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和五脏的关系

肾和五脏的关系
肾和五脏的关系

肾于心·肺·脾·肝的关联

心:心主血、藏神,主喜。心气虚行血无力,心血虚则血脉空虚。心不藏神,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异常。心为火之源,

1.肺:肺主气司呼吸,藏魄,主悲(忧)。肺气虚则影响呼吸功能。助心行血,

肺主通调水道,肺气虚衰则功能异常。

2.脾: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藏意主思。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

失健运则血液亏虚。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脾虚则气血不能固摄。

3.肝:肝主疏泄,藏血,藏魄。疏泄不及则肝之气火上逆。若干失疏泄则气机

郁结、气滞血瘀。

4.肾:腰为肾之府,肾主骨,肾藏精,纳气,主水液,臧志,属恐肾气固摄肾

精,气虚则精泄。肾中精气虚衰,则功能减退。

1、肾与前列腺的关系

因为肾与膀胱为表里,肾主水液,肾有升清降浊的功能(肾脏将有用的五谷精华运送至全身,将体内的垃圾毒素尿液代谢出体外。),肾气的固摄能力于推动作用直接关系到了膀胱的开合。(您看比如您平时全身无力的现象就是肾气不固,推动力出现了问题,同样的肾精亏虚就会出现小便无力尿急尿频····等现象。肾气不固其实就像是家里用水壶烧水,水壶里的水蒸气多了才能出现呼呼的响声,如果水壶里的水蒸气总是没有那么多,响声液就很难出现了对吧这就和咱们所说的肾气不固。也就是说没有力气了,劲不够了。)西医当中认为,前列腺炎(增生或肥大)就是无菌性炎症和有菌性炎症。(例如,非衣原体或衣原体)。

2、阳痿早泄和肾的关系:

因为肾主藏精主生殖(先天之精,五谷之精气,营养物质)肾阳亏虚、命门火衰,。精不足,血就不足,血不足勃起就无力就会出现阳痿早泄等症状。西医当中认为:《1》血液当中的垃圾毒素太多堵塞了海绵体的血管,阻止了海绵体的充血,勃起就会困难。《2》中枢神经的兴奋和敏感度决定的时间的长短,兴奋度高了也就早泄了。所以我们也要抑制中枢神经的兴奋度和敏感度。《3》体质衰弱,也就是说的是元气亏虚。就是咱们老百姓常说的精力不足,也就是说没有力气了勃起就无力了。坚持的时间自然就短了困难了。

3、骨病

肾主骨生髓髓生血,主纳气,腰为肾之府。(腰和膝)原因就是肾气亏虚,骨骼失养。为什么肾气不足就会出现骨关节疾病呢咱们人是靠气血活着的,骨头的健康靠的也是气血。

我们仔细观察一下骨关节,两个骨头中间是“骨间盘”,骨间盘的作用是干嘛的呀吸收营养,让骨头长高的;还有一个作用是干嘛的呀它是减震的。当咱们受到外力的情况下,比如咱们走路、提东西、下蹲,它都起减震润滑的作用。骨头疼就跟这儿有关系。

人只要做动作,这骨关节就要活动。大家看每一个骨关节,都由骨头和中间的骨间盘构成,骨间盘是软的,它里头是液体;关节不停的活动,骨间盘就总是受挤压、受摩擦。如果我们懂营养、会吃饭,骨间盘就会得到持续的补充,它老是丰满的;如果我们不注重营养,老不给它“吃饭”,我们天天用它,越挤这个东西越薄;如果我们老挤它,慢慢液体没了,是不是就变成固体了我们医学名字叫“钙化”了。如此一来,这个病就出来了。西医认为:骨的营养物质供应不上造成了骨缝分泌润滑液的功能降低,软骨直接摩擦。骨免疫功能下降,关节出现炎症,增生等情况或关节炎或者各种关节疾病。

4、心于肾的关系:

中医认为,心居隔上阳位,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在五行属水。为先天之本。藏真阴而寓真阳,心为君火,肾为相火。如若心火不能下降与肾而上亢。肾水不能上济于心而下泻,肾无心火则水寒,心无肾水则火炽。心肾不交,水火未济。肾精不足导致的心血不足出现面色无华、心悸、耳鸣、腰膝酸软,胸闷气短、心跳加速、心律不齐。等症状。西医认为。心脏统领全身的血液的重要器官,胃肠吸收的营养物质随着血液布散到全身,血液当中的自由基、甘油三酯、胆固醇、等物质在肝肾的代谢下随着小便大便排泄出体外。肝解毒,肾排毒。所以肾脏的健康才能防止血液中的脂质板块的合成和降低血脂。防止血液流通受阻。

所以说中西医认为心脏的健康和肾脏是分不开的。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治疗心脏病必须恢复自身(肝、肾)的代谢功能。血毒排出了,心脏的负荷就没有了。呼吸就顺畅了胸不闷气不短了心脏不舒服的症状才能彻底消失。

5、肺与肾:

肺与肾在生理上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水液代谢与呼吸运动量方面的协同作用和依存的关系。肺主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肾为主水之脏,肺肾的协同作用,保证了水液的正常输布与排泄,肺的宣发肃降和通调水道,有赖于肾阳的蒸腾气化,而肾的主水功能亦有赖于肺的宣发肃降和通调水道。肺肾在水液代谢功能方面,既有协同作用又有依存关系。例如有的人肺炎或老慢支等等严重了,全身或局部会出现浮肿等现象或囊肿等都是以上原因。就像是一个河流里面有很多水,这条河道就是肺,里面的水就是肾,水道通畅没有淤阻里面的水就能正常的流动,而水就不会溢出。也就不会出现水肿或浮肿的或囊肿的现象。但是河道受阻挡水就会淤阻,水出不去,水就越聚越高,如果是人体那么久是形成了水肿或囊肿。所以现在您能明白为什么肺病在治疗肺的同时要一起修复补充肾脏了吗

6、肝与肾

肝于肾在生理上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血于精之间和阴与阳的相互依存关系。肝藏血,肾藏精,精能生血,血能化精,精血同源。肾精亏损导致肝血不足也就会出现头晕、目眩、耳鸣、腰酸等症。肾阴不足可以导致肝阴不足,称为“水不函木”。肝阴不足,亦可导致肾阴亏虚而致“相火偏亢”阳强不泄,遗精滑精等症状。

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可以互生;肝属木,肾属水,水可以生木。肝肾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故有“肝肾同源”、“精血同源”、“乙癸同源”之说。肝主疏泄,肾主封藏,二者相反相成,故肝肾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肝肾同源及疏泄与封藏关系方面。

1. 肝肾同源:所谓肝肾同源,主要是指精血同源、精血互生的关系。肝藏血,肾藏精,精能生血,血能化精。肝血有赖于肾精的资助,肾精足则肝血旺,肾精亦赖肝血的滋养,肝血旺则肾精充。正是由于精血之间可以互生互化,所以,肾精与肝血,荣则同荣,衰则同衰。肝血和肾精,又同源于水谷精微,依靠水谷精微的不断充养,才能充盛而不衰,故称肝肾同源。在五行中,肝属木,肾属水,肾水可以养肝木。阴阳学说认为,肾阴为一身阴液之根本,对各脏腑的阴液具有滋养功能,肝阴得到肾阴的资助,即能涵敛肝阳,使肝的阳气不至过亢,保持了阴阳之间的动态平衡。肾阴养肝阴的理论与水生木是一致的。

