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数控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设计

6.2数控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设计
6.2数控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设计

M4-2教学模式

2、教学环境

1校内实训基地管理职责汇编

2实训室文化建设制度

3计算机房管理制度

4实训中心各实验室分布图

5实训室文化建设

6部分实训室及设备图片

7钳工实训室工作规范

8各实训室实训守则

9钳工实训课堂教学规范流程10现代学徒制

11学校公工实训中心建设方案12实训中心工作总结与计划

13仿真虚拟教学材料

14企业产品开放项目课程

15实训场所文化建设相关图片

数控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t_i_* ---- i—?

序言

为贯彻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落实《江苏省“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中关于实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提升工程”的有关要求,结合《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学校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苏教职〔2012〕34号)文件精神,我校积极开展校企共建高水平示范性数控技术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优化资金管理模式。

江苏省盱眙中等专业学校坐落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境内,占地401亩,是江苏省“四星级”职业学校、江苏省课程改革试验学校,2012年又成功创建江苏

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学校成功升格为“江苏省盱眙中等专业学校”。自1984 年建校以来,为盱眙及周边地区培养了大量的技能性人才,尤其是我校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是江苏省“十一五”期间示范专业、是淮安市课程改革试验点,2002 年办学,至今已有8届毕业生,共培养毕业生1129人。该专业连续多年在校生规模稳定在170人以上,现有在校学生505人。根据盱眙县“十二五”规划中对机械加工制造业人才的需求和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和建设规模的需求,现申报该专业实训基地为江苏省职业学校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该基地所依托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属省教育厅确认的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大类,2013年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将建成江苏省品牌专业,为把该专业建成生产性实习实训(师资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基地,而且是具有区域特色的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我们将加强基地体制机制、硬件环境、现代化环境、师资队伍、实践教学

体系、实践教学资源、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的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基地服务本区域支柱产业和社会服务的能力。为了确保在两年内实现上述目标,特制定本建设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一)建设背景

1?行业背景

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物质手段。专家预言:二^一世纪机械制造业的竞争,其实质是数控技术的竞争,最终是数控技能人才的竞争。

而培养数控技术专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必须要有专门化的实验实训设备来保证。结合我校及江苏省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建设高水平示范性数控实训基地是以下几个方面的需要:一是我国数控行业一线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发展战略的需要;二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三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2?当地产业发展人才需求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我县及周边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相关企业急需一大批能够熟练掌握先进技术、工艺和技能的应用性人才。“高薪难聘高级技工”,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实训基地及其教学实验设备数量严重不足,是制约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质量和数量的主要瓶颈。我县在全力打造“新兴轴承之都”的鲜明导向下,开发区的产业集聚效应开始显现。至今年5月底,区内竣工和在建的轴承机械企业达到58家,2015年计划达150家。其中,轴承企业间已初步形成轴承钢管、钢球、钢圈、组装的产业链。

根据对开发区及乡镇工业集中区的工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分析,至2015年盱眙县对数控技能型应用人才的需求将达到5000人以上。人才需求方向有产品造型设计人员、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人员、数控机床加工操作人员、数控机床维修及保养人员和营销及售后服务人员等。同时,原有的数控操作人员由于设备更新升级较快,而且大部分人员未经系统学习,普遍存在操作者素质不高和知识有待更新等问题,因此,加快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改革与发展的步伐,培养培训符合社会急需的、掌握现代机械加工技术的机械加工类中、高级技能型人才,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开展社会培训,是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

要。

(二)建设基础

1?实训基地建设与地方产业相对接

基地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与江苏新正奇有限公司、江苏盱眙慧邦控制

系统有限公司2家规模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引企入校。与中弘轴承等10多家企业开展一般性合作。按照“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江苏新正奇有限公司、江苏盱眙慧邦控制系统有限公司与学校合作,共建生产基地,为学校提供生产线设备,负责技术指导,共同进行生产管理。旭日轴承等公司与学校合作,共建冠名班,实行订单式培养,并为该专业提供毕业顶岗实习岗位。企业专家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实训计划,共同对学生实习实训进行考核。企业与学校实行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实习实训和师资培训按照企业生产形式组织,借鉴企业管理规范进行组织和管理。企业专家负责指导实习实训和师资培训,以企业标准,按项目、按模块的培训标准对实训教学和师资培训进行评价,形成校企共同管理、共同评价的机制。

2?有较好的硬件环境

本基地共有8个实验实训室,总建筑面积4580平方米,设备设施总价值660 万元,部分实训室和设备设施能进行生产性实训,基本满足学生实习实训和师资培训的需要。从2010年起,该基地正按照模块教学和项目教学要求,逐步将上述实习实训室改造为能满足教学的技能教室。还可以开展相关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

3?有较好的师资队伍

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创办于2002年,累计毕业生1129人。现有全日制教学班级11个,在校生505人,专任专业教师19名,专业理论教师10人,实习指导教师9人,高级工5人,技师13人,“双师型”教师14人,占专任专业教师的74%,高级职称教师11人;其中8人获硕士学位;市兼职教研员4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市学科教学带头人4人;外聘兼职教师6人,其中高级技师2人、技师4人。有徐祥、林新农等淮安市名师和专业带头人。主干课程教师盛修权、李彪、张红霞、吴林春等,他们具有丰富的实习实训指导和培训经验。初步建设起了一支数量足够、质量较高、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4?初步建立了实践教学体系

本基地的实习实训课程数控车削与编程、电工技能与训练、车工工艺学、钳工工艺学等主要学科采用实践性的教学手段。在数控车削与编程、电工与电子技术、车工技术、钳工技术等课程的教学中,专业教师与实训指导教师已开始采取给学生设计实训项目,布置实训任务,规定上交作品的规格与质量要求,再由学生动手操作的教学方法。目前,本基地的教学计划中,实践课程课时比例已经达到50%以上。融入了数控车工、电工、普通车工、钳工等考证必须的理论与实践内容。毕业生获得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的比例达100%。学生

