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题)

 酸、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题)
 酸、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题)

专题3 酸、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题)

1. 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某化学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1)上述反应中无现象的为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有白色沉淀出现的是________;B试管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将反应后D和E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烧杯中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现。将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同学们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假设与猜想)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和CaCl2 猜想三:NaCl、Ca(OH)2和HCl 猜想四:________ (讨论与交流)经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________是错误的。

(3)(实验与结论)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碳酸钠溶液无现象

猜想四成立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________ ________

(拓展与迁移)稀盐酸和稀硫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存在________。

2. 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化学试剂。下面是对硫酸的性质、制取、用途等方面的探究,请你共同参与并回答有关问题。

(探究一)硫酸的性质

(1)探究浓硫酸的某些特性。

①用小木棍蘸取少量浓硫酸,放置一会后,可观察到________。

②浓硫酸的稀释:浓硫酸稀释过程如图1所示,b中盛放的物质是

________,a的作用是________。

③兴趣小组把98%的浓硫酸10ml和63.3%的硫酸溶液约20mL分别

放入两个相同的小烧杯中,称量、观察、记录、分析,根据室温环境

下实验的数据绘成的曲线如图2,由图2曲线你能得到的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两点)。

(2)探究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如图3将适量的稀硫酸分别加入A~E的五只烧杯中。

图3

①有产生气泡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________。

②能证明C中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是。

(3)请写出稀硫酸的一种用途。

(4)(探究二)硫酸的工业制法。

工业上以黄铁矿为原料生产硫酸的工艺流程如图4所示

①接触室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依据生产硫酸的工艺流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为使黄铁矿充分燃烧,需将其粉碎

B、催化剂能够提高SO2的反应速率和产量

C、吸收塔中得到的产品为混合物

D、沸腾炉排出的矿渣可供炼铁

③接触室中的SO2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如图5所示。催化剂活性与温度的关系见图6.在实际生产中,SO2催化氧化反应的条件选择常压和450℃(对应图中A点),而没有选择SO2转化率更高的B或C 点对应的反应条件,其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5)(探究三)探究某黄铁矿中FeS2的含量。

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①4FeS2+11O22Fe2O3+8SO2

②Na2SO3+H2O2=Na2SO4+H2O

(实验探究)

Ⅰ称取1.60g黄铁矿样品放入如图7所示装置(夹持装置省略)的石英管中,从a处不断地缓缓通入空气、高温灼烧石英管中的黄铁矿样品至完全反应。

图7

Ⅱ反应结束后,将乙瓶中的溶液进行如图8处理

图8

(问题讨论)

①I中装置甲瓶内盛放的试剂是氢氧化钠溶液,其作用是;II中滤液所含的溶质一定有________。

②(含量测定)

II中最终得到的4.66g固体是________(填化学式)。

③计算该黄铁矿中FeS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6)(交流反思)

①如果缺少甲装置,则最终测得FeS2的质量分数将会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

②如何证明II中所加BaCl2溶液已过量(请简要写出操作方法及现象)。

3.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

(1)氨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

(2)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能制取氨气.

(3)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遇到氨气变蓝色.

(4)氨气遇到氯化氢气体在空气中冒白烟(生成NH4Cl固体).

【基础实验】图1是制取和收集气体的部分装置.

(1)若用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制取并收集氨气的装置是________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检验氨气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 ,图1中A装置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 .

(3)还可以利用B装置,向盛有固体氢氧化钠的锥形瓶中注入浓氨水快速制得氨气,则注入浓氨水的量至少要________ .

【探究实验】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氨气的性质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1)氨气显碱性吗?(2)氨水显碱性吗?

【实验验证】该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方法,用三朵由无色酚酞试液浸润的干燥纸质小花进行图2中A所示的三个实验;

【实验现象】实验Ⅰ和Ⅱ纸花不变色,实验Ⅲ纸花变红

【实验结论】(1)氨气不显碱性,(2)氨水________ 碱性(填“显”或“不显”).

【查阅资料】图2中B是同学们查阅氨气溶于水后发生变化的情况.

【交流反思】

(1)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氨水显碱性的原因________ ;

(2)小军向实验Ⅲ中变红的小花上喷稀盐酸,小花红色逐渐消失,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根据探究结论可知,能用于干燥氨气的干燥剂是________ (填序号).

A.生石灰B.浓硫酸C.碱石灰(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物)

【拓展探究】

已知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小.该兴趣小组增加了如图3所示的探究实验,在U型管A、B 两端同时塞入蘸有试剂的棉花,则U型管内产生的现象应为________ .

4.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实验可得出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结论是。

(2)B中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答一点即可)。

(3)C中两支试管内产生气泡速度不同,由此可知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是。(4)D中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时,溶液中溶质的组成最多有________种情况。

5.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实验室常用药品(或溶液)对“NaOH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进行探究。(知识卡片):氯化钠溶液显中性。氯化铜易溶于水。

(实验探究):

(1)方案Ⅰ:某同学先向试管中加入约2mLNaOH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然后慢慢滴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

①实验结论________。

②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

③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若观察到有少量气泡出现,请分析产生气泡的可能原因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方案Ⅱ: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取2mL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振荡后加入镁条若________ 稀盐酸过量

若没有明显现象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3)(实验反思):

另有同学提出方案Ⅱ不能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原因是________。

(4)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证明“Na OH 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__ (填序号)。

A 铜片

B pH试纸

C 氧化铜

D 紫色石蕊试液

6.在研究“酸碱中和反应”时,某兴趣小组同学想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

(1)在盛有氢氧化的溶液的烧杯中入几滴酚酞溶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如图一)。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前后的温度变化情况(如图二)。

由实验现象和曲线变化情况分析可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并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2)从微观角度分析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由如图可知,该反应的微观实质

是。

(交流讨论)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如果盐酸和氢氧化钠减少(或消失),

或者有新物质生成,都能证明反应已经发生。

(3)探究实验后烧杯中溶质的成分。

步骤现象结论

实验1: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液________ 证明没有NaOH

实验2;另取烧杆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证明含有HCl

实验3:再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干有________产生证明有NaCl生成

(得出结论)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4)(评价反思)

Ⅰ.有同学认为,仅通过实验2出“溶液中含有HCl”证据不足,理由是。

Ⅱ.运用中和反应,可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同题。如工厂用氨水(NH3?H2O)处理废水中的硫酸,能得到一种氮肥一硫酸铵,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Ⅲ.多角度认识少学反应是学习化学的重变方法。

7.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对稀盐酸、氢氧化钠、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遇到“异常”现象。

现象一:向试管中加入2mL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入2~3滴酚酞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变红色;然后振荡试管,发现红色消失。

(1)(提出问题)红色为什么会消失?

