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在中国的发展.
近五十年中国史前考古学的重大成果

早期智人阶段的许家窑人及其文化
图片4-2-10 图片4-2-12
1974年至1975年,在山西省阳高县许家窑村附近的 遗址中出土的许家窑人,属早期智人早期的古人类, 年代距今约10万年。许家窑人文化以石器、骨器、 角器为代表,已发现的各类石制品多达14000余件, 石器类型多样,有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石钻、 砍斫器、石球等,制作技术较北京人稍有进步。左 上图为许家窑人顶骨化石,左下图为许家窑人使用 的石器,上图为骨器。
图片4-2-15
晚期智人阶段的柳江人
1958年发现于广西壮族 自治区柳江县通天岩旁 洞穴中的柳江人,是迄 今所知中国最早的晚期 智人化石,年代距今约 7万至6万年。经人类学 研究,柳江人的体质特 征属蒙古人种,代表了 蒙古人种的一种早期类 型。
图片4-2-17
图片4-2-19
晚期智人阶段的山顶洞人
纳勒迪人(Homo Naledi)
南非科学家发现了人
类祖先的遗骸,并证 明其是一类新人种, 这一重大发现很有可 能改变人类的历史。 他们可能是最早期的 人类,活跃于大约 300万年之前。
中国古人类和旧石器时代文化:
中国直立人的代表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和县
人等,以及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中国著名的早期智人许家窑人和丁村人及其所代表 的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中国著名的晚期智人柳江人和山顶洞人及其所代表 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3.遗址的布局: 遗址占地面积约50000平方米,大致形状为南北稍长、 东西略短的不规则椭圆形,已有一定规划和布局,大 致分为3个区,即居住区、墓葬区和制陶作坊区。居 住区在聚落的中心,周围有一条人工挖掘的宽6~8米, 深5~6米的大壕沟围绕,大壕沟外北边是公共墓地, 东边是制陶作坊窑址群。 (1)居住区在遗址的中央,占地约30000平方米,中 间一条宽2米、深1.5米的小沟将居住区分为两片,形 成两个既有联系,又相区分的两组布局 ,每片以一 座供公共活动用的大型房屋为中心,中小型房屋窖穴 散布周围。据研究,此聚落是集聚两个氏族的部落住 地。 (临潼姜寨遗址有相似的布局)
对“性别考古学”在中国发展现状的思考

【考古研究】Archaeological Research百余年来,中国考古学界的从业者性别相对单一是不争的事实。
究其原因,不仅仅在于男性更具备田野工作的优势,还因为早期女性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被剥夺了接受该方面系统学习和工作的权利。
直到今天,女性在考古工作中依然无法突破职业的“玻璃天花板”。
于是,以下问题的产生变得显而易见:一是少有作为考古学家的女性深入田野,以女性的视角去第一现场发掘、观察并思考;二是不少重要的考古结论都是由男性考古学家判定得出的,而在一个由两性组成的社会中,部分仅由男性判断得出的结论,其科学性和客观性有时难免会打折扣。
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的讨论正是性别考古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我国,近年来性别考古学的发展成就显著,但由于其发展过程存在环节缺失、步骤跳跃等问题,相关学术研究仍存在不少空白和不足。
1 性别考古学的缘起性别考古学缘起于女权运动。
经过两次工业革命,西方国家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促使女性意识开始觉醒,随之而来的是19世纪末第一次女权主义运动兴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女权运动虽然一度陷入低潮,但它很快又伴随着人本主义社会科学的思潮再次复苏。
20世纪60年代的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将女性对“权利”的诉求转变为了对“权力”的诉求,这一时期的女权主义显示出了强烈甚至激进的政治色彩。
第三次女权主义浪潮则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并于90年代中期在西方世界将女权运动推向高潮。
结合上述三次女权运动来看,第一次女权主义运动为西方女性在政治上争取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平等权利,与此同时也为多个学科带来了理论上的革新。
但在考古学领域,这次女权运动并没有掀起任何浪花。
直到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迎面袭来,性别考古学才在欧美开始萌芽。
