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影响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影响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我国国际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

论我国国际贸易现状及发展方向 四大因素支撑着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人们把对外贸易作为发展本国经 济的最初推动力。世界自由化政策的效果,世界经济保持较高增长 速度为我国外贸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 济体制改革和外贸体制改革,以及9%左右的实际增长率为外贸发展 创造了良好内部环境,加入世贸组织以来, 政策的改革。我国在劳动力资源、市场规模和经济发展潜力上又具 有比较优 势。外资对我国增加出口,改善国际贸易地位起了积极作 用。 利用世界产业转移的契机我国外贸从初级产品出口转换为轻工 纺织品的出口,再到机电制品的出口,目前利用世界高科技产业转 移的机遇正向高科技制品为支撑点转变。改革开放以前一般贸易一 直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改革开放后加工贸易异军突起,超 过一般贸易的增长,目前已经占到出口总额的 55%,进口总额的39% 尤其是进料加工贸易发展尤为迅速。 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产业升级,人 们对服务的需求更加强烈。服务贸易自由化趋势遍及各个传统服务 部门和新兴服务行业,从商务、旅游、运输、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 , 到信息、金融、保险、法律、咨询、经纪、通讯和各种专业服务,都 成为各国谈判和扩大市场准入的对象。由于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 国际分工的深化,各国政府逐步开放服务市场,服务贸易自由化程 度的提高,服务贸易将越来越成为新的贸易增长点。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货物贸易以高新技术为载体 , 高新技术产业在当今世界经济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制造业在世界 范围内正在朝着更高知识密集型的方向增长,低知识密集型产业的 货物贸易正在萎缩,高知识密集型产业贸易的上升诱发当代知识贸 易。知识不再仅仅是生产要素,而是一种重要的企业战略资源,在 价值创造活动中正逐渐显示其核心地位 ,日益成为企业参与国际竞 争所必要的核心优势资源。 世界产业结构信息化进一步刺激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在全球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增强了服务活动及其过程 的可贸易性,产生了大量新的服务贸易门类,刺激了整个 世界服务 贸易的发展;同时也将使世界服务结构进一步朝着技术、知识密集 型的方向发展,与信息高速公路等高新技术有关的服务业和以高新 技术为手段的服务贸易将会得到更为迅速的发展。 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知识的生产与创造,而知识的生产与创造又 离不开科中国加快了贸易和投资 科技产业化浪潮中