的实习作品绝大多数来源于企业产品,绝大部分学生的作品能够达到企业合格产品的要求,初步实现了变“消耗性实习”为“生产性实习”的要求。

5?拥有较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

基地实习实训指导教师、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培训教师利用企业现有产品共

同开发了工学结合的理实一体化教材《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已经在和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商量出版事宜。另外我校《金属切削加工一一钳工工艺学》《金属切削加工一一车工工艺学》《金属切削加工一一数控车实训》等多本校本教材被江苏教育凤凰传媒出版社出版,并在江苏省推广使用。还编写了培训指导用书《机械识图》《电工技能》《AutoCAD》等4本。

6?具备一定的社会服务能力

该专业面向本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培训项目,举办培训班,年培训人数在700人次以上。基地

与江苏新正奇有限公司、江苏盱眙慧邦控制系统有限公司2家规模企业开展深度

合作,开办与专业相对应的校办企业进行机械零件的加工生产,年产值达300多万元,经营收入的30%用于基地教师和学生的实习实训或培训。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和培训教师还通过现场指导和网上答疑等多种形式为其他校企合作企业和本专业技术领域就业人员提供了项目和技术改造咨询,每年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达10

万元。

7?数控实训基地现有基础情况

学校数控技术应用实训基地现有层高达 5.7米的数控加工车间、机加工车间各1个,占地4580平方米,40余台普通机床已基本能满足数控专业基本技能训练的需要,但数控加工实训基地铣床和加工中心设备较少,不能充分满足数控专业全部学生

操作主流数控机床生产性实训的教学需要。而且信息化教学手段落后,缺少正版的三维CAD软件。

(三)建设必要性

一是满足区域经济建设和人才市场对该专业技能型人才需求的需要。为了保持我县经济持续发展,县委、县政府把“工业强县、创业富民”作为“十二五” 期间经济建设的核心战略,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步伐,以满足盱眙打造“轴承之都”的技能型人才需求。据预测,未来三年内,仅我县就需要该专业中高级技能型人才6000余名,全市约需35000名以上。从当前和今后人才市场的需要情况看,该专业技能型人才的缺口巨大。因此,加快我校数控专业实习实训基地改革与发展的步伐,培养培训符合社会急需的、掌握现代先进数控加工技术的数控类中、高级技能型人才,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是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是优化区域职业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的需要。为了确实加强区域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县委县政府于2008年将盱眙县四所职业学校进行资源整合,成立盱眙县职业教育集团。经过近几年专业发展,目前我校数控专业已建成为江苏省示范专业。因此,建设数控专业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是优化区域职业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的需要。

三是提升我县职业教育办学水平与服务能力的需要。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在体制机制、硬件环境、信息化水平、师资队伍、实践教学体系、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紧跟市场,基地服务能力相对其它学校较高,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是江苏省示范专业,今年将创建成江苏省品牌专业。建成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后,可以在实习实训、师资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为全县乃至全市中职学校提供更好的服务与示范,从整体上提升我县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与服务能力。

二、建设目标与思路

(一)主要问题

1、基地体制机制还不够成熟,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基地和企业的长效合作机制与深度合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加强。

2、实践教学资源还不能完全满足教学要求,能够满足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的实习实训教室还在建设之中,能够满足专业综合实训的真实职业环境的实习实训

室尚待进一步建设。网络资源库有待进一步丰富。专业主干课程校本教材有

待进一步开发。

3、师资队伍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生产性实习实训指导能力、实习实训资源整合能力有待加强。

4、基地的培训能力、社会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遵循中等职业教育规律,基地建设对接盱眙支柱产业,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区域数控类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效服务盱眙经济社会发展。依托企业,发挥我校联合企业联办基地的优势,依托专业发展的需要,建设先进的硬件环境,构建生产性实习实训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积极引进和培养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支业务精干、道德高尚、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进一步创新基地运行的体制机制,增强社会服务能力。通过两年建设,把本基地建成“产业契合度高、校企合作紧密、社会服务能力强、管理体制机制完善、信息化水平高、实训师资队伍水平高、教学资源丰富”的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实习基地。

2.具体目标

(1)通过数控实训基地建设,将数控设备与机房、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进行有机的融合,将企业一整套绘图、工艺、加工生产流程平移到学校中来,满足职业教育“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的课程建设要求。

(2)实现数控车间的现代化布局及机床网络化管理集成应用,提升设备使用率及安全性。

(3)通过基地建设,积极引进和培养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支业务精干、道德高尚、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进一步创新基地运行的体制机

制,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4)利用数控实训基地建设,提高信息化程度,加强信息化教学水平,实现网络资源优势共享。努力在校园网上搭建学习平台、学习资源库。学生可以利用业余

(完整版)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建设方案(DOC)

河南工信学院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前言 电子商务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具有实践性强、发展速度快的特点,仅仅凭理论教学很难对日新月异的电子商务活动进行有效地指导,必须结合实际,通过补充相关的实践教学来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构建一套完善的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完善电子商务教学的有效手段和必要方式。随着商业应用的发展,企业越来越重视电子商务的商业运作,把企业中的实际应用,融入到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体系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现实接轨,是完善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 作为河南省工信厅直属院校的河南工信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是我校重点发展的学科。本实训基地建设的目的是将现今电子商务领域的各个环节合理的融入到高校实践教学,指导学生充分实践,从而达到理论教学不能涉及到的领域,并大幅提高我院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