20世纪80年代,在第三次女权主义高潮的洗礼和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哲学等其他社会学科的影响下,西方学术界的女性考古学者开始意识到,女性考古学者在学科研究和职业晋升中常年处在与男性学者不对等的位置上,无论是研究经费的申请还是学术话语权,相比于男性学者,她们似乎总是弱势的一方。
考古学的起源与发展

考古学的起源与发展考古学是探寻人类古代文明的科学方法,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埃及和古代中国。
通过对文物、遗址和古代人类活动痕迹的发掘和研究,考古学为我们揭开了人类历史的篇章,丰富了我们对古代文明的了解。
本文将探讨考古学的起源与发展,从埃及和中国的考古实践出发,重点介绍考古学在其他地区的发展及其对人类历史研究的贡献。
一、埃及的考古学实践埃及是考古学的发源地之一。
早在公元前19世纪末,法国学者夏尔·科默尔在尼罗河西岸的撒卡拉地区进行了第一次考古发掘,这标志着考古学显示出一丝曙光。
此后,考古学在埃及得到快速发展,不仅揭示了古埃及文明的诸多奥秘,还为了解人类历史提供了重要线索。
例如,庞贝的发现揭示了古罗马帝国的繁荣与沉沦,成为研究罗马历史的重要依据。
二、中国的考古学实践中国自古就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考古学在中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最早的考古学实践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吴国和楚国就对古代墓葬进行了系统的发掘和记录。
20世纪初,中国的考古学进入了现代化阶段。
在中国科学院考古学研究所的带领下,中国考古学家纷纷通过对遗址的发掘和文物的研究,重新解读了中国古代历史。
例如,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使我们对中国古代军事制度和陵墓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三、考古学的全球发展除了埃及和中国,考古学在其他地区也有了显著的发展。
希腊、意大利、美洲等各个地方都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考古学家和重要的遗址。
例如,希腊的托洛密斯发现了米诺斯文明的遗迹,使我们对古希腊文明有了更全面的认识;秘鲁的马丘比丘考古遗址成为了探索印加帝国的窗口。
这些发现和调查给人类历史和文明的研究提供了丰富且重要的材料。
四、考古学对人类历史研究的贡献考古学作为一门科学,不仅仅探寻并揭示了古代文明的发展轨迹,还为人类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证据。
首先,考古学通过对文物的发掘和研究,使我们得以了解古人的生活、思想和社会制度。
其次,通过研究遗址和城市布局,我们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发展状况和文化交流。
中国考古学的意义

中国考古学的意义考古学在中国是一门年轻的学问,其独立发展的时间尚不到一百年。
在这一过程中,尤其是在其早期发展的过程中,地质科学对于该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
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中国考古学的意义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考古学的意义考古有承先启后的作用。
了解历史、了解过去的文化,让你更能看清楚现在。
现代人不断重复的犯上历史性的过错,就是因为不了解历史。
人们多读一点历史,客式他同样不可避免的犯了历史性的错误。
如果不关注考古、不关注历史,所犯的错误将更严重。
考古学;属于人文科学的领域,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任务在于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
实物资料包括各种遗迹和遗物,它们多埋没在地下,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发掘,才能被系统地、完整地揭示和收集。
因此,考古学研究的基础在于田野调查发掘工作。
考古学的产生有长远的渊源,但到近代才发展成为一门科学。
近代考古学发祥于欧洲,以后普及到世界各国。
北宋以来的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但直到20世纪20年代,以田野调查发掘工作为基础的近代考古学才在中国出现。
作为一门近代的科学,考古学有一套完整、严密的方法论。
它包含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和田野考古学等分支,并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领域内的许多学科以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考古是为了了解从古到今的文化,属于人文科学的领域,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任务在于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
