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纸酶脱墨技术
废纸脱墨浅析

化学研究所研制的长链烷基磷酸单 脂, 水玻璃配合使用 81?@ 水溶液, 的脱墨剂。其中的长链烷基磷酸单 脂是用三氯氧磷与十二烷基磷酸脂 合成,主要是十二烷基磷酸脂作为 捕捉剂加入脱墨剂中,可显著降低 再生纸中的残余墨粒数。磷酸单脂 作为捕捉剂用于脱墨剂可促进油墨 粒子集中在浮选泡沫层中。 9 >4 = 再如:三元表面活性剂复配脱 墨剂这种脱墨剂是由三元表面活性 剂复配而成,三元指烷基苯磺酸盐 F 脂肪酸盐 F 烷醇酰胺。三元组分 中既有发泡性、乳化分散性的组分 (分散型表面活性剂 ) ,又有使油墨 粒子形成较大颗粒的组分 (集中型 表面活性剂) , 因此这种配方在浮选 D 洗涤脱墨工艺中脱墨效果较理 想,比单纯的洗涤法或浮选法效果 都好。 9 >> = : 酶法脱墨剂 生物酶脱墨技术是 34 世纪 <4 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脱墨技术。生 物酶能够有选择性的作用于油墨与 纤维之间的交界面,促使纤维的润 胀, 使纤维与油墨之间的连接减弱, !"
G
由于废纸种类不同,使得纸张 (化学浆、 所用的浆料 磨木浆等) 性 (特 质不同; 而且油墨的组成和性质 别是连接料) 也不同, 因此所采用的 脱墨方法、药品配方和工艺技术也 有所不同。要取得好的脱墨效果必 须对废纸进行分类,然后按不同类 别的印刷废纸,决定脱墨的配方和 工艺技术条件。 (#) (含酶加入位置) 加料顺序 化学法脱墨通常采用的加料顺 序是先加药品于碎浆机中,经热水 溶解和调到一定的浓度,然后再迅 速加入废纸,使脱墨药剂更加均匀 地和废纸接触和反应,以得到均匀 稳定的效果。 如采用先加废纸, 后加 药液的顺序,在碎解过程中油墨粒 子可能进入纤维细胞腔内部,使之 在其后的洗涤和浮选时,不易被悬 浮出来, 而降低脱墨效率。 酶法脱墨,由于外界环境对大 分子酶本身的活性和反应性影响较 大,加上酶与纤维间发生生化反应 的复杂性,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加 入的部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脱 墨浆的质量。 实验表明, 在碎浆过程 中加入酶比碎浆后加入的效果好, 以保证酶与纤维充分接触。 ( %) 浆料的 <E 值 一般废纸脱墨剂多为碱性脱墨 剂,脱墨时浆料 <E 值多数控制在 特别 > 9 -- 之间。但对于染色废纸, 是不易除去的颜料和处理湿强纸 时,则应采用较低的 <E 值和高温, 因为这一类纸往往不易分离成纤维。 酶液有较大的 <E 值适应范围, <E 的偏酸性和中性范围内可获得 理想的脱墨效果; <E 在碱性范围内 (大于 AB $) 时脱墨效果下降明显。 (! ) 浆浓 浆料碎解浓度对碎解和脱墨效 果有直接的影响。 对于化学法脱墨, 西南造纸 #$$! 年 %% 卷第 # 期
脱墨技术的发展

宽大的旋转门可进入磨片区,有助于缩短停机时间。 U M— y m n ht n P K m ee oo 纸业 由于启动 了能力 为 90/ S t 2t d
维普资讯
I 外 技 术 ZI
6 5
的 C m a i系统 ,使之成 为世界上最大的单条 DP o pDs I 生产线 。 最新开发的 P p l 圆柱磨与其他磨浆概念相比 ai n l o 有几个优点。磨浆 区域的 中央进浆 , 结合优化的磨盘 结构 , 使产量提高。 而且 P p l 圆柱的几何形状使得 ai n l o
2 %一 0% DI 0 10 P 4- 2 一 5 5 > 5 — 8 IO 2 6 S 8 2% 一 5 1 % %一 5 > %一 7 8% 8% 0 -6 3 0 3 0 k d/o r 0 — 5 V h tnl e
