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通】装配式建筑相比于传统现浇建筑,造价到底是高是低

【建筑通】装配式建筑相比于传统现浇建筑,造价到底是高是低
【建筑通】装配式建筑相比于传统现浇建筑,造价到底是高是低

【建筑通】装配式建筑相比于传统现浇建筑,造价到底是高

是低

建筑通---只为您每天进步一点!

原文《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现浇建筑造价对比浅析》发表

于《建筑与预算工程造价》2014年第7期,作者为沈阳建

筑大学王爽和葫芦岛市金鑫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王春艳。从现

阶段市场反应来看,装配式建筑的建设成本普遍高于传统现

浇建筑的建设成本,这对装配式建筑的广泛发展和大范围应

用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从而也直接影响了我国建筑行业产业

化的进程。本文拟以沈阳某公租房项目3#楼为例,通过对两种建造方式的造价进行分项对比,从而分析影响其二者造价

的主要因素,研究降低装配式建筑造价的措施和方法,简要

提出我国装配式建筑下阶段的发展方向的建议。项目概况该项目位于沈阳市沈北新区,项目总建筑面积逾11万平方米,公租房数量预计超过2000套,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通过全装修和环保节能的整体卫浴、整体式橱柜

等物品,达到拎包即可入住的条件。该项目在方案设计阶段

由作者所在单位和某知名PC构件厂家完成,本文提及的3#楼就是其中一栋,建筑面积为4713.56平方米,占地面积410.91平方米。造价对比在假定设计标准和质量要求相同的前提下,对比两种施工方式下施工图预算造价如下:

装配式建筑相比于传统现浇建筑,造价到底是高是低

装配式建筑相比于传统现浇建筑,造价到底是高是低 从现阶段市场反应来看,装配式建筑的建设成本普遍高于传统现浇建筑的建设成本,这对装配式建筑的广泛发展和大范围应用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从而也直接影响了我国建筑行业产业化的进程。本文拟以沈阳某公租房项目3#楼为例,通过对两种建造方式的造价进行分项对比,从而分析影响其二者造价的主要因素,研究降低装配式建筑造价的措施和方法,简要提出我国装配式建筑下阶段的发展方向的建议。 项目概况 该项目位于沈阳市沈北新区,项目总建筑面积逾11万平方米,公租房数量预计超过2000套,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通过全装修和环保节能的整体卫浴、整体式橱柜等物品,达到拎包即可入住的条件。该项目在方案设计阶段由作者所在单位和某知名PC构件厂家完成,本文提及的3#楼就是其中一栋,建筑面积为4713.56平方米,占地面积410.91平方米。 造价对比 在假定设计标准和质量要求相同的前提下,对比两种施工方式下施工图预算造价如下:

3#楼装配式设计与现浇设计造价对比 从上表可以看出,同一住宅建筑,装配式设计平米建安费用比现浇设计平米建安费用高出783.94元,其中,土建工程高出811.71元。不难发现,两种施工方式造价差异主要集中在土建工程上。 笔者又对两种施工方式下土建工程预算书进行了拆解分析,如下: 3#楼装配式设计与现浇设计土建工程造价对比

由上表可知,采用装配式设计,在地下工程、砌筑工程、楼地面工程、屋面及防水工程、抹灰及零星工程以及措施项目中均较传统现浇设计造价节约,仅PC构件及安装一项,造价大幅增加,是造成装配式建筑比传统现浇建筑造价偏高的关键因素。 我们不妨就从两种工艺各自的土建工程造价构成来探讨其成本可能的压缩空间: 1、传统现浇建筑土建工程造价构成 按照辽宁省现行建筑定额计价模式,传统现浇建筑要根据施工图设计的图纸工程量,套用相关预算定额单价,然后按照政府确定的取费标准进行取费,计算出施工图预算。造价构成主要由直接工程费(人、材、机、措)、间接费(管理费、利润)、规费和税金组成,其中直接工程费为施工企业主要成本支出,是构成建

“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

“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进一步明确阶段性工作目标,落实重点任务,强化保障措施,突出抓规划、抓标准、抓产业、抓队伍,促进装配式建筑全面发展,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确定工作目标 到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15%以上,其中重点推进地区达到20%以上,积极推进地区达到15%以上,鼓励推进地区达到10%以上。鼓励各地制定更高的发展目标。建立健全装配式建筑政策体系、规划体系、标准体系、技术体系、产品体系和监管体系,形成一批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部品部件规模化生产企业和工程总承包企业,形成装配式建筑专业化队伍,全面提升装配式建筑质量、效益和品质,实现装配式建筑全面发展。 到2020年,培育5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20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50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示范工程,建设3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科技创新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二、明确重点任务

(一)编制发展规划。 各省(区、市)和重点城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抓紧编制完成装配式建筑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细化阶段性工作安排,提出保障措施。重点做好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规划,合理布局产业基地,实现市场供需基本平衡。 制定全国木结构建筑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任务,确定重点发展地区,开展试点示范。具备木结构建筑发展条件的地区可编制专项规划。 (二)健全标准体系。 建立完善覆盖设计、生产、施工和使用维护全过程的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体系。支持地方、社会团体和企业编制装配式建筑相关配套标准,促进关键技术和成套技术研究成果转化为标准规范。编制与装配式建筑相配套的标准图集、工法、手册、指南等。 强化建筑材料标准、部品部件标准、工程建设标准之间的衔接。建立统一的部品部件产品标准和认证、标识等体系,制定相关评价通则,健全部品部件设计、生产和施工工艺标准。严格执行《建筑模数协调标准》、部品部件公差标准,健全功能空间与部品部件之间的协调标准。 积极开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装配式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以及《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宣传贯彻和培训交流活动。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1)内涵 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 从结构形式来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都可以称为装配式建筑,是工业化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既可节约劳动力又可提高建筑质量,用通俗的话形容,就是像造汽车那样造房子。 装配式建筑是转变城市建设模式、有降低建筑能耗、推进工业化的重要载体。 联合国经济委员会对工业化的定义 ■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房屋建造的全过程联结为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 ■生产物的标准化。 设计的标准化,建筑部品、构配件的通用化和系列化。 ■生产过程的集成化。 是指建筑技术、部品与建造工艺、工法的系统集成。