重商主义及其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重商主义及其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摘要]重商主义直接催化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诞生,构成了发展经济学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迅猛增长, 外资大量流入,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不断扩大,使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出重商主义的种种局限性,这种局限性正越来越广泛地影响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重商主义; 对外外贸; 影响 经济成长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经济学说,但即使经济发展处于更高的阶段时,过去的经济学说仍然有效,它会在被扬弃和吸纳综合的过程中成为一个新的环节。重商主义,既是一种理论思想,又是一种政策体系。本文拟对重商主义进行重新认识,分析重商主义的政策和措施,并从中引发一些对现阶段中国外贸发展的启示。 一、重商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重商主义产生于15世纪末,全盛于16、17世纪,瓦解于17世纪下半叶资产阶级阶段古典经济学兴盛时期。重商主义的名称,最初是由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提出来的。在许多经济学教科书中,重商主义被看作一种过时的、幼稚的、可笑的早期经济理论,亚当·斯密在其著作中就曾尖锐地抨击过它。重商主义虽未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但它提出的一系列理论主张都是为国家制订宏观经济政策服务的。可以说重商主义是近代经济学的起点,是经济民族主义的理论代表,也是国家干涉主义的先导。欧洲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随着新大陆和新航线的发现,欧洲商业活动范围空前扩大;加之西欧对美洲、非洲、亚洲的殖民掠夺,大量金银流入西欧各国,积累了巨额的货币财富,导致封建主义自然经济的迅速解体和国内外贸易的发展。货币财富成为各个阶级共同追逐的对象,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支配力量,社会财富的重心由土地转向金银货币。与此同时,欧洲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民族国家。民族国家的庞大开支,日益需要大量货币。为了进一步发展商品货币关系,商业资本家要求并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措施,商业资本要实现货币资本的积累,要求国家保护,而封建统治者要进行宫廷挥霍与战争也需要得到商业资本支持,因而两者结成联盟,通过强有力的中央国家来推行新的体现商业资本利益的政策,利用行政措施,尽量地把货币吸收到国内来,重商主义就是这些措施在理论上的表现。它反映了这个时期商业资本的利益和要求。 重商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两个历史阶段。早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Stanford和法国Montch- restien,他们认为货币即是财富,主张在对外贸易中的每笔交易都保持顺差,奉行绝对的“少买多卖”原则,以增加货币的流进,因此被称为“货币差额论”。早期重商主义的对外经济政策主要是直接管制汇率和贵金属交易的方法实现国内贵金属的存量增加。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Thomas·Mun,他们主张保持全国的对外贸易顺差,不反对本国金银的流出,只求有顺差即可,因此被称为“贸易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的对外经济政策则是以贸易管制政策为主要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与趋势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与趋势 发表时间:2018-10-15T10:33:43.790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下作者:马韶辉[导读] 对外贸易也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技术、劳务的交换活动。 (辽东学院) 摘要:对外贸易也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技术、劳务的交换活动。这种交货活动由来已久,并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文先是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与其中的问题,然后分析了推动中国外贸的策略,最后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的趋势,望文中所述,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关键词:对外贸易;一带一路;贸易结构 一、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1、贸易顺差不断增长 结合近几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数据来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着贸易顺差不断增大的问题,外贸出口额大致处于稳定上涨的趋势,但进出口却一直处于失衡状态。以2016年进出口贸易数据为例,中国进出口总值24.33万亿元人民币,比2015年下降0.9%。其中,出口13.84万亿元,进口10.49万亿元,贸易顺差3.35万亿元。因中国市场的广阔,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来华投资,这使得一些贸易进口被外资企业的投资所替代,加之中国大部分企业都是以贸易出口为目标,国内需求不足,使得外贸顺差逐渐扩大。 2、对外贸易区域结构不合理 长期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都存在很明显的区域差别,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来说对外贸易活动要活跃得多,发展速度更快,贸易活动持续涌入东部地区,这使得东部地区具备很大的贸易优势。当前,中国的出口地区大多数分布在东部,而后便是中部最后为西部。不管是低技术附加值产品亦或者是高技术附加值产品,都是东部占据优势,即便目前中国正逐渐将对外贸易向中西部转移,但转移的幅度及速度还有待提升。于此同时,因受到地区间长期发展失衡的影响和制约,使得中西部地区在承接转移能力上存在一定的欠缺,无法实现快速有效的转移。 3、贸易摩擦持续增加 在中国经济不断快速发展和贸易规模不断扩张的局势下,中国和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伴随而来的贸易摩擦也与日俱增。最近几年,中国在对外贸易活动中所遭遇的反倾销事件越来越多,这些事件随着中国出口规模的逐渐扩张慢慢变多。一直到2016年年底,中国遭遇外国反倾销调查已达2000多起。在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加之欧美经济面临疲软,中国将面临越来越严密的贸易壁垒保护,所受到的反倾销调查可能会越来越多。随着中国和全球经济的不断融合,所遭遇的贸易摩擦很可能会进一步增加。 二、推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 1、扩大内需,缓解贸易顺差 必须将内需为主,以内需带动外需作为主要发展模式,从而让消费充分发挥其在提升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功效,推动中国经济的顺利发展,为其稳定运行提供保障,免受外来因素的干扰。在此过程中,企业需对国家当前的外贸形势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把握,把握好市场机遇,让集中出口风险分散化,同时还需缓解国家集中出口某个国家的顺差压力。另外,企业还需加大内销市场的拓展。当前,中国的国内市场还有待发掘和扩展,尤其是农村市场,其具备极大的潜力。因此,企业在发展国内市场的同时,还需关注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其进行充分的挖掘。 2、大力发展中西部贸易,平衡贸易结构 当前,中亚五国作为连接欧洲和亚洲大陆桥的关键区域,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成为中国拓展对外贸易的主要渠道。将来,中国和中亚国家之间的合作将会持续扩张,覆盖经贸、金融以及投资等各个领域,不仅合作内容会越趋丰富化,同时,合作范围也会越来越广泛。为加强欧亚各国之间的经济互动,使合作更为深入,中国需不断创新合作模式,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做出共同的构建,应以“一带一路”战略思想为基础,不断调整和优化对外贸易结构,于此同时,也需重视对外贸易产品的不断更新,以此来推动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 3、加大自身优势培育,减少贸易摩擦 对于中国来说,要想从对外贸易大国逐渐朝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强国进行发展转变,深化和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十分必要,同时还要加强与各种经济组织之间的沟通协作。随着特朗普政府表示退出TPP,以对外贸易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新加坡等国处于极大的压力之下,对于此时的中国来说,以RCEP为基础深化和亚太地区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和渠道,以此来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构建一种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另外,中国还需不断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力度,在“一带一路”的带领下,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从而带动全国经济增长。 三、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趋势 1、贸易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 中国出口市场当前已经发展为以亚洲为核心,以欧洲和美洲为两翼的模式。根据当前中国所拥有的贸易伙伴来看,如美国、日本、欧盟、巴西以及澳大利亚等,中国贸易伙伴已经分布于世界的各个角落,形成一种多元化格局。随着近几年多边贸易的缓慢发展,大多数国家都开始以双边区域经济合作的方式来开展对外贸易活动。而对于作为世贸组织成员的中国来说,对外贸易的市场也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扩展,基于贸易投资自由化的理念,健全多边贸易体系,这一系列举动将使中国的商品出口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服务贸易所面对的国际市场空间也将越来越广阔,中国将更便利的从国际市场获取自身所需的资源及先进技术。 2、对外贸易合作竞争空间逐渐扩大 从中国正式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开始,很多国家已经和中国进行了合作协议的签订,当今,中国的贸易对象已得到了全面的扩展,范围覆盖到全球。随着合作关系的逐渐扩张,不但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同时,中国选择贸易伙伴的自主性也到了提升,合作渠道更为多样,合作方式更为多元。基于这些贸易活动的开展,中国所拥有的话语权将越来越强,今后在国际贸易中的自主选择范围也会随之扩大。

