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公路设计说明书

二级公路设计说明书
二级公路设计说明书

摘要

本设计是对温州市泰顺县横坑乡桥头至小李庄的一段二级公路的设计。该道路为浙江地区道路交通网规划中的一条干线,对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地区当前及今后的经济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本路线为山岭微丘区沿河路段,根据课题的研究背景以及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本着经济、安全、实用、美观的原则,结合当地的水文、地质、自然情况等资料进行选线,根据规划年的交通量确定道路的等级,并进行了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路基、路面、排水等设计以及土石方的计算和调配等工作。

关键词:二级公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排水

Abstract

This is a design related to a section of secondary highway from Qiaotou to Xiaolizhuang located in Hengkeng Town, Taishun County, Wenzhou. This highway, which is a trunk in the transport network planning of Zhejiang, will play a signif ic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presentand the futur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aishun Wenzhou Zhejiang.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of the subject and the project feasibility study report. In the spirit of economy, safety, practicality and beauty, this design which passes through the mountains and hilly regions,integrating the information of local Hydrology, geology and nature, conducts route selection and assigns degrees of the road according to the traffic volume in planning year. Meanwhile, it carries out designs on planes, profiles, sections, subgrades, pavement and drainage, and involves the earthwork calculation and allocation.

Key Words:secondary highway plane profile section drainage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1 概述 (1)

1.1课题背景 (1)

1.2我国道路现状与发展规划 (1)

1.2.1道路运输的地位与作用 (1)

1.2.2我国道路的现状 (1)

1.2.3我国道路的发展规划 (2)

2 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 (3)

2.1工程建设项目的背景与意义 (3)

2.2工程项目可行性论证 (3)

3 沿线自然状况与道路等级的确定 (4)

3.1沿线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 (4)

3.1.1自然地理概况 (4)

3.1.2气象资料 (4)

3.1.3地震设防烈度 (4)

3.1.4公路自然区划 (4)

3.1.5工程、水文地质 (4)

3.2设计原则 (5)

3.3公路等级的确定 (5)

3.3.1道路等级论证 (5)

3.3.2道路技术标准论证 (6)

3.4技术指标的运用情况 (7)

4 路线平面设计 (9)

4.1路线设计总体原则 (9)

4.2选线的一般步骤 (9)

4.3平面线设计 (9)

4.3.1平面设计的一般原则 (9)

4.3.2平面线形三要素 (10)

4.4路线布设情况 (12)

4.5正线与比选线基本情况对比 (12)

4.6平曲线计算 (14)

5 纵断面设计 (17)

5.1纵断面设计原则 (17)

5.2纵断面控制数据 (17)

5.3纵断面设计方法、步骤 (18)

5.4技术指标及应用情况 (18)

5.5平、纵组合情况 (19)

5.6道路坡长及坡度确定 (20)

5.7竖曲线设计 (21)

5.7.1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21)

5.7.2竖曲线各要素计算 (22)

5.8设计成果 (23)

6 横断面设计 (24)

6.2公路用地 (25)

6.3加宽与超高设计 (25)

6.3.1加宽设计 (25)

6.3.2超高设计 (25)

7 路基路面设计 (30)

7.1路基设计情况 (30)

7.2路基断面形式、坡度 (30)

7.3压实要求 (30)

7.4填料选择 (31)

7.5路面结构类型选择 (32)

7.6路面结构设计原则、理论与方法 (34)

7.7路面结构设计 (34)

7.8路面结构设计步骤 (34)

7.8.1基本资料 (34)

7.8.2初拟路面结构 (37)

7.8.3各层材料的容许层底拉应力 (37)

7.8.4沥青路面结构层厚度计算 (39)

7.8.5层底拉应力验算 (40)

7.8.6最小防冻厚度验算 (42)

8 路基路面排水及防护工程 (43)

8.1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原则 (43)

8.2路基排水 (43)

8.4路基防护 (45)

8.5路面压实 (45)

8.6路面排水设计 (45)

8.6.1基本公式 (45)

8.6.2计算过程 (47)

9 道路工程量计算 (50)

9.1积距法求横断面面积 (50)

9.2土石方数量计算 (50)

9.3土石方调配及校核 (51)

9.4高路基稳定性验算 (51)

10 道路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 (52)

10.1道路环境设计 (52)

10.2道路景观组成与设计要点 (53)

参考文献 (54)

谢辞 (55)

1 概述

1.1课题背景

根据指导老师下达的任务书要求,对温州市泰顺县横坑乡桥头至小李庄的一段二级公路进行了设计。该段公路以优化当地公路网组织,解决沿线居民出行,货物运输,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为目的而设计。

1.2我国道路现状与发展规划[1]

1.2.1道路运输的地位与作用

道路是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公共基础设施,道路运输在整个交通运输系统中也处于基础的地位,道路运输系统是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经济水平和交通运输需求决定着道路交通的发展进程,而道路交通也会影响并制约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的发展水平。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道路交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道路运输具有机动灵活、批量不限、货物送达速度快、覆盖面广等优点。道路按其用途可以分为公路、城市道路、林区道路、厂矿道路和乡村道路,其中公路是指联接城市之间、城乡之间、乡村与乡村之间、和工矿基地之间按照国家技术标准修建的,由公路主管部门验收认可的道路,包括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但不包括田间或农村自然形成的小道,公路是最能方便居民出行以及货物运输的道路。

与其它种类的运输方式比较,道路运输的特点具有灵活性,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建设,信息网络、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的发展,又实现着快速性"门到门"运输和零库存的运输特点,促使着道路运输系统的快速发展。

1.2.2我国道路的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国防,国家在极其薄弱的基础上,对公路建设做出了极大的努力,取得显著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路运输业快速发展。从完成的运量和周转量看,公路客运已成为主要的客运方式,公路货运量远远超过其他运输方式,周转量也快速增长,这充分说明公路运输方式在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我国公路运输服务方式和经营主体日益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目前我国道路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道路交通的基础设施水平还较差。截止2012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423.75

万公里。全国公路总里程中,国道17.34万公里、省道31.21万公里、县道53.95万公里、乡道107.67万公里、专用公路7.37万公里、村道206.22万公里,分别占公路总里程的4.1%、7.4%、12.7%、25.4%、1.7%和48.7%,全国等级公路里程360.96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85.2%。其中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50.19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11.8%。然而,路网密度仍然较低,只相当于巴西的1/2,印度的1/5,美国的1/7,日本的1/30。

(2)公路数量少、等级低、质量差,在通车里程中,大部分为等级较低的三、四级公路,还有达不到技术标准的“等外路”,这一情况严重的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1.2.3我国道路的发展规划

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中国公路在未来几十年内,将通过“三个发展阶段”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第一阶段:近期达到交通运输紧张状况有明显的缓解,对国民经济的制约状况明显改善;

第二阶段:将在2020年左右达到公路交通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三阶段:将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公路交通运输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 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

2.1工程建设项目的背景与意义

泰顺打响了“廊桥”牌和生态牌,精心培育生态旅游业,编制完成全县生态旅游规划,开辟了氡泉生态保健游、九峰重走红军路、乌岩岭生物探密游和古廊桥古民居文化游等特色旅游线路。共引资近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仕水碇步元,建成浙南大温泉旅游度假区,游客日益增多,同时当地交通量飞速增加,拥堵问题已经频频出现,交通事故增加,为方便当地居民的出行便捷与安全,以及完善当地的交通网,迫切需要新建一条道路,本设计道路是其中规划建设的一小部分。

