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和《爱莲说》)

《短文两篇》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和《爱莲说》)
《短文两篇》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和《爱莲说》)

《短文两篇》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和《爱莲说》)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

2、了解“铭”的特点,理解作者描述陋室的情怀和托

物言志的写法。

3、学习作者甘于淡泊、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节操。

重难点: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的高洁志趣。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的资料,搜集“铭”的资料,结合“思考探究”自学课文。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古代名士文人特别喜爱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因此这些客观事物就有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如岁寒三友“松、竹、梅”,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也可以是一所简陋的房屋,还可以是一株出自淤泥的莲花。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汇报自学,展示自我

1、介绍作者

刘禹锡,字梦得,贞元九年进士,唐代诗人、哲学家,后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和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与白居易,世称“刘白”。白居易称之为“诗豪”。著名诗作有《竹枝词》《秋词》《浪淘沙》等。

2、背景链接

《陋室铭》选自《刘禹锡集》。唐顺宗时,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后任和州刺史。和州知县是个势利之徒,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令他半年内连搬三次家,住房由原先的三间屋缩小到是斗室(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因此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

3、关于“铭”

铭原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墓志铭、座右铭。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鲁迅先生将“早”字作为座右铭。

这种文体一般押韵。朗读并圈出押韵的字,想一想,这些字的韵母都是。

四、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把不理解的字、词、

句标注出来。

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

德馨xīn苔痕tái鸿儒rú调素琴tiáo案牍dú西蜀shǔ铭míng

2、朗读课文,划分出朗读节奏。

点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

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

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3、解释重点的词语。

有仙则名:著名。有龙则灵:灵验。

斯是陋室:这。惟吾德馨:只是。

德馨:德行美好。苔痕上阶绿:长到。

草色入帘青:映入。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往来无白丁:平民,没有功名的人。

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箫管等乐器,借代奏乐的声音。乱:使动用法,使……扰乱。

无案牍之劳形:官府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劳:使

动用法,使……劳累。

何陋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装句,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

4、疏通文意。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因我的品德

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

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和我)谈笑往来的是博学的人,而没有粗鄙的平民。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浏览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五、布置作业:

古今异义:

无案牍之劳形(古义:形体、躯体;今义:样子、形状)惟吾德馨(古义:德行美好;今义:芳香)

谈笑有鸿儒(古义:大;今义:鸿雁,书信)

词类活用:

名:有仙则名名词活用动词,出名。

灵:有龙则灵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灵验。

上:苔痕上阶绿名词作动词,长到。

乱: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劳: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一词多义:

之:①无案牍之劳形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何陋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文言句式:

倒装句: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即“有

何陋”)

第二课时

一、合作交流,探究文章主旨

1、本文最富哲理、最能体现作者写作主旨的一句是什么?

点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作者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有什么作用?

点拨:以类比的方式开头,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也为后面歌颂陋室埋下了伏笔。

3、作者认为他的房屋是“陋”还是不“陋”?从哪句

话看出来作者的情感倾向?

点拨:作者认为他的房屋不“陋”,从“斯是陋室,惟

吾德馨”,“何陋之有?”看出来自己的情感倾向。

4、在作者的眼中陋室缘何不陋呢,文章从哪几个方面

来写的?可以看出陋室主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点拨:(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居住环境优雅。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之人高雅。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

形。--质朴高雅的情趣

刘禹锡是一个具有甘于淡泊、安贫乐道、高洁傲岸情趣

的人。

5、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呢?

点拨:作者借诸葛亮庐,子云亭类比陋室,意在以古代

名贤自比,表明作者以他们为学习的楷模,说明自己也有他

们一样的德操与才能。

6、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

点拨: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更有雄辩的力量。原话

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截取后一句,一方面暗含

着以“君子”自居的意思,另一方面巧妙地回应了“惟吾德馨”一句--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

7、课文是运用什么手法来表达作者怎么样的情趣?

