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展战略分析论文

科技发展战略分析论文
科技发展战略分析论文

科技发展战略分析论文

一、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与我国的战略选择

(一)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呈现出新的趋势,预示着社会经济结构的重大变革。一是科学技术发展不断突破人类传统认识极限,引发新的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学科之间、科学和技术之间、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导致众多跨学科领域的诞生。二是科技成果产业化周期缩短,不断造就新的追赶和超越机会。在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新兴领域,不少国家都处在相近的起点上。后发国家完全有可能在这些领域实现突破,带动整体科技竞争力的跃升。三是科学理论超前发展,引领新的技术和生产方向。核能、集成电路、生物技术以及正在兴起的纳米技术,都是源于基础科学理论的突破。科学理论越来越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为技术和生产发展开辟新的道路。四是科技全球化加快,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在全球化环境下,资本、信息、技术和人才等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与配置日益普遍。但是,全球化并没有改变国家间竞争的本质,只是改变了竞争形式,也就是通过对技术和知识产权的占有更加尖锐地表现出来。总之,在科学技术的引领和推动下,人类正经历着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演进。

(二)科学技术的竞争已成为当代国际竞争的焦点

随着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转变,以及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带来的历史机遇,技术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手段。一是发达国家用技术控制市场。据统计,目前全世界86%的研发投入、90%以上的发明专利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凭借科技优势和建立在科技优势基础上的国际规则,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形成了对世界市场特别是高技术市场的高度垄断,从中获取大量超额利润。二是发达国家用技术控制资源。如果说过去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是用暴力掠夺殖民地资源,那么今天发达国家更多的是利用技术手段控制国际资源及其流向。目前,对空间、海洋和生物等战略资源的争夺已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三是发达国家用技术控制媒体。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美欧等发达国家凭借其掌握的先进信息技术,通过对各种传媒的控制,在传播西方意识形态、文化和价值观等方面占据主

导地位,甚至以此影响他国重大决策。

(三)促进科技创新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基本战略

面对当今科技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做出了基本相同的战略选择。一是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美国政府把保持美国在科技前沿领先地位作为国家战略目标;日本政府相继提出了科技创新立国和知识产权立国的国家战略;韩国政府提出必须在国家层次上制定和执行以科技为基础的政策,为国家发展探索新的道路。二是把科技投资作为战略性投资。2003财年美国联邦科技预算为1180亿美元,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联邦政府研究开发支出;英国政府决定从1999年起,在3年内追加14亿英镑投资,是“有史以来政府对科学基础投入金额最大的一次”;欧盟提出到2010年将研究开发经费占GDP的比重提高到3%。三是超前部署和发展战略技术及产业。一些国家在航空、核能、汽车、微电子、软件等产业领域取得领先地位,很大程度上都是来自国家超前战略选择和实施的结果。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后发国家既可以借助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利用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跃升,也可能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最终被边缘化。

(四)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是我国面向2020年的战略选择

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上众多国家都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努力寻求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一些国家主要依靠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增加国民财富;一些国家主要依附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和技术;还有一些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致力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国际学术界把后一类国家称为“创新型国家”,他们共同的特征是: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大都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都在30%以下。在科技产出方面,这些国家获得的三方专利(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专利)数占世界总量的97%。

我国尽管与创新型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但是特定的国情决定了我们不可能选择资源型和依附型的发展模式,必须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的根本转变,使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全社会的普遍行为,最终依靠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第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

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意味着我国必须保持从改革开放到2020年连续40年7%以上的经济高速增长,这是世界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研究表明,如果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没有根本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仍保持目前39%的水平,要实现翻两番的目标,就要求投资率达到52%的特高水平,这是难以做到的;即使投资率可以保持近年40%左右的高水平,科技进步贡献率也必须达到60%,即在目前水平上提高20个百分点,才能实现建设小康社会所要求的经济增长目标。

第二,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我国能源、水资源等重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严重不足,生态环境脆弱,面临日益严峻和紧迫的重大瓶颈约束,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复杂性在世界发展史上前所未有。据统计,我国人均能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石油仅为十分之一,水资源仅为四分之一。与此同时,由于技术落后和长期粗放经营,进一步加剧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损耗。实践表明,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路子已经难以为继,依靠科学技术是突破资源和环境瓶颈约束的根本途径。

第三,保障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在全球化进程中,我国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许多新的问题。确保国防安全,实现祖国统一,维护我国空天、海洋权益,以及应对各类公共安全和新的社会风险等,都对科学技术发展提出了迫切需求。在涉及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如果我们不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不具备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就很难在急剧变幻的世界竞争格局中把握机遇,甚至有可能丧失战略主动权。

(五)我国已经具备一定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和能力

目前我国创新综合指数排名大约位于世界第28位。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意味着我们在未来15年内,创新综合指数排名要提高10位左右。我们认为经过全国人民的积极努力,这是完全可能的。这是因为:

建国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了必要的基础。研究表明,我国虽然处在人均GDP1000美元的时期,但是科技创新综合指标已相当于国际上人均GDP5000—6000美元国家的水平。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达3200万人,研发人员总数达105万人年,

分别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这是任何国家无可比拟的,也是我国独具的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的最大优势;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国已经建立了大多数国家尚不具备的比较完整的学科布局,这是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的重要基础;我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在生物、纳米、航天等重要领域的研究开发能力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我国具有独特的传统文化优势,中华民族重视教育、辩证思维、集体主义精神和丰厚的传统文化积累,为我国未来科学技术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路径选择。更为重要的是,我国还具有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国科技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要求,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日益深入人心。因此,我国完全有条件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依靠自主创新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统一思想和意志,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

2004年底以来,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指出,要坚持把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在实践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的路子。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也强调,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贯彻到各个产业、行业和地区,努力将我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国家。我们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上来,贯彻落实到各方面工作中,仍需要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思考。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

20世纪90年代以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结构调整一直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但是,我们至今还没有完全摆脱粗放型增长方式的困扰,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技术创新能力决定国家竞争力。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主要通过“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大规模引进国外技术和外国直接投资,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开始凸显:一是随着劳动力成本的逐步提高,传统的比较优势

也将逐步丧失,我国越来越难以从单纯的劳动力比较优势中获得应有的利益。比如,我国生产一台电视机的利润不到10元钱,计算机的毛利只有5%,贴牌手机的专利费占到售价的20%。二是由于收益率过低,广大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也很难得到提高,从而使得扩大内需、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难以顺利实现。三是一些产业领域正在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对外技术依赖,大到飞机、汽车、制造装备,小到服装、日化用品,国外品牌和技术主导的格局日益显现。在WTO 规则下,知识产权、技术贸易壁垒和反倾销已成为我国众多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所面临的重大障碍。

第二,引进技术不等于引进技术创新能力。在一定条件下,技术可以引进,但技术创新能力不可能引进。实践证明,技术创新能力是内生的,需要通过有组织的学习和产品开发实践才能获得。我国的产业体系要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使之转化为自主的知识资产,就必须建立自主开发的平台,培养锻炼自己的技术开发队伍,进行技术创新的实践。在发展高技术特别是战略技术及其产业方面,强调国家意志并没有过时。通过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素质,把资源禀赋决定的比较优势转化为核心技术的竞争优势,应当成为新时期我国技术进步的一个立足点。