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一、中国金融服务业进出口现状 金融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而金融服 务贸易也是服务贸易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际收支 平衡表统计中,金融行业的服务贸易进出口分为“保险服务”和“金融服务”两类。其中,“保险服务”包括所有 货物保险、直接保险(寿险和非寿险)和再保险;“金融服务”则包括所有金融中介服务和其他辅助服务,如信用证佣金和手续费、金融租赁服务、外汇交易服务、商业和消费信贷服务等,大致可归于“银行服务”和“证券服务”两类。 1、金融服务进出口 从进口的情况看,2003年—2008年的6年进口额 分别达到 2.33亿美元、1.38亿美元、1.59亿美元、8.91亿美元、5.57亿美元、5.66亿美元;2004年至2008年5年间的年增长率分别为-40.61%、15.48%、460.00%、37.49%、1.62%。 从出口的情况看,2003年—2008年的6年进口额 分别达到 1.52亿美元、0.94亿美元、1.45亿美元、1.45亿美元、2.31亿美元、3.15亿美元,2004年至2008年5年间的年增长率分别为-38.18%、54.59%、0.13%、59.31%、36.36%。 从总差额的情况看,近年来我国金融服务的国际 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2003年—2008年的6年进出 口差额分别为-0.81亿美元、-0.44亿美元、-0.14亿美元、-7.46亿美元、-3.26亿美元、-2.15亿美元(见图1)。 图1:2003—— —2008年中国金融业进出口概况统计 数据来源:2003—— —2008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整理得出 2、保险服务进出口 从进口的情况看,2003年—— —2008年的6年进口 额分别达到45.64亿美元、61.24亿美元、72.00亿美元、88.31亿美元、106.64亿美元、127.43亿美元;2004年至2008年5年间的增长率分别为34.16%、17.57%、22.66%、20.76%、19.50%。 从出口的情况看,2003年—、2008年的6年进口 额分别达到 3.13亿美元、3.81亿美元、5.50亿美元、5.48亿美元、9.04亿美元、13.83亿美元,2004年至2008年5年间的增长率分别为21.74%、44.29%、-0. 23%、64.96%、52.99%。 从总差额的情况看,近年来我国保险的国际服务 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2003年—、2008年的6年进出口差额分别达到42.51亿美元、57.43亿美元、66.50亿美元、82.83亿美元、97.6亿美元、113.6亿美元(见图2)。 图2:2003—— —2008年中国金融业进出口概况统计 数据来源:2003—— —2008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整理得出 二、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存的问题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尽管中国金融行业保持较 快发展,但金融服务贸易还处于初级阶段。其中,保险服务贸易逆差较大且仍在扩大,银行服务贸易和证券 服务贸易总体呈现波动性增长。 1、金融服务业整体水平不高,国际竞争力较弱 与当今世界金融强国相比差距很大,发达国家金 融服务业增加值GDP的比重一般在6%左右,我国2005年金融服务业的实际比重大致为 3.4%。2007年中国金融业出口11.34亿美元,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 0.9%,进口112.21亿美元,占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 8.7%,处于逆差状态。同期的西方发达国家以美国为 例:出口58.3亿美元,进口18.9亿美元,分别占服务贸 易进出口总额的23.1%和17.9%,处于顺差状态。主要原因在于西方发达国家金融保险业的竞争力极强。此外,从分析中可以看到中国在金融服务贸易上存在着 总量低,结构不合理和市场份额低等问题,这充分反映 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文/张武郑磊 实证分析 12 2009.6