2.2工程项目可行性论证

该地区地面起伏不大,山丘连绵,设计路线沿河布置,地势复杂,仅靠原等外路不方便城镇居民交往以及对外的发展,沿线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有些小型的采石场和水泥厂,为建造道路提供了良好的原材料,施工的时候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本项目是横坑乡的重要道路,建成后方可缓解当地交通状况,发展区域经济,大力发展当地的旅游业,又可促进当地小型厂企的发展。为了达到达到道路的方便快捷,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要求,很有必要在两地间修一条等级较高的公路。

3 沿线自然状况与道路等级的确定

3.1沿线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

3.1.1自然地理概况

泰顺县位于浙江省最南端,温州市西南部,是温州下属一个县,为浙南闽东山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7′~27°50′(中心:北纬27°33′,东经119°42′)。东南临苍南县、福建省的福鼎、柘荣,西南接福建省的福安、寿宁,西北靠景宁,东北毗文成。东西宽61.5千米,南北长56.55千米,总面积1761.5平方千米,泰顺境内山脉属南雁荡和洞宫山脉,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泰顺县风景其境内西北的白云尖,海拔1611.3米,为温州市最高峰,是浙江省八大水系飞云江的发源地。泰顺县城平均海拔超过300米,为浙江省海拔最高的县城。海拔森林覆盖率达75%。

3.1.2气象资料

泰顺属亚热带海洋型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夏季平均25.1℃,冬季平均14.7℃,年平均气温16℃,年降雨量2000mm,无霜期280天。泰顺多山近海,雷雨频繁,雨量丰沛。6月降水最多,12月降水最少。3-4月为春雨期,雨日多,降水强度小。5-6月为梅雨期,暴雨增多,降水强度大。7-9月是台风雷阵雨期。由于地处中亚热带南北亚带分界线上,气候条件适于南北动植物群的繁殖生长,具有开展“优、特、奇、新”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深厚潜力。

3.1.3地震设防烈度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GB18306-2001)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沿线地区均小于Ⅵ度,其构造物均可不考虑抗震设防。

3.1.4公路自然区划

泰顺县境内公路自然区划属于Ⅳ6区,为东南湿热区,该区雨量充沛集中,雨型季节性强,台风暴雨多,水毁、冲刷、滑坡是道路的主要病害,路面结构应结合排水系统进行设计。该区土基湿软、强度低,必须认真处理。由于气温高、热季长,要注意黑色面层材料的热稳定性和防渗透性。

3.1.5工程、水文地质

本项目沿线位于浙南闽东山区,地势不太平坦但坡差不大。土层虽然变化较大,但均为第四系粘性土、粉性土和砂性土。由于地处中亚热带南北亚带分界线上,泰顺属亚

热带海洋型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夏季平均25.1℃,冬季平均14.7℃,年平均气温16℃,年降雨量2000mm,无霜期280天。泰顺多山近海,雷雨频繁,雨量丰沛。6月降水最多,12月降水最少。3-4月为春雨期,雨日多,降水强度小。5-6月为梅雨期,暴雨增多,降水强度大。7-9月是台风雷阵雨期。

道路沿线都是山岭、农田,偶有工厂,在路线平面设计中按二级公路山岭微丘区的标准进行设计。对本设计路段,从工程造价、施工难度等方面的比较,且应使公路线型顺畅,与自然景观协调。

3.2设计原则[2]

本设计路线地处山岭微丘区沿河路段,地势较好,高差变化不是太大。路线设计应该顺应地形,尽量减少农田、林地和池塘,靠近村庄便于村民出行的总体思想进行设计。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地形条件,尽量选择较平坦开阔的地段布设路线,合理运用技术指标,以保证路线线性的均衡流畅,同时兼顾道路沿线生态环境的保护来确定方案。

设计中综合考虑道路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的组合,保证路线的平顺与协调,尽量做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断面合理。保持线形的美感以及与沿线景观的配合,减少工程量,降低工程造价。

3.3公路等级的确定

3.3.1道路等级论证

①温州市泰顺县,比例尺,1:4000

基本交通量交通组成:

表3-1 交通量

②交通量预测: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指标》JTG B01-2003中对道路等级的规定,将各种车型这算为小客车进行设计年限的年均昼夜交通量预测分析,从而确定公路等级,本设计预测新建道路的交通量年增长率为8%。

车辆折算系数为:

表3-2 车辆折算系数表

现拟定以一般二级公路标准设计,预测设计年限为12年,由规划交通量计算公式:

N d =N

(1+r)n-1 (3-1)

式中:N

d

—规划交通量(量/日)

N

—起始年平均日交通量

r—年平均增长率

n—交通量预测年限

以小汽车为标准的基年年平均日交通量为:

N

=2250+240×1.5+376×1.5+218×1.5+98×2+85×2=3867

N

d

= N

(1+r)n-1

=3867×(1+8%)14

=11358(辆/日)

原交通部2004年发布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将公路根据功能

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五个等级:

(1)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四车道高速公路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交通量为25000~55000辆;六车道高速公路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交通量为45000~80000辆;八车道高速公路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交通量为60000~100000辆;

(2)一级公路:为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可根据需要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四车道一级公路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15000~30000辆;六车道一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25000~55000辆。

(3)二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双车道二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5000~15000辆。

(4)三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双车道三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2000~6000辆。

(5)四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或单车道公路。双车道四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2000辆以下单车道四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400辆以下。

根据以上《标准》中的规定,结合规划年计算交通量为5807辆/日,考虑远景发展需要以及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路网规划,确定该公路等级为二级。

3.3.2道路技术标准论证

(1)计算行车速度论证

计算行车速度是技术指标中最重要的指标,对工程费用和运输效率的影响最大,是根据路线在公路网中的任务、性质、远景交通量及其交通组成,地形和其他自然条件根

据技术指标制定。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指标》(JTG B01—2003)叙述二级公路作为干线公路时设计速度宜采用80km/h,二级公路作为集散公路时混合交通量较大平面交叉间距较小的路段设计速度宜采用60km/h,二级公路位于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复杂的山区经论证该路段的设计速度可采用40km/h。所以,根据本设计的任务以及交通量,本设计采用设计速度为60km/h。

(2)主要技术指标

公路技术标准是指在一定自然环境条件下能保持车辆正常行驶性能所采用的技术标准体系。根据通行能力计算和服务水平分析,以及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的规定,结合本项目在公路网中的功能、作用、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本项目实际地形、地质等条件,本项目按照二级公路的标准进行建设,设计速度为6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10.0米,设计年限为15年,其主要技术标准见下表:

本项目应结合沿线地形、地质、地貌、水文、筑路材料等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在不增加工程量或工程量增加不多的情况下,尽量选用较高的技术指标,提高本公路的使用质量和服务水平。

3.4技术指标的运用情况

该路按山岭微丘区二级公路设计,计算行车速度60km/h,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301JTG-2003及《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规定,作为控制指标设计,初步拟定应用情况为:

表3-4 各项技术指标应用情况

4 路线平面设计

4.1路线设计总体原则

根据路线布设的特点进行平面布设,以路线短捷合理利用地形、少占农田、选择最优方案设计,尽量节省工程造价,并且在技术上可行,在经济上合理的前提下,尽量优化平面线形,使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尽量能够相匹配,从而取得较高的线形指标。在设计路段内有农田、村镇时,路线的设计原则为:尽量避免拆迁,在不影响线形指标的前提下,尽量避让,以做到工程量小,减少工程造价。

4.2选线的一般步骤[3]

一条道路路线的选定是经过由浅到深、由轮廓到局部、由总体到具体、由面到带进而到线的过程来实现的,一般应经过以下三个步骤:

