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分米的认识教案

三年级数学分米的认识教案
三年级数学分米的认识教案

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分米的认识(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

例3情景图,学校门口实际情景图,卷尺等.

教学过程: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 分米。板出:1分米=10厘米

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3.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4.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三、认识几分米

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

2.出示教具让学生认识几分米。

四、用分米量

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

五、巩固发展

1.练习一的第三题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题教和第五题。

3.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六题和第七题。

六、作业布置:

1.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一条裤子长9分米()

(2)一张床长5分米()

(3)小明高14分米()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2填空:

5分米=()厘米=()毫米30毫米=()分米

40毫米=()厘米=()分米2米=()厘米

六、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 《分米的认识》 教案

《分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道分米产生的意义; 2.了解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会选择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通过估一估、测一测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分米,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 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准备活动 1.提问:我们现在认识的长度单位有哪些?你能给这些单位按照大小排排队吗? 2.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 二、活动设计——测量课桌 1.设疑:你们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谁来估一估? 2.动手操作,测量课桌的长度 (1)以小组为单位测量课桌的长度,引导学生选择测量的工具及连续量 (2)组织汇报,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比较哪种测量方法更加简便。 3.认识分米,教学例2。 (1)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指出10厘米的长度,出示分米卡,使学生认识1分米.说明有时候量物体的长度用分米作单位。 (2)学生观察尺子:数一数1分米中有多少个1厘米? 有了认识毫米的思路,认识分米,启发学生思维,自己学会认识分米的长度单位。(3)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利用分米卡,用手势表示,进一步认识分米。 将米、分米、厘米、毫米4个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学生分组互相用手势表示。4.利用米尺,分组讨论。

1米有多少分米?1米、1分米、1厘米之间有多少关系? 总结归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板书) 5.量出3分米长的带子给大家看。 三、全课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认识了毫米、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四.巩固练习 1.说一说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并用手势表示它的一个单位长度。 2.练习一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3.练习一第5题: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数 此题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长度表象。 4.练习一第6题 此题的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还涉及到单位之间的转换。 5.练习一第7题是实践活动的另外一种形式。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

第5单元圆 第1课时圆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57-59页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画圆、剪圆、折圆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圆,发解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以及半径、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的作用。 2.在画圆、剪圆、折圆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辨析、概括能力。 3.在活动中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掌握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圆的特征和圆的画法。 教学难点: 掌握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圆的特征和圆的画法。 教学准备: 圆纸片直尺圆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复习: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行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长方形正方形平行 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2、情景导入:上面系着一段绳子的小球,老师用手拽着绳子的一端,将小球甩起来。提问:你们看小球画出了一个什么图形?(小球画出了一个圆)

3、学生拿出圆的学具:你们摸一摸圆的边缘,是直的还是弯的?(弯曲的)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出示目标)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出示目标) 二、自主探究 1、学生自己在准备好的纸上画一个圆,并动手剪下。 2、动手折一折。 (1)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两折痕的交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2)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看看圆心是否相同。 3、认识直径和半径。 (1)将折痕用铅笔画出来,比一比是否相等? (2)观察这些线段的特征。(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三、合作探究 (1)什么叫半径?圆上是什么意思?画一画两条半径,量一量它们的长短,发现了什么?(2)什么叫直径?过圆心是什么意思?量一量手上的圆的直径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3)学生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与半径的长度,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讨论测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四、精讲点拨 (一)认识直径和半径及关系 (1)板书: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2)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教案

倍的认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操作,获得“倍”概念的直观体验,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个几”和“几倍”的联系,使学生建立倍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准备: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两个数之间的关系除了“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和“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之外,还有“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种倍数关系。你想了解什么是“倍数”关系吗?那就好好学习今天的数学课吧!(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二、探索交流、学习新知 1、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你能知道哪些有关萝卜的信息? 2、学生汇报:胡萝卜2根, 红萝卜6根,

