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燃烧与灭火》知识总结

鲁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1、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2、燃烧条件的探究

思考问题答案结论

将分别蘸有酒精、水的小棉花球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哪个能被点燃?蘸有酒精的能

被点燃

燃烧与物质的本性有关

即物质必须是可燃物

用透明的玻璃杯罩住燃着的小蜡烛,小蜡烛能长时间继续燃烧吗?不能长时间燃

烧,一会儿就熄

灭了

可燃物的燃烧需要氧气

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哪个比较容易被点燃?小木条比较容

易被点燃

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

火点。

(1)物质必须是可燃物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4、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1)氧气充足:完全燃烧,燃烧得快,放出的热量多,可燃物中的碳氢元素分别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氧气不充足:燃料不完全燃烧,燃烧得慢,放出的热量少,可燃物中的部分碳氢元素分别生成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有毒气体和小的炭黑颗粒等物质。

5、CO的性质

C+O2CO (O2不充足)

CO+O2CO2

CO是无色、无味的剧毒气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其丧失输氧的功能,使人因缺少氧气而中毒。

6、爆炸

(1)粉尘爆炸实验

①将燃着的酒精棉球投入纸罐中,目的是点燃淀粉;

②挤压洗耳球的目的:鼓入空气,使淀粉充满纸罐,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③现象: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纸罐盖掀起;

④分析爆炸原因:淀粉粉尘是可燃物,与空气充分接触后,遇明火急速燃烧,在短时间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在有限空间内急速膨胀,从而引起爆炸;

⑤实验的启示:为了生命财产的安全,要认识防爆的重要性,要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常识,要能看懂消防安全标志。

(2)爆炸的两种情况

①急速燃烧发生在有限空间(如爆竹、炸弹等)内,短时间聚集大量的热,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的爆炸;

②氧气浓度较高,或可燃物(如气体、粉尘)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大,燃烧范围广,周围空气迅速猛烈膨胀而引起的爆炸。

7、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到明火都会发生爆炸。人们把容易导致爆炸的空气中可燃性气体的体积分数范围,称为该气体的爆炸极限。

8、灭火

(1)灭火的原理。

①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②隔绝空气;

③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2)灭火常用的方法。

①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

②将燃烧着的可燃物与空气隔离;

③使用大量的冷却剂(如水、干冰等)使燃烧物冷却,让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3)常用的灭火器材。

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一般火灾;

干粉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油、气的火灾;

液态CO2灭火器——主要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的火灾。因

为它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知识汇总精讲(解析版)--九年级化学期末考点(鲁教版)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知识汇总精讲 【考点精讲】 考点一、燃烧与灭火 (1)定义: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2)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 ②可燃物跟氧气充分接触; ③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改变;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三者同时具备才可以燃烧。 (3)促进燃烧的方法:①增大氧气的浓度;②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燃烧分类:①充分燃烧:氧气充足;②不充分燃烧:氧气不足。 例如:(1)乙炔: (2)碳:氧气充足,化学方程式:C+O 2 CO 2 ; 氧气不充足2C+O 2 2CO ;(CO 中毒:与血红蛋白结合,失去运氧能力) 2、灭火 原理:破坏燃烧所需的条件,(只要破坏其中一个燃烧条件,就可灭火)。 方法:①隔绝氧气(如沙土覆盖); ②移走可燃物(如关闭煤气阀门); ③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如用水灭火)。 3、爆炸 (1)分类:①物理爆炸:如气球吹爆、爆胎、锅炉爆炸等;②化学爆炸:燃放鞭炮、甲烷爆炸等。 (2)化学爆炸的条件:①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爆炸极限; ②遇明火燃烧; ③气体体积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膨胀。 典例1 【2020云南】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乙炔 充分燃烧 不充分燃烧 条件 氧气充足 氧气不充足 现象 蓝色火焰、放热 黄色火焰、放热、浓烈黑烟 生成物 二氧化碳和水 一氧化碳(或炭黑)、水 方程式 2C 2H 2+5O 2 2H 2O+4CO 2 2C 2H 2+3O 2 2H 2O+4CO

