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研究词典]术语翻译要点

[翻译研究词典]术语翻译要点
[翻译研究词典]术语翻译要点

考博英语翻译英汉互译方法汇总

考博英语翻译英汉互译方法汇总 在翻译中,针对词汇空缺现象,在词汇的借用、引用方面通常采取四种形式:音译、直译、改编、意译。 1、音译:人名、地名以及一些表示新概念而本族语里又找不到对成词来表示时,均可采用音译法介绍到译文语言中去,如:[汉译英]磕头(kowtow),荔枝(litchi);[英译汉]、engine(引擎),motor(马达),sofa(沙发),logic (逻辑) 2、直译:papertiger(纸老虎),loseface(丢脸),Seeingisbelieving.(百闻不如一见。)Outofmind,outofsight.(眼不见,心不烦) 3、改编:所谓“改编”指的是音译或直译如意义补充的翻译,在翻译的“改编法”中,译者总是一方面尽可能保持原文语言的特性,另一方面更希望译文含义明朗,使读者一目了然。 比如,汉语的“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译成Thisislikeshowingoffone’sproficiencywiththeaxebeforeLuBanthemast ercarpenter 其中,“鲁班”变成了“LuBanthematercarpenter“否则鲁班究竟是什么人,不知道典故的外国读者就会感到茫然。这类译法在英译中比较常见,如巧克力糖(chocolate),鸦片烟(opium),高尔夫球(golf),来福枪(rifle),尼龙布(nylon)。 4、意译法:填补语言中的词汇、语义空缺,采用“并行法”即意译法是一种常见的有效方法。如果某一语言观象,在译文语言中只的用意义相同的不同语言形式即“并行”的词汇来翻译时,那么就等于说译文语言的形式中存在着一个“空缺”。比如,有许多词以及由这些词代表的思想概念,最先只存在于某种语言中,当把这些词或概念介绍到另一种语言中去时,我们可采取音译,直译法,同时也可采用意译法,而且意译译文可从语音、语法、语义等方面都合乎译文语言的规范,因此最易为读者接受。比如:communism,democracy,和proletariat 等外来词变成“共产主义”“民主”和”无产者”时,可以说最先是意译的结果。同时,由于“共产主义”,“无产者”等完全是按我们汉语的构词规则,用汉语的构词材料构成的。因此,这种意译只不过是属于一种概念的借鉴而已。 2013中科院考博突破秘诀:https://www.360docs.net/doc/f913342854.html,/product/PR000076 2013中科院考博英语复习必备:https://www.360docs.net/doc/f913342854.html,/goods.php?id=2980 2013中科院考博英语真题:https://www.360docs.net/doc/f913342854.html,/goods.php?id=2689 2012中科院考博分数线:https://www.360docs.net/doc/f913342854.html,/201203/kaobo_558210.shtml

英语词汇学 术语解释

.' Lexicology the is into linguistics, inquiring a branch of origins and meanings of words. Morphology different their and the : study of morpheme forms. Semantics the study of word meaning. :Etymology: the study of the origin of words, and of their history and changes in their meaning. Stylistics : the study of the variation in language which is dependent on the situation in which the language is used and also on the effect the writer or speaker wishes to create on the reader or hearer Lexicography : the compiling of dictionaries. Synchronic study one or words at a : the study of word particular point in time. Diachronic study studies which to : an approach lexicology how a word (or words) changes over a period of time.

如何解决英汉互译中词汇空缺现象

如何解决英汉互译中词汇空缺现象 一、什么是词汇空缺现象 一种语言能用单个词语明确标记的东西,另一种语言却可能要兜圈子才能表达。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不知道七十年代初美国总统Nixon制造的“水门事件”的史实,我们便无从了解Watergate, 现用来泛指类似“水门事件”的丑闻。看来Watergate 由特指“水门事件”到泛指丑闻这一现象为英语所特有,在汉语中则存在着空缺。 如果译者不了解词汇空缺现象,势必会给跨文化交际带来回难,给回译造成障碍。为此,研究有关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很必要的。 二、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 1、生活环境、生活经验的差异引起了词汇空缺 我们知道,语言常常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一种社会现象。人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语言。如果某一事物在人们所生活的客观环境里不存在,那么语言就可能出现空缺。 比如:Salad这种凉拌菜源于法国,英国人最先没有这道菜,