实物资料包括各种遗迹和遗物,它们多埋没在地下,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发掘,才能被系统地、完整地揭示和收集。
因此,考古学研究的基础在于田野调查发掘工作。
近代考古学发祥于欧洲,以后普及到世界各国。
北宋以来的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但直到20世纪20年代,以田野调查发掘工作为基础的近代考古学才在中国出现。
作为一门近代的科学,考古学有一套完整、严密的方法论。
中国考古十大发现

中国考古十大发现中国考古学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最具影响力的考古学之一。
自20世纪以来,中国考古学家们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考古发现,揭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中国考古学的十大重要发现。
1. 夏都遗址:夏都遗址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是中国最早的城市遗址之一,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
该遗址的发现证实了中国有一个名为“夏”的王朝,夏王朝被认为是传说中的“三代”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2. 三星堆遗址: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是中国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之一。
该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和文物,以及最著名的青铜面具,被认为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巅峰之作。
3. 殷墟: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是商代时期的都城遗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都城遗址之一。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记录,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4. 秦始皇陵: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陵之一。
秦始皇陵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帝国,陪葬了数千个兵马俑和大量珍贵文物,对于了解中国古代帝国的建设和葬礼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5. 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是中国最著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之一。
敦煌莫高窟保存了大量的佛教壁画和雕塑,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精湛技巧和宗教信仰的深厚内涵。
6. 龙山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位于江苏省临沂市,是中国最早的城市文化遗址之一。
龙山文化的发现填补了中国史前时期城市化进程的空白,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化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7. 楚墓:楚墓位于湖北省荆州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楚国墓葬之一。
楚墓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金器和陶器,以及世界上最早的“木简”,对于研究楚文化和古代文献具有重要意义。
8. 云南滇池古城:云南滇池古城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是中国最早的城市遗址之一。
滇池古城的发现揭示了中国南方地区古代文明的独特之处,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中国考古学百年成就

中国考古学百年成就作者:***来源:《文物春秋》2021年第01期【关键词】中国考古学;100周年;成就【摘要】中国考古学从1921年兴起以来,至今已有百年的发展历程。