A.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 B.通电的电热毯着火时,用水浇灭 C.篝火晚会时,把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充分燃烧 D.只要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答案】C 【解析】A、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应用灯帽盖灭,错误,不符合题意。 B、通电的电热毯着火时,不能用水浇灭,用水浇灭,会有触电的危险,错误,不符合题意。 C、篝火晚会时,把木柴架空,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有利于木柴充分燃烧,正确,符合题意。 D、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不一定能燃烧,因为可燃物燃烧还需要有氧气参加,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典例2【2020湖南湘潭】14.防火安全重于泰山,每个公民掌握一定的消防知识很有必要。下列有关灭火措施处理不当的是() 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进行灭火 C.油罐着火时需要用水喷淋降温 D.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答案】B 【解析】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A正确;B、水能导电,为防止触电,应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或者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可直接泼水灭火,以防损坏电器、触电或电器爆炸伤人,故B不正确; C、油罐着火时用水喷淋降温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则油罐着火时需要用水喷淋降温,故C正确; D、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能有效保护物品,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故D正确。故选B。 典例3【2020四川成都】有关如图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向水中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

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复习导学案

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复习导学案 燃烧与燃料 一、知识脉络 二、知识梳理 1、通常所说的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 物质燃烧的条件 .....:(缺一不可) (1)物质具有(2)与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 2、灭火的原理 .....:(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移走(或隔离)____ __ (2)隔绝__ ___ (3)降低___________ 3、煤、石油、天然气是埋藏在地下的__________再生的化石燃料。 4、石油的分馏属于_________变化。煤的气化、煤的焦化、煤的液化属于________变化。 5、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的气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固体二氧化碳俗称 6、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CO2不能,不能。不能供呼吸 (2)CO2跟水反应:试液由______色变_______色,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O 2与石灰水反应: 现象_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 。 7、 CO 2 用途: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可用来_________。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稳定且没有毒性,可用作科学实验和工业生产的_________。在农业生产上,二氧化碳是最好的 ________。二氧化碳还是生产尿素、甲醇、碳酸氢铵和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等的_________。 8、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________或________(主要成分_______)和_________。 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______ 发生装置类型 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 ____________,是利用了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不能用__________法收集,原因是________ _。 检验二氧化碳收集满的方法:将____的木条放在集气瓶___若木条______则证明已经收集满了; 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将气体通入__________中,若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证明是二氧化碳 三、典例解析 1.(2012肇庆市)鉴别O 2、CO 、CO 2三种气体,可行简便的方法是 ( ) A .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B .将气体分别通入石蕊试液 C .试验三种气体在水中溶解性 D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 2.(2013昆明市)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或 或

初中化学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知识点整理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知识点整理 1、燃烧的概念与条件 (1)概念:可燃物与________发生的剧烈的_______ 、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 (2)条件:①物质具有__________ ②可燃物与__________接触; ③可燃物温度达到自身的____________。 (3)注意:着火点指的是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一般情况下不会改变。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原理: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都可达到灭火的目的即: ①清除________或隔离_________; ②隔绝_________; ③使可燃物温度降到___________以下。 (2)注意:燃烧必须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而灭火只需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即可。 3、促进燃烧的方法 (1)硫粉燃烧:①在空气中燃烧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在氧气中燃烧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促进燃烧的方法: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充分燃烧与不充分燃烧 燃烧产物:常用燃料主要组成元素是碳,当氧气充足时,燃料充分燃烧,生成 ________ ,当氧气不足时,燃料不充分燃烧,生成____________。以碳燃烧为例写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爆炸:可燃性气体或易燃物粉尘在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_ 时,在_______________ 内遇____________,就会发生爆炸。 6、化石燃料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他们都是_________再生能源,都是混合物。(2)天然气: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和燃料》章末知识梳理+例题演练(含解析)