(猜想)①氢氧化钠溶液的量少了;②酚酞溶液的量少了;③____ ____。

(查阅资料)酚酞是一种弱有机酸,在pH<8.2的溶液里为无色的内酯式结构,当pH>8.2时为红色的锟式结构;在碱性介质中很不稳定,它会慢慢地转化成无色羧酸盐。

(实验探究)根据上述“猜想”进行如下探究

①取4mL同浓度氢氧化钠溶液,滴入2~3滴酚酞溶液,振荡后红色消失;

②取2mL同浓度氢氧化钠溶液,滴入4~5滴酚酞溶液,振荡后红色消失;

③取2mL同浓度氢氧化钠溶液,加适量水稀释,滴入2~3滴酚酞溶液,振荡后红色没有消失。

结论:猜想________正确。

(继续实验)取一定体积的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2~3滴酚酞溶液,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直至红色消失,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

是。

(2)现象二:向碳酸钠粉末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立即产生气泡;而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时,开始没有气泡,过一段时间后才有气泡产生。

(提出问题)碳酸钠溶液刚开始与稀盐酸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向等体积、含等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收集证据)分别收集实验过程中不同阶段消耗盐酸的质量与生成CO2的质量,得到两者之间的关系如图1、图2所示。(忽略CO2在水中的溶解)

(合作交流)

①图1中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填化学式);

②图2中从B点开始的变化关系与图1完全重合,据此我们可以判断碳酸钠溶液刚开始和稀盐酸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如图OB段所示),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与评价)基于以上“异常”现象,你能提出的有价值的见解是(任写一点)。

8.在学习碱的性质时,为了验证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老师做了下面两个实验.

实验一:如图甲,将一支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观察试管中的液面变化情况.

实验二:如图乙,向两个装满二氧化碳的同样规格的瓶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振荡后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观察U形管(装有红墨水)两端液面的变化情况,请问:

(1)实验二中若观察到U型管左端液面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则证明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2)与实验一相比,同学们认为实验二更合理,因为它排除________对实验的干扰.

9.某同学为探究间的性质,对氢氧化钙进行如下实验。

(1)将石蕊试液滴入澄清石灰水中,振荡,溶液呈________色。

(2)将稀盐酸逐滴加入含有酚酞试液的石灰水中,振荡,可观察到什么现象?____ ____

(3)将CO2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氢氧化钙能与某些________(填物质类别)反应,氢氧化钙与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相似,试写出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____。

(4)向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中逐滴滴加Na2CO3溶液,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e点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滴入Na2CO3溶液的过程中d~m段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m~n段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5)称取5g含有氯化钠杂质的氢氧化钠样品,加入25g水后充分溶解,缓慢加入10%的稀盐酸,当溶液的pH=7时,刚好用去稀盐酸的量为36.5g。计算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

10.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时,向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滴加指示剂,甲同学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到酚酞溶液不变色。

(1)请写出该中和反应方程式:。

(2)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甲同学:“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溶液呈中性”;

猜想二:乙同学:“反应后氢氧化钠过量,溶液呈碱性”;

猜想三:丙同学:

甲、丙两位同学经过讨论后觉得乙同学的猜想错误,两位同学的理由是:。(3)设计并进行实验:

①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甲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比。pH________(填“>”“=”

或“<”)7

猜想一不成立

②请你设计另一个实验(与甲同学方案不同)方案,验证丙同学的猜想,并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________ ________

(4)拓展探究:你还能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来验证丙同学的猜想吗?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1.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完成了如图甲所示的两个实验。实验后,小明同学将废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发现混合废液浑浊并显红色。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A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B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提出问题)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可能是哪些呢?

(作出猜想)猜想一: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可能是氢氧化钠;

猜想二: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还可能是________;

猜想三: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还可能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实验验证)同学们对可能含有的碱性物质进行确定,取一定量的废液过滤,向滤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根据反应现象得到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

(结论)分析图像数据得出,废液中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________和________,一定不是________。(拓展提高)为了使以上废液实现安全排放,你的做法是:。

12. 碳酸氢钠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药品,在工业上有很多制取方法。重庆一中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查询资料发现了一种“气相固碳法”: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气体。

(1)整理资料:Ⅰ、过量CO2通入NaOH溶液,发生两步反应:

①________(写出化学方程式);

②Na2CO3+H2O+CO2=2NaHCO3

(2)Ⅱ、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表(部分)

温度/℃0 15 20 30

Na2CO3溶解度/g 7.1 13.25 21.8 39.7

NaHCO3溶解度/g 6.9 8.72 9.6 11.1

15℃时,将10g氢氧化钠固体完全溶解溶于100g水中(如图1),而后匀速的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同时用pH 计测定溶液的pH值变化(如图2)。

图1 图2

图1所示实验中,产生CO2的装置应该选择:________(填序号);

(3)为了确定M处溶液的溶质成分,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加入试剂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加入________溶液溶液变红

NaOH和Na2CO3

②加入过量________溶液________

(4)实验中,t2后溶液的pH基本不变,则此时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及性质实验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综合化学实验报告 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08应用化学 姓名:章翔宇 潘婷 袁成 钱勇 2010年6月25号

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及性质实验 1、实验目的 熟悉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的方法及相关操作; 理解二氧化钛吸附实验的原理和操作; 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 2、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 2.1 需要的仪器 恒压漏斗、茄行烧瓶、量筒、移液管、铁架台、磁力搅拌、磁子、冷凝管、温度计、烘箱、研钵 2.2 需要的试剂 钛酸丁酯异丙醇浓硝酸蒸馏水 2.3 实验步骤 1.50ml钛酸丁酯溶16ml的异丙醇中,摇匀(在恒压漏斗中进行) 得到溶液A 2.取200ml 的蒸馏水,加入0.32 ml 的浓硝酸,摇匀(在茄行烧瓶中进行),得到 溶液B 3.将烧瓶固定在铁架台上,进行磁力搅拌,将溶液A 逐滴滴加至溶液B中,使两溶液 缓慢接触,并进行水解反应,得到溶液C 溶液C室温回流,记载下当时的室温 4.回流分若干天进行,保证回流时间不少于48小时,得到溶液D 5.蒸干方式:将溶液D进行水浴加热85度并不断搅拌将水分蒸发干,得E 6.将E放入烘箱100烘干 7.研磨至粉末状; 2.4 实验结果 1、回流分4天进行,总计回流时间50小时,室温为15℃。 2、经研磨,得到白色细粉末状固体。称量得二氧化钛质量为11.233g,理论产量不小于11.785g,损失为产品转移过程中损失。 3、纳米二氧化钛性质实验 3.1 二氧化钛吸附试验 1、仪器:烧杯(500mL),容量瓶(1000mL),样品瓶(6个),电子天平,磨口瓶,超 声波清洗机,玻璃注射器,过滤器,分光光度计 2、试剂:二氧化钛粉末,染料X-3B(分子量615),蒸馏水 3、实验步骤: 1、用电子天平称取60mg染料,配成1000mL的60mg/L溶液(避光保存)。 2、将烧杯润洗后,倒入100ml染料溶液,再倒入称量好的50mg的二氧化钛粉末。 静置后置于超声波清洗机中(70℃超声40分钟,注意避光)。剩余原液取样保存编