论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

湖南师范大学 学年论文指导教师评阅意见

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学年论文 论文题目:论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 学生姓名:笑嘻嘻 学号: 2011070606 年级专业: 2011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指导老师:笑嘻嘻 完成时间: 2011年11月13日

论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 11级商学院国贸班笑嘻嘻学号:笑嘻嘻摘要:在国际化日益加深、中国经济强劲崛起的今天,我们应理性审视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立足自身实际,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高金融服务贸易的水平,改善金融服务贸易的结构,为我国迈向经济强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中国所面临的国内国际金融服务贸易的现状与环境,积极思考解决当前我国遇到的困难,提出了个人认为有益于发展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金融服务贸易跨境交付商业存在现状建议 一、金融服务贸易的基本概念与内容 1.概念:金融服务贸易是指发生在国家与国家或地区与地区之间的金融服务的交易活动和交易的过程。 2.内涵:根据世贸组织的条款,我们可以推定金融服务贸易的内涵包括以下要点: (1)金融服务贸易是商业性的金融服务活动,它排除所有基于公共利益的政府行为,且不管行为主体是国有的或私营的实体; (2)服务的内容涵盖银行、保险、证券、金融信息等诸多领域; (3)服务的提供方式为:跨境交付(Cross-border Supply in Financial Services)、国外消费(Consumption Abroad in Financial Services)、商业

存在(Commercial Presence in Financial Services)和自然人流动(Movement of Natural persons in Financial Services)。 3.模式:金融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相比的主要差别体现在,它不仅涉及金融服务产品的移动,而且还要涉及金融服务生产要素的移动。同时,在大多数情况下,金融服务贸易主要表现为生产要素的移动。因此,可以按金融服务在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移动方式来进行分类。按这种分类方式,根据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协定(GATS)可以将金融服务贸易划分为如F四类: (1)分离式国际金融服务贸易 分离式国际金融服务贸易是指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和消费者(使用者)不需要在国与国之间移动而实现的金融服务贸易,即一个国家从其境内向另一国境内提供金融服务而产生的金融服务贸易,此类金融服务的跨国境移动,主要是通过电话、电讯、邮电、计算机网络等的传输实现的。由于作为贸易对象的金融服务跨越了国界,故又可称为跨境金融服务贸易。(2)需求者所在地的金融服务贸易 它是指金融服务的提供者转移到金融服务的需求者所在地而产生的国际金融服务贸易,这种金融服务贸易一般要求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在需求者所在国奠定商业存在,建立分支机构,如一家美国银行想要在英国提供某种银行服务,它就必须在英国投资建立银行分支机构。因此,这种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必然伴随着生产要素在国与国之间的流动,涉及金融服务业

