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新文化运动》 教学设计(精品课程)

第21课《新文化运动》 教学设计(精品课程)
第21课《新文化运动》 教学设计(精品课程)

岳麓版必修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材分析】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继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之后,在思想领域中反对封建斗争的继续,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开展的启蒙运动。其目的是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其特点是高举“民主”、“科学”两大旗帜,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赖以生存的封建文化。因此其性质是封建斗争。后期新文化运动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突破了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局限,开始寻求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经验,探索救国图存的新道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2、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还很有限,因此对新文化运动这段历史还不能形成理性认识。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进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高二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有进取心,富有激情,感情丰富,爱冲动,爱幻想。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取了“创设问题”教学法和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引导和点拨;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同时,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提供大量的图片、文字或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

【设计环节】

1.介绍概况:《北大钟声》油画介绍

2.寻找背景:学生读1911——1915年大事年表,提炼信息,填写表格

3.探究内容:解读史料,合作探究,代表发言

4.讨论影响:解读史料,合作探究,代表发言

5.课堂小结:新课知识梳理和课堂小测

6.师生朗读,感悟历史

【课前准备】播放歌曲《兰花草》

《希望》(又名《兰花草》)作者:胡适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

转眼秋天到,移兰入暖房。朝朝频顾惜,夜夜不相忘。

期待春花开,能将夙愿偿。满庭花簇簇,添得许多香。

【导入新课】

教师:上课,同学们好!

学生:老师好!

(展示图片:油画《北大钟声》)

教师:我们今天的新课学习是从沈嘉蔚1988年创作的一副油画开始,这幅油画的名称是《北

大钟声》,这幅画一共画了16位历史人物,他们都是新文化运动期间活跃在北大讲台上的教授群体。大家能指出他们分别是谁?

学生:(略)

教师:站在最前面的这位老头是大名鼎鼎的辜鸿铭。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懂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国外语,获得西方13的大学博士、中西贯通,偏偏又思想守旧、为纳妾和缠足进行辩论的人。油画中除了辜鸿铭,还有陈独秀(36岁)、蔡元培(48岁)、胡适(24岁),他们都是属兔,号称“北大三兔”。手里拿着一本杂志的人是陈独秀。大家看看他手里拿的这本杂志就是《新青年》,他是新文化运动的总司令。我们课前听的歌曲《兰花草》是胡适先生所创的白话诗,他一生共获得过36个博士学位,曾经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他被国际学者公认为「中国文艺复兴之父」。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后排穿着白色长袍的人是著名作家周树人(鲁迅),他后面的人是他弟弟周作人。油画右侧第一、二位分别是刘半农、钱玄同。白话文中的“她”就是刘半农首创的。钱玄同是新文化运动当中的主力干将,他甚至主张取消中国文字,用外国文字取代。右侧第三位的是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学者梁漱溟,他早年精通印度哲学,后来研究儒学,梁漱溟和辜鸿铭都是国学的坚守者。

这幅油画上所画的16位人物都是当时中国最为杰出的知识分子,除了国学代表梁漱溟、辜鸿铭两位先生以外,其它人物皆以《新青年》为舞台,将大师们的智慧呈现世人,从而使《新青年》领袖群伦,成为影响一代人的精神镜像。中国近代重大的文化变革和思想解放的浪潮所以俱发轫于《新青年》,其关键便在于它所拥有的超级豪华的编辑与作者队伍。

设计意图:油画《北大钟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时期北京大学群英荟萃、激扬文字、碰撞交锋的盛景。因为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人物及其主要思想等,学生在初中学习或通过其他途径已经基本掌握,此环节以油画为载体,引导学生对人物特点进行概括,帮助学生认识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从而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让历史课带有“人”味、“故事”味,学生可以触摸到历史的“温度”。

教师:胡适先生对《新青年》有过这样的评价,“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民报》与《甲寅》还算不上。”那么《新青年》究竟创造了什么样的新时代?下面让我们一起读走近《新青年》,一起读《新青年》,悟“新文化”。

【讲授新课】

一、《新青年》为何而生(寻背景)

(史料解读: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1911——1915大事年表和教材87页上的第一自然段,填写表格所缺的内容。

1911——1915年大事记

1911年 10月武昌起义 12月南北议和

1912 年 1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及一些鼓励资产阶级发展工商业的政策法令。

12月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在上海创立了福新面粉公司,

它与茂新面粉公司共同构成了当时中国最大的私营面粉企业集团。

1913 年 6月袁世凯发布《尊孔令》10月国会受到恐吓,袁世凯当选正式大总统

1914年 9月袁世凯颁发《祭孔令》 12月袁世凯至天坛,模仿封建帝王登坛祭天,29日,袁世凯炮制的《修正大总统选举法》中规定总统任期十年,且可以连任,继任人由现任总统推荐。

1915年 1月日本向袁世凯递交“二十一条”3月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中国馆开幕。中国在博览会中出尽风头,夺获金牌258枚。中国产品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胜,一度刺激了中国实业的发展。

8月,袁世凯的宪法顾问古德诺发表《共和与君主论》,鼓吹君主制。杨度随即召赴总统府见袁世凯,商议组建推动帝制复辟的团体—筹安会。

9月梁启超于《京报》上发表文章,对即将实行的帝制大加嘲讽。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打起人权与科学两面大旗

12月袁世凯称中华帝国大皇帝;城固文庙复设奉祀宫,学校加授《四书》、《五经》

民国初年中国的社会现状(“新”与“旧”的冲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并进行比较的意识和能力。

二、《新青年》生而何为(探内容)

(自主学习:阅读材料,思考问题,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材料1.根据《青年杂志》的封面信息和目录,归纳《青年杂志》的主题是什么?

材料2:“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

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思考: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孙中山的“民主”有何不同?

材料3:他从苍天处取得闪电,从暴君处取得民权。他是美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科学家,他是科学与民主的典型结合,他是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

思考:《新青年》提倡什么,反对什么?

材料4.一个14岁的望门寡,父亲劝女儿绝粒饿死。父亲循循善诱地说:“这样殉节,要算天底下第一种有体面的事,祖宗的面子,都添许多的光彩,你老子你娘沾你的光,更不说了。”……死后第二天,县太爷派人送来“贞烈可风”四个字的一方匾额。——《一个贞烈女孩子》思考:《新青年》提倡什么,反对什么?