一、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建设要求 电子商务实训室建设采取企业业务部门布局结合多个研发中心(机房)布局。建设并形成校内运营实训中心、研发实训中心;依托电子商务运营的真实任务,校企合作共建拓展学生职业能力的、校企互动、互惠互利的校内实训环境。实训室设计打破单项技能训练格局,完全模拟电子商务项目商业运作环境,引进真实的电子商务项目,营造实际工作氛围,让学生获得更加真实的创业能力和各项职业能力训练,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改进实践教学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运营实训中心按照实际商业办公环境布局,包括:客服部、技术部、市场运营部。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电子商务实训平台和电子商务项目运营平台。让同学们在校期间可以边工作边学习,做到“工学合一”,在强化专业技能的同时,积累一顶的工作经验,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做准备。 二、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结合《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充分发挥学院多学科、多功能的优势,积极联合区域内行业企业、产业、教育、科研院所等电子商务力量,有效整合区域资源,构建区域电子商务创新的新模式与新机制。同时,促进和完善我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和校内教学实训条件,参照企业对电子商务实际工作岗位要求,强化电子商务实践技能培训,帮助学校建立一支理论水平高且实践教学技能强的实验教学团队,培养能承担电子商务各岗位任务、胜任电子商务各岗位的人才,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辐射能力等方面显著增强,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 第一、统筹电子商务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以层级化的电子商务岗位实践为导向,优化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计划。 第二、构建理论课程体系与实验课程体系相结合的电子商务课程体系。 第三、从企业的角度帮助学院优化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培养符合企业用人要求的电子商务人才。 第四、通过学院电子商务教学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帮助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提高实验、实训教学能力。 第五、完善学校电子商务实验、实训条件,为提高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师生实践能力提供支持。 第六、培养区域产业、行业、企业发展急需的各类电子商务实践及创新人才,拓展社会服务功能,增强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能力。

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实验实训部 2005年2月

一、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目标 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应围绕着培养学生具备高素质 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使之主要成为高职教育实施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和载体。其建设的指导思想为:根据专业教学要求,使专业实践教学具有相对稳定性,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具有先进性,教育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示范性,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具有规范性,与理论教学和技术发展同步的结合具有紧密性。 1.基地建设的特点、功能与作用:努力建设好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使之具备以下功能、特点与作用: (1).使基地成为高职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教学基地。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完成就业岗位所需的岗位能力训练,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不仅成为学生掌握基本专业技能的场所,还应加强现场模拟教学的组织与设计,提供一个与实际职业岗位相贴近的技能训练空间,让学生在有目标的实践训练前提下,通过一些设计性、探索性、开发性、

工艺性和综合性等的模拟训练,使学生到达就业岗位后,不会对所处的环境,所遇到的工艺、技术、设备、生产组织管理等问题感到陌生,从而缩短了岗位适应期。同时培养并逐步使学生形成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良好的工作品质和职业道德的个人能力以及与人协作、交往的社会能力,使之具备实践性强和有利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特点。 (2).使基地成为科研项目开发的基地。 依据专业教学要求和专业发展的需要,以及科研的要求,投入必要的教学仪器与设备,并根据科技发展和技术工艺的更新,适时添置和更新仪器设备,注重不断提高仪器设备的现代科技含量;同时发挥学院科研人员和先进实验设备优势,鼓励教师参与技术创新、技术交流和技术转化,推动学院科研工作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科研,教师也让学生早接触先进的仪器设备,早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基地全天开放,教师积极参与与科研,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形成教学科研的有机结合,使之具备技术含量高新的特点。(3).使基地成为行业技术、信息资源和培训的中心。 加强与企业的联合与协作,及时把行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反馈到实践基地,使实践教育能及时体现出经济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同时充分发挥基地高新设备的功能,开拓为社会提供技能鉴定、技能等级考核、材料检验检测、劳务培训、课题研究、产品开发等多方面的社会服务功能,使之具备开放性特点。 (4).使基地成为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多功能基地。

XX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可行性方案

XX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可行性方案 2017年9月

为深入落实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经信委、省教育厅等7部门《关于深入推进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办学的若干意见》(湘政办发〔2012〕45号)精神,大力推进我省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加快建设一批对接我省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精神,重点对接湖南优势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四大国家战略发展区域”发展需求,以职业院校主体或特色专业为依托,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基础,按照“基地建设企业化、实践教学生产化”的总体要求,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高效益、有特色、成规模”,融产学研和社会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推动全省职业院校实践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更好地服务“四化两型”和“四个湖南”建设。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根据我省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结合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武陵山片区国家扶贫攻坚示范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四大区域板块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全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2、校企共建。探索实施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资金、设备、技术并全程参与基地建设与管理的实习基地建设模式,实现学校与企业信息互通、文化互融、人员互聘、资源共享。 3、协同推进。以实训基地设备、技术不断更新为重点,校企协同开展实训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信息化资源建设,统筹基地功能发挥,不断提高实训基地建设水

平和运行效益。 4、开放共享。鼓励和支持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面向职业院校和社会开放,接受行业企业指导,开展交流合作,承接职业院校师生实习实训、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和员工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任务,充分发挥基地使用效益。 三、建设目标 从2014年起,三年内全省共立项建设60个左右“产业契合度高、校企合作紧密、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实习实训指导教师水平高、教学资源丰富、社会服务能力强”的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带动全省职业院校创新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四、建设内容 (一)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1、建设模式。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要以职业院校为主体,以与规模以上企业(指工科类)深度合作为基础,以一个主体、特色专业及所属专业群为依托,通过“引企入校”,校企共建“校中厂”模式的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双方必须签署协议,明确资源配置、成本核算、收益分配、财产管理、师生实训等方面的责权利,并共同制定生产经营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形成以“契约”为保障的利益共享机制;基地参与合作的企业应具有一定的生产或经营规模,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符合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三年内企业对基地建设资金或设施设备的投入应占到基地设备设施总投入的60%以上,且企业规划对基地的总投入文科类基地不低于100万元,工科类基地不低于200万元,中职学校可适当降低;基地具有较强的实体化运作能力,能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或拥有自办产业或开展行业企业员工培训;基地所有制产权明晰、以学校为主体,建设周期一般为3年。