常见的酸碱复习试题

常见的酸和碱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24分. 1、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这是因为盐酸中含有大量的() A.氢原子 B.氢分子 C.氢离子 D.氯离子 2、下列物质属于碱类的是() A.纯碱 B.熟石灰 C.生石灰 D.石灰石 3、下列物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较长时间后,质量会增加且变质的是() A.浓硫酸 B.酒精 C.烧碱 D.浓盐酸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H=0的溶液既不显酸性,也不显碱性,呈中性 B.碱类物质一定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C.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D.现要测定某溶液的pH,若事先用水把pH试纸润湿再测,则实际测得值与真实值比较将偏大5.(宿迁市)小李在学习酸碱指示剂与常见酸、碱溶液作用时,归纳成如右图所示的关系。图中A、B、C、D是两圆相交的部分,分别表示指示剂与酸、碱溶液作用时所显示出的颜色,则其中表示不正确 ...的是() A.紫色 B.蓝色 C.红色 D.无色6、聪明的小红同学在烧水是发现壶中有许多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 O3和Mg(OH)2],她设计了下列方法除去水垢,你认为可行的是 A、用食醋浸泡后冲洗 B、用洗涤剂溶液浸泡后冲洗 C、用食盐水浸泡后冲洗 D、用热的纯碱溶液浸泡扣冲洗 7.如图所示装置中,夹子处在关闭状态。现将NaOH溶液滴入广口瓶中,待充分反应后,打开夹子,试管中刚停止沸腾的水又重新沸腾了。对上述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试管内的气压减小,沸点升高 B、试管内的气压增大,沸点升高 C、试管内的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D、试管内的气压增大,沸点降低 8、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是实验室常用的碱。要鉴别氢氧化钠稀溶液和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下列方法不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A.分别滴加碳酸钠溶液 B.分别通入二氧化碳 C.分别滴加稀盐酸 D.分别长期露置于空气中 9、甲、乙、丙、丁分别是HNO 3、Ba(OH) 2 、Na 2 CO 3 、NaOH四种溶液中的一种。 已知乙和丙可以反应。乙和丁也可以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一定是HNO 3 B.丁一定是Na 2 CO 3 C.丙不可能是Ba(OH) 2 D.甲不

大学化学实验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2)吸取溶液手拿刻度以上部分,将管的下口插入欲取的溶液中,吸取溶液 至刻度线2cm以上,迅速用食指堵住移液管管口。 (3)调节液面将移液管垂直提离液面,调节溶液的弯月面底部于刻度线相切 (4)放出溶液放液以后使尖嘴口在容器内壁靠约30秒,注意最后一滴的处 理,吹或不吹。 为了使液体自由落下,不停留在管内壁,确保移液准确定量,故放液时要垂直流下液体; 若移液管上没有注明“吹”字,最后一滴不可吹出,因为在设计移液管时,移液管体积没有包括最后一滴溶液的体积。 3)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应如何进行定量转移? 答: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放在小烧杯中,用水溶解,转移过程中,用一根玻璃棒插入容量瓶内,烧杯嘴紧靠玻璃棒,使溶液沿玻璃棒慢慢流入,玻璃棒下端要靠近瓶颈内壁,不要接近瓶口,以免有溶液溢出。 待测液流完后,将烧杯沿玻璃棒向上稍提起,同时直立,是附着在烧杯嘴上的一滴溶液流回烧杯内。残留在烧杯中的少许溶液,可用少量蒸馏水按上述方法洗3-4次,洗涤液转移合并到容量瓶中;定容并摇匀。

实验二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浓度的标定 思考题: 1)配制酸碱标准溶液时,为什么用量筒量取盐酸和用台秤称固体氢氧化钠,而 不用移液管和分析天平?配制的溶液浓度应取几位有效数字?为什么 答:因为浓盐酸容易挥发,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准确量取无意义,只能先近似配制溶液浓度,然后用基准物质标定其准确浓度,,所以配制时不需要移液管和分析天平。 因为配制时粗配,配制的溶液浓度应取一位有效数字。 2)标定HCl溶液时,基准物,称0.13g左右,标定NaOH溶液时,称邻苯 二甲酸氢钾0.5g左右,这些称量要求是怎么算出来的?称太多或太少对标定有何影响? 答:根据滴定时所需盐酸或氢氧化钠的体积在20-25ml估算出来的。因为滴定管在读数时会存在一定误差,消耗体积在20-25ml时相对误差较小。称太多,所需盐酸或氢氧化钠可能会超过滴定范围,而且会造成浪费;称太少,相对误差较大,不能满足误差要求。 3)标定用的基准物质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基准物质应具备:(1)组成物质应有确定的化学式;(2)纯度要求在99%以上; (3)性质稳定;(4)有较大的摩尔质量;(5)与待标定物质有定量的化学反应。 4)溶解基准物质时加入50ml蒸馏水应使用移液管还是量筒?为什么? 答:用量筒。因为基准物质的质量是一定的,加入50ml蒸馏水只是保证基准物质完全溶解,不影响定量反应有关计算,所以只需用量筒取用就可以了。 5)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氢氧化钠溶液时,为什么选用酚酞指示剂?用甲基橙 可以吗?为什么? 答:邻苯二甲酸氢钾与氢氧化钠反应的产物在水溶液中显微碱性,酚酞的显色范围为pH8-10,可准确地指示终点。 甲基橙的显色范围为pH3.1-4.4,在反应尚未达到终点时,就已经变色,会产生较大的误差,所以不能用甲基橙为指示剂。 6)能否作为标定酸的基准物?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草酸的和值接近,不能分步滴定,滴定反应的产物不是唯一的,所以不能作为标定酸的基准为。但能作为氧化还原滴定的基准物。

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复习实验探究(精选.)

