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的生产工艺与安全管理

食用油的生产工艺与安全管理
食用油的生产工艺与安全管理

食用油的生产工艺与安全管理

1.食用油的介绍

食用油也称为“食油”,是指在制作食品过程中使用的,动物或者植物油脂。常温下为液态[1]。油脂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营养素之一,食用油不仅影响莱肴的色香味,而且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它提供人类部分所需的热量以及人体无法自身合成的必需脂肪酸。近年来,我国的食用油生产产量持续增加,加工工艺不断优化和改进,人们正逐渐告别过去那种油烟大、杂质多、卫生条件差的散装油,而改为使用安全卫生的桶装油和包装油。

由于原料来源、加工工艺以及品质等原因,常见的食用油多为植物油脂,包括粟米油、菜籽油、花生油、火麻油、玉米油、橄榄油、山茶油、棕榈油、芥花子油、葵花子油、大豆油、芝麻油、亚麻籽油(胡麻油)、葡萄籽油、核桃油、牡丹籽油等等[2]。食用植物油消费量的多少,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在国家食物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油脂油料生产和供应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为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国家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高度重视发展油脂油料生产,促使了我国油脂油料生产不断提高,油菜籽、大豆、花生、棉籽、葵花籽、芝麻、油茶籽、亚麻籽等八大油料产量由1990年的3452.8万t 上升到2009年的6015.1万t,增长74.2%,平均年增长3.9%[3]。

2. 食用油的生产工艺

我国和国际上一样,食用植物油的制取一般有两种方法:压榨法和浸出法[4]。食用油制取流程见图1所示[5],压榨法是采用纯物理压榨制油工艺,经过选料、焙炒、物理压榨生产而成,它渊源于传统作坊的制油方法,现今的压榨法是工业化的作业,压榨法由于不涉及添加任何化学物质,榨出的油各种成分保持较为完整,但缺点是出油率低;浸出法是用化工原理,用食用级溶剂将油脂原料经过充分浸泡后进行提取,利用油脂与所选定溶剂的互溶性质而将油脂萃取溶解出来,并用严格的工艺脱除油脂中的溶剂,与压榨法相比,浸出法制油粕中残油少,出油率高,加工成本低、生产条件良好,油料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图1 食用油压榨浸提工艺流程图

Fig.1 The pressed-extraction process of Edible oil

2.1 压榨工艺

压榨取油为借助机械力的作用,将油脂从油料中挤压出来的取油方法[6]。压榨法通过机械作用方式,对油料施加压力,当压力达到一定值时,油脂从仁细胞壁孔渗出,流向仁表面,并逐渐充满仁空隙。随着压力继续增大,油脂从油料皮壳上的微孔渗出,流向油料表面,并逐渐充满油料空隙,形成饱和多孔介质,随即产生宏观的渗流运动。当挤压力大到一定值时,细胞壁和皮壳破裂,渗流加速。随着油脂的不断排出,油料逐渐固结,最终形成饼粕。压榨取油与其他取油方法相比具有工艺简单,配套设备少,对油料品种适应强,生产灵活,油品质量好、色泽浅、风味纯正等优点,而压榨后饼残油量高,动力消耗大,零件易损耗。这种方法可以用于从可可豆、椰子、花生、棕榈仁、大豆、菜籽等种籽或果仁中榨取油脂。根据压榨前物料是否进行热处理,压榨可分为热榨和冷榨,而根据残渣是否经浸提后再次压榨,可分为二次压榨和一次压榨。

冷榨是一种生产油的制作工艺,一般冷榨法在低于60℃的环境下进行加工,营养成分保留最为完整。由于冷榨法出油率只有热榨法的一半,因此大部分冷榨油的价格要高出热榨油50%左右,所冷榨出来的油因为没有受到破坏,一般也不需要加添加剂,就可以长时间的保存。榨是在油料压榨前不经加热或低温的状态下,送入榨油机压榨,榨出的油温度较低,酸价也较低,一般不需要精炼,经过沉淀和过滤后得到成品油。冷榨油具有纯天然特性,避免了传统高温榨油加工产生的不利影响。冷榨成品油中保留了油料的天然风味和色泽,完整的保存了油中生理活性物质(维生素E 具有抗衰老功能、甾醇具有健肤作用和增强人体代谢功能),比较符合人体的需求,但出油率低,所以售价较高[7]。

热榨,是将油料作物种子炒焙后榨取,气味特香、颜色较深,产量较高。产

品中存留的残渣较少,容易保存。而冷榨的种子不加炒焙,所以气味较差,但色泽好。两种压榨法均无溶剂残留。热榨是先将油料经过清选、破碎后进行高温加热处理,使油料内部发生一系列变化:破坏油料细胞、促使蛋白质变性、降低油脂粘度等,以适于压榨取油和提高出油率。但是经高温处理后的油料榨出的毛油颜色偏深、酸价升高,因此毛油必须精炼后才能食用,同时高温榨油使油料中的生物活性物质(维生素E、甾醇、类胡箩卜素等)在压榨过程中损失较大。热榨油气味特香、颜色较深。

2.2 浸提工艺

化学浸出法是应用化学萃取的原理,选用某种能够溶解油脂的有机溶剂,通过与油料的接触(浸泡或喷淋),使油料中的油脂被萃取出来的一种制油方法[8]。浸出法制油具有粕中残油低(出油率高)、劳动强度低的优点,但浸出的毛油要经过脱腊、脱胶、脱水、脱臭、脱酸、脱色等化学处理后才能食用。或者是达不到一级、二级压榨标准的花生油,加上部分通过浸出后再精炼的油,使其达到原标准一、二级或新标准浸出油三、四级,由于经过多道化学处理,油脂中的部分天然成分被破坏,且有溶剂残留。

根据原料的不同可分别直接提出或预榨提出法,米糠等含油量较少的油料一般采用直接浸出法,茶籽、花生,菜籽等含油量较高的油料先经压榨而后将残存在麸饼中难于再压榨出来的油脂,再利用浸出法提取,实行压榨法与浸提法相结合,就可以将油料中的油脂基本上提取出来[9]。预榨浸出法的压榨部分工艺流程与压榨法制油基本相同,只是预榨机的转速比螺旋榨油机快,配置的蒸炒锅能量较大,此时处理量较螺旋榨油机大2-3倍,但麸饼残油率较高,常在10%以上。预榨之后经过破碎即可进入油脂浸出、混合油蒸发和汽提,湿粕蒸烘,溶剂回收等工序。浸出法的缺点是食用植物油中的溶剂不容易完全清除干净,而所用溶剂多为轻汽油,如果质量不纯,会含有毒化合物如苯和多环芳烃等有害物质,消费者长期食用这种油,健康将遭到危害。

从世界食用油脂制取工艺的发展历史来看,浸出制油工艺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先进的生产工艺,浸出法首先在发达国家得到应用和发展[10-12]。近年来,我国油脂科技工作者对国外先进技术进行引进、消化、吸收,浸出法制油技术在我国的油脂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浸出工艺在药品和其他

食品的生产领域也有较广泛的使用。我国植物油料种类繁多,不同油料的化学成分、含量、物理性状有差别。压榨法和浸出法这两种油脂制取工艺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原料。花生含油量很高,一般在50%左右,所以目前国内市场上的花生油大部分采用的压榨法,即靠物理压力将油脂直接从油料中分离出来。油料没有经过其他介质,相对比较纯净,而大豆等作物含油量较低,一般只有20%左右,为了提高出油量,行业内普遍采用浸出法,即采用符合卫生要求的溶剂进行制取[13]。

2.3 精炼工艺

通过压榨或者浸出制取出的油称为毛油,其主要成分为甘油三脂肪酸的混合物(俗称中性油),还含有非甘油物质,统称为杂质。毛油不能直接食用,必须经过精炼等多道工艺,如脱酸、脱胶、脱色和脱臭,才能达到《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14]。毛油精炼方法主要有三种:机械法,包括沉淀、过滤、离心分离,主要是分离悬浮的杂质;化学方法,包括酸炼、碱炼,此外,还有酯化、养化等,酸炼使用酸处理,主要出去色素和胶溶性杂质,碱炼使用碱处理,主要除去游离脂肪酸,氧化主要用于脱色;物理化学法,包括水化,脱色,水蒸气蒸馏等,其中水化主要除去磷脂,脱色主要去处色素,水蒸气蒸馏用于脱出臭味物质和游离脂肪酸。