第三,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从冷战时期的“巴统组织”到今天的“瓦森纳协议”,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技术出口的控制不断加强。近年来,针对我国连续发生的美国劳拉公司和休斯公司火箭发射事件、以色列预警机事件、捷克维拉(VERA—E)无源监视系统事件、美国SMIC公司在华投资建设芯片生产厂受阻事件、欧盟对华军售解禁问题等,都应当引起我们严重注意。实践表明,真正的核心技术是很难通过正常贸易得到的。我们应当立足于自主创新,在充分利用全球资源的基础上,依靠自身的创造性努力来逐步解决所面临的核心技术问题。

(二)正确处理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的关系

自主创新不等于关起门来搞创新。坚持自主创新,绝不是排斥技术引进,而是把在技术引进基础上的学习和再创新作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加强自主创新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要加强原始性创新,努力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二是要加强集成创新,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三就是要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积极促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二战”后的日本及20世纪80年代的韩国,都是在充分消化吸收

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他们在许多领域的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投入之比达到1∶5—1∶8,这使本土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得到了迅速提升。与他们相比,我国在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方面严重脱节,2002年两者的投入比仅为1∶0.08。今后我们还需要从国外大量引进先进技术,但必须在消化吸收上多做文章、做足文章,否则将很难走出“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被动局面。

(三)必须树立强烈的民族自信心

民族自信心是一个民族实现强大的永恒动力。走自主创新之路,必须树立敢于跨越、敢于争先的民族自信心。一个民族只有树立了自信心和使命感,才是主体意识健全的民族,才能在多极化的全球格局中有所作为。我们总结“两弹一星”的经验,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我们的科学家表现出来的高度的民族自信心、极大的勇气和魄力。40多年前的20世纪50、60年代,在当时我国经济和科技十分落后的条件下,我们的科学家有这样的勇气是何等不易!今天我们的条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经济、科技、教育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我们完全有条件把前人、把外国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做得更好。

三、调整思路,重点部署,走出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当前,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正处于新的战略起点上。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我们一定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在实践中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一)努力实现发展思路的重大转变

第一,在发展路径上,从着重跟踪向加强自主创新转变。跟踪是促进科技进步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在全球化环境下,以跟踪为主的发展路径,难以突破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构筑的知识产权壁垒,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国家安全和自身发展面临的重大科技问题,难以实现后来居上的发展目标。我们必须确立自主创新的战略基点,努力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力争在国际竞争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第二,在创新方式上,从注重单项技术的研究开发向加强以重大产品和新兴产业为中心的集成创新转变。单项技术研发是科技活动的必要方式。但是,以单项技术为主的研发,如果缺乏明确的市场导向和与其他相关技术的有效衔接,将

很难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因此,我们应当注重集成创新,选择具有较强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重大战略产品,实现关键领域的突破。

第三,在创新体制上,从以科研院所改革为突破口向整体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转变。近20年来,我国以科研院所改革为突破口的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当前,我国需要在进一步深化科研院所改革的基础上,以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进入到在国家层次上整体设计、系统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新阶段。

第四,在发展部署上,从以研究开发为主向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并重转变。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是科技进步的两个基本方面,是科技工作的一体两翼,不可或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提高全体公民的科技素质,实现科技公平。广大公众只有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才能充分理解科学、支持科学和参与科学,也才能充分享受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福祉。

第五,在国际合作上,从一般性科技交流向全方位、主动利用全球科技资源转变。全球化环境、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国际大科学工程的深入开展,使我国能够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学习先进科技成就,分享研究开发资源和管理经验。为此,我们应当加快形成国际化研发体系,全面提升国际科技合作的层次和规模,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

(二)确立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方向和重点

中国科技进步必须牢牢建立在自主创新的基点之上,依托自身特定的国情,适应自身的战略需求,选择自己的科技发展方向和道路,确立自己的战略目标。

据此,我们确定了以下六个方面的战略重点:一是把发展能源、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优先位置,下决心解决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我们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开源节流、保护环境,实现从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从忽视环境的增长向环境友好型增长转变。二是以获取自主知识产权为中心,抢占信息技术战略制高点,大幅度提高我国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三是大幅度增加对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为保障食物安全、优化农产品结构、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科技支撑。四是以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的集成创新为核心,大幅度提高重大装备和产品制造的自主创新能力。五是加快发展空天技术和海洋技术,拓展未来发展空间,保障国防安全,维护国家战略利

益。六是加强多种技术的综合集成,发展城市和城镇化技术与现代综合交通技术,以及公共安全预测、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技术,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保障公共安全。

(三)集中力量实施一批重大战略产品计划和工程专项

重大战略产品和工程事关国家长远和战略利益。一项重大战略产品计划的成功实施,不仅能够有效带动相关学科、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能够充分体现国家战略意愿,提升国际地位,振奋民族精神。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我国科技资源相对匮乏,有限的科技资源和多样化的科技需求,决定了我国科技发展不可能在所有领域进入世界前沿,必须突出重点,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加以实施。我国举全国之力实施的“两弹一星”工程和载人航天工程是跨部门、跨学科的重大科技项目的成功典范,也是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制定过程中,我们根据各方面意见,确定了一批重大项目,将在未来15年陆续启动实施。我们相信,这些重大项目的实施将对提高我国竞争力、保证国家安全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超前部署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

近代科技发展历史表明,任何新兴领域的产生,特别是对处于萌芽和初生阶段的技术而言,总是需要及早给予大量投入和精心呵护。在科技领域进行超前部署,是先进国家保持领先地位和后进国家赶超先进国家的共同做法。一些国家在航空、核能、汽车、微电子、软件等产业领域取得领先地位,很大程度上都是这些国家超前战略部署的结果。对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进行超前部署,对于提高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决定性意义。

为此,我们将采取以下举措:一是调整科技投入结构和支持方式,加大对基础科学、前沿技术和社会公益研究的支持力度,并对基地、队伍给予相对稳定的经费支持。二是进一步扩大科研院所在科技经费、人事制度等方面的决策自主权,提高科技资源整合的能力,增强科研院所自主发展的能力。三是优化科技评价体系,对于基础研究要以学术水平作为主要评价标准,鼓励科学家能够潜心于学术研究,把探索自然规律作为自己的崇高理想。四是鼓励探索,为创新性“非共识”项目提供特别资助,促进各类创新人才脱颖而出。五是建设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促进科技资源的社会共享,为各类人才提供平等竞争的条件和机会。

(五)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科技资金使用效益

从现在起到2020年,我国科技发展总体目标是完善国家创新体系,争取进入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科学和技术大国行列,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家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为完成这一艰巨任务,国家公共财政必须把科技投入放在更加重要和突出的位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指出,科技投入总体目标是:2010年和2020年,R&D/GDP比例分别达到2.0%和2.5%。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全社会共同来努力。

与此同时,我们将高度重视科技资金的高效使用问题。一是调整科技投入结构,财政支出优先解决市场资源配置机制不能有效解决的投入问题,如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科技基础设施,体现国家意志的战略高技术、关键技术和战略产品等。二是提高科技预算的权威性,使科技预算与国家科技发展目标保持一致,提高国家的科技动员能力,提高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率。三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客观要求的多元化科技投入宏观架构,实现政府、企业、金融体系在市场资源配置基础机制之上的科技投入合理分工和协调配合。