■工程高度组织化。 科学管理方法把建造全过程组织起来 ■生产的机械化。 是指减少现场人工作业,实现构件生产工厂化、施工建造机械化。 《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2016年1月1日实施 采用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等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建造的建筑。 (基本条件)。 为什么要编制这个标准 1.国务院、住建部对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 2.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市纷纷出台了指导意见和鼓励措施。 3.设计、构件生产、施工、装备制造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响应,建设了一大批装配式建筑试点,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参与、产业化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建筑评价体系,制订并实施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

首次明确了“预制率”和“装配率”的定义。 预制率:工业化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中,预制构件部分的混凝土用量占对应构件混凝土总用量的体积比。 预制率是衡量主体结构和外围护结构采用预制构件的比率, 经测算,如果低于20%的预制率,基本上与传统现浇结构的生产方式没有区别,也不可能成为工业化建筑。 预制构件类型包括:外承重墙、内承重墙、柱、梁、楼板、外挂墙板、楼梯、空调板、阳台、女儿墙等结构构件。 装配率:工业化建筑中预制构件、建筑部品的数量(或面积)占同类构件或部品总数量(或面积)的比率。 预制率不应低于20%、装配率不应低于50%的基本要求 装配率是衡量工业化建筑所采用工厂生产的建筑部品的装配化程度。 工业化建筑采用的各类建筑部品的装配率不应低于50%。 建筑部品类型包括:非承重内隔墙、集成式厨房、集成式卫生间、预制管道井、预制排烟道、护栏等。 (2)历程 1)北美(美国、加拿大) 美国:装配式住宅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 盛行于20世纪70年代。 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同年出台一系列严格的行业规范标准。

关于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问题分析 石缎花

关于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问题分析石缎花 发表时间:2019-11-20T10:03:57.3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作者:石缎花[导读] 摘要:装配式建筑作为现今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一种新类型,从本质上讲,此种类型的建筑工程属于绿色节能建筑类型,实际建设使用不但能提升工程效率,而且在满足工程质量目标建设基础上有效符合了现代化工程施工理念。 山东义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山东泰安 271000 摘要:装配式建筑作为现今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一种新类型,从本质上讲,此种类型的建筑工程属于绿色节能建筑类型,实际建设使用不但能提升工程效率,而且在满足工程质量目标建设基础上有效符合了现代化工程施工理念。其作为当前工程施工创新的主要类型,为促使其广泛使用,切实需要从造价预算、成本管控方面落实,为企业经济效益获得奠定基础,获得企业的青睐。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成本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转变,城市的迅速发展,建筑行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装配式建筑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现代化建筑技术手段,由于起步时间较短,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很多亟需解决的难题,比如使用过程中,造价预算与成本过高导致企业利润下降。一旦成本控制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装配式建筑可进行大范围推广,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工程质量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1装配式建筑工程情况分析 装配式建筑是将建筑中用到的梁、板、柱、墙体等一系列组成构件根据实际需求提前在工厂做好,再运送到工程场地,最后像我们平时拼搭乐高一样,在工程现场将各个构件拼装在一起。但是这种组装不是简单的拼搭,而是通过钢筋混凝土等进行搭接和浇筑,确保工程安全的前提下,这种建筑形式能大大简化工艺流程,提高工程进度,降低施工难度,保证工程整体质量,缩短工期。 21世纪到来,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有了飞速发展,研发人员汲取了过去惨痛的经验教训,不断参考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结合我国国情,不断研发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装配式建筑方案,同时,国家也加大了对该项科研技术的支持力度,不断出台新的政策进行扶持,使得装配式技术发展有了很大的提升。 2装配式建筑造价预算与成本管控存在的问题分析 对于装配式建筑科学化使用而言,需从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和成本管控层面上入手,通过节约成本投入同时提升施工效率,控制施工污染物,改变传统建筑方式施工存在的弊端。那么,在装配式建筑成本管控中,由于该建筑本身施工环节较为复杂,需通过预制加工厂和施工现场两个方面进行总体施工,这样无疑增加施工成本管控的复杂度,从造价预算到成本管控落实间容易受到一系列突发性因素的影响,导致工程成本管控受到不利损害。 2.1造价预算与成本管控落实存在较大的差异 当前,装配式建筑造价预算的形成主要是在工程正式施工前期所形成的成本管控方案,而在实际落实成本管控中则无法严格按照造价预算方案落实,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成本管理存在差异性。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则是,我国现今装配式建筑类型应用起步较晚,严格按照造价预算进行成本管控存在经验不足的问题,且装配式建筑构件的成本投入较大,一旦预制件中间加工中出现问题,那么将会加大成本投入,出现不可逆的成本管控问题,与造价预算产生较大的出入。此外,再加上工程单位对于所形成的造价预算在实际落实中,未能将其根据装配式建筑施工类型和各个构件生产阶段制定精细的管理方案,造价预算方案过于笼统,专业管控人员技术水平低下,无法有效处理技术和经济之间的关系,难免会造成成本管控投入增大的不良现象。 2.2缺乏强有力的监督管理 装配式建筑在实际施工中,需要将施工构件提前在工厂加工完成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内部,进行施工建设。那么,这也就意味着从构件生产进行成本管控需要专业管控人员进行场地的转化,在转换过程中,难免不会受到突发性因素的影响,为了控制不良因素对工程造价产生的影响,需要严格监理,及时发现问题,有效反馈。而在实际成本预算和造价管控中,从预算到实际管控整个过程,无论是管控时间的延长还是管理空间的转换,相关单位未能与监理单位获得有效沟通,导致监理人员进入到成本管控中较为迟滞,这样对于前期存在的问题未能及时发现,直接影响了工程造价管控。此外,强有力监督管理需要提升监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责任心,实际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制度,未能与内部项目成本管控人员有效沟通交流,管控工作存在分割性,对于成本管控产生不利影响。 3装配式建筑造价预算与成本管控问题改进措施分析 3.1对装配式建筑工程成本进行动态化管控 从工程成本预算宏观角度分析来说,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造价的阶段性和周期性都较为明显,但并不固定,一般会随着施工工期进行变化。而装配式建筑的价格工期通常会以工程预算为依据,若其发生固化,必然会使工程风险加大,进而无法对风险进行合理分解和规避,使得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呈现扭曲变化。所以,对于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造价我们应该进行造价的实时追踪,分析其变化原因适当进行成本调整,使得工程预算的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进而让装配式建筑的造价成本得到有效管控。 3.2对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施工图纸进行有效分析 对于装配式建筑工程企业中的相关造价人员来说,在设计单位完成相关的工程图纸绘制工作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施工图纸进行详细研究和分析,主要包括:(1)设计图纸中的相关设计说明;(2)装配式工程项目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的深度分析,是否符合建设单位的建筑功能要求;(3)找出其需要完善修改的地方并及时与设计单位进行信息反馈,提出科学合理的设计修整方案;(4)进行设计图纸预算,去除其设计大于实际需求部分。从这四方面进行设计图纸的分析工作,进而降低装配式建筑的成本预算,让其得到有效管控。 3.3提升造价管控人员队伍水平,严格按照造价预算落实 为有效缩短造价预算与成本管控之间的差异,需建设高水平的造价管控人员队伍,选择有经验的、专业技术和理论知识过硬的人员参与到成本管控中。专业化人员队伍在实际管控中,无论是预制件加工还是预制件进场施工操作要加强全过程数据信息的记录和核对,阶段性造价成本核查及时完成。如,预制件进场之前的加工成本费用要进行核查,与预算方案对比,发现问题,及时与加工商沟通,改进管控工作,提升造价管控的灵活性。在组织专业造价管控人员进行造价成本管理中,要加强对装配式建筑构件加工生产方案、类型、规格标准的熟悉性,全面了解,对整个施工方案精细化划分,为实际管控发挥有效的指导作用。

