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玉米浆标准

公司玉米浆标准
公司玉米浆标准

玉米浆干粉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玉米浆干粉(又名全溶玉米蛋白粉)的技术要求、检验规则、实验方法、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玉米浆干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5497 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方法

GB 12309---1990 工业玉米淀粉

GB/T 2319---1997 液体葡萄糖

GB7718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3、要求

3.1 外观

产品为褐色或淡黄色的粉状或粒状固体。

3.2 理化指标

表1 产品的理化指标

项目指标

水份,% ≤ 6.0

蛋白质,% ≥ 42.0

碳水化合物(糖),% ≥ 8.0

二氧化硫,% ≤ 0.2

3.3 净含量允许偏差

产品的净含量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净含量允许偏差标准

净含量(Kg)允许偏差(%)

0~25以下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25~500.8

4 试验方法

4.1 外观

目测。

4.2 水份

按GB/T 5497中的规定执行。

4.3 蛋白质

按GB 12309---1990工业玉米淀粉中4.3.6的规定执行。

4.4 碳水化合物(糖)

按QB/T 2319---1997液体葡萄糖中5.2.1中的规定执行。

4.5 二氧化硫

按GB 12309---1990工业玉米淀粉中4.3.8的规定执行。

5 检验规则

5.1 组批

同一班次内生产的同一种产品为一格产品批号。

5.2 抽样

按GB 12309---1990中4.1的规定执行。

5.3 检验分类

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形式检验。

5.3.1 出厂检验

产品出厂检验项目为水份、蛋白质,其他检测项目根据客户需求检测,每批产品出厂前应进行出厂检验,经检验合格签发合格证后方可出厂。

5.3.2 形式检验

形式检验项目为本标准要求规定的全部项目,由下列情形之一时,应进行形式检验。

——正常生产时每一年进行一次;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正常生产后,如材料、工艺、设备由较大的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5.4 判定规则

5.4.1 检验中若规定的指标中有一项指标不合格,则应重新加倍取样量进行复检,若仍有不合格项目,则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

5.4.2 若供需双方对产品质量发生争议时,可由双方协商或共同选定质检机构进行检验和判定,予以仲裁。

6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6.1标志

6.1.1 产品标签按GB7718的规定执行。

6.1.2 每批产品都应附有质量证明,外包装上应标明产品的名称、生产厂名、厂址、净含量、规格、执行标准编号等。

6.1.3外销的产品按合同执行。

6.2 包装

包装材料必须无毒、无污染、无异味,产品包装须封口严密、无破损,并须双层包装。

6.3 运输

产成品运输中须防止包装破损、日晒、雨淋,不得接触有害物质。

6.4 贮存

产品库房必须干燥、通风、清洁、无虫、无蝇、无鼠,严禁存放有害物质。

玉米淀粉质量标准

目的:建立玉米淀粉质量标准,保证玉米淀粉的质量。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采购的辅料玉米淀粉。 职责:质量部负责制定、监督实施。 内容: 【定量和定性的限度要求】

【质量标准全文】 本品系自禾本科植物玉蜀黍Zea mays L.的颖果制得。【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

本品在水或乙醇中均不溶解。 【鉴别】(1)去本品约1.0g,加水15ml,煮沸,放冷,即成类白色白透明的凝胶状物。 (2)取鉴别(1)项下凝胶状物约1ml,加碘试液1滴,即显蓝黑色或紫黑色,加热后逐渐褪色。 (3)取本品适量,用甘油醋酸试液装片(通则2001),置显微镜下观察,淀粉均为单粒,呈多角形或类圆形,直径为5-30um;脐点中心性,呈圆点状或星状;层纹不明显。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呈现偏光十字,十字交叉位于颗粒脐点处。 【检查】酸度取本品4.0g,加水20ml,振摇5分钟,使混匀,离心,取上清液,依法测定(通则0631),pH值应为4.5~7.0。 外来物质取鉴别3项下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得有其他品种的淀粉颗粒。 二氧化硫取本品,依法检查(通则2331),含二氧化硫不得过0.004%。 氧化物质取本品4.0g,置具塞锥形瓶中,加水50.0m l,密塞,振摇5分钟,转人具塞离心管中,离心至澄清,取上清液30.0ml,置碘瓶中,加冰醋酸lml与碘化钾 1.0g,密塞,摇匀,置暗处放置30分钟,加淀粉指示液1ml, 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02mol/L)滴定至蓝色消失,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消耗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02mol/L)不得过1.4ml(0.002% )。 干燥失重取本品,在130℃干燥90分钟,减失重量不得过14.0%(通则0831) 。 灰分取本品1.0g,依法检查(通则2302),遗留残渣不得过0.3%。 重金属取本品1.0g,依法检查(通则0821),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 铁盐取本品1.0g,置于具塞锥形瓶中,加稀盐酸4ml与水16ml,强力振摇5分钟,滤过,用适量水洗涤,合并滤液与洗液置50ml 纳氏比色管中,加过硫酸铵50mg,用水稀释成35ml后,依法检查(通则0807),与标准铁溶液1.0ml制成的对照溶液比较,不得更深( 0.001% ) 。 微生物限度取本品,依法检查(通则1105与通则1106),每1g供试品中需氧菌总数不得过1000cfu、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不得过100cfu,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

玉米富硒生产技术规范

常德市农业技术规范 HNZ常德008-2012 玉米富硒栽培技术规范 Corn selenium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 常德市农业局制定 湖南省农业厅批准实施 发布日期:2012年月日