(六)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科技和经济体制都已发生了深刻变革,但”科技与经济结合”这个问题始终未能很好地解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科技系统和经济系统两个方面的改革和发展基本上都是在各自系统内部完成,形成了两条彼此不完全重合的并行线。从产业技术进步方面来看,主要实行“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依靠从国外引进技术,目前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开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仅为0.78%,拥有技术开发机构的企业仅占25%,大部分企业没有技术研发活动;从科技创新活动方面来看,科技的改革和发展主要是在科技系统内部完成的,没有完全走出自身的小循环,科技创新活动还没有全面进入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循环体系之中。

各国经验表明,技术创新首先是一个经济活动过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投资主体、利益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在技术创新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各国科技实力和竞争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中央将自主创新提高到关系全局的战略高度,关键要从制度和政策上进行安排。我

们应当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突破口,通过财税、金融、政府采购、科技计划等方面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技术集成应用的主体。

确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必须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作用,把支持中小企业作为国家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的重要着力点。实践证明,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最具创新活力也面临巨大创新风险的企业群体。我国65%的国内发明专利是由中小企业获得的,80%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目前,全国各地已经涌现出一大批富有创新活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良好的成长潜力,只要给予必要的扶持,其中一定会有一批企业能够由小到大滚动发展起来。

(七)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但是,人口负担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同时更应认识到,巨大的人口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把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财富,使我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大国,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

当今世界,各国可以用关税、非关税壁垒等手段保护本国的产品,控制生产要素跨国界的流动。但是,唯一无法控制流动的就是人才。我们必须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人才竞争,全力创造一个有利于留住人才、有利于尖子人才成长的环境。一是要造就开放的学术环境。开放是创新的灵魂和源泉。与国外学术交流非常频繁的情况相比,目前我国学术交流还不够活跃,门户思想、小团体主义还时有滋生。如果这种局面长期得不到扭转,我国的科学事业将会受到很大的制约。二是要倡导追求真理、宽容失败的科学思想。科技事业的真谛在于追求真理,怀疑和批判则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当今不断开放的环境和不断更新的知识,要求我们必须永远保持一个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文化氛围。三是要摒弃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浮躁心理。我们并不主张人们禁锢在科学的象牙塔里,但每一个步入科学殿堂的人,首先要以科学的精神要求自己,不忘对科学真、善、美的追求,不应当把人文性与科学性分离甚至对立起来。因为只有把科学内化为我们精神的一部分,才能产生对科学的热情和灵感。

(八)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

科学发展的灵魂在于不同思想和文化的撞击。激烈的科学争论与兼容并蓄的科学宽容,往往能够引发重大的创新突破。通过广泛深入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吸纳他人的智慧和技术优势,符合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近年来,科技全球化正在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形式,科技创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整合和有效配置,使得传统的科研组织结构和创新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促进了科学和技术知识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形成了技术创新收益的溢出,从而为发展中国家加快技术进步提供了机会和可能。

近年来,我国在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利用国际科技资源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在参与国际科技合作特别是大科学工程方面,我国还面临很多障碍。我们对此应当保持清醒头脑,把握各种稍纵即逝的机遇,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

定性数据分析第二章课后答案(供参考)

第二章课后作业 【第1题】 解:由题可知消费者对糖果颜色的偏好情况(即糖果颜色的概率分布),调查者 取500块糖果作为研究对象,则以消费者对糖果颜色的偏好作为依据,500块糖果的颜色分布如下表1.1所示: 表1.1 理论上糖果的各颜色数 由题知r=6,n=500,我们假设这些数据与消费者对糖果颜色的偏好分布是相符,所以我们进行以下假设: 原假设::0H 类i A 所占的比例为)6,...,1(0==i p p i i 其中i A 为对应的糖果颜色,)6,...,1(0=i p i 已知,16 10=∑=i i p 则2χ检验的计算过程如下表所示: 在这里6=r 。检验的p 值等于自由度为5的2χ变量大于等于18.0567的概率。在Excel 中输入“)5,0567.18(chidist =”,得出对应的p 值为05.00028762.0<<=p ,故拒绝原假设,即这些数据与消费者对糖果颜色的偏好分布不相符。 【第2题】 解:由题可知 ,r=3,n=200,假设顾客对这三种肉食的喜好程度相同,即顾客 选择这三种肉食的概率是相同的。所以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假设:

原假设 )3,2,1(3 1 :0==i p H i 则2χ检验的计算过程如下表所示: 在这里3=r 。检验的p 值等于自由度为2的2χ变量大于等于15.72921的概率。在Excel 中输入“)2,72921.15(chidist =”,得出对应的p 值为 05.00003841.0<<=p ,故拒绝原假设,即认为顾客对这三种肉食的喜好程度是 不相同的。 【第3题】 解:由题可知 ,r=10,n=800,假设学生对这些课程的选择没有倾向性,即选 各门课的人数的比例相同,则十门课程每门课程被选择的概率都相等。所以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假设: 原假设)10,...,2,1(1.0:0==i p H i 则2χ检验的计算过程如下表所示: 在这里10=r 。检验的p 值等于自由度为9的2χ变量大于等于5.125的概率。在Excel 中输入“)9,125.5(chidist =”,得出对应的p 值为05.0823278349.0>>=p ,

定性研究的论文案例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定性研究的论文案例 篇一:定量与定性研究的比较分析(结合案例分析) 基于“流动子女教育问题”对定量与定性研究的比较分析在做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比较之前,我们必须弄清楚两者的概念,才能找准方向,但要我完整的解释什么是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我是做不到的。只能根据文献资料做一个简单粗浅的解释。 一、概念界定定性研究又叫质性研究,它是指通过发掘问题、理解事件现象、分析人类的行为与观点来对社会现象的质的分析和研究,通过对社会现象发展过程及其特征的深入分析,对社会现象进行历史的、详细的考察,解释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变化发展的规律。定量研究又叫量化研究,它是指在数学方法的基础上,确定事物某方面量的规定性的科学研究,通过研究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进而去分析、考验、解释以及预测社会现象的发展趋势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二、比较分析

根据阅读《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定性研究)与《关于长沙市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定量研究)这两篇关于流动子女教育问题主题的文献,以及结合“社会研究方法”课程的学习,我主要谈一下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逻辑方面的区别:(一)研究方法 关于两者研究的基本方式。《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研究的现状与趋势》这篇定性研究文章主要是采取了“文献研究”的方式。通过对已有统计资料及相关教育文献的研究,如它开篇就例举了5篇对一个城市(如上海市、厦门市)或城市中的某一个区范围内的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总体状况的调查,也运用了一些文献中可以适用的数据来了解流动人口对其子 女教育的意向状况和民工学校(打工子弟学校)的情况,探讨文献研究中关于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以及根 据现有资料来发现目前此领域的研究趋势,最终分析研究所得的资料提出自己对于今后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研 究方向应深入和发展的几点意见。整篇文章作者都只是做一些总结和阐述,来描述性地解释流动子女教育研究的现状及趋势及解释一些问题的理解。因此,在研究方式上定性研究对于数据上的要求不是很高,也就是不注重对数据的具体分析。而是要求研究者有敏锐的洞察力,来分析自己所掌握的资料等来运用历史回顾、文献分析、访问、观察、参与经验