《燃料》章末知识梳理 【学习目标】 1.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及没有普及的原因。 2.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3.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知道温室效应。 4.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和操作要点;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5.了解几种常见的燃料,并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6.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开发各种新能源和使用清洁燃料的重要性。 【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氢气的性质及用途 1.物理性质: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最轻的气体)。 2.化学性质: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热,生成水。 3. 氢气的用途:氢气燃烧的热值高,产物是水,它是理想的高能和洁净的燃料。 【要点诠释】 1.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如果氢气不纯,当空气里混入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0%-74.2%时,点燃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范围叫做氢气的爆炸极限。 2.验纯的方法: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使试管口稍向下倾斜,接近酒精灯火焰,再移开拇指点火。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检验。若声音很小或听到轻微的“噗”声,说明氢气已纯净。 3.由于氢气在制造、贮存和运输等方面还有许多技术问题没有完全突破,所以氢能源还没得到广泛应用。知识点二、碳的单质和碳的氧化物 1.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金刚石石墨 外观无色透明正八面体状晶体深灰色磷片状固体 光泽加工琢磨后有光泽略有金属光泽 硬度自然界最硬软 导电性无良好 导热性良好良好 用途钻探机钻头、刻刀、装饰品等电极、铅笔芯、润滑剂等 2.CO2和CO的比较: CO2CO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干冰易吸热升华。 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密度与空 气接近,略小于空气密度。 化学性质可燃性一般情况下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有可燃性 2CO+O2 2CO2与水反 应 与水反应CO2+H2O=H2CO3不能与水反应与石灰与石灰水反应不能与石灰水反应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鲁教版)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的条件: ①物质具有可燃性; ②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③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即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知识解读】 (1)探究燃烧的条件 ①操作: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 现象:小木条能燃烧而石头不能燃烧。 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一——物质具有可燃性。 ②操作:用镊子分别夹取一个蘸有水、一个蘸有酒精的小棉花团,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片刻。现象:蘸有酒精的小棉花团容易点燃,而蘸有水的小棉花团难以点燃。 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二——可燃物温度要达到其着火点。 ③操作: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一支蜡烛用玻璃杯罩住。 现象:在空气中的蜡烛能持续燃烧,而用玻璃杯罩住的蜡烛很快就熄灭了。 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三——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2)燃烧必须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燃烧的现象。 2.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知识解读】 (1)燃烧的现象:发光、发热,反应剧烈。 (2)燃烧的反应类型: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3)燃烧的反应物:常见的燃烧都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反应,但是,不是所有的燃烧都一定有氧气参加。例如,镁就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2Mg+CO2 点燃 C + 2MgO;钠能在氯气中燃烧:2Na+Cl2点燃2NaCl (4)燃烧的反应条件:点燃 (5)燃烧的分类及燃烧的产物 注意: ①“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又叫“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

②要掌握含C、H、O等元素的燃料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例,写出乙炔(C2H2)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a.根据“常见的燃烧都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反应”可知,反应物应该是乙炔与氧气; b.根据“燃烧的反应条件是点燃”可知,乙炔燃烧的条件是“点燃”; c.根据完全燃烧的产物,因为乙炔(C2H2)含有C、H,所以乙炔燃烧的产物是CO2和H2O 所以,乙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2+5O点燃4CO2 + 2H2O 二、灭火的原理 1.移走可燃物 2.隔绝氧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知识解读】 1.灭火原理实质就是破坏物质燃烧的条件,三者破坏其一即可灭火。 2.几种常见的灭火方法: ①移走可燃物: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管道煤气着火先关掉阀门,釜底抽薪等; ②隔绝氧气:酒精灯用灯冒盖灭,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向着火的木柴上覆盖沙子,少量酒精燃烧用湿抹布盖灭等; ③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用水等大量的冷却剂灭火,用嘴将灯吹熄; ④用灭火器灭火: a.泡沫灭火器:可用于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而引起的一般火灾,不能用于扑灭电器火灾; b.干粉灭火器:除了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用于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 c.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用于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的火灾。 3.二氧化碳与灭火 ①原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②灭火器主要是用二氧化碳灭火,但二氧化碳不能扑灭所有的火灾:如镁带燃烧就不能用二氧化碳扑灭。 4.火灾处置、自救 ①火警电话:119 ②电器、管道煤气、天然气着火,首先要关闭电源或气阀。 ③楼层着火,人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沿墙壁匍匐前进,脱离火灾区。 ④室内火灾,不能打开门窗。空气流通会让火势更旺。 ⑤森林火灾,应从逆风方向逃离。 三、促进燃烧的方法 1.增大氧气的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都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 ①增大氧气的浓度:木炭燃烧:C + O2点燃 CO2(氧气充足);2C + O2点燃 2CO(氧气不足);给锅炉鼓风,增加空气供给量。 ②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煤制成蜂窝煤、粉碎成煤粉;柴油机把柴油喷成雾状燃烧。 2.一氧化碳中毒及预防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知识点总结