点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安贫

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8、赏析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点拨: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陋室的居住环境。“上”“入”二字对仗工整,化静为动突出了陋室环境

的生机盎然;“绿”“青”,色彩清丽,衬托出陋室环境的

清新幽雅,以景色之雅见“惟吾德馨”,突出“陋室”不陋。

9、与同学交流一下,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应

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

点拨: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不能沉迷于安乐享受,不要贪图庸俗的情趣,要追求道德品质的高尚。如果不幸落入穷困的地步,也要保持高洁的情操,追求道德品质的高尚,做堂堂正正的君子,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二、布置作业

1、找出课文中对偶句。

2、课外阅读刘禹锡的《秋词》。

3、自学《爱莲说》。

板书设计:

惟吾德馨

陋环境清幽安贫乐道

室不陋交往之雅托物言志

铭情趣之雅高洁傲岸

《爱莲说》

教学目标:

1、掌握“蕃”“濯”“鲜”等实词的意义和“之”的用法。

2、了解“说”的特点,理解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3、理解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格。

重难点: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的高洁志趣。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的资料,搜集“说”的资料,结合“思考探究”自学课文。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学习目标

二、汇报自学,展示自我

1、介绍作者

周敦颐yí,字茂叔,晚号“濂溪先生”,北宋哲学家,是中国理学的开山鼻祖。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品德高尚,为官清廉,不媚权贵。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2、背景链接

《爱莲说》选自《周敦颐集》。周敦颐做南康郡守时,

命人在官衙东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作者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污浊,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

3、关于“说”

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

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

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爱莲说”的意思是“论说喜欢莲花的道理”。

三、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把不理解的字、词、

句标注出来。

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

蕃(fán)颐(yí)濯(zhuó)淤(yū)涟(lián)

蔓(wàn)亵(xiè)噫(yī)鲜(xiǎn)有闻

2、我会根据给课文划分出朗读节奏。

点拨: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

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近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

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解释重点的词语。

可:值得。蕃:多独:只。

自:从。予:我。染:沾染。

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过分艳丽。焉:语气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不蔓不枝: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蔓:名词用作动词,横生藤蔓。枝:名词用作动词,长

枝茎。

香远益清:香气传的越远就越清幽。益:更,更加。

亭亭净植:洁净地挺立。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

亵玩:靠近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君子:指品德高

尚的人。

鲜:少。闻:听说。宜:应当。

4、疏通文意。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

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我则唯独

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

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

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

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

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四、布置作业:

一词多义:

下列“之”的用法和意义。

(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花之隐逸者也(助词,的)

(4)莲之爱(宾语前置的标志)

词类活用:

不蔓不枝蔓: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杈。

香远益清远: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

清:形容词作动词,显得清幽。

第二课时

一、合作交流,探究文章主旨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作者描写莲花的句子。你发现作者笔下的莲具备了哪些品质?

点拨:作者是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描写莲花的。

环境:“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洁身自好。

体态(外在美):“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

香气(外在美):“香远益清”美名远扬。

风度(感受):“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庄重。

2、作者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

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

点拨:“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洁身

自好,不同流合污的品质;

“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豁达大度;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态气质。

3、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为什么写了菊花

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

点拨: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

托莲花。

在作者眼里,三种花都具有象征不同人群的意义。菊花

象征避世的隐士,牡丹象征追求荣华富贵的人。莲花象征不

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君子。

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

品质,也是用菊花来正面衬托莲花,用陶渊明来正面衬托他

自己。

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

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4、你同意作者对菊花、牡丹的评价吗?

点拨:同意,因为“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

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在作者眼里,三种花都

具有象征不同人群的意义。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

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所以他对菊花、

牡丹做出这种评价。

5、和同学讨论一下,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

生境界?