白萝卜10根 3、这些萝卜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你有什么发现? 谁来帮老师将黑板上的红萝卜图片摆一摆,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它与胡萝卜之间的倍数关系。 4、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6根,6根红萝卜有几个2根呢?我们用笔一起来圈一圈。 我们圈了几次?可以圈出3个2根,我们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板书在图下方) 那白萝卜的根数和胡萝卜的根数之间有没有倍数关系呢?你是怎么想的?请把你的想法在练习纸上圈一圈、填一填。 5、谁能根据自己的圈法将黑板上的白萝卜图片也摆一摆? 6、出示例2 出示课本例2情景图 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这两个信息可以解决这样问题。 1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3呢? 那么12÷4=3表示什么意思呢?(指名说,同桌互说) 7、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不仅圈一圈、分一分,还可以用除法。 三、练习巩固

小学数学三年级《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毫米的认识》教案 教材分析: 《毫米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节课。学生已经认识了厘米、米这两个长度单位。本节课是继续学习长度单位毫米。教材中的例1采取让学生估计、测量、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意义,然后利用学生尺让学生认识毫米,理解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一分硬币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做一做和实际测量等活动进一步巩固深化了这部分内容。学习好本课的内容是以后学习长度单位、估测和实际测量的重要基础。 二、学情分析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和一定的文化感受,从而导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知识基础,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于本节课学生并不陌生,从知识角度方面来讲有厘米、米的认识做基础,从经验角度来讲在每个学生的尺上都有毫米的刻度。可以说对此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学习程中尽可能多地经历数学交流的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感受别人获取知识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 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厘米、毫米单位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会用毫米做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4、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初步的估算能力、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会用毫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测量过自己的身高吗?谁来说说你的身高是多少? 在测量身高的时候,你们用到了什么单位?米和厘米是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1厘米有多长吗?你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2)课前老师请每位小朋友摘下自己的校徽,现在请你仔细观察校徽,你能估 计一下它的长和宽吗?(指名几位)究竟估得准不准呢?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准确的长度呢?(测量)以前测量过吗?想一想在测量时要注意什么?(校徽一端要对准0刻度)现在请你赶紧测量一下吧! (学生汇报)可能:有的说宽1厘米多一点,有的说2厘米不到。 师:那也就是说宽不是整厘米数,如果老师想知道他的准确长度那怎么办? (3)师小结:实际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小物体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数,为了比较准确的测量它,我们就要学习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毫米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毫米,感知1毫米的长度

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

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 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易混淆,故教学时应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的长短,使学生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把、一枚一分或一角硬币、丝带、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你们猜一猜,钱老师的身高是多少? 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钱老师的身高是1米80厘米。 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 师:请大家再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师:我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数学课本,你们知道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厘米吗?自己量一量。

生:数学书的长是21厘米,数学书的宽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 师:数学书的宽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那究竟有多长呢?你们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师: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数学课本的宽,就要用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来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毫米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1、认识毫米。 (1)师: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起直尺认真观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线以外,还有刻度线吗? (还有一些小刻度线,这些小刻度线把1厘米又分成了一些小格。) 教师指出: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看大屏幕上放大的直尺图 提问:从0刻度到刻度1是几厘米? 教师让学生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在刻度0和刻度1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从刻度1到刻度2是几厘米?数一数,在刻度1和刻度2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从刻度3到刻度4是几厘米?数一数,在刻度3和刻度4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这就是说,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 得出:1厘米=10毫米

小学数学教案:圆的认识

第四单元 1 第一课时:圆的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第85页~87页内容,完成相应的“做一做”题目和练习二十 二的第1~6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与直径;理解掌握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使学生能正确地较熟练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操作步骤。 重点:圆的特征;圆的半径、直径及其关系。 难点:掌握圆的正确画法。 教具准备:圆规、直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及圆形的教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学过了一些平面直线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知道这些图形的特征与周长、面积计算方法,但我们周围还有很多物体,如硬币、钟面、圆桌面、CD唱片等,这些物体形状是不是直线形?(不是)是什么形?(圆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圆的一些基本特征。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教学圆的特征。 1.通过对比认识圆。 现在请同学们比较一下,以前学过的平面直线图形(教师把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逐一出示。)与老师手上的圆有什么不同呢?(圆由曲线所围成的) (1)找圆心。 请学生都拿出已备好的圆形纸,让学生把圆进行对折,使上、下两部分完全重合,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反复几次。让学生把折痕用铅笔画下来。问: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得出:这些折痕都相交于一点) 说明: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我们把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2)半径与直径。 让学生用刻度尺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请学生报出测量的结果,并想一想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得出: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把有关数据写在黑板上) 教师在黑板的图中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告诉学生这线段叫做半径。 让学生在自己的学具圆里用笔画出几条半径,再量一量它们的长度。问:你还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得出:在同一个圆里,可画无数条半径,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人教版小学数学《倍的认识》教案