定量研究论文

定量研究论文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

论定量研究在社会研究中的运用 【摘要】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两种相对立的范式。尽管他们之间在哲学层面和技术层面都存在着区别,但是这两种方法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增加研究过程和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所以,在社会工作研究和工作中,只有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方法并用才是科学的做法。 【关键词】定量研究社会工作方法论 社会工作是是助人自助的专业行为,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社工经常会遇到各种复杂的案例,需要解决各种社会问题,而在解决问题之前,对于社工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全面的分析案主,帮助案主挖掘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即隐藏在某些表面现象后面的本质问题。在寻找问题根源,最求真理的过程中,社工的认识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地建立一打破一重新建立的循环中逐渐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真理。这个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社工往往会走很多弯路,甚至失败,走入“绝境”。因此,作为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就必须使用科学合理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有很多,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是其中的两种方法,在本文中,笔者将围绕定量研究谈谈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的运用。 一、概念的界定 定量研究也称量化研究,它的思想起源于法国大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使得民主思想深入人心;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由于工业的发展和物质进化的激发,哲学的自然主义兴起,对科学的内容和形式给予了更多的重视。对民主与科学的崇尚逐步取代了宗教和神权,更多的自然主义的科学家关心社会问题,间接地的促进了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目前,社会科学界对““定性研究方法”并无明确的定义。定量研究是指确定事

定性数据分析论文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定性数据》期末论文 题目不同年级与性别对奖助学金渴望度定性数据分析姓名常XX 学号20120623104 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专业统计专业 2014年12月18 日

不同年级与性别对奖助学金渴望度定性数据分析 摘要:定性数据分析是数据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问卷调查、产品检验、医学统计等领域中经常用到列联表的定性数据分析来。列联表的定性数据分析不 χ检验、似然比检验、相合性的度仅可以分析分类特征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还可以进行2 χ检量和检验、计算相关系数作相关分析也可以进行一致性与读了性的检验。本文主要采用2验、似然比检验、相合性的度量和检验来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奖助学金渴望度的独立性、相合性检验,最终得到对奖助学金的渴望度与性别无关、与年级有关。 χ检验似然比检验相合性度量 关键词列联表2

一、问题简述 为了解高某校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奖助学的渴望程度,对某校大一年级、大二年级共80位同学关于奖助学金的调查,并取其中的年级、性别、渴望度三个指标生成列联表,对列联表做定性数据分析。 二、符号说明 2χ :卡方统计量 2ln -Λ:似然比统计量 U :统计量 p :概率 τ :相合性度量统计量 三、理论方法 理论:列联表一般来说,有二维的r c ? 列联表,假设将n 个个体根据两个属性A 和B 进行分类,属性A 有r 类:1, ,r A A ,属性B 有c 类:1,,c B B 。n 个个体中既属于i A 类又属于j B 类的有ij n 个。得如下二维的r c ?列联表: 表一

定型数据分析论文

评分表 题目:探讨大学生是否是党员对智育成绩高能入党的看法 学号:xxxx 姓名:xxxx 评分标准 项目要求分值得分 写作1.题目恰当 2.摘要书写合理、规范10 3.图表,公式规范 4.引用,注释规范 10 5.文章书写结构合理,语言流畅, 结构完整。无错别字 30 内容6.观点合理10 7.分析方法,手段合理恰当。30 8.结论可信10 合计100

定性数据分析期末论文 题目:探讨大学生是否是党员对智育成绩高能入党的看法班级:xxx级数学与应用数学xxx班 姓名: xxx 学号: xxx

探讨大学生是否是党员对智育成绩高能入党的看法 摘要 1、目的 为了更好的建立党员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党员与党员之间的关系,从而更科学更具体的发展我们系的党员。我们通过调查2011级四个班的学生们对是否是党员与对智育成绩高能入党的看法。通过这个调查了解同学们的心声,听听她们的意见。 2、方法 通过对2011级四个班的同学进行发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智育成绩高能否入党的看法,并对这个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其中对数据进行分层与压缩处理,其中压缩包括层压缩,行压缩,列压缩,分别用Excel和spss软件,把数据表示成直观的图表表示和数据处理结果的直观显示。 3、结果 通过对2011级四个班的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如下: G=5986 H=3682 Kendall T系数T=0.1533 se(T)=0.4417 U=T/se(T) =0.3471 P=P(N(0,1) ≥0.3471)≈0 Gamma系数r=0.2383 se(r)=0.6992 U=r/ se(r) =0.3408 P=P(N(0,1) ≥0.3408)≈0 Somers 系数se(d B|C)=0.2417 U= d B|C/ se(d B|C) P=P(N(0,1)

定性数据分析论文

. ..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定性数据》期末论文 题目不同年级与性别对奖助学金渴望度定性数据分析姓名常XX 学号20120623104 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专业统计专业 2014年 12月 18 日

不同年级与性别对奖助学金渴望度定性数据分析 摘要:定性数据分析是数据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问卷调查、产品检验、医学统计等领域中经常用到列联表的定性数据分析来。列联表的定性数据分析不 χ检验、似然比检验、相合性的度仅可以分析分类特征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还可以进行2 χ检量和检验、计算相关系数作相关分析也可以进行一致性与读了性的检验。本文主要采用2验、似然比检验、相合性的度量和检验来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奖助学金渴望度的独立性、相合性检验,最终得到对奖助学金的渴望度与性别无关、与年级有关。 χ检验似然比检验相合性度量 关键词列联表2

一、问题简述 为了解高某校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奖助学的渴望程度,对某校大一年级、大二年级共80位同学关于奖助学金的调查,并取其中的年级、性别、渴望度三个指标生成列联表,对列联表做定性数据分析。 二、符号说明 2χ :卡方统计量 2ln -Λ:似然比统计量 U :统计量 p :概率 τ :相合性度量统计量 三、理论方法 理论:列联表一般来说,有二维的r c ? 列联表,假设将n 个个体根据两个属性A 和B 进行分类,属性A 有r 类:1, ,r A A ,属性B 有c 类:1,,c B B 。n 个个体中既属于i A 类又属于j B 类的有ij n 个。得如下二维的r c ?列联表: 表一 其中,,i ij j n n += ,1, ,;i r = j i ij n n +=,1,,,i j i j j c n n n ++===。 如果n 个个体根据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属性分类,就会有三维或三维以上的列联表,对于高维的列联表一般将其压缩为二维列联表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或对高维列联表进行分层在检验。

关于大数据分析结课论文

大数据论文 摘要数据发展到今天,已不再是一个新的概念,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也层出不穷,但作为一项发展前景广阔的技术,其很多作用还有待挖掘,比如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为企业带来更多利益等。现今,互联网上每日产生的数据已由曾经的TB级发展到了今天的PB级、EB级甚至ZB级。如此爆炸性的数据怎样去使用它,又怎样使它拥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呢?这就需要不断去研究开发,让每天的数据“砂砾”变为“黄金”。那么如何才能将大量的数据存储起来,并加以分析利用呢,大数据技术应运而生。大数据是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大数据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的处理。本文就大数据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从大数据的定义、特征以及目前的应用情况引入,简述了大数据分析的统计方法、挖掘方法、神经网络方法和基于深度学习框架的方法,并对大数据分析流程和框架、大数据存储模式和服务机制、大数据分析中的多源数据融合技术、高维数据的降维技术、子空间分析、集成分析的处理方法等做了概述。最后,以网络信息安全为例,阐述了该领域的大数据分析过程和方法。 关键词大数据;数据挖掘;深度学习;大数据分析;网络信息安全一、大数据概述