为使成浆 中灰分含量达到 2 DP线用 2台洗 %, I 浆机。 . Me o也 可为 纸板 生 产者 提 供完 整 DI t s P生产 线 。 最 大 的成 功例 子 是 SoaE s tr no的 H io enl a瓦楞 厂 新 建 的 10t 20 d回收纤 维线 ,该厂原料为清洁纸板箱边 /
原料
当今 , 新闻纸可用 10 I 0%DP生产。 基本 的原料 是 O P O G DP不需要特别的白, N 和 M 。I 但必须尽可能 地除去胶粘物 , 因为胶粘物对高速纸机的运行性能和 生 产力 有影 响 。
表 1 新 闻 纸用 D P典型 特 征 I
原料 1 0 ONP,5 -7 % ONP/ 0 0 OM G 0% 0 0 5 -3 %
纤维处理温和且稳定 , 单位能耗低 , 维护保养简单 。
5 注重成本 因素
离。 第一步应该是使清洁和筛选效率最大化。第二步
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淀粉酶用于混合办公废纸脱墨的研究

维普资讯
2
纤 维 紊 科 学 与 技 术
第 l 0卷
箱 中平 衡 水 分 备 用 。
表 1 几 种 酶 的 来 源 及 特 性
内切酶 活 C MCae s ;几种 酶在 文 中分 别用 N3 2 4 6 4 、N 7 、N6 3 1 、HC和 T10 2 L表 示 。
尘埃度用 图象 分析技 术测定 , 图象采集用 扫描仪 , 软 件 采 用 华 南 理 工 大学 制 浆 造 纸 工 程 国 家 重 点 实 验 室 开 发 的 Auopc测 量 系 统 。所 测 的最 tse 小 的油墨粒子 的大小为 0 0 . 5 mm 。测 量结果用单位 面积浆 片 中的尘埃 面积 即 mm / 2 0 来表 m
见 表 l 。 脱 墨 剂 :克 罗 地 亚 公 司脱 墨 剂 l 0 0l 。 12 实 验 方 法 . 121 废 纸 浆 的 准备 ..
将废 纸浸泡 2 小 时后在 2 兰式 打浆机 中碎解 , 4 3L荷 脱水后甩 干 , 装入塑料袋 中放 人冰
收 稿 日期 :2 0 — 11 0 20 —6 基 金项 目 :教 育部 高 等学 校 重点 实验 室访 问学 者基 金部 分 资助课 题 。 作者 简 介 :李宗 全 ,男 ,2 ,硕 士研 究 生 。研 究方 向:制 浆造纸 过程 污 染控制 和生物技 术 的应 用 6岁
L &W 公 司 的 T NS L E T R测 定 , 号 S 0 2 E I ET NS E 型 E6 :
撕 裂 指 数 用 英 国 Mes rBth l公 司 的 Dii l sme・ i e c gt a
T aigT se 测 定 ,型 号 M4 4 e r e tr n 5。
脱 墨 浆 洗 涤装 置
再生纤维高效利用困局与应对策略

再生纤维高效利用困局与应对策略作者:***来源:《造纸信息》2022年第03期2021年起外废零进口政策的正式实施,使原本就纤维原料短缺的我国造纸行业原料供应更加困难重重。
如何以科技创新方式提高国废纤维质量,延长再生纤维使用寿命、提升再生纤维造纸品质,是目前造纸科研工作的重要任务。
专题特邀华南理工大学万金泉教授撰文,介绍了目前再生纤维处理及利用技术中的困局,并简要分析提高再生纤维质量的多种应对策略。
再生纤维;外废零进口;酶处理;纤维强度再生纤维是我国造纸工业的重要原料,再生纤维造纸对节约原生植物纤维、保护环境、实现造纸工业的低碳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起开始实施的废纸“零进口”政策给造纸行业的原料供应带来了挑战,但同时也为造纸工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为了迎接挑战、抓住机遇,造纸行业要以商业模式创新保障再生纤维原料的有效供给,以科技创新延长再生纤维使用寿命、提升再生纤维造纸品质,通过创新发展,构建我国废纸纤维高质量利用的新格局。
1废纸“零进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近10年来,我国纸及纸板产能中70%以上都是以再生纤维为原料,其中,每年进口废纸用量达3000万t,再生纤维已成为支撑造纸工业发展最重要的原料。
