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米品种——南粳5055
2018年苏中沿江地区优质食味水稻品种比较试验

38
3 位曰镇稻 18 号有效穗数多袁穗总粒数居中袁但结实率和千 粒重低袁产量水平排在第 5 位曰苏香粳 100 和南粳 46 表现 相似袁虽然穗总粒数多袁但结实率低尧有效穗数少袁故产量水 平排在末 2 位遥 2.3 抗性
由表 3 可知袁试验期间整体气候条件良好袁有利于水稻 正常生长袁前期积温高尧雨量少袁光照充足袁后期也未出现 大风大雨天气袁各品种病害情况皆为轻发生或无袁也未发生 倒伏遥 2.4 食味品质
由表 1 可知袁7 个参试品种中苏香粳 100 和南粳 46 生 育期最长袁分别为 173 d 和 174 d曰南粳 9108 生育期最短袁为 158 d曰宁粳 8 号尧南粳 3908 和镇稻 18 号生长发育进程接近 对照南粳 5055渊CK冤袁成熟期与对照南粳 5055渊CK冤相差 0~
品种
南粳 5055渊CK冤 南粳 9108 宁粳 8 号 南粳 3908 镇稻 18 号 苏香粳 100 南粳 46
2 d袁较适宜当地生态气候种植遥株高方面袁各参试品种变幅 为 90.6~96.5 cm袁高度均适中袁其中宁粳 8 号最高袁其次是南 粳 9108袁镇稻 18 号最矮遥 2.2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由表 2 可知袁宁粳 8 号产量最高袁为 9 369.0 kg/hm2曰其 次是南粳 9108袁产量为 9 235.5 kg/hm2曰苏香粳 100 产量最 低袁为 8 952.0 kg/hm2遥对照南粳 5055渊CK冤有效穗较多袁穗总 粒数尧结实率和千粒重居中袁产量水平也居中曰南粳 9108 有 效穗最多袁穗总粒数和结实率也较高袁但千粒重最低袁产量 排第 2 位曰宁粳 8 号和南粳 3908 的有效穗和穗总粒数居中袁 但结实率和千粒重高袁产量水平也高袁分别排第 1 位和第
南粳3908在张家港市的种植表现及机插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DOI:10.19904/14-1160/s.2022.03.011南粳3908在张家港市的种植表现及机插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丁峰1,丁大伟2(1.张家港市蔬菜技术指导站,江苏苏州215600;2.张家港市农业试验站,江苏苏州215616)摘要:南粳3908自2016年起在张家港市进行示范种植,表现为优质、高产稳产、抗倒性好,适宜在张家港市推广。
文章阐述了南粳3908的品种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介绍了其高产栽培配套技术,包括育秧技术、田间管理、综合防治病虫草害、适时收获与贮藏等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南粳3908;种植表现;机插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张家港市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3-0031-03中国图书分类号:S511文献标志码:B我国的三大粮食种类分别为水稻、小麦和玉米。
在这3种粮食中,水稻更胜一等。
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粮食种植面积及粮食产量一直居于世界领先水平[1-2]。
水稻的生产与消费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
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占粮食种植总面积的30%左右,而水稻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0%~50%。
我国大部分人把水稻作为主要食物,水稻生产对我国国民生活及经济、政治活动都具有一定的影响[3-5]。
20世纪60年代,世界水稻种植面积约11亿hm2,经过60多年发展,目前世界水稻种植面积约16亿hm2,增长约40%,其中亚洲水稻种植面积占世界水稻种植面积的90%。
世界水稻产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世纪60年代世界水稻总产量约为2000亿t,目前世界水稻总产量接近8000亿t,约为20世纪60年代的4倍。
世界水稻种植大部分在亚洲。
亚洲水稻产量居世界之首,约为世界产量的90%。
我国是世界水稻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6],我国水稻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30%。
世界水稻单产也有飞跃式的提升。
20世纪60年代,水稻单产仅1.8t/hm2,目前水稻单产达到4.6t/hm2,增长约140%。
我国水稻生产发展迅速。
水稻新品种“南粳3908”示范种植表现及机插栽培技术要点