碱炼工序的目的是除去油中游离脂肪酸(FFA) 和磷脂、棉酚、残留农药等杂质[15]。虽然现在普遍推行物理精炼法,但对某些特殊油种及劣质油脂,该工序还是必不可少的。碱炼工序中关键部分是油与碱的混合和油与皂脚的分离。用烧碱处理可以几乎完全脱除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使其转化为不溶于油的皂脚。其他酸性物质同样可以和碱化合而进入皂脚中。生成的皂脚可以从油中吸附一些杂质如磷脂、色素、蛋白质、胶质等使之同时从油中除去。脱酸的方法有间l歇碱炼、离心机连续碱炼,物理精炼和泽尼斯碱炼等。

脱胶工序的目的是除去毛油中的胶体杂质,提高油脂质量,为后道加工工序打好基础[16]。近几年随着物理精炼技术的推广应用,脱胶技术显得尤其重。可以说,脱胶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蒸馏脱酸的产品质量。胶质中最主要的是磷脂,其中叉分为可水化磷脂和非水化磷脂。可水化磷脂是比较容易除掉的,而非水化磷脂用直接水化法难以除去。新脱胶法都是针对这一点,用各种方式解决这一难题,国外有的公司甚至从油料预处理开始,就着手解决这个阿题,如LUGI公司

的ALCON浸出预处理工艺。

通常油脂脱色工序主要采用油重2%~5%活性白土进行吸附脱色,根据脱色所用工艺和设备的不同,脱色后废白土一般含有20%~40%油脂[17]。国内多数将废白土制砖或掺入锅炉房的燃煤中进行焚烧处理,没有回收利用废白土中的油脂。研究表明[18],从废白土中回收的油脂可作为化工及饲料原料,经及时处理得到的油脂也可食用,回收废白土中的油脂可采用压榨法、水溶法和溶剂浸出法等。活性白土是食用油脂脱色与提纯的最主要吸附剂,有天然活性白土与无机酸处理的活性白土两大类,通常后者吸附力更强,因为通过适当的酸处理之后,白土的表面积从原来的40~60m2/g,升高到250~350m2/g。经过无机酸处理之后,活性白土由中性或弱酸性转变为较高的酸性,因此又称为酸性白土,它不仅具有较强的吸附活性,而且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特性:固体酸性质;阳离子交换剂性质;酸催化剂性质;助滤剂性质。因而,酸性白土对油脂具有多方面作用,要根据不同的油脂与不同的要求,选择适合的吸附剂用量与用法。

油脂的脱臭是一个蒸馏过程,脱臭生产过程产生的反式脂肪酸(TFAs)不仅与脱臭工艺有关,还与脱臭设备的结构有关[19]。脱臭设备的结构已引起了油脂工作者的重视,目前老工艺广泛使用的盘式脱臭塔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如直接蒸汽量较大(因它与油脂只有一次单级接触),蒸馏脱臭效率低,反式脂肪酸(TFAs)的生成量却较多。在瑞典,开发出了新的工艺将脱臭用薄膜式填料塔与热脱色用的塔盘塔组合在一起,开发出新型软塔脱臭系统。在软塔中,油在填料塔中呈垂直方向流动,形成薄膜,从而实现与水蒸汽高效率接触。与传统塔盘式脱臭塔相比,在真空下压力损失变得极小,从而可在250℃温度下,使用较少的蒸汽(原有蒸汽量的三分之一),较短的时间内(从原有2-2.5h 减少到40min 左右),将游离脂肪酸和臭气有效的去除,在保证油脂品质的同时有效的抑制反式脂肪酸(TFAs)的生成。另外,在欧美,开发出了新型双温脱臭系统,即油脂在精炼过程中在低温段停留较长时间,而在高温段停留较短时间来减少反式脂肪酸(TFAs)的生产有一定效果。

经脱酸、脱色、脱胶以及脱溴等工艺处理后,可使毛油达到国家质量标准,精炼后成品油色泽清亮,长时间贮存无黏液,不变质,无异味。影响食用油好坏的因素不是生产工艺,而是精炼程度及生产过程中是否严格按规范操作[20-21]。

3. 食用油的安全管理

鉴于食用植物油生产企业在加工过程方面的差异,为确保食品安全,除在高风险食品控制中所必须关注的一些通用要求外,食用油的安全管理还要求针对本类产品特点的“关键过程控制”要求[22]。主要包括原辅料控制,强调组织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物理和生物危害控制;重点提出对油料预处理、压榨(预榨)、浸出、精炼控制的重要性,确保消费者食用安全。

3.1 关键过程控制

3.1.1 原(辅)料及包装材料

加工食用植物油的油料有大豆、油菜籽、亚麻籽、棉籽、花生果、芝麻、葵花籽、米糠、米胚、玉米胚、小麦胚、油茶籽、红花籽、油橄榄、胡桃仁(核桃)、油莎豆、葡萄籽、棕榈果、棕榈仁、椰子、乌桕籽(皮)、可可豆等,食用油的油料必须符合《GB 19641 2005 植物油料卫生标准》[23-24]。

原(辅)料及包装材料(简称为物料)的采购、验收、贮存、发放均应符合相关物料品种的国家或地方质量卫生标准,严格执行物料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有专人负责。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其使用应符合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25]。

物料的内包装材料和生产操作中凡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容器、周转桶等必须符合食品卫生要求;供应商必须按有关规定提供与供应物料的品种、来源、规格、质量的产品企业标准(或合同标准)相一致的有效检验合格报告单。内包装材料应满足包装食品的保存、贮运条件的要求,且符合食品卫生规定。

原(辅)料的运输工具等应符合卫生要求。运输过程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同车或同一容器混装。原(辅)料购进后应对其原产地、规格、包装情况进行初步检查,按验收标准的规定填写入库帐、卡,入库后应向企业质检部门申请取样检验。

各种物料应分批次编号与堆置,按待检、合格、不合格分区存放,并有明显标志;相互影响风味的原辅料贮存在同一仓库,要分区存放,防止相互影响。进口原料应将其名称,生产年度、生产地、数量及年月日等加以记录。应充分去除原料中之异物、外来杂物等。

原料在贮藏过程应控制防鼠、防虫及防湿,并在夏季应控制因温度升高而引

起变质。原料水分含量高时,会影响制品的质量,在干燥时应注意温度,以免过热。应制定原辅料的储存期,采用先进先出的原则,对不合格或过期原料应加注标志并及时处理。

3.1.2油料预处理工艺

预处理工艺含清理(筛选、磁选、风选、重力去石及除尘装置)、破碎、剥壳(含仁壳分离)、软化(含干燥)、轧坯、蒸炒等。对清理的工艺要求,不仅要限制油料的杂质含量,还要控制清理后所得下脚料中油料的含量。

破碎时应该控制破碎度;破碎效率和粉末度.剥壳时应该控制剥壳率;仁中含壳(皮)率;壳中含仁率或壳中含油率和剥壳效率。软化时的进料温度、水分;出料温度、水分;间接蒸汽、直接蒸汽压力;搅拌速度;软化(干燥)时间是工艺控制的关键要求。轧坯时的关键点包括坯厚;粉末度和坯中含籽及外观。蒸炒时应控制温度、水分;料层高度;搅拌速度;蒸炒时间;间接蒸汽、直接蒸汽压力,蒸汽流量和加水量。

3.1.3压榨(预榨)工艺

压榨(预榨)工艺含调节蒸炒、压榨(预榨)、毛油过滤。处理量、温度、水分、时间、蒸汽压力和蒸汽流量都是调节蒸炒时应该关注的工艺要求。压榨(预榨)时应该控制入榨料温度、水分;出油率;饼中含油率、水分、粉末度、厚度;出饼量、排渣率;压榨时间;各档垫片厚度,喂料轴、榨机主轴的转速。毛油过滤时控制过滤毛油流量、过滤温度、压力。

3.1.4浸出工艺

浸出工艺含原料、浸出过程、混合油蒸发、湿粕蒸烘、溶剂回收。生产食用植物油所用的溶剂,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原料的处理量和原料的质量如含油率、水分、温度、粉末度等,对浸出工艺影响很大。

浸出过程控制料层高度;溶剂比、温度;浸出气相压力;各油斗混合油浓度、含杂质;浸出器转速、喷淋沥干时间;湿粕含溶;渗滤情况和浸出全系统装备的密封情况。混合油蒸发时主要控制混合油流量;盐析罐盐水浓度、盐水层温度、高度,盐析后含杂质、除杂效率;混合油的温度、浓度,气相温度、真空度;蒸发器与汽提塔间接蒸汽、直接蒸汽压力,蒸汽流量;浸出毛油量和出油率;