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1、【燃烧】 通常所说的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条件】(缺一不可) ①物质具有可燃性; ②可燃物与充足的O 2接触; ③可燃物温度达到自身着火点。 3、【影响燃烧的因素】 ①可燃物的性质。 ②可燃物与O 2的接触面积。 ③O 2的浓度。 4、【促燃方法】 ①增大可燃物与O 2的接触面积。 例:工厂锅炉煤加工成粉末状、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 ②增大O 2的浓度。(或加快空气流动) 例:烧锅炉时用鼓风机不断向炉内鼓入空气、炼钢时不断向炉内鼓入富O 2空气 Fe 在纯O 2种剧烈燃烧,火星四射,而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5、【爆炸】 ①原因: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在有限空间内急剧燃烧,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的。 化学爆炸四要素:可燃物、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在有限的空间内。 ②分类: 注意: 锅炉的爆炸是因为炉内循环不畅通,使热量聚积,导致气体膨胀,达到锅炉无法承受的高压,最后产生爆炸。属于物理变化引起的。 6、【灭火原理】(一条即可) ①移除可燃物。 例:森林失火,要迅速在距离火场不远处伐木,以形成隔离带 ②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例:高压水枪喷水灭火 ③隔绝空气(或O 2)。 例: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酒精灯火焰用灯帽盖灭、灭火器灭火 7.【注意】: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例如镁条既可以在O 2中燃烧,也可以在N 2和CO 2中燃烧。 【实验探究题】 1.某兴趣小组话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并能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 的偏磷酸(HPO3)。 (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 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验。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实验现象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1)a 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 (2)b 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1)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的 原因是: ; (2)b 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的 原因是: ; (反思与评价)(3)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的优点是: ; (4)扎西同学指出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3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 (填字母,可多选)。 A.收集生成的气体 B.防止有害物质污染空气 C.调节试管内的气体压强,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松动 (5)如何使图1水中的白磷燃烧 。 拓展与迁移: 实验小结时,卓玛同学说:“待a 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朝下垂直伸入水面下(室温),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你认为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且实验所用白磷足量,装置气密性良好,进入a 试管内液体的体积约占试管容积的 ,理爆炸 由物理变化引起的爆炸 车胎、气球、锅炉 由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 炸药、烟花、煤气

鲁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燃烧与灭火》知识总结

鲁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1、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2、燃烧条件的探究 思考问题答案结论 将分别蘸有酒精、水的小棉花球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哪个能被点燃?蘸有酒精的能 被点燃 燃烧与物质的本性有关 即物质必须是可燃物 用透明的玻璃杯罩住燃着的小蜡烛,小蜡烛能长时间继续燃烧吗?不能长时间燃 烧,一会儿就熄 灭了 可燃物的燃烧需要氧气 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哪个比较容易被点燃?小木条比较容 易被点燃 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 火点。 (1)物质必须是可燃物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4、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1)氧气充足:完全燃烧,燃烧得快,放出的热量多,可燃物中的碳氢元素分别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氧气不充足:燃料不完全燃烧,燃烧得慢,放出的热量少,可燃物中的部分碳氢元素分别生成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有毒气体和小的炭黑颗粒等物质。 5、CO的性质 C+O2CO (O2不充足) CO+O2CO2 CO是无色、无味的剧毒气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其丧失输氧的功能,使人因缺少氧气而中毒。 6、爆炸

(1)粉尘爆炸实验 ①将燃着的酒精棉球投入纸罐中,目的是点燃淀粉; ②挤压洗耳球的目的:鼓入空气,使淀粉充满纸罐,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③现象: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纸罐盖掀起; ④分析爆炸原因:淀粉粉尘是可燃物,与空气充分接触后,遇明火急速燃烧,在短时间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在有限空间内急速膨胀,从而引起爆炸; ⑤实验的启示:为了生命财产的安全,要认识防爆的重要性,要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常识,要能看懂消防安全标志。 (2)爆炸的两种情况 ①急速燃烧发生在有限空间(如爆竹、炸弹等)内,短时间聚集大量的热,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的爆炸; ②氧气浓度较高,或可燃物(如气体、粉尘)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大,燃烧范围广,周围空气迅速猛烈膨胀而引起的爆炸。 7、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到明火都会发生爆炸。人们把容易导致爆炸的空气中可燃性气体的体积分数范围,称为该气体的爆炸极限。 8、灭火 (1)灭火的原理。 ①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②隔绝空气; ③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2)灭火常用的方法。 ①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 ②将燃烧着的可燃物与空气隔离; ③使用大量的冷却剂(如水、干冰等)使燃烧物冷却,让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3)常用的灭火器材。 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一般火灾; 干粉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油、气的火灾; 液态CO2灭火器——主要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的火灾。因