- 48 -·粮油作物·上海农业科技 姚雪球,等:水稻新品种“南粳3908”示范种植表现及机插栽培技术要点 2020(3):48-49———————收稿日期:2020-01-09水稻新品种“南粳3908”示范种植表现及机插栽培技术要点姚雪球 王志平 (太仓市璜泾镇农业技术服务站,江苏省苏州市 215427)“南粳3908”是江苏明天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合作,从“南粳5055”系统选育出的优质软米水稻品种,于2018年通过江苏省审定(编号:苏审稻20180012)。
“南粳3908”属早熟晚粳稻品种,适宜在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
2019年,璜泾镇在稻麦两熟制的种植条件下,重点进行了“南粳3908”示范种植,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果。
现笔者拟对“南粳3908”在璜泾镇的示范种植表现进行介绍,并依据其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特点,对其配套的机插栽培技术要点进行总结[1],以期促进“南粳3908”的大面积推广种植。
1 品种特征特性“南粳3908”属早熟晚粳稻,株型紧凑,分蘖力中等偏上,群体整齐度好,抗倒性强,穗型大,叶色中绿,叶姿挺,成熟期转色好[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2016年检测,“南粳3908”米质理化指标:整精米率67.8%,垩白粒率20.0%,垩白度3.8%,胶稠度90.0 mm,直链淀粉含量10.1%,米质较优。
2 示范种植概况2019年在太仓市璜泾镇孙桥村二组进行了“南粳3908”示范种植,示范面积为3.33 hm 2,前茬作物为小麦,小麦秸秆经机械粉碎后全量还田。
田块土壤为沙夹垅,土壤肥力水平一般,0~2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为40.1 g/kg,全氮含量为0.292 g/kg,速效磷含量为21.3 mg/kg,速效钾含量为105mg/kg。
“南粳3908”于5月25日浸种,5月29日播种,每667 m 2大田用种量4 kg,采用工厂化基质育秧,秧龄15 d,6月12日机插,株行距13 cm ×30 cm,平均每667 m 2种植1.7万穴,每667 m 2基本苗数6.76万苗。
云南软米品种的选育应用及管理

云南软米品种的选育应用及管理李全衡(云南省种子管理站,昆明650031)摘要:云南软米是云南省特有的一种优质米,以其独特的蒸煮和食味品质在国际市场上倍受青睐。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云南省开始利用现代育种技术对地方软米品种的不良性状持续进行改良;90年代,在坚持籼型软米新品种培育的同时,开始了粳型软米品种的选育研究。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稻谷生产,特别是软米生产发展的需要,及时开展评选活动,制定品种审定标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企业也逐渐重视软米的生产加工。
对云南省软米品种的选育和应用历史进行了回顾,提出改进品种管理工作,服务软米新品种选育应用,促进软米生产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云南;软米;育种;应用基金项目: 云南省重大专项(2019ZG013)软米在傣语中称毫文,云南软米品种其米质介于糯米与粘米之间,营养品质和蒸煮食用品质均好,通常可分为籼、粳两大类型,一般感光性较强的晚籼型软米品种占多数,其茎秆粗壮、植株高大(140~205cm )、易倒伏,叶片披散、长势旺盛不早衰,穗长较长、着粒稀、产量低。
云南软米主要特点是米饭冷后不回生,口感好,与热食具有同样滋润爽口的风味。
一些软米老品种的米粒乳白色、不透明,用淡碘液染色,米粒横断面呈蓝紫色,有别于糯米染成的褐色。
云南软米资源是由当地少数民族的食用习惯以及特殊的自然条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具有较严格的地域适应性,异地种植后,往往难以保持其优良品质,所以多年来云南软米还一直是个别地区稀有的“土特产”,历史上主要分布在德宏、保山、文山和临沧等州市的11个县,分布海拔多为800~ 1000m 。
1 云南软米品种的选育1.1 云南软米代表性品种 云南软米地方品种植株高大、长势旺、生育后期耐寒、耐旱、穗长粒大、多数粒型细长、千粒重较高,一般不抗稻瘟病,不耐肥,产量低,每667m 2产量为150~200kg ,着粒稀,脱粒性不够好。
毫木西和广南八宝谷为传统的软米种质资源,至今为止,云南软米品种选育都有他们的血缘。
苏州市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苏州处于 中 国稻作 的发 源地 ,早在六七 千年前 的 新石器时代就 有一定规模 和 比较成熟 的稻作 生产 。苏 州的稻作生产 历来规模 巨大 ,唐宋 时江南为全 国水稻 生产 中心 ,太湖 流域为稻米 生产基地 ,是 名副其实 的天 下粮仓 ,当时就有“苏湖熟 ,天下足 ”的美誉 。璀璨 的稻 作文化是苏州 市优质 稻米产业化发展 的灵魂保 障。 1.3 “四个 百万亩”工程保障
中国弗米
2018
,
24(2):114—118
城市化进程加快 推进 ,耕地 面积急剧减少 ,以秋粮种植 面 积 为 例 ,1978年 苏 州 市 秋 粮 面 积 为 45.70万 hm ,2015年 缩 减 至 7.93万 hm ,其 中水 稻 面积 只有 7.44万 hm ,稻谷 总产量 69.39万 tm。无禾不成 “蒜 ”,为 了守住耕地 红线 ,2012年 年底苏州 市印发 了 《关 于进 一 步保护和发 展农 业 “四个百万 亩”的实施意见 》,此后 又相 继出台 了一系列措施 ,扭转 了耕地面积快速 下滑 的趋 势。耕地 是农业生产 的厂房 ,“四个百万 亩”工程要 求稳 定优质水 稻种植 面积 7.33万 hm:,为苏州市优 质 稻米 产业 化提供 了稳定 的土地保 障。 1.4 农业现代化基础保 障
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南粳晶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 ,Sci ,Bull ,2020,26(06)基金项目:江苏省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苏财农2019[38]号);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CARS-01-62);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2018YFD0100305)。
作者简介:赵玉兰(1976—),女,江苏丹阳人,高级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与作物栽培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收稿日期:2020-02-06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南粳晶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赵玉兰1茅玉兰1丁秀文1赵庆勇2周铭成1冯凯华3朱镇2*(1丹阳市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江苏丹阳212300;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省优质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南京分中心,江苏南京210014;3江苏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31)摘要:南粳晶谷是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和江苏神农大丰种业有限公司联合选育而成的新型弹性软米粳稻新品种。
该文介绍了南粳晶谷的产量表现、品种来源及特征特性,提出了其机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关键词:南粳晶谷;优良食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0)06-0032-02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稻米的需求由吃饱转向吃好,即稻米的食味品质要好[1]。
近年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在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的选育与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育成了南粳46、南粳5055、南粳3908、南粳9108、南粳2728、南粳5718、南粳58等一批南粳系列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并且在生产上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2-5]。
南粳晶谷是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和江苏神农大丰种业有限公司联合选育而成又一个优良食味早熟晚粳稻新品种,2019年通过江苏省审定,同年在丹阳市延陵镇旧县村建立了面积为10hm 2的示范方,实产达13012.5kg/hm 2。
苏州地产大米品质评价