为了彻底地脱除溶剂,以保证浸出生产中最低的溶剂损耗及粕的安全使用,

所以需对湿粕进行蒸烘处理,应控制湿粕蒸烘机各料层高度、温度;总蒸烘时间;间接蒸汽、直接蒸汽压力,蒸汽流量;气相温度、压力和出粕量、出粕温度。在溶剂回收时应关注各冷凝器冷却水进出口温度、冷凝液温度;平衡罐温度、压力;分水箱温度、压力,分水时间;废水蒸煮罐温度,间接蒸汽、直接蒸汽压力,废水排放量,废水残溶;尾气回收工艺温度;废气排放量、溶剂蒸汽浓度,以便达到最佳的回收效果。

3.1.5精炼

为了使经压榨或浸出法得到的未经精炼的植物油脂除去杂质和水份,需对其进行精炼。精炼工艺包括油脂的脱胶、脱酸、干燥(含脱溶剂)、脱色、脱臭、脱蜡、冬化。根据精炼工艺确定毛油的处理量和质量要求,如水分、杂质、酸价、色泽、含磷脂量、含蜡、含固脂、残溶、全氧化值、掺伪试验。

脱胶(水化)工序可采用间歇式水化脱胶和连续式水化脱胶,以脱除油中胶体杂质。为了提高脱胶效果应该控制温度;时间;搅拌速度;蒸汽压力;水、酸溶液、盐水等加入量(流量)、浓度、温度和水化油得率、油脚量、油脚含油率、含水率。

脱酸工序的目的是为了脱除粗油中游离脂肪酸。脱酸的方法有碱炼、蒸馏、溶剂萃取及酸化等。使用最广泛的为碱炼脱酸和蒸馏法脱酸。碱炼脱酸中用于中和游离脂肪酸的碱常用烧碱,烧碱碱炼分间歇式和连续式,其主要控制温度(间歇:始温、终温);时间(间歇:加碱时间、中和时间、升温时间、沉淀时间);搅拌速度;蒸汽压力;水、碱溶液等加入量(流量)、浓度、温度和脱酸油得率、皂脚量、皂脚含油率、废水含油率、pH值。

脱除油脂中影响油脂外观和稳定性的色素,一般采用脱色工序,工业中常选用吸附脱色法。使用最多的吸附剂为活性白土。脱色工艺分间歇式脱色工艺和连续式脱色工艺。生产中除控制温度;时间;蒸汽压力;真空度外,还应控制吸附剂用量,废吸附剂含油率和脱色油得率。

脱蜡(冬化)从工艺上可分常规法、碱炼法、表面活性剂法、凝聚剂法等方法。其工艺主要控制温度;时间;降温速度;冷却介质温度;硅藻土用量,废硅藻土(蜡糊)含油率和脱蜡油得率;

脱臭工序可采用间歇式脱臭和连续式脱臭,主要控制温度;时间;直接蒸汽、

真空喷射蒸汽压力、蒸汽流量;真空度;各工艺温度;添加剂加入量和脱臭油得率;

3.1.6包装(灌装)

灌装油脂前的空瓶、瓶盖均应清洁干净。工厂应制定清洁瓶、盖操作工艺规程,并定时检查清洁后的空瓶、盖。清洁后的空瓶(罐)应有专人负责检瓶,并经过最短的距离输送到灌装机。

包装(灌装)用的玻璃瓶、金属罐(桶)、塑料容器以及其他包装材料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产品包装(灌装)应在专用的包装间进行,包装(灌装)间及其设施应满足不同产品,产品包装应严密,整齐,无破损。包装前对生产车间、设备、工具、内包装材料等进行有效的清洁消毒,保持工作环境的洁净度。

应设专人检查封口的密闭性,灌装后的产品,其卫生指标均应符合相应的国家卫生标准的规定。在包装(灌装)和调和油调理、加工、包装场工作时,工作人员必须穿戴整洁之工作衣帽,以防头发、头屑及外来杂物落入食品中,必要时需戴口罩。

3.2 产品检测

食用植物油企业应有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内设检验机构和具备相应资格的检验人员。内设检验机构应具备检验工作所需要的标准资料、检验设施和仪器设备;检验仪器应按规定进行计量检定。应详细制定原料及包装材料的品质规格、检验项目、验收标准、抽样计划(样品容器应适当标示)及检验方法等,并认真执行。

成品应逐批抽取代表性样品,按国家标准或企业产品标准进行出厂检验(查),凭检验合格报告入库和放行销售。不合格者不得出厂,应以适当处理;必要时,可以委托国家认可的研究所或检验机构代为检查本单位无法检测的项目。成品均应留样,存放于专设的留样室内,按品种、批号分类存放,并有明显标志。必要时,应做成品留样观察试验,以检验其保存期的品质稳定性。应根据产品的保存期制定各项检验原始记录保存期,备查。

3.3 产品追溯与撤回

要能够从最终成品追踪到所使用原料的来源。包括产品的追溯和撤回。应能够对产品的回收情况做出详细规定,必要时产品能够迅速回收。同时在撤回程序

中应规定定期演练的时间。

对反映产品卫生质量情况的有关记录,应制定其标记、收集、编目、归档、存储、保管和处理的程序,并贯彻执行;所有质量记录应真实、准确、规范,冷冻产品的记录应至少保存2年。

参考文献

[1]王栩林. 食用油的安全现状分析[J]. 食品安全导刊, 2017(3):38-38.

[2]杨涛, 李娜. 我国玉米油产业现状与前景分析[J]. 黑龙江粮食, 2009(6):38-39.

[3]王瑞元. 国内外食用油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 中国油脂, 2011, 36(14):24-29.

[4]李清, 金卫东. 压榨油是否优于浸出油[J]. 健康文摘, 2007(7):30-30.

[5]肖义坡. 茶叶籽油与油茶籽油不皂化物研究[D]. 南昌大学, 2015.

[6]刘汝宽, 杨星星, 肖志红,等. 油料冷态压榨过程中油脂流速模型[J]. 中国粮油学报, 2016,

31(05):96-99.

[7]王挥, 杨晓雯, 龚吉军,等. 基于冷榨毛茶油制备无色化妆品用油脱色工艺研究[J]. 中国

粮油学报, 2015, 30(07):58-63.

[8]Wang Q J, Lin X L, Xiao-Hong L I, et al. Comparing Study of Ginger Oil Extraction from

Xinfeng Ginger between Ultrasonic Method and Ethanol Leaching Method[J]. Guangzhou Chemical Industry, 2015.

[9]刘军海, 刘德云. 棉籽制油过程中膨化技术的应用[J]. 中国棉花加工, 2002(4):43-45.

[10]熊庆荣. 压榨油与浸出油[J]. 食品与健康, 2008(8):35-35.

[11]Adamson J, Irha N, Adamson K, et al. Effect of oil shale ash application on leaching behavior

of arable soils: an experimental study[J]. Oil Shale, 2010, 27(3):250-257.

[12]Ramos A R, Ortega J A. [Possible improvements in the extraction of olive oil cake by solvent.

Economic study]. [French][J]. 1983.

[13]秦凤贤, 陈勤勤, 胡铁军,等. 采用超临界萃取装置萃取花生油[J]. 江西农业, 2016(11).

[14]GB 2716-2005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

[15]刘智锋, 高忠霞. 油脂精炼技术的新进展(Ⅱ)[J]. 中国油脂, 1998(3):31-34.

[16]刘智锋, 高忠霞. 油脂精炼技术的新进展(I)[J]. 中国油脂, 1998(2):3-6.

[17]Kojima S, Park E Y. Conversion of residual vegetable oil on waste activated bleaching earth

to biodiesel fuel.[J]. Nendo Kagaku, 2005, 44:138-142.

[18]杜连启. 废白土回收油脂方法[J]. 粮食与油脂, 2003(8):29-30.

[19]Dudrow F A. Deodorization of edible oil[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il Chemists’ Society,

1983, 60(2):272-274.

[20]任秋壮. 葡萄籽毛油的精炼工艺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21]韦藤幼, 毛格清, 赵娟,等. 同时脱色脱胶脱酸精炼植物油脂的方法:, CN102220185A[P].

2011.