国际贸易对国民生活的影响

国际贸易对国民生活的影响 我们来看一看生活的小片断: 2006年的一天早晨,中国东部某城市,从事IT行业的白领张天利,早上八点钟准时起床。 他洗刷完毕后,喝了一杯“雀巢”咖啡戴上“劳力士”手表,找到他心爱的“诺基亚”手机,提上他的“戴尔”电脑,出门搭乘地铁到公司上班。 一路上张天利在考虑,是否购买一辆小汽车了,国际油价不断攀升,究竟是购买日本的“本田”车好呢?还是德国的“奔驰”车好呢?同一时间,地球的另一边,美国东部的某一城市,布鲁斯一家三口在家里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假日。 布鲁斯先生在客厅里仔细品尝来自中国的“龙井”茶。 另一边布鲁斯太太正在厨房准备美味的晚餐。 她打开“海尔”冰箱寻找材料,用“格兰仕”微波炉加热食物。 小儿子布鲁斯一边抱着“中国制造”的小玩具,一边看着“创维电视机中播放的动画片。 布鲁斯太太准备再为小布鲁斯购买一双来自中国的布鞋,这种布鞋美观舒适,价格实惠,能为家庭节约支出。 从这些片断中,我们可以看到: 商品通过国际贸易,实现了从本土化到国际化的过程。 商品国际化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并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我国,国际贸易对国民生活同样产生深刻的影响。 1.我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但资金与劳动力比例严重失衡,国民就业的压力相当的大。

通过国际贸易活动,可以为产品寻找新的就业机会。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在我国整个对外贸易总额中,仍将占有较大的比重。 2.国际分工降低产品成本,从而降低国际产品价格国际分工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发展促使商品国际化,商品国际化使企业面临便于营销环境。 企业为了使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纷纷将工厂转移到生产要素价格低廉的国家或地区,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使商品的价格更低。 这也是大多数工业消费品价格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 3.国际贸易使国际产品普及国际贸易活动,使商品消除了国家的归属,统一成为国际商品。 越来越多的企事业为了寻求更加广阔的市场,都将自己的商品通过国际贸易销售到世界各地。 无论身处哪个国家,人们都可以购买自己所需的国际产品。 国民能够以比从前更低的价格购买更高品质的商品,享受全球一致的服务。 4.国际贸易提高国民生活水平过去,我国的物质比较缺乏,人们对于生活用品的需求仅仅停留在使用价值上。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通过频繁的国际贸易活动,人们的收入提高了,产品的价格下降了,可供选择的商品增加了,总体关税水平下降了,产品的设计也越来越人性化。 现在人们对于生活服务用品的要求从单纯的满足使用要求转向了品质的追求,开始懂得享受生活,追求高质量的生活。 以往,小汽车是一个家庭的奢侈品,但现在拥有水汽车已经不再是人们遥不可及的梦想。

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

中国经贸导刊外资经贸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 文杨杰张吉国 摘要:基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和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进出口额虽有所增长,但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进出口差额不断扩大,金融服务贸易占我国服务贸易和世界金融服务贸易的比重都比较小,国际竞争力比较弱。 关键词: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优势竞争优势 一、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根据GATS(《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定义,金融服务是指由一成员方作为金融服务提供者向另一成员方所提供的任何有关金融方面的服务。综合起来主要包括:保险及与保险有关的服务、银行和其他金融性服务,其中其他金融性服务是指证券业和金融服务信息。金融服务贸易可分为四种模式:跨境提供、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 2001—2010年间,我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出口额由3.26亿美元增长到30.58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28.24%,2002年比2001年下降6.6亿美元,除2006年有较小幅度的变动外,其他年份都处于增长趋势。在同一时期,我国的金融服务贸易进口额也由27.88亿美元增加到171.42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22.36%,2009年比2008年下降12.74亿美元主要 是保险服务进口额下降所致。从金 融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来看,除 2009年比2008年略有下降外,其他 年份都在增长,年均增长率为 23.09%,贸易规模不断扩大。金融服 务贸易进出口差额十年来一直处于 逆差状态,并且呈现逐步扩大的态 势,2010年逆差达到最大,为140.84 亿美元,这主要是由于我国金融服务 贸易的进口需求大于出口需求。从 金融服务贸易占我国服务贸易总额 的比重看,其比重比较低,一直在 4.2%— 5.6%范围内波动,这说明我 国的金融服务行业在进出口规模上 虽有所扩大,但在整个服务行业中仍 然缺乏自身的竞争力。从金融服务 贸易占世界金融服务贸易总额的比 重看,其比重在经历了2002年的微 小下降后,呈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 此后,2007年又比2006年下降 0.4%。2008年在发生金融危机的情 况下,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占世界金 融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仍呈现明显 的上升趋势,但所占的比重仍然较 小。 二、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 力分析 为了反映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在 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本文选用显示 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显示性竞争 比较优势指数(CA)和净出口显示性 比较优势指数(NRCA)三个指标,并 选用世界上八个主要经济体2001— 2010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和其他 国家的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 行比较分析。 (一)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RCA)由美国 经济学家巴拉萨(Balassa)于1965年 提出,是指一国某一产品或行业的出 口在该国出口总额(包括商品和服务 贸易)中所占比重与世界上该产品或 行业的出口在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 比重之比,在金融服务贸易中,用来 反映一国金融服务在世界金融服务 中的竞争优势,其计算公式为: RCA=(X ij/X i)/(X w j/X w) 公式中,X ij 表示i国的金融服务 贸易出口额,X i 表示i国的出口总 额,X w j 表示全世界金融服务贸易的 出口总额,X w 表示全世界的出口总 额。如果一国的RCA>2.5,则表明i 国金融服务贸易具有极强的国际竞 争力;1.25≤RCA≤2.5,表明i国金 融服务贸易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0.8≤RCA≤1.25,则认为i国金融服 务贸易具有平均一般国际竞争力; RCA<0.8,则表明i国金融服务贸易 的国际竞争力较弱。该指数剔除了 国家和世界总量波动的影响,可以较 好反映一个国家金融服务出口与世 界平均出口水平相比所具有的相对 优势。 我国2001—2010年的金融服务 2012年11月下51