语言中也不存在这个词,因此只好从法语中原封不动地“移植”过来,汉语也是如此。 在我国,吃饭问题长期以来都是人们特别关心的问题,因而成了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人们见面时总爱说:“吃过了吗?”在一般情况下,说话人并不十分关心听话人是不是吃了饭,只是打个招呼罢了。 但如果向英国人问起“吃过了吗?”他首先的反应是“怎么,没吃过你会请我吃?”有时还可能对问话人产生反感,“怎么搞的,一见面就问我吃没吃,没吃又关你什么事?”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汉语中出现了许多围绕“吃饭”问题所建立的词语和表达法,但在英语中很难找到对应的表达法。 比如我们说“吃闲饭”(lead an idle lefe),“吃香”(be very popular),“吃不消”(more than one can stand, too much)等等,译成英语就无法字字对应了。 所谓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问题,还涉及到特定语言文化中的人或物。每一种语言中,都有不少只同使用该语言的人物密切相关的表达法。

自考英语词汇学翻译精华整理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English Lexicology(英语词汇学) 1.English lexicology aims at investigating and studying the morphological structures of English words and word equivalents, their semantic structures, relation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formation and usages.英语词汇学旨在调查和研究英语单词和单词的等价物的形态结构,其语义结构、关系、历史发展、形成和用法。 2.English Lexicology is correlated with such linguistic disciplines as morphology(形态学), semantics(语义学), etymology(词源学),stylistics(文体论)and lexicography(词典学) Chapter 1--Basic concepts of words and vocabulary 1.Word(词的定义): A word is a minimal free form of a language that has a given sound and meaning and syntactic function. (1)a minimal free form of a language (2)a sound unity (3)a unit of meaning (4)a form that can function alone in a sentence 词语是语言最小的自由形式,拥有固定的声音和意义以及句法作用。 2.Sound and meaning(声音与意义): almost arbitrary, “no 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ound which stands for a thing or an idea and the actual thing and idea itself”词语是一个符号,代表着世界上其他的事物。每种世界文化已经赞成一定的读音将代表一定的人,事,地方,特性,过程,行动,当然是在语言系统之外。这种象征性的联系几乎总是主观的,并且“在代表事物和思想的声音和实际的事物和思想之间没有法定关系” 3.Sound and form(读音和形式):不统一的四个原因(1)the English alphabet was adopted from the Romans,which does not have a separate letter to represent each other内因是因为英语字母表采用罗马字母,罗马字母没有独立的字母代表每个读音,因此一些字母代表两个读音或者组合在一起发音。 (2)the pronunciation has changed more rapidly than spelling over the years另一个原因是发音比拼写的变化快,在一些时候还拉开了距离。在最近五百年里,尽管口语发音已经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却没有相应的拼写变化。 (3)some of the difference were created by the early scribes第三个原因是一些早期的书写员发明了一些不同。(4)the borrowings is an important channel of enriching the English vocabulary最后借词来了,这是丰富英语词汇的重要途径。 (5)printing印刷已经变得非常普及。它有助于固定单词的拼写、standardization标准化使得拼写不容改变。、dictionary字典在拼写终结中得到好处。 —Old English,The speech of the time was represented very much more faithfully in writing than it is today. 古代英语中的口语比今天更忠实的代表书面语 —The written form of English is an imperfect representation of the spoken form。英语的书写是发音形式不完善的代表 4.What is vocabulary? (1)Total number of the words in a language一个语言的单词综合 (2)Words used in a particular historical period 特殊历史时期使用的单词 (3)All the words of a dialect,a book ,a discipline...某个方言,书籍,学科中的所有单词 5.Classification of English Words:英语词汇由所有种类的词汇组成。它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标 准或者不同的目的进行分类。 By use frequency:basic word stock&nonbasic vocabulary根据使用频率,单词可以分为基础词和非基础词。 By notion:content words&functional words可以根据概念分成实词和虚词

中学生如何选择英语词典(含各词典比较)

中学生如何选择英语词典 ——各主流学习词典详细比较 Q:什么是英语学习词典? A:英语学习词典是为母语不是英语的学习者编写的英语词典,有以下基本特点:选词精当、释义简明、例句丰富、用法搭配详尽。目前市场上较为常见的有《中学英汉双解多功能学习词典》、《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牛津中阶英汉双解词典》、《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英汉双解)》、《朗文中阶英汉双解词典》。本文将对这几本学习词典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看看中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词典。 Q:词典收词量是否越大越好? A:词典的收词量并非越大越好,够用就好!对于中学生而言,集中精力学《新课标》里的单词,

