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装饰艺术与传统文化结合的运用

建筑装饰艺术与传统文化结合的运用
建筑装饰艺术与传统文化结合的运用

建筑装饰艺术与传统文化结合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9-06-26T15:20:07.320Z 来源:《建筑模拟》2019年第18期作者:李运通[导读]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使得人们对美的要求也愈发严格,而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则是追求美观体现途径之一。

李运通

身份证:4503221978****4019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使得人们对美的要求也愈发严格,而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则是追求美观体现途径之一。完美融合后的建筑和色彩,是人类传统文化的产物,是人们思想和精神的载体,不管是今天还是远古,所有的国家对于装饰艺术的发展都尤为重视。本文从装饰艺术着手,对传统文化与其的有效结合与应用进行探究和分析。

关键词:装饰,艺术,文化

前言: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建筑文化,建筑文化是历史的产物,与建筑结合,融于生活。建筑本身的特色就是时代文化的凝结,因此在审视建筑时只有结合文化才能对建筑进行全面理解,也能真正体现建筑的价值和内涵。我国就有很多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装饰设计所结合的建筑,能够对本土文化和民族性进行充分展示。一.传统建筑装饰的具体艺术表现形式

1.关于装饰图案

中华的传统文化中就具有很多技术价值较高的装饰图案,而这些图案则是不同历史时期中华民族的艺术工作者辛勤工作的结果,且在中华传统文明基础上形成的各类装饰图案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同时也对各个中华民族在生活方面的美好期望予以反映。从现在保存的传统图案的创作心理和形态可以得知,这些图案本身完美结合审美和实用就是其本身的创造目的,通过有效解感性、理性思维以及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以其特有的视觉形态让世人能够通过朴素以及独特的视觉信息对民俗风情、宗教习俗、实用意识、伦理道德进行重叠展示,是世代的艺术形态的具体体现。

2.关于汉字

古人结绳记事的生活方式随着文字的出现逐渐被取代,而汉字作为象形文字形式的最初体现,本身作为创作品的艺术价值就颇高。因此汉字本身不仅能够对其信息载体价值进行发挥,还能对人们视觉进行直观传递,因而汉字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就是视觉层面的文字。汉字的结构具有抽象符号的意义和象形因素的价值,使得汉字书写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和自由化,在满足形式美法则的同时对深广意境进行有效展现。例如草书本身显示出来的错落之美,行书本身展现出来的婀娜之美等。如果装饰设计师能够在设计时将汉字艺术的表现形式添加进去,在布局的时候运用书法的行笔,从而创作出来的全新装饰艺术表现形式具有中华文化的特征,并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

3.关于色彩

中华传统文化在理解色彩时是用五行五色来具体阐明的,而五色在阴阳五行学说中则是白、青、黑、红、黄,并被广泛应用于京剧脸谱、宗教壁画、传统服饰、古代建筑以及民间年画中。除此之外需要大规模应用于装饰设计中的颜色还有银色和金色,而这一点的证实则是秦汉时期以及春秋战国时代的金银装饰工艺。传统的中华设计师在实际设计中都较为青睐对多色彩混搭模式进行运用,且中华文化的传统色彩运用理念本身也包含在这类配色模式中,并将传统配色模式在现代装饰艺术设计中进行吸收和借鉴,以此形成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装饰艺术设计作品。

二.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装饰结合的运用分析

1.建筑主题的构成有现代建筑装饰中的审美功能以及建筑主体。建筑装饰的作用的对产品进行装饰,并在对建筑进行点缀的基础上使人们能够在心理上和美感上有着愉悦的感受。与此同时人们都是运用艺术手段对自身的审美情感和生活理想进行囊括和体现,使群众的心灵在现代人思维的基础是哪个进行陶冶;建筑装饰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表现能力,并且还是大多数建筑的点睛之笔和精华,从而对建筑主题进行强化;标志和符号是现代建筑功能的一部分,像群众的道德、信仰以及艺术情感都在多数建筑装饰中有所涉及。

2.现代装饰主要是通过纹饰与图案、抽象组合形成的装饰以及材料的不同构成比三种手段来体现,像绘画浮雕的适宜造型以及建筑构造外部的构件和文字都属于纹饰图案;在建筑建设过程中建筑构件的实质就是建筑语言,而这也是具有抽象特质形成的装饰艺术,例如例如标准处理手法下的山墙端部以及标准制作方式下的柱式等建筑构件。这些构件本身的功能就有符号,能够充分有效表达建筑物的主题。例如我国背景国家的鸟巢体育场这类静电作品在进行主题表现时就是运用了钢筋条柱;材料的不同构成比在建筑装饰方面的运用,例如现阶段花岗石已被人造石所替代,金属材料被玻璃钢表面饰色所替代,磁砖也被壁纸替代,并且这些替代品的真伪也很难从视觉效果上进行区分。因此现代装饰艺术的发展趋势逐渐成为对材料质地美以及特色性能的充分发挥。

3.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装饰中的应用需要建立在应用现代装饰手段以及分析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并对传统与现代的有效结合点进行努力寻找。因而在具体应用方面应从意、形、神三方面出发,形主要是对中国龙纹、云纹、汉字以及鱼纹等中国传统图案着手研究和应用,在应用形时应是对传统纹饰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和提炼,而不是简单的复制传统文化,例如优雅而高贵的室内风格就是由北京故宫隔扇夹纱中的臣工字画而体现的,现阶段在应用现代装饰中的汉字装饰时通常都具有创造性,使汉字装饰材料不仅仅局限于金属、玻璃锈蚀以及陶瓷等。装饰玻璃锈蚀汉字在部分现代装饰中通常是有效结合灯光技术,使室内环境更为高雅,同时也能够使建筑具有缥缈和空灵的效果。

4.应用传统文化中的“形”主要是为了传承“意”。例如在现代建筑装饰中运用传统云纹样式,是现代人们追求吉祥意蕴的表现。我们可以在现代建筑装饰中得知很多古典装饰应用于现代装饰的案例。例如北京的香山饭店,这是由聿铭先生所设计的,他在对北京香山饭店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采用的是传统庭院以及江南民居等装饰元素有效融合现代形式的方式对屋顶进行设置,而不是用玻璃瓦设置屋顶,从而有效融合了现代建筑和中国传统。