中国与日本的对外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

目录 一、前言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二)对外贸易的理论 ................................................................................................. 二、中国与日本对外贸易现状及特点 ......................................................................... (一)中国与日本对外贸易现状 ................................................................................. (二)中国与日本对外贸易特点 ................................................................................. 1.对外贸易商品特点............................................ 2.对外贸易方式特点............................................ 3.对外贸易地理特征............................................ 三、中国与日本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 ......................................................................... (一)对外贸易政策不够完善 ..................................................................................... (二)对外贸易方式不够平衡 ..................................................................................... 1.重视创汇能力而忽视品牌打造.................................. 2.重视出口贸易而忽视进口贸易.................................. 3.重视出口产品而忽视高端价值.................................. (三)对外贸易风险仍然较高 ..................................................................................... 四、中国与日本对外贸易发展的优化对策 ................................................................. (一)健全对外贸易政策体系 ..................................................................................... (二)加快对外贸易转型升级 ..................................................................................... (三)推动对外贸易技术创新 ..................................................................................... (四)加强国际贸易风险控制 ..................................................................................... (五)引导企业对日直接投资 ..................................................................................... 五、结论 ......................................................................................................................... 参考文献 .........................................................................................................................

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摘要:本文着眼于中国近年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额,通过对贸易竞争优势及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的计算,分析了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可以看出,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薄弱,但正在逐年提高,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本文也分析了影响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因素。最后提出提高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对策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自由化,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逐步兴起,世界经济服务化趋势十分明显。服务贸易正逐步赶上并将最终超过货物贸易居于主导地位。在服务贸易当中,金融服务贸易又因金融业的巨大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备受世人关注。 一、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发展现状 金融服务贸易是指由一成员方的金融服务贸易提供者向另一成员方提供的任何与金融有关的服务①。学术界常用的评价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指标有: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一)贸易竞争力指数 贸易竞争力指数也称TC指数,指一国某一产业或商品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即:TCit=(EXit-IMit)/(EXit+IMit) 其中,TCit为目标国第t年在服务贸易i部门的竞争优势指数; EXit为目标国第t年在服务贸易i部门的出口额; IMit为目标国第t年在服务贸易i部门的进口额。 该指数的优点在于作为一个与贸易总额的相对值,剔除了通货膨胀、经济膨胀等宏观总量方面波动影响,无论进出口绝对值是多少,它均介于-1和1之间,因此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间是可比的。若TCit大于0,说明该国第t年在服务贸易i 部门具有竞争力,TCit小于0,则该国第t年在i部门不具竞争力。数据的绝对值越大,说明该国该产业竞争力越强(大于0)或越弱(小于0)。

国际贸易政策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探究..