鲁教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知识点总结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必背) 一、燃烧与灭火 1、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充足的氧气接触 (3)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 3、灭火的方法:(1)隔绝氧气 (2)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3)移走可燃物 易错点:物质的着火点是不能降低的,降低的是可燃物的温度。 二、促进物质燃烧的方法 1、(1)氧气不充足(不充分燃烧)产生黑烟、一氧化碳和水 (2)氧气充足(充分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3)充分燃烧与不充分燃烧的优缺点 充分燃烧能充分利用资源,放热多;不充分燃烧浪费资源,放热少 2、促进燃烧的方法 (1)增大氧气的浓度(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3、一氧化碳中毒及其预防 (1)一氧化碳的产生 点燃点燃高温 C+O 2 ====CO 2 (碳充分燃烧) 2C+O 2 ====2CO (碳不充分燃烧) C+CO 2 ====2CO (2)中毒的原因 一氧化碳无色、无味吸入人体,便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能力减弱。(一氧化碳有毒,是化学性质) (3)预防:室内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有效的排气。

三、爆炸是如何发生的 1、爆炸:急速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的散失,气体体积受热膨胀。 2、分类物理爆炸:气球爆炸、锅炉爆炸、轮胎爆炸 化学爆炸:火药爆炸、瓦斯爆炸、氢气燃烧爆炸 3、易燃易爆物及图标 一、化石燃料的燃烧 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新型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氢能、地热能、潮汐能。 二、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知识点成分或概念要点归纳能源利用说明 化石燃料煤 复杂的混合 物,主要含碳 元素 煤的气化、焦化、液化,属于化 学变化 分解的产物有 焦炭、煤焦油和 煤气 石 油 混合物,主要 含碳、氢元素 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 产品为汽油、煤 油等 天 然 气 主要由碳氢元 素组成 主要成分是甲烷(CH4) 燃料的充分燃烧1.节约能源 2.减少对环境污染 充分燃烧的条件:有适当过量的 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三、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 1、天然气(或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 甲烷的化学式: CH 4 (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单元复习第6章《燃烧与燃料》第1节《燃烧与灭火》教案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燃烧与灭火是鲁教版第一册第六单元第一节。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化学变化以及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知识之后的对燃烧的进一步探索,内容围绕燃烧与灭火而展开。教材没有采取传统的做法,先引导学生通过探究燃烧需要的条件然后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破坏燃烧条件的角度理解灭火的原理。而是以灭火的原理为切入点,先调动学生已有的关于灭火的生活经验,通过他们自己的理性认识分析从而认识燃烧的条件,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的认知难度,教材从火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和火灾的危害引导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引入灭火的原理,然后得出燃烧及其所需条件,最后得出燃烧的概念。教材设计的思路有利于促进学生勤于观察身边现象并探究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本节课的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以燃烧的定义。 (二)教材主要内容 本课题共包含三个内容:灭火的原理、燃烧的条件,燃烧定义。 二、教学对象分析 初三学生经过将近一年的化学知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知道木炭,镁条,蜡烛,磷等燃烧是化学变化;知道氧气的性质之一是支持燃烧;能说出燃烧有发光和放热的现象。燃烧是司空常见的现象,学生能搜集到一定的燃烧和灭火有关的资料,说出基本的燃烧现象和灭火的方法。但是在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不能从化学变化的角度去认识燃烧和灭火。实验方案设计和小组合作能力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三、教学设计思想