结束语

装饰设计师应对将民族文化特有的意蕴融入到作品中,从而使其创作的作品都具有将强的艺术感染力以及生命力,并在此基础上,装饰设计师需要对挖掘中华传统文化宝藏予以重视和关注,加大对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到现代建筑装饰设计的重视程度,从而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够对独具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艺术格调予以体现。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艺术和设计的影响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艺术和设计的影响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艺术和设计的影响艺术发展到今天多元化时代,艺术作品中作品中所吸收的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的因素越来越多,如何将这种具有本土化民族特色的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是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我国传统文化艺术是现代设计的源泉,从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走来,积淀成为了无可复制的特有文化体系,是现代设计的文化根基,这些传统文化根基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背景,它保留着中华民族所共同认可的文化遗产。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现代设计的源泉和根基,只有依托传统文化元素,我国现代设计才具有中国特色。传统图形元素、古代书简、传统书画等在现代设计中都得到了很好的运用。 所谓传统文化,就是社会文明在演进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色的文化,是对一个民族从诞生到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和文化。文化是一种现实形态,因人而生的,具有与人类本身同样悠久的历史,但又根据不同的时代环境和民族特点而有所不同。“文化”一词在中国古代汉语中早就存在,而现在我们说的“文化”,是从西方引入的,和传统意义上的“文化”是有所区别的。最初的“文”和“化”是分开的,到了西汉之后,“文”与“化”才合成一个词。 所谓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并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征的民族文化,是反映民族历史演进的过程中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特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中国传统元素是反映中华民族精神的形式多样的载体,这样的载体丰富多样,而这些元素在古代设计中就得到了极好的运用,如陕西历史博物馆中珍藏的唐代的三彩男装女俑,穿着的袍服是当时官宦男子的常服,服装上的纹样无疑是对中国传统元素的运用,也能反映当时的社会文化,以及唐代社会流行时尚中女着男装的一大特点。 设计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人类通过劳动改造世界,创造文明,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最基础、最主要的创造活动是造物。中国传统文化根植于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人们也习惯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因而带有传统文化元素的设计,更容易打动国内的受众。使之对所设计的内容产生认同感。而冲过传统文化元素所带有的更能使消费者产生一中庄重、朴素、可靠的感觉。 中国传统文化汇集了历代文化的风格和特点,其中不仅有逸笔风姿的国画,还有造型乖张的民间剪纸、年画,这都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形式,在现代设计作品中无不流露出中国的传统艺术和人文特色。将这种图像寓意与现代信息的理念结合,使传统文化有了延续性,并且为我们的现代设计增添了更多的文化气息和亲和力,传达设计作品中人性化的一面。这些中国味十足的元素正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之中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同时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与文化特色。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有大量的国外设计作品涌入我国,带来了不同风格的文化元素和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同时也为我国的设计打开了“走出去”的大门。国外设计也在积极吸取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就用景泰蓝和中国结掀起的一股国际

传统文化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传统文化在现代艺术设计 中的应用 姓名:贾重阳 学号:B09110422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设计不断的推陈出新,现代的设计需要我们不断的创新,各行各业都涉及到了设计领域,现代的人们对设计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是同时我们也想在现代设计中体现我们的传统文化,所以说传统与现代是环环相扣,密不可分的,它们之间即有传承性,又有超越性。现代设计是种具有时代特征的大众传媒形式,它以多元化的形式尤以图形来表达一定的含义,并借助人们的视觉识别、联想等思维能力传达特定的信息。中国现代设计师可以从中国传统元素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发和借鉴,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形式、材料、风格等元素融合到设计理念之中,使现代设计作品既具有强烈的现代性,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传统文化是社会的灵魂,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应该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继承基础上,必须找到赖以生存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传统文化。中国现代设计应对传统文化作深入而系统的研究,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创造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作品。 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引入到现代设计当中,不是将其简单的再现,而是以传统文化来丰富和拓展现代设计的创作思维,设计出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国际性的现代设计作品。 中国联通的标志是由中国结演变而来的,迂回往复的线条象征着现代通信网络,寓意着信息社会中联通公司的通信事业井然有序而又迅达畅通同时也象征着联通公司的事业无以穷尽,日久天长。简单的符号语言中包含着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作为企业的标识,在树立品牌形象的同时,不仅传递着一种信息也传承着一种文化。 此款座椅,是以明清家具圈椅为蓝本演变而来,设计者经过对其造型、结构、线条的深入理解,以自己的设计理念表达出来。 在当今的现代设计中融人传统文化的一些特征、符号,也成为现代设计探索中国传统文化潜质的一种趋势。在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的过程之中是彼此吸收精华的过程,借鉴