脏腑配属五行、天干、方位,肝为东方甲乙木,肾为北方壬癸水。肝胆相表里,均属木,但肝为乙木,胆为甲木。肾与膀胱相表里,均属水,但肾为癸水,膀胱为壬水。因此,肝肾同源又称之为“乙癸同源”,其中乙代表肝,癸代表肾。

由于肝肾在生理上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在病理上也常互相影响。

2. 藏泄互用:肝主疏泄,肾主闭藏,二者之间存在着相反相成的联系。

7、脾与肾

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的依存和协同的关系。《2》是脾之运化功能要和精阴阳的温煦之间的关系,相互依存。《3.》脾胃的布散在水液的代谢过程中的协同作用。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关系到脾肾两脏。两者相互资生,相互促进。脾主运化,肾中有肾精肾阳,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脾之健运,花生精微,需借助于肾阳的推动、温煦。故有脾阳根与肾阳之说。肾中精气亦依赖于水谷精微的培育和补养。脾主运化水液,肾主观代谢水液,脾肾在水液代谢过程中相互配合发挥协同作用。如肾阳不足就会导致脾阳亏虚,则可见腹部冷痛,下利清谷或五更泄泻,水肿等。若脾阳久虚进而可损伤及肾阳,而成脾肾阳虚之病。

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肾主藏精,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水液,肾主水液。脾肾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先天与后天相互促进及津液代谢方面。

1.先后天关系方面:肾藏精,主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先后天之间的关系是“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脾主运化,脾的运化全赖于脾之阳气的作用,但脾阳须依赖于肾阳的温煦才能强盛。肾藏精,但肾精必须得到脾运化的水谷精微之气不断资生化育,才能充盛不衰,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

在病理情况下,脾肾之间相互影响。

2.在水液代谢方面:人体水液代谢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是多个脏腑协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尤以脾肾的作用更加重要。脾主运化水液,为水液代谢的枢纽,肾主水液,气化作用贯彻在水液代谢始终,故曰“其本在肾,其制在脾”。概括了脾肾两脏在水液代谢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特点。

在病理方面,脾肾两脏功能失调,如脾肾阳虚等,均可导致水液代谢障碍,出现水肿、

泄泻、小便不利等症。

8、肝与脾

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主藏血,脾主统血又为气血生化之源。故肝脾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疏泄与运化及血液的生成运行方面。

l. 在消化方面:脾主运化,摄入到人体内的饮食物,必须经过脾胃共同作用,才能使水谷化为精微并输送到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但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与肝的关系极为密切,这种关系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只有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正常,胆汁才得以正常的分泌和排泄,脾胃升降有序,饮食物中的水谷精微得以正常的消化吸收。脾的运化功能,对肝之疏泄亦有一定影响,只有脾气强健,饮食物及水液得以及时的输布而不发生滞留,肝之疏泄功能才能正常发挥。

在病理情况下,如肝的疏泄不利,即可对脾胃的运化功能产生影响。

. 在血液方面:肝主藏血,贮藏和调节全身血量,脾主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肝脾之间在血液方面有着较为密切地联系。脾气健运,气血生化有源,血量充足,则肝血充盈。而肝血充足,可以涵敛肝阳,使肝气条达舒畅,才能保证脾之健运发挥其统血功能。

在病理上,如果脾气虚弱,运化不利,水谷精微吸收障碍,血液化源不足,或脾不统血,失血过多,均可累及于肝,导致肝血亏虚,出现食少、消瘦、眩晕、视物模糊、肢体麻木、女子月经量少,甚或经闭等病症。反之,肝血虚少或肝不藏血,均可影响肝之疏泄,疏泄失常,则可致脾之运化失常。

五脏六腑与五行阴阳关系

五脏六腑与五行阴阳关系 五行是依据中国数千年来实践经验归纳的由木、火、土、金、水为符号的五行理论,它深刻的描绘出人体器官之间的相关性,这是大自然的五行,它代表人体的五个脏器,和五行是什么关系呢? 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有五脏就有六腑,五脏和六腑是经络关系。 肝为经,胆为络,心为经,小肠为络,脾为经,胃为络,分泌系统是胰腺,肺为经,大肠为络,肾为经,膀胱为络,肝为经,胆为络,肝胆相照,相互影响。心为经,小肠为络,食物中营养,水分经小肠吸收后进入脾脏输入肺,另一部分进入肾输入膀胱,当心有火时,会使小肠受热,受热后的水分进入肾输入膀胱,会出现尿热,尿痛,甚至尿血的现象,如果久治不愈时,就考虑调理心脏等。 脾为经,胃为络,胃是容纳食物的,象一个发酵器,脾象蒸馏器,提炼输送,二者配合,将营养输送到全身,由于经络影响,胃寒脾受湿,脾受湿困胃,所以胃功能减退。肺为经,大肠为络,肺受寒时,会出现腹泻,时间久了会出现咳嗽的现象,肺有火时,会产生便秘,便秘久了会使毒素二次吸收,加重肝的负担。肾为经,膀胱为络,肾功能不全的人会出现膀胱炎,结石等。 在五行中,大家都知道,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在五脏里边就是说肝好-心就好,心好-脾就好,脾好-肺好,肺好-肾好,肾好-肝更好。有相生就有相克,在五行里隔位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五脏里就是肝不好克脾,肝是帮助胆分泌胆汁儿的,肝功能不好时,立即对脾有一个坏影响,使食欲减退,厌油腻,腹胀,胃胀,所以肝大脾就大。 脾克肾:脾有生化气血作用,当这个功能差时,立即对肾有一个坏的影响。 肾克心:比如心脏病,治了几年,几十年,最后还是死于心脏病,也就是西医忽视了肾克心的道理。 心克肺当心有火时会出现胸闷气短,前胸痛,因为心克肺,是相互制约的。肺克肝:肺有火时,肝火更旺,反过来就困扰着肺。 从相克的理论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一个脏器有病时,其他脏器就会受到连及伤害,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有病,并且在短期内不能治愈,就会变成慢性病进入恶性循环,恶性循环的发展过程就是相克的连续,这样周而复始的相克,就会使所有的脏器受损,功能降低,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一种或同时出现几种病症,也就是中医所说的五行不协调,阴阳不平衡。 而健康就是体内成分之间的适当平衡,一个人只有身体平衡了,人才会直立地站在五行(自然界)当中。 当一项机能特别突出的不足,就破坏了和谐,失去了平衡,就形成了疾病. 我们还可以通过颜面望诊来观察周围人的健康状况。 从五窍,五体,五志,五味,五色来表现: 肝开窍于目:肝脏不好眼睛干干涩涩。 心开窍于舌:心脏不好的人影响中枢神经,吐字不清。 脾开窍于口唇:脾胃不和,口淡无味,口唇无光泽。 肺开窍于鼻:肺功能不好,会引起鼻塞,鼻炎,鼻窦炎。 肾开窍于耳:肾功能不好会引起耳鸣,耳聋,中耳炎,闹耳底。 五体: 肝主筋和指甲:久走伤筋,,筋伤肝衰,肝好筋自然柔软,肝不好腿抽筋,指甲有竖纹,不光滑。 心主脸:心脏不好的人早晨起来脸浮肿。 脾主肌肉:脾胃不和,肌肉就不发达,四肢无力。 肺主皮毛:肺功能不强,头发干燥,汗毛孔粗,皮肤无光泽。 肾主骨:肾功能不强时,影响骨骼健康。 从五志来看:情绪会伤肝,怒则伤肝脾气暴躁,控制不了天气,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心:喜则伤心,注意心情,乐极生悲,不要去那种过于激动的场合。 脾:思则伤脾。现在来自个方面非压力很大,情绪紧张,思虑过度,导致脾胃不和,消化不良,面黄肌瘦。肺:悲忧伤肺,中国四大名著《红楼梦》中林黛玉,悲也悲,喜也悲,悲伤过度,不停咳嗽,时间久了开始咳血,形成肺结核而死。

