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的名称解释

中国古代建筑的名称解释
中国古代建筑的名称解释

中国古代建筑得名称解释

古代建筑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得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很多年轻人外出旅游,瞧着古建筑却叫不出名称,有得称谓错了,很尴尬,为了供大家学习,本人从网上收集了部分古代建筑得名称并做了解释,供网友学习参考,有不对之处敬请多提宝贵意见。

单体建筑:

亭台楼阁桥廊榭舫馆轩辕斋殿室堂

厅房舍窝棚塔阙牌坊。

1、亭台楼阁

亭:有顶无墙,供休息用得建筑物,多建筑在路旁或花园里。

台:用土或砖石筑成得方形得高而平得建筑物。

楼:重屋也,两层以上得房屋。

阁:一种架空得小楼房,传统建筑物得一种。其特点就是通常四周设隔扇或栏杆回

廊得楼,如:滕王阁。

2、桥廊榭舫

桥:架在水上或空中便于通行得建筑物。“桥”原本就是一种高大得树,因为够高大,砍下来就够长放在河面,可以连着两边岸,即独木桥。

廊:有顶作为覆盖得通道称廊。有顶得桥称为桥廊,也可以叫廊桥(遗梦)。屋檐之下得过道,如:九曲回廊。

榭:建在高台或水面(或临水)上得木屋。

舫:就是仿照船得造型,在水面上建造起来得一种船型建筑物,供人们游玩设宴、观赏水景。

3、馆轩辕斋

馆:小型规模得休息与会客得厅堂,有时也作为一个建筑群得称呼

轩:原指古代有围棚或帷幕得车。也指以轩敞为特点得亭阁台榭一类建筑物与有窗得长廊或小屋。

辕:旧时指军营、官署得外门,借指衙署。

斋:原指古人斋戒时得居所。也常指雅静得书房、学舍等。

4、殿室厅堂

殿:高大得房屋,特指供奉神佛或帝王受朝理政得房屋,前者如:大雄宝殿,后者如:太与殿。

室:房屋或内室。前者仲长统《昌言·理乱》有句:豪人之室,连栋数百。后者《礼记·问丧》有句:入室又弗见也。

厅:古代建筑中为会客、宴会、行礼用得房间,多作聚会、宴请、赏景之用,所以很多有观景平台。

堂:为单体建筑中居中、向阳而宽大得房间,就是主人起居之所,也就是社交活动得场所。

5、、房舍窝棚

房:多为单一功能得房屋,一般作为静修、读书之用。

舍:居住、休息得房子,。《说文》按,客店也。

窝:1、禽兽或其她动物得巢穴,喻坏人聚居得地方:~巢。鸟~。贼~。2、临时搭成得简陋得小屋:~棚。~铺。

棚:用竹木搭成架子,上面覆盖席、布等做成得遮蔽风雨日光得东西或简陋得小屋: 《说文》编木横竖为之皆曰栈曰棚,今谓于上以蔽下者曰棚。段玉裁

注:“《通俗文》曰:'板阁曰栈,连阁曰棚。’析言之也。许云:'棚,栈也。’浑言之也。”

5、塔阙牌坊

塔:用来藏舍利与经卷得建筑,以方形、八角形为多,如:大雁塔。

阙:宫庙、墓门前记官爵、功绩与装饰之用得双柱楼观,如:宫阙。

牌坊:上刻题字宣扬忠孝节义,标榜功德得门洞式建筑。如:贞节牌坊。

群体建筑:

陵城池堡宫庄宅驿府邸庭院厢宇耳配1、陵城池堡

陵:帝王得墓地,如:明十三陵。

城:都邑四周防御得城垣,如长城。

池::护城河:城堡或其她筑垒地方围墙外面深而宽得壕沟,通常注满水城郭沟池以为固。——《礼记·礼运》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公孙丑下》, 无水曰隍,有水曰池。——《易·泰虞》注, 又如:池隍(古代掘土筑城,城下之地,有水称池,无水称隍。因以“池隍”借指城市。);池堑(护城河)、某些四周围起象水池形状得处所,节方圆以定形,锻金铁而为池。——傅玄《砚赋》

堡:围有土墙得城镇或乡村,如吴堡,读“补”音。

2、宫庄宅驿

宫:古代帝王得住所或神庙,前者如:故宫,后者如:雍与宫。

庄:村落,田舍

宅:居住地方。《韩非子·诡使》有句:无宅容身。

驿:旧时供传递公文得人中途休息、换马得地方,亦指供传递公文用得马:~站。~馆。

2、府邸庭院

府:旧指大官、贵族得住宅,今指国家元首办公或居住得地方。前者如:贾府,后者如:总统府。

邸:高级官员得住所,如:官邸。

庭:堂阶前得院子:~院。~园。~除(“除”,台阶),厅堂:~宇。~闱(父母所属内室,借指父母)。

院:院子,如:四合院儿。

3、厢宇耳配

厢:正房两侧房屋,如:西厢房。

宇:屋檐,后泛指房屋。《史记·秦始皇本纪》有句:各安其宇。

耳:正房或厢房两侧连着得小房间。如果每侧一间耳房,两侧共两间即称“三正两耳”。在过去,中间得正房就是给长辈住得,耳房就是小辈人住得,有地位得差别。

配:宫殿或寺庙正殿两旁得偏殿。起衬托,陪衬作用。

室外景观:

园庭场苑

园:原指别墅游息之所,现指供人游玩、娱乐得公共场所:旧指历代帝王以及

亲王、妃嫔、公主之墓:~庙(帝王墓地所建之宗庙)。~陵(帝王得墓地)。

场::平坦得空地,祭坛旁得平地。牺牲壇场。——《汉书·郊祀志》。注:“平地为场。”灵场之威。——《法言·问明》。注:“鬼神之壇也。”

苑:古代养禽兽植林木得地方,多指帝王得花园:鹿~。御~。~囿。后来多指帝王游乐打猎得地方

景观建筑小品:

杆、栏、槛、池、涧、隈、坛、坞、岗

杆:杆子,器物上像棍子得细长部分;兵器,盾牌。杆,古作干,俗加木。—《正字通》

栏:由扶手与支柱构成得栅杆护围栏,木栏也,谓阶际木句栏。——《玉篇》

槛:关牲畜野兽得栅栏;一曰圈也。谓所以閑兽。——《说文》;又如:槛羊(栅栏中得羊);槛緤(拴兽得绳索);槛兽(笼中之兽。喻失去自由者);栏杆得纵木。

云攀殿槛。——《汉书·朱云传》;栏杆得横木。坐堂伏槛,临曲池些。——《楚辞·招魂》;泛指栏杆。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阁序》;槛车;囚车