1.1大数据的定义和特征 目前,虽然大数据的重要性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但是关于大数据的定义却众说纷纭。大数据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除去数据量庞大,大数据还有一些其他的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大数据与“海量数据”和“非常大的数据”这些概念之间的不同。一般意义上,大数据是指无法在有限时间内用传统IT技术和软硬件工具对其进行感知、获取、管理、处理和服务的数据集合。科技企业、研究学者、数据分析师和技术顾问们,由于各自的关注点不同,对于大数据有着不同的定义。通过以下定义,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大数据在社会、经济和技术等方而的深刻内涵。2010年Apache Hadoop组织将大数据定义为,“普通的计算机软件无法在可接受的时间范围内捕捉、管理、处理的规模庞大的数据集”。在此定义的基础上,2011年5月,全球著名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发布了名为“大数据:下一个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前沿”的报 告,在报告中对大数据的定义进行了扩充。大数据是指其大小超出了典型数据库软件的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等能力的数据集。该定义有两方而内涵:(1)符合大数据标准的数据集大小是变化的,会随着时间推移、技术进步而增长;(2)不同部门符合大数据标准的数据集大小会存在差别。目前,大数据的一般范围是从几个TB到数个PB(数千TB)[2]。根据麦肯锡的定义可以看出,数据集的大小并不是大数据的唯一标准,数据规模不断增长,以及无法依靠传统的数据库技术进行管理,也是大数据的两个重要特征。大数据价值链可分为4个阶段:数据生成、数据采集、数据储存以及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大数据价值链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阶段,是大数据价值的实现,是大数据应用的基础,其目的在于提取有用的值,提供论断建议或支持决策,通过对不同领域数据集的分析可能会产生不同级别的潜在价值。 在日新月异的IT业界,各个企业对大数据都有着自己不同的解读.大数据的主要特征5个,即5" V”特征:Volume(容量大)、Variety(种类多)、Velocity(速度快)、难辨识(veracity)和最重要的Value(价值密度低)。 Volume(容量大)是指大数据巨大的数据量与数据完整性。可指大数据集合中包含的数据多,也可指组成大数据的网络包含的子数据个数多。 Variety(种类多)意味着要在海量、种类繁多的数据间发现其内在关联。大数据中包含的各种数据类型很多,既可包含各种结构化数据类型,又可包含各种非结构化数据类型,乃至其他数据类型。 Velocity(速度快)可以理解为更快地满足实时性需求。大数据的结构和内容等都可动态变化,而且变化频率高、速度快、范围广,数据形态具有极大的动态性,处理需要极快的实时性。 Veracity (难辨识)可以体现在数据的内容、结构、处理、以及所含子数据间的关联等多方面。大数据中可以包含众多具有不同概率分布的随机数和众多具有不同定义域的模糊数。数间关联模糊不清、并且可能随时随机变化。

定性数据分析第三章课后答案

第三章课后习题作业 9、对72个可疑患者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下: 问:检测方法1阳性和阴性的比例是否与检测方法2阳性和阴性的比例相同? 解: (1)提出原假设 根据题意,我们假设检测方法1阳性和阴性的比例与检测方法2阳性和阴性的比例是相同。即: 原假设:011:,H p p ++= 备选假设:011:H p p ++≠ (2)选择检验统计量 如果边缘齐性检验问题的原假设成立时,因为121122211221,p p p p p --==,可见参数个数为2,并且似然函数为 2221121122211211)21()()()()()(),(121112112212111211n n n n n n n n p p p p p p p p p L --==++ 所以11p 、12p 和2112p p =极大似然估计分别为n n p 1111?=、n n p 2222?=和n n n p p 2)(??21122112+==。从而得到边缘齐性检验问题的2χ检验统计量和似然比检验统计量)ln(2Λ-,它们分别为: 2 χ检验统计量:211222112212 1 22 )(?)?(n n n n p n p n n i j ij ij ij +-= -=∑∑==χ 似然比检验统计量:

???? ??+++-=??? ? ??-=Λ-∑∑==21211221122112122 12 12ln 2ln 2?ln 2)ln(2n n n n n n n n n p n n i j ij ij ij 它们都有渐近2χ分布,其自由度都是4-2-1=1。 (3)计算检验统计量和p 值,并作出决策 则McNemar 2χ检验统计量和似然检验统计量)ln(2Λ-的值分别为: 39 18)918(2 2 =+-= χ 05818.392918ln 9182918ln 182)ln(2=??? ? ? ?++?+-=Λ- 我们在Excel 中分别输入“)1,3(chidist =”和“)1,05818.3(chidist =”,可得 到2χ检验统计量和似然检验统计量)ln(2Λ-的p 值分别为: 083264517.0)3)1((2=≥=χP p 080331601 .0)05818.3)1((2=≥=χP p 由于p 值都不小,我们不能拒绝原假设,从而认为检测方法1阳性和阴性的比例与检测方法2阳性和阴性的比例是相同。 13、某肿瘤学专家在11年里对4万多个中年人的生活方式进行了观察。发现在喜爱腌制食品的男性中,每500人中就有1人患胃癌。这是很少吃腌制食品男性的两倍。令A 表示患胃癌,B 表示喜爱腌制食品。B 作为A 的风险因素,试求其相对危险度和优比。 解:由题意知,A 表示患胃癌,B 表示喜爱腌制食品,则相应的概率四格表为:

定性研究论文框架:学术论文的八股文写作方法

写在前面: 大部分的学术论文,基本遵循了“前言/背景介绍→文献回顾→研究方法/设计→研究结果→讨论”的框架。换句话说,当你在写作一篇学术论文时,完全可以按照上述路径架构自己的论文,然后在这个框架中,填充自己的具体研究内容就可以了。 前言/背景介绍 描述研究所涉及的相关社会背景和清晰阐述具体研究问题。如研究在哪里开展的,研究的社 会背景和脉络是什么,以及本研究对该领域的实践和政策等方面的有什么重要意义。 将本研究问题和具体的研究目标跟与此相关的社会问题、健康问题或相关知识、理论联系起来。简要论述为什么定性研究方法适用于该研究问题。 文献回顾 首先,回顾与本研究问题相关的最新研究发现。 其次,简要讨论相关的,尤其是研究对象相关理论视角。 然后,指出在回应类似研究问题的复杂性时采用不同研究方法可能会遇到的局限。 最后,总结以往研究的优点和不足。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部分应详细阐述开展本研究的原因、研究过程以及执行步骤。应注意,如果定性研 究只是研究所采取的混合研究方法(mixed methods)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在文章中应尽早 明确这一点。 描述研究者的价值判断或者所持观点和立场,包括可能会影响到研究过程和结果的研究者的 个人特征和背景。描述作者的反身性(reflexivity)不仅能使读者清楚地认识到作者是如何看 待研究对象和研究本身,而且对透明化(transparent)研究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此部分一般需交代以下各方面要求的内容,但也视具体研究而定,如不适用,请简述原因: 01具体研究方法 确定具体的研究视角或方法(例如传记法、叙事研究法、民族志法、扎根理论法、现象学法 和影像发声方法等)。 简要描述研究中用到的理论视角和关键概念(允许使用图表来帮助理解这些概念)。 告诉读者关于选择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为什么这个方法适合此研究问题,以及所选的研究 方法将如何完成论文所描述的研究目标。 02招募和抽样过程 详细阐明研究成员是如何招募来的。如果研究的对象是人的话,他们是如何参与到本研究中的。 清楚描述抽样方法和抽样的类型(如目的性抽样、方便性抽样、滚雪球抽样等)。 汇报样本量以及样本的特征,被调查者是否存在中途退出或拒绝参与的情况,并解释为什么 该样本量足够满足本研究需求。 详细描述本研究抽样方法在内的研究单位、涉及物质环境及调查环境,但需要保护被调查者 的隐私。