倍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中心任务:海贝贝冲浪谁最棒中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发展初步的观察、比较、操作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建构“倍”的概念,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蓝色黄色圆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在情境创设中提出中心任务 谈话:每学期结束的时候,大队部的翁老师正在统计海贝贝冲浪谁最棒?大家能帮她一起完成吗?(出示一年级海贝贝冲浪情况) 一(1)一(2)一(3)一(4)一(5)一(6)黄贝贝324 蓝贝贝 名次 1.看一看,你从这张表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2.他们三个班蓝贝贝的数量都是黄贝贝的2倍?猜一猜,他们的蓝贝贝各有几只? 二、在有效探究中认识“倍”的含义 刚才大家都做了大胆的猜想,那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现在你最想了解什么知识?(倍)那我们先来认识倍,(板书:倍的认识) 1.自主阅读,建构倍的模型

1.圈一圈:把黄贝贝圈起来,看作一份。把蓝贝贝也像这样圈一圈,有()份。 2.说一说:黄贝贝有3只,蓝贝贝有这样的()个3只,蓝贝贝的数量是黄贝贝的()倍。 反馈 板书:黄贝贝有3只, 蓝贝贝有2个3只, 蓝贝贝只数是黄贝贝的2倍。 现在谁能说说,蓝贝贝数量是黄贝贝的2倍什么意思? 2.圈圈说说,形成倍的初步认识。 那刚才大家对一(2)一(3)的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也像刚才一样在头脑中圈一圈,圈好后自己轻轻说一说。 3.观察比较,掌握倍的本质内涵。 我们看这三个班的海贝贝情况,你发现了什么? 蓝贝贝只数是黄贝贝的2倍。蓝贝贝只数是黄贝贝的2倍。 蓝贝贝只数是黄贝贝的2倍。 4.辨析纠错,充实对倍的认识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米的认识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米的认识教案 ××县安洲小学高牡丹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P4及练习一第47题 教学目标: 1.知道分米产生的意义; 2.了解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会选择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通过估一估、测一测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分米,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准备活动 1.提问:我们现在认识的长度单位有哪些?你能给这些单位按照大小排排队吗? 2.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 二、活动设计测量课桌 1.设疑:你们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谁来估一估? 2.动手操作,测量课桌的长度 (1)以小组为单位测量课桌的长度,引导学生选择测量的工具及连续量 (2)组织汇报,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比较哪种测量方法更加简便。 3.认识分米,教学例2。 (1)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指出10厘米的长度,出示分米卡,使学生认识1分米.说明有时候量物体的长度用分米作单位。 (2)学生观察尺子:数一数1分米中有多少个1厘米? 有了认识毫米的思路,认识分米,启发学生思维,自己学会认识分米的长度单位。 (3)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利用分米卡,用手势表示,进一步认识分米。 将米、分米、厘米、毫米4个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学生分组互相用手势表示。 4.利用米尺,分组讨论。 1米有多少分米?1米、1分米、1厘米之间有多少关系? 总结归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板书) 5.量出3分米长的带子给大家看。 三、全课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认识了毫米、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四.巩固练习 1.说一说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并用手势表示它的一个单位长度。 2.练习一第4题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案设计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出示一个圆:同学们认识吗?这是个什么图形? 在生活中见过圆吗?分别是在哪儿见的? 请生说:(车轮、表盘、十五的月亮。。。。。。) 师:生活中的圆正所谓无处不在,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组生活中的 图片,你们看看从中能发现圆吗?(播放课件) 师:这些图片美吗?你发现圆了吗?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 如此美妙而神奇,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索圆的奥秘吧!(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请学生展示课前准备好的一个圆:下面我们就通过具体操作来认识圆。 (1)请跟老师做一做:把手里的圆对折、打开、再对折、再打开……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折痕相交于圆的中心一点) 师:我们就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 请同学们用尺子量量从圆心到圆上任一点的距离,看看又能发现什 么? 师:连接圆心与圆上任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来表示。 根据半径的概念想一想:半径应具备哪些条件?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它们的长度都相等吗? 启发学生得出:圆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2)接着观察,我们刚才对折圆时,每条折痕都从圆的什么地方通过?两端都在圆的什么地方? 师:我们把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来表示。 想一想:直径应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直径?用尺子量一量它们的长度相等吗?(3)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