实验探究“酸碱盐化学性质” 的复习 麒麟区七中 张兴国 一.探究目的 1.练习固体和液体的正确取用操作。 2.巩固和加深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的认识。 3.通过对“物质转换知识链”的设计,让学生充分了解不同类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4.让化学知识与实验进行整合。 二.实验试剂和用品 1.试剂:石蕊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 NaOH 溶液、石灰水; 食盐水、Na 2CO 3溶液、、CuSO 4溶液、BaCl 2溶液、FeCl 3溶液、MgCl 2溶液、 AgNO 3溶液;镁条、铜片、锌粒、锈铁钉、NaHCO 3粉末、Na 2CO 3粉末、 NH 4Cl 固体、熟石灰粉末。 2.用品:白瓷板、玻璃片、砂纸、玻璃棒、pH 试纸、胶头滴管、药匙、镊子、 试管夹、试管(5只以上)、玻璃管或吸管、烧小杯(2只)。 三.知识归纳与串链(预习题) 【归纳】1 我们可以将复杂的“金属、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归纳为“238” (两个表、三种情况、八类反应)。请你写出一个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1. 两类置换反应——金属活动顺序表....... 的应用(有单质生成的反应) ① 金属+酸: ② 金属+盐溶液: 2. 三类“酸碱性相反”的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③酸性..氧化物+碱. : ④碱性..氧化物+酸. : ⑤酸.+碱. (中和反应): 3. 三类“盐与酸碱盐”的反应——溶解性表.... 的应用(生成沉淀或气体) ⑥盐+酸: ⑦盐+碱: ⑧盐+盐: 【归纳】2 我们还可以将 “沉淀和离子检验”之间的情况归纳为“863”(八沉淀、六离子、三情况)。 1. 八沉淀的三种情况(写对应化学式) ① 不溶于酸的沉淀: ② 溶于酸并产生.. 气体的沉淀:

人教九下化学第十单元碱的化学性质教案

<<碱溶液的化学性质>>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碱的化学性质 (2)会写NaOH、Ca(OH)2分别与CO2、CuSO4、FeCl3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现象来理解碱的化学性质. (2)进一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方法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碱性质的开放性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进一步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碱的化学性质. (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化学反应的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导入新课】 由对前面所学的稀酸化学性质的回忆,引出本节课的课题——碱溶液的化学性质。 1、碱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演示实验】 在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分别滴加紫色石蕊和无色酚酞,让学生观察现象,然后总结得出:碱使紫色石蕊变蓝色,无色酚酞变红色。 2、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提问: 怎样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那么CO 2 与NaOH反应吗? 演示实验: CO 2 与NaOH溶液的反应,让学生观察现象. CO 2+2NaOH=Na 2 CO 3 +H 2 O 设置探究实验: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做对比实验归纳总结: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生成盐和水 3、碱与某些盐的反应 【演示实验】 (1) 在NaOH溶液和Ca(OH) 2溶液中分别加入CuSO 4 溶液,让学生观察现象并

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2) 在NaOH溶液和Ca(OH) 2溶液中分别加入FeCl 3 溶液,让学生观察现象并 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2NaOH+CuSO 4=Cu(OH) 2 ↓+Na 2 SO 4 Ca(OH) 2+ CuSO4=Cu(OH) 2 ↓+CaSO 4 3NaOH+FeCl 3=Fe(OH) 3 ↓+3NaCl 3Ca(OH) 2+2FeCl 3 =2Fe(OH) 3 ↓+3CaCl 2 归纳总结:碱与某些盐的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 本节小结:让学生相互讨论并说出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碱的哪几点化学性质?作业布置:配套练习33页第9题 板书设计: 二碱溶液的化学性质 1、碱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紫色石蕊变蓝色,无色酚酞变红色。 2、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生成盐和水 CO 2+Ca(OH) 2 =CaCO 3 ↓+H 2 O CO 2+2NaOH=Na 2 CO 3 +H 2 O 3、碱与某些盐的反应: 生成新盐和新碱 2NaOH+CuSO 4=Cu(OH) 2 ↓+Na 2 SO 4 Ca(OH) 2+ CuSO 4 =Cu(OH) 2 ↓+CaSO 4 3NaOH+FeCl 3=Fe(OH) 3 ↓+3NaCl 3Ca(OH) 2+2FeCl 3 =2Fe(OH) 3 ↓+3CaCl 2 Ca(OH) 2+Na 2 CO 3 =CaCO 3 ↓+2NaOH

酸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常见的酸和碱说课稿 我是永兴中学杨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常见的酸和碱》的第二课时《酸的化学性质》,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方法、说学法指导、说教学流程四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酸碱指示剂区分酸和碱,酸的一些物理性质之后安排的一节认识酸的主要化学性质的一节常规课。目的是通过对酸的有关化学性质知识的梳理,学习归纳方法,感悟对比、推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体会化学和人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新课程改革要求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必须改变理念,将被动的探究方式改为学生主动的探究方式,让学生从心里愿意合作探究,达到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的境界。 鉴于我对教材的理解,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1:知道并认识酸的一些化学性质2: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体会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提高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实验过程中的规则意识。【重点】:酸的相似的化学性质 【难点】:酸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 【实验准备】: 仪器:烧杯、胶头滴管、点滴板、镊子、玻璃片、短玻璃管等。 药品:食醋、稀盐酸、稀硝酸、稀硫酸、食盐水、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生锈的铁钉、铜铁镁锌、变黑的铜丝、蒸馏水等。 有了教学目标做纲领,就不难确立教学方法,下面我将从说教学方法上谈谈我是怎样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的。 二:说教学方法 好的教学方法是一节课成功的必然因素,为了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的理性之路,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环节:1慧眼识酸2猜它是谁? 3除锈专家? 4盘点收获 通过三个探究活动,将学生的思维活动由认识知识到认识方法,由书本知识拓展到课外知识,三个活动层次逐步深化,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的张扬,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在最佳兴奋的状态。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采用自主的主动的参与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因为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会取长补短,有利于学生形成技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但由于学生担负这一责任的意愿和能力有所不同,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

大学基础化学实验[1][1]