1)全面布局

全面布局是解决路线基本走向的工作。就是在起点至终点及中间必须通过的控制点之间寻找可能通过的“路线带”,并确定一些主要的控制点,连接起来就是路线的基本走向。

2)路线布局

在总体路线方案既定的基础上,在相邻主要控制点间划分段落,根据道路选线的具体技术指标,结合其间实地地形条件,逐段加密细部各个控制点,进一步明确道路路线走法,这就构成了路线的雏形。

3)具体定线

有了以上道路路线轮廓就可以进行具体的定线,根据技术标准和路线方案,在有利的定线带内进行平、纵、横断面的综合设计,具体定出道路中线,以便使整个线形连贯协调。

综上所述,选线是由浅至深,由粗至细,由面至线的工作过程。它是根据路网规划、规范指标值和自然条件、技术条件、工程造价等综合考虑的结果。

4.3平面线设计

4.3.1平面设计的一般原则

1)道路是一条带状的三维空间的实体,是由路基、路面、隧道、桥梁、涵洞和沿线附属设施以及交通环境所组成。道路的平面线型是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性,道路的纵断面线型是沿中线竖直剖切再沿着道路里程展开的立面投影线型,道路在该桩号的横断面是中线上任意一桩号的法向切面。

2)在设计顺序上,一般是在尽量顾及纵断面、横断面平衡的前提下定平面,沿这个

平面线型进行高程测量和横断面测量,取得地面线和地质、水文及其它必要的资料后,再设计纵断面和横断面、路线设计的范围,只是限于路线的几何性质,并不涉及结构。

3)现代道路平面线型是由基本几何线型,即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的合理组合而构成,称之为“平面线型三要素”。不受地形、地物限制的平坦地区、市镇及其近郊,或规划方正的农耕区、长大隧道、桥梁等构造物路段、双车道公路提供超车的路段、路线交叉点及其前后路段可以采用直线

4.3.2平面线形三要素[4]

1)直线

作为平面线形要素之一的直线,在道路设计中使用较为广泛。因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一般在定线时,只要地势平坦、无大的地物障碍,定线人员首先考虑采用直线通过。汽车在直线上行驶受力简单,方向明确,驾驶操作简易。在道路平面线形设计时,一般应根据路线所处地带的地形、地物等条件,驾驶员的视觉、心理感受一级保证行车安全因素,合理地布设直线路段,但是过长的直线并不好,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直线难与地形相适应,产生高填深挖的路基,破坏自然景观,若长度运用不当,会影响线形的连续性,因此对直线的最大长度与最小长度应有所限制。

直线的最大长度要有所限制,当所采用长的直线线形时,为弥补景观单调缺陷这一缺点,应结合沿线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景色单调的地点速度最好控制在20V(20×60=1200米)以内。规范也规定,二级公路中同向圆曲线的最小直线长度不小于6V(6×60=360米)、反向圆曲线的最小直线长度不小于2V﹙2×60=120米﹚,本路段设计速度为60km/h。

2)圆曲线

各级公路不论转角大小均应设置圆曲线,在选用圆曲线半径的时候应与计算行车速相适应,并应尽可能的选用较大的圆曲线半径,来提高公路的使用质量。圆曲线半径的确定,必须能保证车辆以一定的速度安全行驶。

我国《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对于不相同等级的公路规定了极限最小半径、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和一般最小半径。如下表:

表4-1 各级公路圆曲线最小半径

本设计路段温州市泰顺县横坑乡桥头至小李庄二级公路的设计车速为60km/h,可知

(1)圆曲线的最小半径

①极限最小半径:125m

②不设超高最小半径:路拱≤2.0%时,为1500m;路拱≥2.0%时,为1900m

③一般最小半径:200m

(2)圆曲线的最大半径

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在地形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应尽量采用大半径曲线,使行车舒适,但半径过大,对施工和测设不利,所以圆曲线半径不可大于10000米。

(3)圆曲线半径的选用

在设计公路平面线形时,根据沿线地形情况,尽量采用不需设超高的大半径曲线。

(4)平曲线的最小长度

公路的平曲线一般情况下应具有设置缓和曲线(或超高,加宽缓和段)和一段圆曲线的长度;缓和曲线长度:圆曲线长度:缓和曲线长度宜在:1:1:1 到1:2:1之间。

平曲线的最小长度一般值:1000m

平曲线的最小长度极限值取:200m

3)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一般应满足以下几方面:

(1)离心加速度变化率不过大;

(2)控制超高附加纵坡不过陡;

(3)控制行驶时间不过短;

(4)符合视觉要求;

因此,《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规定如下表:

表4-2 各级公路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二级公路缓和曲线长度最小值为60m,一般值为80m。一般情况下,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当圆曲线半径大于或等于“不设超高圆曲线最小半径”时;半径不同的同向圆曲线间,当小圆半径大于或等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60km/h 时,其小圆半径大于复曲线中小圆临界曲线半径500m时,可不设缓和曲线。

4)行车视距

行车视距是指指汽车在行驶中,当发现障碍物后,能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发生交通事故所需要的必须的最小距离,分为如下几种:

停车视距:汽车行驶时,驾驶人员自发现前方有障碍物后,采取制动措施使汽车在障碍物前停下来所需要的最短距离。

会车视距:在同一车道上两对向汽车相遇,从相互发现时起,至同时采取制动措施使两车安全停止,所需的最短距离。

超车视距:在双车道道路上,后撤超越前车时,字开始驶离原车道处起,至可见对向来车并能超车后安全驶回原车道所需的最短距离。

错车视距:在没有明确划分车道的双车道道路上,两对向行驶的汽车相遇,自发现后采取减速避让措施至安全错车所需的最短距离。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规定:

汽车专用二级公路、二、三、四级公路的视距应满足会车视距的要求,其长度应不小于停车视距的两倍。工程特别困难或受其他条件限制的地段,可采用停车视距,但必须采取分道行驶措施。另外在适当间隔内设置满足下表所列超车视距“一般值”的超车路段,最短不应小于下表中所列的低限值。汽车专用二级和二、三级公路中,宜在3min的行驶时间里,提供一次满足超车视距要求的超车路段。一般不小于路线总长度的10%~30%,且设置应结合地形,并力求

取40m。

均匀。二级公路(60km/h)山岭重丘区的停车视距S

t

4.4路线布设情况

根据本次设计起、终点的位置以及地形图所示地形,经反复观察,测算,考虑到路线的衔接,最终选定路线的大致走向为南北方向。其起点高程为75.36m,逐步的布线,最后终点的高程为90.29m,在地形图中利用有利、平坦地段选择线路,并且具体定线时宜考虑该地区的自然环境。

此路线全长2336.484(对比线2475.419米)米,全线共设3个交点,3个拐点。交点的最小偏角22°25′37.4″,最大偏角79°02′31″。平曲线最小半径200米,共2处,最大半径330米,共1处。

4.5正线与比选线基本情况对比

根据本次设计道路所处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技术条件以及社会经济状况,经过路线方案的比选来设计出一条符合相应技术标准,满足行车要求,工程量最少,工程费用最省的路线。

综合考虑该地区自然条件、技术标准、工程投资等方面因素,初步拟定了两个方案,路线方案比选图如下:

图4-1 选线方案比选图

方案一:从点(6772.37747577,7784.93676123)开始,至点(6868.06441648736,9791.7292723953)终止。该线路高差相对较小,所经区域大部分是沿河路段,土石方工程量相对较小,该线路设置3条圆曲线,因半径小于规范规定的当二级公路设计设计车速为60km/h时的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半径,故需设缓和曲线。

方案二:从点(6772.37747577,7784.93676123)开始,至点(6868.06441648736,9791.7292723953)终止。该线路前半部分所经区域大多为山岭微丘区,土石方工程量相对较大。该线路设置3条圆曲线,该半径小于规范规定的当二级公路设计设计车速为60km/h时的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半径,故设缓和曲线。