点拨:“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

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社会上也许会有一些污浊的现实,如果逃避现实,特立独行,不可取,我们要做到身处污

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洁身自好。

二、课堂小结

同学们,周墩颐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

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

意义。希望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三、对比阅读,体会语言风格

1、朗读课文,说说这两篇文章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点拨:两篇文章都是骈散结合。《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爱莲说》以散句为主,

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2、《陋室铭》开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和《爱莲说》开头的“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

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写法上相同吗?

点拨:不相同。《陋室铭》以类比的方式开头,引出“斯

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爱莲说》开头的“晋陶渊明

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是来衬托作者的“莲

之爱”,表达自己爱君子之德的主旨。

四、布置作业

1、就你所喜欢的花(木)仿写《爱莲说》,以“爱______说”为题,30字左右,采用托物言志的方法,点明所托之志。

例如:爱松树说。因为它生命力强。“依石隙微土而生,抗烈日严寒而存”。而且不畏严寒。孔子说:“岁寒,然后

知松柏之后凋也。”还用途广泛。

2、课外积累古诗文中描写莲花的诗句。

古人笔下的荷花: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江南曲》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

3、背诵《陋室铭》和《爱莲说》。

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菊隐逸者

牡丹富贵者衬托

莲君子者

爱君子之德托物言志政哥

刘禹锡《陋室铭》和崔子玉《座右铭》比较阅读答案

阅读刘禹锡《陋室铭》和崔子玉《座右铭》,完成1519题。(共12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xxxxxx,xxxx亭。xxxx: 何陋之有?(xx《陋室铭》) 【乙】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①。 隐心而后动②,谤议庸何伤③?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④。在涅贵不缁⑤,暧暧⑥内含光。 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⑦。行行⑧鄙夫志,悠悠故难量。慎言节饮食⑨,知足胜不祥。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东汉崔子玉《座右铭》) 注释: ①xx: xx;行动准则。②隐心而后动: 三思而后行。③谤议庸何伤: 别人的非议怎么会中伤到自己呢?④xx: 褒奖。⑤在涅ni贵不缁zī: 比喻品格高尚,不受外界污染。⑥暧暧: 光线不够明亮的样子。⑦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 徒,同途,道路。老子认为,柔弱者久长,刚强者先亡。⑧行行: 刚强的样子。⑨xx节饮食:

说话须谨慎,饮食等欲望须节制。 15.解释下列加点短语。(2分) ①惟吾xx()②无案牍之劳形() ③往来无xx()④行之苟有xx()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世誉不足xx,唯仁为xx。 17.请从乙文中找出与甲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思想倾向最相近的一句话。(2分) 18.乙文作者不主张张扬个性和彰显自己真实的思想。文中哪几句可以看出来?(2分) 19.学则须疑,尤其是学习文言文,这样能够更好地学古通今。例如,学习《马说》一文,我们懂得了的道理,但当今更需要人们对自身能力的培养和毛遂自荐的勇气;学习《陋室铭》一文,我们赞赏刘禹锡的高尚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但同时也应该摒弃的落后思想。 (2分) 参考 答案: 15.①品德高尚。②使身体劳累。 ③没有学问的人(或知识浅薄的人)。④如果能坚持(有恒心)。 (共2分。答对两个得1分) 16.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文原文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文原文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释: [1]斯、是:均为指示代词。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2]惟:同介词“以”,2起强调原因的作用。德馨(xīn 新):意指品行高洁。馨:能散布到远方的香气。 [3]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 [4]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这里借指不学无术之人。 [5]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 [6]金经:即《金刚经》(《金刚般若经》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略称),唐代《金刚经》流传甚广。 [7]丝竹:弦乐、管乐。此处泛指乐器。乱耳:使听力紊乱。 [8]案牍:官府人员日常处理的文件。 [9]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诸葛老师出山之