相等,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那么,在同一个圆里, 直径的长度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呢? 请用手里的尺子等工具研究(同桌合作交流) 得出:d=2r或r=d/2 教师:这就是说,在同一个圆里,知道了半径的长度,乘2就可以求出直径的 长度;知道了直径的长度,乘就可以求出半径的长度。 1、圆的画法: 在工作和学习中要经常画圆,怎样才能又对又快的画好圆呢? (1)认识圆规。 (课件介绍):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定半径、定圆心、旋转一周(2)教师示范画圆。强调: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能改变,有针 尖的一脚不能移动,旋转时要把重心放在有针尖的一脚。 (3)想不想画一个圆?试画:画一个半径是3厘米的圆。 画一个比这个大一点的圆。 画一个比这个小一点的圆。 思考:圆的大小由什么决定? 再画三个半径都是2厘米的圆,想一想:圆的位置由什么决定? 讨论:体育老师上课的时候想画一个大圆圈做游戏,该怎么画呢?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通过学习,同学们对圆都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老师这儿有几道题想考考大家,有信心做对吗? 1、填一填:单位:米 r 0.24 1.42 2.6 d 0.86 1.04 2判断哪些是直径,哪些是半径?为什么?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公开课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2、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3、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准备 小黑板、磁钉、小棒。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游戏激趣。 (一)我会说。(小黑板出示) 1、10里面有()个2.。 2、9里面有()个3。 3、3个4是多少?(说出两个乘法算式) (二)游戏。 游戏1:师拍2下,生拍5个2下。

游戏2:师拍3下,生拍4个3下。 游戏3:师拍4下,生拍3个4下。 游戏4:生拍2下,师拍5个2下。 二、情景创设,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 师:大家表现真棒,小兔子听到我们欢快的拍手声,跳起了舞。它们在忙着收获呢,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小兔子拔萝卜”主题图 2、用“几个几”表述,初悟“倍”的含义。 (1)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 (2)如果把2根胡萝卜看成1份,你能把红萝卜的根数用“几个几”来表述吗?一起数一数:1个2,2个2,3个2。 板书:3个2 3、找准关系,用“倍”进行语言表述。 (1)红萝卜的根数有3个胡萝卜那么多,呈现更简单的表述方法:“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板书: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指名说,再集体说。 师:还可以说成几是几的3倍呢?(6是2的3倍) 揭题,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2)自主说一说白萝卜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毫米的认识 金所119希望小学杨朝安 教学内容: 义务教科书三年级上册21页《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具准备: 课件、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 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厘米=10毫米 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5圆:圆的认识》优质课教案_0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根据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自学教材等活动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并能用字母表示对应的名称。 了解可以应用不同的工具画圆,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会用圆规正确地画圆。运用画、折、量等多种手段,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特征和关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圆的了解,进一步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用圆规正确地画圆。 教学难点:归纳并理解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圆规、尺子、剪刀、绳、钉子、各种物体表面有圆形的实物等)。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列举生活实例。 教师:在生活中,圆形的物体随处可见。