中国传统文化 建筑

中国建筑发展历程 中国建筑、西方建筑、伊斯兰建筑被认为是世界三大建筑体系,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其中又以中国建筑和西方建筑延续时代最长、流域最广,成就也就更辉煌。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分期:原始社会后期、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宋元、明清 一、原始社会建筑: 这一时期的建筑史中国建筑的初始时期,主要有天然洞窟和人工挖掘的洞窟,穴居与巢居非真正建筑,只能算是建筑的雏形。。到了河姆渡文化和仰韶文化阶段,真正建筑才诞生 二、奴隶社会建筑 夏代本了宫室、民居、墓葬等建筑类别,河南偃师二里头夏代宫室遗址。商代的建筑有了一定的发展与进步,城市周围壕沟和城墙较为常见。西周最有代表性的建筑遗址是属陕西歧山凤雏村的早周遗址。它是一座相当严整的四合院式建筑,由二进院落组成。中轴线上依次为影壁、大门、前堂、后室。这组建筑的规模并不大,却是我国以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更令人称奇的是,它的平面布局及空间组合的本质与后世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北方流行四合院建筑并无不同。 三、封建社会建筑 (一)战国时期大规模宫室和高台建筑开始兴建, 出现了瓦和砖,装饰纹样也更加丰富多彩。七国之间因险为塞,竞筑长城。,秦郑国开渠三百里和李冰兴修都江堰,规模都相当巨大,秦始皇在咸阳修筑都城、宫殿、陵墓。历史上著名的阿房宫、骊山陵、至今遗迹犹存。由于秦国统一时间极短,而当时经济生产条件主要是农业和手工业,因此,秦代建筑的发展只是集中在宫殿、园囿方面。 (二)汉 汉朝时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建筑产生显著进步,形成我国古代建筑史上一个繁荣期。从西汉到东汉的400年间,木构建筑逐渐成熟,为后世木构架的几种主要形式: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奠定了基础。砖瓦生产和砌筑技术的不断提高,使中国古典建筑三段式(台基、屋身和屋顶)的外型特征基本定型。主要表现形式有长安城、陵邑、陵墓、宫殿、私家园林、长城。 (三)魏晋南北朝 魏晋以前的城池都是土筑,而东晋时北方十六国都城城墙则有部分使用了包砖,这对于整个建筑史来说,是一大进步,甚至是一大创举。这一点也是与当时处于多个政治势力割据的局面,建筑注重防御的社会形势相关联的。 佛寺、佛塔和石窟是这个时期最突出的建筑类型。梁武帝时,建康佛寺达500多所,僧尼10万多人,各地郡县也都有佛寺。初期佛寺的结构与布局基本都是模仿印度,而后人们把中国的庭院式木构建筑应用于佛寺,而且使私家园林也成为佛寺的一部分,有了中国的色彩。 佛塔传到中国后和中国已有的各层木构楼阁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式的木塔、石塔和砖塔。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石窟建筑为中国的古典建筑和文化留下了丰厚的遗产。石窟是建筑、雕刻、壁画等艺术的综合体,因而石窟的大量开凿,反映了佛教的盛行情况与佛教建筑的繁荣,我国的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始凿于南北朝时期;甘肃敦煌莫高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始凿于东晋十六国时期。 (四)隋唐 隋、唐时期的建筑,既继承了前代成就,又融合了外来影响,形成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建筑体系,把中国古代建筑推到了成熟阶段,并远播影响于朝鲜、日本。 (1)城市和宫殿建设 长安城的规划是我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它甚至影响到渤海国东京城,日本平成

中国民间工艺的生存现状与发展

中国民间工艺的生存现状与发展 民间艺术根植于本乡本土,来源于劳动与生活,体现了广大劳动人民繁衍生息的脉络,在长期的创作、积累、传承、演变的过程中形成。民间艺术是人类社会丰富多彩和无比珍贵的遗产。如何妥善地保护和开发民间艺术资源,是当前摆在整个人类面前重大而又迫在眉睫的课题之一。 中国民间工艺对我国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为繁荣和发展中国文化,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我国的整体文化形象,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的文艺百花园中,中国民间传统工艺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奇葩”,已深深扎入人们的文化心理和民族情感,它与人民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其品种之众多,艺术之独特,内涵之丰富,在海内外影响很大。近年来,中国民间传统工艺不断加强品牌意识,在创新中求发展,为我国赢得殊荣。这为丰富中国的文化内涵,提升中国的整体文化形象,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保护中国民间传统工艺。传承中国民间传统工艺,就是保护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的文化建设,意义深远。 2、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扩大中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中国的海外形象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中国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文化底蕴十分丰厚,备受海内外有识之士的喜爱,影响极为广泛。目前正处于辉煌时期的寿山石雕,从雍正时期乘船出海,远销日本、东南亚各国,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批量化、企业化生产,随着产值规模的不断扩大,身价也节节攀升,至如今其巨大的价值潜力已不可估量,为国家换取了大量外汇,这对扩大中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中国的海外形象,可以说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3、为消化剩余劳动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政府各项扶持政策的影响下,目前的传统工艺有了回春的迹象,订单也渐渐多了起来,由于它们“小作坊”、“手工型”、“密集型”的特点,一些过去从厂里出去的老艺人开始回到这个行业,或自己生产,或开店经销,他们的回头带动了一些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一些就业机会。 中国传统工艺的生存与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 1、立法滞后,民间艺术资源管理乏力。 由于至今对民间艺术还没有一个较为全面、有效的保护法,民间艺术保护工作无章可循。一些地方的领导决策失误,一些大师级的珍品被陆续卖掉;一些集成资料丢失、霉烂,或被当作废纸卖了;某些部门随意将工艺美术品集团化,流水作业化,传统特色减弱,个人风格淡化,导致一些地方民间工艺质量与数量严重滑坡。一些团体和个人的文化资源保护意识淡薄,有的人甚至见利忘义,进行不正当开发,对民间艺术资源起了破坏作用。一些以次充好的产品破坏了真正优秀的民间艺术的声誉;一些“滥竽充数”式的表演也使得许多很有价值的民俗文化财富自然贬值;一些封建迷信活动打着民俗文化的旗号,不仅不能弘扬反而腐蚀、破坏了民族文化传统。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加强文化资源保护的宣传,更为急需的是要制定法律,完善有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 2、管理主体不明确,难以协调和形成合力保护民间艺术。 文化、二轻、旅游、园林、宗教、公安、商业等行政管理部门和民间文艺家协会及一些科技机构,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民间艺术的保护和开发工作。但是由于管理主体不明确,难以有效地协调各方形成整体合力,共同解决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个部门对民俗文化产业规模、从业人员、投入产出以及不同类型民间文化的经济运作方式和效益进行量化分析和评估,当然更谈不上有计划、有步骤、有保护地进行合理开发利用。 2、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市场经济的矛盾。 传统的民间工艺的存在与发展有其特定的时代环境,由于传统的民间手工艺随着现代物质生活的改变与市场经济的冲击,必然导致部分民间传统艺术的萎缩甚至消亡。传统手工艺与现