[22]颜萍. 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及有效控制[J]. 微生物学杂志, 2012,

32(6):105-105.

[23]戴凌佳. 食用油生产企业应用HACCP与ISO22000的过程分析[J]. 湖北农机化,

2012(4):68-70.

[24]程金成. 浅析标准化在生产加工领域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的作用[J]. 食品安全质量检

测学报, 2011, 02(1):45-47.

王华丽, 张霁月, 张俭波.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1)的修订[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1, 23(06):571-575.

[25]

安全生产方案及保证措施

CB01 ,施工技术方案申报表 (豫水[2012]技案号) 合同名称:内黄县硝河治理工程I标段合同编号:2011-001 致:安阳市润安工程咨询监理公司内黄县项目监理部 我方已根据施工合同的约定完成了内黄县硝河治理工程I标段工程安全生产方案及保证措施的编制,并经我方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现上报贵方,请审批。 附:安全生产方案及保证措施 承包人:河南水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内黄县硝河治理工程I标段项目部 项目经理: 日期:年月日 监理机构:安阳市润安工程咨询监理公司 内黄县项目监理部 签收人: 日期:年月日 说明:本表一式份,由承包人填写,监理机构审核后,随同审批意见承包人、监理机构、发包人、设代机构各1份。

硝河治理工程第一标段 安 全 生 产 方 案 及 保 证 措 施 河南水利建程有限公司 内黄县硝河治理工程I标段项目部

安全生产方案及保证措施 安全生产是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共同目标,是施工现场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也是评判施工企业素质优劣的重要标准。我公司在本工程施工任务的实施中将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并坚决贯彻执行和提高政治警惕,把安全生产放在和工程质量同等重要的地位,为施工现场保持良好的工地环境和施工秩序,以达到提高劳动效益,保证施工质量的目的,用高水平的文明施工来树立企业形象。 1 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安全生产管理目标:确保无重伤安全事故,创建安全达标工地 2 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设置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主,项目技术负责人为辅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明确项目经理为该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各专业队伍建立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小组,由专职安全员抓各项安全管理工作,每个生产班组设一名兼职安全员,各职能部门在各处的业务范围内,对安全生产负责任,使安全生产纵向上从项目经理到作业班组、工人,在横向上从施工队到各业务部门都参加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使工程项目得以优质、高效、低能、安全顺利地完成。 附图: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框图、施工安全管理流程图(见下页图)。 3人员配备 安全生产小组组长:项目经理 副组长:技术负责人 项目经理 成员:安全科长 技术负责人 安全科 施工员 安全员 施工班组兼职安全员 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框图

3-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生产企业要求要点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专项技术要求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生产企业要求 Foo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Requirements for edibleoil, fat and its product establishments X X X X年X X月X X日发布X X X X年X X月X X日实施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发布

目次 前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引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术语和定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4人力资源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食品安全小组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人员能力、意识和培训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个人卫生与健康要求5 5前提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基础设施与维护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其他前提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6 关键过程控制错误!未定义书签。 6.1原辅材料的控制9 6.2原料的预处理9 6.3浸出9 6.4精炼10 6.5 食品添加剂、抗氧化剂的使用10 6.6油脂及制品的关键控制要求10 6.7包装(灌装)10 7 检验10 8 产品追溯与撤回10 附录(资料性附录)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11

前言 本技术要求是GB/T 22000-2006《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在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生产企业应用的专项技术要求,是根据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行业的特点对GB/T22000相应要求的具体化。 本技术要求替代了CNCA/CTS 0008-2008,CNCA/CTS 0008-2008同时废止。 本次修订,与CNCA/CTS 0008-200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题和术语中增加“食用油脂制品、食用动物油脂”,扩大了本技术要求的使用范围覆盖种类。对术语“食用植物油”的定义进行了修改; ——第4章节,对4.1进行了增补,对4.2、4.3进行了修改; ——第5章节,删除原“5.2.7保证与食品接触的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卫生”,因在4.3中已阐述;对“5.2.8控制包装、储运卫生”进行了细化修订; ——第6章节,修改和增补了关键过程“原辅材料的控制、原料的预处理、浸出、精炼、食品添加剂和抗氧化剂的使用、油脂及制品的关键控制要求(调配乳化、巴氏杀菌、熬制、金属探测)、包装(灌装)”; ——对第2、7、8章节及附录进行了修改和增补。 本技术要求的附录为资料性附录。 本技术要求由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提出。 本技术要求由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归口。 本技术要求主要起草单位:中国认证认可协会、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北京中大华远认证中心、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五洲恒通认证有限公司、北京新世纪认证有限公司、深圳华测鹏程国际认证有限公司、北京大陆航星质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本技术要求主要起草人:吕艳、李鹏伟、谭平、许宾、郭晓辉、胡军、张永、冯晓红、李琼、孙文芳、姚年升、王喜春等。 本技术要求系第二次发布。 引言 为提高我国食用植物油行业食品安全水平和食用植物油企业市场竞争力,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本技术要

工艺管理制度

工艺管理制度 gz-scxb-15版本:a修改状态:0 XX年1月1日实施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建立和健全工艺管理,加强生产责任制,严肃工艺纪律,以实现优质、高产、低耗、安全的目的,特制订本制度。第二条:工艺管理是生产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其基本任务是:组织制定,执行各种产品的生产工艺技术规程及其它以此为中心的各项规程,督促、检查以生产工艺技术规程为中心的各项技术规程的执行情况,总结经验,改造生产技术,开展合理化建议的活动。并参与组织技术措施的实施;组织工艺查定和对工艺路线、工艺流程的技术经济评审,通过调查研究和生产实践,使各种规程制度不断得到修订和完善。第三条:工艺管理工作要同挖潜,革新、改造,以及新技术应用相结合,必须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原材料消耗相结合;工艺管理还要与搞好环境保护,开展安全无事故活动相结合.第四条:工艺管理的日常工作:1、组织制订或修订产品或生产装置的工艺规程技术文件(并督促检查执行情况)。2、组织制订或修订各级工艺控制指标,操作指标,并督促检查执行情况。3、对现有的产品生产工艺,原材料消耗,以及中间控制进行定期的分析与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4、制订原始记录,工艺控制台帐、组织工艺技术分析5、开展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活动。6、组织和参加工艺查定工作。7、配合技术情报,技术档案部门,收集和整理

国内外有关工艺技术资料。8、开展技术交流和协助开展技术教育活动。9、参加新产品技术鉴定工作。l0、参加制订和修订技术改造计划和长远规划工作。第二章工艺规程的编制和管理第五条:凡正式生产的产品和装置均需制订技术标准,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和分析规程,均应该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查、批准,并给予受控编号后,方可贯彻执行.第六条:工艺规程是生产的法规,是各级生产指挥人员、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开展工作的技术依据。工艺规程包括了产品的工艺路线和流程图,产品的质量,工艺和主要技经指标等基础资料。岗位操作法是按照工艺规程和生产实践经验组织编制的,是生产岗位操作人员必须共同遵守,执行的基本依据。工艺规程内容:一.产品概述1.产品名称、化学结构式、主要理化性质2.技术标准、产品质量规格、包装贮运方式3.主要用途、使用方法须知二.原辅材料1.原材料名称、规格及其主要指标检验方法2.辅助材料名称、规格及其主要指标检验方法3.其它材料名称、规格及其主要指标检验方法三.生产工艺过程1.工艺沿革(包括装置能力、技术进步等内容)2.化工工艺路线及其技术依据3.主要化学反应及副反应4.主要物料的平衡及流向5.工艺过程及流程图四.生产控制技术 1.配方和配料(可列配方编号、配方另立)2.工艺控制点示意图3.各项工艺操作指标4.主要生产工序的控制方法5.中间控制技术及检测手段6.其它五.原材料动力消耗定额六.安全生产技术1.使用、产生有毒有害物质一览表2.易燃易爆工序岗位一览表3.安全生产的贮存、

生产工艺安全管理要求

编号:AQ-JS-06823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生产工艺安全管理要求 Production process safety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生产工艺安全管理要求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1所有操作人员必须掌握本岗位工艺安全信息,主要包括: (1)木质品危险性信息:物理特性、化学特性、毒性、职业接触限值; (2)工艺信息:流程图、化学反应过程、最大储存量、工艺参数安全上下限值; (3)设备信息:设备材料、设备和管道图纸、电气类别、调节阀系统、安全设施。 2各车间应落实专人对工艺安全信息进行管理,并及时更新,保证工艺安全信息随时保持完整、有效、可靠。 3各车间应严格执行企业各项生产设施安全管理制度,保证下列设备设施运行安全可靠、完整: (4)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包括管件和阀门; (5)泄压和排空系统;