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 [10]子云:汉代扬雄(前53—18)的字。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 [11]何陋之有:之,表宾语提前。全句意为“有何陋”。《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 有?’” 译文: 山不在于它的高低,有仙人居留便会出名;水不在于深浅,有蛟龙潜藏就会显得神灵。这虽然是一间陋室,但我的道德高尚却到处传闻。苔痕布满阶石,一片碧绿;草色映入帘帷,满室葱青。往来谈笑的都是博学之士,浅薄无识之徒不会到此。可以随心抚弄素琴,可以潜心阅读佛教。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听觉,没有繁忙的公务催劳伤神。这间陋室如同南阳诸葛庐,又如西蜀子云亭。正如孔子所说:“有什么理由认为它是粗陋的呢?” 爱莲说 朝代:宋代 作者: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

陋室铭 爱莲说对比阅读(答案及评分详细)培训资料

《爱莲说》 译文 水中、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积的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叶柄中间是空的,外面是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至于爱牡丹的人,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理解性默写: 1、写莲生长环境:(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和污,但又不孤高自许):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写莲体态香气的句子:(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美名远扬):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3、写莲清高风度的句子(比喻君子志洁清廉,又仪态庄重,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点明主旨的句子(高度概括莲的品质)莲,花之君子者也。 5、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偾世疾俗,暗含讥讽,表现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世态鄙弃的句子: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内容理解 1、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从生长环境方面来写的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是从体态香气方面来写的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是从风度气质方面来写的 2、你认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同之处?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通达事理,行为方正,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 敢轻侮。 3、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志向? 答:是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借莲的形象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4、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答: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逐名利,贪慕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6、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答:这是运用了衬托的写法。菊花具有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同时又是花中的隐士,具有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凡品格。因此它是从正面衬托莲的形象。牡丹雍容华贵历来是富贵的象征,人们对它的喜爱充分反映了贪慕富贵,追逐名利的世风。因此它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形象。 主题 作者赞美了莲的优美形象和高贵品质,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表达了对贪慕富贵、追逐名利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爱莲说》对比阅读 (一)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

16、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重点字词句翻译(有答案)

第十六课《古文两篇》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 ()素.()琴,阅金经 ..()。无丝. ()竹.()丝竹 ..()之乱. ()耳,无案牍 ..()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二、翻译下列语句。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孔子云:“何陋之有?”

比较阅读《陋室铭》和《爱莲说》阅读及答案

《陋室铭》和《爱莲说》,回答问题。 【甲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有仙则名/莫名其妙 B.宜乎众矣/因地制宜 C.晋陶渊明独爱菊/无独有偶 D.香远益清/精益求精 【小题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小题3】理解填空(用原文回答)。(4分) (1)《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 (2)《爱莲说》全文的中心句是: 【小题4】下面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铭和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已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一般是用韵的;说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 B.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甲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情趣;乙文借莲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生活态度。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用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乙文通过赞美,说明爱莲的理由,借以表明自己的人格操守。 答案 【小题1】D 【小题1】(1)我只(则惟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2)没有嘈

陋室铭-爱莲说对比阅读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5分) 【甲文】《陋室铭》【乙文】《爱莲说》 10.解释加点词的含义⑴惟吾德馨:__________ ⑵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__ ⑶可爱者甚蕃:__________ ⑷陶后鲜有闻:__________ 11.翻译句子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⑵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3分) A.“铭”和“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铭”的文辞精练,一般都用韵,读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说”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 B.《陋室铭》用比兴开头,以山水引出陋室,突出“德馨”二字;《爱莲说》第一句泛写“水陆草木之花”,再举陶渊明爱菊、世人甚爱牡丹作陪衬,突出“予独爱莲”。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句从交往人之儒雅的角度论证了陋室不陋,表现居室主人情怀高洁傲岸,不屑与平民来往。 D.“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与前文“予独爱”相照应,表现出与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慨叹世间与自己志趣相同的人太少。 13.周敦颐“独爱莲”,是爱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入世态度;陶渊明“独爱菊”,是爱其“花之隐逸者也”的隐者风度。你认为刘禹锡是“莲”那样的君子,还是“菊”那样的隐士呢?请结合《陋室铭》中相关内容说说你的理由(4分) 《爱莲说》 译文 水中、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积的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叶柄中间是空的,外面是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至于爱牡丹的人,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理解性默写: 1、写莲生长环境:(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和污,但又不孤高自许):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写莲体态香气的句子:(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美名远扬):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3、写莲清高风度的句子(比喻君子志洁清廉,又仪态庄重,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点明主旨的句子(高度概括莲的品质)莲,花之君子者也。 5、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偾世疾俗,暗含讥讽,表现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世态鄙弃的句子: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内容理解 1、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从生长环境方面来写的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是从体态香气方面来写的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是从风度气质方面来写的 2、你认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同之处?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