(1)展示教材图片:从奇妙的自然界到文明的人类社会,从手工艺品到各种建筑……到处都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圆。 (2)教师:你能说说自己所见过的圆吗?(学生列举回答。)【设计意图】学生对圆已有一定的认识,因此通过主题图欣赏生活中的圆,让学生找找自己生活中见过的圆,使学生对圆有了初步的了解,激发了进一步学习圆的兴趣。 (二)利用素材,尝试画圆 1.尝试运用不同的工具画圆。 教师:如果请你在纸上画出一个圆,你会怎样画? 预设: (1)利用圆形的实物模型的外框画圆; (2)用线绕钉子旋转画圆; (3)用三角尺; (4)用圆规…… 2.运用圆规画圆。 (1)认识圆规。 课件出示圆规图片,帮助学生认识圆规。 圆规的组成:一只“带有针尖的脚”,一只“装有铅笔的脚”。 (2)用圆规画圆。 学生自己尝试画圆,边尝试边小结方法:定好两脚间的距离——把带有针尖的脚固定在一点上——把装有铅笔的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三年级数学上册 倍的认识教案

倍的认识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50页例1及相关内容。 【课程标准描述】 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学习目标】 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结合学生熟悉的各种动物、植物、图形的情境,通过看一看、圈一圈、摆一摆、辨一辨、做游戏等活动,能正确找出作为1份数的标准量,准确说出“几份”就是“几倍”,能正确描述具体情境中倍的含义。提高几何直观能力。 3. 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提高观察、操作、分析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 【学习难点】 正确找出作为1份数的标准量,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拍手游戏,巩固“几个几”的知识,且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红萝卜的根数与胡萝卜的根数的关系”发现图中两个数量的倍数关系,以评价目标1。 2.创设“看一看、摆一摆、圈一圈等活动,与“几个几”建立起联系。感知倍的含义,通过设计动画情境,不断改变所比较的两个量的数量,在丰富的比较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以评价目标2、3。 【学习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评价目标1) 师:在拍手的过程中也有学问。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拍手游戏吧。 游戏一:教师拍2下,学生拍2个2下。 游戏二:教师拍3下,学生拍2个3下。 游戏三:教师拍4下,学生拍3个4下。 游戏要求: (1)注意停顿。如“游戏一”中,学生拍3个2下时,每拍2下要停顿一会。 (2)注意思考拍的次数。如“游戏一”中,教师拍2下,学生拍3个2下是几下。 师:大家的表现真棒,伴随着大家的掌声,小兔子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的主题图) (二)探究新知,理解概念 1.初步认识倍的意义 (1)看一看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小兔子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谁来找找关于萝卜的数学信息?(贴教具: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的 认识》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P85—87页 二、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 (2)、过程与方法: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理解掌握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并能正确地较熟练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步骤。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圆的存在及作用,感受其神奇与蕴涵的美学价值。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步骤和方法,并能按要求画圆。 2、教学策略选择: 这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图形、掌握了直线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并且对圆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力求通过“看一看、折一折、量一量、想一想”等一系列开放性活动,变被动地“学数学”为主动地“做数学”,.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中,让学生掌握数学的一些思想方法,理解圆的基础知识,训练一些基本技能。尤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合作精神,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用以下策略进行教学: ①、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本节课选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逐步形成圆的表象,掌握圆的特征,学生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构建过程,体现“再发现”的乐趣。 ②、联系生活,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如: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圆形的,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圆的有关图片;练习的设计注重创新性和实践性。- ③、充分发挥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三、教学过程设计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案 导读:教学内容: 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具准备: 情景图(课件),照片,蜡笔,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创设让学生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宽和厚的情境,在测量中发现它们的长度都不是整厘米。从中提出问题: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呢?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师:请同学们观察数

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1)采用小组(建议4人小组为宜)合作的形式,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为了确保人人参与,可选专人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教师事先准备好,每组发一张)的“估计”一栏中(见下表)。 (2)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反馈时,学生选择性的估计课本长、宽、厚,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补充。将学生估计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提出问题: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课本的长、宽、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2)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并由此引出毫米。长:不到21厘米、差2个小格。宽:不到15厘米、差2个小格。厚:不到1厘米、只有6个小格。小结:当测果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可以用毫米表示。位于厘米间的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3、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学生尺上的1毫米有多长。 (2)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教案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材说明;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一册《圆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理解并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能正确熟练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操作步骤。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自主发现、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1)学生活动,观看动画片 出示问题: 1、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轴应安装在哪里? 2、如果车轮做成正方形的、椭圆形的,我们坐上去会是什么感觉呢? [教师要求学生将观察到的告诉大家,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圆形。这里,教师采用学生感兴趣动画表演入手,既直

