可以合理分配] 固定资产[房屋,土地使用权和建筑物的价款不能合理分配] 投资性房地产[购入用于出租或准备增值后转让] 贷:银行存款等 (2)房地产开发企业 借:无形资产[购入后自用] 无形资产[房屋,土地使用权和建筑物的价款可以合理分配] 固定资产[房屋,土地使用权和建筑物的价款不能合理分配] 投资性房地产[购入后用于出租] 存货[购入后准备增值后转让] 存货[购入时决定建造完成后对外出售] 贷:银行存款等 [说明]外购的土地使用权(无形资产)用于开发建造办公楼,应该将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分别进行核算,土地使用权作为无形资产核算;在建造期间无形资产摊销的金额计入该办公楼的建造成本中。建造完成之后,办公楼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土地使用权(无形资产)的摊销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6.内部硏究开发费用的处理 (1)企业自行开发无形资产发生的研发支出 借:研发支出一费用化支出[不满足资本化条件] 研发支出一资本化支出[满足资本化条件] 贷: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 (2)期(月)末,应将费用化支出金额转入“管理费用” 借:管理费用 贷:研发支出一费用化支出[不满足资本化条件] (3)研究开发项目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 借:无形资产

资产组的认定及其减值处理--注册会计师辅导《会计》第八章讲义3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人的网上家园https://www.360docs.net/doc/f810712651.html, 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会计》第八章讲义3 资产组的认定及其减值处理 考点五:资产组的认定及其减值处理 资产减值准则规定,如果有迹象表明一项资产可能发生减值的,企业应当以单项资产为基础估计其可收回金额。在企业难以对单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估计的情况下,应当以该资产所属的资产组为基础确定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 (一)资产组的概念 资产组是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认定资产组应当考虑的因素: 1.资产组的认定,应当以资产组产生的主要现金流入是否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的现金流入为依据。 资产组能否独立产生现金流入是认定资产组的最关键因素。比如,企业的某一生产线、营业网点、业务部门等,如果能够独立于其他部门或者单位等创造收入、产生现金流,或者其创造的收入和现金流入绝大部分独立于其他部门或者单位的,并且属于可认定的最小的资产组合的,通常应将该生产线、营业网点、业务部门等认定为一个资产组。 2.资产组的认定,应当考虑:一是企业管理层对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或者监控方式(如是按照生产线、业务种类还是按照地区或者区域等);二是对资产的持续使用或者处置的决策方式等。 【思考问题】企业各生产线都是独立生产、管理和监控的,那么各生产线很可能应当认定为单独的资产组。 【思考问题】A车间和B车间,如果某些机器设备是相互关联、互相依存的,其使用和处置是一体化决策的,那么A车间和B车间很可能应当认定为一个资产组。 【归纳】 (1)某公司拥有A、B、C三家工厂,分别位于国内、美国和英国,假定各工厂除生产设备外无其他固定资产,A工厂负责加工半成品,年生产能力为100万件,完工后按照内部转移价格全部发往B、C工厂进行组装,但B、C工厂每年各自最多只能将其中的60万件半成品组装成最终产品,并各自负责其组装完工的产品于当地销售。该公司根据市场需求的地区分布和B、C工厂的装配能力,将A工厂的半成品在B、C工厂之间进行分配。 分析:该公司应将工厂A、B、C认定为一个资产组。因为工厂A、B、C组成一个独立的产销单元,能够产生独立的现金流量,工厂A生产的半成品全部发往B、C工厂组装,并不直接对外出售,且需在B、C工厂之间根据市场需求的地区分布和B、C工厂的装配能力进行分配。 (2)某公司有A、B、C三个工厂(组装流水线),每个工厂在核算、考核和管理等方面都相对独立。 分析:该公司应将三个工厂认定为三个资产组。每个工厂在核算、考核和管理等方面都相对独立。均能够产生独立的现金流量。