传统家具三大流派

中国传统家具三大流派浅析 中国传统家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明清两代,中国封建社会制度发展达到了顶峰,政治、经济、文化都进入前所未有的繁荣,家具制作也进入全盛时期,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明清家具日渐完美,形成了中国家具史上的高峰。 在明清家具的全盛时期,家具制作成为社会上最流行的行业之一,全国各地都纷纷开设有家具作坊从事家具生产,其中既有应日常生活之需,以柴树和杂木为材料,造型与工艺都较为随意的民间实用性家具。也有为满足上层社会的需要,以黄花梨、紫檀等优质硬木为材料,经过精心设计制作的经典家具作品。各地域之间也因为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审美意识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家具风格体系,如苏、广、京、晋、宁、鲁、扬、闽等家具流派。其中最具有影响力,而且代表中国传统家具最高水平的主要有三大流派,分别是来自诗意江南的苏式家具、岭南地区的广式家具、皇室宫廷的京式家具。这三大流派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并融合其它流派之所长,将中国传统家具艺术推向全盛,取得了巨大成就,对后世家具制作影响深远,本文下面将针对这三大家具流派予以浅析。 文人性情苏式家具 苏式家具是中国传统家具最重要的代表之一,是指以苏州为中心的长江下游地区生产的家具。它形成于明代中期,以用料名贵、结构科学、造型典雅、尺寸合理而著称,是明代家具风格的塑造者和主流,常说的明式家具实际上从渊源上来说都是源自于苏式家具。 苏杭自古繁华,到了明朝中期随着赋税制度的革新,农民负担得到减轻,社会阶级矛盾得到缓和,社会秩序安定,促进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江南的苏、松、嘉、湖、杭地区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其蚕桑丝织,冶金瓷器等手工业极度兴盛,市场商业高度繁荣,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清朝中期。这片诗情画意水土孕育了无数个性鲜明,思想自由的文人雅士。众多外乡的文人墨客也纷纷移居这里,一时文人名士荟集,也成为了文化的中心。很多学派也如雨后般的春笋,破土而出,江南著名的吴门画派、乾嘉学派、泰州学派等就诞生于此时期,这种大背景下苏式家具流派也应运而生了。 明清时期,江南的文人士大夫们热衷于修建园林,苏州地区园林密布,秀甲天下,其数量为全国之首。中外闻名的拙政园、留园、退思园等都在这一时代建造的。这些文人雅士们追求超逸脱俗的意境,寄情山水诗画。家具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联,而且是点缀居室空间的重要物品,自然也就受到文人雅士的格外关注。这些文人士大夫通常都有极高的文化修养和审美品位,在家具定制的过程中或者是亲自绘图造型,或者是全程参与监制,甚至还有人专门针对家具著书立说进行研究分析。因此,中国儒家的中庸之道,禅宗的见性明心和道家道法这些思想,自然就融汇进入了苏式家具的体系,使苏式家具饱含文人性情。苏式家具之所以木秀于林,流行数百年,确实可以说是这种文化背景之下孕育的结果,这一点也是苏式家具的精髓所在。现在有一些模仿和仿制苏式家具的,往往只能得其形而不能得其神,就是因为缺少了厚重的文化底蕴以及自身修为的不足。 苏式家具造型简约大方,线条流畅,尺寸合理,在设计上吸收了宋代家具风格。在用料上主要以黄花梨、紫檀、铁力木、鸡翅木、瘿木等木材为主,这些木材坚硬质密、色泽独特、纹理优美。江南地区本不生长此类木材,这些木材大多是通过海上贸易所得,可谓来之不易,所以工匠在施工过程中都精打细算,慎之又慎。设计者们往往首先根据木料的大小,顺应木材的形状,合理的设计出相应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中国拥有5000年的文化历史,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国 家无法比拟的,一个国家要想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除要 具备强盛的综合国力外,还必须保存和发扬其独具特色的 民族文化。在现代设计的实践中,如果只一味的模仿西方 设计的外在形式,而不注重本民族传统艺术文化内涵的体现,其民族文化存在的“根”和“脉”将会受到毁灭性的损伤。因此在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进程中,挖掘传统艺术中的文化内涵为现代所用,是中国现代设计所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现代许多成功的设计作品,特别是被国际认可的代表中国风格的现代设计佳作,它们成功的原因,都是与立足本土、吸收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营养分不开的。我们已经看到许多热爱本土文化,发扬民族风格的设计家,在寻求新的设计元素时,放眼到了这里,“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他们成功地借鉴、运用民间文化的精髓形式来丰富自己的设计,不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向世界人民显示了我们民族风格的当代性。这样的典范 很多:2008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设计,分别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五 行中的一种,吉祥物之一贝贝的头部纹饰使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鱼 纹图案,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鱼”和“水”的图案是繁荣与收获 的象征,晶晶的头部纹饰源自宋瓷上的莲花瓣造型,欢欢的头部纹饰 采用了敦煌壁画中的火焰纹; 香港凤凰卫视的台徽,借鉴了中国传统艺术中“喜相逢”图形,反 映出一种厚实的带有民族文化底蕴的特征,而且凤鸟两两相对,旋 转的翅膀极富动感,体现了圆满、吉祥、欣欣向荣的美好寓意,这 种对未来的美好希冀与向往的图案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表现的特色手法。而中国联通的标志,索性直接采用民间“八宝”之一“盘长”纹样,将传统艺术的图形赋予了崭新的现代意义。 此外,还有很多设计在总体风格上、局部形式上、个体图纹上,借鉴和沿用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理念,并赋予新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了世界民众的公认和喜爱。 中国传统艺术源远流长,种类繁多,其表现形式看似无任何联系,其实是一体。出于对未

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

一个国家不同时代的艺术设计风格,总是从传统中汲取营养,与时代的需求发生共鸣,产生新的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设计形态,同样也会成为未来的传统,并在这种循环中不断变化发展。我国自加入 WTO 以来,经济全球化、文化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民族间的文化影响日益加大,科学技术发展,新旧文化观念的冲突,都影响着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变化发展,没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设计作品难以在世界立足。如何将现代文化观念与传统文化结合促进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发展,成为当代设计艺术家关注的焦点。 一、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环境艺术设 计风格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环境艺术设计风格是指设计艺术家在 创作上总体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通过艺术形式表现为对时代文化观念的理解,反映社会大众的审美理想和价值取向。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形成除了受到设计艺术家个人的性格、气质等内在心理特征和独特的人生道路、生