观形象,又易于发现,进而抽象出?圆?。学生从?看?入手,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状态。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参与,利于学习。] (2)师生对话(学生可相互讨论后回答)。 教师:日常生活中或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 学生:在钟面、圆桌、人民币硬币上……都有圆。 教师: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 学生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感觉:……闭封的、弯曲的。 教师(多媒体演示:圆形物体→圆):这(指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以前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共同特征,都是由线段围成的直线图形。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指圆)这种图形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教师(鼓励表扬学生):对,这个图形就是圆,你能说说什么是圆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这时,教师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在脑子里想圆的形状,睁开眼睛再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一想,能否记住它。) 教师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并请学生回答:你还想认识圆的什么?学生说:还想认识圆的圆心、直径、半径……

小学数学《倍的认识》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小学数学《倍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 念。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几何直观。 3.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及 语言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大家发现教室里有什么不一样?让我们对老师们的到来拍手表示欢迎。刚才大家拍手拍得很热烈,接下去的拍手,可有要求了哦。请看大屏幕:(出示3个2下)谁想试试?要求让大家很快听出是3个2下。 谁还想来试试?你觉得他拍得好不好?为什么? 那谁会拍4个3下? 2个6下呢?那么多小朋友都会,那我们一起来。老师没听清,这可怎么办呢?(嘴巴里念一个“空”字) 大家的表现可真棒!听到这节奏明快的拍手声,瞧,小兔子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课件出示P50主题图) (二)探究新知,理解概念 1.初步认识倍的概念 (1)看一看 看一看,这幅图中有什么?数一数,它们分别有多少?自己轻轻地说一说。 好,谁来说一说?谁有补充? 刚才我们已经找到了胡萝卜几根?(贴)红萝卜呢?白萝卜有……?(贴)(2)说一说 我们一起来看黑板?红萝卜的根数和胡萝卜的根数有怎样的关系呢?

相差4根:这句话我们还可以怎么说? 如果把2根胡萝卜看作一份,那么红萝卜呢?有这样的……?我们就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板书)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倍,一起读一读课题:倍的认识。 为什么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谁来说一说?(板书:2根,3个2根)谁能再来说一说?你会说了吗?同桌相互说一说,来,咱们一起来说一说。胡萝卜有……嗯,说得很有道理! 追问用除法计算的孩子:怎么想到用除法计算的? 谈话:是呀,我们圈一圈,不就是为了发现6里面有几个2吗? 刚才我们数出了白萝卜有几根,那么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几倍呢?(板书:是的()倍) 为什么?因为……听明白了吗?谁还想说一说?如果再来两根白萝卜呢?那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几倍?再来两根呢? 看到这么多的萝卜,一群兔子蹦蹦跳跳地过来了,你发现了什么?(6只白兔,3只黑兔,的只数是的()倍呢?)为什么?因为……把谁看作了一份? (3)做一做 小朋友们都学得特别认真,现在我们就来练一练,请你把课本翻到第50页,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开始。你是怎么填的,谁愿上来介绍一下? 来看第二题。谁看懂了第二题的意思?第一行摆几根?第二行有什么要求?请你直接把小棒画在句子下方并完成填空,开始。 谁愿上来展示一下你是怎么画的?他画得对不对,我们来检验一下(圈)。几个5根?你也是这样的请举手。 (4)摆一摆 好,请大家合上课本课本,轻轻地拿出小棒,我们要来摆一摆,比一比谁听得最仔细,摆得最认真。老师请一位小朋友到展台上来摆。 其它同学请你在桌上摆一摆。第一行摆3根小棒,第二行的根数是第一行的5倍。摆得和她一样的请举手。

