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富硒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富硒农产品

富硒农产品产销之路在何方?在农贸市场和各大超市,我们经常看到标注着“富硒”字样的大米、西瓜、大蒜、大葱、苹果等农副产品,一般情况下,沾上“富硒”二字的农副产品价格立即飙升,甚至达到同类普通农产品的数倍。
最近,许多读者咨询:这么“金贵”的富硒农产品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富硒产品何时才能摆上咱们普通老百姓的餐桌?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研究富硒农产品的有关专家。
富硒产品价格为何这么高?一棵富硒大葱5元钱,一个富硒苹果3元多。
富硒产品为何这么贵?研究硒元素多年的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张鸿安认为:“农民对硒肥及富硒产品的生产过程了解不多,生产上市的‘富硒’农产品极少,‘物以稀为贵’,富硒农产品价格高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另外,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硒对人体的保健作用不断被大家认可,富硒产品进入高端消费市场。
张鸿安介绍,硒是人体中一种不可或缺的微量营养元素,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生命活化元素”,我国约有三分之二的地区是国际公认的缺硒地区,其中三分之一为严重缺硒地区,其中有70%的人口生活在缺硒地区。
而食用富硒农产品是人体补充硒元素的有效方法之一,富硒产品市场很大。
当前市场上真正通过农业部验测中心检验,达到国家富硒标准的富硒农产品更是凤毛麟角,张鸿安告诉记者:“当前上市的富硒农产品只是在炒作‘富硒’概念,真正达标的富硒产品不到百分之一,甚至更少,所以,真正富硒产品价格高是理所当然。
只有农民大规模种植富硒作物后,咱们普通老百姓才能吃上这种保健食品。
”生产富硒产品难度有多大?富硒农产品的生产就是在农作物生长的某特殊时段,通过叶面喷施富含硒元素的液肥,经过农作物的吸收、转化过程,最终富集于农产品中。
推广富硒技术多年的济南市林业局原果树站站长鲍明生认为:“富硒农产品生产技术并不复杂,普通农民均能掌握,而且投入成本也不高,最关键的就是要选准优质硒肥。
”鲍明生介绍,当前富硒大米、西瓜、苹果、大蒜、大葱已大面积成功生产,操作技术是在作物的幼龄期叶背面喷施2到4次含硒液肥,每次间隔5到7天,生产出的农产品硒的含量均能达到普通产品的10~12倍,成为名副其实的富硒产品。
富硒食品产业发展趋势

富硒食品产业发展趋势富硒食品是指富含硒元素的食品,硒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具有重要的保健功能。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富硒食品的广泛宣传,富硒食品产业正逐渐兴起,并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一、消费需求日益增长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富硒食品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人们越来越关注膳食健康,富硒食品因其抗氧化、抗衰老等保健功效受到了广泛关注。
尤其是在一些较为寒冷的地区,富硒食品更是受到人们的青睐,因为硒元素有助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强抗寒能力。
因此,消费者对富硒食品的需求将会持续增长。
二、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富硒食品市场的日渐火爆,富硒食品产业也在不断扩大规模。
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关注种植富硒作物,富硒食品的生产从小规模的农户经营逐渐发展为专业化的大规模产业。
同时,一些大型食品加工企业也开始投资富硒食品的生产,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这将有效提高富硒食品的产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三、技术创新助力产业发展富硒食品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支持。
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被应用于富硒食品的生产过程中。
例如,通过合理的栽培技术和土壤改良技术可以提高富硒食品的硒含量;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可以提高食品的保健功效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将不断促进富硒食品产业的发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消费者。
四、食品安全成为制约因素尽管富硒食品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但食品安全问题依然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富硒食品的生产过程中,如果没有科学的耕作管理和规范的生产流程,可能会导致硒超标或者富硒食品与其他食品混淆,进而影响消费者的健康。
因此,加强对富硒食品生产过程的监管,提高食品安全的保障措施,将是富硒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五、多元化产品满足不同需求随着富硒食品市场的发展,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多元化。
不同人群对富硒食品的需求也不尽相同,有人更注重餐桌上的富硒食材,有人则更偏向于富硒保健品。
为了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富硒食品产业将会推出更多样化的产品,包括糕点、饮品、调味品等,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关于大力发展富硒农产品,形成特色农业发展模式的提案 及方案