表4-3 方案比选

评价指标单位方案一方案二

路线长度M 2443.413 2582.348

转角总和°′″174°36′48.7″155°7′12.5″

转角平均度数°′″58°12′16.2″51°42′24.1″

平曲线

个数个 3 3 最小半径个 2 1

竖曲线

个数个 3 4 最小半径M 4000 2000

纵断面最大纵坡

个数个 1 1

坡度% 3.427 4.411

坡长M 170.58 255.732 最小纵坡

个数个 1 1

坡度%0.479 0.389

坡长M 311.86 289.392

经过以上表格数据的比选,可以看出方案一较方案二路线长度短了138.935m ;方案一各个转角的平均度数比方案二小了7度左右,有利于路线的开挖;方案一的最大纵坡比方案二的略小,最小纵坡比方案二的略大,有利于车辆行车的舒适性及排水;在土方挖填方面,方案一的挖填量差值更小,且方案一的挖方、填方与总挖填量均约等于方案二的二分之一,大大减小了填挖的工程量,利于工期的缩短,减小工程量,降低造价;方案一的挖填高度比方案二的填挖高度都小很多,利于施工安全的控制,且方案一不需要设置挡土墙而方案二部分路段需要设置挡土墙。

综上,决定选择方案一作为路线设计方案。

4.6平曲线计算[5]

为保证设计道路的线形流畅、协调、美观,能够与周边环境很好的相配合,本次设计的基本型平曲线(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直线)应该满足各项技术规范的要求。其中,基本型平曲线应满足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之比为=:1:1:1~1:2:1的线形比例关系。

回旋线的计算:

回旋线参数:A =则2

s A L R = (4-1)

式中:R —回旋线所连接的圆曲线半径(m ); L s —回旋线形缓和曲线长度(m )。

桥梁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桥梁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第一章概述 §1 设计的任务及建筑物的性质和用途 设计任务:根据已有建筑物的图样,所受上部结构的荷载、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遵照“中华人民国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TB10002.5—2005”设计某铁路干线上跨越某河流的桥梁之R号桥墩的地基和基础。 建筑物的性质和用途:该桥梁为等跨度32M,上承板梁,桥面系为无渣桥面,并设双侧人行道,桥墩为混凝土实体桥墩,该桥位于直线平坡段上,与河流正交,该地区无流冰及地震,该河道不通航。该桥除了为铁路客货运服务外,亦为附近居民来往的通道。 设计依“中华人民国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TB10002.5—2005”进行设计,活载按铁路标准活载,即“中—活载”。 §2 基本资料 一、建筑物的立面示意图如下: 二、建筑物场地地形图及钻孔布置图如下:

场地地形图及钻孔布置图(单位:m)水平比例尺1:1000 高水位:142.0m施工水位:132.0m 常水位:132.0m 一般冲刷深度:河底以下1.50m局部冲刷深度:河底以下5.50m 三、建筑物地区水文、地质情况 钻孔柱状剖面图:(其中土层顶面标高和土层厚度单位均为m) 第1号钻孔第2号钻孔 土层编号土 的 名 称 图 例 土层 顶面 标高 (m) 土 层 厚 度 (m) 土 层 编 号 土 的 名 称 图 例 土层 顶面 标高 (m) 土 层 厚 度 (m) # 13 粘砂土138.0 1 # 13 粘砂土130.0 1.0 # 4 粘土137.0 2.5 # 4 粘土129.0 2.5 # 11 粘土134.5 # 11 粘土126.5

土层编号土 的 名 称 图 例 土层 顶面 标高 (m) 土 层 厚 度 (m) # 13 粘砂土133.0 1.0 # 4 粘土132.0 2.5 # 11 粘土129.5 四、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表如下: 土的力学性质表 土层编号土的 名称 土粒 比重 G s 孔隙 比 e 饱和 度 S r 液 限 W L 塑 限 W P 摩 擦角 φ 聚 力C (KPa ) 渗透 系数 K # 13 粘砂 土 2.71 0.863 0.96 31.3 25.6 23°15 8.1×10-5 # 4 粘土 2.74 0.936 0.98 40 21 16°36 5.3×10-7 # 11 粘土 2.72 0.626 1.00 41 23 18.5°60 4.3×10-5 五、作用在桥墩上的荷载

二级公路设计

设计总说明 一.概述 本设计为某二级公路,设计长度:2.893公里,计算行车速度为每小时60公里,路基的总宽为10米。设计洪水频率为1/50,设计地震基本裂度为VI级。该自然区划属于西南潮暖区(Ⅴ4),气候属南亚热带为基调的干热河谷气候,具有夏季长、温度日变化大、四季不分明、气候干燥、降雨集中、日照多、太阳辐射强、气候垂直差异显著,以及高温、干旱等特点。 二.路线设计 1、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 路线设计在考虑保证汽车公路行驶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的同时,考虑了线形对地形、地物、景观等条件具有适应性,按总体设计要求,综合考虑桥梁、排水工程和沿线设施等诸多因素,在工程量增加不多时尽量选用较高的技术指标,做到平纵线形组合适当、线形顺适、视觉诱导良好、与环境配合协调,做到了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合理性。 2、路线布设情况 确定路线走向及控制点,在此前提下采取布线的要领上: 1)适应地形、地物,可取用较高技术指标,使路线线形顺适。 2)结合城镇规划,靠近城镇,并为发展留有充分的余地,使其使用方便,为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3)有利于路网的连接,增大吸引交通量。 4)少占良田、果园,多利用荒坡薄地,尽量保护农田水利设施。 5)避开厂矿和重要建筑物,减少管线交叉,尽量绕过村屯,减少房屋拆迁和相互干扰。 6)注意环境保护,尽量减少对植物的破坏和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7)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高速公路自身的功能。 8)有利于节省投资,方便施工。 在反复修改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形成了线性设计。 三.路基、路面及排水 1、路基设计 1)路基总宽10m。行车道宽2×3.5m,两侧硬路肩个宽度0.75、土路肩各宽0.75m。 2)全线严格执行部颁设计规范及有关文件,同时对部分项目采用较高技术指标,根据地形、地物及地质条件,认真调查研究和论证,在总结各地的经验的基础上,放缓了路堤及路堑边坡坡度,提高了路基及边坡稳定性。对路堤基底视地形、土质、地下水位、填土高度等不同进行相应的处理。一般路段清除表层20cm厚耕植土并在填前进行夯实;水稻田地段,一般采取排水、翻晒或换填等措施。路堤边坡高度小于9m,路堤边坡为1:1.5;路堤边坡高度小于20m大于9m时,每8m处设置2m平台,平台处设置排水沟,边坡坡度分别为1:1.5,1:1.75。土质及全风化岩石的路堑边坡为1:1.5,硬风化岩质的路堑边坡为1:1.25,软风化岩质的路堑边坡为1:1;挖方深度大于8m,根据岩质的风化程度,挖方深度小于14m大于8m时,每6m处