牛津中阶英汉双解

说明: ?英语单词总量有百万之巨,而英美大学毕业生所掌握的词汇量不过三五万,日常核心词汇 也就五千左右。对于中国中学生而言,学习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更不可能无限制地掌握生词,过多强调扩大词汇量(即学很多超纲词),会得不偿失,难以有效提升学习成绩。 ?从科学和实用的角度来看,中学生精准掌握《新课标》要求的单词(大约3,500个)即算 大功告成,可以解决平时学习和考试中的绝大部分问题,因为这些词本身是英语词汇的核心,又是高考的考试范围。 Q:精学考纲词很好,但练习或考试中碰到超纲词,怎么办? A:用词根词缀或上下文推测生词的意思。 说明: ?练习中碰到超纲词很正常,但既然是超纲词,就不会作为测试的重点,对解答练习影响不 大。其实,练习中的多数超纲词,学习者都可以利用已有的词根词缀知识来理解,也可以根据上下文来推断其含义;而无法根据上述方法推测出含义的超纲词,一般会给出中文注释。请注意:熟练掌握词根词缀对英语学习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在阅读中碰到过于生僻的词,则可以查手机或电子简明英汉词典,重在了解这些词的词义, 不需过多关注其用法。 Q:是选择“英英词典”、“英汉词典”还是“英汉双解词典”? A:中学生要尽可能用英汉双解词典来学习生词含义。 说明: ?通过生词的英文释义来学习其含义具有很多好处,如:多看英文可以培养语感;重读英文 释义里出现的已学单词,可加深记忆;有些英文释义比中文更精确。 ?中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可以看懂大多数生词的英文解释,特别是专门为学习者编 写的简明英文解释。但是也要注意到:中学生理解英文或多或少会有偏差,这时候,汉语对应词就可以帮助学习者进一步精确理解单词的意思。所以,中学生使用英汉双解方法来学习生词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VIP专享】英语词汇学引论 术语翻译

Abberbation 缩写;缩略 Ablative case 夺格(即第五个或工具格)Absolute synonym 绝对同义词Accusative case 直接宾格 Acronym 首字母缩略词 Aderbial clause of concession 让步状语从句Affix 词缀 Affixation 词缀法 Alien 外国词 Alliteration 头韵 Alphabetical order 字母表顺序Amelioration 进化 Analogy 类比 Analytic language 分析性语言Anthropomorphic 拟人化的 Antonym 反义词 Antonymy 翻译关系 Approach to 方法 Archaism 古词 Arbitrary 任意的 Argot 黑话 Autosemantic 词本身有独立意义的 Base 词基 Back-formation 逆成法 Bilingual 双语的 Blend 拼缀词 Blending 拼缀法 Borrowed word 借词 Borrowing 借词 Bound morpheme 粘着形位 Briton 布立吞人 Capitalization 大写 Case 格 Classical element 古典成分 Clipping 缩短法 Collocability 词的搭配能力 Collocation 词的搭配 Colloquialism 口语词 Colloquial style 口语语体 Combining form 构词成分Complementaries 互补性反义词

Complex word 复合词 Compound 合成词 Compound word 合成词 Compounding 合成法 Concatenation 连锁型语义演变过程Conjugation 动词变位 Connotative meaning 内含意义 Context 语境 Contraries 相对性反义词 Conventional 约定俗成的 Converging sound-development 语音发展的一致性Conversion 转类法 Conversives 换位性反义词 Cosmopolitan character 国际性 Dative case 与格(第三格) De-adjectival 由形容词转变而来的 Declension 名词、形容词等的变格Degradation of meaning 意义的降格 Denizen 外来词 Denominal nouns :abstract 纯名词表示抽象意义Denominal nouns :concrete 纯名词表示具体意义Denotative meaning 外延意义 Derivative antonym 派生反义词 Deterioration 退化 Deverbal noun 由动词派生的名词 Diachronic approach 历时分析法 Diachronic dictionary 历史语言学词典Diachrony 历时分析 Dialect 方言 Double genitive case 双生格 Doublets 两词一组的同义词 Elevation of meaning 意义的升格Encyclopaedic dictionary 百科全书词典 Entry 词条 Etymology 词源学 Euphemism 委婉语 Euphony 语音的和谐悦耳 Existing word 现行的词 Exocentric word 离心结构合成词 Extension of meaning 意义的扩大 Figure of speech 修饰手段

