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简析职业院校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工科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工科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摘要】本文指出了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并由此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精讲教学内容,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引入以及教学与生产实践及科研相结合等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有机化学是我校化工、应化、生物、环境、高材、轻化、纺织、非织造、医学等专业的重要必修基础课,学好有机化学对学生后继的专业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有机化学内容丰富,理论性、系统性、应用性很强,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紧密相关,同时有机化学为化学学科中最活跃的领域,其发展异常迅速,内容越来越丰富。
因此在课堂教学的有限学时内如何为未来的新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已经成为有机化学教学不断探索的课题。
1 有机化学理论课教学现状有机化学现有的课程体系目前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教学内容陈旧,缺少近代的新知识新理论,且与专业联系较少,教材与有机化学发展的要求仍有很大的差距。
课程之间重复脱节现象严重,相互之间衔接不紧,难以给学生一个完整全面的印象。
此外,在教学模式上还存在“满堂灌”的填鸭式方法,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
再有,考试方法单一,考试内容死板,对学生的质量评估是只看分数,不看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这种教学模式存在很大弊端,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
目前我们采用的传统教学和考核模式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容易造成学生知识面窄,缺乏创造力、高分低能。
还有,相对而言国外化学教学多具有知识容量大、层次多、重基础的特点,教科书中除经典理论外,还有新知识介绍、交叉学科、前沿课题、甚至是待解决的问题。
教学手段更是灵活多样,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思维活跃、创新能力高的学生脱颖而出。
为了克服上述弊端,国内很多高校都在不断地对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和探索,一些兄弟院校也在课程的教学方法上做了大胆尝试,如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以及开展第二课堂和学术讲座等。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第三部分包括脂 , 蛋白质和核酸。着重介绍主要生物有 糖, 机物如脂, , 糖 氨基酸, 多肽和蛋白质, 核苷, 核酸的结构, 性质特 点及其生物功能。 第四部分包括立体化学, 电子效应, 有机波谱与光谱, 以及多 步骤的有机合成。重点阐明有机物的立体化学特性和电子效应 及其在反应中的应用; 其中, 有机波谱分析及多步骤有机合成路 线的设计专题讲座的开设大大的提升了学生对掌握有机化学知 识的应用能力。 在新的授课体系中, 第一和第二部分是基础有机化学的主 要内容, 计划时教学为7 课时, 0 较传统教学学时短。第三部分使 用 1 1 学时介绍。剩余大约6 1学时用于第四部分专题讲 0—4 —0 座, 进行波谱解析以及有机分子的设计合成讨论。 从该课程体系在近几个年级实施的情况看, 效果是明显的, 其具体表现在学生 自主完成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的正确程度, 较以往年级的学生有较大的提高, 在对学生的评教结果抽查中 有机化学的教学效果名列我系之首; 最直接的效果是学生普遍 喜欢有机化学, 出现在学生考研时均一致倾向于报考有机 而且 化学专业。实践证明, 我们提出的有机化学教学新体系不但能够 适应学科教学发展的要求, 而且有利于培养知识面广, 综合素质 高, 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 二、 开展启发式, 讨论式和研究型教学。 启发式教学就是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使之作出判断, 从而 强化知识传授效果的一种教学法。早在 20 00多年前, 孔子就已 经在运用启发式教学, 他认为掌握知识, 形成道德观念应当是一 个主动探索和领会的过程。在《 论语》 “ 中,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 即在教学过程中, ” 要建立起一种 使学生对某一问题积极进行创新思考, 在辗转反侧, 急于解决而 又尚未搞通的时候 , 通过教师的引导, 开拓学生思路, 并指导学生 弄清楚问题的本质。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的心理状态一直处于一 种情绪高涨, 兴趣盎然, 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研究表明, 这种 状态下所进发的强烈的求知欲, 探索欲是学习, 思考的前提和动
高师有机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

高师有机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
孙 颖 , 王 晓 忠
( 承德 民族 师专 化 学 系, 北 承德 070 ) 河 60 0
摘要: 如何在 有限的学时 内 养出高质量人 才, 培 是有机化 学教 改 中的一个重要 的课题 。本文就 多年教改体会谈
一
谈在有机化 学教 学改革 中的几点尝试 。
想, 实施 启发式 、 研究式 的教学 , 师生互 动 , 充分调 动学生 的
奇心, 从直接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 中引出基本理论 和规律 , 增
加了真实感, 深了学生 的印象。同时 , 加 重视模型在教学中的
学 习主动性和参与教学 的积极性 。
2 精选有机化学教学内容 , 加强与生产实际相联 系 在 有机化学课程 教学 中 , 依据 教学大 纲 , 立足 于教材 在
的幼稚 或片面性 , 重视 学生个性特 点 , 鼓励学 生提 出他们 的
症等都有重要作用 。另 外重视直 观教学 , 训练学生 空间思维 能力 。结 合授课内容将生动有趣 、 短小精致 实验的多媒体在
课堂演示 , 往往会改变单调 的课堂气氛, 引起学 生的兴趣和好
看法和疑问。也要让学生 了解有一些问题是未必有确切的或 唯一 的答案 的。在教学方法上要牢 固树立 以学生为中心的思
化学 的研究 , 对人们认识复杂 的生命现象 , 控制遗传 , 征服顽
景, 有意识 在几个章节讲 授中结合 教学 内容 , 提出一 些学生