中医知识:肾与五脏的关系

肾与五脏 1.心与肾 心与肾在生理上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心阴心阳与肾阴肾阳之间的依存关系方面;一是在心血与肾精之间的依存关系方面。心在五行属火,位居于上焦而属阳;肾在五行属水,位居于下焦而属于阴。从阴阳、水火的升降理论来说,位于下者,以上升为顺;位于上者,以下降为和。《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升,升者为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表明阴阳水火升降原理。心有阴阳,肾亦有阴阳,各自相互对立依存,以维持动态平衡。心之阴阳必须下降于肾,而充养肾之阴阳;肾之阴阳必须上升至心,以濡养温煦心之阴阳,只有心肾阴阳之间的上下交通,相互依存,才能保证这两脏之阴阳充足,并维持动态平衡关系,而称为心肾相交,也即是“水火既济”。如《慎斋遗书》说“心肾相交,全凭升降……升降者水火”。《格致余论·房中补益论》说“人之有生,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能降。一升一降,无有穷已,故生意存焉。”反之若心火不能下降于肾而上亢,肾水不能上济于心而下泄,肾无心火则水寒,心无肾水则火炽心肾之间的生理功能就会失去协调,而出现一系列的病理表现,即为“心肾不交”或“水火未济”,临床出现失眠、心悸、怔忡、心烦、腰膝酸软,或见男子梦遗,女子梦交等症。心主血,肾藏精,血与精之间可以相互化生。血化为精,如《医原》所说“谷气归心,奉君火而化赤,赤血得金气敷布,下行入肾化精”。精化为血,如《张氏医通》所说“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这种精血互生关系,即体现了心肾之间在生理上的关系之一。亦为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的功能创造了物质基础。临床所见心血不足导致肾精不足,或肾精不足导致心血不足,出现面色无华、心悸、耳鸣、腰酸膝软等症,就是心(血)肾(精)同病的征象。 2.肺与肾 肺与肾在生理上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水液代谢与呼吸运动两方面的协同作用和依存关系。肺主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肾为主水之脏,肺肾的协同作用,保证了水液的正常输布与排泄,肺的宣发肃降和通调水道,有赖于肾阳的蒸腾气化,而肾的主水功能亦有赖于肺的宣发肃降和通调水道。肺肾在水液代谢功能方

五脏六腑—肾

一、认识肾(酉时最旺:17:00-19:00) ◎肾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腰者,肾之腑。” ◎主要生理机能:主藏精,主水,主纳期。由于肾先天之精,主生殖,为人体生命之本源,故称肾为“先天之本”。肾精划肾气,肾气分阴阳,肾阴与肾阳能资助、促进、协调全身脏腑之阴阳,故肾又称为“五脏阴阳之本”。肾藏精,主蛰,又称为封藏之本。 ◎肾在体合骨,生髓,通脑,其华在发,在窍为耳及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阴膀胱经互为表里,在五行属水,为阴中之阴,与自然界冬气相通应。 二、肾的生理机能与特性: 1、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与脏腑气化 ◎藏精:肾藏精,是指肾具有贮存、封藏精的生理机能; 精,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生命之本源,是脏腑形体官窍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有先、后天之分。 先天之精来源于父母的生殖之精,是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的构成本源,出生后,则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物质基础。 后天之精来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之精,机体由脾胃的运化作用从饮食中摄取的营养物质,称为“后天之精”也是脏腑之精,其作用有二:一是脏腑之精化为脏腑之气,濡养脏腑使之发挥正常的生理机能,二是将剩余的精气输送到肾中,充养先天之精; 后天之精偶赖于先天之精的推动和资助,以输布全身营养脏腑及其形体官窍,先天之精也有赖于后天之精的培育及充养才能日渐充盛,发挥其生理效应。 如果肾气虚衰,闭藏精的功能减退,到导致精无故流失,出现遗精、早泄等失精的病理变化。 ◎主生长发育和生殖: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是肾精及其所化肾气的生理作用。肾藏精,精化气,肾精所化为肾气,肾精足则肾气充,肾精亏则肾气衰,因而人的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以及生育能力都取决于肾精及肾气的盛衰。 肾精、肾气主生长发育:人体的生长发育情况,可以从“齿、骨、发”的变化体现出来,人体的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可分为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老年期等。 若肾精及肾气不足则表现为小儿生长发育不良,出现五迟:站迟、语迟、行迟、发迟、齿迟,无软:头软、项软、手足软、肌肉软、口软;成人则为早衰。 肾精、肾气主生殖机能:人体生殖器官的发育、性机能的成熟与维持、以及生殖能力等,都与肾精及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人出生后随着肾精及肾气的不断充盈,产生天癸,天癸是肾精及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而产生的一种精微物质。 人体的性机能会随着天癸(肾精、肾气)的衰退而变化,天癸来潮,女子月经来潮,男子出现排精,说明性器官已经成熟,具备生殖能力。反之,则生殖机能衰退。 2、主水:肾主水,是指肾气具有主司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功能,主要体现两个方面 ◎肾气对参与水液代谢脏腑的促进作用:肾气及肾阴肾阳对水液代谢过程中各脏腑之气的功能,具有促进和调节作用。水液代谢过程中,胃、小肠、大肠中的水液,经由脾气的运化转输作用,吸收并输送至