最新定性数据分析第五章课后答案

定性数据分析第五章课后作业 1、为了解男性和女性对两种类型的饮料的偏好有没有差异,分别在年青人和老 试分析这批数据,关于男性和女性对这两种类型的饮料的偏好有没有差异的问 题,你有什么看法?为什么? 解:(1)数据压缩分析 首先将上表中不同年龄段的数据合并在一起压缩成二维 2X 2列联表1.1 ,合 起来看,分析男性和女性对这两种类型的饮料的偏好有没有差异? 表 1.1 “性别偏好饮料”列联表 二维2X 2列联表独立检验的似然比检验统计量 - 21 n 上的值为0.7032,p 值 为p =P( 2(1) -0.7032) =0.4017 ■ 0.05,不应拒绝原假设,即认为“偏好类型” 与“性别”无关。 (2) 数据分层分析 其次,按年龄段分层,得到如下三维 2X 2X 2列联表1.2,分开来看,男性 和女性对这两种类型的饮料的偏好有没有差异? 表1.2 三维2X 2X 2列联表

在上述数据中,分别对两个年龄段(即年青人和老年人)进行饮料偏好的调 查,在“年青人”年龄段,男性中偏好饮料A 占58. 73%偏好饮料B 占41.27%; 女性中偏好饮料A 占58. 73%偏好饮料B 占41.27%,我们可以得出在这个年 龄段,男性和女性对这两种类型的饮料的偏好有一定的差异。 同理,在“老年人” 年龄段,也有一定的差异。 (3) 条件独立性检验 为验证上述得出的结果是否可靠,我们可以做以下的条件独立性检验。 即由题意,可令C 表示年龄段,0表示年青人,C 2表示老年人;D 表示性别,D ! 表示男性,D 2表示女性;E 表示偏好饮料的类型,E !表示偏好饮料A, E 2表示 偏好饮料B 。欲检验的原假设为:C 给定后D 和E 条件独立 按年龄段分层后得到的两个四格表,以及它们的似然比检验统计量 -21 n 上的值 如下: 条件独立性检验问题的似然比检验统计量是这两个似然比检验统计量的和, 其值 -2ln 上=6.248 11.822 =18.07 由于r = c = t = 2,所以条件独立性检验的似然比检验统计量的渐近 2分布的自 由度为r(c-1)(t-1) =2,也就是上面这 2个四格表的渐近 2分布的自由 G 层 -2ln 上=6.248 C 2层 -2ln 上=11.822

数据分析课程论文

数据分析课程论文 题目:我国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作者: 班级学号姓名分工成绩 指导教师: 院系: 学期:2014-2015(1)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1.3、研究方法 1.4、概念 2、我国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发展的状况 3、我国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4、我国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发展的相关对策小结 参考文献

本文章是对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国家对农民工更加关怀提供好的政策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外出寻找工作,许多人在外地城市站稳脚跟。但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能力和条件将自己的子女安置在其所在的城市,只能将其留在家中,由老人照顾或者将子女托管给亲属朋友照顾。家长们把孩子托管给老人或者亲属,甚至让儿童自己在家就学。这便产生了农村留守儿童——我国社会转型期特殊的社会群体。许多儿童因种种原因而留守在家里,失去了直接监护人,孩子面临无人监管的状态,由于年龄小,自理能力差,行为上缺少教育,思想上缺少正确引导,学习上缺少帮助,心理上缺少疏导,生活上缺少照顾,从而引发了教育、情感、心理、生活等一系列问题。监管教育严重缺失,已成为制约留守儿童有效管理,影响其健康成长的严重社会问题。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策研究社会教育 对于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农民工更加关怀提供好的政策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外出寻找工作,许多人在外地城市站稳脚跟。但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能力和条件将自己的子女安置在其所在的城市,只能将其留在家中,由老人照顾或者将子女托管给亲属朋友照顾。这些孩子基本上处于受义务教育阶段,据全国妇联统计,当前中国留守儿童约为5800万人,占全部农村儿童的32%左右。在全部的农村留守儿童中学龄前儿童占27%,已达到1570万人左右,而14周岁以下的留守儿童数量达到了4000多万人。这么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国家虽然在关注但是关注的还远远程度不够。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有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孤僻,缺乏交流,缺乏爱心,甚至有的孩子还脾气暴躁冲动易怒,由小事引发打架斗殴。学习成绩方面也因为性格等放面的原因不能尽如人意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走入城市,农村留守儿童会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会越来越大。本课题研究能够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现状,做到有针对性的分析问题。通过调查研究深入了解留守儿童主要存在问题,在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方面找到一些有效措施、纠正、排除、防止留守儿童出现心理、行为的偏差。促进学校的教育使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让留守儿童的父母安心务工,还可以积累一些留守儿童的教育经验。更好的帮助留守儿童健康向上的生活和发展。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关注较多,但是还谈不上研究。国内有社会各界人士已经对留守儿童做了大量的研究,搜索“留守儿童”就能搜索到很多有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党和政府对留守儿童教育比较关注,各地纷纷开展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活动并施行一系列的帮扶政策。但是关注的程度仍然不够,很多时候这些孩子在生活上得不到很好的照顾,失去了父母的约束,学习成绩下降,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诱惑。孩童时期正是一个极其需要父母在身边关爱、指引的重要时期,当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关爱时,极有可能性格发展缺失。尤其在对其管理、生活安排方面缺乏应有的照顾和爱护,由此很多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越积越多,甚至出现犯罪等现象。这样不仅仅影响自身发展同时还严重影响整个社会。 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定量研究主要是通过对部分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推断,把握全国农村的留守儿童在数量、区域分布、年龄、性别、受教育的状况、监护人情况等方面的总体状况和发展趋势。定性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了解政府机构相关