数控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M4-2教学模式 、教学环境2 校内实训基地管理职责汇编1实训室文化建设制度2计算机房管理制度3实训中心各实验室分布图4实训室文化建设5部分实训室及设备图片6钳工实训室工作规范7各实训室实训守则8钳工实训课堂教学规范流程9现代学徒制10学校公工实训中心建设方案11实训中心工作总结与计划12仿真虚拟教学材料13企业产品开放项目课程14实训场所文化建设相关图片15 19 / 1 数控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言序 为贯彻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落实《江苏省“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中关于实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提升工程”的有关要求,结合《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学校高水平

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苏教职〔2012〕34号)文件精神,我校积极开展校企共建高水平示范性数控技术技能人才实训基地 建设工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优化资金管理模式。 江苏省盱眙中等专业学校坐落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境内,占地401亩,是江苏省“四星级”职业学校、江苏省课程改革试验学校,2012年又成功创建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学校成功升格为“江苏省盱眙中等专业学校”。自1984年建校以来,为盱眙及周边地区培养了大量的技能性人才,尤其是我校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是江苏省“十一五”期间示范专业、是淮安市课程改革试验点,2002年办学,至今已有8届毕业生,共培养毕业生1129人。该专业连续多年在校生规模稳定在170人以上,现有在校学生505人。根据盱眙县“十二五”规划中对机械加工制造业人才的需求和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 和建设规模的需求,现申报该专业实训基地为江苏省职业学校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该基地所依托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属省教育厅确认的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大类,2013年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将建成19 / 2 江苏省品牌专业,为把该专业建成生产性实习实训(师资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基地,而且是具有区域特色的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我们将加强基地体制机制、硬件环境、现代化环境、师资队伍、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资源、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的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基地服务本区域支柱产业和社会服务的能力。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方案

打造校外实习基地是学校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校外实习基地是充分利用企业生产与经营的软硬件资源,着力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实践教学场所。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 在实际工作中教育自己, 掌握未来就业所需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自身的职业素养。校外实习基地的良好运行是开展实习教学工作的基础和质量的保障,保持校外实习基地长期稳定发展, 对发挥校外实习基地应有的作用, 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具有重要意义。 一、总体目标 1.打造校外实训基地,满足专业学生的课程实训和专业实习需求。 2.拓展校外实训基地的功能,既要数量,更要质量,着实提高校企合作办学的水平。 3.加强校外实习实训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完善师资队伍结构。 4.在师资队伍培养、课程开发、教学资源建设、项目研发、技能竞赛等多领域开展合作。 5.建立和完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体系及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 6.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弥补校内教学资源的不足,为企业建立人力资源储备,促进企业经济增值,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多赢效果。 二、建设原则 1.互惠互利原则 学校和企业作为不同的利益主体,其社会责任、功能定位互不相同。学生在实习基地实习,虽然给企业解决了一些人力资源的问题。但直接利用实习基地的场地、设备以及接受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这必然给企业带来许多负担。为了建立稳定的合作办学关系,实现长效发展,在充分利用企业资源的同时,学校也要为企业创造利益。例如利用院校师资力量,为企业员工提供职业岗位培训。利用学校智力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人才、技术、信息咨询等服务,甚至与企业联合做课题,与企业技术人员一起共同研究和攻克难题,为企业排忧解难,创造效益。 2.专业对口原则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要充分考虑与学校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能满足相关专业培养的要求,实现较高的专业对口率,提高专业与行业的契合程度。在开发校外实习基地时,除考虑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外,重点识别企业是否能为学生实习提供相应设备、实习环境以及相应的专业实习内容。避免出现专业不对口,学生在企业充当低技术含量的“廉价”劳动力的现象。 3.互补共享性原则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要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充分利用专业科系的技术、人才、文化、信息等资源优势,在开展实践教学的同时,加强与基地单位在人才培养、信息技术开发、课题开发、技术革新及成果转化、文化建设、管理改革等方面的合作,通过优势资源的共享,促进学校和实习基地单位共同发展。 4.动态发展性原则

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资料

电子商务实训基地 建设方案 经济管理学院 2013月9月24日 目录 一、全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现 状 . (3) 二、经济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 案 (5) 1、培养目 标 . ....................................................................................................................................... 5 2、培养规 格 . ....................................................................................................................................... 5 3、专业招生对象与学 制 .................................................................................................................... 6 4、专业核心课程及简介 .. (6) 5、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进程 表: ................................................................................................ 7 6、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进程表: (8) 三、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建设目 标 (10) 四、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分 析 . (10)

实习基地建设方案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校外实习基地是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增强劳动观念、练就实践能力、实现角色转换、培养综合职业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场所。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是职业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内容。为进一步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规范基地管理,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校外实习基地的类型 学校根据专业设置及课程教学的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能满足教学实习要求的各家企业,建立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其类型可分为: (一)专业教学需要的开发岗位实习基地; (二)专业教学需要的实施维护实习基地; 二、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基本条件 (一)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应有利于促进学校与基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二)校外实习基地的领导应重视实习基地的建设。实习基地具备实习条件和管理环境;能帮助解决实习学生所需的食宿、劳动保护和卫生等条件。 (三)校外实习基地能够选派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的指导教师(或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能有效地参与实践活动,顺利完成教学实习计划。(四)校外实习基地要求相对稳定,每学期或每学年有固定专业的学生进行实习。 三、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原则