再生纤维循环利用能够有效缓解造纸行业面临的原料短缺、能源紧张、污染严重等问题,是造纸行业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以原生纤维和再生纤维为原料进行造纸的能源消耗对比如表1所示。
2017年,国务院印发《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2019年,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方面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草案)》中明确指出,“2020年底前国家逐步基本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
相较废纸进口量巅峰时期,废纸“零进口”政策给造纸工业带来的原料缺口达到3000万t/a,再生纤维的供给成为我国造纸工业面临的一大挑战。
为了解决原料缺口问题,目前,国内造纸企业已开始采用多种创新发展措施来保障造纸纤维原料的有效供应。
脱墨方法的分类

脱墨方法的分类
脱墨方法指的是将印刷品上的墨水或墨汁去除的一系列工艺和技术。
在商业印刷和纸张回收等行业都需要使用脱墨方法。
脱墨方法的分类如下:
1. 化学脱墨方法
化学脱墨方法是利用化学反应来去除印刷品上的墨水或墨汁。
常用的化学脱墨方法有氧化法、还原法、碱性脱墨法等。
其中,氧化法利用氧化剂将墨水氧化成无色物质,还原法则利用还原剂将有机染料还原成无色物质,碱性脱墨法则是利用酸碱反应来将墨水去除。
2. 生物脱墨方法
生物脱墨方法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来去除印刷品上的墨水或墨汁。
常用的生物脱墨方法有微生物脱墨法、酶解脱墨法等。
例如,通过引入一定数量的细菌,可以使它们分解墨水中的有机物质,从而将墨水去除。
3. 物理脱墨方法
物理脱墨方法是利用物理手段将墨水从纸张或印刷品上去除。
常用的
物理脱墨方法有冲洗法、气浮法等。
例如,通过将印刷品浸泡在特定的化学溶液中,或者将印刷品暴露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可以使墨水从纸张或印刷品上逐渐溶解或气化。
综上所述,不同的脱墨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墨水或墨汁类型和印刷品材质。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脱墨方法。
脱墨药品

1、废纸脱墨过程中常采用哪些化学药品?采用这些药品的目的是什么?在DIP生产中,脱墨几乎是贯彻始终的,从碎浆时油墨的剥离开始,净化筛选除掉部分粗大的油墨粒子;浮选是已剥离油墨的主要去除手段;后浮选之前的热分散,可使未剥离油墨进一步剥离,并使残留的较大油墨粒子碎解成肉眼看不到的细小粒子,并通过后浮选进一步脱除,在浮选之后的浆料浓缩过程中同时完成对细小油墨粒子的洗除,在这一系列过程中,除了机械作用、化学作用对脱墨起着重要的作用。
用于脱墨的主要药品及使用目的如下:NaON :是纤维的润胀剂和油墨的皂化剂,与机械作用协同,促进油墨的剥离。
Na2S:O3 :是稳定PH的缓冲剂,是油墨的分散剂,防止H2O2无效分解的稳定剂,同时还是润湿剂,降低液体表面张力,起分散剂的作用,防止油墨颗粒重新沉降在纤维上。
H2O2 :漂白剂,加在碎浆机中主要抑制浆料的碱致返黄,用于DIP漂白时是重要的漂剂。
加在热分散中,起杀菌和漂白作用。
表面活性剂(脱墨剂):具有多重功效,是油墨的剥离剂和分散剂,浮选泡沫的发泡剂和泡沫稳定剂,细小油墨粒子的凝聚剂或捕集剂。
螯合剂:主要是重金属离子的遮蔽剂,防止H2O2无效分解。
酶制剂:油墨剥离促进剂。