池:旧时指剧场中正厅前部:池座。

涧:夹在两山间得水沟

隈:本义山水等弯曲得地方:山~。水~。城~。建筑指角落:隅~。指角或角

落考之四隈。—左思《魏都赋》

坛:古代举行祭祀、誓师等大典用得台,如:天坛。

坞:小障蔽物,防卫用得小堡。亦称“庳城”。四面高中间凹下得地方:山~。

花~。水边建筑得停船或修造船只得地方:船~。

岗:高起得土坡:山~。景阳~。平面上凸起得一长道。守卫得位置:~哨。门~。站~。佛教建筑:

刹:佛塔与佛寺得统称,即佛教得寺庙,如:古刹。

寺:僧众供佛得处所,如:少林寺。

庙:奉祀祖宗、神佛或前代贤哲得处所,如家庙、土地庙、孔庙。祠:比庙规模小一些得建筑,如:宗祠。

观:道教得庙宇,如:白云观。

庵:尼姑住得佛寺,如:尼姑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名词解释、问答题)知识分享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名词解释、问答题) 名词解释: 01 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 02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软硬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维护和使用,以企业战略、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执行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03 战略信息是关系到全局和重大问题决策的信息,它涉及上层管理部门要本部门达到的目标,关系到为达到这一目标所必需的资源水平和种类以及确定获得资源、使用资源和处理资源的指导方针等方面,如产品投产、停产,新厂厂址选择,开拓新市场等。 04 业务流程重组是运用信息技术对企业业务流程作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提高生产率和效益。 05 企业流程重组就是站在信息的高度,对企业流程的重新思考和再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在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与评价等整个规划与开发过程之中。 06 BSP方法即企业系统规划法,是一种能够帮助规划人员根据企业目标制定出企业(MIS)战略规划的结构化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确定出未来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明确系统的子系统组成和开发子系统的先后顺序;对数据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控制,明确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关系,保证信息的一致性。 07 E-R图为实体-联系图,提供了表示实体型、属性和联系的方法,用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 08 诺兰阶段模型计算机应用到一个组织的管理中,一般要经历从初级到不断成熟的成长过程。诺兰(Nolan )1973年总结了这一规律,并于1980年进一步进行了完善,形成了所谓的诺兰阶段模型。 09 MRP-II 是以物料需求计划为核心,覆盖企业生产活动所有领域、有效利用资源的生产管理思想和方法的人-机应用系统。 10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是在生命周期((life cycle)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生命周期法相比,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更强调开发人员与用户的紧密结合,而且在开发策略上强调“从上到下”,注重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 11 结构化方法是一种传统的软件开发方法,它是由结构化分析、结构化设计和结构化程序设计三部分有机组合而成的。它的基本思想:把一个复杂问题的求解过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处理的问题都控制在人们容易理解和处理的范围内。 12 可行性分析是在调查的基础上对项目开发从经济、技术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确定开发是否必要和可行。 13 原型法是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本着系统开发人员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先快速实现一个原型系统,然后通过反复修改来实现管理信息系统。 14 数据结构描述某些数据项之间的关系。一个数据结构可以由若干个数据项或数据结构组成。 15 数据处理是对数据的采集、存储、检索、加工、变换和传输。数据是对事实、概念或指令的一种表达形式,可由人工或自动化装置进行处理。 16 数据字典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库,它对数据流程图上各个元素作出详细的定义和说明。 17 数据流程图是一种能全面地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它可以用少数儿种符号综合地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存储情况。 18 管理业务流程图是一种表明系统内各单位及人员之间业务关系、作业顺序和管理信息流动的流程图。

古书的注释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1、了解《十三经注疏》 2、掌握古书注释的 常见术语:曰、为、谓之 谓犹之言 之为言读曰(读为) 读若(读如) 一、古注的重要性 1、古注是读懂古书的重要途径 2、古注是注释古书重要依据 3、古注能教我们注古书的方法 4、古注中包含着许多语言学理论 二、古注的发展概况 1、注释的萌芽期——先秦 先秦的注释是非系统性的,且多在古籍正文中。 《孟子离娄上》:”诗曰:?天之方蹶,无然泄泄。…泄泄,犹沓沓也。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 2、注释的兴盛期——两汉 (1)两汉注释兴盛的原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两汉注释的特点:主要限于给儒家经典著作做注。 (3)两汉时期注释古书的重要书籍 《毛诗诂训传》《古文尚书注》 《毛诗笺》、《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春秋公羊解诂》 《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淮南子注》《楚辞章句》 3、注释的发展——魏晋至隋唐 (1)魏晋至隋唐注释的特点:注释范围扩大到非儒家经典著作。唐代开始既注原文,也注前人之注。 (2)本期注释古书的重要书籍 《老子注》《庄子注》《春秋外传》《国语注》《五经正义》(《易》《书》《诗》《礼》《左》《周礼疏》、《仪礼疏》《春秋公羊传疏》《春秋谷梁传疏》《论语疏》、《孝经疏》、《尔雅疏》《孟子疏》《经典释文》《荀子注》管子注》《史记正义》《史记索隐》(《史记》三家注)《史记集解》《汉书集注》《文选注》 4、注释的中落——宋、元、明 (1)本期注释的特点:常借注释来发挥自己的政治、哲学等思想观点。 (2)本期注释古书的重要书籍 《四书集注》(《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 《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 5、古籍整理和古注的高峰期——清朝 (1)原因: 统治者大搞文字狱,文人不敢涉及现实而把精力转向古籍。 (2)清人古注成就体现:注书范围广,注书质量高。 范围广:前人没人整理和注释的古籍,清人作了注解,前人注解过的古籍清人重新作注。质量高:注释详尽可靠,解决了古书中许多疑难问题。 三、古注的内容