玉米富硒栽培技术规范 为了规范玉米富硒栽培技术,制定本规范。 1 产地环境 空气新鲜,水质优良,土壤肥沃,重金属含量低,无“三废”污染,并符合NY/T391的条件。 2 品种选择 选择优质、高产、抗性强的玉米品种。种子质量符合GB1353之规定。 3 栽培技术 栽培技术措施参照DB51/T1062的规定和大田栽培技术执行。 4 肥料施用 栽培过程中有机肥、化肥及硒肥的施用符合NY/T394的要求。 5 农药施用 农药施用符合GB/T8321的规定。 6 科学施硒 6.1 培育机理 玉米富硒生产是在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叶面喷施“粮油型锌硒葆”(原粮油型富硒增甜素),经玉米自身的生理生化反应,将无机硒吸入玉米植株体内转化为有机硒富集在玉米籽粒中,经检测硒含量≥0.1毫克/公斤时成为富硒玉米。 6.2 使用方法 为确保硒含量达到规定标准,必须科学施硒。硒溶液配制:将“粮油型锌硒葆”21克用水溶化,加卜内特5毫升或好湿1.25毫升,再加清水15公斤,充分搅拌均匀,用喷雾器喷在玉米叶片的正反面。在玉米3~5叶期时每亩喷施15公斤;在7~8叶期、9~10叶期时分别施硒一次,每次每亩喷施30公斤。 6.3 注意事项 一般选阴天或晴天下午4时后施硒,要求雾点细小,喷洒均匀。施硒后4小时之内遇雨,应补施一次。宜与卜内特或好湿等有机硅喷雾助剂混用,以增加溶液扩展度和附着力,延长硒溶液在叶片上的滞留时间,增强施硒效果。施硒时可与酸性、中性农药、肥料混用,但不能与碱性农药、肥料混用。采收前20天停止施硒。 7 质量安全控制

冬小麦与夏玉米轮作综合管理要点

冬小麦与夏玉米轮作综合管理要点 怎样才能高产增收,是农民朋友最关心的问题。为此,笔者在总结多年科研成果和生产经验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一下河北、山东等地的冬小麦-夏玉米生产管理的基本程序,对作物生产进行综合管理,是高产增收的关键。 冬小麦与夏玉米轮作的生产特点 冬小麦与夏玉米轮作是华北地区的主要种植制度,因两年三熟,农时相当紧张,在生产管理上具有两大特点: 1.作物构成一个生产系统,农作管理要统筹兼顾。小麦播种前有较充足的时间进行整地、施肥和灌水,而夏玉米则主要利用雨水和小麦磷肥后效。因此两茬作物的施氮量大致相当,而磷肥主要施给冬小麦,钾肥主要施给夏玉米。 2.两茬综合高产,冬小麦可适当晚播,通过增加播种量来挽回迟播减产。小麦迟播可将冬小麦节余的农时留给夏玉米,使夏玉米品种由早熟改为中熟,夏玉米一天一个产量,通过抢时早播和适当迟收,充分发挥玉米的增产潜力。

9月下旬,准备优良麦种:宜选高产、抗倒、抗逆、成穗率高的品种,如强筋小麦高优503、济麦20号、淄麦12号等;中筋小麦矮抗58、济南19号、山农664等。 10月上旬,整地、施肥、播种:结合深耕深松(25厘米左右合适),施有机肥和化肥;精选种子,进行种衣剂包衣或药剂拌种,防治病虫害;灌足底墒水,足墒适期适量播种。 11月中旬,冬前管理:保全苗,雨后锄地,11月下旬平均气温3~4℃时及时灌冬水。 3~4月,春季田间管理:以争取壮苗为目标,根据苗情(旺苗、壮苗、弱苗)、地力、墒情等特点,水肥结合,灌水和中耕结合,酌情适量适时施肥、灌水、中耕和化学除草。 5月中旬,后期管理:扬花灌浆期趁无风天灌水,结合灌水适量施肥或喷施叶面肥,增加粒重,防治干热风;抽穗期喷药防治病虫害。 6月中旬,适时收获:为夏玉米播种做准备。

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标准模板

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玉米储存品质的术语和定义、分类、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判定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评价在安全储存水分和正常储存条件下玉米的 储存品质, 指导玉米的储存和适时轮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必不可少。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601 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T 5490- 粮油检验一般规则 GB 5491 粮食、油料检验, 扦样、分样法 GB/T 5492 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 GB/T 5497 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 GB/T 5507 粮食、油料检验粉类粗细度测定法。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 25069 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GB/T 29405- 粮油检验谷物及制品脂肪酸值测定仪器法 3 术语和定义 GB/T 2506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色泽color 玉米在规定条件下的综合颜色和光泽。 3.2 气味odor 玉米在规定条件下的综合气味。 3.3 蒸煮品评cooking quality evaluation 将玉米制成玉米粉, 在规定条件下制作成窝头后, 对其色泽、气味、外观结构、内部性状、滋味等进行品评的试验, 结果用品尝评分值表示。 3.4 品尝评分值tasting assessment value 窝头品评试验所得的色泽、气味、外观结构、内部性状、滋味等各项评分值的总和。

4 储存品质分类 按储存品质的优劣将玉米分为宜存、轻度不宜存和重度不宜存三类。 5 储存品质指标 玉米储存品质指标见表1。 表1 玉米储存品质指标 6 检验方法 6.1 脂肪酸值检验: 按附录A执行。 6.2 色泽、气味评定: 按附录B的B.3执行。 6.3 品尝评分值检验: 按附录B执行

玉米产业发展分析报告与展望(2016-2020)