翻译基本概念

《翻译》课程理论汇编(基本概念) 1.1 翻译的概念 一般地,我们将翻译定义为:将一种语言(口语或笔语形式)(译出语)转换或创造为另一种语言(译入语)。翻译是一种非常复杂的 人类高级语言活动,这种活动的整个过程是很难以图示、语言等其他方式阐释清楚的。不同领域、不同派别的学者对翻译有着不同的定义。 1.1.1 语言学家对翻译的定义 语言学家将翻译视为一种语言活动,同时认为,翻译理论属于语言学的一个部分,即研究译出语和译入语的转换关系。解释如下: (1)Catford(1965:20)认为,翻译是译出语和译入语间的文本等效转换。 (2)Nida 和Taber(1969:12)认为,翻译是译出语和译入语间意义和形式上的最紧密联系转换。 (3)Newmark(1982/1988:5)认为,翻译理论源自于比较语言学,属于语义学的一部分,而所有语义学的研究课题都与翻译理论息 息相关。 1.1.2 文化角度对翻译的定义 从文化角度来看,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同时是文化的交流,尤其是“文化间交流”。通常我们把这一术语又改称为“文化 间合作”或“跨文化交际”等。 Shuttleworth 和Cowie(1997:35)认为,与其说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符号转换,不如说是两种语言所代表的两种文化间的转换。 译者在处理涉及语言文化方面的译务工作时,认为任何一种语言中都饱含着其文化中的相关元素(比如:语言中的问候语、固定搭配 等),任何文本都存在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同时,由于各语言所代表的多元文化差异很大,语言间的转化和创造性生成模式千变万化。 Nida 认为,对于一个成功的翻译工作者而言,掌握两种文化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语言中的词汇只有在特定的语言文化环境 中才能具有正确的、合乎文化背景的义项。 王佐良先生指出(1989),翻译不仅涉及语言问题,也涉及文化问题。译者不仅要了解外国的文化,还要深入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 不仅如此,还要不断的将两种文化加以比较,因为真正的对等应该是在各自文化中的含义、作用、范围、感情色彩、影响等等都是相当的。 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的文化人。人们会说:他必须掌握两种语言;确实如此,但是不了解语言当中的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 1.1.3 文学角度对翻译的定义 持文学观点的翻译工作者认为,翻译是对语言的艺术性创造,或是一种善于创造的艺术。一些西方学者也认为,翻译是对“原文本的 艺术性改写”。 文学翻译的任务时要把原作中包含的一定社会生活的映像完好无损地从一种语言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中,在翻译过程中追求语言的艺术 美,再现原作的艺术性。用矛盾的话说,是“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著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 语言是塑造文学形象的工具,因而文学的形象性特征必然要在语言上表现出来。文学语言的特征,诸如形象、生动、鲜明、含蓄、凝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的语法性研究 文献综述 一、该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的语法性研究与分析对于词典的编纂提供了很好的向导,也对英语学习者对英语的学习带来了帮助。英语词典吸收了新的语言学理论,出现了许多新的释义方式,词典编纂者应时刻掌握使用者需求动态与认知习惯要求,编纂出更适合需求的词典。 (一)国外研究现状 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Hornby A S于1978发表了“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The complete Guide to Written and Spoken English ”的文章,从而对词典的研究打开了序幕,将词典的功能扩大化、细致化。 《牛津高阶》是历史悠久的字典,许多字典的标准是由它所建立,可以称为字典的大哥大。针对读者学习需求,不收古语、罕语,也不收字源。以国际音[IPA]为准,兼收英国音和美国英;英文定义简明;例句丰富;动词分及物和不及物,名词分可数和不可数。作为ESL词典的开山鼻祖,OALD确立了很多词典编写的标准,这些标准广泛的被其他出版社采用。OALD也一直把发行量第一作为广告来宣传自己。 A.P.Cowie于2002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名为“English Dictionaries for Foreign Learners: A History”也描述了英语词典对于外国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并且对其历史也作了详细的研究。同年,Rundel L.M. 也发表了一篇名为“Macmillan English Dictionary for Advanced Learners”的论文,他主要是针对一些进阶的学习者做的一些研究,他是用麦克米伦英语词典来作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麦克米伦词典的研究来达到研究出增进人们学习英语的最佳途径以及编辑英语词典的方法等等。 (二)国内研究现状