五脏六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脏六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脏六腑 解释五脏:心、肺、脾、肝、肾;六腑:大肠、小肠、胃、胆、膀胱、三焦。人体内的各种器官。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 中医学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有关脏腑的理论称为“藏象”学说。藏,通“脏”,指藏于内的内脏;象,是征象或形象。这是说,内脏虽存于体内,但其生理、病理方面的变化,都有征象表现在外。所以中医学的脏腑学说,是通过观察人体外部征象来研究内脏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脏和腑是根据内脏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区分的。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五脏),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除此之外,还有“奇恒之腑”,指的是在五脏六腑之外,生理功能方面不同于一般腑的一类器官,包括脑、髓、骨、脉、女子胞等。应当指出的是,中医学里的脏腑,除了指解剖的实质脏器官,更重要的是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概括。因此虽然与现代医学里的脏器名称大多相同,但其概念、功能却不完全一致,所以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 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 人体内脏器官之间,不但有结构上的某种联系,而且在功能上也是密切联系、相互协调的。某一生理活动的完成,往往有多脏器的参与,而一个脏器又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效能。内脏之间的这种相互联系是人体内脏生理活动的整体性的表现。因此内脏发生病变后也可以相互影响。 目前,我们讨论得最多的就是脏与脏的关系,和脏与腑的关系。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人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气血循环来输送养料。血的正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但必须借助于肺气的推动,而积存于肺内的宗气,要灌注到心脉,才能畅达全身。 2.心与肝:心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肝是贮藏血液的一个重要脏器,所以心血旺盛,肝血贮藏也就充盈,既可营养筋脉,又能促进人体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如果心血亏虚,引起肝血不足,则可导致血不养筋,出现筋骨凌痛、手足拘挛、抽搐等症。又如肝郁化火,

肾与五脏的关系

肾与五脏的关系 肾与五脏的关系 五脏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侣山堂类辩》说“五脏之气,皆相贯通”。脏与脏之间的关系,古人在理论上多以五行的生克乘侮来进行阐述,即生理上任何一脏与其他四脏都存在着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四方面的联系,病理上任何一脏与其他四脏都存在着相乘、相侮、子及母、母及子四方面的影响。但经过历代医家的观察和研究,脏与脏之间的关系早已超越了五行生克乘侮的范围,目前主要从各脏的生理功能来阐述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并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来反证其生理上的关系。 1.心与肾 心与肾在生理上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心阴心阳与肾阴肾阳之间的依存关系方面;一是在心血与肾精之间的依存关系方面。心在五行属火,位居于上焦而属阳;肾在五行属水,位居于下焦而属于阴。从阴阳、水火的升降理论来说,位于下者,以上升为顺;位于上者,以下降为和。《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升,升者为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表明

阴阳水火升降原理。心有阴阳,肾亦有阴阳,各自相互对立依存,以维持动态平衡。心之阴阳必须下降于肾,而充养肾之阴阳;肾之阴阳必须上升至心,以濡养温煦心之阴阳,只有心肾阴阳之间的上下交通,相互依存,才能保证这两脏之阴阳充足,并维持动态平衡关系,而称为心肾相交,也即是“水火既济”。如《慎斋遗书》说“心肾相交,全凭升降……升降者水火”。《格致余论·房中补益论》说“人之有生,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能降。一升一降,无有穷已,故生意存焉。”反之若心火不能下降于肾而上亢,肾水不能上济于心而下泄,肾无心火则水寒,心无肾水则火炽心肾之间的生理功能就会失去协调,而出现一系列的病理表现,即为“心肾不交”或“水火未济”,临床出现失眠、心悸、怔忡、心烦、腰膝酸软,或见男子梦遗,女子梦交等症。心主血,肾藏精,血与精之间可以相互化生。血化为精,如《医原》所说“谷气归心,奉君火而化赤,赤血得金气敷布,下行入肾化精”。精化为血,如《张氏医通》所说“精不泄,归精于肝而 化清血”。这种精血互生关系,即体现了心肾之间在生理上的关系之一。亦为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的功能创造了物质基础。临床所见心血不足导致肾精不足,或肾精不足导致心血不足,出现面色无华、心悸、耳鸣、腰酸膝软等症,就是心(血)肾(精)同病的征象。

中医五脏与五行的关系

中医五脏与五行的关系 摘要: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肝开窍于目:肝脏不好眼睛干干涩涩。心开窍于舌:心脏不好的人影响中枢神经,吐字不清。脾开窍于口唇:脾胃不和,口淡无味,口唇无光泽。肺开窍于鼻:肺功能不好,会引起鼻塞,鼻炎,鼻窦炎。肾开窍于耳:肾功能不好会引起耳鸣,耳聋,中耳炎等。 关键词:五行,五脏,养生,临床指导 五行是依据中国数千年来实践经验归纳的由木、火、土、金、水为符号的五行理论,它深刻的描绘出人体器官之间的相关性,这是大自然的五行,它代表人体的五个脏器,和五行是什么关系呢? 一,五行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认识物质世界的一种方法,古人通过对各种物质基本特性的分析和归纳,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五种基本元素构成,那就是木、火、土、金、水五行,其中每种元素都有自己的特性。 木的特性是向上生长和向外舒展,凡是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都可以归属到“木”。火的特性是温暖、上升,凡是具有温热、升腾、活动、上升作用或性质的事物,都可以归属到“火”。土的特性是孕育、滋养,是万物生长的基础,凡是具有承载、受纳、孕育、生化作用或性质的事物,都可以归属到“土”。金的特性是收敛、沉降、稳定,凡是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都可以归属到“金”。水的特性是滋润、向下、寒凉,

凡是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作用或性质的事物,都可以归属到“水”。 二,五脏 中医学根据五脏在人体中的不同作用和特性,将五脏和五行一一对应,发展出了中医五行学说。其中,肝具有条畅情志、疏泄气机(指气的运动状态)的作用,与木的特性相类似,故属木;心具有推动血液的运行和温煦机体的作用,与火的特性相类似,故属火;脾具有运化饮食精微、造血、免疫等功能,是人体各组织器官营养物质的来源,与土的特性相类似,故属土;肺具有呼吸、交换物质以及沉降气机的作用,与金的特性相类似,故属金;肾具有排泄小便,调节人体水分平衡的作用,与水的特性相类似,故属水。 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气)肝藏魂(血)脾藏意(肉)肾藏志 五脏所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 需要指出的是,中医学上五脏的概念并不等同于解剖学上五脏的概念,中医的肝、心、脾、肺、肾并不单单指这五个脏器,而是包括了和这五个脏器有关联的各个系统的功能。 肝开窍于目 《黄帝内经》对于肝的阐述: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 “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

中医五行五脏

龙教授讲解(五行五脏)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属性元素。这五种 物质属性元素“相生”、“相克”的规律作为阐释天地万物 联系的基本法则,从而形成了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将人体的内脏分别归属于五个系统,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以五行相生相克说明五脏之间的联系和制约所达成的平衡关系。

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它是在医疗实践基础上,在阴阳五行学说的指导下概括总结而成的,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 _ (小肠)岂辛虽心) 中医将人体各藏象与五行中的五种元素相对应,从而将人体各个系统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系统之间都存在不同的关系,使复杂的人体结构变得简单明了,对疾病的辨证论治起到全面科学的指导作用!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脏肝心脾肺肾 五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 五季春夏长夏秋冬 五方东南中西北 五色青赤黄白黑 八、 五味酸苦甘辛咸 情志怒喜忧思悲恐 开窍目舌口鼻耳及二阴 其华爪面唇皮肤发 在身筋心脉肉皮毛骨 明白以上对应关系,再结合五行生克原理,就可以非常快速地找到疾病的症状所对应的脏腑功能失调,对相应脏腑功能的调整,就能消除疾病的症状! 一、肝血之存库藏血,主疏泄,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开窍于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