(6)紧急停车系统; (7)监控、报警系统; (8)联锁系统; (9)各类动设备,包括备用设备等。 4车间应对工艺过程进行风险分析,主要包括: (10)工艺过程中的危险性; (11)工作场所潜在事故发生因素; (12)控制失效的影响; (13)人为因素等。 5生产装置应组织检查,进行安全条件确认。车间必须组织进行开车前的安全确认;对全厂性停车检修后的开车,由生技部组织进行开车前的安全条件确认。安全条件应满足下列要求: (14)现场工艺和设备符合设计规范; (15)系统气密测试、设施空运转调试合格; (16)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已制订; (17)编制并落实了装置开车方案;

食用油公司及行业分析

XX粮油项目及行业概况 一、食用油上市公司情况 1、湖南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 股票简称:金健米业 股票代码:600127 公司主营业务范围为:开发、生产、销售优质粮油及制品、农副产品、新型食品、油脂化工产品、优质稻种子、宾馆餐饮和公司自产产品及技术设备进出口业务。 粮油食品是最主要营业收入,2010年仅此项就达84000万,6400万利润。整体公司营收12.5亿。 2、东凌粮油000893 公司主营业务范围为:食用油、豆油 豆油主营收入19亿,利润1.489亿。从东凌粮油的情况看,公司主营业务由原来的制冷设备的生产与销售转为重组后的大豆油脂和豆粕的加工及销售。目前公司大豆压榨产能220万吨,其中南沙基地150万吨、新塘基地70万吨。实际产能利用率80%,可压榨176万吨大豆、产出豆粕139万吨,豆油33万吨。 衡量油脂厂经营好坏的最好指标是大豆加工的每吨压榨毛利(每吨压榨毛利=豆油价*豆油榨得率+豆粕价*豆粕榨得率-大豆价-加工成本),东凌粮油每吨压榨毛利为332元,按每吨100元压榨费计,其每吨压榨净利润为232元。 3、西王食品000639 公司主营业务:小包装玉米油(主营收入4.8亿、利润1.3亿)、胚芽油(营收1.8亿,利润0.1亿)。总体营收12亿。 4、维维股份600300 公司主营业务范围:豆奶粉、植物蛋白饮料、食用油

食用油方面营收0.98亿,利润0.294亿。公司10年营收47亿。 其余丰原生化、中粮屯河等,可比性都一般。 二、公司市场地位 目前公司产品销量排在市场前10位以下,主要针对定向客户。前10分别是:金龙鱼(嘉里粮油);福临门FORTUNE(中国粮油食品集团);盛洲(厦门中盛粮油);盘中餐(长沙加加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品牌);海狮(上海良友海狮油脂);金日-令日餐(鹿邑县金日食用油有限公司);日清oillio(日清奥利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红蜻蜓(重庆市油脂公司);豫兰-大河龙(河南省大河油脂有限公司)10花香浓(香海粮油(秦皇岛)工业有限公司)。 三、市场情况 1、外资“垄断”大豆产业链,为企业减低成本和市场扩大制造障碍 大豆作为国内最早全线开放的农产品,整个大豆市场和大豆产业已面临被外资控制的局面。全球四大粮商(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已控制全国66%的大型油脂企业,控制产能达85%。我国现有90家大型大豆加工企业中,有64家具有外资背景,实际加工能力超过5000万吨,占国内总量的85%。内资大豆油脂加工企业实际大豆压榨量占全国的比重迅速下降,而外资企业从9.0%快速提高到了48.0%。 最关键的是由于大豆价格严重受期货市场影响,所以供货商的定价权基本也掌握在外资大豆巨头手中。 2、细分市场是国内企业生存的契机 2003-2007年,中国食用玉米油产量的复合增长率为43%,中国橄榄油年进口量2004-2008年的复合增长率达43%,两者增速均远高于1997-2006年间中国食用植物油产量9.3%的复合年增长率,健康油市场需求的迅猛释放。 在中国食用油大部分为外资主导的格局中,健康油中成规模生产的玉米油出现中国企业占主导的局面,山东三星集团已经处于这一细分行业的龙头地位。

2020年生产工艺流程管理制度

生产工艺流程管理制度 生产工艺管理制度 一、总则: 1、工艺是产品生产方法的指南,是优质、高效、人低耗和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手段。是生产计划、生产调度、质量管理、质量检验、原材料供应,工艺装备和设备等工作的技术依据,是产品生产过程必须的标准性作业指导书。 2、工艺工作由生产技术部负责,应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工艺人员要坚持科学态度,不断提高工艺水平,为生产服务。 3、工艺工作要认真贯彻工艺规程典型化、工艺装置标准化,通用化的原则。 二、制度: 1、工艺工作必须完善工艺手段,保证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工艺过程合理、可靠、先进为原则。 2、工艺文件必须保证正确、完整、统一、清晰。

3、生产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工艺,任何人不得擅自修改操作规程、技术文件内容,如有某种原因无法按工艺生产时,应由生产技术部主管签字方可生效。 4、设计标准的修改需经生产技术部主管、总经理批准。 5、凡是工艺文件出现的差错,应由生产技术部负责,凡属不按工艺文件而出现的差错,应由操作者负责,追查责任事故。 6、工艺技术人员应不断对车间操作人员进行工作纪律教育,严格按工艺标准监督工艺执行。 7、工艺文件的编写,个性等项工作由生产技术部负责,并按工艺文件要求编写工艺质量要求。 8、技术人员对工艺文件、工艺配方单的修改,除下达修改通知单外还应对全公司新发文件全部修改完毕,各修改单上应在存档通知单上注明。 9、工艺管理考核

9.1为了使工艺管理能够有效运行,不流于形式,对违犯工艺管理规定的责任人,将根据如下规定进行处罚。 9.1.1对于违犯工艺管理规定,不按工艺操作规程严格操作,导致工艺控制指标超标的,检查发现后责令整改并通报批评,按每一超标指标30-50元的标准,对第一责任人、当班长进行处罚。9.1.2因上一工序原因导致本工序控制指标不合格,并能够及时进行查找原因并调整的不作处罚,否则,则依9.1.1条款进行处罚。 9.1.3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工艺指标如出现超标现象,通报批评并一次性处罚100元。 9.1.4因工艺文件管理不善造成丢失的,丢失一本罚款100元,私自复印的罚款100元。 9.1.5对一月内造成指标超标3-5次的操作工,月末加罚50元,并下岗培训一周,经培训后仍继续出现指标超标的,再加罚50元后,调离本岗位。 9.1.6因不按规定操作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系统降负荷、停车等严重后果的,依后果的严重程度、影响的大小以及发生经济损失数额多少等要素,经过经理办公会研究讨论,对第一责任人、当班班长、

生产工艺操作安全管理制度

生产工艺操作安全管理制度 (一)运行管理 第一条:产品生产必须编制生产工艺规程,并根据工艺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编制操作法,严格按操作法进行操作。 第二条:改变或修正工艺指标,必须由生产车间以书面形式下达,操作者必须遵守工艺纪律不得擅自改变工艺指标。 第三条:操作者必须严格执行《操作工的六严格》规定,不得擅自离开自己的岗位。 第四条:安全附件和联锁不得随意拆弃和解除,声、光报警等信号不能随意切断。 第五条:在现场检查时,不准踩跳管道、阀门、电线、电缆架以及各种仪表管线等设施,去危险部位检查,必须有人监护。 第六条:严格安全纪律,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操作岗位和动用生产设备、设施和工具。 第七条:正确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紧急情况下,可以先处理后报告(包括停止一切检修作业,通知无关人员撤离现场等)。 第八条:在工艺过程或机电设备处在异常状态时,不能随意地交接班。 (二)开车管理 第九条:必须做好开车前的一切准备工作,检查并确认水、电、汽(气)必须符合开车要求,各种原料、材料、辅助材料的供应必须备齐合格,投料前必须进行分析验证。 第十条:检查阀门开闭状态及盲板抽加情况,保证装置流程畅通,各种机电设备及电气仪表均应处在完好状态。 第十一条:保温、保压及洗净的设备要符合开车要求,必要时应重新置换、清洗和分析,使之合格。 第十二条:安全、消防设施完好,通讯联络畅通,危险性较大的生产装置开车,应通知安全部门的人员到场。 第十三条:必要时停止一切检修作业,无关人员不准进入现场。 第十四条:各种条件具备后开车,开车过程中要加强有关岗位之间的联络,严格按开车方案中的步骤进行,严格遵守升温,升降压和加减负荷的幅度(速率)要求进行。第十五条:开车过程中要密切注意工艺的变化和设备运行的情况,加强与有关岗位和部门的联系,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处理,情况紧急时应终止开车,严禁强行开车。(三)停车管理 第十六条:必须编制停车方案,加强与有关岗位和部门的联系。 第十七条:系统降压降温必须按要求的幅度进行并按先高压后低压的顺序进行。凡需保压、保温的设备(容器)等,停车后要按时记录压力、温度的变化。 第十八条:大型传动设备的停车,必须先停主机,后停辅机。 第十九条:设备(容器)卸压时,要注意易燃、易爆、易中毒等化学危险物品的排放和散发,防止造成事故。 第二十条:冬季停车后,要采取防冻保温措施,注意低位、死角及水、蒸汽、管线、阀门、疏水器和保温伴管的情况,防止冻坏。