词汇空缺

好狗和坏狗--谈英汉互译中的词汇空缺现象 什么是词汇空缺现象,一种语言能用单个词语明确标记的东西,另一种语言却可能要兜圈子才能表达。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不知道七十年代初美国总统Nixon制造的“水门事件”的史实,我们便无从了解Watergate, 现用来泛指类似”水门事件”的丑闻。看来Watergate 由特指“水门事件”到泛指丑闻这一现象为英语所特有,在汉语中则存在着空缺。 如果译者不了解词汇空缺现象,势必会给跨文化交际带来回难,给回译造成障碍。为此,研究有关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很必要的。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 1. 生活环境、生活经验的差异引起了词汇空缺。 我们知道,语言常常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一种社会现象。人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语言。如果某一事物在人们所生活的客观环境里不存在,那么语言就可能出现空峡。 比如:Salad这种凉拌菜源于法国,英国人最先没有这道菜,语言中也不存在这个同,因此只好从法语中原封不动地“移植”过来,汉语也是如此。 在我国,吃饭问题长期以来都是人们特别关心的问题,因而成了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人们见面时总爱说:“吃过了吗?”在一般情况下,说话人并不十分关心听话人是不是吃了饭,只是打个招呼罢了。但如果向英国人问起“吃过了吗?”他首先的反应是“怎么,没吃过你会请我吃?”有时还可能对问话人产生反感,“怎么搞的,一见面就问我吃没吃,设吃又关你什么事?”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汉语中出现了许多围绕”吃饭”问题所建立的词语和表达法,但在英语中很难找到对应的表达法。 比如我们说“吃闲饭”(lead an idle lefe),“吃香”(be very popular),“吃不消”(more than one can stand, too much)等等,译成英语就无法字字对应了。 所谓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问题,还涉及到特定语言文化中的人或物。每一种语言中,都有不少只同使用该语言的人物密切相关的表达法。比如,汉语中有“盘古开天地”之说,其中“盘古”为中国传说中人物,该名字所具有的含义是一种独一无二的幻象。只存在于中国的语言文化中。同样,作为西方文化源泉的《圣经》也为西方所独有,而且《圣经》中的人物Cain(该隐)现已引申为“骨肉相残”,为世人所接受,所有这些都已成为欧美人的文化邀产。对中国人来说,这些都是欧美文化的个性,与中国文化互不相融。在翻译此类作品时,译者往往要借助文中补充说明或加注解的方法,才能把原意解释清楚。 比如,如果把“东施效颦”简单地译成"Dongshi imitates Xishi,"原文的含义就没译出来。东施是谁,西施又是什么样子,只有中国读者理解。如果译文读者也明白“东施效颦”指的是“The ugly imitates the beautiful in such a distorted way that the ugliness of the ugly becomes wor se”,那么就得对译文进行解释性加工。 2.由于风俗习惯的不同,各语言之间常出现相对的词汇空缺现象。 中国人把娶媳妇、贺生日称为“红喜”,把老人过世称为“白喜”。对于没有接触过我国文化的欧美人来说,把要熄妇说成”红喜”并不费解,英语就把喜庆问称为“red-letter day”。但把上年纪人的去世也当成一大“喜事”,这就令他们奇怪了。因此,与欧美文化相比,把死人称作“白喜”是我国文化的个性。 3.由于宗教信仰不同而引起的词汇空缺现象。 欧美人多信奉基督教,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世上一切安排也都是上帝的旨意,且基督教在欧美历史上曾一度占统治地位,教会的势力往往凌驾于国王,君主之上。而在中国,人们心目中只有“开天辟地”的盘古和”主宰自然界”的“老天爷”。上帝和老天爷所代表的东西截然不同,含义也不大一样。尤其是“上帝”这个概念,具有较浓的基督彼色彩,是欧美文化的个性。再如,汉语和英语中都有“龙”的字眼,但“龙”在英语文化中是没有“地位”的爬行动物,是令人们恶的象征,在汉语中则恰恰相反。在我国古代,“龙”就是皇帝的象征,后来又引申为珍异、高贵的象征,语言中也就相应出现了“龙颜”,“望子成龙”,“乘龙快婿”,“龙凤皇祥”等褒义表达法。从这种意义上说,“龙”是我国文化的“特产”,是一种文化个性。 4.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同也会使语言产生词汇空缺现象 同一客观事物,在不同文化里可以包含不同的价值,引起不同的联想,具有不同内涵。如汉语和英语中“狗”的含义就大不一样。在西方,狗是忠诚的伴侣动物;但在我国,人们通常对狗有种厌恶的心理。中西方人对狗所持的不同态度,自然而然也在各自的语言中反映出来。 (一)汉语表示法狗腿子(lackey),狗崽子(son of bitch),狗急跳墙(a cornered beast will do sth. desperate),狗嘴吐不出象牙(a filthy mouth can't utter decent language)。 (二)英语表示法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top dog(最重要的人物),lucky dog (幸运儿),dog-tired(筋疲力竭),to lead a dog's life(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从以上汉英表示法来看,我们发现二者在语义上很不相同。在英语中,虽然“dog”间或含贬义,如”this/that dirty dog”(这/那个狗东西),“They say English is going to dogs”(人们说英语糟糕得快完蛋了)。但一般说来,这个词或含有这个词的各种说法大都含褒义。或是含