材料5:胡适授课时,北大的学生抵触白话文,嫌其啰嗦。于是胡适出题目:前几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给我打来电报,邀我去做行政院秘书,我不愿从政,决定不去,请替我用最少的字复电拒绝。结果:文言用字最少的是12个字“才学疏浅,恐难胜任,恕不从命。”胡适只用了5个字“干不了,谢谢。”

思考:《新青年》提倡什么,反对什么?

(学生观看电影《建党伟业》截取视频的“北大新旧文化辩论”)

设计意图:设置材料情景,通过层层设问,步步推进,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的能力。观看电影视频能使到学生进一步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回到历史现场,领略大师风采,感受新旧思潮交锋之高潮。

教师:新青年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阵地,一直刊登发表了大量宣传这些新思想的文章,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有了新变化。这就是开始刊登了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文章,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李大钊。李大钊于1919年9-11月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从此,新文化运动有了实质上的新发展,便是从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思想,转向宣传无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思想。所以我们一般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把新文化运动分为前后期两个阶段。

三、《新青年》生而何用(论影响)

(合作探究:下面我们结合新文化运动后出现的社会现象,分析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影响)

现象一: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8 年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新青年》改用白话文体,用新式的标点。

1919年全国有400多种白话文报刊

1921年中小学白话文逐渐取代古文

现象二:两则消息消息1: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一批受过新思想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抗婚、逃婚、离婚等现象。婚礼也由中式开始效仿西方的新式婚礼。

——《上海妇女志》

消息2:1920年2月,北大首开女禁,第一次招收了9名女生入校

现象三:当我在师范学校做学生的时候,我就开始读这一本杂志”“有很长一段时间,看书,看《新青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问题。”

——毛泽东

1919年12月4日记云:“看《新青年》杂志。”

1919年12月5日记云:“上午看《新青年》。下午看《新青年》。

1919年12月7日记云:“看《新青年》,定课程表。”

1919年12月10日记云:“看《新青年》,易卜生号”。

1920年4月9日记云:“在船中看《新青年》杂志。”

——蒋介石

现象四:

1919年5月,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课堂小结】

《新文化运动》知识梳理

为何而生——寻背景

◆根本原因: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直接原因: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上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生而何为——探内容

◆前期(1915-1919年):四提倡,四反对

◆后期(1919—1926):传播马克思主义

生而何用——论影响

◆思想解放;文化平民化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巩固练习】

1.(2016.北京卷)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一位历史人物因创办《新青年》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

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此人

A.是中共“一大”上海组的代表 B.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书记

C.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D.指挥了“八一”南昌起义

2.(2016.浙江卷)20世纪初,有学者认为,“张三李四是同时人。张三记了古典来做古文;李四又记

了古典,去读张三做的古文。我想:古典是古人的时事.要晓得那时的事,所以免不了古典;现在两位既然同时,何妨老实说出,一目了然”。该学者旨在

A.强调科学地看待读经问题 B.提倡使用白话文

C.纠正“文学革命”的形式主义偏向 D.既反对白话文也反对文言文

03.(2016.海南卷)1919年7月,进步报刊《每周评论》提出:“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

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同一时期的《南开日刊》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这表明当时

A.知识阶层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

B.广大民众开始拥有决定国家政策的权力

C.进步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认识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

4.(2016.上海卷)毛泽东在谈及学生时代喜爱阅读的一份出版物时说:“我很欣赏胡适和陈独秀写的文

章,他们一度成为我效仿的榜样,取代了我已不再崇拜的梁启超和康有为。”这份出版物应该是()

A.《时务报》 B.《新青年》 C.《民报》 D.《申报》

5.(2018.江苏卷)1920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该演

讲称: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这表明,此时马克思主义

A.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B. 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

C. 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D. 完成了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6.古代文书不加标点,会给未加训练者造成阅读困难,因此1919年胡适等人联名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用白话和新式标点写作的第一部“新书”。标点符号的使用,表明

A.近代出版业的蓬勃发展B.白话文完全取代了文言文

C.“尊孔复古”受到批判D.“文学革命”的影响扩大

7.1917年5月,陈独秀说,若就“吾国之恢复帝政,垂辫缠足,罢学校,复科举,一切布旧除新之事”。

征诸国民,难保“不为多数赞成”。材料可用来说明

A.国人仍有浓厚的封建思想B.传统文化孕育着巨大价值

C.专制主义已为社会所淘汰D.民主政治是社会发展潮流

8.一位学者在评价新文化运动时说:“古代文学艺术大部分受到推崇,特别是小说、白话文学等更得到前所未有的很高的评价。诸子和佛学的研究在深化,恢复了它们应有的地位。就以儒学来说,指出其价值观念不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同时,也没有完全否定其在历史上的作用。”该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祟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传统与现代的界限

C.存在继承传统文化的特质D.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结束语】

最后,让我们一起在朗读《敬告青年》的一段来结束新课

(学生活动:集体朗读)(播放背景音乐30秒)

《敬告青年》

青春如初春,

如朝日,

如百卉之萌动,

如利刃之新发于硎,

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

青年之于社会,

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

青年人应该是“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自主评价】

1、(湖北武汉部分学校2017高三起点调研)袁世凯称帝失败后,中国社会逐渐呈现出两极化趋向。正是这样一种看似歧异的矛盾格局,孕育和催生了1924年至1927年的国民革命。这里说的“两极化趋势”指的是

A.军阔割据混战和文化异彩纷呈 B.政治不断民主和经济发展迅速

C.国家实力强大与对外交往扩大 D.民众权利扩大和社会生活进步

【解析】A 袁世凯称帝失败后中国社会在政治军事上是军阀割据混战,社会混乱,政治失序;文化方面则是新文化运动兴趣,新思潮汹涌澎湃,故A项正确;这一时期政治黑暗,混乱的局面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故B错误;军阀割据混战导致国力衰弱,故C项错误;民众权利并未扩大,故D项错误。

2、(四川资阳2017一模)“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其次为政治……。继令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之觉悟。”陈独秀以上论述,意在

A.指出救亡图存具有阶段性 B.说明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C.强调改造传统道德的重要性 D.论证以前的探索不符合国情