CaCL2 :对于某些油墨捕集剂,要求介质具有一定的硬度,CaCL2是常用水硬度调整剂。
2、NaOH的作用机理是什么?NaOH很容易通过离子交换作用使纤维中的羧基离子化,加强纤维的润胀作用。
纤维润胀导致体积膨胀,而纤维表面覆盖的油墨膜却几乎没有润胀,结果使得纤维和油墨的界面处发生机械错位,破坏二者之间的结合,使油墨被剥离,因此纤维的碱润胀是促进油墨剥离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可促进废纸的碎解。
NaOH的副作用是使含木素较高的机械浆纤维发生返黄现象,降低浆的白度,这是由于浆中木素受PH影响形成发色基因,同时使废纸中一些碱溶性物质的溶出量增大,导致排水中BOD和COD增加,增加了污水处理负担。
3、NaOH用量对脱墨剥离效果有什么影响?一般用量应为多少?油墨的剥离随着碎浆PH的提高而提升,在PH由7.2升至8.0时,提升很快,PH值继续升高,剥离提升效果逐渐趋缓,即高PH下纤维的润胀程度变化是有限的,PH超过9.1后,脱墨带来的白度提高抵消不了高PH 7.0造成的碱致返黄的影响,使白度显著下降,因此以油墨的剥离为主兼顾纸浆的白度,碎浆时的最佳PH为9~10,碎浆据此来确定用碱量。
废纸浮选脱墨的生产实践

作 用使 油 墨 与 纤 维 分 离 。
利用 纤 维 素 酶 法 脱 墨 工艺 也 分 为 碎 浆 和 浮 选 等 阶 段 。碎 浆 时 需 在 碎 浆 机 中加 入 纤 维 素 酶 及 阴 离 子 表 面 活 性 剂 , 持 一 定 的机 械 作 用 力 , 保
l 2~l 3
【】 武 书 彬 . 色 胶 印 废 报 纸 酶 法 脱 墨 工 艺 的 优 化 .中 国 9 彩 《 造 纸 》,0 0( ) 1 - 3 2 0 5 :0 1 【0 l 】魏 华 丽 、 玉 杰 . 纸 脱 墨 新 工 艺 — — 中 、 双 回 路 脱 高 废 碱
作用 有 助 于 油 墨 粒 子 的 去 除 ,之后 再 进 行 浮 选 处 理 。 处 理 方 法 与 浮 选 法 脱 墨基 本 相 同 。 由于 酶 的活 性 及 其 与 二 次 纤 维 间 的 生 物 化
参 考 文 献
【】 《 编 印刷 用 纸 实 用 手 册 ) 印 刷 工 业 出 版 社 l 新 【】 谢 来 苏 、 隆 言 泉 . 世 纪 的 造 纸 纤 维 原 料 .国 际 造 2 2l 《
纸 》 2 0l 1 :-l ,0 ( )5 l 【】 钟 香 驹 . 步 向 2 世 纪 迈 进 — — 中 国 造 纸 工 业 展 望 . 3 阔 1 《 际 造 纸 》,0 l 1 : 国 20 ( )l 【】 罗 巨 生 . 报 纸 脱 墨 碎 浆 新 工 艺 的 研 究 . 中 国 造 纸 ) 4 旧 < ,
东 济 宁 华 一 轻 机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的 产 品 ,脱 墨 剂
前 , 闻纸 印刷 已 向彩 色 化 迈 进 , 墨 中的 含 有 新 油 大 量 的 颜 料 、 充 剂 等 成 分 , 统 的 浮 选 、 涤 填 传 洗 等脱 墨 法 同 样 不 能 够 达 到 理 想 的脱 墨 效 果 , 而 生 物酶 法 脱 墨 得 到 了 广 泛 的应 用 。
-浅谈油墨与印刷方式对废纸回用的影响

浅谈油墨与印刷方式对废纸回用的影响摘要:文章首先对废纸回收再利用的流程进行分析,重点介绍脱墨环节的技术原理。
其次以不同种类的印刷技术为背景,分析油墨与印刷技术对脱墨环节造成的影响,重点介绍新型印刷技术的废纸回收方法。
明确影响因素后,可促进造纸行业发展进步。
关键词:油墨;印刷方式;废纸回用一、废纸回用流程废弃纸品回收再利用需要三个环节。
首先是粉碎,将回收得到的纸品清理干净,统一放置到粉碎机器中,在这一过程中,会向承装容器内放入大量的水,将碎纸屑搅拌成纸浆的形式,此时纸屑会悬浮在水中,尤其初步的清理工作并不能达到规定指标,因此在纸浆中仍然含有大量的粉尘泥土等垃圾。
直接应用到造纸环节会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