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现浇建筑造价对比浅析

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现浇建筑造价对比浅析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人口出现了猛烈增长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之下,促进了房屋建造业的不断发展。在工业技术水平提高的前提之下,建造房屋 也开始向机械化生产靠近。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得到大力推广,这就给传统现 浇建筑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先对装配式建筑进行了概述,再对装配式建筑与 传统现浇式建筑的工程造价进行了对比,最后对如何降低装配式建筑造价提出了 几点建议措施,希望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传统现浇建筑;造价对比 近年随着国家对住宅产业化的推动,再加上全国4000余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的压力(过去五年里政府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1800多万套,2018年新开工1030万套),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在北京、深圳、沈阳等几个试点城市得到了大力推广。目前,国内许多知名的企业开始研究建筑主体(特别是住宅建筑)的工业化技术,先后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万科集团在北京、天津、上海、深圳、沈阳等多个一、二线城市进行了试点项目建设,从现阶段市场反应来看,装 配式建筑的建设成本普遍高于传统现浇建筑的建设成本,这对装配式建筑的广泛 发展和大范围应用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从而也直接影响了我国建筑行业产业化的 进程。因此,为了降低工程成本并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加强对装配式建筑与现浇 建筑造价的对比研究非常具有必要性。 一、装配式建筑概述 装配式建筑能把建筑工程分为类型不同的建筑部件,之后再根据建筑具体需 求形成建筑柱、梁以及墙板等构件,且能在构建中落实好水管线与窗户的埋设工作。现如今我国建筑构建提高了标准化与产业化,建筑工程建设也会变得更加简单,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会因此得到增长。装配式建筑不需要较多的现场作业,建筑施工会更加整洁,这不但极大的避免了环境污染问题的存在,而且现场作业 的噪音污染也会因此得到降低,并充分满足工程施工的环保要求。另外,在拆除 建筑时,很多材料都可以直接回收利用,材料浪费极大减少,符合了环保节能的 实际要求。过去的建筑建造模式有按部就班的特点,而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能够 同时完成,地基浇筑、模型构件等工序能够并步进行,工程建设周期极大缩短。 二、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现浇建筑造价的对比分析 假定某工程建设分别使用了装配式与传统现浇,就这两种施工方式,对比了 施工图预算造价,结果发现,装配式的造价更高,具体见表 1。 以下就此展开了对比分析: 传统现浇建筑工程造价构成:从当前实行的建筑定额计价形式来看,传统现 浇建筑必须根据施工图设计的图纸工程量,然后套用相关的预算定额单价,并按 照各省市规定的取费标准来计算施工图预算。 工程的主要直接费用包括了人工、材料、机械等费用,间接费用包括企业管 理费、利润、规费及税金费用。从建筑工程项目整个造价构成来看,建筑工程费 为主要是建筑企业主要的成本支出,同时也是建筑造价的主要构成部分,并且建 筑工程费是工程取费的计费基础。而间接工程费用会直接性影响建筑工程项目的 造价。在投标报价过程中企业会依据自身情况适当调整管理费用与利润,而规费 和税金则是非竞争性的费用,必须按照当地主管部门相关规定执行,因此可将其 排除在对造价影响外。由此可见,传统现浇施工项目所需的人工费用、材料费用