关于大力发展富硒农产品,形成特色农业发展模式的提案及
方案
提案: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逐步提高,富硒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
而我国作为一个富硒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因此,建议大力发展富硒农产品,形成特色农业发展模式。
方案:
一、加强农业生产技术研究,提高富硒农产品的质量和保鲜度。
同时,开展合理配方的土壤改良及科学施肥,保证富硒作物的营养价值和产量。
二、完善富硒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营销渠道,推广富硒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加强区域协作,形成产业链,建立富硒农产品稳定的市场供应体系。
建立农民合作社,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四、积极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搭建交流平台,推广富硒种植技术和理念,更好地服务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五、政府应加大对富硒农产品的扶持力度,推动富硒农产品发展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我国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六、加强富硒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加强对生产和经营环节的监督,保障消费者权益。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促进富硒农产品的发展,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以及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大力开发富硒农业 努力提高农民收入论文

大力开发富硒农业努力提高农民收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发展高效“富硒农业”是实现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有特色才有竞争力,因此我们高点定位,大胆提出“富硒特粮拓规模,富硒农业富农民”的新思路,在全镇9.3万亩的耕地上,每年开发富硒特粮农产品的面积达到40%,以上,全镇农民因开发“富硒特粮”获得社会经济效益每年达到680多万元,主要做法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大力营造无公害“富硒农业”产品生产基地,为规模化生产“富硒特粮”创建无害化环境发展特色规模化农业必须构建良好的无公害基地环境,到目前为止我镇被国家农业部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达到8个品种,如富硒水稻、硒钙大米、富硒糯玉米、富硒青毛豆、富硒青蚕豆、富硒小麦、富硒大麦、富硒黄花梨等。
国家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达到7.6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2.25%,对已认证的无公害富硒特粮农产品生产基地,我们全面实施全程化控制农业投入品的施用,专门成立了“镇富硒农产品质量建设管理领导组”,坚持基地产出与市场准入检测相结合,为无害化的“富硒农业”创建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大力推广“富硒特粮”产业技术,坚持公司+科技+基地+农户+品牌+市场营销“富硒特粮食品”产业链1.积极宣传富硒特粮农产品生产技术“硒”是人体中维持生命的一种物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我省沿海均属缺硒地带,根据权威部门检测,目前普通方式生产的水稻,每千克大米中的含硒量只有20~30μg,按照国际标准,人体每日至少需摄入“硒”元素60μg,因此我们采用了高科技的方法,经生物转化把无机硒转换成有机硒蛋白贮存在大米、玉米等蛋白质和淀粉中,通过这一高科技的运作,大米中的“硒”含量,经国家权威部门检测,每千克大米中“硒”的含量达到150~250μg,是普通大米6~7倍,因此每人每天只要食用300~400g 富硒大米就能达到食用2kg大米的含硒效果。
2.努力实施“富硒特粮农产品效益对比”,改变过去无设施不增益的观念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富硒特粮不需任何设施,同样可以达到“高效规模化的目的”,我们生产的“富硒糯玉米”,通过富硒技术和新型高科技包装,富硒糯玉米亩产值达5000元以上。
富硒功能性农业