第二部是对废弃物的分离处理,将洁净的纸浆分离出来,用于后续的生成建工。
分离工序进行要彻底,需要严谨的检验流程。
最后是对纸浆进行漂白,重新制造成纸质用品。
废纸中含有最多的杂质是油墨印记,会对成品纸的颜色产生影响,由此可见脱墨环节的重要性。
制造纸浆的过程中油墨已经融合在浆料中,物理沉淀方法很难将其祛除,需要在纸浆中添加化学原料,调节浆料颜色。
常用的化学原料为脱墨剂,根据纸浆量对化学试剂使用量进行计算,添加后油墨通过反应能够生成新的产物,颜色也逐渐消失,转变为无色状态。
纸浆上层会聚集一些反应生成物,将其分离即可达到脱墨的目的。
在脱墨剂研制使用之前,常见的杂质祛除法是洗涤,在药水中添加碱性物质,能够起到去除油污的作用。
还包括漂白剂,活化剂等物质,将纸张反复浸泡在要药水中,表面的油墨字迹会逐渐分散成颗粒,达到漂洗的目的。
需要调配不同成分的药水,分别用于不同脱墨环节,清洗干净的废纸可以投入到制作环节中。
预制成纸浆,根据使用方向制作成不同规格的纸质品。
二、不同印刷技术与油墨对废纸回用的影响油墨颜色种类多,部分废纸中的颜料是与混合形式存在的,其中含有的成分也不相同。
油墨中的颜料是控制成品颜色的,也是废纸漂洗环节中主要针对的成分,但一些油性物质是不溶于水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废纸酶脱墨技术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废纸酶脱墨技术
废址酶脱墨技术
近年来,由于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原因,废纸的回收利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废纸回收率逐步上升,废纸再生工艺不断改革。
废纸再生的关键步骤是废纸的脱墨。
目前,用于脱墨的废纸主要是废旧新闻纸(ONP)、废旧杂志纸(OMG)和混合办公废纸(MOW)。
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废纸脱墨的难度越来越大。
废纸脱墨的主要方法有化学法和生物酶法。
传统的化学法脱墨通常使用氢氧化钠、硅酸钠和双氧水来处理废纸,使油墨在强碱等化学作用力和机械作用力下从纤维的表面脱落,然后通过洗涤或浮选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将油墨除去,虽然应用广泛,但存在纸张发黄、纸张强度下降、脱墨效果不佳、环境污染严重等诸多缺点。
生物酶法脱墨是利用酶处理废纸纸浆,并辅以浮选或洗涤,从而除去油墨,是一项环境友好的新型脱墨技术,酶在脱墨过程中起着生物催化的作用。
相比于化学法脱墨,酶法脱墨具有效果好、范围广、能耗少、污染轻、成本低等显着优势,既可以减轻大量使用化学品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又可以提高纸浆的抄造性能,是一种潜力很大的废纸脱墨方法,已成为国内外废纸回用研究的热点,有可能逐步取代传统化学法而应用于工业生产。
1、废纸脱墨工艺
脱墨是通过脱墨剂和机械力等作用,使油墨颗粒与纤维分离,并从纸浆中除去,得到新鲜纸浆的工艺过程。
目前,实验室采用的废纸脱墨工艺主要包括碎纸、碎浆、浮选、抄纸4大步骤。
其中,碎纸是对废纸
的预处理,一般流程是陈化、撕碎和浸泡;碎浆是对废纸进行机械处理、化学或生物试剂处理,将废纸碎裂成为纸浆,将纤维上的油墨剥离并分散;浮选是将油墨和纸纤维进行分离,利用添加表面活性剂产生的稳定泡沫将纸浆中分散的油墨带走,得到干净的纤维;最后在抄纸机上进行抄纸。
2、生物酶法脱墨机理
2.1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的脱墨机理
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是最常用的废纸脱墨酶。