100年来,中国考古学在早期人类至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研究中,都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在揭示中华古代文化与文明以连续发展和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与中华文明瑰宝”、丰富世界古代文明史研究方面,功绩卓著。
尤其是在中国史前史和夏商历史的研究领域中起着主导作用,初步建立起夏王朝以前约200万年的中国史前史,探索的夏文化成为广为接受的认识,填补了商代历史研究的空白,为重建中国上古史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本文系“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群信阳师范学院炎黄学学科群招标课题”成果,编号:YHXXKQ-202001中国考古学从1921年兴起以来,至今已有百年的发展历程。
100年来,中国考古学在早期人类至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研究中,都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
尤其是在中国史前史和夏商歷史的研究领域起着主导作用,初步建立起夏王朝以前约200万年的中国史前史,探索的夏文化成为广为接受的认识,填补了商代历史研究的空白,为重建中国上古史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在两周历史研究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一批都城与地方城市及10余万座陵墓的发掘,大量简牍、帛书、墓志及其它文物的出土,极大地丰富了秦汉以降各个历史时期的研究,从内容、方法等方面都获得了重大发展,开拓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
一、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旧石器时代考古,以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的研究工作最为充分,在全国各个省区开展的直立人、早期智人与晚期智人及其文化遗存的探索,填补了地域与时代空白。
在北方与南方都发现了接近200万年的人类文化遗存,将人类在中国出现的历史大大提前。
认识到,早在旧石器时代,中国已形成南北两个技术传统,即南方的砾石石器传统和北方的小石片石器传统。
形成的综合性论著有《裴文中史前考古学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7)及《裴文中科学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90)、《贾兰坡旧石器时代考古论文选》(文物出版社,1984),以及《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与《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两部书的旧石器时代部分,还有由吴汝康、吴新智、张森水主编的《中国远古人类》(科学出版社,1989)等。
中国考古学的诞生与发展

中国考古学的诞生与发展“五·四”运动前后,西学东渐,在带来“科学”、“民主”思想和先进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带来西方人的妄自尊大,一些西方学者鼓吹“中国文化西来说”;国内也有人妄自菲薄,否定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发生动摇。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追根溯源,寻找实据,证明古史,重建民族自信,成为攸关国家命运的一件大事。
此后不久,一批中国学者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开始了对周口店、殷墟等古文明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国考古学应运而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考古得到全面发展。
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央人民政府就设立了国家文物局,并颁发了保护古代文物的法令;恢复了周口店、殷墟两项中断多年的考古发掘;在中国科学院成立了考古研究所,在北京大学设置考古专业;各省区市也相继成立文物管理委员会,负责当地的文物保护和清理发掘工作。
在考古发掘和研究的实践中,各地考古队伍日益健全起来。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田野考古工作范围不断扩大,发掘水平得到提高。
在黄河上下、大江南北,考古工作者对史前时期的半坡、北首岭、庙底沟、屈家岭、北阴阳营等遗址和大汶口墓地,对商周时期的二里头、郑州、丰镐等遗址和洛阳东周城、侯马晋城、汉唐两京城址、元大都遗址及其他重要遗址进行了规模较大的发掘。
在辉县琉璃阁的发掘工作中,首次成功地剔剥出一座完整的车马坑,受到西方考古学家的赞誉。