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带领学生走前人走过的路,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在问题的指引下勇于探索的精神,这节课以学生最为熟悉的灭火开始,引导学生把自身的生活经验与化学知识联系起来,逐渐从生活走进化学。 在教学中注重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这样设计不仅是为了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能力的展示和能力的提升,加强了学习兴趣的培养,体现自身价值。师生关系的和谐自然流露,增进了师生的感情,。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知道促进燃烧的方法。 2、知道防火、自救的常识。 3、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 4、学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5、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设师生共同学习、讨论、探究的学习情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一起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获得知识和体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一,通过课堂上教师的演示实验或学生的自主探究,加深学生对灭火、燃烧条件和促进燃烧的认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第二,通过师生交流讨论、学生自主建构、教师总结提升,掌握灭火的方法和可燃物燃烧的条件,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实验,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燃烧的条件;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第1节 燃烧与灭火教案 (新版)鲁教版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共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能力目标:1、通过活动与探究,使学生学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方法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树立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 教学难点: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讨论法、归纳法、演示实验法. 教学用具: 本课题中所有探究活动和演示实验用品、课件 教学思路: 1、结合课本组织学生讨论并举例说明燃烧对人类生存和工农业生产的意义. 2、根据课本活动与探究实验,总结通常情况下燃烧的三个条件. 3、根据学生各学习小组深入消防重点单位、如加油站、油库、商场等地实地调 查后搜集到的有关火灾事例及常用的灭火方法等材料,各小组展开讨论,在学 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演示课本P118活动天地[6-1], 然后师生共同归纳灭火 的方法和原理. 4、对于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同时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展示燃烧和 爆炸的有关图片,让学生识记,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1)什么叫燃烧? (2)燃烧应具备什么条件? (3)灭火的原理及灭火的方法有哪些? (4)引起可燃物爆炸的原因是什么? 2、利用星期日各学习小组,请到消防重点单位,如加油站、油库商场等地方进行 实地调查,调查有关常用的灭火方法、张贴的安全图标等内容。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作业: 二、引入新课:火来到人间,火在大地燃烧,让愚昧化作文明;火在宇宙燃烧,使黑暗趋向 光明,为什么火能推动人类历史前进?那么人们如何保留火种,今天让我 们对火,即燃烧作一个初步的科学的解释。 三、讲授新课: [板书课题] 第六单元、燃料与燃料 第1节燃烧和灭火 [讨论] 结合课本P118页活动天地6-1和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燃烧对人类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提问] 既然燃烧对人类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如此重要,那么你知道什么叫燃烧吗燃烧应具有什么样的条件呢?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_第六单元_燃烧与燃料_6.1_燃烧与灭火(有答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_第六单元_燃烧与燃料_6.1 燃烧与灭火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2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36分,) 1. 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其目的是()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2. 下列物质属于清洁能源的是() A.氢气 B.石油 C.煤 D.天然气 3. 月日是世界环境日,下列物质燃烧时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是()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氢气 4. 下列情况下所采取的灭火方法,恰当的是() A.计算机起火时,用水浇灭 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 C.炒菜时油锅着火,用水浇灭 D.煤气炉着火时,用扇子扇火 5. 小红在餐厅看到服务员用盖子熄灭酒精火锅,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 B.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C.隔绝空气 D.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6. 年入冬以来,我省多个城市发生天然气泄漏爆炸起火事故,造成多人受伤,事故再一次深刻警醒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下列处理火灾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 B.天然气泄漏,迅速打开抽油烟机除去气体 C.酒精灯起火,用湿抹布盖灭 D.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 7. 燃烧含硫的煤炭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氧化铜 8. 防火、灭火、防爆和自救等安全知识是每个中学生都应该了解的生活常识,从化学角度看,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明火检查液化气是否泄漏 B.家用电器着火时用水浇灭 C.室内着火时立即打开门窗呼救 D.火场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9. 日常生活中许多变化是缓慢氧化.下列现象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九年级化学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到达着火点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二、燃料和能量 1、三大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

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2、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 〔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 甲烷的化学式: CH4 〔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H4+2O2点燃CO2+2H2O 〔发出蓝色火焰〕〔2〕乙醇 (俗称:酒精, 化学式:C2H5OH)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2H5OH+ 3O2点燃2CO2+3H2O 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 乙醇汽油:优点〔1〕节约石油资源〔2〕减少汽车尾气〔3〕促进农业开展〔4〕乙醇可以再生 3、化学反响中的能量变化 〔1〕放热反响:如所有的燃烧 〔2〕吸热反响:如C+CO2高温2CO 4、新能源:氢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 (1)优点:资源丰富,放热量多,无污染。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燃烧和燃料知识点 鲁教版