《英语词汇学》重要术语中英文对照

《英语词汇学》重要术语 One: 1. Native words 本族词 Words of Anglo-Saxon origin or of Old English are native words. 2. Loan words 借词 Words borrowed from other languages are loan words or borrowed words. 3. Slang words 俚语 Slang words are those words of a vigorous, colourful, facetious, or taboo nature, invented for specific occasions, or uses, or derived from the unconventional use of the standard vocabulary. 4. Function words 功能词 Function words are often short words such as determiners, conjunctions, prepositions, auxiliaries that serve grammatically more than anything else. 5. Content words 实义词 Content words are used to name objects, qualities, actions, processes or states, and have independent lexical meaning. 6. Free forms 自由形式 Forms which occur as sentences are free forms. Two: 1. Morphemes 语素 Morphemes are the smallest meaningful linguistic units of English language, not divisible or analyzable into smaller forms. 2. Allomorphs 语素变体 Allomorphs are any of the variant forms of a morpheme as conditioned by position or adjoining sounds. 3. Free morpheme 自由语素 Free morpheme is one that can be uttered alone with meaning. 4. Bound morpheme 粘着语素 Bound morpheme cannot stand by itself as a complete utterance and must appear with at least one other morpheme, free or bound. 5. Root 词根 Root is the basic unchangeable part of a word and it conveys the main lexical meaning of the word. 6. Affix 词缀 Affix is a collective term for the type of formative that can be used only when added to another morpheme. 7. Inflectional affix 屈折词缀 Inflectional affix serves to express such meanings as plurality, tense, and the comparative or superlative degree. 8. Derivational affix 派生词缀 Derivational affix is the kind of affixes that has specific lexical meaning hand can derive a word when it is added to another morpheme. 9. Prefixes 前缀 Prefixes are affixes added before words.

100个最常用的语言学术语(欧美语言学)

100个最常用的语言学术语(“欧美语言学”课) 1.语言language 2.语言学linguistics 3.语言学家linguist;philologist 4.语法grammar 5.语法单位grammatical unit 6.语法形式grammatical form 7.语法意义grammatical meaning 8.语法手段grammatical device 9.语法范畴grammatical category 10.元音vowel 11.辅音consonant 12.语文学philology 13.传统语法traditional grammar 14.历史比较语言学historical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15.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onal generative grammar 16.结构主义语言学structural linguistics 17.应用语言学applied linguistic 18.方言dialect 19.语言教学language teaching 20.语言规划language planning 21.语言政策language policy 22.语言学习策略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y 23.发现程序discovery procedure 24.语境context;language environment 25.中介语interlanguage 26.音位phoneme 27.音节syllable 28.语素morpheme 29.词法morphology 30.句法syntax 31.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 32.认知cognition 33.习得acquisition 34.第二语言second language 35.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LA) 36.自由语素free morpheme 37.黏着语素bound morpheme 38.复合词compound word 39.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UG 40.词类part of speech