【解析】C 陈独秀阐释的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层次为由器物到制度到思想,同时指出思想层次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觉悟,故A 项错误;题意并非单独指出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之觉悟”,故C项正确;根据题意,陈独秀肯定了以前探索的层次,同时指出探索的层次应深入到思想层次,故D项错误。

3、(四川乐山2017一模)1916年,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写道:“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府,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其主要意图是

A.启发国民的现代政治意识 B.宣传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

C.抨击袁世凯复辟帝制行为 D.反对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

【解析】A 材料中陈以为,近代中国君主立宪的尝试中不认同国民的参政意识是不妥当的,符合新文化运动中提倡民主、反对专制的主张,故A项正确;真正意义上开始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时间为1918年,故B项错误;材料评判的近代君主立宪制而非袁世凯复辟,故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故D/项错误。

4、(四川绵阳2017二模)1919年,胡适倡导“整理国故运动”,主张对中国传统文化“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这有助于

A.抵制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 B.实现新文化运动的根本目的

C.推动国学研究向理性化发展 D.引导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解析】C 胡适胡适“整理国故运动”,对国学进行研究,没有完全否定传统文化,因此并不能抵制袁世凯借传统文化为复辟帝制造势的逆流,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的根本目的在于彻底否定传统文化、思想启蒙,与胡适主张不符合,故B项错误;胡适主张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出一个真意义来”“寻出一个真价值来”,推动国学研究向理性化发展,故C项正确;胡适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无关,故D项错误。

5、(北京2015文综)(节选)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

材料三 20世纪10年代,《新青年》杂志有过一场汉字存废问题的讨论。主张废汉字的学者认为:汉字难识难写,不便推广;“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

之根本解决。”

近代以来,汉语中也出现了大量的新词汇。下表内容为新词汇示例: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废汉字”主张提出的时代背景;以“挑战与应对——百年来汉语的变迁”为主题,对表3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第21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精品课程)上课讲义

岳麓版必修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材分析】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继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之后,在思想领域中反对封建斗争的继续,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开展的启蒙运动。其目的是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其特点是高举“民主”、“科学”两大旗帜,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赖以生存的封建文化。因此其性质是封建斗争。后期新文化运动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突破了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局限,开始寻求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经验,探索救国图存的新道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2、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还很有限,因此对新文化运动这段历史还不能形成理性认识。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进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高二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有进取心,富有激情,感情丰富,爱冲动,爱幻想。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取了“创设问题”教学法和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引导和点拨;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同时,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提供大量的图片、文字或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 【设计环节】 1.介绍概况:《北大钟声》油画介绍 2.寻找背景:学生读1911——1915年大事年表,提炼信息,填写表格 3.探究内容:解读史料,合作探究,代表发言 4.讨论影响:解读史料,合作探究,代表发言 5.课堂小结:新课知识梳理和课堂小测 6.师生朗读,感悟历史 【课前准备】播放歌曲《兰花草》 《希望》(又名《兰花草》)作者:胡适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 转眼秋天到,移兰入暖房。朝朝频顾惜,夜夜不相忘。 期待春花开,能将夙愿偿。满庭花簇簇,添得许多香。 【导入新课】 教师:上课,同学们好! 学生:老师好! (展示图片:油画《北大钟声》) 教师:我们今天的新课学习是从沈嘉蔚1988年创作的一副油画开始,这幅油画的名称是《北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台阶》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台阶》教案 一、教材分析 《台阶》这篇课文是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一单元的四篇课文,从内容看,讲的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这些“小人物”没有传奇的经历、壮丽的事业,没有深湛的学识、豪迈的语言,也没有火一样的愤怒与冰一样的沉静。但是他们仍然带给我们深深地感动,一种平实、真切、直抵内心深处的感动。而《台阶》这篇课文,作者就是通过讲述“父亲”建新屋修台阶的故事,引发读者对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错位现象的多元思考。另外,《台阶》是一篇小说,可指导学生通过梳理整个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整体把握情节发展的脉络。同时,《台阶》的语言又具有明显的散文特色,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主动找,反复读,自己拼,体会文中意蕴丰富的语句。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本文新鲜的立意,朴素感人的情节,容易产生学习积极性,从而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的社会背景和学生的生活有 1

一定的差距,父亲的形象意蕴也比较深奥,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点突破。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小说的文体特征,从情节入手,深入细节,欣赏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在欣赏人物形象的同时,体会“台阶”的含义,把握小说的主题。 3、引导学生自读,并抓住细节适当做些批注。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以分析情节、欣赏人物、感悟主题为重点进行教学设计。 2、难点:文本较长,教师应帮助学生梳理情节,阅读欣赏过程中,每个问题覆盖的阅读区域不宜过大。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作者李森祥曾说:“母亲坐在门槛上慢悠悠的做着针线,目光恬静的望着趴在青石板上的孩子,是他童年记忆里最深刻的印象,而就是这个司空见惯的画面,触动了他创作《台阶》这篇小说。”这幅画面中并没有出现父亲,但小说的主人公却是父亲, 2

《我的问卷我设计》方法指导课公开课教学设计

我的问卷我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方法指导课——如何设计调查问卷 晋江内坑三民中心小学陈莲花 一、背景分析: 本课以“我的问卷我设计”为活动主题,这个学期初我们开展了“我爱阅读”综合实践活动,一起分享同学之间的阅读经历,共同完成了设计精美的阅读记录卡,还采访了我们各个小组的“阅读之星”了解了他们的阅读故事,以此为情境让学生掌握问卷设计方法,能设计一份良好的问卷。并通过交流,培养学生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问卷设计都有极大的兴趣,关键是动手的能力比较低,不能独立的设计一份问卷,需要老师加以点拨。 三、活动目标 1. 了解调查问卷表的一般结构,并能初步掌握调查问卷表的设计方法,具有初步设计问卷的能力。 2、在探析调查问卷、设计问卷的过程中,培养并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合作探究的能力。 四、活动重点:学习设计调查问卷 五、活动难点:调查问卷之问题的产生。 六、教学策略建议 教法建议: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学法建议: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七、教学资源 课件 八、教学评价建议 评价方法建议: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评价激励性、多元性、开放性,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尽可能采取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鼓励同伴之间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 九、教学课时建议 一课时(40分钟)