(一)、满足教学需要的原则。实习基地建设要从满足教学需要的角度出发,针对专业设置及课程教学要求,制订科学合理的实习基地建设规划。 (二)、坚持互惠互利,双方受益原则。学校在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过程中,学校可以利用基地的条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提前感受准职业人的素质要求,基地可以从实习生中优先选拔优秀人才,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用工需求,达到双赢的效果。 (三)、动态合作发展的原则。由于行(企)业竞争日趋激烈,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行(企)业始终处于动态发展之中,因此,对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将实行动态的合作与发展。对于一些条件好、发展稳定并具有积极合作意向的行(企)业可以建立相对固定的基地,有的实习基地则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以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和实习基地使用效果。 四、校外实习基地组织管理 (一)、成立实习基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双方有关领导、技术人员和教师组成,由实习基地方任组长,学校方任副组长,定期研究基地建设事宜。(二)、成立由校主管领导和相关处室负责人组成的学校校外生产实习领导小组,负责对校外生产实习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有关实习方面的重要事项。(三)、学校委派实训处和实习班主任具体负责学生校外生产实习的管理工作。实训处主要负责与实习基地的联系、沟通、协调及生产实习过程的检查、督促。实习班主任是实习的第一责任人,直接负责管理该班学生在实习期间的一切事务。 (四)、学生到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后,由实习基地领导,实习指导教师和技术指导教师等组成实习指导小组,帮助实习生制定实习计划,指导学生实习,组织管理实习过程,负责学生实习成绩的鉴定。 五、学校与实习基地职责

学校实训室7S 管理实施方案

学校实训室7S 管理实施方案 为了做好日常实训场地 7S 活动,对实训场地实施标准化、制度化管理,规范各类物品的摆放位置,使实训场地整洁、美观、有序,改善实训场地的环境,提高实训场地提高全体人员的综合素养,提高实训效率,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的实训环境,从而实现 3Q (好教师、好学校、好学生的目标。 一、实训室(基地) 7S 管理实施标准 (一)整理:区分需要的和不需要的事或物,对实训场地不必要的物品整理、进行清除,同时清除不正确的思想意识。 1.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与垃圾、废料、余料等加以区分。 2.料架正确使用,并定期清理。 3.现场摆放的物品定时清理。 4.工作桌面、置物架、抽屉等定时清理。 (二)整顿:将需要物品配置齐全,并明确地对其予以标识,按规定对物品进行科学的定位、定量、整齐摆放,达到标准化放置要求,物品用后及时复位。 1.统一区域的私人用品需定位放置,或同一方向放置。 2.消耗用品 ,如手套、抹布、扫把、拖把等定位放置。 3.加工材料、待检材料、半成品、成品等堆放整齐,并进行明显标识。 4.零件、零件箱等定位放置,且摆放整齐。 5.通道(走道)保持通畅,且不得摆放任何物品(暂存区除外)。

6.文件、资料及档案应及时分类,并整理归档。 (三)清扫:各责任人将实训场地打扫干净,使场地保持无垃圾、无灰尘、无脏污、无异味、干净整洁,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并防止其污染的发生。 1.机器设备、工作台、工作桌、办公桌以及窗户等清理、擦拭。 2.下课(下班)前应打扫作业场所、收拾物品。 3.废料、余料、呆滞料随时清理。 4.抹布、包装材料等定期清理。 5.垃圾、纸屑等及时清理。 (四)清洁:维护整理、整顿、清扫的工作成果,并对其实施的做法予以标准化、制度化、持久化,使 7S 活动形成惯例和制度。 1.排定轮值打扫作业场所值日表。 2.定期擦拭窗户、门板、玻璃等。 3.工作环境保持整洁、干净。 4.设备、机台、工作桌、工作台以及办公桌等保持干净,无杂物,不得任意放置物品。 5.长期放置(一周以上)的材料和设备等须加盖防尘设施。 (五)素养:以“人性”为出发点,通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等合理化的改善活动,使全体人员养成守标准、守规定的良好习惯,永远保持妥当的行为,进而促进各成员素养的全面提升。 1.遵守作息时间,按时出勤。 2.实训、工作状况良好(无聊天说笑、呆坐、看小说、打瞌睡或吃东

实训基地建设规划方案(机电一体化)

实训基地建设规划方案 学校占地83,319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25,044平方米。现有教职员工232人(其中专任教师198人)。学校现设职高部、电大部和培训部三个教学单位,实现了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重、长班与短训并举的局面。现有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生2256名,年培训学员1500名。 多年来,学校致力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专业建设,特别是在省级特色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该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9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25人;17人已取得中级工证书,3人有高级工证书。现有20个教学班,1031名学生。2001年以来学历教育毕业生477人,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建校以来,该专业已累计培养2000余名毕业生,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着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学校发展建设和服务地域经济的实际,特制定《抚宁职教中心实训基地建设规划方案》。 一、实训基地建设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的需要,是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明确发展方向,真正做大做强骨干特色专业的需要,是有效地培养“宽基础、复合型、多技能、创新型”初、中级技术人才的需要,是切实为“三农”服务,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县域经济发展多做贡献的需要。 在现有的基础上,再经过三年的努力,我们将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切实做大做强骨干特色专业,并以