玉米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2016-2020)玉米是世界第一大作物。近40年来,世界玉米总产量、播种面积和单产不断上升,目前总产量在8亿吨以上,播种面积超过22.5亿亩,单产达到347公斤/亩。美国和中国为主要玉米生产国,占世界的60%。随着燃料乙醇等生物质能源的广泛应用,世界玉米的需求快速增加。 玉米也是我国第一大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占有份额均在50%以上。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玉米生产发展比较快,为全国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从1990年到2015年,玉米总产量从988亿公斤增加到2245.8亿公斤,净增1257.8亿公斤;玉米种植面积从3.2亿亩增加到5.7亿亩;单产从308公斤/亩提高到393公斤/亩,提高了28%。这期间,全国粮食总产量增加了1572亿公斤,其中玉米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超过80%。预计2020年,我国经济社会对玉米的总需求为2.5亿吨,玉米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将达到90%,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玉米种子产业 在当今化肥和农药的供应满足大田生产需要的前提下,作物产量的增长主要靠品种的遗传改良。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杂交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先后选育推广了以郑单958、中单2号、丹玉13号、掖单13号和农大108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良玉米新品种,

促进了玉米单交种的5次更新换代,为我国玉米生产乃至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新品种在产量、抗逆性等方面的不断突破对玉米产量的提高起到了关键作用,而这些突破正是得益于育种技术的不断改进。种子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优良品种对农作物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控制种子,就掌握了农业竞争的主动权。因此,在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都把加强种子科技研究,推动种子产业发展,列为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1.1玉米育种现状及问题 1.1.1玉米育种现状 1.1.1.1育种投入加大 作物新品种培育与种子生产是高度本土化的产业,严格受制于地域、环境、土壤、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且周期较长,需要较多的投入。种子从投资研发开始、到培育出产品,然后生产、推广、营销及售后服务,最终获得利润,至少要经过10年左右的漫长周期。近年来,美国联邦政府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约为20亿美元,占联邦政府研发总投入的2%左右。先锋公司将研发领域的投入作为企业的核心优势,每年投入销售额8-12%的资金用于玉米育种研发,经费达2亿多美元。经过多年的努力,先锋公司终于培育出先玉335系列玉米杂交种,获得了农民的认同。

Q_LYLS 0003-2018猪配合饲料企业标准

ICS Q/LYLS 桂林市漓源粮油饲料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Q/LYLS 0003—2018 代替 Q/ LYLS 0003-2015 猪配合饲料 (报批稿) 2018-09-17发布2018-09-26实施

目次 前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要求 (2) 3.1 原料 (2) 3.2 感官 (2) 3.3 水分 (2) 3.4 成品粒度 (2) 3.5 混合均匀度 (2) 3.6 营养成分 (2) 3.7 卫生指标 (8) 3.8 饲料中药物和药物饲料添加剂的使用 (8) 3.9 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和一般饲料添加剂的使用 (8) 4 生产加工过程卫生要求 (8) 5 试验方法 (8) 5.1 感官 (8) 5.2 水分 (8) 5.3 成品粒度 (8) 5.4 混合均匀度 (8) 5.5 粗蛋白质 (8) 5.6 粗纤维 (8) 5.7 粗灰分 (8) 5.8 钙 (9) 5.9 总磷 (9) 5.10 氯化钠 (9) 5.11 植酸酶活性 (9) 5.12 赖氨酸 (9) 5.13 卫生指标 (9) 5.14 净含量 (9) 5.15 饲料药物添加剂 (9) 6 检验规则 (9) 6.1 组批 (9) 6.2 检验分类 (9) 6.3 抽样 (9) 6.4 出厂检验 (9)

6.5 型式检验 (9) 6.6 判定规则 (10) 7 标签、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保质期 (10) 7.1 标签、标志 (10) 7.2 包装 (10) 7.3 保质期 (10)

玉米淀粉质量标准

文件标题玉米淀粉质量标准 文件编码QS 页码第 1 页共 6 页审核批准: 批准人:批准日期:年月日 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 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 制订人:制订日期:年月日 文件管理: 颁发部门:质量部颁发日期:年月日 颁发数量:共份生效日期:年月日 分发部门:总经理室〈〉副总经理室〈〉质量部〈〉生产部〈〉工程部〈〉行政人事部〈〉研发部〈〉财务部〈〉销售部〈〉档案室〈〉文件的变更记录 版本生效日期变更摘要 目的:建立玉米淀粉质量标准,保证玉米淀粉的质量。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采购的辅料玉米淀粉。 职责:质量部负责制定、监督实施。 内容:

文件标题玉米淀粉质量标准 文件编码QS 页码第 2 页共 6 页【定量和定性的限度要求】 项目法定质量标准定量和定性限度内控质量标准定量和定性限度 【性状】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 本品在水或乙醇中均不溶解。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 本品在水或乙醇中均不溶解。 【鉴别】(1)应呈正反应(1)应呈正反应(2)应呈正反应(2)应呈正反应(3)应符合规定(3)应符合规定 【检查】 酸度pH值应为4.5~7.0。pH值应为4.5~7.0。外来物质应符合规定应符合规定 二氧化硫不得过0.004%不得过0.004% 氧化物质应符合规定应符合规定 干燥失重不得过14.0%不得过14.0%灰分不得过0.3%不得过0.3% 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铁盐应符合规定应符合规定 【微生物限度】每1g供试品中需氧菌总数不得过 1000cfu、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不得 过100cfu,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 每1g供试品中需氧菌总数不得过 1000cfu、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不得 过100cfu,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 【质量标准全文】 本品系自禾本科植物玉蜀黍Zea mays L.的颖果制得。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 本品在水或乙醇中均不溶解。 【鉴别】(1)去本品约1.0g,加水15ml,煮沸,放冷,即成类白色白透明的凝胶状物。 (2)取鉴别(1)项下凝胶状物约1ml,加碘试液1滴,即显蓝黑色或紫黑色,加