《陋室铭》《爱莲说》比较阅读附答案

比较阅读《陋室铭》和《爱莲说》,回答以下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请解释文中划线字词的含义。(4分) (1)馨_________________ (2)劳____________________ (3)濯_________________ (4)君子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铭”和“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一般是用韵的;“说”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 B.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甲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乙文借莲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C.从表达方式上看,两文都集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 D.从句式上看,《陋室铭》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爱莲说》则为骈体文,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 4.任选下面一个问题,作简要分析。(3分)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测试及答案

《陋室铭》《爱莲说》小测(满分:100分)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0 分) 苔痕()鸿儒()案牍()甚蕃()德馨() 淤()泥洗濯()清涟()亵( )玩鲜()有闻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10分) 斯()是陋室无案牍() 之劳形()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花之君子这也()不蔓不枝 ( ) 亭亭净植()亵玩() 三、辨别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5分) 1 .水陆草木之花之: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 3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之: 4.孔子云:何陋之有?之: 5.渔人甚异之。之: 四、根据诗文内容填空。(24 分) 1.《陋室铭》选自《》,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3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译: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译: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译: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译: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 六、阅读训练(39分) (一)(18分)原文略 1.解释加点的字词。(4分) (1)名:(2)灵:(3)德馨:(4)鸿儒: 2.这篇短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3.从上文找出3句对偶句。(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4.文中结尾引用孔子话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4分)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4% 2?《陋室铭》处处紧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 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陋室 铭》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交 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情趣之 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莲说》选自《》,作者______ ,是时 著名的 家,“元公”是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 。 4分 6.《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 句子是。6分 7.《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 为。1分 五、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2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译:

爱莲说陋室铭比较阅读

《爱莲说》《陋室铭》比较阅读 [甲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斯.是陋室() 2、惟.吾德馨.()() 3、鸿儒 ..()4、金经() 5、白丁 ..()..()6、丝竹 7、调素琴 ..()...()()8、案牍 9、劳形 ..()()10、甚蕃.() 11、淤泥 ..()12、不染.()13、濯.() 14、清涟 ..()..()15、妖.()16、亭亭 17、植.()18、亵玩 ..() ..()()19、隐逸 20、君子 ..() 二、一词多义: 1、水陆草木之花() 2、问今是何世()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斯是陋室()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是进亦忧() 孔子云:何陋之有()是马也() 之无丝竹之乱耳()是天时不如地利也()无案牍之劳形() 花之隐逸者也()3、无丝竹之乱耳()花之富贵者也(丝竹 花之君子者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4、莲之出淤泥而不染()5、香远益清() 而濯清涟而不妖()清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濯清涟而不妖() 6、可以调素琴() 7、何陋之有() 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何 可爱甚蕃()同予者何人() 8、香远益清()9、晋陶渊明独爱菊() 远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独

16 古文两篇(陋室铭 爱莲说)