骨干特色专业带动其它专业的稳步发展,真正实现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办学。 在办学规模上,实现:长班年招生1100人,短班(岗前、岗中、岗后)年培训2000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年培训1500人以上,初中职业技术年培训1200人。 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主要根据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需求培养“实用型、技能型、职业型、创新型”的初、中级技术人才,毕业生“双证”达100%,实现毕业生就业率100%,外输(本市外)毕业生就业率达80%以上。 在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训基地得到有效建设后,专业设施将进一步完善,办学功能进一步提高,必将促进办学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并将带来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一,建设后可容纳机电一体化专业1600-1800人的实习实训,真正将省级特色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做大、做实、做强。 第二,确保每年为社会输送具有“双证”的合格毕业生1100人,创经济效益1500万元。 第三,针对县内各级各类企业年培训可达2000人以上,促进企业年增经济效益1500万元以上。 第四,有效地开展初中后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工作,年培训在1200人以上,每年可产生经济效益1000万元以上。 第五、可实现教学实习向教学与生产实习的顺利转移,每年可为学校创造经济效益100万元。 综合上述分析,经过必要的项目建设后,学校每年可增创经济收入400万元以上,为县域经济创造效益4500万元以上。

实训基地和实训场所建设计划

2017年实训基地和实训场所建设计划 一、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项目实践教学为主线”,在原有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更新完善了建筑工程施工、工程造价和建筑装饰等专业实训设施。 二、实训基地建设的条件 山西省城乡建设学校成立于1986年,隶属于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是国家中等专业示范学校,是山西建筑职业教育集团核心成员单位。学校占地111.81亩,开设有建筑工程施工、工程造价、工程测量、建筑装饰、园林技术等10个专业。实训基地是学校教学的保障和支撑,学校拥有3000平米综合实训车间,设备总值1437.72万元。学校在省教育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根据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要求,先后建设有建筑技术、建筑设备安装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和有工程造价、园林技术、楼宇智能化设备安装与运行、工程测量4个省级实训基地,目前正在建设的有建筑工程施工、工程造价和建筑装饰3个山西省省级实训基地,实训实习工位数有2860个,建设完善了35个“教、学、做、评”为一体的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基本保证了学生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开展实训教学项目。 三、实训基地建设的内容

四、实训基地建设预期效益 适度增加校内外实训基地个数与面积,满足学生学习实习需求,以“共建双赢”为发展方向,充分利用我校的人才、文化、信息、设备等资源优势,建立适合我校专业发展的校内实训基地,同时与校外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以满足我校学生深入社会、顶岗实习等需求。基地建成后,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效益:第一、扩大社会服务功能。第二、提升学校各专业的实习实训应用能力。 五、实训基地建设的保障措施 1.人力保障 学校将调配专业技术较强的教师成立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小组,并在学校领导组统一协调下,全力配合实施小组工作。 2.制度保证 建设项目确定以后,按照《山西省城乡建设学校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严格遵照执行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在其指导下,按项目建设的各阶段的建设任务、建设进度和建设目标等认真实施,以保证项目建设的进度和质量,确保项目建设达到预期目标。 3. 资金监管 按照《山西省城乡建设学校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项目资金的使用在学校统一管理下,根据项目内容、进度、计划、开支额度以及使用范围等,由使用者提出申请,逐级审批,经项目办公室同意后方可使用,尤其在资金开支额度和用途方面严格按照项目办公室的规定执行,并接受学校有关部门项目办公室的监察审计。

实训基地建设实施规划

宝坻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心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 实训基地建设实施规划 实训是职业技能实际训练的简称,是指在学校能控制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它不等同于实验,也有别于实习,它包含实验中“学校能控”和实习中“职业技术性”的两个长处,并形成自己的特色。 实训基地是实训教学过程实施的实践训练场所,其基本功能为:完成实训教学与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的任务,并逐步发展为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实践教学、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基地。实训基地包括两个方面: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 一、实训基地建设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2012-2014年实训基地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结合国家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关政策、振兴天津加工制造业工业基地,服务本地区加工制造行业的发展要求。对从事机械制造业行业的技能型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更新现有设备、提高设备的性能和增加新的设备,提高设备的先进程度和质量,才能满足学生实训和提高技能水平的需要。本着设备先进、质高价低、适用性强的原则,加快实训基地建设,特制定2012-2014年机加工实训基地实施方案。 二、实训基地建设的功能与目标 1、教学实践、实训功能。根据机械制造行业的用人标准,结合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把学生培养成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才能满足机械加工行业对新增员工素质的需求,也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培训功能。实训基地除满足本校及本地区同等学校师资、学生的培训外,还能满足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成为具有本地区特色的示范性社会培训实践教学基地。 3、职业资格鉴定功能。凡是经过培训的学生和社会人员,都可以在实训基地进行职业资格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实习基地建设方案

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实践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实训基地建设,是进行实践教学的根本保障,是学校事业发展和实现办学目标的需要,也是学校与社会、企业互动的需要。随着我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加大投入,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已成为当前我校实践教学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目标 根据我校专业发展规划,建成一批相对稳定的能满足我校各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实训基地。 二、建设思路 (一)根据我校专业发展规模,制定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校友优势、师生优势,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实训基地建设工作。 (二)根据我校办学需要和社会教育资源状况,我校实训基地主要分为三个类型开展建设: 1.以模拟实训为主,建立校内实训基地; 2.立足县市,建立省内实训基地; 3.面向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建立省外实训基地。 (三)实训基地建设要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我校的科技、人才、文化、信息等资源优势,在完成我校实践教