建筑工程专业术语及名词解释

建筑工程专业名词及解释 1、基坑:基坑是指为进行建筑物(包括构筑物)基础与地下室的施工所开挖的地面以下 空间。>5米的基坑叫做深基坑,基坑分为三个等级:一级:开挖深度大于10米。三级: 开挖深度小于或等于7米。二级:介于一、三级以外的基坑。 2、建筑工程意外伤害保险:《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38条规定:“施工单位 应当为施工现场从事危险作业的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意外伤害保险费由施工单位支付。 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支付意外伤害保险费。意外伤害保险期限自建设工程开 工之日起至竣工验收合格止。”根据这个条款,分包单位的从事危险作业人员的意外伤害保险的保险费是由总承包单位支付的。 3、工程质量保证金:建设单位全部或者部分使用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按工程价款结 算总额5% 左右的比例预留保证金,社会投资项目采用预留保证金方式的,预留保证金的比 例可以参照执行发包人与承包人应该在合同中约定保证金的预留方式及预留比例。 4、墙裙:墙裙,又称护壁,很直观、通俗的说就是立面墙上像围了裙子。这种装饰方法是在四周的墙上距地一定高度(例如1米5)范围之内全部用装饰面板、木线条等材料包住,常用于卧室和客厅。 5、勒脚:勒脚是建筑物外墙的墙脚,即建筑物的外墙与室外地面或散水部分的接触墙体部位的加厚部分。勒脚的高度不低于700mm。勒脚部位外抹水泥砂浆或外贴石材等防水耐久的材料,应与散水、墙身水平防潮层形成闭合的防潮系统 6、普通烧结砖泛霜:原材料黏土中含有的硫酸镁或硫酸钙等可溶性硫酸盐受潮吸水溶 解,随着砖内的水分的蒸发而在砖的表面产生盐析现象,一般为白霜。呈晶体析出时, 使砖面剥落,抗冻性减小,影响工程质量。 7、水泥凝结时间:初凝时间(不得小于45分钟);终凝时间:硅酸盐水泥不得大于390 分钟/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得大于600分钟。(混凝土凝结时间:初凝时间不小于45分钟;终凝时间不大于10h) 8、堆积密度:疏松状(小块、颗粒纤维)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砂的松散堆积密度:> 1350kg/m 3;碎石的堆积密度:1480kg/m 3。 9、表观密度: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材料质量。砂的表观密度:> 2500kg/m 3;碎石的表观密度:2700kg/m 3。 10、和易性:砼拌合物易于施工操作(工作性)包括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三方面的含义。 11、砂率:指混凝土中砂的质量占砂、石总质量的百分率。 12、砼抗压强度:150mm的立方体试件,标养室(20± 2C ,相对湿度95%以上),养护28天龄期,测得抗压强度,feu表示,单位N/m怦或MPa。普通砼强度范围C15—C80。 13、砼表观密度:普通砼的表观密度2000-2800kg/m 3,一般工程中设计的砼密度为 2350-2450 之间,可以取2400kg/m 3。 14、砖的单位(经验)用量:标准砖512块/m3 (529块)。每块砖的实际体积是(240*115*53) =0.00146 立方米加口砂浆的体积是(0.24)*{(0.05灰缝0.01)}*{(0.11灰缝0.01)}=0.0018立方米那么每立方米墙体用砖是1/0.00189=52块砂浆用量是1/0.00146=68块.684-529=1块*0.00146=0.2立方米(计算没考虑损耗) 15、钢筋的单位理论质量:0.00617d2kg/m。 16、砼抗渗性:用抗渗等级表示:P4、P6、P8、P10、P12五个等级。 17、砂浆的强度等级:边长70.7cm的立方体试件;M2.5、M5、M7.5、M10、M15、M20六个等级。 18、基坑边缘堆置土方和材料:距基坑上部边缘不少于2m ,堆置高度不应超过1.5m。

管理信息系统 名词解释

管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 ? 信息:是对事物运动状态和特征的描述 ? 数据:是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 ? 管理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后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影响的数据 ? 信息稳定系数:是指某类信息项目的总数中在规定期内(一般在一年内)不变动项目所占的比重。稳定系数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 信息稳定系数:=信息项目总数-变动项目数/信息项目总数 ? 战略信息:是提供企业高级管理者进行战略决策用的信息。包括系统内外,过去和现在,各种环境的大量信息。 ? 管理信息系统:是为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对管理信息进行系统处理,为各级管理人员提供业务信息和决策信息的系统。 ? 决策支持系统:是在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活动过程中,通过人机对话,向决策者提供信息,协助决策者发现和分析问题,探索决策方案,评价、预测和选择方案,以提高决策有效性的一种以计算机为手段的信息系统。DSS 并不代替决策者做出决策,而是为决策者提供一个分析问题、构选模型和模拟决策过程及其效果的决策环境,以提高决策人员的决策技能和决策质量的支持系统。 ? 主管支持系统:也称为主管信息系统,它是专用于辅助高层管理人员获取和运用有关信息,以支持决策为主要任务的信息系统。 ? 电子数据交换:是结构化数据根据一组规则,在参与者之间自动地传递。它的主要功能是在某一公司的电子计算机与用户或卖方等贸易伙伴的计算机之间传送和接收具有标准格式的贸易单据。 ?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是将企业中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以及管理信息系统(MIS)等不同类型的子系统连接起来,组织而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称为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即CIMS。 ? COPICS:是面向通信的生产信息与控制系统的英文缩写。它是美国IB 公司开发的适用于各类制造业工厂的管理信息系统。 ? 关系模型:关系(式)模型是一种新的数据模型。它是建立严格的数学理论,集合论和谓词演算公式的基础上的,它提供的逻辑结构简单,数据独立性强,存取具有对称性、操纵灵活。 ? 数据库: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计算机外存储器中的,相互关联的为多个用户或应用共享的数据集合。 ? 数据库系统(DATA BASE SYSTEM):是指以数据库方式管理大量共享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它一般应当由数据库、计算机硬件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用户(最终用户、应用程序设计和数据管理)四个部分构成。 ?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帮助用户使用和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系统,简称为DBMS(DATA 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由数据描述语言(DD?)、数据操作语言(DM?)、其它管理和控制程序三部分组成部。

古书的注解

通論古書的注解 第一節古書注解的體例 注解古書的工作開始於漢代。秦以前的許多典籍傳到漢代,由於種種原因,漢代人已經不能完全讀懂,於是有一些人專門爲這些古書做注解,如漢代的毛亨、孔安國、馬融、鄭玄等,他們都是著名的注解家。他們在注解古書時,都有一定的體例,了解這些體例和注解的內容,對我們閱讀古書是非常有用的。我們按照注解的體例分類如下: 一、傳注類 1、傳:本指古代驛站傳遞公文的交通工具,引申爲由此達彼之義,因而遞達古今語言也稱作“傳”。傳,即指闡明經義。 漢代最有代表性的傳是毛亨對詩經做的傳。它以字詞爲訓釋的基本單位。 2、箋:《說文·竹部》:“箋,表識書也”,意思是“在書中有所表記之也”,指在原有注釋旁附記自己的意見。一般是對前人的注有所闡明、補充,或有所訂正。 3、注:也是對經籍的解說。鄭玄曾對《周禮》、《儀禮》、《禮記》作注,鄭玄之後,“注”幾乎取代了“傳”,而成爲訓釋經籍的統稱。二、章句類 章句是離章辨句的意思。這種體式以句子爲基本訓釋單位,通常先解釋詞義,再把字詞的注釋融進句子的直譯之中,串講句意,進而達到對章旨的探討。這種體式的優點是對文獻的注釋更富於整體性,有利於對主題的理解,但不如傳注簡明。東漢時期留下的章句著作很多,