关于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成本分析的报告

: . 关于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成本分析的报告 一、分析的几点说明: 1、本次分析对象 PC 板高层住宅。 2、PC 板高层住宅:取定对象为长沙市某保障房 15#栋与某开发公 司的 3#栋对比分析,执行同一预算水平及价格、预算范围。 3、成本分析只针对地上建筑部分进行分析。 结论:根据分析结果,每平方米单价装配式 PC 建筑高出传统建筑 250-350 元。钢结构住宅高于传统建筑 350-400 元每平米。另政策带 来的优惠 255-410 元每平米。 二、装配式 PC 建筑与传统建筑成本分析 本次取定的两个项目,是于 2017 年上半年同时间段编制的高层住 宅,是在同一预算水平及价格、预算范围的进行的成本对比。 长沙市高新区某保障房 15#栋,28 层,层高 2.9 米。两梯四户, 每层建筑面积为 774.38 平方。 世坤 3 栋,34 层,层高 2.9 米,两梯五户,每层建筑面积 990 平方。 1、根据以下表格的分析结果(经济指标) 装配式 PC 建筑每平方 米造价为 1998.83 元每平方(其中装配式 PC 板每平方单价为 779.1 元,叠合板材料单价为 2760 元每立方,其它 PC 板单价为 2500 元每 立方);传统建筑每平方米造价为 1720.12 元每平方;每平方米单价 装配式 PC 建筑高出传统建筑 278.71 元)。

价建筑工程PC部分装饰工程 安装工 程 包干价 暂估 工程经济指标分析表 序号项 目 名 称 建筑面 积 (㎡)工程总造 总造价(元) 价 单方总 造价 单方 造 建筑工P 程 115#21682.1243338962.8614245955.3416892598.603682503.484311681.404013942.84192281.201998.83657.04 23#33549.5857709460.5339184986.5612532993.864286521.581704958.531720.121167.97 3对比278.71-510.94 2、根据以下表格的分析结果(主要技术指标):根据主要技术指标含量的差异分析板、外墙内墙天棚、地面、保温等主要含量进行分析统计,每平方米单价装配式PC建 .

解析新型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区别

新型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区别 装配式建筑是把在工厂加工制作好的装配式构件和部品,包括梁、柱、楼板、内外墙板、门窗、楼梯、连接节点、水暖电设备等运送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装配连接方式建造而成的建筑就是装配式建筑。 与传统建造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其特点就是“搭积木”式造房子,流水线上“生产”房子。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建造方式,运营模式,建造理念三个方面。 1、建造方式不同 新型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而传统农村建筑沿用千年的“秦砖汉瓦”。与传统建造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 传统建造方式弊端也十分突出,比如:钢材、水泥浪费严重;用水量过大;工地脏、乱、差;有质量通病,开裂渗漏问题突出等等。 新型装配式建筑是工业标准化的建筑理念,装配式建筑就是在车间里造高楼大厦。因为构件全在车间生产,其质量稳定、有保障,大大超过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工地现场操作。而且,采用装配式技术,窗玻璃和窗框可以从出厂时就结为一体,比现场安装更少渗漏。 2、运营模式不同 传统的建筑工地将变为建筑工厂的“总装车间”。传统的建筑项目当地组建项目部,主要的人力物力都会集中在建筑工地。但装配式建筑却不同,施工中用到的部件、构件如墙体、屋面、阳台、楼梯等基本在工厂中完成,然后运到项目工地进行“总装”,建筑工地上不必有太多的工人和设备。 3、建造理念不同 更好、更省、更快,这是新型装配式建筑的核心要素,实现了从粗放的建筑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变。摒弃传统粗放落后的建筑生产方式,追求质量、高效、集约,发展绿色建筑。

关于装配式建筑传统建筑成本分析的报告

. 关于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成本分析的报告 一、分析的几点说明: 1、本次分析对象PC板高层住宅。 2、PC板高层住宅:取定对象为长沙市某保障房15#栋与某开发公司的3#栋对比分析,执行同一预算水平及价格、预算范围。 3、成本分析只针对地上建筑部分进行分析。 结论:根据分析结果,每平方米单价装配式PC建筑高出传统建筑250-350元。钢结构住宅高于传统建筑350-400元每平米。另政策带来的优惠255-410元每平米。 二、装配式PC建筑与传统建筑成本分析 本次取定的两个项目,是于2017年上半年同时间段编制的高层住宅,是在同一预算水平及价格、预算范围的进行的成本对比。 长沙市高新区某保障房15#栋,28层,层高2.9米。两梯四户,每层建筑面积为774.38平方。 世坤3栋,34层,层高2.9米,两梯五户,每层建筑面积990平方。 1、根据以下表格的分析结果(经济指标):装配式PC建筑每平方米造价为1998.83元每平方(其中装配式PC板每平方单价为779.1元,叠合板材料单价为2760元每立方,其它PC板单价为2500元每立方);传统建筑每平方米造价为1720.12元每平方;每平方米单价装配式PC建筑高出传统建筑278.71元)。

工程经济指标分析表 2、根据以下表格的分析结果(主要技术指标):根据主要技术指标含量的差异分析,综合钢筋、砼、砌体、模板、外墙内墙天棚、地面、保温等主要含量进行分析统计,每平方米单价装配式PC建筑高出传统建筑289.3元; word资料

土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word资料

word资料

3、远大住工提供的成本分析显示(未提供详细的过程资料):每平方米单价装配式PC建筑高出传统建筑20元; 按前两种分析方式接近,根据分析结果,每平方米单价装配式PC 建筑高出传统建筑250-350元。 三、PC构件单价考察分析报告 1、北京、上海、深圳、湖南各造价站发布的PC构件信息价; 2、长沙远大住宅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三一快而居住宅工业有限公司、中民筑友科技集团三家单位的询价结果;