教材编写体现:基础性、系统性、实用性、趣味性、创新性。 大学基础化学实验 第一章绪论 基础化学实验的目的和学习要求 实验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 第二章化学实验基本知识 实验室守则 实验室安全、事故防护与处理(实验室安全守则、实验室事故防护与处理、实验室消防器材和急救药箱) 环境保护与实验室三废处理 实验室用水(GB/T6682-92纯水的制备、质量检验和使用的注意事项) 化学试剂(常用试剂的规格、试剂的保管和取用注意事项) 常用试纸(试纸的种类、试纸的使用、试纸的制备) 常用玻璃仪器、器皿和用具(李娴) 高压钢瓶的识别和使用 实验结果的处理(误差、有效数字、实验数据的表达与处理) 第三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技术 一、玻璃仪器的洗涤及干燥 二、加热(直接加热-煤气灯、酒精灯、酒精喷灯和电加热炉,水浴加热,油浴加热等)和冷却方法(冷凝、水浴、冰盐浴、制冷剂) 三、简单玻璃工技术(玻璃棒、滴管、毛细管等物品的自制、塞子钻孔) 实验1 玻璃仪器的洗涤和简单玻璃工操作 四、不同精度天平(含台秤)的校正方法和使用 实验2 天平称量操作 五、量筒、滴定管、移液管以及容量瓶的校正方法和使用

六、搅拌(人工搅拌、机械搅拌、电磁搅拌) 七、溶液浓度和溶液的配制 实验3 溶液配制和pH值测定(pH试纸、pH计) 实验滴定分析基本操作 八、干燥(烘干、真空干燥和干燥剂的使用) 九、结晶和重结晶 实验溶解度的测定 十、滤纸和滤器的使用 十一、固液分离(倾析、常压过滤、减压过滤、离心分离等) 十二、沉淀的转移、洗涤、干燥、灼烧 实验重量分析基本操作 实验食盐的提纯 十三、蒸馏(简单蒸馏、分馏、减压蒸馏、水蒸汽蒸馏)和回流 实验简单蒸馏 实验分馏 实验减压蒸馏 实验水蒸汽蒸馏 实验回流 十四、升华 实验 十五、萃取(液-液萃取、固-液萃取) 实验 十六、离子交换 十七、层析分离 十八、气体的制备、净化和吸收 十九、压力的测量与控制(包括压力计的校正和使用、真空的获得和检漏)二十、温度的测量与控制(热电偶、温度计的选择、使用和校正) 实验熔点和沸点测定

到实验室去: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到实验室去: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到实验室去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学习目标: 1. 通过实验进一步认识酸、碱的化学通性。 2. 初步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 溶液的酸碱性。 3. 初步学会运用间接观察法收集证据,感悟 探究物质化学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知识点(重点、难点): 1. 酸、碱与指示剂作用。 2. 酸碱中和反应。 3. 酸、碱的其他化学性质。 课前准备: 1. 你需要准备以下实验用品: (1)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试纸; (2)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 化钙溶液(澄清石灰水); (3)白醋、柠檬汁、肥皂水、蔗糖水、自来 水,镁条、石灰石、2%氯化铜溶液、生锈铁钉、 2%碳酸钠溶液; (4)试管、烧杯、胶头滴管、点滴板、玻璃 片、白瓷板、玻璃棒。 2. 你在开始实验之前需要了解: (1)用胶头滴管取用液体和向试管中滴加液 体的操作方法;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意 图复习旧知 为了更好的完成今天的实验 课,我们先来复习一下相关知

识,检查一下课前准备情况。1. 用胶头滴管取用液体和向试管中滴加液体的操作方法? 2. 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3. 酸和碱的通性有哪些? 4. 酸和碱为什么有通性?。[导入新课] 通过检查同学们课前准备的很充分,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同学们可以通过动手实验进一步认识酸和碱的化学通性。 [板书课题] 到实验室去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揭示目标] 投影揭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师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具体的任务,知道学习时的重点和难点。 动手操作,体验快乐 一. 酸、碱与指示剂作用。[自然过渡] 今天的实验课分三个部分,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部分 [板书标题] 1. 酸、碱与指示剂作用。[布置任务] 下面该同学亲自体验了,程序是: 独立阅读步骤——组长分工——合作实验——记录现象——讨论获得结论——反思交回顾所学过 的知识,小 组代表起立 回答老师提 出的问题 明确学习 目标。 明确实验 过程,小组 合作,完成 实验 自学看 书,交流实 验步骤和操 复习学 过的相 关内容, 激发学 生的探 究热情, 为本机 实验课 做充分 的热身 定位 学习方 向,导航 学习过 程。

酸碱的化学性质教案

酸碱的化学性质教案 【篇一:实验活动6酸碱的性质教案】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学校:百善中心校 教师:张坤 日期:2013年4月8日 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 活动与探究目标: 1加深对酸和碱的主要性质的认识, 2通过实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4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到学有所用的快乐。 实验用品: 试管药匙蒸发皿玻璃棒点滴板稀盐酸溶液稀硫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钙粉末石蕊溶液酚酞溶液ph试纸生锈的铁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注意:纠正学生语言的描述 回顾:酸碱的化学性质 二、引入 下面我们一起动手实验验证它们之间的反应, 学生实验活动一:酸碱和指示剂的反应 多媒体展示实验步骤: 用药品的铝塑板代替点滴板的使用方法: 讲解胶头滴: 1.先排空再吸液 2.滴液时,.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滴加。 3.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以免被试剂腐蚀; 4.用完后立即清洗,滴瓶的滴管除外; 5.胶头滴管使用时千万不能伸入或与器壁接触 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步骤1中稀盐酸、稀硫酸中液体变为红色,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中 液体变为蓝色。 步骤2中稀盐酸、稀硫酸中液体不变色,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中液 体变为红色。 归纳实验结论:酸性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 溶液变色,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蓝,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过渡:酸还可以除去铁锈,我们来亲自实验一次, 学生实验活动二:生锈的铁钉和稀盐酸的反应 投影展示实验步骤: 生锈的铁钉要用细线拴住 放铁钉的注意事项, 学生展示每组的实验现象: 步骤1中铁锈消失,铁钉变亮,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步骤2中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 找学生板演化学方程式: 6hcl+fe2o3==2fecl3+3h2o fe + 2hcl == fecl2+h2↑ 提问:能把铁钉长时间浸在稀盐酸溶液中么? 生答: 归纳结论: 刚才做了酸碱与指示剂的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酸和碱还 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呢? 多媒体展示:分组情况: 第一、二、三、四组做:实验活动3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的反应第五、六组做:实验活动4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反应以及蒸发溶液 第七、八组做:实验活动5氢氧化钙和稀盐酸的反应各组汇报 展示实验现象 实验活动3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的反应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实验现象:步骤1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步骤2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步骤3中蒸发皿底部出现少量白色固体。交流共享: 1、你认为溶液蒸发后留在玻璃片上的可能是什么物质?并与同学 交流 讲解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实验活动5氢氧化钙和稀盐酸的反应