流傳至今的有王逸的《楚辭章句》和趙岐的《孟子章句》。 《楚辭章句》 是王逸根據劉向的《楚辭》十六篇,再加上他自己作的《九思》,逐篇進行訓釋而成。每篇前都有敘文,說明作者和寫作旨趣。這些序文對於理解原作非常重要。 例一《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國南郢之邑,沅、湘之間,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樂鼓舞以樂諸神。屈原放逐,竄伏其域,懷憂苦毒,愁思沸郁。出見俗人祭祀之禮,歌舞之樂,其詞鄙陋。因作《九歌》之曲,上陳事神之敬,下見己之冤結,托之以風諫。故其文義不同,章句錯雜,而廣異義焉。 王逸作章句的體例是:先解釋詞義,再串講文句大意。 例二 《孟子章句》 偏重於分析章節句讀,對詞義的解釋不多。篇首有篇題解釋,每章之末有“章旨”。 例三《孟子章句》:“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章旨:言民和爲貴,貴於天地。” 三、義疏類 義疏即疏通其義,它不僅解釋正文,而且還給前人的注解作注解。義疏有疏、注疏、正義等別稱。“正義”即“正前人之義疏。”內容與義疏相同。 最有代表的是唐代孔穎達的《五經正義》。

土建工程-复习题(含名词解释)

掌握的概念有: 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孔隙率耐水性抗冻性抗滲性导热性比强度脆性和韧性硬度和耐磨性材料的耐久性水泥的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水泥的强度与强度等级混凝土和易性混凝土外加剂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混凝土的配合比地基与基础隔墙楼板层材料的抗滲性过梁可变荷载高层建筑耐火等级偶然荷载 钢筋的冷加工设计使用年限荷载材料的抗冻性材料的耐水性密度圈梁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混凝土结构 填空题 1.水泥的主要技术性质有、、 和。 2.水泥的初凝时间不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定的指标时,该水泥定为。 3.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包括有:、。 4.建筑物的等级包括、、三大部分。 5.结构的极限状态可分为、两类。6.结构设计的主要任务是选用材料,确定确保。 7.常用混凝土结构主要有、、三种,其中是合理利用了和两种材料的性能,可以减轻结构自重和提高构件的抗裂性。 8.根据节点的实际构造,一般可将其简化为和两种形式。9.荷载简图形式通常有线荷载、集中荷载和力偶,其中线荷载又分为、和。 10.石油沥青由、和三部分(组分)组成。11.变形缝有、、三种。 12.储水池的、和由工艺确定,而则由的经济性和场地、施工条件等因素来确定。 13.水塔基础的形式根据、、、、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常用的基础形式有、、 和等。 14.构成房屋建筑的主要部分有、、、、、、。 15.结构构件计算简图的简化步骤可分成、和 三部分。 16.在计算简图中,支座可简化的类型有三种,分别是、 和。 17.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是一项综合技术性质,包括、 和三方面。 18.测定混凝土和易性有和两种方法,分别测定的是和两种状态的拌和物。 19.水处理用池的、、主要由决定。

管理信息系统试题及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人-机系统。 :DSS是一种以计算机为工具,应用决策科学及有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人机交互方式辅助决策者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问题的信息系统。 答:是一种能全面地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它可以用少数几种符号综合地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存储情况。 4.第三范式:是指关系不仅满足第二范式,而且它的任何一个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任何主关键字。 5. 数据字典: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各个元素做出详细的定义和说明,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库,是数据流程图的辅助资料。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处理逻辑、数据存储和外部实体六个方面。 方法:BSP方法即企业系统规划法,是一种能够帮助规划人员根据企业目标制定出企业(MIS)战略规划的结构化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确定出未来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明确系统的子系统组成和开发子系统的先后顺序;对数据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控制,明确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关系,保证信息的一致性。 7 MRP II:是广泛应用于制造企业的一种管理思想和模式,它是人们在生产管理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了大量生产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正确反映了企业生产中人、财、物等要素和产、供、销等管理活动的内在逻辑关系,能否有效组织企业的所有资源进行生产,因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8 业务流程图:是一种描述系统内各单位、人员之间业务关系、作业顺序和管理信息流向的图表,利用它可以帮助分析人员找出业务流程中的不合流理向。 简答题 1、系统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 答:(1)购置和安装计算机网络系统 (2)建立数据库系统 (3)程序设计与调试 (4)整理基础数据,培训操作人员 (5)投入切换和试运行

建筑工程名词解释(参考模板)

1、天然地基 自然状态下即可满足承担基础全部荷载要求,不需要人工处理的地基。天然地基土分为四大类:岩石、碎石土、砂土、粘性土。 2、牛腿 悬臂梁桥或T 型刚构桥的悬臂断与挂梁能够衔接的构造部分。它支承来自挂梁的静载与活载的垂直反力和制动力与摩阻力引起的水平力。由于牛腿的高度通常不到梁高的一半,加之角隅处还有应力集中现象,所以这一部分必须特别配筋,并验算钢筋与混凝土的应力。 3、挂梁 在悬臂梁桥桥或T 构中用于连接两悬臂梁或用于连接两T 构的梁段。因为其两端皆放置在牛腿上,如同悬挂,故称挂梁。其受力模式为简支梁。 4、悬臂梁 梁的一端为不产生轴向、垂直位移和转动的固定支座,另一端为自由端(可以产生平行于轴向和垂直于轴向的力)。 5、井架 矿井、油井等用来装置天车、支撑钻具等的金属结构架,竖立在井口。井架用于钻井或钻探时也叫“钻塔”。 6、跨度 建筑物中,梁、拱券两端的承重结构之间的距离,两支点中心之间的距离。 7、拱券 拱券:桥梁、门窗等建筑物上筑成弧形的部分。 8、檐高 房屋建筑顶层屋面出外墙面部分叫屋檐。檐高是指设计室外地坪到屋檐底的高度,如果屋檐有檐沟的话就是到檐口底的高度。 9、檐沟、檐口 檐沟是指屋檐下面横向的槽形排水沟,用于承接屋面的雨水,然后由竖管引到地面。檐沟分为外檐沟和内檐沟,一般不能计算建筑面积,可根据气象资料,降水强度以及排水速度确定沟的尺寸大小。檐沟在现代大多用水泥板之类的建筑材料建成,为了让雨水能够很快的很畅通的流到地面排走,一般采取中间高两边低的排水形式,同时在房屋的两边留一个下水管洞口,这样就可以直接通过管道连接后排到地面排走。 檐口是指结构外墙体和屋面结构板交界处的屋面结构板顶,檐口高度就是檐口标高处,到室外设计地坪标高的距离。“檐口”又被误叫作“沿口”一般说的屋面的檐口是指大屋面的最外边缘处的屋檐的上边缘,即“上口”,不是突出大屋面的电梯机房、楼梯间的小屋面的檐口。檐口到地面的高度对于消防来说有重要的意义,消防登高云梯的高度超过了檐口的高度,消防人员就可以直接上屋面去救火、救人。“檐口”、“女儿墙”均是房屋外立面处的最高点。“檐口”高度并不包括“女儿墙”高度。根据《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 102;2002 第4.2.1-4规定:门式刚架轻型房屋的檐口高度,应取地坪至房屋外侧檩条上缘的高度。 10、女儿墙 女儿墙在古代时叫“女墙”,包涵着窥视之义,是仿照女子“睥睨”之形态,在城墙上筑起的墙垛,所以后来便演变成一种建筑专用术语。特指房屋外墙高出屋面的矮墙,在现存的明清古建筑物中我们还能看到。 11、屋面 屋面就是建筑物屋顶的表面,他主要是指屋脊与屋檐之间的部分,这一部分占据了屋顶的较大面积,或者说屋面是屋顶中面积较大的部分。