活阅历等主观方面的原因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受到深刻的客观社会因素影响。客观社会因素就包含了国家的民族文化特色、时代精神、民族特性等多方面,它们共同影响艺术家个体的性格、气质形成,进而影响艺术设计家设计风格的价值取向。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形成与发展反过来还积极或消极影响着人类文化进步,与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相联系且相辅相成。 环境艺术设计是处理人、空间、环境 之间相互关系,最终为人类提供和谐环境的一门学科,从其产生发展都受到人类文化的影响。人类文化的发展总是在继承和创新中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上下五千多年历史的积淀,其蕴涵丰富的哲学思想、社会历史文化观念和底蕴,它影响着中国社会经济、政治、艺术等方面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养料为中华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形成、变化、发展都发挥重要作用,推动中国环境艺术设计风格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物质要素(社会经济、生产技术)、精

《在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研究》中期评估材料

在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 中期研究报告 一、课题简介 2014 年10 月我们向安阳县教研室申报了《在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研究》课题,2015 年7 月得以立项,此后顺利开题。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力求做到领导重视,课题研究人员工作到位、脚踏实地,课题研究紧张而有序、进展顺利。我们紧扣研究目标,让学生在一种文化情境中理解美术。对于古老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当充分地加以利用,使传统文化有所继承,有所延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并取其精华融入到教育过程始终,发挥其巨大作用。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素质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深化美术素质教育,就要坚持美术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导向,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民族传统美术教育是深化美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学校的美育教育中有独特的重要的意义,在美术素质教育中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弘扬和学习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中国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的基础,从中小学美术教材了解可知,中小学美术教育不仅仅是美术技能技巧的传授,而应该是在一种文化观的观照下学习,应该让学生在一种文化情境中理解美术。对于古老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当充分地加以利用,使传统文化有所继承,有所延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并取其精华融入到教育过程始终,发挥 其巨大作用 为了更好地通过美术了解传统文化,也为了更好地通过传统文化了解美术,可以让中小学美术课程走进传统文化,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从而陶冶学生的性情和心灵,为修炼完美的人格与高尚道德情操打下扎实的基础。

中国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亿万劳动群众为了满足自身 社会生活需要而创造的艺术。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态,代表着民族文化群体的中国本原宇宙观、美学观、感情气质、心理素质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反映了中国本原文化的哲学体系、艺术体系、造型体系和色彩体系。若从民族传统美术作品的性质、多寡和主次出发,强调造型艺术的特点,中国民族传统美术作品则有年画花纸、门神纸马、剪纸皮影、陶瓷器皿、雕刻彩塑、印染织绣、编结、扎制、儿童玩具等多个方面,充分体现了其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特点。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优秀的中小学美术教材了解可知,与传统文化有关联的课程逐渐增多,将现在所缺失的传统知识揉合到美术教育中去,让艺术生活化,让文化与教育不再脱节,让传统文化、传统艺术、民间艺术的加入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所以,在缺少情感与关怀的信息时代,具备人文关怀特征的传统文化被慢慢记忆起来。学校美术教育在这一时刻肩负重任,通过美术教学,让学生了解民族传统艺术文化和对于培养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自身的审美观念,都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激发珍惜美术遗产、关爱民族文化的情感,让学生学会传承与保护文化遗产,莫让“遗产”变“遗憾” 。这是美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通过美术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 纵观世界史,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直接关系着民族美术的继承和发展。我国的传统美术是东方美术的代表,在世界美术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我们要保

中国传统家具研究

中国传统家具元素与现代室内装饰 【摘要】中国传统家具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日益变化的生活节奏,现代室内设计和传统家具,古典艺术的结合已成为现代室内装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师们按照美学的层次把家具的艺术性进行发展和融入生活当中,我们应当对传统家具进行了整体剖析、进入研究、联系背景,认识传统家具。 【关键词】传统家具;元素;艺术性;室内装饰 [Abstract] Chinese traditional furniture has a rich cultural heritage and has a long history of cultur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economic society,changing the pace of life, modern interior design and traditional furniture,combined with the classical ar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interior design, designers according to aesthetic level art furniture the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ion into the life, we should to the traditional furniture for the overall analysis, entered the study background, connection, understanding of traditional furniture. [keyword] traditional furniture; elements; art; interior decoration 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传统家具经历了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自旧石器时代以草皮、树枝等材料所构成的“床”、“席”,到新石器时代的陶制“仓”、“灶”,从神秘而伟大的商周青铜器,到写实精干的秦汉漆家具;从华丽堂皇的唐朝壶门,到优美典雅的宋代框架结构;从简洁秀气的明式家具,到繁琐富丽的清廷家具这一漫长的积淀与演变过程,与中华民族文化、生活习惯和审美观念更是密不可分。历史与文化之间的辉映,让古传统家具珍藏再久,品位依然至上。它将传统与现代遥遥相依,成为现代室内装饰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一、中国传统家具发展简史 1、萌芽时期:史前、夏商、西周 “席”是中国古代最早最原始的家具。在古代,“席地而坐”是人们最常规的休息方式,考古家发掘出土的最早实物有新石器时代的“蒲席”、“竹席”等,距今已有五千多年。 商周是中国古代青铜器发展的鼎峰时期,古代家具通过青铜器的形式,为我们留下了这一阶段中最珍贵的实物资料,这一时期的主要家具有“禁”。商代的家具形式种已有了“几”和“榻”,西周家具的种类除了商朝延续下来的以外,又出现了“屏风”、“衣架”等。在装饰纹样上多为饕餮纹、龙纹凤纹、云纹和涡