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规范

KTV点歌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

1. 引言 1.1目的 选歌系统是为某KTV唱吧开发的视频歌曲点唱软件。该软件能方便顾客进行选歌,帮助系统管理员管理歌曲的播放,提高KTV歌曲点唱的效率和准确率。 本文档为该系统的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阐述了对用户所提出需求的设计方案,对系统中的各项功能需求、技术需求、实现环境及所使用的实现技术进行了明确定义。同时,对软件应具有的功能和性能及其他有效性需求也进行了定义。 1.2项目背景 ●系统名称:选歌系统 ●项目提出者:某KTV唱吧 ●项目开发者: ●项目管理者: ●最终用户:某KTV唱吧 1.3术语定义 实现环境:系统运行的目标软件、硬件环境。 实现技术:系统所采用的软件技术或体系结构。 实现语言或工具:实现系统最终采用的编程语言或工具包,如Delphi、VB、PB、Java、Ada等。 参考资料 1)新余电视点播系统; 2)某KTV唱吧《视频点歌系统计划任务书》; 本项目所参照的文件有: 3)康博工作室,《Visual Basic 新起点》,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 系统概述 2.1系统需求 2.1.1系统目标 本软件是为某KTV唱吧开发的视频点歌系统软件。该软件用于提高点歌系统的工作效率。随着人们业余生活的丰富,休闲活动的多种多样,人们更多的喜欢选择KTV这种形式的娱乐方式。且随着计算机普及,点歌系统越来越智能化,人性化;一个好的音乐唱吧必须要拥有一个方便、快捷、准确的点歌系统,因此,急需一个软件系统解决这些问题。本软件应能结合当前选歌播放手工操作的流程以及将来业务发展的需要,对视频点歌系统中歌曲信息、歌手信息、最新排行榜等等的查询、更新提供完全的计算机管理。 2.1.2性能需求 数据精确度 数量值:精确到小数后一位; 时间值:精确到日,并以yyyy/mm/dd的形式表示; 价格值:精确到分,并以.XX的形式表示。 时间特性 页面响应时间:不超过10秒 更新处理时间:不超过15秒 数据转换与传输时间:不超过30秒。 适应性 1) 开发基于的平台要考虑向上兼容性,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等要考虑更高版本的兼容 性。 2) 当需求发生变化时系统应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要求系统能够为将来的变更提供以 下支持:能够在系统变更用户界面和数据库设计,甚至在更换新的DBMS后,系统的现有设计和编码能够最大程度的重用,以保护现阶段的投资和保证软件系统能够在较少后续投入的情况下适应系统的扩展和更新。在设计中最好列出针对变更所需要重新设计的模块部分

基础工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基础工程》 设计题目: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院系: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道路、桥梁、隧道工程年级:2009级 姓名:李涛 学号:20090710149 指导教师:李文广 徐州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2011 年12 月15 日 目录 1、柱下独立基础设计资料 2、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2.1 基础设计材料 2.2 基础埋置深度选择 2.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2.4 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 2.5 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 2.6 基底净反力的计算 2.7 基础高度的确定 2.7.1 抗剪验算 2.7.2 抗冲切验算 2.8 地基沉降计算 2.9 配筋计算 3 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4《规范》法计算沉降量 5地基稳定性验算

5 参考文献 6设计说明 附录 基础施工图 一、基础设计资料 2号题 B 轴柱底荷载: ① 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KN F k 1615=,m KN M k ?=125,KN V k 60=; ② 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KN F 2099.5=,m KN M ?=162.5,KN V 78=。 持力层选用4号粘土层,承载力特征值240=ak f kPa ,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500 mm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 二、独立基础设计 1.选择基础材料:C25混凝土,HPB235钢筋,预估基础高度0.8m 。 2.基础埋深选择:根据任务书要求和工程地质资料, 第一层土:杂填土,厚0.5m ,含部分建筑垃圾; 第二层土:粉质粘土,厚1.2m , 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 ak f = 130kPa 第三层土:粘土,厚1.5m , 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 ak f = 180kPa 第四层土:全风化砂质泥岩,厚2.7m ,承载力特征值ak f = 240kPa 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地下水位于地表下1.5m 。 取基础底面高时最好取至持力层下0.5m ,本设计取第三层土为持力层,所以考虑取室外地坪到基础底面为m 3.75.15.02.15.0=+++。由此得基础剖面示意图如下:

某二级公路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

摘要 为了巩固我们所学的知识,并在各方面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我们选择了敦煌至当金山口二级公路设计作为毕业设计,这是在毕业之前对自身学习状况的最后一次检查。我所选择的设计路段是从DK32+000至DK40+000 段,全长8 km,设计车速为60 km/h,路基宽度为10 m。本次设计的内容有:平面线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对交通量进行了分析,查找相应技术规范,确定公路的等级以及设计需要的各种参数。平面线设计包括纸上选线、定线,圆曲线、缓和曲线参数设定,直线设计等;纵断面设计包括拉坡、竖曲线设计等,超高的设定满足了设计要求的8%之内,在竖曲线设计时,应注意行车视距和视线诱导问题即满足“平包纵”,合成坡度也要满足规范要求;横断面设计时,使行车更加舒适,为确保道路的使用年限,在路段上还做了防护和排水设计;桥涵设计包括桥梁和涵洞的形式、尺寸的设计;英文翻译。通过这次设计不但了解建设公路的各个步骤,而且也能熟练的运用Auto CAD 进行制图。 关键词:路线平面横断面纵断面桥涵

I Abstract The design is very important to us. Not only because this is our last assignment before graduation, but also it can enhance our ability. This graduation design is the segment of the second class road which starts from dunhuang to dangjinshankou. The road, which is 8 km from DK32+000 to DK40+000. The design speed is 60km/h and the wide of the subgrade is 10 m. The contents for design have: The flat surface line design, vertical section design, cross section design, block the soil wall design and the engineering quantity calculations and grounds square dispensation. Has carried on the analysis to the volume of traffic, search correspond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highway to determine the levels

安全设施说明(二级公路)

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说明(二级公路) S2-1 一、设计简介 1、概况 本项目全长xxx km,采用4车道二级公路技术标准,标准路基宽14.00m,设计速度为40~60km/h。 2、设计依据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3)《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 (4)《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06) (5)《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 D82-2009) (6)《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手册》(JTG/T D82-2009) (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 F71-2006) (8)《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指南》 (9)《广东省二、三、四级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暂行规定》 (10)《路面标线用玻璃珠》(JT/T 446-2001) (11)《公路交通标志板》(JT/T279-2004) 二、标志 1、布设原则 交通标志的设置应给司机提供明了、准确、及时和足够的信息,并满足夜间行车的视觉效果。在标志的布设中,主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以不完全熟悉该路段及其周围路网体系的司机作为设计对象; (2)标志版面设计以司机以每小时40~60公里的速度行驶时。能及时辨认标志内容为基本原则,同时应使版面布置美观、醒目; (3)标志信息以《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为基础,根据项目的特点及需要,尽量做到各类标志完善、齐全; (4)版面设计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掌握“充分满足功能要求,尽量降低造价并适当考虑美观”的原则,尽量采用较小尺寸,同时避免标志结构基础易破坏; 结合以上布设原则,本路段布设一下标志: (1)与国道、省道、县道及城市道路相交的平面交叉路口适当位置设置交叉路口预告标志及交叉路口告知标志; (2)根据平曲线半径的取值情况,设置线形诱导标志; (3)在急弯、陡坡、村庄、学校、村道(机耕道)交叉等需要警告车辆驾驶人、行人前方有危险的路段设置警告标志; (4)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有关规定规范及土建设计文件,设置禁令标志及指示标志。 2、标志材料 (1)标志立柱和横梁,凡钢管外径152mm以下的立柱和横梁采用普通碳素结构钢,钢管外径152mm(含152mm)以上的立柱和横梁采用采用热轧无缝钢管,标志立柱柱帽及横梁帽采用普通碳素钢。 (2)标志底板均采用2024铝合金制作,滑动槽铝和角铝采用7A04铝制作。 (3)单柱式标志基础采用C25混凝土,悬臂式标志基础采用C25钢筋混凝土。 3、标志要求及施工注意事项