自考《管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

《管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 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论 1.信息:指加工以后对人们的活动产生影响的数据。 2.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相互关系等进行记载的符号。 3.物流:物品从供给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4.资金流:是以货币的形式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主要形式。 5.事物流:是指企业在处理内部或外部活动中产生各种经营管理行为,这些行为的过程 构成了事物流。 6.信息流:是指除去物流、资金流和事物流的物理内容外的信息的流动过程。 7.管理信息: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原始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分析解释、明确意义 后所产生的对管理决策产生影响的信息。 8.企业外部信息:又称外源信息,是从企业外部环境传输到企业的各种信息。 9.企业内部信息:又称内源信息,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各种信息。 10.常规性信息:又称固定信息,指反映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状况,在一定时期内按 统一程序或格式重复出现和使用,而不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信息。 11.偶然性信息:又称突发性信息,是反映企业非正常事件的无统一规定或格式的非定期 信息。 12.信息化: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活动各领域普遍采用信息技术,利用信息资源, 使得人们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各种媒体,使用和传递所需信息,以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现代化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增强国力的过程。 13.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 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14.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为了某些目标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15.分解方法:把被研究的对象和问题分解成许多人们可以容易处理和理解的细小部分, 并通过对这些被分解的部分进行研究来获得对整体的了解和把握,这种处理方法就是分解方法。 16.系统方法:考虑系统的整体性,考虑系统组成部分的内部关系和协同关系,这样的方 法叫系统方法。 17.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网络及其它信息技术为核心,为实现某些系统目标,对信息 资源进行处理的信息。 18.自底向上分析方法:指通过调查等方式,将业务的具体功能汇总、归纳成宏观的功能。 19.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是从宏观入手,按照事物的性质和规律,分解到微观具体的事 物。 20.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以人为主导,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将信息流联系起来,对 信息进行收集、传输、加工、更新和维护,产生管理者所需要的信息,改善协同合作、效率与决策制定,协助企业管理资源并获利的信息处理系统。

建筑工程定额里难理解的名词解释

建筑工程定额里难理解的名词解释 1、折灰口:是指门窗框的上下框与抹灰面平的走头,裁割50px。 2、横档木:是指两个窗作竖向组合时,在两窗之间需设的横枋,其作用是使两个窗框连接牢固。 3、窗框框料块数:是指木制窗按横直连接的整块料来计算的数量。如果中立框被横框隔断时,中立框仍按不被隔断的块数计算框数。 4、组合窗进框式:是指中悬窗扇关闭后,扇梃全部进入窗框裁口之内的一种木制组合窗。 5、组合窗靠框式:是指中悬窗扇关闭后,扇下冒靠在窗框之外,扇下冒底面与窗下框顶面一般交错15mm,窗下框不裁口的一种组合窗。 6、暖气罩靠墙式:是指将暖气罩设置在墙壁龛之内,外钉钢丝网的形式。

7、暖气罩明式:是指不留壁龛,将暖气罩设置在墙面之外,顶面设有62.5px厚的木板的形式。 8、游沿木亦称游檐木:是指木制楼地楞木下面的通长垫木。 9、地面垫层:是指传布地面荷重至地基上的构造层。一般用混凝土或砖渣、炉渣、碎石、卵石等三合土或四合土做成,也有用灰土的。 10、间壁墙:是指建筑物室内主墙间修建的不起承重作用的一种间断墙,一般修建在已作好的混凝土或其他面层上,所以在计算地面面层工程量时,不扣除间壁所占的面积。11、冷底子油:是指由30号或10号沥青或软化点为50—70℃的煤焦油脂掺人有机溶剂(煤油或汽油)制成的溶液。 12、屋面的正脊:又叫瓦屋面的大脊,是指在两头山墙尖同一直线上的屋面脊。

13、屋面的山脊:是指在山墙上面的屋面所做的瓦脊或用红(青)砖砌筑的山脊。 14、屋面的斜沟又叫阴沟:是指屋面瓦面与瓦面交接处的排水沟。 15、屋面的瓦翼线:是指在山脊上飘出山墙的瓦面。 16、架空隔热层:是指在钢筋混凝土平屋面上架设的隔热板。一般用标准砖砌砖墩,在砖墩上铺设预制细石钢筋混凝土隔热板。其作用在于疏通空气以散热,为屋面隔热。 17、散水坡:是指在靠外墙四周的斜形坡。可以用块料,或用混凝土,或用碎石、卵石四合土,或用砖渣、炉渣三合土等捣成,用以泄水的护坡。 18、天沟:是指屋面上用来泄水的沟槽。有倾斜和水平两种,倾斜的称斜沟。它用来汇集屋面流下的雨水,引入水斗或雨水管,一般用镀锌铁皮等做成。钢筋混凝土屋面的天沟(檐沟),用钢筋混凝土做成。

