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绵城市建设的思考

中国海绵城市建设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8-07-20T11:36:45.20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7期作者:米金泽[导读] 摘要: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推动海绵城市建设以来,不管是在理念引领、试点建设还是政策制度等方面,均取得很大的进展,在国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引起了国内外社会的众多关注。天津市耀华嘉诚国际中学天津市 300040 摘要: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推动海绵城市建设以来,不管是在理念引领、试点建设还是政策制度等方面,均取得很大的进展,在国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引起了国内外社会的众多关注。本文基于国内现状,综合分析中国建设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因、意义,并对目前海绵城市建设工程的几个案例进行效果分析。

关键词:海绵城市;内涝;水环境;水生态 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即渗、滞、蓄、净、用、排。在国家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背景下,面对国内内涝、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严重等现状,笔者对国内建设海绵城市的原因、意义及目前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案例进行简单分析。

1、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因雨水是世界上最被浪费的自然资源之一。人们通常视降落在城区的降水为有害的废弃物,要通过传统的排水系统快速排出。与此同时,城市却长距离不断地从河流、湖泊调水进城,或从地下蓄水层中抽水使用,造成自然水资源以令人担忧的速度枯竭。在这种背景下,笔者试分析中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因如下:(1)国内诉求内涝频发:随着工业化、现代化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但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不透水面积也逐年增加,城市不透水面积的增加不仅引起径流量的增加,也导致了峰值流量的增加,致使城市现有排水系统面临严峻的考验。同时由于现有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标准偏低,造成城市内涝灾害发生频率不断增加,可谓“逢雨必涝,遇涝则瘫”,“城市看海”的新闻更是屡见不鲜。如2012年北京的洪水造成79人死亡,当时首先将责任归咎于这场暴雨的规模,而不是排水系统。然而每年季风季节来临的时候,致命洪水的新闻报道还是会经常出现。洪涝带来的各种危害和影响十分严重,自2008年以来,受洪灾内涝影响的中国城市数量增加了一倍多。

水源缺乏: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严重、极端的干旱现象也日益突出。目前全国供水形势严峻,300多个城市缺水,很多城市因地下水超采形成地下水漏斗。水体污染:城镇化发展导致商业区、人口密度和机动车辆大量增加,进一步导致城市市区排放的废弃物和污染物显著增加。其中商业区产生的污染物数量尤为明显,这主要是因为商业区是各种商贸活动交易的主要场所,人口十分稠密,污染物排放量大。此外,商业区内拥有大量的餐饮店,食品的烹饪加工和餐具的清洁洗涤是污染物产生的又一重要来源。同时在降雨的过程中,这些污染物被雨水冲刷,并跟随雨水排放至受纳水体,增加了天然水体的自净负荷,甚至超出其自净能力,从而导致了水体水质的恶化。雨水径流污染已经成为受纳水体水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目前城市河道黑臭严重,40%的城市河道存在黑臭现象。水生态恶化:传统的排水理念及设计,导致水的自然循环规律被干扰;水生态系统被割裂,系统碎片化。(2)国际借鉴国际上,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生态环境修复等理念不断提升。从1960年仅考虑城市防洪的理念,经防洪、景观娱乐——防洪、景观娱乐、水质——防洪、景观娱乐、水质、流态恢复——防洪、景观娱乐、水质、流态恢复、雨水资源利用逐步发展为目前的防洪、景观娱乐、水质、流态恢复、雨水资源利用、自我恢复+小气候等理念集一体进行城市的基础建设。国际的步伐给中国增加了压力,国内问题已然严重制约了中国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来,如何有效的对雨水进行控制利用,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和难点。而“海绵城市”的提出和建设则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迫在眉睫。

2、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不是单纯的设施建设,它共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第一层次:原生态保护;第二层次:生态修复;第三层次:城市内部的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建设是全过程的雨水控制,同时兼顾了源头控制和末端利用,具有广泛的社会、经济、环境和生态效益。下面分别从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和水文化5个方面论述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1)水安全方面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使得水资源的利用更有方向性和针对性,能够有效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城市渗水能力;很好的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减少洪汛期间雨水在城市滞留的时间;降低内涝发生时导致的交通瘫痪、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情况;从而有效的缓解传统的城市建设方式与区域水安全的矛盾。(2)水资源方面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够对雨水进行收集过滤,减少雨水的流失,同时对地下水资源进行补充;使雨水资源化,提升雨水、再生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水平;将弃水变为资源水,增加了城市可用水资源量。(3)水环境方面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对污染的水进行净化过滤,减少污水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增加城市清洁度;有效缓解初期雨水污染问题,制止城市水体水质恶化,能够缓解或解决黑臭水体问题;可以通过点、面源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等措施,有效地缓解传统的城市建设方式与改善水环境质量的矛盾。(4)水生态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