燃烧与燃料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一、燃烧 1、概念: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 燃烧) 如右图所示:A、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氧气 白磷的着火点低,应贮存在装有水的试剂瓶中 3、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 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 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 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4、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利用碳酸钠与浓盐酸迅速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来灭火 化学反应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一、爆炸 概念发生条件防范措施 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 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可燃物;与空气或氧 气接触;温度达到着 火点 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 离;与空气隔离;降 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 剧燃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 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 爆炸 剧烈燃烧;有限空间严禁烟火 缓慢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易察觉 的氧化反应 与空气或氧接触 ①爆炸可能是化学变化(如:火药爆炸)也可能是物理变化(如:车胎爆炸) ②化学变化的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放出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 ③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验纯,以防止发生爆炸。 ④油库、面粉加工厂门口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接 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⑤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常见灭火的方法①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②电器着火,先应切断电源 ③煤气泄漏,先应关闭阀门,再轻轻打开门窗,切忌产生火花 ④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扑盖 ⑤扑灭森林火灾,将大火蔓延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其它:A、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材,因为纸和木材的着火点比煤低,容易点燃 B、室内起火,如果打开门窗,会增加空气的流通,增加氧气的浓度,反应剧烈,燃烧更旺 C、用扇子扇煤炉火,虽然降低了温度,但没有降至着火点以下,反而增加了空气的流通,

燃烧和灭火基础知识点汇总

燃烧和灭火基础知识掌握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与缓慢氧化共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都放出热量;不同点是:剧烈程度不同; 2、广义的燃烧指的是伴有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需要氧气;如: ①H2在Cl2中的燃烧,化学方程式:H2 + Cl2点燃 2HCl ②Mg在CO2中的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化学方程式:2Mg + CO2 点燃 2MgO + C 3、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充足的氧气;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在烧杯上盖一片铜片,铜片上放一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①② 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吹入少量空气,观察现象: 。 上述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由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条件,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空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条件。 综合上述讨论,可行出燃烧需要的条件为①②③ 4、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灭火的方法: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如森林着火,开辟隔离带等; ②隔绝O2,如油锅着火,盖锅盖等;③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如油锅着火,放青菜;水灭火等; 5、泡沫灭火器:木材、纸制品等一般火灾; 干粉灭火器:油、气等火灾; CO2灭火器:精密仪器、图书馆等火灾; 泡沫灭火器中,得用浓盐酸和碳酸钠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 +2HCl==2NaCl + CO2↑+ H2O 利用浓盐酸可以加快此反应的原因为: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 4.1《燃烧与灭火》教案 鲁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 4.1《燃烧与灭火》教案鲁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 2.知道灭火的简单原理和方法, 3.知道爆炸发生的原因,了解防范爆炸的措施; 4.认识使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等的探究活动, 2.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科学的认识研究燃烧、灭火和爆炸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燃烧的条件;2.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教学难点: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教学内容: 一.燃烧 事例所观察到的现象 镁条的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溅,放出大量的热,产生一种白色固体。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红磷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白烟,产生大量的热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燃烧的特征可归纳为:现象:发光、发热本质:化学变化 2.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 注意: (1)只有当3个条件同时俱备时,物质才能燃烧,缺一不可; (2)物质的着火点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3)在广义的燃烧概念中,物质不单单可以在氧气中燃烧,如镁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 3.两个经典实验 (1)烧不坏的手绢 现象:点燃后,手绢表面迅速燃烧起来,熄灭后,手绢毫无损伤。 解释:酒精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促使一部分的酒精挥发,以及水分的蒸发,带走热量,使手绢的温度无法达到其着火点以上,以致无法被点燃。 (2)红磷与白磷的对比实验 现象:铜片上的磷燃烧起来,放出大量的白烟;而铜片上的红磷及 水中的白磷都没有燃烧起来。 解释及结论: 1).红磷没有燃烧起来,是因为红磷的着火点为240度左右,而白磷的着火点只有40度左右,所以相同的温度下,加热的温度只能在100度左右,白磷能够燃烧起来,而红磷不能燃烧。故燃烧的条件之一为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 2).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起来,是因为在热水中没有足量的氧气,因此燃烧的条件之二就是要有充足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鲁教版教案6-1燃烧与灭火

6.1燃烧与灭火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燃烧条件的学习,能从化学反应的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2.通过对乙炔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条件的探究,知道控制燃烧的条件就能达到促进燃烧和防火、灭火的目的。 3.通过对氢气燃烧和爆炸的实验探究,了解爆炸的原理及防范爆炸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认识到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2.运用比较、对比、交流讨论的方法,了解燃烧的条件,理解燃烧的实质,列举燃烧在生活、生产和国防中的广泛应用,认识到控制燃烧发生的要素就能控制燃烧反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讨论交流防范火灾与爆炸的措施,形成“防火防爆、人人有责”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 2.了解促进燃烧的方法和了解爆炸的原理及防爆的措施。 【教学难点】 1.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爆炸条件的理解。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人类的祖先刀耕火种,茹毛饮血,因为偶然的机会,人们发现了火,使用了火。几十万年来,人类传递着圣火延续着文明。火给人类带来了诸多方便;但是人们又怕火……这节课让我们对火,即燃烧以及灭火作一个初步科学的解释。 一、灭火的原理 【提问讨论】假如我们在火灾现场,我们又该为灭火提供哪些合理化的建议呢? 生1:用灭火器灭火。 生2:用水灭火。 生3:用沙子、泥土灭火。 …… 【过渡】同学们提出了不少的建议,这些建议是否合理呢?下面让我们共同来进行研究。 1.寻找灭火的方法 【提问】我们接触过许多的燃烧,请同学们说一说燃烧有什么样的特征?