摘要 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 或“进出口贸易”,简称“外贸”,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国际贸易政策是一国政府为使本国利益最大化、为促进本国经济快速发展、实现本国收入公平分配而采取的限制或者是鼓励自由贸易的策略。国际贸易理论中,自由化国际贸易政策一直以来是占主导地位的,针对世界上各国贸易限制政策及相应的保护政策,中国必须结合国际环境及制度,选择符合本国国情、遵守国际准则、加强本国经济实力的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和一国对外贸易更是有着紧密的联系,如何更好地利用国际贸易政策促进本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成为各国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讲述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意义、中国在对外贸易中所面临的环境、中国国际贸易政策改变过程中对外贸易的特征以及取得的成果。同时本文搜录了一些基本的信息并结合图文来分析借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展现给大家。 关键词:国际贸易政策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环境

ABSTRACT Foreign trade " foreign trade " or "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 refers to the a country’s activities with another country between the goods, services and technical exchange .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is the strategy used by the government to maximize their own interests, to promote it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promote the fair distribution of income and restrict or encourage free trade. In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has always been dominant. According to world trade restrictions and corresponding protection policy, China must choose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integrated with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and system, and with native national condition and adherence to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to strengthen the national economy.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and foreign trade is closely linked, how to make better us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foreign trade, the environment that Chinese foreign trade faces, the process of foreign trade and achievements made by Chinese. At the same time in this paper, there is some basic information combining graphic analysis to show you. Key words: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and foreign trade foreign trade environment.

中英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国际贸易 中英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选题背景: 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国际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相对货物贸易,服务贸易飞速发展,逐渐成为开放国家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根据WTO统计,1980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为3650亿美元,到2000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增长到14928亿美元,2008年达到37300亿美元。2000年到2008年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年均增长率约为16.6%,相比之下,世界货物贸易出口额增长率较低,约为服务贸易出口额的一半。 在21世纪前五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增速平均水平为10.1%,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速19.8%,但是整体结构仍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传统的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贸易在2007年占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为58.3%,知识、智力或资本密集型的服务贸易,例如信息、金融、咨询等新兴服务贸易,增速虽然比较快,但竞争力仍然较弱,只占我国服务贸易比重的41.7%。 英国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其金融服务贸易发展也相当迅速,在世界金融界的地位举足轻重。2003年,金融服务业为英国经济总增加值(GrossValucAdded,相当于GDP减去税收和补贴)贡献了5.3%;在对外贸易方面,英国金融服务业出口在2003年为200亿英镑,占英国服务业出口的23%、商品和服务总出口的7.2%,是国际收支经常账户最大的贡献者,金融服务业成为英国贸易比较优势的重要来源;英国金融服务业所提供的就业人数超过100万人,占英国就业人数的3.2%;与其他行业相比,金融服务业对英国生产率的提高的作用也非常突出,从1997年到2001年,金融服务业每小时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6%,而同期英国经济整体只提高了2%。 相对而言,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还比较落后。金融服务贸易作为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稳定关系到一国经济、社会的稳定乃至整个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2006年,金融服务贸易额只占我国服务贸易总额的 5.4%,在金融服务贸易领域,发达国家具有明显优势。WTO的数据显示,金融服务贸易在我国其他商业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例不到1%,远远落后于世界金融服务贸易在其他商业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例。中国作