传统文化与设计

三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 01·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 在今天的世界上,象中华文化这样一脉相承的,也只有中华文化。所谓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也只有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一脉相承,不曾中断。也正是因为积于这一点,中国人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 我们谈中国传统文化,大体离不开易学文化,离不开儒、道、释文化,即儒学、道学和佛学。佛学之所以被称为“释”,是因为它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印度佛学,而是被汉化了的佛学,即经过中国千百年流传、演化,被中华文化重新诠释过的佛学。欧洲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宗教文化占支配地位的文化,所以在西方的历史上,宗教争端,又常常是战争的诱因。在东方,或者说主要是在中国,各种文化互相融通,数千年相安无事,这本身就说明中华文化的巨大兼容性,也正是因为这种兼容性,才使中华文化达到今天的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离不开易经和儒道释这个主干,是因为它们各自担负着自己的使命,相互交叉作用,共同维持着这个社会的平衡和稳定。台湾学者南怀谨对儒、道、释三家,有一种比喻,他说:“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有饭吃——没有精神粮食;佛家是百货店,像大都市的百货公司,各式各样的日用品俱备,随时可以去逛逛,有钱就选购一些回来,没有钱则观光一番,无人阻拦,但里面所有,都是人生必需的东西,也是不可缺少的;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南先生在这里没有谈到易经,如果把儒家比喻成粮食店;把佛家比喻成百货店;把道家比喻成中药店,那么,易经就是超级市场。它几乎成了中华文化的集散地,中华文化的任何一个支脉,都可以从它那里找到根,并且可以藉此证明自己对中华文化的发扬光大。我们姑且不论此种比喻是否恰如其分,至少说明易学文化与儒、道、释文化各司其职,共同维护着中国这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民族繁荣、历史厚重的社会。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社会发展,影响是巨大而又深刻的。用之于政治,可以治国安邦,譬如中国历史上的盛世,都是内用黄(帝)老(子),外施儒术的结果;用之于经济,可以富国强兵,譬如管仲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就是阴阳文化和道家哲学的实践结果;用之事,可以百战百胜,譬如中国的军事家,从孙子到诸葛亮,都是阴阳学家;用之于个人,可以修身养性,譬如老庄的“无为”哲学,贯穿于中华文化始终,使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士大夫,或者知识分子中的大多数,实践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信条;用之于社会,可以安居乐业,譬如儒家的天命论,一向被统治者奉为正统,道家的无为观,一向被统治者视为至宝,就是因为它们一贯提倡知足常乐,使人人在社会上自安,从而带来整个社会的安定;用之于科学,可以见微知著,譬如许多科学家的发现与发明,都曾经受到易经文化的影响,西方人莱布尼茨的二进位制的发明,美籍华人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弱相互作用宇称不守恒定律”的发现等等,都有《易经》的影响;用之于艺术,可以美轮美奂,譬如中国水墨山水绘画的写意和抒情,中国书法艺术的出神入化,都曾经和正在陶醉着无数的世界名人;用之于设计,可以精美绝伦,譬如中国古代的浑天仪、司南等等,都曾经使世界历史为之倾倒……这就是中华文化的伟大和妙用,用它来解释宏观世界,可以知道,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用它来阐述微观世界,可以明白,一尺之捶,日截其半,万世不竭。 中华文化对于世界的影响,也同样是巨大的。我们先来看西方的哲学,黑格尔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这位大哲学家在他的自传中就承认,他所创造的“正反合辨证逻辑定律”,正是得自中国《易经》的启发。并且在《哲学史讲演录》上,赞叹《易经》说:“《易经》包含着中国人的智慧。”据说,这位西方哲学家后来曾经感叹地说,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完全学透中国的《易经》!列宁曾经指出:“要继承黑格尔和马克思的事业,就应当辩证地研究人类思想、科学和技术的历史。”(见列宁《哲学笔记》)。列宁在这里不仅是对哲学家黑格尔的尊重,也说明了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科技的重要作用。 不仅仅是哲学,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中华文化也仍然具有无穷的魅力。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曾以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饮誉全球。他对中华文化不仅仅是情有独钟,而是如醉如痴,他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王国里,已经穿行了很久很久,其贪婪程度,不亚于一头饿极之牛猛然闯进麦苗青青的田园。李约瑟,这位英国剑桥大学岗维尔和凯厄斯学院院长,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研究莱布尼兹的二进位制数学与中国《易经》的相互关系后,对《易经》作出了很高的评价,他说:“我们看到他(莱布尼兹)的关于代数语言或数学语言的概念也是受到中国的影响,正如同《易经》的排列系预示二进制一样。”同时,他对易经卦象用于练丹术极为倾心,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特辟十二消息卦与纳《周易参同契》、外丹说与丹术等章节进行论述。李约瑟博士以自己的实践,对中华文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是一座富有的金矿。 也不独自然科学,在艺术与设计领域,我们仍然可以见到中华文化的巨大影响力。我们在前面章节中已经提到过的,在西方艺术设计教育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包豪斯,就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包豪斯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对中国的老庄学说,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还把老庄哲学,应用到教学和设计实践中去。有一个曾经在包豪斯的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他就是瑞士画家约翰·伊顿(Johannes Itten)。伊顿是包豪斯最重要的教师,他的主要成就是,设计并推出了包豪斯的初步课程。这个初步课程的首要目的在于,把每个学生内心沉睡着的创造潜能解放出来。约翰·伊顿以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在其教育实践中,引进了老庄的哲学思想和道教的气功修炼。伊顿给学生讲中国的老庄哲学思想,经常引用《老子》“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建筑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建筑 [摘要]:建筑除了具有实用价值以外,还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本文主要从“礼制”方面简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古代建筑的影响。 [关键词]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礼制;五行学;易学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建筑经历了一个封闭而稳定的发展过程,自成体系,一脉相传,一成不变,原因是在其发展过程中有特定文化背景的制约。事实上,中国传统建筑同传统文化一样都是缓慢而逐步成熟的。以易学、五行学说、儒学、道学、地理学、天文学等为经典的相关学科,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宇宙观和科学观,一旦成熟就成为一种具有很强约束力和渗透力的规范,如《考工记》的营国制度、皇宫及居住建筑的规划布局等等。这种规范不仅制约着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和演变,而且也制约着戏剧、服装、绘画、医药等学科的发展。同时传统建筑的保存、延续、传播又丰富了传统文化,二者紧密地结合和互相影响着. 与西方古建筑的砖石结构体系相比,中国古代建筑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木结构体系。这个体系的特点是用木料做成房屋的构架,先从地面上立起木柱,在柱子上架设横向的梁枋,再在这些梁枋上铺设屋顶,所有房屋顶部的重量都由梁枋传到柱子,经过柱子传到地面。而用土、砖、石或者其他材料筑成的墙,只起到隔断的作用而不承受房屋的重量。这种木结构建筑的优点之一是能防御地震。当遇到地震,房屋受到突然的、猛烈的冲击时,由于木结构各个构件之间都是采用榫卯连接,富有韧性,不至于发生断裂。 中国的古代建筑主要有两大类,一是表现帝王活动、生活的宫廷建筑;二是表现一般人生活、活动的民居建筑(包括乡土建筑)。这两大类建筑与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有着一种直接的、密切的联系,使得中国古代建筑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本文主要从“礼制”方面谈谈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礼制与建筑《说文解字》曰:“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礼”起源于原始宗教,是由原始宗教的祭祀礼仪发展而来的。《礼记》第一篇《曲礼上第一》说得很清楚:“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又说:“道德礼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礼是决定人伦关系、明辨是非的标准,是制