工艺生产管理制度

生产工艺管理制度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艺管理制度的组织职责、工艺规程、岗位操作规程、岗位作业指导书、工艺变更管理、生产过程工艺管理、工艺事故管理、工艺质量记录管理、技术开发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工厂生产中的工艺管理。 2 组织职责 2.1 全厂工艺管理由厂技术科管理,其他各部门配合,技术厂长主管。 2.2 生产车间严格执行工艺纪律,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车间工艺员对车间工艺管理负责。 2.3 对生产中工艺异常问题,由技术科和车间共同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车间进行实施,鼓励车间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所进行的QC等活动。 2.4 技术科负责全厂工艺备品备件计划的审核,对涉及生产技改工艺辅材采购计划进行审核。 3 工艺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3.1 本厂各工段都应有工艺规程和生产操作规程,操作过程复杂的工段必须有岗位作业指导书。 3.2 新产品或新工艺的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及产品标准,由项目负责人或主管人员组织编写试行稿,由技术科审核,主管厂长批准实施。 3.3 对原产品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的修改由技术科组织,车间工艺人员配合进行。 3.4 技术科对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的实施进行监控,对工序质量偏离控制范围的情况及时进行纠正。 4 工艺变更 4.1 工艺变更范围包括: 生产能力变更,管线的改动,主要操作方法改变,工艺参数改变,指标测试手段改变,阀门的增减,控制方案的改变以及化工设备、生产原料的改变等。 4.2 工艺变更程序 4.2.1进行工艺变更时,需由车间技术负责人(工艺员或车间主任)提出详细工艺方案,(必要时须有物料衡算和工艺流程图),以书面形式报技术科,并填写工艺变更审批单。 4.2.2技术科接到工艺变更报告后,组织车间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验证,并根据验证报告报技术厂长审批。 4.2.3工艺变更后,由技术科负责对有关技术标准及时进行修订。 4.2.4对重大工艺变更,直接由厂技术科制定技术方案,并由工厂技术审定委员会论证,报公司批准后组织实施。 5 生产过程管理 5.1 技术科为不合格品的归口管理部门。 5.2 生产车间对生产过程进行管理,对生产中出现的不合格品时由技术科负责评审处置办法,并发放产品质量跟踪单,由生产车间对不合格半成品或成品进行标识控制与跟踪。 5.3 对生产中的不合格品,车间应查明原因,并制订有效纠正和预防措施,技术科为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管理部门。 5.4 关键过程管理 5.4.1关键过程是指对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或不稳定的过程。 5.4.2质量不稳定或重要的产品在必要时由厂技术科设置关键过程,由车间对工艺参数实行连续监控,车间定期对过程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技术科定期检查。 5.4.3关键过程的能力达不到要求时,由技术科和生产车间组织人员查明原因,及时建立纠正措施提高过程能力;短期查不出原因的应组织人员进行技术攻关,确保过程能力处于受控

生产工艺安全管理要求通用版

操作规程编号:YTO-FS-PD813 生产工艺安全管理要求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生产工艺安全管理要求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操作规程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所有操作人员必须掌握本岗位工艺安全信息,主要包括: (1)木质品危险性信息:物理特性、化学特性、毒性、职业接触限值; (2)工艺信息:流程图、化学反应过程、最大储存量、工艺参数安全上下限值; (3)设备信息:设备材料、设备和管道图纸、电气类别、调节阀系统、安全设施。 2各车间应落实专人对工艺安全信息进行管理,并及时更新,保证工艺安全信息随时保持完整、有效、可靠。 3各车间应严格执行企业各项生产设施安全管理制度,保证下列设备设施运行安全可靠、完整: (4)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包括管件和阀门; (5)泄压和排空系统; (6)紧急停车系统; (7)监控、报警系统; (8)联锁系统;

生产工艺管理制度80583

第1章总则 第1条目的 为规范公司生产工艺的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相关定义 生产工艺是产品生产方法的指南,是生产计划、生产调度、质量管理、质量检验、原材料供应、工艺装备设计与制造、设备采购等工作的技术依据,是保证优质、高效、低耗和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 第3条责任部门 生产工艺管理工作由生产部工艺室(工艺部)具体负责。 第4条生产工艺管理工作应遵循下列原则 1、认真贯彻“工艺规程典型化,工装标准化、通用化”的原则。 2、以完善工艺手段,使工艺过程更合理、可靠、先进为原则。 3、保证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制造成本的原则。 第2章工艺文件的编制、执行 第5条新产品投产或老产品复制,必须依照“先制定完善工艺,贯彻工艺,然后再投产”的原则。 第6条生产部工艺室(工艺部)根据原料的性质、新品种的试验、工艺设计和生产部产量平衡后的情况,提出各项工艺规程的初步意见,送交总裁助理批准。 第7条最终形成的工艺文件必须保证正确、完整、统一、清晰。 第8条工艺规程必须在投产前送交车间、车间主任,工艺品必须详细复核,发现与实际不符或由于某些条件限制暂且不能执行的项目,应及时与生产部主管协商解决。 第9条车间主任复核工艺规程后,应在工艺通知单上签字,并且严格执行该项规程,并及时下达给有关生产人员。 第10条各车间、各道工序必须严格施行工艺,按工艺要求对产品进行检查,如发现产品不符合工艺要求,应及时向车间、生产主管反映,检查、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做好记录。 第11条生产过程中,发现工艺与实物不符必须进行工艺调整时,应及时向生产主管反映,并研究解决方案,而不能随意更改和调整工艺。 第12条调整好的工艺须经生产主管签字,总裁助理批准后,才能作为正式生产依据,对旧工艺必须收回存档,并注明变更原因。 第13条下达至车间的已经确定的工艺,所有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下发的工艺资料,如有损坏和丢失,查明原因后由生产部工艺室(工艺部)补发,各部门必须有专人对工艺进行妥善保管,不准任意

植物油提炼设备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 1.油料清理 (1)油料在收获、晾晒、运输和贮藏等过程中会混进一些沙石、泥土、茎叶及铁器等杂质,如果生产前不予清除,对生产过程非常不利,油料中所含杂质可分为无机杂质、有机杂质和含油杂质三大类。 (2)所谓油料清理,即除去油料中所含杂质的工序之总称。对清理的工艺要求,不但要限制油料中的杂质含量,同时还要规定清理后所得下脚料中油料的含量。 2.油料剥壳与仁壳分离 剥壳要求 ①仁中含壳率:不超过*%。 ②壳中含仁率(手拣)不超过*%。 3.油料干燥 油料干燥是指高水分油料脱水至适宜水分的过程。油料收获时有时在雨季,所以水分含量高。为了安全贮藏,使之有适宜水分,干燥

就十分必要。 利用干燥设备加热油料,可使其中部分水分汽化,同时,油料周围空气中的湿度,必须小于油料在该温度下的表面湿度,这样形成湿度差,则油料中的水分才能不断地汽化而逸入大气,并且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油料表面的空气量越多,则油料的脱水速度越快,干燥设备强制通入热风进行干燥,就是利用这个原理。 4.油料破碎 用机械的方法,将油料粒度变小的工序叫破碎。破碎的目的,对于大粒油料而言,是改变其粒度大小利于轧胚;对于预榨饼来说,是使饼块大小适中,为浸出或第二次压榨创造良好的出油条件。 5.油料软化 软化是调节油料的水分和温度,使其变软。增加塑性的工序。为使轧胚效果达到要求,对于含油量较低的大豆、含水分较少的油菜籽以及棉籽等油料,软化是不可缺少的。对于大豆,由于含油量较低,质地较硬,如果再加上含水分少,温度又不高,未经软化就进行轧胚,