博士论文写作指南(定性研究类)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博士学位论文写作指南 (定性研究类) 一、目的 为使采用定性研究方法的博士生了解定性研究的基本知识点,掌握学位论文写作框架,制定本指南。 方法论是现代社会科学研究的核心性基础知识和研究技能,基本知识应完全并能够批判性地使用。 对于博士生来说,在定性方法论方面的要求是,能够准确使用且最好在一定程度创造性地使用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实现自己的研究目的。 写作过程的方法论细节或方法论学术问题,请与指导老师及导师组交流。 二、定性研究知识框架 Ⅰ定性研究的学术地位与趋势 定性研究是针对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的局限而逐步形成的。 对定性研究方法有突出贡献的学科有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等。 目前,定性研究越来越为社会科学接受。 Ⅱ定性研究方法的含义及实质 定性研究方法是以后实证主义哲学思想(如符合互动理论,现象学,常人方法论等)为基础,在自然情境下通过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之间的系统互动,综合运用多角化技术对所研究问题的逻辑关系和意义机制进行描述、解释、预测和应用的研究方法的统称。 Ⅲ定性研究的特征 定性研究是整体主义或情境主义。

定性研究是藉由人、情境与时空关系而形成研究框架。 定性研究不排除,但要求研究者尽量消除自己的“前设”和“偏见”,并随着研究的进展,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设计、方案。 Ⅳ定性研究种类 目前,比较公认的定性研究方法包括: 民族(人种)志研究; 现象学研究; 扎根理论; 历史比较研究法; 自传/传记/生命史。 此外,案例研究,规范研究也可以归属到定性研究的范围。 Ⅴ定性研究的一般过程 确定研究题目 选择某一种或若干种定性研究方法 选择研究情境 设计接触研究对象的策略及步骤 收集资料 编码分析以及解释资料 反省研究者在研究情境中所扮演的角色 理论结论 三、定性研究论文格式

数据分析与挖掘论文

数据挖掘算法——神经网络模型 摘要:通过分析数据挖掘中现有的算法的研究现状以及它们的局限性,介绍一种基于数据库的数据挖掘算法——神经网络模型,本文最后也提出了神经网络模型在数据挖掘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发展前景。 关键字:神经网络模型,数据挖掘 引言: 数据挖掘是适应信息社会从海量的数据库中提取信息的需要而产生的新学科。它是统计学、机器学习、数据库、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等学科的交叉。数据挖掘往往针对特定的数据、特定的问题,选择一种或者多种挖掘算法,找到数据下面隐藏的规律,这些规律往往被用来预测、支持决策。它的应用非常广泛,只要该产业有分析价值与需求的数据库,皆可利用数据挖掘工具进行有目的的发掘分析。常见的应用案例多发生在零售业、制造业、财务金融保险、通讯及医疗服务。 数据挖掘技术的方法: ①神经网络方法:神经网络由于本身良好的鲁棒性、自组织自适应性、并行处理、分布存储和高度容错等特性非常适合解决数据挖掘的问题,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典型的神经网络模型主要分3大类:以感知机、bp反向传播模型、函数型网络为代表的,用于分类、预测和模式识别的前馈式神经网络模型;以hopfield的离散模型和连续模型为代表的,分别用于联想记忆和优化计算的反馈式神经网络模型;以art模型、koholon模型为代表的,用于聚类的自组织映射方法。神经网络方法的缺点是"黑箱"性,人们难以理解网络的学习和决策过程。 ②遗传算法:遗传算法是一种基于生物自然选择与遗传机理的随机搜索算法,是一种仿生全局优化方法。遗传算法具有的隐含并行性、易于和其它模型结合等性质使得它在数据挖掘中被加以应用。 ③决策树方法:决策树是一种常用于预测模型的算法,它通过将大量数据有目的分类,从中找到一些有价值的,潜在的信息。它的主要优点是描述简单,分类速度快,特别适合大规模的数据处理。 ④粗集方法:粗集理论是一种研究不精确、不确定知识的数学工具。粗集方法有几个优点:不需要给出额外信息;简化输入信息的表达空间;算法简单,易于操作。粗集处理的对象是类似二维关系表的信息表。目前成熟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新发展起来的数据仓库管理系统,为粗集的数据挖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粗集的数学基础是集合论,难以直接处理连续的属性。而现实信息表中连续属性是普遍存在的。因此连续属性的离散化是制约粗集理论实用化的难点。 ⑤覆盖正例排斥反例方法:它是利用覆盖所有正例、排斥所有反例的思想来寻找规则。首先在正例集合中任选一个种子,到反例集合中逐个比较。与字段取值构成的选择子相容则舍去,相反则保留。按此思想循环所有正例种子,将得到正例的规则。 ⑥统计分析方法:在数据库字段项之间存在两种关系:函数关系(能用函数公式表示的确定性关系)和相关关系(不能用函数公式表示,但仍是相关确定性关系),对它们的分析可采用统计学方法,即利用统计学原理对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可进行常用统计(求大量数据中的最大值、最小值、总和、平均值等)、回归分析(用回归方程来表示变量间的数量关系)、相关分析(用相关系数来度量变量间的相关程度)、差异分析(从样本统计量的值得出差异来确定总体参数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等。

定性数据分析的技术与策略 S1319026

研究生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定性数据分析 姓名: 学号: 课程老师: 定性数据分析的技术与策略 摘要在当今社会研究的方法中,定性数据的分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本文首先简单地介绍了定性数据分析的一些概念,然后着重探讨了定性数据

分析的技术,如概念化、编码和备忘录。以及定性数据的策略,如实例说明、比较分析和事件流程图。从而帮助广大学者更好地了解定性数据的分析方法,以此应用于实践中。 关键词:定型数据分析技术策略 1 定性数据分析的概念 2 定性数据分析技术 所谓定性分析技术是指研究者在对资料进行定性分析时,所采用的分析工具。而此节将介绍3种定性分析技术:概念化、编码、备忘录。 2.1 概念化 在社会研究中,概念化能为资料分析提供一个很好的基础和框架。对于定性分析来说,概念化在资料收集之初就开始了,它与资料分析是同步完成的,研究者需要根据资料来形成新的概念或精练已有的概念,即概念化是资料分析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由此可见,概念化是资料定性分析中组织资料、赋予资料意义的一种主要方法。 在实践中,研究者是在阅读各式各样的定性资料(如田野笔记、历史文献和二手资料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评论性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概念化。 2.2 编码 在定性分析中,编码是将原始资料组织到不同的概念类别中,以便利资料分析中搜寻工作;同时它还要发现资料之间的模式。也就是说,这种编码具有两种功能:资料的机械减少与类别化分析。 根据编码时的不同侧面,可以将它分为三种类型:(1)开放式编码,是对原始资料进行初次审查和分类,同时确定主题、指定编码单位和设立初始码号,最终建立编码系统的过程。(2)主线式编码,是在开放式编码基础上,从一组已被组织过的初始码号入手,建立主题之间的相关性,使主题所代表的概念精确化,以及提出新的主题的过程。(3)选择式编码,是在前两种编码的基础上,根据研究中已经确定的主要主题,选择性查阅说明主题的个案,并在大部分或所有的资料搜集完成之后,进行整体性的分析比较过程。三种类型的编码中,开放式编码是处理原始资料的基础性工作,也涵盖了大部分编码工作的技巧,下面主要介绍

论文写作指导——论文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论文写作指导 ——规范·方法·范例 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GT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