欲答不能而又迫 切想了解 的问题 ,究动机 , 而调动学 生积极 地参 与 从
探索 , 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要理解学生 在学 习过 程中
教学 内容 上 进 行 了适 当 的取 舍 。教 材 中不 少 内 容 是 可 以查 阅
关于高职院校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以有机化学实验改革为例

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 为 培 养 目标 , 因此 , 在 的课 时 都 分 配 到 了与 企 业对 口的 某 项 专 门
高职教育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探讨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 主要 强调 以“ 应用 ” 为教学 目的 , 以能 力
培养为本位 , 是按专业 培养专 门人 才 , 教学要 以职业为导 向 , 作
为基础 课程 的有机化学的教学 ,在教学 巾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 解决 , 有必要进行相应的改革 。经过几年来在有机化学教学工作
以达 到智 力活动 的最佳状 态, 此, 有机化学教学 改革必须 高职
主导作用 , 忽视了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 和主动性 的发 挥 , 在教学上 习惯 于“ 满堂灌 ”填鸭式 ” “ 的方法。现代教育应把学习的主动权 交给学生 , 让课堂充满活力 。在从学科发展的角度考虑问题的同
内容 , 尽量 以煤化T 巾的化合物的合成或化学现象为实例 , 体现
有机化学在煤化工领域 的重要性 , 体现职业教育 的特点 , 也是 目 前 教学过程 巾, 提高教学质量 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 () 2 在有机化 学教学 内容体 系编排设 计 中, 注重发挥高职 要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 提高学生的思 维能力。在每一章 的教学 巾都要安排一些综 合性 和应. 性的思 [ f J 考题 , 引导 学生积极 进行 思考 . 断提高 思维 的广度 、 度 、 不 高 深 度、 速度 。另外 , 在教学 巾还要注重 介绍 当今本专业的研究现状 和研究方 向 、 研究方法 和研究成果 , 这样 , 既可使 学习 内容具有
业技 术院校 的培养 目标 、 教学特 点, 进行 了教 学改革的探 索。 关键词 : 高职教育 ; 有机化 学; 学方法; 学改革 教 教
中图 分 类 号 : 7 85 G 1. 文 献 标识 码 : A 制造悬念 , 而使学生的注意 力 、 维 、 从 思 记忆 、 造 凝 聚 在 一 起 , 创
高职化学实验类课程“课堂革命”的探索与实践——以溶液的配制为例

1经验交流高职化学实验类课程“课堂革命”的探索与实践——以溶液的配制为例郑伟(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济源,459000)摘 要课堂革命是职业教育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的必经之路,也是高职院校“双高”建设的重要内容。
本文在剖析高职化学实验类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将“问题导向、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应用于“溶液的配制”课堂教学,全面深化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根据学生学习需 求因材施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对高职化学实 验类课程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实施“课堂革命”的途径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职课堂革命化学实验溶液的配制2017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加快教育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强调课堂作为教育发 展的核心地带和人才培养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2019年,高职院校开始扩 招;2020年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今明 两年高职扩招200万的任务”。
高职院校的招生对象既包括了应往届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还新增了社会考生,通过降低高职入学门槛,实现了高职教育量的 &由 高 生 , 学生学差不齐,给高职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在高职教育普及化阶段,如何提高高职人才的培养质 量,做到“宽进严出”,就势必需要来一场“课堂革命”,进行教学变革与创新&1化学实验类课程教学现状高职化学实验类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是按照“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讲解、演示-学生模仿操 作、书写实验报告”的顺序完成。
该教学模式存在着较多的教学弊端:首先,教师讲解、演示占用了课堂时间,变相挤占了学生的操作、练习时间;其次,学生在教学全程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未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再次,该教学模式不能兼顾到每一位学生, 不利于学业基础本就参差不齐的学生技能水平的个性化成长。
2化学实验类课程教学开展“课堂革 命"的思路为了改变传统化学实验类课程教学中学生比葫芦画瓢完成实验操作、不认真思考实验原理和实验、不积极 堂的现 " 学生的 、 技 能迁移能力,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在化学实验类课程课堂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 课堂教学改革&通过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教师课中根据学生个性化学习需 要,引导、启发学生深度思考、项目练习⑷,从而实现 学生技能个 化提 。
高职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_游玟娟

1. 1 整合教学课程内容
整 , 生物化工专业基础课程的课时逐年减少。为避免重复教 学 , 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的 整合势在必行。基于此, 笔者将 生物化学 与 化学基础 整合为 生物化学基础 , 具体做法如下: 课程内整合。将 蛋白质、 核酸、 糖类和脂类等四大生物基础知识融入四大代 谢 , 把它们的结构、 性质讲解贯穿于代谢过程中, 将传统教材 中独立的章节进行重组, 使教学内容有机地衔接起来。 的结构、 性质和反应原理插入到生物化学四大代谢中。
安徽农业科学, Jou r n al ofAnhu iAgr.i Sc. i 2009 , 37( 32): 16115- 16116 , 16118