胆■馆 Cci^ii v*sica? Vn^esaiC Me 。、 胪右of : 0?u$ hapMi*、 dffKtw 七二和愉AT Ug- Er-engU^e dt?VKT) J 、 肝 The liver 藏血: 肝,血之存库,肝是藏血的地方,对血液进行 清洁净化。肝解毒的过程就是清洁血液的过程,因此在人体 里面,肝是最主要的排毒器官! 主疏泄: 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 郁。说明肝就象树木生长一样将干净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 处,使身体 方 Of Lebus qg 血畑 十二前■!£遙 严 Hrrprv^o W IE tf lrhp^HU? 二 霑IT 地載 esoph 闭 V. WXbe JXFUll 轧 丁 閒观 Inferior aspect ? L? VBHMjrtn appendix 術w htfutfs 心厲右内栋 A - MpatiB prgr 订 上皿 “(J& tbM bfpqfFl 9*用邈 Jnixasiio 乳买聲 Froottsus pdpihnc

肾和五脏的关系

肾于心·肺·脾·肝的关联 心:心主血、藏神,主喜。心气虚行血无力,心血虚则血脉空虚。心不藏神,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异常。心为火之源, 1.肺:肺主气司呼吸,藏魄,主悲(忧)。肺气虚则影响呼吸功能。助心行血,肺主通调水道,肺气虚衰则功能异常。 2.脾: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藏意主思。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失健运则血液亏虚。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脾虚则气血不能固摄。 3.肝:肝主疏泄,藏血,藏魄。疏泄不及则肝之气火上逆。若干失疏泄则气机郁结、气滞血瘀。 4.肾:腰为肾之府,肾主骨,肾藏精,纳气,主水液,臧志,属恐肾气固摄肾精,气虚则精泄。肾中精气虚衰,则功能减退。 肾与前列腺的关系、1 因为肾与膀胱为表里,肾主水液,肾有升清降浊的功能(肾脏将有用的五谷精华运送至全身,将体内的垃圾毒素尿液代谢出体外。),肾气的固摄能力于推动作用直接关系到了膀胱的开合。(您看比如您平时全身无力的现象就是肾气不固,推动力出现了问题,同样的肾精亏虚就会出现小便无力尿急尿频····等现象。肾气不固其实就像是家里用水壶烧水,水壶里的水蒸气多了才能出现呼呼的响声,如果水壶里的水蒸气总是没有那么多,响声液就很难出现了对吧?这就和咱们所说的肾气不固。也就是说没有力气了,劲不够了。)西医当中认为,前列腺炎(增生或肥大)就是无菌性炎症和有菌性炎症。(例如,非衣原体或衣原体)。 2、阳痿早泄和肾的关系: 因为肾主藏精主生殖(先天之精,五谷之精气,营养物质)肾阳亏虚、命门火衰,。精不足,血就不足,血不足勃起就无力就会出现阳痿早泄等症状。西医当中认为:《1》血液当中的垃圾毒素太多堵塞了海绵体的血管,阻止了海绵体的充血,勃起就会困难。《2》中枢神经的兴奋和敏感度决定的时间的长短,兴奋度高了也就早泄了。所以我们也要抑制中枢神经的兴奋度和敏感度。《3》体质衰弱,也就是说的是元气亏虚。就是咱们老百姓常说的精力不足,也就是说没有力气了勃起就无力了。坚持的时间自然就短了困难了。

五行与五脏、腑、藏、华、液、五官、体、志、宫、季、味、天干、气、化、畜、音、菜、果、谷、五臭、色

五行与五脏、五 腑、五脏所藏、五脏之 华、五脏之液、五官、 五体、五志、五宫、五 季、五味、天干、五气、 五化、五畜、五音、五菜、五果、五谷、五臭、五色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水生木; 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金克木。

五 行:木、火、土、金、水 五 脏:肝、心、脾、肺、肾 五 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 五脏所藏:魂、神、意、魄、志 五脏之华:爪、面、唇、皮毛、发 五脏之液:泪、汗、涎、涕、唾 五 官:目、舌、口、鼻、耳 五 体:筋、脉、肉 、皮、骨 五 志:怒、喜、思、悲、恐 五 宫:东、南、中、西、北 五 季:春、夏、长夏、秋、冬 五 味:酸、苦、甘、辛、咸 天 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五 气:风、暑、湿、燥、寒 五 化:生、长、化、收、藏 五 畜:犬、羊、牛、鸡、猪 五 音:角、徵、宫、商、羽 五 菜:韭、薤、葵、葱、藿 五 果:李、杏、枣、桃、栗

五 谷:小豆、麦子、粳米、黄黍、大豆 五 臭:臊、焦、香、腥、腐 五 色:青、赤、黄、白、黑 ----------------------------------------------- 五 脏之华:爪 -肝心-面唇-脾皮毛-肺发-肾 心 为君火 肾为相火 五 脏所藏;肝藏魂,心藏神,脾藏意,肺藏魄, 肾藏志。” 五畜:犬、羊、牛、鸡、猪:“犬酸,羊苦, 牛甘,鸡辛,猪咸 ―――《灵枢经》 五果:李、杏、枣、桃、栗 五果当为助,力求少而数 五谷:小豆、麦子、粳米、黄黍、大豆 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 五菜 :韭、薤、葵、葱、藿 五季: 春、夏、长夏、秋、冬(中医以四时配五行 而为五季,即春属木,夏属火,长夏属土,秋属金, 冬属水)

手指与五脏的关系

手指与五脏的关系 人体的手有78个反射区,如心、肝、脾、胃、肾、大肠、小肠、膀胱、前列腺等;还有针对症状治疗的高血压、低血压、遗尿、失眠、多梦、胆囊炎、左头痛、右头痛等相应的敏感点。较长时间的拍手可以震荡气脉,带动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含任督二脉)的循环,把身上的污秽毒素通过排泄器官排出去,若是亚健康可趋于健康,倘若反射区所对应的脏器有病,通过反复拍手震荡刺激可逐渐改变病态而走向健康。 大拇指是脾胃二经的反射区,食指是肝经胆经的反射区,中指是心包经小肠经的反射区,无名指是肺和大肠经的反射区,小指是肾与膀胱、心经的反射区。手掌上也有很多反射区,通过不断的反复震荡刺激而促使神经中枢作出调节,从而祛病保健康。如患了感冒,拍手拍到汗流浃背即好;心脏功能不佳、心律不齐,拍手2、3个月会有改善;手指酸麻或颤抖的拍手1、2个月会痊愈;高血压的拍手血压会下降:低血压的拍手血压会上升;痛风、头晕、头痛、过敏性鼻炎通过拍手可逐渐痊愈;便秘的人练拍手功可逐渐改善而趋于正常。关键在于“持之以恒”。 拍手的方式有几种:一坐着拍,二站着拍,三边走边拍,四原地踏步拍,五跳着拍。后三种比较好,因为手三阳经、手三阴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均参与活动,效果较好。 以手的打击面来分,可以分为: 1、标准的拍手功:使用大的力量来拍手,发出的声音清脆响亮,方法是十指张开,两手的手掌对手掌,手指对手指用力拍,是“实心掌拍法”,打击面完全,刺激量大,治病的效果理想。拍击的场所最好在空旷之处,也可以戴上手套以减