生1:发光放热。 生2:比较剧烈。 生3:有氧气参加反应。 生4:应该是氧化反应。 …… 【总结】燃烧:通常所说的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实验探究】 (1)取两个蒸发皿,分别倒入1~2 mL酒精和水,用火柴分别点燃,观察谁能被点燃。实验结束后用湿抹布盖灭。 (2)分别点燃两支蜡烛,将其中一支蜡烛用大烧杯罩住,另一支蜡烛放在空气中燃烧,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结束将蜡烛吹灭。 (3)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木条和一小块煤,同时在酒精灯上点燃,观察实验现象。 【总结】燃烧必须满足三个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充足氧气接触;③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即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灭火则是至少破坏了燃烧所需条件之一,从而终止了燃烧反应。 【提问】着火点能不能改变?如白磷为40℃、红磷为240℃等。 【总结】着火点是物质的属性,一般不会改变。 二、促进燃烧的方法 【情景引入】火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然而,怎样才能充分利用火,使火燃烧得更旺呢? 1.乙炔的不充分燃烧和充分燃烧 【提问】你看过工人师傅进行切割或金属焊接的使用的氧炔焰吗?天蓝色钢瓶中装的是什么气体? 答案要点:天蓝色钢瓶中装的是氧气。 【活动天地】 实验步骤: (1)将乙炔气体用玻璃管导出后在空气中点燃,观察并记录现象。 (2)将上述燃烧的乙炔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并记录现象。 当氧气用量相对乙炔不足时,乙炔不充分燃烧,生成炭黑(或一氧化碳)和水; 当氧气充足时,乙炔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提问】乙炔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会更剧烈呢? 2.碰撞理论 温度达到着火点以后,乙炔分子与氧气分子接触碰撞,就能燃烧。在一定的空间内,相互接触碰撞的分子越多,燃烧越剧烈。 2C2H2+5O2点燃4CO2+2H2O

【最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6单元《燃烧与燃料》复习导学案

最新版化学教学资料 第六单元 【复习目标】 1.燃烧的概念及其条件的探究。(重点)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了解缓慢氧化、自燃、爆炸基本概念。 4.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火灾自救及逃生策略。 5.认识新能源。 6.自燃界中的碳循环。 7.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及制法。(重点、难点) 8.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9.一氧化碳的性质、检验方法及用途。 10.促进燃烧的方法。 【自主学习】 1.通常所说的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________ ____的___ ____________。 物质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物质具有___________(2)可燃物与充足___ __ 接触(3)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的________ 。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移走(或隔离)___________ (2)隔绝________ (3)降低____ ___ ____。 3.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4.煤、石油、天然气是埋藏在地下的__________再生的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 _____ ____ 会污染空气并形成酸雨。 5.石油的分馏属于_________变化。煤的气化、煤的焦化、煤的液化属于___ _____变化 6.碳的化学性质:碳具有性和性,但在常温下化学性质。 7.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____ ___的气体;_____溶于水;密度比空气___ __ 。固体二氧化碳俗称______ _____。 8.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CO2不能___ __ ,不能____ ____ ,也不能供给呼吸。 (2)CO2跟水反应(添加紫色石蕊试液):试液由______色变_______色,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2与石灰水反应:现象______ 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9.CO2用途: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可用来_________。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稳定且没有毒性,可用作科学实验和工业生产的_____ ____。在农业生产上,二氧化碳是最好的___ _____。二氧化碳还是生产尿素、甲醇、碳酸氢铵和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等的_____ ____。 10.自然界中的碳循环是通过_____ ___和_____ ___实现。 1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____ ___或 ________(主要成分____ ___)和_________。 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装置类型___ ____,收集二氧化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