学任务的同时,帮助基地单位培养人才和进行科技咨询与开发、文化建设等,促进我校和实训基地单位共同发展。 (四)建立实训基地工作程序: 1.根据我校专业建设需要,向教务处提出拟建实训基地的申请。 2. 经学校审核同意,方可签订协议书(一式三份,教务处、学院、实训单位各一份)。 3. 经过建设和学校评估,条件成熟的实训基地,授予“陇东学院教学实践基地”(挂牌)。 (五)实训基地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热爱和关心我国的教育事业,设有相应的接待部门和专门的兼职负责人; 2.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丰富的教学指导与管理经验,能为实训师生的工作和生活提供适当条件,满足我校专业教学实训的需要。 三、建设措施 (一)完善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制定建设规划。为适应实训基地建设需要,我校将建立和健全各项实训基地建设的管理规定,使之科学化、制度化,确保实训基地建设的顺利开展。要根据专业发展规划和专业特点及我校的优势,制定我校实训基地建设规划,明确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内容、进程,确定实训基地建设负责人,组织力量,有计划地开展工作。

实训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实验实训基地 建设案 精品文档,超值下载 实验实训部 2005年2月

一、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目标 校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应围绕着培养学生具备高素质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使之主要成为高职教育实施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和载体。其建设的指导思想为:根据专业教学要求,使专业实践教学具有相对稳定性,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具有先进性,教育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示性,管理模式和运作式具有规性,与理论教学和技术发展同步的结合具有紧密性。 1.基地建设的特点、功能与作用: 努力建设好校实践教学基地,使之具备以下功能、特点与作用: (1).使基地成为高职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教学基地。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完成就业岗位所需的岗位能力训练,校实践教学基地不仅成为学生掌握基本专业技能的场所,还应加强现场模拟教学的组织与设计,提供一个与实际职业岗位相贴近的技能训练空间,让学生在有目标的实践训练前提下,通过一些设计性、探索性、开发性、工艺性和综合性等的模拟训练,使学生到达就业岗位后,不会对所处的环境,所遇到的工艺、技术、设备、生产组织管理等问题感到陌生,从而缩短了岗位适应期。同时培养并逐步使学生形成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发现、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法能力,良好的工作品质和职业道德的个人能力以及与人协作、交往的社会能力,使之具备实践性强和有利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特点。 (2).使基地成为科研项目开发的基地。 依据专业教学要求和专业发展的需要,以及科研的要求,投入必要的教学仪器与设备,并根据科技发展和技术工艺的更新,适时添置和更新仪器设备,注重不断提高仪器设备的现代科技含量;同时发挥学院科研人员和先进实验设备优势,鼓励教师参与技术创新、技术交流和技术转化,推动学院科研工作的发展。另一面通过科研,教师也让学生早接触先进的仪器设备,早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基地全天开放,教师积极参与与科研,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形成教学科研的有机结合,使之具备技术含量高新的特点。(3).使基地成为行业技术、信息资源和培训的中心。 加强与企业的联合与协作,及时把行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反馈到实践基地,使实践教育能及时体现出经济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同时充分发挥基地高新设备的功能,开拓为社会提供技能鉴定、技能等级考核、材料检验检测、劳务培训、课题研究、产品开发等多面的社会服务功能,使之具备开放性特点。 (4).使基地成为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多功能基地。 充分发挥人、财、物优势,通过面向社会开放、与企业合作、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新产品的开发与检测、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合作、对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难题进行研究、开发和解决等途径,使基地逐步形成在建设类行业中具有教学、科研、项目开发与产品生产的条件,使之具备产、学、研为一体的特点。 2、基地的实践教学、科研及生产的相互促进与开发 职业教育突出职业性特点,高等职业教育突出培养高技术应用性人才特点,而作为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如发挥实践教学基地的高新设备、科技优势和专业技术优势,把应用科技推向市场,把项目、产品的开发来引导市场。使教学、科研、生产三者相互促进,是每一高职院校在实践性教学基地的建设中

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2017年)

实训基地建设申报方案 XXXX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组 2017年4月22日

目录 序言 (1) 一、学校建设基础 (2) (一)学校基本信息 (2) (二)学校简介 (2) (三)学校实训设施设备基础 (3) 二、工艺美术大类专业建设基础 (3) 专业一室内艺术设计与制作 (4) (一)实训基地建设需求论证 (4) (二)专业建设现有基础 (5) (三)国家示范校建设重点建设专业 (5) (四)实训基地(室)现有基础 (7) 专业二广告装璜设计与制作专业 (10) (一)实训基地建设需求论证 (10) (二)专业建设现有基础 (11) (三)实训基地现有基础 (12) 专业三动漫设计制作专业 (15) (一)实训基地建设需求论证 (15) (二)专业建设现有基础 (15) 三、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15) (一)总体思路: (15) (二)各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16) 四、建设原则 (17)

五、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18) (一)总体目标 (18) (二)具体目标 (18) 六、实训基地建设内容 (21) 专业一:室内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 (21) (一)实训基地建设依据 (21) (二)建设项目 (27) (三)项目建设清单及资金预算表 (30) (四)实训基地建设意向图 (44) 专业二广告装璜设计专业 (48) (一)实训基地建设依据 (48) (二)建设项目 (51) (三)项目建设清单及资金预算表 (52) (四)实训基地建设示意图 (57) 专业三动漫设计制作专业 (58) (一)实训基地建设依据 (58) (二)建设项目 (63) (三)项目建设清单及资金预算表 (64) 工艺美术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经费预算统计总表 (71) 七、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 (72) 八、实训基地建设保障措施 (73) 附表 (75)