管理信息系统最全名词解释

1 原型法:借助于功能强大的辅助系统开发工具按照不断寻优的设计思想,通过反复的完善性试验而最终开发出符合用户要求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和方法。 2 资源生命周期:一项资源从获得到退出所经历的阶段,一般分为产生、获取、服务和归宿四个阶段。 3 业务流程重组: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思考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获取企业关键性能指标的巨大提高,如速度、质量、服务和成本。 4 流程图:是掌握现行系统状况、确立系统逻辑模型不可缺少的环节,是系统分析和描述现行系统的重要工具,是业务流程调查结果的图形化表示。 5 数据词典:是关于数据信息的集合,是在数据流图的基础上,对其中出现的每个数据流、加工、文件和数据项、外部项进行定义的工具。 6 系统的可靠性:指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抗干扰(包括认为和机械故障)和保障系统正常工作的能力。 7 代码:指代表事物名称、属性、状态等的符号,它以简短的符号形式代替了具体的文字说明。 8 非渐增式测试方法:先分别测试每个模块,再把所有模块按设计要求结合在一起测试。9渐增式测试方法:把下一个要测试模块的模块同已经测试好的那些模块结合起来进行测试,测试完以后再结合进来下一个测试的模块继续测试。 10 等价类划分:一种黑盒子测试技术。该技术是把所有可能的输入数据划分成有限数量的等价类,并假定用一个等价类的典型代表值测试等价于这一类其他值的测试。 1、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用二维表的形式来表示实体和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 2、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各个元素做出详细的定义和说明,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库,是数据流程图的辅助资料。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处理逻辑、数据存储和外部实体六个方面。 3、第三范式 第三范式:是指关系不仅满足第二范式,而且它的任何一个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任何主关键字。 4、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是一种软件工程方法,其特点是任何程序设计由以下三种基本逻辑结构组成:顺序结构、循环结构和选择结构。 1.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人-机系统。 2.DSS :DSS是一种以计算机为工具,应用决策科学及有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人机交互方式辅助决策者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问题的信息系统。 3.DFD答:是一种能全面地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它可以用少数几种符号综合地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存储情况。 4.第三范式:是指关系不仅满足第二范式,而且它的任何一个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任何主关键字。 5. 数据字典: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各个元素做出详细的定义和说明,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库,是数据流程图的辅助资料。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处理逻辑、数据存储和外部实体六个方面。 6.BSP方法:BSP方法即企业系统规划法,是一种能够帮助规划人员根据企业目标制定出

古书中的注解

古漢語通論(十七) 古書的注解 我國比較重要的古籍,前人大都作過注解。今天我們要想比較順利地讀懂一部古書,一般都要參看舊注。有些文字比較艱深的古書,如果不參看舊注甚至根本無法讀懂。 注解古書的工作開始於漢代。以前的許多典籍傳到漢代,由於種種原因(如語言的發展,口授和傳抄的錯誤等),漢代人已經不能完全讀懂;於是有一些人專門為這些古書做注解,像毛亨、孔安國、馬融、鄭玄等,都是著名的注解家。鄭玄對先的經書,像《周易》《毛詩》《周禮》《儀禮》《禮記》《論語》等書,都曾作過注解。這些注解對我們了解先古籍非常有用,如果沒有漢代學者這一番辛勤的工作,有許多先古籍我們今天是很難讀懂的。到了唐代,距離漢代又有六七百年了,許多漢人的注解在唐代人看起來,又不是那麼容易理解了,於是出現了一種新的注解,作者不僅解釋正文,而且還給前人的注解作注解。這種注解一般叫做“疏”,也叫“正義”。例如現在最通行的《十三經注疏》中的《詩經》就是漢毛亨傳,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等正義。毛傳、鄭箋的“傳”和“箋”,當時都各有特定的意義,“傳”指闡明經義,“箋”有補充與訂正毛傳的意思,一方面對毛傳簡略隱晦的地方加以闡明,另一方面把不同於毛傳的意見提出,使可識别。 注:《十三經注疏》大多數是漢朝人或晉人做的注,唐宋人做的疏,各部書的注疏人如下: 《周易》:王弼、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等正義; 《尚書》:舊題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等正義; 《詩經》:漢毛亨傳,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等正義; 《周禮》: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 《儀禮》: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 《禮記》: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等正義; 《春秋左傳》: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等正義; 《春秋公羊傳》:漢何休注,唐徐彥疏; 《春秋谷梁傳》:晉甯注,唐楊士勳疏; 《論語》:何晏集解,宋邢昺疏; 《孝經》:唐玄宗注,宋邢昺疏; 《爾雅》:晉郭璞注,宋邢昺疏;

建筑施工名词解释整理版

建筑施工名词解释 裱糊工程:是指把壁纸或墙布用胶结剂裱糊到室内墙面、顶棚和柱面上以形成装饰层的施工工作。 补偿收缩混凝土防水层:是在细石混凝土中掺入膨胀剂拌制而成。硬化后的混凝土产生微膨胀,以补偿普通混凝土的收缩。 掺盐砂浆法: 在砂浆中掺入一定量的卤化物。 沉管灌注桩:是指用锤击或振动方式,将带有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尖或钢活瓣 桩尖的钢桩管沉入土中成孔,然后放入钢筋笼,灌注混凝土,最后边拨、边锤击、边振动钢桩管,使混凝土密实而成桩。 抽芯成型孔道方法:指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制作时,在预应力筋的位置处,将预先埋设的钢管或胶管抽出而形成一种预留孔道的方法。 垂直运输设备:是指担负垂直运输建筑材料和供人员上下的机械设备。 单位工程:指具有独立设计文件,能独立组织施工,但工程竣工以后不能独立发挥生产能力或使用功能的工程项目。 单项工程:指具有独立设计文件和设计概算,并能独立组织施工,工程竣工以后能独立发挥生产能力或使用功能的工程项目。 倒置式屋面:将憎水性保温材料设置在防水层上的屋面。 等节拍流水:是指在组织流水施工时,如果所有的施工过程在各个施工段的 流水节拍彼此相等这种流水施工组织方式称为等节拍专业流水,也称为固定节拍流水或全节拍流水。 吊脚桩:指桩尖未与土体接触而悬空,或桩底混进泥砂而形成软弱松散层的 桩脚,称为吊脚桩。 吊升桩的旋转法:起重机的起重臂边升钩、边回转,使柱身绕柱脚而旋转,当柱由水平转为直立后,将桩吊离地面,然后转职基础上方,将桩插入杯口中的方法。 动水压力:水在土中渗流时对单位土体的压力称为动水压力。 端承型桩:指在竖向极限荷载作用下,桩顶荷载全部或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 的桩。 反插法:先把孔内灌注混凝土,然后再把制好的钢筋笼插入混凝土内。一般用于长螺旋钻孔桩的施工。 防水混凝土:是在普通混凝土骨料级配的基础上,以调整和控制配合比的方法,提高自身密实度和抗渗性的一种混凝土。 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作业设计:是指单位工程中队工程规模大、结构性复杂、施工难度大或缺乏施工经验的分部分项工程编制作业性的施工设计。