第二部分文体类型与研究方法 二、论文研究方法 (六)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6.1 定性研究 定性研究是对现象进行“质”的理论思辨。主要功能是“解释”。其研究程序为: 6.1.1 收集资料 (1)观察法。主要观察并记录人们的言和行。观察者应尽可能的系统、准确、客观地记录所发生的事情,可以现场笔记或时间发生后不久的笔记,或现在录音或摄像。 (2)访谈法。记录可以是访谈当时的书面记录、访谈后的书面记录和录音。一般情况下,录音是更好的选择。 (3)专题小组讨论法。应先录音并转写成书面材料。 6.1.2 整理和分析资料 (1)方法。定性资料分析运用的是归纳法,通过整理分析资料得出假说或理论。 首先将原始资料系统化、条理化,然后将资料编码、分类、集中,比较和浓缩,最后对资料进行解释、推广,形成假说、理论或基础理论,并再次在原记录中对这些理论或假说进行验证、修改,这一过程需要好多次才能完成。 (2)基本分析程序 ①逐字逐句、认真细致地阅读原始材料,对具体内容进行分类、编码,对不同的文件赋予相应的属性,并在备忘录上记录自己的一些初步想法。然后,从访谈中抽出某一类别的内容再仔细的阅读、思考,并与其它类别的内容进行比较、联系,形成相应的理论,再回到访谈资料中验证理论是否正确,并进行修正。如此反复多次,得出结论。 ②运用“QSR Nvivo”定性分析软件对内容进行分析,前提将全部录音文字全部录入电脑;

③编码:用恰当的概述性文字对文字内容的某一部分做出标记; 自由编码 树状编码 案例编码 ④定性研究方法不容易,起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很烦琐、复杂。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问题需要用最恰当的方法; ⑤争议的焦点是能否用定量研究的评价标准如信度、效度和可推广性来评估定性研究的质量; ⑥比较一致的倾向是用效度来评估定性研究的质量,验证效度常用三角检验法(用三种或更多方法对结果进行比较、验证和补充。),也可用评估其信度(通过比较不同人员独立分析同一资料的结果是否一致来验证。)。 ⑦分析软件仅能免去笔记、剪贴的麻烦那,但仍需研究者逐字逐行地深入阅读分析。 (3)适合的研究领域: ①观察法:适合研究社会角色和正式组织; ②访谈法:适合研究个体经历; ③专题小组讨论法:更适合研究态度和经历以及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知识是如何产生的及如何运用的。 6.2 定量研究 定量研究的主要功能是“实证”,即进行“是什么”和“为什么”的描述、推断和预测,在经济学等领域称“实证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为:统计、测量、评价方法等。定量研究的基本过程与步骤如下: (1)选题阶段 ①选题。确定研究的内容,定义要研究的概念,即问题的界定。 a. 问题必须是有意义的、可操作的、有资料的; b. 概念化并陈述研究的问题

定性数据分析第二章课后答案

定性数据分析第二章课后答案

第二章课后作业 【第1题】 解:由题可知消费者对糖果颜色的偏好情况(即糖果颜色的概率分布),调查者 取500块糖果作为研究对象,则以消费者对糖果颜色的偏好作为依据,500块糖果的颜色分布如下表1.1所示: 表1.1 理论上糖果的各颜色数 橙色 黄色 红色 棕色 绿色 蓝色 150 100 100 50 50 50 由题知r=6,n=500,我们假设这些数据与消费者对糖果颜色的偏好分布是相符,所以我们进行以下假设: 原假设::0H 类i A 所占的比例为)6,...,1(0==i p p i i 其中i A 为对应的糖果颜色,)6,...,1(0=i p i 已知,16 10=∑=i i p 则2χ检验的计算过程如下表所示: 颜色类别 i n 0i np 020)(i i i np np n - 1A 172 150 3.2267 2A 124 100 5.7600 3A 85 100 2.2500 4A 41 50 1.6200 5A 36 50 3.9200 6A 42 50 1.2800 合计 500 500 0567.182=χ 在这里6=r 。检验的p 值等于自由度为5的2χ变量大于等于18.0567的概率。在Excel 中输入“)5,0567.18(chidist =”,得出对应的p 值为05.00028762.0<<=p ,故拒绝原假设,即这些数据与消费者对糖果颜色的偏好分布不相符。

【第2题】 解:由题可知 ,r=3,n=200,假设顾客对这三种肉食的喜好程度相同,即顾客 选择这三种肉食的概率是相同的。所以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假设: 原假设 )3,2,1(3 1 :0==i p H i 则2χ检验的计算过程如下表所示: 肉食种类 i n i np i i i np np n 2)(- 猪肉 85 66.67 5.03958 牛肉 41 66.67 9.88374 羊肉 74 66.67 0.80589 合计 200 200 72921.152=χ 在这里3=r 。检验的p 值等于自由度为2的2χ变量大于等于15.72921的概率。在Excel 中输入“)2,72921.15(chidist =”,得出对应的p 值为 05.00003841.0<<=p ,故拒绝原假设,即认为顾客对这三种肉食的喜好程度是 不相同的。 【第3题】 解:由题可知 ,r=10,n=800,假设学生对这些课程的选择没有倾向性,即选 各门课的人数的比例相同,则十门课程每门课程被选择的概率都相等。所以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假设: 原假设)10,...,2,1(1.0:0==i p H i 则2χ检验的计算过程如下表所示: 类别(课程) i n 0i np 020)(i i i np np n - 1 74 80 0.4500 2 92 80 1.8000 3 83 80 0.1125 4 79 80 0.012 5 5 80 80 0.0000

浅析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 在现代的社会实践包括科学研究中,人们经常讲“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是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划分,这种划分即使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方法论取向的集中体现,也是不同类型的研究方式的基本技术要求,从而也是具体研究技术的基本特征的概括性表达。它本身既不是某种研究方式,也非具体的研究技术。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是对社会现象量的方面和质的方面的探讨,不同的研究方式和研究技术在某种程度上都承担着这两个方面的研究功能。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代表着不同方法体系的基本技术特征。 一、概念 (一)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的分析。投资分析师使用数学模块对公司可量化数据进行的分析。通过分析对公司经营给予评价并做出投资判断。定量分析的对象主要为财务报表,如资金平衡表、损益表、留存收益表等。其功能在于揭示和描述社会现象的相互作用和发展趋势。 (二)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定性研究有两个不同的层次,一是没有或缺乏数量分析的纯定性研究,结论往往具有概括性和较浓的思辨色彩;二是建立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定性研究。在实际研究中,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常配合使用。在进行定量研究之前,研究者须借助定性研究确定所要研究的现象的性质;在进行定量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又须借助定性研究确定现象发生质变的数量界限和引起质变的原因。 定性分析的理念早在古希腊时代就得到了很好的展开,那个时候的一批的著名学者,在自己的研究之中都是给自己所研究的自然世界给以物理解释。例如:亚里士多德研究过许多的自然现象,但在他厚厚的著作之中,却发现不了一个数学公式。他对每一个现象的都是描述性质的,对发现的每一个自然定理都是性质定义。虽然这种认识对人们认识感官世界功不可灭,但却缺乏深入思考的基础,因为从事物的一种性质延伸到另一种性质,往往是超出了人类的认识能力。因而,定量分析作为一种古已有之但是没有被准确定位的思维方式,其优势相对于定性分析的是很明显,它把事物定义在了人类能理解的范围,由量而定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