从《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四版与第六版释义与注释的比较看词典发展的变迁

从《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四版与第六版释义与注释的比较看词典发展的变迁 崔彬彬 《牛津高阶词典》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 (以下称OALD)最早是由已故AS霍恩比先生编纂的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在1948年出版。此后,凭借其精湛的编纂技术,高度的敬业精神等因素,牛津辞典很快成为词典界的权威及英语学习者心目中的首选,因此在全世界范围内得以一版再版,并被陆续翻译成各种语言。为了紧随时代的步伐,满足我国英语学习者的迫切需要,我国引进了《牛津高阶词典》并对其进行翻译使之成为适合于中国读者使用的英汉双解词典。第一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以OALD 第二版为底本编译,于1970年出版,之后二版三版……一发不可收。至今在中国已有六版《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每一版都见证着中外词典编纂人世世代代不懈的追求与辛勤的耕作,才使得词典发展到了今天的成熟与多姿。这些版本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仅仅是时间上的差异,单词量的差异还是产生了其它微妙的变化?本文拟从《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四版与第六版释义与注释的比较来看不同版本词典的发展与变迁。《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以下简称牛津)第四版出版于1997年9月,共1910页。第六版出版于2004年6月,共2166页,与第四版出版的时间相隔不到七年。下面将就释义与注释为例阐述两版之间的差异。 一、释义的变化 释义的变化首先体现在前言中。在牛津第四版的前言中,没有对释义进行单独介绍。但在第六版中不仅包含此项内容,并有“释义说明”一项,占据两页的篇幅。可见第六版的编纂者已经赋予释义新的内涵及重要性并对此加强了阐释力度。编者在序言中指出“所有释义均用不超过3000的词汇解释。释义中所用词汇在附录8中给与列出。”(见牛津第六版序言)3000的词汇量已控制的非常小,接近高中生的词汇水平,也就是说连中学生都可以看得懂,可见编纂者在释义上所下的功夫与其独具匠心。下面主要以forgive及frenetic为例,具体看一下与第四版相比,第六版在释义方面有哪些改进。为清楚起见,释义将逐条列出。 forgive: 1. [Tn, Tn·pr, Dn·n]~ sth, ~ sb (for sth/doing sth) stop being angry or bitter towards sb or about sth; stop blaming or wanting to punish sb原谅;宽恕;饶恕(4版) 1. ~ sb/yourself (for sth/for doing sth)to stop feeling angry with sb who has done sth to harm, annoy or upset you; to stop feeling angry with yourself原谅;宽恕(6版) 从这一释义对比中,可以看出第六版有很大改进:如在释义之首用介词to开始,使表述更加严谨;在释义的措辞上也更注重科学性,更加易懂,如改being angry 为feeling angry;删除了词义中所没有的义项,如stop blaming or wanting to punish sb,取而代之的是stop feeling angry with sb who has done sth to harm, annoy or upset you。尽管只是一个简单的改变,却使得词典使用者更加清晰明了forgive所能应用的情景。原谅只是说明一个人已不再对别人或自己生气,而并不能表明此人还有要责备或惩罚别人的意思;另外,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在第四版具体释义前面出现的[Tn, Tn·pr, Dn·n]在第六版中已消失不见,这更利于英语学习者的使用。另外,在第六版中增加了to stop feeling angry with yourself,使得语言学习者

词汇学

lexicology 题型: 1.填空(30*1=30) 2.解释(10*1=10) 3.主观题(2*10=20) 4.分析词汇学现象(10) 5.翻译(15*2=30) 考点: Chapter 2 Language proper 1.Genetic classification p15: English belongs to the Low West Germanic branch of the Indo-European family. 2.Structural classification: synthetic language & analytic language p22 A synthetic language is one which shows the relation of words in a sentence largely by means of inflections(变音,转调). An analytic language is one which indicates the relation of words in a sentence by means of word order, prepositions or auxiliary verbs, rather than by inflections. Old English (OE 450-1100)synthetic language The history of English begins with the conquest and settlement of what is now England by the Angles, Saxons and the Jutes from about 450 AD. Characteristics of Old English: 1)They had complex inflectional systems for nouns, pronouns, articles, verbs, and adverbs. 2)They had great flexibility in sentence word order made possible by the extensive sets of inflections. Middle English (ME 1100-1500)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from Old English to Modern English is know as Middle English (ME 1100-1500),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ong influence of French following the Norman Conquest in 1066. Middle English developed rapidly toward becoming an analytic language. Modern English analytic language The English language from 1500 to the present is called Modern English.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English 1)Great Vowel Shift ※ 2)Inflections continued to disappear, making Modern English an analytic language. 3)The word order of English sentences became more and more firmly fix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