大学化学综合实验

\ 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安息香的合成及表征 专业班级生物工程112 班 同组人员钟坤徐再鸿何德维刘洪念熊泽雨 学号1108110391 1108110375 1108110384 1108110379 1108110389 指导老师郭妤老师 实验时间:2013年12月5日

安息香的合成及表征 前言 1943年Ukai等发现噻唑盐具有和氰负离子相同的催化性能,同样可以用作安息香缩合反应的催化剂,维生素B1(VB1)在碱性条件下可生成噻唑盐,因此容易获得的VB1可作为催化剂用来进行安息香缩合反应。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VB1催化反应产率低且不稳定,重复性差。何强芳通过探讨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溶液pH值、VB1用量、反应物料加入方式对糠偶姻合成的影响,改进了VB1催化糠醛缩合生成糠偶姻的反应条件: 常温下糠醛与VB1的质量比为20∶1-15∶1,滴加2.5mol/L NaOH使溶液pH 值为8-9,然后65-75℃回流反应60-90 min,产率可达74.16% -76.19%。 安息香缩合反应一般采用氰化钾(钠)作催化剂,是在碳负离子作用下,两分子苯甲醛缩合生成二苯羟乙酮。但氰化物是剧毒品,易对人体危害,操作困难,且“三废”处理困难。20世纪70年代后,开始采用具有生物活性的辅酶维生素B1代替氰化物作催化剂进行缩合反应.以维生素B1作催化剂具有操作简单,节省原料,耗时短,污染轻等特点。 芳香醛在氰化钠(氰化钾)作用下,分子间发生缩合反应生成α-羟酮,称为安息香缩合反应。氰离子几乎是专一的催化剂。反应共同使用的溶剂是醇的水溶液。使用氰化四丁基铵作催化剂,则反应可在水中顺利进行。

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教案

课题: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县级公开课教案) 学校:五沟中心学校 教师:祝彦君 时间:2013年3月12 日

课题: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教案) 濉溪县五沟中心学校祝彦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了解其腐蚀性并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2、掌握有关碱的两个基本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发展实践与探索的精神,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对知识的迁移应用,并进一步培养团队合作与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体会化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特点。 2、通过设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方案,体会学习的乐趣, 树立严谨的科学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碱的化学性质及其反应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实验方案的设计。 【实验准备】 学生实验仪器药品: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钙固体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蒸馏水吸管药匙烧杯(100ml)(2 瓶)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2瓶)胶头滴管玻璃棒白色点 滴板 演示实验仪器药品:烧瓶锥形瓶导管弹簧夹胶头滴管氢氧化钠溶液【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前几天,小华的妈妈说厨房的下水道有些堵塞了,让小华去超市买一瓶管道疏通剂,小华见说明书上介绍说“能快速分解菜渣、油脂、皂垢、毛发等堵塞污物,以疏通管道”。哇,是什么物质这么厉害呢……(由此引起学生的兴趣,设置悬念) (提问)是什么物质这么厉害呢?大家使用过管道疏通剂吗? (学生回答)有、没有……(投影)投影有关管道疏通剂的主要成分。 (提问)这位同学,请你帮大家看一下,成分里排在第一位的是什么物质?(学生回答)氢氧化钠 (讲解)氢氧化钠是一种很常见的碱,我们已经初步领教了它的“厉害”,下面我们再来看这两张图片。(投影) (讲解)说明氢氧化钠有强烈腐蚀性,也正因如此,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大家在使用时一定要小心哦。同样和氢氧化钠类似的还有氢氧化钙 (设问)那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还有哪些物理性质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进一步认识它们吧。 【活动探究1】目标:认识“两碱”的物理性质。任务: A组:观察NaOH的颜色、状态及溶解性。 B组:观察 Ca(OH)2的颜色、状态及溶解性 注:1. 教师要强调实验的安全性,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具有腐蚀性。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基本知识

实验一有机化学实验基本知识 课时数:3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做有机化学实验时要达到的目的和实验要求,掌握有机化学实验室规则和实验室的安全知识,介绍有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设备使用方法以及实验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的要求,使学生能够在充分安全环境中,以实事求是、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与良好的工作习惯,系统地完成有机化学实验。 教学内容: 一、有机化学实验重要性 有机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许多有机化学的理论和规律都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来的,并接受实验的检验而得到发展和逐步完善。在高校中,有机化学实验课始终与有机化学理论并存。可以说,有机化学离不开有机化学实验。很难想象一个不具备实验技能的人会在有机化学的科学研究和有机化工的生产指导中有重大成就。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实验的教学。 二、有机化学实验目的 1、印证课本上学到的有机化学理论知识,并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2、熟悉、掌握有机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基本操作能力。 (1)玻璃管的加工。 (2)组装反应装置:不同的有机反应需要不同的仪器装置,做蒸馏实验就组装蒸馏装置,做 回流实验就要求用回流装置,等等。(示范组装以上2个装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能够熟练组装各种常用的反应装置。 (3)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重结晶、熔点的测定、沸点的测定、萃取、分液、洗涤、蒸馏(常压、减压)、色谱分析。 重结晶常用于固体有机物的分离、提纯。萃取、分液以及洗涤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利用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来进行分离。而蒸馏是分离、提纯液态有机物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有的化合物沸点较高,例如乙酰乙酸乙酯,它常压下的沸点达到180.4℃,而在这个温度下它已经部分分解为去水乙酸和乙醇,这种情况下,我们往往采用减压蒸馏的方法。mp可用于识别物质和定性地检测样品的纯度;bp测定可用于识别物质和液态有机化合物的分离纯化。至于色谱分析是下学期的实验内容。 3、培养良好的科学素质。 (1)培养认真、仔细的实验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做到准确、及时、详细地记录实验数据现象,应一边实验一边直接在记录本上作记录,不能事后凭记忆补写; (2)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正确控制反应条件和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整理分析; (3)培养理论联系实际、严谨求实的实验作风,不虚报实验数据、现象; (4)正确对待实验的成功、失败。 三、有机化学实验规则 1、加强预习:实验前须认真预习有关实验内容并写好预习报告,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了解实验的原理,主要的实验试剂和实验的成败关键点、安全注意点,用简明的图表表示出反应步骤。每次实验开始前进行抽查。 2、仔细听老师讲解实验步骤、注意事项。 3、实验安全: (1)严格按造规程操作。未经老师同意,不得擅自改变药品用量、操作条件或操作程序。 (2)实验中集中思想、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如实记录,不做与该次实验无关的事,不能擅自离