家具文化知识(图文结合)

家具文化 欧式家具风格按地域文化和时代文化风格两个方向来分,按地域文化风格最主要的:意大利古典家具风格、法国式古典家具、西班牙古典家具风格。按时代风格特点划分有:哥特式风格、文艺复兴时期家具风格、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下面一一进行说明: 一.地域文化划分: 1.意大利古典家具: 意大利家具装饰比较豪华,意大利家具色彩绚丽,颜色一般以黄色、蓝色、黑色、白色、木材本色等作为底色进行彩绘、贴金、镀金、镶嵌、雕塑装饰,家具有富丽的织物饰面,饰面大多为鲜亮的红色、金色、黄色,颜色应用比较大胆。在家具表面常涂上很硬的石膏花饰并贴上金箔,有的还在金底上彩绘,增加装饰效果。此外,还善于用不同色彩的木材镶成各种图案。一般常用黄檀木、乌木、桃花心等木镶嵌贴面。还常在家具上镶嵌一些拋光的大理石、玛瑙、玳瑁和金银等,并在上面打造华丽花枝和卷涡组成的花饰。家具材料主要是用栎木、桃花芯木、胡桃木,木材经过染色处理和油漆涂饰之后,表面呈深褐色的暖色调,再加上精致的雕刻、镶嵌装饰,使得家具十分严谨华丽而又优美,家具图案比较精美,雕刻内容以神话传说、宗教信仰最为常见,雕刻图案常会出现壁柱、圆柱、人柱像、莨(liang)苕(shao)叶、贝壳、鸭头、老鹰、涡(guo)卷形、狮子、狮身人面像、天使等浮雕装饰,在中国市场上的意大利古典家具的主要图案有百合花、太阳、带翅膀的天使、旋涡形装饰等。意大利家具材料认真挑选,工序精心打磨、精雕细磨的细木工手工制作。椅子沙发多采用高靠背。意大利家具还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巧妙运用黄金分割,使家具呈现一种恰到好处的比例之美。

名词解释: 莨苕叶:一种生长在欧洲南部的地中海沿岸,它有美丽的锯齿形叶子与优雅的姿态,因而被古希腊的艺术家和工匠们广泛应用于装饰艺术之中。从拜占庭风格、哥特式风格到文艺复兴风格,莨苕叶几乎是所有西洋风格艺术中最普遍的装饰主题。梵蒂冈的枝状烛台、罗马的万神殿圆柱、巴黎圣母院的墙壁都将造型各异的莨苕叶刻于其上。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鉴赏

班级:B08811 学号20084081101 姓名:卢婷 中国传统文化自我鉴赏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正文: 没上《中国传统文化鉴赏》课之前,就只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传统文化。至于具体的传统文化有哪些方面的历史就不太清楚了。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中国传统文化酒文化》,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和酒类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又同时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酒可以分类为:宴会酒、饯行酒、友谊酒等。人世间有了酒,人类的生活便丰富多彩了,人类的历史便斑斓多姿了,茫茫尘寰便增添许多有趣的风景,短短人生便增添许多悠长的滋味。 《中国传统文化戏曲文化》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它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它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的综合性,使中国戏曲富有特殊的魅力。它把曲词、音乐、美术、表演的美熔铸为一,用节奏统驭在一个戏里,达到和谐的统一,充分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的感染力,形成中国独有的节奏鲜明的表演艺术。中国戏曲中最重要的一点特征是虚拟性。舞台艺术不是单纯模仿生活,而是对生活原形进行选择、提炼、夸张和美化,把观众直接带入艺术的殿堂。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浩荡历史长河中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年年岁岁的摸爬滚打,所环绕的,无非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氛围。中华文化,左右着我们的一言一行,串联这历史上的点点滴滴。中国民族音乐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音乐文化繁荣昌盛的时代。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

传统家具文化与艺术-网课答案

传统家具文化与艺术-网课答案 1. 单选题关于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西周时期制席工艺仍尚显粗糙,不分等级 2. 单选题最上乘的明清家具所用的紫檀来源于( ) 印度迈索尔邦 3. 单选题关于清式家具的装饰表述正确的是( ) 清式家具的表面出现了蝉纹、青铜器纹等复古纹样 4. 单选题玫瑰椅在坊间又被称为什么( ) 文椅 5. 单选题在秦汉画像砖或壁画上所发现的榻不包括( ) 足榻 6. 单选题明式家具中三根直材交叉接合时,两根横材的位置关系可能不是下列的哪一项?( ) 一端榫卯,一端胶粘 7. 单选题关于海南黄花梨的识别方法表述不正确的是( ) 油脂感较低 8. 单选题利用凿等工具,在家具腿足等部位制造出圆润的凹面,这种做法叫做( ) 打洼 9. 单选题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几类家具表述正确的是( ) 几通常和席搭配使用,席前设几

10. 单选题 ( )可以使不同构件之间的线脚和平面浑然相接。混面 11. 单选题明式椅类家具的靠背板如果是三段攒框式,最下一段多制造成开光的,这种做法叫做( ) 亮角 12. 单选题关于胡床的记载,最早源于( ) 《后汉书》 13. 单选题锯解红木时需要不断的洒水,其目的是( ) 防止木材碳化 14. 单选题经过铲削加工,使家具的腿足断面不呈方形或圆形,而是呈花瓣的造型,这种做法叫做( ) 劈料 15. 单选题在框式结构穿带和芯板结合部位打蜡的目的是?( ) 润滑结构,顺应制约 16. 单选题古代建筑的柱子为了开张稳定通常采用( )的收敛方法。 自上而下 17. 单选题家具史学界认为中国最古老最具有本土特色的第一件家具是( ) 席 18.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属于典范的明式家具动物纹样( ) 螭纹