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师:1、同学们,从一年级开始老师就一直强调同学们每天坚持阅读,这个学期初我们开展了“我爱阅读”综合实践活动,一起分享同学之间的阅读经历,共同完成了设计精美的阅读记录卡,还采访了我们各个小组的“阅读之星”了解了他们的阅读故事。如果我们想了解我们学校更多同学的阅读情况,可以怎么做呢?(调查、访问、问卷)师:在这些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式更适合、更简便? 2、引出问卷调查法 师:的确,问卷调查法最大的优点是简便、省时、省工,由于不署姓名,可以获得采访、访问不容易获得的某种有价值的资料。那调查问卷怎样设计呢?想不想亲自动手去设计一份? (设计意图:根据六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利用已经完成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为下面的活动做好情感铺垫。) (二)学习与探究(10分钟) 师:1、大家对调查问卷并不陌生,你在什么时候见到过? 师:2、看来,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调查问卷还是很实用的!现在请大家看屏幕上的这几份调查问卷,睁亮你们的眼睛,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师:3、同学们都有一双火眼金睛,很快就发现调查问卷一般由标题、导语、问题和答案、结束语几个部分组成,请你再细细地读读调查问卷的各个栏目,你觉得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选择其中的一两个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知道问卷的组成部分,并能主动参与探究了解做好一个调查问卷) (三)实践与体验(15分钟) 师:1、刚才大家学习了一份调查问卷,对调查问卷有了一定的认识,那在问卷中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问题设计)一般情况下,问卷的问题有哪些形式?(可以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选择式;二是填空式;三是判断式。)(出示相关的例子)。 师:2、今天我们围绕这次的主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调查问卷》(齐读),来设计问题。你想问些什么问题呢?(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可以从时间、类型、方法、兴趣、作用、意义等等方面进行提问)

钢琴精品课程示范教案

课程名称 琴法 第一章第节授课日期 认识高音谱表 《铃儿响叮当》 课 时 4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演示法 集体授课观摩,逐个辅导教学手段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钢琴电子钢琴弹奏的基本知识,包括认识五线谱、弹 奏钢琴电子琴的坐姿、手型。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五线谱知识的实际应用,钢琴弹奏时的基本姿势 教学难点:五线谱高音谱表基本知识的掌握 教学用具钢琴,数码钢琴, 备注 详见附页1、导入新课(5分钟) 2、教授新课(85分钟) 3、分组练习(80分钟) 4、课堂小结(5分钟) 5、布置作业(5分钟) 6、教学后记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方法运用 【导入新课】 (5分钟) 自我介绍及介绍琴法这么学科在幼儿教育专业的重要性 【教授新课】 (165分钟) 第一节 认识五线谱 一、五线谱:五线谱是由线和间组成的,其每一条横线与以此形成的每一个音都有不同的作用和意义(包括加线与加间)。 1.线与间 五线谱上的线从下向上依次可分为五条线。 2、从下往上又可依次分为四个间。 3.加线与加间 由于记谱需要,经常在乐谱上或下出现加线现象,于是又分别形成了下加线,下加间;上加线,上加间。 如图 五、谱表 1、高音谱号和高音谱号上的音 讲授 讲授

高音谱号具有实际意义的记谱应该是从五线谱的下加一线开始,即人们非常熟悉的中央“C”(中央C 之下的音有时也用高音谱号去记谱,但由于它与低音谱号的记谱相重复,故不典型,也相对少见)。在许许多多的音当中具有实际意义的只有七个(不包括黑 键)。而这七个音则各自有它们的唱名和音名。 2.大谱表(大谱号) 正是由于高、低音谱号的这种对接关系,为了方便许多乐器如:钢琴、管风琴的使用,人们常常把两个谱号合起来,形成了所谓的大谱表——键盘谱表 六、音符 一般情况下,音符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符头、符干、符尾。讲授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第21课新文化运动 一、运动兴起 1、历史背景: ①社会:帝国主义者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寻找新的救亡道路。 ②经济政治: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实行民主政治的强烈要求。 ③思想文化:一方面袁世凯尊孔复古;一方面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 2、兴起: ①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 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 ③运动中心:北京大学 ④主要阵地:《新青年》。 ⑤核心思想:民主、科学 二、主要内容: 1、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核心内容) ①民主(“德先生”):指民主制度、民主思想。 ②科学(“赛先生”):指科技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打倒孔家店”) ①旧道德:指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 ②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 ③原因:成为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精神工具;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尊孔复古。 ④评价:积极方面是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为后来解放思想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对传统文化存在全盘否定的偏激性。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

①原因:新文学是民主科学的载体,有利于普及到大众中去。 ②标志:在《新青年》上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③内容: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立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④代表:鲁迅对旧礼教、旧道德的攻击最为激烈,代表作《狂人日记》、《我之节烈观》; 三、历史影响 1、性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文化革新运动; 2、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3、推动了思想觉醒、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五四运动的发生

8、《台阶》优秀教案

台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积累部分词语。 2、能谈谈父亲形象的含义。 过程和方法目标: 1、培养阅读小说的能力——抓住关键语句,理解内容和人物情感。 2、理解作品围绕台阶选材、安排详略等写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 人生。 教学重点: 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形象和材料的详略安排。 教法与学法 教法: 1、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认真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课下已安排了朗读,课堂上在阅读中诵读,让学生自己在读中感悟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2、情境设置法:在本节课上,充分利用课件及背景音乐展示创设情境,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3、研讨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自主学习的同时合作探究,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4、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更形象、更直观,有利于理解本文主旨,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 学法: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诵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父亲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的让我们不愿向他人谈起;父亲的一生可能是清贫的,清贫得让我们无法在别人面前炫耀;父亲的一生也可能是默默无闻的,在众人中父亲可能普通的像一块随处可见的鹅卵石。但卑微者未必脆弱,在你跌倒时,父亲会教你怎样站立;在你困难时,父亲鼓励你勇敢的面对困难和挫折。在人生的风雨面前,父亲的坚韧可能是你无法想象的强大,他用行动教育孩子什么是人生,什么是生活。今天,我们就来接触一位生活中平凡普通的小人物——李森祥《台阶》中的父亲,来领略老一辈农民特有的坚韧与谦卑。(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好的导语犹如唱戏前的开台锣鼓一样未开台先叫座,此导语旨在配合着课件的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调动学生情绪与本文合拍,自然引入本课。) 二、复述 因为课文比较长,所以课下已经安排了预习,相信同学们已经扫除了文字障碍,熟悉了课文。为了能对文章有更明晰的