改革开放后,我国考古事业走向繁荣。
1979年4月成立了中国考古学会,其后一些省区市也相继成立了地方考古学会及相关的研究会;考古学得到迅速发展,加强对外交流,引进科技手段,开拓了水下考古和航空摄影考古领域;大遗址考古发掘得到加强,黄河流域所作重点发掘尤多,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也有多处遗址发掘,西南边疆、北方大漠也都发掘过史前遗址,数量之多,分布之广,规模之大,前所未见。
田野考古达到较高的科学水平。
原始聚落遗址和氏族公共墓地的发掘,力求全面地揭露布局情况,复原当时社会生活全貌;古代城址的勘察,着重了解整体规划,确定城垣范围和城门位置,探寻主干大道和重要建筑遗迹;对那些古今重合的城市,则充分利用文献资料,根据现存的古建和可以肯定的旧街道等遗迹,结合以重点钻探、发掘,较好地复原古城的平面布局;清理大型墓葬时,妥善处理糟朽不堪的漆木器、丝织品、帛书、帛画,使之得到较好保存;对于散乱的玉衣、铠甲、简牍,在清理过程中,特别注意各个零件的位置和相互关系,仔细观察和做好记录,以复原它们的整体。
1949年以前中国考古学的主要成就

论述1949年以前中国考古学的主要成就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基本上可以分成四个大的阶段,即考古学的萌芽时期、金石学产生与发展的时期、近代考古学的诞生时期和考古学的大发展时期。
1949年以前的中国考古学成就主要包括前三个阶段。
1.考古学的萌芽时期(古代—北宋):我国古代已有少数人认识到古物的重要性并试图加以解释,有的还以古代遗存作为历史资料。
这一时期古物多为偶然出土,没有正式发掘。
也没有关于考古学的理论著作。
2.金石学的产生与发展时期(北宋—清末):北宋时代,研究古铜器及其铭文和石刻文字的金石学诞生了。
对宋代金石学有开创之功的是宋仁宗时的刘敞,他的《先秦古器记》是古代最早的金石学专著。
元明两代,金石学的成就不大。
清代是金石学发展的鼎盛时期,清代金石学的特点是精于鉴别、详于考订、研究范围较广,并且有一些集成性和综合性的著述。
清末至民国初年,金石学的研究范围更广泛,不仅包括新发现的甲骨、简牍,而且兼收明器和各种杂器,不再限于文字,罗振玉和王国维是当时集大成的金石学家。
3.近代考古学的产生时期(1911—1949年):真正的近代考古学是从五四运动以后开始的。
这一时期考古的主要成就:a.以北平地质调查所为中心开展了石器时代考古学的研究。
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和我国地质学家袁复礼等1921年发掘了仰韶村遗址,第一次证实了我国有石器时代遗存。
1929年我国学者裴文中在其主持发掘的周口店第一地点,发现了第一个完整的猿人头盖骨。
1933年发现了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山顶洞人化石以及文化遗物。
b.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简称史语所)下属的考古组成立于1928年。
此前两年,李济等发掘了山西夏县西阴村史前遗址,这是第一个我国学者自己发掘的遗址。
1930—1931年史语所考古组在山东历城县龙山镇城子崖发掘了一处史前时代遗址,即龙山文化最早的发现地。
1934年出版的正式发掘报告《城子崖》是我国出版的第一本田野发掘报告集。
1930年梁思永等发掘了黑龙江的昂昂溪和内蒙古的赤峰红山等遗址,证明了东北地区存在细石器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中国考古学的诞生(1928—1937年)
第一次由中国学者自行主持的田野考古工作, 是1926年李济邀请袁复礼共同进行山西汾河流域的 考古调查并在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主持的发掘。但 这次调查和发掘属于国际合作的性质且发掘的规模 很小,故尚不能算是由中国学术机关独立进行的考 古工作。
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内设 考古组,这是中国第一个从事田野考古和考古研究 的现代学术研究机构。同年10月史语所考古组主持 了殷墟第一次田野考古发掘,这是中国学术机关独 立进行科学发掘的开端,似雄鸡报晓一般宣告了中 国考古学的正式诞生。
这一时期,较大的田野发掘比较集中于黄河流域。旧石器
时代的各种古人类化石、新石器时代的半坡遗址、北首岭遗址、 庙底沟遗址、屈家岭遗址、北阴阳营遗址和大汶口墓地;夏商 周时期的二里头遗址、郑州商城遗址、丰镐遗址、洛阳东周城 等都进行过规模较大的发掘,并取得丰厚的成果,积累了丰富 的发掘经验,使中国的田野考古工作更加完善。1950年在河南 辉县琉璃阁的发掘中,第一次成功地剔剥出一座完整的车马坑, 为西方考古学家所称道。1953年发掘的洛阳烧沟,为中原地区 的汉墓编年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标尺。1968年发掘了河北满城西 汉中山靖王刘胜夫妇墓,第一次比较完整地出土并复原了金缕 玉衣,等等。