基于工程量清单分析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

基于工程量清单分析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 摘要近些年来,装配式建筑以其施工简单、造价低廉的优势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由于我国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时间相对较晚,这也使其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较多问题。鉴于此,本文通过对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基于工程量清单对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管理 1 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所使用的装配式建筑是以保障房和廉租房为主要代表的,其在我国具有示范性。不过,由于装配式建筑在建设过程中属于示范性工程,这也使其在建设中没有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管理,进而产生变更随意、工程量清单模糊、造价失控等诸多问题,这明显不利于我国建筑产业的造价管理水平,使装配式建筑失去了原有的建设意义。在建设工程中,较为传统的现浇式建筑在工程量清单计划中的理念发展比较成熟,在各个分项工程中的工程量清单项目也较为健全,这也使施工单位在对现浇式建设进行造价管理时较为容易。但装配式建筑相比于现浇式建筑来说,其在预制构件生产等各个环节中仍旧处于摸索阶段,在工程量清单项目上也不够明晰,从而使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造价管理难度较大,各个清单项目的具体报价也难以有一个较为准确与统一的市场标准。而且,装配式建筑与现浇式建筑相比,在预制构件的生产工艺、质量与价格上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再加上施工标准与流程的不统一及施工队伍技术水平的影响等,进而造成装配式建筑的细部处理、精度及质量难以有一个良好的保证。此外,在装配式建筑中,许多技术工种没有在工程量清单中进行明确统计,进而造成装配式建筑在后期所产生的费用过大。由此可见,工程造价管理已经成为制约装配式建筑不断发展的主要因素[1]。 2 基于工程量清单在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研究 2.1 装配式建筑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研究 据相关调查结果表明,在装配式建筑建设过程中,设计阶段所产生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量占据整个项目造价管理工作总量的四分之一,其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更对整个工程的总投资有着75%~95%以上的影响,其中尤以技术设计最为重要,其对工程总造价有着35%~75%的影响,而施工图的设计工作也对工程的总造价有着5%~35%的影响。由此可见,在装配式建筑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对整个项目的总造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也使其在装配式建筑的造价管理工作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中,首先,设计人员需要对图纸表达、专业术语及设计深度等各个方面进行充分考虑,同时还要依据装配式建筑的造价管理特点来对工程量清单中的各项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除此之外,设计人员还要对市场动态及新材料的利用进行实时关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构造与施工题库及答案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构造与施工 浙江工业技术学院 2020.4.9 第一单元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构造绪论 1单选(5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配式建筑不能完全解决传统建筑方式普遍存在的“质量通病” B.装配式高层建筑含精装修可在半年内完成 C.装配式建筑的一大变革是将农民工变成操作工人 D.装配式建筑的现场用人少,时间短,综合成本降低 正确答案:D 2单选(5分) 2.建筑工业化的核心是( ) A.构配件生产工厂化 B.施工装配化 C.标准化的设计 D.装修一体化和管理信息化 正确答案:C 3单选(5分) 3.关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说法是正确的有()。 A.发展装配式建筑是为了建造更加豪华的建筑 B.凡是有预制构件的混凝土结构建筑都叫装配式混凝土建筑 C.装配式建筑就和搭积木一样将预制构件搭设成一栋建筑物 D.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比现浇混凝土建筑更加节省施工时间

正确答案:D 4单选(5分) 4.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急需解决()。 A.预制件连接问题 B.预制件生产问题 C.预制件运输问题 D.预制件吊装问题 正确答案:A 5单选(5分) 5.2016年起,国家决定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上海政府规定单体预制装配率不低于( )。 A.45% B.50% C.40% D.30% 正确答案:C 6多选(10分) 6.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各专业协同是装配式建筑安全性和先进性的要求 B.少规格、多组合式装配式建筑经济学的要求 C.结构整体性、耐久性、高强高性能材料应用是装配式建筑信息化的要求 D.规定公差的目的是为了监理预制构件之间的协调标准 正确答案:A、B、D 7多选(10分) 7.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以下要求( )。

完整的装配式建筑全过程讲解

史上最全的装配式建筑全过程讲解,再不看就OUT了! 老史君汇编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会议决定,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和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其他城市为重点,加快提高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 那么,装配式建筑是什么?装配式建筑是如何生产的?现场又是怎样施工的?成本造价如何?要想知道答案就一起来看看吧~ 装配式建筑是什么 在装配式建筑的建造中,我们可以把梁、板、柱、墙等事先做好的构件想象成一块块乐高积木,在施工现场只需把它们拼合在一起。

和搭乐高一样,装配式建筑将部分或所有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然后运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组装不只是“搭”,预制构件运到施工现场后,会进行钢筋混凝土的搭接和浇筑,以保障拼装房的安全性。所以,这种产业化、工业化的建筑在欧美及日本等国际及地区已经广泛被采用。装配式建筑的优点在于: ●1.有利于提高施工质量。 装配式构件是在工厂里预制的,能最大限度地改善墙体开裂、渗漏等质量通病,并提高住宅整体安全等级、防火性和耐久性。 ●2.有利于加快工程进度。 效率即回报,装配式建筑比传统方式的进度快30%左右。 ●3.有利于提高建筑品质。 室内精装修工厂化以后,可实现“在家收快递”,即拆即装,又快又好。 ●4.有利于调节供给关系。 提高楼盘上市速度,减缓市场供给不足的现状。行业普及以后,可以降低建造成本,同时有效地抑制房价。 ●5.有利于文明施工、安全管理。

传统作业现场有大量的工人,现在把大量工地作业移到工厂,现场只需留小部分工人就可以,从而大大减少了现场安全事故发生率。 ●6.有利于环境保护、节约资源。 现场原始现浇作业极少,健康不扰民,从此告别工地“灰朦朦”。此外,钢模板等重复利用率提高,垃圾、损耗、节能都能减少一半以上。 如何生产 装配式构件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以装配式建筑板为例,生产工序为:钢模制作→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脱模 钢筋绑扎的时候需预留孔洞