课外阅读方法指导课教案

课外阅读方法指导课教案 义井中学孔彩霞 一、教学目的: 1、让学生学会和运用科学的读书方法和技巧 2、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3、提高课外阅读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每位学生准备一本书 2、准备卡片硬纸 3、多媒体教学课件 三、教学过程: 1、课件出示: 对于每一本书,都必须学会阅读。——帕斯卡 2、请同学们一起读帕斯卡的名言(齐读) 3、出示课题: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教师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当中的很多同学在家长的指导下,很小的时候,从听故事看图片开始,就接触了课外阅读,到了现在五年级,已养成了较好的读书习惯。很多同学读了不少书,并且收获不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作文水平。但也有一些同学,书读得不少,却收获不多,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他没有掌握正确有效的读书方法。只有讲究科学的方法和熟练的技巧,才能提高读书的效率,获得更多更新更有价值的知识。同学们, 读书的方法有很多种,据不完全统计,大概有四十余种,我们在语作本上也读到过不同的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读书方法,那你们在课外阅读时采用了哪种读书方法呢?这节课我们请平时读课外书最多的师同学向大家推荐三种方法,那是我们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最常用也很有效的方法。 ⑴、粗读法: 生问:什么是粗读法? 师:粗读就是用尽快的速度,抓住几个要点把书通读一遍,对全书有一个大概了解,这是一种不求深入精研,只求概览大意的阅读方法。 生问:我们应该抓住哪向个要点呢? 师: 课件出示:粗读时应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书名作者内容提要目录浏览全书 (看开头和结尾,然后顺着层次看下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生问:那哪些书适合用粗读法呢? 师:那些内容比较多的,重在故事情节比较曲折,但描写一般的小说故事,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读。 师:师同学们向我们介绍了粗读法,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书来。按照师介绍的方法来阅读一本书。 生阅读后简单交流汇报 ⑵、精读法: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案

预习过本课,所以请一名学生来回答,并 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去分析。 1、背景: (1)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2)政治方面:①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②帝国主义加紧侵略。 ③北洋军阀专制独裁。 (3)思想文化:①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②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 2、概况:要求学生看书完成下面表格: 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主要阵地《新青年》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等 旗帜民主科学 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层层设问:当时被称为“官僚养习所”的北大之所以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谁起了重要作用?为改革北大他提出了怎样的办学方针?在旧思想、旧文化占统治地位的北大,提出这一方针的实质目的是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实质是允许各种科学思想自由发展,让资产阶级的新思想去占领封建旧思想的阵地。 教师进一步指出新文化运动塑造了新的北大,此后北大的历次爱国活动无不与新文化运动精神的传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一)、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 材料: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设问:“德先生”和“赛先生”及其内涵分别是什么?你能从材料中看出陈独秀先生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及其为什么吗?这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引导学生对材料一步进行分析。 教师点拨:“德先生”是指民主,包括民主制度和民主精神。“赛先生”是指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此段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陈独秀先生认为“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它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已经由技术、制度层面深入到思想文化的层面。(二)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1.“打倒孔家店” (1)树起“打倒孔家店”大旗的原因 ①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孔子逐渐变成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和礼治秩序的一尊精神偶像。 ②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康有为反对共和,以及其他帝制余孽的倒行逆施,都打着尊孔的旗号来蛊惑人心。 ③新文化运动要反对专制,就必然要批判作为其精神支柱的孔子之道。 (2)陈独秀对旧礼教、旧道德的批判

(完整版)《台阶》教案(超优秀教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台阶》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多角度深刻解读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作者李森祥曾说“母亲坐在门槛上慢悠悠的做着针线活,目光恬静的望着趴在青石板上的孩子。这是我童年记忆里最深刻的印象,而就是这个司空见惯的画面,触动了我创作《台阶》这篇小说。”那么,这是一个怎么样的父亲?为什么能让李森祥创作出以父亲为主题的小说呢?让我们一起走近《台阶》,走进父亲的内心世界,去触摸这位父亲的灵魂。 【板书1:父亲】 2、课堂学习 【凝望台阶,感知父亲】 请你以“我的的父亲,你”的句式,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阅读感受谈谈你对文章中的父亲的解读。 例如:我的勤劳的父亲,你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ft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的半个月你编草鞋和过年,亲爱的父亲啊,你何时才能歇息歇息?预设(要答出的点有) 1、勤劳(上文已有)(亲自踏黄泥)(冬至后鸡叫三遍后就上ft砍柴,黄昏才回来) 2、生活贫困,劳动艰辛(只有过年,才在家里洗一次脚;常年劳作不息) 3、吃苦耐劳(为了建造新屋和台阶耗尽一生的力量) 4、不服输的父亲(坚韧的父亲)(执着的父亲)(一生为修建新屋和台阶而努力) 5、忠厚老实(新台阶修好了,父亲居然不敢放鞭炮,两手没处放,驼背) 这里根据学生的理解,应该可以写出【板书2:漫长一生】 【靠近台阶,理解父亲】 1、【过渡】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分析,我们看到了一个勤劳、质朴、忠厚老实、吃苦耐劳的父亲,老师给出的理解是:我的不知所措的父亲,你(出示课件),大家觉得父亲的不知所措主要表现在哪里? 明确:①不敢放鞭炮——骨子里的自卑,让父亲连表达喜悦的勇气都没有 ②手没处放——手足无措的代言人 ③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背是驼惯了的背——插问:文学的本质是象征,你觉得