旱地分带轮作多熟制技术

旱地分带轮作多熟制技术 [日期:2006-03-09] 来源:贵州科技成果网作者:阅读:427 次 旱地分带轮作多熟制,是将旱地按一定宽度划分为若干带,在同一带上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下季再在带中轮换种植不同作物,从而实现一年多熟(两熟或两熟以上)的一种栽培制度。既提高了土地单位面积作物年产出量,又达到充分合理利用土地,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目的。以种植小麦、玉米、绿肥为例,第一年秋季(第一季)将地块按5尺(即带幅)宽分成若干带,每一带又分主带和副带,在主带上种植小麦,副带上种植绿肥,这就是分带。第二年春季,绿肥收割后,在此带上种植玉米,小麦收获后,在此带上种植绿肥,这就是轮作。一年可实现小麦、玉米、绿肥三熟,即为多熟。 (一)规范分带 带的宽度(带幅)主要根据土壤肥力的高低具体确定,一般而言,土壤肥力高的地块带幅为5.5—6尺,中下等肥力地块为4.5—5尺。带形要直,以利于通风透光。带向(即作物的行向)一般以东西向最为理想,可以减少作物互相荫蔽,有利于高、矮秆作物同时受光。但同时也要考虑到地块形状、坡度等因素,不能千篇一律,要从操作方便、保水保肥等角度出发,因地制宜,综合确定带向。同时,在同一带中划分主、副带时,要按照“主带增粮、副带增钱”的目标,主带宜窄,通过实行窄行密株种植保证合理的种植密度,为副带作物预留足够的宽度,多种植蔬菜、绿肥、豆类、饲料作物等,增加经济收入和培肥地力。 (二)选用良种,科学搭配作物 种子是增产的内因,良好的种植制度,必须有良好的品种作依托。在品种选择上,要通盘考虑,应有利于主带作物和副带作物都能增产。粮食作物宜选用杂交玉米、脱毒马铃薯等高产、优质良种。合理主、副带作物搭配,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基础。要按照茬口和高矮兼顾的原则,选择适宜作物进行搭配。在茬口衔接上,宜选择中、早熟,丰产型品种,尽量减少共生期。对同一季节间作的作物,要注意高矮搭配,主带(高秆)作物要高矮适中,株型紧凑,叶形稀疏上冲,截光率低,抗逆力强。副带(下位)作物要选用株型矮小,叶色浓绿,叶面平展,枝繁叶茂,耐荫性强,截光率高,光合效率高的品种。 (三)合理种植密度 提高种植密度,增加叶面积系数,是多熟制增产的中心环节。窄行种植能有效发挥高秆作物的密度效益,宽行内副带(下位)作物的种植为高秆作

青贮玉米质量标准

一、青贮原理 青贮是利用微生物的乳酸发酵作用,达到长期保存青绿多汁饲料的营养特性的一种方法。青贮过程的实质是将新鲜植物紧实地堆积在不透气的容器中,通过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的厌氧发酵,使原料中所含的糖分转化为有机酸,主要是乳酸.当乳酸在青贮原料中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能抑制其他微生物的活动,并能阻止原料中的养分被微生物破坏,从而将原料中的养分很好的保存下来.随着青贮发酵时间的延长,乳酸不断积累,乳酸积累的结果使酸度增强,乳酸菌自身亦受抑制而停止活动,发酵结束.青贮发酵完成一般需要17~21天。由于青贮原料是在密闭并停止微生物活动的条件下储存的,因此可以长期保存,甚至有几十年不变质的纪录。 综上所述青贮是指建立乳酸菌厌氧发酵,产生酸性环境,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繁衍,从而达到长期保存饲料的技术。青贮饲料也就是指将新鲜的青刈饲料作物、牧草、新鲜的全株玉米或收货籽实后的玉米秸等青绿多汁饲料直接或经适当的处理后,切碎、压实、密封于青贮窖、壕或塔内,在厌氧环境下,通过乳酸发酵而成。 二、青贮饲料及加工调制 1、青贮饲料的营养特点 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因原料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其共同特点是:青贮饲料中富含水分、粗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其中以全株玉米营养价值最高。适口性好,易于消化。青贮饲料气味酸香,柔软多汁,非蛋白氮中以酰胺和氨基酸的比例高,大部分的淀粉和糖类分解为乳酸,粗纤维质地变软。因此易于消化。 2、青贮饲料的种类

(1)常规青贮:目前常用于玉米秸青贮和全株玉米青贮。青贮料可极大限度的保存原料原有的营养价值,适口性好。全株玉米青贮的营养丰富,粗蛋白为8.4%,碳水化合物为12.7%。 (2)半干青贮:半干青贮又叫低水分青贮,是指青贮原料收割后,经风干含水量降到45%~55%,形成对微生物不利的生理干燥和厌氧环境,同时植物细胞形成高渗透压,使生命活动受限制,发酵过程变慢,在无氧的条件下保持青贮料的方法。它兼有干草和一般青贮料的优点,干物质含量比一般青贮料多一倍。半干青贮调制过程中,营养损失减少,是日益被广泛采用的青贮发酵主要类型之一,常用于苜蓿半干青贮。 (3)混合青贮:混合青贮是指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青贮原料进行混合青贮,互相取长补短调制青贮的方法。这种青贮方法适合于青贮原料干物质含量低(如块根块茎类饲料)与秸秆或糠麸类混合青贮,或者含可发酵糖少的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混合青贮等。 (4)添加剂青贮:添加剂青贮就是在一般青贮的基础上加入适当添加剂的一种方法。青贮添加剂可分为3类,第一类发酵促进剂,主要有淀粉和糖类,作用是为细菌提供充足的养分,使发酵正常进行。如糖蜜、玉米粉、大麦粉、葡萄糖、蔗糖、马铃薯和纤维素酶等;第二类发酵抑制剂,主要包括强酸和盐类,作用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如甲酸、乙酸、苯甲酸、柠檬酸、稀盐酸、硫酸、磷酸等;第三类营养型添加剂,主要用于改善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对青贮发酵一般不起有益作用,目前应用最广的是尿素,尿素和磷酸脲属于非蛋白氮添加剂,一般在青贮料中添加0.3%~0.5%。此外还有氨、缩二脲、矿物质等。