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与成本控制分析 王中艳

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与成本控制分析王中艳 发表时间:2018-08-21T10:53:50.907Z 来源:《建筑模拟》2018年第13期作者:王中艳[导读] 以工艺水平为基础,加强管理为手段,解决造价成本居高为目的展开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趋势研讨,促进整个建筑现代化发展,解决当前建筑工程中存在的现实性问题。 湖北中诚信达工程造价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摘要: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现代建筑形式存在于当前建筑工程领域,其本质属于绿色节能建筑。对装配式建筑的未来发展规划,需要从提升其生产效率与工程质量,以及控制工程造价入手。在节约成本、控制建筑施工所产生废气污染物的同时,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以工艺水平为基础,加强管理为手段,解决造价成本居高为目的展开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趋势研讨,促进整个建筑现代化发展,解决当 前建筑工程中存在的现实性问题。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成本控制 一、装配式建筑的概念 装配式建筑指的是通过使用专用连接设备将预制构件进行有效搭接,同时具有完整使用功能的建筑,它是通过装配式施工的方式实现的。在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在车间进行标准化生产,并在保养一段时间后,将其运输到施工现场,然后对其采取机械化搭接的方式,最终使其成为具有一定使用功能的建筑。 二、装配式建筑的主要形式 目前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工程主要有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这两种形式。其中的混凝土结构是以预制混凝土为主,并在经过加工过程后被输送到施工现场,在对预制构件进行装配后才能进行现浇施工;钢结构建筑是将钢梁和钢柱作为承重结构,同时还具有跨度大,保温效果佳,跨度大等特点,并且还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因此更符合装配式建筑工程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目前钢结构更多的被应用在高层建筑、民用建筑中。 三、装配式建筑工程的主要功能探讨 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功能着重体现在这几点:建筑工期短,施工速度快,因此适应用在对工期要求紧的施工项目中;对作业人员的施工经验以及集成化操作技能的要求很高,还要求相关人员必须要认真做好装配式建筑工程前提的策划工作,从而为后期的施工进度管理以及资源配置等工作提供便利;节约资源,具有很好的环保性能,在施工中产生的噪音较小,这也预示着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很高;构件质量得到了保证,这对整个行业发展来说,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装配式建筑工程成本高的原因所在 1、PC构件的成本过高 由于装配式建筑工程中PC构件的加工以及安装施工等事项,在很大程度上就增加了建筑工程的成本。根据我国最新的相关估算指标表明,装配式建筑工程的PC率由以往的21%上升至52%,而装配式建筑的造价相比于传统的建筑造价也上涨了15%,这也说明了PC构件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成本影响非常大。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装配式建筑还是处于刚起步的状态,相关市场的管理制度也不够成熟,所以就导致了制造厂所提供的PC构件的价格比传统的现浇混凝土的价格高出许多。 2、装配式建筑工程的规模太小 由于现阶段装配式建筑正处于发展初期,所以其规模相对会比较小。而对制造PC构件的生产厂商而言,相应的加工成本就被分成了两种,其中一种包括设备、场地等资产作为固定投入成本,另外一些生产费或材料费等都作为变动成本。由此可见,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成本较高在很大程度是由于固定成本偏高,但如果后期装配式建筑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的话,生产厂商会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使得加工的固定成本减少许多,从而也能有效降低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成本。 3、预制PC构件的厂商少,运输距离较远 就目前来看,预制PC构件的厂商少,再加上运输的距离又比较远,所以运输费用也随之增加。另外,构件的体积和重量都比较大,所以通常在运输过程中还需要增加一些加固、扩宽等方面的费用。 五、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与成本控制措施分析 1、推行全面造价管理措施 在设计阶段,选择好做的楼栋、重复多的构件做装配式建筑,以减少模板摊销成本。并提前考虑外立面效果与PC实现难度的平衡;在施工阶段,做好构件厂生产与施工现场施工进度的协调,避免出现窝工情况。优化运输、吊装、接缝等施工方案,选择效率高、质量可靠、更经济的工艺。为了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控制,还应当建立健全设计变更与现场签证标准与制度,对于变更签证的权限范围进行明确规定,从而实现分级控制,明确签证的分级审核流程。施工过程中出现设计方案的变更,应做好设计变更流程管控,做到“一单一预算”和“先审批后实施”。设计变更应当对变更原因、内容、数量及费用做好详细描述,并严格执行变更分级审批流程。同时,现场签证还应做好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三方的协调配合,在完成三方签字盖章的同时,做好签证内容的审核与检查。现场签证应当当场完成,避免事后补签造成误差。 2、预制构件造价控制措施 装配式建筑造价高低直接受到预制构件费与吊装设备费的影响,要在保证施工质量与结构的基础上节约建设成本,这就需要降低构件制作、运输及安装成本,选择合适的降低造价的措施,具体来说措施包括以下内容:①制作预制件制作过程中,依据设计图纸生产构件,确保构件质量同时提高构件精度,最大程度避免后期修补情况的出现;②部分装修工程可以在预制场同预制件一起生产,缩短装修工期,节约脚手架等措施费的费用;③预制构件运输前应及时与施工现场沟通,做好衔接,保证构件堆放在塔吊工作范围内,避免过多堆放,以及构件供应不足,造成设备的效率降低或闲置;④通过批量采购运输的方式最大程度降低运输成本,实现构建从出厂到现场运输距离的缩短,为降低造价成本奠定基础;⑤合理选择吊装机械,确保吊装时各机械都在合理的工作范围内,根据塔吊的参数性能、位置、堆放位置、预制构件的质量等分析,尽可能选择低费用吊装机械,从而降低安装成本。 3、做好造价成本管理工作