管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与简答

信息与数据的区别:①数据是客观存在的,信息是主观认识的。②客观存在的都是数据,他们未必都会转化为信息,同一个数据对不同的人可能会以产生不同的意义,成为不同的信息,所以信息是主观认识。 数据与信息的概念:数据是对客观事物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信息是经过加工以后,并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 管理的目实现的基础是获取信息:管理的目的在于使各种相关资源有效率的满足需要,这既需要准确了解需要,又需要准确了解各个相关资源,准确了解是实现管理目的的基础,换句话说,信息是实现管理目的的基础。对更快,更省,更好的追求,就意味着需要不断追求获得更高质量的信息,而对更高质量的信息的追求,必然需要先进的技术手段——基于计算机信息系统。 管理的目的就在于获得效率,要使各种相关资源有效的满足需求,这里的效率就是要以最少的资源付出获得最好的满足,具体体现为更快更省更好的满足需求。 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以提供和管理信息为目的的,相互关联的多个部分构成的集合。信息系统是信息存在的客观条件,又是管理信息的必要工具。 人机系统得启示:人机系统由人和机器构成并赖于人机之间相互作用而完成一定功能的系统。在现代生产管理和工程技术设计中,合理地设计人机系统,使机器(包括人所使用的各种装置和物质设施)的设计与人的身体结构和生理心理功能特性相适应,实现人机间的最佳匹配,使系统在可靠高效地发挥作用的同时确保人员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信息系统工具与管理之间的关系:①有效管理需要先进的信息系统工具。②信息系统工具的进步能够推动有效管理。 信息与信息系统的相互影响关系:①从信息的角度来讲,对信息的需求越高,也就意味着对信息系统的要求越高。②从信息系统的角度来讲,信息系统的进步为信息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促进了信息的供给。 信息系统得发展:①自然生理信息系统②自然资源信息系统③模拟信息系统④数字信息系统战略信息系统: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来支持货体现企业竞争战略和企业计划,使企业获得或保持竞争优势,或消弱对手竞争优势的信息系统。 不同战略层信息系统:①战略层信息系统是由企业高层管理者使用,关注长期性的决策问题。 ②战略信息系统可以应用于企业的所有层次,并且会深刻改变企业的经营方式或企业本身。信息系统的作用:不仅仅在于提高事物处理的效率,在企业成长的过程中,各种层次功能的信息系统中的某些部分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越来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企业取得优势的重要工具,起到战略性的重要作用。 产品差异化:创造易于与竞争对手相区别的独一无二的新产品和服务,并且这些产品和服务现有竞争对手或潜在的竞争对手无法仿制。 集中性差异化:为一个特定的目标市场提供一种比竞争对手更好的产品或服务。 低成本战略:是企业为阻止新的竞争对手进入目标市场,而以更低的价格向目标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取得竞争优势的战略。 事务处理系统(TPS):是以业务活动的原始数据的收集为重要任务,支持业务活动提高效率的信息系统。其价值在于高效获取反映客观实际的基础数据。 典型的事务处理系统:饭卡系统,IC卡电话系统,图书借阅系统,POS机系统,提款机系统,会计业务凭证录入系统,销售记录登记系统,客户入住登记系统,网上自动订货系统。TPS在系统功能上的特点:TPS的对象是原始数据,是对原始数据的收集,处理,储存,传递和表示。收集是其最为重要的任务,处理和表示是简单的。 TPS解决的问题的特征:①应用于所有对管理资源、需求对象的状态感兴趣的地方。②通常首先用于支持那些具有大量的、规律的、重复性的特点的事务处理活动的信息收集上。③

古书的注解

古书的注解 一、为什么要读古注 《孟子·梁惠王上》:“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赵歧注:?折枝,案摩,折手节,解罢枝也。 刘熙注:?折枝,若今之案摩也。? 陆筠注:?折枝为磬折腰肢。? 朱熹注:?为长者折枝,以长者之命折草木之枝。? 杜甫诗《戏作俳谐体遣闷》:“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 《梦溪笔谈》:?士人刘克博观异书。杜甫诗有?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克乃按《夔州图经》,称峡中人谓鸬鹚为‘乌鬼’。蜀人临水居者,皆养鸬鹚,绳系其颈,使之捕鱼,得鱼则倒提出之,至今如此。余在蜀中,见人家有养鸬鹚使捕鱼,信然,但不知谓之‘乌鬼’耳。? 古书的注释按时间分可以分为古注和今注两大类(大体清代以前的注释叫古注)。今注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一般说来观点比较正确。科学性较强,而且使用现代汉语,通俗易懂,但我们阅读古书仅仅借助今注是不够的,这是因为: 1、古代的传注家距古书成书时代近,如汉代注先秦之书,也就是几百年,语言变化不大,典章制度尚存,加之他们学识渊博,学风扎实,所作的注解往往比较可靠。这些古注都是今注的基础和依据。今注有的比较简单,各种注本对一些问题的解释也不尽相同,为了更加确切、深入的理解古书的内容,就必须阅读古注。 2、有许多古书至今没有今注。我国的古代典籍浩如烟海,有今注的只是一小部分,对多数没有今注可参考的古书在阅读时必须借助古注。 古人读书非常重视古注。(清)阮元在《十三经注疏》前的《重刻宋版注疏总目录》中说:“窃谓士人读书当从经学始,经学当从注疏始。空疏之士,高明之徒,读注疏不终卷而思卧者,是不能潜心研索,终身不知有圣贤诸儒经传之学矣。”

建筑工程名词解释

建筑工程名词解释学习资料 1、天然地基 自然状态下即可满足承担基础全部荷载要求,不需要人工处理的地基。 天然地基土分为四大类:岩石、碎石土、砂土、粘性土。 2、牛腿 悬臂梁桥或T型刚构桥的悬臂断与挂梁能够衔接的构造部分。它支承来自挂梁的静载与活载的垂直反力和制动力与摩阻力引起的水平力。由于牛腿的高度通常不到梁高的一半,加之角隅处还有应力集中现象,所以这一部分必须特别配筋,并验算钢筋与混凝土的应力。 3、挂梁 在悬臂梁桥桥或T构中用于连接两悬臂梁或用于连接两T构的梁段。因为其两端皆放置在牛腿上,如同悬挂,故称挂梁。其受力模式为简支梁。 4、悬臂梁 梁的一端为不产生轴向、垂直位移和转动的固定支座,另一端为自由端(可以产生平行于轴向和垂直于轴向的力)。 5、井架 矿井、油井等用来装置天车、支撑钻具等的金属结构架,竖立在井口。井架用于钻井或钻探时也叫“钻塔”。 6、跨度?建筑物中,梁、拱券两端的承重结构之间的距离,两支点中心之间的距离。7、拱券 拱券:桥梁、门窗等建筑物上筑成弧形的部分。 8、檐高 房屋建筑顶层屋面出外墙面部分叫屋檐。檐高是指设计室外地坪到屋檐底的高度,