土木5桥梁桩基础课程设计word文档

桥梁桩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1、桥墩组成:该桥墩基础由两根钻孔灌注桩组成。桩径采用φ=1.2m ,墩柱直径采用φ=1.0m 。桩底沉淀土厚度t = (0.2~0.4)d 。局部冲刷线处设置横系梁。 2、地质资料:标高25m 以上桩侧土为软塑亚粘土,其各物理性质指标为:容量γ=18.5kN /m 3,土粒比重G=2.70g/3cm ,天然含水量%21=ω,液限 %7.22=l ω,塑限%3.16=p ω。标高25m 以下桩侧及桩底土均为硬塑性亚粘土,其物理性质指标为:容量γ=19.5kN /m 3,土粒比重G=2.70g/3cm ,天然含水量 %8.17=ω,液限%7.22=l ω,塑限%3.16=p ω。 3、桩身材料:桩身采用25号混凝土浇注,混凝土弹性模量 αMP E h 41085.2?=,所供钢筋有Ⅰ级钢和Ⅱ级纲。 4、计算荷载 ⑴ 一跨上部结构自重G=2350kN ; ⑵ 盖梁自重G 2=350kN ⑶ 局部冲刷线以上一根柱重G 3应分别考虑最低水位及常水位情况; ⑷公路Ⅱ级 : 双孔布载,以产生最大竖向力; 单孔布载,以产生最大偏心弯矩。 支座对桥墩的纵向偏心距为3.0=b m (见图2)。计算汽车荷载时考虑冲击力。 ⑸ 人群荷载: 双孔布载,以产生最大竖向力; 单孔布载,以产生最大偏心弯矩。 ⑹ 水平荷载(见图3) 制动力:H 1=22.5kN (4.5); 盖梁风力:W 1=8kN (5); 柱风力:W 2=10kN (8)。采用常水位并考虑波浪影响0.5m ,常水位按45m 计,以产生较大的桩身弯矩。W 2的力臂为11.25m 。

图4 5、设计要求 ⑴确定桩的长度,进行单桩承载力验算。 ⑵桩身强度验算:求出桩身弯矩图(用座标纸画),定出桩身最大弯矩值及其相应截面位置和相应轴力,配置钢筋,验算截面强度(采用最不利荷载组合及常水位)。 ⑶计算主筋长度、螺旋钢筋长度及钢筋总用量。 ⑷用A3纸绘出桩的钢筋布置图。 二、应交资料 1、桩基础计算书 2、桩基础配筋图 3、桩基础钢筋数量表

(完整版)三级公路设计.docx

1绪论 1.1地理位置图 (略,详细情况见路线设计图) 1.2路线及工程概况 本路线是山岭重丘区的一条三级公路,路线设计技术指标为:路基宽度为7.5 米,双向车道,无中央分隔带,土路肩为 2 0.5 米,行车道为 2 3.250 米。设计速度为 30Km/h ,路线总长1981.451 米,起点桩号K0+000.00,终点桩号为K1+1981.451。设计路线共设置了 6 个平曲线,半径分别为 350m 210m 250m 337m 75m 58.460m,弯道处均设置缓和曲线,本次纵断面设计设置了8 个变坡点,5 个凸形竖曲线,3 个凹形竖曲线,半径依次为 1800、 4700、 18000、2500、2500 3000、1400、1000 米。 1.3线自然地理特征 安州区隶属四川省绵阳市,位于绵阳市西南部,四川盆地西北部,龙门山脉中段,介于北纬31°23~′31° 47,′东经 104° 05~′104° 38之′间,东与江油市,东南与本市的涪城区接壤;南与德阳市的罗江县,西南与绵竹市相连;北与本市的北川羌族自治县,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毗邻 1.4研究主要内容 本毕业设计的任务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吉林白河—露水河三级公路的设 计工作,具体内容包括整理分析、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公路排水规 划设计及设计文件的编制和图纸绘制。 1.4.1资料整理与分析 设计资料是设计的客观依据,必须认真客观地分析。首先要对设计任务书提供的 各种资料加以理解和必要的记忆,明确对设计的影响,在头脑中对工程要求、自然条 件、材料供应情况和施工条件等,构成一幅明晰的画面;其次要对资料进行分析、概 括和系统地整理,从中抽取、确定有关设计数据。 1.4.2路线平面、纵断面及横断面设计 1.4.3排水设计 1.4.4设计文件 毕业设计文件包括设计说明书和计算书。说明书交代设计内容、设计意图。计算 书交代设计中的具体计算方法和过程。 1.4.5设计图纸 一般要求绘制路线平面图、纵断面图、路基标准横断面图、横断面设计图、路面设 计图、路基排水设计图等主要图纸,编制直线、曲线及转角表、路基设计表、路基

在线交易二手市场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

在线交易二手市场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软工1401 ** 201422******

1.引言 1.1编写目的 此概要设计说明书实现一个简易的基于校园网在线交易二手市场系统,对交易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接口设计、界面总体设计、系统出错处理设计以及系统安全数据进行了说明,在以后的软件测试以及软件维护阶段也可参考此说明书,以便于了解在概要设计过程中所完成的各模块设计结构,或在修改时找出在本阶段设计的不足或错误。 1.2背景 A.待开发软件系统名称为: 在线交易二手市场; B.任务提出者:** 开发者:** C.使用用户能在校园网上进行交易的系统。 D. 按照《在线交易二手市场系统需求分析说明书》为基础来具体细化系统所具备的所有功能及功能的实现方法和接口。 1.3 开发环境 Visual Studio 2010 Mircosoft sql server 2008 Express

PowerDesigner 15.1 1.4定义 本系统:基于校园网的在线交易二手市场系统设计与实现 1.5参考资料 《基于校园网在线交易二手市场需求分析说明书》 《项目计划表》 《校园网在线交易二手市场系统_数据库模型》 2.总体设计 2.1设计目标 基于校园网的在线交易二手市场主要实现以下目标: ⑴为师生提供展示商品及表现学校形象的平台。 ⑵为用户提供商品信息查看、在线商品订购、商品浏览等功能。 ⑶采用动态网页技术,使页面中展示的商品信息更具时效性、先进性。 ⑷提供客户互评及客户给商品评论功能,收集用户对商品的意见及看法。 ⑸提供后台管理页面,简化了用户信息、商品信息、订单信息等系统数据的维护操作。 2.2运行环境

桥梁基础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论文)的内容 在学习桥梁基础工程等课程的基础上,根据给定基本资料(地质及水文资料,荷载)进行桥梁群桩基础的设计,初步掌握桥梁桩基础的设计与计算方法。 二、课程设计(论文)的要求与数据 (一)基本资料 1 地质及水文资料 河床土质为卵石土,粒径50-60mm 约占60%,20-30mm 约占30%,石质坚硬,孔隙大部分由砂填充密实, 卵石层深度达58.6m ; 地基比例系数4/120000m kN m =(密实卵石); 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01000a f kPa =; 桩周土摩阻力标准值kPa q ik 500=; 土的重度320.00/kN m γ= (未计浮力); 土内摩擦角40?=。 地面(河床)标高69.50m ;一般冲刷线标高63.54m ;最大冲刷线标高60.85m ; 承台底标高67.54m ;常水位标高69.80m ,如图1。承台平面图如图2所示。 纵桥向断面 横桥向断面 图1 桩基剖面图(单位:m ) 图2 单位:m 2 作用效应