少噪音。饭后需要隔半小时方可施行。 2、双通的拍手功:拍时将手掌弓起,拍下去时只拍到手指尖及手掌的边缘部分,缩小了打击面,效果差一些。 在拍手后每个人情况不一样,反应有的手上拍出白粉,有的人手拍出裂口多处,糖尿病患者手拍出流油和出粘液汗水,还有的手发青紫。但裂口能很快自愈。这些现象都是排病现象。拍手法是一种自我按摩疗法,各种疾病只要坚持训练都有明显效果。 为什么简单的拍手能收到疗效呢通过实践,拍手时心情愉快,全身容易放松,姿式不受限制,力度好掌握。总之,方法很简便,是手部自我按摩的好方法,具有一定自我保健防病治病的作用。其机理可能有如下几点: 1.手足相对应而且经络相通:即足三阴通手三阴(如足太阴脾经通手少阴心经,足厥阴肝经通手太阴肺经,足少阴肾经通手厥阴心包经。手阳明大肠经通足阳明胃经,手少阳三焦经通足少阳胆经,手太阳小肠经通足太阳膀胱经)。所以拍手可使双足发热,拍手的强烈震动和按摩作用,能起到疏通经络、调正气血、促进循环等功能。 2.人体经络是健康的总开关,拍手和按摩足部相结合是疏通经络开穴疗病的好方法。因为手是全身主要经脉的集中区之一,十二正经的一半在手上,而且治病的经络要穴五输穴(井、荥、输、经、合穴)均在小臂或小腿以下和手指端脚趾端。(如手上的少商、少冲等井穴和足上大敦、太冲等肝经井穴荥穴以及肾经涌泉太溪井穴原穴)。 3.手足上具有全身各器官的反射区和全息区。同时手指、足趾均与五脏相对应,手指是检测五脏健康水平的晴雨表。

肾和五脏的关系

肾于心?肺?脾?肝的关联 因为肾与膀胱为表里,肾主水液,肾有升清降浊的功能(肾脏将有用的五谷精 华运送至全身,将体内的垃圾毒素尿液代谢出体外。 ),肾气的固摄能力于推动作 用直接关系到了膀胱的开合。 (您看比如您平时全身无力的现象就是肾气不固,推 动力出现了问题,同样的肾精亏虚就会出现小便无力尿急尿频? ?…等现象。肾气 不固其实就像是家里用水壶烧水,水壶里的水蒸气多了才能出现呼呼的响声,如 果水壶里的水蒸气总是没有那么多,响声液就很难出现了对吧?这就和咱们所说 的肾气不固。也就是说没有力气了,劲不够了。 )西医当中认为,前列腺炎(增生 或肥大)就是无菌性炎症和有菌性炎症。 (例如,非衣原体或衣原体) 。 2、阳痿早泄和肾的关系 : 因为肾主藏精主生殖(先天之精 , 五谷之精气,营养物质)肾阳亏虚、命门 火衰,。精不足,血就不足,血不足勃起就无力就会出现阳痿早泄等症状。西医当 中认为:《 1》血液当中的垃圾毒素太多堵塞了海绵体的血管,阻止了海绵体的充 血,勃起就会困难。 《 2》中枢神经的兴奋和敏感度决定的时间的长短,兴奋度高 了也就早泄了。所以我们也要抑制中枢神经的兴奋度和敏感度。 也就是说的是元气亏虚。就是咱们老百姓常说的精力不足,也就是说没有力气了 心:心主血、藏神,主喜。心气虚行血无力,心血虚则血脉空虚。心不藏神,精神意 识思维活动异常。心为火之源, 肺:肺主气司呼吸,藏魄,主悲(忧) 。肺气虚则影响呼吸功能。助心行血,肺主通 调水道,肺气虚衰则功能异常。 脾: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藏意主思。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失健运则 血液亏虚。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脾虚则气血不能固摄。 肝:肝主疏泄,藏血,藏魄。疏泄不及则肝之气火上逆。若干失疏泄则气机郁结、气 滞血瘀。 肾:腰为肾之府,肾主骨 , 肾藏精,纳气,主水液,臧志,属恐肾气固摄肾精,气虚 则精泄。肾中精气虚衰,则功能减退。 肾与前列 腺的关系 1. 2. 3. 4. 1、 3》体质衰弱,

阴阳五行与人体五脏的关系(精制内容)

阴阳五行与人体五脏的关系 木、火、土、金、水构成了宇宙万物,在宇宙中如果五行平衡时,自然界中会风调雨顺,万物生长。所以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如果五行不平衡时,自然界就会发生各种自然灾害。如:地震、水灾、火灾,沙尘暴等等。也就是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中医、道教、佛教把人体比做一个小宇宙,人的心、肝、脾、肺、肾、和宇宙中的五行是相同的,肝(胆)属木,心(小肠)属火,脾(胃胰)属土,肺(大肠)属金,肾(膀胱)属水,当人体五脏相对平衡时,身体就会很健康,体内肾滋养肝,肝滋养心,心滋养脾,脾滋养肺,肺滋养肾,肾越好,肝越好,各脏器之间会产生相生的作用,良性循环。但平衡是相对而言的,不平衡是绝对的。因为100%的健康人是不存在的。现代人生活在空气严重污染的今天,再加上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压力及生理功能的自然衰退,食物中的农药、化肥、药物中的毒素沉积等等,都会导致机能失调。当其中一个脏器有病的时候,如不及早治愈,慢慢的各脏器之间就会恶性循环,产生相克。假如一个人脾胃不好就会克肾,肾会克心,心克肺,肺克肝,肝克脾。也就是“顺之生,逆则克”。(附五行图)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脏肝心脾肺肾 五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 五窍目舌口唇鼻耳 五液泪汗涎涕唾 五色青红灰黄白黑 五志怒喜思悲恐 五情魂神情魄志 五味酸苦甘甜辛辣咸