我们是硒安全的最高代表
我们的硒分析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际领先。与美国农业部科学家Gary Banuelos合作建立的HPLC-AFS有机硒分析技术,能够分析较低硒含硒的量样品的硒形态, 在国际处于领先地位。AFS检测衡量硒技术,检测结果为现已报道的全球最低值。
2009年,在江苏省经贸委组织的新技术鉴定会上,以我国农学院权威专家赵其国院士 为组长的专家组认为:“富有机硒农副产品营养剂”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 水平。
引自:郑春江《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环境背景值图集》
中国缺硒人口: 72%,约10亿
不同国家人均硒摄入量对比(微克/天)
国际最低标准为50微克/天 中国人均硒摄入量低于国际警戒线50微克/天
中国医学营养研究所所长葛可佑(左图)
“正常来说,人每天要摄入的硒应该是50-250 微克,但我国的人均日摄入量远远没有达到这 个标准。中国人缺硒已经逼近健康警戒线!”
目前在宁波、安吉两地推广种植富硒农产品超过2000亩,建成富硒功能性农业综合示范基地9个, 合作单位三十多家,农产品涉及大米、茶叶(安吉白茶)、葡萄、草莓、西瓜、白瓜、鸡蛋、富硒鸡, 目前正在洽谈的矿泉水、富硒猪肉、富硒杨梅、水蜜桃等。公司计划3年内推广富硒农产品种植20000 亩,示范基地100个,覆盖省内绝大多数农产品,带动农民增收4-5亿元。
不同 人群 硒元 素摄 入参 考量 (微克 /天)
需补硒人群
癌症患者 糖尿病患者 肝、肾病患者
心血管病患者
接受放化疗的癌症患者 久病不愈者 孕妇、乳母 儿童
从事有毒、有害工作者 使用手机、操作电脑者
交警、司机 长期吸烟者 被动吸烟者
经常饮酒 运动员 亚健康状态者
食用量
富硒功能农业

浩宇富硒功能农业——未来发展的健康产业民以食为天,人类的发展史很大程度上即是农业的发展史。
然而,在绿色农业逐步走向普及化的时刻,我们不禁要问:未来农业又将走向何方?功能农业,是一个新兴而诱人的方向。
功能农业的提出2014年6月12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赵其国院士等发起的中国功能农业产业联盟在北京揭牌成立,这是全球首个国家级功能农业产业联盟。
功能农业最早是中国科学院在编纂《中国至2050年农业科技发展路线图》时由赵其国院士首次提出的。
中国科技大学是最早系统开展功能农业研究的单位,其产学研合作项目硒谷科技公司已发展成为功能农业技术领军企业,在国内乃至全球创造了多项第一,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和苏州研究院分别建立有功能农业工程和功能农业重点实验室。
功能农业的发展阶段功能农业学科奠基人赵其国院士,总结提出了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高产农业是为了吃饱肚子,是让每个人不挨饿,是很长时间以来农业的重要任务,甚至在未来仍是中国农业人的重要工作之一。
第二阶段:绿色农业是吃得安全,这个阶段的重心是保持良好生态基础,尽量减少农产品中有害的东西,有机农业是这一阶段的最高级。
第三阶段:功能农业则是为了吃得健康,通过农产品的营养化、功能化,让它成为维护、提升人体健康的重要载体。
什么是功能农业功能农业是指通过生物营养强化技术或其他生物工程技术生产出具有健康改善功能的农产品。
简单地说,就是生产出的农产品能够定量满足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营养需求,比如,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群体所需要的钙、铁、锌、硒等,进而达到促进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抵御癌症、延缓衰老的目标。
功能农业的使命,就是让农产品进入功能时代,功能农业的核心要求是,农产品中某一种或几种健康有益成分基本定量,并可以标准化实现。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壮大新产业新业态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其中明确提出“加强现代生物和营养强化技术研究,挖掘开发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
富硒功能性农业范文

富硒功能性农业范文
摘要
富硒农业具有独特的功能性,富硒农产品具有营养和药用价值,能够
改善人体健康,调节内分泌,免疫和神经功能等,从而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文重点介绍了富硒农业在种植技术,抗逆性、栽培肥料、采收方式、加工,以及科学研究方面的特点,对现代农业
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
同时,还讨论了富硒农业可能存在的环境
问题,并分析了富硒农业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对今后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富硒;农业;功能性
富硒农业:功能性农业发展
一、简述
富硒农业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性农业,是指利用一定的种植条件和种植
技术,获得含硒超标准的农作物及其产品。
富硒农作物以其营养价值,药
用价值及其对人体健康的保健作用而备受追捧。
硒元素是内分泌、免疫和
神经系统的重要营养素,其具有调节人体生理功能,调节内分泌及提高临
床治疗效果的特性,被公认为是改善和预防许多疾病的重要营养素和预防
性营养素。
而富硒农产品具有营养和药用价值,能够改善人体健康,调节
内分泌,免疫和神经功能等,从而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经济和
社会效益。
富硒产业政策与补助