上部为等跨30m的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梁桥,荷载为纵向控制设计,作用于混凝土桥墩承台顶面纵桥向的荷载如下。 永久作用及一孔可变作用 (控制桩截面强度荷载) 时: ∑N=40746kN ∑(制动力及风力) = H kN 358.60 ∑M=4617.30kN.m(竖直反力偏心距、制动力、风力等引起的弯矩) 永久作用及二孔可变作用(控制桩入土深度荷载)时: ∑N=46788.00kN 3 承台用C20混凝土,尺寸为9.8×5.6×2.0m,承台混凝土单位容重 3 γ=。 25.0/ kN m 4 桩基础采用高桩承台式摩擦桩,根据施工条件,桩拟采用直径m =,以 d2.1 冲抓锥施工。 (二)主要设计依据规范 1 公路桥涵地基及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 2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 三、课程设计(论文)应完成的工作 设计满足要求的群桩基础,并形成图纸与计算文件。计算文件包括以下内容:1.群桩结构分析 (1)计算桩顶受力 (2)计算沿桩长度方向弯矩,水平压应力,并画出相应分布图 (3)桩顶纵向水平位移验算 2. 桩身截面配筋并绘出基桩构造及钢筋图(横截面,立面),进行桩截面强度校核3按地基土的支承力确定和验算单桩轴向承载力 4.承台验算 验算项目:承台冲切承载力验算 四、课程设计(论文)进程安排

二级公路设计说明书

目录 摘要 (5) Abstract (6) 第一章绪论 (7) 1.1 设计背景 (7) 1.1 .1 公路运输的功能,特点,地位及作用 (7) 1.1.2 我国公路现状 (7) 1.1.3 我国公路发展规划 (8) 1.2 设计意义 (8) 第二章道路设计的可行性研究 (9) 2.1 项目建设背景 (9) 2.2 工程实施可行性论证 (9) 第三章自然情况对道路设计与施工的影响分析 (10) 3.1 自然情况对道路选线的影响 (10) 3.2 自然情况对道路路基路面设计的影响 (10) 3.3 自然情况对道路施工的影响 (10) 第四章道路技术等级的确定 (11) 第五章平曲线设计 (12) 5.1 概述 (12) 5.2平面设计 (12) 5.2.1 选线 (12) 5.2.2 选线步骤 (13) 5.3 平面线形设计 (13) 5.3.1 平面线形设计要点 (13) 5.4 平面设计各技术指标的确定 (14) 5.4.1 直线的最大长度 (14) 5.4.2 直线的最小长度 (14) 5.4.3 圆曲线最小半径 (14) 5.4.4 圆曲线最大半径 (15) 5.4.5 圆曲线半径的选用 (15) 5.4.6 平曲线的最小长度 (15) 5.4.7 小偏角的曲线长 (15)

5.4.8 缓和曲线长 (15) 5.4.9 线形计算 (16) 第六章纵断面设计 (17) 6.1纵断面设计原则 (17) 6.2 纵断面设计技术指标的确定 (17) 6.2.1 纵坡 (17) 6.2.2最大纵坡 (18) 6.2.3 最小纵坡 (18) 6.2.4 最大坡长 (18) 6.2.5 最小坡长 (18) 6.2.6 平均纵坡 (18) 6.3 竖曲线 (19) 6.3.1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19) 6.4平纵结合设计 (19) 6.4.1平面直线与纵断面直线组合 (19) 6.4.2平面直线与纵断面凹形曲线组合 (19) 6.4.3平面曲线与纵断面直线组合 (20) 6.4.4平面曲线与纵面曲线组合 (20) 第七章横断面设计及土石方 (21) 7.1 横断面设计 (21) 7.1.1横断面组成 (21) 7.1.2路拱和路肩的确定 (21) 7.1.3超高和加宽的确定 (22) 7.2土石方量计算与调配 (22) 第八章排水设计 (24) 8.1 路基边坡设计 (24) 8.1.1 路堤边坡 (24) 8.1.2 路堑边坡 (25) 8.2 边沟和排水沟 (25) 8.3 涵洞布设 (26) 第九章路面设计 (26) 9.1 设计方案 (26) 9.2 确定土基的回弹模量 (27) 9.3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27) 9.4 方案的计算情况 (28)

桥梁桩基础计算书

桥梁桩基础课程设计

桥梁桩基础课程设计 一、恒载计算(每根桩反力计算) 1、上部结构横载反力N1 N1= 1 2 ?2350=1175kN 2、盖梁自重反力N2 N2= 1 2 ?350=175kN 3、系梁自重反力N3 1 2 ?25 ?3.5 ?0.8 ?1=35kN 4、一根墩柱自重反力N4 KN N 94.222)1025(5.01.5255.0)1.54.13(224=-???+???-=ππ(低水位) KN N 47.195255.08.4155.06.8224=???+???=ππ (常水位) 5、桩每延米重N5(考虑浮力) m KN N /96.16152.14 25=??= π 二、活载反力计算 1、活载纵向布置时支座最大反力 ⑴、公路二级:7.875/k q kN m = 193.2k P kN = Ⅰ、单孔布载 55.57822.1932875 .74.24=?+?=)(R Ⅲ、双孔布载 24.427.875 (193.2)2766.308 2R k N ??=+?= (2)、人群荷载 Ⅰ、单孔布载 11 3.52 4.442.72 R kN =??= Ⅲ、双孔布载 23.524.485.4 R k N =?= q —人群荷载集度 l —跨径 2、柱反力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

柱反力横向分布影响线见图5。 7 0.5 0.5 1 图5 图5 ⑴、汽车荷载汽? ()11 1.1670.7670.4780.078 1.24522q η=∑=+++= ⑵、人群荷载人? =1.33 三、荷载组合 1、计算墩柱顶最大垂直反力R 组合Ⅰ:R= 恒载 +(1+u ) 汽 ?∑i i y P + 人?ql = 1175+175+(1+0.2)?1.245?766.308+1.33?85.4 =2608.45kN (汽车、人群双孔布载) 2、计算桩顶最大弯矩 ⑴、计算桩顶最大弯矩时柱顶竖向力 R= 1N +2N +(1+u )汽 ?∑i i y P + 人 ?ql 2 1 = 1175+175+1.2?1.245?578.55+1.33?42.7 = 2271.14kN (汽车、人群单孔布载)

最新二级公路设计说明书

二级公路设计说明书

广州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课题名称 XX至XX二级公路设计 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系别道路与桥梁系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1年6月9日 教务处制

摘要:本设计是XX至XX的一段丘陵区二级公路方案设计, 公路全长1836.286米。设计要求在给定的1:2000的带状地形图上,根据给定的原始数据资料,综合考虑平纵横配合与地形特点进行纸上定线,方案比选后对所选方案进行平、纵、横设计,路面设计,其中包括: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路基路面排水工程设计(路基设计、路基排水设计、路面工程设计(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组合设计) ,同时也给出了相关的表格与图纸。 关键词:道路等级,选线,平面设计,纵断面,横断面,路基,路面,设计 ABSTRACT: This design is From JIA NAN to FENG JIANG of hills area Class II highway design. The highway is whole long 1836.286 meters. Design requirements in a given band of 1:2000 topographic map,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data set, considered-vertical and horizontal coordination and terrain characteristics of paper alignment, the programme after the election than the selected programme-ping, vertical, Wang design, road design, including: graphic design, profile design, cross-sectional design, embankment road drainage project design (a roadbed design, embankment and drainage design, retaining walls design), Pavement Engineering (for asphalt pavement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The combination of structural design), but also given the relevant forms and drawings. Keywords: road-grade,alignment,flat surface design,longitudinal section,horizontal section,roadbed,pavement,design

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数据库设计书)

[招生管理系统] 概要设计说明书 [V1.0(版本号)] 拟制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零零八年十月二十二日]

概要设计说明书 1.引言 1.1编写目的 本说明书交给各个被调研单位审核,并经领导层讨论通过后,软件开发小组成员将以这本说明书为框架开发新的系统。 1.2背景 a.待开发软件系统的名称: 基于XML的网上招生管理系统 b.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 石河子大学 c.本项目开发者 d.本项目用户 石河子大学招生办 1.3定义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 1.4参考资料 《软件工程》 2.总体设计 2.1需求规定 2.1.1功能规定