五体筋脉肌肉皮毛骨 五方东南中央西北 五常仁礼信义智 五事貌视思言听 五时春夏四季秋冬 五大系统免疫循环消化吸收呼吸生殖泌尿五脏功能藏血泵血统血净血造血 五脏作用主疏泄主血脉主运化吸收主气主精 五谷麦黄黍玉米稻谷大豆 营养食品VE VB 果蔬VB 蛋白质 1. 相生关系 木生火,木材可做火的燃料。肝循环系统好,可以促进心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火生土,形象地用太阳对地面的照射,经亿年以上可化石为土作比喻。心循环系统好,可促进脾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土生金,金属从土中而生。脾循环系统好,可以促进肺循环系统正常运行。金生水,我们在自然界可以看到,有石就有水。石头结构的山可以长树,因为岩缝可以使水升达到山顶。所以民间有“山有多高、水有多高”之说。而土结构的山不能长树,因为土克水,土阻止了水的上行,所以西北黄土高坡上光秃秃一片。石头中含有大量金属元素,古人把这种现象概括为金生水。肺循环系统好,可促进肾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水生木,树木生长要靠水。肾循环系统好,可促进肝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2. 相克关系 水克火,水能灭火。肾循环系统不好,心循环系统逐渐进入异常状态,例如肾性心脏病等。但是,水不克火火会失控。 火克金,火可溶化金。心循环系统不好,肺循环系统就会逐渐进入异常状态,例如:心肺衰竭等等。但是,火不克金,则金属无所用途。 金克木,金属可伤木。如果肺循环系统不好,则肝循环系统就会逐渐进入异常状态,例如肺阴虚引起的肝阳亢进等。但是金若不克木。木则疯长无序。木克土,树的种子破土而出。如果肝循环系统不好,则脾循环系统就会逐渐进入异常状态,例如肝胃不和等。但是土如果没有草木的制约,又会沙漠化。 土克水,土能阻挡水运行。如果脾循环系统不好,则肾循环系统就会逐渐进入异常状态,例如脾虚引起的肾病等。但是土如果克不住水,水又会泛滥。 3. 相乘关系 相乘指相克太过,超出了正常的制约关系。事物相生相克均匀才能保持平

肾虚要注意的事项

肾虚要注意的事项 一夏季肾虚有哪些征兆 1、哈欠连天 大多数的人以为只有男性才会有肾虚,其实女性也有哈欠连天,精力很难集中。中医 上讲肾为先天之本,肾中所藏精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始动力,肾精充足,则精力充沛、 体力充沛;如果肾中精气不足,人的精神和形体得不到充足的濡养,则神疲乏力,哈欠连连。 2、听力下降,心烦意乱 在中医理论中,目、舌、口、鼻、耳这五官与肝、心、脾、肺、肾五脏相对应,耳朵 的听觉功能与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肾好听力就好。反之,当出现耳鸣、烦心、听力下降 的症状时,可以多考虑肾阴虚。 3、头发早脱活少年白 整天唉声叹气,想的太多,精力过于分散劳累,这是肾虚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肾虚所 带来的大脑过于疲惫又是少年白和脱发的根源所在。正常情况下,40岁后会长白发,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肾的精气逐渐衰减,不能荣养头发,就会变白。这属自然现象,也 不需治疗。但如果突然一段时间内头发变白,多是由于体内的气机紊乱造成的,要针对病 因采取治疗。 二春季 1:过度苦寒、冰凉的食物易伤肾,如芦荟、苦瓜、雪糕、鹅肉、啤酒进食过多都伤肾,男性接触过多的洗涤剂也伤肾,家庭应少用洗涤剂清洗餐具及蔬果,以免洗涤剂残留 物被过多摄入。 2:要控制房事次数,房事和手淫过度会引起肾阳亏损,元阳不固,俗称肾虚肾亏而 导致性功能减弱,腰酸背痛,梦遗滑精,尿频尿急,自汗盗汗,耳鸣心悸,四肢无力。 3:过度的饮用饮料,由于软饮料及运动饮料中的酸碱度普遍低于人体内自然情况下 的酸碱度,当我们在饮用软饮料及运动饮料的时候,我们体内的肾脏将会受压,因为肾脏 本身就是人体内用来调节酸碱度的主要器官。当长期持续性地过度摄取软饮料及运动饮料时,也就意味着出现肾损伤的几率将会随之升高。 4:盲目的使用壮yang产品,这方面药物为温热燥性,久服后易发生舌干口燥、口渴 多饮、鼻咽整洁、眼红牙痛、鼻出血、咯呕血痰、大便干结、腹胀腹痛、肛裂、痔疮复发、低热、失眠多梦、苦恼易怒、血压攀升等一系列毒副作用。原患有高血压病者,甚至会产

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

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 “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脏器,有心、肝、脾、肺、肾五脏,“腑”是指空心的容器,有小肠、胆、胃、大肠、膀胱等分别和五个脏相对应的五个腑,另外将人体的胸腔和腹腔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为三焦,是第六个腑。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人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气血循环来输送养料。血的正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但必须借助于肺气的推动,而积存于肺内的宗气,要灌注到心脉,才能畅达全身。 2.心与肝:心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肝是贮藏血液的一个重要脏器,所以心血旺盛,肝血贮藏也就充盈,既可营养筋脉,又能促进人体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如果心血亏虚,引起肝血不足,则可导致血不养筋,出现筋骨凌痛、手足拘挛、抽搐等症。又如肝郁化火,可以扰及于心,出现心烦失眠等症。 3.心与脾:脾所运化的精微,需要借助血液的运行,才能输布于全身。而心血又必须依赖于脾所吸收和转输的水谷精微所生成。另方面,心主血,脾统血,脾的功能正常,才能统摄血液。若脾气虚弱,可导致血不循经。 4.心与肾:心肾两脏,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以维持生理功能的相对平衡。在生理状态下,心阳不断下降、肾阴不断上升,上下相交,阴阳相济,称为“心肾相交”。在病理情况下,若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会引起心阳偏亢,两者失调,称“心肾不交”。 5.肝与脾:肝藏血,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而生血。如脾虚影响血的生成,可导致肝血不足,出现头晕、目眩、视物不清等。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若肝气郁结,横逆犯脾,可出现腹痛、腹泻等。 6.肝与肺:肝之经脉贯脂而上注于肺,二者有一定联系,肝气升发,肺气肃降,关系到人体气机的升降运行。若肝气上逆,肺失肃降,可见胸闷喘促。肝火犯肺,又可见胸胁痛、干咳或痰中带血等症。 7.肝与肾:肾藏精,肝藏血,肝血需要依赖肾精的滋养,肾精又需肝皿不断的补充,两者是互相依存,互相资生。肾精不足,可导致肝血亏虚。反之,肝血亏虚,又可影响肾精的生成。若肾阴不足,肝失滋养,可引起肝阴不足,导致肝阳偏亢或肝风内动的证候,如眩晕、耳鸣、震颤、麻木、抽搐等。 8.肺与脾:脾将水谷的精气上输于肺,与肺吸入的精气相结合,而成宗气(又称肺气)。肺气的强弱与脾的运化精微有关,故脾气旺则肺气充。由脾虚影响到肺时,可见食少、懒言、便搪、咳嗽等症。临床上常用“补脾益肺”的方法去治疗。又如患慢性咳嗽,痰多稀白,容易咳出,体倦食少等症,病证虽然在肺,而病本则在于脾,必须用“健脾燥湿化痰”的方法,才能收效。所谓“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这些都是体现脾与肺的关系。 9.脾与肾:脾阳依靠肾阳的温养,才能发挥运化作用。肾阳不足,可使脾阳虚弱,运化失常,则出现黎明泄泻,食谷不化等症。反之,若脾阳虚衰,亦可导致肾阳不足,出现腰滕废冷、水肿等。 10.肺与肾:肺主肃降,通调水道,使水液下归于肾。肾主水液,经肾阳的蒸化,使清中之清,上归于肺,依靠脾阳的运化,共同完成水液代谢的功能。肺、脾、肾三脏,一脏功能失调,均可引起水液媚留而发生水肿。肺主呼吸,肾主纳气,两脏有协同维持人身气机出入升降的功能。 [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脏与腑是表里互相配合的,一脏配一腑,脏属阴为里,腑属阳为表。脏腑的表里是由经络来联系,即脏的经脉络于腑,腑的经脉络于脏,彼此经气相通,互相作用,因此脏与腑在病变上能够互相影响,互相传变。 脏腑表里关系是:心与小肠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心包与三焦相表里。