势必会产生很多粉末,难以达到要求。 6.油料轧胚 轧胚亦称“压片”、“轧片”。它是利用机械的作用,将油料由粒状压成薄片的过程。轧胚的目的,在于破坏油料的细胞组织,为蒸炒创造有利的条件,以便在压榨或浸出时,使油脂能顺利地分离出来。 对轧胚的基本要求是料胚要薄,面均匀,粉末少,不露油,手捏发软,松手散开,粉末度控制在筛孔1毫米的筛下物不超过10%~15%,料胚的厚度:大豆0.3毫米以下。轧完胚后再对料胚进行加热,使其入浸水分控制在7%左右,粉末度控制在10%以下。 7.油料蒸炒 油料蒸炒是指生胚经过湿润、加热、蒸胚和炒胚等处理,使之发生一定的物理化学变化,并使其内部的结构改变,转变成熟胚的过程。 蒸炒是制油工艺过程中重要的工序之一。因为蒸炒可以借助水分和温度的作用,使油料内部的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例如细胞受到进一步的破坏,蛋白质发生凝固变性,磷脂和棉酚的离析与结合等,而这些变化不仅有利于油脂从油料中比较容易地分离出来,而且有利于毛

生产过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

生产过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 1 目的 实施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以保证本厂所生产的产品质量。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厂生产加工过程的控制。 3. 职责 3.l 生产科负责编制相应的作业指导文件,指导车间进行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的控制;负责生产设施的维护保养,执行必要的作业指导书,做好生产记录。3.3 质检科负责生产加工过程的监控,实施检验及放行的控制。 3.4 供销科负责生产计划的制订。 4. 工作程序 4.1 获得规定产品特性的信息和文件 按照产品标准的规定和要求获得必要的生产信息,生产科及时将这些要求以书面形式传递到相关部门。 生产科对关键过程应编制作业指导书,其他情况下如必要时也应编制作业指导书。 供销科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库存情况,制定采购计划,经厂长审批后,根据采购计划安排采购和生产活动。 4.2 生产过程的控制 4.2.1 生产科确定认证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并识别和确定关键工序,详见《工艺流程图》,本厂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质量控制点为: 原辅料的控制、调粉工序的控制、烘烤工序的控制 4.2.2关键过程包括: a) 对成品的质量、性能等有直接影响的工序; b) 成品重要质量特性形成的工序; c)工艺复杂,质量容易波动,对工人技艺要求高或问题发生较多的工序; 4.2.3 关键工序的控制: 对关键工序,按人、机、料、法、环五方面实施控制: a)关键工序必须编写工艺指导文件或作业指导书。生产科应做好传达、学习,规范操作程序;

b)关键工序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上岗培训,并考核合格;每一操作人员应按作业指导书进行加工。 c)投入生产使用的原材料必须经过检验并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d)使用合适的生产设备和工具,并保证适宜的工作环境;应确保设备完好,工作场所环境符合要求,执行《卫生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 e)规定生产过程关键质量控制点,确定控制要求和工艺参数,做好生产过程参数控制记录,由质检科检验人员对生产过程实施监控,并依照产品验收标准,做好生产各工序的检验。以确保企业产品质量合格。 4.3 工艺检查要求和检验办法 企业职工应严格按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等工艺文件进行生产操作,必须做到规定中的要求: a) 生产线员工应严格遵守相应操作规程和工艺文件,准确操作,确保产品的质量合格; b) 按照工艺文件上规定的工艺参数,检查相关工艺参数的设定,并进行记录。 c) 质检科按照《检验规范》,对过程产品进行抽样检验,并将检验结果及时反馈到生产科门; d) 生产科、质检科每月对工艺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内容如下: ·过程参数必须完整、真实; ·现场人员的操作是否符合要求; ·过程检验结果是否能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卫生控制执行情况,包括个人卫生要求、工作环境卫生要求,设备卫生要求,有否达到食品企业卫生规范的要求。 ·检查考核结果记录在《工艺纪律检查表》上。 5. 考核办法 5.1质检科负责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对出公司的产品负责,有权对各职能部门各岗位人员执行质量管理,各项规定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考核。 5.2本考核办法采用打分制度,每月考评一次,每次100分,年终进行总评比。检查考核结果记录在《工艺纪律检查表》上,得分在70分以下时,对车间负责人扣200元,70-75分扣150分,75-80分扣100元,80-85分扣50元,85分以上不扣分。

生产工艺管理控制程序

生产工艺管理控制程序 1. 目的 建立与生产相适应的生产工艺管理制度,确保生产条件(人员、环境、设备、物料等)满足化妆品的生 产质量要求。特制订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适应于各车间生产工序的工艺参数、材料、设备、人员和测试方法等所有影响产品质量的生产阶段。 3. 职责 3.1 计划:负责制订《生产计划》负责生产过程中的综合调度。 3.2 生产部:负责生产动力设施及时供给合格的水、蒸压缩空气、空气、电力等资源;编制设备的操作规 程,设备维护保养; 负责按生产指令单,在规定的工艺要求和质量要求下,组织安排生产,并对生产过程进行控 制。 3.3仓库:负责按照生产派工单所开具的领料单进行原辅材料发放接收对各车间退回的物料做入库工作。 3.4技术研发部:负责生产工艺技术及半成品标准制定。在首次生产时进行指导。明确关键工序和特殊工 序。负责编制工艺规程和作业指导书。 3.5质保部: 负责所有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按品质标准进行检验 负责安排现场巡检员对生产现场的产品质量进行过程监督。 4. 内容 4.1 生产前的准备工作 4.1.1生产计划指令和准备 1)计划调度员考虑库存情况,结合车间的生产能力,制订《生产计划》,经经理批准后,发放至相关部门作为采购和生产依据。 2)在确保每个生产订单所有原物料配套齐全后下达,生产车间根据生产计划制定生产指令,生产前由车间负责人下达批生产指令,包含批号、批生产量、执行标准、生产流程、生产配方等信息。 3)生产部根据周计划编制《车间每日作业计划》,车间主管/班长把计划分解到各小组或生产线直至各岗位,并对每日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跟踪。 4)各车间均须严格按确定的日生产计划安排工作,一切有影响计划实施的因素或异常现象产生,车间主管需做有效的记录,每周统一汇总,报备生产部。 4.1.2资源供给

植物油生产工艺流程图(1)

植物油生产工艺流程图 原料验收 清选去杂 烘干冷却 破碎脱皮 热风烘炒 降温、轧糁 蒸炒 榨油 降温过滤毛油成品油

生产工艺操作规程 1.原料验收: (1)原料100%来自经评审合格的供应商或备案基地。 (2)原料进厂前,对所收购的原料按《原辅料验收制度》进行验收,不合格的原料一律拒收。 (3)原料进厂时,检查供应商的三证和检验证明。 (4)合理安排生产所需的原料量,按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生产。 2.清选去杂 清除原料中的石子等杂质,用分级筛分离出花生中的未成熟粒、霉变粒、破碎 粒等不完善粒,这部分可用于生产二级油,单独销售。 3. 烘干冷却 将花生在烘干房用热风气流干燥机烘干后水分控制在5%~6%。然后迅速用冷空 气把油粒温度降至40℃以下。 4. 破碎脱皮 用齿辊式破碎机将红外衣扒掉,破碎后用风力风选器或吸风平筛将红外衣吸出,分 离出的花生红皮可用作医药化工原料。 5. 热风烘炒 将总量25%~30%的花生瓣送至燃煤热风烘炒炉,在此烘炒炉内油料被加热到180℃~200℃。烘炒温度是浓香花生油产生香味的关键因素,温度太低,香味较淡; 温度太高,油料易湖化。 6. 降温与轧糁 为防止油料糊化和自燃,烘炒后应迅速散热降温,降温后用齿辊式破碎机轧成碎粒状。 7.蒸炒 用蒸炒锅对生坯进行蒸炒。出料温度108℃~112℃,水分5%~7%,为保证花生油有浓郁的香味,蒸炒锅炉的间接蒸汽压力应不小于0.6mpa。 8. 榨油 本工艺使用的是200型螺旋榨油机,对榨油机主轴转速作了适当调整,主轴转速由原来的8rpm提高到10rpm,并适当放厚饼的厚度,一般控制在10mm左右。入榨温度135℃,入榨水分 1.5%~2%,机榨饼残油9%~10%。 9.降温 用冷冻盐水于低速搅拌下将植物油冷却到10℃~15℃,然后保温沉淀静置48h。 10.过滤毛油 将沉淀48h后的毛油泵入板框压滤机进行过滤。在滤饼形成前得到的过滤油较浑浊,应在滤饼形成后重新过滤。