课外阅读方法指导教学设计方案

课外阅读方法指导教案设计 教案目的: 通过教案让学生学会和运用科学的读书方法和技巧,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提高阅读能力。 教案准备:每位学生准备一本书 教案过程: 一、由名言谈话导入: 1、帕斯卡说过“对于每一本书,都必须学会阅读。”请同学们一起来念一下帕斯卡的名言吧(齐读) 2、出示课题: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教师谈话引入:同学们,读书是获取智慧的重要来源,只有讲究科学的方法和熟练的技巧,才能提高读书的效率。获得更多更新更有价值的知识。伟大导师马克思的读书方法是“养成读书做摘要的习惯,并且还给它们加上批注。”孩子们你们在课外阅读时采用了哪种读书方法呢?据不完全统计就有四十余种,这节课我向大家推荐三种方法,二、新授:讲解三种读书法 1、设疑:小说的内容很长,一字一句地读太耽误时间了,该怎么办呢?(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遇到这样的情况可以用粗读方法来读,请跟我一起读一本书?讲解:粗读就是用尽快的速度,抓住几个要点把书通读一遍,对全书有一个大概了解他是一种不求深入精研,只求概览大意的阅读方法。同学们,明白吗? 师:大家总结一下粗读书时要重点翻看哪些方面的内容?板书上:粗读 法:书名内容 作者目录 浏览全书 (看开头和结尾,然后顺着层次看下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师:请同学们拿出书来,按照老师介绍的粗读法来阅读这本书。 生阅读后交流汇报 2、过渡:有的书思想非常浅薄,只要粗读浏览就可以,就像刚才同学们学到的方法,但有的书思想博大精深,需要精读,反复琢磨,细细体会。所谓精读是指正常的或较慢的阅读速度,按照文章的顺序,从头到尾、逐字、逐词、逐句、逐段地阅读,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深入钻研全书内容,了解文章结构,,以求对全书内容有全面透彻的理解。 板书:

2019年秋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堂同步练习题卷:第21课新文化运动

第21课新文化运动 一、选择题 1.“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 支持者。”上述情景出现于( ) A.戊戌变法时期 B.清末“新政”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后期 2.鲁迅曾说:“孔夫子到死了以后……种种的权势者便用种种的白粉给他来化妆,一直抬到吓人的高度。”下列史 实中最能支持该观点的是( ) A.朱熹撰写《四书集注》 B.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运动 C.康有为发表《孔子改制考》 D.陈独秀发起新文化运动 3.郭沫若的《天狗》是最典型、最充分地反映新文化运动时代精神的独具特色的典范作品之一。“我是一条天狗 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作者在这里强调( ) A.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B.学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C.主张抛弃传统意识形态 D.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4.1919年,关于中西文化新旧问题,有学者说:“物质上开新之局,或急于复旧,而道德上复旧之必要,必甚于开新。”同时有学者则指出:“物质若是开新,道德必跟着开新。”“物质上、道德上,均没有复旧的道理!”这两位学者的 主张( ) A.各有合理之处但对西方认识截然相反 B.说明了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方向开始改变 C.实质上体现了当时中西文化取舍之争 D.反映出欧战破灭了知识分子对西方的信心 5.“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这首《兰花草》是1919年胡适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留学归国后写的。就当时社会背景以及胡适的理想而言,“兰花草”比喻的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自强 C.民主与科学 D.经世致用 6.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在文章中写道:“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 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材料表明鲁迅先生( ) A.要求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B.彻底否定封建传统文化 C.主张宣传马克思主义 D.号召发动群众革命 7.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了文言文与白话文之争。林纾在《论古文之不宜废》一文中指出:“知腊丁(拉丁文,欧洲的古语)之不可废,则马班韩柳(司马迁、班固、韩愈、柳宗元)亦自有其不宜废者。”林纾反对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主要是基于( ) A.语言发展的规律性 B.传统文化的传承性 C.中华文明的完整性 D.中西文化的关联性 8.“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抨激了一部 分青年读者的心”。这是对下列哪本(篇)著作的评价( ) A.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B.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C.鲁迅《狂人日记》 D.李大钊《庶民的胜利》 9.“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民报》;一是《新青年》。” 这三个时代的共同主题是( ) A.君主立宪 B.维新变法 C.救亡图存 D.民主共和

2019-2020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后习题: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课后篇巩固探究 学业水平引导 1.1919年3月,《申报》报道一名参议院议员指责北京大学某教授“有离经叛道之鼓吹”。这是指该教授( ) A.抨击尊孔复古 B.抨击军阀统治 C.提倡科学精神 D.提倡民生主义 “1919年……北京大学某教授……离经叛道”可知此应为新文化运动期间全盘否定儒学的现象,故应选A项;B、C两项均无法体现“离经叛道”,故排除;D项由孙中山于1905年提出,与题干材料无关,故排除。 2.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这主要是因为蔡元培( ) A.一手创办北京大学并坚持聘用陈独秀、李大钊等 B.首次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 C.提出“学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提出了“学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鼓励新思想的传播,促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3.右图为北大校园的雕塑,其造型来源于“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英文头一字母,为“D”“S”的变体。“德先生”和“赛先生”是指( ) A.民主与自由 B.平等与自由 C.民权与科学 Democracy和Science翻译成汉语分别为民主、科学。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 4.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传播西学,宣传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则竖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他们的共同点是( ) A.提倡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统治 B.否定了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 C.彻底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 D.推动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

化运动的作用。 5.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这表明当时文学革命( ) A.取得了重大突破 B.被全社会所认同 C.推动了政治改革 6.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胡适在1918年发表的《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一文中指出:“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这表明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文学革命( ) A.目的是宣传革命思想 B.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C.只是一种表面的形式 “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体现了强烈的民族意识。 7.一般说来,思想启蒙总是发生在社会变革之前,而新文化运动却带有对辛亥革命“补课”的性质。主要是因为它( ) 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彻底完成了辛亥革命未能完成的任务 C.第一次高举社会主义的大旗 ,然而革命后封建势力依然占据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高举反封建大旗,是辛亥革命反封建斗争的继续,对封建思想给予了致命打击。但是,新文化运 动只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它不可能完成民主革命的全部任务。 8.孙中山曾说,新文化运动最有价值之事在于“兵法攻心,语曰革心”。在此,他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侧重于( ) A.思想启蒙 B.政治革命 D.文化复兴 “兵法攻心,语曰革心”,联系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可得出孙中山认为新文 化运动的价值在于思想解放,故选A项。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李大钊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材料二 吴虞认为,孔教鼓吹“不犯上作乱,把中国弄成一个制造顺民的大工厂”。 材料三 那其实是“吃人的礼教”。 ——鲁迅材料四 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这腐旧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