玉米生产及市场情况调研报告

玉米生产及市场情况调研报告 玉米播种及生长状况直接影响市场供应,因此播种、生长及收获状况对玉米市场价格走势影响显著,对xx市玉米产销真实情况的了解掌握是我们分析市场行情的重要依据,而进行实地调研是我们了解玉米生产情况的重要途径。xxxx 年x月x 日至x日,组织人员深入到xx市农业局、统计局、粮食局、工厂企业、粮食收购点及农户进行了详细的市场调查。从整体调研情况来看,今年xx市秋粮玉米播种面积、产量增加,玉米品质较好,收购价格高开高走,市场活跃,局部地区价格小幅上涨。 一、xxxx年xx市玉米总体播种生产情况 1.播种面积增加,总产稳步提高 今年xx市玉米播种面积xx万亩,是玉米生产历史上播种面积最大的一年,其中正茬xx万亩,复播xx万亩。比上年xx万亩,增加xx万亩。预计总产量xx万吨,比上年xx 万吨,增加xx万吨,增产x%。 2.开展重点工程,落实惠农政策 在玉米生产上,xx市认真开展玉米高产创建活动,在xx县xx乡、xx镇两个乡镇落实了2个部级万亩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片,总面积x万亩。全市共建x个玉米万亩高产创建

示范片,认真落实组织领导、技术指导、管理措施和优惠政策等,切实发挥示范片的辐射带动作用。粮食直补政策力度的加大和粮补政策的深入落实,有效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而“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开展,农业部门全方位的技术服务,促进了粮食作物的单产提高,从而促使全市秋粮综合生产能力在不断增强。同时,玉米等粮食价格一路攀升,种植效益逐年提高,也激发了广大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玉米等秋粮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3.气候条件有利,玉米品质良好 总体上说,今年的气候对xx市秋季玉米生产来说是有利的。尽管x月份春播期间,全市平均降水量仅为xx mm ,比上年同期减xx mm ,降水严重不足,但因气温整体偏低,旱情没有扩大;而x月份一场低温冻害给部分春播出苗作物形成冻害;x月份直到x日才有一场有效降雨,干旱对夏播进度和春播出苗作物有一定影响;入夏以后部分地区发生了洪涝风雹灾害,对局部地区的秋作物产量造成一定影响。但从秋粮玉米整个生长过程看,这些影响无关大局。进入x月份以后,全市降雨量明显增多,十分有利于玉米中后期生长。据气象资料,x月份至x 月7日,全市平均降雨量达xx mm ,同比增xx mm ,而且降雨日数明显多于去年,7月份降雨日达xx天,8月份降雨日达x天,雨量非常丰沛,促进了玉米的生长。从各县调查情况看,今年的玉米长势明显

饲料生产企业(饲料厂)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全套资料汇编(2019-2020新标准实施模板)

Q/WSS Q/WSS-2019 饲料厂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全 套方案资料标准汇编 编号:Q/WSS-001-2019 2019-2020版 编制: 审核: 批准: 受控状态: 发布日期:2019-05-15 实施日期:2019-08-15 XX有限公司

目录 第1章编制说明 (1) 1.1 制定原则 (1) 1.2 编制及管理 (1) 1.3 文本及文字要求 (2) 1.4 其他 (3) 第2章目标 (4) 2.1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 (4) 2.1.1 目的 (4) 2.1.2 范围 (4) 2.1.3 内容 (4) 2.2 2019年度安全生产目标 (7) 2.3 年度安全生产目标分解 (8) 2.4 安全生产目标实施计划和考核办法 (9) 2.4.1 附责任书1: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管理层样本) (10) 2.4.2 附责任书2: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员工样本) (13) 2.4.3 附表1: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台账 (15) 第3章组织机构和职责 (17) 3.1 安全机构设置与安全管理人员配备的管理制度 (17) 3.2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18) 3.3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工作章程 (19) 3.3.1 附表1:安全会议记录 (21) 3.4 安全管理机构 (22) 3.4.1 附图1: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图 (24) 3.5 公司安全员任命通知 (25) 3.5.1 附表1:安全管理人员统计台账 (26) 第4章安全生产责任制 (27) 4.1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定、沟通、培训、评审、修订及考核的管理制度 (27) 4.1.1 附表1:安全生产责任制与权限培训记录 (29) 4.1.2 附表2:安全生产责任制评审表 (30) 4.1.3 附表3: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考核台帐 (31) 4.2 厂长责任制 (32) 4.3 厂办责任制 (33) 4.4 主车间岗位职责 (33) 4.4.1 主车间主任岗位职责 (33) 4.4.2 主车间领班岗位职责 (34) 4.4.3 主车间电脑员岗位职责 (36) 4.4.4 主车间制粒工岗位职责 (38) 4.4.5 主车间质量检验员(标签工)岗位职责 (39) 4.4.6 主车间手加料工岗位职责 (40) 4.4.7 主车间粉碎工及混合机监察岗位职责 (41) 4.4.8 主车间取样工岗位职责 (42)