16 古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 2.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背景。 3.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 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2.把握两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1.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2.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欣赏两文的语言之美,手法之美。 教学难点: 1.辨析《陋室铭》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的含义,及“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言外之意;理解类比手法的运用。 2. 《爱莲说》文,具有哪些美好品质的人才是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如何辨析“莲之爱”与“菊之爱”?理解映衬手法的运用。 教法学法:朗读法,串讲伐,合作探究法,练习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师生共同研读《陋室铭》,作者及文体简介;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出韵律,读出情感;整体感知文意,着重欣赏本文的写作特色。 一、导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唐) 二、作者、背景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他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国忧民。 作品背景: 作者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得罪当朝权贵,被一贬再贬,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他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 什么叫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常用排比、对偶句。 三、检查预习 读准下列字音: 德馨 xīn 苔痕hén鸿儒hóng rú案牍dú西蜀 shǔ铭míng

《陋室铭》《孔子家语》对比阅读答案

《陋室铭》《孔子家语》对比阅读答案 阅读文言文,回答第10—13题。(共10分) 【甲】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孔子家语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的弟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⑤说:谈论。⑥视:看,比照。⑦化:融和。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劳:____________ 居:_________________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12.【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段中除“陋室”外也出现了两个“芝兰之室”,是哪两个?(2分) 13.【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与【乙】段“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友的话题。你怎样看待他们这种交友方式?(2分)参考答案: 10.使……劳累居住评分标准:每个词解释准确1分,共2分。 11.(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评分标准:答出反问语气,语序正确,语句流畅2分。 (2)因此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必须慎重地选择和他相处的人。 评分标准:语句流畅,意思对即可2分。 12.诸葛庐,子云亭。 评分标准:答出一点1分,共2分。 13.示例1:他们的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应该与那些有知识有道德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2分。 示例2:第二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应该与那些有道德的人(好人、善良的人等)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而第一种交友方式有看不起平民之意,这样的交友方式不可取2分。 评分标准:观点明确,语言通畅,言之成理即可得2分。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翻译及理解性默写

短文两篇陋室铭 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著,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 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则:就名:著名,出名灵:灵异斯:这 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惟:只馨:香气,指品德高尚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台痕碧绿,长上台阶,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 草色青葱,映入帘里。鸿儒:博学的人白丁:指没有学问的人。调:调弄,弹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佛经丝竹:指奏乐的声音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乱:扰乱案牍:官府的公文劳:使劳累形:身体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屋,(又如)西蜀扬子云的亭子。之:助词(这)有什么简陋的呢? 理解性默写: 1本文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诸葛庐子云亭 2体现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体现作者交往之雅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体现作者活动情趣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6全文中画龙点睛的句子:孔子云:何陋之有? 本文手法: 7最突出的艺术手法的比兴。文章开头运用“山”“水”类比,引出陋室具有名和灵的性质,点明主旨,暗示陋室不陋(以山水比陋室,以仙龙比德,以名灵比馨)。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之:的蕃:fan2 多独:只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自:自从非常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我惟独喜欢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去不受沾染,而:表转折 濯清涟 ...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濯:洗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香气远播,越发清芬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笔直洁净地直立着而:转折关系亵:亲近而不庄重焉:助词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谓:认为之:的判断句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 到.了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 ...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人应该是很多了。宜:应当 理解性默写:1、莲的品质:“莲,花之君子者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表现词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6、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7、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8、对莲花一般映衬的句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9、从生长环境的角度写莲花的高洁、质朴、庄重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0、形容洁身自好,然而不以此媚人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1、从反面映衬莲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2、体现莲自尊自爱的句子:“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写作手法:文章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与赞美,歌颂它坚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衬托,用菊正面衬托,用牡丹反面衬托。

《陋室铭》《陆游筑书巢》比较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附翻译)