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

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案范本三篇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分米和毫米不仅是认识长度单位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逐步掌握测量方法和技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范本,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②引导学生探索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分米、毫米这二个长度单位和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教学教法: 1.直观教学法。教学时利用直尺,观看分米、毫米标准的长度,观察1毫米、1分米的长度,在脑中建立表象,并让学生用生活中典型的长度帮助学生感悟用心体会。 2.练习法。学生巩固知识和形成各种学习技能需要反复的练习,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在教学认识分米、毫米时,让学生去找生活中的典型例子做为参照物。

教学学法: 1.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在建立观念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的应用能力。 2.学会与人合作养成良好习惯。在估计测量中,由于毫米相对较小,容易出错,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分工完成,在课堂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1 / 9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回忆学过的二个长度单位是什么?比划一下1米长度和1厘米的长度吗?二、教学新知 1、认识毫米,感受毫米的必要性。 2、建立毫米的表象。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 用手比划一下。 师提问:生活哪些物体的长或厚约为1毫米? 3、学习厘米与毫米的关系追问:通过刚才比划和观察,你发现什么? 毫米是相对较小的长度单位,通过观察你发现。 (1)厘米与毫米有什么关系?得出1厘米=10毫米。师:拿出数学书,让学生观察其厚度,你觉得数学是多厚? (2)分米的认识 ①分米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倍 的认识》教学设计 名师教案《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现代实验学唐浩瑛(初稿)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高娟娟(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齐胜利(统稿)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图片 名师教案《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现代实验学唐浩瑛(初稿)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高娟娟(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齐胜利(统稿)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

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图片 名师教案《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现代实验学唐浩瑛(初稿)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高娟娟(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齐胜利(统稿)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三上数学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练习题(一)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练习题 、填空。 1 千米=( )米 6000 米=( 千米1 米-()分米 70毫米=( )厘米 8【 分米=( 厘米 9 厘米=( )毫米 40分米=( )米 70 厘米=( 分米9 米=( )厘米 15 米=( )分米 100 厘米二 米4 分米=( )毫米 3千米=( )米 80 毫米=( )厘米 1米=( )分米= ( )厘米 1 米—6 分米=()分米 57 分米-17分米=( ) 分米=() 米 8 千米=( )米+ ( )米 28 米=( ) 米+ ( )米 46厘米+ 54厘米=( ) 厘米=( )分米=( )米 、在()里填上">"" <" 或"=" 8 千米() 6000 米 2 米() 2分米 6 毫米()4厘米 4厘米() 4分米 9 分米( 2米 32 米+10米()50米 300分米( )300厘米5 厘米( 7毫米 9 毫米()3厘米 18毫米() 1分米 34 毫米( 9厘米 1 米()100厘米 60毫米() 6厘米 8 分米( 90厘米 3 分米()23毫米 5毫米() 1厘米—2毫米 1 米50厘米( )1米5分米 18. 我们测量学校东西长度是多少时,用( 19. 20.小兔子身长4( ),尾巴长约7 () 21. 18.从寿光到潍坊的路程大约是46(),坐客车大约1个小时能到达 四、下图是小飞学具盒里的小棒,你知道它长多少毫米吗? 1. 用两根铁丝分别围成一个每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和六边形,哪根铁丝短一些?短多少毫米? 2. 运动场跑道一圈400米,小明每天跑3圈,他每天跑多少米? 6天跑多少米? 3. 用一根长4米的木料,锯成同样长的8根做凳子腿。这个凳子的高大约是多少? &有一根16分米长的绳子,对折再对折,再对折后,每段绳子有多少? 三、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或数 1. 蜡笔长6( ) 2.跳绳长 2( 4.粉笔长75( ) 5.钢笔长14( 7.10张纸厚1( )8.旗杆高9( 10.1角硬币的厚大约是1 ( ) 11. 12.数学书的厚大约是5( ) 13. 14. 一只七星瓢虫的长度大约是 5()。 15. 15. 小明身高138(),他的大拇指宽约 17. )3.课桌高7( ) )6.小明的身高是140( ) )9.课桌高65( ) 打火机的长大约是8() ),手腕一圈长约12 () )做单位比较合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