玉米淀粉质量标准

文件编号页码共3页第1页 文件名称玉米淀粉内控质量标准版次 制定人制定日期年月日 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 批准人批准日期年月日 颁发部门颁发日期年月日 执行部门生效日期年月日 分发部门:取代: 【名称】玉米淀粉 【代号】 )、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 【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P 488 【来源】本品系自禾本科植物玉蜀黍Zea mays L.的颖果制得。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 本品在水或乙醇中均不溶解。 【鉴别】(1)取本品约1.0g,加水15ml,煮沸,放冷,即成类白色半透明的凝胶状物。(2)取鉴别(1)项下凝胶状物约1ml,加碘试液1滴,即显蓝黑色或紫黑色,加热后逐渐褪色。 (3)取本品适量,用甘油醋酸试液装片(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2001),置显微镜下观察。淀粉均为单粒,呈多角形或类圆形,直径为5~30μm;脐点中心性,呈圆点状或星状;层纹不明显。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呈现偏光十字,十字交叉位于颗粒脐点处。【检查】酸度取本品4.0g,加水20ml,振摇5分钟,使混匀,离心,取上清液,依法测定(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631),pH值应为4.5~7.0。 外来物质取鉴别(3)项下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得有其他品种的淀粉颗粒。 二氧化硫取本品,依法检查(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2331),含二氧化硫不得过0.004%。 氧化物质取本品4.0g,置具塞锥形瓶中,加水50.0ml,密塞,振摇5分钟,转入具塞离心管中,离心至澄清,取上清液30.0ml,置碘瓶中,加冰醋酸1ml与碘化钾1.0g,密塞,摇匀,置暗处放置30分钟,加淀粉指示液1ml,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02mol/L)滴定

玉米质量标准

玉米质量标准 水分% 12~16 玉米粒杂质% ≤3 淀粉含量% (干基)≥70 灰分 %(干基) 1.2~1.6 蛋白质%(干基)8~11 脂肪%(干基)4~6 玉米加工淀粉收率 1吨玉米能加工得以下产品: 0.67吨淀粉0.12吨浓度为40%玉米浆 0.060吨胚芽(0.025玉米油0.035玉米油饼) 0.045吨蛋白粉0.0.08吨纤维渣 (0.67淀粉加工成甜味剂0.59吨,发酵成燃料酒精为0.38吨) 制糖用淀粉乳 波美芽/°Be 19~21(15℃) 蛋白质(干基)/% ≤0.5 脂肪(干基)/% ≤0.09 PH 5.0±0.3 二级种子质量要求 种龄 7~8h Ph 7.2左右 光密度:OD净增值0.5左右

残糖:消耗1%左右 噬菌体检查:无 镜检;菌体后长旺盛,排列整齐 革兰氏染色:阳性反应 糖液的质量要求 色泽:淡黄色透明液 糊精反应:无 还原糖含量:18%以上(双酶法25~38%)DE值 97%以上 DX值 95%以上 PH值 4.6~5.0 蛋白质含量 0.5%以下 粉糖转化率 92%以上

玉米种植与甜高梁种植对比 玉米亩产:一般为1500斤,最高达到2000斤左右 早熟品种为80~100天,中熟为100~120天,晚熟为120~150天生长温度在10~45℃都能生长 根系深入表面土壤2米以下,脊土也可以栽培,耐旱 一亩地产味精为331公斤谷氨酸。(产一吨谷氨酸要3亩地的玉米) 甜高梁亩产:4~5吨茎杆,茎汁含量为65%左右,茎杆含糖17~21%,可制糖300公斤左右,制糖后的废渣可以制优质纸和纤维板原料,还可养殖奶牛,可增产鲜奶1.5~3.5斤左右。 高梁籽亩产为200~500公斤,籽粒含淀粉为60%左右。 植株高达4米以上,其所含碳水化合物为玉米的3.2倍,早熟品种为90天左右,中熟为120天左右,晚熟为150天左右 早熟品用于饲料制作为佳,中熟与晚熟品用于酒精发酵和制糖、味精、纤维板(亩产150平方米)等。 一亩地可210公斤左右谷氨酸。(一吨谷氨酸要5亩地的甜高梁)

玉米淀粉-交割细则

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淀粉交割质量标准 (F/DCE CS001-2014)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用于大连商品交易所交割的玉米淀粉定义、质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与判定规则、包装和贮存等要求。 1.2 本标准适用于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淀粉期货合约交割标准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引用文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8885 食用玉米淀粉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3 术语和定义 玉米淀粉:以国产玉米为原料,在中国境内生产的淀粉。

4 质量要求 标准品质量应同时满足表1、表2和表3要求。 表1 感官要求 表3卫生指标 5 检验与判定规则 5.1 同一生产厂家、同一包装规格的产品组为一批。 5.2 抽样数量按照GB/T 8885中抽样方案规定,再向上取最近整数后执行,检验方法按照GB/T 8885中相关规定执行,有版本更新的,适用新版本相应条款。 5.3 本标准4质量要求中任何一个项目不合格,该批次产品为不合格。 6包装、标签、标志要求 6.1 采用全新的双层或覆膜袋装,包装材料应干燥、清洁、牢固,符合食品包装材料的卫生要求。 6.2 每袋净重应为40±0.5千克或830±5千克。 6.3 包装袋应注明产品名称、净含量、生产者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生产日期、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等内容,标志应符合GB/T191的要求。 7 贮存要求 产品贮存在阴凉、干燥、通风无污染的环境下,不应露天存放。 8 附加说明