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探索

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探索 [摘要]:依托地方经济产业转型升级,面向智能制造方向发展,根据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所需岗位技能,探索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建有:智能制造基础性实训室、智能制造生产性实训室、柔性制造单元实训室、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室、智能制造名师工作室、技术研发中心、技术服务中心、创客教育中心。构建了“教育教学-科技研发-技术服务-技能培训-定岗生产-素质陶冶-创业孵化”于一体的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平台。 [关键词]: 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前言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制造业强国梦。随着“制造业强国梦”的提出,新一轮产业和科技革命已经悄然来临。无锡作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重要的模具工业基地。“十二五”期间,无锡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 化、高端化为引领,构建以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发展体系。2015年8月,无锡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引领全力打造无锡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的意见》,要把无锡打造成“国内一流制造业强市”。在“中国制造2025”新的形势下,不仅要求我院高职教育能促进高素质劳动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还要能将我院和新吴区企业的研发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转型,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这对我院高职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建设能与之相匹配的集“教育教学-科技研发-技术服务-技能培训-定岗生产-素质陶冶-创业孵化”于一体的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平台。 1.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目标定位 坚持“立足高新区、依托高新区、融入高新区、服务高新区”的办学宗旨,积极响应国家“中国制造2025”行动,彰显“双元培养、产教融合”的办学特色,围绕无锡高新区建设“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的总体目标,依托无锡高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面向无锡高新区制造业智能化方向发展,基于德商会双元制培训中心,构建“教育教学-科技研发-技术服务-技能培训-定岗生产-素质陶冶-创业孵化”于一体的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平台。通过创新产教深度融合机制,鼓励行业龙头企业投入机器人先进技术与设备,共建智能制造实训平台;开发智能制造实训能力体系与实训课程项目,构建智能制造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校企协同研发纵横向智能制造技术应用课题,移植企业技术服务平台,着力开展“四技服务”;引入创客教育,激发学生兴趣,开展技能竞赛、创新创业活动,由点及面,促进课堂改革;实现“四合作、五对接”,保障“技术、设备、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三个同步发展。力争建成国内一流,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公共开放型实训平台,在高职院校中具有引领与示范效应。 2.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2.1 智能制造基础性实训室 与工业机器人基础应用开发型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共建智能制造基础性实训室。按照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智能方向)、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教学要求和实训基地建设要求,建设场地200M2,建有工业机器人多功能基础教学工作站、工业机器人多工

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一、学校基本情况 二、实训基地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 1、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1)为培养电子商务人才提供实习基地 电子商务的应用和发展是推进当前我国国家信息化的主要内容,信息产业部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从工业经济转向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决定性措施,要发展电子商务,首先要有电子商务的专门人才。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技术人才的重任,开展电子商务可以为学生提供电子商务的实践环境,为电子商务理论教学提供了实习基地,为培养电子商务合格人才创造了条件,为新世纪电子商务的全面开展打下基础。 (2)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训练场所 新世纪高校大学生培养的主要目标就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备市场竞争优势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学生在实训基地这第二课堂上,充分利用所学知识,与同学一道,在学习中实践、实践中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创新管理能力等。(3)提高高校教师专业和技能水平

由于电子商务是一门新的课程,一个新的领域,知识结构复杂,技术性强,属于商务、计算机、管理交叉学科,要办好电子商务专业对师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要求教师不只是谈谈商务理论,而应兼顾实践,多参与电子商务实践活动,校园电子商务提供了完整的实践活动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电子商务活动,提供更强的技术支持,参与管理开展校园电子商务,教师的专业和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师资队伍水平、优化师资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2、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建设的可行性 (1)生源充足 我省人口资源和潜在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同时,本校凭借自身多年来的创造的特色专业的影响力,吸引了大量高中毕业生前来就读,电子商务专业已经成为热门专业。 (2)专业定位明确 按照工学结合的基本制度,构建了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基本形成了“工学交替,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符合职业教育新要求的能力培养体系。 本校电子商务在师资力量配备、专门人才引进上加以倾斜,通过多年持续不断的专业论证、课程优化,教法改进,校企合作等多途径下功夫,着力精心打造,成为本校特色专业,具备了建设电子商务实训基地的基础条件。

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实训基地建设方 案 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航海类专业群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一、基本情况我院航海类专业创办于1961年,至今已有46年的办学历史,是广州地区历史最长的航海类学校,为广东乃至华南地区培养了大批航海类专业人才。是我国海事局承认的船员教育和培训机构之一,《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国家海事局认证。学院拥有目前航海类专业群所需的各种实验设备,具备航海类人才教育的教学环境和办学条件。航海类专业在学历教育和在岗职工培训方面为行业做出

了积极的贡献,到目前为止,航海类专业学生达4000多名,就业率达100%,特别是航海技术专业、轮机管理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航海类专业为航运、航道企事业单位提供船员专业培训累计达1万多人次。航海类专业群经过近几年的改革和发展,已形成了以航海技术专业、轮机工程技术专业为引领专业,以港口物流、机电一体化专业等为重点专业的航海类专业群。现开设了包括航海技术专业、轮机工程技术专业、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制冷和冷藏技术、楼宇智能化技术等七个专业十个专业方向。在校生接近1400人。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培养的学生是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强调的是技能,也就是说是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要提高学生的技能,势必要有足够的实训设备和实训场所。特别是对于航海专业人员的培养,国际海事组织和我国交通部都有明确的要求。国际海事组织

《STCW》公约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评估和发证规则》中都提出了强制性的规定。要求航海类专业的毕业生不仅要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同时还要参加几个必备的资格证书的培训。包括:熟悉和基本安全、精通救生艇筏和救助艇、高级消防、精通急救、雷达观测与标测和雷达模拟器、自动雷达标绘仪、GMDSS 通用操作员等资格证书的培训,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证书(三副、三管)的考试,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和适任证书。证书考试除了理论 1 统之外,还强调技能评估,既注重知识,又强调技能,只有完成并通过技能评估才能参加理论考试,体现了航海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性。以上各种资格证书和适任证书的取得,都对教学过程中的实训教学环节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实训教学设备与基地的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