装配式建筑造价案例分析

装配式建筑 造 价 案 例 分 析 2017.9

目录 第一章、概论 (3) 第二章、XX装配式住宅项目概述 (4) 第三章、XX地块3#装配式住宅楼案例分析 (10)

第一章、概论 在给出具体参考指标之前,先普及两个概念: 装配率:(又称PC率)建筑单体范围内,预制构件混凝土方量占所使用的所有混凝土方量的比率。通常按正负零以上部分核算,国家暂无统一的明确规定。装配率指标反映建筑的工业化程度。装配率越高,工业化程度越高。 装配化率:达到装配率要求的建筑单体的面积占项目总建筑面积的比率。 装配式混凝土小高层住宅,PC 率20%(±0.00 以上) 从现阶段市场反应来看,装配式建筑的建设成本普遍高于传统现浇建筑的建设成本,这对装配式建筑的广泛发展和大范围应用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从而也直接影响了我国建筑行业产业化的进程。本期我们拟以三个装配式建筑项目为例,通过对两种建造方式的造价进行分项对比,从而分析影响其二者造价的主要因素,研究降低装配式建筑造价的措施和方法。

第二章、XX装配式住宅项目概述 XX装配式住宅产业化调查报告显示,实现大面积工厂化作业后,钢模板等重复利用率提高,建筑垃圾减少83%,材料损耗减少60%,可回收材料增加66%,建筑节能达50%以上;而由于传统的砌装隔墙改为轻钢龙骨隔墙,则扩大了房屋的使用面积(每70平方米可增加约0.6平方米的使用面积)。施工现场的作业工人明显少了,原来需要几百人的,现在只需要20-30人。 2008年国内首例流水线式生产的XX新里程项目的两栋住宅楼在上海诞生。该项目的外墙结构完全采用PC(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工厂生产出墙板,在现场对每面墙拼装就可以组合出标准的模块式房屋,房子的建造过程恰似在流水线上进行生产。20栋和21栋PC楼主体结构一直以每层5天的进度顺利向上推进,现场工人最大可减少89%,大大减少了现场安全事故发生率。XX在产业化工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全面的装配化建筑技术,并从中获益。 1、新工艺与新材料 新工艺:超高层预制框筒结构技术;双重壁连接工艺;预制装配整体框架连接工艺。 新材料:无污染及弱挥发材料;保温隔热材料;超强砼及超强钢筋。 2、技术体系 VSI体系技术:结构设计采用了:结构骨架(S,Skeleton)与填充设施(I,Infill)分离的设计理念。其中结构骨架包括结构主体、承重墙体、公共设备设施及公共管线,填充设施包括非承重墙体、装修体系、

装配式建筑工程与现浇建筑工程成本对比与实证研究

装配式建筑工程与现浇建筑工程成本对比与实证研究 发表时间:2020-03-18T07:23:33.814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22期作者:徐硕 [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升,现代社会建设的技术也不断出现创新。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 徐硕 13082119830404xxxx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升,现代社会建设的技术也不断出现创新。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就可以完成建筑的建造。装配式建筑在20世纪初就开始引起人们的兴趣,到六十年代终于实现,英、法、苏联等国首先作了尝试。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建造速度快,而且生产成本较低,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新型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的灵活性大、整体效率高。本文结合传统的浇筑式建筑方式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对比与实证研究。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现浇建筑工程;成本对比与实证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现代社会建设技术也在不断的创新。相对于传统的现浇建筑工程,装配式建筑工程具有建造速度快、生产成本较低、灵活性大、整体效率高等优点,适合大规模的房屋建造。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我国社会建筑工程技术的应用水平。本文就装配式建筑工程与现浇建筑工程成本进行了对比与实证研究。 1装配式建筑工程概述 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是在传统整体建筑施工中,将整体施工分割为多个施工重新规划,具有一定规律的施工顺序过程。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可以缩小建筑施工的变化范围,使建筑工程的材料应用及多种资源的分配更加灵活。对装配式建筑工程进行研究,让我国社会建筑施工技术得到新的发展,从而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保障施工质量。 2装配式建筑工程与现浇建筑工程成本指标分析对比 2.1 土建工程成本数据的对比分析 装配整体式建筑工程采用预制装配式柱、剪力墙及楼板底模,减少了现场混凝土浇筑量、砌筑量和部分抹灰。因此在土石方工程、桩与地基基础工程、砌筑工程、现浇钢筋混凝土(含模板工程)、屋面及防水工程、保温、隔热工程、楼地面工程,建筑物超高人工、机械降效及水泵加压台班,措施费及塔吊基础等分项工程及其他等方面投入的成本明显减少,抹灰费用有较少降低,而PC构件及安装的成本大大增加,从而使得在土建工程的平米造价增加近750元。 2.2 装饰工程成本数据的对比分析 装配整体式建筑装饰工程成本由抹灰工程、楼地面工程和油漆、涂料工程、门窗工程组成,因装配整体式建筑构件已包含部分抹灰,导致抹灰量减少,已计入土建工程,故装饰工程不再计算。装配式建筑工程的造价较现浇要低7.28元。 2.3 电气工程成本数据的对比 分析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电气单方造价为81.77元/m2,而现浇建筑工程的电气单方造价为73.03元/m2。从数据上来看,前者单方造价高于后者的原因在于装配整体式建筑工程管线及配电箱数量增加,导致成本增高。 2.4 采暖工程成本数据的对比分析 装配式建筑工程的采暖工程成本较现浇要低13.51元/m2。其中塑料给水管占总造价比例由现浇建筑工程的1.35%降至装配式建筑工程的0.64%,在采暖工程中降幅最大。 2.5 给排水工程成本数据的对比分析 装配整体式建筑工程的给水管、管件和焊接钢管的成本较现浇要略高,其它三项要低,经过计算装配整体式给排水工程的平米造价要比现浇低15.72元。 3装配式建筑工程成本较高的原因分析 从土建工程部分平米造价数据来看,装配式建筑工程平米造价较现浇建筑工程高出738.82元。从造价构成比例来看,仅土建工程部分,装配式建筑工程成本支出较现浇要高出12.26个百分点。从成本构成来看,仅PC构件及安装费用就增加支出1435.02元。该部分构成内容较