如果屋檐有檐沟的话就是到檐口底的高度。 9、檐沟、檐口 檐沟是指屋檐下面横向的槽形排水沟,用于承接屋面的雨水,然后由竖管引到地面。 檐沟分为外檐沟和内檐沟,一般不能计算建筑面积,可根据气象资料,降水强度以及排水速度确定沟的尺寸大小。?檐沟在现代大多用水泥板之类的建筑材料建成,为了让雨水能够很快的很畅通的流到地面排走,一般采取中间高两边低的排水形式,同时在房屋的两边留一个下水管洞口,这样就可以直接通过管道连接后排到地面排走。 檐口是指结构外墙体和屋面结构板交界处的屋面结构板顶,檐口高度就是檐口标高处,到室外设计地坪标高的距离。檐口”又被误叫作“沿口”一般说的屋面的檐口是指大屋面的最外边缘处的屋檐的上边缘,即“上口”,不是突出大屋面的电梯机房、楼梯间的小屋面的檐口。 檐口到地面的高度对于消防来说有重要的意义,消防登高云梯的高度超过了檐口的高度,消防人员就可以直接上屋面去救火、救人。?“檐口”、“女儿墙”均是房屋外立面处的最高点。“檐口”高度并不包括“女儿墙”高度。?根据《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 102;2002第4.2.1-4规定:门式刚架轻型房屋的檐口高度,应取地坪至房屋外侧檩条上缘的高度。 10、女儿墙 女儿墙在古代时叫“女墙”,包涵着窥视之义,是仿照女子“睥睨”之形态,在城墙上筑起的墙垛,所以后来便演变成一种建筑专用术语。特指房屋外墙高出屋面的矮墙,在现存的明清古建筑物中我们还能看到。

中国石油大学《管理信息系统》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在线考试(开卷)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业务流程图 业务流程图(TFD)是一种描述管理系统内各单位、人员之间的业务关系,作业顺序和管理信息流向的图表。它用一些规定的符号及连线表示某个具体业务的处理过程,帮助分析人员找出业务流程中的不合理流向。TFD 基本上按业务的实际处理步骤和过程绘制,是一种用图形方式反映实际业务处理过程的“流水账”。绘制这本“流水账”对于开发者理顺和优化业务过程是很有帮助的。 业务流程图主要是描述业务走向,比如说病人吧,病人首先要去挂号,然后再到医生那里看病开药,然后再到药房领药,然后回家。业务流程图描述的是完整的业务流程,以业务处理过程为中心,一般没有数据的概念。 2.业务流程重组 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最早由美国的Michael Hammer 和James Champy提出,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了全盛的一种管理思想。通常定义为通过对企业战略、增值运营流程以及支撑它们的系统、政策、组织和结构的重组与优化, 达到工作流程和生产力最优化的目的。强调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和中心、以关心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为目标、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现代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以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从而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突破性的改善。 3.数据流程图 数据流程图(Data Flow Diagram,DFD/Data Flow Chart),是一种能全面地描述系统数据流程的主要工具,它用一组符号来描述整个系统中信息的全貌,综合地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存储情况。 数据流程图有两个特征: 抽象性和概括性。抽象性指的是数据流程图把具体的组织机构、工作场所、物质流都去掉,只剩下信息和数据存储、流动、使用以及加工情况。概括性则是指数据流程图把系统对各种业务的处理过程联系起来考虑,形成一个总体。

建筑工程名词解释大全[精品文档]

建筑名词解释 1、分布筋:出现在板中,布置在受力钢筋的内侧,与受力钢筋垂直。当受力筋在垂直方 向无钢筋固定时,加设的钢筋。作用是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并将板上的荷载分散到受力钢筋上,同时也能防止因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化等原因,在垂直于受力钢筋方向产生的裂缝。 2、架立钢筋:设置在梁的受压区外边缘两侧,用来固定箍筋和形成钢筋骨架。当箍筋角 部无纵向钢筋固定时,加设的钢筋。如受压区配有纵向受压钢筋时,则可不再配置架立钢筋。架立钢筋的直径与梁的跨度有关。 3、箍筋:用来满足斜截面抗剪强度,并联结受拉主钢筋和受压区混凝土使其共同工作, 此外,用来固定主钢筋的位置而使梁内各种钢筋构成钢筋骨架的钢筋。 4、梁吊筋:是提高主梁承受集中荷载抗剪能力的一种钢筋 梁吊筋的作用是由于梁的某部受到大的集中荷载作用,为了使梁体不产生局部严重破坏,同时使梁体的材料发挥各自的作用而设置的,主要布置在剪力有大幅突变部位,防止该部位产生过大的裂缝,引起结构的破坏,总而言之,吊筋作用对抗剪有利。 5、弯起钢筋与吊筋的区别:弯起钢筋是沿梁纵向走向的,是从梁下的主筋上弯的。就是 主筋。吊筋是在有梁交叉时设置的。如次梁和主梁之间,次梁是搭在主梁上的,吊筋就是设置在主梁上的,好像是兜住次梁的,即在次梁下方,沿主梁方向设置的,目的是抵抗次梁对主梁产生的集中力。 6、正筋:就是正弯矩筋,简单的说,就是对于受弯构件来说,如梁板等,下部受拉的部位的 钢筋,对于连续梁板,一般就在跨中,同理,负筋一般在支座处(上部受拉)。 7、负筋:是承受负弯矩的钢筋,一般在梁的上部靠近支座的部位或板的上部靠近支座部 位;架立筋是梁的上部非受力筋,主要是使梁成为一个骨架。 8、冷底子油:是用稀释剂(汽油、柴油、煤油、苯等)对沥青进行稀释的产物。它多在 常温下用于防水工程的底层,故称冷底子油。冷底子油粘度小,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涂刷在混凝土、砂浆或木材等基面上,能很快渗入基层孔隙中,待溶剂挥发后,便与基面牢固结合。冷底子油形成的涂膜较薄,一般不单独作防水材料使用,只作某些防水材料的配套材料。施工时在基层上先涂刷一道冷底子油,再刷沥青防水涂料或铺油毡。冷底子油可封闭基层毛细孔隙,使用基层形成防水能力;使基层表面变为憎水性,为粘结同类防水材料创造了有利条件。冷底子油应涂刷于干燥的基面上,不宜在有雨、雾、露的环境中施工,通常要求与冷底子油相接触的水泥砂浆的含水率>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