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14~19题。[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 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乙]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 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 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 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陆游筑书巢》) 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14. 解释加点的词语。 (4分)①有仙则名( ) ②无案牍之劳形( ) ③妻子不觌( ) ④未尝不与书俱( ) 15. 翻译下面句子。(4分)①孔子云:“何陋之有?”②辄自笑 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16. 下列各组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2分) A 何陋之有 B 渔人甚异之 C 能以径寸之木 D 乃引客就观之 17. 阅读[甲] 文填空:(3分)[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后人常用“芝兰之室”来喻 指贤士居所。[甲]文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和“”都 称得上是“芝兰之室”。 18. 用原文填空。(3分)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陋 室的主人自评“”,书巢主人的朋友评价“”;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可以用 甲文中的“”来表达。19.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 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2分)参考答案:14. 略(4分)15.(1)孔子说:“有什 么简陋的呢?”(2)(陆游)就自己笑自己(自我解嘲)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窝吗!”16.(B D) (2分)17.(3分)托物言志;“诸葛庐”“子云亭” 18. 斯 是陋室,惟吾德馨(1分) 信乎其似巢也(1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1分)19. 开放性试 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①: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 这样才能不断进步。示例②: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陆游筑 书巢翻译: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木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 低头,四周环顾,没有不是书的。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 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 气)变化,也不知道。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象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 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说的鸟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 看。客人开始不能够进入,已进屋的,也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确实这 象鸟窝。”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练习题

《陋室铭》测试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斯(3)是陋室,惟(4)吾(5)德馨(6)。苔痕上(7)阶绿,草色入(8)帘青。谈笑有鸿(9)儒(10),往来无白丁(11)。可以调(12)素琴(13),阅金经(14)。无丝竹(15)之乱(16)耳,无案牍(17)之劳形(1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字词 (1)名:(2)灵:(3)斯: (4)惟: (5)吾:(6)馨: (7)上: (8)入: (9)鸿: (10)儒:(11)白丁: (12)调: (13)素琴: (14)金经:(15)丝竹: (16)乱:(17)案牍: (18)劳形:劳形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德馨()苔痕()鸿儒()案牍()3.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孔子云:何陋之有? (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根据诗文内容填空 (1)《陋室铭》选自《》,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2)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特点)的。例如《陋室铭》用的就是韵。有 等字在句末做韵脚,读来琅琅上口。 (3)《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的修辞方法。请再从上文找出2组这样的句子① ② (4)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与室主人交往的人都是“”。(5)《陋室铭》和《爱莲说》都采用了的写法。本文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引出主旨。“”立意贯穿(统领)全篇。本文写陋室,却没有一个表现“陋”字,请用四个字概括本文的意思:。 (6)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的愿望和 的生活情趣。这这篇短文采用了的写法 (7)《陋室铭》处处紧扣“”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8)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既是形象的比喻,又是事物的类比,表明陋室也具有“名”、“灵”的性质。) (9)《陋室铭》中写景色之雅(陋室环境恬静雅致)的句子是;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从前两句正面实写的句子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从后两句反面虚写可知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