大连商品交易所交割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大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交易所)期货交割业务的正常进行,规范实物交割行为,根据《大连商品交易所交易规则》,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交易所上市的商品期货合约采用实物交割方式。实物交割是指交易双方按照合约和规则的规定通过该期货合约所载商品所有权的转移,了结未平仓合约的过程。 第三条客户的实物交割应当由会员办理,并以会员名义在交易所进行。 第四条个人客户持仓和焦炭、焦煤、铁矿石非交割单位整数倍持仓不得交割。 自交割月份第一个交易日起,交易所对个人客户交割月份合约的持仓予以强行平仓。 对焦炭、焦煤、铁矿石以外品种合约,最后交易日收市后,个人客户交割月份合约的持仓仍未能平仓的,首先由会员代为履约,会员仍未能履约的,则按照本细则第二十三章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对焦炭、焦煤、铁矿石合约,最后交易日收市后,个人客户交割月份合约的持仓和非交割单位整数倍持仓仍未能平仓的,由交易所按照“不允许交割持仓优先,含有时间最短持仓的交割单位整数倍持仓优先”原则,选择对手方持仓对冲平仓,平仓价格为该合约交割结算价,并对客户持有的不允许交割持仓部分处以按交割结算价计算合约价值20%的罚款,该款项支付给对方。若对冲双方均为持有不允许交割持仓的客户,交易所对双方分别处以按交割结算价计算合约价值20%的罚款,不再支付给对方。 第五条交易所上市的商品期货合约的交割业务按本细则进行,交易所、会员、客户、指定交割仓库、指定车板交割场所、指定质量检验机构等交割业务参与者应当遵守本细则。 第二章期货转现货 第六条期货转现货(以下简称期转现)是指持有同一交割月份合约的交易双方通过协商达成现货买卖协议,并按照协议价格了结各自持有的期货持仓,同时进行数量相当的货款和实物交换。

赵久然-我国玉米生产形势及发展趋势

我国玉米生产形势及发展趋势增产增效、节本增效、提质增效 赵久然研究员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 2017-8-17

一玉米(2004-15年)十二连增阶段主要变化1,总产翻一翻,从1.1到2.2亿吨,成为第一大作物; 2,面积增长贡献大,由3.6至5.7亿亩,增加2.1亿; 3,单产由320至400公斤/亩,亩产增幅80公斤; 4,亩产1000公斤不再难,万亩大面积吨粮已是成熟技术; 小面积最高亩产达1511.74公斤 5,形成四区、两专格局 6,贸易由净出口到净进口,供给由紧缺到过剩,库存超2亿吨 7,2016成为拐点年,进入一个新阶段

二、目前玉米生产面临着 高库存(2亿吨以上) 高成本(劳动力、土地流转、化肥等投入品等) 高进口量(玉米及其替代品;净出口变为净进口); 近年来虽有玉米进口配额限制,但玉米替代品进口量大增:饲用高粱、大麦、木薯干、干酒槽(DDGS)等; 玉米需求增速减缓(工业加工、燃料乙醇、饲料) 国际市场竞争力弱(成本高、品质不一、农民卖粮难国家政策进行调整(进出口政策,收购补贴政策等)

还面临着 过度超采地下水 化肥利用率低 农药超量使用 残膜未能有效回收处理 秸秆未能充分利用 土壤退化、耕层变浅 面源污染 气候变暖 旱、涝、冷、高温、低温、寡照自然灾害频发病、虫害加重等

三、“调结构,转方式” 1、调结构: 调减籽粒玉米面积,5年调减5000万亩,保持籽粒玉米5亿亩以上,保障国家粮食生产能力、国家粮食安全等仍是重中之重;根据市场需求,适当增加青贮玉米、鲜食玉米种植 2,转方式 以一节两减“节水减肥减药”为核心 生态绿色、环境友好,资源高效-可持续发展; 增产增效、节本增效、提质增效-提高市场竞争力 清洁生产、安全生产、节约生产、绿色生产

饲料标准预混料企业标准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1页 ASAS Q/HKL 畜禽添加剂预混料、复合预混料 **********公司 发布

前言 为更好地强化产品质量,有效组织生产和质量监督,按照国家有关饲料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企业标准。 本标准根据GB/T 1.3-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的有关规定进行编写 本标准由******公司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畜禽添加剂预混料、复合预混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畜禽添加剂预混料、复合预混料的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判定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生产、销售的畜禽添加剂预混料和复合预混料产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5917 配合饲料粉碎粒度测定方法 GB/T 5918 配合饲料混合均匀度的测定 GB/T 6435 饲料水分的测定方法 GB/T 6436 饲料中钙的测定 GB/T 6437 饲料中总磷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GB/T 6439 饲料中水溶性氯化物的测定方法 GB 10648 饲料标签 GB/T 10649 微量元素预混合饲料混合均匀度测定法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GB/T 13882 饲料中碘的测定方法硫氰酸铁-亚硝酸催化动力学法 GB/T 13883 饲料中硒的测定方法 2,3二氨基萘荧光法 GB/T 13884 饲料中钴的测定方法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 13885 动物饲料中钙、铜、铁、镁、锰、钾、钠和锌的测定方法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 14699.1 饲料采样方法 GB/T 14700 饲料中维生素B1测定方法 GB/T 14701 饲料中维生素B2测定方法 GB/T 14702 饲料中维生素B6测定方法 GB/T 17778 预混料中d-生物素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GB/T 17812 预混料中维生素E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17813 符合预混料中烟酸、叶酸的测定 GB/T 17816 饲料中总抗坏血酸的测定邻苯二胺荧光法 1页