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试题及答案优选稿

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试 题及答案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第一题 单项选择题(共25题) 1 .下列化合物,在 NaOH 溶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 [A]. PbCrO 4 [B].Ag 2CrO 4 [C].BaCrO 4 [D].CaCrO 4 2 .向酸性 K 2Cr 2O 7 溶液中加入 H 2O 2,却未观察到蓝色物质生成,其原因肯定是 ()[A].未加入乙醚,因 CrO 5 与乙醚的加合物为蓝色 [B].未加入戊醇,因 CrO 5 萃取到戊醇中显蓝色 [C].未将溶液调至碱性,因 CrO 5 在酸性介质中分解 [D].因 K 2Cr 2O 7 (和/或) H 2O 2 浓度过稀 3 .实验室配制洗液,最好的方法是 () [A].向饱和 K 2Cr 2O 7 溶液中加入浓硫酸 [B].将 K 2Cr 2O 7 溶于热的浓硫酸 [C].将 K 2Cr 2O 7 溶于 1 ∶ 1 硫酸 [D].将 K 2Cr 2O 7 与浓硫酸共热 4 .滴加 0.1mol ·L -1 CaCl 2 溶液没有沉淀生成,再滴加氨水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是 () [A].Na 3PO 4 [B].Na 2HPO 4 [C].NaH 2PO 4 [D].以上三种溶液均可 5 .从滴瓶中取少量试剂加入试管的正确操作是 () [A]将试管倾斜,滴管口贴在试管壁,再缓慢滴入试剂 [B]将试管倾斜,滴管口距试管口约半厘米处缓慢滴入试剂 [C]将试管垂直,滴管口伸入试管内半厘米再缓慢滴入试剂 [D]将试管垂直,滴管口贴在试管壁,再缓慢滴==================================试剂 6 .制备下列气体时可以使用启普发生器的是 () 启普发生器是用固体与液体试剂在常温条件(不用加热)下反应制取气体的装置。对于1可溶性固体、2固体呈粉末状,3或者反应过程中产生高温的情况则不能使用该仪器制取。另外,一些会产生糊状物质从而导致启普发生器堵塞的反应也不能使用该仪器制取 DACBC DCCBB BBCDB BCDCC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公开课《常见的酸和碱——酸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常见的酸和碱——酸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常见的酸和碱及后面单元中盐的教学是初中化学的重点。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把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放在首要的位置”的精神内涵和化学学科的特点。在进行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如何让所有学生都能动脑动手,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思维空间。这部分的学习对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一定的技能和能力都将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关系到今后学生对化学的学习。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选自九年级化学教材(人教版)下册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本节课主要介绍盐酸、硫酸等常见的酸的相关化学性质。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本册课程的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学内容——酸的化学性质,是在学习了氧气、碳及其化合物、金属等简单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学习。课程以同类物质中典型物质盐酸、硫酸为例,用实验进行探究,最后从特殊到一般,得出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与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对于盐酸、硫酸这两种实验室常见的酸在前面课程中已经接触,并不陌生,但对于他们的化学性质了解的不是很全面。氧气,碳及化合物,金属等简单物质的性质及溶液的知识对本节课的学习有帮助,所以教学起点应定位于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设计有利于他们自主学习和创造的化学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他们去观察、去透过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并探索出规律来。 三、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1、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给学生带来直观深刻的认识,本节课我在教法上主要采取教师引导探究实验与学生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教师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引导学生通过生活或实验中的现象来发现问题,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对问题提出

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复习(带答案)

碱的化学性质专题复习 (带答案) 例 如图所示的锥形瓶内充满气体X ,胶头滴管内盛有液体 Y 。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Y 进入瓶中,振荡,一会儿可见套在玻璃管下端的小气 球a 鼓起。气体X 和液体Y 可能是( ) A. X 是CO 2,Y 是KOH 溶液 B .X 是O 2,Y 是稀硫酸 C. X 是H 2,Y 是NaOH 溶液 D .X 是CO ,Y 是稀盐酸 答案 A 解析: 小气球鼓起,说明锥形瓶内的压强减小,即X 气体与Y 液体发生反应,A 中的CO 2与KOH 可以发生反应而使瓶内压强减小。 1. 下列物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质量增加且变质的是( ) (1)浓硫酸(2)浓盐酸(3)粗盐(4)生石灰(5)氢氢化钠(6)酒精 A .(1)(2)(3) B .(4)(5) C .(1)(2)(5) D .全部 2. 云吞面是我国南方的一种小吃,因其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碱水”(呈碱性的物质)而略带涩 味。为减少涩味,在吃云吞面时,最好蘸点( ) A .食醋 B .花生油 C .食盐 D .白酒 3. 在20世纪20年代,一些化学家提出一种酸碱理论——质子论。这种理论认为,凡能放出质 子(H +)的分子或离子都是酸,凡能结合质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碱。根据这一理论,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碱的是( ) A .HNO 3 B .HCO 3- C .NH 4+ D .SO 42-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团和原子一样 B.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一定失电子 C. 碱在水中不一定都能电离生成OH - D. 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一定能从盐中置换出排在后面的金属 5. 下列溶液中,pH 大于7的是( ) A. Na 2CO 3 B. KOH C. NaCl D. HNO 3 6. 在pH 为4的稀盐酸中连续均匀加入下列物质直至过量,最后所得溶液的pH 可达到9以上的 是( ) A. HCl B. NaCl C. KOH D. Cu(OH)2 7. 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 ) A. KOH B. Cu(OH)2CO 3 C. KHCO 3 D. K 2SO 4 8. 实验室可用右图所示装置干燥、 收集气体R ,并吸收多余的R (已知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 量 为29),则R 可能是( ) A .CH 4 B .NH 3 C .O 2 D . HCl 干燥剂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教案)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学生已经学习了酸、碱的化学性质,本实验将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法,来进行酸、碱化学性质的各项实验,学生在实验时,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结合之前教师在课堂上讲的酸、碱的化学性质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加强对酸、碱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化学实验及相关分析,进一步理解酸、碱的各项化学性质。 (2)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实验分析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了解酸、碱的各项化学性质,酸碱的中和反应。 (2)认识事物的两面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增加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并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酸、碱各项化学性质的验证实验。 【教学难点】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教具准备】 试管、药匙、蒸发皿、玻璃棒、稀盐酸、稀硫酸、稀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钙粉末、石蕊溶液、pH试纸、生锈的铁钉、白色点滴板等。 【导入新课】 之前我们学习酸、碱的各项化学性质时,大家都只是看到教师的演示实验,今天,让我们自己动手操作,来探究一下酸碱的各项化学性质及酸碱的中和滴定实验。 请同学们按教材P 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69 【交流回答】