一个完整的纤维素酶系通常由作用方式不同而能相互协同催化水解纤维素的三类酶组成,即内切葡萄糖苷酶(内切酶)、外切葡萄糖苷酶(外切酶)和β-葡萄糖苷酶。
一般来说,内切酶随机地水解无定形纤维素,释放纤维寡糖;外切酶水解纤维寡糖以及结晶度高的纤维素,从纤维素链释放纤维二糖;β-葡萄糖苷酶主要水解纤维二糖和纤维寡糖,产生葡萄糖。
类似于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的作用底物是半纤维素,主要以木聚糖酶为主,包括内切木聚糖酶、外切木聚糖酶和木糖苷酶3种。
酶解产物是各种低聚糖和少量葡萄糖。
因为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复杂性,它们的脱墨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一些学者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提出了推测性的假说。
Zeyer等提出,机械作用导致纤维表面纤维素链的破坏,使油墨与纤维素结合部位突起,提高了酶对纤维的可及度,因此酶的水解作用可以轻易使油墨从纤维上脱离。
Jefferies认为,酶的作用实际上可能只是一种间接作用,仅增加了油墨颗粒的疏水性,从而改善了纸浆的自由度,
使表层纤维疏松,脱墨变得容易。
有实验证实,半纤维素酶在促进废旧新闻纸的脱墨时伴随着木质素的释放,从而推测半纤维素酶主要是通过破坏木质素-碳水化合物的连接键,从而释放木质素,油墨随之脱除。
由此可见,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主要是破坏了油墨附着纤维层与下层纤维之间的连接作用,从而达到了脱除油墨的目的。
2.2漆酶的脱墨机理
漆酶(Laccase)是一种木质素降解酶,分为漆树漆酶和真菌漆酶,广泛分布于真菌分泌物、高等植物等体内。
漆酶能够在氧气存在的条件下选择性催化氧化木质素。
木质素是造纸原料木材的主要成分之一,漆酶通过降解木质素来切断油墨粒子和纤维的连接,从而分离油墨和纤维。
由于漆酶的氧化还原电位较低(对标准氢电极约300~800mV),单独使用时活性很低,反应缓慢,而且不能氧化降解在木质素结构中占大多数的非酚型结构单元。
但是,在有氧气和介体存在时,漆酶具有了氧化非酚型结构的能力。
漆酶在介体(以ABTS为例)和氧气存在的条件下通过氧、漆酶、介体和木质素之间的氧化循环来完成脱木质素或漂白的过程。
溶液中的氧首先氧化漆酶,氧化的漆酶再氧化介体使其成为共介体,共介体的尺寸较小,能够扩散到纸浆中氧化木质素,其中介体的作用十分重要。
理想的介体必须是漆酶的良好底物,它的氧化态和还原态必须是稳定的,而且又不影响漆酶的反应;另外,介体氧化还原的转化必须是循环的。
常用的介体是一些酚类化合物和杂环化合物,如卟啉类化合物等。
2.3脂肪酶的脱墨机理
脂肪酶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多种微生物中的生物催化剂,其天然作用底物为三酰甘油酯,能够将酯键水解,释放甘油二酯、甘油一酯、甘油以及游离脂肪酸。
脂肪酶是重要的工业酶制剂品种之一,可以催化解脂、酯交换、酯合成等反应。
近年来,脂肪酶在废纸脱墨等方面的新用途也逐渐发展起来。
脂肪酶可以直接进攻油墨的连结料,使其降解,使油墨从纤维中分离出来。
脂肪酶的催化活性中心是由丝氨酸(Ser)、组氨酸(His)和谷氨酸(Glu)或天冬氨酸(Asp)构成的三联体组合,它们之间由氢键相连。
正常情况下,丝氨酸蛋白酶暴露在表面,而脂肪酶活性中心隐藏在内,表面被疏水氨基酸残基形成的α螺旋结构覆盖,对三联体起到保护作用。
当脂肪酶与反应界面接触时,表面盖型结构打开,疏水残基、活性位点暴露,脂肪酶处于活化构象,可以进行催化反应。
脂肪酶对处于溶解状态下的底物几乎没有活性,当底物浓度逐渐增加到超出其溶解度极限时,其活性明显增加,这种现象被称为“界面活化”,其分子基础是酶分子的构象变化。