2.1.2系统功能 能对各招生子单位进行管理 能添加、修改、删除、考生信息 能对考生进行分类管理 能将考生信息导出至网上信息发布子系统 能根据各分类统计考生信息 能添加新的管理员 能修改管理员的密码 2.1.2.1精度 由于采用数据库技术并且用户的应用领域对数据精确度的要求不高,所以这点在系统中表现得比较少,但是用户数据的安全性与正确性是完全保证的,所以对用户的使用没有多大的障碍。 2.1.2.2时间特性要求 本系统的数据库较小,所以程序在响应时间,数据更新处理时间上性能是比较突出的。而且也正由于数据量相对较少,故在数据传输时间和系统运行时间上表现的较让人满意。 2.1.2.4可靠性 由于系统较小只保留一定程度上的可靠性。 2.1.2.5灵活性 由于系统较小只保留一定程度的灵活性。 2.1.3输入输出要求 2.1.4数据管理能力要求

二级公路、三级公路标准

二级公路设计标准 1.二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2.双车道二级公路应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5000~15000辆。 3.二级公路作为干线公路时设计速度宜采用80km/h. 4.二级公路作为集散公路时,混合交通量较大、平面交叉口间距较小的路段,设计速度宜 采用60km/h. 5.二级公路路基的标准横断面应由车道、路肩(右侧硬路肩、土路肩)等部分组成。 6.二级公路路拱坡度不应小于 1.5%。 7.二级公路平面线形应由直线,圆曲线,回旋线组成。 8.设计速度大于等于60km/h时,同向圆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速度 9.(km/h)的6倍为宜;反向圆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速度(km/h)的2倍为宜。 10.二级公路圆曲线半径小于250m时应设置加宽,方式应采用第三类加宽。 11.二级公路技术标准: 公路等级 设计速度(km/h) 车道数

回旋线最小xx(m) 停车视距(m) 最大纵坡(%) 最小坡长(m) 最大合成坡度(%) 平面交叉最小间距(m)路基宽度(m) 右侧硬路肩宽度(m)土路肩宽度(m) 圆曲线最小半径(m)不设超高圆曲线最小 半径(m) 平曲线最小xx(m) 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 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 竖曲线xx(m)一般值最小值 一般值

一般值 最小值 一般值 最小值 路拱≤2% 路拱≥2% 一般值 最小值 一般值 极限值 一般值 极限值 一般值 最小值802 3.75 70 9.0 500 12.00 10.00

1.50 0.75 0.75 0.50 400 250 2500 3350 400 140 4500 3000 3000 2000 170 70二级公路602 3.50 5075 6150 9.5300

桥梁基础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论文)的内容 在学习桥梁基础工程等课程的基础上,根据给定基本资料(地质及水文资料,荷载)进行桥梁群桩基础的设计,初步掌握桥梁桩基础的设计与计算方法。 二、课程设计(论文)的要求与数据 (一)基本资料 1 地质及水文资料 河床土质为卵石土,粒径50-60mm 约占60%,20-30mm 约占30%,石质坚硬,孔隙大部分由砂填充密实, 卵石层深度达58.6m; 地基比例系数4/120000m kN m =(密实卵石); 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01000a f kPa =; 桩周土摩阻力标准值kPa q ik 500=; 土的重度320.00/kN m γ= (未计浮力); 土内摩擦角40?=。 地面(河床)标高69.50m;一般冲刷线标高63.54m;最大冲刷线标高60.85m ;承台底标高67.54m ;常水位标高69.80m ,如图1。承台平面图如图2所示。 纵桥向断面 横桥向断面 图1 桩基剖面图(单位:m ) 图2 单位:m

2 作用效应 上部为等跨30m 的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梁桥,荷载为纵向控制设计,作用于混凝土桥墩承台顶面纵桥向的荷载如下。 永久作用及一孔可变作用 (控制桩截面强度荷载) 时: ∑N=40746kN 358.60H kN =∑(制动力及风力) ∑M=4617.30k N.m(竖直反力偏心距、制动力、风力等引起的弯矩) 永久作用及二孔可变作用(控制桩入土深度荷载)时: ∑N =46788.00kN 3 承台用C20混凝土,尺寸为9.8×5.6×2.0m ,承台混凝土单位容重 325.0/kN m γ=。 4 桩基础采用高桩承台式摩擦桩,根据施工条件,桩拟采用直径m d 2.1=,以冲抓锥施工。 (二)主要设计依据规范 1 公路桥涵地基及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 2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 TGD62-2004) 三、课程设计(论文)应完成的工作 设计满足要求的群桩基础,并形成图纸与计算文件。计算文件包括以下内容: 1. 群桩结构分析 (1) 计算桩顶受力 (2) 计算沿桩长度方向弯矩,水平压应力,并画出相应分布图 (3) 桩顶纵向水平位移验算 2. 桩身截面配筋并绘出基桩构造及钢筋图(横截面,立面),进行桩截面强度校核 3 按地基土的支承力确定和验算单桩轴向承载力 4.承台验算 验算项目:承台冲切承载力验算 四、课程设计(论文)进程安排

二级公路设计说明书

加漠公路(K232+625.183-K238)施工图设计 摘要 当今国民经济迅猛发展,公路基础设施成为国民经济建设中的最薄弱环节,出现了全面紧张的局面。20世纪末,中央将交通运输事业尤其是公路的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和紧迫性任务,公路建设得以迅速发展。本次设计的加漠公路就是为了国家经济发展需求而建设的。 本项目经过对外业数据的整理和对当地地质情况、地形、地物、水文等自然条件的熟悉,依据《公路工程设计标准》(JTG D30-200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等技术规范并应用纬地道路综合设计软件进行设计的,经过以下步骤最终完成设计:1.公路设计等级的确定;2.主要技术指标的确定;3.路线平面设计;4.纵断面设计;5.路基路面设计;6.小桥涵说明;7.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8.造价编制及分析;9.总说明书。 本设计为二级公路,本次设计中注意了平、纵线性的结合,尽量做到平面线形直捷、连续、顺畅,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保证施工图设计内容全面、科学、合理,既考虑了经济技术的可行性,同时也考虑了该工程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和环境保护。 关键词路线;路基;路面;设计

The Design of The Second-class Road K232+625.183~K238 SectionFrom Jiagedaqi to Mohe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road infrastructure has become the weakest part in the national economic construction.There has been full of tension. After the 1990s, the central cause regards transportation, especiall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oad as the overall, strategic and urgent task, so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develops rapidly. The design of Jia Mo highway is to meet the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construction. The project after external industry data collation and familiarity with the local geological conditions, terrain, terrain, hydrology and other natural conditions, based on highway engineering design standards (JTG D30-2004), "highway route design specification (JTG D40-2006)“The highway roadbed design specifications (JTG D30-2004), "Asphalt Pavement Design specification (JTG D40-2011)and other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and application-wai, road design software to design, the final completion of the design through the following steps: 1. Highway design level determined; 2. Determination of the main technical indicators; Route graphic design; profile design; 5. Subgrade and pavement design; 6 small bridges and culverts Description; traffic engineering and facility design along;cost for the preparation and analysis; 9. Principal Brochure. The design is the secondary road.It has paid attention to the level, the combination of the horizontal and longitudinal linear, and it is continuous, smooth, and compatible with the terrain as far as possible.The design is in harmony with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and ensures that the construction design is comprehensiv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Not only to consider the economic and technical feasibility, but also take into account the effect of the project on th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t the same time. Keywords route;subgrade;pavement;desig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