生产工艺安全管理制度(2021)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生产工艺安全管理制度(2021)

生产工艺安全管理制度(2021)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1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工艺管理制度的组织职责、工艺规程、岗位操作规程、岗位作业指导书、工艺变更管理、生产过程工艺管理、工艺事故管理、工艺质量记录管理、技术开发等内容。 本制度适用于工厂生产中的工艺管理。 2组织职责 2.1全厂工艺管理由厂技术科管理,其他各部门配合,技术厂长主管。 2.2生产车间严格执行工艺纪律,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车间工艺员对车间工艺管理负责。 2.3对生产中工艺异常问题,由技术科和车间共同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车间进行实施,鼓励车间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所进行的QC等活动。 2.4技术科负责全厂工艺备品备件计划的审核,对涉及生产技改工

艺辅材采购计划进行审核。 3工艺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3.1本厂各工段都应有工艺规程和生产操作规程,操作过程复杂的工段必须有岗位作业指导书。 3.2新产品或新工艺的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及产品标准,由项目负责人或主管人员组织编写试行稿,由技术科审核,主管厂长批准实施。 3.3对原产品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的修改由技术科组织,车间工艺人员配合进行。 3.4技术科对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的实施进行监控,对工序质量偏离控制范围的情况及时进行纠正。 4工艺变更 4.1工艺变更范围包括: 生产能力变更,管线的改动,主要操作方法改变,工艺参数改变,指标测试手段改变,阀门的增减,控制方案的改变以及化工设备、生产原料的改变等。 4.2工艺变更程序 4.2.1进行工艺变更时,需由车间技术负责人(工艺员或车间主任)提出详细工艺方案,(必要时须有物料衡算和工艺流程图),以书面

生产工艺执行管理制度

生产工艺执行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有效地规定了工艺(操作)规程的制定、修改以及贯彻执行等管理要求。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工艺执行情况的管理。 第二章职责与权限 第三条生产部经理 (一)主持生产工艺(操作)标准的制订和生产工艺执行情况管理; (二)主持工艺(操作)标准贯彻实施和工艺纪律监督检查; (三)提出在工艺(操作)规程范围内的工艺变更及提报审批。 第四条车间组长 (一)协助生产部主任、经理做好工艺管理和工艺纪律监督工作; (二)制止一切违反工艺纪律的行为。 第三章管理要求 第五条生产工艺管理内容 (一)工艺(操作)规程制(修)订管理; (二)工艺(操作)规程贯彻实施管理; (三)工艺变更管理; (四)临时技术条件管理; (五)工艺及质量信息管理; (六)工艺纪律检查考核办法。 第六条工艺、操作规程的制定与修订管理 (一)工艺、操作规程的制定与修订原则 1、工艺、操作规程必须以保证提高产品质量为前提,当产品质量与产量或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应服从质量;

2、工艺、操作规程应力求先进和可靠,对不成熟和尚末掌握的先进技术,应暂缓纳入工艺、操作规程; 3、工艺、操作规程必须保证生产安全和环境不受污染; 4、工艺(操作)规程制(修)订应按照技术中心所规定的格式和应包含的内容进行制(修)订; (二)工艺、操作规程的制订与修订的依据 1、设计和开发可行性论证报告或技术监督报告; 2、小型、中型及扩大型试验报告、评审资料及实验原始记录; 3、引进的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说明等资料; 4、从生产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和有关数据等; 5、被采用并经生产实践检验证明是可靠的合理化建议和革新成果; 6、用户特定的技术要求。 (三)工艺、操作规程应包含的内容 1、工艺规程应包含如下内容 (1)范围; (2)范性引用文件; (3)辅材料技术规程或技术条件; (4)岗位生产工艺参数; (5)产过程中间产品的技术条件及检查; (6)技术标准及技术检查。 2、操作规程应包含如下内容: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操作细则,包括操作前的准备、正常操作方法及工艺参数控制; (4)故障及事故处理

工艺品厂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汇编

目录 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法人身份证、安全主任证、企业负责人证(证件提供复印件及盖公章) 1、安全治理机构架构图 (2) 2、安全生产责任制 (3) 3、义务消防队架构图 (20) 4、企业义务消防队安全职责 (21) 5、消防安全治理制度 (22) 6、动火作业安全治理规定 (29) 7、安全生产培训制度 (32) 8、安全建档制度 (35) 9、安全治理检查制度 (36) 10、设备及安全装置的定期检查,维修保养制度 (38) 11、冲剪压设备交接班检查制度 (41) 12、隐患整改制度 (42) 13、事故治理制度 (43) 14、应急领导小组架构图 (46) 15、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47) 16、消防事故应急预案 (50)

17、突发性事故的处理具体指引 (53) 18、安全治理会议制度 (55) 19、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治理规定 (56) 20、叉车驾驶规定 (57) 21、仓库安全治理规定 (58) 22、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安全治理规定 (61) 23、粉尘作业安全生产治理制度 (63) 24、配电房安全治理规定 (64) 25、食堂卫生安全治理制度 (65) 26、宿舍安全治理规定 (66) 27、安全生产培训打算表 (67) 28、消防安全培训及演习记录 (68) 安全治理机构架构

安全生产责任制 (公司所有岗位均需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并层层签订、落实) 一、范围 为贯彻执行“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及“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生产中安全工作的领导和治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职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定本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 本责任制适用于本公司安全生产治理。 二、引用标准、术语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70号) 2、安全生产责任制: 是各级领导应对本单位安全工作负总的领导责任, 以及各级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治理人员和生产职员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安全工作应负的责任,是依照“管生产的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对企业各级领导和各类人员明确地规定了在生产中应负的安全责任。这是企业岗位责任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企业中最差不多的一项安全制度,是安全治理规章制度的核心。 3、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安全生产委员会):是由本公司要紧负责人组成 的领导机构,是领导本公司安全生产的组织机构。其下配备安全主任(设置安全办),具体落实本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安全生产委员会)决议。 三、治理职能与内容 (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安全生产委员会)职责

粮油企业排行榜

备受关注的第三中国粮油榜于正式揭榜 一榜风行,耀动粮界。备受关注的第三中国粮油榜于今日正式揭榜。来自全国29个一榜风行,耀动粮界。备受关注的第三中国粮油榜于今日正式揭榜。来自全国29个省、区、市的100家企业脱颖而出入围主榜,30家进入企业分项奖,20个品牌登上品牌奖,20个产品进入产品分项奖,12位企业家荣获人物分项奖。 本届推介活动在延承前两届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紧扣粮油行业发展脉搏,确立了“坚守、创新、跨越”这一主题,在奖项设置上进行了创新,推出了“企业家、企业、品牌、产品”四大主体方阵,其中保留主奖“中国百佳粮油企业”和三个分项奖“中国十佳粮油集团”、“中国十佳粮油成长型企业”、“中国十佳粮油创业风云人物”外,重新设置了5个分项奖:“中国十佳粮油领军企业”、“中国十佳粮油(食品)品牌”、“中国十佳粮油地理品牌”、“中国十佳粮油创新产品”和“中国十佳粮机产品”。 经过筛选名单、刊登初先与候选名、读者投票、专家评审等阶段,历时2 个多月,最终确立第三届中国粮油榜的上榜名单。“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关注中国粮油经济,推动粮油产业发展,为建设中国粮企与产业崛起尽心尽责。”中国粮油榜组委会负责人表示,“我们将把一年一度的‘寻找中国粮油榜样力量’进行到底,让中国粮油企业、企业家与品牌列多地受到全国各界的关注与尊敬。” 记者了解到,2013中国粮油财富论坛暨第三届中国粮油榜颁奖盛典将于11月30日在北京隆重举行。(相关内容详见2013年10月16日粮油市场报第三届中国粮油榜特刊“舞动粮风”)(2013-10-17中国粮食工业网) 第三届中国粮油榜获奖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中纺集团有限公司 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 北京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