五脏六腑关系

导语:五脏六腑,是人体各内脏的总称。五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器官,是贮藏精气,心藏神,肺藏魄,脾藏意与智,肾藏精与志;六腑是指空心的器官,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 五脏六腑的功能关系养生 导语:五脏六腑,是人体各内脏的总称。五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器官,是贮藏精气,心藏神,肺藏魄,脾藏意与智,肾藏精与志;六腑是指空心的器官,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

【五脏六腑各自功能】 1、五脏功能 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器血量的功能;脾有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并运输全身的功能;肺“管呼吸,主气”;肾有“藏精”、“生髓”、“主骨”的功 能。 2、六腑功能 小肠主要功能是接受食物后分别清浊;胆分泌胆汁,有助于消化食物;胃受纳食物,再经脾将营养输出,以供养

全身;大肠的功能是传导糟粕之物,通过肛门排出体外;膀胱主要是贮藏和排泄尿液;三焦不是一个独立的脏器主体,而是按脏腑部位和功能分为三个部位:心、肺为上焦,脾、胃为中焦,肝、 肾、大小肠、膀胱为下焦。 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 五脏就是指:心、肝、脾、肺、肾 心脏功能 一、支配意识——就是思考、记忆、判断等精神状态。心支配神气,所以心患病时,就容易健忘、失眠,造成精神上的障碍。 二、支配血脉——心能支配血脉,所以它和肝一样,与血虚 及血滞都有连带关系。 肝脏功能 一、储藏血液——肝病会有血虚、血滞的现象,同样的,血 虚、血滞也会引起肝病的发作。

五行与中医养生的关系

五行与中医养生的关系 *导读:中医讲究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在人体中 分别对应肺、肝、肾、心、脾五脏。五行平衡、五脏调和,才能维持人体的健康和气血旺盛…… 中医讲究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在人体中分别对应肺、肝、肾、心、脾五脏。五行平衡、五脏调和,才能维持人体的健康和气血旺盛。而五行虚弱在中医里并不一定指五脏有重疾,还包括很多被忽略的亚健康状态。 *金肺 金对应肺,与呼吸道疾病相关,如有呼吸急促、胸闷、咳嗽、喘息、语音低微等症状时,就需要养肺了。 肺最强时间:7:00~9:00 肺最弱时间:21:00~23:00 强肺关键词:润 ●白色食物可让肺强健起来。如百合,可润肺止咳,对呼吸道的调养效果最好。此外,白萝卜、白木耳、白芝麻也有生津润肺的功效。 中医养生法

呼吸吐纳:柏树可清肺安神,每天上午8~10时或下午3~5时,在柏树下用鼻子吸气、嘴呼气,共做12次,长期坚持具有补充肺气不足的作用。 两款食疗法 罗汉果茶 罗汉果1个,将其切碎,用沸水冲泡10分钟,不拘时频饮。 秋梨膏 秋鸭梨500克,红枣200克,生姜50克,蜂蜜250克。 将鸭梨去皮,切成小丁,加适量水烧开,用小火煮30分钟;生姜切成片与红枣用同样的方法煮成汤,过滤去渣。 然后把鸭梨汤,枣、姜汤,蜂蜜一起用小火煮5分钟即可。 因为罗汉果、秋梨的金气最重,且有极强的药性,可使肺功能迅速强壮。 *木肝 木对应肝,肝开窍于目,木资充盈才能眼睛明亮,如有情绪易激动、烦躁不宁、胸胁隐痛、视力急剧下降等症状时,就需要养肝了。 肝最强时间:1:00~3:00 肝最弱时间:13:00~17:00 强肝关键词:舒 ●肝怕劳累,肝气最弱的这段时间一定要注意休息,如果必须工作,则至少每隔1小时让眼睛休息5分钟。

中医肝与五脏的关系

中医中肝脏藏血,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医讲肝肾同源,今天艾蓬轩给大家分享下中医中肝脏与其他脏器的关系。肝脏的生理结构和功能 肝脏是我们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那么肝脏究竟与其他器官有什么不一样?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器官,平均重量可达到公斤,成年男子的肝脏差不多有42码的球鞋这么大。 其实肝脏就是个傻大个,性情憨厚,天天干活都不知道累,因为肝脏是唯一没有痛感神经的器官,所以无论它累成怎么样,它也从不呻吟叫苦,也不会喊痛,这也是人们经常忽略它健康状况的根本原因。除此之外,它还是一个能自我完善的好同志,曾经有一位年经的母亲就为了挽救自己两岁零三个月的女儿,而捐献出自己1/4的肝脏。 我们一直在为这种舍身救女的母爱所感动,也曾经为这位母亲的健康状况而担忧,其实肝脏是人体唯一可以再生的器官,即使切除一半,它也会不急不慢的长出来,另外,肝脏也是最愿意位移的器官,它会随人的呼吸能上下挪动,活动范围能达到二到三厘米,这也是为什么大夫在为我们检查肝脏的时候,让我们不断吸气呼气的原因了。 在西医的眼里,肝脏是一个代谢系统,一个重要脏器,就像是我们人体的一个化工厂,它掌管着糖、脂肪、蛋白质的解毒、代谢,人体大部分的新陈代谢和有毒物质的转化,所以它也是最易污染的部门。在中医的眼里,肝脏是一个部位,它有两大功能,一是主疏泄和二是主藏血。肝主疏泄,所谓疏泄就是让你能够疏通、畅达,比如说人生气了,时间久了,肝气郁结,就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也就是消化功能就差,所以人生气了就不想吃饭。 肝主藏血,肝脏不只管藏血,还管调节全身气血运行,管血液分配,比如说人在运动的时间,肝脏就把血液分配到四肢,女性朋友生理期前,肝脏就把血液分配到血海,即冲脉,那个时候肝脏的血液少了,柔韧性格就下降了,所以女性朋友总有那么几天会脾气不好。

人体的五脏六腑及五行学

人体的五脏六腑及五行学 1、人体的五脏六腑 人体的五脏是肝、心、脾、肺、肾,也是按照东、南、中、西、北排列的。五脏所对应的是五腑,可是我们都知道是“五脏六腑”,怎么对应五腑?这里有一个相表里的关系。因为五脏之外还有心包络,实际是六脏。但因心包络是心的外围,有保护心的作用,其病理变化大致与心一致,所以习惯上仍称五脏。心包络对应的是六腑中的三焦。三焦:上焦是指心和肺、中焦指肝和脾、下焦是肾,它是把五脏分为了三块。 2、五行学说来源 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种物质的运动。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2.1、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 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而没有克,事物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 一、五行与五脏 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所以要说中医养生就不得不说五脏之间内在的联系和相互滋生的关 系。 相生 木→ 火→土→金→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