传统建筑与装配式建筑对比分析

传统建筑与装配式建筑对比分析 发表时间:2019-08-02T09:26:55.42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8期作者:王磊洋 [导读] 施工过程中重难点分析等,装配式建筑必然代表一种新型工艺,逐步成为建筑产业一种发展趋势。 中建二局核电分公司十三项目部宁波杭州湾项目浙江宁波 315000 摘要:本文通过对传统建筑与装配式建筑在“节能、降耗、减排、环保”及国家不同政策的推广下进行对比,总结了市场环境对两种不同建筑发展制约的部分因素分析,其中包括项目施工的前期策划、施工过程中重难点分析等,装配式建筑必然代表一种新型工艺,逐步成为建筑产业一种发展趋势。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传统现浇结构;策划对比及优缺点分析 我国目前的建筑施工形式主要为传统现浇结构生产方式,这种传统建筑特点主要表现在设计建造比较粗放、混凝土等资源及材料损耗较大、生产过程中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产生的建筑垃圾量大且无法回收再利用、从而导致建设效率偏低、无法满足国家对“四节一环保”的建设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内外许多知名企业逐步地研究建筑主体(特别是住宅建筑)的工业化技术,提出创新理念,且先后也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其中装配式建筑便脱颖而出。 1、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必然性 每个新型技术的初期都会伴随或多或少的优缺点,由于前期施工技术的不成熟性及施工人员操作技能等因素,装配式建筑的建设成本普遍高于传统现浇建筑的建设成本,未达到初期降本增效的目的,从而也影响到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进程。随着国家及地方政策的大力推动,建筑产业化得到快速的推广和发展,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及摸索中前进得到的经验改良,装配式建筑采用工厂化预制构件现场拼装的形式进行施工,其施工工期短、节约资源、同时可达到与现浇结构同样的受力性能、抗震性能等优点也展露出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也必定会成为现代建筑产业化的主要结构形式。 2、名词解释: 现阶段我国装配式建筑模式基本可分为传统式现浇混凝土结构中框架结构及框架剪力墙结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结构:以混凝土为主制成的结构,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按施工方法分为现浇混凝土结构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混凝土结构,包括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全装配混凝土结构等,简称装配式结构。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方式进行连接并与现场后浇混凝土、水泥基灌浆料形成整体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简称装配整体式结构。 预制装配式框架剪力墙结构:由柱、墙、梁、楼板、楼梯以及阳台等混凝土构件组成,在施工现场拼装后,采用墙板间竖向连接缝(暗柱部位)现浇,上下墙板间主要受力钢筋(钢筋套筒连接、钢筋浆锚连接等)连接以及楼面梁板叠合现浇形成整体式的一种结构形式。 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由柱、梁、楼板、楼梯以及阳台等混凝土构件组成,在施工现场拼装后,采用上下柱间主要受力钢筋(钢筋套筒连接等)连接以及楼面梁板叠合现浇形成整体式的一种结构形式。 3、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产业化相比的优越性 为落实“节能、降耗、减排、环保”的基本国策,实现资源、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目的为推动建筑产业的现代化进程,提高工业化水平做铺垫。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新一代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结合了最新科研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使得装配整体式结构的可靠度、耐久性及整体性等基本上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等同,成为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一种发展方向。 4、与传统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的优点分析: ①安全:装配式构件进场后必须由专业安装队伍严格遵循流程进行吊装及加固,对施工人员操作技能要求高,必须经过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操作,从而降低了在吊装过程中因操作不当造成的各种安全隐患的发生。 ②质量:建筑构件的质量和工艺通过工厂机械化生产,在构件大批量生产前,对模具尺寸进行全方位验收,相较于传统施工质量更容易得到保证。 ③施工效率:利用模具对所需构件提前进行大批量生产,而后运输至施工现场,从而节省了各构件混凝土浇筑、钢筋绑扎、机电预埋等施工流程,提高施工效率,节省工期。 ④降低施工人员资金投入:由于建筑业的飞快发展,导致传统建筑行业劳动力不足,需求的专业技能人员增加,资金投入攀升。采用装配式建筑机械化程度高,减少了部分现场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人数,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⑤节能、环保:装配式建筑采用工厂化钢台模生产,循环使用率较高,相较于传统施工节约了大量模板作业和木材资源等资源,减少了噪音和烟尘以及建筑垃圾等环境污染。 5、传统建筑与装配式建筑施工前的策划对比: 装配式整体混凝土建筑体系对施工连续性、预制构件的供货及时性、预制构件的产品质量、部品构件的安装难易程度、后浇节点的施工难易程度等直接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的因素要求极高,所以在建设单位选择设计院以及构件供应厂家时应积极参与。采用总包EPC模式,设计施工无缝对接,真正做到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 6、装配式建筑施工需要提前考虑的要点 装配式建筑考虑要点是:塔吊选型、位置及现场道路以及平面布置图、塔吊附墙方案、外架布置方案(标高、位置、大小)、施工电梯布设(附墙)方案(提供具体位置)、施工洞留设位置、放线洞留设位置、泵管洞留设位置、支模预留洞位置、图纸会审等相关内容、PC构件的运输、构件的进场验收、构件的堆放、临时固定连接、预制结构和现浇结构的连接、专业多工种施工劳动力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