富硒产业的政策和补助可能因国家和地区而异。
以下是一些可能与富硒产业相关的政策和补助的一般性示例:
1. 农业政策:一些国家可能在农业领域提供支持,鼓励农民采用富硒农业技术。
这可能包括提供种子、肥料、灌溉设备等的补助或优惠政策。
2. 土地利用政策:针对富硒产业,政府可能通过制定土地利用政策,鼓励富硒地区进行农业开发。
3. 科技和创新支持:针对富硒产业的科技研究和创新,政府可能提供研发资金、科技人才培训、技术转移等支持。
4. 出口贸易政策:如果富硒产品出口至其他国家,政府可能制定相关政策以支持出口,包括减免关税、提供贸易融资等。
5. 农产品认证和标准:政府可能设立农产品质量认证标准,确保富硒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进而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6. 农业保险:提供农业保险,以减轻农民在自然灾害或其他不可抗力事件中的损失,从而增强农业的可持续性。
7. 农村发展政策:针对富硒地区的农村发展,政府可能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金融服务、教育培训等。
要获取最新的富硒产业政策和补助信息,建议直接联系相关国家或地区的农业、科技或工业发展部门,或者查阅相关政府网站和公告。
政策和补助可能会根据时间和地区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及时获取最新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富硒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跟着现代文明发展与人类糊口水平进步,近年来,硒作为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
素,它的营养研究,已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亚各国微量元素营养研究最受关注
的热门之一。目前国际上已开发并使用的有机硒营养剂有:硒代胱胺酸、硒酵母、硒
蛋白及奶、硒藻类等。在国际硒的营养研究和工业快速发展情况下,海内硒资源的开
发应用也方兴未艾,各种富硒农产品及富硒生物制品大量涌现,如富硒大米、富硒茶
叶、富硒生果、富硒蔬菜、富硒红薯、富硒蘑菇、高硒螺旋藻等,各种富硒农产品基
地纷纷建设,良多地方围绕富硒农产品开展深加工项目。此外,在有机硒中提炼纯精
体的试验已获得进展,对有机营养液、硒营养品、硒饲料添加剂和硒药品的研制也取
得较好的成果。开发硒资源、利用硒资源、发展富硒农业的高潮在海内正在兴起。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拥有世界上最大、富集程度最高的硒矿床,
硒资源储量达50亿吨,赢得“中国硒都”之美誉。恩施市自1958年在沙地、新塘等
地发现硒矿,1989年恩施市正式组织职员进行生物有机硒资源的开发利用。1992年
就把发展富硒食物工业确立为该市发展的重点工业,成立了硒资源开发利用工作领导
小组,建立了“中国硒都”网站,申请注册了“世界硒都”、“中国硒都”、“硒都”
等通用网址,建立了恩施市硒资源开发监视检测中央。目前,该市共培育了30多家硒
产品研究开发企业,开发了富硒保健品、富硒饮品、富硒特色食物、富硒饲料添加剂、
硒微肥等6大类50多个产品,硒工业年产值达到5亿元人民币,富硒食物工业已初步
成为该市富民强市的主导工业。
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素有“金色开阳富硒之乡”之美称,硒资源丰硕,全县75%
以上的泥土富含硒元素,是我国亚热带潮湿山区少见的“含富硒量生态景观”,其动
植物硒含量在0.05mg/kg—0.28mg/kg之间,符合联合国卫生组织保健品含硒量尺度,
农产品中硒含量达到联合国卫生组织保健食物含硒量尺度。富硒大米、富硒菜油、富
硒大蒜、富硒玉米面条、富硒泉水、富硒肉制品、富硒茶叶等远销北京、上海、广州、
武汉等大中城市。
浙江省衢州龙游县有两条富硒泥土高效农业经济带,富硒泥土33.46平方公里。
该县加快规模种植富硒农产品的富硒基地建设,对富硒莲子实行同一订单收购,自然
富硒大米以普通大米3倍多的价格在沪杭等地走俏。
安徽蚌埠千亩富硒产业基地也在安徽硒无忧现代农业的操作下,发展富硒循环产
业,产品远销国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