国际贸易对中国的影响

国际贸易对中国的影响 一、什么是TPP?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最初是有新加坡、新西兰、智利和文莱四个国家于2005年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框架内签署的小型多边贸易协定。但与过去的经济合作不同,TPP增加了“战略合作”的内容,涵括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标准、环境标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内容。2009年新加坡APEC会议上,美国总统奥巴马高调宣布美国加入TPP谈判。2015年10月5日,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终于取得实质性突破,美国、日本和其他10个泛太平洋国家就TPP达成一致。12个参与国加起来所占全球经济的比重达到了40%。 二、TPP的发展趋势 最初的TPP(美国未加入之前的TPP)与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TPP只是FTA的一个升级版。美国加入前的TPP之所以倡导更高程度的贸易自由,是因为它原本只是小国之间的贸易协定,协定国家无论是领土还是人口都在世界上占领较少的比例。这些小国在世界范围内对资金成本、劳动力价格、能源价格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影响,因此TPP缔约国中任何一个国家都无力对其他国家的经济产业链上施加影响。所以,小国之间进行高度自由贸易,贸易国双方地位相对平等,贸易关系是互惠互利的。 但是,自从美国2008年2月美国加入之后,TPP所倡导的高度程度自由化就彻底变了味。TPP从原本只是几个小国间的贸易协定,变为一个大国和几个小国之间的贸易协定。这个大国可以控制全球的资金成本、劳动力价格和能源价格,因此美国必然处于其他小国经济产业链的最上端,控制着其他小国的贸易成本。 三、美国加入TPP的意图 美国加入TPP最重要的原因是美国的经济增长离不开亚洲的市场,美国一直未真正离开过亚洲,但是随着亚洲经济体中国、日本、韩国的迅速崛起,美国意识到由于对东亚地区的忽视,导致了对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实际上在慢慢被削弱。增加在该地区的战略投入,有利于美国主导亚太多方位、多层面的合作进程。除了经济目的外,TPP还将有助于美国对外输出价值观,提升在该地区的“软”实力影响。 四、TPP的签订对中国的影响 美国通过TPP绸缪国际贸易新规则的努力,无疑对中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中国未被邀请参与TPP谈判,美国虽然没有明确宣布排除中国,但考虑到TPP有些条款,比如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以及国有企业等相关条款直接针对中国,基本上已经把中国排除在外。考虑到中国和平崛起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影响,以及美国东亚战略有着眼的约束中国的意图,TPP作为美国力推的重要战略砝码,给中国在亚太经济、政治和安全等方面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目前中国尚未加入该协定,但未来不排除中国在适宜的时候提出加入。目前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家,中国的全球市场份额是12%,也为全球最多。中国已经和TPP协定中三分之二的成员国签定了双边的自由贸易协定,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平衡TPP的负面影响。 五、结论 美国力推TPP谈判,不仅让自那个是自己重新成为亚太发展的中心,更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让中国的影响最小化。这是针对中国和平崛起协定谈判,是遏制中国继续发展的协议,面对这些,中国应该从自身考虑,不能盲目去追求谈判的权利而忽略当前现状,同时我们也要改善本国的经济现状,达到一个更合理的模式。从短期看,该协定或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形成某种程度的冲击,但从长期看,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任何一个多边贸易安排都无法将非协定国家和地区排除于国际贸易体系之外,否则其自身发展将大为受限制。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姓名:郑玉霜 班级:工商管理132 学号:1311020213一、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现状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着比较迅速的增长,这为我国国民经济较快平稳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几十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额持续大幅度增长。2002年至今,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连续4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2005年居全球第3位。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规模高达17606.9亿美元,比2005年净增3385.7亿美元,增长23.8%,实现贸易顺差1774.7亿美元,外贸出口9690.8亿美元,增幅回落1.2个百分点;进口7916.1亿美元,增幅上升2.4个百分点。金融危机前后我的对外贸易整体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强劲反弹 自实施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贸易顺差逐年扩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贸增长幅度大大增加,进出口同比增长速度2003 年达到最高点,为37. 1%; 出口同比增长速度 2004 年达到最高点,为35. 4%; 进口同比增长速度2003 年达到最高点,为39. 9%。2005 ~2007 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出口、进口增长速度均保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状态。 2008 年 9 月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爆发,中国对外贸易受其影响,2008 年进出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7. 8%; 出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7. 2%; 进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8. 5%,2009 年进出口总额自加入世贸组织后首次出现减少,外贸增长速度更是降到最低谷,均出现负增长。2010 年外贸形势有所好转,外贸增长速度大幅上升。(二)对外贸易差额有所下降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进出口贸易整体态势良好( 见表 1) 。2001 ~2010 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由5096. 51 亿美元增长到29727. 6 亿美元,贸易规模扩大了5. 8 倍。其中,出口额从2660. 98 亿美元增长到15779. 3 亿美元,出口规模扩大近 6 倍,进口额从 2435. 53 亿美元增长到 13948. 3 亿美元,进口规模扩大约 5. 7 倍,进出口贸易差额从225. 45 亿美元增长到1831 亿美元,扩大约8. 1 倍。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中国遭遇了空前的困难和挑战,对外贸易的发展势头有所折冲。一直不断扩大的进出口贸易差额 2009 年首次出现减少,为 1961. 07 亿美元; 2010 年进出口贸易差额延续 2009 年的低迷为 1831. 0 亿美元。 (三)外贸依存度迅速下降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国际大舞台,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在国际市场上充分发挥本国的优势,依靠世界性资源,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随着国际间经济与贸易合作的加强,我国对外贸易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外贸依存度的急剧攀升。外贸依存度( 又称对外贸易系数) 是一国在一定时期( 通常为一年) 内进出口总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它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进出口贸易得到了长足发展,伴随着中国对外贸易规模的逐步扩大,中国外贸依存度也大幅度提升,表明中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在不断加深。在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