玉米淀粉水分含量的不确定度分析

玉米淀粉水分含量的不确定度分析 依据ISO/ IEC 17025 准则,检测实验室应具有评价测量不确定度的程序,不确定度的测量目的是为了实验室数据比对,对测量结果临界值进行判断、方法确认及实验室的质控。本文给出玉米淀粉水分含量的测定不确定度的评定过程。 1 测量方法 (1)烘盒恒质 取干净的空烘盒,放在130 ℃ 烘箱内烘 30 min ~60 min ,取出烘盒置于干燥器内冷去至室温;再烘30 min ,重复进行冷却、称量至前后两次质量差不超过0.005 g ,即为恒质(m 0) (2) 样品及烘盒称量 精确称取5 g ±0.25 g 充分混匀的试样,倒入恒质后的烘盒内,使试样均匀分布在盒底表面上,盖上盒盖,立即称量烘盒和试样的总质量(m 1)。在整个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烘盒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 (3)测定 称量结束后,将盒盖打开斜靠在烘盒旁,迅速将盛有试样的烘盒和盒盖放入已预热到 130 ℃的恒温烘箱内,当烘箱温度恢复到130 ℃ 时开始计时,样品在130℃~133 ℃ 的条件下烘 90 min ,然后取出,并迅速盖上盒盖,放入干燥器中,在干燥器中,烘盒不可叠放。烘盒在干燥器中冷却 30 min ~45 min 至室温,然后将烘盒从干燥器内取出,在 2 min 内精确称量出样品和带盖烘盒的总质量(m 2)。 2 测量数学模型 水分含量按下式计算: 12 10100m m X m m -=?- (1) 式中: X ——试样水分含量,% ; 0m ——恒质后空烘盒和盖的总质量,单位为 g ; 1m ——干燥前带有样品的烘盒和盖的总质量,单位为 g ; 2m ——干燥后带有样品的烘盒和盖的总质量,单位为 g 。 3 不确定度的评定

有机食品玉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有机食品玉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前言 本规程由XX有限公司提出。 本规程起草单位:XX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XX XX XX XX。

有机食品玉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有机食品玉米生产的产地环境条件,种子及其处理、选地、选茬与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及产品质量等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XX有限公司有机食品玉米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21.1—GB 321.6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3 产地环境条件 3.1 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要求。 3.2转换期 转换期一般2年~3年,新开荒地或撂荒地和一直按传统农用生产方式耕作的土地至少要有1年的转换期。

3.3 缓冲带 有机玉米种植区与常规农用区之间应有隔离带,隔离带是自然植被,自然植被一般不少于10米。若隔离带有种植的作物,必须按有机方式栽培,但收获的产品只能按常规产品出售。 为防止病虫害的流行,种植布局一定要保持群落的多样性,如不同抗性玉米品种的搭配、与其他作物间作等。 4 种子及其处理 4.1 品种选择 应选择经审定推广的,适应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抗病性和抗逆性强、优质高产的品种。并要求品种生育期所需活动积温比当地常年活动积温少150℃。同时要充分考虑保护作物的遗传多样性。禁止使用任何转基因品种。 4.2 种子质量 种子纯度和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0%,含水量不高于16%。禁止使用包衣种子。 4.3 种子处理 4.3.1 晒种 播前15d将种子晾晒2d~3d。 4.3.2 试芽 播前10d进行1次~2次发芽试验。 4.3.3 药剂闷种 地下害虫较重的地块,应使用植物源性杀虫剂和矿物源性杀虫剂。 4.3.4 药剂拌种:

水产饲料企业标准

Q/* *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03--2016 水产配合饲料 2016-1-10发布2016-1-20实施 *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 本标准是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编排:本标准代替了Q/*03-2015。 本标准与Q/*03-2015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产品的品种、型号的增删; 本标准由**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有限公司归口管理。 本标准由**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Q/*03-2015

水产配合饲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产饲料的定义、型号、产品名称及饲养阶段、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签、储存及运输、保质期。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加工、销售的水产配合饲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NY/T 117-1989 饲料用小麦 GB/T 19541- 2004 饲料用大豆粕 GB/T 23736-2009 饲料用菜籽粕 GB/T 21264-2007 饲料用棉籽粕 GB/T 19164- 2003 鱼粉 GB/T 5917.1- 2008 配合饲料粉碎粒度的测定两层筛筛分法 GB/T 5918- 2008 配合饲料混合均匀度的测定 GB/T 6432- 1994 饲料中粗蛋白测定方法 GB/T 6433- 2006 饲料中粗脂肪测定方法 GB/T 6434- 2006 饲料中粗纤维测定方法过滤法 GB/T 6435- 2006 饲料水分和其他挥发型物质含量的测定 GB/T 6437- 2002 饲料中总磷量的测定方法光度法 GB/T 6438- 2007 饲料中粗灰分的测定方法 GB/T 14699.1-2005 饲料采样 GB10648 饲料标签 GB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GB/T 10647- 2008 饲料工业术语 GB/T 16764- 2006 配合饲料企业卫生规范 GB/T 16765- 1997 颗粒饲料通用技术条件 GB/T 18246- 2000 饲料中氨基酸的测定(蛋氨酸、赖氨酸) GB/T 18823- 2010 饲料检测结果判定的允许误差 GB/T 8946-2013 塑料编织袋通用技术要求 GB/T 8947-1998 复合塑料编织袋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SC/T1077-2004 渔用配合饲料通用技术要求 农业部公告第168号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 农业部公告第176号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使用的药品品种目录 农业部公告第193号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 农业部公告第1126号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 农业部公告第1773号饲料原料目录 农业部公告第1224号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