doi:10.16736/41-1434/ts.2021.22.054苏州地产大米品质评价Evaluation of Rice Quality in Suzhou Origin◎ 沈林林,胡仁莉,顾蕴倩,丁 成(苏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江苏 苏州 215011)SHEN Linlin, HU Renli, GU Yunqian, DING Cheng(Suzhou Agricultural Products Quality and Safety Monitoring Center, Suzhou 215011, China)摘要:以苏州17种稻米的整精米率、垩白度、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等数据为基础,从稻米的加工、外观、食味和营养4个方面对苏州稻米检测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苏州稻米加工、外观和食味品质良好,各品种间部分指标检测结果变异性较大,影响稻米品质达标的关键指标为直链淀粉含量。
关键词:苏州大米;品质;评价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the whole rice rate, chalkiness, gel consistency, and amylose content of 17 kinds of rice in Suzhou, the testing data of Suzhou rice was analyzed from four aspects of rice processing, appearance, taste and nutri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cessing, appearance and taste of Suzhou rice were of good quality, and there was great variability in the detection results of some indicators among various varieties. The key indicator that affected the quality of rice was amylose content.Keywords:Suzhou rice; quality; evaluation中图分类号:TS212.2苏州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拥有悠久灿烂的农耕文明。
云南粳型香软米品种产量和品质特性分析

云南粳型香软米品种产量和品质特性分析李农飞;钟丽华;单艳;世荣;朱振华;刘慰华;邹茜;寇姝燕;黄望启【摘要】针对云南高原粳稻区优质米育种面临海拔高、夏季雨水多、气温低,特别是灌浆期气温不足等难点,开展了特色粳型软米(香软米)育种.文章对云南近年选育的粳型软米(香软米)品种进行了产量和品质特性分析.软米和粳米在碾磨品质指标上没有差异,差异主要表现在理化指标上,软米的直链淀粉含量极显著低于粳米,蛋白质含量和胶稠度极显著高于粳米,碱消值差异不显著.软米味度值显著高于粳米.软米的RVA淀粉谱特性优于粳米,表现出最高黏度较高,最低黏度较低,崩解值较高,最终黏度较低,消减值较低,到达最高黏度时间较短,两者存在显著和极显著差异.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分析表明,产量与高产对照品种比还有一定差距,影响产量提高的因子是分蘖弱、穗总粒数少和千粒重偏低.针对试验结果,对改良云南粳型软米品质和产量途径进行了探讨.【期刊名称】《西南农业学报》【年(卷),期】2015(028)003【总页数】5页(P957-961)【关键词】粳型软米;产量;品质【作者】李农飞;钟丽华;单艳;世荣;朱振华;刘慰华;邹茜;寇姝燕;黄望启【作者单位】江城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云南江城665900;元江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云南元江653300;保山市隆阳区农业技术推广站,云南保山678000;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5;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5;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5;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5;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5;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1水稻优质米育种中,直链淀粉含量高低已经成为稻米食味品质改良的主要指标。
直链淀粉含量在5%~15%的低直链淀粉水稻,是介于一般粘米和糯米之间的中间类型,胚乳外光混浊,俗称“软米”,具有米饭柔软,外观油润光泽,冷不回生,膨化性好等特点,不仅成为人们直接食用的优质稻米,也是加工方便调理米饭,膨化食品和米类点心的上等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