艺术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论文

艺术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论文 摘要: 由于历史原因,今天的艺术教育与传统的“圣贤”教育之间出现了严重的断层。回视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已有些陌生,更不知其是“本有的家珍”。今天的艺术教育中存在着“重技艺,轻人文”的现象。如果艺术教育仅仅停留在教授唱歌、画画的层面上,是难以完成其使命的,必须回过头来从已被扬弃的,被误认为封建的、过时的传统文化中吸取更多的营养来填补今天艺术教育的空洞。 关键词: 艺术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师道孝道经典内学 当代中国的艺术教育,应根植于本民族传统文化这块土壤。这是艺术教育发展、成长的源泉,离开它,艺术教育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各种不同的艺术教育模式,不管是舶来的,还是本土的,无论是学习、继承还是发展,我们本身应具有一个较高的视点去评判。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否则舶来的东西就难辨良莠,或导致另一个结果,即盲目地排外而妄自尊大。 由于历史原因,我们今天的艺术教育出现了偏颇,即重技艺而轻人文。我们今天的艺术教育与传统的人文教育产生了严重的断层,这足以导致人的精神领域极其浅薄与苍白,加之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介入,我们正在加速度地蜕变为“香蕉人”,而我们的艺术教育也增加了“功利”与“竞争”的倾向。过分重功利就会轻仁义,人与人的过度竞争会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国与国的过度竞争最终的’结果将是共同毁灭。 一、东、西方两种不同文化的比较 近现代西方注重的是科技教育。在科技进步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如犯罪率上升、环境污染等。核能的开发本来是可以造福于人类的,但我们今天却随时都要遭受核战争的威胁。因此,人们形容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盲目地发展科技无异于盲人骑瞎马。 近现代西方注重的是竞争教育。孩子从小就被灌输竞争意识,保护自己的个人利益。而中国传统的教育是教人礼让、互助合作、共存共荣。中国古人并非不懂科技,但更懂得科技发展的弊端,因此,大力提倡发展人文教育,认为这样,社会才能长治久安。当前是科技发展的时代,我们无意开历史的倒车,只是尽可能地让科技发展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状态。科技好似一匹野马,需要一名睿智的骑手去驾驭。中国传统文化在这一方面可以发挥其积极作用。中国传统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并非基于一种民族情结去赞美和宣扬自己的文化,也并非基于一种复古的情结而厚古薄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典集称为经典,

传统文化对艺术设计的影响

河南工程学院《中国文化概论》 专业论文 浅谈传统文化对艺术设计的影响 学生姓名:花雨 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专业班级:室内设计1341 专业课程:中国文化概论 任课教师:张建农 2016年4月18日

摘要 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但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传统的民族文化都有着浓厚文化内涵,对现代艺术设计产生着很大的影响力。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艺术设计中,已经成为现在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也是当今时代发展的特征。事实证明只有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借鉴,并在对民族文化研究的基础再对进行艺术设计,才有可能对人类历史的进程产生深远的意义并在世界舞台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艺术设计;影响因素

目录 摘要 (2) 一、引言 (4) 二、论老子思想在设计艺术的运用 (4) 三、庄子理想谈艺术设计的思维方法 (5) 四、儒家思想在设计艺术中的应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从道家的风水学看待环境艺术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结语 (6) 参考文献 (7)

一、引言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发展史,形成了一个多元一体的大国,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对于今天而言都是传统文化。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多元化的,每天接触的资讯都是几何倍的扩大,现在我们必须正视一个问题,我们现在走向全球化后受到西方思想和技术的影响越来越大,反而对自己国家传承下来的精神文化,或者说是华人的“根”又了解多少呢?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年代里,在汉唐盛世作为世界文化交流中心的中国,我们有自己辉煌灿烂的历史,它的流传是符合我们国家社会发展的规律的,我们现在必须找到我们的“根”在哪,同时也得想办法用它来适应当今全世界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并能为我们的国家乃至全世界创造更高效的价值,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 设计艺术作为一种时代的文化样式是物质和精神的共同产物,它在文化的渗透下展开并完成,体现出当代的文化风貌和价值倾向,因此,设计从来就不是任意妄为的纯艺术行为,它无时无刻不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无论是对艺术的外在表现形式,还是对设计认知的内在文化精神,我们都不可能抛弃传统习俗,无法脱离与历史的血脉关系而独立存在。然而在对待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上,我们一直存在偏差:众多的艺术设计院校往往看重技法手段而轻视文化内涵,只把重点摆在西方美术流派及设计构成等课程上,仅仅让学生做各种点、线、面、体的分割与组合练习,虽然这样的设计形式感、商业感十足,但文化韵味和民族根基却很贫乏。如何消除这种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之间的隔阂,使传统文化融入设计,是我们这代设计人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以老庄为首的道家思想作为一种人生哲学始终引导着中国设计的精神方向,我们应该将这些文化思想融入到现代设计理念之中,挖掘其内涵与价值,学习其精神与气质,了解其自然观和生活观。 二、论老子思想在设计艺术的运用 世界万物都由自然而来,艺术创造就是自然美的创造,表面质朴奇拙实质巧夺天工才是真正的艺术之美。正如明末清初画家傅山提出“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的审美倾向,巧不是表面的聪明技巧,而是顺其自然规律的真实体现,形拙而意巧便是“大巧若拙”。然而每个艺术家在设计作品时都会为自己的生活经验、思想感情、美学观所制约,忘记了美来自自然天成,来自平凡的劳动生活和景致,忘记了即便是杂乱无章的景物也能从中寻求那种敏捷流畅的画面。现代的艺术设计者也往往因思维的混乱或法则的束缚,只留于表面构成样式的多样性上,而丧失设计的简洁单纯及精神内涵。但也有的设计注重以简单粗旷的语言来体现平易近人的真实情感。这样的设计看起来没有什么精致华丽的图形画面,实质上却是自然淳朴、返朴归真,做到了真正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比起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一味狂怪渲泄、闹上加闹的全“效”设计更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