台阶公开课教学设计

台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领悟“台阶”的内涵。 2、品读细节描写,感受小说中“父亲”的形象。 3、学习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4、理解小说的主题。 教学重点: 品读细节描写,感受小说中“父亲”的形象。 教学难点: 1、理解小说的主题。 2、学习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方法:置疑问答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8:50 8:52 ) (播放背景音乐,筷子兄弟的《父亲》)台阶,在我们看来是极为平凡的东西,而在某些人的眼里,却是他毕生的追求。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李森祥一起,走进他的小说《台阶》,去认识一位有着浓厚“台阶”情节的农民父亲,去感受他那至真至纯的情怀。 板书:《台阶》李森祥 (之前已经安排大家标注了段叙,阅读了几遍课文,) 二、说故事(8:52--8:58) 1、下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用第一人称简单地讲述这个故事。(8:52 8:56 ) 提示:人+事(起因+经过+结果) 明确: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渴望建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为了这个目标,他长年累月的辛苦劳作,一砖一瓦的准备,终于一栋有九级台阶的新屋落成了,而父亲也

老了。 追问:由故事简述,我们可以看出文章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明确:台阶低——准备建高 台阶——建高台阶——高台阶建成文章的每一步都是围绕台阶展开的,由此可见台阶是本文的行文线索。追问:为什么父亲想拥有高台阶的新屋?( 8:56 8:58 ) 明确:①家乡地势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进水。 ②按家乡风俗的说法: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师点拨:我们家的台阶低,所 以父亲渴望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希望通过台阶 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获得村民的尊重。所以获得尊重是父亲奋斗的动力和源泉。“ 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这句话也是本文的文眼。 三、品形象( 自主合作,品读结合) (8:58--9:24 ) 为了赢得尊重,经过艰苦的劳动, 长期的准备,一座凝聚着父亲心血的高台阶终 于建成了,然而父亲也老了。父亲的一生是艰辛的,父亲的形象也是鲜明而深刻的。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品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请按照写作顺序勾画出文中对父亲进行细节描写父亲的语句,思考这些文字刻画出父亲怎样的精神品质和内心情感?(8:58-8:59) 在阅读课文之前,我们下来你了解下细节描写的相关知识。 (PPT展示) 细节描写知识(8:59-9:01) 细节描写,是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社会环境中,某些具有特征的细微之处的生动细致的描绘。它细而不微, 如同荷叶上的露珠, 使整个荷塘闪耀着珍珠般的光彩。 细节描写的作用:主要是刻画人物性格, 塑造人物形象。通过细节描写来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表现人物性格的多样性;使人物形象更更富生动。 (从文章段,句话,我看到一个的父亲。) 明确:父亲的性格和精神品质 1、好强 ①第一段,那个石匠笑着为父亲托在肩膀上,说是能一口气背到家,不收石料钱。结果父亲一下子背了三趟,还没觉得花了太大的力气。身强力壮(板书),能干 ②泥水匠说大约有三百五十斤吧,父亲说不到三百斤。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好强) 2、艰辛

《大林和小林》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大林和小林》阅读指导(一) 教学目标: 1、认识封面,了解作者及本书的主要内容。 2、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并学着用这些方法阅读第一个故事,认识书中的两个主人公,分享他们的故事。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如何阅读整本书。 教学难点:掌握阅读方法,制定阅读计划,精读第一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美惠普尔 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与气质,使人高尚。——俄皮罗果夫 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结交一位新朋友——《大林和小林》,相信大家一定会喜欢上书里的主人公,和他们一起经历一段不可思议的旅行。 二、欣赏封面: 1、阅读封面,你从封面上知道了什么? A、书名。读了这个书名,你的小脑袋里蹦出了哪些小问号? B、插图。猜猜他们的名字。(大林,小林) C、出版社——新蕾出版社 D、作者。 教师简介文字作者张天冀和插图作者华君武,封二展示了同系列的

其他相关书目。 E、阅读封底。 这是20世纪中国最优秀的民族童话精品,值得每一个孩子放进书架珍藏一生。猜猜封底插图的相关内容。 F、阅读目录. 看了目录,你知道了什么?从目录里获取了哪些信息? G、你准备如何读这本书? (制定阅读计划,每天读两个故事) 三、阅读之旅: 童话,以它神奇曲折的情节,生动浅显,拟人化的描写,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大林和小林》这样的童话作品不仅同学们爱读,像老师一样的大人也非常喜欢读。问问你的父母、亲戚朋友,说不定他们就曾经读过这本书呢! 《大林和小林》阅读指导(二) 四、读书方法的指导: 1、你有什么好方法读课外书? (边读边想,圈圈画画,写阅读感受等等) 2、具体方法指导: (好词“。。。”,好句“~~~”,疑问“?”,把感想写在书上) 五、自主阅读《出门遇险》.

课外阅读方法指导课教案设计

课外阅读方法指导课教案设计导语:课外阅读方法指导课教案设计可以怎样去写?以下为本人收集整理的相关教学方案,欢迎阅读 课外阅读方法指导课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通过课外阅读的交流、推荐,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带领学生重温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通过阅读了解、感受童话故事的丰富多彩。 课前准备: 1、学生阅读《丑小鸭》等童话故事; 2、要求同学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喜欢的这本书。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 同学们你们希望自己变得更美丽些吗?如何做才能更美丽呢? 2.光有外表的美是肤浅的,拥有内在的美才是真正的美,崇高的美!(指名说,板书课题:读书让我们美丽) 3.开学二个月了,咱们班的图书角也成立二个月了。同学们每人提供的图书以及学校图书馆的图书,使我们每个人拥有了充足的图书资源。这两个月下来你读了几本了,读的哪几本呢?