“界面活化”现象可以激发脂肪酶盖型结构的开启,从而使活性中心暴露出来。
脂肪酶的催化作用依赖“界面反应”,但在废纸脱墨过程中,脂肪酶颗粒受到纤维素的连接力,不易形成明显的反应界面,这也是脂肪酶脱墨尚需解决的问题。
3、酶法脱墨和传统化学法脱墨的比较
传统脱墨工艺及缺陷
传统废纸的脱墨工艺分为洗涤法和浮选法两大类。
洗涤法设备简单,投资小,但用水量大,环境污染负荷大,大多见于中小型企业。
现代大型脱
墨生产线通常采用浮洗法或浮选法为主洗涤法为辅的工艺。
首先进行碎浆,尽可能地将原先交织成纸页的纤维分散为单根,并在脱墨化学品的作用下和印刷油墨分离。
典型的旧报纸碎浆工段化学药品的质量分数为:氢氧化钠1%左右,硅酸钠2%~3%,脱墨剂适量,EDTA或%~%,过氧化氢1%左右。
碎解后废纸再用浮选或洗涤的方法去除油墨。
脱墨后的纸浆通过漂白进一步提高白度。
在我国,小纸厂的脱墨浆大多不漂或用次氯酸盐漂。
现代大中型脱墨浆生产线漂白工段则通常采用过氧化氢单段漂,加入的过氧化氢质量分数为1%~2%。
常规化学法脱墨化学药品消耗大,对环境污染严重,纸浆易产生“碱性发黑”现象。
酶法脱墨的运用及优势
在酶法脱墨的过程中不排除使用一定量的化学药品,即不排除采用一些传统的脱墨方法。
然而生物技术能提供的方法和产品往往是一般化学法所无法做到的。
例如在中欧,酶已在商业规模上应用于制浆、漂白和OCC废纸处理中。
尽管酶处理废纸技术尚未在工业生产上得到广泛使用,但它的潜力和使用前景已受到制浆造纸界的广泛关注。
酶处理废纸技术与常规化学脱墨技术相比至少有如下的优越性:
①提高油墨(和胶粘物)的去除率;
②增进了废纸浆的白度;
③提高了纸浆得率;
④降低灰分;
⑤改善废纸浆的物理特性(如滤水度),对纸浆强度没有什么负面影响;
⑥减少废纸处理流程废水中的BOD和COD;
⑦大大降低脱墨和废水处理的化学品用量;
⑧对难以用常规浮选脱墨的混合办公废纸脱墨特别有效。
4、废纸酶法脱墨有待研究的方向
对于酶法脱墨而言,国内外对于其机理及其它基础性研究的不足,限制了酶法脱墨的深入开展及其在工厂中的应用。
今后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例如,酶和纤维相互作用的机理,不同酶组分的协同作用,酶与造纸助剂的相互作用,脱墨酶制剂的选择,酶在有效脱墨和性能改善的同时,如何不降低纸浆的聚合度,油墨的组成和印刷方式对酶法脱墨的影响,脱墨效果的酶活力检测方法的建立等。
酶法脱墨
目前,用于脱墨研究的酶制剂有脂肪酶、果胶酶、淀粉酶、半纤维素酶和木素降解酶,其中大多数使用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
酶处理可降低油墨粒子的尺寸。
通过选择性地改变酶的组成、用量、反应时间、添加剂及pH值,可更有效地把较大的、片状的、结合牢固的油墨粒子变成较小的、非片状的粒子,以利于油墨粒子和纤维的分离。
近年来,我国对酶脱墨技术的研究也一直较为活跃。
国内一些科研单位,如:天津科技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南京林业大学等都曾开展过对酶脱墨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其中,杭州格林费尔生化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酶脱墨剂已在山东太阳纸业、河北迁安华丰纸业投入使用。
与传统的碱性脱墨相比,酶法脱墨作为一种清洁生产工艺,已具有明显的优势。
它可以降低能耗,减轻环境污染(酶脱墨废水的COD值要比化学法脱墨废水低20%~30%),脱墨率高,所得到的酶脱墨浆物理强度好,白度高,尘埃度低,残余油墨量低,滤水性能好,并具有较强的可漂性。
前期的实验室研究和工业化规模实验已证实酶法脱墨是一种效果好、经济可行的废纸脱墨方法,它在制浆造纸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