责任编辑
马树梅
责任校对
卢瑶
高职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游玟娟, 温拥军
(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学系, 湖南株洲 412004)
摘要 从教学内容整合、 教学方法改进以及实验教学环节优化等方面阐述了高职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尝试。 实践表明, 改革有效地提高 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生物化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 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6611( 2009) 32- 16115- 02 Exp loration and Prac tice in T eaching R efor m of B ioche m istry in H igher V ocational Education YOU W en -juan et al ( D epartm ent of A pplied Chem istry , H unan Che m ica l Industry V ocationa l T echno logy Institute , Zhuzhou , H unan 412004) A bstract Teaching refor m o f bioche m istry in h igher voca tiona l education w as expla ined fro m follo w ing aspects such as confor m ing teaching contents , m i prov ing teaching m ethods and optm i izing experm i entation teach ing . The practice proved that such refor m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teaching e ffec. t K ey w ords H igher vocationa l education ; B iochem istry ; T each ing refor m
高校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设想与实践研究

构建和谐 的师生 关 系。教师 既是 传道授 业者 , 也是 学生 论 与概念 的理 解 , 充 分运 用先进 的现代 教 学技 术 , 强化课 程 积极 学习的指导者 、 倡导 者与合作 者。教师 应在有机化 学知 教学, 使 学生观 察 问题 、 分析 问题 和解 决 问题 的 能力得到 提 识传授过程 中, 营造和谐 的师 生关 系, 转 变教 学理 念 , 从 古板 高。教 学中充分展现 学科魅 力 。 加 强 学生学科意识和科 研精 的知识传 授型 向现 代教育 导向型转 变 , 既在 教 学方 法上有所 神的培养, 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传承 , 又在教 学策略上积极 创新 。 发挥 学科优 势 。 最 大限度地 3 . 高校有机化 学课程教 学改革设想与 实践研 究 挖 掘 学生对有机化 学的 学习热情。 充分尊重 、 相信 学生, 做学 精选教 学 内容 。应根 据 高校 专业要 求和培 养 目标 。 合理 生的 良师 益友 , 帮助 学生掌握理 论要 点 并灵 活应 用 。 科 学巧 设 置理 、 工科有机 化 学教材 , 教 学 内容 上也应适 当取舍 。 如光 妙地 学以致 用 , 实现素 质教 育 的培养 目标。 谱 法 因与 实 际联 系较 密切 而在有 机化 学 中具有 重要 的应 用 4 . 结论 价值 , 但 若从理 论 高度上 真正理 解则 需要较 长 时间 , 所以, 光 综 上所述 , 高校 有机化 学课 程教 学改 革 。 是教 育 者广 为
高校 肩 负着人才培 养的历 史重任 。 有机化 学课 程教 学是 学生开启 智慧、 全面 掌握 有机化 学理论和 实践知识 的重要环 节。因此 。 如 何以课程教 学为 突破 口, 打破传统 的课 堂教 学模 式。 研 究和 探 索新的 有机化 学课 程教 学方法 。 挖掘 学生潜在 的综合 素质 并有 效延 伸 , 实现教 学效益 最大 化 , 为后 续专 业 课 程 的 学习和终 身可持 续发 展奠 定 必要 的有机 化 学基 础就 显得 尤为 重要 和势在必行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析职业院校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俨然已经成为我们职业教育的目标。
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应当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走上工作岗位后同时应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
我们所培养出来的人才类型应该是技术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或操作型的高技能型人才,而非研究性、设计型人才。
有机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已经广泛渗透到化工生产的各个领域。
职业教育教学职能的转变使得现目前有机化学教学体系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融于有机化学课堂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我们围绕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这个中心任务,深化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实践表明,以创新意识与培养能力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1有机化学课教学现状
传统的有机化学理论教学模式大多采用先理论,后实践,即教师讲解-学生听,在学生掌握有机理论的基础上,运用验证性实验进行证实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
这种教学模式在众多院校中一直沿用至今。
但是随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逐步转变,我们发现现有的经典教学模式跟高职院校教学理念已经不相适应,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
我们培养的是技术应用性人才,而非研究性人才,这个理念决定我们的教学从教学手段到教学内容都应该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与更新。
2有机化学课改革实践与探索
有机化学是化工生产中应用最多的学科之一,传统的有机化学教学已满足不了21世纪经济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要,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进行了如下探索:
2.1课程整合,融合学科体系