4.这些书一定让你们变得更加美丽、更加聪慧,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们的读书成果吧! 二、图书交流推介会 1. 小组交流、汇报读书成果。 2. 全班交流。(指名汇报,师引导,推荐好书给班上其他同学。) 三、走近安徒生,重温经典 1. 刚刚同学们向大家推荐了许多的好书,听了你们惟妙惟肖的介绍,老师也忍不住想把自己喜欢的书介绍给大家了,它的名字叫《安徒生童话》(展示书) 2. (出示安徒生图片)这位就是安徒生,你了解安徒生吗?(指名介绍,师补充资料) 四、赏读《丑小鸭》 1. 安徒生的童话里经典的故事莫过于《丑小鸭》,这个故事大家都不陌生。 让我们来说说故事的内容呢? 2. 丑小鸭最后怎么了? 1师配乐范读 2看着图听了故事,你想说什么? 五、总结延伸 1. 安徒生是世界童话大王,他的童话故事大都是经典很值得一看,你还看过哪些?

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1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第21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的“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这一单元中的第二部分,它上承“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下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新文化运动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刷新了国民的观念,形成了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由于这一时期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比较丰富,所以在教学时适当地进行引入,引导学生分析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作用及影响。 【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还很有限,因此对新文化运动这段历史还不能形成理性认识。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进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提供大量的图片、文字或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指导思想、领袖人物以及发展概况; (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举出相应的代表作;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培养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自我表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材料引导学生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2)通过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揭示其本质,帮助学生形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式; (3)设计一些问题交给学生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交流、讨论中形成认识,学会合作学习,并能以此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及概况的学习,使学生体会陈独秀等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和胸襟。 (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民主与科学的内涵和意义的学习与探究,使学生认识民主与科学的传播对于改造中国的积极影响,并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作为中国未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民主和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健全人格,形成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2、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教学方法】 1、教法: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引导和点拨。 2、学法: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北京大学的校徽(引导学生分析北大校徽及其含义,引起学生兴趣) 教师:北大是我们每位同学梦寐以求的中国最高学府。悠久的历史,灿烂的人文,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发源地,民主的堡垒。她引领了中国一个多世纪的学术潮流,见证了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变迁,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而北大作为中国学术与思想文化的领头羊,就是从新文化运动开始的。(导入新课,板书“新文化运动”)

台阶公开课教学设计.

《台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领悟“台阶”的内涵。 2、品读细节描写,感受小说中“父亲”的形象。 3、学习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4、理解小说的主题。 教学重点: 品读细节描写,感受小说中“父亲”的形象。 教学难点: 1、理解小说的主题。 2、学习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方法:置疑问答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8:50 8:52) (播放背景音乐,筷子兄弟的《父亲》)台阶,在我们看来是极为平凡的东西,而在某些人的眼里,却是他毕生的追求。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李森祥一起,走进他的小说《台阶》,去认识一位有着浓厚“台阶”情节的农民父亲,去感受他那至真至纯的情怀。 板书:《台阶》李森祥 (之前已经安排大家标注了段叙,阅读了几遍课文,) 二、说故事(8:52--8:58) 1、下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用第一人称简单地讲述这个故事。(8:52 8:56) 提示:人+事(起因+经过+结果)

明确: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渴望建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为了这个目标,他长年累月的辛苦劳作,一砖一瓦的准备,终于一栋有九级台阶的新屋落成了,而父亲也老了。 追问:由故事简述,我们可以看出文章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明确:台阶低——准备建高台阶——建高台阶——高台阶建成 文章的每一步都是围绕台阶展开的,由此可见台阶是本文的行文线索。 追问:为什么父亲想拥有高台阶的新屋?(8:56 8:58) 明确:①家乡地势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进水。 ②按家乡风俗的说法: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师点拨:我们家的台阶低,所以父亲渴望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希望通过台阶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获得村民的尊重。所以获得尊重是父亲奋斗的动力和源泉。“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这句话也是本文的文眼。 三、品形象(自主合作,品读结合)(8:58--9:24) 为了赢得尊重,经过艰苦的劳动,长期的准备,一座凝聚着父亲心血的高台阶终于建成了,然而父亲也老了。父亲的一生是艰辛的,父亲的形象也是鲜明而深刻的。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品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请按照写作顺序勾画出文中对父亲进行细节描写父亲的语句,思考这些文字刻画出父亲怎样的精神品质和内心情感?(8:58-8:59) 在阅读课文之前,我们下来你了解下细节描写的相关知识。(PPT展示)细节描写知识(8:59-9:01) 细节描写,是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社会环境中,某些具有特征的细微之处的生动细致的描绘。它细而不微,如同荷叶上的露珠,使整个荷塘闪耀着珍珠般的光彩。 细节描写的作用:主要是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通过细节描写来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表现人物性格的多样性;使人物形象更更富生动。 (从文章段,句话,我看到一个的父亲。) 明确:父亲的性格和精神品质 1、好强

课外阅读方法指导教学设计

课外阅读方法指导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和运用科学的读书方法和技巧,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准备:每位学生准备一本书 教学过程: 一、由名言谈话导入: 1、帕斯卡说过“对于每一本书,都必须学会阅读。”请同学们一起来念一下帕斯卡的名言吧(齐读) 2、出示课题: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教师谈话引入:同学们,读书是获取智慧的重要来源,只有讲究科学的方法和熟练的技巧,才能提高读书的效率。获得更多更新更有价值的知识。伟大导师马克思的读书方法是“养成读书做摘要的习惯,并且还给它们加上批注。”孩子们,你们在课外阅读时采用了哪种读书方法呢?据不完全统计就有四十余种,这节课我向大家推荐三种方法, 二、新授:讲解三种读书法 1、设疑:小说的内容很长,一字一句地读太耽误时间了,该怎么办呢?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遇到这样的情况可以用粗读方法来读,请跟我一起读一本书? 讲解: 粗读就是用尽快的速度,抓住几个要点把书通读一遍,对全书有一个大概了解他是一种不求深入精研,只求概览大意的阅读方法。同学们,明白吗? 师:大家总结一下粗读书时要重点翻看哪些方面的内容? 板书上:粗读法:书名内容 作者目录 浏览全书 (看开头和结尾,然后顺着层次看下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师:请同学们拿出书来,按照老师介绍的粗读法来阅读这本书。 生阅读后交流汇报 2、过渡:有的书思想非常浅薄,只要粗读浏览就可以,就像刚才同学们学到的方法,但有的书思想博大精深,需要精读,反复琢磨,细细体会。所谓精读是指正常的或较慢的阅读速度,按照文章的顺序,从头到尾、逐字、逐词、逐句、逐段地阅读,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深入钻研全书内容,了解文章结构,,以求对全书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