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小说伦理书写研究

目录

引论 (1)

1、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

2、研究现状综述 (2)

3、伦理书写内容确定的依据 (8)

第1章家庭伦理: 边缘文化诉求与主体性的失落 (12)

1.1 父亲之污名化:边缘文化的诉求 (14)

1.2 “地母”之欲望化:文化恋母 (17)

1.3 兄弟之敌意化:极端化的个体存在 (21)

1.4 颠覆之后:一种价值范式的游移 (22)

第2章情爱伦理:人性的张扬与性别的遮蔽 (26)

2.1 性征深描:欲望的去蔽 (27)

2.2 妻子和情人:道德之缚与生命力的隐喻 (28)

2.3 爱欲与文明:情爱话语的四次变奏 (31)

2.4 无穷的困惑:人性话语与性别话语的两难 (34)

第3章国家伦理:重审民族国家历史的可能性与限度 (40)

3.1 社会主义运动:生存苦难与精神创伤 (41)

3.2 “社会主义新人”:个人私德的缺失与社会病像 (45)

3.3 国家历史:民间视野下的历史压抑与暴力记忆 (49)

3.4 反思的限度与成因:后殖民语境与知识分子身份 (54)

结语 (58)

参考文献 (60)

致谢 (64)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65)

IV

引论

1、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莫言是中国当代文坛最为重要的作家之一。在其30余年的创作历程中,莫言凭借非凡的想象力和不懈的艺术探索精神不断挑战读者的阅读期待,也一次次引起评论界的广泛争论。

本论文以伦理书写作为研究莫言小说的切入点,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第一,在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土地改革、文化大革命以及改革开放之后,伦理话语发生了多次转换,造成了各种伦理话语相互纠缠的混杂状态,如何在宏观上理清各种伦理话语的历史脉络及其各自的有效性和局限性,如何重新思考和建构家庭伦理、情爱伦理、国家伦理,关涉到当下中国的文化认同与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的理论意义。莫言是一个有巨大影响的作家,伦理书写在其作品中大量出现,并占有重要位置,对莫言小说的伦理书写研究将会为思考当下中国的伦理问题提供一个有效的案例。所以,研究莫言小说中的伦理书写具有理论的重要性。

第二,莫言小说往往以家庭为核心来展开叙事,通过家庭的变迁或家庭内部的日常生活折射出历史演进中的非理性和人性的挣扎、裂变,并在其中寄寓自己对历史、人性的反思,以及对家庭、情爱、国家的伦理想象。例如《红高粱》《丰乳肥臀》中父亲形象卑微渺小。《枯河》《嗅味族》《罪过》《飞鸟》《白棉花》《食草家族》等小说则描写了父亲的暴戾与蛮横。《白狗秋千架》《红树林》《金发婴儿》《四十一炮》《十三步》显示了对婚姻伦理的背叛。《透明的红萝卜》《天堂蒜薹之歌》《生死疲劳》《蛙》表现了国家伦理对个人生活造成的创伤。此外,在既有的研究成果中,或单纯审视父子关系,或纠缠于对母亲的欲望化书写,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误读。所以,研究莫言小说中的伦理书写具有现实的可行性。

第三,目前,学界对莫言小说中伦理书写的研究还较为分散,没有形成一个研究热点,相关论述多散见于有关人物、主题、叙事、创作思想等类型的研究中,缺少对伦理书写的系统论述,更多的只是把莫言小说中的家庭视为一个理所当然的存在或者单纯的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