资产减值会计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资产减值会计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减值会计在实务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1、关于引入资产组的问题 资产组概念的引进合理性和科学性。但是,由于资产组的认定在具体操作上十分复杂,涉及大量的主观判断,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因此,从我国的企业管理现状和上市公司监管来看,全面引入资产组的概念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 (l)我国企业的管理惯例和较低的管理水平不利于资产组概念的广泛运用。资产组概念的运用,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水平。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没有编制长期(3至5年)现金流量预算的惯例(而这恰恰是采用IAS36所必不可少的),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对现金流量的测算普遍缺乏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测算企业层面上的现金流量都十分困难,更不要说是测算资产组的现金流量。 (2)资产组的划分缺乏明确的标准,容易诱发盈余管理行为。资产组的划分方法不同,直接影响到资产减值准备应否计提及计提多少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是监管部门还是注册会计师,都难以对此进行判断,客观上可能诱使企业利用资产组的划分来操纵资产减值准备和经营业绩。尤其是就我国对上市公司的监管而言,由于采取净利润、资产收益率等作为评价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核心指标,上市公司利用资产组划分标准的模糊性,随意扩大或缩小资产组合据以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相比国外上市公司而言可能会更为强烈。 (3)资产组的运用,将大大增加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会计成本,同时执行效果可能不甚理想。为提高按资产组确定可收回金额的可操作性,必须提供大量且详细的指南和解释,这可能大大增加准则制定部门的会计成本。即使这样,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辨认资产组以及对资产组的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测算时仍然会面临诸多实际困难,因此,资产组的运用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关于资产减值转回的问题 尽管财政部三令五申禁止企业为调节利润的目的秘密计提减值准备,但在利益驱动和监管不力的情况下,仍有不少公司明知故犯。准则中规定资产减值准备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

单项选择题 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下列资产确认减值损失后可以转回的是(存货)。 按照资产减值准则的规定,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基础是(单项资产或资产组)。 对发生减值的资产确认资产减值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的影响是(既影响财务状况,又影响经营成果)。 根据资产减值准则,企业为固定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只有在(资产被处置)时才可转出。 根据资产减值准则,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时除了要考虑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之外,还应考虑(资产的使用寿命)。 根据资产减值准则,资产减值的对象不应包括(金融资产)。 某项无形资产采用直线法摊销。期末该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在未来期间每年的摊销额与上一年相比会(减少)。 期末,企业应当将“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每年都应进行减值测试,商誉应当结合(与其相关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 企业确认资产减值损失时,应借记的会计科目是(资产减值损失)。 认定资产组的最关键因素是(资产组能否独立产生现金流入)。 下列关于资产组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企业不能够以资产组为基础估计可收回金额)。 下列关于资产组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资产组的认定应当以资产组的产出是否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的产出为依据)。下列项目中,通常可以认定为一个资产组的是(负责生产产品零部件的车间和负责组装产品并销售产品的车间)。 下列资产中,其减值的会计处理不通过资产减值准则来规范的是(金融资产)。 下列资产中,确认的减值损失在以后的会计期间不能转回的是(无形资产)。 下列资产中,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都应进行减值测试的有(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与资产组账面价值的确定基础及确定方式相一致的是(可收回金额)。 在减值测试过程中,计算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时所使用的折现率是税前税率,它应当反映当前市场货币时间价值和(资产的特有风险)。 在资产不存在销售协议但存在活跃市场时,资产的公允价值可以按(资产的市场价格)确定。 资产发生减值时,企业应当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并把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 资产负债表日,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进行减值测试,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资产负债表日资产存在减值迹象时,为了确定资产是否发生了减值,企业应当比较(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与账面价值)。 资产组账面价值的确定基础及确定方式相一致的是(可收回金额)。 总部资产的特征是(难以脱离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来产生独立的现金流入,而且其账面价值难以完全归属于某一资产组。)。判断题 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性房地产如果发生减值应按《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进行会计处理。(错误) 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企业应当至少于每年末进行减值测试,估计其可收回金额。(正确) 对于因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企业应当至少于每年末进行减值测试,估计其可收回金额。(正确) 根据资产减值准则,对于企业持有待售的资产,通常以资产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作为其可收回金额。(正确) 估计资产可收回金额时,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只要有一项超过了资产的账面价值,就表明资产没有发生减值,不用再估计另一项金额。(正确) 企业的资产组一经确认后,在各个会计期间应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确实需要变更,应当在附注中予以说明。(正确)企业在判断资产减值迹象以决定是否需要估计资产可收回金额时,应当遵循重要性原则。(正确) 企业在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时,如果折现率考虑了因一般通货膨胀而导致的物价上涨影响因素,则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无需再考虑。(错误) 企业至少应当在每年年度终了时对商誉和无形资产进行减值测试。(错误) 企业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资产可收回金额。资产可收回金额必须以单项资产为基础进行估计。(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