有机化学作为化学学科的一个分支,教授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素养和能力的培养过程,同时还是从理论到实践的知行统一的过程;而化学实验课教学则是这个过程中的纽带。
有机理论的教学需要实验的反复检验,同时又为实验提供理论支持;而实验教学又贯穿整个有机化学的教授过程,进一步验证有机理论。
图1为有机化学教学关系图,通过这张图我们不难分析得到有机物的性质、制备及表征是有机化学的核心,这个核心与有机化学研究的所有环节(信息的收集、整理,问题的提出,理论的分析、判断,实验方案的确定),实验过程(制备、纯化、表征)的控制技术,结果的给出等都有联系,通过制备、纯化、表征有机物,可使学生真正了解有机化学的全过程,真正体会有机化学的魅力。
其次,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的驱动下,我们对有机化学及化学实验技术两门课程进行了整合。
图2为课程整合图,我们将有机化学课程的两大重点有机的融合成了一个整体。
有机理论教学重在理论知识的提升,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为实验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实验教学则重在
动手操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反过来检验理论教学。
两者相辅相成,应该形成互助之势。
由此,我们将有机化学及化学实验技术两门课程整合成有机化学与实验技术一门课程,既增进学科间的融合性,又提高了有机化学课程的覆盖面,一举多得,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
2.2建设配套教材,促进课程改革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课程的整合给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的教材已不能满足现在的教学要求。
特别需要与之相配套的符合我院学生实际情况的有机化学教材。
为此学院集中力量对整合后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和改革,并进行有机化学教材编著的改革。
新的《有机化学与实验技术》教学讲义的编写应该注意体现基础性;考虑有机化学教育的综合化,加强各学科的渗透性;展示有机化学教育的社会性;体现贴近生活知识的科普性以及符合职业教育内容的实用性。
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知识,提高素质,培养能力,开拓思维,更要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探索意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2.3改革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项目设定分为入门项目、主导项目、自主项目。
入门项目,教师引领学生完成;主导项目,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情境设定多样化,积极推广启发式、互动式、问题式、研究式教学新式,运用网络信息平台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课上讨论和课后总结。
要达到这个目标,首先需要实现教学职能的转变即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导的教学指导思想。
整个教学流程如下:
教师首先向学生下发项目任务书学生则根据项目任务书的内容运用图书信息资源和网络信息平台课前进行资料查阅,搜集信息,拟定完成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课堂学生自由讨论方案可行性,教师把握尺度引领并参与学生方案的讨论学生总结并确定方案学生实施方案师生共同评价方案并由学生优化方案学生再实施方案最后由学生出具完成项目的可行性报告。
从整个教学过程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参与成分明显减少,学生参与成分明显增多。
充分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从验证式教学模式向引探式[1]教学模式过渡,由灌输式教学法向诱导式再到自主式教学法的转变,从学生被动的被灌输到诱导学生学习,再到学生能自主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程度的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学习有了主动性才会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2.4改革考核办法,全方位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科学的考核方法不仅能检验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知识的把握能力,更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
为了使学生的成绩能客观地反映学生对有机化学与实验技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我们改革了考试的方式和学生成绩的评定方法。
在课程考核方面加大过程性考核的力度,重在过程。
我们制定的考核方法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项目成绩即过程性评价占总成绩的50%,该部分成绩主要涉及项目方案的确定、项目操作成绩和可行性报告成绩;二
是理论考试成绩即终结性评价占总成绩的30%,该部分成绩主要涉及有机理论和实验理论;三是平时成绩即学生自评和互评成绩,占总成绩的20%,该部分成绩包括学生学习素质及项目学习准备情况,由学生自评和学生之间互评产生。
实践证明:该方法能公正、真实地评价出学生的学习水平,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5开放实验室,构建学生自主实验平台促进有机理论的提升
为了便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好相关理论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理论验证性实验,或是课堂未能及时消化的实验,我们将实验室开放出来,给有需要的学生提供有利条件,鼓励学生自带实验课题进入实验室,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索的环境。
实践证明,开放实验室不仅能够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更能促进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3结语
有机化学与化学实验技术的有机整合,改变了过去学生被动的接受有机理论知识和单调乏味的接受实验基本技能的状况,改变了有机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现状,极大程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培养创新型、高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必要的环境和条件,在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