1. 现象:石蕊溶液使稀硫酸溶液变红,稀盐酸溶液变红,氢氧化钠溶液变蓝,氢氧化钙溶液变蓝;酚酞溶液使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变红,稀硫酸与稀盐酸均无明显变化。 结论:石蕊溶液遇到酸溶液变成红色,遇到碱溶液变成蓝色;酚酞溶液遇到酸溶液不变色,遇到碱溶液变成红色。 2. 现象:将两个生锈的铁钉分别放入两个试管中,加入稀盐酸,红色的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待铁钉表面的锈被去掉变得光亮时,将其中一支试管中的铁钉取出,洗净,继续观察另一支试管中的现象,发现铁钉表面有气泡放出,溶液由微黄色变成浅绿色。过一段时间将铁钉取出,洗净,比较两支铁钉,发现先取出的那支铁钉粗些,后取出的那支铁钉细一些。 原理:Fe 20 3 +6HC1=2FeC1 3 +3H 2 0 Fe+2HC1=FeC1 2 +H 2 ↑ 3. 现象:将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有蓝色沉淀产生,再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蓝色沉淀逐渐溶解。 原理:2Na0H + CuS0 4=Na 2 S0 4 +Cu(0H) 2 ↓ Cu(0H) 2 +2HC1 =CuC1 2 +2H 2 4. 现象:在试管中加入约l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变红,逐渐滴入稀盐酸,边滴边不断振荡试管,溶液红色逐渐减褪,至刚好无色时,取该无色溶液lmL,置于蒸发皿中加热,使液体蒸干,发现有白色晶体析出。 原理:Na0H+HC1=NaC1+H 2 5. 现象: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相同量的氢氧化钙粉末,然后各加入lmL水,振荡;各滴入1~2滴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变红,继续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约lmL水,振荡,无明显现象;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约lmL稀盐酸,振荡,发现红色逐渐消失。 原理:Ca(0H) 2 +2HC1=CaC1 2 +2H 2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实验进一步探究了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同学们课后要好好归纳总结,加强对酸、碱知识的认识。 【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1. 结论:石蕊溶液遇到酸溶液变成红色,遇到碱溶液变成蓝色,酚酞溶液遇到酸溶液不变色,遇到碱溶液变成红色。 2. 原理:Fe 20 3 +6HC1=2FeC1 3 +3H 2 0 Fe+2HC1=FeC1 2 +H 2 ↑ 3. 原理:2Na0H +CuS0 4=Na 2 S0 4 +Cu(0H) 2 ↓

常见的碱化学性质及通性

常见的碱化学性质及通性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常见的碱(化学性质及通性) 一、碱的定义和分类四大强碱: 碱:物质溶于水时,形成的阳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KOH(氢氧化钾)、NaOH(氢氧化钠)、Ca(OH)2(氢氧化钙)、Ba(OH)2(氢氧化钡)有色沉淀:蓝色沉淀Cu(OH)2(氢氧化铜)、红褐色沉淀Fe(OH)3(氢氧化铁) 四大强碱都可以溶于水,但弱碱不能溶于水。氨水是氨气溶于水形成的液体。 在初中化学范围内,只有氢氧化铜是蓝色沉淀,氢氧化铁是红褐色沉淀。 氨水的电离是NH3·H2O=NH4++ OH-,所以氨水也是碱。 钾、钠、钙的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如:CaO+H2O=Ca(OH)2 二、常见的碱 氢氧化钠(烧碱、火碱、苛性钠) 化学式NaOH 工业制法Na2CO3+Ca(OH)2=2NaOH+CaCO3↓ 状态白色块状固体 腐蚀性强腐蚀性 特点极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水而潮解。 用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行业(除玻璃方面外,用途与纯碱类似)。 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所以可以除油污。 氢氧化钙(消石灰、熟石灰) 化学式Ca(OH)2 工业制法 CaCO3CaO+CO2↑, CaO+H2O=Ca(OH)2状态白色粉末状固体 腐蚀性较强腐蚀性 特点微溶于水,溶于水时放热不明显。 用途漂白粉、建筑材料、改良酸性土壤和河流、配制波尔多液在实验室中可以证明二氧化碳。 酸、碱包括其溶液都要密封。 澄清的石灰水就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 氢氧化钠必须密封有两个原因: ①吸水性;②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2NaOH+CO2=Na2CO3+H2O。 ③必须要用橡胶塞(或软木塞)不能用玻璃塞。 三、碱的化学性质 碱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OH-。 1.碱溶液(四大强碱的溶液、氨水)能使指示剂变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由于弱碱不溶于水,所以弱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2.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复分解反应) a)反应发生的条件: ①碱是四大强碱;②非金属氧化物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 b)根据条件我们可以写出十二个化学方程式,但必须掌握的四个化学方程式是: 2NaOH+CO2=Na2CO3+H2O(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2NaOH+SO2=Na2SO3+H2O 2NaOH+SO3=Na2SO4+H2O Ca(OH)2+CO2=CaCO3↓+ H2O(检验二氧化碳;石灰墙“出汗”) 3.碱+酸→盐+水(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探究酸的化学性质实验

学生实验 探究酸的化学性质 教案设计 单位:鲁山县第二初级中学 姓名:刘艳辉 时间:2017/3/10

学生实验探究酸的化学性质 【实验目的与要求】 1.练习固体和液体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滴管的使用等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2.通过实验和探究,巩固和加深对酸的化学性质的认识;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实验和总结归纳的能力,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 和成功的喜悦。 【实验准备】 仪器和药品的准备 试管、试管架、试管夹、酒精灯、钥匙、试管刷、氧化铜、稀硫酸、稀盐酸、碳 酸钠固体、紫色石蕊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无色酚酞溶液、纸片、火柴、污物杯、抹 布 知识准备: 1.稀盐酸和稀盐酸都可以清除金属表面的绣,除锈时能否将锈蚀金属长时间浸泡在稀 硫酸中?为什么? 2.检验一种溶液是不是酸溶液,可以用什么方法?你认为哪些方法最简单? 【实验提示】 1.向试管内倾倒液体时,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着,标签向着手心,瓶塞倒放。 2.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悬空在容器正上方,不能伸入容器内滴加液体。 3.氧化铜不要取得太多,绿豆粒大小。 4.给试管内的物质加热时,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在试管中上部,试管夹的 短柄向上,拇指不能按住短柄。 5.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勿对人,试管与桌面成45°角,先预热,然后用酒 精灯外焰加热。 6.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边滴加边振荡,使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充分混 合,至红色刚好消失为止。

7.洗净的试管倒扣在试管架上。 【过程和方法】 实验完毕,将仪器整理归位。 通过以上探究实验和已学过的知识,你发现酸通常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1. ; 2. ; 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