自此以后至抗战前的1937年6月,殷墟又进行了14次发掘。 这15次的发掘, 前后持续10年,规模宏大,所获甚丰。如果 说甲骨文的发现导致了殷墟的考古发掘,那么殷墟的田野考古 则以科学的发掘资料证明了商代后期都城的存在,从而证明了 古文献中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殷商王国的存在。 这是中国考古学对中华文明乃至世界古代文明研究的杰出贡献。 中国考古学一经诞生,就以其科学性和实用性显示出了自己独 特的存田野考古工 作暂告中断,《考古》、《文物》、《考古学报》三大刊物也 被迫停刊。
b.中国考古学的黄金时期(1972—至今)
1972年《考古》、《文物》、《考古学报》三大 刊物同时复刊,中断了多年的田野考古工作逐步得到 了恢复,从此中国考古学开始进入了黄金时期。考古 发掘的地域涵盖了全国各地,时代上纵贯了从旧石器 时代到唐宋的漫长时段。且每一地区和每一时间段几 乎都有重大或比较重大的发现和收获;同一时间段内 区域文化的蓬勃发展、同一区域文化内在不同时间段 内的持续发展在考古发掘中都有了不同的显露。更重 要的进步则表现在这一时期的考古学理论和方法上的 突破性进展。
考古学在中国的发展
制作:邓浩林 常子彧
目录
中国考古学发展的若 干阶段
五十年来中国考古的 重大成果
中国考古学的不足与 发展前景
一·中国考古学发展的若干阶段
1.中国考古学的发轫 (1928年前)
2.中国考古学的诞生 (1928—1937年)
3.中国考古学的积蓄 (1938—1949年)
4 .近五十年新中国考古学 的发展
真正终结金石学的是考古学。现代考古学以田野考古的科学 性而奠定了自己的牢固地位。西方考古学在19世纪臻于完善,且 日见兴盛。本世纪初,作为帝国主义逐鹿地点的旧中国被迫洞开 门户,在掠夺性的文物发掘中,田野考古作为一种学习和研究的 手段与方法也开始通过各种科学的和非科学的途径传入中国。王 国维在清华研究院任教中国古文字课时,提出了著名的两重证据 法,这表明田野考古发现已经深深影响了传统学问的治学方法及 学者的世界观。瑞典人安特生虽然是作为调查中国矿藏的顾问而 受政府派遣来华工作的,然其最大的成功则在考古学上,特别是 1921年仰韶文化遗址的发现。李济认为,安特生实际上是第一个 通过自己的成就在中国古文物调查中示范田野方法的西方科学家。 1921年、1923年在北京周口店先后发现两颗人牙化石,1927年又 发现一颗人的左侧下恒臼齿,这一前所未见的发现即后来被定名 为“北京人”的牙齿。仰韶文化和北京人的发现这一划时代的科 学成果拉开了中国考古学“十月怀胎”的序幕。
殷墟和其他一些重要的考古发掘成果成为中国考古学的良
好开端,并为中国考古学的良性发展开辟了道路。中国第一代 的考古学家筚路蓝缕,在借鉴外国现代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的 同时,摸索出一套适合中国特点的田野工作方法,积累了一批 通过正规发掘而得到的科学资料;在思维方式和世界观上彻底 突破了金石学把玩器物的消遣心态,显示出了他们深邃的学识 智慧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中国考古学的诞生不论是在学术上还 是思想上都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1.中国考古学的发轫(1928年前)
“考古”一词最早见于北魏郦道元的《水经 注·寇水》,此时的“考古”含义仅仅是指考核考证 古代事物。北宋吕大临作《考古图》,“考古”取 意“有意于古者,亦将有考焉”,实为金石学的代 名词。从《考古图》的印行至1928年前,是有着许 多杰出贡献的中国金石学时代。无论是1899年甲骨 文的发现还是流沙坠简的发现本身,都只能为金石 学划上亮丽的最后一笔而无法超越金石学的藩篱。
3.中国考古学的积蓄(1938—1949年)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一些正在进行的考 古发掘被迫中断,一些学术团体迁往内地,在 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在西南西北进行了有限的 发掘和研究,并有较重要的收获。解放战争时 期,田野考古处于停顿状态。
4 .近五十年新中国考古学的发展
近五十年新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两大阶段: a.中国考古学的初步繁荣期(1949—1972年) b.中国考古学的黄金时期(1972—至今)
a.中国考古学的初步繁荣期(1949—1972年)
新中国初期,中央政府就迅速地建立、恢复了考古机构, 建立了文物保护和考古发掘的工作体制。1952年起,中央文化 部和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联合举办了四届“考古工作人员培 训班”,对各地文物单位的300多名专业人员进行了短期业务 培训, 这批学人遂成为新中国考古事业的中坚。北京大学等 高等学府设立的考古专业,又培养了大批科班出身的考古工作 者。人才的培养把考古的火种撒向了祖国各地,从而可能将考 古田野工作推向全国,进而力争在地域上消灭空白,在时代上 填补缺环。这一阶段逐步形成了以配合基本建设为主,主动发 掘为辅的田野考古的体制。在一些面积大、性质重要的遗址地 点建立田野工作站,使之成为考古的常设基地,这是中国考古 学的创举,既推进了祖国的经济建设,同时也在经费和项目上 得到了有利的支撑,从而更好更快地推进了考古科学的学术性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