《陋室铭》与《爱莲说》比较阅读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 《陋室铭》与《爱莲说》比较阅读 【甲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镉《陋室铭》【乙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第一组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谈笑有鸿.儒()②案牍 ..之劳.形()() ③有仙则名.()④惟吾德馨.() ⑤亭亭 ..净植()⑥宜.乎众矣() ⑦斯.是陋室()⑧无丝竹 ..之乱耳()⑨不蔓不枝.() ⑩陶后鲜.有闻()⑾可爱者甚蕃.()⑿花之君子 ..者也()⒀濯.清涟而不妖()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下列“之”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 B、花之.隐逸者 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牡丹之.爱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③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④孔子云:“何陋之有?” ⑤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⑥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⑦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⑧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⑨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根据甲乙两文内容,简要说说真正的君子应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5、甲乙两文从立意方式看都运用了的写作手法,但又有所不同。乙文是通过面赞美莲的形象来表达作者的人生态度,甲文则以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写“陋室”之,只写“陋室”。 6、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集、、于一体。 7、虚词的用法: (1)“之”的用法: A组:①无丝竹之.乱耳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析:用于主谓间,起舒缓语气作用,无实义。 B组:①何陋之.有析:结构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 C组:①水陆草木之.花②花之.隐逸者也③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④牡丹之.爱析:相当于“的”,定语标志。 D组:渔人甚异之.析:相当于“他(她、它)”(这里指桃林奇景) (2)“而”的用法 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析: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译为“但是”“可是”“却” ③温故而知新。析:表示顺承关系的连词。 8、甲乙两文都运用的写法,甲文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乙文则以莲花自况,借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现作者不慕名利和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 9、两文在写作特点上的共同之处是托物言志。《陋室铭》借陋室传达自已讲究道德修养的思想,《爱莲说》借莲花比喻君子洁身自好的情操。 10、两文开头都不是开门见山,而是从别的事物着笔,引出主旨,转入正题。 11、从句式上看,都骈散结合。《爱莲说》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富于变化;《陋室铭》为骈体文,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 第二组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惟.吾德馨()(2)亭亭净植.()(3)无案牍之劳形.()(4)濯清涟而不妖.()2、选择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或不相同的一项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何.陋之有同予者何.人 B、可.以调素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 D、无案牍之劳.形劳.其筋骨

陋室铭和爱莲说文言文阅读理解

陋室铭和爱莲说文言文阅读理解 【甲文】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 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 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 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 1】下列各组句子 中,划线词语 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有仙则名/莫名其妙 B.宜乎众矣/ 因地制宜 C.晋陶渊明独爱菊/ 无独有偶 D.香远益清 /精益求精 【小题 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 分,每小题 2 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小题 3】理解填空(用原文回答)。(4 分) (1)《陋室铭 》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 (2)《爱莲说》全文的中心句是: 【小题 4】下面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铭和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已或者 称述功德的文字,一般是用韵的;说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

B.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甲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 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情趣;乙文借莲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生 活态度。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用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 而美名远扬 D.乙文 通过赞美,说明爱莲的理由,借以表明自己的人格操守。 答案 【小题 1】D 【小题 1】 (1)我只(则惟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 (2)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小题 1】(1)赞同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 莲,花之君子者也 【小题 1】B 解析【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能力。加点词意思、 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D。 D 项中两个益的意思都是更加。 选项 A 中, 有仙则名 的 名是出名的意思;莫名其妙的名意思是说出;选项 B 中宜乎众矣 的宜的意思为 应当, 因地制宜中宜的意思为方法; 选项 C 中晋陶渊明独爱菊中独的意思为唯独, 无独有偶的意思为仅仅。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句子时,第一步:联系 语境明大意。联系具体语境,把握句子大意,写出主干。第二步:字句落实莫疏 漏。 注意重要实词、 虚词, 看清语法现象, 如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偏义复词等; 明确特殊句式如省略、倒装、固定句式等。第三步:翻译句子要得法。文言文六 字翻译法:留、替、补、删、移、猜。留,指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 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替,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 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补,即补出所省略或隐 含的内容, 特别是对省略句; 删, 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 移, 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猜,指文言句中多义实词、带 修辞的句子, 要根据上下文灵活猜测处理。 第四步: 隐性失分要避免。 回顾原文, 检查是否符合语境看;再读一遍,保证句子准确通顺念;誊上卷子,字迹清楚端 正无误写。所以翻译时除了要注意独、之、而、染、乱、劳等重点字的意思,还 要补充出省略的成份,同时还要注意整个句子翻译句子的完整性、准确性。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1)先以苔痕二句写陋室 环境之清幽宁静, 以谈笑四句写室内生活情趣之高雅; 再由此反跌出无丝竹二句, 使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更洞若观火。最后,奇峰突起,连举三位古人来证明陋 室不陋。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是例证,联系上文还看见出作者有自况之 意;再引孔子的话作结,更具有雄辩的力量。按: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 之有。 作者省略了上句而只引下句, 是因为上句的意思已经包含在南阳二句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